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本网工作计划内容页

课外书阅读计划{优选5篇}

2024-08-04 11:37:02工作计划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课外书阅读计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课外书阅读计划范文第1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时间管理;指导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2-0076-01

《教育大辞典》指明,语文课外阅读"是语文课外活动的一种,它相对于课堂阅读而言,是指学生课外通过阅读书报、影视、网络等进行学习的方式。课外阅读具有课堂教学和学科活动所不能替代的作用,它能扩大、巩固和加深课内所学知识,增强求知欲望,丰富精神生活,培养高尚情操,还能帮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语文课程标准多处对课外阅读要求作过描述:"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初中三年)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但目前诸多调查显示,初中生的语文课外阅读量和阅读时间与语文教育目标相距甚远。天津教科院的调查显示:(1)年级越高,课外阅读量越少,小学生喜欢课外1阅读的占45.5%,初中生占27.7%,高中生占17.7%,有8.2%的中小学生处于基本不阅读课外书的状态;(2)课外阅读量普遍不足,有80%的学生每个月课外阅读数量不超过2本书;(3)普遍对阅读二三十万字以上的大部头文学作品感到十分吃力,感觉费劲、费时,有的情节描写还看不懂,所以很少有人去看。陶本一、曹建召的全国初中生课外阅读调查报告显示:由于受学习压力、家庭作业及其他相关因素的影响,三地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差异并不明显。每周阅读1至2个小时的学生,河北有40%,宁夏有34%,上海有44% o《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初中生课外阅读量为:三年时间读260万字,每学期是40万字,每天的阅读量应是2300字,这得需要半个小时的时间,每周的阅读时间必须保证3个小时以上才能完成阅读任务。2007年《广州日报》对广州市的6所中学进行了学生阅读的相关调查,结果显示,虽然有74.5%的学生认为课外阅读不可取代,但在现实中只有7.6%的学生每夭阅读课外书时间"至少1小时";77.8%的学生"想阅读,但时间都被功课挤满"。

时间管理不善是导致初中生课外阅读状况不佳的主要原因之一。所谓时间管理,就是指合理安排和规划阅读时间,以最少的时间获得最大的阅读效益。笔者的做法与经验是:增强时间意识,制订一份详细而可行的阅读计划,将计划付诸行动,引导反思与总结。

1."只要你愿挤,时间总还是有的"――增强时间意识

"我们每天上课、做作业、预习复习都来不及,哪里有时间去阅读课外书",这是许多学生的心声。由于中考、高考的指挥棒作用,现在的学生主要把时间与精力集中在与考试直接相关的课程教材和教辅材料上。学生的"正业"就是上课专心听讲,认真做笔记;课后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阅读课外书,开展与课外阅读的活动,不但没有时间去做,而且被看成是"不务正业",会冲击正常的学科学习。在此,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高度认识课外阅读对学生成长与发展的重要意义,通过引经据典、讲故事、说道理等方式将重视课外阅读的种子植入学生心中。然后,引导学生在繁忙的学习任务中想方设法每天抽一定的时间来阅读。鲁迅先生说过:"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一样,只要你愿挤,总还是有的。"让学生懂得课外阅读不是没有时间,关键是你肯不肯去挤。

2."预则立,不预则废"――制订一份详细而可行的阅读计划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制订计划是课外阅读取得成效的重要保证。时间管理"10/90"定律告诉我们:若你在事前花10%的时间做规划,工作开始后就可节省90%的时间。教师指导初由生进行语文课外阅读,提高阅读效果,首先要指导学生制订课外阅读计划。教师以《语文新课程标准》为依据,从教学目标出发,根据初中生的实际需要、接受能力、欣赏水平、兴趣爱好和年龄特征等因素,紧密配合课内阅读教学、作文教学,统筹安排,制定一份详细具体、切实可行的读书计划。这份计划可以包括阅读目标、阅读书目、进度安排、阅读地点、阅读方式的选择以及阅读效果的预想等。阅读计划一般在每学年由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制订。

