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型企业调研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小型企业调研报告范文第1篇
国家支持小微型企业发展的金融、财税系列优惠政策出台后,云梦县从实际出发,通过摸清税源状况、积极宣讲政策、提高工作效率、严格管理程序、提高减免上限等举措,确保了各项优惠政策落到实处,力促小微企业从税赋减免中获益。
在增值税方面。2011年1-10月份执行原5000元增值税起征点政策时,全县不达起征点的小微企业为348户,占个体工商户的28%,月免征税额12.4万元。当年11月1日起征点提高到20000元后,全县不达起征点的小微企业为844万户,占个体工商户的58%,月免征税额23.61万元。截至目前,全县已累计减免增值税584.15万元。
在所得税方面。全县应纳税所得额在30万元以下按20%税率征收所得税的小型微利企业为215户,占所得税管户的29%,截至目前,已累计减免所得税306.16万元,在营业税方面。2011年11月1日起,将起征点的幅度提高为月销售5000-20000元,减免小型微利企业为268户,占营业税管户的43%,截至目前,已累计减免营业税359.38万元,在工本费方面。落实小微企业免收发票工本费优惠政策,共为小型微型企业免收发票工本费16.47万元,对高新毕业生、复转军人、残疾人等从事个体经营的,免收登记费。
这些减免,不仅缓解了小微企业的燃眉之急,还提高了企业的利润空间,促动企业获得发展、壮大的机会。
二、云梦县促进小微企业发展举措
云梦县通过“四个到位”,认真落实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将税政优惠举措贯彻到税收管理的各个环节,切实为纳税人减负,为助力小微企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是政策认定到位。对照政策筛选“涉惠”企业,建立重点服务目录,提醒企业进行申报认定。在企业自行申报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纳税人实际需求和税源专业化管理要求,及时提供资格认定和纳税审批等服务。同时,在办税大厅设立咨询台,为纳税人提供办理程序等咨询服务,以提高小微企业备案准确率。
二是业务培训到位。针对小微企业办税人员业务水平普遍不高的现状,在政策宣传方面及时跟进,税收优惠新政策出台后,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方式,在第一时间内进行全方位的宣传,通过网上宣传、专班辅导等方式,加大政策的宣传和辅导力度,让纳税人普遍了解、掌握并用足用好税收优惠政策。
三是政策落实到位。为使税收优惠政策真正落到实处,对税收优惠政策落实情况进行全面检查,摸清每一项优惠政策的具体落实情况,对检查中发现落实不到位和没有落实的,迅速采取相应措施,确保国家税收优惠政策不折不扣、原原本本落到实处。
四是督办落实到位。加大政策执行情况监督检查,对符合条件纳税人的税收优惠政策落实情况,安排专人定期进行跟踪回访,并将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落实情况纳入绩效考核,作为税收专项检查和纳税评估的重要对象,从严考核,确保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落实到位。
三、取得的成效
云梦县落实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为小微企业发展助力,切实减轻了企业负担,促进了小微企业加快发展。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税收优惠减负。如上调查所述,云梦县在所得税、增值税、营业税及工本费方面,切实为企业减轻了负担,得到了小微企业的一致认同。
二是拓宽融资渠道。云梦县将小微企业纳税情况及相关税收指标纳入银行贷款评估及征信系统,作为贷款授信评估的重要依据,帮助小微企业解决贷款难问题,以“税收诚信”赢取“金融信用”,取得积极成效。目前,全县有45家小微企业因良好的诚信纳税记录,获得了银行降低贷款门槛、简化程序等金融支持。
三是促进转型升级。优惠政策有力支持了小型微型企业加快淘汰落后技术、工艺和装备,引导小微企业积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为企业成长壮大开辟“绿色通道”。全县有31家小微企业相继扩大了经营规模。
四、存在的问题
调查显示,近年来,我县小微型企业发展迅速,创业意愿强烈。但仍存在着生存能力较弱及自我发展能力欠缺、政策扶持效果欠佳、融资难度大等问题,制约了小微型企业发展壮大。
一是小微企业生产经营稳定性较低,自我发展能力不够。我县小微型企业具有传统的家庭经营色彩,业主与雇员知识结构都明显偏低,现代经营管理能力相对不足,经济实力、工资待遇较低,人员的流动性较大,稳定性较差,自我发展和创新能力不足。普遍面临用工难、留住人才更难等一系列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二是增值税和营业税起征点适用范围有限。国家对增值税和营业税起征点做了大幅提高,但增值税起征点适用范围仅限于个人,包括个体工商户和其他个人,而那些不能达到起征点的小微企业却不能适用该项税收优惠政策,造成了新的税负不公。
三是小微企业增值税税负过高。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虽然相应降低了小规模纳税人的征收率,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一般纳税人增值税税负,但实际上增值税转型对小规模纳税人的影响仍然有限,且征收率依然偏高,因此,小微企业税负仍然较重。
四是融资难问题突出,束缚了企业向规模化发展。云梦县小微型企业本身规模较小,抗风险能力差,信用度不高,特别是在信贷偏紧环境下,银行贷款投向更侧重于大中型企业,小微型企业获得银行贷款难度加大。调查显示,我县有近70%的小微型企业有贷款意愿,但贷款的满足率不到15%。尽管县乡政府及相关部门出台了意在鼓励满足小微型企业融资需求的政策,但因种种原因难以真正落到实处,融资难依然是当前制约全县小微型企业发展的一大“瓶颈”。
五、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的税收政策建议
