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本网实用文档内容页

2024年关于教学管理制度模板十二篇

2024-11-04 15:55:01实用文档

您所阅览的这篇文章共有34707文字,由韩明泽尽心修订后,发布于 !教学内容是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一般包括课程标准、教材和课程等等。当下正值新课程改革,基于生成性教学思维理念,人们对于教学内容有了新的认识。“教学内容,系指教学过程中同师生发生交互作用、服务于教学目的达成的动态生成的素材及信息。”学校给学生传授的知识和技能,灌输的思想和观点,培养的习惯和行为等的总和,也叫课程。2024年2024教学管理制度模板十二篇欢迎来学习!

谈后现代主义背景下的写作教学内容 第一篇

摘要:写作教学内容是写作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共同作用的对象,是联系写作教学中教与学双方的中介和纽带。写作教学内容从知识到经验再到活动,逐步摆脱现代理论对人的异化,走向后现代化。在后现代主义语境下,由于课程的哲学观、主体观、知识观、课程观都发生了变化。后现代主义写作教学内容表现为追求知识多元化;重视学生经验和生活的总和;强调学生在写作学习活动中的生成与创造等。?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 写作教学内容 知识多元化

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是20世纪后半叶在西方社会流行的一种哲学、文化思潮。后现代主义教育思想强调多元、崇尚差异、主张开放等,它推崇创造、否定中心和等级,去掉本质和必然。写作教学内容是写作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共同作用的对象,是联系写作教学中教与学双方的中介和纽带。在后现代主义语境下,课程的哲学观、主体观、知识观、课程观都发生了变化。写作教学内容从知识到经验再到活动,逐步摆脱现代理论对人的异化,走向后现代化。后现代主义写作教学内容表现为追求知识多元化;依赖于学生经验和生活的总和;强调学生在写作学习活动中的生成与创造等几个方面。?

一、后现代主义写作教学内容追求知识多元化?

传统的知识观认为,知识是于人类经验之外,是被赋予的、归属性的,因此也是客观的、普遍的、绝对的和永恒的。而后现代主义在知识观上,反对现代元叙事,强调知识的个人化、境域化、建构性;在课程观上,认为课程是提供给学生的现实机遇,是学生的生成与创造过程,强调开放性、多元性、内在性。WWW.meiword.com后现代主义写作教学内容追求知识的多元化。?

首先,是写作题材知识的多元化。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生活日益变得丰富和多姿多彩。中学生在学校可以感受到不同老师给自己带来了不同的知识面。在家里可以感受到不同家庭给自己带来的。在社会,各种报刊杂志各种电影电视以及网络,完全把中学生卷入一个无所不及的信息圈。中学生已变得无所不知,无所不能。因此,中学生作文题材变得异常丰富。试看以下一些作文题就可略知一二:《网为何物,恐龙飞舞》、《向前看向钱看》、《搞笑课堂one and two》、《老师们的兵器谱》、《老鼠夫妇西行记》、《一个太空人的遭遇》。成长中的中学生往往对各种事物都充满着好奇,他们尽可能接触生活中的各种事物,他们的某些见识甚至超过教师和家长。因此,作文教学中题材多元化成为大势所趋。?

其次,是写作语言知识多元化。后现代主义力图对基础主义的颠覆,对主流话语的颠覆。这一颠覆解放了边缘的、被压倒的话语,使“他者”走上了舞台,后现代主义话语中,德里达主张“撒播”和“延异”,利奥塔高呼“向统一性开战”。后现代主义主张一切人的声音。后现代主义对话语霸权的颠覆,形成写作语言知识的多元化。当前中学生对生活广泛关注,对知识不断获取,加之电影电视的广泛普及和网络的普遍运用,社会上产生了许多新语言。中学生迫不急待地应用到作文中来。如“美眉”“菜鸟”、“大虾”、“灌水”、“顶”、“7456”,等等。这种网络语言经常性被学生应用到作文中来,虽然遭到老师的批评,但作文中依然屡见不鲜。再加作文中英语语言的夹杂,文言文语言的夹杂,中学生作文语言自然地形成了多元化的局面。?

二、后现代主义写作教学内容重视学生经验和生活的总和?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世界各国、各地区推出的适应新世纪挑战的课程改革举措中,呈现出一个共同的趋势:倡导课程向儿童经验和生活回归,追求课程内容的综合化、生态化。杜威把教育看做经验的不断改造,认为经验是人类存在的基础,经验充满思考,能够产生智慧。因此,课程的全部内容都包含在学生在校的经验之中。泰勒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对所处的环境作出的反应而产生的。”?? ?“学习经验”是指学生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因此,学习是学生通过主动行动而发生的,学生的学习取决于他自己做了什么,而不是教师做了什么。泰勒认为,教师需要建构多方面的情境,以便学生能够通过主动与情境发生交互作用而获得教师所期望的那类经验。后现代主义课程认为学生个人的写作学习经验是复杂的,不可控制的。?

首先,学生的经验不仅仅是外显的行动,更多的是内心的体验;不仅仅是理性化的智力,也是非理性化的情感、意志等因素,具有主动性、多样化的特征。

其次,经验产生于生态化的背景,这些生态化的背景,尤其是校外的因素,是很难控制的,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隐蔽课程的影响。因此,经验的产生实际上处于一种类似“混沌”的状态,其规律是深层次的、不可预测的。?

再次,相对于既定目标而言,经验可能是负向的,它会抵制目标的贯彻。在后现代社会,社会化,开放化,价值观念多元化,学生作文立意表现得越来越多样化。如常见的议论文中,学生反其意而行之的大有人在。如“近墨者未必黑”,学生认为自己身正,近墨也没什么了不起。“弄斧到班门”,学生认为到鲁班门前弄大斧,才算真正找到了行家,才可增长自己的见识,砥砺自己的行为,提高自己的修养。学生们在作文中思古抒怀,品评古人,点拨名人。这些都是产生于学生的内心体验,是深层次的,不可预测的;学生任由自己的思维奔驰在写作内容的原野上。?

三、后现代主义写作教学内容强调学生在写作学习活动中的生成与创造?

后现代主义课程观认为,课程内容是由学生在学校所从事的各种学习活动所构成的,学习者通过与活动对象的相互作用实现自身各方面的发展。活动课程内容具有如下特点:强调学习者是课程的主体以及作为主体的能动性;强调以学习者的兴趣、需要、能力、经验为中介实施课程;强调活动的完整性,突出课程的综合性和整体性,反对过于详细的;强调活动是人的心理发生、发展的基础,重视学习活动的水平、结构、方式,特别是学习者与课程各因素的关系。?

学生在写作活动中往往容易找到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能够充分调动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和发现写作相关的知识、感受了生活意义,由此引起他们对生活的反思与体验,达到写作经验的生成。写作活动是激发学生创造性的最好方式。学生在写作活动中往往能够心驰神游,思想自由,获得写作的最佳灵感。写作活动中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师生之间的交流,也往往给学生个体带来写作上的启发,客观上促使了写作内容的生成。?

总之,后现代主义写作教学内容强调差异、多元、以及创造性、开放性等,打破了传统写作教学中教师绝对权威、学生被动、统一接受、课堂中心、书本中心等现状,在知识、经验、活动等方面显示出了自己的个性。?

参考文献:?

[1]张传燧.中国教学论史纲[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9.128.?

[2]欧用生.课程发展的基本原理[m].:高雄复文图书出版社,20xx.194.?

[3]钟启泉,张华.世界课程改革趋势研究[m].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186.?

[4]勒于乐.现代课程论[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191-192.?

[5]泰勒著.施良方译.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m].教育出版社,1994.49.?

[6]靳于乐,于泽元.后现代主义课程理论[m].教育出版社,20xx.127.

论文网在线:

教师队伍建设与教师教育创新的文献综述 第二篇

摘要:本文对我国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与教师教育创新研究的现状进行了对比,提出了研究存在的问题,指出了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与教师教育创新研究的前景。  ?

关键词: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教育创新 现状 问题?

一、教师队伍建设与教师教育创新?

教育的任务是培养人才,而人才的培养离不开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我国副部长说:“当前,群众和社会发展对教育更多更高的需求同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不足的矛盾,是我国教育的基本矛盾。解决这个矛盾的根本出路在于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发展高质量的教育。”朱仁宝认为未来教育“四大支柱”,即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生存,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四大支柱”代表了一种新的教育价值取向,这种价值取向的实现取决于教师的素质。因此,“四大支柱”的基石是教师的高素质。我国社会的发展需要一批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来提升国家的教育实力。?

我国的教师教育提出比较晚,2000年9月,颁布了《实施办法》以及《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有力地推动了教师教育的发展。20xx年《2024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第一次在文件中以“教师教育”替代了长期使用的“师范教育”的概念,我国开始进入教师教育的阶段。教师教育创新需要一批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而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建设则呼唤着教师教育的创新。www.meiword.CoM我国完成了从“师范教育”到“教师教育”的转型,探讨这些问题的文章也纷纷出现。?

二、研究现状?

1.比较师范教育与教师教育,教师教育的特点?

黄葳的《从“师范教育”到“教师教育”的转型》,潘懋元、吴玫的《从师范教育到教师教育》,刘开源的《教师培养制度的变革:从师范教育到教师教育》以及肖爱芝的《对新时期教师教育的思考》等探讨的都是这方面的问题。通过研究,他们认为我国的“教师教育”内涵丰富,在内容上包括人文科学教育、学科教育、专业教育和教学实践,从顺序上来看有职前教育和在职教育,从层次上来看有专科、本科和研究生教育。“教师教育”包含教学职业的职前、试用和在职等层次。他们普遍认为我国的教师教育具有以下特点。?

