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前的这篇共有64718文字,由赵华劼精心修正,上传在##!职能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zhí néng,意思指人、事物、机构所应有的职责与功能(作用)。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中,亦译称功能。出自萧乾 《随想录》:“当记者最要提防糖衣炮弹,因为他的职能是反映情况,也即是既可通天,又可以通左右。”盈余管理综合评价之实证研究_会计理论论文二十篇如果你对这篇文章想说点什么,也可以上传分享给大家!
第一篇 盈余管理综合评价之实证研究_会计理论论文
【关键词】 盈余管理;实证研究;会计信息质量
一、研究背景与问题的提出
盈余管理在西方国家已经研究了将近四十年,在我国盈余管理的实证研究也日趋成熟。但我国上市公司目前普遍存在盈余管理的现象,而盈余管理在学术界看来褒贬不一。
从实证的角度研究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盈余操作的程度显得非常重要。这是因为财务信息质量对企业的利益相关者来说至关重要,往往是他们进行相关经济决策的重要依据,在证券市场上对股价和资源配置有着决定性的影响。而过度的盈余管理无疑会误导利益相关者的投资决策,加大投资风险,扰乱正常的证券市场,以致降低全社会的诚信意识。
对盈余管理进行研究一方面可以丰富我国的盈余管理理论,加强人们对盈余管理的正确认识,从而推动证券市场健康、有序的发展;另一方面可以加强投资者对上市公司出具财务报表的认识,辨析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盈余管理的程度,促使信息使用者作出正确的投资决策,最终建立良好的证券投资环境。
因此,抑制过度的盈余管理行为任重而道远。wWW.meiword.cOm
二、文献回顾
盈余管理是国内外经济学者和会计学者普遍研究的课题。西方国家最早研究盈余管理的代表作是healy于1985年发表的《分红计划对会计决策的影响》,他认为在奖金、晋升等激励前提下,掌握企业管理权的高级雇员,包括总经理、部门经理及其他高级管理人员为了谋取私人利益,谋求任期内的最大利益会采取投机性盈余管理。
美国会计学家斯考特(scott)认为盈余管理是企业管理当局,包括企业经理和董事会,在美国会计准则允许的范围内,通过对会计政策的选择实现经营者自身或企业价值的最大化而进行的行为。斯考特的观点将盈余管理限定在gaap范围内进行定义,其盈余管理的手段也仅仅在于会计政策的原则,比较狭。
另一种则是美国会计学家schipper(1989)的观点。他的观点侧重于企业管理人员为了其自身的私人利益而有意对财务报告进行控制的“披露管理”。包括盈余数字的控制管理,同时引入了其他辅助信息的披露控制,其定义更加广泛深入。
我国学者孙铮、王跃堂(1999)通过实证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就总体而言确实存在操纵盈余的倾向,披露的会计信息存在失真问题;上市公司操纵盈余突出表现在配股、微利和重亏现象;上市公司操纵盈余的动机直接与的监管政策2024尤其是与监管政策中的配股政策、特别处理政策以及摘牌政策2024。
阎达五、耿建新、刘文鹏(20xx)对1999年到20xx年上市公司配股行为进行。结果表明,在2000年有143家上市公司达到了配股要求,其中近70%的公司提出了配股申请。没有提出配股要求的公司有44家,其中有29家上市公司已在1998年实施配股。因此,在满足配股条件的143家公司中,只有15家在三年内没有配股。验证了符合配股条件的上市公司大多会推出配股方案,具有强烈的股权再偏好。
国内外研究学者普遍采用了实证研究和定量研究方法研究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取得了显著成果。其研究结果对于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认识及我国证券市场的规范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但是,相比国外的盈余管理研究,我国在这方面研究起步较晚,研究的重点集中在上市公司回避市场监管的动机,以及沿用国外研究的模型进行讨论,很少有对上市公司盈余质量的制约因素进行综合测评。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继续运用因子法,对通讯行业15家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程度进行综合评价,希望能够帮助财务报表使用者更好地理解上市公司的真实盈利情况,为投资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三、研究方法
(一)样本选择
本文选取20xx—20xx年a股上市公司随机抽取的通讯行业作为研究对象。我国通讯行业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由于3g网络的大规模建设及国内通讯设备需求旺盛、通讯运营商重组等原因,我国通讯业上市公司有着高投入、高技术性、高风险性等特点,但各个公司之间的成长有明显的差异,本文以通讯行业作为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研究对象,对我国上市公司的成长性评价有重要意义。
本文数据来自于东方财富网,其中的数据处理及检验均采用spss17.0和microsoft excel统计软件。
(二)财务指标的选择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综合评价函数体现了会计盈余的真实、持续、成长性等特征,是一个整体性的评价方法。本文选取了净资产收益率、营业利润增长率、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流动比率、应收账款周转率、现金净流量与净利润比、净资产增长率等七个指标建立盈余管理综合评价体系。
(三)数据处理
为了减少主成分的偏差,笔者将15家上市公司20xx—20xx年的盈余质量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以便能更好地评价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质量。本文将45个观测值作了初步的描述性,如表1所示。
进一步的数据整理如表2所示,各变量间的相关系数比较高。也就是说各变量之间有较强的线性相关性,适合用因子法进行下一步的。
由表3可以看出,本文用主成分法提取公因子方差,所提取的因子以特征值大于1为基数选取,本次提取因子大部分在0.8以上,总体来看效果较好,因子可以说明大部分样本信息。
由表4可以看出,7个成分中,第一个因子的方差贡献率最大,高达28.576%。前四个成分的因子贡献率累计达到80.975%。因此,本文选取前四个成分作为公因子建立成分矩阵。如表5所示。
由表5可以看出,在第一个成分中,营业利润增长率的得分最高,达到0.685,流动比率与现金净流量与净利润比最低,为负数且指标绝对值比较大;在第二个成分中,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贡献最大,营业利润增长率次之,应收账款周转率为负;在第三个成分中,净资产增长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得分较高,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为负;在第四个成分中,净资产收益率得分最高,营业利润增长率、现金净流量与净利润比、净资产增长率三个指标为负。
(四)盈余管理综合评价体系建立
为了更好地对会计信息进行综合评价,本文建立一个线性函数对其进行综合测量,假设f表示会计信息质量,k1、k2、k3、k4表示前文提取的公因子,g1、g2、g3、g4为计算出的累计方差贡献值,由此得出线性函数:
f=k1×g1+k2×g2+k3×g3+k4×g4
根据表6成分得分系数矩阵,建立线性表达式,如下:
k1=0.009roe+0.343×营业利润增长率+0.251×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0.381×流动比率+0.147×应收账款周转率-0.371
×现金净流量与净利润比+0.122×净资产增长率
k2=0.182roe+0.39×营业利润增长率+0.501×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0.304×流动比率-0.179×应收账款周转率+0.316
×现金净流量与净利润比-0.014×净资产增长率
k3=0.239roe+0.087×营业利润增长率-0.183×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0.179×流动比率+0.551×应收账款周转率+0.213
×现金净流量与净利润比+0.658×净资产增长率
k4=0.754roe-0.158×营业利润增长率+0.035×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0.006×流动比率+0.327×应收账款周转率-0.137
×现金净流量与净利润比-0.474×净资产增长率
四、总结与讨论
我国目前的经济体制尚不完备,法律法规还不健全,在我国高速发展的经济体制下盈余管理是不可避免的产物。其操作结果违背了财务报表的中立性原则,难以提供真实的会计信息,误导了以公司经营业绩为基础的利益相关者的决策,扰乱了证券市场资源优化配置,产生的不良后果在我国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本文利用因子法建立上市公司盈余信息质量测评体系,引入了除净资产收益率以外的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应收账款周转率、现金净流量与净利润比在内的六个指标对上市公司的盈余质量建立综合评价系统,可用来测评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幅度,从而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正确评价财务报表、作出正确的经济决策提供有效的指导依据。
【参考文献】
[1] 蒋义宏.利润操纵的行为与动机[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
[2] 孙杰.资本结构、治理结构和代理成本:理论、经验和启示[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xx:28-56.
[3] 孙诤,王跃堂.资源配置与盈利操纵之实证研究[j].财经研究,1999(4).
[4] 石芳.大股东与盈余管理程度的实证研究[j].财务理论,20xx(3):9-10.
[5] 陆建桥.中国亏损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实证研究[j].会计研究,1999(9):25-35.
[6] 张祥建,郭岚.大股东控制与盈余管理行为研究——来自配股公司的证据[j].南方经济,20xx(1):72-84.
[7] 张翠波.盈余管理行为导致企业价值被低估的原因及对策研究[j].当代财经,20xx(10).
[8] 吕长江,金超,韩慧博.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管理者利益侵占与公司业绩[j].财经研究,20xx(5):56-60.
[9] 陈武朝,张乱.盈余管理审计师变更与审计师性[j].会计研究,20xx(8):81-86.
[10] 蔡春,黄益健,赵莎.2024审计质量对盈余管理影响的实证研究——来自沪市制造业的经验数据[j].审计研究,20xx(2).
[11]j.m.伍德里奇.计量经济学导论——现代观点[m].:中国大学出版社,20xx:107-143.
[12] sweeney.a.p.debt-covenant violations and manamers’ accounting responses.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eonomics.20xx(5):281-308.
[13] defond m l, park c w. the reversal of abnormal accruals and the market valuati on of earnings surprises[j].the accounting review,20xx(76):375-404.
[14] yoon s, miller g. earnings management of seasoned equity offering firms in korea[j].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ccounting,20xx(37):57-78.
[15] daniel a. cohen, aiyesha dey,thomas z.lys.real and accrual-based earnings management in the pre-and post-sarbanes-0xley periods[j].the accounting review,20xx(83):757-787.
[16] rezaee. z. corporate governance role financial reporting [j].research in accounting regulation,20xx(17):107-149.
[17] chung r, firth m &kim j b. institutional monitoring and opportunistic earnings management[j].journal of corporate finance,20xx(8):29-48.
[18] yoon s, miller g. earnings management of seasoned equity offering firms in korea[j].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ccounting,20xx(37):57-78.
[19] hribar, n. jenkins,and w. b. johnson. stock repurchases as an earnings managementdevice[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20xx(41):3-27.
[20] jaeob,j,and b. jorgensen. earnings management and accounting income aggregation[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es,20xx(43):369-390.
第二篇 20xx人力资源管理论文选题
选题最好能建立在平日比较注意探索的问题的基础上,写论文主要是反映学生对问题的思考,?详细内容请看下文人力资源管理论文选题。
论管理中的激励与沟通
学校人力资源管理现状的分析与对策
文件质量控制的原则和方法
时间管理与管理效率研究
人力资源会计初探
影响决策活动的几种心理效应
试论个人决策和群体决策
人际关系与管理效率问题研究
浅析企业薪酬制度设计
试论厂长经理年薪制
第三篇 20xx年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论文选题
广州西关地区特色街道保护的规划控制研究
欧美混合居住政策的效应研究及对我国的启示
城市增长边界(ugbs)理论与应用探析
基于rs/gis生态城镇土地分等研究
烟台地区的环境与疾病1820-1912
基于gis的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研究
控规中地块内环境容量控制研究
户外信息系统与城市环境“整合”设计
公众参与城市社区规划管理
流域水资源配置合理性评价研究
华夏产业集团公司战略规划体制的研究
非城市建设用地规划的若干问题及编制办法的研究
基于生态环境敏感区保护的城市生态园区规划研究
第四篇 完善企业会计基础管理工作的思考_会计理论论文
会计基础工作是企业财务工作的基本环节,也是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规范的会计基础工作是企业会计信息准确可靠的保障,是企业财务运营井然有序的基础,也是企业财务目标顺利实现的前提。企业会计基础管理工作的全面与否、效率高低直接关系会计基础是否牢固,资产运营是否安全,财务效益是否良好,因此企业要实现稳定运转与健康发展,首先必须保证会计基础管理工作做到实处,落实到深处。
一、企业会计基础管理问题
随着市场经济环境的变化,企业财务会计管理也出现了一些新变化,为了保持内部财务稳定,企业不断改进内部财务管理,财务环境逐步改善,但应看到,企业会计基础管理改观并不大,特别是会计信息真实性与完整性一直是企业会计工作难以克服的困境。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当前企业会计基础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要的。
(一)会计机构组织及人员配置水平依然不高
会计组织与人员是企业开展会计工作的硬件基础。从企业会计组织机构设置来看,虽然专门的会计部门及必要的会计管理结构都已经建立的比较完善,但会计机构之间的关系协调水平依然较低。首先,会计部门与财务管理部门之间的关系处理,一般企业会将其分开以突出其各自的工作中心,但却往往会忽视其相互之间职责权限的清晰划分,从而导致会计部门工作受到财务部门的干预,或者出现财务问题无人负责,严重影响企业内部财务运营秩序。
其次,会计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的关系协调,基层生产车间与其他业务管理部门是企业成本等会计事项发生的第一现场,会计部门只是根据相关回报进行记录核算,这样会计部门的信息来源受这些部门影响极大,有些企业部门人员不配合会计部门的工作,提供的信息不真实,票据不合理,给会计基础管理造成很大的困扰。WWw.meiword.coM从会计人员配备上来看,企业会计队伍素质建设一直比较滞后。首先,会计部门负责人不具备应有的能力,他们或会计业务突出而管理知识不够,或管理能力具备而会计知识欠缺,都会使会计基础管理出现多方面的偏差。其次,会计基础工作人员素质水平不高,知识更新能力差,这一方面是其自身不重视自我素质提高,更重要的是企业不够重视会计继续教育与培训,缺乏足够的投入,因此会计人员有时难以胜任相关业务工作,在执行会计管理中出现不符合会计规范的行为。
(二)会计核算执行缺乏严格的规范性
会计工作中,不严格按照会计准则规范操作是很常见的,这也是会计信息失真现状一直难以显著改善的主要原因。具体来说,首上文库先,会计基础资料的填制与编写不规范,表现为凭证填写要素不齐全,数字书写不正确或缺少必要人员签名盖章,更正不符合程序要求;发票收据不连续编号,报销无审批文件等需要的附件;会计电子账簿业务内容摘要不详细,会计科目与业务内容不相符,相互串户,漏记凭证,收入费用入账不及时等等。其次,会计核算程序不严格执行,比如出纳未进行每月的银行存款对账、会计人员不定期核对明细账与总账、仓库保管人员盘查库存不执行必要监督等都是会计基础工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第三,会计政策与会计处理方法的调整处理不得当,调整比较随意,很少考虑对企业以往会计信息的溯及及对其他会计项目可能的影响,这会导致企业会计信息出现前后较大的波动变化,而又难以找出原因,影响会计利润结果。第四,会计岗位轮换执行不及时,岗位工作交接只是人员之间自行的交代工作,较少对其会计工作完成性、准确性进行考评,难以明确责任。第五,会计资料保管不严谨,人员接触限制较少,任何人员都可以借阅书面资料,会计人员会计信息系统登陆保管不严密,凭证资料保管期限届满核销执行不严格,缺乏管理人员的参与,记录不详实,电子会计信息缺乏必要的备份与维护措施。
(三)会计监督管理的职责履行不充分
会计的职能除了核算更重要的是监督,会计机构与人员是防范企业财务风险的第一道基础防线。而实际中,一方面,由于会计人员的素质限制,可能对企业会计基础资料核算要素把握不到位,而没能及时指出会计凭证等存在的填制漏洞和相关手续的履行不全之处,会计负责人也未对会计资料进行详细的审查,从而形成监督责任的失职。另一方面,会计机构与人员有时迫于职位压力,对其他部门尤其是一些领导的个人要求,采取听之任之、视而不见的态度,对不合理的财务收支不报告不反应,从而使会计监督无从发挥作用。
二、完善企业会计基础管理工作的对策
会计基础管理工作关系企业财务会计环境的稳定与财会运行效率的高低,通过以上问题的,可以看到进一步规范与完善企业会计基础工作是相当必要的。
(一)优化企业会计基础管理组织与人员配置结构