3."创设学生课外阅读的氛围

开展课外阅读,可以从氛围营造、环境布置、活动开展等各个层面进行。如师生共同在班级建立"小书屋";辑录一些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张贴上墙;设立集体的阅读记录单,及时将学生的集体阅读内容、阅读成果反映出来。如:学古诗时教学"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使学生明白读书是写作的基础,多读书,读好书,写作也就不难了。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使学生明白多读书能使我们足不出户就了解大千世界。学"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明白书在人类的进步乃至社会的进步中所起的作用;学习"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让学生明白由于自己的见解不同,对作者笔下的人物也会有不同的了解。学习"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让他们明白只有不怕艰苦、认真努力的人才能攀登知识的高峰。将这些名人名家名言有关读书的话作为标语,贴在教室里。

4.推荐适合学生阅读的好书

课外阅读是学生们求知、启智的重要平台。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学会确立合理的课外阅读取向,提高他们的阅读质量。好书可以影响学生的一辈子,坏书也会引人误入歧途。可见读书,读好书是多么的重要。可现实生活中学生并没有那么多好书,也不明确哪些书适合自己。

心理学告诉我们,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往往会起到一种暗示的作用。老师应该是学生课外阅读的热情的倡导者、支持者、引导者。老师应当好参谋,像朋友一样与学生分享阅读心得,交流阅读的苦乐。让他们感受到阅读带来的成就感,强化他们对阅读的肯定意识,从而使阅读真正内化为学生的一种心理需求。例如,学了《杨修之死》,可以组织学生阅读古典名著《三国演义》,拉近学生与社会生活的距离。采用这种活动方式推荐图书,有利于课内外的联系,往往更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更受学生欢迎。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不足之处,专门推荐有针对性的课外阅读。如学生的持久性不强,没有毅力,可以推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参考文献:

[1] 黄厚江著《语文的原点――本色语文的主张与实践》,辽宁教育出版社出版2014年;

[2] 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3年版。

课外书阅读计划范文第2篇

【关键词】课外阅读 现状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2-0007-02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如何让学生在有限学习时间内,获取更多的知识信息,仅靠有限的课堂教学是不能奏效的,必须寻求更广阔的教育途径。然而,普通的中学生由于受办学条件、社会家庭的影响,课外阅读量严重不足,语文能力偏低,极大的影响了语文教学效果。

一、初中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

(一)部分学生缺乏长期阅读计划

调查发现,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学生学会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的这一要求在实际中并未完全贯彻,有相当一部分学生选择有短期计划,也很有可能与阶段性的月考、期中考试有关联,这也是与素质教育的目的相违背的。没有计划便没有阅读效率,直接导致在阅读上没有“量”的保证。从另一方面来说,多数学生没有阅读计划或只有短期计划表明他们在思想上对课外阅读的重视程度不够,教师的敦促和指导也有所欠缺。

(二)未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和方法

调查显示,初中生进行课外阅读时普遍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拿到手中的书只是随意翻翻,大多只形成初步的印象,真正能记住的东西很少。没有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会分散学习精力,降低阅读效率,造成阅读的盲目与被动。

(三)家长与社会对课外阅读的认识存有偏差

根据家长问卷的资料显示,家长对课外阅读的态度多数持保守态度。家长对待课外阅读,虽不像以前一样视之为洪水猛兽,但仍然持怀疑态度,更不会将课外阅读与课内“正书”放在一起相提并论,学生学习成绩一旦下降,家长往往第一反应就是归咎于课外读物,对课外书又会另眼相看了。家长、社会对课外阅读认识上的偏差一旦形成,也间接影响着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加强课外阅读教学的策略

(一)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1.发挥榜样作用,激励学生阅读。榜样能让学生产生奋发向上的心理,并能让学生比较自己的行为,从而达到“取长补短”的作用。作为向导的老师,要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及时推荐文章给学生,使学生对作品发生兴趣。同时,有意向学生介绍古今中外热爱读书的一些名人名家,并在班中树立典型来激励学生,使学生逐渐认识到只有多读书、肯读书,才能有较高的阅读能力;鼓励学生热爱书籍,从书籍中汲取无穷无尽的语言营养、精神食粮。