(1)我国的教师教育强调的是教师职业的专业性,教师教育要专业化。教师的业务素质是教师素质的核心,是教师素质的主体。教师的业务素质包括科学文化知识和能力素质两个方面。教师的科学文化知识包括专业基础知识、专业主体知识、专业前沿知识。这是教师业务素质的基础内容,也是教师业务素质的内在表现。教师的能力素质包括基本能力和特殊能力,教师应具有的基本能力为高度集中的注意力、敏锐的观察力、快速的记忆力、丰富的想象力、灵活的思维力、积极的应变力、独特的创造力。教师通过专业的教育与训练,掌握教育教学的专门知识、形成教育教学的专门技能、养成专业道德,逐步提高专业素养,成为教育专业工作者的专业发展过程就是教师的专业化。教师教育的课程是三个相互联系的系列:教师专业知识课程系列、教师专业技能课程系列和教师专业实践能力系列。教师教育就是实施这些专业教育的活动。?

(2)我国的教师教育是开放、多元的教育。我国的教师教育不再仅仅是师范大学的专利,各类综合性大学、专门性大学都可以成立教育学院,那些愿意当教师的各种学科专业的学生都可以在学校的教育学院里接受教师教育,教师教育的渠道被拓宽了,教师的来源日益多元化。?

(3)教师教育是终身教育。潘懋元和黄葳等认为我国的教师教育不再是职前教育,而是终身教育随着计算机、微电子技术和无线电通信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它们已经成为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处理信息的有效手段,因此肖爱芝等提出教师教育的信息化和现代化,传统的传播知识的技术已经落伍了。?

(4)教师教育注重质量教育。多数研究者认为,我国的教师教育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最显著的是不再注重数量而是侧重于质量。教师供求关系的基本矛盾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并且随着社会上公众对其子女教育期望的提高转变为永恒的质量矛盾。?

另外,黄葳认为教师教育应该是一个系统的教师培养活动,肖爱芝认为教师教育应该法制化,这些新的观点为我国的教师教育改革注入了新鲜的活力,有力的推动了我国的教师教育的发展。?

2.探讨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的途径,促进教师教育创新?

浙江省教育厅师范处处长励如孟指出:新时期,推进教师教育创新,

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教师为本,坚持以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服务的方向,坚持统筹规划与分类指导的方针,以教师专业化为导向,以全面提高教师素质和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为宗旨,以骨干教师尤其是农村骨干教师建设为重点,不断创新,努力建设一支高质量中小学教师队伍。他们认为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有很多途径,比如,建立政策保障机制,提高教师的待遇和社会地位;完善培训机制,提高教师整体素质;抓好常规教学,提高教师业务能力等。而他们一致认为创新教师教育才是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的根本,并提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主要有:

(1)教师要具有宽厚的知识功底,树立全新的教育观念。教师要能胜任教学工作就必须有坚实、宽厚的知识功底。这就要求教师必须通过不断的学习来补充自己的知识,这符合现代教育观,作为结果的知识是不断更新的,发现真理、探索结果的方法最重要,教师只有具备这些新的教学理念才能胜任今天的教学工作。?

(2)教师教育工作要高举质量的大旗,以提高教师质量和专业化水平为导向,推进教师教育改革发展。要牢固树立“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的观念。提高教师教育质量是教师教育改革发展的中心任务和最终目的,而全面推进教师教育体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制度创新是提高教师教育质量的必由之路。?

(3)建设高水平师范大学,推进教师教育创新。许祥源等认为要建设高水平的师范大学,来推进教师教育创新,师范大学可以通过加强学术研究,提升学校办学实力;可以提高综合化水平,创设良好的人才培养氛围;通过强化教师教育特色,培养专业化的教师;改革现有的课程体系,注重教师教育课程与学术性课程的有机结合。?

三、存在的问题?

尽管对我国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师教育创新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但是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大部分文章只局限于问题的一个方面,真正把二者联系起来的很少。很多研究者探讨的是提高教师素质的途径或者是如何推进教师教育创新,而将二者联系起来专门探讨如何通过教师教育创新、提高教师的素质或者如何通过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来推进教师教育创新的文章却很少,而这个问题的探讨对今天的教师教育改革有着重要的意义。今天的教师教育改革是世界性的,随着我国的高等教育步入了大众化阶段,教师教育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教育正在面临着从满足数量需求向质量提高的重大转变。如何改革创新教师教育、建设一批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推动我国的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适应我国的市场经济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2.一些解决方案流于书面形式,没有实践意义。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要通过建立合理的人才流动机制,优化教师资源配置。人才流动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需要在反复的探索中才能找到答案,而且要因时因地因人而不同,决不是说只要人才流动了,就能优化教师的资源配置了。教师教育创新需要创新型的教师,要加强教师知识创新能力的培养,怎么样加强?人人都有创造力,但是创造的程度有差异,要使每个教师都能充分的发挥自己的创造力,达到个人的“最近发展区”则需要有专家型的领头雁,那么又如何培养这样的领头雁呢?研究者甚少。许多人认为,应该加强对教师的职前培训,并提出了很多培训的方法,但是,如何才能保证每个参加培训的教师都能“训之有效”呢?这就很少有人涉足。?

20xx年9月22日,以“师范生免费教育与中国教师教育改革”为主题的首届中国教育家在师范大学召开。副部长陈小娅指出,此次师范生免费教育的重要性在于:首先,师范教育决定着国家的未来和命运;其次,师范生免费教育制度有力地了教育创新;再次,师范生免费教育制度在社会上进一步弘扬了中华民族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和社会氛围,有利于推动教育改革。我国的教师教育改革在呼唤着建设一批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而我国的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建设也必将推动我国的教师教育改革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全面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努力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j].教育,20xx(9).?

[2]朱仁宝.现代教师素质论[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xx.?

[3]黄葳.从“师范教育”到“教师教育”的转型[j].高等师范教育教育,20xx(6).

论文网在线:

探讨高校毕业生就业心理教育问题 第三篇

摘要: 本文针对当代高校毕业生就业心理进行了深入,并从高校与毕业生的角度分别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使大学生克服心理障碍正确择业,充分发挥人生价值。?

关键词: 高校毕业生 就业心理教育 心理调适?

中国高校应届毕业生,从20xx年的559万到20xx年的611万,20xx年达630万,而20xx年远远超出这个数字,达到660万。我国高校在世纪之交开始大规模地扩招,引发每年都有数以百万计的毕业生进入劳动力市场。大学毕业生一年比一年多,岗位需求却没有逐年增加的趋势,令不少人发出“大学生就业难”的感慨。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已经慢慢消退,经济又进入平稳发展期,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依然严峻。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形势,给面临就业的当今大学生带来了不少压力。我认为,导致高校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源在于毕业生心理问题。作为高校教育研究人员,我将对毕业生的就业心理进行深入剖析,并提出解决对策,以加强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心理教育。?

一、高校毕业生就业心理?

对于高校毕业生整体而言,他们经过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活和社会实践活动,大多数能够正确对待就业,以乐观、平和的心态去对待就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但是也要看到,当前大学生活几乎与社会脱节,他们对社会环境的认识只停留在书本阶段,一旦面临就业,就要承载社会、家庭较高的期望,自我定位也较高,难免会出现各种心理问题,我们权且将他们的心理分为以下几种。WWw.meiword.CoM?

(一)“随波逐流”心理。?

在求职过程中,很多大学生因为人格尚未成熟与完善,对社会缺乏比较理性的认识,容易受家庭、朋友、社会的影响,缺乏自己的思想,人云亦云。对工作和职业前景一无所知,不知道自己的优势、兴趣和爱好所在,在茫茫求职路上随波逐流,盲目跟从他人的选择,而很少从实际出发,根据自己的能力爱好、社会环境等主客观条件,做出合适的选择。看到同学甲考公务员,于是也备战公务员;看到同学乙准备简历找工作跑招聘会,于是也天天跑招聘会到处撒网,到头来却一无所获。?

(二)“焦虑畏难”心理。?

大学生由于缺乏社会实践经验,没有做好充分就业准备,缺乏就业方法,担心受挫,容易产生紧张、恐惧心理。这种过度的焦虑对他们产生消极影响,使他们正常的才能得不到发挥,影响到他们的日常学习与生活。?

(三)“自卑自大”心理。?

很多大学生虽然很重视就业问题,专业能力也相当不错,但由于性格内向,缺乏与人交流的经验,缺乏自我认识能力,缺乏自信心,缺乏谋求合适岗位的勇气,在求职时不能很好地推销自己,难以受到用人单位的赏识。与之相反,一部分大学生自视甚高,好高骛远,对主、客观条件的估量不够准确,设定与自己能力远远不符的就业期望值,一旦遇挫自信心就容易瓦解,一蹶不振。?

(四)“依赖攀比”心理。?

一部分学生抱着等、靠、要的思想,就业时缺乏意识,依赖学校、老师把就业招聘信息送上门,依赖家人朋友试图通过关系就业;或者盲目与他人攀比,“这山望着那山高”而不考虑自己的实际情况,通过他人的工作为自己的就业目标进行设定与更改,容易在就业中遭遇失败。?

(五)“逃避懈怠”心理。?

