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本网工作计划内容页

2024年二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2024-11-04 00:08:01工作计划

我们所欣赏的本篇有15607文字共八篇,由曹炜波精心修订之后上传!欢迎大家来学习参考,希望能帮到你!

2024年二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篇一

一、教学目标与要求

1.了解统计的意义,学会用简单的方法2024和整理数据。

2.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 使学生学会辨认轴对称图形;结合实例,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

4. 让学生在熟练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综合应用表内乘除法的计算技能解诀一些简单和稍复杂的涉及乘、除运算的实际问题。

5.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二级运算的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学会计算含有乘除混合以及带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

6. 使学生经历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认识余数。掌握除数是一位数,商也是一位数的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知道余数要比除数小。

7. 结合生活实际,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经历数数的过程,能认识万以内的数,结合实际物体知道这些数的组成与分解。

8. 初步建立克、千克的概念,渗透数学模型思想。

9. 通过一系列的猜测、比较、推理等活动,使学生感受简单推理的过程,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与组合数。

二、教学措施

1.万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

2.改进表内除法教学的编排,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加强教学过程的探索性。

3.提供2024空间与图形的丰富素材,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4.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习学习数学。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习数学。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

5.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和优等生的培养。采取生生互帮与教师辅导相结合、数学学习与其他学科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多角度、多层面的对学困生进行辅导。 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探索计算方法时,必然算法是多样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思考,提倡算法多样化。

三、课时安排

(一)数据2024整理(3课时)

(二)表内除法(一)(13课时)

1.除法的初步认识

平均分………………………………………2课时左右

除法…………………………………………3课时左右

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7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 ……………………………………1课时

(三)图形的运动(一)(4课时)

剪一剪 …………………………………………1课时

(四)表内除法(二)(9课时)

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3课时左右

解决问题 ………………………………………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 ……………………………………2课时

(五)混合运算……………………………………(8课时)

(六)有余数的除法……………………………………(8课时)

(七)万以内数的认识……………………………………(14课时)

(八)克和千克……………………………………(4课时 )

(九)找规律……………………………………(4课时)

(十)总复习……………………………………(4课时)

