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眼前所欣赏的本篇共有28869文字,由韦华同详细厘正,发布在!从广义上说,组织是指由诸多要素按照一定方式相互联系起来的系统。从狭义上说,组织就是指人们为实现一定的目标,互相协作结合而成的集体或团体,如党团组织、工会组织、企业、军事组织等等。狭义的组织专门指人群而言,运用于社会管理之中。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组织是人们按照一定的目的、任务和形式编制起来的社会集团,组织不仅是社会的细胞、社会的基本单元,而且可以说是社会的基础。培训管理制度假如你对这文章有更多的感触,可以发表分享给大家!
20xx四级人力资源管理师考点:培训需求分析模型 第一篇
一、利用技术模型分析培训需求
(一)培训需求的循环评估模型
(二)任务—绩效评估模型
(三)培训需求差距分析模型
(四)胜任力特征模型
二、培训需求分析的具体程序、步骤与方法
(一)做好培训需求调查
(二)整理分析、深入访谈,最终形成培训需求分析总报告
1、分类整理部门培训需求
2、进行培训需求访谈
3、在全面掌握培训需求信息的基础上,撰写培训需求总报告
三、培训需求分析应把握的关键点
(一)有效应用培训需求分析技术
1.明确培训需求调查的参与者
2.设计合理的调查流程
3.准确查找绩效差距并分析原因
(二)确立系统化的培训需求分析机制
(三)注重组织发展与员工需求相结合
(四)关注员工的职业生涯发展
(五)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作用
四、培训需求的评估与确定
(一)培训需求的组织评估与确定
1.培训需求是否和企业的战略目标相一致
2.培训需求是否和企业文化一致
3.培训需求所涉及的员工数目
4.培训需求对组织目标的重要性
5.通过培训,业务水平可以提高的程度。
(二)公司培训需求和员工个人培训需求的一致性
20xx四级人力资源管理师考点:现场培训的内容 第二篇
一、现场培训的内容
含义:如果一项培训内容的掌握有赖于实践,那么这项培训内容就适合于现场培训。
具体内容如下:
1.企业概述;
2.企业文化;
3.企业行为规范;
4.企业各项规章制度;
5.产品知识;
6.从事具体岗位所应具备的专业知识;
7.从事具体岗位所应具备的能力;
8.从事具体岗位所应具备的技能;
9.管理实务;
10.思想道德。
二、现场培训的对象
1.从学校毕业的新员工;
2.有相关工作经验的新聘用人员;
3.原先从事的工作与现在从事的工作完全不同的员工;
4.企业的后备人才;
5.需要改善绩效的员工。
中小学校长岗位培训班学校管理专题讲座稿:学校管理方法 第三篇
谈学校常规管理——中小学校长岗位培训专题讲座
一、学校管理目标的确定
学校教育离不开一定的目标,学校管理也不能没有明确的目标,学校管理目标,就是学校通过各种有效的管理活动所能达到的预定目的。学校管理目标的确定,主要依据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和法规,教育教学的科学规律,确定学校的管理目标,通过周密的调查研究和分析论证,根据学校各管理机构及管理人员在整体中的地位,作用,实事求是地合理地确定;
目标的确定要适当,分清主次,不宜过杂过繁;
目标一旦确定,就必须按计划如期完成。确定学枚的管理目标,直接关系到办学的方向和教育质量,直接影响到学校工作的成败。
(一)学校管理目标的类别:
学校管理目标可分为两种:第一种是按人、财,物、事分类的管理目标;
第二种是按学校工作类型分类的管理目标。
第一种,按人、财,物、事分类的管理目标:
1、管人包括对学生的管理和对教职员工的管理:
A.学生管理工作一般有五项:(1)招生工作,按上级规定和学校情况,确定招生人数,组织考试和阅卷,发放录取通知书;
(2)学箱管理工作,接收学生入学、编班,按规定处理借读。转学、休学、复学。退学等事宜,办理学生毕业、结业、肄业手续;
(3)平时考勤工作,统计和检查学生出席:迟到、早退、缺课、旷课等情况;
(4)学生奖惩工作;
(5)学生会组织工作;
B.教职员工管理工作一般有七项:(1)按规定编制和教学实际需要,申请和接纳工作人员;
(2)按工作性质进行人员编组,根据人员条件和工作需要分配具体任务,明确工作要求;
(3)考核教职员工的表现和完成任务情况;
(4)提高教职员工的思想和业务水平,组织学习,加强思想教育,制定各类人员的业务和技术培训计划,提出具体措施;
(5)按规定进行教职员工的提职、晋级、调资,福利待遇、调离,退职,离退休等事宜;
(6)教职员工的奖励和惩处;
(7)教职员工的社团组织工作;
2、管财一般包括五个方面:(1)编制和审核财务预算和决算;
(2)按规定审批经费开支,监督和检查预算执行情况;
(3)审核学生减免费、助学金、奖学金的评定,发放工资;
(4)在职权范围内,决定预算外资金的使用,并检查使用情况;
(5)建立和完善学校财务制度,定期检查财务制度的执行情况,纠正和处理违反制度的现象;
内容包括:A校舍基建管理:(1)按基建方针和教育;
卫生等科学要求,筹划学校基建项目;
(2)监督和规划现有校舍、场地的合理使用;
(3)审核和组织校舍维修工作等;
B校园环境管理:(1)做好规划和组织校园的绿化、美化工作;
(2)组织和检查环境卫生工作等;
C设备和器材管理:(1)做好审核和检查教室、实验室、办公室等室内固定设备的配置和维修工作;
(2)按年级拟定和审核教学、体育、卫生等设备,器材用品和图书资料的购置计划;
(3)组织和检查各类物品的采购、存储、保管和使用,并制定,完善相应的保管使用制度;
(4)组织定期检查,清点学校财产设备。
3、管事围绕德智体三方面管理:
A思想教育工作管理一般有七项内容:(1)选择配备政工人员和班主任,并指导他们的工作;
(2)组织经常性的调查研究,从实际出发拟定和落实思想教育工作计划;
(3)组织贯彻落实德育大纲(纲要)、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小学生口常行为规范;
(4)组织和安排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生产劳动和公益劳动,以及校内外的课余活动;
(5)组织令校性教育活动如校庆,校会、报告会、节日教育、学生入学教育和毕业教育等;
(6)指导团队会工作,培养学生干部;
(7)组织做好各种形式的家长工作;
B教学工作管理一般有三项内容:(1)拟定和落实学校教学工作计划,组织和指导以课堂教学为主要环节的教学全过程活动;
(2)领导和组织教务行政工作,包括编排课程表和生活作息时间麦,掌握教学工作动态2024整理和保管教学资料档案,决定学生升留样测验,考试(期中、期末考试,毕业会考),质量分析,教学工作总结(含典型经验总结)等,调控主要利用教学信息反馈来进行;
C体育卫生工作管理一般有四项内容:(1)建立健全学校体育,卫生管理组织;
(2)制定体育、卫生工作计划和制度.如学生健康检查制度,学生健康档案制度,“两课、两操,两活动”制度等;
(3)组织多种形式的课余文娱活动和体育竞赛活动;
(4)组织学校备方面的体育卫生监督工作等。
第二种,按学校工作类型分类的管理目标:
即把学校管理目标分为:A总体目标、B组织人事目标,C教育教学工作目标,D总务管理目标等几个方面进行管理;
1、学校管理总体目标:主要是形成良好的教风,学风,校风,实行计划、实施、检查、总结全过程管理,实事求是地做好工作,扎扎实实地搞好素质教育,最大限度地控制流失率,提高合格率。我国教育的不平衡性,决定了学校管理总体目标的差异性。但总的来说,不论是城市学校,还是农村学校,不论是重点学校,还是一般学校,都应该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方向,教书育人,把学校办出特色。
2、学校管理的组织人事目标是:建立一个结构合理,运转有效的组织机构,建设一个团结公道,忠诚勤奋,勇于开拓的领导班子,建设一支数量足、质量高,能适应教育改革形势的新型教师队伍,这是学校十分重要的工作,也是组织人事目标的主要内容。从客观上讲,领导班子多是由上级决定的,但学校一定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作用。领导班子本身要注意系统地提高教育政策水平、理论与教育理论水平,科学文化水平和教育教学工作管理水平,做到机构设置合理,人员精悍,管理科学。特别是对培养、使用、提高教师,领导心中要有一本“明细枨”,做到知入善任,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
3、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目标:简要地说,就是要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堵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具体地说,一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抬起头来走路,使全体学生在各自基础上都有所提高,做到既有全面发展的统一要求,又有对不同学生的因材施教;
二要把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学校工作的每一方面、每个环节都有及时的信息反馈,通过定性与定量的分析,改进并提高教育教学工作;
三要坚持课内外、较内外结合,各有主从,和谐协调,相互促进;
四要努力改进教育教学方法.真正做到教书育人,提高质量。由于中小学的培养对象在年龄,心理、生理上有不同特点,学校现有条件和工作基础差别也较大,因此,在国家规定的育目标的前提下,必须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确定由低到高的教学要求,制定各项工作的具体目标,有步骤地、切合实际地实现统一的教育目标。
