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本网活动方案内容页

行动学习研讨方案{5篇}

2024-08-04 01:45:01活动方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行动学习研讨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行动学习研讨方案范文第1篇

关键词:研讨式案例教学;财务报表分析;教学设计

《财务报表分析》课程作为会计类专业核心课之一,是实用性很强的一门课程。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的教学方式已难以满足教学需求,需要不断探讨、实践与发展更为适宜的教学方式。

一、《财务报表分析》课程教学现状及问题

很多学者提出应在《财务报表分析》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模式,从目前的教学实践来看,案例教学法主要通过结合示例性案例讲授财务报表分析原理、方法,教学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

1.案例搜集与选择问题。《财务报表分析》课程案例教学需要大量的案例,而案例的搜集、选择与设计需要耗费较多时间和精力。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案例主要来源于教材本身以及案例类教材,这些案例都是经过精选,典型且目的性强,但是时效性差,而财务报表分析的运用往往需要对最新公布的财务报表进行分析。教材提供的这类案例大多是示例性案例,主要针对某个知识点,一般有着明确的结论,需要学生讨论、分析的地方少,难以达到培养学生分析与运用能力的目的。2.互动性问题。传统案例教学模式下,仍由教师支配整个课堂教学,教学重心主要放在财务报表的概念、形式、财务指标、财务分析方法等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上。整个授课过程过于单调,学生的注意力难以全程集中,影响了教学效果。在实务性课程的教学中,应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动与主体作用为出发点。通过对研讨性案例的相关资料搜集、研究分析和讨论,达到老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就财务报表分析相关理论方法运用交流、分析观点碰撞并形成多元化的结论。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着学生课堂沉默、作业任务搭便车等现象。3.课程安排等其他问题。在《财务报表分析》案例教学实践中,还存在课堂安排不合理等其他问题。比如课程教学时间安排不够、课堂授课人数过多、教学场所及环境不合适等,这些也都或多或少会对《财务报表分析》案例教学质量产生影响。当然,具有充分理论与实践经验的教师也是顺利开展案例教学的必要条件。

二、研讨式案例教学在《财务报表分析》中的应用特点

研讨式案例教学是学生与教师共同讨论交流的一种交互式教学方式。它能够达到最大限度的促进师生多层次、多角度互动,帮助学生从对案例的简单认识到灵活运用财务报表分析理论方法。研讨式案例教学以“导”为主,教师搜集充足案例资料,以现实财务报表研讨为载体,把原来的教师讲授为主变成教师组织讨论及点评为主,引导学生搜集被分析企业所在行业及其他相关资料,通过小组研讨的形式进行交流、互补学习,通过案例分析汇报提高学生实践运用能力,再通过教师提问、点评等环节对整个过程做总结。由此可见,研讨式案例在《财务报表分析》中有以下应用特点:1.“教与学”双向互动。不同于单向、垂直的传统案例教学模式,研讨式案例教学是一种“教与学”双向交流方式。以公司财务报告为载体,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和主张,也可以对学习中的疑惑进行自由提问;教师回答学生疑问,在研讨过程中适当引导、旁敲侧击,也可以在讨论的最后提出总结、建议。“教”与“学”紧密联系,形式活泼多样,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2.无压力的学习氛围。研讨式案例教学建构的是一个开放宽松、积极、无压力的学习氛围。学生在课堂上发言不会感到拘谨,围绕《财务报表分析》课程教学内容,学生享有充分的话语权,可以做到畅所欲言,师生以案例为载体,以尊重、平和的态度进行相关知识探讨、沟通、学习甚至学术交流。3.启发与创新。在教与学的双向互动下,在无压力的学习氛围中,学习是生动活泼的,相互的知识碰撞使得研讨式案例教学具有“抛砖引玉”的启发作用,由此带来的“思维发散”、“头脑风暴”可以较大程度地激发学生创新性思维。

三、研讨式案例教学在《财务报表分析》中的应用

1.学时安排。在本科教学中,《财务报表分析》一般课时为48课时,考虑到《财务报表分析》教学体系内容及重点难点,研讨式案例教学所占比例以25%-30%为宜。以安排14课时研讨式案例教学为例,可以分为资产负债表研讨分析3课时,利润表研讨分析3课时,现金流量表研讨分析2课时,财务能力研讨分析4课时,综合能力研讨分析2课时。2.研讨案例开发。通过组建《财务报表分析》研讨案例开发团队,充分考虑研讨式案例与案例教学、理论知识体系和实验内容的耦合性,共同筛选、提炼具有代表性案例以供研讨案例教学中与学生共同探讨,并设立《财务报表分析》教学案例库,定期进行更新。3.研讨式案例教学过程。对研讨式案例教学过程进行精心设计。主要的步骤为:根据学生已有知识体系,进行分组;每次研讨前明确研讨的内容,并给予足够时间查阅资料、分析;轮流汇报发言,确保每一小组每一成员的平等参与;研讨完成后分小组提交财务报表分析报告并及时反馈信息。4.成绩构成。按研讨发言及完成报告情况予以给分,并作为平时成绩的50%核算,再根据教学考核中的成绩构成比例进行加权平均作为课程总评成绩。研讨式案例教学方式是一种综合的、新型教学方式,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推动课程教学效果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陈潭,程瑛.Seminar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及其课堂教学模型构建[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4(7):57-59.