2024年二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篇二

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方向与位置”的第二课时看望老人。教材:本节课是学生在一年级学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相对位置以及上一课时结合具体情境,会辨认东南西北并能用这些方位词描述物体所在方向,知道地图上的方向,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我们认真教材通过看望老人这一情境,使学生学会看简单的路线图,了解路线图的基本结构,由方向和距离确定两地的相对位置,进一步巩固辨认方向的知识,为以后学习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和简单的路线图做好铺垫。教学目标:1、根据方向与距离确定两地的相对位置,描述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的具体路线。2、能正确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地说出去某地所走的路线,能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学习。3、渗透尊敬老人的传统美德,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学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巩固看图辨认方向的知识。教学难点:能用准确的语言描述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的具体路线。学情: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东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的感性经验,而且上一课时已经对物体相对位置关系有了初步的了解,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设计理念: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教师进行教学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这节课首先创设了尊敬老人的生活情境,选择了学生乐于接受有价值的教学内容,并且在此基础上突破了教材。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互动、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设计与学生密切联系的活动情境,放手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根据自己的学习体验,通过师生,生生互动,合作、探究等方式,学生自主学习。把奖励和表扬贯穿课堂始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教学模式:(一)创设情境 激活目标:通过生动具体的生活情境,明确学习的目标。(二) 实践观察 自主探究:通过学生仔细的观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通过主动的探究,主动学习,体验探索成功的快乐。(三)强化训练 及时练习:通过灵活有趣的练习,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四)形成能力 总结知识:通过对本节课教学内容的总结概括,将知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活目标首先复习上节课的知识,让学生说出我们都学习了那些方向?出示地图,让学生说出地图上的方向,并用学过的方向知识说一下物体所在的位置。通过复习旧知,为本节课在东南西北基础上进行路线图的教学打下基础。接着情境导入,九月九这天是重阳节,中国自古就有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这一天小红,小明,小刚三个好朋友相约去敬老院看望老人,可是他们不认识路,你愿意当他们的小导游,用你的智慧去帮助他们吗?设计这样的情境,引出路线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二、实践观察、自主探究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观察,从图上你都知道了那些数学信息?设计此环节目的在于从整体上让学生了解路线图,知道从图上获取信息来帮助解决问题,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 接着让学生自由充当其中某一位小朋友,怎样才能走到敬老院?先让学生思考,再把自己的想法和同桌交流,新课标指出:思考要有价值,合作要有实效,我们认为此处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再进行交流,目的明确时效性强。再让学生依据自己的选择口述去敬老院的行走路线,教师依据学生的回答,演示课件。学生完成书上62页的填空,指名完整汇报所填的内容。通过小红到敬老院和邮局的行走路线,让学生说出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使学生明白只知道方向是不够的,还要知道距离才能确定位置。教师相机板书:方向 距离,这时明确:这就是我们本节课要学习的学会看简单的路线图。美国教育学者布鲁巴克说: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准则就是让学生提出问题。所以本节课我们在初步了解路线图之后,让学生试着提出问题。学生可能会说:他们到敬老院谁走的远,谁走的近?也可能会说:小红家到小刚家怎么走?等等问题,教师依据学生的问题有选择的适时引导点拨,并就学生提出的问题在小组内交流,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同时也体现了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了教学由扶到放的过程,真正做到了合作学习。三、强化训练、及时巩固爱因斯坦说:“兴趣是的老师”。本节课设计了四道练习题,前三个以故事寻宝的形式把三道题整合在一起,先找藏宝图,然后找宝藏,最后把这个找到宝藏的消息送给小伙伴,可谓一环扣一环,并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三题让学生设计送信路线,颁发设计奖,既是给表现好同学的一种鼓励和肯定也是在求异思维训练的基础上对走法的优化。创设了这样生动有趣,富于现实意义和挑战性的学习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兴趣。第四题选择了学生所在学校附近熟悉的地点,说出学校到这个地点的路线,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深切感受到知识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四、形成能力、总结知识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此环节是对本节课教学内容的总结和概括,是帮助学生将零碎、分散的知识内化成一个完整的结构。从而帮助学生更灵活、更深刻地理解掌握所学的知识,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并通过归纳总结,把相关知识融会贯通,为我所用。本节课的设计我们力求体现新课标的理念,但总会有不尽人意的地方,在上课时可能还会生成许多新的问题,希望各位领导和老师提出宝贵的建议和意见。谢谢大家。

2024年二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篇三

一、 说教材本节教学内容是北师版二年级上册第36页“分糖果”,它是在学生掌握了平均分的基础上进行的。这是第三次“分一分”的活动,分的数量比较多,一次分得一样多对学生来说是有困难的,需要通过几次来分步完成,这一活动也为学生学习除法打下基础,根据课标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 通过对大数目的物品进行平均分的具体操作,感受分法的多样性与合理性。2、 体验用表格记录平均分的过程获得“试商”的初步经验。3、 经历小组合作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重点:大数目物品进行平均分的具体操作难点:表格记录二、 教材处理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先按照智慧老人建议的办法,动手分一分,然后请同学向全班同学介绍分的过程,教师到表格上,进行如何做记录的示范,再请大家把自己分的过程记录到表格中,学会如何记录,最后,全班体验交流分法的多样化和结果的一致性。不管学生采用的是哪一种方法,只要符合规律,都给充分的肯定,尊重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从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提高自己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三、 说教法、学法1、 复习铺垫,使学生领悟利用旧知学习新知的学习方法,沟通知识间的联系。2、 情境激趣、导人课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3、 通过主题图的演示,学生的动手操作、小组的合作交流,让学生体验分法的多样性。并能用语言表述分东西的过程。4、 最后,通过数学游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继续进行平均分的活动。四、 说教学过程(一)、复习导人、引入课题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总是要利用他已有的知识、技能、经验。抓住新旧知识的联系,设计好复习,能使学生已有的知识、技能、经验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充实,又能激励学生应用迁移、类推规律,主动探索新知,本课中我运用所学知识为学生体验大数目的平均分做铺垫。(二)情境激趣、问题探究1、 利用本课主题图 ,引导学生观察、并根据画面提出数学问题。2、 引导学生动手分一分,要求学生拿出20根小棒,代替糖果,桌上摆5个圆片代表5个小朋友,分一分,并把分得的结果记录数学书36页的表格中。组织学生汇报请不同分法的学生演示分的过程,并说明自己是怎样分的。3、 教师小结:不论用什么方法、不论分几次,最后结果都是每个小朋友分得4块糖。(三)、体验感悟小组活动,教师出示题目,把50根小棒平均分给你们小组的同学。1、 说一说,可以怎么分2、 分一分,把分的过程记录下来。(四)、实践应用组织分豆子的游戏,以小组为单位,每人抓一把豆子。先平均分2份,得2分,再平均分3份,得3分,看谁分的高。教师巡视(五)、全课小结通过本课学习,你学到了什么?

