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所欣赏的本篇文章共有39948文字,由尤南建仔细改正之后,发表到。发病率表示在一定期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发生的病例出现的频率。是反映疾病对人群健康影响和描述疾病分布状态的一项测量指标。缺铁性贫血临床分析_护理论文要是你对这文章有更多的感触,可以和大家一起探讨!
第一篇 缺铁性贫血临床分析_护理论文
【摘要】? 目的:通过回顾性三峡库区313例缺铁性贫血患者的病因,了解造成库区患者缺铁性贫血的常见原因。方法:202420xx-20xx年收治的三峡库区313例缺铁性贫血患者资料,探讨其病因后进行回顾性。结果:三峡库区女性缺铁性贫血(ida)发病率高于男性(67%),首要病因是月经过多(23%)。各种慢性失血引起的缺铁性贫血亦较为常见,其中胃肠疾病占第一位(47.2%)。结论:ida的发病率在三峡库区女性高于男性,且主要病因是月经量过多及胃肠疾患。
【关键词】? 三峡库区;缺铁性贫血;病例报告
缺铁性贫血是由于体内储存铁消耗怠尽,不能满足正常红细胞生存的需要而发生的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诊断、治疗较易,但在临床中易受到轻视,引起原发病的误诊误治。现将三峡库区313例成人缺铁性贫血的病因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313例均为住院病人,男103例,女210例,男:女=1:2.03。年龄为14-92岁,平均年龄48.67岁。均符合以下诊断标准:(1)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男性hb64.44mmol·l-1;(4)运铁蛋白饱和度0.9mmol·l-1;(7)血清铁蛋白
符合第1条和第2-8条中任何2条以上者可诊断为缺铁性贫血(ida)。表1313例ida病因注:其它:结核2例,甲减2例。1.2 贫血程度分类
轻度贫血(hb
1.3 疗效标准
痊愈:贫血症状消失,男hb>120g·l-1,女hb>110g·l-1;好转:贫血症状改善,无论男女hb较治疗前上升10g·l-1以上,但没达到治疗标准;无效:没达到好转标准。
2 结果
病因见表1。
3 讨论
缺铁性贫血是一种常见病,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全球约10%-30%的人群具有不同程度的缺铁。成年男性的发病率为10%,女性在20%以上,孕妇为40%。本病的早期(铁减少期和无贫血的缺铁期)发病率更高。
本文结果与文献报道相似,女性高于男性。三峡库区ida发病以女性患者为主占67%。首要病因是月经过多占23%,是由于摄入铁不足及需铁量增加造成的。由反复鼻出血,痔疮出血、血红蛋白尿、寄生虫等各种慢性失血面引起的ida亦较为常见。常见的病因中胃肠疾病占第一位(47.2%),值得注意的是,以贫血为首发症状的患者中,消化道肿瘤占3.5%,明显高于有学者报道的300例缺铁性贫血中消化道肿瘤占0.3%。据流行病学调查,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多吃肉类和多饮乳品,少进咸菜和腌腊食品,减少食盐摄入,食物用冰箱贮藏,似有一定预防作用[1]。
缺铁性在贫血在妇女和孕妇、儿童中多见,妊娠后期和哺乳期间,可每日口服乳酸亚铁0.15g。在钩虫病流行地区,进行大规模的钩虫病治疗,防止重复感染,给予铁剂以预防和治疗贫血,胃切除术病人给予含铁高的食品,如海带、木耳、动物肝、豆类及乳制品饮食外,还要及时补充铁剂[2]。
【参考文献】
1 叶任高. 内科学[m]. 第五版.卫生出版社, 2000, 390.
2 刘志梅,苏兆花,张霞. 126例缺铁性贫血临床[j]. 工企医刊, 20xx, 14(4): 31.
第二篇 全麻开颅术后苏醒期患者躁动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_护理论文
【摘要】? 目的 开颅术后麻醉苏醒期患者躁动原因并做好相应的护理。方法 通过统计我院神经外科20xx 年1 月至20xx 年5 月98例全麻苏醒期躁动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并施行相应的护理。结果 98例躁动患者中颅内因素32例(33%),有害25例(25%),麻醉作用19例(20%),颅内压增高16例(16%),其他6例(6%)。结论 了引起颅内肿瘤术后患者躁动的原因,针对不同的原因进行护理,减少全麻苏醒期躁动对患者所造成的危害,从而保障患者的安全。
【关键词】? 全麻苏醒期;躁动;护理
在全麻开颅手术后患者意识尚未完全清醒,又处于开颅术后观察期,是病情变化,麻醉后重要生理功能全面恢复的重要时期。手术结束后数小时内,麻醉作用并未终止,各种保护反射尚未恢复,易发生呼吸、循环系统等并发症[1]。手术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干扰、颅内原发病灶以及相关因素影响均可引出继发性病理改变,对意识造成影响,全麻患者术后清醒前烦躁是全麻最常见的并发症,而此种表现对于开颅手术的患者都会造成一定的危险性。本文通过对98例昏迷患者在其复苏期间出现烦躁的原因进行,提供相应的护理对策,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20xx年1月至20xx 年5月武汉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行开颅手术患者98例,在复苏期均发生烦躁。wWW.meiword.coM其中男68 例,女30 例,年龄16~76 岁,平均44 岁。重型颅脑外伤术后34 例,脑血管病术后48 例,脑肿瘤术后16例。
2 原因
躁动是意识障碍的一种表现,在疾病进展中是一种中继状态,当患者原来处于昏迷向清楚发展或原来是清楚向昏迷发展,都可能出现躁动的表现,引起苏醒期躁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2]。发生躁动的患者,表现为兴奋,高度烦躁,强烈挣扎,企图拔除气管导管、输液管、胃管和伤口的引流管,心率增快,血压升高等。待患者完全清醒后随访,大部分患者对躁动时发生的事情无记忆,只有小部分患者记起躁动时发生的片断。症状的轻重演变往往提示病情的好转与恶化[3]。
2.1 颅内因素 常见于脑出血、脑外伤、脑组织受损、神经调节紊乱。绝大多数患者行为自控能力丧失,在昏迷期过渡到清醒期或发生继发性颅内出血、脑水肿、脑疝等颅内压增高,容易出现烦躁,继之躁动不安,躁动的持续时间及程度因患者的体质不同而有差别。本组颅内疾病因素32例,占33%。
2.2 各种有害是引起躁动的最常见的原因 如气管导管,疼痛,留置导尿管,留置胃管,各种引流管的。本组有害25例,占25%。
