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本网心得体会内容页

高效学习心得体会{2024年最新5篇}

2024-07-14 01:34:01心得体会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效学习心得体会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高效学习心得体会范文第1篇

1.开展大声读书活动

过去有学识的人就叫“读书人”,读书成就人生,这就有了“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说法。读书有几大益处:①读书能使人血脉喷涨,锻炼肺活量,抑制大脑开小差、走神,抑制外界环境的干扰。②增加知识量,提高阅读和理解能力,正所谓:“书读百遍,其意自现。”③读书还能起到宣泄的作用,有利于心理健康。④读书有益改良学校学习气氛,改善班级风气。所以大声读书,疯狂读书,发扬李阳的“疯狂英语”的精神。大声读出来,就会彰显自信本色,读到忘我的地步,就能超越自我,成就未来,读书不发疯,学业难成功!

2.制定适宜的学习计划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有针对性的学习和漫无目的的学习,其效果肯定是不一样的。计划可分为短期、中期和长期三种。计划要有针对性和前瞻性,不可盲目攀比他人。

3.课前认真预习

只有做好预习,才能在课堂上做到有的放矢,紧跟老师思路,提高听课效率。

在课堂上,听课是学生获得新知的主要途径,因而听课效率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成绩,所以上课时要全神贯注,紧跟老师的思路走。

4.学会循环复习

课后复习的重要性大家都明白,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懂得循环复习的重要性,并身体力行之。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在掌握新知识后的一周内遗忘率最大,所以要坚持循环复习,才能保证知识记得牢固,学得彻底。

5.编辑错题集

在平常做题和考试中,我们难免会做错一些题,我们应该把这些题给编辑起来,形成一个“错题集”,以便于日后查漏补缺。

6.合理安排时间

作为一名学生,每天学习、生活的时间都是固定的。要想提高单位时间内的学习效率,我们就需要将自己的生活合理安排,做到有条不紊,以确保学习活动的顺利进行。

7.善于总结和反思

人是有思想的,我们在学习中要善于总结和反思,去思索一下前段时间我的学习情况怎么样?我的学习中存在什么问题?为何我的成绩徘徊不前?每天多问自己些问题,我想对于学习是大有裨益的。

8.寻找自己的记忆良方

有很多同学反映,英语单词难记,政史地知识点太多,就连理化生也有很多东西要背诵,同学们普遍反映找不到好的方法。其实,快速记忆法有很多种,比如歌诀记忆法,形象记忆法,谐音记忆法,比较记忆法,联想记忆法,列表记忆法等。这些方法,我们平常也在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只是我们没有把他们给总结出来,所以,要提高学习效率,增强记忆力,就要在学习上做个有心人。

9.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生活简单化

很多成绩优异的同学,大抵都有一个共同之处,那就是他们的生活很简单,人际关系亦很和谐,所以,所受到干扰也就少,这就为他们的学习提供了一个好的外部环境。

10.快乐学习,勿超负荷工作

学习应该是一件快乐的事,我们都应以一种轻松的心态去学习,为自己找到学习的乐趣,我们千万不能采取杀鸡取卵式的超负荷学习方式。

11.相互交流心得

学习不是一个人的事,在学习的过程中,单凭我们一己之力根本无法完全解决学习中的难题,因而我们就需要和别人交流一下学习经验。“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将别人的学习经验为我所用,不失为一种提高学习效率的良方。即使对学习成绩不如自己的,也要做到不耻下问。

12.敢于挑战自我

高效学习心得体会范文第2篇

尤其高效课堂的四个要件,都是针对一堂课的效率如何展开的,对我们有极大的警示与启迪。

问题一:这节课让学生获得什么,获得什么?

这是明确教学目标的问题,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考虑。不仅要清楚让学生获得什么,还要明确获得多少,学到什么程度,只有这样教学才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检测性。

问题二:让学生用多长时间获得?

这是课堂教学的效率问题。效率与时间挂钩,离开时间就无所谓效率高低了。针对此问题的三种表现很值得我们回味:①、课前无预习,课后无作业。这是水平和效率最高的教学方式,所有问题均在课堂上解决。课后零作业必须以课堂高效率做保证。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做到当堂教当堂会,当堂作业当堂批改,不留尾巴。②、课前有预习,课后无作业。课前发放预习学案,上课检查,会的不讲,不会的加以点拨。③、课前有预习,课后有作业。公开课或同课异构活动应该是当堂完成教学任务,不能提前与学生见面或布置预习作业。

问题三:让学生怎样获得?