2024年二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篇四

教材:《回家路上》是北师大版教材第三册第五单元的内容。教授的内容是用乘法口诀解决问题。同时是在学习了2、3、4、5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安排的一节练习课,是对 2、3、4、5的乘法口诀的巩固与疏理。学生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主动提出数学问题,进一步巩固乘法口诀,并能正确熟练地计算,从而提高学生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单元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根据《课标》的理念,在教学中,把计算教学与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教学地位:本节课是在学生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和已经具备了丰富的数数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学习乘法口诀的起始阶段,也是进一步学习乘法运算的基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结合小动物回家的具体情境,逐步发展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能力目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2、3、4、5的乘法口诀,能比较熟练的用乘法口诀进行表内乘法的口算。3、情感目标: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初步的应用意识。教学重点:根据题意提出问题,并运用乘法口诀解决问题。教学教法:这一堂课的设计,我力求从学生实际出发,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学数学用数学,课标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巧,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这一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年龄小、好动、爱玩、好奇心强,在四十分钟的教学中容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根据这一特点,为了抓住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我采用了愉快式教学方法为主,方法如下。(1) 直观演示,操作发现。教师利用多媒体的演示,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再让学生动手操作讨论,使学生在丰富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探索新知,理解新知,应用新知,从而巩固和深化新知。(2) 巧设疑问,体现两“主”教师通过设疑,指名学习方向,营造探索新知的氛围,有目的,有计划,有层次地启迪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在观察、比较、讨论、研究等活动中参与教学过程,从而达到掌握新知和发展能力的目的。(3) 运用迁移,深化提高:运用知识迁移规律。培养学生利用旧知识学习新知识的能力,从而使学生主动学习,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教学学法: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学会观察,比较,概况出知识点,让学生主动探索、主动交流,主动提问。教学过程:本节课我主要设计了六个教学程序,情景导入、探索新知、巩固练习、数学游戏、课堂加油站、总结。一、情景导入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我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老师现在有一段想让大家听一听,对于我门来说一点也不陌生,每天都可以听到的,仔细听完之后告诉老师,你是在什么时候听到过呢?学生会回答放学的时候听到过。接下来出示本节课的主视图说,这是动物园里的小动物们放学的情景,他们在干吗呢?学生会说回家的路上,因此(板书:回家路上)二、探索新知1、 发现数学信息2、 小组讨论,写出自己想的数学问题,比一比谁写的多。3、 学生反馈(采用你问我答)我会这么问:哪位同学的勇气先来提一个数学问题,接着请另一个同学进行回答。给予拍档奖励。学生边说教师边板书。三、巩固练习1、 看图回答问题2、 填一填(引导学生说出每段表示多少)3、 看图列示计算四、数学游戏时间同学们练习了那么久让我们放松一下吧,接下来有两个游戏。1、 乘法口诀小组内对口令2、 乘法口诀接龙五、课堂加油站这一部分是本节课学生提升的环节,出示一副情景图,学生自主发现数学信息,在练习本上写出自己的想法,教师巡视个别指导,并对于完成好的学生进行当场批改。六、总结对于本节课我是这样让学生总结的,今天学的开心吗?在我们的生活中随时随地都用到数学,你们喜欢数学吗?

