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本网活动方案内容页

网络文明建设工作方案{精选5篇}

2024-08-02 22:05:02活动方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网络文明建设工作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网络文明建设工作方案范文第1篇

摘要:本文从城建档案馆自身存在与发展的要求方面论述了建设数字化、开放型城建档案馆的必要性,以及数字城建档案馆的特点,并提出了在建设数字化城建档案馆时如何保证网络的安全。

一、引言

据《中国现代化报告2004))公布:对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人居环境、信息化四大类指标共27个评价指数分析统计,2001年我国综合现代化水平在108个国家中排名第60位,比1990年上升26位,预计2050年前后将达到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这标志着在新世纪,我国综合现代化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差距正在缩小,我国城市的现代化进程明显加快。

城建档案是城市建设的真实写照,在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中发挥着日趋重要的作用。随着旧城改造、市政基础设施的日臻完善以及重点工程建设力度的不断加强,我国城建档案的收集、管理与利用问题日渐突出,建设数字化城建档案馆将是城建档案部门的头等大事。

二、建设开放型数字城建档案馆符合城建档案事业的发展需要

二十一世纪随着信息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将进入全新的信息时代。电子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具有的海量存储、超强的计算和自动化处理能力、瞬时和方便的网络沟通将被广泛地应用于信息量浩大的城建档案工作中。把城建档案馆建设成为开放型的城建档案馆,既是城建档案事业发展的需要,也是城建档案馆自身存在与建设的客观要求,主要由三方面因素所决定:

一是城建档案馆的任务。主要是城建档案信息的收集,经过整理后,向用户提供利用。在收集中首先要控制档案信息的质量,其次是城建档案信息的全面性。在目前社会档案意识不太强,有关法规还不健全的情况下,关起门来,坐等其送“档”上门,且保证质量和数量,实践证明是不可能的。

二是城建档案馆的特殊职能,即不仅负责城建档案的收集、管理和提供利用,还要行使地方城建档案行政管理职能,传达、贯彻有关城建档案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对本区域内城建档案工作进行业务指导、监督和检查等。这就要求城建档案馆要参与城市建设的有关活动,及时了解和掌握城建档案工作的情况,并进行指导和研究解决遇到的问题。

三是城建档案工作经验告诉我们必须走开放之路。过去城建档案馆工作基本处于封闭的状态,关起门来搞业务,城建档案馆不了解社会,社会也不了解城建档案馆。由于封闭造成了城建档案工作徘徊不前,束缚了自身的发展,影响自身社会地位的提高,更不利于城建档案作用的发挥。

总之,为了城建档案事业的发展,发挥城建档案信息中心的地位,发挥城建档案在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中的作用,只有建设开放型城建档案,在增加城建档案馆透明度的同时,开阔视野,才能不断提高社会地位,并被社会所认识。数字城建档案馆是城市数字化工程的需要,中国的“城市数字化工程”已经启动,国家建设部主持的《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与服务的数字化工程》已纳入国家“十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中,数字城建档案馆是数字城市工程的一个子系统。数字地球、数字城市乃至数字社会将有力地推动数字城建档案馆的建设。

三、数字化城建档案馆的特点

数字城建档案馆是指对有高度价值的图纸、文件、声音、影像等多媒体信息进行收集,组织规范性加工,进行高质量保存和管理,并提供在网络上高速横向跨库连接的电子存取服务技术。数字城建档案馆建设是以统一的标准和规范为基础,以数字化的各种信息为底层,以分布式海量资源库群为支撑,以智能检索技术为手段,以宽带高速网络为传输通道。它涉及数字信息资源的生产、加工、存储、检索、传递、保护、利用、归档、剔除等全过程。与传统的城建档案馆相比,建立在多媒体技术、计算机存储技术、网络通讯技术等之上的数字陈建档案馆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1、档案信息资源数字化。这是数字档案馆的重要特征,也是数字档案馆提供各种服务的前提,几千年来,纸张一直是信息保存与传递的主要载体与媒介,传统档案的收获对象主要是各种纸张档案与胶片档案,而档案馆各项功能和发挥也正是以这些载体的档案来获取、传递利用。随着多媒体、超媒体、计算机技术及网络技术的日益成熟,档案的载体形式已打破了传统载体一统天下的局面,逐步向以磁介质、光介质等为载体的新型信息媒体转化。数字档案馆以统一的数字化形式存储各种档案,包括文本、图像、声音、视频等。并且数字档案馆中的档案从搜集、组织、存储,到提供各种检索服务、传输服务的整个过程中,都是以数字化形式存在的。在城市规划、勘测、设计、施工诸环节中产生的大量的电子文件,极大地丰富了数字城建档案馆的档案信息来源。

z.档案信息检索计算机化。在传统的档案馆中,人们通常利用手工检索馆藏目录的方式查找所需档案很费时费力。数字档案馆中的档案检索,用户只要根据一定的语法规则,构造合适的检索表达方式,就可以通过计算机快速、准确地查到所需信息。

