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本网工作总结内容页

大学化学知识点总结{推荐5篇}

2024-07-29 12:52:01工作总结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大学化学知识点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大学化学知识点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三;化学学习;归纳法;总结

到了高三阶段,在对化学知识进行学习时,其实更多的是知识总结,所以运用有效的总结方法是决定知识运用效率的重要前提。归纳法是依据事物所具备的一种性质,对其所有性质进行推理并总结的方式,归纳法的运用也是发挥我们学习自主性的一个重要依据。为了提升高三化学学习效率,文章中对归纳法在其中的运用进行了分析。

一、归纳法思路

对化学知识进行归纳,所呈现的一致性其实是从外在一致性转化为内在一致的过程,其中外在一致性具有偶然的特点,而内在一致性则是必然的。我们在对化学知识进行认知的过程中,归纳法的运用其实是对各个知识点的本质进行确定,也就是各知识点一致性下面所蕴含的内容,必然一致性越是充分,本体暴露程度也就越大,我们对它的认识越深入。一般我们在运用归纳法进行化学知识总结时,首先提出假设,即在此表现――发现过程中获得的结果,将其作为假设,然而它也只是假设而已,并没有获得证实。经过证实的假设便进阶为思想,是对化学知识予以反映的载体,同时也是培养举一反三能力的主要途径。

二、归纳法在高三化学学习中的运用

1.运用于新课知识点的学习

为了对学习效率进行保证,我们必须要使用有利于知觉的学习方式,对于新课知识点的学习,可以将归纳法加以运用。虽然高三阶段以复习为主,但是也不乏一些新课的学习。由于归纳法与我们的认知规律相符,在实际运用时更加方便[1]。同时,高三时期的化学课程已经进入到选修阶段,在学习时主要将知识进行总结,这时归纳法的作用便得以凸显,特别是化学知识的理论部分。由此可见,归纳法可以作为知识点总结的关键思路,对化学各个单元的知识加以复习,通过问题的体验与总结,将相关知识转化为自己的,并运用于今后的化学问题中。

比如,我们在进行《醇酚》一课内容学习时,其中涉及到了“元素周期律”相关知识,如果我们运用归纳法,一般是通过相应的实例进行知识的发现与归纳,从中总结规律;随后,把1~20号元素视作独立的个体,将其核外电子的排布状况画出,从中总结元素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由于我们之前已经对各个元素之间的规律加以总结,在这一过程中有效提升学习兴趣,所以接下来我们可以对元素化合价变化规律、元素原子半径变化规律加以总结。在这期间,我们能够对各个个体当中存在的规律进行总结,从而提升化学分析水平。对这一部分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时,我们需要始终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化学知识的学习,从而实现化学学习效率的提升。

2.运用于知识点的复习

知识点的复习是高三阶段主要环节,将归纳法运用其中,必然是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但是如果运用不恰当,也会起到相反的效果。知识点复习可以促使我们掌握归纳与反思的能力,通过对化学知识点的总结与归纳,意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并加以完善[2]。针对这一点,首先我们要在课堂中对自我加以反思,比如这节课中我们学到了什么知识、对于知识有无问题、通过相关知识的学习是否联系到其他知识等。面对以上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归纳法加以解决,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对不理解之处进行补充。步入高三阶段后,我们已经可以对知识点进行归纳与总结,例如我们在对金属物理通性与化学通性相关知识点进行复习时,便可以运用归纳法,方便日后对这一部分知识进行运用。物理性质通性主要包含了金属光泽、导热性、导电性以及延展性,这几种基本属性属于外在必然,也就是一定会隐藏在内在一致中,这里涉及到的“内在一致”也就是化学键类型的一致性,即其内部均蕴含了金属键。而化学通性即其中蕴含了还原性,隐藏于核外电子排布形似性中。所以,我们在运用归纳法进行化学知识复习时,最为重要的便是符合认知特点,对已经学习过的知识点加以总结并归纳,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升化学学习效率。