2.3 麻醉作用 全身作用于中枢,但对中枢的抑制程度不一,因此恢复时间也不一样。在某些情况下,患者意识恢复后,大脑高级中枢的功能仍未全面恢复,影响患者对感觉的反应和处理,这种功能完整性的缺失可以表现为多种形式。如一些药物的副作用已被证实,术前应用东莨菪碱可致术后定向力障碍及躁动不安,术前使用阿托品可致术后谵妄[4]。吸入麻醉剂如七氟醚对气管的作用,及全麻引起呼吸道分泌物增多,气道不畅通;残余作用可导致患者严重的焦虑和躁动,发生原因可能是呼吸功能尚未完全恢复,患者烦躁,误以为是由于气管导管引起的,如果此时拔除气管导管,患者会更加烦躁,出现无力咳嗽,舌后坠,呼吸道不全梗阻,是spo2 下降,出现高碳酸血症。可出现剧烈的不协调运动,并有明显定向障碍;静脉如德普利麻、万可松、米达唑伦、芬太尼等麻醉剂,都有可能引起术后精神症状。临床经验显示静脉大多在术后一天内代谢,但老年患者及手术时间较长者易发,多在术后1~2天发生,可持续3~7天。本组麻醉因素19例,占20%。
2.4 颅内压增高 是引起患者烦躁各因素中最危险的一个,处理不及时可形成脑疝,危及患者生命。颅内压增高是由于术前或术后继发性脑出血或脑水肿形成所致。患者表现为躁动不安,身体和四肢不停地扭动或抽动,呕吐频繁。本组颅内压增高16例,占16%。
2.5 其他 另外与其年龄、性格、心理压力过大,文化程度及社会背景密切相关。本组因素6例(6%)。
3 护理措施
3.1 确保患者安全 当手术结束患者由手术室送回病区重症监护室,病房接患者护士需与麻醉师、手术室护士及医生一起将患者平行托起平稳过床,同时要注意保护气管插管、输液管、引流管、尿管。胃管等,防止各类管道脱落、扭曲等意外情况的发生。术后患者在复苏期间,病情千变万化,必须严密观察,加强安全管理,如使用约束带、床栏等保护措施,对烦躁患者及时查找原因,有时同一患者引起烦躁的原因也有多种。同时观察患者四肢血液循环,确保患者无擦伤,使患者安全渡过复苏期。
3.2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患者术后回病区监护室时麻醉未醒,意识、自主呼吸尚未恢复,带气管插管接呼吸复苏器,需辅助呼吸,要立即将已经准备好的呼吸机与气管插管连接,并观察患者胸廓起伏情况,听麻醉师和手术室护士交待患者术中情况并做好详细记录,监测生命体征,同时注意观察意识、瞳孔及肢体的变化,做好头部引流管、胃管、尿管的清洁消毒处理,翻身搬运时防止扭曲、受压、脱落,观察各引流管引流液的颜色、性状和量并做好记录。气管切开患者,要做好内套管清洁消毒,局部敷料保持干燥清洁。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3.3 适当使用镇静剂 连接静脉镇痛泵,内加止痛镇静药物,使患者在无痛睡眠状态下平稳渡过全麻后的烦躁期。患者突然烦躁应查找原因,是管道,还是患者的病情变化所致,对烦躁异常且病状异常的患者及时复查ct 作出综合,对症处理。对患者病情稳定,可适当使用镇静剂或止疼剂。防止患者烦躁加速脑细胞耗氧量,加重脑水肿或继发脑出血,使用镇静药期间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情况。
3.4 正确使用约束物 严格遵循烦躁患者的约束制度,约束带应采用棉织物制作,不同的部位有不同的长度与宽度,接触皮肤部位应附有衬垫。约束松紧以能伸入两指为宜,并定时(1 h为宜)松解1次,每次10 nin。严格交接班,密切观察约束处皮肤状况及约束远端血液循环情况,冬天可戴无指手套,以防着凉,并将身上导管固定于双手触及不到的地方,以免患者自行拔除。患者睡后应及时予以解除,并加强看护,做好记录。向家属做好解释工作,告知其意义及必要性,取的家属配合及理解。
3.5 控制术后高血压 高血压是神经外科手术患者在麻醉苏醒期最常见的并发症。对术后麻醉苏醒期患者进行血压监测,当血压超过基础血压25% ~30%、血压≥160/100 mm hg时,遵医嘱给予降压药物尼莫地平50 mg静脉注射,持续静脉输注降压药,根据患者的血压,用微量泵随时调节降压药的流量,将血压控制在理想范围,预防高血压引起的术野出血和脑水肿等。
3.6 注意保温 因术中暴露太久或大量输液、输血,全麻后患者多伴有体温过低,有的出现寒战[5]。而寒战可使机体的代谢率显著升高,增加机体的耗氧量,从而加重心肺负荷。因此,术后注意观察患者的体温变化,患者体温过低,应及时用热水袋进行保温,热水袋的温度不超过50 ℃,并用热水袋套或毛巾包好,避免与皮肤直接接触,防止烫伤。调节室温,增加盖被,减少对流引起的热量散失,至体温恢复正常,寒战停止。
3.7 撤离呼吸机和拔除气管插管护理 患者术后麻醉未醒、自主呼吸未恢复,带气管插管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当患者麻醉清醒、自主呼吸恢复,呼吸平顺,监测血氧饱和度>95%,有良好的吞咽和咳嗽反射时,报告当班医生,遵医嘱撤离呼吸机,给予氧气吸入。在撤离呼吸机的过程中,密切注意患者的呼吸频率、节律,同时监测心率、血压及血氧饱和度。撤机后患者自主呼吸1 h,并可根据指令睁眼、握手,有呕吐、吞咽反射,通知医生拔除气管插管,拔管后首先嘱患者咳嗽排痰,咳嗽反射弱时,及时吸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采用早拔管技术,患者在一定麻醉深度拔管,拔管前吸净患者口腔内及气管内的分泌物,观察潮气量达到8 ml/kg 拔管,拔管前保持呼吸道畅通,为患者的康复创造良好的条件。
3.8 心理护理 患者麻醉清醒时,在病区重症监护室,没有家属陪伴,感到孤独、恐惧,护士应及时主动与患者交谈,告诉患者手术顺利结束,现在已经回到监护室,气管插管造成的不适和疼痛只是暂时的,拔除气管插管后疼痛会逐渐缓解,使患者心中有数、安心休息和配合治疗。主动询问患者有何需要,及时给予满足,从精神、行动上给予患者鼓励和支持。
3.9 术后颅内出血的观察 术后出血的原因很多,呼吸道不畅、二氧化碳蓄积、躁动不安、用力挣扎等均可引起颅内压骤然增高,也可造成出血[6]。由于颅脑手术术野表面有颅骨覆盖使得术后出血观察困难,术后出血量较大的,若未能及时发现,随着出血量逐渐增多颅内压将增高,甚至导致脑疝形成。因此,开颅术后应严密观察患者神志、瞳孔、生命体征的变化,呼吸道分泌物多的及时给予吸除,躁动不安的不能强行按压,必要时遵医嘱给予镇静剂,一旦发现患者有颅内出血的征象,应立即报告医生,复查头部ct,同时做好再次手术的准备。
3.10 伤口及引流管的观察 注意观察伤口敷料有无渗血,包扎是否完好,伤口渗血、渗液多的,要及时报告医生,检查伤口并更换敷料。各种引流管要妥善固定好,注意引流袋的高度,避免受压、扭曲、打折,保持引流通畅,给患者翻身时要注意避免牵拉引流管,以免引流管脱出。观察引流液的色量,并准确记录。发现引流不畅或引流液颜色、量异常时,要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全麻开颅术后苏醒期有一定的危险性,在护理过程中,应针对患者可能出现的术后高血压、体温过低、呼吸道梗阻、颅内出血及孤独、恐惧心理等,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护理措施,使术后患者能够平稳安全的苏醒恢复。因此,应对患者的病情严密观察和认真,确定原因后及时做出相应护理对策,提高救治成功率。
【参考文献】
1 钟泰迪.麻醉苏醒期病人的管理.:卫生出版社,20xx,1.
