范本网工作计划内容页

农村幼儿园帮扶工作计划【整合5篇】

2024-07-10 02:12:02工作计划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农村幼儿园帮扶工作计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农村幼儿园帮扶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两年来,庆阳市围绕加快老区教育发展,增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能力这条主线,紧扣行政村幼儿园建设、全面改薄、职业教育、学生资助、提高乡村教师待遇等重点工作,研究制定了《关于贯彻落实陕甘宁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座谈会精神全力做好教育扶贫工作的实施方案》和庆阳市精准扶贫“1+20”实施意见教育专项方案,将重点任务、重大项目、重要举措进一步细化实化,为定向施策、精准发力提供了指导和遵循。

突出教育精准扶贫要求

教育精准扶贫,既是教育改革的机制创新,也是扶贫开发的机制创新。长期以来,庆阳市委、市政府牢固树立“教育兴则庆阳兴,教育强则庆阳强”的理念,把发展教育作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解决庆阳“贫在人”的瓶颈制约,拔穷根、摘穷帽、真致富的根本举措。

精准扶贫项目实施以来,庆阳市在教育系统深入开展“弘扬南梁精神、推进教育扶贫”主题实践活动,动员全市教育系统干部职工把扶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最大的责任,大力弘扬“面向群众、坚守信念、顾全大局、求实开拓”的南梁精神,建立教育扶贫专项目标管理责任制,明确县区政府教育扶贫主体责任,层层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立下军令状,强化责任担当,合力攻坚克难,形成市、县各负其责、各尽其责的责任体系。

同时,按照提出的“贵在精准”的要求,以精准扶贫大数据平台建设为抓手,锁定全市建档立卡的5 3 7个贫困村14. 58万贫困户,由市局领导牵头,抽调1 8 2名干部4次进村入户开展信息核查,特别对贫困村教育发展现状、贫困家庭学生享受资助等进行重点核查,做到底数清、问题清、对策清、责任清,把教育扶贫措施充分体现在了“八个准”“五张图”“三本账”当中,使资金、项目向贫困村、贫困户倾斜,确保教育扶贫项目精准落户到贫困村、薄弱校,资助资金、生活补助精准落实到最困难的家庭、最边远的学校。

从最急需的事情做起,从最薄弱的环节抓起,把扶贫与老区基础教育质量大提升专项行动结合起来,与优化学校布局、强弱学校捆绑式联盟结合起来,积极推动革命老区教育发展。

“以前咱农村的娃娃想上学可不是件容易事,一到上学的年龄,大人娃娃都着急。现在不一样啦,政府惦记着咱农村娃娃,不但免了学费还提供免费早餐!”庆城县马岭镇庙台村农民李小兰的一席肺腑之言道出了无数农民的心里话,这也是庆城县构建到村到户到人教育精准扶贫体系的一个真实写照。

近年来,庆城县利用闲置校舍建办农村幼儿园,在人口相对集中的村组小学或教学点附近设幼儿班,多渠道扩大学前教育资源,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创建省级示范性幼儿园和省级一类园各1所,评定普惠性民办幼儿园5所,学前三年教育入园率达到88.62%。同时,积极开展中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及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组织全县中小学通过歌唱、朗诵、快板、徒手操和动画片等多种形式,学习践行新版《中小学生守则》;积极组织参加“守孝道、敬父母”等宣传教育活动,构建起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不断丰富了德育工作的内涵。

据了解该县还深入开展新教育实验活动,积极稳妥推进课程改革,组织全县各学科教师赴外地参加“名师之路”“适学课堂”“人教版教材专题讲座”等教学观摩研讨会200多人次;开展学生健康成长暨学力发展跟进调查探析活动座谈会4场次;开展中考备考推进会4场次,辐射全县18所中学;深入实施“2+1+1+1”项目,积极开展“阳光体育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投资1.2亿多元,建成项目学校63所,完成教育信息化设备、图书、教学设备等全部采购任务。并结合全县教师学科教学需求,完成各级各类培训7000多人次。

庆城县按照定点、定向的原则,对接建档立卡的贫困村、贫困户和贫困人口,构建到村、到户、到人的教育精准扶贫体系,落实了教育扶贫的各项资助政策和资助资金,帮助群众尽快脱贫致富。对15个乡的51个贫困村因学致贫户情况进行调研走访,核定因学致贫家庭589户;为桐川初中购置课桌椅600套、计算机75台;为桐川寄宿制小学购置计算机50台、多媒体教学设备5套、课桌椅(单人套)540套;完成佛殿湾小学300平方米教学用房维修及危窑加固项目,硬化院坪360平方米,新建围墙57米,更换课桌椅50套。

凸显教育精准扶贫实效

坚持因地制宜、因校施策,行政村幼儿园建设主要依托村小学宜改则改,宜扩则扩,尽量不新建,把钱花在教育设备配置上;全面改薄坚持“一校一策” “缺什么补什么”。职业教育突出实用技术培训,力求“输出一人、脱贫一户”。学生资助体现有难必解、有困必助,保证每个孩子都能享有接受教育的权利。学校条件越艰苦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标准越高,充分调动广大乡村教师工作积极性。2015年完成省上下达217所幼儿园的建设任务,县区自主实施59所,超额完成27.2%,2016年春季可实现招生。全市改造薄弱学校168所,新建校舍22.6万平方米、运动场27万平方米,购置学生用床2.9万张,课桌凳7.2万套,计算机1.5万台,新建“班班通”教室:359个,消除中小学D级危房18万平方米,实现中小学D级危房零存量。投入777.2万元为1451所学校配备了饮水设施。在按规定把各项免费和资助政策兑现到位的基础上,落实市县配套资金450.2万元,按照每生每学年1000元的标准免除了9004名贫困家庭幼儿保教费。1.5万名乡村教师享受生活补助政策。与北师大合作建设北师大庆阳附属学校,建成庆阳教师专业发展和科研培训中心及老区人才孵化中心,庆阳创新创业基地和庆阳教育产业园区,引领庆阳教育提质创新发展,助推教育精准扶贫。

“没想到,咱们山里娃也能在家门口上幼儿园了,不交学费,还免费吃饭,这太让人省心了!”在环县耿湾乡潘家掌村幼儿园门口,经常能听到家长这样的感叹。

“村里学校冒蒿草,城里学生挤破帽”。前些年,由于受农民进城打工潮的影响,环县耿湾乡潘家掌村的两所小学都因为缺少生源而被撤并了。村里的适龄儿童要上学,就得到乡镇或更远的县城里。陪读、租房、生活、交通等各种花销,让这些外来家庭的教育成本额外增加5000元以上,再加上由于农田荒芜而造成的损失就更难以计算。由此出现了很多农村孩子上学迟、上学难、上学穷等诸多社会问题。

为了打好教育精准扶贫攻坚战,环县把“教育扶贫从娃娃抓起”作为扶贫攻坚的重点来抓。2015年,为10个乡镇15个2000人以上的行政村新建、改扩建村级幼儿园20所,覆盖人口36636人,满足了1899名农村适龄儿童就近入园。同时,为146所农村小学建成了午休宿舍,并为农村附设班的幼儿提供免费营养餐。今年,计划对全县1000至2000人的152个行政村所辖152所学校进行附设幼儿班建设,最终实现贫困村幼儿园全覆盖。同时,依托“特岗计划”“民生实事”等项目和事业单位招考、转岗、聘用、培训等形式,补足配齐农村幼儿园师资队伍。通过“全面改薄”,加强贫困村义务教育学校建设,使全县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全部达到有安全校舍、采暖设施、午休宿舍、就餐食堂、合格课桌椅、足量阅读书籍、齐备的锻炼器材、留守儿童之家、英语教师、安全饮水设备“十有”标准。

