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本网工作报告内容页

小学生上网调查报告{甄选5篇}

2024-07-21 02:05:02工作报告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学生上网调查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小学生上网调查报告范文第1篇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上网已在学生中形成了一股热潮,特别是高年级学生。为了更好地了解互联网对同学们的学习、生活的影响,了解同学们迷恋网络的原因,我们才做以调查。

调查方法:统计、观察及询问法

调查人:

1、对于上网,学生随着年级的升高,基本上都会上网,熟练上网的比率也越来越高,且男生多于女生。

2、上网的目的,主要是玩游戏、交朋友、聊天,其次才是阅读或查资料,高年级一部分学生也有意或无意地进入过黄色网站。

3、在网络中迷恋的、家庭氛围过于压抑的那些学生大多选择去网吧上网。

4、学生上网时间,一般选择在双休日、放学回家时,平均每星期上网时间为2-3小时,做到有节制与适度;但有15%的学生痴迷于网络之中,难以自拔,每星期上网时间至少7小时,几乎是天天想去。 5、对于上网的感觉,有85%的学生觉得开心、舒畅、爽、刺激。 15%的学生感到没什么感觉。

6上网的经济来源。65%是来自于父母给的零用钱或压岁钱,2.5%的是向同学借的,还有32.5%,都是靠给别的同学抄作业,甚至向别人勒索。

7、父母懂得网络知识的只有38%;对于孩子上网,持支持、理解态度的不多,仅仅为20.6%,大多家长是见网色变,禁止孩子上网。

调查结论:

1、加强思想教育。网络带给了少年儿童巨大而无行的积极因素,也给他们带来了很多严重的消极影响。小学生由于年龄少,辨别能力差,自制力、意志力都有待于进一步增强。应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加强自律,使同学具有一定的自我控制能力、辨别能力。在矫治学生痴迷网络的行为时,让他们自我教育,进行自律是很重要的。

2、把电脑作为研究性学习的工具对于学生的思想教育,除了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还要以活动训练为载体,让学生通过对人物采访、辩论会、资料查询等活动,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创造性。他们在活动中说说、看看、查查、写写,从而达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由于活动中学生是以主体活动者的角色出现,而不是旁观者,他们始终参与活动进程。因此,学生有了独特的亲身感受,才会不知不觉中明白了网络所带给他们的精彩,也清楚了上网应有所选择与控制,进而达到自我克制的目的。

小学生上网调查报告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因特网;行为,成瘾;参考标准;评价研究;学生

【中图分类号】 R 395.6 R 17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8)06-0513-02

网络成瘾已成为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为了解泰州城区小学生网络成瘾现状,笔者于2006年12月-2007年5月选取小学四年级学生为目标人群进行调查,并采用3种网络成瘾标准对网络成瘾状况进行评估,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在泰州市3个区随机整群各抽取城镇小学2所,共抽取6所小学。对所抽取小学四年级所有学生进行匿名问卷调查。共调查学生1 952名,回收有效问卷1 947份,其中男生1 026名(52.7%),女生921名(47.3%)。

1.2 方法 2006年12月份开展预调查,确定问卷的条目和适宜条目数。为不影响学校教学,要求问卷在25 min内能完成,发卷、填卷、收卷时间在40 min内。鉴于学生可能隐瞒网络使用情况,问卷最后调查是否如实回答了问卷中涉及上网问题,了解调查对象回答上网方面问题的真实性。

网络成瘾率分别采用Young标准[1]、Beard标准[2]和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CYAND)[3] 3种标准对调查对象进行评判。Young标准由8个项目构成,以是、否作答,有5个回答“是”即被诊断为网络成瘾。考虑到含义较复杂和此次调查的对象为小学生,故稍作修改,分别为:(1)一心想着上网;(2)需要上网更长时间才过瘾;(3)多次努力想减少上网时间或不上网,但没成功;(4)试图减少或停止上网时,感到烦躁不安、闷闷不乐,易发脾气;(5)每次上网的时间比计划的要长;(6)现在的学习受到很大影响,成绩下降,或上网是最主要的休闲方式;(7)对家人朋友或其他人说过谎,隐瞒迷恋上网情况;(8)每当遇到困难或烦心事时,就去上网。Beard标准与Young网络成瘾标准条目一致,但要求满足前5项的同时,后3项至少有1项符合。