2 杭燕南,庄心良.当代麻醉学.上海:上海出版社,20xx,970.
3 刘明铎.实用颅脑损伤学.:军医出版社,20xx,456.
4 欧阳葆怡.危重病患的镇静.国外医学:麻醉学与复苏分册,20xx,17(4):296.
5 段杰.神经外科护理.: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xx,74.
6 曹伟新.外科护理学.:卫生出版社,20xx,383.
第三篇 儿科护患纠纷的原因分析及对策_护理论文
【摘要】? 对我院儿科病房45起护患纠纷的原因进行,即服务态度、沟通、认知障碍、医疗收费、法律意识及患儿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期望值过高是发生护患纠纷的主要原因,指出转变服务理念、提高服务质量、注重细节管理、规范护士行为、加强护患沟通及法律意识,是减少护患纠纷的关键。
【关键词】? 护患纠纷;儿科;服务态度;沟通障碍;法律意识
护患纠纷是指护患双方对护理过程及其后果作评价时所产生的分歧,随着社会的发展、法律制度的完善及病人的自我保护意识的加强,护患纠纷不断增多,并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儿科病房因其服务对象的特殊性,护理纠纷更易发生。为探讨病人投诉的原因及防范措施,现将我院儿科病房20xx年—20xx年发生的45起护患纠纷的原因进行,并采取相应的对策。
1? 临床资料
20xx年—20xx年我院医患纠纷办公室统计涉及儿科护理方面的病人投诉45起,通过对护患对方提供的陈述材料及病案等原始资料进行统计,归纳出引起护患纠纷的原因。详见表1。表1? 20xx年—20xx年儿科护患纠纷发生情况(略)
2?
2.1? 家长对护理服务态度不满意
随着社会的进步及《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及人们的法律意识、维权意识的增强,对医疗、护理服务质量的要求也日益提高。www.meiword.cOm儿科护士服务的对象大多是独生子女,其家长期望值过高,任何一项护理若不细致均有可能产生不良后果,容易与患儿家长发生冲突,直接导致纠纷。同时,由于基层医院护理人员编制不足,且儿科常见病发病的季节性强,还要不断增加床位,使护理工作量增大,护理人员又难以相应增加;患儿多过于拥挤,“抱怨”较多,使护士忙于治疗不能耐心回答家长提出的问题,或说话不严谨,解释工作不到位等,造成家长心情不愉快,从而引发护患纠纷[1]。本组投诉中服务态度问题所占比例最高,充分说明护理人员缺乏主动服务意识。
2.2? 护患沟通障碍
一方面,由于部分低年资护士缺乏社会经验及沟通交流的技巧,对家长的提问很少耐心回答或机械简单,使家长误感工作敷衍了事。新业务的开展及治疗量的增加占用了大量时间,使护士与患儿及家长的沟通交流时间减少,无暇顾及患儿及家长的情绪与心理感受,使患儿及家长产生不满。另一方面,护士与患儿及家长在认知上往往看法不同,如小儿静脉穿刺成功与否与病房的光线及家长的密切配合是相辅相成的,但部分家长对此并不认同,总认为是护士技术水平不高。由于小儿血管特点穿刺难度大,护士根据患儿个体差异选择穿刺部位时与家长意见不统一,若不能一针见血,矛盾一触即发。本组投诉案中有3起由于家长对护理工作缺乏认识而产生误解造成,反映了社会对医疗工作的特殊性缺乏应有的认同,对医疗卫生职业的风险性缺乏了解。
2.3? 家长对医疗收费的不理解
随着物价上涨以及医疗费用的不断增长,使病人经济意识的逐渐加强。个别家长缺乏相关知识及就医道德,出现了因为医疗收费问题诱发的护理纠纷。本组投诉中,医疗收费问题所占的比例位居第三。因医疗服务项目繁多,内涵没有统一规定,护理人员在科室又承担着每日记账及催缴费的工作,费用增多时部分家长怀疑护士多记或错记费用,当护士催款时说话若不注意场合、分寸,很容易产生护患纠纷[2]。
2.4? 法制观念淡薄,忽视病益
随着法律知识的普及,加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患儿家长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不断增强。若患儿家长对治疗护理的过程不理解、效果不满意及期望值过高和对医疗高风险的不认知,或者对病情恶化不理解、不接受,迁怒于护理人员身上而引发纠纷。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由于惯性思维,不注重履行告知义务及签字手续,或护理文件书写不规范,缺乏自我保护意识,使发生纠纷时举证不利[3]。
2.5? 业务素质有待提高
工作中责任心不强,对患儿缺乏爱心,对护理工作有正确的认识,工作马虎大意,如输液时未排尽空气;不注意药物配伍禁忌出现沉淀反应;巡回液体不及时,液体外渗;续液体不及时,未调速;拔针后不严而致出血等。有时仅仅为一句话,使患儿及家长对护理人员失去信任而引发纠纷。危重病人多、护理工作量大造成病人等待,易引起纠纷;受某些媒体对医护人员的负面报道影响,患儿及家长对医务人员缺乏信任,全程监督医疗护理操作,无端怀疑加药剂量,违反了制度和操作原则,给医疗护理带来不便,同时使医护人员产生反感情绪而引起纠纷。医院其他环节出现问题,如治安、药品的质量与价格、住院费用、医疗设施、治疗效果不佳等其他纠纷引发对护理工作不满。患儿家长若对医生的诊治、用药、疗效等不满意时,不直接与医生发生冲突,往往通过对护理工作上的失误,如静脉穿刺不成功、语言上的不慎等借故发泄不满情绪而引发纠纷。
3? 对策
3.1? 转变护理观念,提高服务质量
市场经济的发展、独生子女的社会现实性及护患关系的转变,要求儿科护士必须时刻牢记“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增强服务意识,在思想上、行为上、观念上处处为患儿着想,自觉为患儿提供优质护理服务,以增强患儿及家长对护理工作的理解和信任[4]。在工作中实行换位思考,体验患儿及家长角色,从而启发主动服务意识[5]。工作中必须意识到自己的角色,注重患儿及家长的合作,通过尊重患儿的权利来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面对动态变化的患儿应调整好自身心态,保持健康良好的心境,设身处地为患儿着想,改善服务态度,为患儿提供优质服务。
3.2? 掌握交流沟通技巧,建立良好护患关系
大量的纠纷是由于不善于或不适当的护患沟通引发的[6]。服务稍有缺陷,就会引起患儿及家长的不满和投诉,护理人员要树立全心全意为服务和以人为本的理念。针对儿科护患关系的复杂性,我科护士运用有效的沟通技巧与患儿及家长交流信息,全面了解患儿的生理、心理和生活情况[7]。实行首问负责制,改号为小朋友、小宝宝,称家属为同志、阿姨、叔叔等;提倡小儿温馨输液,每项操作前有问候、有解释,操作中2024照,操作后有交代;护士与患儿交朋友,一起玩耍、教他们学习等,及时解决患儿的护理问题。
3.3? 合理收费,提高透明度
为减少医疗费用引发的纠纷,我院自20xx年实行了医疗费用的明码标价,双联处方,一日清单,自费药由家长签字同意,并在病区住院收费处设有医疗费用查询机,使家长对医疗费用支出心中有数。如有疑问可对照收费标准查询,或从相关部门得到解答,同时在诊疗护理过程中多与家长沟通,告知家长费用情况,明明白白看病,清清楚楚付账,并要求全科护士熟练掌握病房微机系统的工作程序,严把收费关和医嘱处理关。