3.运用于化学知识的总复习

为了提升化学学习水平以及知识的运用效率,我们必须要加强学习的主动性,转变自身的学习方式,将原来的被动式学习转变为主动式,从而不断提高化学学习效率。进行化学知识的总复习时,更多运用的是归纳法,将化学教材中所有的知识点分块,归纳每一块的主题。而具体归纳的方式与内容,需要我结合自身知识理解水平加以确定。其实复习的过程也就是将已经学习过的知识再次进行归纳与整理,这样做主要是为理解教材中的知识点,并通过归纳与总结学会运用。归纳并非是将相似的知识堆到一起,而是要发现其中蕴含的规律,找出其本质联系,从而实现归纳法的本质意义。

三、结束语

高三阶段的化学学习以复习为主,因而归纳法的运用十分必要,我们只有正确认知归纳法本质,熟练运用,才能真正发挥其实际意义,提升化学知识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李国庆.浅谈新课改下高中化学学习方法[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2,05:29.

大学化学知识点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中化学 归纳分析教学法 实践

高中化学作为高中教学的一门必修课程,其原理、公式、符号众多,知识点相对比较零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能依靠自身的理解能力,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达到学习的目的,这也就造成了许多高中学生对于化学课程缺乏兴趣,成绩不佳。因此,高中化学教师要改变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利用归纳分析教学法,对教学中零散而繁琐的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使其更加条理化和系统化,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进而提升教学质量。

一、归纳分析教学法概述

所谓的归纳分析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对相关的知识进行归纳和整理,并通过相应的分析方法,由个性化的知识入手,引出一般性的知识,使得知识更加系统全面,更富条理性,便于理解和记忆。归纳分析教学法应用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可以构建系统的知识体系,使学生可以在学习过程中做到举一反三,对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激发学生对化学课程的学习兴趣,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归纳分析教学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归纳分析法应用于高中化学教学中,需要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进行合理利用,确保其作用可以得到充分的发挥。

1.新知识点的传授方面。归纳分析教学法可以应用于整个高中化学学习过程中,对绝大部分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分析。在高中化学教学初期,也就是高中一年级和二年级的学习中,合理运用归纳分析法,向学生展示化学知识的神奇性和趣味性,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化学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新知识的传授过程中,可以运用归纳分析教学法,通过知识问答的方式,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性,辅助学生对知识点进行联系和总结,并最终找到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领悟能力。

例如,在对元素周期律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在教学开始前,可以运用归纳分析法,对旧知识和新知识进行联系,通过对旧知识的分析,以问答的方式,引导学生向着新知识和新内容自然过渡。在对1-20号元素的核外电子分布规律进行教学时,可以将规律相似的元素进行归纳,集中学习,对于规律相异的元素,进行个别学习,形成较为系统的知识体系,使学生对知识结构的掌握更加牢固,为之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2.旧知识点的复习方面。在课堂教学结束后,教师可以利用归纳分析法,对教学质量进行总结,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对教学方案进行相应的修改和调整,为以后的教学提供参考,有效防止问题的再次发生,不断提高教学质量。要坚持以学生为教学主体,教师辅助学生对知识点进行小结,培养学生对知识归纳、分析、思考和总结的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可以以最短的时间理解和掌握化学教学中的知识。对于教师而言,其教学工作的重心在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对于学生而言,在化学学习中要合理运用归纳分析法,建立完善的知识体系,对知识点进行牢固的掌握,通过学生和教师的共同努力,确保归纳教学法作用的充分发挥,提高高中化学教学的质量。

例如,在化学平衡课程教学结束后,教师可以生活中和教材中关于化学平衡的实例,将知识点挑选出来,组织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归纳和总结,从而使学生可以清晰地认识化学平衡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从而增强自身的代入感,快速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通过这样的方法,可以增强学生对旧知识的复习和巩固效率,使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轻松,不会出现即学即忘的情况。

