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实训报告心得体会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实训报告心得体会范文第1篇
?
?
人非生而知之,虽然我此刻的知识结构还很差,但是我明白要学的知识,一靠努力学习,二靠潜心实践。没有实践,学习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这次实训让我在一瞬间长大,我们不可能永远呆在象牙塔中,过着一种无忧无虑的生活,我们总是要走上社会的,而社会,就是要靠我们这些年轻的一代来推动。这就是我们不远千里来实训的心得和感受,而不久后的我,面临是就业压力,还是继续深造,我想我都就应好好经营自己的时间,充实、完善自我,不要让自己的人生留下任何空白!
?
实训中除了学到不少专业知识,也了解一些社会的现实性,包括人际交往,沟通方式及相关礼节方面的资料,对于团队开发来说,团结一致使我深有体会。团队的合作注重沟通和信任,不能不屑于做小事,永远都要持续亲和诚信,把专业理论运用到具体实践中,不仅仅加深我对理论的掌握和运用,还让我拥有了一次又一次难忘的开发经理,这是也是实训的收获。
?
此刻我对"一个人的财富是他的人生经历和关系网络。"这句话十分的有感情,因为它确实帮了我们不少。除此课本上的知识毕竟有限。透过实训,我班同学都有这样一个感觉,课本上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有很大差距,只有知识是远远不够的,专业技能急需提高。从最初的笨手笨脚,到此刻能够熟练的按照流程开发软件,这都与我班每个人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十个月的实训,教会了我们很多东西,同时也锻炼了大家踏实、稳重的潜力,每个人都很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实训机会。
?
实训报告心得体会
?
时间真的流逝很快。我们也走过了大二的时光。在学习的我们,体会到了酸与甜,苦与辣。生活,不经历一翻风雨,我们也不懂的生活。
?
大二的我们。经过将近一个学期的模拟实训课程,让我个人认为会计对与我而言真的有种不能言语的情感。首先,我们根据教材资料中的经济业务,分析题型,到编制凭证。再过账目中,然后是结账,对帐,最后根据总账及其他有关资料编制资产负债表、利润表。一步一个流程过来。从一开始的模拟的出纳岗外实训,到存货业务的发生,直至到此刻综合的模拟业务。所有账目都弄好后,最后一步的装订等一系列的会计人员必做的程序工作,现由我一人来完成,其中的酸甜苦辣之味,只有亲身体验,才真真正正了解到什么是会计。其实,现实中会计的工作并没有大人们所说的只是在办公室喝喝茶水这么清闲。
?
虽说自我在高中时期所学的也是会计专业,当时老师讲的题,分析的题也很详细。和大学中老师讲的题,分析的题目总是有所来源点的。可不管怎样,终是让我受益匪浅。可让我自我对会计多一度的深爱。
?
“只有经历过,才明白其中的味道”对于我而言,喜欢体验生活,能够说透过这次实训,真切的让我了解了我自我以后从业岗位的工作流程是怎样的形式。让我对会计最初的观念也有了本质性的发生!会计不仅仅仅是一份职业,更是一份细心和一份耐心还包括一份职责心。
?
不经历过,我们永远都不会长大。人生不是一条平坦的道路,只有走过崎岖、遇过困境,以前跌倒、以前失去,经历过挫败、跨越难关。而仍然能够昂首阔步迈向人生,才能锻炼出一颗坚毅不屈的心。做一个坚强的人很难;需要的是一份坚持同一份信念。我们做账也是如此,发现错误,要不断的修改,不断的矫正。尤其是最后在编制资产负债表的时候,那叫一个崩溃啊,当你发现编制到最后,借贷方不平衡的时候,我们就要反反复复去翻阅前面的账目是查账,找账。这样的工作,只有一个字能够形容——累!参杂着繁琐!
?