3.档案信息传输网络化。过去,人们如果需要归档或查档,他必须亲自到档案馆办理。而在数字档案馆环境下,一切档案都可以通过网络进行传输,用户不必亲自“登门拜访”档案馆。

4.档案资源利用自由化。人们对传统档案馆的利用,受到档案馆所在位置的制约,因此,对于一个馆藏丰富的档案馆来说,其用户也同样是限定在一定的地理范围之内的。同时由于档案馆的工作时间有限,因此人们也不可能在任何时候访问档案馆。然而,由于数字档案馆档案资源存储的数字化,信息检索的计算机化以及信息传输的网络化,使得人们对数字档案馆的使用突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世界各地的人们可以通过联网计算机访问任何一个数字档案馆,对其档案信息进行自由使用。数字档案馆真正实现了档案资源在合法范围内的充分共享。

正由于数字档案馆具有这些特点,因此,与传统档案馆相比,数字档案馆有明显的优势:它便于将各种档案用数字化形式保存下来,永不褪变,便于实现档案资源的共享,而且这种共享不受时间限制;便于实现快速检索和所需档案的快速定位,使用户以更快的速度获取所需档案,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四、如何建设一个数字化开放式且安全有效的城建档案馆,这是放在我们当前的一个大任务,针对这个任务,本文仅从安全性这点来说明。

根据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的“大力推进信息化加快建设现代化”的要求和《全国建设事业信息化规划纲要》的有关精神,结合城建档案事业信息化现状,建设部于2004年6月颁发了《全国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规划与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纲要》提出了城建档案信息化的发展战略是:在实现城建档案计算机管理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城建档案数字化工作,逐步实现档案存储数字化、检索自动化、利用网络化。……以信息网络为基础,以数据库建设为重点,开发城建档案信息资源,……推动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健康、持续、快速发展。《纲要》给全国数字城建档案馆的建设提出了实质性的目标和要求。

随着城建档案馆信息化建设的深入,网上的应用越来越多,各种业务的运营和控制强烈地依赖于大规模的计算机信息系统,而且依赖程度会越来越强。怎样在保证网络可用性的前提下,保证网络足够安全,使得网络能够抵御来自各方面的威胁,保证重要数据安全,避免造成灾难性的后果,已成为各城建档案馆信息部门的工作重点之一。

在提到网络安全时,很多人认为:在网上加个防火墙就解决了网络安全问题,这其实是一种很狭隘的安全思路。防火墙仅仅是一个访问控制、内外隔离的安全设备,在底层包过滤,对付超大ICMP包、IP伪装、碎片攻击,端口控制等方面的确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它在应用层的控制和检测能力是很有限的,是整个安全体系的一个方面。

一个完整的安全体系结构主要由四个层次组成:实体安全、网络安全、应用安全和管理安全。

实体安全主要保证网络中单个结点设备的安全性;如保证计算机、服务器、交换机、路由器等安全性。可以通过增加操作系统的安全性来增强主机的安全性;可以安装防病毒软件来保证主机系统不受病毒破坏。

网络安全主要保证整个网络的数据传输和网络进出的安全性。如可以在网络中增加链路层加密机和网络层加密机来,使网络中的所有数据信息以密文传输,以保证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可以通过设置防火墙或安全服务器来对非法用户对网络的非法访问进行限制。

应用安全主要保证各种应用系统内部的安全性,如身份认证、访问控制等。如CA安全认证系统就可以很好地解决各种应用系统的安全性;在应用系统中增加结点式加密机或加密读卡器将保证交易数据的完整性、交易活动的不可抵赖性、交易双方的身份认证等。

管理安全主要保证整个系统包括设备、网络系统以及各种应用系统的运营维护时的安全性。如可以通过入侵检测系统实时监控网络和动态保护网络:可以通过安全审计系统来保证系统发生安全问题以后进行分析调查等安全管理工作。

在TCP/IP协议簇中,将网络结构分为五个层次:物理层、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每一层都有可能存在安全隐患,每一层的传输数据均有可能被黑客或网络非法人员截获或监听到;因此为了保证高强度的网络安全性,针对不同层次均有不同的安全解决方案。