会计基础管理工作首先需要完善的组织保障和人员支持。一方面,会计组织结构的优化是企业比较紧要的课题。首先,要保证会计机构的一定性地位。一是会计机构要与财务部门有所区别,会计侧重于核算,而财务更倾向于管理,企业需要将两者的侧重点明确出来,要从责任、权利、利益三方面对两者进行书面的说明,保持其之间既无权利的重叠,业务责任的真空,避免财会人员兼任,从而形成更加有效的内部财会管理系统。二是赋予会计机构必要的管理权限,这主要是针对会计机构受内部行政管理干涉问题提出的,在会计核算管理工作的程序执行方面,会计机构直接受管理层领导是应该的,但在会计监督管理工作中,可以建立会计机构与内部监控部门直接的联系,而不再是向管理层报告,从而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会计监督职能的发挥,发现管理层更多的违规行为。其次,要建立会计机构与企业其他部门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渠道,保证会计人员可以随时获取各部门会计信息,提高会计基础工作的效率。另一方面,不断优化会计人员配置结构。一是提高会计人员素质水平,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取得会计资格,并通过内部培训与继续教育等方式强制会计人员进行知识的提高与更新;要重视会计人员素质的全面性,从人员聘任上适当增加综合知识的考核,以期引进的人员更能对各种业务的会计处理有更高层次的把握,更准确的进行会计核算管理。二是逐步调整会计人员年龄结构,经济发展使得旧有的会计思想与知识已经难以适应现在工作的需要,因此企业要重视会计人员的更新换代,积极引进新鲜血液,逐步减少老会计所占比例,同时也要对其进行必要的能力考核,特别是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以保证其真正胜任会计信息系统核算工作。
转贴于上文库 (二)提高会计核算管理执行程序的规范化水平 规范化是会计基础管理工作的核心,是保障企业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完整的关键。企业首先要强化会计基础凭证的编制工作,要求会计人员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对每一份原始凭证进行合规性、合理性审查,对要素不齐全、内容不清楚的凭证必须退回重办,对要求有相应附件的凭证必须提交,否则不予入账;凭证登记要及时,并清晰记录业务摘要,业务内容与会计科目保持一致,避免出现串户等操作错误;入账错误要按照会计准则规定进行正确的更正,并落实责任,签章明示。其次,要严格会计对账管理,要求会计人员每月进行总账与明细账的核对,并将打印资料交由会计机构负责人进行审核签章;出纳必须每日盘点现金,并每月与银行核对银行存款账户余额,对未达账项编制调节表以核对是否有误,及时报告;库管人员详细记录资料的收发存情况,定期清查盘点,将盘点结果交负责人提出处理意见。第三,严格会计岗位轮换管理,定期进行内部会计人员岗位调配,并强化会计人员离岗审计,明确交接双方的责任,交接要执行监督程序,以保证顺利的工作接管。第四,规范会计资料保管,要指派专人负责资料整理,设置严格的禁止接触制度,查阅会计资料必须经管理层审批并有会计负责人证明;做好会计资料备份,特别是电子信息资料,要注意维护与保管措施的得当性;严格执行会计资料保管期限规定,达到核销条件的要由管理层决策后会计负责人执行监销,并登记核销资料信息,由相关人员签章。 (三)强化会计机构及人员的监督职责履行 前面已经提到,企业要保障会计机构及人员的必要管理权利,减少工作受干涉程度,这是强化会计监督职责最重要的方面,加强会计人员素质建设和道德教育是会计监督有效履行的第二个条件。第三,通过强化内部审计等部门的外部监督与考核,形成对会计基础工作人员的监控机制,可以有效的约束其主观的监督失职。第四,建立严格的激励奖惩制度,对会计人员监督职责履行不充分、不合规等行为进行经济惩罚,加强警示,而对工作执行良好的人员也要在绩效考评中加以体现,以便促进会计人员积极实践监督责任。转贴于上文库第五篇 基于增值会计理论完善ERP财务管理系统_会计理论论文
基于增值会计理论完善erp财务管理系统
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财务管理的重要性体现在各种行业、各个单位,但是以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财务管理理念过多注重企业的价值核算,这种传统会计核算体系必然会受到严重冲击。取而代之的是以增值额为核算对象,反映增值额在股东、债权人、职工和之间进行分配的情况,以编制和增值表为主要内容的增值会计理论。这种增值会计核算体系不仅适用于盈利企业还适用于机关、事业单位等非盈利性单位,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因而受到会计界的广泛重视。
一、基于增值会计理论的erp系统的优越性
增值会计是以增值额为重心、微观与宏观相结合、核算与管理相结合,旨在为提高社会整体经济效益水平服务的会计。随着经济业务的发展,各类型单位都在逐渐应用erp管理系统,增值会计理论的运用范围越来越广。从而,基于增值会计理论完善erp财务管理系统具有显著的优越性。
(一)反映的是共同利益
“增值”一词源于在《资本论》中对于商品价值的,他指出由于劳动介入商品,因而创造了商品的增值(可变资本与剩余价值的和)。这个增值在各单位的发展中又会有不同的作用,被多元化的主体分配,它包括职工所得、债权人所得、投资者所得、所得和企业所得等。可见,增值旨在反映单位受益者的共同得益,而不在于仅仅反映股东、领导的利益。
(二)一种社会责任会计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外部环境要求企业在注重自身发展的同时,更应注意其所承担的社会责任。Www.meiword.cOm作为社会责任会计形式之一的增值会计反映了各个利益集团的受益情况,各利益集团在为企业提供服务的同时,也从企业中获得各种形式的报酬。所以,职工、债权人、股东和机构等都是企业增值的受益者。通过增值会计以货币计量的形式揭示了企业的社会责任,揭示了一定时期内企业经济目标所达到的绩效。因此,对商品增值予以反映和报告的增值会计是一种社会责任会计。
(三)增值概念的深化要求增值会计的发展
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增值已成为企业经营的主要目的。为了动态地掌握企业的经营成果,会计部门要用增值会计来掌握企业生产经营成果的增值过程。增值会计的编制既反映了创造价值的源泉,又反映了新创造价值的归属。因而,增值会计的发展正是顺应增值观念要求的体现。
(四)基于增值会计理论的erp系统扩大了财务管理的内容
传统的erp管理系统,主要作用是供应链的管理。而在增值会计理论下改进的erp环境对会计业务流程改进的过程中,借鉴增值的思想,以会计业务流程中的增值额为中心,通过erp系统确定哪些会计活动是增值作业,哪些是不增值作业;哪些是关键作业,哪些是一般作业,从而尽可能地消除或者减少“不增值作业”,改进“增值作业”,优化“作业链”和“价值链”,优化会计业务流程,最终增加企业价值,提高决策、计划、控制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基于增值会计理论的erp系统可以更准确地对企业资产进行、预测,大大丰富了传统erp财务管理的内容。
(五)基于增值会计理论的erp系统突出了信息服务全面性
传统的erp系统主要提供必需的财务报表,并且这些必需的财务报表大多适用于商业企业的数据,基于增值会计理论的erp系统打破了原有的服务模式,将信息服务扩大到了、事业单位等非盈利机构的会计信息核算,而且还提供了多种管理性报表的查询功能,并提供易于使用的财务模型和模块,更全面地提供财务管理信息,为战略决策和业务操作等各层次的管理提供服务。基于增值会计理论的erp系统中大量规范业务的计量都可以在初始化中加以设置,自动生成相应的凭证,记录工作可由系统自动完成,计算和报告中的大部分工作也能通过系统设置而自动完成。另外,改进后的erp系统集成了原有erp系统的全部功能,保证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可靠性,保障了财务管理所需信息的质量。
二、增值会计理论与erp财务管理系统的联系
一方面,随着经济理念的不断深入,企业已逐渐意识到应用erp系统加强财务管理的必要性,erp系统不仅能够提高整个企业的管理水平,而且可以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企业的信誉,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另一方面,上文库随着管理理念的不断深入,企业意识到增值经营理念的现实意义,而增值会计理论将能帮助企业更好地组织资本运营,充分调动与企业有联系的各个利益主体的积极性,提高企业供应链竞争能力。由此可见,基于增值会计理论完善erp财务管理系统势在必行。
(一)劳动所得与erp财务管理系统
erp财务管理系统中薪资管理子系统的任务是以企业制定的薪资标准为依据,计算扣款数额、奖金数额、应发工资、实发工资等,编制工资结算单并计算所得税费用。增值会计理论中的劳动所得与erp财务管理系统中薪资管理子系统反映的数据是一样的,通过erp的薪资管理子系统可以实现与增值会计理论中的劳动所得无缝链接。
(二)增值额与erp财务管理系统
erp系统由于业务的高度集成,各个子系统相互协作,采购和销售两大物流系统与财务系统相互集成,增值会计理论中的增值额等于目前财务会计理论上的财务系统核算的利润总额与薪资管理系统核算的工资数额之和。
增值额是指企业生产的全部产品扣除消耗后的差额,它相当于统计上的企业增加值。从增值额的形成看,有利于促进资源优化配置,提高经济效益。增值额的大小,反映了企业资源配置的优化程度和员工的利益水平,合理的资源配置、优良的员工待遇,可以提供较大的增值额。反之,资源利用程度低,导致销售收入减少,从而降低增值额。同样,通过增值额与外购货品和劳务比较,能说明企业生产效率的高低,亦即企业经营管理的效益高低。可见,将增值额反映在erp财务管理系统中具有现实意义。
转贴于上文库 (三)增值表与erp财务管理系统增值表是企业对外提供的以增值额的计算和分配为中心的一种会计报表,主要反映增值的形成来源及分配去向。上半部分包括:主营业务收入、经营毛增值、经营净增值、净增值等项目,结构同利润表类似,反映增值的形成。下半部分包括:净增值的分配、职工所得、债权人所得、所得、股东所得、企业留利、增值分配总额等项目,用来反映企业增值的分配情况。
增值表中的项目在erp财务管理系统中都可以直接获取,项目都是erp管理系统中所反映的内容。因而,增值表在erp财务管理系统中将有更广泛的适用范围。
(四)增值分配总额与erp财务管理系统
从增值额的分配看,有利于揭示2024利益主体,从企业获取所得的情况。与利润表相比,经营成果的分配,从原来的、投资者为主,扩大到反映职工、债权人、、投资者、企业本身等的共同利益,便于各自确定在企业增值额分配中的地位。增值额数值相当于erp财务管理系统中利润分配数额+应付职工薪酬+所得税费用的数值之和。
由此可见,增值会计与erp财务管理系统的联系十分密切,我们可以基于增值会计理论完善erp财务管理系统,使erp财务管理系统真正为各类单位服务。
(五)基于增值会计理论的erp与原有erp系统完全融合,实现数据共享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传统会计在基础理论、工作程序、组织方法等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革,按照信息处理的要求,只有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不断改进信息管理系统,才能适应瞬息万变的管理要求。
erp是一项复杂的工程,投资较大,不但要投入大量的软件费、硬件费,还要投入咨询服务费、培训费。因此完全放弃原有的erp系统开发增值会计系统,经济上不可行。基于增值会计理论的erp系统,只是在企业原有硬件、软件的基础上的改进,针对财务管理子系统本身的信息集成引入相关增值会计理论作为补充,再造的财务流程只是原有财务流程的升级,工作难度小,系统完全融合可能性很大,能从真正意义上实现新旧系统数据共享。
三、基于增值会计理论完善erp财务管理系统的措施
随着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传统的财务会计评价指标日益显现出它的局限性。将基于增值会计理论的新的核算指标应用在erp财务管理系统中,是我们需要不断探讨和研究的课题。
(一)erp系统模块功能改进
针对现行erp系统下的财务模块存在的不足,可以在erp系统现有功能的基础上增加相应的功能模块,以适应增值会计理论在erp系统中的应用。
1.对原有报表资料重新整理
为了使erp系统更好地应用增值会计理论进行核算,需要对利润表、资产负债表、企业内部明细表等记录重新对资产负债表的存货价值需要按照存货类型区分,对生产成本、制造费用、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资料,需要按照它们是属于原有价值消耗还是当期新创造价值进行区分。只有详细利用系统区分后,才能准确属于增加值的构成要素,再利用会计资料计算增加值各项目。
2.增加值核算功能
在企业核算增加值具有重要意义,它所提供的信息有力地弥补了企业会计核算反映企业经济活动的局限性。增加值是从总产出扣除原已投入价值后的余值,因此具有净收益的内涵。增加值的核算是对传统利润核算的改进,传统意义上的利润在计算过程中扣除了所有费用支付项目,是以企业所有者立场核算的盈利,增加值是从经济意义上衡量的盈利。由于保留了对劳动的支付,增加值的核算特别有利于全面反映企业收益分配,尤其是它提供了2024劳动与资产间分配关系的资料,这就弥补了传统erp系统只表现利润分配过程的缺陷。
(二)增加erp财务指标
erp系统中财务的功能是将大量报表的数据通过转换成对决策有用的信息,减少决策的不确定性,建立在真实数据基础之上,erp系统可以为提供准确而详细的各种财务报表记录。运用增加值资料开展企业经济,可以在erp系统中增加一系列指标来反映企业的相关财务能力。
(三)改进erp系统财务预测功能
erp数据仓库技术的应用,提高了财务管理的全面性和决策的科学性。利用现有erp系统的优势,增加相应的增值会计理论预测方法,改进erp系统财务预测功能意义重大。
1.基于增值会计理论的erp预测功能可以剔除传统会计中许多复杂而需要大量判断的内容,将会计信息建立在增值会计理论的基础上,督促管理者采用股东观念并有明确的目标,更加关注价值及未来。
2.基于增值会计理论的erp预测功能是一种有用的战略决策工具和有效的日常管理工具,它面向未来,将未来浓缩为一个价值,可以使用很明确的股东、员工价值判断标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现行财务报告的不足,满足对未来财务报告的要求。
3.基于增值会计理论的erp预测功能可以为股利政策提供简单而直接的指南,如果公司正在发生增值,就不应该支付红利而应该考虑发行新股;如果正在发生减值,就应该给股东分红以保障股东利益最大化。
基于增值会计理论完善erp财务管理系统有利于企业增值会计的核算,反映企业经济活动的最终成果,是衡量企业经济发展规模、速度的有利手段,也是企业经济结构和企业经济效益的基础工具。●转贴于上文库
第六篇 浅议内部报告对管理会计理论的影响_会计理论论文
内部报告,又称管理会计报告,它是相对于外部报告而言的。它是指企业为满足董事会、 管理者及员工的决策与控制需要所编制的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管理状况的信息文件。内部报告的提出,对管理会计的本质、基本理论、框架和内容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内部报告理论的提出,可以更加明确管理会计的定义与本质,从而对管理会计基本理论、主要框架和具体内容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一、管理会计定义
尽管管理会计的概念提出已久,然而2024管理会计的定义,学术界至今仍无一致的意见。目前,管理会计的定义主要有以下三种:上文库第一种是比较狭义的定义,认为管理会计是一个对财务信息进行确认、计量、2024
二、内部报告对管理会计定义与本质上的影响
内部报告是建立在管理会计相关性的基础上的。所谓会计的相关性是指会计提供的信息能够满足决策者的决策需要,根据信息使用者的不同,会计相关性可以分为财务会计信息相关性和管理会计信息相关性。财务会计信息相关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做出评价或者预测。而管理会计信息相关性则是站在内部工作人员需求的角度,侧重于内部决策的需求。企业作为价值创造实体,其经济活动是一个动态过程,企业管理的核心是管理决策和控制活动,价值管理需要持续、动态的管理和控制,需要通过种种财务的、非财务的信息来对其活动状态进行反映。内部报告作为一种重要的、正式的沟通媒介,通过在企业内部按照一定的方向传递,协调和沟通企业董事会、管理者和相关人员,满足企业决策与控制需要,从而使得企业内外部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并且和外部环境中存在的机遇相结合,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信息报告。
由于基于会计的管理不能反映出管理会计的基本特征,管理会计的本质也必然要发生变化。2024管理会计是一种会计还是一种管理的问题,首先应从会计的本质谈起。如果将会计本质确定为是一种会计管理活动,那么现在的管理会计无论是基于管理的会计,还是基于会计的管理,都应理解为是会计。但是,如果将会计本质理解为一个会计信息系统,那么,只有基于管理的会计才能称为管理会计,基于会计的管理就不是管理会计。企业内部报告的形成,是建立在对复杂和全面的相关内部信息提炼加工的基础之上的,而这些相关内部信息的提供客观要求管理会计系统的建立。试想,如果管理会计的目标是利用相关信息进行预测、决策、规划、控制以及考核等活动,那么提供这些信息又会是谁的职能?因此,内部报告的提出和体系的建立更有助于明确管理会计的本质问题,即作为会计学重要分支的管理会计应是能为组织内部管理者提供所需要的决策有用会计信息的系统,它应是基于管理的会计。
三、内部报告对管理会计研究对象的影响
内部报告的提出,对管理会计的内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内部报告涉及内容的范畴看,除了提供财务信息与数量信息外,内部报告还提供一些非财务信息和非数量信息。它不仅注重历史信息,同时也关注现在和未来的信息。从理论上讲,只要与公司的经营管理决策相关的内容,都应纳入它的范畴,都是管理会计的研究对象。内部报告应同时包含短期与长期,静态与动态,微观与宏观,具体与综合的各种与内部管理者决策相关的信息。内部利益相关者,无论是高级管理层,还是中层,甚至可能是员工,都可以从内部报告这一最集中的管理会计信息资源中获取有益于自身进行战略、管理和各种作业层面的决策。因此,内部报告对管理会计信息系统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它应能够更迅速地适应企业动态的经营管理环境的变化,从而极大地拓宽了管理会计的视野,大大促进了管理会计的价值思维及体系边界的扩展。管理会计边界由相对静止向逐渐变化的动态发展,对当前的管理会计有着本质的影响。因此,从管理会计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范畴的角度讲,服务于内部报告的管理会计更应该是一个广义的概念。
四、内部报告对管理会计目标的影响
管理会计作为一个信息系统,它的目标就是向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然而,需要明确的是管理会计的服务对象是谁,即究竟要向何种使用者提供信息。内部报告作为管理会计信息系统的最系统和最全面地反映,它与管理会计在服务对象上具有一致性。而内部报告只服务于内部管理人员还是同时也向诸如股东、债权人等外部利益相关者提供服务?如果内部报告的服务对象涉及如股东、债权人等外部利益相关者,则会造成内部报告对外部报告在内容上的涵盖,从而模糊了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界限。从这个角度讲,我们所说的会计本质上就是管理会计,这样造成管理会计的范畴过度宽泛。财务会计产生于现代公司制度和资本市场的发展以及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逐渐分离的背景下。由于股东不能了解公司的经营和财务状况,为了适应股东的信息需求,财务报告应运而生,从而促使了财务会计的产生与发展。管理会计所需要的资料,很大一部分来源于财务会计,并根据财务会计资料进行一定的加工 尽管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并不是相互,没有联系的,但两者在会计主体、 服务对象、基本职能、核算依据、方法及程序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别。如果将两者强行融合在一起,反而不利于会计学科的发展。与传统的仅仅满足于内部管理者的决策需求不同,内部报告作为最系统、最全面的内部信息, 它应满足所有的内部利益相关者的信息需求,不仅包含董事会、经理层等高级管理者,还应包含企业中层乃至每一名员工。
五、内部报告对管理会计职能的影响
要界定会计的目标与职能,首先必须认识到会计的职能是由会计的本质所 规定的,而职能又是会计所能达到目标的前提,有了职能才能实现目标。一般认为,反映和监督是会计的基本职能,而反映 又是首要职能。那么反映又是如何实现的,对于财务会计信息系统来说,通过输入经济交易和事项,最终形成一个综合性的信息载体一财务报告。然后, 通过向外部发布财务报告,实现财务会计向投资者、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提供 决策有用信息的目标。从这个角度讲,可以认为财务会计的直接职能就是编制财务报告。而内部报告作为根据企业内部经营管理需要编制的并为企业内部决策与控制提供信息保证的各种报表、附注及相关辅助资料的集中反映,它在管理会计中的地位应与财务报告在财务会计中的地位相似。因此,管理会计最直接的职能应是编制内部报告,而不是利用内部报告上的信息进行决策,如评价、考核等。
六、内部报告对管理会计框架和内容的影响