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一部分高校毕业生害怕承担社会责任,没有勇气到社会上拼搏,他们或逃避或推迟就业压力,寄希望于提高学历而获得竞争力。一部分学生因为在就业中遇到了挫折就灰心丧气,甚至全面怀疑、否定自己的能力,渐渐成为不就业、难就业一族。?

二、高校亟须加强健康就业心理教育?

在,高校一方面承担着为社会培养造就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的任务,另一方面还要开展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帮助其顺利就业。在就业指导工作方面,要引导大学生认清形势、合理定位、科学择业,更重要的是在入学之初就加强健康心理教育,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1]。

(一)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进入大学,不少学生面临着不适应的问题。从紧张的高中生活到放松的大学生活,他们就好像断了线的风筝,不知道飞向哪里;在生活中,面临着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他们不知道怎么处理生活与学习、恋爱、就业之间的关系,导致不少悲剧发生。因此有效的心理辅导就显得极其必要。高校要加强心理咨询机构的建设,建立良好的心理咨询和辅导机制,从而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面临的一些心理困惑,减轻他们在生活中的压力,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树立自信心;帮助他们正确

对待学习与生活中遇到的挫折和焦虑,做到正确认识自己和评价自己,提高自我调节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保持乐观积极、进取向上的心态,从而在就业竞争上取得胜利。?

(二)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

职业理想是人生理想的主要内容,是激励人们奋斗和创造的力量泉源。没有正确的职业理想就没有正确的职业观。因此,大学入学之初高校学生处等相关部门就应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抓住这一有利时机,以各种讲座、专题、的形式对他们进行专业启蒙和职业理想教育;在之后几年的大学教育活动中,连贯性地、分阶段地开展职业理想与职业道德教育活动[2]。帮助每一位大学生解决好个人成才与国家需要、个人理想与社会发展等矛盾,不断引导他们找准方向、合理定位,正确处理个人与国家、集体的关系,促使他们逐步树立良好的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最终将毕业生成功地“推出去”。?

三、高校学生需做好自我心理调适?

学生的天职是学习,经过大学四年的学习和实践锻炼,他们同样要面临择业就业问题,在就业中是主体。他们的心理状态和心理调节对就业起到主导作用。从学生自身因素来看,大学生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自身心理健康教育。

(一)克服心理障碍,培养良好心态。?

高校大学生家庭背景、成长环境各异,一些大学生表现出自卑、怯懦、骄傲、懒惰等多种不良性格特征。人贵有自知之明,大学生应对自身有一个充分认识,不仅要知道自己的长处建立自信,而且要知道自己的短处,再针对自己的问题找出解决方法和途径。大学生要有意识地锻炼自己,让自己经得起挫折,胸怀宽广。大学生在学习、生活、恋爱、就业中遇到自己难以解决的问题,不妨向自己信任的老师、父母、同学、朋友倾诉,有助于压力的缓解与释放;积极向学校心理咨询机构寻求心理咨询[3],解开心理疙瘩,克服心理障碍。良好的心态不仅有助于应对压力,而且有利于事情向好的方向发展。?

(二)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职业价值观不仅影响到大学生的择业心态、就业理念和行为等,正确的职业价值观也可以帮助大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自我定位。因此,大学生在就业前期就应该树立起正确的职业价值观,一方面能正确地评价自己,不卑不亢、不骄不躁,一方面对社会环境和形势有正确的判断和认识,把个人理想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

(三)做好就业心理准备。?

大学生在入学之初就要制订一个大致职业规划,在就业上做好心理准备,有主人翁意识,摈弃错误的幻想和等、靠、要思想,结合对社会形式的正确判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专业上加强学习,在实践中锻炼技能,抓住机会、利用机会、创造机会为大学生活增添色彩,通过学习和锻炼为成功就业增加砝码。?

(四)根据实际调整就业期望值。?

作为天之骄子,大学生的就业期望值普遍偏高,而真正在能力上不少学生并不符合用人单位的要求。这就导致在目前“供需见面,双向选择,公平竞争,”的就业制度情况下,就业市场上用人单位与就业大学生互不满意的状况极其普遍。要实现顺利就业,大学生就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与水平调整自己的期望值,使自己的心理定位与就业目标一致,摆正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4]。当获得理想职业的机会还不成熟时,应学会调整心态,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在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锻炼能力,增长阅历,作为以后职业生涯的准备。?

四、结语?

综观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心理问题,一方面高校务必要在教育的过程中加强以人为本意识和服务意识,加强大学生的心理教育,使他们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另一方面,毕业生作为就业的主体,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根据实际调整就业期望值,并根据个人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的自我调节。只有通过双方的努力,高校毕业生才能真正拥有属于自己的一片蓝天,在人生大道上越走越精彩。?

参考文献:?

[1]张丽虹.高校就业心理教育缺失的成因及对策[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xx,(1):202.?

[2]李书友.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36-39.?

[3]张国华.大学生就业指导理论与实践[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xx:26-27.?

[4]刘惠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及培养[j].广西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4):80.

论文网在线

教学的管理制度 第四篇

1、除本校教职工和学生外,外来闲杂人员一律不得随便进入教学楼。

2、实行分班、室管理,学校于每学期开始讲各班、室用具配齐,期末由保管人员验收,遗失或损坏由负责人或责任人按价赔偿。

3、各班、室负责人可将其公物分发给下属人员保管,并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责任到人。

4、室外要保持清洁,不准污染、撞击墙壁和门窗,不准在墙壁、门窗、楼梯扶手、课桌登等处乱刻、乱写、乱画,物品摆放位置要适当。

5、要注意公共卫生,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果皮纸屑,不用脏水拖地,进楼鞋底不带泥土,污水垃圾不乱倒。

6、要遵守校内公共秩序,做到不大声喧哗、不追逐大闹、不串教室、不在楼梯上玩耍逗留,上下楼梯靠右行,不拥挤。

7、要注意安全,严禁扒、蹿、攀越楼梯扶手、窗台和走廊上的栏墙,需要擦玻璃时,一定要在老师的指导与监护下进行,不允许攀上窗户擦洗。

8、要节约用水、用电,不准乱开灯、乱放水,不乱动水暖、阀门和消防设备。

9、值日师生要认真执行开门、清楼和锁门时间,门窗开关要严稳,放学前检查门窗、水电是否关好,风雨来临前,门窗要关严。

谈高校素质教育过程中体育教师的角色定位 第五篇

关键词:高校 素质教育 体育教师 角色定位

素质教育,是一种全面教育,以全面提高人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人的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高校体育素质教育作为素质教育中的一个分支,具有其自身的特性,实施情况如何,关键在于学校体育教学活动的具体组织者和实施者——体育教师。因此,认真研究体育教师在高校体育教育中的角色定位,对实施素质教育,促进体育教育改革具有重要意义。〔1〕

一、高校体育素质教育

(一)高校体育素质教育的内涵

1.发展性和主体性

高校体育素质教育必须牢固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其主体作用,把促进学生身体基本素质的发展作为着眼点和出发点,培养和提高学生自我学习、自主锻炼的能力,开发学生身体素质潜能,养成终身锻炼的好习惯。

2.全体性和全面性

体育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具有体育运动的基本素质,为每一个学生体育活动提供均等的机会。Www.meiword.COM同时体育教育要把发展身体、增强体质、兴趣习惯养成、体育能力培养及发展心理素质、精神素质有机地统一起来,使每个学生的各种潜能及体育素养都得到发展。

3.因材性

受教育者之间是存在着个体差异的,造成的原因有先天条件的不同,有环境影响的不同,也有教育条件的不同。在体育教育中既要要求有差异的个体达到统一的教育目标,又要因材施教,注重学生不同个性、不同兴趣、不同特长的发展。在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评价的过程中做出相应的区别对待。

4.实效性

通过体育教育,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所发展,使学生获得竞争与拼搏、参与与合作、欢快与娱乐、挫折与成功等多种情感体验,以适应未来社会生活。

(二)高校体育素质教育的目标

从培养一代新人出发,提高学生的生活质量,建立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培养现代人的意识和品德,使学校体育与整个学校教育的目的更趋一致,实现“健身与育人”相统一,是学校体育的根本任务。体育与健康教育相结合已成为学校体育的发展趋势,重视体育知识的传授、体育习惯的培养及体育能力的提高,是当今体育教育的基本特征。综上所述,高校体育作为学校体育的最后阶段,高校体育应以运动和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对大学生机体进行科学的培养,在提高人的生物潜能和心理潜能的过程中,达到进德、益智、促美、强身的全面发展的教育总目标〔2〕。

二、高校素质教育过程中体育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

素质教育对高校体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对体育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体育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对自己的角色进行重新定位,以适应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

(一) 教学过程中的参与者、引导者和交流者

“平庸的老师,说教;优秀的老师,启发。”新时期高校体育课程改革无论是在课程目标、课程理念、课程内容的选择上,较之以往,都有了较大程度改变,那种长期以来一直采用的教师教学生听,教师做学生看,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高校体育教学方式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越来越不能满足当今大学生的需要。因此,教学过程应从“教师主体”向“学生主体”转变,高校体育教师应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扮演参与者和促进者;教学过程应从指令性教学向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转变,高校体育教师应扮演学习过程的引导者、合作者和交流者。为实现这一目标,应积极观察学生行为,努力体会学生感受认真思考如何引导学生学习,有意识地参与到合适的体育锻炼项目中。在具体教学实施过程中,体育教师不应拘泥于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要在互动交流、平等参与中创造性开展引导式教学。如笔者就在排球教学的教学比赛课程中,参与到学生比赛中,和学生一起感受运动的快乐,与学生分享运动后的感觉和想法,同时结合自己的体育专业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锻炼观,学习正确运动技能,掌握相关的运动知识;在进行排球战术教学——比赛阵型的演变和发展中,从学生推崇的球队入手,通过介绍这些知名球队的战术战法,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更好地学习、领悟当前排球战术发展与演变。