CYAND标准:前提(必要条件)为上网给青少年的学习、工作或现实中的人际交往带来不良影响(修改为“现在的学习受到很大影响,成绩下降,或上网是我最主要的休闲方式”)。在这一前提下,只要网民满足以下3个条件(补充条件)中的任何1个即判定网络成瘾:(1)总是想着去上网;(2)每当不能上网时会感到烦躁不安、情绪低落或无所适从;(3)觉得在网上比在现实生活中更快乐或更能实现自我。

1.3 质量控制 调查者在每班首先向学生说明调查目的、意义和内容,要求独立作答,并说明该调查为不记名,不会公开被试的个人资料。另外,问卷中设立6个非单字符答案问题,出现错位或重复录入时可及时纠正。

1.4 统计分析 采用SPSS 10.0对数据进行核查,运用χ2检验等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上网情况 被调查的1 947名小学生中,上网的学生有1 537人(78.9%),上网学生接触网络时间中位数为30个月,P5为5个月,P95为87个月。学生上网目的为:查资料1 179人(76.7%)、聊天或交友379人(24.7%)、玩游戏628人(40.9%)、既聊天又玩游戏238人(15.5%)、看电影397人(25.8%)、看动漫503人(32.7%)、下载音乐393人(25.6%)、浏览娱乐新闻233人(15.2%)、浏览时政新闻319人(20.8%)、其他150人(9.8%)。1 931位学生回答了是否如实回答了问卷中涉及个人秘密问题条目,其中35.2%表示如实回答了所有问题,22.2%回答了大部分问题,23.4%回答了小部分问题,19.2%没有如实回答涉及网络使用相关问题。由于存在隐瞒上网真实信息情况,下文中统计的网络成瘾率一概称为报告网络成瘾率,以与真实网络成瘾率区别。

2.2 Young标准报告网络成瘾率 按Young标准评判,小学四年级学生的网络成瘾率为4.9%,其中男生为7.6%,女生为2.0%,男生高于女生(χ2=32.461,P=0.000);家中有计算机的学生成瘾率高于无计算机的学生(χ2=9.964,P=0.002)。见表1。

2.3 Beard标准报告网络成瘾率 Beard标准评判,小学四年级学生的网络成瘾率为1.8%,其中男生为2.7%,女生为0.8%,男生高于女生(χ2=6.958,P=0.008);家中有计算机学生成瘾率高于无计算机学生(χ2=9.843,P=0.002)。见表2。

2.4 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标准统计报告网络成瘾率 按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调查组2005年标准评判,小学四年级学生的网络成瘾率为9.9%,其中男生为14.4%,女生为4.9%,男生高于女生(χ2=49.569,P=0.000);家中有计算机学生成瘾率高于无计算机学生(χ2=17.202,P=0.000)。见表3。

3 讨论

随着计算机进入寻常百姓家庭,网络已成为小学生生活的一部分。调查显示,泰州城区小学四年级学生的上网现象较普遍,达到78.7%,已接近整个江苏省大中学生水平[4]。由于网络存在许多不良信息,有必要关注小学生的上网情况,如不正确引导和管理,一些学生会沉迷于其中,成为网络成瘾者,对学习和健康造成巨大影响。第20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统计调查报告认为,13~16岁是青少年学生上网的重要时期,开始接触互联网的学生占到47.5%,在这一时期加强对青少年上网的引导非常重要[5]。本次调查显示,城区小学四年级上网学生接触计算机时间中位数是30月,即50%的学生在二年级后开始接触计算机。由于绝大多数计算机上了网,因而引导城镇小学生正确利用网络的工作从小学二年级时就要开始。应通过宣传教育和正确引导,使得青少年学生将互联网作为娱乐工具的同时,更多地关注和应用互联网的其他功能,特别是对学习的辅助功能。

值得注意的是,有近20%的学生没有如实回答网络使用相关问题,不到40%的学生报告如实回答,提示调查所得的网络成瘾率比实际的要低。邓艳霞等[6]在湖南省中学生网络成瘾现况调查时也意识到这一点,尽管采用匿名调查,但仍有部分学生可能隐瞒真实情况。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网络成瘾者倾向于隐瞒自己的实际迷恋程度;另一个原因是家长和教师多反对学生上网,使得学生害怕自己有关情况被家长和教师知道而没提供真实信息。提示调查所得成瘾率低于实际成瘾率。

Young标准在国内的许多研究中得到了应用,而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调查组认为美国和中国的实际情况差异较大,不能直接拿Young标准来作为我国青少年网络成瘾状况的研究依据。因而建立了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标准。相比而言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标准比Young标准宽,Beard标准比Young标准更加严格,3种标准评价获得的报告网络成瘾率比值接近10∶5∶2。调查结果表明,即便按较为严格的Young标准判断,有4.9%的学生报告网络成瘾。提示小学四年级学生中存在网络成瘾现象,特别是家中有计算机的男生更为突出。

4 参考文献

[1] YOUNG KS. Internet addiction: The emergence of a new disorder. Cybersychol Behav,1998,1(3):237-244.