基于会计的管理,简称为会计管理,这一概念是我国著名会计学家杨纪琬和阎达五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并得到了很多学者的响应。在当时的计划经济体制以及没有财务管理的背景下,“会计管理”这个概念无论从理论或实践来看,都有更大的概括性, 应用“会计管理”概念要比套用西方“管理会计”的概念,于理于事更为有利。而在当前我国的经济环境下,过度考虑会计的监督职能,而对会计的核算职能没有给予过多的重视,在很大程度上会使得管理会计侵犯财务管理的职能。内部报告理论的提出,使得管理会计有了更加明确的目标,即通过其直接职能一一编制内部报告,向内部人员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
转贴于上文库第七篇 企业运用管理会计原理的问题及对策_会计理论论文
传统财务会计的工作侧重点是为股东、债权债务人和主管部门反映和报告企业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它所采用的方法和程序是固定的,并且必须遵守国家颁布的财务会计制度和准则。而管理会计的工作侧重点是为企业领导者和管理人员提供管理信息,不受财务会计制度和准则的限制和约束,它采用的方法和手段根据不同的需要而设计,其模式根据不同的经济组织性质、规模大小、经营管理方式而异。管理会计不仅可以全面提供经营管理信息,还可以能动地参与经营决策,为决策者提供有用信息,最后通过对内部责任单位的绩效考评,可以强化内部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2.当前管理会计存在的问题
2.1管理会计缺乏坚实的理论基础,理论上未形成一套较为科学的管理会计体系
长期以来,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一直不重视对管理会计的理论研究,只注重于方法而忽略理论结构,注重于具体问题的而忽略整体性。WWw.meiword.com作为一门学科,如果缺乏坚实和严密的理论体系基础,必定难于推广到实际运用之中,因此,管理会计难以在企业中有所更大的作为。
2.2管理会计方法在实务中的运用有很大的局限性
传统管理会计的理论是依据特定的经济环境建立起来的,在一段时期内起到提高经营管理效益的作用,但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经济生产环境的不断改善,那些理论和方法已不能适应当前现代化的生产活动,无法解决实际应用中产生的问题。
2.3目光短浅,只看眼前利益
传统管理会计在制定企业经营目标、进行决策或成本控制时,往往只关心企业内部环境及现有产品,通常采取降低产品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的方法,追求在短期内实现利益的最大化,而忽视了新产品的设计与开发及服务创新,忽视外部环境因素对企业的影响,忽视了树立企业长期发展的目标。长期下来,企业逐渐失去市场的竞争力,陷入随时给市场淘汰的危险处境之中。
2.4企业领导的管理会计意识不强,专业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高
企业管理者的自身综合素质和思想高度,以及对管理会计的重视程度,都直接影响着管理会计在企业中运用的好坏。目前多数企业管理者管理思想陈旧,没有采用管理会计方法,仍然停留于传统的财务会计辅助管理的局面,严重地影响了企业的健康正常发展。另外,由于管理会计是一门综合性和专业性很强的学科,要求专业人员必须具备专业的会计基础知识、技能及较高的心理素质,然而目前我国管理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层次和职业水平等参差不齐,导致影响到管理会计工作的正常开展。
3.管理会计的应用对策
鉴于目前我国企业运用管理会计仍然存在诸多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考虑。
3.1强化管理会计的理论研究,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体系
我国现代企业运用管理会计的内容体系大多数是借鉴西方管理经济学的理论,跟本国国情存在着一定差异,企业运用起来效果不是很理想。因此,这就要求我们要结合本国国情,认真研究管理会计的理论基础,及时了解掌握会计相关信息,深入地学习和研究企业内部流程和财务会计资料,准确、系统地建立起管理会计体系,有利于管理者和会计人员的运用,从而促进企业管理制度的快速发展,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水平。
3.2强化企业管理者的管理会计观念
管理会计是以现代管理理论为基础,企业运用它实质上是贯彻管理思想的一种表现。企业管理者的管理会计观念是企业能否成功运用管理会计的关键因素之一。如果企业管理者不具备管理会计意识,他们会忽略会计人员预测、决策、规划和控制的作用,导致管理会计的作用无常发挥。因此,企业管理者应该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结合企业内部的成本、销售额、客户满意度、边际收益等因素组织企业文化体系,以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目标,由此最终体现管理会计“管理”的思想。
3.3提高管理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企业能否成功运用管理会计的关键之一在于企业内部管理会计人员素质的高低。企业不但要应高薪聘请高素质的专业人士,而且应定期开展企业内部会计人员的职业培训,加强会计与管理工作的联系,让员工积极参与管理会计的工作,同时加强思想道德和价值观、金钱观等教育,使其工作能够遵循公平与正义,保护公用财产不受侵占,使管理会计发挥更大的效用。
3.4创造运用管理会计的良好环境
管理会计的目标是为企业提供治理服务的,企业自身的特点和状况也影响到管理会计的运用效率的高低和质量的好坏。做好企业治理的规范化,可以为管理会计人员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及时准确地获取信息,快速履行工作职责。也要不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为企业发展创造一个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也为管理会计的应用创造一个良好环境,保证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最终实现社会财富的稳定增长。
3.5建立科学的管理会计信息系统
建立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可以快速地提供大量的、准确的信息给管理人员,使管理会计人员及时有效地作出准确的预测和决策。
总之,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现代企业运用管理会计手段是内在的迫切需求。提高管理会计的专业化将大大有利于促进企业地发展,帮助企业实现利润价值的最大化。
转贴于上文库第八篇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论文参考
吉林省农村公路网规划预测
市堆龙德庆县农技推广体系建设与对策研究
jc通信公司农村区域市场开拓研究
衡阳农村低碳旅游景区开发与设计综合评价研究
城乡统筹背景下农村住区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研究
我国农村区域文化资源产业开发研究
山西农村社会的转型发展研究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村资源整合
汉中农村生态环境问题研究
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的区域差异研究
农村清洁能源的区域综合利用评价及优化研究
村域转型视域下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研究
我国农村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的评价与分析
xy移动农村市场直销模式研究
第九篇 浅析加强公路养护单位会计基础工作 提升财务规范化管理水平_会计理论论文
一、引言
会计基础工作是会计工作的基本环节,也是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我国十分重视会计基础工作,相应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规范会计基础工作;同时,通过加强在职会计人员培训等措施,不断提高广大会计上文库人员的基本业务技能,促进了会计基础工作的改善和提高。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许多公路养护单位认识到会计基础工作的重要性,把会计基础工作与公路养护管理结合起来,积极采取措施改善和加强会计基础工作,使会计工作在单位养护管理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但是,最近一个时期以来,一些单位放松了会计基础工作,造成了会计基础工作不同程度的削弱、滑坡,影响了会计改革成果的巩固和会计职能作用的有效发挥。
二、公路养护单位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对会计基础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自国家财政部发布《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以后,自治区公路管理局相应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规范会计基础工作,并顺利通过达标验收。但是部分单位没有能一贯坚持,现在又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问题,原因就在于该部分单位对会计基础工作的重要性认识有偏差,认为通过达标验收就行,而没有作为一项长期管理工作来抓,对一些不符合规范的会计行为也不坚决抵制,即使发现了问题也不能及时纠正,因此出现滑坡现象在所难免。
(二)会计人员业务素质偏低
会计人员的素质分素质和业务素质两方面。WwW.meiword.cOM本人认为,塔城公路管理局所属的会计人员基本具备良好的素质,但是业务素质有待提高。部分会计人员对所从事的职业缺乏正确的认识,认为会计不过是“写写算算”、“收收支支”、“琐琐碎碎”的工作。没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丰富的工作经验,不懂“税法”、不懂“审计”,不擅长沟通、说服等等,只按企业领导意图办事,不能有效地按国家财会法规、财经制度进行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
(三)账务处理不规范
主要表现在:原始凭证的经济业务内容填写不全,如开具的发票缺少对方单位的名称、日期、数量、单位、开票人、收款人等;自制原始凭证缺乏制表人、审核人等。记账凭证或主管、或审核、或记账、或出纳缺失。现金支出未按规定限额执行,超过标准的未按规定通过转账结算。经济业务的摘要欠详细、或过于简单表述不清、或会计术语运用不当等。相互牵制的岗位存在,如库工岗位大多身兼数职,夏季工作繁忙抽不开身时有材料员代发、代点收材料现象,不利于相互监督。重要岗位没有实行回避制,如机运员调用自家私车参与单位养护生产工作收取机械费,容易产生舞弊行为。
(四)内部审计不力
内部监督机构不健全,内部审计人员在行使监督权时性较弱。由于内部审计人员属同一系统职工,大家低头不见抬头见,这就使得他们在履行其监督和评价职能时有很多顾虑,往往考虑领导的利益或是怕得罪人,造成内部审计制度难以落实。
三、完善公路养护单位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和管理的方法
(一)加大推行力度,提高认识
各单位应广泛宣传加强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的作用,让单位领导、重要岗位人员充分认识会计基础工作的重要性,认识到加强会计基础工作不仅仅是会计岗位的职责,也是单位每一职工应遵循的制度;认识到会计基础工作既是各单位的内部管理行为,也是社会管理行为;认识到因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而导致的会计信息失真等问题不仅影响到本单位的经济活动,甚至还会导致国家经济决策信息失误,扰乱国家经济秩序,以致侵害到国家利益,从而使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工作有一个良好环境。
公路养护会计人员首先应做到执行国家财经法令、政策,遵守财经纪律,贯彻《会计法》,执行《公路养护单位财务管理暂行办法》,并按照《公路养护单位会计核算办法》(试行)的规定进行工作。其次还应认真做好记账、算账、报账和工作,坚持以公路养护为中心,以提高路况为重点,切实加强单位公路养护成本核算工作,促进单位降低养护成本,充分发挥养路资金的投资效果,检查和财务预算执行情况。最后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基础上还应刻苦钻研业务,提高自身专业素质,改进工作措施和管理水平,将公路养护会计工作做到更好。
(二)加强教育培训,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财政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必须改变会计人员的素质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弊端。应采取多种形式,对会计人员实施培训,提高其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要加强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有重点、有步骤、有计划地持续开展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促进会计队伍专业结构和知识结构的改善。要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努力提高财会人员素质。同时加强会计人员相关法律、法规、管理、审计知识学习,拓宽知识面。还应加快落实会计委派制,维护财务人员的职责和权益,保障其开展核算和监督工作的性。
(三)加强账务处理规范化
公路养护单位应依法建账,不得设立账外账、不得做假账;原始凭证的格式、内容、填制方法、审核程序等符合会计制度要求;记账凭证内容、填制方法、所附原始凭证、更正错误方法等符合会计制度要
转贴于上文库 求,经2024责任人员签章,字迹清楚,装订整齐;总账、明细账、日记账的设置、启用、登记、结账、错误更正方法符合会计制度的规定,记账及时、文字规范、内容详实,设有必要的备查账簿;账证、账账、账实相符上文库,现金和银行日记账按日逐笔顺序登记,银行存款账和银行对账单及时核对,经调整无误;对外报送的财务报告数字真实、计算准确、内容完整、说明清楚、报送及时,并经单位领导人或会计主管人员审阅并签章;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和其他会计资料按照国家规定定期整理归档,妥善保管,调阅和销毁符合规定手续;不相容职务实行分离制度,材料员不得代库工点收、分发材料;重要岗位实行回避制度,机械调度员应回避调用自家私车为单位服务收取台班费。(四)建立健全审计控制体系,加强审计力度
保证内部审计工作的性,配备高素质审计人员,将审查审计监督纳入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轨道;开展形式多样的审计,在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除了审查会计账本、会计凭证、会计报表,审阅2024资料外,还应多采用观察、访谈、抽样调查等方法,对养护单位资金实际使用真实性、满意度、使用效益进行现场核查;不断扩大审计监督覆盖面,提高审计质量的同时,把审计同整改提高有机结合,促进管理的加强和改进;必要时还可借助外部审计力量进行绩效审计,以确保审计质量。
(五)对公路养护单位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进行考评
公路养护单位应实行严格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考核制度,将各基层单位财务规范化建设列入公路养护管理年度重点工作考核的内容,使各单位把该项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同时也要把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列为基层单位评先创优的考核内容,实行奖优罚劣的政策,对规范化建设工作取得实绩的单位及其相关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对规范化工作组织不力、效果不明显甚至有滑坡的单位及相关人员进行批评教育,限期整改,并对整改不力的单位予以通报批评或是处罚,有效地推动各公路养护单位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进程。
(六)建立健全公路养护单位的会计检查监督制度
公路养护单位财务审计业务主管部门应定期组织会计基础工作情况的检查,检查工作以单位自行对照检查整改为主;在此基础上,还可以组织各兄弟单位之间的财务人员进行相互的检查,或者组织专门力量进行重点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提出整改意见,并跟踪检查整改意见的落实情况。对整改不力单位采取强制措施或处罚政策,以敦促各单位自觉加强财务规范化建设。
四、结束语
通过上文对公路养护单位会计基础工作的简单介绍,以及对加强公路养护单位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管理的必要性,使我们在一定程度上了解加强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的重要性。虽然公路养护单位的会计基础工作还有待改善,但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我们不断的努力和改进下,一定能够使公路养护单位的会计工作更加高效和规范。转贴于上文库
第十篇 对于基层农发行会计多方管理机制探诉_会计理论论文
【论文摘要】在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以下简称农发行)迅速发展的十七年间,对于其风险管理的讨论从未停止,但大多都限于信贷上的风险控制,会计部门特别是基层行会计的管理研究极少涉及。文章以会计部门为研究对象,通过基层农发行会计管理工作的特点难点,列举综合柜员制实施下的管理现状,从会计、信贷、企业、监管的多方视角出发,创造性的提出了建立多方机制来管理会计的方法,为如何规范基层农发行的会计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考方向。?
【论文关键词】会计管理;基层农发行;多方管理;综合柜员制;监管?
一、基层农发行会计工作管理概述?
1.农发行会计工作特点?
当前,农发行的主要工作任务是支撑粮棉油等农业相关企业的发展,促进新农村的建设,这就进一步决定了其会计业务的特点与发展方向:一方面基层农发行的会计业务以对公为主,尚不存在个人存款储蓄业务,中间业务也仅限于代收保费等,个别网点开办的国际结算业务发展不健全,业务量相对于商业银行来讲要小;另一方面企业资金的大部分都用于季节性收购或原材料采购,大额支付结算业务较多,要求较高,风险较大。另外,由于农业的存在及发展状况部分依靠当地的自然条件因素,因此会计业务量可能出现因地区因季节变动而波动较大的特点。?
2.会计管理工作难度较大?
会计是监测企业资金流向的重要窗口,特别是对于基层农发行来说,更是企业整体动向的最直接反映。然而,由于农发行建行时间较短,会计基础工作比较薄弱,财会人员素质相对较低,会计核算与管理上还存在许多问题。WwW.meiword.Com特别是近年来,农发行的业务品种有所拓展,中间业务与国际结算业务逐步开办,基层农发行会计上实行综合柜员制,综合业务系统、小额支付系统等电子化程度越来越高,导致会计工作的内外部环境日趋复杂,因此管理难度进一步加大。?
二、会计管理现状探讨?
1.综合柜员制下风险重重?
综合柜员制即单人临柜,办理从受理、审查凭证到记、结、扎帐等全部操作过程的一种新的劳动组合形式,其内涵可概括为“单人临柜,操作;自我约束,风险自担;事后复核,双线监控”。在众多商业银行实行综合柜员制之后,农发行从中看到了该制度的优越性,并深刻体会到柜员制将是今后银行业务操作现代化的发展趋势,于20xx年开始试点,至20xx年7月已逐步将综合柜员制落实到各个基层行。?
实行综合柜员制后的基层农发行会计部门岗位设置更加精简,分工也更明确,大体分为柜员(业务量大的支行通常设立两个)、综合员、坐班主任、营业部主任4个岗位,与传统的柜台制相比,每位综合柜员都有自己的ic卡和,操作业务。?
然而,柜员制在提高服务效率的同时也提高了风险的发生率。?
(1)临柜柜员的操作风险有所提高:柜员制下的交易处理流程与操作环节都进一步简化,部分业务在未达到规定上限时不需复核和授权,基本都是“一手清”,导致在整个核算过程中缺乏监控与监督,无法有效实行全盘的风险控制。?