对于链路层,可以采用异步密码机或DDN密码机或帧中继密码机来保证链路层传输数据的安全性;在网络层,可以采用IP密码机来保证IP层数据传输的安全性,也可以采用防火墙、VPN技术在IP层次上来保证用户对网络的访问控制;在应用层,可以采用结点式密码机来保证应用数据的保密性。

网络文明建设工作方案范文第2篇

在园林建筑行业不断进步的同时,信息网络技术也迅速普及,在园林施工中的应用日益广泛,且取得了显著成果。我国起步较晚,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对新型信息网络技术的应用能力较低。如思想上不重视、技术投入不足、新功能未能得以实现等,以至于虽建立起了数据库,但难以发挥实际作用。再加上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园林施工越来越复杂,网络技术的应用已是迫在眉睫。

2新型网络技术在园林施工中的应用分析

(1)在设计阶段,设计人员往往会将自己的审美观和意图在设计图中体现,而这一切要以大量的调查资料为基础。

包括工程规模、布局图片等,都需要通过计算机加以分析,提前将设计效果进行初步展示。在此过程中,如若发现某些缺陷或需要更改处,可及时调整方案。现代化网络技术日新月异,可将设计效果更加精确地展示,使得设计方案的修改更加方便,同时方案的可行性更高,大大降低了施工中的风险。

(2)园林功能多样,除了实用,还应具有一定的艺术性,以满足人们越来越高的精神文化需求。

可从布局方式、景观划分、假山置石等多方面进行设计,所以在有限的空间内,有必要运用信息网络技术对实际自然条件进行分析,然后制定出科学的规划方案。包括建筑、植物分布以及各个景点之间的联系等,将理想的园林景观模拟出来。大致流程通常是先采集信息资料,然后输入计算机分析整理;由专业软件将这些分析结果转化为园林建设底图,初步设计施工方案;设计人员根据工程要求绘制出设计轮廓,专业技术人员根据此构建三维立体模型;同时还要考虑空间结构和环保问题。先进的设计思想和新型网络技术的结合,增强了设计的科学性,也体现了人文情怀。当前技术日臻成熟,利用数字化虚拟技术可实现设计方案到最终成果的转化。

(3)图像处理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基础功能之一,新型网络技术的图像处理功能更加强大,可实现图像的后期处理。

然后用彩色激光打印机将图样打印出来,再利用计算机的特殊滤镜功能完成图像的艺术效果分析。如有不满意之处,可及时修整。人们对园林的要求越来越高,已不再满足于简单的视觉欣赏,更需要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这就要求设计人员必须全面考虑并注重细节,对温湿度进行最恰当的设计,如此才能使园林建设既满足人们欣赏娱乐的需要,又能起到改善空气、保护环境的效果。网络技术的应用可使最终设计更加规范标准。

(4)在设计方案经过多次调整后,可使用投影仪演示设计成果。

设计理念、园林功能可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与三维动画相结合,并在其中插入图片音乐,最终将清晰直观的园林设计画面进行立体地展示。网络技术打破了空间限制,可实现各种文件的远距离传输,同样可将设计成品传输至异地,加强异地交流合作。

3关于信息网络方案的实际应用分析

3.1实例工程

某市新区规划中有一片空地,面积为25000m2,计划在此建一座现代化园林。既能吸收工业废弃,净化城市空气,又能供市民娱乐休息。资金有限,但又要保证园林质量,并体现独特之处。最终决定将信息网络技术应用于设计施工中,提前根据各项资料合理地设计信息网络方案。

3.2信息网络方案

其优势有很多,如直观性强,可将园林全貌进行直观展示;内容详细,主次分明,表达的有条不紊;能够根据建设要求对所需资源和施工时间进行分析预估,把握后续工作中存在的风险并实时对方案进行调整;计算机的绘图和运算速度快且精确度高,可缩短编制时间。另外关键作业的施工进程能够有所提升,进而缩短工期、节约成本。编制信息网络方案通常要经过3个环节,先确定目标,然后分解项目,列举明细表。信息网络技术的应用原理有两点,一是利用网络形式来表述园林工程的各个阶段,并将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进行展示;二是使用图解模型及相关计算方法所计算出来的计划关键工作,在时差改进的网络计划基础上,实现了更加有效的监督控制。