[2] BEARD KW, WOLF EM. Modification in the proposed diagnostic criteria for Internet addiction. Cybersychol Behav,2001,4(3):377-383.

[3] 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中国青少年网瘾数据报告(2005-11-23).

[4] 刘辉,方群,孙照平.江苏省青少年网络成瘾行为流行病学研究.中国校医,2006,20(4): 346-348.

[5] 中国互联网中心.第20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统计调查报告(2007-07-18).

小学生上网调查报告范文第3篇

1 媒体调查的目标

(1)了解当代生物科学的近况及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2)初步学会收集和处理生物科学技术信息的方法。

(3)通过实践提高团结协作能力。

(4)初步学会设计书面报告。

(5)通过在班级内做交流报告和讨论,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信息交流能力。

2 教学思路

2.1采用的方法

5人一组,推荐出一位组长,由组长牵头,选出调查的具体内容(最好是近年来的新发现、新发明、新技术和新进展等,媒体可以是报纸、杂志、书籍和网络),5人都参与调查和讨论,3人负责将全部调查内容汇总处理,写出通俗易懂的报告,其他2人负责编辑,校对和打印。

2.2时间要求

每人收集资料的时间是4d,然后交给组长,经过一天的审核后,交给教师过目。教师再将资料送还小组,再给4天时间,去归纳整理,编辑和打印,选出一位理想代表准备汇报。

2.3报告要求

书面报告:封面是标题和调查人及时间,第一页是介绍小组分工情况,如媒体来源,资料字数,然后介绍合作情况、归纳整理人、文字编辑人、审稿人、打印人和汇报人。第二页是内容简介,介绍媒体来源,即所调查的报纸杂志书籍和网址的具体名称。第三页开始正文,正文之后是本组调查活动的心得感想。

汇报形式:组长抓阄,排出汇报顺序,可用黑板、PPT等形式汇报,时间是12min,汇报完后上交资料。

2.4评价

每个班级评选出3位表达清晰、内容易懂、报告完整的小组代表到其他班级做报告,进行跨班交流,再发给小奖品以资鼓励。

3 汇报结果

3.1报告情况

三个班级共160人,分为36个小组,共收到36份报告,其中配有图片的报告有30份,9份网络下载痕迹重,2份手写稿,34份打印稿,格式都能按要求完成很好,内容统计如表1所示。

3.2汇报情况(表2)

4 教学效果

整个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积级参与,动脑思考,讨论交流,效果很好。具体表现在:(1)扩充了生物知识,明确了知识并不局限于课本;(2)使学生知道生物已渗透到诸多领域;(3)学会了调查报告的书写格式;(4)上台报告突破了传统上交报告的局限,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5)团结合作能力大大提高。

5 学生建议

教师分析学生上交的报告感想,发现许多学生对此次研究活动肯定的同时也提出了宝贵意见:

①小组成员在整理报告时可多加一些自己对研究课题的想法、创新和发展对策;

②一次进行十多组难免让听众疲倦;

③可以两个人同时合作上台演讲;

④专业名词太多(个别组),应多使用通俗的语言;

⑤个别组员有滥竽充数的现象等。

6 教学体会

(1)培养学生调查、收集和处理信息能力的关键环节在汇报阶段,学生真正能力的激发就是讲出来的过程,因为有人要听,所以发言者才会认真而仔细地研究所收集的资料,尽量去理解和转换专家的文字语言,使用自己的语言。这种激发手段,次次使用,次次见效,如果坚持下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将会有巨大的提高。此环节一定要做扎实,教师要带领学生去倾听小组代表的汇报,教学生如何提出问题。

(2)学生更愿意直接下载资料,面对专业词汇和复杂的内容不去深入理解,报告时只低头读,有些字读错,语言不流畅,造成听众困扰、瞌睡。经过跨班汇报,教师决定给第三类小组学生再次汇报的机会,就是在明确调查题目的前提下,亲自指导学生如何收集资料,哪些书籍和网站比较科学,内容可靠,将收集的资料打印出来,然后通读比较,删除重复、没用的内容,再围绕主题从几个方面阐述,把有用的进行系统归类,这样就有了层次,如果相关方面的内容不够,就再收集些,补充进去,然后通读,解决难懂的专业词句,按自己的理解,把它转换为通俗的语言,最后再通读,直到小组成员都明白就可以汇报了。修改和重新汇报,看似浪费时间,实际上是学生更快进步的途径。