(2)综合柜员的工作任务有所加重:柜员制下,综合岗的工作包括日常的传票装订,会计档案保存,借据抵押物管理,以及特殊情况下的代班。由于农发行近几年的人员配备尚不充足,加之临柜柜员通常要求配备年轻人,很可能导致综合岗的柜员年龄偏大,在代班时出现业务知识不熟,电子设备不会使用的情况。?
(3)坐班主任的监督职责有所扩大:改革以后坐班主任处于临柜业务的核心位置,对临柜业务全面把关,是风险控制的首要防线。然而,有的坐班主任职业道德不高,纪律性不强,对临柜柜员的工作未做到严厉把关,对自身的审核、授权工作也不到位;有的坐班主任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业务能力有高有低,严重影响到会计部门的工作质量。?
2.条件缺失导致管理难实行?
农发行在成立的十几年间发展迅速,在取得成绩的同时,问题也日益凸显,反映在会计上主要表现为:长年来信息更新速度赶不上业务发展速度,配套设施不完善制约工作效率,规章制度不健全影响有效管理。?
一方面,在基层农发行开户的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内部管理本身就存在漏洞,有的企业会计更换频繁,使得新会计到任后不能对农发行业务有较好掌握;有的企业出现换会计不换印鉴或者换印鉴不换会计等违规现象,使得银行在办理业务时无法有效监督。另一方面,有的企业在开户后并未发生业务或者业务发生量极少,转为久悬户后仍未作出处理,对账情况长期不能落实,这类情况严重影响到银企关系,特别是在农发行最近实行的账户年检及机构代码证发放时问题突出,使得会计管理工作难度加大。?
会计制度难落实与配套设施难更新也是基层农发行会计工作面临的一大难题。例如岗位轮换与强制休假制度,在人员原本就不足的会计部门实施起来难度很大;最近实行的超过50万资金结算报备的规定也大多流于形式,没有达到有效管理资金的目的。另外,在信息更新速度异常迅速的今天,农发行综合柜面系统的升级长期处于停滞状态,会计部门的各类系统发展速度缓慢,由于系统原因产生的异常情况时有发生;尽管计算机、打印机等设备每年有更换,但维修升级服务不配套,导致固定资产价值无法最大化,也是会计管理上的一大忌讳。?
3.监管不足管理缺乏外部压力?
基层农发行会计部门的第一管理人为营业部主任,直接对会计业务、系统管理、经费账目负责,是一份综合性极强的工作,这就要求营业部主任具有相当高的职业道德与业务能力,具有总揽全局与判别形势的能力。然而,部分支行由于人员不足或者出于提高人员使用效率的目的,存在着由副行长兼任会计主管的情况,此时副行长担任着双重角色,工作任务加重,精力也容易分散。这种情况可能导致兼任者对兼任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产生把副行长当“主业”,把会计主管当“副业”的错误思路;或者将权力下放,部分工作由坐班主任代劳,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会计操作的风险性。? 会计部门的管理更离不开支行领导层的监督以及银行、银监会的常规或突击检查。基层农发行当前普遍存在着“重信贷、轻会计”的思想,这种思想一旦在领导层形成将严重影响会计部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对会计的放松监管也将扩大会计工作的管理难度。目前,上级分行与其他机构的检查也基本只停留在常规巡查上,突击检查很少,难以到达效果,对于检查后工作底稿的整改情况是否落实尚未建立详细的监督机制。?
三、基于多方视角的管理研究?
概括来讲,管理是为了实现组织未来目标而进行的一类协调活动,既是协调活动,在实施时显然不能只考虑单一方面,而应综合各方关联因素,出发于宏观,着眼于微观,才能提出切实可行的管理建议。正如前文所述基层农发行会计部门存在的问题,既反映出内部管理的诸多漏洞,也体现了其他管理方的协调不力,因此,如何建立有效的会计管理机制,我们不妨从与之相关的几个主体的视角,逐一管理对策。?
1.会计部门——从细从严?
作为最直接的管理主体,在部门内部应当形成有序且可行的管理模式。一是要对在岗的会计人员进行自律意识及风险意识教育,可以将综合柜员制实行下可能产生的操作风险作为一个主题进行学习,也可以与其他支行进行交流,在思想上筑起防范道德风险的钢铁长城;二是对现有人力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务必做到一岗一人,坚决杜绝个人独揽业务全过程现象的发生,同时提倡会计人员接受新知识、学习新业务,鼓励员工在定期展开的讨论会上分享学习成果;三是在农发行会计制度相关规定的基础上,形成一系列有支行特色的规范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以及会计核算的程序与方法,并实行内部监督制以确保程序的可行性;四是对农发行现行的会计信息系统进行改进与完善,失效的科目及时废除,更新的科目及时下传,部分报表如收息月报可由电子数据处理功能导出的应进一步落实,保证会计工作高效率高质量的完成。?
2.信贷部门——信息联动?
在整体银行机构中,会计上的许多信息都依赖于信贷部门提供,尤其是农发行所做的对公业务较为被动,导致信息到达存在一定的滞后性,相比之下信贷员更易获取企业的“第一手”资料。因此,信贷员应与会计人员保持联动,将企业信息及时反馈给会计部门,尤其是抵押物变更与注销等情况,应当在会计上及时作出处理,以实现双向管理与监督。?
同时,信贷部门应当在职责范围内督促企业,以辅助会计工作的开展。比如事先审查贷款发放、结算业务时应提供的凭证要件,每月结息日前与企业会计联络确保账户留足利息,以便系统于20日自动结息,这样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减少会计人员的工作量,也能降低企业产生复利、罚息的可能性。?
3.开户企业——理解配合?
对于农发行来讲,其价值的实现与否与对粮棉油企业的服务质量直接相关,会计部门作为服务企业的最直接部门,时刻都与开户企业有着关联。特别是会计工作的特点就在于细、严、准,而基层农发行的业务一般金额较大、风险较高,办理起来要求更苛刻,一旦企业不理解会计业务流程要求,就极易对银企关系产生不利影响,同时为建立会计管理秩序带来负面效应。?
要取得企业的理解与配合,可以通过以下几种途径:其一,以宣传手册为主要载体,通过网络、电话等途径,全方位、多层次地向企业宣传农发行会计部门服务理念,理顺银企关系;其二,通过与企业会计人员展开银企联席会等形式,帮助企业转变观念,了解财会政策,提高风险意识,在日常服务中赢得企业的信赖和支持;其三,督促企业会计提高责任心,形成良好习惯,如在收息日前备足利息、每月按时对账、及时领取回单做账等,这既能保证自身工作准确无误,也能促进会计管理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
4.监管部门——落到实处?
有效的监督与检查是会计部门实现管理的外部力量,也是多方管理机制中必不可少的一方。在基层农发行内部,监督的实现主要依靠领导层,比如会计主管定期向主管行长汇报工作,主管行长不定期抽查重要会计业务,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但不参与具体事项。鉴于此,在支行内部可以实行“会计人员对会计主管负责,会计主管对主管行长负责,主管行长对行长负责”的三级联动监督模式,形成由低到高层面的防控机制与管理体制。?
外部监督主要来源于各地支行交流检查,上级分行常规检查以及银行、银监局的特定项目检查。近年来,基层农发行的会计检查日渐增多,但效果不佳,究其原因在于许多检查仅限于常规性,有的只是走走过场,有的检查后整改不到位。要提高外部监督的质量,一方面,可以变定期检查为突击检查,变全盘检查为抽样检查:会计检查人员既要理解政策、保证水平,避免出现因检查标准不确定而带来的判别困境,又要坚守立场、严格要求,防止门缝过关与包庇纵容;另一方面,检查人员应将会计工作底稿尽可能记录详尽,并在检查结束后期跟进整改情况的落实:对于发现的问题,要辅助被查单位找出问题的根源并尽快解决,对于产生问题的个人,按照财会规定实行责任追究制。
第十一篇 探析管理会计理论及在我国的实践问题_会计理论论文
管理会计是一种既侧重于在现代企业内部经营管理中直接发挥作用的会计,同时又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为满足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为其计划、决策、内部控制等提供服务。它不仅能详细地过去,更重要的是能科学地筹划未来,并有效地控制企业的经济活动,使它朝着既定的目标进行。通过近三十年的在我国企业的实践,管理会计已引起足够的重视,但其实际应用状况却不甚理想,主要问题是因其有较大的局限性。
一、管理会计在我国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管理
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引进了西方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管理会计也逐步得到了大家的认同,但其实际应用状况却不甚理想。总的看来,主要存在着以下几个主要问题。
(一)理论研究难以形成一套严谨的、完整的体系
现代管理会计是随着客观环境的变化、企业内部管理的需要而产生的。从20世纪50年代起,战后的资本主义经济有许多新的特点。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产业经济的规模化,企业面临的外部市场情况瞬息万变,竞争日趋激烈。这种新的条件和环境,对企业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现代管理科学的形成和发展,在理论上为管理会计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使得管理会计脱颖而出。使其逐步完善,形成了一个新的相对的完整的理论方法体系。在我国,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各种相关科学诸如行为科学、运筹学、信息经济学等的研究成果相继引入,拓宽了管理会计领域,修正了管理会计某些不合理的假设。可是,由于新兴的相关科学本身仍处于一个发展的过程,加之引入的时候没有考虑环境的影响,从而导致管理会计理论在我国运用时的局限性和不适用性,许多缺乏实际应用价值。WWW.meiword.cOM在具体的经济体实践中,决策者往往无法准确计量信息的成本和价值,从而无法进行信息的成本效益。
(二)管理会计的具体处理方法在实务运用中有较大的局限性
西方管理会计产生的根本原因,是资本家为了牟取最大利润的需要。追求最大利润的内在动力和竞争的外在压力,使他们认识到,那种单纯靠提高劳动强度和宣传等手法已不能满足其扩张的需求,从而推动了管理会计理论和方法的产生。管理会计的理论假设是依据其企业所处的客观环境而确立的,所确定的定量模型和假设在变化着的现实经济生活中存在许多背离,特别是结合我国基本国情,人们很难运用这些理论和模型来解决实际问题。例如,货币时间价值、风险与报酬、利率等管理会计理论基础性问题,还有一些具体的方法运用上,如年金的计算、现金流量等的计算问题,针对经营问题产生的方法,在现实中难以运用。
(三)与企业管理会计所相适应的组织管理体系存在着问题
1.会计管理的作用没有发挥出来,管理会计、责任会计、会计检查等工作难以开展,基础会计资料不完整,财务会计、成本会计工作有待于加强和完善。
2.企业管理组织机构需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一些单位的财务部门、会计机构、会计人员配置都不完善,分工不明,责任不清,难以有效开展财务,并形成一支高素质的管理会计人员队伍。
3.企业会计管理人员结构不合理,职责不明。单位领导人负责制下的管理体制,使得单位领导利过于集中,左右会计工作,缺少健全的规章制度和完善的激励约束机制,会计人员队伍不稳定,其、经济待遇难以得到公正的对待,制约了广大会计工作者的管理工作积极性。
(四)经验式管理和传统的核算方式制约着管理会计的发展
几十年的改革开放,使我国企业生产技术上得到了长足的进步,但是我国企业决策者的管理水平仍滞留在过去的经验管理上,要么独断专行,要么柔弱寡断,没有现代的管理科学理论做支撑,对管理会计工作缺乏应有的重视,导致企业财会人员观念陈旧,管理会计知识浅薄、应用水平不高。
企业会计人员素质水平不高,大多认为会计工作是“记账—算账—报账”工作,简单的对数据进行加工处理,不到位,缺乏参与企业管理的热情。没有事前预测、事中控制的能力。
(五)现代的会计操作软件难以适应管理会计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运用,大大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处理能力,减轻了会计人员的工作负担。但是目前在市场上难以发现用于管理会计的软件系统。
二、管理会计应用中的问题反思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认为,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以期解决问题,探索比较可行的出路,促进我国管理会计工作的开展。
(1)加大现代管理知识理论的宣传,提高企业决策者和会计工作者的科学管理水平。
只有管理到位,思想认识清楚,使科学管理根植于管理者的头脑中,才能使企业经营长久不衰,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提高企业效益。要加强分权管理,形成一个和谐的内部管理环境,建立起适合我国的思想文化、能够真正调动职工的主观能动性的业绩评价制度。因此,应当加强企业领导理论的学习和教育,使他们在百忙中不断为自己充电,扩展其视野,丰富其才识,才能为管理会计的实际推行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培养一批为企业管理服务的会计人员人才队伍,打破过去那种只有核算人员的单一会计队伍状况,使之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在具备多种深厚理论功底的基础
转贴于上文库 www.sdjszg.com上,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理论水平,造就一种符合时代需要的企业化知识型人才,解决实际运用中的问题,为决策提供服务。(2)加强管理会计理论建设,构筑适合我国国情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
在研究传统会计理论的同时,必须结合我国国情,符合企业具体需要,确定管理会计研究的目标,需要解决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分阶段、有步骤的展开管理会计理论研究,构筑适合我国国情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在充分利用现有的会计核算资料和信息的基础上,利用现代数学理论,进行科学的价值,使形成的会计信息能为企业带来看得见的效益,为决策者提供可行的方案。在加强基础理论研究的同时要大力开展典型案例研究,从成功的管理会计实践中提炼出新思想和新方法,以例证的方法推动理论的界定和完善,规范管理会计基本概念、制订和颁布指导性的管理会计原则和规范,为管理会计实务提供坚实的理论依托。使我国管理会计研究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之路。只有这样,管理会计才能在实践中发展,在发展中完善。
(3)尽快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鼓励开发适应企业需要的管理会计操作软件。
管理会计提供的信息要由单一化向多样化转变。管理会计不应是单一化的,而必须是灵活、多样化的,包括数量信息与质量信息、财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静态信息与动态信息、内部信息与外部信息、物质层面的信息与精神层面的信息等。要突破管理会计应用的技术瓶颈,需要分别从信息加工的三个阶段入手。在数据输入阶段,必须考虑信息点的设定、需要采集的基础数据、数据的采集方式和频率及数据的储存形式。在数据加工阶段,各种管理会计方法及其原理,将通过计算机得以体现。该阶段工作完成的好坏,受到前一阶段数据质量的制约,同时,也受到管理会计方法科学性和数据库模型质量的影响。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上述三个阶段问题的解决创造了条件,即构造一个管理会计信息系统的基本框架,这个框架,可按事项会计法的原理来设计。
美国著名的会计学教授约翰逊和卡普兰认为“现行的管理会计体系应该有一个根本性的变革”。经济社会发展得如此迅猛,大可今非昔比。管理理论也日新月异,但为管理服务的会计理论则显得力不从心。目前,就形成的管理会计理论来看,都偏重于方法研究,很难说是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例如,与核算型会计理论相比较,管理会计至今都没有形成框架性的目标、假设、原则、方法等基本范畴及其内在联系,迄今也鲜有人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针对于我国管理会计的研究起步晚,基础理论研究薄弱等问题,应该积极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成就,汲取中西方先进的经验,通过调查研究,拨付专项经费资金,鼓励开发与我国企业发展相适应的管理会计操作软件。
三、结束语
在经济全球一体化的背景下,各个国家的产业集成一条庞大的产业链。为振兴民族工业,必须重视企业的内在管理,使信息及时化,决策科学化。管理会计的进一步发展是势不可挡的潮流,我们应尽早抓住机会,完善管理会计的理论和实践,巩固已有的经济发展成果,为我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拓展、壮大生存空间。转贴于上文库 www.sdjszg.com
第十二篇 会计师事务所客户关系管理策略_会计理论论文
客户关系管理(简称crm)是一项兴于西方企业的商业策略,它以客户关系及其关系价值作为研究对象,以求在企业成本压缩空间越来越小,而市场竞争又愈演愈烈的环境中,能为企业找到一条维持其竞争优势的创新之路,是一种创新的管理理念。具体来说,crm是一个通过详细管理企业与客户之间的关系来实现客户价值最大化的方法,旨在改善企业与客户之间的关系,并实施于企业内部直接与客户接触的环节(如市场、销售、技术支持等部门)中,通过优化企业组织体系和业务流程,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提高企业效率和利润水平的工作实践。
一、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引入客户关系管理的动因
(一)激烈的市场竞争需要
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客户关系管理在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中,注册会计师的执业范围主要集中在审计、资产评估等传统领域,从而形成了一个供给相对同质的行业结构,造成该行业选择交易对象、决定交易价格以及确定交易标准等主动权基本上掌握在委托方一方,使得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呈现出一种买方市场结构。因此,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建立良好的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实现对客户资源的深度利用,是会计师事务所应对新环境的必然选择。
(二)执业道德环境要求重塑注册会计师形象
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正面临一种前所未有的信誉危机,当前的执业道德环境使注册会计师形象的塑造显得尤为重要。为此会计师事务所要提高队伍整体素质,加强职业道德和专业技能的教育培训,与客户保持良性接触,为行业发展营造良好的执业环境。wWw.meiword.COm
(三)降低维护客户关系成本,有效规避风险
实施crm可以使事务所按恰当的标准对目标客户进行,就是选定那些忠诚的老客户、盈利的大客户、有发展潜力的小客户和有战略意义的新客户进行级次投入,对其成本的投入与利润的产出进行客观比较,从而以最少的成本实现最佳的效果,并且会计师事务所对客户进行准确而又客观的与了解后,也能极大地降低其审计风险。