2.营造阅读氛围,创设阅读环境。在班级中努力营造一种浓厚的阅读氛围,更利于阅读,形式可多样化。如开设专题讲座,出一期黑板报、举行朗诵会,布置一些手抄报、墙报,放置一些适合学生阅读的杂志等。开展读书交流活动更为适宜。

3.激发学生兴趣,拓宽阅读环节。在引导学生课外阅读前,首先要采用各种手段燃起学生的读书愿望。只要学生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地去求知、去探索,并在学习上产生极大的愉快和积极的情感。特别是结合课堂教学的内容进行阅读兴趣的激发,能收到“一石二鸟”的效果。

(二)明确阅读目标,制定课外阅读计划

首先,教育学生明确阅读目标。课外阅读能使学生认识社会、体验社会、感悟人生、认识自然,能培养自己的生活能力、鉴赏能力、是非判断能力,特别是能丰富自己的知识、积累词汇和素材,提高写作能力。学生只有意识到这一点,他们才会积极地、主动地进行课外阅读。

其次,适当指导学生制订阅读计划,增强学生课外阅读的针对性。

再次,推荐优秀课外读物,有的放矢,持之以恒。

(三)结合多种阅读方法,加以指导

第一,博约结合,粗精结合,培养阅读能力。在博览群书的基础上能突出重点,刻苦钻研某一方面的书籍,两者结合才能融会贯通。

第二,循序渐进,熟读深思,发展思维能力。我们可采用分层次阅读由浅入深,进行指导,在阅读中要善于发现问题、思考问题。

第三,读审相连,化读为写,提高鉴赏能力。阅读中除了具有质疑的精神外,还需要学会保持一种独立的精神来加以审视。对初中学生来说,可以写成读后感,或者简评来提高鉴别能力。

总之,在开展课外阅读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症下药,充分认识学生在课外阅读方面的严重不足,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使课外阅读成为学生的自觉要求,由“要我读”变为“我要读”。同时教师要有深远的目光,广博的知识和常抓不懈的恒心,要以最大的热忱倾注其中,那么,中学生的课外阅读这棵大树,必将结出丰硕之果。

参考文献:

课外书阅读计划范文第3篇

关键词:课程背景;阅读价值;问题原因;建议对策

一、课外阅读的创生背景

高中语文阅读主要分为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两种形式。课内阅读,主要是指在语文课堂上,在老师的指导下对指定材料的阅读。课外阅读,主要是指学生在课余时间对相关材料的阅读;这些相关材料可以是语文教材(我们俗称的语文教科书),也可以是学生感兴趣的其他文学典籍、报纸刊物等。

阅读健康的书籍是促进个人生命成长、发展、完善的重要途径。对丰富个人的精神世界、提高个人的文化品位、提高民族、国家的整体素质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我校学生的实际阅读状况

马边彝族自治县中学校是一所少数民族地区的市级校风示范学校,为了了解我校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课题组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广泛收集了我校少数民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的信息。

此次调查问卷我们从四个大的方面的统计进行分析:

1.少数民族学生的基本情况

在279份问卷中,其中有21人是城区学生,其余258人都来自各乡镇。他们具有如下的特点,是学校的一道特殊的风景。

(1)渴求关爱的留守青年

我校的少数民族学生,主要来自各乡镇,家庭条件恶劣,很多家长只得离乡背井到经济发达的地区打工。很多少数民族学生就从留守儿童成长为留守青年。他们渴求和家人团聚,渴求亲情的滋养。

所以,我们学校的少数民族学生在情感态度、人生观等方面更需要大力的引导。学校教育如何填补他们因缺少亲情而产生的遗憾,就成了摆在全体师生面前的一个严肃课题。

(2)勤奋刻苦的追梦学子

因为家境的磨炼,大多数少数民族的学生都比较独立、刻苦、勤奋。尽管,少数民族地区的义务教育还不能和汉区相提并论,少数民族学生的文化基础相对薄弱;但是,由于他们具有刻苦勤奋的性格优点,可塑性往往比较强。如,2012级七中网校班的××××就是其中一个代表,她在高考中一举夺得“校状元”的桂冠,并被中央民族大学录取。