(3)5人一组,分工合作的调查形式,有利有弊,尤其在汇报阶段,只有1人代表本组来作报告,那么他的能力就会提高的快一些,所以,克服弊端的方法就是多举办调查活动,小组的角色轮流转换,这样,小组的经验和每个人的能力都会有增长。

(4)调查内容略有雷同,但依然要鼓励雷同。因为相同的内容更能够比较出各小组收集、归纳整理能力的高低。同样的内容,有的小组只是对网上内容的复制,汇报语言生涩且缺乏条理,而有的小组则比较完美,这样可以激励更多学生的实践欲望。

小学生上网调查报告范文第4篇

【关键词】 计算机;因特网;行为,成瘾;学生

【中图分类号】 R 395.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10)05-0530-02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网络的出现不仅给人们带来诸多的便利,也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据2005年7月21日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第16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05年6月30日,我国网民总数已经达到10300万,半年增加了900万,和上年同期相比增长了18.4%。网民中以年轻人居多,其中18岁以下的青少年占15.8%。随着上网行为的普及,其负面效应如网络过度使用、网络成瘾(Internet addiction, IA)等健康危险行为也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为了解广州市青少年网络成瘾健康危险行为流行状况,笔者对2005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儿少卫生分中心进行的《中国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监测》广州市的资料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抽取广州市全日制中学9所,中等职业学校4所,共调查有效学生2921名。其中男生1386名,女生1535名;初中生1203名,高中生1161名,职业高中生557名。

1.2 方法 采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编制的“中国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内容涉及故意和非故意伤害行为、吸烟、饮酒和吸毒等物质成瘾行为、网络成瘾行为、易导致意外妊娠和性传播疾病的、饮食相关行为、运动锻炼相关行为等6个方面。本文主要针对中学生网络成瘾行为进行分析。采用集中填写问卷法,由专业人员利用上课时间组织学生以不记名方式自填问卷,并当场回收问卷。

1.3 统计分析 采用EpiData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并校验,使用SPSS10.0统计软件包分析处理。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调查的2921名中学生中,在过去7 d内上网的有1978人,报告率为67.7%。其中男生966人,报告率为48.8%;女生1012人,报告率为65.9%。初中生765人,报告率为63.59%;高中生866人,报告率为74.59%;职中生347人,报告率为62.3%。以高中生最高,初中生次之(χ2=41.94,P

2.2 上网时间 见表1。虽然超过40%的中学生在过去7 d内每天上网时间≤1 h,但值得关注的是,有10.24%的学生每天上网的时间达到或者超过4 h,其中男生211人,女生88人,男生的报告率明显高于女生(χ2=71.4,P

2.3 上网目的 上网目的前3位分别为:娱乐(歌曲、VCD、flash)占60.97%,聊天占60.12%,查阅学习资料占46.73%。其中53.25%的男生上网目的是“玩游戏”,显著高于女生(33.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6.6,P

2.4 不同性别、年级学生网络成瘾报告率比较 由表2所见,在多种网络成瘾行为中,“总想着网络有关的事情”、“不上网就感到不舒服”、“希望增加上网时间”、“上网时间超过自己的预想”、“想停止上网又不能自控”、“因上网而不能完成作业或逃学”、“向家长、老师隐瞒上网的事实”等方面,男生的报告率均高于女生(P值均

2.5 父母文化程度及家庭结构对中学生网络成瘾的影响 由表3可见,父母的文化程度对中学生网络成瘾现象的影响不明显;但家庭结构(学生是否与父母长期生活在一起)对中学生网络成瘾现象有一定的影响。在“总想着网络有关的问题”、“想停止上网又不能自控”、“因上网而不能完成作业或逃学”、“向家长、教师隐瞒上网的事实”、“因上网与家长发生冲突”等网络成瘾现象方面,不是长期与父母共同生活学生的报告率均高于长期与父母生活在一起的学生(P值均