3.4? 加强法律知识学习,强化法制观念
首先认识纠纷的重要性,不论何种原因引起的纠纷,都会给医患双方带来影响。对已经发生的差错和护理纠纷采取个案,对案例进行讨论,从法律的角度来认识纠纷产生的原因,使护理人员逐渐学法、懂法,并运用到护理实践中去,提高自我保护意识[8,9]。科室利用护士会对全科护士进行法律法规知识培训,举办法律法规知识竞赛活动,引导护士学法、懂法、知法、依法行护,使护士认识到自己违规行为可能导致的法律后果,能够从法律的高度认识到本职业的职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保障患儿的权力,提高护士的安全防范能力,避免不必要的护患纠纷。
3.5? 加强管理职能,提高安全意识
护理工作具有环节多、操作多、交接多、技术性强、服务要求细、时间连续性强等特点,管理者要使护理人员认识到护理工作是对人提供的一种特殊服务,要认识到法律不会因为护理工作辛苦与繁忙而免去应承担的责任。组织科室利用晨会、交接班或业务学习时间学习、讨论医疗纠纷案例,从中吸取教训,防患于未然。对科室工作中出现的差错或差错苗头及家长不满意的方面,要组织科室护理人员针对具体问题进行讨论,原因,制订相应的防范措施。
3.6? 加强专业技术培训,提高业务能力
科室对各级护理人员制订培训计划,加强业务技术及基本素质训练,突出重在平时、重在细节、重在关键、重在低年资护士。学习并掌握各年龄组儿童对疾病的心理及情绪的不同反应,注意身心两方面客观征象及主观症状,熟悉儿科常用药物的剂量、作用及用法。注重护理工作的细节,努力提高护理技术水平及业务能力,使患儿及家长满意放心,杜绝或减少护理纠纷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张春梅,吴育萍,郭建青.儿科病房护理纠纷的原因及防范措施[j].护理研究,20xx,20(10b):26372639.
[2]王虎娥.护患纠纷发生的原因及防范对策[j].护理研究,20xx,22(5c):13921393.
[3]崔亚萍.规范护理行为在防止护患纠纷发生的作用[j].护理研究,20xx,21(7c),19501951.
[4]苏叶萍.强化法律及服务意识 预防护患纠纷[j].护理研究,20xx,21(6c):16611662.
[5]罗琼华.护患纠纷产生原因及防范措施初探[j].护理研究,20xx,20(5c):13891390.
[6]耿玉如.防止因医患沟通不当而引发医疗纠纷[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xx,18(4):226.
[7]陈丽红.儿科常见护理纠纷的原因及防范对策[j].护理研究,20xx,20(8a):20432044.
[8]李华.护患纠纷发生的原因及防范措施[j].护理研究,20xx,20(1a):28962897.
[9]张小丽.护患纠纷的原因及防范[j].护理研究,20xx,20(3c):828829.
第四篇 护理缺陷常见原因_护理论文
【摘要】? 护理缺陷是影响医疗和护理质量导致医疗纠纷的重要因素,是关系到病人疾苦和生命的大事。认真护理缺陷产生的原因及探讨对策,对提高医院整体水平和防止医疗纠纷发生都是十分有效的措施。对我院36例护理缺陷产生的原因进行并探讨防范对策,以提高护理人员自我防范意识、规范操作规程、维护病人就医的权力,使护理缺陷消灭在萌芽状态,杜绝差错事故的发生。
【关键词】? 护理缺陷;医疗纠纷;防范对策
护理缺陷属于行为过失范畴,包括护理事故、差错。事故是指在护理过程中,由于护理人员的过失,直接造成病人死亡、残废、组织器官损失导致功能障碍。差错是指在护理过程中,因责任心不强、工作粗疏,不严格执行规章制度或违反操作规程等原因,给病人造成精神及肉体上的痛苦,但未造成严重后果。护理缺陷是导致医疗和护理引发医疗纠纷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关系到病人疾苦和生命的大事,是引起医患矛盾的主要原因,一旦引起纠纷所耗费的人力、物力、财务、精力是不可低估的,它会困扰医院的生存发展。但在护理工作中,它却时有发生,给病人造成了不应有的痛苦和损失[1]。对我院近年来36起护理缺陷发生的原因进行,探讨防范对策,旨在提高护士的防范意识,力求减少护理缺陷的发生。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36起护理缺陷资料来源于我院相关职能部门医疗缺陷登记中护理缺陷客观记录,统计日期20xx年1月—20xx年12月。wwW.meiword.com
1.2? 发生原因
36起护理缺陷中,责任心不强,安全意识淡薄10起,违反规章制度技术操作规程8例,病情观察不仔细6起,身体情绪外界因素4起,护际关系不协调2起,业务技术不熟练6起。36起护理缺陷主要涉及护士30名,其中中专毕业生25名,大专毕业生5名,年龄18岁~30岁,不同工作年限护士发生护理缺陷情况见表1。表1? 不同工作年限护士发生护理缺陷情况起(略)注:表中百分比为发生护理缺陷数与发生总数之比。
2? 原因
2.1? 责任心不强,安全意识淡薄
护理人员在工作时,没有强烈的责任感,工作不仔细,粗心大意导致护理缺陷发生。个别护理人员法制观念淡薄,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对护理缺陷的危险性认识不够,导致护理缺陷发生。从表1可以看出由于责任心不强,安全意识淡薄,导致护理缺陷的10起中,均发生在工作时间前3年的护士,工作1年的护士发生率为60%,说明工作1年的新护士刚从学校走上工作岗位,相对工作经验、社会经验、工作责任心、安全意识都缺乏,还需要管理者加强岗前培训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培训,使他们认识到安全生产责任重于泰山。从而加强工作责任心,提高安全意识。
2.2? 违反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
违反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是护理缺陷发生常见原因,其中最常见和最主要的原因是不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造成抄错、抄漏医嘱。以致错误地执行医嘱,导致服错药、打错针、输错液、抽错血等。不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使病情治疗交代不清而发生护理缺陷,发生在工作时间为1年~3年的低年资护士中,占100%,说明低年资护士的基本操作基本技能,有待进一步加强。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尚需反复强化。
2.3? 病情观察不仔细