行动学习研讨方案范文第2篇

一、精心准备。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显然,要充分发挥案例分析教研活动的功用,必须首先做好精心的准备。因而,宜昌伍家港区实验小学要求每位听课教师必须写出观察案例,多读几遍案例,把阅读过程中的所感、所想记录在案例旁,以体现自己的基本教学观和内心深处的理念;黄石市市府路小学将研制的课例《认识方向》、案例《分类》根据案例(课例)培训的需要进行剪辑。

二、梳理问题。

案例(课例)培训是围绕案例问题进行的。否则,案例(课例)培训成为无的之矢而流于形式,起不到培训的效果。如针对本校的案例活动,武穴师范附属小学梳理出了四个案例问题:(1)什么是深层次问题?本节课,教师把能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的问题看成是深层次问题,你是如何理解的?(2)在引导学生提问时,学生随机生成的问题比较多,教师如何妥善处理好学生每一个“亮点”问题,而不至于产生为问而问,为问而答的局面呢?(3)教师如何看待学生的有疑而问和无疑而问?(4)我们如何恰当利用课程资源和问题资源,把握住语文教学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尺度呢?

三、组织讨论。

案例(课例)分析的主体是全体教师或相关年级、相关学科教师,要求教师在案例所描述的特定环境中,共同参与,主动学习,积极思维,对提出的案例(课例)问题进行讨论、争辩或协商,促使他们对教学疑难问题刨根问底地寻求最佳解决方案,并在讨论中逐步形成共识,共同制定解决问题或改进教学的行动计划。也就是说,案例(课例)讨论是研究的一个重要手段,它使观点在讨论中碰撞、交锋、提升,经验在讨论中被审视、反思和分享。如对于案例问题,武穴师范附属小学采用了以下更为开放的形式展开研讨:

1.打破学科束缚,全员参与研讨。把案例问题推荐给全体教师,让更多其它学科的教师参与进来,多角度、多方式的思维,形成“多味”的观点。如:建议深层次问题多一点标尺;希望善待有疑而问和无疑而问;提倡随机处理,亮光闪烁;让“问”为人文性和工具性搭建和谐的桥梁等等。

2.跨越时空局限,自由在线交流。把案例问题发表于校园博客群上,欢迎在线的每位教师踊跃留言、评论,发表自己的观点,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资源共享。

3.摆脱操作困扰 ,引领理论提升。为了让教师走出实践中操作因素的困扰,该校通过专家指导,相关专业论著的指引,引领教师走出课例、走出学科、走出操作,实现更为广博意义上的理论升华。

由于案例(课例)为大家提供了同样的情景和信息,从同一起点出发,人们会提出不同见解,它不存在什么标准答案。为了解决问题,有时会有多种解决的方案,有时也可以从多种方案的比较鉴别中寻找出最为合适的答案(即最佳化),从各校反馈的情况看,它已经有效地提升了教师的教学水平。

值得说明的是,其实,案例(课例)的研制过程,也就是非常有效的案例培训过程。因为案例(课例)研究的过程,既是共同寻找问题的答案的过程,更是思想持续改进的过程。要按照“行为改进”思路来组织研究、学习,即不强调提出问题后直接借助各种资料找到正确答案,而是强调在提出问题后让教师提出自己的猜测性想法,然后再通过学习和引领,不断改进想法,以便引发一个持续的改进过程。问题的解决往往不是一次性完成的,不是得到一个答案后就告终的。这种随着理解的深化而不断发现和解决更深层问题的过程被称为“跟进性问题解决”。如黄石市市府路小学把半成品课例《认识方向》、案例《分类》向教师们展示,使得教师们对诊断研究的“以课为主”与观察研究的“以问题为主”有了切实体会,意识到“围绕问题”的观察其实是有效的也是可行的,还提出了一些修改建议。这实际上就说明案例(课例)的研制过程就是非常有效的案例培训过程。

四、专业引领。

学校在组织“案例分析”教研活动时,可聘请有关专家,更可行的是组织本校优秀骨干教师等高层次人员进行“专业引领”。这种“引领”将表现在选择组织好案例,组织和指导好课堂讨论,组织教师就如何解决案例问题,学习相关教育教学理论和新课程的理念。当案例问题较为复杂,很难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时,高层人员还必须引导大家一步步思考、探索和学习,直到发现可行的解决办法,或引发一个持续的改进过程。教育部基教司有关领导提出:“我们几百万教师只有几千名专家(约1000比1),怎么指导?所以我们呼吁,课改更重要的是教师自己,要增加自己的专业自主。我们提倡的是‘专业’引领,而不是‘专家’引领。加上不断的个人反思、同伴合作分享,这样发展下去,三年五年,教师就可以逐渐从新手到教育能手,到专家,再成为教育名家。”台湾有位学者曾说过,“专家就是专门评论人家”。实施课改,要打破这种“专家神话”,教师要把自己看作专家,做出自己的专业判断。要通过学习,努力形成教师“专业再生”的能力。因此,专业引领,在中国现实条件下更可能是本校专家型教师,以及教师的专业理论学习。学习的关键在于真正能够“以问题为中心”进行,从而引起教师的“心智模式”的改变。如宜昌市伍家岗区实验小学等学校在开展专业引领活动中主要做法如下:

1.自主学习引领,让教师与理论对话。老师们在校本研究中产生了学习课改理论的需求和动力,该校趁势为教师提供良好的服务,满足教师的学习需求。除购买了一批新课程的学习用书来满足教师自主学习和研究外,还提供一批资源网站为教师研究提供方便。搭建学校学习交流平台,让教师交流学习经验,产生思维碰撞,为教师学习研究提供了源头活水,并倡导教师写学习笔记,每周组织一次学习交流,创设了良好的学习研究氛围。

行动学习研讨方案范文第3篇

(中国计量学院 计算机系,浙江 杭州 310018)

摘 要:在传统教学模式不能满足现有教学需要的背景下,研究性学习模式得到国内外高校的高度重视。文章通过对研究性学习模式的研究,结合学校具体情况提出“大班授课、小班讨论”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介绍该教学模式的研究内容、实施方案和试点实践效果。

关键词 :研究性学习;大班授课;小班讨论;教学模式

1 研究性学习模式研究背景及意义

研究性学习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社会普遍认同的一种学习模式,这种学习模式是以“学习活动”的形式呈现,即“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并确定研究专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是人们在总结“发现式学习”和“有意义学习”的经验基础上提出的一种以学生自主性、探索性为主的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的出现在学校教学领域引起了一场“学习的革命”,它为教学活动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更为先进的模式。日本、新加坡等国自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教育改革方案中不约而同地把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重点凸现出来,先后在学校里开设类似我国“研究性”学习的课程。

代表当今计算机学术界和教学界世界水准的IEEE CS/ACM联合任务组于2000年3月6日发表的计算机学科示范教学计划CC2001报告草案(又称CC2001稻草人报告)及其计划在2001年10月完成的最终报告中,将计算机专业的教学内容分为14个方面,其中程序设计基础(PF)被作为CC2001教学计划中新增加的或是得到加强的6个领域中的1个。可见,即使是在现今高度发达的计算机专业中,程序设计技能依然极其重要。

程序设计类课程是以计算机语言为基础,运用程序设计逻辑及特定算法进行程序设计能力的培养,该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但是现阶段的计算机程序设计教学存在诸多问题,如在教学内容的编排上过于注重书本文字知识的学习;在教学方法上仍沿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等。研究性学习着力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并以“学会学习”为总目标,从根本上提高学习者能力[1]。程序设计类课程是目前中国计量学院全校性的公共平台课程,是在校所有学生的程序设计入门课程,涉及面大,影响范围广,具有程序设计教学的一般特点,而且实践性比较突出,因而较适合研究性学习的开展。

程序设计教学强调学用结合,以学为手段,以用为目标。教学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妥善地选择教学方法;知识的明确性、具体性、根据性、有效性、可信性有赖于对教学方法的有效利用。研究性学习强调为用而学,让学生围绕解决实际问题开展学习,引导学生广泛涉猎和主动获取知识,重视实践,力求创新。这种学习方式可以给学生提供接触社会、贴近生活和深入实际的机会,使学生在思考如何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增强社会责任感,在学习和研究中学会关注社会和人生,从而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目标,由此可见,在程序设计教学中引入研究性学习更有实用价值。

2 “大班授课、小班讨论”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研究内容

“大班授课、小班讨论”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主要是面向全校计算机程序设计类公共课程,目前已经在中国计量学院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系组织开展,在2013级财管专业2个行政班2013—2014学年第2学期的校平台必修课VB程序设计课程中进行教学试点。

课题研究的途径是“大班授课、小班讨论”教学模式。“大班授课、小班讨论”是以教师讲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小班讨论和课堂交流为主的教学过程。以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为标准,是实现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课题组对该课程做了新的划分,即将课程内容分为4部分:精讲部分、略讲部分、自学部分以及研讨部分,并对讨论课的组织形式提出实施方案。课程计划从总课程学时中抽出12学时,对部分学习内容进行讨论学习,讨论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第3章多分支选择结构selectcase、if嵌套部分,循环结构for以及do的适用范围;

(2) 第4章对用户自定义函数与过程的功能;

(3)第5章将借助拨号盘实例设计引发控件数组的需求性讨论;

(4)第6章以弹力球案例为引子,引起对容器控件坐标的讨论学习;