3 讨论

网络作为一种新兴的媒体,在提供知识、娱乐及各种信息方面确实为人们提供了很大的方便。本次调查显示,有46.73%的中学生上网目的是“查阅学习资料”,说明网络的出现在学生查找资料、增长见识方面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然而随着互联网的迅速普及,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也日益凸现出来。调查显示,中学生上网行为比较普遍,上网目的以消遣娱乐(网络游戏、聊天)为多。男生上网多为获取信息和娱乐,选择“玩游戏”的比例显著高于女生。而在网络成瘾行为方面,男生的报告率也明显高于女生。这可能与男生有较强的攻击性、富于好奇和冒险精神以及难于管束等原因有关。随着年级的增长,各种网络成瘾行为的报告率也有上升的趋势,高中和中职学生的报告率明显高于初中生,这与国内的一些报道[2]类似。说明年龄也可能是一个影响因子,其原因可能与高中生或职中生越接近成年,家长和学校也越难以管束有关,也可能与高中和中职学生面临着高考和就业的压力,希望从网络中获得愉快和满足,或是以上网来逃避现实生活中的烦恼与情绪问题有关。本次调查还显示,父母的文化程度对中学生网络成瘾行为的影响不大,但家庭结构的不同对学生网络行为造成一定的影响。不能长期与父母生活在一起(包括单亲、离异家庭或父母在外地工作)的学生网络成瘾行为普遍高于与双亲同住的学生,尤其是在“因上网而不能完成作业”、“向家长、教师隐瞒上网事实”、“因上网与家长发生冲突”等网络成瘾行为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这可能与学生不能长期与父母生活在一起,缺乏关爱及有效监管有关。

中学生有很多健康危险行为,网络成瘾行为是其中之一。调查显示,有10.24%的学生在过去7 d内每天上网时间≥4 h,这种现象值得关注。长时间使用网络会使大脑中多巴胺水平升高,令人短时间内高度兴奋,但其后的颓废感却比之前更为严重[3],从而导致恶性循环。此外,由于网络空间可以超越空间界限建立大量的人际关系,促使人们脱离现实,正是这些心理特点对网络成瘾者产生难以抗拒的吸引力,使他们沉湎于虚拟现实[4]。中学生网络成瘾是社会大小环境与自身特质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在对其行为进行矫正的同时,应注意从社会、学校、家庭等诸多方面入手,加强预防。建议有关本部门和学校重视青少年的健康危险行为问题,研究制定相关策略和有效措施,积极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加强对网络成瘾学生日常行为的约束,共同创建有利于中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降低学生网络成瘾健康危险行为的发生率,确保广大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

4 参考文献

[1] 陈晓松.蚌埠职教中心学生上网情况分析.中国学校卫生,2004,25(4):465-466.

[2] 李晓驷,李泽爱.合肥市中学生网络成瘾流行病学调查报告.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6,20(1):51-54.

[3] 谢延明.关于网络成瘾对任的心理影响的研究.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3(5):150.

小学生上网调查报告范文第5篇

论文摘 要:针对课程实践性强的特色和开放教育学生成人、在职的特点,介绍了实施《高层建筑施工》课程考试改革的基本情况,总结了改革的经验与不足。

考试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关键环节,是对教学效果的检验,对学生掌握知识情况和素质能力的考核[1]。对以成人学生为主的开放教育来说,课程考试即是取得课程学分的依据,更是促进学生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高层建筑施工课程是开放教育(本科)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程。我们针对本课程实践性强的特色和开放教育学生成人、在职的特点,对高层建筑施工的考试方式进行了改革,并通过考试改革倒逼课程教学方式的变革。

1 启动《高层建筑施工》课程考试改革的背景

《高层建筑施工》是一门讲授建造高层建筑物的理论、方法和有关的施工规律的课程。该课程涉及施工技术专业知识面广、量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电大开放教育土木工程本科的学生主要为成人学生,而且绝大部分本身都从事本专业工作,他们学习目标明确,希望学到真正有用的知识。但课程教学的现状却是教师只在教室进行纯理论的教学,期末考试对一些知识点进行背诵,学生常常感到收获不大。我们设想对本课程的学习测评方式进行重新设计,既能对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进行全面的测评,同时通过考试改革倒逼课程教学方式的变革。

2 考试改革基本情况

2.1 课程测评方案

本课程过去的考核方式是:四次纸面平时作业(占20%)和期末笔试(占80%)。改革后的测评方案用过程考核代替过去的形成性考核和期末笔试,过程考核由三部分组成:平时成绩、两个调查报告、在线答疑。其中平时成绩:占20%,由任课老师根据学生平时的学习态度和出勤率来评定;两个调查报告各占30%;发帖、邮件和在线答疑,占20%。