透过本次模拟实验,培养了我们的实际动手潜力,缩短了课本知识与实际工作的距离。且理解到会计人员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细心。对于每一天和一大堆数字打交道,绝不能出一点点错,要明白失之毫厘,差之千里,零点零几的差别,有可能造成与实际很大的距离。
实训报告心得体会范文第2篇
1.1掌握了读书报告会的基本方法和流程
读书报告会多由护士长主持,要求全科护士参加。每次报告会之前确定小组成员,主持人和主讲人各1人,2~5个小组成员,制作成PPT,采取以书面材料、多媒体课件为基础,结合汇报者口头讲解的形式进行汇报,内容包括急救技术的新进展、急救药物的临床应用、对临床护理工作的思考、存在的困惑或问题,小结或体会[1]。汇报时间为30min,汇报完毕后进行大约十多分钟的讨论,由主持人和护士们相互提问,解答彼此心中的疑惑,相互交流护理经验和体会。再由护士长和督导专家进行点评和指导,最后确立下一期读书报告会的主题。读书报告会每月举行2次,时间大约40min/次左右。科室做好学习记录,督导专家将评价结果送交护理部备存。
1.2创建了一种良好学习氛围,实现资源共享
读书报告会的开展使护士利用业余时间聚集在一起,共同学习,共同探讨和交流护理工作经验,相互借鉴,共同提高;要求护士广泛阅读近5年内有关专业知识方面的文献(含书籍、报纸、核心期刊的纸质版或电子版)等并对内容进行总结。使护士经历查找、阅读、分析、总结、汇报、讨论、质疑、解答等一系列学习过程,这是对所学知识进行回顾、梳理、总结及进一步深化的过程,增进知识的系统性,不仅有助于护士巩固基本的急救理论知识和技术,而且有助于了解国内外最新护理动态与进展,学习并尝试使用新的护理理念与技术,加速知识的更新,更好地指导临床护理实践,提高急诊护理队伍的整体素质;增进彼此的感情和交流,增强科室的凝聚力。实现“一人读书、人人受益、知识共享的”目的,大大提高学习的效率,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2]。
1.3激发护士的学习兴趣,增强其学习主动性
由于临床护理工作的特殊性质、承担工作和家庭等多方面的压力,导致护士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很少关注护理方面的最新进展和方向。举行读书报告会以来,通过引导护士思考,设定问题,有针对性地查阅相关核心期刊和文献,使护士们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培养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和独立学习、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激发自主学习的动机和兴趣[3]。
1.4在知识增长的同时提高了各种能力
读书报告会开展后护士自身能力均较报告会开展前有了很大程度地提高,该方法使护士在巩固基础知识的同时,不仅掌握了新概念、新进展、新方法、新技术,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相结合,培养护士形成良好的临床思维,而且还提高了护士查找文献、阅读并分析、撰写、制作电子课件、语言表达等能力[4]。教会护士如何查阅期刊和文献以及有效利用图书馆的丰富资源,阅读各种护理期刊,筛选出科学性、实用性、先进性较强的知识,再进行整理、归纳,最后做成PPT,和大家一起分享自己的读书报告[5]。这使护士的检索、阅读、分析、运用文献的能力不断得到锻炼和提高。同时撰写读书报告、制作电子课件及汇报演讲的能力也不断提高。整理读书报告会的内容不仅要反映国内外最前沿的护理进展和动态,还要具有先进性、开创性及实用性。通过这种方式使护士掌握了读书报告会的基本流程、PPT的制作要求、开阔视野、拓宽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提升个人综合素质[6]。
1.5提高了护士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
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是护士进行读书报告会的必备条件,每个人都要经历在报告会上向专家和其他护士进行汇报的过程,因此,每名护士都必须反复练习,充分锻炼自己的口才和演讲能力[7],注意掌握好语音、语速和语调,口齿清晰地将内容展现给大家,并通过与其他护士的交流和讨论,提高了自身的沟通能力。
1.6增加督导专家之间的交流
每月由护理部安排2名护士长作为督导专家到指定的科室进行督导,此过程可增加科室之间的交流和切磋,相互借鉴,共同提升。督导专家在为科室提出意见和建议的同时,也吸取了督导科室的专业知识和特色之处,博采众长,进一步提升自己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水平[8]。
1.7为开展科学研究奠定基础
在准备读书报告会的过程中,护士需要进行查阅、收集、分析、归纳、整理成读书报告,这样读书报告具有一定的回顾性、综合性、评述性、逻辑性。文献检索、分析整理、综合归纳和制作PPT的能力是进行科研工作的基本能力,使护士们得到很好地锻炼。另外,文献是刊载、储存和传播护理科研信息和科研方法的重要载体,是人们了解护理发展动向,获取科研知识和信息,拓宽科研思路的有效途径,为开展科学研究奠定基础[9]。
2对临床护理工作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随着现代医学地不断发展、现代护理模式的转变对护理工作提出了全新的、更高的要求,护理专业的发展也日益专业化和具体化,护理人员必须通过不断学习更新知识来适应这一新的变化,满足新时代的要求,与国际接轨。通过读书报告会,护士们受益匪浅,感觉自身有了很大程度地提高,使其能及时了解护理领域的前沿理念和技术,学以致用,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指导临床护理工作向更高层次发展[10]。
3小结
作为一家综合性儿科教学医院,各医护人员要与时俱进,积极探索,不断对培训方式进行改革创新,改变传统的培训模式,将多种有效的培训方式应用于临床培训中以提高教学和培训质量,提高科室医护人员的岗位胜任力和整体急救能力,更好地服务于每例患儿。开展读书报告会为护士创建了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实现资源共享,激发学习兴趣,锻炼多种能力,且为开展科学研究奠定理论基础,提高了护士的急救技能、理论水平和综合素质,是一种值得推荐的培训方法。
参考文献
[1]张平,尤渺宁.读书报告会在护士长管理培训中的应用.现代临床护理,2012,11(2):53-55.