个别护士素质低,责任心不强,观察病情不细心,思想麻痹,对病人和家属反映的情况不重视,缺乏主动为病人服务的意识。也有个别低年资护士业务水平较低,专科疾病护理常规不熟悉,对病情观察不全面,不能预见疾病转化的先兆、并发症等各种意外情况的发生,延误了最佳抢救治疗时机,导致护理缺陷发生。从表1可看出,工作3年内护士发生率为83%,而工作5年以上的护士发生率为17%,说明如果没有主动服务意识和对病人负责的精神,仅靠业务技术好也是做不好护理工作的,因而对工作年限较长的护士仍不可放松思想教育,同时也需强调观察病情的重要性。
2.4? 身体、情绪外界因素
临床护理以“三班倒”为主,很多单位护士职位缺编,加之病人对护理期望值较高导致护士工作繁忙,思想压力大,情绪易波动。同时,还要应对各种质量检查,考试聘用等,所有这些压力使护士的身心处于亚健康状态[2]。当身体不适或疲劳过度时,思维和反应迟缓,计算能力差,在换算过程中,出现数值错误,致使抽取药量过大或过小而出现差错。情绪不稳定和外界的干扰能使注意力不集中。如愤怒、紧张、急躁等这些心理活动,会造成短时的心理功能紊乱,使感觉不敏感思维混乱,判断不正确,导致护理缺陷发生。
2.5? 护际关系不协调
护理工作是一项群体性的工作,具有广泛的联系性。如果护士与护士之间关系不协调,在工作中不能互相配合,互相照应,互相提醒,并及时发现不安全因素,及时弥补漏洞,易导致护理缺陷的发生。护士与医生之间配合不好,医嘱不能准确实施,病情变化不能及时反映,也易发生护理缺陷。
2.6? 业务技术不熟练
护理人员对基础理论知识掌握不扎实,只是机械地执行医嘱,不能做到心中有数,实际操作能力差,容易发生护理缺陷。尤其在重病人多,工作繁忙时更容易发生护理缺陷。从表1可以看出技术不熟练导致护理缺陷均发生在低年资护士中,36起护理缺陷69%发生于中专毕业护士,这与前几年个别学校为追求经济效益,大量扩招,生源质量下降,护士素质良莠不齐2024。近几年医院扩建,护士短缺,大批护校毕业的聘用制护士进入临床,这些人流动性大,培训缺乏系统性,缺乏主人翁精神,没有归属感,工作学习积极性不高,业务技术水平低。临床实践证明,护士的素质和能力与护理缺陷的发生有着直接联系。
2.7? 差错事故管理不善
根据36起护理缺陷发生于30名护士,可以看出有的护理缺陷在同一科室同一个人反复出现,说明工作防范措施不得力,护士长没能抓住易出现护理缺陷的环节,出了差错隐瞒不报告,从而导致不能及时原因,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平时缺乏安全意识和对差错事故的讨论,极易发生护理缺陷。综上所述护理缺陷产生的原因既有护士的责任心和技术性因素,也有护理管理的因素。
3? 防范对策
3.1? 抓好容易发生差错的关键环节,以预防为主
容易发生差错的环节包括:对工作环境不熟悉的新护士;有思想问题未得到解决的人员;基础知识差,基础训练不够,技术不熟练的人员;平时工作马虎或有麻痹思想的人员。时间性方面,针对快下班时;节假日病人多时;危重病人多,抢救工作紧张忙碌时;新护士和实习生多时,人际关系紧张、人员不团结以及个人生理周期等特别容易发生差错。护士长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安排,采取必要措施,防患于未然,要特别抓住查对制度,值班、交接班制度,消毒隔离制度,分级护理制度及各班岗位职责的落实,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有效预防护理缺陷发生。
3.2? 加强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的落实
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常规是保证工作秩序,提高医疗质量,防止差错事故的重要法规[3]。护理人员必须严格遵守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尤其是“三查七对”制度,做到有章可循是护理人员的基本守则。护理管理者应经常检查督促,确保各项规章制度落到实处,通过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处理好病人从入院到出院治疗护理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消除隐患,有效杜绝护理缺陷的发生。
3.3? 加强业务学习,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
护理专业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所以护理人员既要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又要加强技术操作训练,才能有牢固的理论基础和精湛的操作技能。表1可以看出36例护理缺陷中,3年以下的护士占89%,这说明了加强青年护士基础理论和基础技能的培训非常重要。随着医学的发展,护理知识不断更新,护理技术不断提高,新业务、新技术不断发展。因此必须加强全体护士护理理论学习,巩固专业知识,扩大知识面,更新观念及时学习新技术,新业务的2024知识,与医疗发展相配套,使护士不但具有良好的医德,丰富的专业知识技能,还应具有综合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丰富的临床经验可以解决工作中的一些疑难问题,避免护理缺陷的发生。
3.4? 加强护士的职业道德、
职业礼仪的培养,提高护士的素质? 狠抓护士的思想教育,树立爱岗敬业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从提高护士的职业素质着手,不断强化护士的优质服务意识,树立“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思想。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病人的地位和文化素质的提高,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他们希望被尊重,要求有好的诊治条件,希望尽快得到最好的治疗护理,这就要求护士要彻底转变观念,改变传统的护患关系,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真正做到想病人所想急病人所急,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好。同时教育护士精诚团结、互相协作、相互督促,相互查漏补缺,避免护理工作各个环节出现疏漏,导致缺陷发生。此外护士长要关心护士,在工作中及时发现任何护理人员之间的冲突和矛盾,妥善处理护士之间的矛盾,理顺情绪,维持护士主导的心理位置,使护士能在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内愉快地完成好各项工作任务。
3.5? 进行法律教育,强化安全意识