(二) 体育教学的创新者、研究者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创造性人才的培养,需要有利于创

造精神和创造能力养成的环境和条件,体育教师的创造性思想和具有创造性的教育工作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因此,体育教师要充分利用体育课程在形式上、内容上、方法上等方面的特性,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要达成这一目标,体育教师本身就应该是创新者〔3〕。体育教师不只是别人研究成果的消费者,更应该是研究者。“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体育教育科研能力是体育教师另一项应具备的素质之一。新体育课程要求学生在学习中尽可能地表现出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这预示着体育课教学的重点将从过于强调学生的接受学习和机械训练的模式改变为引导学生自主体验和自主探索的模式。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创造性学习、探究式学习将成为学生体育学习的主要方法。 体育教师在这一教学模式的转变过程中会遇到许多依靠现有理论和经验解决不了的新问题,这就要求教师积极主动地开展教育科研活动,以一定的先进的科学的理论为指导,灵活地解决教学中的各种实际问题。 新体育课程以目标统领内容,没有具体教学内容的规定,这预示着体育教师不能照抄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进行体育知识、技能的传授,体育教学也没有固定的模式可以仿造,必须自行选择、开发体育教学内容。新形势下,体育教师如果仅是经验和技型的专术家,将难以适应新体育课程改革的需要,必须适应素质教育的新要求,学习新的教学理念,不断改善和发展自身知识结构,对课程改革出现的新问题进行研究和解决。

(三) 课程结构设计者、组织者

在以往大学体育课程模式中,体育教师,经常扮演着被动复制和执行教育行政主体既定的课程规范与课程计划的角色。而在素质背景下,新的体育课程标准为了更好的适应不同人群、不同区域、不同环境的教学需要,只给出教学内容的大致范围。由此,体育教师必须适应要求,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合理开发教学资源,有效组织课堂教学,如此才能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当然,体育教学的组织离不开体育基础设施,可以依托城市良好体育资源与体育设施,结合本校的地形地貌,利用学校附近的山地、空地,完全可以为高校体育教师实施教学搭建较好的平台。同时,需要加强对运动项目的开发和原有运动项目的改造。如原来的田径课程可以结合运动和健康,体能和健康,校园定向越野等方面的思路来开发改造。因此,体育教师必须结合自身情况,充分利用各种条件,完成从简单的课程复制者向课程结构的设计者、组织者角色的转化。

三、适应新角色,优化体育教师素质结构的措施建议

随着素质教育需求的日益扩大和现代高校体育教育的不断改革,对高校体育教师的组织能力、沟通能力、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等都提出更高要求。然而当前的高校体育教师素质仍然存在着个人知识结构相对单一、教学观念落后、科研能力偏弱、教学方法陈旧等问题。为了更好地扮演新时期高校体育教师新角色,教师应根据自己的理论基础、技能特长、兴趣爱好,结合学校教学环境及实际情况,紧跟现代教育发展的前沿动态,研究新情况、提出新思想,拓展新方法,创造性地开展体育教学工作。拓宽进修渠道,鼓励体育教师进行学历升级,参加远程培训和在职进修,有针对性地拓宽相关学科的知识,调整知识结构,增强自身人文素养,提高教学研究能力;经常性参加学术交流和论文报告会,在广泛的交流和学习中,掌握学术动态,提高工作起点。学校可定期组织务虚会,让教师畅所欲言,在交流中迸发思想火花,开展课程设计和教学竞赛,营造浓厚的竞争氛围,充分调动体育教师的自主性、能动性;完善体育教师聘任制度,建立全国统一的体育教师任职资格标准,区分职称对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学术水平进行量化,整体提高高校体育教师师资水平。

四、结论

在素质教育目标牵引下,高校体育教师的教学观念应由以“教师为主体”向“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方向转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适应社会发展,转变自身角色;高校体育教师的知识结构应由“技能型”向“智能型”转变,对体育教师知识储备量、教学能力、科研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高校体育教师应由教学计划的“执行者”向课程体系的“设计者”转变,增强课程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建议加大在职体育教师的专业培训,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不断的扩大他们本学科知识面及体育边缘学科的知识面,对不同项目的历史沿革,不同学派、流派的论点和技术风格,国际现状与发展趋势都能融会贯通,并掌握大量新资料,获得先进的技术知识、方法和技能,同时加强对在职教师的师德修养、职业信念及自我发展意识的培养,从而促使师资队伍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姜文鹏,吕哓飞.素质教育观下高校体育教师角色的定位〔j〕.时代文学,20xx,(06):166-167.

〔2〕《体育教程》编写委员会.体育教程〔m〕.成都: 四川大学出版社,20xx.

〔3〕王文芹,魏子德.论高校体育教师角色的转变趋势〔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xx,(03):222-224.

论文网在线

探析信息技术教学内容生活化的策略 第六篇

摘要: 回归生活世界是新课程的价值取向,构建生活化的课堂是改变信息技术教学现状的重要措施,将教学内容生活化是让教育回归生活的关键。本文介绍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学习生活、校园生活、家庭生活、信息化生活相结合,将信息技术教学内容生活化的一些经验,并以案例的形式作了剖析。?

关键词: 高中信息技术课堂 教学内容生活化 策略

一、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理想与现状?

教育家陶行知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的思想,主张“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当前,回归生活是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各门课程共同追求的目标,也是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必须体现的重要特色。?

信息技术学科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新学科,其教学同样也需要生活化,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强调结合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设计问题,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掌握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鼓励学生将所学的信息技术积极地应用到生产、生活乃至信息技术革新等各项实践活动中去,在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实践[1]。?

然而,许多信息技术教师由于受早期计算机教材和传统教学观念等影响较深,以学生通过信息技术考核为目标,认为只要让学生掌握考核要求的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就行了。许多教师将信息技术课程当成一门单纯的操作技能训练课来教,忽视了技术素养和思维能力的培养。WwW.meiword.cOM这导致了教学与实践的脱节,典型地表现为学生只知道为了通过考核而学习信息技术,老师怎样教学生就怎样练,学生不会举一反三,不知道怎样创造性地利用信息技术。这样的信息技术课堂毫无生活气息、没有生命特征,学生往往满怀期待进入课堂,充满失望离开机房。?

二、生活化信息技术课堂的实践意义?

将知识建立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其积极性,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以生活经验为教学起点,易于设置“最近发展区”,能很快在主动的学习活动中建构自己的知识;恰当地设置与学生原有经验相冲突的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将教学内容生活化,学生易形成对待生活世界中各种问题的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对教师来说,以上理论都是显而易见的,而构建生活化的信息技术课堂有其较为特殊的实践意义。?

首先,教学本身就是一系列信息技术的活动(比如信息的获取、评价、存储、管理、加工、表达、集成、发布、交流),把教学活动围绕信息活动主线展开,建立起信息技术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让信息技术服务于学习,服务于生活。这些必将促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本质性的变化。?

其次,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注重实践与创造的课程,将信息技术课堂生活化,能够培养学生从生活实践中发现问题的能力,这是学习动力的源泉,解决问题的开始。教师通过技术思想和方法的应用及实际问题的解决,能为学生展示创造力提供广阔的舞台,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载体和有效途径[1]。?

三、信息技术教学内容生活化的策略?

回归生活是新课程的生长点[2],构建生活化的信息技术课堂是是新课改的需求,是改变当前信息技术教学现状的重要措施,对实现素质教育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那我们该如何构建生活化的信息技术课堂呢??

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将信息技术教学内容生活化,实施以信息活动为主线的教学过程,展开注重实践的教学评价,都是实现信息技术课堂生活化的有效途径。我认为,将教学内容生活化是让教育回归生活的关键,这就需要在教学内容和学生生活间建立紧密的联系,让学生的信息活动基于现实的生活世界。下面,我将信息技术教学内容生活化的策略与大家一起分享。?

(一)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结合?

学习本身就是信息活动,学习又是学生生活的最基本构成,学生如果能够将所学信息技术应用到学习(特别是其他学科的学习)中,让信息技术服务于学习,必定会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本质性的变化,更会使其对重新认识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的价值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例如,在学习“文本信息的结构化”时,我要求学生将本节学习内容的知识点用不同的结构化表达方式表达出来并在课堂内展示,讨论各种结构化表达方式的特点及优势。这就是利用了学生在平时学习中常用的归纳知识点的学习经验,比较生动贴切。学生不仅能很快理解将文本信息结构化的意义,而且能够较快完成学习任务,学得好的学生可以将不同结构化的表达方式运用到其他学科的学习中,以更好地主动建构知识体系,促进自己的学习方式的改进。

论文网在线编辑整理本文。

又如,在学习“表格信息的加工”时,我特意设置了一个拓展题,要求学生用excel的图表来解决数学和物理上的一个追及问题。追及问题是数学和物理上经常研究的实际问题,又是学生学习的难点。通过利用图表的直观解释,学生能够方便地弄清其中运动物体的运动状态,顺利地解决问题。这次与其他学科学习的结合,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多种方式解决问题的一个启示。?