4、学校总务管理工作目标:总的要求是要为教育教学服务为师生生活服务,做到财务的最佳利用,有计划地建设,校舍,充实教学设备,美化学校坏境,改变校容校貌,坚持服务育人。要搞好后勤供应,不断改善食堂伙食,充分利用校产与设备,坚持修旧利废,节约开支,减少浪费。
上述两种确定管理目标的方法是目前中小学校经常采用的,学校可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有选择地使用。
(二)学校管理目标与教育目标的关系
教育目标,是国家规定的学校办学必须达到的总目标,它是制定学校管理目标的依据;
管理目标,是为实现教育目标而制定的工作目标,是具体化的教育目标,是实现教育目标的保证。《中华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我国现阶段的中小学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努力提高教育质量,使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提高全民族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王义建设人才奠定基础。”《2024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指出“所有这些人才,都应该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热爱祖国和事业,具有为国家富强和富裕而艰苦奋斗的献身精神,都应该不靳追求新知,具有实事求是、思考、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这些要求,明确规定了学校培养人才的质量规格,反映了党和国家对年轻一代的基本要求,也是学校必须达到的教育目标。而管理目标,是对管理对象所期望达到的结果或成就,它确定管理对象应当沿署怎样的预定发展轨道前进,和最终达到预定目的的标准。
学校管理目标和教育目标是学校管理系统中互相区别而又紧密联系,相互依存而又相互作用的两个侧面。一方面管理目标依据教育目标来制定,另一方面,实现管理目标又是达到教育目标的前提和保证。每个中小学校长都应从指导思想上认清两者之间的关系,明确办学的指导思想,正确地制定学校的管理工作目标,切实组织实施既定的工作目标,从而有效地加强学校管理,促使学校教育目标的顺利实现。
(三)学校管理的八条原则。
学校管理原则,是学校管人、理财,用物,处事的依据,是进行学校管理的基本要求。只有在正确原则的指导下进行学校工作管理,才能不断提高管理质量,逐步实现管理目标。根据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客观需要和学校教育的性质、任务以及学校管理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学校管理的基本原则是:
1.方向性原则。自有阶级以来,教育都反映一定阶级的利益,具有鲜明钓阶极性。任何一个阶级都要以自己的阶级来教育和影响下一代。我国是一个国家,国家的性质决定学校工件必须坚持方向。在学校管理工作中,坚持方问性原则,就要求学校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为社会主又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工作方针、政策,法规,坚持用马列主义,思想、理论和重要思想教育学生,努力把全体学生培养成合格的接班人;
努力把学校建成精神文明的坚强阵地。
2.全面发展原则。中小学属于基础教育,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是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是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志,也是广大中小学进行学校管理的一个基本指导思想,它反映了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客观规律和党对培养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的摹本要求。因此,学校正管理工作上,必须把德育即思想教育放在首位,并切实落实,注重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全面,和谐地发屉,并正确处理它们之间的关系,努力克服重视智育,忽视德育、体育,美肓,或只抓德育,不切实抓好智育、体育、美育等各种片面的做法。当前,要特别注意的是克服和防止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
3.教学为主原则。中小学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为提高全民族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建设人才奠定基础。学校工作,必须以教学工作为中心。学校管理工作坚持教学为主原则,就要求学校保证以大量时间,集中主要精力开展教学工作;
要建立正常的教学工作秩序,排除各种干扰,确保教学任务的完成和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同时要确立学校行政工作、后勤工作为教学工作服务的思想,从学校管理的各个环节上保证教学工作顺利、有效地进行。
4.计划性原则。学校工作的计划性是学校常规管理的最基本要求之一,它要求学校各项工作不仅要有预期的计划、目标,而且要有具体的内容安排和进程步骤。在制定计划时,既要重点安排主要方面的工作,又要考虑一些环节工作、辅助工作,使各个部门、各种类型的计划形成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系列,使学校工作形成前后连贯、环环相扣的序列。从计划的时限看,应当是长短、远近结合;
从计划的范围看.应当是上下、左右结合;
从计划的内容看,应当是大、小结合。同时又必须明确,学校管理是个动态过程,具有灵活性、可变性。对在具体执行计划时出现的问题,要进行必要而及时的调控和补充,使学校管理工作既遵循计划,又不囿于计划,能生机勃勃地开展。
5.效益性原则。亦称经济性原则、有效性原则或最优化原则。它要求学校必须坚持勤俭办学,工作讲求实际效果。力求以最少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获得学校工作最经济、最有效的成果。效益性原则的主要要求人力经济,做到知人善任,用人所长,放手使用;
财力经济要求做到投入量少,计划使用;
物力经济要求做到物尽其用,损耗最小;
酎间经济要求做到科学安排时间,在单位时间取得最好效益。
6.教育性原则。要求学校各类管理人员开展的各项工作和各种教育教学设施,对学生都要起到教育的作用,要求学校每个工作人员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都要尽到教育的责任。教育性原则的有效贯彻,是顺利实现学校目标的有效保证,也是学校管理工作等其它系统管理工作的显著区别。教育性原则的核心是要求学校所有工作人员,包括领导,教师和职工,都必须以教育者要求自己,认识到在学校环境中自身的楷模作用和示范作用,严于律己,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切实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
7.规范化和程序化原则。规范化要求学校有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办出特色;
要求学校建立健全各类工作人员岗位职责,各类工作管理规章制度,做到人人有章可循,事事有章可依;
要求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达到国家规定的基本要求;
程序化要求学校管理工作要抓主要环节,实行程序控制,阶段把关.全过程管理。这是学校管理过程诸环节相互联结、相互制约的内在逻辑性的反映,也是学生身心发展,教育教学工作规律性的客观要求。它是确保学校工作有一个稳定的秩序,以促进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的基本手段和重要措施。
8.性原则。当家作主。是国家的本质特征之一。没有,就没有。在学校管理工作中必须树立群众观点,走群众路线。在做出决策、发出指令、提出具体措施之前,必须广泛地听取各种意见、各种观点,加以分析研究,取其所长,舍其所短,以克服个人认识上的片面性,表面性和局限性。贯彻性原则关键在于校长要有精神,要从制度上保证精神的发扬。当然,强调性原则,并不意味着不需要集中统一指挥。只有把集中统一指挥与管理结合起来,才能达到管理的目标,才能把学校工作做好。
二、学校常规管理
(一)什么是学校常规管理。
所谓常规,就是经常实行的规矩或规定学校常规就是学校经常实行,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规矩或规定。这些规矩或规定是人们根据对客观规律的认识确定并沿袭下来的;
在一定条件下,是保持不变并带有普遍意义的。学校常规管理的主要要求是,根据对教育教学工作规律的认识,根据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以及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2024规定,在学校内部设置精悍的、必要的管理机构或管理人员,明确各类管理人员的岗位职责,建立和健全相应的管理规章制度,以便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和行政事务工作有正常的秩序,使学校的各项工作都尽可能做到规范化、制度化。