调查报告以小组形式进行撰写,5~6人1组,进行实地调查并撰写高层建筑地下基础工程调查报告和高层建筑地上结构工程调查报告两个报告。

为了保证成绩的真实性,我们还设计了答辩环节,在理论教学和调查报告完成后,进行公开答辩。答辩以组为单位,每组由答辩老师随机抽1~2名学生,针对调查报告的内容进行答辩,并根据学生答辩的情况进行评分。答辩老师对学生答辩的评分不计入总成绩,但学生答辩的成绩不合格,则该学生的这门课程考核不合格,并且会影响本组其他成员的成绩。

2.2 实施情况

我们在我校开放教育学院和建筑工程学院进行了试点,参加学生有86人。试点的指导思想是用考试改革倒逼课程教学方式的变革。所以从一开始在设计课程测评方案的同时,对本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了相应的改革。理论教学以“够用为度、注重应用”的原则安排教学内容,实践教学要以书本理论知识为基础,紧密结合目前的生产实际。积极推行“ 实践、理论、再实践”的教学模式。

每个班级按6人左右分成1组,并确定了组长人选,以组为单位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分组在老师的指导下,根据自愿的原则,一般按入学时间、地域、单位等划分。老师从实践调查的布置、中途的检查、指导,最后的报告批阅,所有环节认真把关。

针对开放教育的特点,在教学中,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对学生进行各种方式的导学和助学。积极调动学生的参与兴趣,尽量让学生在学习中充分互动,让学生切身感受到网络学习的优点,引导学生积极参与BBS、电子邮件、在线答疑等网络学习活动。组织学生参加本课程的在线答疑4次以上,辅导教师和学生在学校在线平台的BBS论坛上共发回贴近1000多条。从效果上看,学生的总评成绩比以往有很大提高,合格率由79%上升到98.8%,并且优良比例也大幅上升。

3 经验和不足

3.1 主要经验

我们认为通过课程的学习测评方式的改革,主要的成效是较成功地倒逼了课程教学方式的变革,具体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实践教学取得了可喜的成效

针对本课程实践性很强的特点,测评方案的设计中突出了实践教学的考核,把分组进行实际调查放在重要位置,两个调查报告占考核成绩的60%。从实施的效果来看,实践教学做到了理论来指导实践,并在实践的过程中检验理论,达到巩固理论知识的目的。各小组在进行工程实际的调查以及撰写调查报告过程中,基本做到了充分参与,认真结合实际,体会深刻、实际。如开放教育学院的第4组,调查了中新城上城工程,这是重庆市最大的综合性建筑,具有很好的实用性和较高的科技含量。

(2)理论教学侧重点发生改变,教学方式多样化

由于考核方式的变化,教师辅导的重点从理论知识的大量灌输转变到强调知识的实用性和实践性,理论教学遵循“ 够用为度、注重应用 ”的原则,按模块化进行组织面授辅导。理论教学真正为学生的工程实践服务。

同时,通过考核方式的引导,促使学生在进行理论学习时减少了对集中辅导的依赖,更好地利用丰富的网上教学资源和现代化的网络交互式的学习环境进行学习,形成了一个自主学习、网络答疑、集中辅导、实践调查、网络答疑、再自主学习的多元化学习环境下的良性学习循环。

3.2 存在的不足

从整个课程考试改革的试点过程来看,也存在一些不足,需要进一步改进。

(1)小组调研的有效监控还需进一步思考。分组调研是本课程考试改革的中心环节,虽然从指导分组、中途检查、期末的随机抽取答辩等环节已经进行了监控,但从实际实施来看,小组中还是常出现部分同学工作做得较多,部分同学参与较少的情况,而成绩的评定不好表现,从学习中的收获也相差很大。

(2)学生网上学习的效果还应进一步提高。因为发帖、邮件和在线答疑情况,占总成绩的20%。学生参与网上学习的积极性较高,在BBS中的发帖数和参与在线答疑的人数有很大提高,但有部分同学是为发帖而发帖,提出的问题流于形式性,网上学习的效果不明显。

4 结语

课程考试方式改革是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必然要求[2]。通过以上考试改革措施,改变了过***记硬背的考试方式,将课程考核与教学过程考核有机结合起来[3],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不仅可以应用在本课程,也可以推广到其他实践性较强的工科课程。

参考文献

[1] 孙锦茹.考试改革与学习方式转型[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4):109~11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