(四)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打造事务所的品牌
通过crm,客户可以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同会计师事务所进行交流,并获取信息。这样促使客户满意度的提高,从而帮助会计师事务所保留更多的老客户并吸引新客户;并且crm通过良好的服务来提高顾客的忠诚度,有利于事务所树立良好的声誉,扩大事务所的影响度,提高事务所的社会地位,从而达到建立事务所品牌的目的。
二、会计师事务所客户关系管理的影响因素
(一)会计师事务所的规模和市场份额
不同规模的会计师事务所侧重的目标客户群必然是不同的,这其中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等部门政策的规定。我国和会计师协会等行业相关部门对注册会计师行业设立了一系列执业资格的限制,这在一定程度上就划分了大中小型事务所的目标市场;二是客户的选择。基于市场双向选择的法则,会计师事务所有自己的目标客户,而客户也有自己的目标服务提供者;三是不同规模的会计师事务所的承接业务和承担风险的能力也各不相同,因此针对不同的客户群进行关系管理的模式也必然不同。
(二)成本一效益一风险因素
会计师事务所作为经营的组织,其最终目的也是为了实现自身价值最大化,因而在事务所客户关系管理中,必须权衡考虑进行这种管理所能给事务所带来的收益和因此将要付出的成本以及可能面临的风险,尽可能地使收益最大化。例如,客户关系管理信息系统对于有能力的会计师事务所来说的确是个不错的选择,然而由于其前期的投入成本以及后续维护费用较高,且对办公设备的配套设施要求也高,并且对于经济实力有限的小规模会计师事务所来说产生的效益不明显,资金压力也很大,因此,小规模的事务所就不应该引进客户关系管理信息系统来实施其客户关系战略管理。
(三)其他因素
在成功实施crm的因素中,技术因素不应该被过分强调,人、文化、信息整合起来同样起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会计师事务所在实施过程中除了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客户关系策略,还应该注重考虑其他因素的结合,如人员素质、企业文化、品牌口碑等。
三、会计师事务所客户关系管理模型及分类管理策略
(一)客户关系管理模型
我国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客户关系管理的目标是:在保证服务质量的前提下,综合考虑进行客户关系管理的成本、收益以及风险,实施客户满意战略,并在留住和拓展客户的同时促进会计师事务所的发展。因此,在建立客户关系管理模型时,事务所必须基于其最终要实现的目标,来考虑所能获取的关系价值,即建立和维持与特定客户的长期关系所能为事务所带来的价值。这一关系价值反映了会计师事务所通过与有价值的客户建立长期、稳定的关系可能获得较高的市场利润。
客户关系价值,是指企业从某一客户关系中所获得的全部未来净收益的现值。它强调的不是客户单次交易给企业带来的收入,而是强调通过维持与客户的长期关系而获得的客户全生命价值。其数学模型为:
pi=t[∑j(p-cj)-ekmck]
其中:pi为现在某时刻t时的利润;t为全部的时间;j为购买产品的数量或接受服务的次数;k为营销工具应用于目标客户的数量;pj为第j种产品或服务的价格;cj为第j种产品或服务的成本;mck为第k种直接营销工具的成本。
而由于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特殊性,会计师事务所要获得客户终身价值就必须考虑客户在未来给会计师事务所的经营带来风险的可能性,因为这种风险将可能导致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失败,而审计失败可能会给事务所带来重大的赔偿损失及信誉损失,甚至导致会计师事务所的破产。因此,针对会计师事务所面临环境的特点将改进模型表示如下:
pi=∑t[j∑(p-cj)-∑ekmck-rc]
其中,rc表示为客户提供服务可能给会计师事务所带来的相关风险成本。由改进的模型就能很清楚地看到事务所在制定客户关系管理时要考虑的主要因素以及各因素给事务所关系管理带来的正效应或负效应。
(二)客户分类管理策略考虑到客户的历史净收益、未来潜在的终身价值、客户未来潜在风险的可控性和其他重要影响因素,本文将客户分为“重点型”客户、“风险型”客户、“鸡肋型”客户和“瘦狗型”客户,并结合上述会计师事务所客户关系价值的改进模型,为事务所进行客户分类管理提出了相应的策略。
(1)“重点型”客户。这类客户的特点是:盈利能力强并且审计风险小,未来潜在风险的可控性较高,是会计师事务所收入的主要来源。会计师事务所需要对这部分客户倾注大量的人力、物力,主要实施客户满意与客户忠诚策略,建立一种相互信任、稳定、长期的合作关系;针对客户的需求偏好改进服务质量、提供超值服务,并分配最
优秀的执业人员;通过关系定价,使这部分客户享有更多的优惠;针对这部分客户建立完整的客户关系数据库并采取弹性管理,使这类客户的时间、体力和精力成本降到最低;不断加强与这部分客户的交流、沟通,注意其需求动态,要及时了解并消除客户的不满,保持客户的忠诚度。需要注意的是,出于谨慎性原则,会计师事务所需要不断地对这部分客户进行评估,确定风险水平的现状,尤其是当客户更换管理层和陷入财务危机时要及时进行相应的再评估。
(2)“风险型”客户。这类客户的特点是:其盈利能力强但未来潜在风险较大。这类客户或许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给会计师事务所带来丰厚的收益,但极容易使会计师事务所陷入日后的纠纷和丑闻中。对这类客户要高度关注、仔细评估、谨慎对待,若贸然接受这类客户的业务,会计师事务所可能会面临潜在的诉讼和赔偿,甚至会严重损害会计师事务所的声誉和社会信任度。并且从客户终身价值数学模型也可以看出,会计师事务所的收益与潜在风险带来的损失密切相关。其中,损失既包括未来可准确计量的有形损失,也包括只能估计的无形损失。若扣除潜在损失的折现,实际上这类型客户给会计师事务所带来的收益是非常少的。
(3)“鸡肋型”客户。这类型客户的特点是其收益较少、风险也小、潜在风险的可控性较高。会计师事务所通常会认为这部分客户是“鸡肋”,但实际上会计师事务所在保证“重点型”客户业务的基础上,应大力发展这部分客户的业务。在潜在损失很小的情况下,会计师事务所要想提高这类客户带来的收益,主要应从增加升级服务的购买量、适度提高审计服务的价格、降低营销成本等方面人手。不过由于审计服务的特殊性,为保证审计质量,不建议采用降低审计服务成本的策略。
(4)“瘦狗”型客户。“瘦狗”型客户收益少、风险高,而且通常情况下,这种类型的客户在现在和将来都不会给会计师事务所带来较多的利润。因此,针对这种客户,会计师事务所应采取放弃策略,而把有限的资源和精力集中到那些能带来较高的盈利和具有高度认同感的客户身上。但在采取放弃策略时,要注意失去这部分客户可能给会计师事务所带来的负面连带效应,所以本文建议可以采用提高定价的策略使这部分客户自己选择退出。
综上所述,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注册会计师业务市场中,事务所为了更好地生存下来就必须进行系统的管理。而客户关系管理就为会计师事务所提供了一种全方位的管理视角,赋予企业更强的客户交流能力,有利于事务所制定长期的商业战略,因此,为了更长远的发展,事务所应该在综合考虑了自身业务规模、收益、成本、风险等因素后制定合适的、科学的客户关系管理策略。
第十三篇 浅析会计控制与公司治理的关系_会计管理体制论文
[摘要] 会计 控制是 企业 建立的旨在保证会计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并保护企业的资产安全的内部控制,对反映企业的产权关系有着重要的作用。加强企业会计控制,可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关键词]会计控制 公司治理 内部控制
一、公司治理结构
1.公司治理结构的定义
公司治理结构狭义地讲是指2024公司董事会的功能、结构、股东的权利等方面的制度安排,广义地讲是指2024公司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分配的一整套 法律 、文化和制度性安排,这些安排决定了公司目标,谁在什么状态下实施控制,如何控制,风险和收益如何在不同企业成员之间分配等这样一些问题。
公司治理结构又叫法人治理结构,它是以实现公司最佳利益为目的,由股东大会、董事会、经理和监事会构成,通过指挥、控制和激励等活动而协调股东、债权人、职工、、顾客、供应商以及社会公众等利益相关者之间关系的一种制度安排。它的本质是公司与其组成人员之间的一种合约关系。
2.公司治理结构的特征
(1)权责分明、各司其职。从公司的内部关系来考察,其领导体制由权力机构、决策机构、监督机构和执行机构组成。各个机构的权利与职责都是确定的、明确的,他们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并相互制约,相互协调。
(2)委托代理、纵向授权。首先是国有资产所有者将资产委托企业经营管理人员进行生产,其次是在公司中存在的多层次的委托代理关系,如董事会将公司财产委托经理层经营,从公司的经理层到公司的基本作业层之间,还存在着若干中间层次,这样就形成了由上而下的多层次的委托代理关系。wWW.meiword.coM
(3)激励与制衡机制并存。在委托代理关系中,存在着代理人的动力、信息不对称性等问题,所以就有必要对代理者(主要是经理人员)实行激励与制约机制。一方面,通过直接或间接报酬的形式,激励经理人员,促使其采取适当的行为,最大限度地实现委托人所预期达到的目标。另一方面,通过明确企业内部各机构的职责、权限以实现机构、人员之间的相互制约、监督。
二、会计控制
1.会计控制的含义
内部控制是指“企事业单位的经营管理者,遵照国家的2024规定,为实现经营管理目标,正确贯彻其经营决策,维护企业财产的完整性,保证会计信息的正确性、财政收支的合法性及各项 经济 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而在单位内部建立的作用于各项经营管理活动的一种自我调节和制约的控制系统。”内部控制主要分为管理控制和会计控制两部分。
内部会计控制是企业建立的旨在保证会计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并保护企业的资产安全的内部控制。它与会计程序不同,会计程序只解决会计信息的生成问题,而会计控制则要解决会计信息的质量问题。例如,将现金收入记入现金收支日记帐并按日2024
2.会计控制的目标
(1)完整性。所有发生的业务都记入会计记录。
(2)有效性。所有记录的经济业务都是实际发生的,并经过规定的程序。
(3)准确性。对于各阶段经济业务的记录都应做到金额准确、帐目无误并处理及时。
(4)安全性。会计登记完毕后应妥善保管,以便随时了解单位经营活动的准确情况。
(5)责任性。对资产本身和授权动用资产的文件的接触应严格地局限于经过授权的人员。
3.实施内部控制时应注意的问题
(1)企业应当有合理的组织方案。组织方案就是划分组织各成员间权力、责任和职务。它对单位经营方针的顺利执行,提高经营效率、资产安全和增强会计数据的可靠性,均具有重大意义。因此在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中,应做到授权程序的规范化,业务内部控制的程序化,各部门组织上的相对性。
(2)制订严格的会计制度。制订企业会计制度是为了综合、分类、、记录和报告其交易,并为2024资产保持受托责任,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
(3)拥有高素质的会计工作人员。当前我国一些企业出现的会计秩序混乱与企业会计人员的素质不高有很大关系。对职工进行素质 教育 ,提高其技术水平和工作能力对于加强会计控制,提高工作效率会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4)制订严密的财产安全控制程序。对于企业财产要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盘点,以做到对企业财产心中有数。同时,对于财产物质的管理要 科学 ,保管措施要得当。
(5)建立的内部核查制度。的内部核查是指由与保管资金无关的职员来比较会计记录和现有资产;对照控制帐户和明细记录;以及由编写数据之外的职员来复算职工工资等。因此,内部核查最经济的手段就是实行职务分离。
4.会计控制在内部控制体系中的重要作用
现代 企业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如何将企业资产的产权关系理顺,并交代清楚,对于企业加强内部控制、提高经营效率、提高财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十分重要。“迄今为止,能够将企业资产的产权关系交代清楚的是会计。”会计通过明确会计主体、确定会计要素、会计特有的确认计量和报告方法,将企业的产权关系清晰地反映出来。明确会计主体,事实上等于界定了一个企业资产的权益范围。同时通过会计要素的确定,将该企业主体的法人资产和财务收支与该主体的所有者个人的资产和财务收支区分清楚。最后通过会计计量,提供会计报告,准确地反映该企业债权益和所有者权益的准确数值。在松散的会计控制下,企业的产权关系也呈现为一片混乱状况,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就无从谈起。因而,加强企业的会计控制对于保证会计记录的准确性,进而清晰地反映企业的产权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
管理控制主要包括组织规划以及与管理当局进行 经济 业务授权的决策过程2024的程序和记录。制定正确的组织规划、作出正确的授权决策,需要有准确的 会计 信息,会计作为决策信息系统,其主要职责就是为 企业 决策提供信息支持。因此,相关的、可靠的会计信息对于进行有效的管理控制来说,就显得很重要。而加强企业会计控制能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资产的安全完整。加强会计控制能保证企业管理控制所需信息的可靠性,从而保证管理控制目标的实现。三、会计控制与公司治理
1.会计控制与公司治理的关系
会计控制通过一系列制度的制定,工作组织的规划,程序的编排以及采取恰当的措施,来保证会计主体的财产不受损失和有效使用,保证会计数据的完整可靠,保证国家财经政策和内部管理制度的贯彻执行。作为内部控制的核心,会计控制通过人员素质控制、组织机构控制、业务处理控制、会计记录控制等来实现其目的,按照《会计法》的要求进行会计核算、提供真实和完整的财务报告,保证投资者、债权人及其他利益相关人员做出合理的决策。同时,通过规范会计行为,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有助于加强企业经济和财务管理,有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维护市场经济秩序。
公司治理是2024公司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的一整套 法律 、文化和制度性安排。加强公司治理,就是通过建立一套制度和方法,实现公司的有效运营,保证资产的充分利用,实现公司价值的最大化,切实维护所有者、债权人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可以实现公司的规范经营,降低运行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增加投资者的信心。就一个国家而言,重视和加强公司治理,可以建立市场信心,鼓励稳定而长期的国际资本流入,增强本国乃至全球 金融 市场的稳定性。
“加强会计控制与加强公司治理,两者的最终目的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建立和健全公司治理结构。完善的治理结构能有效地维护所有者及其他各方的合法权益,使投资者充满信心,使整个经济健康 发展 。加强会计控制是健全公司治理结构的必要手段,严格的会计控制能合理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规范企业会计行为,各部门权责明确,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加强企业的会计监督,能有效地保证所有者的利益,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2.公司治理现状
在计划经济时代,企业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企业内部各部门按照既订的计划组织生产,因而公司治理方面的问题并没有凸显出来,企业的生产经营应该是“有效”的。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实现自主经营,追求企业价值的最大化,这就要求在企业内部形成一套完整的治理结构,保证各部门相互制约、相互影响,保证企业自身价值最大化目标的实现。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企业的法人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就显现出来,成为企业发展的一大障碍。
当前,一些企业的治理结构比较混乱。主要表现在,一些企业的内部人控制现象严重,企业的经营者为了个人私利,滥用手中的权利。而不完善的监督体系不能有效地对经理人员行为进行监督约束。我国企业的内部董事占全部董事人数的50%以上,而根据国外 现代 股份公司的成熟经验,公司的内部董事的比重一般应控制在1/3左右,这一数据也表明了我国内部人控制现象的严重性。另一方面,由于公司治理结构不合理,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导致一些企业会计秩序混乱,不按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进行会计核算和信息披露;对外提供虚假或不真实的会计资料;内部会计监督流于形式;单位负责人违法干预会计工作等现象屡屡发生。公司只顾眼前利益,而不顾长远利益,只能“维持”眼前的繁荣,正所谓饮鸩止渴。长此以往,公司会越陷越深,最终走到破产清算的边缘。
公司是社会经济生活的细胞,其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安排就业,组织生产,提供社会保障,维护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公司是社会的支柱,公司的各项行为都与社会有着广泛的联系。正因为如此,、投资者和社会的其他方面均应关注公司,关注公司治理。
3.加强会计控制,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会计控制作为内部控制的核心,”在企业的一系列制度程序的制定和评价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企业的日常经营过程中,通过会计监督,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然后有目的地制定相应的制度程序来制止这一现象的发生。这些制度的建立及其评价指标也要利用真实可靠的会计数据,会计信息的完整可靠依赖于严格的会计控制。在制度的实施过程中,需要会计控制对其行为过程及结果进行有效的控制。以保证这些制度是可行的、有效的,并得到具体实施,进而促进企业治理结构的完善。总之,通过会计事项相关人员的职责权限应当明确、重大经济业务事项的决策和执行程序应当明确、进行财产清查、对会计资料进行内部审计等会计控制程序的执行,能进一步推动企业公司治理结构的建立和完善。
加强会计控制对于准确地反映企业产权关系,有效地进行企业内部管理控制,提高经营效率,推动企业公司治理结构的建立和完善,起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 文献 :
[1]何维达.公司治理结构的理论与案例.经济 科学 出版社,1999.01.
[2]刘高焯.审计学.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1993.
[3]孙铮、姜秀华著.国企改制与财务会计.立信会计出版社,2000.01.
[4]冯淑萍.《会计法》与公司治理.