在学校工作中,加强常规管理,就有了各项工作的规范要求和各项工作如何开展的明确的行动秩序,学校工作就可以正常运转,井然有序,全体师生员工在进行工作、学习和生活时,就可以有章可循,有规可依,养成良好的工作、学习、生活习惯,保证各项任务的更好完成;
学校各管理部门及管理人员就可以有成效地指导、检查所属人员的活动,有成效地进行必要的组织或调节,使整个学校的所属部门和人员分工协作,完成学校共同的育人大目标。反之,学校则会使全体师生员工无所适从或各行其是,使管理人员举足失措或顾此失彼,使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秩序难以维持,学校工作陷入随意性,完不成学校培养人的大目标。
(二)怎样进行学校常规管理
1.首先要突出学校工作以教学为中心、德育为首位的原则。学校各项管理工作都要以教学为中心,做到各项工作相互配合,协调一致地为教学工作服知学校各项管理工作都要突出并渗透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做到教书育入、管理育人、服务育儿学校的教学工作要按照国家规定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进行精心的组织,扎扎实实地抓好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内和课外相结合的各项教育教学工作;
2.要建立健全学校各项规章制度。严格的必要的规章制度,是教育的重要手段,对于完成教育教学任,提高学校工作效率有重要的意义。学校的规章制度,主要包括由教育行政部门规定并颁行的2024学校工作条例、教职员工作条例,班主任工作条例.中小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学生成绩考核和升留级办法,学生考勤制度和奖惩制度,以及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制定的实施细则或实施意见等。此外,学校还应有一整套具体、明确的校内规则,如课堂规则、考试规则、课外活动规则、请假规则阅览室规则图书借阅规则实验室规则、食堂规则、宿舍规则以及生活作息制度、清洁卫生和卫生检查制度公物管理和借用制度。还包括学校的各种会议制度:如校务会议,行政会议、教研组长会议、班主任会议、教研组会议、年级教师会议,全体教师会议、教职工代表会议,家长会以等。
制定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是十分严肃的工作。制定学校的规章制度,必须符合党的教育方针、政策,符合学校的性质,任务和教育规律的要求,符合青少年的特点和学校的实际需要,制定各项制度和规则及其每条具体内容,都应有明确的目的。都要经过教职工和学生反复酝酿讨论,认真研究内容要明确具体,文字要准确简练,便于记忆、掌握和执行。同时,学校的规章制度要有相对的稳定性。无沦是工作制度、生活制度或纪律要求,都要有一定的稳定性,这样学校才会有稳定的秩序。否则,朝令夕改,大家就会感到无所适从,必然会造成学校秩序的相对混乱。必须指出,规章制虐一经建立,从领导到全体师生员工,必须坚决贯彻,做到有章必循,执规必严,使学校遵规守纪蔚然成风。
3.要抓住学期不同阶段恃点。学校常规性管理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和周期性。如一个学年,从开学到下学年开学可谓一个周期,一个学期,从开学到又一个学期开学也可谓一个周期、每个周期又可分为几个阶段,各个不同周期的相同级段,有着大体相同的管理内容,类似农事管理的季节性,但是后一周期比前一周期的某些方面总要向高一级发展。从一个学期的周期来看,大体可分期初、期中、期末和假期四个阶段,每个阶段的管理内容都有不同的特点。期初阶段常规管理的主要内容是:认真做好开学的各种准备,安排好各项工作,制定好各项工作的计划,具体组织实施,尽快地使学校开学后各项工作,特别是教学活动进入正常运转;
期中阶段占一学期的绝大部分时间,是决定一学期教学质量的关键阶段。常规管理的主要内容是:以教学为中心,全面抓学校各项工作;
教学工作要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中心,积极开展教研、教改活动做好检查指导工作,调整、处理各项工作与教学工作的关系:组织好期中复习考试和教学质量分析,发现问题及时研究解决,注意积累;
期末阶段常规管理的主要内容是:组织好期末(或毕业)复习考试和教学质量分析,做好学生成绩统计、评选三好学生,填发学生学习成绩报告单,认真做好学期工作总结;
研究并确定下学期教师工作安排(以便教师利用假期做必要的教学准备),进行假期教育,做好假期活动的安排与准备;
假期阶段常规管理的主要内容是:学校领导研究并初步拟定下学期的工作计划,组织安排好假期活动,做好下学期开学的各项准备工作,组织教师利用假期时间钻研教材,拟出下学期授课计划.写山几周教案;
后勤工作人员维修好学校的校舍及各种设施,设备,为开学积极做好物质准备。上述四个管理阶段,它们是相互联系的整体,少了哪个阶段也不行。哪个阶段的管理工作上不去,就会影响下个阶段的管理工作、学校颁导要充分认识各个阶段的特点,把工作做好,中心是全面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
(三)学校常规管理与非常规管理
学校工作秩序要力求稳定,但学校教育工作又要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由于客观条件发生的变化(或上级方针、政策的要求)和为进行教育教学改革试验而进行的“打破常规”的管理活动,称之为非常规管理。这种管理过程也是形成新的行动程序、新的常规管理的过程。
进行非常规性管理,一般采取的方法是,深入一点,组织试验,取得经验,逐步推广。即先从分析所要完成的新任务、所要解决的新问题入手,研究设计选择实现这一任务的各种方法、手段和措施,然后再制定方案、组织力量、加以实施。在实施中,要和原有的做法和效果进行分析比较,做出新总结,取得新经验。这样由不成熟到成熟,由试验到定型,一步一步地制定各类工作的新标准、新办法、新规定、新制度、新程序,并进一步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例如:试行新的教学计划,使用新的教材的试验和开设选修课、职业技术课的试验和管理;
不按成绩分班和按成绩分班的试验和管理;
教改新项目的试验和管理等。抓好非常规管理,是全面提高学校教育质量,使学校工作不断前进的一个重要途径。
常规管理和非常规管理,两者是可以相互补充和互相转化的它们共同组成为学校管理活动中两种相联系的、不可缺少的方式。不抓好常规管理,学校工作就会杂乱无章,师生员工就会无所适从;
不抓好非常规管理,学校工作就会止步不前,不可能根据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创造新经验,就不可能开创学校工作的新局面。所以,我们在抓好学校常规管理的础上,一定要开拓管理的新内容,新方法、新程序,努力开创学校工作的新局面,为造就“四有”新人努力作贡献。
学校管理规章制度
(四)教学常规管理制度
教学工作的任务是教给学生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情感和意志,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诸方面生动活泼地全面发展。教学过程中的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课处辅导.学业成绩考核及评定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几个基本环节,其中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
1、教风要求:
(1)有忠减于教育事业的思想感情;
(2)有全面发展,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思想;
(3)有按时完成教学任务的计划观念;
(4)有适应工作需要的文化业务水平;
(5)有扎实过硬的教学基本功;
(6)有探求教学规律的研究风气;
(7)有勤恳踏实的工作态度;
(8)有以身作则的模范行为;
(9)有团结战斗的协作精神。
2、备课常规:
(1)教师备课分为学期备课、单元备课、课前备课等三种。教师备课应以个人钻研为主,集体备课为辅,集体备课应在个人钻研,初步写好教案的基础上进行。
(2)学期备课。要在学习教学大纲、通览教材的基础上,按大纲要求和学生基础情况,制定出教学进度安排计划一般应包括对学生基本情况和本册教材的分析,总教学日的要求的确立和实施,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各单元的教学时数和授课周次等进度安排等(一般列表说明为好)。
(3)单元备课。一般包括分析本单元在教学中的地位和前后单元的内在联系,单元教学目的的确定,教材的重点、难点以及课时的具体划分等。
(4)课前备课。要编写课时计划(教案)。一般应包括课时教学目的要求、教学重点,难点,教学过程(包括组织教学、复习提问,讲授新课,布置作业、巩固新课等环节,也可根据所采取的课型适时增减)、板书和作业的设计等。教学过程中各环节需时间多少,复习提问对象等,事前均需确定,以加强教学计划性。
(5)集体备课。学校或联校要组织同年级、同学科教师集体备课。集体备课一般每周安排一次.由教研组长或备课组长主持(届联校的由中心校长或主讲教师主持>。通过集体备课做到统一要求,统一“双基”内容,统一重点、难点,统一深度,广度,统一对能力的培养等。
(6)凡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均需提前两周备课并写好课时计划。没有课时计划不得上课,也不得用旧教案上课。