[2]杨美华,程传苗,孙亚林,等.读书报告会在住院医师培训中的应用.医院管理杂志,2012,19(7):688.
[3]杨艳,孙琳,诸葛海鸿,等.利用读书报告会形式提高实习护生综合素质的做法与效果.护理管理杂志,2010,10(3):211-212.
[4]陈亚琼.仪器管理与护士技能培训一体化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中国保健营养(旬刊),2014,24(7):4064-4065.
[5]肖江琴,王海燕,阿孜古丽?买买提,等.培训评估圈模式用于急诊专业护士实践培训的效果分析.护理研究,2012,26(30):2856-2858.
[6]张巧利,李兴革,贺中云,等.案例分析法在急诊科护士临床沟通能力培训中的应用.齐鲁护理杂志,2013,19(14):113-114.
[7]南金梅,陈芙蓉.分层培训在急诊科护士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中医药管理杂志,2016(5):90-92.
[8]崔秋霞,单君,郁红霞,等.同伴教育在急诊科护士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中国护理管理,2013,13(5):53-55.
实训报告心得体会范文第3篇
职业教育在德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向来是德国民族引以为豪的教育财富,每年所有青年人中约有三分之二的在就业前接受过正规的职业培训,以学校和企业双向结合的培训造就了德国出色的技术水平,使德国的工业及工艺技术一直处于世界经济发展前沿。就是在如此良好社会背景及发展水平之上形成的体制,由于在本世纪70年代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其地位发生了动摇,出现了职业教育与培训位置间的危机,具体表现为需要培训人员的增加与企业提供培训位置的减少。这种矛盾的出现是由于当时企业的经济结构与劳动组织的相应调整与变化,使得一直以和谐发展的职业培训市场出现了供大于求的危机,职业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间的关系出现矛盾与不协调。当时德国尚缺少对培训位置的数据统计,国家在职业教育发展问题上缺乏足够的规划与预测。对此,德国的教育科学部部长HelmutROHDE认为,职业教育政策的最重要任务就是提供良好的培训,为我们的青年一代能够在职业培训市场上找到一个合适的、高质量的培训位置。如何解决此问题,德国政府将目光对准了职业教育的研究,希望通过对职业培训市场数据的统计与分析,以研究报告的形式,对所存在的问题与矛盾能够防患于未然,实现对职业教育的科学规划与管理。事实证明,这是一条行之有效的可行之路。
另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是法律的健全与完善,保证了此报告的顺利实施与完成。1976年,鉴于对培训位置供求数据的统计与对培训位置的规划和预测的需要,《培训岗位促进法》生效。其中第一次明确联邦政府将职业教育报告作为每年对职业教育现状和发展的综述性报告,包含关于职业教育的统计数据和职业教育计划的制定。1977年,形成了第一本职业教育报告。其后,1981年颁布的《职业教育促进法》又将职业教育的研究与职业教育的管理与规划相联系,明确了职业教育研究在国家职教政策制定中的作用及任务,并就为完成报告所应有的研究组织与机构、相应承担的责任及义务作了明确的法律规定。
二、德国《职业教育报告》的地位及作用
1.《职业教育报告》是联邦教育与科学部每年出版的职教政策性报告它是联邦政府在制定职业教育政策时所依据的纲领性文件。是所有职业教育政策制定、规划和实施人员制定工作计划的基础,称之为德国政府职业教育发展政策白皮书。
2.《职业教育报告》由联邦教育与科学部联邦职教所研究、起草它对整个联邦职业培训的质和量统计基础数据进行研究以及对各地区、各行业的培训情况进行总结。完成此报告的宗旨是将全社会的职业教育问题作为研究对象,协助联邦政府解决职业教育事业发展上带有根本性和全局性的问题。
3.《职业教育报告》自1977年开始研究,已有20余年了它对教育政策及社会产生的作用主要体现为:一是此报告所形成的历年对培训市场供需关系的分析与研究,一直是德国政府职业教育政策制定的依据;二是它对社会、企业培训岗位的设立,家庭、个人职业岗位的选择发挥着重大的作用。
三、德国《职业教育报告》的结构与内容