再如,研究性学习是新课改中的一门重要课程,我们在信息技术课堂中较多地与研究性学习相结合,从选择研究性课题到作结题报告,学生会碰到如何选择课题、如何记录与存储信息、怎样将信息表达得更清晰等问题。从这样一些学习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入手,可以将“获取信息”、“信息的加工与表达”、“信息的管理”、“信息的集成”等知识与技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增加学习内容的实用性和生活性。

(二)与学生的校园生活结合?

当前学生的学习负担是比较重的,高中生的校园生活比较单调、枯燥是不争的事实。学校每年一度的校运会、艺术节是学生展现自己的舞台,是学生踊跃参加、并愿意花时间投入的活动。将信息技术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校园生活结合,每次都能赢得高涨的学习氛围,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究其原因,即是将课堂引向了生活,关注了他们的情感与态度。?

比如,因为艺术节上报名参加的歌唱类节目数量较多,艺术节组织者只能通过听录音筛选出其中优秀者参加,因此制作出优秀的音频作品是学生取胜的关键。而“数字化音频的采集与加工”的学习时间正好在艺术节举办的时间之前,通过音频的采集、合成、加上音效等信息活动后,学生在听到自己的歌声与伴奏完美的结合时,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三)与学生的家庭生活结合?

学生的生活离不开家庭,家庭生活是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会生存亦是从家庭生活开始。家庭是最接近学生的外部环境,无论怎样的家庭氛围,都使得学生学习的途径、资源拓展了,信息技术知识得到了或多或少的运用,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家庭生活的品味,为建设和谐社会出一份力。?

比如,在学习“表格信息的加工”时,我就请学生提前2024家中的电费单据,再利用初中所学信息技术知识,将一年中每个月的峰时用电量、谷时用电量、总用电量记录在excel的工作表中,在课堂上进行计算与统计的操作,并用图表清晰地表达出来。在此基础上,我要求学生从不同的角度问题,讨论并得出各种有价值的、建设性的结论来。学生在信息活动的基础上,了用电多少的各种原因,也能顺应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提出家庭节约用电的方案。?

(四)与学生的信息化生活结合?

许多学生家长和其他学科的老师往往视计算机和网络为洪水猛兽,然而,以计算机和网络为主的信息化生活离我们却是如此的近,家长和各学科老师也离不开计算机和网络。而家长和部分学科老师的信息技术水平和接受能力往往不及学生。学生如果能够利用信息技术知识解决信息化生活中的问题,不仅能改变家长与部分学科老师的偏见,而且能体验学习的成就感,产生持久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比如,当下一个家庭有计算机并接入因特网已不再是什么稀罕的事,而部分家长还在为如何将多台电脑同时接入因特网而烦恼。在学习“组建小型局域网”时,我从学生对信息化生活的浓厚兴趣出发,请学生在课前调查各自家庭上网的需求与方式,然后在课堂中2024

生活化的信息技术课堂就是要贴近学生生活,让生活走进课堂,这是对学生生命的尊重、生命价值的提升;构建生活化的信息技术课堂,就是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发展,将课堂引向美好生活。信息技术教师要通过生活化的教学来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效益,更要帮助学生树立信息技术来源于生活有服务于生活的理念。?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m].:教育出版社,20xx.?

[2]彭刚,蔡守龙.新课程教学现场与教学细节[m].:教育科学出版社,20xx.

论文网在线:

浅谈英语教学中的目标管理 第七篇

【论文摘要】本文探讨了英语教学作为一个系统行为工程的目标管理问题,就目标管理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理论上的探讨,提出了英语教学目标管理的原则、目标管理阶段、方法及评价。

【论文关键词】英语教学;目标管理

1. 目标管理

目标管理(Management By Objective 简称MBO)是一种新兴的、科学的、有效的管理理论和方法,它是由美国着名管理学家德鲁克首先提出来的与传统管理特别是计划管理不同的一种比较科学的现代管理方法。所谓目标管理就是根据目标来指导组织机构进行日常活动的管理方法,即通过建立目标、分解目标、指导实施目标和按目标进行检查评定来进行管理。

学校对英语教学的目标管理,就是把英语教学中的各个部门、各个环节、各种因素部门化、个体化、一向化。英语教学是一项大的系统工程,这项工程的有效运行涉及到多方面的因素参与及多层次的行为运行,它的最终目的就是让英语学习者掌握英语语言,围绕这一目标,我们就应该考虑如何把握、管理以及优化这一行为运行系统。

英语教学的总体目标与分级目标、具体目标不同,在英语教学目标管理过程中,首先应该确定其总体目标,而总体目标的确定应依据各级教学大纲来把握,它是整个教学管理活动需要实现的最终目标。在总体目标的统率下来实施各分级目标的制定与管理。因此,在总体目标的基础上确定英语教学目标原则、目标管理、目标评价等过程。

2. 教学目标管理原则

教学目标指教学活动追求的结果,按照现代外语学习的观念,英语教学目标包括技能、情感、策略和文化四个方面。因此,确定教学目标要遵循相应的原则。

2.1 适时性与可行性原则。 适时性指目标的提出要有阶段适应性,同时还要有一定的超前性,包含着当前与指向未来的目标。一般而言,在起始阶段的英语教学要从视听说入手,听说训练的比重应当大些,这不仅有助于打好语言基础,还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起始阶段后,在继续发展听说能力的同时,要重视培养读写能力,使听说读写全面发展。可行性要求在制定目标时,既要考虑其现实性又要考虑其可操作性。如学生的生源、英语学习的差异性、学校的师资配备、学校电教设备等。目标的制定要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积极可靠,切实可行。

2.2 完整性与重要性原则。完整性是指目标要形成一个体系,在这个体系中,除了总目标外,还应有各主要领域的目标,各不同层次的目标,各发展阶段或重要时期的目标,也就是说,对总目标从时空的几个维度上进行分解。重要性原则要求在制定目标时抓住主要矛盾,不可避重就轻、舍本逐末。如在起始英语教学中,特别强调语言的实践性特征,在呈现形式上不以语言知识体系的描述作为主线,而是以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和应用为主线,在内容描述上突出语言的功能和运用价值,在具体的学习方式上,强调学生的体验和实践。

2.3 共认性与可弹性原则。共认性原则指目标含义的表述要简明扼要,便于理解、记忆和考核。弹性原则指教学目标对各种因素的变化具有可塑性和适应能力。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掌握程度、交流能力、理解程度等都会对教学产生影响,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这就要求必须把握目标实施过程中的修正。但一般来说,目标的总体框架是基本稳定的,变动只是进行局部的微调。

2.4 先进性与重要性原则。先进性是指目标没有一定的先进含义就不可能唤起教师的,目标的先进性和挑战性可以诱发教师的积极性、创造性,目标的制定要先进合理,不能过于保守。在目标逐步实现的过程中,使教师获得物质与精神激励,教师通过付出相当努力能够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3. 教学目标管理阶段

强化教学目标管理阶段,是调动工作积极性、创造性的重要过程,是管理工作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的重要途径。英语教学目标管理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3.1 联系实际提出切实可行的管理目标。英语教学作为一个信息活动系统,其目标是全方位、分层次的,其中促进学生知识掌握是教学最基本的目标,二者并行不悖。例如,如果我们的英语目标只注重了学生阅读或口语的培养,而疏忽了实用写作等能力方面的培养,而社会所需要的又恰好是英语实用能力方面的人才,那么就说明学校一级的教学目标与社会需求不一致,这实际上就等于教学的失败,至少是宏观教学意义的失败。再如,在制定中学英语教学目标时,应在总体目标的设计上以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发展为根本,突出对学生综合语言能力的培养,并设计分级目标,在强调语言知识的同时,增加情感、策略、文化等方面的内容与目标。

3.2 努力实践不断完善目标管理方法。 管理目标一经制定,就必须付诸实施。只有运用正确的方法,努力实践,管理目标才能如期实现。英语教学各部门应负责目标管理的组织、指挥和协调工作。

3.3 培养制度与教学模式的目标管理

3.3.1 教育思想与方案。 教育思想是教学活动的根本,对教学活动起着指导作用,其核心内容是教育目的和培养什么人。在目标管理过程中,要注重充分调动每一位英语教师的积极性,要使教师树立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教学观、人才观,在传授知识的同时,着重发展学生的智力,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毫无疑问,英语学科有其独特的特点,也自始至终对学生进行着相关的教育。在目标管理过程中,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案必须反映教育思想。

0

[幼儿园教学教研管理制度]幼儿园教研管理机制 第八篇

为了加强幼儿园的教育教学管理,完成幼儿园课程内容,保证幼儿园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幼儿园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特制定本制度。

1、 幼儿园园长每学期前十五天根据1幼儿园特点2幼儿园发展目标3幼儿教育发展趋势4 幼儿教学大纲5家长要求等制定幼儿园行事历和各班下学期教学目标。

2、 开学前一周将各班幼儿教学目标发给各班老师。

3、 园长或各班老师根据幼儿园各班教学目标和本学期幼儿园教材制定各班课程表,开学前三天由园长审阅通过。

4、 幼儿园开学前一天公布行事历和各班课程表。

5、 各班老师根据课程表和行事历安排第一月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填写月教学内容课程表。开学第一周六交办公室审阅后公布。以后每月最后一个周六交办公室审阅下月教学内容课程表。