(5)第8章对文件读语句和逐行读语句的适用范围进行讨论学习。

3 “大班授课、小班讨论”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实践方案

3.1 大班授课实施方案

1)教学对象。

一个专业,即2个行政班,约85人。

2)课堂时间。

从总课程学时中抽出12学时,对部分内容进行讨论学习,这些讨论内容分布在VB程序设计各章节的关键知识点中。

3)教学重点。

任课教师重点讲授有关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首先用1/3学时讲授VB语言的基本知识(如变量、表达式、条件语句、循环语句、函数、数组等)和一些常用控件;然后用6个课时讲授软件设计方法的相关软件工程知识,再用4个课时对1个开发实例进行可行性分析;最后把主要精力放在利用语言开发应用程序上。

3.2 小班讨论实施方案

小班讨论课主要是促进学生的主动性,锻炼学生的自学及研究能力。小班讨论采用学生设计和教师主持研讨的方式展开,由2位教师各带领1个小班分组讨论,教师提前1周布置讨论主题,学生以 5人为1组选择讨论主题,每个学生查阅资料,完成分工讨论内容;小组学生集体讨论,各组分别负责一种实现算法,每组汇集和整理该专题的需求算法、程序框图、伪代码及其相关的改进算法并阐述专题的重点、难点和专题实验调试过程的思路[2-3];最后每个学生完成该主题各自应承担的任务,完成主题报告或PPT并在充分准备后上台讲解,在规定时间内通过实验实现设计方案,同时还要进行设计说明、讲解和答辩。

4 结 语

“大班授课、小班讨论”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改革了单一的期末考试评价方式,更关注学生平时的学习过程。考核评价方式中加大了讨论环节比例,通过平时成绩10%、实验40%(常规实验15% +讨论考核25%)、期末考试50%的方式进行课程考核。

2013级财管专业2个行政班在“大班授课、小班讨论”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下授课以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明显得到提升,学生之间形成相互讨论的良好局面,和其他同类课程的班级相比,学习成绩也大为提高,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基金项目:浙江省2013年高等教育课堂教学改革项目(Kg2013172)。

第一作者简介:周杭霞,女,教授,研究方向为传感器网络、嵌入式检测技术、高精度测量校验和智能算法优化技术等,zhx@cjlu.edu.cn。

参考文献:

[1] 徐成芳, 张琦, 赵颖. 关于“大班授课—小班讨论—大班交流”模式的思考[J]. 福建论坛: 社科教育版, 2011(10): 132-134.

[2] 朱艳敏, 陈超.“大班授课, 小班讨论”合作性教学的问题及建议[J]. 中国电力教育, 2011(23): 62-63.

行动学习研讨方案范文第4篇

关键词:研究生教育;美国商学院;案例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6.01.005

研究生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我国具有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高精尖人才培养的系统工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的先进程度直接决定了所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低。换句话说,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决定了研究生培养的质量。案例教学方法直接反映了教学理念的转变,在经济学、管理学和法学等学科的研究生培养中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尽管国内对案例教学法的使用已有较长的时间,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如形式重于实质、案例陈旧或脱离实际等问题。本文在对案例教学实践走在世界前列的美国商学院研究生案例教学经验进行分析、总结的基础之上,指出了其对我国研究生案例教学实践的若干启示。

1案例教学的内涵及其意义

案例教学方法可以追溯至19世纪在医学和法学教学中的应用。英国的贝利斯(Bayles)在1829年最早将案例教学应用于法学教育中。他认为,相比于传统的讲授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更加有利于学术观点交流,更加有利于师生互动学习。1921年案例教学法在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得到了大力推广,并在20世纪70年代成为其主流教学方法。其后,美国各商学院也相继将案例教学法作为其主要的教学方式进行实施。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引入案例教学法,至今已经有了30多年的历史。但直到20世纪90年代初期我国开始进行MBA培养后,案例教学法在商学教育中才获得了一定的进步(赵纯钧等,2003)。案例教学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将学科专业领域中的相关问题、社会生活中的现实问题与学科领域相关理论研究相结合,以实际案例为依托,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研究,并在此过程中把握学术动态、获取知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进而运用理论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其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教学方法(顾明远、孟繁华,2003)。案例教学的教育理念突破了以教师为核心的单向知识传授的模式,强调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双向互动,是对传统教育理念的更新和升华(刘刚,2005;2008)。因此,案例教学是以案例为基本教学内容,以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的双向互动为基础,以全面提高研究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为目标,不同于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全新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研究生的学习应当是一种创新型自主学习过程,更加注重于知识的创造和学术素质的培养,而不应当是简单、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对于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先需要培养研究生的问题意识,使其能透过纷繁复杂的现实事件发现关键问题所在并能发掘出问题的实质。案例教学法强调研究生在学习过程中将更多的精力集中于知识生成的过程,通过对来自现实事件的案例的阅读、学习,实现从现实案例中主动发现问题,培养研究生的问题意识。其次,研究生学术素质的培养的重点之一在于,培养其对新事物、新观点等具有开放包容的态度,善于吸收新观点、新方法并能将其与自己已掌握的理论知识和技能相融合,实现进一步创新的目标(孙伟、陈涛,2015)。在案例分析过程中,研究生之间的互动、讨论,有利于培养其接纳他人不同的观点、修正自身先前已形成的观念,以开放、包容的态度来对待新的观点、知识和技能。第三,案例教学对教学与科研的相互促进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案例教学的方式,研究生以现实案例为基础,通过对案例的学习、讨论以及教师总结等环节,研究生通过对案例的探究,深化了自己对问题的认识,拓宽了自身的研究视野,有助于自身科研能力的提升。研究生在案例教学过程中通过与同学、教师的探讨、争辩、质疑这一动态学习过程,可以实现理论知识的内化。与传统教学方式不同的是,案例教学使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到课堂中,通过对案例的分析、探讨、争论和质疑的过程,也可以使教师不断吸纳研究生提出的新观点、新方法,教学的效果在此过程中得以不断改善。因此,案例教学也有利于“教学相长”目标的实现。