这是教学方法的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是“先学后教”和“先教后练”。

“先学后教”就是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先教后练”是一开始由教师讲,讲概念,讲例题,讲完后让学生练习、巩固。“三分教学、七分管理”。

问题四:是否每个学生都达成了教学目标?

高效学习心得体会范文第3篇

"345"从广义上分析,(一)它符合新课程的标准和要求,如新课程要求,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二)符合新课程的三维教学目标,(三)基于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理念,(四)突出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思想,(五)变"勉强"教育,为主动学习,(六)更加符合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合作学习"理论,"建构主义"理论,"有效教学"理论,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等理论。

正因如此,现在大家都在推行"345"课堂教学,但校与校之间,教师之间,教研员之间,对"345"含义的理解有很大的差异,甚至有些出版的关于"345"解读方面的书,很多观点,本人不敢苟同,如,有的把"三个阶段"理解为"三步骤",不管什么课型,全部要按照课前延伸,课中探究,课后提升来进行教学设计,再在课中探究部分渗透四个环节,这是大错而特错的,课的课型不同,特点不同,要有不同的流程,要灵活运用流程中的各环节,课堂是动态的,你固定不变,势必把教师框在模式里面,课堂更加呆板,更加机械,我也多次讲过;"今天的教学,是让孩子学会自己走路,当学生走到一个十字路口或交叉路口的时候,教师要正确引领,不是老师设计好了,牵着学生走,学生总是跟着老师的思维走,围着教师转";"我们不能再把孩子教到教材里面去。。。。。";"我们再也不能让学生的脖子上再长上老师的脑袋","老师要做一个赶海的人,把学生引领到知识的海洋,让孩子做大海中的一条小鱼,他要去寻找海洋中的微生物作为食物,使自己茁长成长,他要去迎击风浪,在大风大浪中锻炼,他要去躲避大鱼吃小鱼的残酷现实,学会生存;他要做大海上空中的一只海燕,搏击长空,自由在的翱翔蓝天。。。。。"等等。试想如果这样固定教学模式,我说的这些老师怎样在课堂上完成?

另外,课前延伸是指什么?教学设计,老师侯课,课前预习,课前演讲,课前搜集资料,课前讨论,课前准备算不算课前?杜郎口的"三三六教学模式"是指大容量,快节奏,立体式--预习课,展示课反馈课--六个环节,如果说我们把课前延伸只看作是课前预习的话,杜郎口的预习课将怎没上?

再说课中探究环节,我想不管上什么课,都离不开探究,但不能把它作为步骤来死板硬套,要灵活运用,首先要弄清这个问题有没有探究的价值,现在许多老师的授课,总是把课中探究作为步骤再渗透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巩固拓展四个环节,我的理解是这四个环节要根据不同的课型来灵活运用,如新授课的教学流程,学(自学)--研(合作交流)--展(展示反馈)--教(精讲点拨)--达(当堂达成);复习课教学流程;知识梳理--反馈整合--巩固拓展,只需要这三个环节就够了,并不是说非要把这四个环节不管什么课都要按照步骤来授课,还有讲评课,阅读写作课,实验操作课,不同特点的课等,都需要设计不同的教学流程,设计不同的教学环节。再例如说英语课作为特殊课型,它分语法课,词汇课,听说课,读写课,听说课的流程是;听后说--说后做--做后查--查后共享,我们能否把四个环节作为步骤必须渗透在课中探究这个阶段吗?如果说必须的话,那还研究不同的课型干什么?

高效学习心得体会范文第4篇

[关键词] 高职学生;学习倦怠;学业自我效能感;社会支持

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或缺乏动力却又不得不为之时,就会感到厌倦、疲乏、沮丧和挫折,从而产生一系列不适当的逃避学习的行为,这种状态称为学习倦怠。学习倦怠的学生,学习态度及行为举止等方面都会发生明显的变化。在情绪上烦躁、郁闷;在行为上对学习敷衍了事,甚至放弃学习;在自我感觉上对自己失望、成就感低。久而久之,甚至导致身心疾病。造成学习倦怠的因素复杂,有内在因素也有外在因素。目前国内对中学生及大学本科学生的学习倦怠影响因素的研究,包括学习倦怠与人格的关系、与专业承诺的关系、与应对风格的关系等方面,关于高职学生学习倦怠的研究还很少。本研究应用自编的高职生学习倦怠问卷,抽取河南省不同地方的3所高职院校的学生为研究对象,考察了高职学生学习倦怠的状况及其与学业自效能感、社会支持的关系,旨在找出影响高职学生学习倦怠的因素,为有效制定干预策略提供理论依据。促进高职学生的学习效率及身心健康。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07年4月,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河南省3所高职院校一、二年级(三年级已离校实习)8个专业600人,收回有效问卷546份,回收率为91%。其中一年级321人,二年级225人,女生320人。男生226人,普通高中379,职业高中167人。