在大力挖掘自身发展潜力办学的同时,环县还积极争取、吸纳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加快教育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步伐。

2014年8月24日,“香港言爱基金会”援建的环县思源实验学校开始招生,有效解决了进城务工子女入学难的问题;

2015年5月25日,“担当者行动”对环县24人以上的学校全部实施了“班班有个图书角”工程,共配捐图书58170本,覆盖95所学校,712个班级,使环县88%以上的小学生受益;2016年,“担当者行动”将对剩余24人以下的农村小学进行图书角捐建活动,最终实现环县小学“班班有个图书角”全覆盖,让山里娃娃有书读、读好书、好读书。

2015年7月5日,环县教体局向“农村教育圆梦工程项目部”提交了《关于环县申请农村教育圆梦工程项目的报告》,项目预算资金达800多万元;

2015年10月15日,“美丽园丁”教育基金会支持庆阳革命老区基础教育质量提升协同创新计划启动大会在华池南梁镇列宁学校举行,给环县教育事业发展带来了福音;

2015年12月9日,全国“红色旅游书屋”授牌暨“情系老区爱润环江”图书捐赠、爱心救助仪式在环县举行;

2015年12月12日,甘肃省“金色教苑”乡村教师影子研训基地正式落户环县。

这一系列项目的实施有效推进了该县扶贫攻坚战走向胜利。

强化教育精准扶贫保障机制

庆阳市各地结合实际,积极创新帮扶方式,实行驻村帮扶机制。选派优秀年轻党员干部到贫困村挂职第一书记,抽调人员到帮联村担任驻村工作队队长,城区优质学校与贫困村学校结对帮扶。建立考核奖惩机制。制定教育扶贫专项考核办法,实行市局党委成员包县联校蹲点督查制度和重点工作周报告、月督查通摄制度,对工作推进不力、进度缓慢的县区负责人进行约谈,推动形成各级领导抓、一级抓一级的良好局面。

“每年5000元的资助金,不但圆了我的大学梦,更帮家里解了实际困难。”近日,由镇原团县委组织的助学圆梦活动上,受“展翔助学基金”资助的贾博同学激动地说。这是庆阳市镇原县大力实施教育精准扶贫的一个缩影。

农村幼儿园帮扶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1.县域内幼儿教师队伍发展不均衡。县城往往集中了县域内最好的幼儿教育师资,不仅人数多、而且学历层次相对较高、年龄结构合理、教学能手与教学骨干较多、专业技能水平较高。他们的存在,是县城幼儿园保教质量的基本保证。相比之下,农村幼儿园教师师资却是队伍残缺、情况堪忧。如一项在江苏省阜宁县调查表明,农村幼儿园举办者为追求经济利益随意削减教师编制,人为加大教师工作量,班均教师1~1.5人,比规定标准减少了一半以上。目前,大批农村幼儿教师没有受过正规的幼儿教育专业培训,他们的教育观念、教学手段及专业技能等方面都与幼教工作的要求存在明显差距。同时,农村幼儿教师继续教育机会极少,专业发展较为困难,农村幼教师资现状已经无法满足人民群众对幼教发展的需求,制约了县域内城乡学前教育事业的均衡发展。以2011年以例,全国县城幼儿园专任教师学历和职称情况如表1、表2所示。

2.县域内城乡学前教育经费投入不均等。幼教经费投入是幼儿园办园的基本条件,而我国普遍存在县域内不同幼儿园经费投入差距较大的问题。北京大学教育财政科学研究所2010年曾对河北、安徽和浙江3省25县的591所幼儿园进行了相关调查,发现政府在县直机关园与非县直机关园、示范性幼儿园与其他幼儿园的办学经费分担比率和财政投入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县直机关幼儿园办学经费政府分担比率均值为65%,其他公办园为57%。就财政投入总量来看,县直机关幼儿园的均值是108万元,其他园仅为22万元,二者相差5倍之多。

3.县域内幼儿保教质量不均衡。县城幼儿园不仅设施齐全,而且教师结构合理、层次较高,管理规范,幼儿园的保教质量较高,一些经济条件好的县城公办园基本实现了教学现代化、可视化、活动化,使幼儿能在这里尽情享受快乐的童年。而农村幼儿园教学资源稀缺,教师数量与质量都难以适应教育教学活动需要,幼儿园办学举步维艰,教学质量很难得到保证。大多数农村幼儿园教学方法落后,以游戏作为基本活动远未得到落实。幼儿教师多数仍采用传统的课堂讲授方法:教师讲,幼儿听;教师念,幼儿读;教师做,幼儿看。教学中,统一要求多,自由活动少,教师说的多,幼儿操作少。教学活动形式单一、呆板,不能激发幼儿浓厚的参与兴趣和活动热情。农村幼儿园办园理念、管理模式、课程资源、作息制度、教学方法、评价方式上小学化趋势很严重,不利于幼儿终身学习和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二、县域学前教育一体化发展的原则

1.以人为本。县域学前教育一体化发展必须以人为本。首先,以幼儿全面发展为根本,从受教育者的发展需要出发,努力创造相对均衡的受教育机会,不断提高各级各类幼儿园的保教质量,力求使每位幼儿都能获得自身发展所需的优质学前教育。其次,以教师为本,重点解决好幼儿园教师尤其是农村幼儿园教师的编制、待遇、生活、培训、进修、职称等问题,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忠诚于学前教育事业。

2.公平发展。教育均衡发展是一种新型教育发展观,其实质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核心是追求教育公平。公平发展原则要求每个幼儿在入园学习的条件、权利、机会等方面都拥有平等的待遇。政府及相关部门要保证受教育者接受学前教育所必需的园舍、设备、师资等基本条件,要均衡配置教育资源,让全体幼儿享受公平教育的基本权利,这也是教育事业发展义不容辞的责任。

3.共同发展。县域学前教育一体化发展并非“劫富济贫”,也不是相互制约,而是在寻求共同发展的基础上,发挥好县域学前教育统一体各部分的作用,形成发展的合力,最终达到均衡发展的目标。县域一体化发展,应侧重从空间维度重视区际公平,通过资源的有效配置、资金的合理流向、人才的科学组合、政策的有力保障,达到以县城带动农村,以发达乡镇带动落后乡镇、以中心幼儿园带动一般幼儿园,实现以强扶弱、强者更优、共同发展的目标。

4.统筹发展。县域学前教育一体化发展要统筹协调好整体与部门、全局与局部的关系、县城发展与乡镇发展的关系、眼前发展与长远发展的关系、局部发展与整体发展的关系、教育资源配置与利用的关系以及快速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使县域学前教育事业走上一体化健康发展之路。

5.优先发展。县域学前教育要根据所在县的教育现状、优势与基础,在一体化的框架下有先有后、有主有次、突出重点、集中资源,实施“优先发展”的策略。在县域内,要优先发展基础薄弱、急需扶持与发展地区的学前教育,避免“福利性”投入导致全面开花、措施不力、效益不高的倾向。在城乡之间,要优先发展农村幼儿园,让广大农村幼儿能够与城市幼儿一样享受到良好的学前教育。