德国职业教育报告内容大致由两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职业教育发展政策报告。以1997年内容为例,主要有以下方面:对过去职业教育发展形势的总结与评价;现实发展对职业教育提出的挑战与要求;职业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政府对出现的问题采取的政策与措施及前景展望。
这一部分内容主要体现出了德国政府对过去职业教育发展所持的态度与意见,国家对整个职业教育发展的宏观性的预测,代表了国家的教育意志与思想;但同时不排除社会各界不同的看法,也反映工业界、社会少数派代表的意见。
第二部分为各级各类职业教育状况及数据统计。以1997年为例,主要有:职业培训的量的发展;职业教育发展的现状与趋势;职业教育的内容形式及其结构问题;职业教育与劳动力市场;职业继续教育;职业教育的国际比较等。
两部分的内容特点:
第二部分侧重于研究方面,通过对大量的统计数据的分析及前沿性的课题研究,体现出教育决策所具有的科学性及可行性”。同时,对职业教育发展所涉及的方方面面也进行了论述。其中包含有职业教育与社会发展、职业教育与个人发展、职业教育与企业发展、职业教育的内部发展、职业教育师资、职业咨询与指导、促进与支持妇女及残疾人职业教育与培训、新的职业及对职业教育的改革要求、不同领域的职业教育与培训、地区职业教育的发展差异及教育政策诸方面的内容,其全面与详实是任何一类研究报告所不能比拟和涵盖的。
四、德国《职业教育报告》的内容特点分析
德国职业教育年度报告,之所以能在德国教育界与经济界发挥重要作用,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报告将职业教育研究与国家的教育及就业政策和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相连在《职业教育促进法》中指出,职业教育规划是协调职业教育发展的基础,通过教育规划使职业教育的发展尽可能符合技术、经济和社会的需要,这种职业教育规划的目的在于通过对职业培训单位提供的从性质、数量、规模和地域的培训名额的统计与分析,预测并提供职业培训位置。因此,要求联邦主部门对职业培训名额在地域和行业方面的供求发展进行经常的观察,具体的内容即为年度报告,报告中须说明下一个年度可能提供的职业培训名额的情况,若应提供的培训名额不能得到保证,则必须在报告中提出克服困难的建议。
鉴于此,对职业培训位置的分析与预测构成了整个报告的主体,是整个报告的主要任务之一。这种研究内容与时展需要相结合的思路,使职业教育研究一开始就纳入紧密联系实际开展综合研究,为社会发展服务的轨道。通过以分析职业培训市场供求关系入手,实现了职业教育研究与教育实践的统一,这也从某种方面体现出了德国民族务实、求真的民族个性。
这种对职业培训位置的分析预测,所具有的深远意义还在于,明确了国家的职业教育发展政策。通过系统的对职业教育数据的定量分析,为企业界、行业组织、工会团体、公开的社会组织开展培训提供了广泛的信息,从而实现了研究为社会服务的目的;同时,一个最有意义的特征是,这份报告为广大青年及适合培训者所利用,成为其选择培训位置,确定将来的就业机会与可能的重要工具。
2.国家对职业教育研究的重视,将教育决策、规划与管理紧密与教育研究相连突出的特征就是联邦职教所的建立,同时赋予它的法律地位及任务。根据《职业教育促进法》,联邦职教所是一个法人团体,主要任务有:①协助准备国家的培训条例和其他法则、职业教育报告及进行职业教育统计;②促进模式试验;③就职业教育问题向联邦政府提供咨询,进行并促进职业教育研究;④编制获承认的培训职业目录;⑤审核、批准并赞助职业培训函授课程。联邦职教所属于联邦教育科学部的一个重要的研究与决策机构,同时,在法律基础上建立了主管委员会、专业委员会,监督保证了各项研究工作的完成及研究内容的专业水平。
3.职业报告除大量的统计数据外,还反映出大量的研究课题、典型试验,代表着较高的专业和学术水平,其观点与内容在德国职教界具有广泛的影响作为国家最高的职业教育研究机构,联邦职教所除完成历年的政府报告外,还承担有大量的研究与试验任务,至今进行了约125个专项典型试验课题,它以不同的时间周期来运作,在每年的报告中将不同的研究成果反映于其中。目前包含在此报告中的研究共有以下四类,即重点研究课题、一般性研究课题、超前研究课题及国际资金资助课题。其中超前研究课题具有特别的意义,这是自1995年起为适应职业教育出现的新形势与新情况而设立的,迄今为止进行了三方面内容的专项研究,即职业资格和能力与职业的升迁;新的职业与新的就业领域;通过教育改革体现职业教育课程的个性化与差异性。