6、 老师根据月教学内容课程表编写一周教学课时计划(教案),每周六交办公室审阅下周教案。

7、 为了规范幼儿园的教案编写程序请各位老师按幼儿园的统一要求编写。

8、 教案按每天教学内容顺序编写。每篇教案内容为 1日期:年月日星期2科目:如语言3内容:如讲故事《拔萝卜》4准备:如萝卜画一张或萝卜一个等5教学目的或要求:如果在教师教材中已经有可以省略,但须写上教材中的页号,以便查找。6教学过程:先复习上节课的教学内容再学习新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如果在教师教材中已经有可以省略,但须写上教材中的页号,以便查找。(有些课的教学要求和教学过程可以不写,但要写日期、科目和内容,如:户外活动、室内活动、桌面活动、讲故事、认字、写字、拼音、儿歌、唐诗等。音乐须将歌谱歌词写上。舞蹈须将动作写上。认字、写字、拼音、儿歌、唐诗等须将内容写完整。)7小结:完成教案(完成? 没完成? ),幼儿掌握情况(多数? 一半? 少数? )。

9、 老师必须按照教学计划和教案上课,保证备教一致,不得擅自更换,按时完成教学计划和教案编写,接受园领导审阅。

10、 特色课要求同上。

11、 审阅后须写上审阅人、审阅时间、审阅意见。

论重视教学资源库建设推动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进程 第九篇

摘要: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也是各级各类学校现代化建设的核心。职业学校在信息化环境基本建成的前提下,应重视教学资源的建设和利用。建设时应遵循一定的原则,并要注意突出重点,投入资金,循序渐进,有效激励,从而促进教学资源库的建设。  

关键词:信息化 教学资源库 建设?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信息化建设亦成为各级各类学校现代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得到高度重视,并以此推动了办学理念的变革。?

在20xx年发表的《2024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重视优质教学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的利用,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不断推进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提高优质教学资源的使用效率,扩大受益面。这给职业学校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学校在完成信息环境的基本建设基础上,要高度重视教学资源的建设和利用,解决“有路无车,有车无货”的问题。?

教学资源是用于教育和教学过程的各种信息资源,它的开发、建设和利用是教育信息化的核心。随着现代教育技术越来越广泛地运用于学校教育教学之中,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应成为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刻不容缓的目标,摆上议事日程。?

1 教学资源库建设的内容?

专业教学资源库中的资源主要包括以下几类[1]:?

1.1 媒体素材:文本、图形(图像)、音频、视频和动画。www.meiword.cOm?

1.2 题库/试卷库?

1.3 课件?

1.4 精品课程:包含培养方案、参考文献、教案、学习指南、习题库、课件、实验、教学录像等。?

1.5 常见问题解答:针对某一具体领域最常出现的问题给出的解答。?

1.6 网络课程:网络课程是通过网络表现某专业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它包括两个组成部分: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和网络教学支撑环境。?

等等。?

个人以为以上这些内容都是可以而且必须建设的教学资源。有了资源库,教师备课时就有了丰富的参考资料和素材,同课程老师不需人人都去分别查找与教学2024的相同资料,可以节省大量宝贵的时间和精力;资深的、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的教案、备课笔记等优质资源共享出来,一方面可将这些老师的智慧结晶永久保留下来,成为学校不可多得的独有的宝贵资源,这些资源是不可再生的。另一方面也为新教师的学习成长提供最佳途径和平台,且不必受空间和时间的制约;丰富的资源,更可以为学生自主学习、复习、巩固所学专业知识提供良好平台。?

2 教学资源库建设途径?

2.1 购买优质资源库 采取购买部分适用于专业教学的优质资源供师生选用。?

2.2 自建教学资源库?

一是充分利用互联网筛选、2024相关专业学科的免费资源(形式多样);二是激励老师将长期积累的大量宝贵资源共享出来三是通过发布平台将购买的教学软件、dvd、随书光盘等进行转换和网络发布。?

3 教学资源库建设需注意的的问题?

3.1 突出重点,保质保量?

对于学校而言,需建资源库内容很多,我们不能盲目求全求多,要因需制宜,立足教育教学实际,根据专业需求和学科发展优势,认真研究、论证,择重择要有序的开展教学资源建设,做实做好,做优做精,避免泛泛而建,建而无效。对于某一个类型资源库能2024到的信息素材更是海量,在对这些信息素材2024后,要进行甄别、筛选、整理、组合,2024符合学科教学实际需要的、内容科学与准确的信息,进行充分、有效、合理的整合,摒除“拿来主义”,避免只重量而忽视质,最终导致“资源库是个杂物筐,什么都往里装”的现象。?

3.2 发挥优势,分工协作?

资源库建设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按照学科教学过程和教学要求进行信息资源的2024和组织,这确定立了教研室、教师在资源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广大教师既是教学资源库的建设者,又是教学资源库的利用者,要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参与建设的积极性,这是建设资源库的重要保证。信息技术中心应当做好资源库平台建设、资源库的管理和技术指导与服务工作。成立资源库建设专家组,负责资源库建设的项目论证

、评价。成立课程资源库建设项目组,负责某课程资源库的建设。各环节参与成员职责明确,分工负责,互相协作,确保每个环节不掉链子,共同搞好资源库建设。?

3.3 加大投入,推动建设?

必要的投入是资源库建设的保证。资源库建设将更进一步促进信息化环境的完善。一要进一步完善网络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存储系统、数据库备份、容灾系统,搭建安全、快速的网络平台,建设先进的管理系统,确保资源库数据安全,支持资源库的大容量存储和大规模应用;二是建立课件制作环境,建设同时可供5人以上同时进行课件开发的开发中心,配置高性能的多媒体计算机,网络课件制作工具,摄、录设备,音、视频处理工具等,为资源库建设提供较好的环境和平台;三是建设网络多媒体教室,为教师利用互联网资源、教学资源库开展课堂辅助教学提供环境和保障。

3.4 统筹规划,循序渐进?

教学资源库建设是一个周期长且规模庞大的工程,费时费力费神,不可能一蹴而就。教师作为教学资源建设的主力军,一方面要承担学校大量的教育教学工作任务,精力有限,时间有限;另一方面获取、、加工信息的能力各有差异以及参与的热情高低不同。而作为资源库建设的重要技术保障力量的专业型信息技术人员缺乏。都将影响资源库建设质量和进程。因此有必要对资源库建设进行统筹规划,循序渐进地进行。依据学科教师教学的实际需要分时、分段进行,并逐渐完善。?

3.5 有效激励,促进建设?

教学资源库建设的目的是要实现教师方便用、学生乐于学,优质资源共享,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而教学资源库建设的进展和成败的关键在于能否真正调动广大老师参与建设积极性。学校应制定切实有效的、完善的激励机制,对积极参与学科资源库建设项目申报和建设实施的项目组,给予经费上的支持;对于建设成果经专家评审合格,应将成果纳入参与者业绩评估或工作考核中,并给予物质奖励;对积极参加知识共享的教师在精神和物质上给予足够的奖励(智慧结晶,具有知识产权)。通过建立有效的激励、评价机制,促进学科教师参与教学资源库建设的积极性和热情,促进学校教师的知识共享,提高教学资源建设的质量。?

4 资源库建设的原则?

教学资源库作为各种教学资源的汇集,绝不是教学素材、资料的简单堆积。它直接以服务教学为宗旨,以实现网上资源共享,教师方便用,学生易于自主学习为目的。因此资源库建设应遵循一定的原则。?

4.1 科学化:内容的科学与准确是资源库的根本。要建立严格的资源审查评价机制,确保资源的高质量;?

4.2 标准化:遵循标准是保障资源库广泛共享的基础。建设科学的资源规范体系,符合国家制定的标准和规范,确保数据库著录的标准化、检索的规范化、检索途径便捷化。?

4.3 结构化:合理的结构可以确保资源库的合理性、易用性和可扩展性。?

4.4 动态化:长期稳定的不断更新与维护是资源库具有生命力的保障。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和教育需求的不断增加,资源库的功能和内容应该不断的完善和更新,以适应发展的要求。?

就学校当前条件而言,建设资源库尚存在某些瓶颈,但不能因此而迟疑。资源库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学校应切实将其列上重要议事日程,成立领导小组、专家组、项目组,充分论证,认真规划,扎实实施,制度激励,切切实实将资源库建设好,以此推动办学理念的变革,促进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教科研创新、合作交流等的持续发展,为提高创新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创新能力、提高管理水平提供最好的信息环境,并最终建成数字化、现代化校园。?

参考文献:?

[1]魏健,狠抓教育资源库建设提高学校信息化水平[j],中国教育信化,20xx,2(81-82)?