三、县域学前教育一体化发展策略

1.制订县域一体化发展规划。要重视学前教育一体化发展规划的制订,因地制宜地制订相关政策并落实到位,积极扶持县域内农村及老少边穷地区的幼儿教育工作,从战略高度重视县域内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要进一步稳定发展县城幼儿园,加快培育落后地区乡镇幼儿园,促进全县幼儿教育事业均衡发展,全面提升学前教育的办学水平。教育发展规划既要注重上下的衔接,使县域教育发展规划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4年)》相一致,具有科学性和前瞻性,又要注重横向协调,实现县域内地区之间学前教育协调发展,避免同行之间恶性竞争。各县应从政策上倾斜、制度上保证、资金上扶持、组织上保障,以科学规划统领县域内学前教育一体化发展。

2.加强幼儿园经费投入方式改革。要实现县域学前教育发展一体化,经费投入方式的改革势在必行。应以县域幼儿园均衡发展为导向,对学前教育经费的投入方式、投入对象、投入重点进行调整,以减少城乡幼儿园、乡镇中心园与村办园等之间的差距,扩大经费投入的受惠面和使用效率。改革之后,经费要向乡镇中心幼儿园、村办幼儿园、办学条件急需改善的幼儿园倾斜,发挥乡镇中心园以点带面的辐射作用。可建立对经济落后乡镇幼儿园、村办幼儿园和其他弱势幼儿园的财政援助制度,逐步改善这些幼儿园的办园条件;可建立学前教育帮扶基金,借社会力量帮扶落后地区幼儿园的发展;可设立学前教育专项奖励基金,对学前教育做出较大贡献的农村幼儿园、民办幼儿园与教师等进行奖励,以奖代补,以保证县域学前教育一体化发展。

3.实现教育资源配置一体化。学前教育一体化发展需要教育物质资源的保障。要统筹县域内学前教育资源投入与建设,重点扶持农村幼儿园与经济落后乡镇幼儿园,帮扶建立安全的教室、添置活动器材、建立活动场地、购置教学器具、添置图书资料等。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设立教育教学硬件评估制度,每学年组织幼儿园评估并公开评估结果,让来自社会的压力变成幼儿园发展的动力。在教育资源相对短缺的情况下,应优先给急需改善条件的弱势幼儿园配置相关资源。地方财政安排的教育支出、校舍维修经费等,应优先安排到农村幼儿园和其他弱势幼儿园,以保证那里的幼儿能有一个安全、合格的教育环境。

4.实现幼儿园布局一体化。科学统筹城乡学前教育资源,调整与优化幼儿园空间布局,是县域学前教育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举措。针对城乡、区域之间学前教育事业发展差距过大等突出矛盾,相关部门必须对县域内幼儿园空间布局进行调整,建立城乡幼儿园互助互动、共建共享的机制,深入推进联园计划和支教活动,积极探索“名园”扩张计划,建立“1+1”城乡学前教育共同体模式,等等。还必须不断整合规划城区幼儿园的资源,发挥省市优质园的“龙头”效应,开展“大手牵小手”等活动,带动其他幼儿园的发展。还要通过幼儿园“认亲”等活动,发动城区幼儿园支持农村幼儿园,实力强的幼儿园支持实力弱的幼儿园,促进县域学前教育资源均衡发展。

5.实现师资结构优化一体化。加强县域学前教育人才建设,改善师资结构,提升教师学历层次。要探索创新用人新机制,将素质较高、富有潜力、热爱教育事业的优秀教师派到基层幼儿园担任管理工作,以改变农村幼儿园长期以来“放羊式”的管理状况。要创造条件、完善政策,设立地方支教津贴、交流访问教师津贴,鼓励年轻教师、骨干教师到农村幼儿园、其他薄弱幼儿园挂职任教。主管部门要懂得“爱才、惜才、引才、用才”,以优厚的待遇吸引大中专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到基层幼儿园任教,提高幼儿园教师学历层次。要鼓励低学历的农村幼儿园教师参加培训与进修,逐步改善基层幼儿园教师的素质,提高幼儿园教师的业务水平,改变基层幼儿园、特别是乡村幼儿园师资严重“贫血”的现象。

6.建立一体化发展保障机制。县域学前教育一体化发展的关键是解决好广大农村地区幼儿园的发展。农村幼儿园无论在硬件上,还是在软件上与县城幼儿园都存在较大的差距。要提高农村幼儿园的办园层次,提高农村幼儿园的质量,必须建立城乡幼儿园一体化发展的创新机制。政府必须成为促进幼儿教育公平的主体。

农村幼儿园帮扶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尊敬的李主任、王副市长,各位领导:

根据调研安排,现将禄劝教育事业补短板工作情况做简要汇报,不妥之处,请予指正。

一、基本情况

全县现有各级各类学校241所,其中幼儿园53所,小学170所,初中14所,普通高中2所,职业高级中学1所,教师进修学校1所。全县在校学生55278人,其中幼儿园在园幼儿8812人(含民办幼儿园6659人);小学在校学生25596人,初中在校学生14130人,普通高中在校学生5787人,职业高级中学在校学生953人。教职工3955人,其中公办教师3427人,民办教师528人。

二、学前教育

(一)农村学前教育普及程度及存在问题

1.普及程度。现有幼儿园53所,在园学前幼儿8812名,其中,公办幼儿园6所,民办幼儿园47所,学前入园(班)率达到86%。到2017年,计划建设公办乡镇中心幼儿园24所。

2.存在问题:民办幼儿园办园条件及办园水平参差不齐,缺乏优质农村学前资源;农村公办幼儿园没有幼儿教师编制,挤占小学教师编制,没有专业的幼儿教师。

3.建议:设立民办教师发展基金,鼓励民办教师积极参加学历晋升及专业学习,促进民办教师专业化发展,对达到一定标准的民办教师,可以为其购买五险一金(或其他奖励);请上级部门协助解决幼儿教师编制问题,使更多的专业教师进入农村学前教师队伍。

(二)学前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现状、缺口和补充的途径与方法

1.现状:我县到2017年,将建设公办乡镇中心幼儿园24所,预计招收5040多名幼儿入园,按照师生比1:7 的比例计算,乡镇差幼儿教师编制720名。目前我县只有县幼儿园有幼儿教师编制,且编制是1998年人事局核定的52人,远远无法满足教学需求。随着教师年龄增加,教师差编现象将日趋严重,到2017年,我县一共差幼儿教师编制800多名。

2.存在问题:没有幼儿教师编制,乡镇公办幼儿园建设好也无法投入使用,无法满足乡镇幼儿入园要求;目前全县教师编制都比较紧张,现有的5所乡镇公办幼儿园一直在使用乡镇中心校教师编制,对中心校教育教学工作造成影响。

3.建议:申请省市人民政府尽快出台幼儿教师编制的相关政策;独立核定幼儿教师编制,并能根据幼儿园招生规模核定编制。

(三)学前教育经费保障程度和幼儿资助水平及需求

1.学前经费保障现状:目前没有学前教育公用经费,只有每年100万的民办教育发展经费。

2.幼儿资助水平现状:2015年下拨困难资金25.02万元,834名幼儿受助,受助金额为300元∕生∕年,受助幼儿与在园幼儿比例为10.41﹪。

3.存在问题:由于公办幼儿园没有学前教育公用经费,幼儿园的主要经费主要来自于保教费,除去幼儿的一般正常开支外,保教费主要用来开支庞大的外聘教师工资,剩下不多的还要进行幼儿园的设施设备的添置和修缮等,教师培训及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存在困难。幼儿补助金额较少,难以解决家长的实际困难。

4.建议:参照义务教育阶段生均公用经费标准,按在园生幼儿数划拨生均公用经费;加大资助比例,按在园调查贫困人数来核算贫困比例;增加幼儿资助经额,建议资助金额提高到 800-1200元∕生.年。