典型试验及其成果反映出德国职教研究的特色及价值取向。1978年以来,联邦职教所利用联邦教育与科学部的资金资助校外职业教育典型实验,以开发和实验职教实践的新举措。这类试验内容与问题来自于职业教育实践,具有较强的应用性,试验的结果同时也能够在相应的领域推广与应用,从而实现了研究的社会价值。如“学习岛”的研究,新职业与就业领域的研究。这种兼顾了职业教育制度与就业制度双重需要的研究,在德国职教界具有广泛的影响,研究的内容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将来的职业教育发展;同时,所形成的职业教育思想与职业教育概念丰富了职业教育理论。
4.研究数据的全面与可靠,保证了报告内容的科学性与教育决策服务的价值根据《职业教育促进法》的规定,报告所涉及的数据主要有两部分组成:①上一年度截止到9月30日登记入册的培训合同签订数及由联邦劳动局介绍但未被利用的培训位置数和在联邦劳动局登记寻找培训位置的人数;②预测该年度的寻找培训位置的人数和可提供的培训位置数额。历年报告就上一年职业教育形势与培训位置的供给进行总结与评价,尽可能对劳动力市场的供需进行客观分析,在此基础上对今后的供需进行有针对性的预测与展望。
为了保障此数据统计的收集与整理,相应制定了一系列数据统计归口及管理制度。其中联邦统计局主要管理各级各类职业教育的基本统计数据,保证此数据的共同利用价值;具体有关职业教育数据内容的调查设计、数据的登记整理及培训合同签订数由联邦职教所管理进行。此数据与各级地方劳动部门登记的需培训人数构成培训位置分析与预测的基本数据。各州统计局负责本州职业学校的有关数据的管理;劳动就业人口数和参加职业咨询与职业指导数则来自联邦劳动部。
5.报告中反映出研究者的科学的务实精神与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贯穿此报告体现出的是研究计划的周密性,准备工作的充分性、研究人员的高水平、研究方法的科学性、研究内容的实用性。每年的4~5月份将下一年的报告在研讨的基础上进行人员及内容分工,这种分工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作为年度报告的任务承担者,必须在所规定的期限内完成所要求的内容。从事此报告的研究及工作人员约有80余人,相当于全所人员的五分之一,从而保证了此报告的质量与水平;此外,这种分工表现为内容的细化与具体,作为研究人员能够深入了解此方面的内容,达到报告内容的准确与实用。
五、中国职业教育报告情况及其发展思考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在教育研究领域为赶上世界先进水平,一直将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科学的研究方法与本国的具体研究需求相结合作为努力方向,取得了较大的成绩,推动了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教育科研水平的提高。
但是,目前我们的研究报告,还仅仅停留在作为一份数据汇总与资料整理基础上的研究报告,与德国职业教育报告相比,存在着几个不够明确的问题。第一,报告的属性问题,即此报告属于研究性的课题还是同时具有为教育行政部门决策服务的功能,这决定着报告的写作方向与具体内容的制定,正因为对此问题界定不够明确,不可避免地出现对此报告内容与结构问题的反复争论。第二,报告的特色问题,即什么是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报告。从内容上讲,我们的报告在目前不可能对劳动力培训市场进行调查与预测的前提下,其主要内容仅仅停留在对历年职业教育发展基本状况的数据统计,显然是远远不够的。但由于对构成中国职教报告的基本框架、具体内容、形式诸方面的认识与理解存在着不一致,从而使报告成了年复一年的统计资料,长此以往,将逐渐失去其存在的意义与价值。第三,报告的结构问题,即在对我国职业教育进行全面描述的基础上,就数据分析与宏观决策研究的结合,整体描述与地方特色的兼顾问题。根据我国国情及因地制宜的发展原则,在报告中如何体现此类问题也是一个难点。第四,对最新的理论研究成果及教育教学改革的宣传与推广问题,作为报告的一个组成部分,也应加以考虑。
德国职业教育报告经历了20余年的发展与完善,为我们的报告提供了一个可供参考的范例,在总结我们经验的基础上,根据我国的具体研究情况,为完成我们的报告,应在以下几个方面作出努力。