2024年二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篇五

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二级年上册第一单元“数一数与乘法”的第4节《动物聚会》。教材:《动物聚会》是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四课时。本课是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经历抽象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和应用的过程,从中获得对乘法意义的感悟。结合“动物聚会”的童话情景,目的是让学生在生动的情境中提出问题,会应用乘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乘法与生活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学情:前三课时乘法的初步认识已经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知识基础。根据学生学习数学的特点,我在教学中采用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方式尝试学习,并通过动手操作与说一说、找一找的实践环节,帮助学生体会一个乘法算式在不同情境中所代表的具体意义是不同的,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乘法,处处有数学。教学目标:我本着体现生活实践数学化、数学概念实践化这样两个转变,向学生提供有价值的数学学习内容,让学生从生活情境接触的事物中,领悟到“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用数学”。我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落到实处。1、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提出问题,并能列出乘法算式,体会乘法的简单应用。2、培养学生观察、、推理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主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通过对乘法的实际运用,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主要教学方法: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年龄特点,我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和活动教学法,多从学生熟悉的实际出发,让学生操作、探究,不断激发学生潜在的创造力。上课一开始,我采用了情境导入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新授环节,我主要采用观察法、演示法、实验法,引导学生采取观察、分类、比较、操作等方式进行探究性学习活动,适时运用了多媒体直观演示法,尽量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主要学法:有效教学的核心是学生参与,学习活动不单是纯粹地掌握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因此在学习过程中,我主要体现了通过学生观察比较、合作交流、实践操作等方法,来启发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记忆。根据儿童活泼、好动、爱表现等特点,我还多次采用了激励法,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过程:根据《课标》指出的“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理念,我安排了以下四个环节: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低年级学生对童话故事非常感兴趣,因此我创设了白雪公主来到森林里答谢小矮人,小动物们为白雪公主举办动物聚会的童话故事,引出新课。通过实践这一环节的设计非常成功,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2、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根据《课标》要求,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所以把本环节分为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两步。(1)提出问题首先引导学生深入挖掘主题图、为提出数学问题做好准备。然后鼓励学生根据发现的数学信息提出问题,为了让所有学生都能展示自己的问题,先让他们和同桌说一说再汇报,这样很好的保护了孩子们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积极性。接着课件出示这节课要重点研究的4个问题。(2)解决问题学生有了前两节课的基础,很快列出了第一个问题“一共有几只小鸟?”的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这时引导学生说出乘法算式中两个乘数3分别表示什么?理解3×3的意义。接下来让学生们在小组内列出下面两道题的算式并说明理由。然后集体订正。在这儿我把原来的一个小环节“体会6×3所表示的不同意义”移到了后面的练习“连一连”中,因为大家在研讨时觉得这部分的训练目的和“连一连”的训练目的相同,都是让学生理解一个算式可以表示不同的意义,没有必要前后两次重复,又浪费时间。最后一个问题“一共有多少根胡萝卜?”,是大家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因为我把主题图中的每捆4根胡萝卜改为一捆是3根,一捆是4根,另外一捆是5根的。在上课之前我认为同学们都能运用“移多补少”的方法把加法算式变成乘法算式,可上课时还是有些孩子不知道怎么办。这时,我让学生在小组内用圆片代替胡萝卜,分别摆出3个一堆,4个一堆,5个一堆,然后摆成每堆相同的数量,教师巡视指导。学生通过直观感受和讨论一下就明白3+4+5可以变成3个4,我适当的给予表扬。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再回归到主题图上,这时趁机运用鼓励性的语言: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会有办法解决的,学生们踊跃的回答:只要从5根胡萝卜里拿出 1根放到3根里面,就能列出乘法算式了。本环节的设计目的是使学生体会只有加数相同的加法算式才能用乘法表示;同时既培养了孩子思维的灵活性;又加深了对“移多补少”的方法的理解。3、巩固深化、拓展思维练习时我采用了版主“海的女儿”的建议,把“闯关游戏”用“帮助白雪公主打开安全门”的情境换掉了。这样,不仅衔接的自然,而且做到了情境的完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很高涨,又潜移默化的渗透了思想教育。《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本环节让学生通过连一连、说一说、摆一摆、算一算的数学活动,给学生搭建一个想像、发展的平台,引导学生在深入思考、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去理解、去发现、去突破难点。4、总结延伸、情知共融在总结延伸这一环节中,让学生谈收获,再评价一下自己和他人,学生们懂得了做人的道理。接着是本课延伸,让学生找找生活中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由于我的疏忽,初稿时对教材中的实践活动理解的不到位,经过辉煌老师的指导,才使延伸这部分发挥了优势。 最后,我给学生留了一项作业,把课下从生活中找到的乘法问题写成数学日记做为礼物送给白雪公主。通过小结与评价,使学生知识系统化,并得到良好的情感体验,让学生感受到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学数学的乐趣和价值。效果预测:相信通过再次实践,学生能在有趣的童话情境中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能用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同时他们的发现问题、动手操作、小组合作等各种能力一定会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情感、态度、价值观也会得到相应的提高。