3.3信息网络方案在园林施工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与普通方案相比,信息网络方案应用于园林施工中可节约很多成本。由此可见:通过信息网络方案的贯彻可以强化园林建设施工单位的管理权威,保持建设施工的资源管理的均衡状态。信息网络方案能够成为园林广场建设施工的管理方面的核心管理方法,这种方案不断地将园林建设施工单位的管理推向理想的顶端,使得单位更具有园林建设施工的活力。

(1)信息网络方案的实施,能够真正的管理好时差,从整体展开,规模管理,合理地管理好物资,使得资源均衡、施工人员能够在时间以及空间的角度分配好自己的工作,每种资源在相应的程序中都得到合理的分配和使用,在一定意义上缩短了工程的周期,取得的经济效益显著。

(2)如果刚开始的信息网络方案有效,(假设信息网络方案均衡),且达到系统的平衡效果,对某一单位的建筑施工程序进行系统的管理,周期明显缩短,相对普通方案节约了1/4的时间。与此同时,信息网络方案的实施,还增加单位信息网络方案的信度,使得整体的交工时间得到保障。

(3)将园林划分为3个区域,既使网络总图清晰,易于观察,又增加了计划的灵活性,便于单体计划的修改。这与园林建筑施工中变化较多的情况相适应。

4结束语

网络文明建设工作方案范文第3篇

一、网络环境下档案编研工作的特点

网络环境下的档案编研(以下简称网络档案编研),是指以网络为主要媒介来实现档案信息的编研,网络贯穿于选题、材料查找、加工、提供利用到反馈的整个编研工作全过程。它将编研工作的组织管理、编研环节的具体操作、编研成果的推广利用等都采用现代化技术并纳入到计算机的统一管理,从而大大提高了编研效率。与传统档案编研工作相比较,网络档案编研工作具有鲜明的特点。

1.编研模式的开放性。网络环境下,时空界限被打破,通过功能强大的检索工具,可以方便快捷地找到所需信息,信息资源的共享共建成为必然。一是通过网络可以及时了解有关学科和相关专业发展的最新情况,及时捕捉有关学科的最新研究动态,准确及时地与有关专家学者取得联系,了解其对档案信息需求情况,使编研选题更加贴近用户需求。二是利用网络可以方便地与相关单位取得联系,如与图书馆、情报部门以及其他行业系统都可在网上互通信息,互通编研课题,或寻求合作伙伴,走联合编研之路。三是通过网络编者和利用者之间可以进行互动。根据利用者提出的意见与具体要求,编者可以最大限度地获得社会各阶层的档案需求信息,从而决定档案编研工作的进度与方向。

2.编研和传播的高效性。运用计算机进行文字编辑处理,可一次录入,随意复制,随意排版,特别是对数据、图表的编辑更为方便快捷,消除了传统档案编研手工抄写的许多弊端,大大提高了编研效率,降低了编研人员的劳动强度。从编研成果的传播看,传统编研主要以纸质形式出版,需要经过校对、排版、印刷、发行等环节,用时长、传播范围窄,而且受出版周期、印数的限制。而网络编研成果一经编辑完成即可上网,信息传播不受时空限制,可满足信息时代人们对档案信息准确、快捷、时效的要求。而且通过方便的网络信息检索,按需阅览,还可以满足人们对档案信息的个性化需求。

3.编研成果表现形式的多样性。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尤其是多媒体技术,将文字、声音、影像、图片等形式的信息整合起来,以更加丰富多彩的编研形式呈现给读者,从而突破传统单一的纸制档案编研的表现形式,提高了档案信息的生动性、形象性,使编研成果更具有吸引力、感染力。

二、高校网络档案编研工作面临的问题

据调查,截止2008年底,进入“211工程”的高校有65.4%建立了档案网站,而且网站都设立专栏开展网络档案编研工作。如“史林漫步”(浙江大学档案馆);“百年珍藏”(四川大学档案馆);“馆藏珍品”、(中国人民大学档案馆);“档案耕耘”、“历史图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档案馆)等。从网络档案编研形式上看,既有一般的文本形式,也有照片图片和表格等,更可贵的是中国人民大学档案馆还设立了“音画重现”栏目,将学校在各个历史时期重要事件的视频档案放到网上,体现了网络档案编研类型多元化的趋势。但是,高校的网络档案编研工作才刚刚起步,仍是一个全新课题,还存在着一些明显的不足,应引起高校档案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1.高校网络档案编研还不能满足利用者多角度、多层次的需求。高校的网络编研工作才刚刚起步,很多网络编研仅有目录和图片,没有文字说明。一些“档案编研”栏目只是介绍传统档案编研成果,只有几张图片,像中国人民大学档案馆“馆藏珍品”那样高质量的编研成果不多。另外,网络编研的优势——与利用者互动没能得到充分发挥,高校档案编研工作仍处于“以我为主”的局面,利用者的意愿并未得到充分体现。