一是构建完善的支持小微型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体系。单纯依靠市场机制无法让小微型企业真正发展壮大,给予小微型企业财税金融政策支持必不可少,因此,应尽快完善促进小微型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改善小微型企业经营环境,建立一个公平竞争的制度环境和完善有效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创造条件帮扶小微型企业获得国家优惠政策的鼓励与支持。
二是扩大增值税和营业税起征点的适用范围。可将小微企业列入增值税和营业税起征点的适用范围,扩大起征点适用范围可起到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目的,这对小微企业具有积极意义。
小型企业调研报告范文第2篇
[关键词]绿色广告;绿色等级;漂绿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024(2014)01—0085—06
一、绿色广告分析框架
(一)绿色广告的界定
绿色广告的专业术语在20世纪80年代末才正式出现在西方研究文献中,关于绿色广告的界定,学者们基本都是从广告信息内容特征上进行判断的。1992年,艾耶和本纳尔吉(Iyer and Banerjee)首先提出了一条绿色广告的判断标准,即绿色广告本身是一种广告,并且还必须是强调星球保护、个人健康或者动物生命保护三个主题之一(或者全部)的广告。3年后,本纳尔吉、古拉斯和艾耶(Banerjee,Gulas and Iyer,1995)又提出了一个扩展的绿色广告标准:(1)广告中明确或者暗示了产品或服务与环境的某种关系(如强调产品节能、可回收利用、低污染等等);(2)广告宣传了一种绿色的生活方式;(3)广告展示了企业的环保责任形象。只要满足上述三条之一的广告,都可以称为绿色广告。基尔伯恩(Kilbourne,1995)提出只要广告主题是以生态为中心或者以人类健康为中心的就可以判定为绿色广告。
结合西方学者关于绿色广告内涵的观点,本研究认为只要广告中包涵环保绿色议题或绿色主张的广告都可称为绿色广告。绿色广告内容可以是宣传产品或服务与环境的某种关系(如强调产品节能、可回收利用、低污染等),也可以是树立企业或组织的环保责任形象,还可以是倡导人们进行绿色消费、低碳生活理念等。
(二)绿色程度分析维度
对绿色广告进行程度分析,实质是对绿色广告概念研究的深化。一些学者认为绿色广告中“绿色”的程度是有“大小”或“深浅”之分的。其中,本纳尔吉、古拉斯和艾耶(1995)认为,根据环境信息在广告中被提及的程度,广告深度可分为浅绿、中绿、深绿三种。瓦格纳和汉森(E.R.Wagner,E.N.Hansen,2002)用四组衡量指标则将广告的“绿色”划分为五个层次:深绿色,绿色,浅绿色,绿褐色以及褐色。这四组衡量指标分别是:重要的环境诉求、执行框架(看上去是“绿色”的)、产品生命周期、驱动力和着力点。
本研究综合以上程度划分,把绿色广告的绿色程度划分为单一绿色诉求、主要绿色诉求、次要绿色诉求三类。单一绿色诉求是指广告中单纯提到环境保护、人类健康和动物保护中任一绿色主题的,不涉及企业和产品其他信息。主要绿色诉求是指广告中以绿色主题诉求为主,可以有少量企业和产品的其他信息。次要绿色诉求是指广告中的绿色信息较少或处于次要地位或绿色主题不明晰,主要诉求企业和产品其他无绿色信息特征的广告。
(三)“漂绿”类型分析维度
绿色广告中“漂绿”现象是不容忽视的,判断绿色广告是否有明显“漂绿”特征,以及“漂绿”的类型很重要。1999年版的《牛津简明英语词典》对“漂绿”的解释是:企业或组织为了呈现具有环保责任感的公众形象而散播一些虚假的绿色信息。卡尔松、格鲁夫和康根(Carlson,Grove and Kangun,1991)在业内首次进行绿色广告误导和虚假环保承诺研究,他们设计了一个三类型的分析框架,通过运用分类学方法对含有误导或欺骗性的环保承诺广告进行甄别与分类,这个三类型分析框架是:(1)绿色信息完全模糊不清;(2)遗漏了重要信息并不能说明其真实性和合理性;(3)广告信息明显错误或者撒谎。
第一次系统调查广告“漂绿”问题的是Terra ChoiceEnvironmental Marketing调研公司(2007),他们选取北美地区1018种消费品中的1753则环保诉求广告,这1018种产品广告中几乎每个产品都至少有虚假或误导嫌疑。调查归纳了6种广告漂绿类型:(1)偷换概念,这类广告一般都只宣传产品的某一个环保标志。(2)空口无凭,该类广告的环保诉求很难被验证,也没有可靠的第三方的认证说明。(3)语意模糊,此类问题往往体现在关键诉求定义含糊或者过于宽泛,从而导致消费者误导性购买。(4)枝节问题,此类广告虽然可能在内容上并不完全是虚假的,但由于过多地关注一些没有实际价值或者细枝末节的问题而分散了消费者的注意力,影响他们寻找真正的绿色产品。(5)撒小谎,此类广告的虚假环保诉求往往很容易被查出,因为他们大多误用了一些独立专家或机构的认证说明或者撒下一些并不高明的谎言。(6)两类小毛病,此类广告热衷于宣传“有机”、“绿色”等标识。
本研究根据卡尔松等人的三类型分析框架判断广告“漂绿”特征,采用Terra Choice Environmental Market—ing调研公司归纳的“漂绿”类型对广告进行分类。
二、广告样本收集分析
(一)样本选择
入选本次研究样本的是江苏省三大报纸《现代快报》、《扬子晚报》和《新华日报》。选择依据:(1)媒体所属地区是江苏省;(2)发行量和影响力较大,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选择广告投放量大的报纸;(3)兼顾日报、晚报、都市报不同类别;(4)样本选择时间为2007年1月到2011年12月,且在江苏省能够搜集完整的报纸。根据中国广告协会报刊分会公布的“2009—2010中国报刊广告投放价值排行榜,入选都市报30强、晚报20强、省级日报10强的江苏省报纸分别是《现代快报》、《扬子晚报》和《新华日报》,最终这三份报纸入选为本次研究样本。
(二)分析方法