[2]胡华进,学院教学资源库建设的内容及管理[j],高教,20xx,4(p153-154)

论文网在线:

探讨艺术教育体制改革和制度的创新 第十篇

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艺术教育体制改革成为门重要的话题,艺术教育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群众对文化的需求越来越旺盛,原有的艺术教育模式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文章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法,对我国当前的艺术教育体制进行了,希望通过艺术教育的创新性改革,对社会的进步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艺术教育体制改革制度创新

当前,教育体制改革的背景和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推动教育发展方式变革成为教育体制改革的重大任务,教育体制改革成为社会体制建设的重要内容。教育体制需要与国家行政体制改革和建设的要求相适应,与社会转型和社会需求的变化相适应,作为民生和社会建设的着力点和突破点。同时,教育发展由满足量的需求向更加注重满足质的需求转变,调整教育结构,促进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紧密的结合,努力提高教育质量,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大力培养创新人才,成为新时期教育发展的主要任务。

一、艺术教育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的必要性

跨入新的世纪,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正日益促使民族的整体素质和创新能力不断提高,人类正在步入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而教育又在社会资源配置和综合国力的形成过程中处于基础地位,也必然引起教育观念、体制、模式的变革和创新,特别是近些年来,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给各学校特别是普通高校艺术教育的发展提出新的任务,也给艺术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笔者多年来一直从事艺术教学和训练,并对部分普通高校的艺术教育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中发现,艺术教育过程中存在一些共性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对艺术教育重视不够,基础艺术教育落后于社会的发展。WWW.meiword.COm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艺术教育得到迅速发展,其对教育培养过程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传统的艺术专业教育体制着重于专业艺术人才的培养,再加上部分门的管理者对艺术教育的重要性缺乏必要的认识,从而导致艺术教育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却感到步履维艰;在学科建设、教学条件等方面也长期得不到强有力的支持,特别是市场经济的形成,文艺团体走上社会化、市场化的运作轨道,也打破了过去表演团体依赖于的拨款来维持生存的局面,多数表演团体却仍然都面临着生存、发展的挑战。而艺术教育作为基础素质教育的一项内容,虽在艺术师资人才需求上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但由于各事业单位定岗定编的因素,因此,无论是文艺表演团体,还是各类事业单位所需的人才,一是高、精、尖艺术人才;二是“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只有这样,在文化事业单位体制与经营机制的改革的大潮中,基础艺术教育才能跟上时代的节奏。

2.机构设置不健全,艺术教育目标不明确。从调查了解中我们发现,多数学校的教学机构存在管理的盲点,特别是对于艺术教育方面,多数高校没有设置艺术教育教研室或艺术教育中心等机构,同时我们也发现这些部门形同虚设,只是在教育管理部门评估检查时临时挂牌应付,艺术教育的日常工作和大型文艺活动仍然依靠校团委组织进行。调查中还发现,多数高校艺术教育的目标不明确,指导思想理解不准,这主要是由于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从而导致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课时安排的随意性大。由于缺乏统一的教学要求,所以教育的效果也很难取得有效的评价,继而影响教学内容的连贯和深入。

3.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质量难以评价和监控。据调查,当前高等院校从事艺术教育的专教师普遍数量不足,多数高校的公共艺术课授课教师学历、职称偏低,从教学结构来看,主要是以中青年教师为主,他们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但是也存在教学经验不足,导致开设的课程教学质量不高。公共艺术课一般安排在课外时间,客观上也使教学质量的监控难度增加。对课程不能很系统地进行安排,导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对公共艺术课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这些因素都影响着公共艺术课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4.我国现有的综合类专业艺术院校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近些年来,根据“拓宽办学渠道,提倡社会办学”以及“国办民助,民办国助”的办学思路与精神,在鼓励社会资金进入教育系统的大背景下,许多国内综合大学也相继建立了各种类别的艺术学科。这些因素使得专业和非专业化的艺术教育形成了一个相当大的规模,艺术类招生和报考持续升温。然而,在积极探索适应国家改革与转型的时期,也应考虑艺术人才市场供需关系的问题。如果各院校不加限制地盲目扩招,势必会出现人才过剩,从而导致供需失调的状况。从艺术发展的角度来讲,人才培养越多越好,这样能更好地促进社会的发展,然而,在追求数量的同时,更要追求质量,否则必然形成资源浪费。当今社会中出现艺术专业教育的“泡沫现象”,如果不及时制止,势必会形成愈演愈烈的现象,人才的教育和培养必须适应社会的发展,过多和缺乏都是一种不正常的现

象。

二、对艺术教育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的建议

艺术教育对高校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随着改革的不断推进,艺术教育要向高标准、高层次发展,发挥好艺术教育在开发智力、开阔视野、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的作用。

1.树立现代教育观念,加快高校艺术教育改革的步伐。要改革教育体制,首先要转换学校运行机制,这是现代教育事业发展水平和社会需求的必然趋势和客观要求,设立专门的艺术课程管理部门和教学机构,改变学校的内部传统运行模式,资金和教学设施上对艺术教育给予支持,培养更多有利于社会进步和社会文化发展的艺术人才。

2.按照市场经济规律,改革学校内部管理机制。对艺术教育体制的改革,不仅仅是对传统的学校内部管理体制的修补和完善,也要从根源入手,要敢于改革学校的相关管理体制,这样才能真正地摆脱束缚,可以利用领导体制、人事制度、分配制度、引入竞争机制来不断提高专业教师的积极性,盘活学校内部动力,建立起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责、权、利统一的学校运行机制。

3.加强艺术教育教师队伍建设。高校艺术教师队伍存在的问题,是教育改革必须面对的,也是最尖锐的,是关乎教师切身利益的问题。加强教师素质培养,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同时要配备合格的艺术师资队伍,这是学校开设艺术教育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根据艺术教学的特点,高校应适当地放宽艺术课师资的配备比例,加强对艺术课教师的引进和培养工作。加强在校艺术教师的进修和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思想觉悟,使之能够胜任本职工作。

4.规范对艺术类课程的管理。教务处和艺术教育主管部门既要鼓励教师多开课,又要对教师开设的艺术课程注重质量监控。对学生的管理和教育,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关注他们的兴趣和爱好,对不同年级和专业、不同水平的学生要区别对待。管理的重点应该放在对艺术课程的考试和考查上,督促学生认真学习,注重教学过程的控制,通过艺术教育的课题,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不断增强学生对艺术的感性认识,把他们塑造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总之,在这样富有挑战和机遇的时代,更需要众多具有高水平、高学历、高层次的艺术人才和“一专多能”的综合性艺术人才。作为人才的培养基地,各艺术院校以及开设艺术类专业的院校应更积极地探索市场对艺术人才的需求,以达到供需平衡。

[参考文献]

[1]穆兰.艺术教育是一项伟大的社会工程——论改革开放30年高校艺术教育对社会发展的作用[j].新闻界,20xx(3).

[2]殷玉静.多元化高等艺术教育模式探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xx(7).

[3]王东兴.艺术教育在培养创新型人才创造力中的作用[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xx(4).

[4]万丽君.艺术教育:促进和谐发展开发创造思维——考察国外学校艺术教育的思考[j].外语艺术教育研究,20xx(3).

论文网在线

探析成人高校教育质量的现状与对策 第十一篇

摘要:成人高校教育质量始终是困扰成人高等教育的一大问题。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成人教育的生存、发展和利益。如何提高成人教育的教学质量,促进成人教育质量的不断发展不断提高,完善成人教育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则是保持成人教育能否持续发展的关键。本文试从以下几个方面了影响成人教育质量提高的相关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成人教育 教育质量 影响因素 对策

一、影响成人教育质量的因素

1.对成人高等教育办学目的不明确。成人高等学历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一部分大专毕业生继续深造的有效途径,也是一部分本科大学生就业后因工作所学与专业不符,而必须进修新的专业的必修途径,但改革开放后,一部分人简单的认为“成人高等教育不如普通高等教育”,忽视了办好成人教育对社会发展产生的巨大影响。这些现象的存在都或多或少对成人高等教育的发展产生了一些负面因素,影响了成人高等教育的正常发展。

2.成人高等教育的办学模式陈旧,不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自1958年成人高校建立以来,其办学模式基本上沿用普通高校的办学模式,只是在时间上做了一些调整,其目标依然以追求学历文凭为主要任务,教学和管理均按照普通高校的教学方法进行,这就造成办学模式与成人教育的特点和性质错位,背离了成人高等教育的办学目标。

3.成人教育队伍素质有待提高。人们普遍认为,成人高校要比普通高校档次低,因此在教师招聘和教师教学质量上把关不严,造成一些老师在教学中偷工减料。wWw.meiword.COM除此之外,又因缺乏相应的教学质量监督检查机制,导致部分教师工作责任心不强,影响了教学质量。

4.成人教育资金投入不足。当前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各级各类成人高校也因设备陈旧,资金有限,导致不能启用现代化的教学模式,严重影响了成人教育的正常发展。

5.成人教育教学方法有待改进。目前成人高等教育教学方法、基本上采用的仍然是“注入式”教育,但由于成人教育大多数生源都是在职职工,依然采用这种教育形式就显得形式单一,不利于成人教育的继续发展。

二、提高成人教育质量的相关对策

1.把握成人高等教育的特珠规律,增加弹性学习制度。因成人教育对象复杂,大部分学员来自基层,企业性质有民营、国营、私营,对时间的管理比较严格,在规定的上课时间内,有些人根本不能按时来上课,这势必会造成成人教育质量的下降。针对这一特殊规律,建议在成人教育的体制中,增加弹性学习制度,保证学员的学习时间,确实提高成人教育质量。

2.办出成人高等教育的特色。成人高等教育除继续承担部分学历教育的任务以外,还应根据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人才多样化的需求,适当增加新的专业和新的课程,做到按需施教。成人教育不能只是作为普通高等教育学历的一种补充,而是要成为终身教育的一种形式,更要成为普通高校学生毕业工作后接受新知识的另一种必然途径。

3.调整对成人教育的投资,适度改善成人教育的办学条件。教育领导机构除要适当考虑增加对成人教育的资金投入,还应鼓励成人高校与企业或行业建立新兴科技产业研究,转化科研成果,多方筹集办学资金。此外,学校也应不断加大对教学设施的投入,增加教学设备,特别是现代化教学设备,为保证教学质量提供可靠的物质保证。

4.优化成人教育课程体系。根据目前企业或行业的发展现状,在专业结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上,要进行适度调整,最终形成成人教育自身特有的课程体系,使成人教育的教学内容更具针对性、适应性和灵活性。除了设置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之外,还要更多地设置新兴学科、交叉学科的课程,理顺课程配置,确保骨干课程配置到位,使学员所学知识能跟上行业发展的现状。

5.加强成人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成人教育的特点决定了教师更应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通过教师自身良好的职业形象,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学生投入到行业的建设中来。

6.建立完善有效的质量监督保障体系。利用电脑网络等工具,有效的建立成人教育质量监督保障体系,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做到学习有指导、有面授、有辅导答疑、有实验实习、有作业、有考试考查、使每一环节的工作落实到具体的负责人,及时获得较为全面的教学过程信息,找差距,明思路,出对策,改进教学,不断提高成人教育质量。

总之,我们应不断研究成人教育的现状,不断提高成人教育的教学质量,促进成人教育的进一步发展,使其更能合理的融入到社会的经济发展之中,为社会的发展进步提供应有的服务。

参考文献:

[1]李燕.成人高等教育的发展现状及改革思路[j].中国成人教育

,20xx,(1).

