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本网活动方案内容页

沪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独果》教案及教学反思六篇

2024-11-18 14:59:01活动方案

我们大家眼前所欣赏的这篇文章共有20304文字,由窦建琴经心校正,上传到meiword.com!《海底》是由李禅玉、Squareloud填词,Squareloud、Matthew Tishler作曲,鹿晗演唱的歌曲,2024于鹿晗2015年12月1日发行的专辑《Reloaded II》中,后2024于实体专辑《Reloaded》中。该曲被选为动画电影《功夫熊猫3》的推广曲。沪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独果》教案及教学反思如果你对这文章有什么独特的建议,也可以上传分享给大家!

三年级下册海底世界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3海底世界第二课时,,人教部编版] 第一篇

23 海底世界 ?????????????????——第二课时? 【教材分析】? 《海底世界》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文章以流畅自然的语言为基调,给人亲切热情的感觉,向人们介绍了海底世界奇异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能激发学生热爱自然、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学情分析】? 海底世界对于学生来说是个神秘的领域,既好奇又向往。如果我们只是照本宣科,那么中年级的孩子还是处于思维、理解能力的培养阶段,对各种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这些概括性强的知识并不能深刻地理解。教学过程中充分创设情景,把学生带入神秘的海底,把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目标】?? 1.?抓住关键语句,感知海底的景色奇异、物产丰富。??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热爱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奥秘的兴趣。

3.?学习课文是如何围绕一句话把内容写清楚的。? 【教学重点】? 抓住关键语句,感知海底的景色奇异、物产丰富。? 【教学难点】? 学习课文是如何围绕一句话把一个意思写清楚的。? 【设计理念】?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积极倡导开放而又活力的语文课堂。教学时,我尊重学生,在学生汇报中将对教材进行加工和扩展,通过多种方法渗透,注重读书、积累和感悟,激发学生习语文的兴趣,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大胆表达、想象、勇于创新,使他们在愉快的学习过程中掌握相应的知识和技能,从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初潜——回顾导入,抓关键词。? 1.?同学们,我们继续学习《海底世界》,齐读课题。?? 2.?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海底是一个怎样的世界??出示中心句: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 二、深潜——研读文本,习得方法。? 抓住关键词“奇异和丰富”。出示自学要求:默读课文,边读边想,勾画出能体现景色奇异和物产丰富的语句。在旁边简单批注。(根据学生的汇报来展开2-6自然段的教学。)? (一)

学习第二自然段——海面到海底光线的变化奇。? 1.学生汇报。? 2.出示句子:海面上波涛澎湃的时候,海底依然很宁静。? 3.指导理解波涛澎湃和宁静。? 4.小结: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的世界。??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声音奇。? 1.抓关键词“窃窃私语”理解声音奇。? 出示句子: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指导朗读)? 2.个别读。出示句子: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你用水中听音器一听,就能听到各种的声音:有的像蜜蜂一样嗡嗡,有的像小鸟一样啾啾,有的像小狗一样汪汪,有的还好像在打鼾.....? 3.?齐读。? 5.发现省略号的妙用。发挥想象还能用听音器听到那些声音呢?仿照课文仿说了排比句,积累了拟声词。? 你用水中听音器一听,就能听到各种的声音:有的像________?一样________,有的像________一样________,?有的像________一样_________,还有的像___________。? 6.小结:更奇特的是在不同时候,同一种动物发出的声音是不同的声音。海底真 是个景色奇异的世界。?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活动奇。? 1.海底动物发出的声音真是奇妙无比,它们又是怎样活动的?自由读第四自然段,完成要求:

①用“~~~”勾画出中心句。

②圈出动物名称。

③用“——”勾画出动物的活动方式。你们还可以做批注。(教师用表格呈现)? 2. 汇报时,同学没有表达完整的,同桌可以补充。? 海参——抓住关键词体会海参的慢。? 梭子鱼——抓住关键词体会梭子鱼的快。? (作者选海参和梭子鱼来写,它们俩一个极慢,一个极快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指导朗读。)? 乌贼和章鱼——体会有趣,靠水的反推理迅速后退。? 贝类——对比句子体会贝类巴的特点和有趣。? 比较句子:有些贝类自己不动,却能巴在轮船底下移动。? 有些贝类自己不动,却能巴在轮船底下做免费的长途旅行。?? 3. 海底有那么多的动物,为什么作者就只挑了这几种动物来介绍呢?(有特点)? 4.小结:作者围绕中心句,介绍了几种最有特点动物的活动方式,围绕一句话把一个意思写清楚了。这种构段方式是先总——后分。? 5.在学生汇报—谈体会的基础上指导朗读第四自然段? 6.?再读: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 (四)潜水,寻找发现。(学习第五自然段)? 1.生汇报,设置问题:作者是抓住什么写植物差异的?完成练习:海底植物的差异在?色彩??和??大小??。? 2.你从哪些词语读懂的?(色彩多种多样——最大——最小)? 3.?小结构段方法,指导朗读。? 4.长达几百米的巨藻就有八千多种: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 (五)学习第六自然段。? 1.?生汇报。? 2.抓关键词“蕴藏”展开教学。理解“蕴”字。字典中蕴字有两种解释,请联系上下文选择。