本研究采用内容分析法对搜集的广告进行分析。统计的内容包括绿色广告总体情况(分布、广告主特征、广告类型及表现特征),不同企业绿色广告特征,绿色广告等级和绿色广告漂绿现状。编码项目主要包括广告是否为重复(重复为0,非重复为1),广告主性质(国内企业为l,合资企业为2,外资企业包括港台企业为3,政府机构及民间组织为4),广告类型(产品/品牌广告为1,企业形象广告为2,公益广告为3),绿色广告等级(单一绿色诉求为1,主要绿色诉求为2,次要绿色诉求为3),绿色广告主题(环境保护为1,动物保护为2,人类健康为3,其他为4),诉求重点(产品导向为1,形象导向为2,公益导向为3),产品生命周期(产品设计、原材料、工艺技术、包装、产品品质、运输、用户使用、回收处理,0或1编码,提到为1,未提到为0),诉求心理(理性、感性,0或1编码,提到为1,未提到为0),版面大小(整版为1,1/2版为2,1/3版为3,1/4版为4,l/8版为5,其他版面为6),图文比例(以图为主为1,以文为主为2,图文并茂为3),色调(绿色调为1,非绿色调为2),核心视觉元素限选2项(人物、产品、景物、动物、文字、其他,0或1编码,提到为1,未提到为0),漂绿类型(无明显漂绿特征、偷换概念、空口无凭、语意模糊、枝节问题、撒小谎、两类小毛病,0或1编码,提到为1,未提到为0)。
行业分类在《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02)的基础上,参照全球行业分类标准(GICS)进行分类,本研究将行业分为22类(见下文图2)。根据预调查分析,发现汽车和家用电器行业的绿色广告数量较大,因此特将这两类单独列出。
调查执行前,本研究根据文献研究确定调查规则与内容,制作调查表。抽取《现代快报》一个月的广告,进行探测性调查,修正表格。调查时统一了判断标准,广告类型、广告主题、诉求重点、诉求心理、版面大小等描述性特征一致率达到了0.9以上,可靠性高。调查数据使用SPSS18版本进行统计分析。
三、江苏绿色广告总体情况
(一)总体样本情况
在三类报纸媒体中共搜集绿色广告5591则,其中非重复广告1595则。在5591则广告中,来自《现代快报》的1249则,来自《新华日报》的2938则,来自《扬子晚报》的1404则。但从表1中可以发现,来自《新华日报》的非重复广告仅为99则,重复率非常高,平均每则重复了29.7次;来自《现代快报》的非重复广告为585则,重复率为2.1次;而来自《扬子晚报》的非重复广告为911,则广告重复率仅为1.5次。从广告的媒体分布上,可以看出《新华日报》上的广告客户非常稳定,一则广告的时间较长,重复分布频次高,容易形成记忆效果,形成品牌积累效用。《现代快报》和《扬子晚报》上的广告重复的频次较小,应该多为追求短期效益的广告。
(二)绿色广告的时间分布
对全部的5591则广告样本分析结果显示(图1),2007年至2011年5年间绿色广告数量呈现先升后降的现象。2009年绿色广告总量达1440则,占25.8%,其中《新华日报》贡献823则,这也是广告总量在2009年凸显的原因。考虑到《新华日报》对重复广告的贡献率特别突出,本研究认为分析非重复广告数量的发展趋势更合理。非重复广告的数量基本呈现上升趋势,虽然2011年相比2010年有所下降,但并不突出。
从月份上看,1月、3月和4月的绿色广告较多,分别占10.2%、12.0%和10.5%;6月和9月分别占8.6%和8.9%;5月和8月最少,都是6.2%;2月、7月、10月、11月和12月基本上都是7.0%—7.8%之间。而以一周为周期的数量变化较大。星期五的绿色广告最多达到586则,占36%;星期一到星期四分别占10.3%、12.9%、19.7%、14.8%;星期六和星期日的广告最少,分别占2.4%和3.1%。
(三)绿色广告行业分布
对绿色广告所属行业分析发现(图2),在非重复的1595则广告中,汽车及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的广告最多,有838则,占52.5%;其次为家用电力器具及其他家用器具制造业,有177则,占11.1%;然后是批发零售业、食品、饮料制造业分别为129则和127则,占8.1%和8.0%;其他行业的绿色广告相对数量较少,可参考图2,不再赘述。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分布在食品、饮料制造业、家用电力器具及其他家用器具制造业和纺织、服装皮毛制造业三个行业的广告,如果不剔除重复广告,那么三个行业绿色广告总量分别是1564则(非重复广告127则)、854则(非重复广告177则)、843则(非重复广告13则),重复率特别高,反映了这些行业重复广告的频率较高。
(四)不同广告主绿色广告情况
在非重复的1595则广告中,国内企业的广告最多,有943则,占59.1%;中外合资企业量为482则,占30.2%;外商独资企业量为131则,占8.2%;政府机构和民间组织及一些事业单位的广告为39则,占2.4%。非重复广告数量在年度的分布上显示(图3),国内企业和合资企业的绿色广告趋势与总体趋势基本一致,外商独资企业和政府机构及民间组织的绿色广告数量变化不大。
(五)绿色广告类型
在非重复广告中,产品/品牌广告数量多达1473则,占总量的92.4%;企业形象广告为92则,占5.8%;公益广告为30则,占1.9%。在三类企业中(表2),国内企业、合资企业和外商独资企业的产品/品牌广告所占的比例都比较大,而企业形象广告和公益广告所占比例都非常低。反观政府和民间组织所的广告,一半以上是公益广告。
四、绿色广告内容特征
(一)绿色广告等级分析
在非重复的1595则广告中,以绿色为单一诉求的有61则,占3.8%;主要诉求的有604则,占37.9%;次要诉求的有930则,占58.3%。可以看出所调查的三类报纸广告中,单一绿色诉求的广告非常少,而次要绿色诉求的广告占到一半以上,说明企业虽然有绿色诉求意识,但实践中进行单一绿色诉求的却很少。
在与广告主的性质交叉分析中发现(表3),单一绿色诉求的广告中,国内企业所占比例较大,占到一半以上,而合资企业和外资企业所占比例较少。但考虑到国内企业绿色广告量大,实质上其单一绿色诉求广告仅占其总量的3.3%。合资企业和外资企业的单一诉求广告在其总量中所占比例也非常小。而政府机构及民间组织有近一半的绿色广告是单一绿色诉求广告。这说明企业的绿色广告,其绿色程度普遍偏低,而政府机构和民间组织的广告绿色程度较高。
从诉求主题上看,环境保护主题占绝大多数,其次是人类健康主题,以动物保护为主题的仅仅2则;其他主题不明,但广告中有绿色、天然、节能惠民等信息的有52则,占3.3%。
对产品生命周期分析发现,有1372则广告提到了其绿色所处的阶段,占广告总量的86.0%。在这些广告中,绿色处于用户使用阶段的最多有889则,占个案总量的64.8%;其次是产品设计阶段有501则,占个案总量的36.5%;提到原材料、工艺技术和产品品质的分别为168则、163则和140则,数量基本相当;提到回收处理仅有36则,占1.9%;提到包装和运输两个阶段的仅有3则。因为每则广告可能会提到一个或一个以上的产品生命周期阶段,所以其个案百分比是138.6%,大于100%。对于个案中提到的绿色所处阶段,多为用户使用和产品设计阶段,可能与个案中汽车广告占绝大比例有关。
(二)诉求重点类型分析