法律是人们行为规范的准则,随着《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颁布和实施,人们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不断增强。在医疗活动中医护人员必须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保护病人、医院和工作人员,以避免从业人员与医院两方面可能面临的法律纠纷。通过对护士进行相关法律法规的培训,提高护士依法执业,依法管理重要性的认识,使全体护理人员能够从法律的高度认识职业的责任,自己的权利和义务,注意在工作中,尊重病人的基本权利,依法保护病人的利益。消除不安全性是避免护理差错,保证护理安全的前提,因此对护理人员进行经常性法律教育,牢固树立“安全第一,质量第一”的观念,增强法律、法规意识,提升对护理不安全因素后果的认识[4]。护理具有多工作环节,操作多,交接多,技术性强,服务要求细,时间连续性强等特点,因此护理管理中一个重要问题是如何确保质量,保证病人医疗安全。护士长应该从系统的角度出发,在临床护理和技术操作,用药安全,感染控制,器材设备安全和环境安全,人员合理配备等方面建立有效的监测防范机制,对可能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质量缺陷实施预防为主[5]。消除各种不安全的隐患,提高安全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以保证护理质量,减少护理缺陷的发生。
3.6? 保持护理工作环境布局合理、固定、规范
病区规范化管理是护士长管理的硬件部分,治疗室的布局,药品、抢救物品及无菌物品的摆放,必须分类放置,标签清楚,并随时保持原位。在进修医生、实习医生、实习护士及工作人员较多的情况下,人多手杂,易放错位置。容易造成错拿错用等差错发生。如操作者凭经验不认真查对,极有可能发生差错。例如:某乡镇医院病人酒醉,将利多卡因误当成50%的葡萄糖静脉输注导致病人当场死亡。因此护士长除了加强进修实习人员的入科外,还要经常检查督促和清理,专人监管,避免错放,标签不清,药品过期变质、失效等现象发生,同时要保持急救药品、器材、电源插座、插头等随时处于启用状态,防止紧急情况下,缺这缺那,乱抓乱拿,耽误病人抢救等重大事故发生[6,7]。曾有报道:某家医院将标签不清的氯化钠与亚硝酸钠放在一起,操作者没有认真查对,造成灌肠致死事件的发生。
3.7? 严格执行护理缺陷登记上报制度,加强护理缺陷的管理
护理缺陷发生后,应及时将发生的经过,造成的后果,责任者逐项登记,及时上报。发生严重缺陷,构成事故者,及时上报护理部及分管护理的副院长于24 h内写出书面材料,上报2024部门。发生缺陷的科室和个人,如不按规定报告或者有意隐瞒者,视情节轻重给予处分或处罚。护理部接到报告后,立即组织调查原因,采取补救措施。同时科室护士长每月对发生的护理缺陷,应组织讨论,原因,提出防范措施,使护士得到警示,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保证护理安全。
护理缺陷在护理工作中虽然时有发生,但是只要找出护理缺陷的原因,并针对常见原因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是可以杜绝一切护理缺陷的。责任心不强,安全意识淡薄,是护理缺陷的根本原因;违反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是护理缺陷发生的常见原因;对护理管理不善,身体、情绪和外界因素的干扰,病情观察不仔细,业务技术不熟练,均可导致护理缺陷的发生。因此加强责任心,提高安全意识,是防止护理缺陷发生的保证,严格遵守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是杜绝护理缺陷的重要措施。加强护理缺陷管理;护士长注意抓容易发生护理缺陷的环节,提高护理人员的素质等是防止护理缺陷发生的有效措施。
【参考文献】
[1]占京.现代护理质量安全控制规范与护理规章制度典范[m].:中国知识出版社,20xx:718721.
[2]陈丽江.儿科常见护理纠纷的原因及防范对策[j].护理研究,20xx,20(8a):2044.
[3]王岭梅,曹应萍,盛雯.护理纠纷与法律关系[j].护理学杂志,20xx,17(5):391.
[4]阎成美,翁庐英,李妮.护理不安全因素与管理[j].中华护理杂志,20xx:38(7):548.
[5]墨伟静,杨超.临床护理缺陷原因与对策[j].家庭护士,20xx,6(5b):13001301.
[6]李飞斐.护理缺陷与防范措施[j].护理研究,20xx,21(5c):13861387.
[7]李改平.开展护理质量反馈 控制减少护理缺陷发生[j].护理研究,20xx,22(8c):2238.
第五篇 护患矛盾产生原因_护理论文
【关键词】? 护患矛盾;预防;服务质量
护理学是医学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工作的对象是社会属性的人。护理工作的实质是促进人类健康,提高人的生命与生活质量,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观念的更新,人们越来越关注“三分治疗,七分护理”的作用。护患关系是在特定的条件下护理人员通过医疗、护理等活动与病人建立起来的一种工作性的人际关系。护患双方知识层次、社会人际关系和心理素质的不同,在频繁的接触中极易产生各种各样的矛盾。本文就护患矛盾的产生原因及预防,谈谈我个人的看法。
1? 护理矛盾产生的原因
1.1? 护理人员思想、
心理素质较差,缺乏工作责任心而引发矛盾? 这种矛盾首先表现在护理人员没有正确树立为病人服务的观念,在与病人沟通过程中,态度生硬、表情冷漠。工作中有时以职谋私,使患难与共者产生逆反心理。在救治过程中,病人往往急于知道自身病情如何,治疗效果如何,加之缺乏基本医学知识,猜疑心加重。从而导致紧张、忧虑,常常询问护理人员。而护理人员整天与各种各样的病人接触,有一种司空见惯的感觉,工作忙碌中被病人多次抵触后产生烦躁而训斥病人,往往会脱口而出,“我不知道,自己问医生去”等生硬言语,使病人感觉到自己不被重视,医护人员对病人不负责任,因此就会产生对医护人员的不满及对立情绪。WWW.meiword.cOM有些护理人员将病人的病床号代替病人的姓名,这不仅会造成工作中的混乱,甚至容易发生差错事故,而且对病人也是一个不良的心理,还伤害了病人的自尊心。有名有姓的人,住进医院被编上号呼来叫去的,病人不易接受,甚至引发反感而导致护患矛盾的产生。
1.2? 操作技术不精,学基础知识不扎实所造成的矛盾
病人入院后,把自己的健康和生命托付给医院,从心理上来说,希望得到最好的服务和最佳的治疗效果。由于护理人员操作不当或不按程序规范操作、专业技术不精,很容易产生医患矛盾。如给病人输液穿刺几次不成功,有的医护人员还责怪病人手乱动;不严格遵守规程造成的不良反应、医疗差错或医疗事故;对病人提出的质疑及咨询未给出合理的解释或解释前后矛盾。这些都会使病人感到不安和失望,丧失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从而不配合治疗,严重影响治疗效果。其次,病人有许多心理方面的需要,其中最强烈的心理需要是被人理解、被人重视特别是被医护人员重视,护理人员的心理学知识缺乏,不能准确把握病人的心理状态,使病人有种被疏远的感觉和那种陷于困境中的孤独感,造成病人情绪低落或焦虑紧张。这样会使病人感到进错了医院,找错了医护人员。