①包含,储藏。? ②事理的深奥之处。?? 2.难怪有人把海洋称之为“蓝色的宝库”。激发热爱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奥秘的兴趣。? 四、上岸呼吸,有效训练。? 1.同学们,课文学到这儿,你发现了吗?作者开篇作问,结尾作答,这是——首尾呼应。二至五自然段,作者采用了同样的方法来写,那就是——先总后分,围绕中心句把一个意思写清楚。? 2.小练笔:写一写森林里的动物。? 3.展示评价。??? 五、课外潜水,2024阅读。? 2024大家阅读少儿版《海底两万里》。?

沪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独果》教案及教学反思 第二篇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延”;给形近字组词;理解并积累“延年益寿”、“聪慧过人”、“飘溢”等词语,并能选词造句。

2、朗读课文,在阅读过程中继续学习对课文词语和句子提问,理解对独果的奇效、 独果该给谁吃等问题。

3、能正确朗读课文,在理解的基础上尝试读出人物对话不同的语气。

4、通过课文阅读,懂得相互谦让、尊老爱幼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听力大比拼

这是独果,百年难遇。老人吃了长寿,小孩吃了聪明。但只能独吃,不能分吃。

二、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 (媒体出示课题)独果 齐读课题

2、什么叫独果呢? (媒体出示:“独”在字典上的注释)

师述:“独”在字典上有四种解释,为了帮助大家正确选择,我们先来看一幅画。

3、(媒体演示)

师问:这是一棵怎样的树? 师述:原本果实累累的橙子树,去年竟连一个果子也没有,直到有一天—— (媒体出示句子:一天,我爬上橙树玩,突然发现一个熟透了的大橙子。)

①老师指导学生读出惊喜的语气。

②师:说说“独”的意思?“果”呢?说说“独果”的意思?

( 媒体出示:课题和课题的解释“一个橙子”) (板书:一个橙子)

三、初步感知,了解内容

1、(师过渡):树上的果子只有一个,没有第二个,这就是独果。那么,传说中的 独果具有哪些奇效呢? 下面就请大家轻声朗读课文,边读边可以划下2024的词语。

①学生交流 (媒体出示) 延年益寿 能治百病 聪慧过人

②读准 “延年益寿”的字音

③(媒体演示“延” 的笔顺) 提醒:“延”的第四笔是竖折,学生书空

④先理解关键字“延”,再理解“延年益寿”一词

⑤理解“聪慧过人”的过

⑥( 媒体出示) 延年益寿 能治百病 聪慧过人 说话练习:这独果可真是个宝物啊! . 用上三个词和这个句式来介绍独果。

四、再读课文,了解内容

1、这是谁和谁之间让独果呢?

(板书:我 奶奶 妈妈)

师:看到独果我和奶奶的心情怎样呢?默读并划出2024的句子读一读。

(媒体随机出示) 奶奶简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什么?独果?在哪里?这怎么可能呢?独果可不 易见到啊,你可别骗我!” 我一溜烟下了树,就往屋里跑,边跑边喊:“奶奶,我发现了一个橙子,可是独 果呀!”

①(媒体出示)仔细看看奶奶的话,有四个问号,最后还有一个大大惊叹号, 可想而知,她是多么的惊奇了!

(感叹号和问号变红)指名读 ②再看看“我”说这句话的时候,是怎么做的呢?指导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

2、“我”和奶奶是怎样让独果的?找到写他们让果子的句子,自己读一读。 学生交流 (媒体先随机出示)

我小心地摘下独果,放在奶奶手中。

“奶奶,您吃吧,您吃了能长生不老,多好!”

① 读正确

② 指导学生读出惊喜的语气

奶奶抚摸着,嘴里不住地叨念:

“独果,这是独果。这可是个宝物哇!” 猛地,她像想起了什么似的,把橙子往我手里一塞:“小荣,快吃了,快,吃了会聪慧过人!”