诉求为产品导向的广告最多(表4),其次是形象导向型的广告,公益导向型的广告最少。考虑到广告主的性质,发现国内企业、合资企业和外资企业的广告诉求重点都以产品导向诉求为最多,而政府机构和民间组织的广告诉求重点以公益导向为最多。
以产品导向为诉求重点的广告中(表5),理性诉求广告占绝大部分,感性诉求广告非常少;以形象导向为诉求重点的广告中,理性诉求广告和感性诉求广告数量差别不大;以公益导向为诉求重点的广告中,理性诉求较少而感性诉求占大部分。可见,产品导向的广告多为理性诉求,形象导向的广告理性和感性诉求比例相当,而公益导向的广告多为感性诉求。
(三)绿色广告的表现特征
从版面看,使用1/2版的绿色广告最多,有707则,占44.3%;其次是使用1/4版的,有552则,占34.6%;1/8版的广告有122则,占7.6%;1/3版的广告有74则,占4.6%;整版的广告有43则,占2.7%;其他不规则版的广告有97则,占6.1%。
从图文比例看,以图为主的广告有1025则,占64.3%;以文为主的广告309则,占19.45;图文并茂的广告有261则,占16.4%。在整体色调上,使用绿色调的广告有206则,占12.9%;而使用非绿色调的广告有1389则,占87.1%。在非绿色调中使用蓝色、红色及黑白色调的广告较多,这可能与报纸这种媒介纸质和印刷质量有关。
从核心视觉元素看,有产品图片的广告最多,有1082则,占67.8%;其次是以文字为核心元素的有564则,占28.3%;以人物为核心元素的有240则,占12.0%;以景物为核心元素的有104则,占5.2%;以动物为核心元素的仅有4则。
五、广告的“漂绿”现象分析
(一)绿色证明使用情况
在非重复的1595则绿色广告中(表6),大部分广告没有绿色证明。在使用绿色证明的广告中,使用中国环境标志的最多,其次是欧洲排放标准证明,再次是绿色食品标志,其他所列的绿色证明使用更少。在没有列出的其他绿色证明中,进一步分析发现主要是节能惠民标志、名牌及各种获得的奖项(如节油冠军、节能贡献奖、经济型奖、低碳企业奖等)。
(二)广告“漂绿”类型分析
1595则广告中有“漂绿”嫌疑的1320则,占82.2%。也就是说,绝大部分广告有“漂绿”嫌疑。在6类“漂绿”现象中,偷换概念的有142则,占广告总量的8.9%;空口无凭的有274则,占17.2%;语意模糊的652则,占40.9%;枝节问题的43则,占2.7%;撒小谎的4则,占0.3%;两类小毛病的205则,占12.9%。鉴于汽车广告在样本中占有的比例较大,对汽车广告的“漂绿”类型进行进一步分析,发现汽车类的837则广告中有92.8%的存在“漂绿”现象。偷换概念的占14.0%,空口无凭的占9.3%,语意模糊的占59.4%,枝节问题的占2.7%,撒小谎的占0.2%,两类小毛病的占7.2%。
国内企业79.3%的广告存在“漂绿”现象,中外合资企业93.8%的广告存在“漂绿”现象,外商独资企业84.7%的广告存在“漂绿”现象,政府机构和民间组织仅有23.1%的广告存在“漂绿”现象。可以看出无论国内企业还是外资企业,都存在严重的“漂绿”现象。
值得注意的是,三类报纸上的广告在“漂绿”现象上存在较大差异,《扬子晚报》上有90.9%的广告存在“漂绿”嫌疑,“漂绿”情况最严重;《现代快报》上有78.8%广告存在漂绿嫌疑;而《新华日报》仅有31.3%存在“漂绿”嫌疑。
(三)“漂绿”类型与绿色广告类型及诉求重点的交叉分析
在与绿色广告类型的交叉分析中(表7),发现产品广告中无明显“漂绿”特征的仅占14.2%。也就是说,绝大部分产品广告存在“漂绿”现象,而且以语意模糊最为严重;企业形象广告一半以上存在“漂绿”现象,其中两类小毛病的最多;公益广告中大部分没有“漂绿”嫌疑,其各种“漂绿”类型所占比例都较少。
在与绿色广告主题的交叉分析中(表8),发现以环境保护为主题的广告中,“漂绿”类型中语意模糊的最多,其次是空口无凭的,枝节问题和撒小谎的较少;以人类健康为主题的广告中,“漂绿”类型中空口无凭最多,其次是语意模糊的,其他“漂绿”类型的都较少;以动物保护为主题的广告仅为两则,不作分析。
六、启示
根据调研分析,从利于绿色广告发展的角度,我们获得如下启示:
对企业而言,首先要认识绿色广告的本质,并不是广告中诉求绿色、天然、环保等信息,消费者就能信服。绿色广告来自绿色产品和企业本身的绿色行动,否则就是一种“漂绿”行为。然后,企业应致力于产品的绿色制造,以消费者的绿色需求为基础制定绿色战略,进行绿色营销、绿色广告传播。
对政府机构和民间组织而言,应加大绿色公益广告的宣传,营造一种绿色氛围,客观上影响企业的绿色意识,推动消费者树立绿色消费观念。
小型企业调研报告范文第3篇
最新市场调查报告范文一
1.生产情况
据调查,国内以电暖器为主要产品的生产企业为数不多,大约30多家。20xx年,这些企业电暖器总产量约240.19万台。其中年产量超过10万台的主要有广东美的家电厂、宁波天工实业公司八家企业。这八家企业电暖器总产量约209.53万台,占国内电暖器总产量的87.24%。具体数字见表一(略)
以上情况表明:虽然电暖器行业目前处于起步阶段,但生产集中程度都非常高。特别是产量排行第一的广东美的家电厂,其产量超过国内总产量的四分之一,在本行业中处于明显的垄断地位。
2. 销售情况
据对北京、大连、沈阳、济南、杭州、武汉六个城市的27家大商场的调查,20xx年总销量约为71000台。其中,销量超过5000台的有大连商场、大连百货大楼五家商场,年销售总量约44447台,占27家销售总量的62.2%。具体数字见表二(略) 以上情况表明:与电暖器生产的高度集中类似,电暖器销售的集中程度也非常高。这种现象一方面反映了电暖器市场正处于开发阶段, 大部分商场都把电暖器作为试销商品经营,把电暖器作为主要商品经营的为数甚少;另一方面,虽然经销电暖器获得
成功的商场数量不多,但这些成功者的事实至少说明,电暖器极具市场潜力,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3.各种品牌的竞争(略)
4.市场分析与展望(略)
产品与建筑面积、供热面积的分析,产品生产和销售情况的分析(略)
5.几点建议(略)
产品调查是市场调查的主要内容之一。产品市场调查报告的行业性、专业技术性很强。其内容一般包括:产品的品牌、质量、款式、功能、价格、技术、服务、消费,及对产品的评价、意见、要求、产品的市场销售、市场展望等。上述市场调查报告范文侧重于对产品的生产、销售、品牌等情况的介绍,运用数字分析、对比、排位等方法分析,尤其是第四部分对影响产品销售的建筑面积、供热面积等深层背景进行分析,并进行预测,使文章更有力度,在此基础上所提出的对策和建议,必然显得理据充实,说服力强。
(四)市场调查报告的结尾
结尾是市场调查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写得简明扼要,短小有力。一般是对全文内容进行总括,以突出观点,强调意义;或是展望未来,以充满希望的笔调作结。视实际情况,有时也可省略这部分,以使行文更趋简炼。