3.单元小结方面。在单元学习完成后,还可以利用归纳分析法对其进行小结,构建单元知识体系,对单元中涉及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和巩固,为学生之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单元小结的作用不仅仅是对知识点的树立和堆砌,更是对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点的融会贯通。通过单元小结的方式,可以使学生的学习更加轻松,对旧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对新知识的学习更加容易。

在对单元进行小结时,归纳分析法的应用可以分为两种形式。首先是顺序归纳分析法,指按照教学顺序,对单元中每一个课程的知识点进行依次归纳总结,对知识点进行排列组合,使不同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更加清晰明朗,引导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其次是分类归纳分析法,指对单元中涉及的所有知识点进行分析,按照各自的类别进行分类,对相似的知识点进行集中分析,从而构建结构明确的知识框架。在分类归纳时,教师可以对知识框架进行构建,然后引导学生自主对知识点进行添加,以填空的方式,对其进行完善。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相似知识点的理解,明确自身的不足,并及时弥补,从而系统化地掌握高中化学知识,最终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结语

综上所述,高中化学教学的意义是十分巨大的,而由于知识点的复杂和零散,其学习难度也是很大的。因此,高中化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合理运用归纳分析教学法,引导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和知识框架,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促进高中化学教学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大学化学知识点总结范文第3篇

1、自主预习,做到心中有数。每节课前都养成预习的习惯、知道老师上课要讲什么,自己有什么不懂、模糊不清的问题,带着问题去听课,心中有数,课堂听课有的放矢,避免盲目的听,盲目的记,只有认真预习才能提高课堂听课效果。

2、认真听课,做好笔记。上课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学会听课,如老师讲化学反应方程式,听老师分析反应过程,不能只记结果。老师做演示实验,细心观察老师的演示实验操作方法,实验现象。老师讲计算,要听解题思路,掌握解题方法,学会规范解题步骤,一时未听懂的暂时放下接着听,等下课后,再找老师解决遗留问题。化学知识点多而零散,课堂记笔记很重要。书上有的简单记,书上没有的详细记。重点、难点、详细记。兼顾记笔记和听课,不能只听不记笔记,也不能只记笔记而忽略听讲,顾此失彼。

3、及时复习,复习并不仅仅是对知识的简单回顾,而是在自己的大脑中考虑新旧知识的相互联系,并进行重整,形成新的知识体系。所以,课后要及时对听课内容进行复习,做好知识的整理和归纳,这样才能使知识融会贯通,避免出现越学越乱的现象。比如学习了SO2的漂白性就跟氯水的漂白性进行比较,找出两者的不同之处。

4、规范解题,保证作业质量。在写作业时,首先要先看书,整理好笔记,然后再写作业。作业要认真规范,按要求格式去做,不要马虎大意。做完后还要仔细检查有无错误,自觉严格要求,最后总结一下所答题目类型,在解题中培养严谨的学习态度。

5、备好“错题本” 做题的目的是培养能力、寻找自己的弱点和不足的有效途径。所以,对平时出现的错题,应做好修正并记录下来。记录时应详细分析出错的原因及正确的解题思路,不要简单写上一个答案了事。同时,要经常翻阅复习,这样就可以避免以后出现类似的错误。

6、坚持归纳总结,形成习惯。养成归纳总结的好习惯,定期自我总结是学好化学的重要一环。通过总结,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网络化。总结的形式有章节知识总结、专题总结等。总结内容有知识点总结,解题方法总结,易错点总结等。总结的方法是知识点网络化、解题方法技巧化、易错点明了化。化学计算总结可以以解题方法为线索归纳解题技巧,常用方法有关系式法、守恒法、差量法、估算法、十字交叉法、平均值法等。这样坚持总结,形成习惯,学习成绩会不断提高。