第十四篇 企业推行会计委派制的思考_会计管理体制论文
摘要: 会计 委派制是国家为充分发挥会计职能作用,维护正常的 经济 秩序而做出的一项重要举措,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会计领域出现的诸如会计信息失真、 企业 资产流失等一系列问题。对会计委派制的实际作用以及保证我国企业会计委派制运行的对策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企业;会计委派制;作用;对策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会计在整个经济工作中的基础性地位显得越来越重要,会计委派制也应运而生。会计委派制是财产所有者向其所属企业单位统一委派会计人员,并对他们的任免、调谴、考核、奖惩、工资及福利待遇进行统一管理的一种会计人员管理制度。按照传统说法,会计委派制是指的会计主管部门或企事业单位的上级主管部门以所有者身份,委派会计人员代表或企业产权所有者监督其所属单位资产经营和财务状况的制度。但是,在企业内部是否可以实行类似的会计委派制,笔者结合实际工作中的一些具体做法,谈谈几点体会。
1会计委派制的作用
1.1强化了会计监督职能
会计信息日益成为揭示投资效益和引导社会资源配置的重要,成为实施宏观调控和决策的重要依据,对会计信息进行会计实时监督也就显得尤为必要和迫切。但是现在的经济监督形式,如财务检查制度、稽查特派员制度、审计制度以及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均属于一种事后监督,不能满足国家宏观调控和有效管理的要求,而实施会计委派制所起到的监督作用就具有实时性。wwW.meiword.COM
1.2减少了企业资产流失
我国实行的财产所有者与经营者相分离的企业经营模式,对经营者缺乏必要的监督和约束,不仅导致企业资产的严重流失,还为各种贪污等经济犯罪提供了便利。实行会计委派制,使财务人员代表企业总部对子公司经济活动实行全过程控制,强化所有者对经营者的监督管理,维护集体的利益。从而有效维护财经纪律的严肃性,堵塞财务漏洞,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可有效地解决资产流失问题。
1.3有利于保证会计信息质量
目前假发票、假账、假报表到处可见,会计信息失真现象非常普遍,这无疑增加了报表使用者决策的难度。企业造假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利益驱动,有的企业为了本部门的局部利益和短期利益不借牺牲所有者等其他部门或个人的利益,使企业的资产不能增值甚至不能保值,大量的国有资产流失。实行会计委派制可以防止会计信息失真,维护所有者的利益。
1.4有利于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由于委派会计与受派单位在经济利益上没有直接关系,委派会计人员的晋升、调动、任免等都由委派单位决定,单位领导不得随意更换会计人员,会计人员的地位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实行会计委派制,会计人员通过 考试 考核竞争上岗,这就要求委派会计不但要有较高的业务技能,还要有较强的综合协调能力。
2 现代 企业加强推行会计委派制的措施
2.1加强 法律 体系保障
现行的会计人员聘任制是由《会计法》等财会法规制度所予以规定的,但它在某些方面已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试行的会计人员委派制缺乏相应的法律依据。经济法规是在一定时期制定的,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且,其目的是为了保障某一方针政策的实施,所以,当经济 发展 到一定阶段后就需要加以修订。实行会计委派制,可以规范企业进行合法经营,促使其致力于提高经济效益、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上来。因此,我们有必要为会计委派制的发展提供法律依据。 2.2完善 企业 内部法人结构
①规范董事会建设。在企业内部,董事会是最高领导机构,但董事长、总经理一人兼或经营班子成员多是董事会成员等情况的存在使得企业董事会徒有虚名。因此,必须按 现代 企业制度的要求规范董事会建设,引进董事制度。②加强监事会建设。由于监事会成员的工资、福利等待遇需在服务企业支取等多种原因,监事会在一些企业实际上已演变成一个摆设,并不能按产权单位的要求对企业进行监督,与日常的 会计 监督也不能互相支持、配合。因此,必须改变监事会人员组成与薪水支取方式,真正发挥监事会的监督作用。
2.3正确处理好委派会计与受派企业的关系
实行会计委派制,委派会计与企业的关系是一种服务和监督关系,一方面要负责组织进行所在企业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工作,另一方面又要代表所有者对受派企业及企业经营者进行监督,对所有者负责。我们认为,会计委派人员在严格执行国家财经法规的前提下,应积极支持和配合所在单位开展业务活动,为企业的生产经营出谋划策,保证企业资金使用的有效性和企业 经济 效益的最大化。当然,委派人员不应干涉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委派部门更不能通过财务总监或内部委派人员遥控企业。否则,只能越统越死,不利于企业搞活,与项目法管理出现分歧,甚至重蹈计划经济体制下政企不分的覆辙。但对于受派企业,既要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又要配合委派会计开展工作,不能将委派会计推到企业的对立面,更不能将不合理、不合法的会计信息对委派会计进行隐匿。应建立委派会计与受派企业之间的协调机制,积极与受派单位沟通,遇到问题应主动与企业经营者协商,力争通过协商来解决问题。
2.4完善对委派会计的相关制度
为保证会计委派制目标的实现,必须加强对委派会计的制度管理工作。首先对委派的会计人员进行考核是建立高素质会计队伍的有效措施,每年应由上级公司对委派会计人员进行一次“德、能、勤、绩”四方面的考核,进行一次执行法规法纪、廉洁勤政和业务水平的考核,建立业务考核档案,作为其被任用、晋升的依据之一。同时要建立奖惩制度和岗位责任制,规范委派会计人员的工作行为,使其较好地完成本职工作,如违反规定,给单位或集体造成损失,视情节给予财经纪律处分或解除委派。还要建立委派会计人员的定期轮换制度、述职制度和监督制度等,以加强对委派会计人员的管理。
2.5提高委派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会计人员是运用专业知识进行管理的经济管理人员,其职业特殊的严谨性更要求其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所以,会计人员素质的高低也左右着会计委派制能否成功实行的关键。对会计人员的继续再 教育 ,应该从立法上保证其参加再教育的时间和受教育的效果。为此我们要建立一套完善的教育与培训制度,定期开展对会计人员经常性的教育、培训,包括:业务培训, 素质教育,法纪、法规教育。
总之,我国企业会计委派制处于试行阶段,还存在很多有待完善的地方,需要不断的实践和 总结 ,才能真正把会计委派制推广下去,真正起到监督企业各项经济活动,确保企业资产的保值和增值。
参考 文献
[1]樊葵.企业、行政事业单位实行会计委派制的思考[j].大众科技,20xx,(8):26.
[2]曹雄彬.“内部人控制”与会计委派[j].事业会计,20xx,(2):33.
[3]文山东.会计委派制存在的问题与相关建议[j].教育财会研究,20xx,(5):31-33.
[4]郭长虹.2024行政事业单位实行会计委派制的思考[j].事业财会,20xx,(4):75-76.
第十五篇 建筑施工企业会计委派制探讨_会计管理体制论文
摘 要:通过建筑施工 企业 的特点,得出建筑施工企业的 会计 可以分为集权式管理和分权式管理。再结合建筑施工企业的特性,得出建筑施工企业必须采用把集权式和分权式结合起来,也就是实行会计委派制。最后,了实行会计委派制中存在的问题,并给了相应的解决办法。通过在建筑施工企业实行会计委派制,提高了企业的有效管理,提高了企业的 经济 效益。?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会计;委派制??
1 建筑施工企业的特点?
建筑施工企业的特点是由其建筑产品的特点所决定的。建筑产品的特点主要有:(1)产品形态和功能的多样化。产品形态和产品功能的多样化,是指建设单位(业主)对自身要求目的不同,相应要求建筑企业要建造不同样式、不同功能的产品,如办公楼、宿舍楼、钢铁厂等,它们在形式和功能上都是截然不同的。(2)产品生产的周期长。一个建设项目从立项到勘察设计,从施工建设到试投产,少则需要两三年,多则需要七八年,有的大型项目象三峡工程那样需要十几年。即使在施工阶段,对建筑企业来讲也比一般企业的产品周期要长得多。(3)产品地点的不固定性是建筑施工企业的又一大特点。建筑施工产品是由建设单位(业主)指定位置而建造生产的产品,它从根本上区别于其它 工业 产品可由生产商在固定的场地生产制造产品。由于建筑产品生产的多样性、生产周期长、产品不固定等特点,决定了建筑施工企业生产工艺多样化,费用支出长期化,会计核算复杂化。所以,建筑施工企业的特点造成了会计信息失真。WWw.meiword.COM?
2 建筑施工企业的会计管理方式?
2.1 集权式管理?
采用本部集中管理的企业公司就只有一个账套,所有项目的账务都在公司同一账套中处理,各项目的部门只负责编制项目成本报表并对项目成本进行。?
集权式的优点是公司总部可以随时掌握公司各项目的成本情况,并对各项目的成本实行实时监控和动态管理,有利于公司加强财务管理。适用于公司本部及附近项目较多的企业。缺点是对外地项目的核算资料可能不及时,不能及时准确地反映公司财务状况,不利于企业的税收筹划。?
2.2 分权式管理?
分权式管理是公司各项目单独开设账套。每个的项目都设有单独的银行账号并单独进行相关的账务处理,编制财务会计报表。最后由公司总部2024
分权式的优点是减轻了公司总部的核算工作,有利于各项目部门及时准确的反映其财务状况,有利于公司的税收筹划。缺点是容易造成项目经理权力过大,滋生。如果项目财务人员不能起好监督作用并在管理中处于强势的话,不利于公司的财务管理。实行分权式要求公司对项目财务人员实行委派制。财务人员由公司考核,但要有相当的权力并能保持良好的职业操守。适用于外地项目较多的施工企业。?
3 实行会计委派制的必要性?
建筑施工企业一般都有十几个分公司、项目部,集团公司提供资质,为工程的安全、质量、业主投诉等负责,靠收取分公司、项目部的管理费生存。集团公司是企业法人,分公司不具有法人资格及相应的民事权利,集团公司是 法律 责任的最终承担者,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就必须提高分公司、项目部的会计核算质量,提高企业会计信息的准确性。集团公司有必要对分公司的资金使用进行控制,如果分公司、项目部不能做到工程款专款专用,出现债务纠纷等等问题,所有的法律责任都会转嫁给集团公司。集团公司需要从源头上抓起,把每一项工程控制到位,进行成本核算、成本控制。一方面为项目经理把关,另一方面要保证工程款不能被分公司、项目部所挪用,这样才能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为及时、准确的了解分公司、项目部的财务运行情况,在企业内部实行会计委派制就显得非常必要了,只有会计人员代表集团公司更好地履行财务核算、财务监督的职责.才能提高企业会计信息的准确性。? 4 会计 委派制中存在的问题?
会计委派制的本意是加强对分公司、项目部的财务监督,使总公司能够降低财务风险,可真正实行起来难度大,效果也不如想象中的那么理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工程款给项目经理挪用。由于委派会计对工程成本控制不到位,项目经理把原本属于此项工程的工程款挪用到别的地方,造成工程到期无法完工,最终只能由总公司出资金把工程完成。?
(2)债务诉讼案件多。项目经理以公司名义向供应商赊欠材料款,把债务留给总公司。诉讼案件多对于总公司不仅要支付许多意想不到的执行款,而且负面影响也很大,名誉受损;总公司的账户常常被冻结,造成财务工作不顺畅。易受分公司经理、项目部经理控制。?
(3)委派会计既受总公司的领导,同时也受分公司经理的领导,跟分公司经理接触的多,如果不能跟分公司经理处理好关系,在分公司也很难开展工作。?
(4)总公司对委派会计管理力度不够。对分公司经理、项目部经理的管理力度不够,造成有许多分公司经理、项目部经理拖欠总公司的管理费,借款可以逾期不还,没有制约分公司、项目部经理的有效制度。对委派会计的管理力度不够,委派会计不执行公司财务制度,没有明确的奖惩制度。?
5 会计委派制的改进措施?
5.1 选拔委派人员?
上级主管单位在确定委派人员时,必须严格选拔,防止如何走后门进来的人员作为委派人员。在选拔时,可以实行公开 考试 ,在考试合格的基础上,进行 思想调查,最后发放任职资格证书。只有获取了任职资格证书的人员才有资格做会计委派人员。?
5.2 提高委派人员的奖金待遇?
委派人员的工资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基本工资,基本工资低于其他员工的标准;而另一部是是奖金,奖金的发放要与会计人员的业绩考核挂钩。只要委派人员称心称职的工作,都可以拿到比较高的奖金。会计委派人员的总体收入要高于其他员工收入的50%。这样方可激励他们认真工作,对 企业 负责。?
5.3 委派人员工作职责?
工作职责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遵守财经法规;二是按会计制度要求搞好会计核算,保证会计信息质量;三是搞好财务管理,制定本单位的财务收支计划,为单位领导决策服务,当好参谋;四是按时准确提供财务信息和各种款项的上交工作。会计人员在工作中必须注意工作方法,对违规违纪行为要耐心劝阻。劝阻无力要向委派单位报告。?
5.4 委派人员的考核?
要定期对委派人员进行考核。由委派人员管理机构制定 科学 的考核办法,对委派人员进行定期考核,可分为日常考核和年度考核,日常考核有报表是否按规定及时上报,管理费是否按照汇人工程款及时扣缴,向总公司借款到期是否及时归还。年度考核根据会计人员的日常考核情况形成书面考核结论,对委派人员的工作业绩做出定性评价,并以此作为对其奖惩、续聘和解聘的依据。?
5.5 采取轮换委派人员?
一个人在一个地方呆久了,通常会犯错。所以,对于委派到各单位的财务会计人员在考虑业务连续性的前提下,必须进行定期轮换或不定期的调整。有些问题通过会计人员的轮换能够发现,这也是保证会计委派制富有生命力的关键所在。?
参考 文献 ?
[1]?尹永旭.建筑施工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与对策[j].山西建筑,20xx,(5).?
[2]?董晓飞.浅议建筑施工企业会计委派制[j].建筑·规划·设计,20xx,(3).?
[3]?刘玉柱.建筑施工企业会计委派制的现状与完善措施[j]. 现代 审计与会计,20xx,(8).?
[4]?高家兴.对建筑施工企业实行会计“委派制”的探讨[j]辽宁 经济 ,20xx,(8).