最新市场调查报告范文二
一、调查报告的概念
调查报告是通过对典型问题、情况、事件的深入调查,经过分析、综合,揭示出客观规律的书面报告。 调查报告是一种重要的公务文书,应用范围相当广泛。它可以为党的方针、政策的制定和修改提供有价值的第一手材料;为领导机关掌握情况、研究问题、进行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可以引导人们正确看待社会的热点、焦点问题,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
二、调查报告的特点
(一)针对性。调查报告应社会的实际需要而产生。在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贯彻执行中,常常会出现新情况、新问题需要研究解决,也常常有好的经验需要推广,调查报告正是从这一客观需要出发,就现实工作急需解决的各种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查研究之后所作的书面回答。
(二)真实性。调查报告是为解决实际问题撰写的,因此,客观事实是调查报告赖以存在的基础。写调查报告,从调查对象的确定,到开展调查活动,从对问题的分析研究,到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都要以大量的充分确凿的事实作为依据。真实是调查报告的生命线。
(三)论理性。调查报告不同于一般文章,就在于它是通过对大量材料的分析与综合,揭示出事物的客观规律。分析与综合的过程,揭示事物客观规律的过程,就是论理过程。由事论理,寓理论事,最后引出结论。
(四)典型性。调查报告的典型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调查对象典型;二是文章所运用的材料典型。好的调查报告不仅对调查对象总结工作、提高认识具有指导意义,更重要的是对全局性工作具有现实意义和普遍的指导意义。
(五)时效性。调查报告回答的是当前工作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它的时间性很强。因此,写调查报告,从调查研究到定稿的各个环节都要抓紧时间,否则,时过境迁,就失去了指导意义。
三、调查报告的分类 根据内容的不同,调查报告分为基本情况调查报告、新生事物调查报告、典型经验调查报告和揭露问题调查报告等。
(一)基本情况调查报告。就是关于某一领域、某一地区、某一单位或社会的某一方面基本情况的调查报告。
(二)新生事物调查报告。这是及时向社会比较全面地介绍某一新生事物的调查报告。通过揭示新生事物成长的规律及其产生的意义,向人民展示它的强大生命力,并通过预见性的判断推出它的发展趋势,达到指导工作的目的。
(三)典型经验调查报告。就是对某一地区或单位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的典型经验进行总结、推广的调查报告。它不仅可以起到表彰先进、树立典型的作用,而且可以推广典型经验,用于指导面上的工作。
(四)揭露问题调查报告。这是对工作中发生的重大事故、出现的严重失误所写的调查报告。这种调查报告通过全面、深入、细致的调查,用确凿的事实说明事故或问题发生的原因、情况和结果,分析其产生的背景及性质,以澄清是非,查明真相,达到解决问题,批评教育,告诫人们吸取教训的目的。
四、调查报告的撰写 撰写调查报告要把握三个环节:一是深入调查,获取材料;二是认真分析研究,揭示客观规律,确定主旨;三是精心谋篇布局,完成撰拟工作。
调查研究是撰写调查报告的先决条件。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报告。只有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占有丰富的材料,才有写好调查报告的基础。通过调查获取大量材料,通过分析整理,分析研究,归纳一个个论点,在此基础上,才能找出规律性的东西,这是调查报告的主旨。
调查报告的结构、内容和写法的基本要求:调查报告一般由标题和正文两部分组成。
(一)标题。调查报告的标题形式比较灵活,通常有两种构成形式:一种是单行标题,一种是双行标题。单行标题又分两种形式;一种是公文式标题,由事由和文种构成,如《关于邯郸钢铁总厂管理经验的调查报告》;另一种是内容概括式标题,如《联合之路就是生财之路》、《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双行标题又叫主副式标题,由主标题和副标题构成,如《亏损企业的现状不容忽视关于市亏损企业的调查报告》。 无论采用哪种形式拟制标题,都要力求做到简洁、醒目、观点鲜明。
(二)正文。调查报告正文的结构一般由前言、主体和结语三个部分组成,其各部分的基本内容和写作要求如下:
1、前言。着重介绍基本情况并提出问题。一般概括说明三方面内容:一是调查工作的基本情况,二是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三是调查研究结论的提示。但不同的调查报告,前言内容的基本事项不完全相同,也有的调查报告,没有前言部分,起笔直接进入主体部分。
2、主体。这是调查报告的核心内容,也是对调查研究结果的具体引证、说明部分。其结构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纵式结构,根据事物的发生、发展、结局过程来组织材料。另一种是逻辑结构,即根据事物的内在联系,分几个部分来安排材料,各部分可以设小标题,也可用序号标出,各部分之间可以是并列关系,也可以是递进关系。
3、结语。调查报告的结束语,带有结论性质,总结概括全文提出相关的建议,或对策等,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必然结果,要求简明扼要,言尽即止。
五、撰写调查报告应注意的问题
(一)掌握分析研究三步曲,提示事物的客观规律。分析研究贯穿于调查报告写作的全过程。首先,调查本身就伴随着分析研究。没有分析研究,就不可能选准调查对象;没有分析研究,调查的内容、方法、提纲也不能事先确定。其次,面对调查获取的大量原始材料,要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研究。第三,只有经过认真地分析研究,才能真实地反映由材料分析到提出观点得出结论、提出建议办法的必然性。这一步分析研究与前两步的分析研究有所不同,它是前面两步分析研究的集中体现,因而更深入、更完整、更系统,更具有理论价值。