①用猛地说话

②理解塞,边做动作边朗读,体会一下奶奶急切的心情。

③(学生齐读,配上相应的动作。)

“你吃吧,我怕酸。”

①找出关键词 “抚摸”“叨念”

②做动作理解“抚摸”,用找近义词的办法理解“叨念” ③指导朗读, 注意两个感叹号。

④思考:奶奶真的怕酸吗?

出示:我执意不肯,尽管心里很想尝尝这“宝物”到底是个什么味儿。我咽了咽口水,就跑开了。

①小荣的态度是怎样的呢?理解“执意不肯”

②讨论是否口是心非?

③在什么情况下你会咽口水? 有一次, ,我看见 (我想到) ,我咽了咽口水,就跑开了。

④尽管我心里很想尝尝这“宝物”到底是个什么味儿,但是我想到————————,所以执意不肯,咽了咽口水,跑开了。

3、师指导学生理解为什么两人如此谦让。 师小结:小的尊敬老的,老的爱护小的,这就叫尊老爱幼。

4、引读2~8小节,学生读屏幕上的句子,师读书上其余部分。 (师小结):根据提示语里的关键词语以及对话中的标点符号,同学们不仅读好 了句子,还感受到了我和奶奶的“尊老爱幼”。下面就用这个方法,来读妈妈和 奶奶是怎样让独果的。

5. 学习方法总结

(1)抓住关键词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2)抓住人物的语言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6、师生分角色读9~11节

(1)师配乐朗读9—12小节,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

(2)最终怎样了呢?把独果放在蚊帐上是否浪费了?

(3)齐读最后一节,说说什么叫沁人心脾?

(4)家里只飘溢着橙子的香味吗? (一家人互相谦让、尊老爱幼的精神、亲情)

7.你想夸夸谁?

8.如果你有一只独果,你将奖给谁?

五、课后拓展 作业布置

1、(媒体出示) 考考你眼力:请给下面的字组词。

竟 延 栽 既 竞 廷 载 即

2、(媒体出示) 拓展作业:2024古今中外尊老爱幼的故事,课后交流。

板书设计:

 独果

 一个橙子

我←→奶奶 ←→妈妈

 尊老爱幼

教学反思1

 《独果》是一篇充满温情的文章。教学时,我以传统的整体感知入手(2024“独果”,你了解了些什么?),让学生轻声朗读课文,找出“独果”的独特之处。同时运用传统的“咬文嚼字”的教学方法,抓住“百年难遇”、“聪慧过人”、“延年益寿”等关键词的理解让学生充分感受独果的独特与神奇,在此基础上进行完整有序的说话训练。然后运用各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体会“我和奶奶”发现独果后的惊喜并与文中人物分享喜悦(其中,要学生知道:朗读时既要注意句子中的提示语如表示动作的、表情的,又要注意语句中的标点符号)。接着我又让学生通过自读、小组合作朗读、班中分角色表演读,充分体验文中奶奶的善良、妈妈的谦让和小荣的孝顺。最后让学生针对“从此,屋子里飘溢着沁人心脾的香气”这句话进行质疑,使学生明白:屋子里飘溢着的不仅仅是橙子的香味,更是一股祖孙三代相互谦让、相互关爱的浓浓的亲情。教学中,我把传统的教学方法与二期课改理念揉合在一起,课堂上,学生培养了语感、发展了思维、积累了语言、积淀了文化、培置了人文精神。

当然,课中还存在着许多不足,如给学生思考、朗读的时间不够充分,表演读有“走过场”之嫌,学生表述中的某些语病没有及时指正等,这都有待于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引起足够的重视,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再上一个台阶。

教学反思2

 《独果》生动地记叙了小荣一家在面对一个百年未遇的独果时,三代人互相礼让,都不肯吃“独果”的事,体现了一家三口的浓浓亲情。全文是按“发现独果(起因)――互让独果(经过)――共享独果(结果)”的顺序安排材料的,开头叙述简洁生动,事件的主体部分写得详细而生动,特别是对话部分写得个性鲜明,亲切自然,让人感受深刻,结尾含蓄隽永,耐人寻味。