1.完成报告所应有的组织、管理制度建设如果历年的职教报告是我们今后的一项常规工作,且作为政府决策的参考与咨询工具,而我国现行的法律还没有对教育科研做出具体化的规定时,我们的报告迫切需要进行管理部门的参与支持。对完成研究所应有的组织机构、管理职责、人员经费、时间进度等方面,应做出一系列的规定,通过制度化的管理完成报告的任务。
2.对现行报告进行认真研究,确定其基本框架及主要内容,就其形式、结构、篇幅等具体事项做出原则规定,使报告的完成具有可操作性特别是就报告所涉及的数据统计、文献资料,应建立一套稳定、可靠的信息源。根据我们以往的经验及我国的地域差距大的特点,作为一份政策性的参考资料,发挥地方研究部门的积极性,扩大地方的研究内容,充分利用地方的研究特色,使报告成为各地经验利用与推广的工具,将是一个发展方向。
3.科学研究方法的应用,提高了报告的学术水平和应用价值特别是报告本身所具有的特性决定了它是以研究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主导,除需要对现实的问题进行理论探讨外,就问题本身需要进行大量的分析与研究,并能够提出可操作的具体措施。为此提高从事研究报告人员的科研水平,也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参考文献:
实训报告心得体会范文第4篇
[关键词]研训模式;角色换位;读书报告;碎片整合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5)28-0047-02
[作者简介]张红(1966―),女,江苏江都人,本科,江苏省南京市雨花台区教师发展中心,中学高级。
教师研训是一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常规活动。当前,随着网络学习的大力倡导,教师学习方式和内容有了更多的选择,同时对教育研训活动的组织有了自己的期待和评判。教师不再愿意参与那些以课时为捆绑的讲座,他们希望接受一些能解决教学中实际问题的主题研训。这就要求各区域研训工作的组织部门弱化行政指令性培训的指派,充分调研教师的需求,调动教师参与研训活动的热情,必须结合教育管理和教学一线教师工作的实际对研训模式进行重构。以下是笔者结合教师需求进行研训模式重构的典型案例与相关操作方法。
一、角色换位的学科教研
常规教研活动的模式是培训者进行讲座、讲学或专家进课堂听课后就课堂面貌进行学科研究点评。这样的传统研训模式组织形式安全性高,组织人易操作。但模式化的形式显得枯燥单一,针对性不强。教师需要一个研训的现场,让培训者和受训者能够真正建立起互动的管理,让解决实践问题的措施落实到位。
(一)模式重构
模式重构一――体验式培训,这是一场初中语文学科的教研活动,主题是基于课堂现场的读写结合进行指导,活动聘请的专家是著名特级教师余映潮老师。活动的第一个阶段:余映潮老师上了《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的示范课,坐在教室里听课的“学生”是今天来参加培训的来自区域内各校自愿报名的青年教师。课堂上,“学生”在余老师的带领下进行读、写、思考等活动。“学生”认真听课、提问,也举手回答教师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并完成课堂笔记。这是一堂完整的语文课堂教学,时长四十五分钟。活动第二个段落:余映潮老师做了“让读写结合的形式丰富多彩”的专题讲座。讲座的主题观点、支撑的事例和材料均来自这节课堂的教学。报告现场,余映潮老师与参训教师进行互动、答疑,对观点进行剖析。
(二)重构反思
1.角色换位,报告者作出实践的榜样。报告者用实践行为诠释自己的观点,将理论的要素直观化地变为行为,呈现概念的本质属性。将自己对教材和对学生言行的理解转化为课堂教学行为,本身就是自己教学基本功和课堂驾驭能力的表现。语文特级教师将同行作为“学生”,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更呈现出自身学科素养和人文修养与教学行为的关联,这本身就是对学员文化底蕴积淀的有力倡导。
2.角色换位,“师”转“生”体验深入。参训的教师站在学生的立场上,体会、感悟学生对教材的学习和教师教学的心理,审视教师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行为。这样无疑增强了对平时自身教学状态的反思;每位“学生”这时候就会追问自己:我平时是怎样教学的?我的课堂教学语言是否得当?如果是这节课,我会怎样教?我的学生会有怎样的收获或疑惑?