1.2 方法

1.2.1 研究工具 ①自编学习倦怠问卷:参考连榕编制《大学生学习倦怠量表》的程序,通过开放式问卷调查。了解了高职学生厌倦学习的种种原因及表现,按照心理测量学的要求.参照Maslach的量表编制了《高职生学习倦怠问卷》。在编制问卷时,尽量采用高职生在开放式问卷中的原话,使得其简洁易懂。问卷采用Likert 5点法记分,从“完全不符合”至“完全符合”为“1~5”记分。该问卷共21个项目,分3个维度,即情绪低落、行为不当、成就感低。情绪低落维度包括8个项目,反映高职生因对学习没有兴趣,面对学习时表现出郁闷、烦躁、无奈乃至痛苦的情绪。行为不当包括6个项目,表现厌倦学习的学生上课不能注意听讲、放弃学习的行为。情绪低落包括7个项目,主要描述了因为厌倦和疏远学习产生的低成就感的心理。总量表及分量表的内在一致性系数的a分别为0.894、0.811、0.756、0.768。每个项目与总量表之间的相关在0.455~0.683(P<0.001)之间,分量表与总量表之间的相关为0.917、0.840、0.888(P<0.001)。对量表的验证性因素分析的吻合指数为X<sup>2</sup>=641(df=186,P=0.00);CFI=0.96;NNFI=0.93;RMSE=0.064吻合度很好,说明量表的结构效度良好。②学业自我效能问卷:采用华中师范大学的梁宇颂、周宗奎编制的学业自我效能感量表,该量表参考Pinteich和De Gr00t编制的学业自我效能感的问卷中的有关维度,把学业自我效能感分为学习能力自我效能感与学习行为自我效能感两个对应的维度,每个维度有11道题。共22道题。本次研究前对量表进行预测,2个维度的Cr0bacha a系数分别为0.802和0.891,总量表的Cr0bach α系数为0.901。③社会支持评定量表:采用汪向东主编的《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中提供的《社会支持主定量表》,该问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我们预测的Cr0bacha α系数0.712。

1.3 施测过程 采用集体施测方式,以指导语指导被试填答问卷。

1.4 数据处理 所有数据使用SPSS 13.0和LISERL 8.70进行相关处理分析。

2 结果

2.1 学习倦怠的总体状况和检出率 高职生学习倦怠量表共有21个项目,各项目的分数相加除以总项目数的得分为个体学习倦怠程度的得分,其最大可能值为5分,最小值为1分,中间数是2.5分。本研究结果如下表1、表2、表3表所示。以中间值3分为参照值,超过3为倦怠,3~4分为中度倦怠。则学习倦怠的检出率为24.5%,中度倦怠的检出率为22.7%,重度倦怠的检出率为1.8%。项目平均得分最高的是行为不当因子,其次是成就感低,得分最低的是情绪低落。

2.2 学习倦怠与学业自我效能感的相关关系 探讨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学习程度的相关,结果见表4,学业自我效能感的2个维度得分及总分都与学习倦怠存在极其显著的负相关,学业自我效能感得分越高,学习倦怠程度越低。

2.3 学习倦怠与社会支持的相关关系 研究表明社会支持与学习倦怠存在极其显著的相关,结果见表5。

3 讨论

高职生总体上存在一定程度的学习倦怠,但并不很严重。与已有对大学生学习倦怠的研究结果相比,高职生在学习倦怠总得分及各因子项目平均得分均低于大学本科学生。在3个因子的项目平均得分上,行为不当得分最高,这与任怡的研究结果不同,而与连榕、许有云对大学生的研究结果一致。不当行为因子得分高说明学习倦怠突出表现在逃避疏离学习的行为上,由此引起低成就感,反映在情绪上为烦躁郁闷,对学习失去兴趣。在开放式问卷调查中我们发现,学生学习困难、对开设的课程不满意、不喜欢所学专业是引发学习倦怠的重要原因。因此,学校应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对学生加强专业思想教育,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将会减弱高职生的学习倦怠心理。

高效学习心得体会范文第5篇

?