1、体会亲情,感受品质

整篇课文字里行间都透露着小荣一家三代人互让独果互敬互爱的好品质。我把目标定位在通过朗读感悟语言,体会奶奶对小荣的爱上。教学中教师善于“放手”,在学生读正确的基础上,便提出了让他们自主感悟的要求:怎样读好这段话?然后教师围绕目标,循循善诱,层层深入。学生在我的引导下,从独果的传说、奶奶见到后的惊喜和奶奶执意要让小荣吃的行为中,通过对奶奶神情、动作的理解和语言的朗读,从深层次感悟到了奶奶对小荣深深的爱。为了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中抓住有一定内涵的关键语句学会体会出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我设计了以下环节:猛地,奶奶想起

2、升华情感,明理导行

现今的小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在他人的关爱下成长,唯我独尊,不懂得去关心别人,而本课就是一个极佳的思想教育内容。单靠教师讲解,学生不去亲身体会,思想教育的力度又会大大减弱。这篇课文的一个鲜明特点就是通过人物的的语言表现人物的品格。在教学过程中,我关注到了人物的对话在文中的作用,因此加强对学生的朗读指导,帮助学生在朗读人物的对话中感悟、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体验,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语言文字的训练,受到心灵的震撼。并以“如果我拥有一个独果,我会怎么做,为什么?”作为结尾,升华感情,让学生明白自己该怎么做。既体现语文课的教学特点,又切实有效地进行了思想教育,一举两得。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第三篇

教学目标:

1.学会10个字,认识7个字。查字典,结合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了解齐白石的画的特点,感受齐白石画中美好的世界。

教学重点:了解齐白石的画的特点,理解一些重点词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感受齐白石的画反映出来的美丽世界,感受齐白石对生活的热爱。

课前准备:了解齐白石,2024齐白石的作品图片,预习课文。

教学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略)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理清文章脉络,学习课文1、2、3自然段。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读懂课文4——7自然段内容,了解齐白石的画的特点,理解“生动亲切”、“微不足道”、“深长的意义”等重点词句的意思。

2. 学习抓关键词、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的方法。

3. 感受齐白石画中的美好世界,感受齐白石对劳动、对生活的热爱,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读懂课文4——7自然段内容,了解齐白石的画的特点,理解“生动亲切”、“微不足道”、“深长的意义”等重点词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感受齐白石画中的美好世界,感受齐白石对劳动、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 齐读课题。

2. 复习生词:想看看齐白石画了些什么么?读出就能看到。(CAI出示生词:、贫困、经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微不足道、欣欣向荣。学生每读准一个就出示一幅齐白石的画作)指名读后全班齐读。

3. 自由读课文,回顾全文主要内容:用复习的生词串起来介绍齐白石。(CAI出示填空,自由读书,同桌交流后指名答)

齐白石是我国的画家。他出生在一个的乡村。童年这一段,丰富了他的农村生活经验,成为他( 、 )的绘画源泉。他画我们生活中的事物,他的画让我们感受到生命的,生活的幸福美好。

4.明确本课学习要求:齐白石的画与众不同,今天咱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他的画的特点。

二、品读课文4——6自然段。

1. 课文中哪个自然段给我们具体介绍了齐白石的的几幅画?指名读第4自然段,其他同学找一找介绍了哪几幅画?指名答。

(1) 你最喜欢哪一幅画?喜欢它什么?小组交流后指名答。重点指导:

A.感受小鸡争夺蚯蚓的乐趣,指导读。

B.想象蝌蚪嬉戏时的快乐,指导读。

C.欣赏蝗虫美好、灵动,感受劳动气息,指导读。

D.感悟小虾的栩栩如生、齐白石绘画技艺的高超,指导读。

(2) 根据学生喜好分角色读小鸡、蝌蚪、蝗虫、小虾的句子。

(3) 引导理解:生动亲切。

A.齐白石的画真让人感到——(引导学生从书上找词接答:生动亲切 板书:生动亲切){学法指导:抓关键词}

B.他怎么能把这些画画得那样生动亲切呢?这和什么2024?(引导联系上下文理解){学法指导:联系上下文}

C.在齐白石的眼里,画就是生活,生活就是画,难怪作者说——指导读句子“如果没有……生动亲切的。”

(4) 让我们美美地读一读,感受齐白石画中的美妙。(齐读第4自然段)

2. 在这个美丽的世界,齐白石还画了哪些事物呢?默读课文5、6自然段,勾画。

(1) 指名答。(出示相关句子)

(2) 齐白石画的这些东西和什么2024?(引导说出与生活、劳动2024)

(3) 那他怎么想到要画这些呢?(体会齐白石对劳动、对生活的热爱,板书:热爱生活)指导读句子。

(4) 齐白石画的这些都是生活中不起眼的东西,不起眼的东西叫什么?(理解:微不足道。出示相关句子)正是这些微不足道的事物,透过齐白石的笔却有了深长的意义。这深长的意义正是齐白石对劳动、对生活的——(生接)热爱。指导读句子。