2024年二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篇六

一、说教材我的教学内容是《儿童乐园》,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数一数与乘法”的学习内容。这个单元的主题是“数一数与乘法”。主要内容有1.乘法的意义。2.根据具体情境列出乘法算式,并知道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3.解决相关的简单的实际问题。在后续的学习中孩子们还会学习乘法口诀;两位数乘一位数及其应用;两位数乘两位数及其应用;三位数乘两位数;小数,分数乘法。第一课时《有多少块糖》让学生经历相同加数连加的抽象过程,为学习乘法积累活动经验。体会到生活中有许多需要把相同数连加的问题。第二课时《儿童乐园》是学生充分认识感知到加法和乘法的密切联系。在后面的《有多少个点子》一课中,则是让学生在充分的动手操作中进一步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第四课时《动物聚会》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笔体会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本课的学习学中,教材为学生提供了丰富且熟悉的研究情境。在情境图中,有着丰富的相同加数连加的素材,这是学生认识乘法的生长点。在丰富的情景中,让学生感受到相同加数比较多时用乘法比较简便。本课的教学目标是:1.结合“儿童乐园”的具体情境,培养学生提出和解决数学问题的意识与能力。2.结合解决问题,经历把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抽象为乘法算式的过程,初步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体会乘法与加法的联系,体会用乘法算式表示连加算式的简便性3.知道它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乘法算式法。能运用加法计算简单的乘法算式的结果。二、说学生我校属于市区学校,硬件设施较好,有多媒体教室,可以随时使用。学生的年龄集中在7岁半。家长素质相对较高,对孩子的教育很重视,并能对将要学习的内容进行提前的辅导。经过一年的学习,学生已初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发现信息和提出简单问题,能用数学语言将自己的想法表达清楚。三、说教法学习兴趣对于掌握数学知识非常重要。要我学与我要学效果截然不同。所以激趣很重要,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对具体的形象比较感兴趣。所以在教学时我引用了教材上“儿童乐园”这福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在教学中,通过动静交替,讲练结合,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使学生的大脑始终处于兴奋状态。所以本节课我让学生看,说,听,写,找。以求达到“高效率”的课堂。四、说教学程序本课的教学中我设计了如下几个环节。第一个环节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在这个环节中,主要让学生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问题。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第二个环节自主探究,感悟新知。我主要采取了“扶”,“放”,“动”,“做”“说”,聚焦情境一,感受加法与乘法的内在联系。在这里,我巧妙的设计了通过计算“一共有多少人乘坐小飞机?”给学生以冲击,使学生感受到加法算式相同加数比较多时用乘法比较简便。接下来我为学生创设了一个相对开放的空间。使学生大胆尝试用刚接触的乘法解决情境图中中剩下的几个数学问题。在开放的情境中巩固了新知。根据低年级学生不能长时间集中注意力这一特点,我特意安排了这个“拍手游戏。让学生放松并再一次集中注意力。第三个环节,巩固练习,拓展思维。我校强调“效率课堂”,我认为就是减轻学生负担,向课堂要质量。所以这节课,我把课后作业融进了课堂中,以求达到“讲练结合”的完美效果。第四个环节,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的乘法。大家交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第五个环节,全课小节。我用一个乘法问题结束了本节课,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五、说教学效果。我预测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可以掌握教学目标。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2024年二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篇七