(四)学前教育现行管理体制及改革需求

1.现状:目前公立幼儿园一部分属于教育局直属幼儿园,由教育局直管(县幼儿园属于教育局直属幼儿园),一部分隶属于乡镇中心校,由中心校负责管理,幼儿园内部管理属于园长负责制。

2.存在问题:隶属中心校的幼儿园管理及财务都没有自主权,园长对幼儿园发展及建设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制约幼儿园的发展。

3.建议:乡镇公立幼儿园设立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事业单位,坚持和完善园长负责制,建立和健全科学的考核制度,在园内形成竞争、激励机制,调动教职工积极性,促进幼儿园健康发展。

(五)学前教育当地群众的期望及满意程度

1.现状:通过各种家长问卷及每年的民主行风评议反馈,群众对学前教育师资、师德、服务态度等方面满意度都比较高;群众期望幼儿都能进入公立幼儿园就读。教育局已规划在城区建设3所公立幼儿园(但建设用地难以解决)。

2.存在问题:目前城区只有一所公立幼儿园,随着进城务工人员的增加,现有的城区公立幼儿园资源无法满足群众的要求和期望。

3.建议:建设及项目资金适当对禄劝倾斜;设置幼儿园教师编制。

三、义务教育

(一)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困难和对策

1.现状:2016年4月、5月,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顺利通过市级复核和省级督导评估。

2.存在的问题困难和对策:为解决云龙水库移民子女就学和县城学校大班额问题,进一步充实县域义务教育资源,减小县域内校际间均衡个别差异系数,县人民政府投资14390.5万元,新建思源实验学校,缺口资金5800万元。恳请上级帮助解决。

(二)义务教育质量提升的现状、问题和建议

1.现状:禄劝现有义务教育阶段小学学校170所,在校生25596人;初中14所,在校生14130人,分布在全县13个乡镇。经过乡镇撤并、学校布局调整以及标准化学校建设推进后,目前校点布局趋于较为合理,校园环境及教学设备逐步得到改善,义务教育阶段教学质量逐年提高。

2.存在问题:初中、小学均存在教师年龄偏大、教师编制不足,尤其是音乐、体育专业教师不足,影响学校课程正常开设,严重制约山区学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

3.建议: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及时为薄弱学校补充新教师;加大教师培训力度,按需施训,做到有效培训,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加大投入,提高教师待遇,改善教师工作生活条件,激发教师扎根山区的工作热情。

(三)边境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发展及“控辍保学”存在的问题难点及对策措施

1.现状:禄劝是一个集高寒山区、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为一体的民族自治县。我县一直以来非常重视“控辍保学”工作,教育局制定了“控辍保学”实施方案,各义务教育学校成立有“控辍保学”工作领导小组,层层签订“控辍保学”工作管理责任书,校辖区适龄儿童少年“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已成为学校校长、教师的共识,“控辍保学”工作成绩显著提高。

2.存在问题:单亲家庭、留守学生性格孤独、怪癖而导致辍学;对《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宣传力度不够,执法不严。

3.对策:依照法律法规,严格实行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籍管理制度,积极动员失学学生返校;依法建立“控辍保学”责任制;)强化学校自身管理和建设,营造浓厚的校园氛围,积极创建平安和谐校园,为控辍保学创造良好条件。

(四)推进城镇化与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经验及对策

1.现状:随着城镇化及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推进。禄劝建成农村标准化中小学校38所(初中13所,小学25所),全面实施营养改善计划,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教育教学环境及生活得到很大改善,教育质量稳步提升,受到百姓的良好评价。

2.存在问题:

城区三所初中学生数占全县学生数的47%,四所小学学生数占全县学生数的29%,小学标准化学校学生数占全县学生数的85%。

(1)城区义务教育学校大班额现象普遍存在;

(2)极少数边远山区学生和苗族学生难以适应集中办学环境;

(3)随着进城务工人员增多,农村学校和村级小学学生数逐年减少,原

建教学设施不断闲置,城区学校学生数继续猛增,造成城区学校教学设施设备不足。

3.对策:一是加大县城义务教育学校办学规模的规划与建设,以满足城镇化发展的需求;二是继续完善少数民族特别是苗族集居校点的建设,以满足苗族子女就近入学。

(五)农村义务教育重大工程项目

1.“两免一补”:

(1)实施情况:“两免一补”中书费由云南省统一采购发放,学杂费从学校公用经费中列支。我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在校寄宿生生活补助实行全覆盖,补助标准为:小学1000元/生.年,初中1250元/生.年。2015春季学期享受寄宿生生活补助25578人,秋季学期25025人;补助资金共2821万元,其中,中央资金1410.5万元,市级资金1128.4万元,县级资金282.1万元。

(2)存在问题:初中学校按照现有的物价标准或学校食堂标准计算,每位住校学生还要承担一定的经济费用,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难以负担不足部分,造成资助资金缺口。

(3)建议:禄劝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小学生2349人,初中生1269人,按照小学生每人每月补助100元,初中生每人每月补助200元(一年10个月)的标准计算,所需补助资金为488.7 万元,其中,小学234.9万元,初中253.8万元。建议上级有关部门将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学生生活资助资金列入财政预算。同时,积极争取扶贫挂钩部门及社会各界的支持,以组织募捐或成立基金等方式,多渠道筹措资金,开展扶教帮困工作。

2.营养改善计划

(1)实施情况:一是严把食源安全关,大宗食品统一供应。禄劝所有学校食堂的大米、菜籽油实行定点供应、统一配送。二是健全监督机制,保障“计划”公开透明运行。学校设立膳食管理委员会,具体行使食堂的监督、检查等职能;设立营养改善计划公示栏,接受学生、家长和社会监督。

(2)需要解决的问题:一是全县食堂从业人员597人的工资问题;二是解决食堂改造及设施设备购置资金5000多万元。

3.全面改薄

(1)项目进展情况:2016年“全面改薄”项目计划下达我县资金16316.46万元,其中运动场建设资金及校舍建设资金11290.06万元、设备购置5026.4万元。现已竣工43所65个单体工程,按单体工程计算,竣工率为30.66%;开工建设43所153个单体工程,开工率为72.17%。项目完成时限分三期:新建篮球、排球场等运动场地项目于2016年4月底开工,2016年7月底全部完工;新建环形跑道运动场项目计划于2016年6月底前动工,2016年

8月底完工;校舍建设计划于2016年7月底前动工,相继于2016年12月底完工。

(2)项目存在的问题:县级财政除要承担项目安排的配套资金外,还需承担征地、“三通一平”、勘察、设计、监理等前期费用,特别是部分项目的征地资金甚至超过项目安排的总资金,县级财政难以筹措。

4.特岗教师

(1)现状:禄劝从2006年至2015年底,10年间有6年共招收特岗教师736人,共留用586人,留用率79.6%。“特岗计划”实施几年来,有效缓解了乡镇中小学专业教师短缺的现状,为偏僻的乡村学校带来了生机与活力。

(2)存在问题:招聘的非师范专业特岗教师专业性不强,教育教学基本功不扎实,影响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3)建议:从师范院校招聘特岗教师。

(六)全面实施义务教育学区制改革的问题与建议

1.现状:本着以1所办学规模较大、教育教学质量较高、管理较为规范的优质学校为中心,辐射带动一批薄弱学校快速发展为原则,依托片区教研基地,将小学、初中分别划分为3个学区。学区内中小学生不受乡镇、户籍的制约,打破乡(镇)界限,按照“就近入学”的原则,可跨乡(镇)选择就近的学校就学,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努力实现教育公平。