2美国商学院研究生案例教学的经验

2.1美国商学院研究生教学方式

20世纪70年代起,在管理学教育中引入案例教学方法逐渐成为哈佛大学商学院的主流教学方式。由于哈佛大学商学院案例教学法所获得的巨大成功,这一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在美国高校的商学院中获得了广泛关注并被积极引入到美国各大高校的商学院研究生培养和教学中。如表1所示,从美国主要高校的商学院教学方式组成上看,案例教学均占比在30%以上,其中哈佛大学商学院和弗吉尼亚达顿工商管理学院的案例教学方式占比达到100%;MIT斯隆管理学院和达特茅斯学院塔克工商管理学院的研究生案例教学方式占比为50%。课堂讲授和实地项目等教学方式的比重在不同高校的商学院中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的实地项目所占比重较低,而课堂讲授方式所占比重在50%以上;纽约大学斯特恩商学院的课堂讲授方式则占到了60%;UCLA安德森管理学院、达特茅斯学院塔克工商管理学院以及MIT斯隆管理学院则没有实地项目等教学方式。

2.2美国商学院研究生案例教学的实施

如前所述,美国高校商学院研究生案例教学方法受哈佛大学商学院的做法影响最大。但各高校在师资、学生素质以及资金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的情况下,在案例教学的实施中会根据自身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在此,我们以加州州立波莫纳理工大学管理学院为例对研究生案例教学的实施进行分析。2.2.1教师与学生的课前准备工作案例教学相比于传统授课方式而言,需要教师和学生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对案例材料进行准备和预习。在组织案例分析课堂讨论阶段,教师需要精心设计案例分析讨论方案的每个细节,包括如何提问、启发以及调节课堂讨论气氛等各个方面。波莫纳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在研究生的案例教学中,每一门课程均有一个由3~5个任课教师组成的案例教学小组(teachinggroup)。案例教学小组成员采用集中备课,共同开发案例,共同制定教学手册,共同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并共同进行教学研究。其中,教学手册(teachingnote)内容包括教学目标、上课流程、讨论预期和总结归纳等部分,内容详尽,是需要案例教学教师严格遵循的案例教学指导手册。在波莫纳理工大学管理学院中,研究生案例教学是一个集体的任务和行为。教师在案例课堂讨论前一周将案例材料发放给研究生,供其对案例进行预先学习。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充分熟悉案例背景内容,找出案例中的关键问题,并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对案例中涉及到的问题进行充分的分析、判断,并初步形成自己的观点和初步的解决方案。在学生个人对案例学习后,由小组中的某一成员召集小组讨论会,就该案例的关键问题、解决方案等进行小组讨论。这一讨论过程,使得小组内成员间形成充分的思想交流,但不要求形成统一的意见和结论。2.2.2案例教学课堂讨论案例教学的课堂讨论阶段学生成为课堂核心,教师则主要负责对学生的讨论进行引导,控制课堂讨论的进度,提出相关问题以促使课堂讨论不断深入。在案例教学的课堂讨论阶段,要求学生积极参与案例讨论和发言,其在案例讨论中表现会直接影响其课程最终成绩。学生在课前的认真准备以及在课堂上的讨论表现成为其能否获得该课程较高评价的关键。案例教学的课堂讨论阶段,学生会竭力避免陷入沉默,积极与其他成员交换想法、观点,成为案例讨论的积极参与者(王少飞等,2014)。教师需要时刻把握课堂气氛,充分利用语言、手势以及表情方法来调动课堂讨论气氛。在此环节中,教师会事先设置案例讨论的规矩,以防出现讨论过程中出现学生间发生语言攻击和案例讨论为某一个学生小组“绑架”的问题。当课堂讨论陷入沉闷、乏味时,教师及时抛出与案例紧密相关的问题,并随时对学生进行提问,或分组讨论并指定小组进行上台汇报讨论结果等,使课堂讨论始终处于紧张、热烈的氛围当中。当课堂讨论出现跑题时,教师则及时通过提问或总结的方式将讨论拉回到案例分析的要点上来。这需要案例教学教师具有丰富的案例课堂讨论的经验和娴熟的讨论控制技巧。同时,综合运用板书、投影、录像等教学手段也有助于将学生精力集中于所要讨论的案例上,并能吸引学生对案例的兴趣。在课堂讨论结束前的总结阶段,教师会通过板书或投影的方式给出案例分析的框架,并让学生进行总结或给出阅读材料让学生在课后进一步地对课堂所讨论的案例进行总结。教师会强调案例分析的结论是不唯一的,即不存在唯一正确的答案,学生需要掌握的是可能正确的处理问题的基本思路和具体方法。2.2.3案例教学课堂讨论后总结案例教学课堂讨论结束后,教师会就学生的表现给出公平合理的分数,并形成详细的教学总结。同时,教师还需要就本次课堂讨论中学生的具体表现情况,找出需要特别关注的学生以帮助表现欠佳学生提升案例学习、分析、讨论的效果。在此过程中,波莫纳理工大学管理学院会安排在案例教学方面具有丰富经验的教师走进新教师的课堂进行案例教学旁听,找出新教师在案例教学过程存在的不足并提供切实可行的建议,并最终形成完整的案例教学报告,意图通过这种方式来构建老教师对新教师的案例教学技能水平的评估和帮助的稳定关系。学生在课堂讨论结束后,需要综合各方的观点以及自己的见解来撰写分析报告。在此基础上,学生尝试总结出一套针对此类问题的概念框架以及解决此类问题的一般框架,以便日后碰到类似问题时能得以实际应用。