1.3? 医护关系不协调所产生的矛盾
在一些病人的心中存在着一种只重视医生不重视护士的心理,他们认为护士只会、发药,对护士提出的建议非要得到医生的认可才会采纳,从而使一些护理人员产生一种消极的心理状态,自感不被重视,发生误解。有时,个别病人提出不合理要求不能满足或本身受习惯势力的影响,歧视护理人员,这样很容易产生矛盾。此外医生对护士,主要是要求能正确遵守并执行医嘱,帮助进行各项诊查工作,仔细观察和及时反映病情变化等。无疑这是护士应当履行的职责,是辅助医疗的一个方面。但这绝非护理工作的全部内容。护士的职责是全面照料病人,既有医学上的护理还有心理上的护理。在这方面,有些医生不很理解,或者由于忙于诊疗而无暇顾及,因此对护理的这一职责重视不够,甚至误解。同时,当许多医务人员在一个单位工作时,由于个人利益上的冲突或认识上的分歧,相互拆台,造成医护人员的内部矛盾,使病人从中受难,产生不必要的纠纷。
2? 正确处理护患间的矛盾
2.1? 护理人员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必须热爱护理事业,愿意为护理事业奉献自己的全部精力。真正理解并做到以病人为中心,同时认识到护理工作的价值所在,文明护理,礼貌待人,保守病人的个人秘密,使病人在心理上产生安全感和信赖感,这有利于病人的康复。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首先要学会“角色的变换法”,也就是我们通俗的说法“将心比心”,经常问自己,“如果我是一个病人,在这种情况下护理人员怎样做才是对病人最好的?”,只有这样来体会病人的心情、处境、言行,用自己的爱心、耐心、热心去关心体贴病人,使病人感到一种亲切感,消除对医护人员的不信任感,这样才能增强病人战胜疾病的信息,有利于医疗活动的开展,更重要的是有利于病人的康复。
2.2? 严格操作程序
扎实的医学基础理论是提高护理服务质量的关键。在防病、治疗、缓解病人的痛苦、抢救病人的生命的过程中,护理质量直接影响到最后的结果,同时也影响到社会和家庭的和谐。在实际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只有严格按操作程序规范操作,忙而不乱、有条不紊,这样才能使病人对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放心,才能感到医院是安全的、是可以值得信赖的。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人员必须不断的更新知识、博学多识,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利用业余时间广泛学习护理心理学、医学伦理学、哲学等多方面的知识,不断完善自我。自身素质提高了才能了解不同年龄、不同身份病人的特点,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提高护理质量,才能避免和杜绝医患之间的矛盾,最终有利于病人的康复。
2.3? 加强个人素质修养,讲究语言的艺术性、技巧性
说“一种美好的心情比十付良药更能解除生理上的疲劳和痛楚。”当病人身染重病,无法工作和学习,远离昔日的同事朋友及亲人,心理容易失去平衡,往往郁郁寡欢、忧虑烦恼,渴望从医护人员哪里得到理解、关怀和帮助,因此医护人员必须以强烈的责任感,深厚的感情和真挚的同情心来对待病人,劝慰病人从困扰中解脱出来。“你的病已诊断清楚,会逐渐好起来的”,“既来之,则安之,你的病是可以治愈的”,寥寥数语,常可使病人心灵得到极大的安慰,心理也会平静很多。其他的操作、治疗也离不开语言的妙用,如静脉穿刺一次不成功时,主动向病人道歉,说声对不起,这样很容易得到病人的谅解,当病人问及或咨询自己的病情时,如果自己不了解或解释不清时,不要生硬地说“不知道”,假如换成“我还不太清楚,待我问清主管大夫后再详细告诉你”。这样的话会赢得病人的好感和信任。
2.4? 对已发生的矛盾不要回避,应及时解决
当医护人员与病人之间的矛盾发生后,不要指责对方,护理人员应从自身找原因,主动承担责任,做好自我批评,从而化解矛盾。对个别不文明行为,要以教育为主,不要扩大冲突范围,克制自己不要继续争吵,顾全大局,主动提出并询问病人对自己不满意的地方,使病人真正体会到医护人员的诚意所在。总之,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中,矛盾是在所难免的,只要我们在工作中严谨细致,树立高度的责任感,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宗旨,就能避免或减少矛盾的发生。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可促进病人康复,维护健康。
【参考文献】
[1]潘孟昭.护理学导论[m].:卫生出版社,1998:101.
[2]李华.护士语言与疾病[j].护理学杂志,1995(10):360.
第六篇 临床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防范对策_护理论文
【摘要】? 从护士方面、护理管理方面、病人方面和社会因素方面临床护理中的风险因素,提出相应的防范策略。
【关键词】? 护理风险;护理管理;防范对策
护理风险是指医院内病人在护理过程中有可能发生的一切不安全事件。医疗护理是一种具有高科技、高难度的高风险职业,与病人的生命和健康息息相关,任何临床活动甚至是极为简单或看似微不足道的诊疗活动都带有一定的风险。护士与病人接触机会多,出错的几率相对就最多。防范护理风险,减少护理差错事故和护患纠纷,保证护理工作的安全性和病人的身心健康,已成为当前护理管理者所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现临床护理中的风险因素,并提出相应的防范对策。
1? 护理风险相关因素
1.1? 护士方面的因素
1.1.1? 护士的责任心不强
护士工作态度不严谨、责任心不强、查对不严或工作马虎而导致的护理差错是造成护理风险的首要因素。如注意力不集中,违规操作;护理技术操作中,查对不严、贴错标志造成用药错误;交接班不清楚可能造成治疗错误;观察不到位,病情出现异常时没有及时发现、处理而延误治疗;静脉输液时操作不当,高渗药物及强性药物外渗致皮下组织坏死;对有疑问的医嘱没有弄明白即匆忙执行等都可能引起护理风险的发生。
1.1.2? 护士服务意识不强
少数护士的风险意识、法律意识淡薄,服务观念滞后,缺乏职业危机感,价值目标不明确,把不良心态带到工作中,对病人缺乏同情心,表现出服务态度生、冷、硬,治疗和护理认真或擅自脱岗,就容易出差错或事故引起病人投诉。Www.meiword.Com
1.1.3? 护士技能方面
护士技术水平低、经验不足或协作能力不强;知识缺乏,面对问题束手无策,缺乏必要应变能力等,对病人的安全构成威胁。尤其是新业务、新技术的开展,新项目、新设备的大量引进,技术要求高的内容日益增多,不仅对护士形成了较大的工作压力,而且导致护理工作中技术方面的风险加大,影响护理安全。