2.问题:在实施学区制改革过程中,由于我县受地域的制约,对于山区面积广、学校分布多、交通不便利的广大农村地区来说,要严格实行管理标准统一、教师配置统一、课程计划统一、集体备课统一、教师待遇统一等,具有很大难度。

3.对策:针对我县山区大、面积广、交通状况不便的实际,以每个乡(镇)为单位,设中心学校对所辖学校进行管理更符合地域实际,严格实行学区化管理不适用于我县实际。

(七)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现状、诉求及乡村教师支持计划落实情况

1.现状:县人民政府通过招聘特岗教师、普岗教师、从县外选调优秀教师等多渠道补充新教师,全县现有3427名公办教师。

2.存在问题:一是专业教师结构不合理。部分学科教师紧缺的现象仍普遍存在。尤其是村级小学英语、体育、音乐、美术和计算机等学科教师严重紧缺。二是农村教师专业素质不高,骨干教师数量不足。三是农村小学教师老龄化问题突出。据统计,小学教师平均年龄为40.3岁,50岁以上的占小学教师总数的21%。四是教师工作压力大,健康状况堪忧。

3.乡村教师支持计划落实情况

2015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4年)》;2016年1月云南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云南省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4年)》,禄劝将

按国家、省、市的支持计划要求,落实好每一个步骤,计划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是加大培训力度,提高乡村教师专业素质、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水平;二是完善乡村教师培养制度和编制管理;三是建立以城带乡帮扶机制。推动学校干部教师交流轮岗,引导城镇优秀教师、骨干教师向乡村流动,帮扶乡村教师成长进步。

(八)跨境外籍学生就读现状及学校建设需求。

禄劝现有中小学校中,目前暂无跨国籍的外国学生就读。

(九)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及对策

1.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一是由于进城务工人员越来越多,“留守儿童”增多,由此产生的社会问题和教育问题也日益突出。二是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薄弱。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缺乏,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未受过专业训练,缺乏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理论知识。

2.对策:加强教师及学生心理健康的理论培训和实践指导,把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学生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将其深入到学校工作的各个领域,从整体上营造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环境。关爱特殊学生,帮助他们回归正常心理状态,形成积极向上的心理品格。

(十)民办基础教育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1.现状:目前我县没有民办基础教育。

2.建议:提供针对贫困地区民办基础教育的优惠政策,鼓励更多的优质民办基础教育进入禄劝。

(十一)留守儿童的教育对策

1.现状:禄劝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县、少数民族自治县,由于特殊的地理和经济条件,大量青壮年外出务工,造成我县留守儿童数量多、分布广的现状。据统计,2015年我县义务教育阶段留守儿童数已达7337人,占在校生数18.47%,并有逐年上升的趋势。

2.问题: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缺乏亲情温暖;部分留守儿童在身心健康、道德品质、人身安全、厌学辍学等方面问题凸显。

3.对策:加大城市公办学校建设,接收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到公办学校就读;加强民办学校管理,让在民办学校就读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享受同等的优质教育资源;加强发展本地特色产业,为更多劳动力提供本地就业机会;政府主导,调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形成关爱和教育留守儿童的联动机制。

(十二)进城务工子女的教育对策

1.现状:我县严格遵守、执行上级部关于接收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工作相关规定,实行“依据户口和实际居住地,以实际居住地为主,免试、免费、就近或相对就近报名入学”的办法招生。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阶段与当地居民子女享受同等待遇。

2.问题:在城市化进程中,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投入到城市的生产中来。县城现有的教育资源已不能满足本地居民子女和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入学需求。

3.对策:加快推进在建的思源实验学校建设;在县城新建一所初级中学。

三、普通高中教育

(一)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程度

我县有普通高中两所,在校学生5787人。2015年全县高中招生2159人,毛入学率达67%;2016年市县下达的计划招生数是2500人,毛入学率将达到85%。

(二)高中建设及发展情况

现有的两所高中均为二级乙等普通高中,计划禄劝一中2016年争创一级学校。

(三)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问题及建议

1.禄劝第一中学创建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

(1)现状:禄劝一中结合学校实际,把开展校园足球运动定为学校特色,将足球运动的开展纳入学校三年发展规划:2016年,建设足球场,拟写科学有效的训练方案,完善的足球教育管理制度。2017年,建立年级足球队和学校足球队,形成“周周有活动,月月有比赛”的局面。

(2)存在问题:禄劝县为国家级贫困县,学校经费紧缺,无法满足场地建设、师资培养、队员训练等需求。

2.禄劝民族实验中学特色化发展情况

(1)音体美方面做特色:禄劝民族实验中学是昆明市“田径传统项目”学校和“云南艺术培训基地”学校,学校在音体美方面具有多方面优势。

(2)学生社团成特色:禄劝民族实验中学学生社团联合会现已组建了篮球队、肆舞堂、文墨阁、书轩文学社、摄影社、指尖Angle手工制作、棋魂阁、健身操和动漫社团9个学生社团。

(3)民族教育显特色:学校现有54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934人,有14种少数民族,占学生总数的33℅。通过组织开展具有本地民族特色的文体活动,深入挖掘传承和弘扬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堂教学,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结合民族学生特点,创新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提高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培养少数民族人才。

(四)普通高中经费保障问题

1.存在问题:一是普通高中收费标准相对偏低。目前,禄劝县两所普通高中均为二级乙等学校,收费项目主要包括学费、住宿费,学费收费标准为800元/生.年,住宿费收费标准160元/生.年。相比其他地区,收费标准偏低。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普通高中扩招,以及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推进,高中教学内容、形式和手段的巨大变化,致使教育教学支出项目不断增加,办学成本不断提高,而无论是事业支出还是资本性支出,大部分均要依靠学校的事业收入,因受学校收费标准偏低的因素制约,造成了事业收入在下降,办学成本却在大幅增长的状况。二是政府投入不足,政府财政

预算内高中生均公用经费拨款占普通高中教育经费的比例较低。禄劝县普通高中生均公用经费除县级财政每年按一定的生均标准预算外,没有其他的保障经费。

2.建议:为改变高中教育经费短缺的现状,提高我县普通高中学校经费保障水平,推动高中教育健康协调发展。建议能够尽快建立并完善以公共财政拨款为主的普通高中经费保障机制,加大高中教育保障机制的经费投入,以满足普通高中教育发展的需求。

四、中等职业教育

(一)现状:禄劝现有一所职业高级中学,学校占地140亩,建筑面积1476(5)68平方米,现有学生953人,27个教学班,有教职工76人,其中,专任教师71人。学校现有计算机200台,四间多功能计算机室,41间多媒体教室,一间教师电子备课室。

2.问题:一是规模较小。按照云南省重点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学校规模不低于4000人,目前学校在校生953人。二是基础设施不达标。按生均建筑面积不低于20平方米的标准要求,急需建盖23714.4平方米的学生宿舍,11012平方米教学楼,5400平方米学生食堂,15000平方米的科技楼,4000平方米的学生活动中心及1672.4平方米的教学辅助用房,建设标准的篮球场、足球场、排球场、环形跑道等运动场地。

3.建议:一是积极争取上级政策及资金支持,在设施设备、师资队伍、实训场地等方面给予禄劝职业高级中学以帮助,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二是加大对中职学生资助力度。职业高中学生现享受免学费和国家助学金补助2000元/生.年。为实施精准扶贫,实现职业教育“兜底”教育,建议所有在校学生实行全免费教育,还需补助教科书费、杂费(住宿费)及生活费5000元/生.年。其中教科书及杂费:1000元/生.年,学生生活费补助:4000元/生.年。