2.3案例教学的支撑体系

案例教学的有效展开有赖于高质量的案例库的建设,有赖于具有丰富案例教学经验的师资、案例教学管理体系建设和相应的硬件支持。(1)案例库建设。美国商学院的研究生案例教学中,十分重视案例库的建设。各高校的商学院基本上都有自己的案例库,并且其案例数量庞大,内容丰富,涉及到不同的行业、企业、管理领域等,如波莫纳理工大学管理学院的案例库中有近千个案例,而哈佛大学的案例库中则有8000多个案例。同时各高校商学院对案例库中的案例进行持续不断的更新,每年有三分之一左右的案例得到更新。这些案例基本上来自于案例教学教师长期跟踪、调研特定行业、企业的成果,如波莫纳理工大学管理学院的“战略管理”课程的案例教学教师就曾长期在企业从事相关工作,具有丰富的企业战略管理实践经验,并持续对行业、企业进行跟踪研究,这就保证了课程中所使用的案例具有现实性和前沿性。(2)美国各高校的商学院研究生案例教学的教师大都具有丰富的案例教学经验,并在新教师的培养上倾注了很大的精力。通常,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会有相关的经验丰富的教师随堂听课,并在课后与新教师就课前准备、课堂讨论以及课后总结等方面给予详细的建议和指导。教学资料实现充分的共享,任何一个教师都可以参阅其他教师的教学资料并可以就其中的问题向其他教师咨询改进教学效果的方法。这一新教师培养机制确保了其在研究生案例教学中具有数量充足的教师资源,且这一资源会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得到充实。(3)美国商学院的案例教学具有完善的教学辅助支持体系,以波莫纳理工大学管理学院为例,其教学辅助人员众多,并能够提供诸如专业化的案例教学信息平台以及案例教学流程化管理的服务。这些教学辅助是以教学为中心,围绕提供高质量案例教学这一目标所展开。同时,学院会为案例教学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如建设案例讨论教室、学生小组讨论中心等,同时也为案例开发教师提供相当数量的案例开发资金等。

3研究启示及建议

美国商学院的研究生案例教学实践对我国研究生案例教学的建设和提高具有显著的借鉴意义。(1)加强本土的案例开发和案例库建设。研究生案例教学中案例的质量高低直接关系到案例教学的效果优劣,直接采用“拿来主义”,将国外案例拿到课堂上进行教学存在着脱离中国学生生活实际的缺陷。这会导致学生在案例分析时不能联系到中国的实际,最终成为纸上谈兵。因此,加强中国本土案例的开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案例开发需要教师真正对行业、企业进行长期的跟踪调研,与企业紧密合作,这样才能开发出真正意义上的案例。这需要学校、教师和企业三方面的紧密合作,以及学校对案例开发的资金支持。学校应建立案例库,并建立相应的共享机制,实现案例在教师、学生间的充分共享,以促进案例教学效果的提升。(2)加强研究生案例教学师资培养。实现案例教学目标,授课教师的授课能力是关键因素,加强案例教学教师的培养刻不容缓。通过“请进来、送出去”相结合的办法,将国外高水平案例教学的优秀教师请进来,为国内教师提供集中培训以提高国内教师案例教学授课水平。同时,将国内教师选送到国外具有高水平案例教学的相应学院进行集中培训,让国内案例教学教师切实体会国际上高水平案例教学课堂的教学过程,学习案例教学相应的技能,提升教师案例教学的授课水平。(3)改革研究生考核机制和教师考核机制。学院应针对不同学科、不同专业以及不同的研究生群体,确定案例教学所占比重。通过多种渠道向研究生说明案例教学的价值,使研究生切实认识到案例教学对其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问题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使研究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案例教学过程中来。改变以往注重最后的考试结果,轻视学习过程的考核方式,切实加大研究生学习过程的考核比重。以考核改革促使研究生更加注重学习过程的表现,将能力培养融入到学习过程中。同时,改变当前教师考核重、课题申报,轻教学成果的局面。将教师案例开发、案例教学纳入到教师考核中,并适当加大案例开发、案例教学等所占比重。激励教师切实将精力投入到案例开发、案例教学中来,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4)加大案例教学资金投入。高质量、高水平的案例教学需要相应的资金投入,国内高校应在案例开发、案例教学方面加大投入力度。开发一个高质量的案例往往需要对行业、企业持续数年的跟踪研究,这意味着案例开发教师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财力来实现高质量案例的开发。这需要学院对教师、项目组在案例开发以及案例库建设方面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才能实现高质量案例的开发和案例库建设。同时,在人员配备上,教学辅助人员需要为案例教学提供专业化的服务,将案例教学教师从流程性管理事务中解放出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案例开发和案例教学当中去。最后,在国内MBA教育和专业硕士培养中,美国商学院研究生案例教学的经验具有直接的借鉴意义。但值得引起我们思考的是,国内学术型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与MBA以及专业硕士的培养目标间存在差异,美国商学院研究生案例教学在教学方式中所占比重、案例开发和选择的类型以及案例教学的具体实施方法是否可以在国内学术型研究生的培养中直接运用?如何在美国商学院研究生案例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对国内学术型研究生的案例教学方法的构建和完善?这是国内研究生案例教学方法实施、改革的一个重要议题,也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重要问题。