2.高校网络档案编研成果形式仍较单一。没有最大限度发挥网络提供的便捷,融文字、图像、音频、视频、动画等多种形式于一体的编研成果很少。在网络环境下开展编研工作,我们可以尽可能通过网络编辑技术将档案的原貌展现在读者的面前,同时将集文字、声音、影像、图片、动画、音乐多种形式于一体的编研成果提供给利用者。

3.高校网络档案编研水平与技术有待进一步提高。从各高校档案网站的编研项目看,仍以“全宗介绍”、“历史沿革”、“大事记”、“文件汇编”等居多,高水平、有创意的编研成果相对较少。档案编研水平的高低,主要取决于编研人员的综合素质。高校还缺乏既懂档案编研知识又懂网络编辑技术的复合型人员,这直接影响了高校网络编研工作的开展。

三、做好高校网络档案编研工作的几点建议

1.丰富优化数字馆藏,为网络编研打好基础。网络档案编研是以档案馆(室)的数字档案资料为基础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离开了坚实的基础,网络档案编研工作就无从开展。首先,要加快高校馆(室)藏档案的数字化工作。尽快利用计算机技术、ocr技术、数字摄影(录音、录像)技术、数据库技术,将高校馆(室)藏档案转换成数字形式,建成档案原文数据库和多媒体数据库。其次,要加大对现行电子文件的收集力度。要对学校的各项重大活动(如党代会、水平评估、)进行跟踪,及时对活动中形成的电子文件进行归档;还要充分利用校园网络对各部门各院系在网站上的信息(现行文件)进行甄别收集,获取足够的一手资料,提高档案信息资源的“含金”量,为编出高质量的编研成果奠定良好的基础。

2.建设高水平档案网站,为网络编研成果的提供平台。高校档案网站是高校档案部门展示形象的窗口,是高校网络编研成果的平台,是与利用者进行互动的纽带。建设一个有特色、高质量的档案网站,对高校网络编研成果的推广和利用具有积极地推动作用。一是要针对用户进行网站内容设置。要体现以师为本、以生为本,通过换位思考,从用户的角度设置网站的内容,来满足校内外用户的不同需求。二是要精心设计网页。通过文字、图像、音频、视频、动画等形式来表现网站主题,体现高校档案部门的形象。三是要及时更新网站内容。信息的更新速度直接影响着档案网站为用户服务的水平,只有新颖的内容才更具吸引力。

3.构建网络互动模式,走开放编研之路。网络环境为高校编研工作提供了全新的利用互动模式。在互动模式下,一方面,档案编研人员可以将自己的编研工作计划与编研成果在网上,通过bbs、网上聊天或以e—mail的方式,由浏览者提出自己的意见与具体要求,编研人员由此可以最大限度地获得相关人员的需求信息,并以此决定档案编研工作的进度和选题,进而使网络编研选题更加贴近利用者,更具科学性。另一方面,要走联合编研的路子。通过与校内有关职能部门、其他高校档案部门、社会档案界、历史研究单位等不同编研力量开展协作,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共同完成某些编研项目。

4.精心研究编研素材,提高网络编研成果的质量。首先,网络环境下, 档案编研人员可以获取的编研素材大大增加,材料数量的急剧增加势必带来选材的难度。因此网络编研必须加强对各种素材的甄别,要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研究,选定既切题义、又有价值的材料。其次,由于信息网络的发展, 传统档案资源分布的不均衡性和档案信息获取困难的状况得到改变, 档案信息的检索和传递逐渐走向非中介化、非专业化、非智力化, 因此档案信息利用者关注的是如何从繁杂的信息环境中捕获解决问题所需的内容知识, 并逐渐由注重档案文献实体的获得转变为有效信息的吸收。这就要求网络编研人员必须加强对档案史料的研究,深度挖掘档案信息的内在价值。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网络档案编研成果的质量,更好地满足信息时代利用者的要求。

5.大力培养网络编研人才,提高网络编研的水平。所谓网络编研人才是指“具有档案和计算机两方面的知识与技巧的编研工作人员。他们应对网页制作、网站维护比较精通,还要有一定的编辑和审美能力”。要在具备历史学、文献编纂学、目录学等专门知识的同时还应掌握现代化管理手段,具备计算机等现代化设备的操作技能。要有创新精神,对档案信息能正确理解、合理采撷、综合分析、科学筛选和系统整理;要有预见性和前瞻性, 既要研究师生对档案信息的现实需求,也要研究广大利用者的潜在需求, 才能满足竞争日趋激烈的信息服务的需要。高校具有人才优势,应积极培养和引进适应时代需求的网络编研复合型人才,为高校档案管理工作上层次、上水平提供智力保障。