六、特殊教育

1.普及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现状:2015年,我县6—11周岁持证和未办证残疾儿童有152人,12—14周岁持证和未办证残疾的少年有56人,持证在校就读的小学、初中残疾学生共62人,持证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92.54%。我县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将残疾儿童少年纳入义务教育体系,凡能适应学习生活的残疾儿童少年,均以随班就读的形式安排在普通学校就学,对其生活上给予特别关照,在各类资助上给予特别倾斜。

2.存在问题:因建设资金缺乏,全县没有独立建制的特殊教育学校,普通学校仅能接收具备一定学习生活能力的残疾学生随班就读,部分家庭经济困难且残疾程度较重的适龄人群不具备到普通学校接受教育的条件。

3.对策: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凡人口超过30万的县区均要建设1所特殊教育学校,以满足残疾儿童少年的教育需求。针对我县财政困难的实际,争取中央、省、市资金支持,在县城新建1所规模不低于130人规模的特殊教育学校,在边远乡(镇)残疾儿童少年超过10人以上的学校建设特殊教育资源教室,为残疾学生提供良好的集教育和基础康复为一体的就学环境,促进我县残疾人事业发展。

七、综合性问题

(一)教育精准扶贫和对口帮扶问题

1.教育扶贫工作推进情况

(1)推进情况:深入推进精准扶贫,全力实施“六个一批”工程,切实做好我县教育扶贫工作,教育局制定《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教育扶贫实施方案》。明确2016——2024年总体目标和年度目标。2016年,实现每个乡镇(街道)至少有1所公办幼儿园,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达85%以上,公办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85%以上;提升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条件,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并通过国家验收;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85%以上;加快推进职业教育发展,改扩建职业高级中学;健全贫困生资助体系,保障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无因贫辍学学生,保障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能顺利完成学业。

为圆满完成2016年教育扶贫工作目标,教育局还制定《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教育局2016年“脱贫摘帽”发展教育作战书》,明确各项工作的完成时限和责任领导、责任人,保障各项工作有序推进。目前,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已通过省级复评,其他各项工作正按时限要求有序推进。

(2)问题:由于县财政困难,县级配套资金无法落实,新建项目征地及前期费用无资金来源;思源实验学校建设项目缺口资金5800万元。

2.帮扶项目推进情况

积极争取省市教育主管部门的支持,现已争取到以下帮扶项目。

(1)驻昆高校帮扶项目

①云南师范大学2016-2024年每年定向禄劝招收60名免费师范生。

②昆明学院定向禄劝招收40名免费师范生。

(2)省教育督导团帮扶禄劝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达标工作经费880万元。

为帮助禄劝2016年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顺利通过市、省、国家督导评估验收,云南省教育督导团办公室专门为禄劝下拨880万元专项资金作为工作经费。

(3)学校结对帮扶项目

①北京市朝阳区优质学校结对帮扶禄劝10所中小学、幼儿园。

②盘龙区优质学校结对帮扶禄劝12所中小学、幼儿园。

盘龙区教育局与禄劝教育局5月13日正式签订《盘龙区教育局与禄劝教育局“结对帮扶”合作协议书》,盘龙区教育局安排12所优质学校结对帮扶禄劝12所中小学、幼儿园。

双方明确从学校管理、质量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校园文化、办学条件改善等方面进行帮扶。

(二)农村中小学教师周转房建设问题

1.农村中小学教师周转房现状:我县本着从最边远、最艰苦、最困难、最急需的学校做起,重点放在自然条件恶劣、地理交通不便的乡镇,坚持够用、实用的原则,在“十二五”期间进行规划上报。并在“十二五”期间上报了两批共13所中小学教师周转宿舍建设项目(总建筑面积13300平方米,共380套,计划总投资1900万元),已得到市级立项批复。目前已完成招投标,正在开工建设。

在“十三五”期间,根据省、市要求,重新对我县辖区内的农村中小学教师住房情况进行摸底调查:我县还需新建及修缮教师周转宿舍总建设面积35350平方米,其中新建829套,计划总建设面积29015平方米,计划投资5803万元;修缮181套,计划投资905万元,计划总建设面积6335平方米。

2.农村中小学教师周转房存在的问题:一是在进行可研报告审批时,只是批复了主体工程项目,建设相关前期费用未纳入批复文件给予补助。二是根据禄劝抗震设防烈度,所有建筑均为框架结构,造价也随之提高。从2014年起,全县主体工程造价应为1800元-2000元/㎡;三是项目批复时,主体建筑单价仅为1200元/㎡,明显低于当前造价;四是两所学校地处边远山区,建筑材料运价高,加之从2015年起,云南省预算定额人工费提高,主体工程造价应为2000元-2200元/㎡,否则项目招标将产生项目资金缺口,实施后必然产生政府性债务。

(三)农村中小学信息化发展问题

1.教育信息化工作情况

近年来,禄劝教育信息化建设主要通过两个方面来实施。一是采用融资租赁的形式,由县财政于2012年一次性投资6136.47万元,实施教育信息化项目。教育信息化项目于2013年7月竣工验收。二是通过实施“薄改”项目,配备教育信息化设施设备。目前,我县中小学信息化发展具体情况是:

(1)宽带网络校校通:我县除了4个班以下的教学点外,完全小学(标准化学校)25所、初级中学14所、高中3所(含1所职高)、教师进修学校1所、县幼儿园1所全部开通了10-100M的宽带网络(光纤到校)。

(2)优质资源班班通:截止2014年12月,我县共计配备了交互式电子白板1178套,其中教育信息化项目配备了835套,“薄改”项目配备了343套。全县99%的班级配备了交互式电子白板,基本实现了优质资源“班班通”。

(3)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由于设备、师资、专

业人才缺乏等原因,全县只有约35%的教师有自己的网络学习空间,还没有实现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

(4)平台的建设情况:我县已经建成了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和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由于建设之初缺乏统筹规划,采购了浙大网新的管理平台和资源平台软件,这两个平台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实用价值不高,与现有的管理平台不能有效整合,数字教学资源与我县使用的教材脱节,以致于造成利用率低的现状。

2.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两平台”的应用还需加强。由于没有和省、市相应平台对接,造成“校校通”管理平台实用性不强,应用频率不高,存在信息孤岛现象。教育资源平台虽已搭建,但是资源较少,实用性不强,无法满足教师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我县本土化的资源库建设才起步,本土化教育资源共建共享需要加强。

(2)经费投入不足。由于我县是国家级贫困县,县级财政困难,政府竭尽全力支持教育信息化发展,但是融资建设一次性投入后,后续4年只能偿还融资租赁款,无力再继续投入后续建设和维护。

(3)设备不足,维护困难。教师备课电脑按师机比5:1配备,无法满足教师备课的需求;校园监控摄像头不够,存在较大盲区;优质资源缺乏;录播教室不够。由于融资租赁方美联信公司常驻禄劝的维护人员较少,造成设备出故障后维修维护服务有时跟不上,影响设备使用。

(四)中小学安全教育问题

1.存在问题:一是我县宿管教师全部由学校科任教师担任兼职宿管员,采取轮流值班的办法管理住宿学生,给教师带来很大的工作负担,影响教育教学质量。二是全县学校共需配备专职保安535名,专职保安工资县级财政无力承担。