这群追逐梦想的学子,激励并鼓舞着我们去思考学校的教育,发展学校的教育。

(3)在语文科的学习上遭遇挫折、尚未失掉信心的学生

我校66%的少数民族学生的语文成绩在小学和初中阶段最好,只有34%的学生认为语文成绩现在最好,这组数据说明他们在语文科学习上遭遇了挫折。63%的学生认为语文科在各学科中的难度一般,59%的学生正在努力提高语文成绩,91%的学生对提高语文成绩抱有信心。过半数学生的努力和91%的学生信念就是我们探索语文教育的理由和基础。

2.课外阅读的时间、内容和途径方面

我校学生的课业负担比较轻,23%的学生每天的课余空闲时间(不包括写作业的时间)有3~5小时,55%的学生有1~3小时的课余时间。但是他们对课余时间的利用却不科学,每天能坚持课外阅读的学生比重很小。有35%的少数民族学生课外阅读时间不到半个小时,有80%的学生每天的阅读时间不足1小时。

从阅读的材料和内容来看,75%的学生喜欢阅读纸质书籍,60%的学生课外阅读的书籍是同学之间交互借阅或校外书摊借阅的,只有15%的学生是到学校图书室借阅的;78%的学生喜欢阅读文学名著、体育、新闻,有8%的学生喜欢卡通、漫画。

3.对课外阅读的认识、动机、兴趣

68%的学生认为高中生课外阅读很重要;86%的学生认为课外阅读的作用是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可是74%的学生闲暇时最喜欢做的是看电视和听音乐,仅有17%的学生选择看书,可见我校学生的课外阅读还是一个尚未开垦的莽荒之野;23%的学生有浓厚的阅读兴趣,67%的学生没啥兴趣。

4.课外阅读的方法、环境

56%的学生偶尔制订课外阅读计划,29%的学生从来没制订过;37%的学生课外阅读时经常读完就不管了,也有37%的偶尔做读书笔记或写旁批;63%的学生很愿意与人分享课外阅读接触到的奇闻轶事、生活常识、历史传记和情感体验等,写作文时能引用的占26%;50%的学生认为读文集或单篇文章比读整本的书重要;44%的学生认为课外阅读书籍的获取途径比较少;41%的学生认为课外阅读的主要困难是书籍太少;61%的学生写出了曾经让自己产生过共鸣的语句,座右铭一类较多,没有一个学生能写出一个语段;在完成“请你列举出你接触过的三篇课外文章和三部课外著作”这个答卷任务时,33%的学生没做。

三、综合分析主要问题与原因

1.课外阅读的时间、内容和途径方面

我校78%的学生每天的课余空闲时间(不包括写作业的时间)超过一个小时,其中有近四分之一的学生超过3个小时。也就是说我校学生有较为丰富的课外阅读时间,有待师生们的珍惜、利用。

学生有了基本健康的价值观,能对图书作初步选择。虽然有8%的学生喜欢卡通、漫画,但是78%的学生更倾向于阅读文学名著、新闻等健康读物。

课外阅读的途径方面,60%的学生课外阅读的书籍是同学之间相互借阅或校外书摊借阅的,只有15%的学生是到学校图书室借阅的。可见,学校图书室作为校内专门的藏书职能机构的作用,没有完全发挥出来。学生因为经济原因自己购买图书的比例也很小。

2.对课外阅读的认识、动机、兴趣

68%的被调查学生认为课外阅读很重要,基本上能认识到课外阅读开阔视野、增长知识的作用;但是74%的学生闲暇时选择的是看电视和听音乐,而不是课外阅读,只有17%的学生选择看书。可见,我校学生的课外阅读动机是相当弱的。有浓厚阅读兴趣的人不到四分之一,近四分之三的人缺乏相应的阅读兴趣。