(7)小学班课时计划的编写,要做到“三详”,“三略”、“四明确”。即:教材繁难的要详写,浅显的略写:重点讲的内容详写次要的内容赂写,自编作业或新形式的作业详写,和教材同类的作业略写。明确教学次序,明确直接教学内容和时间,明确自习作业内容,形式和时间,明确课前应做的准备工作。
(8)课前做好充分准备,对照课时计划熟悉教材,准备好教具,设计好板书,需要做演示试验的,要预试演示实验效果。对于新教师要求课前试讲;
(9)提倡教师写教后笔记。将课堂遇到的问题和经验教训记录下来,积累资料,不断改进教学。
3、课堂教学常规
(1)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作用,按质按量地完成每节课的教学任务。每节课要有明确的目的任务,既要有教养、教育的任务,也要有发展的任务,课堂上的一切活动都要为实现目的任务服务;
课堂教学要正确、准确地传授知识,决不能含乎其辞,似是而非;
要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要能够通过传授新的知识,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
遇过教学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品德教育,做到教书育人相结合;
教学方法得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能从教与学的实际出发,选取最佳教学方法教学;
教学结构合理,环节安排、时间分配,详略处理要恰当。重点要突出,难点要突破,设计要合理,组织要严密;
要有创新精神,坚持课堂教学改革;
教具运用要得当。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积极而恰当地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加强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和形象性。
(2)教师要遵守上课时间。课前三分钟应到达教室门口等侯,或进教室捡查学生课前准备,上课铃响后立即进入教室,不搞与本节课无关的活动。做到不迟到,不早返,不无故离开课堂、不拖堂、不任意停课、不擅自调课。
(3)教师讲课要运用普通话、语言要清晰、生动、精炼、准确、鲜明,富有启发性、艺术性。讲课要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不在课堂上训斥学生。对违反课堂纪律的学生要进行教育,但不能为了少数人不遵守纪律而停课训斥,妨碍全班学习。
(4)课堂板书要紧密结合讲解,做到精要、工整、条理、美观,并注意照顾学生视力。
(5)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重视对差等生的辅导,对优等生的培养。
(6)教师上课要衣着整洁、朴素、大方。钮扣要扣好,禁止穿背心和拖鞋上讲台,禁止穿奇装异服或特别艳丽构服装上讲台,语言要准确,鲜明,生动,不有意卖弄、不耸入听闻。
(7)课堂上要求学生:坐姿端正,写字看书姿势正确;
回答问题语言要清晰、声音洪亮、内容准确、逻辑性强、运用普通话;
注意培养学生当众讲话能力。
(8)布置作业要适当,不要加重学生负担。
4、作业布置和批改常规。
(1)作业布置。教学过程中,对学生作业要严格要求,以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良好习惯和科学精神,各科教师都应提出和队真执行对作业的要求:A作业本要整齐划一,书写款式要规范化;
B作业必须在认真理解教材、思考的基础上按时完成;
C作业时数与课时的比例要恰当。中小学生各科作业(包括预习、朗读、阅读作业在内)要严格控制。小学一年级一般不留家庭书面作业,二年级每天课外作业量不超过30分钟,三,四年级不超过45分钟,五、六年级不超过—小时,初中每天不超过一个半小时,高中每天不超过二个小讨。D选择布置作业的原则:作业的内容应台乎教学大纲、教材内容的要求和教材中作业安排的意图,注意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必须2024作业,作业题目要有典型性,避免颧繁重复,过多过难;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作业也要面向全体学生,即:面向多数、照顾两头。题目分出基本型和提高型。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在规定的作业时间内,可采用两套作业的方法;各学科作业份量要适当,不挤占其它学科时间和学生休息时间;不能用加大作业量的方法惩罚学生;作业要有针对性,要有具体要求;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作业的方法,要辅导那些经过钻研而又发生田难的学生,尤其要辅導那些基础差的学生。
(2)作业批改:A批改准确。教师批改作业,不能有知识性错误,批语要用词确切。注意正面教育,积极指导;B标准境一。各科作业的要求要统一,同学科教师对学生作业灼要求要力求一致。作业评分要有客观标准,以便保证教学质量;C要严格要求。各科作业都应订正错别字,批改的符号要规范,文字要清楚。学生作业离要求太远的要重新做。遗漏的要补做;D批改及时。教师批改作业要及时,各科作业都应在下次上课前处理好并发给学生。用红墨水,按照统一要求的符号批改(见附录),每次批改要注明时间,以便统一查阅;E教师要有批改手册,坚持经常性填写,便于对作业进行讲批评辅导;F作业批改形式与批改量。对作业批改可采取全批全改,精批细改,略批略改,抽样批改,个别面批,师生共同板演批改和老师讲评与学生讨论订正等多种方法。作业批改量要求:工作量与班容量正常或低于班容量的班级要全批全比超工作量或超班容量的班级可适当降低作业批改数量(由教务处具体确定),不允许学生代替教师批改作业;G作业的评定、展览和保存。每学期由学校组织对学-生作业和教师批改情况进行评定,举行作业展览,对优秀作业要由教务处或任课教师妥善保存;L要在批改作业中发现学生学习中和教师教学中的问题,以便及肘纠正。
5、课外辅导常规。
课外辅导是对课堂教学的查漏补缺和必要的补充提高,决不能把它排斥在教学全过程之外,认为可有可无。课外辅导的基本要求是:
(1)平时学生提问,应耐心指导和帮助。
(2)要因材施教。为了避免优生“吃不饱”和差生“吃不消”的现象教师在搞好班级教学的同时,对两头的学生要进行个别辅导。对知识缺漏较多和因病因事缺课的学生要及时地有汁划地补课。
(3)要深入了解学生学习动向,发现有刨见、有抱负的学生应及时支持,培养。发现有掉队的学生,要及时与班主任、家长联系,作好工作;
帮助学生释疑补课,以防功课拉得太远而失掉信心。
(4)采取多种形式补课。个别问题个别补,共性问题集体补。在方法上可以采取辅导专谈,问题解答、组织学生互相学习和介绍资料等多种形式。但应以小型、个别辅导为主,集体补课要适当控制人数和次数。
(5)补习要持之以恒。指导一个有创见的学生拔尖,特别是帮助一个差生跟班,教师要有高度责任心,要耐心,及时、持之以恒,使优生更忧,差生转化。
(6)辅导时要有全面观点,随时注意照顾其它学利,不加重学生负担,不损害学生健康。
6、成绩考核与评定常规。
(1)成绩考核的目的是了解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智能酌情况,是帮助学生改善学习的过程,也有利于教师研究和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2)考试要以教学大纲和教材的基本要求为依据,着重考核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捏和运用。考试目的一定要明确,内容的份量比例要适当,形式要趋向多样化、标准化(见《标准化考试的常规要求》)。
考试分析要科学,分析出区分度、通过率、信度、效度,不出偏题,怪题,不搞突然袭击,不要因考试造成学生精神过度紧张和劳累,更不能把考试作为强迫学生学习和惩罚学生的手段。
(3)严格控制考试科目和测验次数。中学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
小学语文、数学、常识,可每学期期中和期末各进行一次考试,其它课程只进行期末考试。平时的单元复习检查,以课堂提问和作业考查为主,也可以适当采取做测验性作业的方式进行。
(4)成绩考核一律采用百分制,六十分为及格,一百分为满分,期末考试只考本学期内容。评定学期成绩时,平时考查成绩占50%。期末考试成绩占50%;
进行沏中考试的科目,平时考查成绩和期中考试成绩各占20%,期末考试成绩占40%,评定学年成绩时,第一学期成绩可占40%,第二学期成绩占60%。
(5)因病不能参加考试的学生,可出据医生证明或由家长申请,经班主任同意,由教务主任(或校长)批准,分别情况准予免试或补考。免试学科的学期成绩,可根据学生平时成绩评定。
(6)确定升留级科目。根据规定,各学科成绩及格者,准予升级,成绩特别优异,经考核合格,允许跳级,不及格者应补考,经补考后,中学有三科不及格者,小学有两科不及格者,可予留级,但要从严掌握。
(7)毕业考试结合最后学期考试进行。毕业考试科目,以最后一学年所教内容为主,适当联系上一学年内容,统一命题。规定各科毕业考试合格者,发给毕业证书(必要时可与招生考试统一进行)。不及格的学科应补考。
(8)学生成绩的评定,要力求全面,准确。实事求是,决定学生留级,应由班主任提出意见,经学校研究批?准。要严格控制留级幅度,不得超过5%。
(9)期中、期末考试后要进行试卷分析,总结教学工作经验教训,提出提高质量的具体措施。试卷分析一般包括:知识的范围是否合乎教学大纲的规定,教材中的重点、难点掌握情况,理解和掌握教材的程度,掌握知识的牢固情况,所学知识的运用情况,书面叙述及运算能力,各个题目、各类知识的正、误人数以及平均及格串,各科及格率,优秀率和提高串,并填写《试卷分析表》。教务处批准o
7、课外活动常规。