第十六篇 大型事业单位会计委派制研究_会计管理体制论文
摘要:随着市场 经济 和依法治国方针的实施,对 会计 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旧的会计管理体制和监督机制已不能适应 现代 经济管理的要求。目前会计工作中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如一些领导干扰会计人员依法行使职权,一些会计人员不坚持原则,不正确履行职责等问题,迫切需要采取有力措施,从根本上治理会计工作,切实加强会计监督和管理。随着财政管理体制的改革,对 企业 的管理趋向宏观控制,需要实行会计委派制来加强会计管理环节,补充财政微观管理的空档,完善经济管理体制。以大型事业单位会计委派制的问题与解决对策为题,吸收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在我国会计委派制不断深化和完善的背景下,结合大型事业单位会计委派制的实践,得出了大型事业单位内部委派制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关键词:大型事业单位;会计委派制;激励约束机制
大型事业单位会计委派制,是指由大型事业单位(总公司、母公司)向下属企业或子公司委派会计人员,对被委派的会计人员一般由集团进行直接管理的会计委派形式。该形式的委派单位一般是大型事业单位的总公司或母公司,委派会计的来源主要是原单位的会计人员,也可以从其他会计人员中考核选拔。受派单位是大型事业单位的子公司或分公司等,也有非核算的部门或单位。被委派人员的工资、奖金与工作成绩和考核结果挂钩。
1大型事业单位会计委派制存在的问题
1.1委派会计的职能不完善、不规范
作为委派主体的委派对象,委派会计人员不仅代表了委派主体的利益,为之负责监督受派单位的经济活动,而且还负担着为受派单位的经营出谋划策,制定财务收支计划、成本费用计划等的重任。WWw.meiword.Com将监督和服务两种职能统一于委派会计一个人身上,这是值得商榷的。监督和服务两种职能使委派会计具有双重身份,一重是上级单位的派出代表,行使监督职能;另一重是受派单位的财务人员,行使服务职能。两个职能难以协调,如果委派会计侧重于监督职能的行使,那么在制定受派单位的财务计划时,难免会对一些有一定风险,资金占用较大的项目表示否定。但是这些具有一定风险的项目往往同时具有很高的投资回报率,很有可能使受派单位开拓业务范围,增加新的收入渠道。一旦委派会计出于监督职能的考虑,拒绝执行风险较大的项目,那么将有可能使受派单位失去一次很好的业务拓展机会。另一方面,如果委派会计侧重于服务职能,则同受派单位的内部会计没有什么区别,本身所具有的监督职能也形同虚设,甚至同受派单位合谋舞弊,造成更加严重的问题。因为各地对委派会计的监督职能做出了硬性的规定,因此前一种情况发生的可能性更大。
1.2激励约束机制不完善、不规范
委派会计作为上级单位的委派对象,已不同于一般的会计人员,他们一般都具有较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经验,除了核算和监督职能外,还具有制定财务计划,参与受派单位的重要决策的制定和执行,还有的具有对受派单位一般财务人员的人事任免权力。可以这样说,委派会计在某种意义上己成为受派单位的经理阶层的一员,因此不能用一般的激励约束机制去管理委派会计人员。
1.3对外部监督力量排斥,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
我国的会计监督体系包括四个方面,即司法监督、监督、社会监督和企业内部监督。其中司法监督是司法机关对财经 法律 法规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监督是2024部门如财政部门对会计行为的约束和规范;社会监督是会计执业人员和会计自律性组织维护会计秩序,是指注册会计师为主体的监督;企业内部监督是企业内部的会计人员在企业管理层的授意下,对企业财务状况和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现阶段我国的会计委派制中,主要是国家机关,如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对国有企业派驻会计人员,监督国有资产的运营情况,这种监督方式人为地把监督和企业内部监督变相地整合在委派会计人员身上,寄希望于委派会计能够解决会计信息失真等一系列问题。但是这不仅会造成对其他外部监督力量的排斥,而且使原有的会计监督体系变得混乱。
1.4引起委派会计和受派单位的合谋问题,产生新型现象
由委派单位对受派单位进行直接的监督比起委派会计进入受派单位进行监督的成本要高出很多,因此委派会计和委派单位实际上是一种委托代理关系。根据“经济人”假设,委派会计人员是以个人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的,他的目标与委托人,也就是委派单位期望的目标有所差别。委派会计为了自身效用最大化的目标去追逐更高的经济或者地位上的利益,这种行为在他人对他的监督概率很小,而效用值很大的情况下极有可能发生。委派会计与受派单位是一种监督和被监督的关系,但是这种关系是不太稳定的,也就是说在一定情况下,合谋的行为可能会出现。如果委派单位对委派会计的再监督力度不够,或者对出现合谋行为的处罚不够严厉,受派单位完全可以和委派会计结成统一战线,前提是对受派单位弄虚作假的罚款要小于对两者合谋罚款以及对委派会计奖励的总额。现阶段我国大多数会计委派制试点工作都把委派会计的工资福利待遇与受派单位脱钩,由委派单位统一发放管理。这虽然能够保持委派会计的性,但是大锅饭形式的机制对委派会计的激励是远远不够的,而且委派会计大多具有较高的业务水平,他们不会满足于普通的激励机制,如果委派单位的物质或者精神奖励不能满足委派会计的需求,他们难免会转向其他方面的效用去寻求心理上的平衡。合谋是一种新型的,它比原有的威胁更大,破坏程度更深,这都源自于对委派会计人员的激励约束机制的不完善。
2大型事业单位会计委派制的解决对策
2.1明确职责权限,协调各方面的关系
会计委派人员的职责权限应视被委派单位的具体情况和会计委派人员的岗位的重要性而定。委派会计人员的工作权限应该明确,就大型事业单位而言,应该限制委派会计人员的核算、管理、决策等职能(但这不表明否决委派会计人员的参与经营决策的职能),把重点放在监督单位领导是否玩忽职守、贪污舞弊,放在监督单位的财务收支是否合理合法,放在监督单位是否提供了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放在监督单位是否实现了投资决策的保值增值等目标上。不同层次的会计监管人员应侧重不同的目标,对于企业内部委派的会计人员应侧重于财经纪律监督和经营核算水平的提高。大型事业单位的财务总监、会计主管或会计机构负责人以及一般会计委派人员应有着不同的职责和权限。
在明确各部分会计人员的职责的基础上,还应理顺各方关系。各方面的关系是指委派主体、委派会计和受派单位之间的关系。委派主体应明确制定委派会计人员的各项管理制度,负责他们的聘用、上岗、考评等工作;委派会计人员应摆正自身的位置,不要凌驾于受派单位之上,认真负责做好本职工作,服务于受派单位的经济活动;受派单位应为委派会计人员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配合他们进行工作,所有重大经济活动都应通知委派会计参加。如果这三方面的关系处理不好,有可能会出现委派会计工作消极怠工,产生道德风险问题,受派单位架空委派会计,工作积极性降低或者受派单位和委派会计的合谋等问题。
2.2选择合适的委派方式和范围
实行会计委派制,应该根据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形式。如果不加区分客观实际,而盲目跟风,即使采取了会计委派形式,也可能会带来截然相反的实际效果,反而会挫伤某些部门的积极性或者损害了国家利益。由此在组织形式上应针对不同规模类型的企事业单位区别委派会计人员。也就是说,无论采取哪种形式,一定要根据受派单位的具体情况,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不要盲目跟从。 对于国有大中型事业单位,可以向其派遣财务总监,这是考虑到更好地维护国家这个大股东的权益。在这种情况下,国家委派的财务总监代表国有股东监督总经理等管理层的经营活动。也可以委派财务班子,或实行分级委派,即向大型事业单位或主管部门派财务班子,大型事业单位或业务主管部门再向所属的单位派财会人员。这样做,可以保证单位 会计 机构的稳定和日常会计工作的连续性。
2.3完善制度建设
会计委派制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建立、健全一系列配套制度,由于我国各地的 发展 不平衡,因此全国各地不同区域的会计委派制具体方式各具特色,各地只有结合自己的特点积极探索,不断创新才能建立起适合自己具体情况的委派制度,才能推进会计委派制实施和 企业 本身的发展。当然,对会计委派人员加强管理,应该建立一些基本制度,以逐步完善会计委派制。
2.3.1建立委派会计的档案管理制度
对所有委派会计人员的档案应分职务、分层次统一管理,对他们的档案应统一式样,统一编号。要开发全国通用的委派会计人员档案管理的系统软件,形成全国性的委派会计人才市场。通过该档案管理软件进行委派会计人才的信息统计、信息查询和信息。
2.3.2建立委派会计的任职和职务升迁制度
委派会计的任职由会计主管机构考核,由会计委派机构认定,且必须得到企业财产所有者的同意,但最好也使企业经营管理者满意。而2024委派会计的升迁,主要由会计主管机构根据业绩和工作年限向财产所有者2024最终由企业财产所有者决定。
2.3.3建立委派会计的考评轮岗制度
在考核方面,很多单位制定了按照“德、能、勤、绩”四个方面对委派会计人员进行考核,但是这四个方面的各自权重有些没有确定,或者平均划分。在考核过程中存在着很大的领导主观判断,没有客观的数据作根据,因此委派会计对于考核结果在很大程度上认为没有说服力,不令人信服。
会计委派制是国家为充分发挥会计职能作用,维护正常的 经济 秩序而做出的一项重要举措,会计委派制不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它只能在一定范围内解决会计信息不实的问题,从而实现会计监督的职能作用。
参考 文献
[1]季永佩.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委派制的思考[j].财会研究,20xx,(10):45-46.
[2]吴之民.经济特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委派制初探[j].特区经济,20xx,(7):39-40.
[3]赖秋红.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委派制的思考[j].韶关学院学报,20xx,(11):82-83.
第十七篇 论铁路施工企业基层会计委派制_会计管理体制论文
摘 要:着眼于铁路施工 企业 基层,对在项目法施工下实施 会计 人员委派制的背景、形式和成效进行,指出铁路施工企业实行基层会计委派制存在的不足和应加以改进的方面及改进方法。?
关键词:会计委派制;铁路施工企业;项目法施工?
1 铁路施工企业实行基层会计委派制的背景?
近年来,国有企业改革进入了以公司制改造为特征的阶段,给我国 和 经济 生活的各个方面带来了巨大变化。铁路施工企业改革也向纵深推进,在两大总公司—— 3 实行 会计 委派制取得的成效
?
3.1 加强了国有资产管理,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国有资产流失?
目前,铁路施工 企业 基层生产单位普遍缺乏内部约束机制,对资产和预算收支的监督主要靠外部职能部门完成,如由财政、审计以及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选派的监事等来进行,由于这些外部监督往往是事后的和定期的,加上全国工程项目较多,各施工企业项目经理部分布于全国各地,数量也比较多,这种外部监督通常只能采用抽查的形式进行,往往实际效果不尽如人意。由公司向项目经理部委派会计人员,参与项目部决策,寓监督于管理和服务之中,对项目部 经济 活动实行全过程控制,对国家和企业负双重责任,较好地解决了国有产权代表缺位问题,有效地防止了国有资产的流失。wWW.meiword.coM?
3.2 有利于加强对工程资金管理,治理“帐外帐”、私设“小金库”等问题?
实行会计委派制后,一方面会计人员身份和地位的变化,能够切实有效地加强会计监督;另一方面委派会计人员素质的提高,也有利于加强会计基础工作和财务管理,从而切实加强了工程资金的管理,有效地遏制了因拖欠民工工资和材料商货款等产生社会不稳定因素的问题。?
3.3 为从源头上制止铺张浪费、贪污提供了可能,有助于推动社会风气的好转?
会计工作是项目部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项目法施工离不开会计。许多工程项目亏损的发生不仅会在会计上有所体现和反映,同时也与会计工作秩序混乱,会计监督弱化、软化有密切关系。因此,要有效地遏制工程行业中客观存在的现象,必须从机制上解决问题,从源头上加以治理。实行会计委派制度,正是从机制、体制上根治和浪费国家建设资金的一项重要措施。?
3.4 强化了会计监督,提高了会计信息的质量?
会计监督不力和弱化,是导致会计信息失真,会计工作秩序混乱的重要原因之一。实行会计委派制后,将会计人员的人事权、考核权、工资发放及业绩评定权等从项目部分离出来,解除了会计人员的后顾之忧,使会计人员能够相对地行使监督职权,敢于对会计报表的真实性、合法性、准确性、完整性进行监督,从而有效地遏制了以往对于季度报表“领导定调子,会计填数字”的现象,较好地保证了《会计法》赋予会计人员监督职能得以履行,有利于解决会计信息失真、会计秩序混乱的问题。?
此外,实行会计委派制也在稳定会计队伍,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加强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会计工作秩序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4 对铁路施工企业在基层推行的会计委派制的再思考?
4.1 会计委派制不是万能膏药?
正确地认识会计委派制,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实事求是地认识和评价其成果,不能说这一制度对解决某些问题有实际的作用,就认为是包医百病的灵丹妙药。我国在经济转型时期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国有资产的流失、财政管理和监督弱化、社会现象严重、会计信息失真等等,客观地说,这些问题的出现有十分复杂的 历史 、现实原因和社会因素。既然问题本身和产生问题的原因都是复杂的,那么解决问题的方法就不可能是唯一的,也就是不存在包医百病的灵丹妙药。尽管上述会计委派制在解决铁路施工企业当前存在的某些痼疾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在有些领域甚至效果十分明显,但是,也应清醒看到其局限性。比如,会计造假的问题就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社会问题,它的产生有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单靠会计委派制来加以解决是不现实的,只能说实行会计委派制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措施之一。因此,需要制定一系列与这一制度相匹配的 法律 法规并不断完善健全之,使之成为制度,才能真正有效发挥委派制作用。?
4.2 应该建立有利于提高被委派会计人员整体素质提高的制度?
建立和实行正激励与负激励相结合的制度,对有高度责任心,敢于大胆发挥监督职能,对违反财经纪律和财务制度的人和事进行抵制,对打击报复等多方压力都能坚持原则,照章办事,严格要求自己遵纪守法,认真履行职责的会计人员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对违反财经纪律和财务制度的行为给予坚决惩处。为会计人员不断加强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相关知识的学习创造条件。?
4.3 注意解决一个客观存在的两难问题?
实行委派制可能出现的一个弊端是,若被委派会计出现临时性的想法,会对工作敷衍塞责:若项目部效益好坏与自己待遇无关,很难调动其积极性;如果与项目部效益挂钩,又可能使其从属于项目部负责人,很难保证会计职能的有效发挥。因此,应该对会计人员的监督和激励制度进行设计。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一是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规定会计人员的职责和权利的管理制度,以保证正确完成受托责任;二是在企业内部建立会计人才市场,形成会计人员的自我约束机制和会计人才的良性流动机。?
参考 文献 ?
[1]?袁红,浅析会计委派制存在的缺陷[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xx,(16).?
[2]?刘明辉.会计委派制读本[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第十八篇 高校校办企业会计委派制势在必行_会计管理体制论文
摘 要:目前,在高校校办 企业 推行 会计 委派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与必要性,这既能够保护国家利益和学校利益不受侵犯,又有利于促进校办企业的健康 发展 。完善高校会计委派制的措施,主要包括加强法制建设、明确职责权限、强化内部控制制度等方面。?
关键词:高校;校办企业;会计委派制?
随着高教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目前高等学校逐渐呈现出办学格局的多元化,很多高校拥有多个校内 经济 自立的单位和校办企业,其财务管理所面临的局面日益复杂,承担的责任也日益繁重。为了规范校办企业等校内经济自立单位的财务管理,必须对高校旧有的财务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和创新,进一步强化校级财务监督职能。实行会计委派制就是其中的一条有效途径。?
1 高校校办企业推行会计委派制的必要性?
(1)保护国家利益和学校利益不受侵犯的需要。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校办企业大多具有的法人资格,拥有经营自,学校不能随意干预企业的经营活动。在这种经营管理权与所有权相分离的体制下,校办企业立足市场经济必然要追求企业自身利益,甚至受利益的驱动和追求短期效应,因此,许多时候与企业所有者利益——代表着国家利益的学校利益不一致甚至产生矛盾。面对这种局面,正确的做法是保护国家利益和学校利益不受侵犯,在赋予校办企业经营自的同时,也要强化对其管理和监督。在实行“校企分开” 与“放权经营”的同时,学校决不可放弃对校办企业的宏观管理和必要的约束监督机制。Www.meiword.cOM推行校办企业会计委派制,就是加强对校办企业财务管理和会计监督的一种有效措施。只有对校办企业进行经济监督,消除校办企业的虚假会计信息,规范校办企业健康地经营发展,才能保证国家和学校资产保值增值,使经营管理者操纵的企业行为与企业所有者的目标达到一致。?
(2)健全校办企业会计监督机制的需要。很多学校有意无意地忽视对校办企业的会计监督工作,因此,会计人员很难有力保证企业行为符合学校整体利益和在 法律 法规的轨道上运行。这主要是由于现行校办企业会计管理机制的先天性缺陷造成的。因为作为监督主体的会计与作为监督客体的校办企业同属一个利益共同体,在后者管理前者的情况下,前者监督后者当然就成为了一句空话。这里,会计缺乏监督所必需的性。监督主体受制于监督客体,会计受制于校办企业,会计人员个人利益与校办企业紧密连在一起,而且其行为处处受到企业负责人的支配。这种会计领导体制必然使校办企业会计人员不敢正常行使监督职权,他往往被迫按企业负责人个人意志行事,那么对校办企业及其负责人的监督 自然 是形同虚设。所以,实行会计委派制,改变现有的校办企业会计领导体制,能够使会计人员摆脱受制于企业的被动局面,从而正常行使监督职权。?
(3)统一校内会计领导体制的需要。尽管高校内部部门与单位很多,但应该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体,校内的政策和体制要保持一致。如果只是学校实行了事业会计委派而校办企业不实行会计委派制,这就造成了校内会计领导体制的不统一。其后果不可避免地拉大了校办企业会计与事业会计在会计监督地位、会计人员利益保障上的差距,容易引起校内会计队伍的分化,不利于对校办企业的财务监督及其会计人员的管理,从而也不利于学校整体会计队伍的建设。我们应该理顺学校2024部门之间的关系,尽早在校办企业中推行会计委派制,实现统一全校会计领导体制的目标。?
(4)实现校办企业资产保值增值目标的需要。许多校办企业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计划经济时代的旧观念,市场经济意识淡薄,抱着向学校“等、靠、要”的思想不放,没有效益观念和赢利的进取精神;一些校办企业长期处在高校这个象牙塔中,经营者书生气浓厚,在闯市场中不如社会企业灵活,往往办法不多。以上原因,决定了校办企业难以实现其资产保值、增值目标。更有甚者,少数在市场竞争中败下阵来的校办企业,因经营困境竟坐吃山空,靠消耗企业资产来维持生存。委派制就是要监督企业摒弃 “等、靠、要”的依赖思想,想方设法向市场要效益,靠自身的努力去求生存、谋发展,为学校和社会创造财富。 ?
(5)遏制校办企业违法违纪现象的需要。近些年来,校办企业往往处在高校的“边缘地带”,不属于学校的工作重点,不易引起高校教职员工的关注,其行为较少受到学校的直接控制。所以,容易给一些思想素质不高的人包括企业负责人以许多可乘之机,从而导致校办企业违法违纪现象日益增多,造成了一些校办企业资产的流失严重。校办企业会计委派制能克服现行体制的这一弊端,摆脱了完全受制于企业的被动处境的会计人员,能够毫无后顾之忧地去行使监督职权,同企业内的违法违纪现象作斗争,防范与制止侵蚀企业资产的不法行为,保护国家利益和学校利益不受侵犯。?
2 高校推行会计委派制的现实意义?
(1)有利于纠正经济活动中的不规范行为。随着在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高校校办企业纷纷由原来的事业拨款、服务单位变成了自负盈亏的经营实体。在这种转型过程中,由于某些高校规章制度不健全,内部控制不严,部分校办企业负责人和会计人员主动舞弊,在保住经营单位利益的同时也获得了小集团和个人私利。实行会计委派制后,会计岗位进一步专业化,会计人员能更好地履行监督职能,规范财经秩序,维护财经纪律的严肃性,堵住校办企业经济违规违法现象的源头。会计造假也是企业经济活动中不规范行为的一个重要表现。实行会计委派制后,会计人员严格按照会计法规和会计制度进行核算,为资产所有者提供正确及时的会计资料,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准确性,维护了资产所有者的利益。?
(2)有利于加强会计人员队伍建设。目前,校办企业会计队伍不稳定是一个较为普遍存在的问题,它造成的后果是显而易见的:一方面使得财会人员不敢严格按章办事,财务会计的监督职能严重丧失;另一方面,会计人员更换频繁,加之交接不规范,容易造成会计工作秩序混乱,同时也挫伤了财会人员的积极性。实行会计委派制,校办企业会计人员由高校财务处(室)统一委派,会计人员的组织关系、人事关系、工资福利待遇等均由其管理机构负责,使会计人员的切身利益与其所服务的企业脱钩,解决了会计人员身份的后顾之忧。这不仅有利于避免外来干预,使其能遵守财经法规、法律制度,充分发挥监督、规范、指导、桥梁的作用,严格把好企业会计关;而且,有利于会计人员安心工作,维护校办企业会计队伍的稳定,加强会计人员队伍建设。?
(3)有利于防范企业经营风险。对校办企业实行会计委派制,还有一个重要意义,就是加强对企业经营活动的监督,有效防范企业经营风险。受派的会计人员可以随时对校办企业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业务操作流程和工作岗位职责进行管理,督促落实企业的各种规章制度。同时,还可在业务发生的第一时间进行指导、监督、检查,杜绝和减少违规操作现象,充分发挥会计工作的监督作用,强化企业防范与抵御经营风险的能力,有效地解决资产生成前的要素完整性问题,有利于将风险消灭在萌芽状态,从而保证企业健康有序运行。 ? 3 完善高校 会计 委派制的主要措施?