可见,做好课外阅读要有一定的学生基础,学生在主观上对课外阅读是持欢迎态度的。同时任务又是艰巨的,因为不到五分之一的学生闲暇时才偶尔选择看看书。

3.课外阅读的方法、环境

我校学生普遍缺乏相应的课外阅读方法:(1)学生的课外阅读是漫无目的的,没计划的。只有56%的学生偶尔制订课外阅读计划,有近三分之一的学生从来没制订过。(2)学生课外阅读不注重积累,与读物、与作者很难产生共鸣,缺少精神层面的交流。(3)学生易忽视课外阅读的成果运用。37%的学生不愿意与人分享课外阅读接触到的奇闻轶事、生活常识、历史传记和情感体验等;写作文时能引用的仅占26%;没能自觉运用课外阅读接触到的语言材料来描绘自己的生活,表达自己的情感。

课外阅读的环境方面,44%的学生认为课外阅读书籍的获取途径比较少;41%的学生认为课外阅读的主要困难也是书籍太少。可见,营造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对学生的课外阅读很重要。

四、针对我校少数民族学生阅读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制订相应的对应对策

1.给学生的建议:厘清对课外阅读的模糊观念,提高课外阅读的兴趣

(1)对语文课外阅读形成正确的认识

不会增加大家的课业负担。语文科课外阅读不会增加大家的课业负担;相反,学生在课外阅读活动中还可以不断提高自身的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拓展自己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增强自我的探究意识和兴趣,在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中促进自身的知识全面发展。所以,提倡并引导学生有计划地进行课外阅读不会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

(2)探索方法、积累经验,提高课外阅读的能力

学生应该结合课内学习,主动探索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积累经验,增强课外阅读的能力。①要学会制订课外阅读计划,增强课外阅读的目的性和自觉性。②要学会做读书笔记或写旁批,注重积累阅读体验,尝试和作者、文本进行精神对话,以转变、丰富和升华自己。③要学会分享课外阅读的成果,自觉运用课外阅读接触到的语言材料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描绘自己的生活。

2.给教师的建议:教师应重视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

(1)营造阅读氛围,打造阅读环境

环境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良好的书香氛围可以催生学生的阅读兴趣。目前我校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呵护、培养学生课外的阅读兴趣:①学校领导及学校各科任课教师应认识外阅读的重要性,统一思想,不再把学生在课间自主时间看课外书作为违纪、违规来处理,使学生在课外阅读时有一定的安全感。②班级集体可以统一征订优秀报刊,精选时文。如,《读者》《青年文摘》等时文报纸,建立一个固定的班级阅读书库。③建议学生随身携带优良书籍,养成随时阅的习惯。

(2)拓宽课外阅读范围,提高课外阅读质量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和选修课本中有不少文本都是长篇名著节选,教师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去阅读原著,要求学生以节选的课文为基点向整本名著扩展,并通过对整本书的阅读来加强对局部的理解。从而立足课内,带动课外,从课内有力地向课外拓展辐射。引导学生在课外阅读时与文本充分对话,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自主分析感悟能力、自主欣赏评价能力和自主吸收迁移能力。

(3)建立、完善学生课外阅读的检查、督促制度

目前,我校学生课外阅读投入不够的主要原因是缺少反馈、评价和激励机制。没有积极有效的评价,学生课外阅读的动机就不易及时得到强化,阅读的兴趣就得不到及时的肯定,阅读的成果就缺乏相应的交流分享机制。课外阅读的实效性就会大大降低。为了促进学生课外阅读活动的持久、深入开展,我们应该以学生为主体,以阅读时间、语言积累、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为主要内容,开展评价活动。下面提供几个具体做法供参考:

资料查阅法:指导学生制订“学期”课外阅读计划,“学月”课外阅读计划,向学生介绍做读书笔记和写读书心得方法。并定期查阅学生的阅读计划、读书笔记、读书心得,检查学生计划的合理性和计划执行的实效性。对学生的读书笔记在相应时间进行量化,及时统计得分,根据分数确定学生课外阅读的等级,让学生随时知道自己的成长,在成长中体验快乐。

活动评价法:一份思想与人分享就成了两份思想。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搜集的奇闻轶事、生活常识、历史传记等,应主动和他人分享。因此,教师应为学生的分享、交流搭建平台。可定期开展读书报告会,交流课外阅读体验,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阅读中的收获。也可以利用早读课、语文活动课等,开展“介绍一本好书”“诗文朗诵比赛”、经典名著知识竞赛、读书征文等活动。让不同性格、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分享交流课外阅读成果的机会、渠道。