论文网在线

论教师职业口语的基本特性 第十二篇

摘要:教师职业口语是一种职业语言,是用于教育教学的专门用语。正确认识和理解职业口语的规范性、教育性、科学性、生动性和可接受性,既是教师职业口语的基本要求,又有助于教师更好地掌握和训练职业口语的基本技能。?

关键词:教师 口语 特性?

教师职业口语不同于一般口语,它是用标准和比较标准的普通话表达的符合教育教学原则的工作用语。教师只有熟练掌握了职业口语,才能产生理想的教育教学效果。许多优秀教师,他们的教学之所以能给学生留下终生难忘的美好印象,除了丰富的知识外,科学、规范、生动的口语表达是一个重要原因。特别是优美的教学口语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平淡为神奇,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但要做到熟练掌握职业口语的基本技能,就有必要正确认识和理解职业口语的基本特性,才能较好地完成教育、教学等任务。?

一、教师职业口语的规范性?

教师职业口语的规范性,是由教师工作的性质决定的。要想成为一名合格教师,“为人师表”是最基本的要求,口语的示范作用则是重要的一方面。学生之所以对教师有崇敬感和信任感,最根本的原因是教师的言传身教时时刻刻都在影响感染着学生。如果说教师的行为是无声的语言、有形的榜样,那么教师的语言就是有声的行动、无形的楷模。教师口语的示范楷模作用,决定了教师口语必须力求规范。教师用规范的口语教育学生,对于提高学生的语言素质具有深远的意义。WWW.meiword.cOm教师职业口语应当是标准的或比较标准的普通话,这是最基本的技能。由于教师经常要在教室或更大场所对公众讲话,因此要求声音要有一定力度,宏亮、持久而且强韧,语流通畅,节奏明快,慢而不拖沓,快而不杂乱,语调自然、适度。此外,教师用语规范还表现在遣词造句方面要符合普通话的规则和现代汉语的习惯。即无论叙事状物、说理抒情都要做到用词恰当、条理清楚、表达得体。特别是教学口语,由于受到空间、时间和教学内容的制约,必须避免冗长、啰嗦,而应做到简约、规范。用语规范,还包括语言的纯洁性。要戒绝污言秽语,避免口头禅,尽量使用礼貌用语。?

二、教师职业口语的教育性?

教师职业口语的教育性,是由学校工作的总目标和教师的职责决定的。学校是培养人的场所,教师既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又要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教师的根本职责是育人。因此,教师的每一项教育教学工作都同学校的培养目标、学生的未来息息相关。作为教育手段的教师职业口语,它的表达内容和形式都必然受到教育目标的制约,从而使教育教学过程中的语言信息都带有鲜明的教育性。教师职业口语的教育性不应该理解为枯燥的说教,应该注意随机渗透、启发诱导。因为启发是现代教育的重要原则,也是激发学生积极性自觉性的重要手段,是实现教师职业口语教育性的重要途径。?

三、教师职业口语的科学性?

学校工作中,教育教学内容和方法的科学性,决定了教师职业口语的科学性。无论是教育口语还是教学口语,都要求概念准确,判断科学,推理合乎逻辑,解说符合客观事物的实际。教学口语如果不科学,讲授不准确,用语失误,那就会让学生产生歧义或误解,结果是违背了教学的本意,不仅达不到预期的教育效果,也损害教师的形象。教师的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所以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科学知识时必须用科学的语言来表达,做到准确无误、完整周密。不同学科的教学,都有各自不同的知识领域和体系。如符号“o”,数学老师把它讲成一个数值,语文老师把它讲成一个拼音字母,化学老师把它讲成氧原子,音乐老师把它讲成休止符。讲授不同的学科,就要使用不同学科所规定的术语、概念。例如,不能用“橘子皮”代替中医学里的“陈皮”,不能用“钱”代替经济学里的“货币”。教师只有准确使用科学的专业术语,才能使学生学到应有的科学文化知识。

四、教师职业口语的生动性?

学校教育的对象是青少年学生,他们较习惯于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能力正在提高。此外,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也在不断发展中。教师职业口语的生动性符合青少年的心理特征,有利于教师口语信息在传输过程中发挥最佳效率。生动形象和富有情感的教师口语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上进心,它在调动学生运用智力心理因素的同时,也调动非智力心理因素参与,从而大大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率。在教学中,生动的教学口语能调动学生的无意注意,延长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也能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理解的程度。教师职业口语的生动性表现在语言形象的活泼鲜明之中,生动的教学讲述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使抽象的道理具体化、深奥的道理浅显化。教师职业口语的生动性,还表现在教师注重运用口语修辞来增强语言的表

现力。妥贴的比喻,能诱发学生的想象;精当的设问、反问,能造成悬念,启发学生深究根底;抒彩的强烈对比,会激起学生感情的波澜。有时,教师一两句机智幽默的插话,也会开启学生的智慧。这些都会使学生受到语言美的强烈感染,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教师职业口语的生动性也表现在教师在口语中倾注了充沛、真挚的感情。情动于衷而言于表。优秀的教师,总是把自己对事业对学生诚挚高尚的爱溶铸在教师口语中,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学生既获得知识的滋补,又得到感情的陶冶。教师职业口语的生动性同时表现在讲究用姿态、表情、动作来增强口语表达效果。富有变化的态势语,能形象地表达不同的思想感情,不仅可以增强话语的气势,使讲述更加动人,还可以引起学生丰富的联想,在脑海中留下清晰而鲜明的印象。当然,口语的生动性是建立在科学性的基础上的,教师既不能只重科学性而使表达平淡无味,更不能为追求课堂气氛的生动而背离教育教学信息的准确和正确传递。?

五、教师职业口语的可接受性?

教师职业口语必须具有可接受性的特点,这是由教师工作的对象决定的。教师口语是针对特定对象为达到特定的教育教学目的而运用的口语,其效果优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领悟与接受的情况如何。教师口语要为学生乐于接受,易于接受,必须具有可接受性。可接受性首先表现为教师口语必须针对学生不同的年龄特征、心理需求、知识水平,以充分发挥启发诱导作用,达到最佳教育教学效果。比如,对初中学生讲话,可以浅显、明朗、形象一些;对高中学生讲的话语,则要求严密、深刻、富有哲理。教师职业口语的可接受性还表现在不同类型的口语由于运用目的不同而体现出不同的特点。比如教学口语体现出知识性、鲜明性、制约性、调控性等特点,而教育口语则具有针对性、诱导性、说理性、感染性等特征。教师职业口语的可接受性也表现为在不同学科教学中体现不同的语言特点,如文科用语的形象性、情感性,理科用语的准确性、逻辑性,技能科用语的指令性、演示性等。此外,还表现为对不同个性、不同水平、不同态度的学生运用不同的语言策略、呈现不同的言语特征,等等。最为关键的是,教师职业口语可接受性的要求的实质是教师口语必须从实际出发,具有针对性,以发挥口语的最佳效益。?

总之,教师职业口语是一种职业语言,是用于教育教学的专门用语,在形式上具有口头性和规范性,在内容上具有教育性和科学性,在技巧上具有生动性和可接受性。形式上,教师职业口语不同于一般的日常口语,它是经过教师提炼的语义连贯畅达,结构严谨,逻辑严密的准确规范的口头语言,是“口头形式的文学语言”,是“口说的书面语”;内容上,教师的社会角色决定了其所运用的职业口语应当具有教育性和科学性;技巧上,生动、优美的教育口语可以使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时显示其极强的艺术性,从而产生强大的征服力量,而不是枯燥的说教和耳提面命。作为一位教师,只有熟练地驾驭教学口语、把握并运用它的规律,才能有效地传递知识信息、有力地开启学生的智慧、激发学生更为强烈的求知敞望,引导他们步入知识的殿堂,并学以致用,肩负起理想事业的重任。优秀成功的教学口语还能给学生温暖、光明的抚慰,给学生以人格、精神上的积极认可和塑造。?

[参考文献]?

[1]国家教育委员会师范教育司.教师口语[m].:中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2]曾云燕.浅谈教师职业口语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20xx(4).129-131.?

[3]云.浅谈教学口语的性质、特征[j].阿坝师专学报.1995(1).94-95.

论文网在线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