“课内打基础,课外出人才”。课外活动是学校教学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通过课外活动使学生对课内所学到的知识得到进一步巩固、运用和深化,也是学生将课堂所学知识转化为能力的过程。它对提高教学效果,发展学生能力和个性,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课外活动的组织和管理。课外活动管理工作,中学由教务主任具体领导,小学由校长或教导主任具体领导。各学校在制订学年(学期)工作计划时,应把课外活动列入正常的教学计划。活动内容、目的要求、时间,地点,参加人员,活动方式以及组织准备、检查措施等,必须具体明确,以保证活动的最佳效果。
(2)要结合学生年龄,性格特点,确定活动形式和内容:形式要多种多祥,内容要丰富多采,多从感性的,直观的、学生爱好的事物和问题入手,激发学生参加活劫的兴趣和要求,寓利学知识和技能于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之中。防止形式呆板.内容枯燥、千篇一律的活动。
(3)活动的知识性、趣味性和教育性相结合。活动以课堂基础知识为基础,进行巩固、深化,又以课外活动获得的成果来充实课堂所学内容,不能把二者割裂开来。要注意克服课外活动“课堂化”的现象。
(4)在课外活动中发挥教师的主导,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指导要不是和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结合起来。学生是活动的主体,教师应帮助学生确定活动的方向,选择有意义的活动内容,并在活动中给予具体指导。
(5)每次活动都要做好记载,妥善保存学生的各种成果。
(6)学校在学期或学年结束时,可结合学校工作举办课外活动成绩展览,邀请2024领导、专家、家枝代表参观指导,以推功活动的开展。
(7)要注重实效,保证活动内容和教材基础知识的一致性。
8、教务工作管理制度。
教务工作是一个多序列、多层次、多因素的动态过程。在学校各项工作中占的比重较大,其质量好坏直接关系教育目的的实现。对学校教务进行科学的管理,是当前教育实践急需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1)教务工作管理任务:A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教学思想。要用科学的指导思想实施教学管理,指导教师在教学中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保证方向,符合教育规律,纠正在教学中易出现的不应有的偏向。如:只注重学习,忽视身体和思想,精力集中在高年级,放松低年级,重视毕业班,忽视非毕业班,偏爱优生,忽视差虫,只顾本学科;
忽视各学科间的有机配合等。B.指导教师按教学规律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设计与组织好教学,为教师提供教研课题,帮助教师进行教学实验。
三、当前学校管理体制改革的新趋势
(一)实行校长负责制
1985年的《2024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指出:“学校要逐步实行校长负责制”。中小学实行校长负责制,是我国现阶段学校内部领导管理体制的一项重大改革。
1.什么是校长负责制呢?顾名思义,校长负责制就是校长对学校全面负责的制度。实行校长负责制的学校,校长是学校的总负责人,对外代表学校,是学校的法人代表.对内全面领导和负责学校的教育、教学和行政管理工作。
2.为什么要实行校长负责制?
建国以来,我国中小学内部实行过多种领导管理体制。如校务委员会制,校长责任制、党支部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革命委员会制、党支部领导下的校长分工负责制等。几十年来,学校领导体制的演变,给我们提供了比较丰富的经验和教训。特别是近几年教育攻革的深入发展,现行的中小学领导体制暴露出了不少弊端,主要是:(1)党政不分,职责不明,以党代政,不能充分发挥校长及学校行政系统各种机构的作用;
(2)党支部包揽行政事务,没有时间和精力抓党的自身建设和思想工作以及研究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
(3)还由于分工不明,往往容易产生矛盾,工作无人负责,工作效率低下等等。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校长全面负责学校的工作,有利于形成以校长为首的行政指挥系统,建立起科学的、能启动活力的、高效率的管理体制,强化学校行政管理,提高办事效率。同时,党支部从过去那种包揽一切的状态中解脱出来,有更多的精力抓党的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抓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抓思想工作,有利于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保证、监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坚持学校的办学方向,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使学校更好地为建设服务。
3.校长的权力有哪些?
实行校长负责制后,校长为了履行自己的职责,必须给予校长相应的权力。校长的权力主要有以下几点:
(1)学校管理决策权。校长有权根报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和教育计划,以及地方各级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2024规定,指令,结合学校的实际,提出本校的办学目标,工作计划和改革方案,决定学校的教育,教学和其它行政工作。
(2)校内机构设置权。校长有权根据学校规模,编制和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结合学校工作需要,改革学校管理机构,建立指挥畅通的,精干的管理机构。
(3)教职工管理权。校长有权根据上级主管部门核定的人员编制决定调进、调出、聘任、解聘和中止续聘教职工,确定教职工的任职岗位和工作量,决定各种岗位津贴和超工作量补贴;
根据岗位责任制要求和教职工工作表现,对教职工进行奖惩。校长辞退、解聘教职工,应经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
(4)经费使用权。校长有权对上级主管部门下拔的经费,进行具体安排和合理使用。根据2024财经制度,支配学校的计划外收入,并从中提取一定比例的经费,建立校长基金,用于奖励先进,支付科研活动费用,以及其它工作的必要开支。
(5)教改实验权。校长有权根据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进行各种教学改革实验。对教改实验的学科,有权选用或地方(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教材,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
(6)校舍校产管理权。校长有权确定校舍的改建,扩建规划和维修计划,管理学校的财产设备。校长有权拒绝社会团体或单位借用学校的校舍,土地和财物,以及对学校的各种劳务,费用的摊派等,保证学校的校舍,财物不受侵犯。
3.校长的任职条件有哪些?
(1)掌握主义基本理论,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教育事业,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具有为教育事业献身的精神。
(2)熟悉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和教育法规J.热悉学校工作,有正确的办学思想,按教育规律办事,全面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
(3)有一定教育理论水平和学校管理知识,精通教学业务,懂得办学规律,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和改革创新精神。
(4)有较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和专业知识。中,小学校长须分别具有大专,中师以上文化程度和中,小学一级教师以上职称I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五年以上I经过半年左右的教育行政管理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
(5)坚持实事求是,作风,品德高尚,廉洁奉公,团结同志,知人善任,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6)身体健康,能适应工作需要。
注:详细内容见1991年国家教委的《全国中小学校长任职条件和岗位要求(试行)》(教人〔1991〕38号)文件、1999年12月30日的《中小学校长培训规定》。
4、校长的目标管理。
(1)目标管理的激励作用.也可称推动作用。目标的激励作用或推动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学校组织的成员来说,如果目标真正反映了个人和组织的需要,是明确,具体而又合乎实际的,经过努力可以达到,这个目标则可以起到鼓舞人心,振奋师生员工精神的的作用,可以激发人的动机,起到吸引和推动他们为实现目标而努力进行自己的工作。二是对学校管理者自身来说,目标具有鞭策学校领导者,使其更主动,自觉地进行管理,起到一种积极的推动作用.