关键词:英语学习 自我效能感 内涵 影响因素 培养策略

英语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并把情感态度作为英语课程目标之一,而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是情感因素中的一个重要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albert bandura)于1977年提出的。它是指个体在执行某一行为操作之前对自己能够在什么水平上完成该行为活动所具有的信念、判断或主体自我把握与感受(bandura,1984)。参照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定义,可将中学生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界定为中学生在英语学习活动中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学习任务和进行具体学习活动的能力评估(主观判断)。由于是主观判断,所以有对错、高低之分。因此,广大英语教师既要引导学生对自己进行正确的主观推测,又要着力培养他们的学习行为,提高其学习能力,激发与培养他们的英语学习的自我效能感。

一、影响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因素

根据英语在我国作为外语的学科特点以及大量教学实践,笔者将影响中学生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因素总结为以下几点:

1.英语学习的成功经验。

班杜拉(1981)研究指出,成功经验会提高自我效能感,这是学习者的亲身经验,因而对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是最大的。在英语学习方面,不断的成功会使学生建立起稳固的自我效能感,成功的愉悦感会不断激发其内在的学习动力,而且不会因一时的挫折而降低,并且还会泛化到类似的情景中去。相反,多次失败的英语学习经验会打击进而降低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2.学习者的替代性经验。

替代性经验是学生通过观察其他同学英语学习的成败而获得的间接经验。当学生看到与自己英语水平相仿的人取得了成功,就会增强自我信念,从而会增强自我效能感,认为自己也能完成同样的任务,取得同样的成绩,最终也能取得成功。若榜样标准比学生实际高出许多,学生觉得“可望而不可及”,这就达不到激励的目的。反之,看到其他同学的失败,尤其是付出很大努力后的失败,则会降低他的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觉得自己也不会有任何成功的希望。

3.目标与任务的设置是否恰当。

如果英语学习目标很高,设置任务较难,这时候学生如果取得成功,就会增强自我效能感,而失败不会降低自我效能感。如果学习目标过低,任务过于简单,学生即使成功也不会增强自我效能感,倘若失败则会大大降低自我效能感。

4.归因方式的差异。

归因是指学生对自己学习中成功与失败的原因的推论,也就是反思成败的原因。如果学生把英语学习中的成功归因于外部的不可控因素,如运气好,难度小,则不会增强自我效能感;而如果将成功与自身的勤奋、努力等可控因素相关联,则会增强自我效能感。反之,如果把失败归因于外部因素,如运气差、难度大等,则不一定会降低自我效能感,而如果将失败归因于内部的因素,如怀疑自身的能力与自己的智商等时,则会降低自我效能感。所以,具有较高自我效能感的学生在失败时,更倾向于从努力程度、环境条件、应对策略等方面寻找失败的原因。这种思维方式又能激发学生的动机水平,并通过加倍的努力克服困难以取得成功。

5.评价方式的影响。

传统的英语学习评价主要以终结性测试为主要方式,以相对评价为主要标准,评价方式及标准都很单一,考试主要以书面形式,这样不能全面考查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大部分中学英语教师只以分数来评价学生,分数低的学生就成了所谓的“差生”,逐渐失去英语学习的自信心与兴趣,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大大降低。

6.生理状态。

焦虑、压力、疲劳和情绪状态等生理状态都能提供自我效能的信息。因为学生有能力改变自己的思想和自我信念,而且他们的生理状态也会有力地影响其自我效能。例如,当学生处于害怕和悲观消沉时,这些消极的情感反应会进一步降低他们的自我效能感,英语学习效果则会很低。再如,在面临英语考试时,学生往往根据自己的心跳、血压、呼吸等生理唤醒水平来判断自我效能。平静的反应使人镇定、自信,而焦虑不安的反应则使学生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不同的身体反应状态会影响到活动的成就水平,从而又以行为的反应指标确证或实现活动前的自信或怀疑,由此决定学生的自我效能。

7.教师期望值高低的影响。

教师的期待能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从而激发学生的潜能。当教师认为某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有潜能、有培养前途时,就会对该生产生

良好的期待,这种期待会表现在教师的态度和行为上,当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期待时,就会产生符合期望的努力,这就是教师的期待效应,又称“皮格马利翁效应”(pygmalionffect)。于是,如果教师对其学生充满信心,积极期待,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生教育工作中去,就能够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否则,就会降低。