总之,在网络环境下高校档案编研工作必将在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高校档案编研人员要准确把握网络带给档案编研工作的机遇,及时调整编研观念,认清未来档案编研工作的新形势,让网络档案编研成为高校档案编研工作的主力军。

参考文献:

1.王保忠.论网络环境下档案编研工作的特点[j].浙江档案,2004(8).

2.李小冰.网络档案编研工作谈[j].浙江档案,2007(8).

3.麻新纯.论电子时代档案信息服务功能的实现[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版),2004(3).

网络文明建设工作方案范文第4篇

【关键词】档案 信息 网络化

一、档案信息网络化的必要性

作为档案信息化,我认为就是在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统一规划组织下,在档案管理活动中全面应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处置、管理、开发和提供利用服务的过程。据报道,保存大量珍贵档案文献的美国国会图书馆将馆藏的“大事材料”转换成了便于下载保存的图像、文本等形式,通过现代网络技术进行传递与交流,以满足社会利用者的多样化需求。而在我国,利用网络技术环境开展的档案信息服务方式仍然主要以馆藏介绍、目录查询等为主;馆藏档案的全息上网、档案信息的网络利用在国内较为鲜见。同国外一些国家相比,差距显得尤为突出,这说明我国目前档案信息服务的可获得性水平还有待于提高。因此,《全国档案事业发展“十五”计划》明确提出将档案信息化建设作为今后较长时间内档案事业发展的战略重点之一。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网络的时代。但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档案工作始终还处于从属的地位。究其原因,主要有如下三方面:一是档案信息形式多样、年代跨越大、内容宽广,很难把握,同时从事档案工作的人员少、事情杂、整天忙于简单的琐碎的工作之中。而对所藏档案价值也不完全了解,更不可能去研究,所以就无法超前地为社会开发提供服务,利用率就不高;二是档案面对的利用者,是一群要求各异又是及其复杂的需求者。档案人员很难预见利用者的利用意图,显然就不能按需主动提前编辑提供利用,也就只能是被动的要什么找什么的服务方式。就主动而言,也只是简化查阅手续、熟练查阅工具的一种初级形式,而不能象计算机网络那样真正实现档案查阅快捷、准确、高效化;三是档案传统利用方式决定了档案的从属性。档案的价值是早已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中体现出来,但是不被人们所重视,故而人们在档案发展上投入不足,造成人为的制约档案工作的发展。

信息网络时代能够改变这一现状。打开计算机,网上浏览一圈,就知天下事。这是信息网络时代的突出特点。人们在小小的电脑前,可以快捷、准确、高效,远距离地实现自己的愿望,真是方便又明了。这就是信息网络时代对档案利用者带来的优越,也是档案工作的一种变革,更是一种挑战。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网络的连通,档案工作者只有随时代的发展而提高自己,实现网上办公、网上用档,才能准确、高效地为利用者服务,才能让档案信息体现出真正的有效价值。

二、档案信息网络化的必备条件

随着网上政府工程的完善,电子文件的运作将成为办公的主体,作为政府直属的部门来说也不例外,也要积极地响应政府的号召,努力实现档案信息化和办公自动化,把档案信息和网络化融为一体。2001年,重庆市政府已开始利用政府办公网并向区、县政府、市各委局发电子文件,要求上传的文件等均须以电子文件的形式上报。2002年,我区政府也实行了网上办公。实现档案信息网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才能实现。其主要条件是,一要有储存和传输信息把纸质档案转换成数字档案并传输上网的硬件设备;二要有档案信息上网、利用、组织等系统的法律、法规和规章;三要有过硬的编辑和操作档案信息的高技术人才。现在就对这三个条件分析如下:

1.档案信息网络基础设施的配置。档案信息上网,一要有输入、输出的终端设备计算机;二要有储存、管理档案信息的中央处理器;三要有编辑档案信息的管理软件;四要有将纸质文件转换成数字信息的扫描输入器。这是四个基本设备。这四个设备的配置,关键就是领导的认识、重视和资金的投入。实现计算机的普及,互联网的开通,从大环境上讲,这些条件容易实现。但对于档案界这个小环境而言,还摆不上席位,档案工作的资金完全来源于财政,一些党政领导对这项工作还没有足够的重视,因此,在本来财政资金就困难的情况下,投入就更少,根本就无法购置现代化设备。人为的因素和资金的短缺制约了高科技在档案管理和利用中的运用,所以许多档案管理还处于手检档案的低级阶段。