7、重视化学实验,培养多种能力。化学实验分为四类:演示实验、边讲边实验、学生实验课、实验习题。演示实验是教师进行的操作,后三类是学生动手进行的。教师的演示实验,能使学生具体地认识物质的外表特征,物质变化条件,现象和规律,帮助学生顺利地形成概念和确信理论的真实性,并能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能力,还可以给学生示范正确的实验操作,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工作方法。学生动手实验是学生独立的运用自己获得的知识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做好实验记录,能更仔细地观察实验现象,对所得物质及其变化的印象更加深刻,从而掌握的知识也更牢固。无论哪一种实验,都要重视,在实验中多看、多动手、多思、多想、多问为什么,做到知其然,也知所以然,培养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8、建立题库,进行学习反思。把老师发的练习题,考试题都放在自备的习题袋中,以便查找方便,同时对做错的习题用红笔改正过来,对每一个错,要认真分析做错的原因,是知识点没记住,还是审题错误,还是知识不会应用,还是马虎,不能简单写上一个答案了事,对错误原因也用红笔写在错题旁边以示警告。经过一段时间积累,你就会发现自己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对症治疗,如果知识点不准,则要强化记忆,如是马虎,以后要细心,如果不会应用,应多做些题,对做错的题,隔一段时间拿出来重做,经过这样一改一做会留下很深的印象,以致在今后的学习中少出甚至不出此类错误。

9、学会巧记、事半功倍。化学要记的东西很多很杂.单靠死记硬背是难以记牢的,即使暂时记住了,时间长了也会记忆模糊,因此巧妙地记忆显得非常重要,常用的记忆方法有:理解记忆、归纳记忆、口诀记忆,比较记忆等。

大学化学知识点总结范文第4篇

一、历史基础课的教学方法和要求 (新授课)

这是高中历史最基本的课型,也是最常见的课型,即教授新课。基本方法是采用“1251”教学模式。即一堂课45分钟,学生自主学习10分钟,教师精讲20分钟,反思训练5分钟,自主消化10分钟。

(一)问题驱动,自主学习(10分钟)

1、教师根据课标和考试说明对知识和能力要求,为学生设计自主学习提纲,做到教学目标问题化,并辅助以学案。学生依据学案,自主完成对课时内容的学习,掌握重点知识和主干知识。

2、学案上基本内容的填写以课下为主,课堂上整理记忆知识为主。

(二)师生互动,教师精讲,知识梳理,点拨归纳,解决疑难(20分钟)

1、学生通过分组讨论,解决自己不能理解的重点、难点和疑惑问题,重在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学生分组讨论时,教师要做好指导。

2、对学生不能理解的知识,教师要精讲,点拨归纳,解决疑难,突破重难点,重在方法的指导上。

3、教师引导学生构建本课知识结构,进行小结,总结本课的重点、难点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三)典例剖析,练习巩固(5分钟)

1、结合本课的重点、难点问题,为学生设计情境新颖、有针对性的探究问题,或直接引用高考试题、典型模拟题,进行同步目标的巩固训练。或由学生自己编写训练题,这样,学生的理解和感受会更深,记忆更清晰。

2、学生要独立完成问题解答,教师要检查练习效果。

3、教师在学生解答的基础上,剖析例题,点拨思路,提炼方法,总结规律,使学生初步形成科学合理的解题思路。

(四)自主消化(10分钟)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的主角是学生,课堂效率的提升还是要靠学生自己。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主消化,对本课所学知识进行再梳理,强化知识记忆,沟通知识联系,反思所学,升华认识,真正把课本知识变成自己的知识。只有自己真正理解记忆的知识,才能在大脑里留下永久的痕迹。

二、历史导读课型的教学方法和要求

导读课也即“自学导读课”,是教师在课堂上指导学生阅读历史教科书的教学方法。在当今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自学导读法”教学更适应课程改革的要求和发展,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强调学生要独立思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会学生掌握记忆、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和表述历史的能力,让学生去听、去读、去学、去思、去说,做到耳到、眼到、心到、手到。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探索出了以“指导阅读组织讨论引导交流重点启发反馈总结练习巩固”为基本结构的“自学导读学习法”。基本方法和要求是:

(一)出示导读提纲,指导阅读

教师在导入新课的基础上,出示导读提纲,让学生默读全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把握教材的知识结构和知识体系。在学生结合导读提纲进行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应指导学生把阅读中存在的难点、疑点问题做好标志,以待小组讨论时商议。