3.给学校的建议:营造优良的课外阅读环境

我们学校目前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为师生营造更好的阅读环境。

(1)完善评价机制,帮助语文老师实现由“应试”往“素质”的转变,进而重视、落实学生的课外阅读。

(2)加大资金、人力投入,积极推进图书室的建设。目前,积极探索在中午1点至2点、下午5点40至6点40这两个时段开放图书室的可能,以期缩短图书室和学生的距离,切实发挥图书室的作用。条件成熟时,增开期刊阅览室。

(3)在经费不足、人力不够的情形下,积极探索与县文化馆的图书资源的共享流通机制。

参考文献:

[1]倪文锦,蒋念祖,陈玲玲.高中语文新课程必修课的学与教[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曾祥芹.阅读学新论[M].北京:语文出版社,1999.

[3]王荣生.语文科课程论基础[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06.

课外书阅读计划范文第4篇

学生课外阅读既能巩固和扩大课堂教学成果,又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及早引导学生博览群书、开阔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他们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教师要激发学生读书兴趣,让学生爱读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兴趣能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教师要经常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介绍一些书中人物、内容梗概或精彩片段,激发学生读书的欲望。如,教学《皇帝的新装》时,教师可介绍《安徒生童话选》;进行《赤壁之战》的教学时,教师可出示《三国演义》介绍书中部分精彩内容。这样学生就会被兴趣推动,纷纷要求借书阅读,在读中去感受名著的魅力。只有培养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学生才会变“要我读”为“我要读”。语文教师的语言幽默风趣,生动流畅,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能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之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奖励;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爱读书的情感,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猎取知识,形成与书本交朋友的强烈意向。这样,学生就会在课余时间主动地进行广泛的阅读尝试,得到享受,进而就会产生“我要读”的欲望。

二、教师要多开展语文课外活动,从而扩大和巩固学生的课外阅读成果

比如,召开读书经验交流会,让学生把自己近期的读物介绍给同学,谈谈读书体会,背诵部分精彩片段。采用一些新颖有趣的方法来激励、检测学生的课外阅读,举行阅读、朗读、演讲比赛,让他们以各种形式进行阅读,比谁读得多、快、准,不仅能增强学生参与、竞争的意识,更有效地训练了阅读能力,同时促进了课外阅读活动的开展,将会激励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教师要制订严格的课外阅读教学计划,纳入长期教学计划

教师应向学生推荐合适的课外阅读书目。向中学生推荐优秀读物,完善他们的心灵和人格,引导他们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向他们推荐健康、积极向上的著作,展示人类生活的美好前景,鼓励中学生热爱生活,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以此奠定他们在人生道路上知识和情感的基础。面对丰富多彩的世界,不会选择是一些学生不会读书的原因。有选择性地向学生推荐课外书不失为一种帮助学生阅读的好办法,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欣赏习惯,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利于学生智力和能力发展的课外书,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四、教师推荐书目应遵循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相结合的原则,不能随意和草率

每学期开始,师生共同商讨、制订课外阅读计划,规定阅读书目的范围和数量。计划的制订要考虑到学生个体差异,制订最低的阅读标准。当然,还要考虑到对学生课外阅读的考核和评估,要把学生课外阅读纳入对学生的考核当中,对课外阅读完成得好的要给予奖励和表彰。

五、教师要结合家长和其他科任教师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提供宽松的阅读环境,从而有效地促进课外阅读,为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提供广阔而自由的天地

通过家长会、家访向家长宣传课外阅读对丰富学生的知识、开发智力、陶冶性情、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有重要意义,鼓励家长多带孩子到书店帮助孩子选择合适的图书,可以为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

课外书阅读计划范文第5篇

关键词:阅读领域;拓展;小学生;语文素养

我国最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而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在于阅读,要培养学生养成独立阅读的习惯,培养独立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形成丰富的积累,培养良好的语感,通过拓展阅读领域,引导小学生通过课外阅读,激发阅读兴趣,通过适度、适量的阅读,逐步提升自我语文素养。