二、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培养策略

结合以上对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影响因素的分析,在英语新课程标准指导下,积极探讨提高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是非常必要的。

1.让学生不断体验成功。

班杜拉(1981)曾指出:“成败经验是个体对自己的实际活动过程中所取得的成就水平的感知,是个体获得自我效能感的一种最具体的、最主要的途径,因为它的确立方式显示了个体驾驭或掌握环境事件的能力”。学生学习的自我效能感是建立在过去学习经验的基础上的,以往成功的经验会增强学生未来取得成功的信心;过去失败的经历,则会让学生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特别是英语学习自信心不足的学生,常常过分夸大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过低估计自己的能力,这就需要教师为这些学生创设更多的成功机会。

教学中我们发现很多学生感觉自己在英语这门科目上无论怎么努力也没有收效或者收效甚微,这就让他们慢慢地产生自暴自弃的想法和行为。因为成功的经验会提高自我效能感,失败的经验会降低自我效能感,特别在个体效能感还没有坚定地建立起来之前,所以,教师不仅应该尽量避免学生的直接失败经验,如不会回答老师上课提问;作业打“×”;考试不及格等,而且应该让学生在英语学习活动中更多的体验到成功,如正确回答了老师的课堂提问、作业做得好、字迹工整、考试成绩理想等。另外,和其它课程不一样的是,英语是一门语言,教师要关注的不仅仅是学生的课堂学习,过多的把英语学习局限于课本会使学生感觉枯燥无味。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如有些学生英文流行歌曲唱得好,有些学生喜欢用英语和外国朋友交流,这些闪光点都可以作为提高学生英语学习效能感的萌芽,要细心发现和鼓励学生的这些行为。

“一次小小的成功,如果能让个体相信自己具备了成功所需要的条件,往往能使他们超越现在的行为表现成绩,达成更高的成就,甚至会在新活动中或在新条件下取得成功(bandura, 1978b; bandura et al., 1980; williamset al.,1989)。”

2.引导学生积极归因。

归因理论最早提出者是美国心理学家海德(f.heider,1958),他认为,人们都具有理解世界和控制环境这两种需要,使这两种需要得到满足的最根本的手段就是了解人们行为的原因,并预测人们将如何作为。美国心理学家韦纳(b.weiner)在吸收海德理论基础上对行为结果的归因进行了系统的探讨,并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归因和非稳定归因,可控归因和不可控归因; 同时将人们活动成败的原因即行为责任归结为六个因素,即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机遇)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等。即所谓的三维度六因素。

归因方式直接影响着学生英语学习的自我效能感,积极的归因会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功期望,消极的归因则会使人的意志消沉、丧失信心。教师应引导英语学困生积极归因,要促使他们认为成功是由于内部、稳定和可控的因素引起的,使他们具有自豪感与自信心,从而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将失败归于外部、不稳定等因素,这样就激发学生的内部动机。引导学生积极归因,不会因一时的失败而降低对未来成功的希望,从而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创造一定情景,引导学生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归因训练: (1)通过观察、交谈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归因倾向;(2)指导学生进行某种活动,完成某项任务,例如词汇听写、口语对话等,并取得成败经验;(3)让学生首先在活动中对自己的成败进行归因;(4)结合学生的归因与当时的情景,采取一定策略与技巧,分析学生成败的原因。

3.重视榜样的作用。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是替代性经验,即利用与自己相近的示范榜样克服困难的学习经验或作为。首先,让学生在替代性经验中获得自我效能感,即通过观察学习能力相近者的进步行为来培养自信心。一般说来,为学生树立的榜样最好是与之在各方面的情况都相类似的学生。例如,假定给一名英语写作成绩居中游的学生树立榜样,最好把榜样定位在写作能力一度也居中游而近来进步比较明显的学生,这样很容易使他相信,既然情况差不多,他能取得进步,自己也完全有能力通过努力取得进步。其次,指导学生确立自我参照标准,从自身的进步中增强自我效能感。一些写作处于中下游的学生,如果经常和学习优秀的同学去比较,会觉得自己总是不如别人,再努力

也没别人好,越比较自信心越低,越比较越失去学习的动力。如果引导他们同自己的过去相比,个人的进步会让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增强自我效能感。