(二)组织讨论

在学生阅读并独立归纳要点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讨论要以问题形式出现,要有针对性,要求每位学生必须提出自己的看法,每组指定一位学生记录讨论后的结果,以待全班进行交流时阐述。

(三)引导交流

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各组指定一位学生阐述本组讨论的结果,重点交流在讨论中存在的疑惑点、重点、难点,在此争论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对交流结果作评议,肯定成绩,并进行适当的指正。

(四)重点启发

“自学导读课”的主要思路是学生自己能看懂的,让学生自己阅读,学生看不懂的,由教师去讲解。在学生分组讨论、集体交流后,教师适时进行重点启发,精讲学生讨论后仍存在的疑惑点、重点、难点,并挖掘教材中的隐性知识,以及知识的纵横联系。师生可以互相质疑,以达到共同解决问题的目的。

(五)反馈总结

经过上述四个步骤后,学生对课文的主要内容有了较深的了解。这时教师可指定几位学生对课文的主要内容进行概述,教师进行肯定、补充或纠正,并且板书出课文的知识要点及线索,使课文知识系统化。

(六)练习巩固。辅助适当的练习题,检查学生自学的效果。

三、历史阅读课型的教学方法和要求

新课程要求学生掌握大量的与教材有关的历史知识,如2008年高考的天干地支、2010年高考的五行相克等知识,这些知识教材都没有,需要学生通过课外阅读获得。历史阅读课型就是要求大量阅读课外历史知识,开阔视野,丰富自己的历史知识。这类课型的基本方法和要求是:

1、教师指导是关键。我们提倡“海量阅读”,“快乐阅读”,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阅读,制定阅读计划,阅读哪些历史书籍,如何与教材、高考联系,阅读要达到的目的和效果。防止学生借阅读名义看不该看的书。像专家推荐的中学生必读的100部书,四大名著、名人传记等文学或历史书籍。

2、学生课外自我阅读是主体。知识的掌握和内化还是要靠学生自己,学生要制定阅读计划,每星期阅读一点,积少成多,持之以恒,必有所获。阅读过程中要注意摘抄,注意积累,多动脑,多思考。教师要检查学生的阅读和摘抄情况。

3、教师安排专门的课外阅读课,但必须指定阅读内容,拟订出阅读提纲,设计一些新颖灵活的问题来带动。为检查阅读效果,可以设计一些问题进行检测,问题力求题型多样,作为检查学生阅读效果的手段。师生可以共同阅读、讨论历史知识、质疑历史。阅读时既要注意基础知识和课外知识的联系,又要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知识的迁移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四、历史讲评课课型的教学方法和要求

讲评课是在学生练习或考试之后,教师从学生做题中反馈信息,从而对学生存在的知识、能力、技术、习惯、规范等方面的缺陷进行教学矫正的一种课型。

(一)教学目的

1、抓住学生训练中暴露的知识缺陷,回扣知识,夯实基础。

2、抓住典型题目和共性问题,引导学生把握解题思路、方法,总结一般解题规律,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和解题能力。

3、抓住共性问题,矫正学生不良的行为,培养学生规范的答题习惯和考试技术,强化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二)课堂结构

1、试卷评价。包括试卷的总体评价、难易度、知识点的考察,错误因分析和归类,各个试题的得分情况统计。这是上好讲评课的前提。

2、出示学习目标。错题本身不是教学目标,解决通过训练诊断出的学生在知识、能力、方法、技术等方面的问题才是教学目标。

3、分析讲解。找准错因,师生互动分析,着眼目标达成。

(1)析错例。引导学生暴露其思维过程,抓住错因进行答卷失误分析。

(2)讲思路。引导学生把握题型特点、题目与知识之间的联系,思考解题的突破口、思路。要重视从错题所涉及的知识方法背景切入。

(3)找方法。抓住典型题目,分析基本解题方法和技巧。解题既要注重结果,更要注重过程。

(4)探规律。即归类讲解分析,对某一类题目的解题方法进行总结,总结出相对固定的解题规律,规范解题流程,纵横联系,真正使学生触类旁通,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