1 阅读领域的界定与选择

首先,教师要有计划、有步骤向小学生们推荐课外书籍,只有内容有趣的课外书籍,才最能被小学生领会,只有能充分满足孩子活泼天性的读物,才能引起学生们最大的阅读兴趣;课外读物只有内容健康才能最大限度的激发小学生的求知欲和进取心。通常,童话、寓言故事是低年级小学生阅读的首选;科普、军事图书很容易引起男同学的兴趣;情节活泼生动的故事书则让女同学着迷。教师可根据学生们不同阅读需求,加以推荐。

教师还应结合课堂教学来向学生们推荐课外书籍。课外辅导书籍的内容、形式应尽可能多与课本教学有关。或是对课本内容的补充性拓展,或是与课文表达形式类似的迁移性拓展,或是有比较鉴别意义的比较性拓展,使学生通过课文读物的阅读更加深刻理解课文内容,实现对学习内容的类化、迁移,有此及彼的组合积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养成主动阅读的习惯。课外阅读还需要注意量与质的关系,不能违背小学生的认知特点,任意扩展,既要重视一定数量的控制也要注重一定的质量,从小学阅读能力及兴趣实际出发,选择与课文难易度相当或低于教材的内容,让学生基本能读懂[2]。

2 教师的“引领”与“激发”

2.1 加强阅读的计划性指引

在学生的阅读过程中,大多数学生存在盲目阅读的状况,其阅读目的不明确,或是一种消遣性、趣味性、积累性、鉴赏性的阅读,对阅读内容缺乏计划性,有着较大的随意性。因此教师可指导学生根据自身所拥有的资源状况及时间、爱好等制定阅读计划,并加强对学生计划执行情况的检查和评价,教导学生合理安排和利用时间,逐渐形成自觉、自主的阅读习惯。

2.2 激发阅读兴趣,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首先,应在校园内营造读书的文化氛围。校园文化氛围会对学生产生不自觉的影响,有着巨大的潜在教育意义。在校园内部的每一个角落应该营造读书的氛围,如教学楼走廊、墙壁张贴“名人名言”“成语故事”“科学家的故事”[3],办“读书角”等。使校园内部充满浓厚的书香氛围。

其次,家庭内部也应配合学校积极促进学生热爱读书。有的家长认为课外阅读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有的认为应该放任自流,甚至有的留守儿童根本没人管教,这些都是家庭教育的误区所在。家长应该正确认识课外阅读的作用,把握好度,为学生制定恰当的阅读计划,指导其保持恰当的阅读时间,设法激发和保护学生的读书爱好,通过带头读书,为孩子做好表率,引领孩子积极开展课外阅读。

2.3 教授学生阅读技巧

2.3.1 阅读方式的选择。对于不同体裁的课外书籍,教师需要引导小学生们运用不同的阅读方法来阅读。比如:唐诗宋词、名人名言需要朗诵出声,小说名著则要细细阅读和体会其中的思想和精髓,散文需要体会审美意境,议论文则要到论据对论点的论证。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和不同体裁的课外读物,教师要明确不同的阅读要求。比如对低年级小学生,教师可让其泛读,对中年级、高年级小学生,教师可指导其精读。

2.3.2 做读书笔记。教师可以采用指导小学生写读书笔记的方式,来拓展孩子的词汇量,增加阅读的收获和感悟。首先,可以采用摘录的方法。课外书籍中生动传神的语言,励志优美的词句、段落都可以摘抄。其次,可以采用罗列提纲法。小学生们可以编写内容的梗概和提纲,更能记住主要内容。再次,可以采用句子仿写法。学生对优美句子,段落进行仿写的同时,也激活了孩子的思维,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最后,读书心得法。当小学生在阅读了课外书籍之后,及时写出自己对内容的感悟体会和收获,这既能锻炼学生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更能丰富了他们的思想境界。

3 结语

拓展阅读领域,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不仅需要教师进行科学、合理引导,还要对相关的阅读技巧等进行指导,同时也需要家长配合学校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共同促进小学生课外阅读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 赵敏敏.让课外阅读成为孩子们的营养餐[J].科教导刊,2012(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