本文接受江苏省研究生教改项目“全球化背景下经济贸易类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的研究与实践”(JGZZ14-070)、江苏省教改项目“基于POCIB互动网络平台的国际贸易专业人才校企合作培养机制的研究与实践”(2013JSJG045)资助

参考文献

[1]顾明远,孟繁华.国际教育新理念[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3.

[2]刘刚.哈佛商学院案例教学作用机制及其启示[J].中国高教研究,2008(5).

[3]孙伟,陈涛.以参与者为中心的哈佛管理案例教学法及其启示:基于哈佛商学院PCMPCL项目的述评[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

[4]刘刚.认识真实的哈佛商学院案例教学[J].数字商业时代,2005(9).

[5]赵纯均,雷曜,杨斌.中国管理教育报告[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行动学习研讨方案范文第5篇

摘要:发展经济学案例研讨教学模式是发展经济学教学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教学模式包含两部分:发展经济学时事案例介绍和分组研讨。实践证明,发展经济学案例研讨模式在教学中发挥了显著作用,既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又可以促M教师教学水平提高,同时还能扩大学生的视野。

关键词:发展经济学;案例研讨;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6-0171-02

发展经济学是一门主要面向高校理论经济学本科专业的综合性学科。而作为经济学类专业的热门课程,发展经济学探讨的问题包含多个方面。发展经济学主要涉及原始资本的积累,人力资源的开发,工业与农业的现代化,人口的流动,外部资源的利用,发展的优先顺序等经济发展问题。基于发展经济学的研究内容,在学生聆听教师讲授发展经济学基本原理的时候,学生能较迅速地把理论分析联系实际,同时也对现实经济发展战略产生更多兴趣。针对这一显著特点,教师可以采取合适的方式来提升讲授教学效果。

一、“时政”案例教学具有较强吸引力

在案例的选取上,为了加强学生对经济政策的了解,可以将“时政”作为教学案例。这既可以引导学生关注当前经济政策,关注国计民生,又可以激发学生主动关注经济增长与发展的兴趣。目前国内部分高等院校使用的发展经济学教材案例较为陈旧,概念-理论-模型描述-举例的教学模式比较单一。旧的案例致使学生缺乏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准确认识,尤其是在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方面,更为欠缺,案例教学真正能发挥的作用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在具体选择方面,教师一般根据讲授内容的不同,围绕既定的教学目标,进行案例的选择。无论选择哪种案例,案例选择的目的是使学生通过案例学习,提升判断、推理等综合能力,并给他们的思维一些新的启发。比如在讲授农村经济发展这一章时,教师可以选择当前的经济时政热点进行案例分析,比如把“三权分置”作为典型案例。通过介绍可以使学生及时知晓“三权分置”是指农村的土地集体所有权、农户承包权、土地经营权这“三权”分置并行,并使学生明白这种模式开辟了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的新路径。学生通过这个案例学习,可以知晓国家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的农业新举措,了解国家最新的经济发展动态。在讲授金融与可持续发展这一部分内容时,教师同样可以选择当前的经济时政热点进行案例分析,比如,杭州G20峰会提倡的绿色金融模式。同时,也可以加入最新的微观企业例子,比如互联网金融巨擘蚂蚁金服近日为旗下支付宝平台的4.5亿用户全面上线了“碳账户”。作为迄今为止全球最大的个人碳账户平台,其产生和发展必然蕴含大量的经济学知识。教师可以在讲授课本基础知识之后,通过最新的案例来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G20绿色金融究竟绿在哪里,并更好地理解发展经济学中的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理念。学生通过聆听最新的案例介绍,从而加深对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这一知识点的理解。另一方面,由于“时政”新闻具有区别于其他案例的特殊性,其主是国家生活和国际关系方面大政方针政策,因此这些知识有助于学生们了解社会各个阶层的生活和国家的政策,从而有效地弥补学生们就事论事的缺陷,也为培养应用型经济学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分组研讨是案例研讨教学的核心内容