教学目标:1. 在知道地图上方向的基础上,学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发展空间观念。2.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渗透尊敬老人的传统美德教育。教材:本节课是教材第五单元“方向与位置”中的第3课时,是在学生学会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知道地图上方向的基础上,学会看简单的路线图,进一步巩固看图辨认方向的知识。使学生学会看简单的路线图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突破此重难点的关键是教师不要把这部分内容作为知识点讲给学生,而要为学生创设现实的活动情境,让学生在亲自体验中理解和认识。学生状况:二年级学生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是比较容易的,但要正确辨认现实生活中东、南、西、北这四个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对他们来说则具有一定难度。因此,教学时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设计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活动情境,为学生提供思考与合作交流的空间,增加探索、体验的机会,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和理解知识。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出示课文情境图) 星期天,小红、小刚和小明三位乐于助人的好同学相约去敬老院看望老人。瞧,他们都已经从自己家里出发了。请同学们看看图,动动脑筋想一想,他们要怎么走才能到达敬老院?二、合作交流,自主探究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看一看,想一想小红、小明、小刚怎么走才能到达敬老院? 完成书上的“填一填”,并在小组内进行交流。(教师巡视指导。)师:哪个小组选代表汇报一下你们组的完成情况?生1:小红向西走60米到敬老院。生2:小明向北走20米,再向东走50米到敬老院。生3:小刚向西走30米,再向北走50米到敬老院。师:刚才的“填一填”同学们完成得很不错,下面请同学们分小组再说几个问题(1)谁家离敬老院最远?谁家离敬老院最近?(2)看望老人后他们怎样才能回到自己的家?师:同学们在小组里说得很认真,现在我们全班交流。生4:小刚家离敬老院最远,要先走30米,再走50米,一共80米。小红家离敬老院最近,才60米。生5:看望老人后,小红向东走60米就能到家。生6:小刚先向南走50米,再向东走30米就能回家。生7:出了敬老院,小明要先向西走50米,再向南走20米才能到家。师:同学们都很聪明,替小红、小明、小刚找到了回家的路线,接下来我们的同学也来亲自走一走。(在教室里选择几个不同的位置,请同学从自己的座位走到指定位置,并说一说走的方向和走了几步。)三、拓展知识,应用巩固1. 做第62页练一练的第1题(屏幕出示题目及图)。师:从图上可知道每一小段路的距离是多少?生: 10米。师:你能找到游乐场的位置吗?按要求填在书上。(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学生标的情况。)师:你是怎样找到游乐场位置的?生:商场的东面也就是商场的右面,所以往右数6格就找到游乐场的位置了。师:如果在商场西面20米的地方建一个停车厂,你们能用○标出它的位置吗?(学生完成,教师用投影仪展示学生标的情况。)2.寻宝游戏。(第63页练一练第2题。)师:小狐狸、小老鼠、小狗它们三家附近,藏着一个百宝箱,同学们能帮它们找一找吗? (出示第63页的寻宝路线图。)师:老师请3位同学分别来扮演小狐狸、小老鼠和小狗,只要你能正确说出寻宝路线,就能从老师这里的百宝箱里得到一件礼物。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角色,并叙述寻宝路线。师:找到百宝箱后它们应该怎样回家呢?学生回答。师:老师的百宝箱里还有许多礼物,只要同学们看着图还能提出问题,并能正确地回答也能得到礼物。甲生:从小狗家到小老鼠家怎么走?……乙生:小老鼠要到小狐狸家怎么走?……3.开放性活动:小兔送信。师:小兔不仅跑得快,而且办事认真负责,于是动物们选它当了邮递员。今天它要给4个小动物送信,最后还要返回家中,它该怎样走,你们能帮它设计一条最短的路线吗?(出示63页小兔送信图。)学生沿方格线画出小兔送信路线,计算出小兔一共走了多少米。小组内交流。全班展示各组最短的路线设计。四、联系实际,实现迁移师:你能说说放学回家的路线吗?指名学生说出自己放学回家的路线。师:(屏幕出示森林之家的地图,标有道路和距离。)哪位同学能从村口出发,找到小熊的家呢?学生回答。五、课堂总结,布置作业同学们,学了这节课,你知道怎样才能找到要去的地方吗?你还学到了什么?同学们懂得可真不少!课外,请同学们调查一下,从我们学校出发,怎样才能到达公园。