3.角色换位,站在观课的立场上,审视“教与学”。受训教师做了“学生”,这样的活动体悟是独特的。他们可以站在全面观课的角度观察课堂教学状态,体会教学现场和环节的安排效果;同时作为一般的学习者还可以将听课与对报告的认识结合起来,以此来全面分析受训内容,从教师、学生、评价人三个角度来深度体会“教与学”的关系,进而提高对学科教学特质的认知。
二、“论道”和“研策”的读书报告
目前各学校都在开展读书报告会,以这样的形式倡导教师读书,提升教师学养,创建书香校园。我们这里所列出的主题式读书报告会有其独特的设计目的。首先,教育行政管理层面提出:管理有内涵要从读书有品位开始。其次,考虑到多数管理者研训都是被理论报告和活动参观包围着,校长们希望从成篇累牍的报告和烦冗飘浮的经验杂谈中超脱出来,静心读书,潜心思考。于是有了这样的研训活动――“校长《论道》读书报告会”。讲坛上的读书报告者是校长,讲坛下的听众也是校长,报告会围绕“论道”和“研策”进行系列安排,追求深入思考,道来的是校长“学”之念。
(一)模式重构
模式重构二――研读式培训,这是一个系列的校长读书报告会活动,核心是以读书报告会为研训载体进行“论道”和“研策”研修。校长读《论语》谈到 “孔子没有政治的色彩,只有教育的温度”。今天我们更应该倡导教育要远离功利,让教师做一个有温度的人,去温暖每一个学生。所以,将“教师节”改为孔子诞辰日9月28日也许更有意义。校长谈到在诗词的感染下,可以享有自我的空间,但身为教师,不知不觉中对书目的选择范围越来越窄,几乎都直奔教育教学类而去,阅读动机更是趋于功利,似乎我们的阅读中只有“用的阅读”而没有“自由的阅读”。我们能否允许教师为消遣而阅读,为享受而阅读,而不要硬性规定他们读书要做到“几个一”。校长读《课程与教师》《创造积极的学校文化》谈到,“尊重式”沟通交流增强了自我成就感。在学校文化建设中,“无冲突”管理的核心是采取对话和讨论的方式,而不是强迫,这是一种新型环境文化哲学观,是适合我们教师发展中心文化建设的最佳方式。
(二)重构反思
1.读书从校长做起。这是研训活动鲜明的管理引领,引领有具体的示范性要求。校长首先要成为一个有文化底蕴的教育者,这才是论道的基础和真正意义的“道”之所存。
2.名著需要研读。教育名著、文学名著本身就是研训活动永恒的学习资源。以读书报告会的形式将校长们研读名著的感悟和收获进行交流,极大地促进了教育管理者站在社会发展的层面去深层次地思考教育,这也许能起到让教育人跳出教育看教育的作用。
3.办学要有独立思想。理论是教育实践的思想支撑。研训活动明确了校长要从事务型管理走向研究的转型。校长办学的哲学思考的养成需要在书本中汲取养分,并在不断的阅读中升华自己的思想。
三、碎片整合的项目驱动
提升教育科研能力的研训活动是教师培训的重要内容之一。这一内容的碎片化培训已经长期存在,参训学员希望能从全局的角度来深度学习、研究教育科研的整个流程和具体体会教育科研常态的方式与方法。以“课程建设与实施”为主题的课题研究为例。
(一)模式重构
模式重构三――主题式研训,“提升区域课程品质的实践研究”是一项区域性研究课题。在中心组研训活动的创意设计时,具体要做到:(1)主题串联。将研究的核心内容归类梳理,如生活德育课程建设、学科课程实施教学策略、教师专业发展地图绘制等,把这些原本单一的研究个体组织成了研究联合体。(2)展示沙龙。研究中心组的人员,对研究过程进行自我评估,将研究路径的规则性问题进行呈现,在沙龙上主动学习和借鉴他人研究经验,优化研究的方式、方法,促进成果提炼。(3)成果分享。实践的经验上升并转为需要的研究、总结能力,需要将碎片化的研究集中成主题,结合课程实施的有效教学策略进行交流和分享,如《对话精神引领下的作业设计研究》《“KWL自主阅读教学模式”》《两只红笔进课堂(中学综合学科)》《导学案的运用研究》,这些成果的有效推广有着重要实践意义。教师深度参与这样的过程,采取沉浸式学习,能够深刻领会教科研组织、实施与运作的流程,这比被动式听取理论性报告要收效更大。
(二)重构反思