2.制定统一的档案信息网络化管理规范。第一,档案信息是一个内容十分丰富,形式极其复杂的信息源。要保证人们轻松、快捷的在网上查档,就必须在全国范围内统一上网目录标准。否则,形式各异的检索目录,就会影响利用者快速、准确的查阅档案。第二,档案具有保密性,必须建立一个完整的管理体系,对文件的产生到永久保存或销毁的整个生命周期应进行全程管理,涉及到文件的流程、管理规划、管理方法以及质量要求,对重要的、保密的程序和数据要加密并备份,随时进行病毒检测、制定系统运行安全管理和电子文件管理制度,规范重要的场所(如机房、库房等)的出入规则,制定保护政策、管理规划、管理方法以及质量要求,从而建立一个涵盖档案信息资源、计算机全部管理活动的目标体系、程序体系和技术方法体系。第三,档案信息资源保管单位利益的保护,也应有一定的规则。因此档案信息的编辑、保管、转载等都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的投入。由于网上用档、利用者与管理者不直接接触,该收取的一切费用,就只好在网上进行,这样就应该建立档案信息利用收费网站。国家制定统一的收费标准和自动计费软件。对每次的访问收费,都必须有一个系统而详细的规定。这样才能保证利用和管理人双方利益均等或不受损失。

3.建立一支会计算机编辑、会操作计算机网络的高技术管理人才队伍。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全面而又具体的工作,信息化的实现不是档案馆(室)某一部门的工作,也不是单靠几个计算机技术人员就能实现的,它需要所有档案人员的积极参与与配合,档案队伍素质对档案工作信息化建设的质量起着关键的作用,因此,档案队伍计算机技能的提高是目前档案部门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重。

三、实现档案信息网络化的对策

随着网上办公、网上用档的普及,档案部门还有许多工作要做,针对网上用档的条件,我们还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为档案实现信息网络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1.加强网上用档管理理论研究。为了更好地开展网上工作,保证提供系统、完整、真实的电子文件信息给利用者,我们必须加强归档电子文件的理论研究,其探讨的理论主要包括:(1)用文字处理技术形成的电子文件,归档时应有文字存储格式、属性和文字处理平台的说明材料。(2)用扫描仪等设备获得的图像电子文件,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或绘图等获得的图形电子文件等如何归档的理论研究。(3)档案信息上网后信息如何管理、利用的理论研究。(4)档案信息源如何系统编辑上网的理论研究等等。

2.加强档案部门网上办公先进设备的配置。现阶段档案部门设备十分落后,现代化程度不高。因此,我们要加强宣传,争取社会的支持,争取政府加大对档案事业的投入。再就是要把档案事业推向市场,让档案体现其经济价值,把档案信息作为一种特殊商品经营,增加社会对档案事业的投入。总之,要采取多种方式来解决档案资金的不足,以便档案界配置先进的管理设备。

3.加强档案管理人才的培养。人才确定事业成败,档案事业发展与否,关键在人才。网络时代,档案管理人才必须重新更新自己的知识,争做档案信息网络管理软件的编辑开发人才,争做网络档案信息管理人才,争做网络档案信息源组织编研人才和其它载体形式的管理人才。

4.加强网上用档的法律、制度的制定。必须加强风上用档工作立法和制度的建设,用法律和制度来保障档案资源的齐全完整。为此,需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规范: (1)加强网上用档的立法规定,对那些非授权访问,冒充合法用户破坏数据完整性、干扰系统正常运行、利用网络传播病毒、线路窃听等形式的犯罪分子,要以法律为武器进行坚决的打击。(2)制定应急计划,进行安全检查和审计,撰写安全情况汇报的规定;(3)严格进行权限管理,包括授予完成工作所需最小特权、回收特权的规定。(4)网上查阅档案信息目录的规定。(5)定期进行安全评估,不断改进、优化系统的规定。

网络文明建设工作方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数字化;档案管理

数字化档案馆是一个可扩展的网络应用系统平台。关于数字化档案馆的概念,目前国内外尚无统一认识,我们将其概括为:数字化档案馆是运用数字设备和技术,收集管理、利用档案信息的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的系统。通过各种方便的手段迅速地检索出所需要的档案资料。以上形成的数字化档案资料可以到局域网、广域网,最终实现“数字化档案馆”。