(5)求变化。讲评试题不能就题讲题,要借题发挥,善于将原题进行变形,力求一题多变。如对考察的知识点从多角度、多层次进行训练设计;对原题的设问方式、限制条件进行变形设计。这种变化有利于学生分析比较、正误对比,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做题能力。

(6)求规范。要求学生规范答题,向规范化再要一个分数段。

4、补救、强化性训练。学生做错的试题,说明对这个知识点还没有熟练掌握,需要强化练习,因此,教师要再精选一些习题,针对共性错误进行补救训练,以练促思、练中悟法。

5、总结。以应用为目的,总结学生错误的原因,归纳类型题的做题方法和规律,力求学生不再重蹈覆辙,力求满分卷。

(三)几点说明

1、 高质量的试卷批改是讲评课的前提。

2、 坚决禁止对答案式、就题讲题式的讲评方法。

3、 讲评过程要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原则。教师的讲是精讲,要在知识、方法、思路、规律;防止教师一言堂,要让学生暴露思维过程(去审题、去分析材料、去动手组织答案),要引导学生反思总结、分析归纳。

五、历史复习课教学模式的基本方法和要求

复习课包括日常学习中的单元复习和考试前的综合复习。复习课要切实贯彻“教为主导、学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原则。教为主导体现在评析、点拨、引导归纳;复习课要始终体现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去自读思考、归纳构建、训练总结;训练是复习课的生命线,无论是知识巩固、体系构建,还是能力提高,都要在训练中完成,训练的方式是多样的,训练的目的是巩固知识。

(一)历史复习课的目的

1、夯实“双基”。多种途径引导学生进行全面系统的复习,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检测,使基础知识进一步巩固。

2、构建知识体系。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把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构建科学、合理的知识结构体系,以求融会贯通、透彻理解。

3、培养能力。通过强化训练,使知识指向运用,培养学生的理解运用、分析综合等能力。

(二)课堂结构

1、学案(提纲)导学。教师课前首先精心设计切实可行的、指导性强的导学提纲(学案)。提前发给学生,交待自学任务,让学生依据导学提纲先行进行复习。(复习提纲的内容主要有:考点分析、目标要求、知识结构、训练题组)。教师收集反馈信息,依学定教,确定教学目标。

2、出示复习目标。主要是对知识点掌握与应用的要求、标准。复习内容本身不是教学目标。

3、复习目标问题化、情景化,以问题带复习,以应用带复习。进行基础性诊断训练(精选基础性、典型性题目),或把课本内容题目化,覆盖重点、易混淆知识点和常规解题思路、方法、题型。

4、精讲点拨,构建体系。针对诊断情况进行精讲。精讲内容主要是复习的重点、难点、易混点和知识的内在联系;精讲要讲出新意,要在“知新”与“提高”上有所突破,开阔学生思路,帮助学生理解、消化、深化教材;师生一起归纳、梳理所学知识,构建知识体系。

5、强化训练。精选典型性、针对性的试题,创设一些相对新颖的情境,训练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6、总结。根据复习目标归纳、升华,形成知识、方法体系。

(三)几点说明

1、克服两种错误的复习方法。复习课的知识点需要串讲,但不能以讲授代复习,把复习课上成新授课,也不能对学生实行大撒把,任务布置后,教师不管不问。这样做,复习效果会非常差。

大学化学知识点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化学 学习方法 条件

1.自主预习,做到心中有数。每节课前都养成预习的习惯、知道老师上课要讲什么,自己有什么不懂、模糊不清的问题,带着问题去听课,心中有数,课堂听课有的放矢,避免盲目的听,盲目的记,只有认真预习才能提高课堂听课效果。