(2)目标的标准作用。所谓目标的标准作用,是指评价学校各项工作成效的一个衡量尺度。学校管理工作是以制定学校工作目标为起点的。学校首先有一个总体目标标准,在这个总体标准下,又规定各项具体工作的目标标准.目标的标准作用,表现在要以学校总体标准,来衡量和评价一所学校办学的好坏和教学质量的高低。同时,各部门或各阶段的目标,也就是衡量部门或阶段工作的标准。
(3)全面质量管理。全面质量管理是学校管理核心不仅固为它是学校管理的最终目标所在,而且也是在努力达到目标的过程中,所有工作都必须考虑的中心。
第一,全面质量管理的含义。
首先,全面质量管理是对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质量的管理,是加强和改善学校臂理工作的出发点和依据。其次,全面质量管理是对学校各部门工作的全过程管理。第三,全面质量管理是全员参加的管理。综上所述,所谓学校的全面质量管理,就是全员参加的、对学校各部门工作的全过程的质量管理,也是对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质量的管理,但重点应是对工作质量的管理,工作质量提高了,学生质量管理也就上去了。
第二,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的主要要求。
A建立质量标准。建立一定的标准是质量管理的基础,而质量管理是达到质量标准的保证。一是要有学校工作质量标准,这是总体标准,也是具有方向性的质量标准。一是要有学生质量标准,这是总体标准的具体化.
B.加强质量控制。学校以教学为主,质量控制的中心就是教学质量的控制。首先要有质量的要求以及可能量化的具体指标。其次要加强教学工作的研究和管理。包括加强教材研究,重视课堂教学的设计,认真改进作业批改,加强学生的个别辅导,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等。第三,要加强检查工作环节.虽然“检查”事后,而“控制’在事前但“控制”也离不开“检查”。只有依靠对前阶段的“检查”才有可能找到后阶段的控制点。从学校总体情况看,加强质量控制的主要措施是:活动程序化,工作规范化,安排科学化。
C.强调质量分析。搞好质量分析,首先要掌握足够的资料,在可能情况下还要求有数据。掌握材料之后,要分层次进行分析。第一是教职员工与学生的自我分析。主要是分析个人的工作,教课或学习的情况。第二是各部门与教研组的分析。主要是就其工作职责范围或者学科范围内的情况进行分析,找出共同性、倾向性的问题和经验所在,找出工作的薄弱环节,从而确定需要特别加强管理的环节。同时也对领导工作及其它部门(学科)的工作提出建议和意见。第三是校一级分析。校一级的分析在各部门分析的基础上进行,除了研究各部门的工作中需要改进和加强的管理环节外,着重听取各部门意见,研究领导管理工作中的问题。进行质量分析>要注意运用综合分析和对比分析,力求做到客观、准确。质量分析最终要求是找到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因此,要从影响质量的诸因素中找出造成质量高低主要的和一般的原因,从成绩中找到经验,然后依靠科学理论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用以指导今后的工作。要从问题中找出需要加强管理的薄弱环节,以便改进今后的工作。
D.严格质量把关。组织好质量把关工作,通常采取的措施是:建立工作常规和质量规格翻"建立质量分析检查制,建立岗位责任制。
第三,全面质量管理的条件。
A.调动师生员工的积极性。要在广大师生员工中,大力提倡主动精神、奉献精神、合作精神,求实精神和创造精神。要深入了解和分析教职工的思想和行为,调查井研究影响积极性的原因,不断提高他们思想觉悟。领导要讲求用人的科学和善于采取自我教育的手段。
B.经常注意综合平衡。综合平衡包含有两层意思:一是说学校各部门的工作应该是有计划的、有主次的,而不是丢掉总体目标片面地去追求某一项工作的效率和效果。同时,又要正确处理好各部门或各单项工作的关系,既抓好主要的,又要抓好一般的,使各方面工作得以平衡(不是平均)发展,从而取得最佳的总体质量效果。二是说综合平衡不是一次完成的。因为学校工作是发展,变化的,在工作发展变化的过程中,随时都有可能破坏原有的平衡而出现不稳定或失调的现象.因此,必须经常注意在不平衡中求平衡,即所谓“动态平衡”。综合平衡就是根据这种情况,深入进行调查研究,找出原因,提出方案及时予以解决。
(二)学校管理制度改革。
1、抓常规促进改革,抓改革完善常规。
为了实现中小学教育的培养目标,必须加强学校的常规管理,把学校管理活动中最基本的、相对稳定的管理内容,通过切实可行的制度、办法和措施,使之成为学校师生员工的自觉行为和优良传统,使学校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学校管理是基础,改革是突破。怎样处理好管理和改革的关系呢?现在介绍一所重点中学,抓常规管理改革的五年规划及其经验。他们抓常规促进改革,抓改革完善常规,建立起一个职责层次清晰、协调联系有效、信息反馈通畅的学校管理机制。他们的主要做法是:
(1)在管理内容上重视日标、计划和项目,避免短期行为和失控现象。
A抓目标管理。这所学校联系实际制定了常规管理的五年总体规划,即总体目标。主要内容包括,建立素质较高、懂得教育教学规律、具有改革意识杓领导班子,五年内教育质量力争达到重点中学一流水平;
办学条件达到省教育主管部门规定的规范化要求。为落实总体目标,又分阶段制定了目标。总体目标的确定,克服了《领导的短期行为,也调动了全体教职工为实现日标而努力奋斗的积极性。
B抓计划管理。计划管理是目标管理的具体实施过程。计划管理分为五个层次:学年计划,学期计划,周工作计划,各处、室、组具体计划,教职工和学生个人计划等。每学期初,学校根据总体目标,发展情况及上级要求拟定学期计划,各职能部门和个人把学校、部门两个层次计划具体化,使各个层次工作心中有数,协调配合。为了强化德育,着重抓了三方面工作:一是研究教育对象、制定计划。根据学生尚未成熟的实际,把握他们塑宣务实的特点,制定了学生德育规划,使每一个学生从初一开始都能在严密有序的教育中由低而高梯度发展。二是采取多种形式,多条渠道落实计划。针对不健康书刊和影视录像对学生的不良影响,学校团委、学生会开设了《中学生评论园地》,长期开展书评、报评、影评等活动,利用寒暑假开展实践活动,组织学生收看收听英模报告团的事迹报告,开展“学法律,遵法纪”的法制教育,深入持久地开展学习雷译活动等。三是根据情况变化随时调整计划,以求实效。
C抓项目管理。项目管理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办公室、教导处、总务处,团支部四个职能部门的管理项目。第二层次是四个职能部门的下属组的管理项目,形成一整套子项目。
(2)在管理结构上抓程序、协调、行为,优化整体效应,把“内耗”减到最低限度。抓程序管理上,一是把全校工作按教导,政教、总务分为三个方面,校级领导各分管一系统,各职能部门、处组室、班级只有一个“婆婆”,“对上负责一级,对下管好一级”,权力层层有,任务层层担,责任层层负;
二是精减层次和人员,充分发挥每个系统、部门层次上工作人员的主观能动性,使信息反馈线路短,同时使领导不被琐碎的具体事务缠身。在协调管理方面采取三个办法:一是确定办公室的协调功能,主要协调办公宣,教导处,总务处,团支部四大职能部门;
二是除教研组为主体活动外,建立年级组,协调一个年级的德智体各项活动;
三是在总务系统建立管理组,如财会组、膳食组、事务组,基建组,将水、电,财、物等归口管理,发挥协调功能。在管理工作中,他们十分重视行为管理,努力形成一个素质良好,积极上进,团结和谐的优化整体。他们抓的几项工作是:一改善住房条件,使全部中老年教师和部分青年教师住宿条件得到很大改善;
二关心教师的婚姻、进修、子女等问题;
三合理使用人才,对领导从严要求,生活上和教师待遇一祥,不搞特殊,工作上率先垂范,以身作则。
(3)在管理方法上抓、制度、竞争,做到有规可依,有规必依,依法治校。他们发动全校师生以主人翁的态度参加管理,使领导的决策建立在充分的基础上,同时保证渠道畅通。职代会每学年举行一次。校长报告工作,分组评议,并形成决议,供领导层决策参考。学校建立起包括学生、教工、家长在内的接待日制度。学校还建立咨询组,在重大问题决策之前,由咨询组论证。
他们不断完善学校规章。五年来先后制定包括岗位职责、教学管理、学生管理、行政管理、文明行为等五大部分共114项制度,搞成‘五本帐’。井修订了本校的常规管理手册。如各类工作人员岗位职责,从校长,支部书记,到教师,职工,共43个岗位都规定了明确的职责。
他们提倡在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提高学生素质的基础上开展协作和竞争,把竞争同片面追求升学率划清界限。同时,他们建立校际横向联合体,积极开展协作与竞争。先后同九个县区19所中学建立起了校际横向联合体,定期开展信息交流、教学研讨,学生智力竞赛等活动,既协作又竞争。在教师中,他们开展了青年教师的赛讲课、新教师的汇报课,中老年教师的研讨活动。一大批青年教师在赛讲活动中迅速成长.