1 数字化档案馆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1.1 建设数字化档案馆是时展的需要

我们的时代已经进人了信息时代。计算机、因特网已进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改变着人们的生存方式、工作方式、思维方式,档案工作不可能游离于社会发展之外。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计算机就开始用于档案管理,但由于众多的原因,档案馆使用计算机还只处于部分档案的检索、统计等方面,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和价值,更谈不上建设数字化档案。

1.2 建设数字化档案馆是参与建设国家信息高速公路的具体体现

建设数字化档案馆是社会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建设。档案资源属于国家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馆藏信息的数字化和传递的网络化,使得数字化档案馆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实现档案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共享,改变目前互联网上中文信息缺乏的局面。对于弘扬中华文化,抢占因特网上的中文信息基地具有重要的意义。

1.3 建设数字化档案馆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数字化档案馆以其对信息的加工整理和有序组织,优化馆藏结构,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对档案信息的需求,为利用者提供更多更有效的档案信息。这些档案信息通过各种方式作用于两个文明建设,最终会成为科教兴国的源泉和动力。同时,档案信息可以说是前人实践经验和聪明才智的概括,占有有效的档案信息对于国民素质的提高将会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2 数字化档案馆建设的主要内容

数字化档案馆系统应包括以下内容:电子文件管理系统(流转和归档);虚拟电子档案室业务流程管理系统;档案馆藏业务管理系统;档案局办公自动化系统;档案门户(包括现行文件中心查阅等);档案数字化影像加工系统;全文检索系统。

根据对数字化档案馆的认识。可以认为数字化档案馆建设的重点应放在采取必要的计算机软硬件技术以及其它相关技术能够对即将移交进馆的数字档案实施有效管理。这就要求档案工作人员对本地区目前已经形成的数字档案和可能形成的数字档案的种类、管理方式等有一个全面、系统的调查和了解,为相关技术人员研制数字档案管理系统、购置硬件设备等提供科学依据。对现有馆藏档案如纸质档案、照片档案、缩微档案等进行数字化工作,也是数字档案馆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数字化档案馆的标准应该是:1、馆藏资源数字化。数字化档案馆的馆藏是以数字化信息为主,能直接被计算机识别和处理,分为机读型和网络型。机访型是由单合计算机处理的信息;网络型是通过因特网进行远程传递的论息。2、空间的虚拟化。数字化档案馆是一个开放的档案馆,通过网络互联和馆际互借来建设虚拟资源,资源共享,每个数字化档案馆都是全球网络档案馆的一个节点,从一定意义上说数字化档案馆的馆藏可以无限扩大。3、信息传递网络化。通过因特网传递馆藏信息,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提高信息利用率。4、信息检索智能化。通过计算机进行智能化检索速度快、效率高、范围广。5、用户使用方便化。用户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计算机方便地使用档案信息。

3 如何才能建设高效、有序的数字化档案馆

数字化档案馆的建设既要考虑信息时代的要求,又要考虑充分利用现有档案馆的信息基础和物质基础,要从实际出发,采取传统档案馆的数字化和文书处理部门、档案馆(室)同时开展数字化工作两条脚走路的方针来构建我国的数字化档案馆,是切实可行的。

首先,各档案馆对馆藏档案进行数据化,即通过计算机、扫描仪等现代电子技术产品将现有的档案信息转化实现数字化,同时为非数据化的信息编制机读目录和索引等二次信息,并实现数字化,使传统档案馆对实体档案进行管理的同时也管理数字化的档案信息。在数字化档案馆里可能保存有三种类型的档案,一是印刷型的纸质档案,原有的无需实现数字化或来不及进行数字化处理的档案;二是视听型的录音录像档案;三是数字型的电子档案,对原有的印刷型、视听型档案数字化处理后形成的电子档案以及从档案室接收的数字型档案。

第二,文书处理部门在处理各种文书过程中对所处理的文书信息进行数字化的规定,逐步实现办公自动化和数据化;各行业主管部门制定本行业业务工作信息数字化的规定,逐步使业务工作信息也数字化,从而使国家管理的信息都实现数字化。这些数据化的信息最终形成电子档案交各单位的档案室,形成室藏档案体系并进行管理。

第三,机关档案室的各类档案最终交由各级档案馆保存,档案馆要对数字化档案进行分析鉴定,能公开的及时上网公布,对非数字化的信息要尽可能使其数字化,并进行分析鉴定。尽可能以数字化信息的形式提供给用户。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