(二)用事实说话,把观点和材料统一起来。应该注意两点:一是要善于选择运用具体、典型的材料说明观点,其中包括典型事例、综合性材料、对比性材料和数据等。二是善于综合运用叙述、说明、议论的表达方式,把观点和材料紧密结合起来。 例文 典型经验调查报告 关于邯郸钢铁总厂管理经验的调查报告 (国家经贸委、冶金部 20xx年x月x日) 河北省邯郸钢铁总厂(以下简称邯钢)是19xx年建设的老厂。19xx年,邯钢厂与其他钢铁企业一样,面临内部成本上升、外部市场疲软的双重压力,经济效益大面积滑坡??(略),为此邯钢从19xx年开始推行了以模拟市场核算、实行成本否决为核心的企业内部改革,??加强了企业内部经营管理,5年来实现了效益和钢产量超过了前xx年的总和,邯钢由过去一个一般的地方中型钢铁企业跃居全国11家特大型钢铁企业行列。
一、抓住成本这个牛鼻子不松手,抓住成本否决这个关键不留情,抓住效益这个中心不动摇,是邯钢管理经验的关键所在。
(一)关于模拟市场核算的具体做法
小型企业调研报告范文第4篇
一、制定中小企业会计准则必要性
党的“十五大”以来,为促进包括非公有制中小企业在内的所有中小企业的持续快速发展,我国政府陆续颁布了《中小企业促进法》和《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旨在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法律法规,我国中小企业取得了空前的发展,总体数量得到显著提高,获利能力明显增强。目前,我国中小企业数量已占全国企业总量的99.3%,我国GDP的55.6%、工业新增产值的74.7%、社会销售额的58.9%、税收的46.2%以及出口总额的62.3%均是由中小企业创造的,而且全国75%左右的城镇就业岗位也是由中小企业提供的。就工业来看,截至2004年底,我国共有中小工业企业27.3万家,全部中小工业企业的资产合计达13.6万亿元。中小企业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缩小城乡差别、扩大社会就业以及建设和谐社会方面起重要作用。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不但是实现我国“十一五”计划宏伟目标的客观要求,也是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社会稳定、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
目前,英国、加拿大、新西兰等国已制定了针对中小企业的会计准则;美国在部分准则中已开始注意差别财务报告问题;欧盟、联合国国际会计准则与报告政府间专家组对中小企业财务报告制定了法令或指南。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B)对小企业的会计问题也给予了足够的重视,专门设有小企业工作组,已立项研究制定中小企业国际会计准则。近日,在伦敦举行的一次会计专业会议上,30多位来自世界各地的会计团体和区域性会计组织的首席执行官们表达了他们对开发适用于中小型企业并且足够简化的会计准则指南的支持。同时,他们也都认同会计业的一项重大挑战,就是使对财务信息和鉴证服务的准则要求同时满足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规模各异的会计实体的需要。而这些要求也应尽量地直接、清晰并且简明易懂。根据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C)调查,95.77%的欧盟中小企业、97%以上的亚太区企业和美国99.7%的企业主表示,有关的会计准则简化问题需要得到及时的解决。现在,这些问题不但已被列入了IFAC发展中国家和中小企业实务(SMP)委员会的议事日程,也同样吸引了IFAC下设的商业会计委员会的关注。而前者目前也在为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B)和国际审计与鉴证准则委员会(IAASB)提供定期的建设性意见,以确保在制定国际会计和审计准则时,充分考虑到中小企业的福祉。
随着我国会计审计准则的国际趋同,使得小企业实际上已不堪那些强加在它们身上的准则的重负。将目前针对所有企业的一套单一的公认会计原则概念改为两套公认会计原则——大企业会计原则和中小企业会计原则,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会计专家和国际会计组织的重视。加紧对制定中小企业的会计规范进行研究,可以尽早建立起一整套符合中国国情,适用、高效的会计准则体系。
二、中小企业界定
中小企业的界定对制定财务报告规范具有很大影响。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尚未对“中小企业”有一个明确的定义,不过他表示不会只考虑企业规模大小的因素。中小企业会计准则并不仅限于业务规模小的公司,任何没有涉及公众责任的企业都有采用该准则的可能性。美国的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将小企业定义为:营业额相对较小,年总收入低于500万美元。典型特征有:(1)所有者经营;(2)少数的其他所有者;(3)可能除某些家庭成员外,所有业主活动都牵涉到企业事务的管理;(4)业主的利益不怎么变化;(5)只有简单的资本结构。
按照原国家经贸委、原国家计委、财政部、国家统计局在2003年颁布的中小企业划分标准,工业中小企业是指从业人员数在2000人以下,或销售额在3亿元以下,或资产总额在4亿元以下的企业。中型工业企业要求同时满足职工人数在300人以上,年销售收入3000万元以上和资产总额在4000万元以上等条件,否则视为小型企业。
三、制定中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原则
(一)差别报告原则。差别报告就是将企业按规模大小分为不同类型,在进行会计核算和财务报告时针对不同规模的企业采取有所区别的做法。从财务会计的角度看,由于中小企业有着与大型企业不同的特点,中小企业财务报告的详细程度、报告对象、报告方式等均应有别于大型企业,也就是说应该对中小企业实行差别报告。中小企业的结构比较简单,对财务报告的需要与上市公司大不相同,如果采用较简化的会计准则将有助于它们减少遵循成本和负担。遵循成本包括企业在进行财务核算和报告时,为遵循准则规定而支付的各项成本之和。主要有聘任合格的会计师成本、培训费、审计费、咨询费以及必要的软硬件投资成本等。