1.教科研培训以实践形式主动介入。在教科研培训活动中,科学地采取课题研究的方式,借助实践操作的方法,可以让教科研成为促进教学提升的一个有力支架,能够给接受者最大的需求和满足,也有助于培训效果的有效达成。
2.碎片合成主题,共享和互动并行。就一类研究课题进行阶段性研讨和会诊,可以实现教师之间的经验分享和展示推进。教师课题经验的相互分享和被分享是促进教师再学习、再研究的动力。课题研究者在认可别人和被别人认可的过程中产生交流的喜悦,同类别研究也能使课题研讨更具有实质性。同时,大家聚焦研究内容,将离散的课题进行梳理,汇聚同类课题,组织交流分享,促进教师间科研的分享与互动。
总之,研训活动关乎教师专业成长,关乎教师对学习、研究的热情和认识高度。因此,研训模式的重构要针对教育教学的实际需要精心设计和谋划,不断创新,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研训引导思考、研训促进建设、研训提升能力的作用。
参考文献:
实训报告心得体会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实训报告书 实训课
众所周知,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运动员必须写下当天的训练小结,今天哪些地方进步了,哪些地方不足了,自己有何改进的方法,详细记叙心得体会,做到心中有数。教练根据这个小结改进训练的内容,而且对其他运动员训练提供了借鉴,互相促进,相得益彰。同样的,为了规范专业技能课的实训环节,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能更加好的掌握专业技能,适应企业和行业的要求,每次一个实训项目结束的时候,我都要求学生上交一份该项目的实训报告书。实训报告书要写好,不外乎以下五个方面:
1.备
即准备。一是钻研实训项目的内容:一个项目的实训不是单一的,往往和其他课程的内容有关联,这样我们在拿到一个实训项目的时候首先要分析其和哪些课程相关联,并且把该部分的知识加以融会贯通,找出项目的难点,理清实训的的顺序。二是材料的准备:要把实训报告写好,除了要有良好的实训顺序,一般要配有相机或录像机,便于记录每个实训步骤。
2.范
即教师讲授示范。对实训项目的讲解分析:如实训项目在企业的操作流程、知识前后的连贯、加工要求和生产的条件及技术指标等的讲解分析。对于可能出现的问题重点讲解,并给出解决的方案。学生明确实训项目的流程和相关的技术指标,写出实训项目的的流程并标明相关注意事项。
3.训
即学生操作。这是实训课的核心环节,学生不仅是要注重练习的效果,同时要注意练习的过程和安全性。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要使用相机等记录操作的过程和操作的成品,为最后进行资料的整合留下完整的影像记录。对于不会操作的地方更是要做好记录及时询问老师和同学。
4.评
即评价。这里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学生的自评,对于已经完成实训的成品按照老师所给的相关标准进行评价。自评主要是考察学生是否真正理解了实训项目的内容、成品是否达到标准。二是师评,主要是从记录的操作过程和成品的质量着手。检查操作过程是否有遗漏和操作失误,成品是否符合质量要求。
5.理
即整理。对所有的实训资料进行整理归档。如图片资料要加入文字说明,操作中疑难点、老师指出的不足之处等都要表示出来。这个环节旨在让学生复习整个实训的过程,也为今后的教学提供一个参考。案例见下表:
专业课教师可以利用让学生做实训报告书这个办法切实可行地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记录学生实训的点点滴滴,积攒起来可以作为专业课程校本教材。这样的工作肯定繁琐枯燥,需要花费很多精力,但如果不厌其烦地去做,学生真正学有所得,那教师的专业教学也会有所提高。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