2024年二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篇八

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数学二年上册第七单元“分一分与除法”中的第三课《分糖果》。教材:《分糖果》一课是本单元第三次“分一分”的活动,是在学生经历小数目的平均分的基础上进行大数目的平均分,使学生感受到分步进行平均分的过程与分法的多样性。通过这样几个活动,继续积累一定的平均分的经验,为下节课认识除法打下坚实基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对大数目物品进行平均分的具体操作,感受分法的多样性与合理性。2.过程与能力:体验用表格记录平均分的过程,获得“试商”的初步经验。 情感与态度:经历小组合作的实践活动,培养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教学重点:通过具体操作,感受大数目物品平均分方法的多样化与合理性。 教学难点:如何组织有效的小组活动,在实践和交流中,培养优化策略的意识和能力。教法学法:在教学中,我选择了以尝试探究为主导,采取因材施教及课堂问题行为的预防性等策略,并应用实物投影,挂图,小棒,圆片,记录表,豆子等教学手段,确定了自主学习、同桌互动和小组合作学习等学习策略。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提出问题。创设情境不但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还要促使每个学生得到参与。本课在理解教材意图基础上,创设学生身边的“给小客人分糖果”的情境,学生本能产生互动,从中引出课题,并提出问题“把20块糖果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几块?”二、动手操作,解决问题。有效的数学活动是建立在学生思考之上的。在这一环节,我先引导学生想一想怎么解决,使下面的活动为解决问题而进行。根据经验,学生想到用学具代替糖果分一分。带着强烈的兴趣,学生动手操作。为使学生的思维变得更加有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运用“枚举法”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师随机示范引领学生在表格上记录分的过程。学生出现了四、五种不同分法,有多次分的,也有一次分完的,这都在老师的预料之中的。从中,学生体会到了分法的多样性和结果的一致性。对于一次分完的,教师及时追问,是碰巧还是想到了什么好方法,表扬学生发现了新旧知识的联系,能应用口诀帮助平均分。接着引导比较,你更喜欢哪一种方法呢?多数学生都喜欢第3 种,也有孩子喜欢多次分完的,教师没有强求孩子,以“那你们能用所喜欢的办法,再分一次数目更大些的东西吗?”引出下一个活动。三、拓展活动,巩固提升把50根小棒平均分给组内的小朋友,由于数目更大,又要求通过小组活动完成,对二年级学生来说是有挑战性的。学生在“分糖果”活动中已积累了一定经验,所以教师引导学生先思考,再组内说一说,共同选择一个分法,引导学生分工后动手分一分。在有效的合作后,教师将不同的分法按分的次数的多少倒序呈现,让学生在交流中评价哪些分法更简便、更合理。这里重点请第一次每人分10根的小组说一说,体会10根10根地分,便于口算。而且分掉的多,剩下的少,利用后面继续分。预设之外出现了一次分12根的方法,通过追问,学生发现原来也是先用10试试,再次调整后每人分12根的。最后处理6人小组的,是把10调小后,每人分8根。通过操作和交流,学生获得“试商”初步经验。接着给学生一个反思、调整的机会。如果重新分一分,想怎么分?实践证明,学生通过反思,优化了自己的策略。最后,教师不忘追问:还剩下2根,怎么不分了?再次体会平均分也会有剩余,并且余数小于份数。四、数学游戏,活动延续。分豆子游戏的目的在于调动学生兴趣,继续进行平均分活动。自读规则后,师与一生合作,提供示范。学生游戏,兴趣很浓。由于时间关系,预设的改变游戏规则的尝试没有进行,延伸到课后。五、总结收获,课外延伸。先让学生谈收获与不足,思维得到梳理。根据学生建议布置作业,体现了以学生为本,根据教学效果设计作业。评价:在这节课的设计上,我遵循教材编写安排,根据学生实际,组织全体参与,亲身经历,动手操作,这是大家设计此课的共同特点。但是,我的创新之处是更重视学生活动中的思考交流及活动后的评价与反思,重再帮助学生形成一定的数学方法和策略。真正做到了“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教育中得到不同的发展。”要保证每个活动展开和落实,可能会从时间上略显匆忙。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