在学生中建立新的评选表彰制度。开展评选特优生,三好生、优秀生、单项模范生、转化进步生五个层次的评选表彰活动,鼓励学生上进。
学校常规管理的强化,促进了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化,改革的不断深化带来了管理的科学化,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教育质量。几年来,这所中学努力提高科学管理水平,充分调动了广大教职工教书育人的积极性,有效地促进了学校教育的改革,促进了教育质量的提高,受到了国家教委及省,市2024部门的表彰奖励。
(三)实行教职工聘任制
实行教职工聘任制,是改革学校人事制度,提高教职工队伍素质,调动广大教职工劳动积极性,增强学校活力,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措施。学校要在教职工定编、定岗、定员、定职的基础上,实行教职工定期聘任制度。聘任前,要做好教职工的考评工作,建立考评档案,制订聘任的实施办法。
1.要公开条件,增强透明度,做到机会均等。聘任方法可全员聘任,即校长对教职工实行直接聘任,并下发聘书,也可上级聘任,由校长聘任职能干部,职能干部向校长提出本部门人员名单,经校长审核后下发聘书。
2.在实行聘任制、进行合理理组合的过程中,要瞻前顾后,克服短期行为,注意个体能力、群体作用和合理的层次结构。不仅要选拔年富力强的骨干教师,而且要注意培养青年教师和保护老教师。通过优化和组合,逐步形成一个知识、业务、能力、年龄结构合理的教师梯队。
3.实行聘任制要强调巩固职称改革的成果。实行聘任制后,要妥善安置失聘人员。失聘人员的出现是人事制度改革的必然结果。但在改革初期失聘人员一般不要超过5%。失聘不等于失业,学校要满腔热情地,细致地做好这部分人员的安置工作,不要使他们受到冷落。该通过教育行政部门解决的,要积极努力。
(1)教师聘用按国家职称2024文件规定精神,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执行,注童教师队伍的袄远建设,克服短期行为。原则卜实行按所评职称聘用。由于教师所评职称只是教师具有的任职资格,是否聘用耍根据学校工作需要及本人的表现、工作态度,教学能力、教学水平决定。因此,对已具有的任职资格的教师,也可以不聘或缓聘。对个别尚未具有高级教师、中级教师任聘资格而又确能胜任工作的教师也可根据工作需要聘用。
(2)职工的聘用,先按学校实际定岗,明确岗位职责,妥善进行聘用。由于目前学校的定编、定员问题尚未解决,对经考查基本胜任工作的职工,一般都应暂聘使用.
(3)对未聘教职工的安悱:
A缓聘待安排——在缓聘期间只发本人原基础工资,(1985年理顺的工资,以下同)缓聘期最长为半年。
B改做其它工作——根据本人实际及学校工作需要改换工作岗位试聘,享受该岗位的待遇。
C休养劳保——接近寓退休年龄的未聘教职工,可提前办理离退休手续。体弱多病不能坚持正常工作的教职工技规定享受劳保待遇。
D调整调动——未聘人员可自行联系单位调出。在调动期间,半年内发原工资,半年后发原工资的80%。如仍未调出,一年后转按劳保待遇执行。调出人员如居住学校住房¨必须在调出前退出。
对未聘教职工要认真做好思想工作,力争妥善安排好。对个别不服从安排又无理取闹者,按学校2024行政纪律处理。
(4)已办理寓退休手续的教职工,如学校工作需要,可向本人提出返聘,经本人同意与在职教职工同等聘用。并在工作量及奖金方面给予适当照顾。
4、聘期:教职工的聘期可根据学校工作需要及教职工本人情况,分别为试聘一年,聘用二年,聘用三年。教职工的聘用在每学年开始时进行。
5、聘用程序:
(1)每学年开始前,教职工要根据个人的岗位职寅对工作进行总结,各年级组(或教研组),各处室根据工作需要,提出本组、本处聘用人员2024名单,可以打破组的界限捉名2024。
(2)教职工聘用2024名单,由各系统主管校长召集2024处室主任审查调剂。教师的2024聘用要注意听取年级组长,教研组长的意见。
(3)召开校长主持的学校行政会议,审查确定教职工聘用名单.
(4)订立聘约。按教师,职员,工人不同工作岗位向聘用人员提出承担的课时数,所任工作及岗位责任和聘用要求、劳动纪律,同时确定相应的待遇。聘约一式两份,救职工同意接受聘用后,由校长及聘用人员签章。一份由学校存档,一份交受聘人员.
(5)校长向聘用教职工发聘书。教职工写出个人任期岗位目标。
6、考评与待遇:
(1)严格职工岗位责任制及教师常规教学考核,做为教职工考评的根据。按常规考核要求,每月对教职工进行常规工作考评、计奖。每学期对教职工的工作进行总结评奖。
(2)聘用教职工在聘期内按国家规定享受相应的职务工资。未聘教职工,不享受职务工资。
(3)报据学校实际,目前实行结构工资条件尚不具备.近期可以先实行应聘教职工职务工资加奖励工资的办法,奖励工资以奖金形式按月发放。
(4)学校保证应聘教职工必备条件,并力争有所改善。应聘教职工享受学校各项福利待遇.