4.提升教师素质。

教师的教学效能感一般指“教师对于自己影响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学习结果的能力的一种主观判断”。教学效能感可影响教师的活动、努力程度和教学的坚持性。不同的教师的教学效能感是存在差别的,高效能感的教师倾向于承担富有挑战性的任务、采纳新的英语教学理念和方法,帮助学生成功,对学习困难的学生的教学也更有坚持性,他们相信只要运用恰当的方法和努力,学习困难的学生是可以教好的。相反,低效能感的教师则会避免安排自己从事自认为在其能力之上的活动,他们责任心不强,方法平庸,漠视新理念,认为学习困难的学生天生愚笨,教师无论对他们进行怎样的教育,他们也学不好。特别是在英语新课程实施中,这种现象很值得关注。阿希顿·韦伯的研究表明,自我效能感低的教师倾向于采用粗暴的惩罚性的管理策略来控制学生的行为;自我效能感高的教师一般鼓励学生自我约束,采用民主的管理策略。

因此,英语教师首先要有一个积极的自我形象,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学生面前树立言语的权威性。另外,注意对学生的表扬。并非所有表扬都会提高自我效能感,也并非所有的批评都会降低自我效能感。对容易完成的任务所做的表扬或对没有做出真正的成绩所做的表扬只会削弱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贬低性的批评会降低自我效能感,而建设性批评隐含着对学生的信任和对能力的肯定,会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5.建立宽松和谐的师生关系。

心理学家罗杰斯(c.r.rogers)认为,“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是创造性活动的两个基本条件。心理安全是指个体感到自己在被人承认、信任、理解,在受到别人的尊重时的一种心理感受。心理自由则指个体意识到自己是自我的主人,可以自主地决定自己的行为的一种心理状态。当个体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获得满足时,个体就能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自主地塑造自己的人格,表现出极高的创造水平,十分容易获得成功。为此,我们要在自我效能感培养教育中为学生营造一个有利于体验成功的宽松的心理安全环境,建立宽松、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就是要为学生提供一个“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环境,从而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有研究表明,当人们心情处于过分紧张状态时,获得成功的能力判断水平要比心平气和时差得多。避免指责、讽刺、辱骂等不恰当做法,而尽可能采用宽容、理解、关怀的态度,允许学生出错,开始说英语不作语法上的精确要求,能够表达意思、使人明白就行;和学生共同游戏,交流互动;建立合作常规体制,成立英语互动、互助、互查、互促小组,增强学生的归属感和集体荣誉感。总之,让学生在英语学习中能以一种比较轻松的情绪状态投入学习,增强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

6.尝试改变英语学习评价机制。

学生英语水平和基础不尽相同,单纯从应试成绩来区分学生英语学习的优良是不全面的,这不利于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的提高,而只会让基础稍逊的学生极易放弃在中学学习阶段学好英语的愿望。笔者在教学中,尤其注重对学生英语学习优良态度的倡导、英语学习良好习惯的培养和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的提倡,给基础稍逊学生更多的改善学习的机会。同时,笔者还在课堂中尝试以表演和参与性强的活动代替小测验,这样,可以给更多的学生以成功的体验,相比于测验,更能提高大家整体的自我效能感。

当然,还可以建立英语学习记录袋。每次的考试成绩,学生在课堂上的情绪体验、参与程度、学习态度、课余的作业、活动作品、自主学习、合作精神等都记录或存放于学习记录袋中,作为形成性评价的重要依据。教师只有彻底改变把终结性考试作为评价学生唯一标准的做法,才能真正给予每个学生积极的肯定和鼓励,帮助他们形成对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客观、积极的评价,从而建立良好的自我效能感。

随着英语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英语教师应该越来越重视学习者的情感因素,而自我效能感是情感因素的一个重要维度,它的培养不仅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自信心,发挥其积极性、主动性,更好地运用学习策略进行自我调控学习,而且有利于心理的健康成长和学业成绩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刘静园.中学生语文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培养[j].教育探索.2004,10.

[2]刘儒德等.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心理学基础[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3]张鼎昆,方俐洛,凌文辁. 自我效能感的理论与研究现状[j].心理学动态,1999,7.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s].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5]陈俊山.初中生英语自我效能感的培养[j].

现代教育科学,2007,1.

[6]贾珍霞,王利华.非英语专业学生自我效能感及培养[j].中国成人教育,2006,7.

[7]李玉升, 杜平.浅析中学生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培养[j].语言文字修辞, 2006,6.

[8]刘家嘉.提高大学生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轻工教育, 2007,1.

[9]郑晓霞.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对英语写作的影响及其培养[j].丽水学院学报,2006,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