(1) 加强法制建设,认真贯彻执行2024法规。 我们推行会计委派制的目的,主要在于保证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不受干扰地正确执行国家的 法律 法规和相关的制度政策,维护正常的会计工作秩序。因此,要用法制建设来保障会计委派制的推行。我们要树立法制观念,加强会计法制建设,认真贯彻《会计法》等法律法规,进一步调整和完善会计委派制的2024方法和内容。要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对有违法行为的会计人员依照2024规定给予处罚,情节严重的吊销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对触犯刑法的会计人员,应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这些措施,不仅能够约束 企业 的不良会计行为,防止委派会计人员与企业“合谋”,而且能够提高财务监督的责任感,把会计人员逐渐打造成为专职监督人员。如此一来,既加大了执法力度,又可以规范财务运作, 有利于强化财务监督与管理。
(2)更新思想观念,明确岗位职责。 要想使会计委派制不流于形式,真正取得实效,各高校必须提高校办企业管理人员对会计委派制的认识,使他们理解推行会计委派制的意义和目的,打消校办公司、企业怕被会计人员监督的顾虑,让他们觉得被监督并不是一件坏事。只要先做通思想工作,才能在行动上有推行会计委派制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同时,高校财务部门要努力改变过去那种重监督、轻管理的做法,详细规定被委派会计人员的岗位职责、权限,明确他们与被委派单位的关系。要建立双向监督与双向负责的机制,一方面,在尊重校办企业经营自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委派会计人员的监督作用,保证委派会计人员支持配合校办企业合法开展经营活动;另一方面,校办企业也要对委派会计人员的工作进行必要的监督,使他们的一切行为不违背法律法规和制度。这样,双方相互监督相互促进,形成一种良性互动关系。?
(3)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采取适当的委派制形式。 目前,会计委派制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直接委派制。这种形式是按照“会计机构不变、会计地位不变、会计职能不变”的原则,由单位负责人及财务职能部门委派会计人员到被委派的二级单位履行会计工作,对委派会计人员的人事档案、职务晋升、工资调动、专业职称、工资福利等由人事部门及财务部门统一管理。二是会计核算中心制。这种方式是在保证二级单位预算管理体制、资金所有权和使用权不变的前提下,对实行会计委派单位的财务实行“集中管理、分户核算”,单位不再设立会计机构和配备会计人员,不开设帐户,具体会计业务全部交由隶属于学校财务职能部门的会计核算中心负责处理。三是内部统管委派制。它是一种以财务集中管理为前提、以人事统一管理为框架、以行政委派为中心、以统一核算为主线、以定期考核为主要措施的学校内部会计人员统管统派制。不同的高校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采取适当的委派制形式。
(4)重视并不断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加强会计核算和监督,提高会计信息工作的质量,是推行校办企业会计委派制的目的。要实现这一目的,还要重视并不断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首先,应把好选人关,建立严格的选派招聘程序,高校财务部门应选派那些 素质高、业务技能过硬、经验丰富、适应性强的财会人员到校办企业去工作。保证应聘人员具有职业资格,符合岗位招聘要求。其次,应定期对委派财会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业务培训,帮助其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以更好地完成规定的任务。另外,应建立工作岗位轮换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对委派财会人员进行工作岗位轮换,不但能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甚至还可防范违法犯罪现象的发生。?
(5)强化内部控制制度。在高校校办企业推行会计委派制时,应按照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原则,合理设置会计及相关工作岗位,明确其职责权限,形成相互制衡的机制。对不相容的职务必须分工负责,必须由两个或两个以上人员分工、共同负责。建立会计系统控制制度,要按照《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制定适合本单位的会计制度,明确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告的处理程序,建立和完善会计档案保管和会计工作交接办法,实行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充分发挥会计的监督职能。其包括:会计凭证控制;会计账簿控制;财务报告控制。高校内部会计控制的方法主要是规定如何对内部会计控制的内容进行控制的问题. 以上的这些控制方法都是内部会计控制最基本的,较为常用的方法。可使用,也可综合使用。高校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及实施,对财务风险的防范具有深远意义,是个系统工程,由诸多环节组成的,它是高校最重要的管理工具。我们要将控制触角伸向高校管理的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不留下控制死角。根据高校 经济 活动的 发展 规律 ,制定出一套 科学 、严密、有效、可操作的校内部控制制度,使之能真正成为学校及校办企业管理者的行为规范,推动高校校办企业的健康发展。
第十九篇 试伦财会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的普遍性和特殊_会计管理体制论文
道德是特定社会中调整人与人之间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道德是靠社会、观念、习惯和内心信念来维持的。道德具有 历史 继承性和稳定性,在阶级社会中,道德具有鲜明的阶级性,道德也不是永恒不变的,它随着社会的 发展 而发展。职业道德是人们在一定的职业活动范围内所遵守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它既是对在职人员在职业活动中的行为要求,即职业道德的特殊性;又是本行业对社会所承担的道德责任和义务,即职业道德是社会道德的一部分。职业道德与国家 法律 、财会法规不同。
“法”是强制执行的,而职业道德是靠人们的自觉性,靠社会思想 教育 ,一般是采取职工守则、公约、岗位责任制等形式使之具体化、规范化。法律规定了公民行为的规范,道德则鼓励人们向更高的标准攀登。在我国每一个从事革命与建设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都要遵守共同的道德行为规范,财会人员职业道德也包含这些普遍的原则,这就是财会人员职业道德的普遍性。职业道德的特点是:
1、以“为服务”思想为核心
市场 经济 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是的主人。因此全心全意为服务是职业道德最基本的、最核心的内容。财会人员是掌握国家钱、财、物和执行财经政策的主体,其行为直接涉及“国计民生,千家万户,各行各业”。所以财会人员在工作中的言行不但直接关系到本职工作的好坏,而且关系到党群关系和国家、集体、个人的关系。我们手中的财权是党和给予的,是为广大服务的,决不能因手中有权而趾高气扬,以“权”压人;要热忱相迎、谦虚谨慎;要听取意见、接受批评;对不正当的要求,既要坚持原则又要以理服人。wWW.meiword.cOm
2、以“集体主义”为基本原则
这是由制度下社会化大生产的组织与分工所决定的。党和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个人利益三者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只有国家富强、民族兴旺、集体事业蒸蒸日上,个人利益才会稳步地得到不断提高。财会人员更要注意端正自身,要行“天下为公”之道。在具体工作中要团结广大财会人员共同工作。
3、以促进经济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为准绳
道德规范是相对稳定的,但不是一成不变的。在改革开放,市场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职业道德应维护职业活动的方向,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有利于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推动改革开放,促进经济发展;有利于团结友爱,调节职业活动中人与人的关系;从而提高整个社会、民族、国家的社会道德水准。
4、以有利于自身“道德修养”和“素质”的提高为特色
修养是指人们在思想品质、道德意识、 觉悟、文学 艺术 、知识技能等方面的一长期自我锻炼以及由此达到的水平。一个修养全面的人应该是道德力量、智慧力量和意志力量内在统一的人。狭义的素质是指“天赋”“天资”;而广义的“素质”是指个人现有的基本条件,即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素质、 科学 文化与业务素质等多种要素的综合。在人的成长中,理想.道德等精神因素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改革开放和 现代 化建设中,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是十分重要的。整个社会职业道德修养的提高可以净化人们的心灵,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所以财务人员必须提高自身的职业素质,努力使自己成为社会所需要的合格财会人员。
财会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的特殊性是由财会人员掌握党和国家的财权与社会各行各业、千家万户的性质所决定的,财务人员职业道德的特殊规范可以归纳以下几点:
1、实事求是、不弄虚作假
如实反映经济活动情况是 会计 工作的基本任务。会计记录是经济活动在会计帐务中的再现,因此必须真实、准确,任何弄虚作假,掩盖经济活动实际情况的做法不仅不符合会计职业道德的要求,而且也是违反《会计法》的。财务报表、帐目数字必须准确无误,符合客观实际,努力维护会计数字的真实性与准确性是会计职业道德的起码要求。
2、以身作则,廉洁奉公
目前经济领域中吃喝玩乐、铺张浪费、损公肥私、虚报冒领等违法乱纪现象比较严重,要端正党风,抑制各种不正之风,要靠大家人人从“我做起”、“正人先正身”、“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因此财会人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首先应以身作则廉洁奉公,要努力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修养。在人生价值观上提倡奉献精神,反对拜金主义。
3、顾全大局、不片面追求局部和个人利益
财会人员与其它职业沐员不同,肩负着双重任务,一方面要为本单位当好家理好财,要维护本单位的合法经济利益,从而千方百计开拓财源,努力为之筹划, 计算 ;另一方面,财务人员又担负着具体执行国家赋予的财政、财务、税收会计制度和财经纪律的职责。因此财务人员特殊职业道德规范明确要求财会人员要顾全大局,要首先站在维护党和国家利益的立场上,要善于理顺关系,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绝不能不顾大局去片面追求局部和个八利益。 4、有高度事业心、责任感、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任务
在改革开放深入 发展 的今天,财会.人员要适应市场 经济 和经济体制改革深入发展的需要,逐步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与素质,特别是业务素质,要从对革命事业高度负责出发,努力提高自己的经济管理水平,加强财务管理,学会理财、生财之道,为搞活经济,发展 教育 事业,培养更多、更好的国家有用之才作出贡献。要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认真地执行岗位责任制所规定的各项要求,要学会 科学 管理,当好领导的参谋,真正发挥 会计 预算、会计监督作用,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任务。
5、坚持原则、执行制度、克尽职守,敢于和善于同不良倾向和不正之风作斗争
遵纪守法是会计人员工作的准则,是财会人员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也是《会计法》对财会人员提出的强制要求。因此,财会人员应维护《会计法》的严肃性,要坚决执行国家2024财政、税收的 法律 、法令和本单位所制定的各种财务规章制度,对各项财务收支活动要严格审查,把好关口,堵塞漏洞。在日常工作中,要秉公办事,坚持原则,不怕打击报复,在个人品德上要作风正派,为人正直,光明磊落,做到法律制度面前人人平等。
以上了财会人员应具有的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要求与特殊要求,即职业道德的普遍性与特殊性,那么应如何加强财会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呢?
(1)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加强 理论与时事和财会法规的学习,从而树立理想,了解国情,全心全意服务于民。
(2)忠诚于党的财会事业,维护集体声誉,搞好内部团结,建立新型的人际关系,锐意改革,勇于创新,努力钻研业务,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树立艰苦奋斗,厉行节约的优良作风。
(3)遵纪守法,以身作则,廉洁奉公,不谋私利,不断加强自身职业道德修养。
(4)大力宣传和表彰模范遵守职业道德规范的好人好事,批评教育违反职业道德的不良行为。树立正气,清除邪气,形成强大的社会力量,净化“一方土地”,以促进财会人员职业道德的建设。
第二十篇 论会计披露变迁历程的回顾及分析_会计管理体制论文
论文 关键词: 会计 披露 历程?
论文摘要:目前,会计披露领域正在进行着一场新的变革——披露手段的创新。?
0 引言?
会计披露起源于簿记,在其漫长的 发展 中曾先后经历以账簿披露为主体、以财务报表披露为主体以及以财务报告披露为主体等发展阶段。引致这一变迁的根本原因在于会计环境变化所产生的对于会计信息的新需求。?
从16世纪到18世纪,就世界范围来看,会计披露实践虽然先后经历过上述几次转变,但这些都仅仅是对原有账薄披露方式边际的、局部的调整。会计披据实践真正的变革发生于19世纪。在英国产业革命的推动下, 企业 的组织形式得到创新,出现了大量的公司制企业。为了实现所有者对经营者有效的监督,同时也是为了解除经营者的受托经营责任,经营者定期向所有者提供会计信息已成必然。与此同时,历经3个多世纪的实践探索和理论准备,已经为会计披露模式的转变奠定了坚实的社会基础。1844年英国颁发了《公司法>,对会计披露的形式——资产负债表作出了明确的规定;随后的1856年修订的《公司法》又对资产负债表的标准格式予以规范,从此,会计披露实践全面进入以财务报表披露为主体的时期。?
1 以资产负债表披露为中心的阶段?
在19世纪,会计披露实践是通过会计信息生产者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资产负债表的方式来实现的,当时之所以采用这种会计披露模式,主要是基于以下原因:?
1.1 外部使用者对于资产安全保障的关注。WWw.meiword.CoM对于任何一个投资者来讲,当他(她)将自己的资产交付给经营者进行经营时,首先关注的是自己所投人资产的安全性问题,保证投人资本的完整无损是经营者所承担诸项受托经营责任中的核心内容之一。在此前提下,投资者才会进一步考虑资产的收益性问题,这就决定了投资者必然倚重资产负债表所披露的信息;对于债权人来讲,资产负债表传递着非常关键的2024企业偿债能力的信息,通过比较、流动资产、流动负债、长期资产、长期负债等项目,债权人可以及时获取企业资本结构的2024信息,并对其相应债权的安全度作出评价;对于供应商来讲,通过比较、资产负债表中2024往来项目,供应商可以对企业的信用状况作出评价,进而选择不同的结算方式。?
1.2 对于资产负债表的重视。其一,借助资产负债表实现其征税目的,例如在德国有一段时期的税率就是依据债务额和不动产的相对比率来确定的;其二,借助资产负债表加强对企业的管制。?
1.3 利益冲突各方对于资产负债表的依赖。众所周知,合伙人与合伙人、债权人与债务人、所有者与经营者、所有者与债权人、企业兼并者与被兼并者之间经常会发生矛盾和冲突。这种矛盾和冲突集中表现为资产计价和财务责任的公平分摊方面。?
1.4 试算表、余额账户发展的必然逻辑。从总账披露到试算表披露,再到账户余额披露,会计披露方式呈现出这样一个趋势:由账薄披露到报表披露的渐进转变。账户余额披露仅仅向使用者提供了一组数据,它无法披露数据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其所反映的 经济 含义。这样,建立在余额账户基础上的依据簿记原理构建起来的能够反映数据之间内在关系的资产负债表代替余额账户就成为会计披露实践发展的必然结果。?
2 以损益表披露为中心的阶段?
进入20世纪以后,世界经济中心转移至美国,会计的发展中心随之易帜美国。幼年代以后,美国的会计环境发生了以下重大变化,导致会计披露实践的重心发生位移,由资产负债表转向损益表。?
2.1 企业的主要筹资方式发生变化。进入80年代以后,美国企业的主要筹资方式发生重大变化,由银行贷款转变为通过发行股票和长期债券。由于长期证券的安全保障更多地取决于企业的赢利能力,投资者对于损益表的关注就成为必然结果。?
2.2 美国对于股利分配政策的管制。为了防止 企业 将资产重新计价所获得盈余用于发放股利,美国在80年代作出规定,企业股利的发放限于经营盈余,严禁将资产重估计价所产生的盈余作为 计算 股利的依据,这一规定,促使使用者越来越多地关注企业盈利,进而将注意力由资产负债表转向损益表。?
2.3 长期资产在企业资产构成中所占比例的急剧增加。 现代 化的 工业 生产离不开大型机器设备的投人,如何将资本性支出调整为收益性支出,以确定已耗长期资产的费用,将会对当期及以后各期损益的形成产生重大的影响。对此经营者、所有者、之间存在较大的分歧,导致大家将关注的目光集聚在2024费用项目上,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就是在损益表中详细披露2024费用的形成过程及制度依据,以获得2024各方的认可与支持。?
3 三表披露并重的阶段?
20世纪70年代,由于市场的开拓和竞争的加剧,以及持续的通货膨胀等原因,企业经营的不确定性越来越高。在这种背景下,原有的 会计 披露机制受到挑战。为了提高决策的效率和正确性,避免决策的盲目性,会计信息使用者不仅需要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而且需要进一步知道其变化的原因。1971年,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lasc)公布了国际会计准则第7号,也正式把财务状况变动表作为财务报表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通过该表,会计信息生产者向会计信息使用者传递着以下重要的信息:其一,企业在一定期间财务状况变动及其形成原因;其二,企业在一定期间的理财方式及其效果;其三,企业未来的资金预算计划。至此,会计披露方式进入资产负债表、损益表、财务状况变动表三表并重的 发展 阶段。?
4 以财务报告披露为主体的时期?
1978年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提出了既不违反gaap,又可扩大会计信息披露的新思路,那就是把财务报表扩大为财务报告。以此为契机,会计披露逐渐进人以财务报告方式为主体的新的发展阶段。之所以会发生这种转变,主要是基于:①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于会计信息的需求发生了新的变化。随着市场 经济 深入发展,特别是现代股份制企业和证券市场的日趋成熟,信息使用者对会计披露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②会计确认标准的限制使大量有用的信息排除在财务报表之外。凡是进入财务报表当中的会计信息,必须符合gaap的要求并按严格的确认标准予以确认。?
财务报告披露由两部分构成,即财务报表披露和其他财务报告披拓。其中财务报表披露依然居于主导地位,而其他财务报告披露则构成必要的补充。其他财务报告包括辅助资料和财务报告的其他手段,主要向企业外界提供某些相关的但不完全满足会计确认标准的会计信息,诸如社会责任报告、财务预测报告、简化年度报告以及财务状况说明书等。?
目前,会计披露领域正在进行着一场新的变革——披露手段的创新。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 网络 技术的发展,会计披露实践逐步由单一的以纸张为介质的会计披露方式过渡到以纸张和网络介质并重的新阶段。这一变革正孕育着一场新的会计披露革命,那就是以实时披露替代定期披露,以个性化会计信息披露替代通用型会计信息披露,以复合数据披露替代财务数据披露。这是信息技术革命的结果,也是会计披露变迁的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