7、辞聘与解聘:
(I)应聘教职工如不愿意继续承担聘约所定任务,必须提前一个月提出辞聘。学校同意后,从批准之日起,停止执行聘期的职务工资及奖金,按未聘教师对待。
(2)应聘教职工在聘期内违反聘约,工作有失职行为,或有较大失误,校长可以提前解聘。
(四)建立岗位责任制,考核制,奖
20xx自考企业管理概论考点:培训的组织过程 第四篇
培训的组织过程
1、确定培训的需求和目的:
(1)培训需求分析
A、企业分析;B、任务分析;C、人员分析。
(2)确定培训目标
A、工作效率提高
B、工作质量提高
C、优等品比率提高
D、工作质量提高
E、工作及时性改善
2、制定培训计划
3、培训效果评价
4、人员开发:
指给员工增添超过他们现有工作所需要的能力。其目的是为了提高员工承担各种任务的能力。与一般培训不同,人员开发着眼于企业未来对人力资源的要求。
浅论县委党校培训工作的创新_教学管理 第五篇
摘要: 中国党党校是在党委直接领导下培养党员领导干部和理论干部的学校,是党委的重要部门,是培训轮训党政领导干部的主渠道。县委党校担负着主要轮训副乡科级党员领导干部和基层党员干部的重要任务,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基层落实的重要渠道,对党校系统的良性运转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形势的发展,县委党校的培训工作必须更新理念,适应发展,改革教学,提升实效,完善机制,改进管理,使培训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培养出忠诚于中国特色事业、德才兼备、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的基层党员干部。 关键词:县委党校,基层党员干部,培训,学员,管理。 长期以来,县委党校在同级党委的领导下,围绕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通过培训基层党员干部,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把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落实到城乡基层、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面对我国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的新形势、新任务,做好干部培训工作的关键在于创新。因此,县委党校培训工作必须适应新形势、适应时代发展的新要求,根据基层党员干部思想活动的新情况、新特点和新问题,不断创新,努力提高培训效果。如何创新县委党校培训工作?笔者浅谈自己的看法。 一、更新理念,适应发展。 一要提高认识。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经济和人们的生活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人们的思想状况也呈多样化的趋势,受社会各种因素的影响,部分基层党员干部重经济、轻、轻学习,他们对县委党校的培训学习缺乏足够的认识,学习兴趣不浓,学习积极性不高。Www.meiword.COm因此,县级党委、县、县委组织部要把县委党校的培训工作摆在重要议事日程上来,协调好2024部门提高认识,密切配合,相互支持,共同做好基层党员干部的培训工作;基层党员干部要把培训学习作为首要任务,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规范自己行为,正确处理好工作、学习及家庭的关系,通过培训学习不断完善自己,把自己打造成为“上强、业务上精、综合素质好、管理水平高”的优秀基层党员干部。 二要与时俱进。 党的先进性建设、执政能力建设和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给党校培训提出了新的要求。县委党校培训要 适应新形势下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更高要求,与时俱进,始终坚持以中国特色理论体系为指导,坚持党校姓党的根本原则,把提高基层党员干部思想素质作为第一任务,把理论武装放在头等重要的位置,把党性教育贯穿于县委党校培训的全过程,凸显县委党校干部培训不同于其他培训机构的优势和特色;同时,整合利用基层党员干部培训所需的社会优质教育资源,增强县委党校培训的生机与活力,更好地为科学发展服务,为基层党员干部健康成长服务,为县域经济发展服务,把党的需求和基层党员干部的需求有机结合起来,真正做到理论武装、知识传授和党性锻炼有机结合,增强基层党员干部的战略思维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 三要按需施教。 县委党校在培训前,要围绕“提高理论素养,更新知识技能,强化党性锻炼,提高执政能力”的培训目标,结合党组织对基层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的综合要求,结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胜任本职业务工作的需求,设计需求调查问卷,通过召开座谈会、个案调查、重点对象访谈等方式,积极开展培训对象需求调研,做好培训项目策划和课程设计工作,提高基层党员干部培训的针对性;同时,紧紧围绕县域经济发展的中心任务,结合基层党员干部推进完成党委、制定的发展建设任务的需求,急党委、之所急,主动出击,积极探索开展培训的新方向,拓展基层党员干部培训的新领域,提高基层党员干部培训的实效性,做到基层党员干部个人的成长进步愿望与党组织的综合要求相统一,做到增长领导科学知识和领导干部综合素质能力相统一,做到提升理论素养与丰富实践经验相统一,从而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系统学与重点学的关系、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不断创新培训理念,增强基层党员干部的学习兴趣。 二、改革教学,提升实效。 一要提高素质。 教学是党校的中心工作,教师是教学工作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在教与学中起主导作用,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的高低。随着时代的发展,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化,干部队伍的结构和素质发生了新的深刻变化。新理念、新科技、新文化、新知识、新事物、新发明的不断涌现,学员进党校培训,期望值和需求也在不断提升,对党校教学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要搞好教学工作,培养高素质的党员干部,必须具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在新的历史时期,县委党校教师要不断学习,成为理论家、政策顾问、培训师、人力资源开发师,在培训中采用讲授式、研究式、案例式、模拟
式、体验式等教学方法,结合多媒体技术教学手段,充分发挥语言在知识信息传递过程中的作用,做到语言简练准确、生动形象、富于启发、快慢适当、抑扬顿挫;同时,借助手势、体态、表情等增强感染力和吸引力,营造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课堂氛围,融性、知识性、趣味性和教育性于一体,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充分调动学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员入脑入耳入心,提升教学品质。 二要拓展内容。 教学内容是教学品牌的核心要素。在干部教育培训中,理论教育是根本,党性教育是关键,素质教育是重点。县委党校要按照大规模培训干部的思路和要求, 坚持党校姓党的根本原则,坚持素质与能力并重,拓展培训内容。通过党的历史和传统教育、党性、实践锻炼、典型剖析等途径,切实抓好忠于党和的教育、尽职尽责干工作的教育、道德情操的教育、拒腐防变的教育,在学员中开展“贴近实践、体察民情、增强党性、促进发展”的主题实践活动,增强学员的理想信念和宗旨观念,增强党性修养;通过主义基本理论、思想、中国特色理论体系等内容的培训,夯实基层党员干部的理论基础;围绕学员最想学到的知识、最想了解的情况、最想解决的问题,针对性地开展岗位必备知识培训,加强与业务工作密切相关的新知识、新技能的培训,帮助基层党员干部及时更新知识,完善知识结构,提高科学文化素养,重点开展当代世界发展变化知识、市场经济知识、高新科技和信息技术知识、现代领导科学知识等方面的培训,从而丰富基层党员干部的必备知识,强化能力培养。 三要创新模式。 在培训的整体模式上,坚持把课堂教学、外出考察、本地调研、理论和现实问题研讨、教育基地学习和内心自省感悟及深度总结交谈等因素有机融合起来,形成以执政实践为本源、以自学为基础、以深刻内省感悟为契机、以理论和现实问题研讨为导向的新的培训模式。改变过去单一课堂教学、“满堂灌”和“你讲我听”的传统做法,融实践、学习、内省感悟、外部、学员互动等教育培训因素为一体,使学员的能力资源得到开发,真正把基层党员干部的培训工作从“知识本位”转向到“能力本位”。 三、完善机制,改进管理。 一要健全制度。 学员管理是实现党校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是党校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学员管理才能保证学员在党校期间的学习效果。因此,县委党校的培训工作要进一步健全完善培训机制,强化科学管理。首先,严格制定干部计划调训和点名调训制度。将干部调训计划纳入党建工作目标,根据县委的工作任务和干部队伍建设的需要,由组织部门和单位部门党组织采用科学的机制提出培训人选,实行点名调训;其次,建立干部的教育培训与选拔任用挂钩制度。树立训用互动的干部培训导向,将培训学习情况纳入基层党员干部年度考核,把基层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效果纳入干部选拔任用的程序,切实做到“不经培训不上岗,不经培训不任职,不经培训不提拔”;再次,建立完善培训监督激励制度。县委组织部、县委党校及学员所在单位要加强协作配合,强化学员在培训过程中的监管和培训结果的使用,根据考勤制度、听课制度、调研制度、自学制度等制度,对学员参训情况、考核结果记入学员档案,作为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 二要以人为本。 县委党校在培训过程中,管理工作既要坚持原则,也要坚持以人为本。从学员的实际出发,了解他们的心理,尊重他们的想法,掌握他们的需求,激发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加强对学员进行思想教育、纪律教育、党性教育、人生观教育,把管理和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寓教育于管理之中,用管理保证教育,对违纪学员耐心做好思想工作,引导每位学员严格要求自己,自觉遵守学校规章制度,争当优秀学员和优秀班组干部;同时,管理者要把自己放在与学员平等的位置上,在学员学习、组织、生活等各个方面做到互相尊重,互相理解、平等相处,为学员做好服务工作,及时解决学员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使学员安心学习,提高培训效果。 三要科学管理。 一方面狠抓制度落实,提高制度的执行力度,做到用制度管人、管事,只要出现与规章制度相违背的行为就坚决纠正,使管理朝着规范化、制度化方向发展;另一方面,加强学员自我管理,在县委党校党委的领导和指导下,以班委会为管理集体,负责实施学校教学计划,组织开展健康向上的班级活动,丰富学员的学习生活,增进师生和学员间的友谊,增强学员的集体主义观念,提高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能力,使自我管理成为学员的自觉行动。 总之,随着改革开放深入推进,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加强对基层党员干部的培训教育更加重要。县级领导、县委党校领导及教师要牢固树立阵地意识、服务意识和创新意识,加强建设,创新教学,科学管理,不断提高培训质量,让广大基层党员干部在中国特色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和中主编的《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20xx年8月第1版。 2.贾晓波主编的《心理健康教育与与教师心理素质》,出版社出版,2000年3月第1版。 3.《中国党党校工作条例》,中国网。 4.《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中国网。论文网在线:www.lunwenwang.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