2.建议:一是全县公办学校共需要宿管人员350名,建议解决全县宿管人员350人和保安人员535人的工资问题。

(五)中小学德育问题

1. 存在问题:学生参与德育实践的机会太少,组织社会实践活动的安全压力太大,以至于许多社会实践活动难于开展。

2.建议:加强德育教师队伍建设,加强德育教师队伍培训。)改革学生评价。中小学校要结合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的工作,将学生道德品质列入对学生进行综合性的评价。

(六)其他问题

1.教育负债问题:

目前教育局政府性债务余额为21469.53万元,具体情况如下:中小学改善办学条件建设资金缺口20537万元,教育信息化项目欠债余额767.06万元,禄劝一中基础设施欠债余额130万元,禄劝幼儿园建设项目欠债余额35.47万元。

农村幼儿园帮扶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近年来,甘南州教育局始终把学前教育作为维护藏区长治久安和跨越发展的基础性工程来抓,在园所建设、办园条件、师资队伍、办园质量等方面大力攻坚克难,走出了一条符合甘南实际的内涵式、创新型、特色化发展道路。

以战略思维超前谋划学前教育

甘南州地处青藏高原东北边缘,位于甘、青、川三省交界处,是全国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中10个藏族自治州之一,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严重影响和制约着学前教育的发展。

据了解,2010年之前,甘南州全州共有幼儿园16所,在园幼儿4932名,教职工248名,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仅为13.5%,许多县市陷入了“越穷越无园可入、越不入园越穷”的恶性循环。

“党的十以来,甘南州深入贯彻中央和省上‘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努力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指示精神,主动聚焦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主战场,把学前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运用创新思维和改革办法推动学前教育实现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甘南州教育局局长尚学杰说。

自2011年以来,我省启动了首期甘肃省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4年又启动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在58个连片贫困县的316个乡镇各新建或改扩建1所幼儿园,实现全省乡镇中心幼儿园全覆盖。甘南州州委、州政府紧抓机遇,对全州学前教育工作按照“三抓三促”(抓建设、促普及、抓管理、促规范、抓队伍、提质量)的工作思路和“广覆盖、保基本”的工作要求,坚持“公益性、普惠性”原则,全力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并探索政府主导的民族地区办园体制改革试点项目,甘南州学前教育快速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强烈的对比肯定了发展的速度,截至目前,甘南州共有各级各类幼儿园281所,其中公办261所,民办20所。在园幼儿23728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81.09%。全州幼儿教师1533人,其中专任教师1170人。与2010年16所相比,在办幼儿园增加265所,新增在园幼儿18796名,新增幼儿教师1285名。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与2010年相比,提高了67.59个百分点。

随着学前教育资源迅速扩充,甘南州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迅速提高,与全省的差距逐步缩小,学前教师队伍迅速壮大,记者在甘南州教育局了解到,近三年该州共招录(转岗)幼儿教师946名,师幼比达到1:15.48。舟曲县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公建民营”等途径解决159名幼儿教师,新补充教师90%以上安排到乡村幼儿园任教,幼儿教师队伍明显壮大,整体素质不断提升。

为进一步促进学前教育健康迅速发展,甘南州通过建立学前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凸显优质教育资源带动作用和不断规范幼儿园管理,促使全州优质学前教育资源迅速扩充,保教质量明显提高,整体办园水平基本赶上了发达地区。2015年启动各级示范性幼儿园的评估工作以来,甘南州共评估认定了12所州级示范性幼儿园、7所省级一类幼儿园、1所州级一类幼儿园,各县市审批了8所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甘南州幼儿园顺利通过省级示范性幼儿园的评估验收。

“2013年我们实施了农牧村学前教育阶段营养改善计划,2014年又将农牧村学前教育公用经费纳入了财政保障,同时,2016年省政府为民办实事免除学前教育保教费(补助)。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幼儿园管理条例》和《幼儿园工作规程》,全面推进依法办园、依规办园,在幼儿园标准化建设、幼儿园办园目标、园本课程建设、幼儿园一日活动、环境构建等方面进行理念上的引导、实践上的指导、评价上的跟进,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于乐,防止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甘南州教育局分管学前教育工作的副局长杨学军介绍。

用创新举措大力发展学前教育

长期以来,农村建园无能力、教师无编制、生均无拨款、师资无来源等突出问题制约着甘南州学前教育发展的步伐,为此,甘南州委、州政府猿治侍獾枷颍区分轻重缓急,实施重点突破,有效破解了制约学前教育发展的瓶颈制约,促进学前教育发展实现了新突破。

甘南州委、州政府将发展学前教育作为重大民生工程,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主要领导多次深入基层调研学前教育,并明确提出要全面普及学前三年教育的工作任务,出台了《关于促进全州学前教育健康快速发展的意见》,从七个方面出台了24项举措,为学前教育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有力推动学前教育加快发展。

同时,甘南州学前教育领导小组进一步完善了州、县、乡三级上下联动的学前教育管理和服务机制,从优化教育模式、科学规划布局、加强师资建设、规范办园行为、提高保教质量等方面集中发力。

2013年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在甘南调研时做出了关于加快学前“双语”教育发展的重要指示和省委王三运书记也对此做了相关指示,甘南州迅速编制了《甘南藏族自治州学前教育幼儿园建设规划》和《甘南州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规划新建幼儿园519所,其中新建“双语”幼儿园229所,普通类幼儿园290所。力争实现全州各乡镇和有需求的500人以上有需求的自然村幼儿园全覆盖。形成以县城中心幼儿园为龙头,以乡镇(村)幼儿园(班)为基础,县、乡、村三级结合的幼教服务网络。

据介绍,2014和2016年国家和省上共下达幼儿园建设项目196所,总投资3.3亿元。2017年省上下达幼儿园建设项目162所,总投资8540万元。近三年来,甘南州各县市筹措资金1156万元,添置生活、办公、教学设施设备和玩教具8196台件套,为新开办幼儿园和改善办园条件提供了保障。

此外,甘南州还进一步加大幼儿教师培训力度。近3年大力开展学前教育送教下乡活动,对玛曲、迭部、夏河、卓尼4县的幼儿园园长和幼儿教师进行了全员培训。加强了对新招录幼儿教师的岗前培训,实施了幼儿园园长和教师培训工程,进一步加强和天津市对口帮扶甘南州幼儿教师培训的衔接力度,加大了对幼儿教师的培训,全州现有特别是小学转岗教师的专业素养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实施了高校大学生顶岗支教计划。为了缓解幼儿教师严重紧缺的矛盾,从2015年春季学期起,省教育厅组织省内有关高校,每学期选派200名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赴甘南州顶岗支教,五个学期以来,省教育厅已选派900人次大学生开展顶岗支教工作,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各级幼儿园教师紧缺的压力。

2016年甘南州举办了首届幼儿教师优质课及技能大赛,此次系列竞赛活动采取自下而上,层层选拔的方式,包括本园预赛、乡镇初赛、县市复赛、州级决赛四个环节,涵盖学前教育5个领域,既有教学活动竞赛,又有弹唱、美工、舞蹈、手工制作等系列活动竞赛,形式多样。

建长效机制强力推进学前教育

为了进一步破解制约学前教育发展的体制僵化、模式单一、渠道不畅等难题,甘南州用管用、长效、灵活的机制保证“一张蓝图绘到底”。

建立完善协调推进机制,成立了学前教育发展改革领导小组,建立了州、县(市)学前教育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判学前教育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协调解决发展中出现的矛盾和困难。甘南州教育局指导各县市本着“有利于富裕校舍和师资合理利用、有利于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有利于幼儿就近入园、有利于分级管理”的原则,实行规划先行、按级负责、分级实施,从而保证了农牧村幼儿园与城镇幼儿园同步规划、公办与民办同步发展、建设与质量同步提升。