(二)重要性原则。对于会计信息而言,重要性是指当一项会计信息被遗漏或错误地表达时,可能影响依赖该信息的人所做出的判断。与过少的信息一样,过多的信息也会产生误导。呈报的信息太多时,真正相关的项目就可能被掩盖,影响预测和决策。重要性是决定会计信息应否提供的关键。中小企业财务报表的用户主要是银行和信用社等金融机构,关注的主要是企业的短期现金流量、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等。相比之下,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用户比较广,包括股民、债权人、供应商、银行、潜在投资者等,他们注意的是公司的长远盈利增长潜质。因此,多数人承认中小企业的确没有必要披露一些不实用和没有意义的信息。
(三)紧密结合实际原则。在中小企业会计准则制定及规范形式上应充分考虑中小企业会计人员的现状,注重简单性和可操作性。目前,我国高层次的会计人才短缺,特别是小企业的会计人员素质普遍不高,一些较复杂的会计概念,如合理估价及资产折损等所涉及的估算需要额外的财务管理方面的知识,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与可靠性,而中小企业既没有足够的资源也没有必要来做到这一点。
(四)成本效益原则。会计信息的成本包括收集、整理、编制报表、查核鉴证、分析及解释所花费的代价等。至于会计的收益,对公司而言,可能会提高经营效率,获得资金的融通或吸引投资;对投资者和债权人而言,可充分了解投资报酬及风险,使其资金处于最佳运用状态。与此相对应,社会经济资源也得到最优配置。如前所述,中小企业遵循准则所花费的成本必须小于其预期获得的收益。只有当会计信息所能带来的效益高于成本时,才值得提供。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C)主席格雷厄姆•沃德指出:“像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B)、国际审计与鉴证准则委员会(IAASB),这样的国际会计准则制定者们的目标,应该是制定出简明扼要、相关性强、容易理解的准则指南,以减轻中小企业的负担,使他们遵循准则的利益大于支出。这意味着,他们准备、审计和财务报告的各项成本之和应该与其使用者对财务报告的需求成正比。”
(五)可扩展原则。中小企业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快速成长性,尤其是高科技领域的中小企业更是如此。因此,在制定会计准则时,应充分考虑到小企业向中型企业转化、中型企业向大型企业转化的情况,互相有一定的弹性,以便于中小企业的会计规范在不同准则与制度之间的转换。
四、制定完善中小企业会计准则具体措施
从财务核算与报告的角度看,目前的划分标准对小企业的界定过于广泛,不利于实际操作和把握,将企业分为四类似乎更妥,即将目前的小型企业再划分为微型企业和小型企业。微型企业主要是个体经营者或者家庭经营企业,因为这类企业规模很小,纳税大多数采用定税制,不需要查账征收,管理人员不需要正式会计资料进行管理,企业也无专职的会计核算人员,没有必要编制财务报告。如果按照目前《小企业会计制度》的要求披露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会计报表附注似乎勉为其难。同时,划分微型企业的做法与联合国国际会计准则与报告政府间专家组的《小企业会计指南》的思路相一致。
(一)对于微型企业。若企业采用定税制,则对其财务核算不作具体要求;对于稍具规模者需要查账征收时,只需进行简单的会计核算和编制简单的财务报告就可以满足其纳税需要。因此,针对该类企业的会计准则应强调实用性和简洁性,没有必要专门制定针对这类企业的会计准则,但需要制定指导性的会计制度以引导和帮助该类企业建立账簿体系,并把这类企业会计核算和报告与纳税结合起来。
(二)对于小型企业。小型企业不能公开发行股票和债券,但对外借款,需要有正规的会计核算制度和编制财务报告。目前,我国小企业会计报表有4张,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必须编制;现金流量表由企业选择编制;应交增值税明细表按上级有关部门要求编制。从核算和报告内容上应该比中型企业简单、比微型企业详细一些,可以建立一套单独的会计准则。
美国自1982年起对小企业取消了以下11项信息披露:(1)递延所得税;(2)租赁;(3)利息资本化;(4)内含利息;(5)补偿性存款余额;(6)企业合并;(7)困难债务重组;(8)研发成本;(9)终止经营;(10)经营税收收益;(11)投资税抵负。美国公认会计准则对公司财务报告及公司有关会计信息的披露,只对在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注册的公司有法定的约束力,对其他企业没有约束力。我国小型企业会计准则应简化对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长期投资、融资租赁、借款费用、应交税金、或有事项以及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等的核算,减少不必要的披露内容,对符合条件的企业豁免一些报告要求。
小型企业调研报告范文第5篇
一等奖(5篇)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成功典范
――关于义乌发展经验的调查报告
(省委办公厅 舒国增等)
2、关于在我省开展政策性农村住房保险的调研报告
(省发改委 姚作汀等)
3、公共财政与和谐社会建设
(省委政法委课题组)
4、杭州市青年农民工城市融入现状实证分析
(杭州团市委 董 悦)
5、“浙中城市群”建设与发展若干问题的调查研究
(省委党校 陆立军)
二等奖(10篇)
6 关于我省流动人口若干问题的调研报告
(省政府办公厅 潘捷军)
7 农村土地制度市场化改革的障碍与对策研究
(衢州市委政研室 徐延山)
8 浙江省区域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与对策研究
(省国土资源厅 王松林等)
9 具有浙江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研究
(省科技厅 蒋泰维等)
10 浙江生态省建设中的水资源补偿机制研究
(省物价局柳萍等)
11 关于创新浙江民营经济发展模式的对策研究
(省政府研究室 陈广胜)