2.认真听课,做好笔记。上课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学会听课,如老师讲化学反应方程式,听老师分析反应过程,不能只记结果。老师做演示实验,细心观察老师的演示实验操作方法,实验现象。老师讲计算,要听解题思路,掌握解题方法,学会规范解题步骤,一时未听懂的暂时放下接着听,等下课后,再找老师解决遗留问题。化学知识点多而零散,课堂记笔记很重要。书上有的简单记,书上没有的详细记。重点、难点、详细记。兼顾记笔记和听课,不能只听不记笔记,也不能只记笔记而忽略听讲,顾此失彼。

3.及时复习。复习并不仅仅是对知识的简单回顾,而是在自己的大脑中考虑新旧知识的相互联系,并进行重整,形成新的知识体系。所以,课后要及时对听课内容进行复习,做好知识的整理和归纳,这样才能使知识融会贯通,避免出现越学越乱的现象。比如学习了SO2的漂白性就跟氯水的漂白性进行比较,找出两者的不同之处。

4.规范解题,保证作业质量。在写作业时,首先要先看书,整理好笔记,然后再写作业。作业要认真规范,按要求格式去做,不要马虎大意。做完后还要仔细检查有无错误,自觉严格要求,最后总结一下所答题目类型,在解题中培养严谨的学习态度。

5.备好“错题本”。做题的目的是培养能力、寻找自己的弱点和不足的有效途径。所以,对平时出现的错题,应做好修正并记录下来。记录时应详细分析出错的原因及正确的解题思路,不要简单写上一个答案了事。同时,要经常翻阅复习,这样就可以避免以后出现类似的错误。

6.坚持归纳总结,形成习惯。养成归纳总结的好习惯,定期自我总结是学好化学的重要一环。通过总结,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网络化。总结的形式有章节知识总结、专题总结等。总结内容有知识点总结,解题方法总结,易错点总结等。总结的方法是知识点网络化、解题方法技巧化、易错点明了化。化学计算总结可以以解题方法为线索归纳解题技巧,常用方法有关系式法、守恒法、差量法、估算法、十字交叉法、平均值法等。这样坚持总结,形成习惯,学习成绩会不断提高。

7.重视化学实验,培养多种能力。化学实验分为四类:演示实验、边讲边实验、学生实验课、实验习题。演示实验是教师进行的操作,后三类是学生动手进行的。教师的演示实验,能使学生具体地认识物质的外表特征,物质变化条件,现象和规律,帮助学生顺利地形成概念和确信理论的真实性,并能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能力,还可以给学生示范正确的实验操作,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工作方法。学生动手实验是学生独立的运用自己获得的知识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做好实验记录,能更仔细地观察实验现象,对所得物质及其变化的印象更加深刻,从而掌握的知识也更牢固。无论哪一种实验,都要重视,在实验中多看、多动手、多思、多想、多问为什么,做到知其然,也知所以然,培养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8.建立题库,进行学习反思。把老师发的练习题,考试题都放在自备的习题袋中,以便查找方便,同时对做错的习题用红笔改正过来,对每一个错,要认真分析做错的原因,是知识点没记住,还是审题错误,还是知识不会应用,还是马虎,不能简单写上一个答案了事,对错误原因也用红笔写在错题旁边以示警告。经过一段时间积累,你就会发现自己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对症治疗,如果知识点不准,则要强化记忆,如是马虎,以后要细心,如果不会应用,应多做些题,对做错的题,隔一段时间拿出来重做,经过这样一改一做会留下很深的印象,以致在今后的学习中少出甚至不出此类错误。

9.学会巧记、事半功倍。化学要记的东西很多很杂.单靠死记硬背是难以记牢的,即使暂时记住了,时间长了也会记忆模糊,因此巧妙地记忆显得非常重要,常用的记忆方法有:理解记忆、归纳记忆、口诀记忆,比较记忆等。

10.阅读教材及课外书,扩大知识面。化学知识点多,记忆的内容多,课后必须看书,通过看书掌握概念,熟记性质,另外至少要有一本化学参考书。化学参考书知识归纳规律总结详细,有助于学生构建知识网络,掌握规律,同时有典例剖析,有助于学生自学,扩大知识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