发展经济学时事案例介绍是发展经济学案例研讨教学模式的第一部分。分组研讨是发展经济学案例研讨教学模式的第二部分内容。相较于发展经济学时事案例介绍,发展经济学分组研讨是案例研讨教学的核心内容。案例研讨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所以在案例研讨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发展经济学案例研讨教学中,教师在讲述“时政”案例之后,就可以采取分组研讨和小组辩论等多种形式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在讨论中,教师应结合国家新出台的相关政策,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在分组研讨中,让学生多听其他同学之言,开拓思路,可以弥补惯性思维的缺陷。分组研讨的形式让学生们在讨论中“有话可说”,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能真正地体现案例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的初衷。

一般情况下,分组研讨案例教学主要采取以下步骤:首先,采取合理方式把参与的学生进行分组。分组的形式通常影响着研讨的积极性和研讨效果与质量。分组可以采用多种形式,比如可以按照寝室为单元进行分组,也可以让同学进行自由分组。如果班级学生人数不是很多,最好采用两人一组的分组方法,可以避免组员太多,有部分成员想搭便车的问题。在实践中,我们发现两人一组的分组研讨方式是最能提升学生参与度和积极性的方式。同时,教师要对分组情况进行记录,并明确每组的发言人或者小组长。在分组之后,要及时动员学生,说服学生尤其是平时学习不积极的学生。动员以鼓励为主,同时也可以告知学生分组研讨的表现会与期末成绩相衔接。当强调分组研讨的表现是期末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时,学生的参与意识与质量会进一步提升。需要教师强调的是,分组研讨的展现形式要以PPT的形式呈现。教学实践表明,以PPT的形式呈现的研讨方式在研讨效果和学生互动性上比不用教学效果要高很多。同时,教师要合理安排要分组研讨的顺序并明确开始分组研讨的课程时间安排。分组研讨的顺序有两种,一种是教师指定,还有一种是学生自主决定。这两种方式可以根据班级学生平时的学习努力程度以及学生的知识含量来选择。如果学生平时学习较为积极,那么就可以选择学生自发的方式。在确定分组研讨的顺序之后,就可以正式进入案例研讨环节。在案例研讨环节中,教师要做好记录,明确演讲者,课件制作者和参与者。同时,教师应采用专门的研讨活动记录本对整个活动进行记录,以便在每个小组研讨结束时,全面评价小组研讨的各个方面。教师在对学生的研讨进行点评时,可以从声音、气质、PPT精美程度等方面进行点评,需要注意的是,点评应以鼓励和表扬为主。在案例研讨教学中,教师是互动式案例教学中的核心人物。因此,在进行案例研讨前,教师要做好案例的准备和组织工作。

三、案例研讨模式的教学效果

经过教师与同学们的共同努力,案例研讨模式教学效果显著,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案例研讨教学模式提升了学生各个方面的素质。案例研讨模式的基础工作之一是学生必须亲自查找相关资料。因此,学生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锻炼了自身主动发现问题的能力。在收集相关信息后,特别是对教师之前讲授过的时事案例进行关联后,就需要学生总结并发表自己的观点,这就有效地考察了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相关的发展经济学知识。另外,案例研讨模式要求W生要以PPT形式展示小组的劳动成果。PPT形式展示效果的差异反映了同学之间制作PPT水平的差异,同时也督促了学生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特别是对那些电脑办公技术掌握不太好的同学,这样的活动是一种实实在在的督促与激励。最后,案例研讨模式还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发言。有的学生普通话标准,吐字清晰,声音洪亮。这些好的榜样对于其他同学也是一种激励。无论研讨模式的展现结果怎样,只要同学积极参与,就必然加强了沟通,促进了合作。

第二,案例研讨教学模式促进了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学生们通过课件展示,教师发现学生课件的创意与优点,从而督促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更加层次化、多样化。换位思考的方式促进了教师在制作技巧方面的投入,因为当生动逼真的课件展示在教师面前时,不但会对其他学生产生激励作用,同时也会对教师产生推动作用。这种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使教师更加热情的投入。另一方面,在研讨过程中,当同学们提出不同的观点,对教师的教学质量提升也有促进作用。

第三,案例研讨教学模式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案例研讨不但针对中国,而且常常针对其他发展中国家。收集其他发展中国家资料的过程,也是开阔学生视野的过程。比如在分析印度经济发展的问题时,同学们通过收集相关资料和信息,认真地比较了印度与中国的经济发展特征,一些学生得出结论印度软件产业的发展水平比中国高,但是中国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占有明显的优势,印度经济发展的后发优势不容忽视,中国应主动借鉴印度软件产业发展的经验,弥补自己的不足,尽快壮大本国的民族软件产业。由此可见,案例研讨教学模式能在很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其在巩固基础知识的同时,能对国内外经济发展有更深入的了解。

参考文献: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