12 关于加强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的调研报告
(省人事厅 陈仲方等)
13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民俗文化传承
(省委宣传部 童芍素等)
14 从“民主恳谈”到“参与式预算”
――基层民主的温岭模式调查
(温岭市委宣传部 曹 鸿等)
15 关于有效控制海洋捕捞强度、继续做好渔民转产转业的调研报告
(省政协农业和农村工作委员会 蔡洪法等)
三等奖(20篇)
16 关于我省淘汰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落后生产能力的调研报告
(省政协提案委员会 叶子挺等)
17 浙江省异地商会党建工作调查及思考
(省委组织部课题组)
18 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努力构建新型农业服务体系
(衢州市委 厉志海)
19 关于“八郑规程”的调查与思考
(绍兴市纪委 史济锡等)
20 关于浙江省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情况调查及对策建议
(省社科院 杨建华等)
21 宁波市改革创新社会管理体制研究
(宁波市委政研室课题组)
22 浙江省块状经济发展报告
(省经贸委 丁耀民等)
23 关于我省城镇养老服务业发展存在问题与对策的调研报告
(省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 韩春根等)
24 实施旅游国际化战略,加快旅游目的地建设研究报告
(省旅游局 纪根立等)
25 以群体性突发事件处置为抓手,全面提高我省领导干部应急管理的能力
(省委党校 吴锦良)
26 对浙江省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省委办公厅 王文滋)
27 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政策研究(省卫生厅 李兰娟等)
28 “庆元模式”对服务型政府建设和乡镇体制改革的启示
(省委党校 何显明等)
29 发挥公共财政作用,推进科技自主创新
(省财政厅课题组)
30 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责任、地位和作用
(省委统战部课题组)
31 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
(省政府办公厅 施清宏)
32 关于全省法院努力实践“三项承诺”的调研报告
(省法院 包祥水等)
33 关于浙江省征地补偿和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有关情况的调研报告
(省法制办 周小平等)
34 从我省地方立法民主实践探索推进地方立法民主化的对策
(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 李步星等)
35 《浙江省殡葬管理条例》立法质量评估报告
(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 丁祖年等)
优秀奖(30篇)
36 浙江省涉外知识产权保护状况调查
(省知识产权局 陈小英)
37 2006年浙江城镇低收入群体生活状况研究
(国家统计局浙江调查总队 施幼薇等)
38 台州政府创新社会管理体制研究
(台州市委 张鸿铭)
39 浙江省民营中小金融机构发展研究――以台州为例
(台州市委政研室 郑楚森等)
40 浙江省政府外债负担问题研究
(省财政厅课题组)
41 关于乡村宣传文化阵地建设的现状与思考
(省委宣传部 沈立江等)
42 提升合作经济水平,促进现代农业发展
(省农办 邵 峰)
43 生态功能区划与主体功能区划关系研究
(省发展规划研究院 刘 亭等)
44 浙江省产业结构调整与金融支持研究
(人行杭州中心支行课题组)
45 浙江省慈善事业发展调研报告
(省民政厅 吴桂英等)
46 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发展趋势与浙江城市化战略调整
(嘉兴市委办 张才方)
47 缓解我省小企业融资难的几点思考
(省中小企业局 吴家曦等)
48 浙江省软件产业发展前景及对策建议
(省信息产业厅 高鹰忠等)
49 浙江省民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调研报告
(省工商联课题组)
50 关于推进欠发达地区人口和产业集聚、提升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的调研报告
(省农办 王良仟)
51 实施生态移民工程,扎实推进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丽水市委政研室 李 华)
52 关于外来流动人员信教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省委统战部课题组)
53 全省国有林场改革与发展调研报告
(省林业厅 陈铁雄等)
54 推动全民创业,实现富民强市
(绍兴市委政研室、市府办谢卫星等)
55 完善村级治理机制研究
(绍兴市委组织部 方建平等)
56 对浙江工业产业竞争力的调查与分析
(省经贸委 陈卫东等)
57 构筑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联盟、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建议
(省政府参事室调研组)
58 打造浙江省文化创意中心区的调研与建议
(省发展规划研究院 朱李鸣等)
59 浙江经济增长与三大需求关系的初步分析
(省发改委 钱建鑫等)
60 现代化进程中温州农民的社会分化问题分析
(温州市农办 谢小荣)
61 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和社区工作问题研究
(省委组织部课题组)
62 金华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模式创新调研报告
(金华市委政研室 胡新民)
63 吴兴区关于构建新型困难群众救助体系的调查报告
(吴兴区政府 施根宝)
64 关于推进“海上法治”的调研报告
(舟山市“推进‘海上法治”’课题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