1.1.4? 护士的沟通技巧方面
医护人员与病人的有效沟通是医疗过程极其重要的环节。护士缺乏人际交往的艺术和沟通技巧,医患关系紧张,沟通不当或效果欠佳;对病人的病情及各种检查、治疗、护理的目的、注意事项和风险的程度没有进行充分的告知,使病人及其家属不完全知情而不能正确理解和理性选择诊疗措施等都可以使病人的病情出现反复或加重。
1.1.5? 护理文书中的不规范行为
护理评估不全面,护理计划与护理记录不符,观察的重点不突出,无健康,无心理状态2024及相应的护理措施,治疗处理或采取护理措施后无效果评价,记录不及时;书写不规范,如随意涂改、漏记、错记,语句条理性缺乏,甚至病情描述与医生记录不符;记录单填写不全或错误等。因此,上述情况不仅没有体现护理记录的全面、真实、完整、及时、准确,而且为可能发生的医疗纠纷埋下了隐患。
1.2? 护理管理方面因素
1.2.1? 管理不到位
管理者管理意识不强;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者本身的素质不高;业务培训不到位;管理的监督不得力等影响护理安全因素。
1.2.2? 对护理风险程度把握不足
管理者没有把握工作中的重点及薄弱环节,如核心制度执行监督不力;特殊药物的给药方式、方法;设备使用不当;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不合格会造成输液反应;对新进仪器和不常使用的仪器操作不熟练、危重病人抢救时操作迟缓或错误操作或不能及时发现与排除故障,导致抢救不及时,直接影响抢救效果,造成不安全因素。
1.2.3? 护理人力资源配置不足
目前,我国医院普遍护士人力资源不足,护理安全难以保证。随着医疗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如内镜、介入、影像学部门等都需设护士岗位,就会出现护士超负荷劳动,护士容易产生烦躁、抱怨情绪或出现无执照护士顶班、签名或实习护生在临床实践中操作的情况,引起护理上的差错,造成病人护理安全受到损害。
1.2.4? 环境卫生学方面的因素
医院感染防范措施不力,常见消毒隔离不严,如空气消毒、一次性物品的使用、医疗垃圾的处理不当等,导致病人院内交叉感染增加,对护理安全有直接影响。
1.3? 病人方面的因素
①病人或家属的期望值较高。病人自身疾病的严重性及复杂、多变性或因疾病的自然发展过程而导致不幸的情况时有发生,而病人或家属误认为是医疗护理行为等,如肿瘤或急性心肌梗死而导致的死亡,由于病人的期望值高和医患沟通交流少,护士对治疗的解释不足或病人的家属难以接受丧亲之痛等都可以引起。②病人有不健康的生活行为等。病人在治疗过程中采取不合作的态度,如擅自外出、不按时治疗或服药、不遵医嘱饮食及不良的生活方式,如自杀、自残、酗酒、吸毒等都会使护理风险机会增多。③某些病人对护士无故挑剔、刁难,提出许多苛刻要求,甚至无理取闹,严重损害护士的人格尊严,影响护理工作的完成。
1.4? 社会因素
目前,社会对医院要求逐步提高,社会对医院的关注日益密切,个别媒体或网络片面报道医疗纠纷,使病人对医院的信任度丧失;社会对护理工作的不重视,护士待遇低,造成护士思想浮动,合同制护士流动量增大,加大了护理工作的难度。
2? 高度重视临床护理风险的管理工作
2.1? 建立完善风险管理制度,确保护理行为安全
建立完善的制度是确保护理风险管理的有效保障。护理管理者要熟知病区内的高危环节、高危人群、高危时段、高危区域的各项风险制度的建立与完善,严格防范措施的监管,从而增强护士的风险意识,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1]。
2.2? 强化护士的教育与培训,防范责任及技术风险
加强对护士的素质教育,结合《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培训,学会运用法律手段维护护患双方的合法权益。护士长对高危人群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和业务指导,避免出现责任及技术风险。
2.3? 强化护患共担护理风险的意识
降低风险系数在进行任何护理操作,尤其是侵入性操作前必须履行护理告知义务,详细讲解其目的、配合的注意事项、作用及副反应等,严格履行病人或家属签字认可制。
2.4? 强化管理职能,确保管理效果
①管理者对各项护理工作制度如查对制度、差错事故、各种风险的应急预案和防范措施要制订完善全,同时强化培训加大执行力度,及时监督落实效果。②护士长能识别“危险人群”,对护理技能不熟练的护士在技术上加强培训和辅导,在排班上安排质量把关人员,确保安全。对思想不稳定的人员要予以充分的关爱和帮助,体现人文管理,营造一个团结向上,技术过硬的团队。③强化环境的管理。管理者要有较强的风险意识,对病区环境中不安全因素进行管理,如安装防滑地板,卫生间内安装呼叫系统,走道安装扶栏,各种危险物的醒目标志,极力为病人提供安全、舒适的住院环境,降低环境风险的发生率。
3? 防范措施
3.1? 护理工作程序化
严格执行护理操作技术规范,查对制度应持之以恒,贯穿于护理工作的全过程。
3.2? 加强管理,强化责任意识
加强护理工作薄弱环节,强调护理工作的自查和互查。
3.3? 提高护士的各种素质及能力
包括专业素质、医德素质、技术素质、身体素质的培训及提高。
3.4? 建立良好的带教制度
选择业务好、责任心强、有经验的优秀护士带教,要求带教老师在带教过程中做到放手不放眼。加强带教老师的法律意识和责任心,每年组织带教老师进行护理相关法律知识的培训。
3.5? 工作压力的应对
合理调配上班人员,做到弹性制排班,尽量减少护士工作的超负荷现象。医院应重视支持系统的完善,明确职责,避免护士将大量的时间花费在非护理性的工作中。增强护士的自信心,定期举办一些护理活动。
3.6? 增强法律意识
强化护理行为中的法律意识,不断学习2024的法律知识及卫生法规,明确法律与护理工作的关系,降低医疗纠纷的发生。
总之,随着医疗新技术、新业务的开展,加之病人疾病的复杂性、特殊性、多变性,护士虽然采取了多种方法来保障护理安全,但有时仍不能完全避免护理风险的发生,因此必须全面抓好护理业务质量管理,保证医疗护理的质量,提高病人的满意度。同时,还要社会各界对医疗服务行业的正确认识,还要依赖于的重视和社会的正确导向,医疗护理风险才会减少,医疗行业的正常运转才会得到保障。
【参考文献】
[1]李晓惠,邹晓清.临床护理风险事件与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xx,40(5):375377.
[2]廖容,刘志霞.临床护理风险的识别与防范[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xx,22(8b):5758.
[3]何元凤.护理管理中实施风险管理的效果与[j].现代护理,20xx,13(1):3839.
[4]许苹,谭晓洁.护理人力资源配置及其研究现状[j].中国卫生经济,20xx,2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