探索创新统筹办园机制。坚持公益普惠的原则,改变传统的单一办园方式,对近年来新建改建扩建的农牧村幼儿园,采取公建民营、民建公助、民办公补等灵活多样的办园模式,鼓励公办教师带薪带编、领办创办农村幼儿园,在人口分散地区举办流动幼儿园、优先保障留守儿童入园。采取政府“端菜”和幼儿园“点菜”相结合的方式,着力解决幼儿园安保、保健医生和后勤服务人员短缺的问题,初步形成了以公办园为主体、民办和社会力量办园为补充的多元化办园格局。采取乡镇园办分园、小村联合建园、设立巡回支教点等方式,扩大学前教育的覆盖面,推动学前教育优质资源向贫困村延伸。制定幼儿园结对帮扶计划,采取“名园办分园、强园帮弱园、公办带民办”和“一对一、一对多”“结对子、姊妹园”等方式,形成“县有示范、乡有中心、村无空白”的发展格局,充分发挥省、州示范园等优质学前教育资源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了学前教育在区域间、城乡间、园际间的均衡协调发展。

拓宽延展投入分担机制。完善政府投入为主、社会举办者投入为补充、家庭合理负担的学前教育投入分担机制,有效破解了学前教育投入不足的难题。积极引导和鼓励企业、社会团体及个人捐资助学,为学前教育长远发展提供了资金保障。

大力度支持民办幼儿园发展,制定出台了《深化教育改革支持民办幼儿园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从建立普惠性幼儿园财政奖补政策、普惠性幼儿园帮扶机制、落实普惠性幼儿园税费优惠政策、派驻公办教师等方面进行扶持和改革。通过评估认定,全州已审批民办幼儿园20所,其中8所被认定为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大力倡导通过“公建民营”的办园模式,解决由于缺乏师资而不能开办幼儿园的困难。

建立健全监督管理机制。制定农牧村幼儿园基本办园标准和幼儿园办园行为规范等一系列制度,强化办园、招生、收费、评级等日常管理,为科学办园、规范办园提供了依据。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引入第三方评估,对学前教育项目开工完工率、项目管理水平、资金落实支出情况、资源配置与使用效益等进行绩效评价,及时客观地反映学前教育改革发展成效。以完善科学的管理体系为重点,运用好全州学前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将机构、教师、幼儿、项目、资金等信息全部建档入库,实现了农牧村学前教育的动态化、全程化、精细化管理。

严格落实管理责任,切实加强幼儿园管理,规范办园行为,坚决防止“小学化”倾向,对达不到办园标准的民办幼儿园进行指Ш投酱伲落实整改措施,整改不到位的依法取缔。针对幼儿园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甘南州教育局制定出台了《关于规范全州各级各类幼儿园办园行为的意见》,强化对各类幼儿园保教质量的监督和指导,进一步完善学前教育质量管理制度,遵循幼儿成长规律和学前教育发展规律,认真落实《3-6岁儿童学习和发展指南》,促进幼儿健康、快乐成长。甘南州越来越多的幼儿接受了较好的学前教育,广大小学一年级教师深切的感受到新生智力和学习基础的提升。

将学前教育与精准扶贫深度融合

农村幼儿园帮扶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区教育脱贫工作,紧紧围绕全区脱贫攻坚工作大局,认真贯彻中省市区脱贫攻坚工作要求,现将2024年上半年教育脱贫攻坚工作总结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抓安排部署。年初制定了教育脱贫工作计划,明确了工作目标、具体任务和保障措施等,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印发了《2024年寒假期间开展教师“大家访”和结对帮扶活动方案》的通知,安排了假期“大家访”和结对帮扶的相关工作。 4月对各镇办问题整改工作进行督查,对存在问题的镇村下达整改通知,限期销号。5月对全区义务教育阶段6-15周岁适龄儿童开展“四个系统”比对,进一步摸清了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底数。

(二)抓控辍保学。紧盯“无义务教育阶段辍学学生”这一刚性要求,完善行政、教育“双线”包抓机制和义务教育入学联控联保机制,根据扶贫对象动态调整和新学期学生的变化,今年分两次对全区建档立卡6-15周岁适龄儿童进行摸排比对,确保底数精准。对发现疑似辍学的学生进行了劝返和送教上门。同时加大控辍保学动态监测,严格落实周汇报、月考核、季度评比、“七长责任制”等10 项控辍保学制度,深入开展“千名教师大家访活动”和“教师结对帮扶贫困学生专项行动”,对贫困学生进行思想引导、生活指导、学习辅导和政策宣导,实时记录帮扶情况,对建档立卡学生开展“扶志扶智扶心”帮扶活动,确保贫困学生不辍学、不厌学、学得好。

(三)抓精准资助。落实“普惠+特惠”系列教育资助政策,建立了从幼儿教育到大学教育全程覆盖的学生资助体系,全区农村建档立卡学生资助面达到100%。2024年春季资助政策全面落实到位,资助总人数14861人785.04万元。其中,发放学前困难幼儿生活费补助2206人82.725万元,义务教育“一补”资金9079人343.9125万元,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2878人288.6万元,中职教育助学金698人69.8万元。

(四)抓政策宣传。加强教育资助政策宣传,印发了《商州区教育脱贫攻坚精准扶持政策一览表》30000份,资助政策一览表宣传折页5000份。各学校(幼儿园)均采取教师会、班会、黑板报、广播、电子屏、微信公众号、家访等形式向全体师生及家长进行资助政策宣传,提高了政策知晓率。

(五)抓项目建设。江苏省援建的的药王坪幼儿园和李河幼儿园9月1日份已经开园。异地搬迁点的安置点(幼儿园)和谢湾安置点杨峪河初级中学改扩建项目,已全部完工投用。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反馈问题中我区53所学校的旱厕改造项目,目前53个项目,6月24日已经全部竣工投入。

(六)抓宁商协作。按照《2024年教育扶贫协作框架协议》和工作计划。

(七)抓校地合作。春节前,学院开展文化扶贫送温暖活动,书法爱好者为七星村群众义务写春联。和政府协商并签订了《职业技术学院结对助力脱贫攻坚2024年度帮扶协议》,明确了双方职责。学院采取餐厅消费、职工福利、推销产品和校园零售等形式扎实开展消费扶贫,累计消费农产品11万余元。合作共建的实验中学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教育质量显著提高;重视第四幼儿园产学研基地建设,其办园特色成为幼儿教育的亮点。

(八)抓问题整改。深入开展问题自查自改,对于各级反馈问题,加大整改力度,做到分管领导包抓,镇办中心校、区直学校具体实施,在保证教学秩序的情况下,全力推进问题整改工作,实现问题排查彻底、整改清零。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控辍保学合力不够。部分镇办、村级层面对控辍保学工作重视不够,未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对自身工作职责含糊不清,认为现阶段控辍保学工作仍是学校和教育部门的事,不能很好履行工作职责。

(二)区外就读学生资助掌握不精准。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发放区外建档立卡学生资助享受咨询函5164份,收回了1083份,回收率21%。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扎实做好控辍保学工作。进一步夯实各级控辍保学责任,扎实落实辍学学生劝返、登记和书面报告制度,健全控辍保学动态监测机制,确保建档立卡家庭无义务教育阶段辍学学生。加强送教上门工作督查指导,提高送教质量。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