(5) 对比原有中国画和齐白石的画,体会“清雅孤高”和“民间的活泼精神”。

A. 其他名家都画些什么呢?我们再来对比欣赏一下。(出示名家画作)你能说说这些画和齐白石的画有什么区别么?

B. 用书上的哪个词能概括这些名家画作的特点?(清雅孤高)而齐白石的画就显得怎样?(更具有民间的活泼精神)

C. 难怪作者说——(出示句子,生齐读)中国画原有的清雅孤高的面貌,经过他这一改,就变得更具有民间的活泼精神了。(板书:民间活泼精神)

(6) 让我们一起来感受齐白石对生活的热爱。教师引读,生接读5、6自然段。

三、总结全文,升华情感,拓展延伸

1. 让我们走进齐白石画中的美丽世界。(欣赏齐白石的画作)把你们的评价送给齐白石吧!(齐读第7自然段)

2. 看板书小结本课所学知识:齐白石的画确实与众不同,他的画不仅(生接答)生动亲切,而且富有(生接答)民间活泼精神,深受群众的喜爱。

3. 还想看看齐白石画了哪些有趣的东西么?(出示画作)请你选一幅你喜欢的画,仿照课文第四自然段用一两句简单的话来2024它们。

4. 出示课文最后一句话,引导齐读

5. 延伸课后:生活多么美好啊,只要我们像齐白石一样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有一颗充满爱的心灵,就会收获无穷的快乐。请同学们课后把你们的收获记录下来吧!

20xx年下半年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和时间赛跑教案_语文教案 第四篇

和时间赛跑??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正确读写"忧伤、哀痛、受益无穷、假若"等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时间的意义。

3、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

教学重点?让学生从学习中获得一些启示,引导学生对时间的意义有所感悟。

教学难点?理解重点语句,感受珍惜时间的意义。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

导?? 学?? 过?? 程?二 次 备 课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

师:(自编谜语)同学们,你们喜欢谜语吗?有哪些谜语?说来让大家猜猜?老师自己编了一个谜语,你们想听吗?听好--什么东西有的人觉得充裕?有的人总觉得不够用?什么东西你珍惜它,就会给你带来财富?什么东西你浪费了它,也就等于浪费了自己的生命?

(生说自己的见解,师引到时间上)

师:同学们,对时间,你有什么看法呢?

(生自由表达,说出自己对时间的看法。)

师:同学们,时间是摸不着,也看不到的,但又是时时存在的,并且一去不复返的,有个人,在他外祖母去世的时候,和我们想法一样,认为时间一天天过去,是很可悲的事情,可是后来,他却又同时间赛跑(板书课题)。你想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可以把你喜欢的内容多读几遍。

(生读书,时间要充裕,使每个学生都能读完)

师:(检查读书,了解读书情况)谁来读自己喜欢的内容?

师:刚才读了课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谁来告诉大家呢?

(生说,互相补充,教师相机指导。)

三、再次读书,质疑问难

师:同学们读书很认真,了解了课文大意。我们知道,学贵有疑,读了这篇课文,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呢?要想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就得认真读书呀。

(生再次认真读书,注意发现问题,教师巡视指导)

师:谁来说说自己的问题?你觉得哪写句子不好理解呢?

(生发言,师生共同补充)

四、三读课文,重点探究 

师: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可真好,正是老师想提出的问题呢。那这些问题怎么解决呢?靠老师吗?对,得靠我们认真读书。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认真读一读,看能不能解决一些问题。

(生读书,教师与学生个别交谈)

师:谁来读读自己最喜欢的句子?你觉得应该怎么读呢?读了这些内容,你有什么想法呢?

(学生读书,谈感受。师生共评,指导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

五、总结:

这节课,你读了这篇课文,最深的感受是什么?请你用一句话写出来。(学生写,教师巡视,写完的站起来念给大家听。)

六、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背诵。

2、2024珍惜时间的名人名言。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和时间赛跑,我们看看,哪些人跑在了时间的前面好吗?先看看你昨天和时间赛跑的结果把。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畅所欲言)

2、你记住了哪些生字词和优美的语句呢?

(把生字词写在练习本上)

二、学生选择,深入探究

师:请你找出认为难理解的语句,和大家一起研究好吗?

(生读书,画出自己认为含义深刻和难理解的语句,可以在旁边写上自己的看法。)

师:请你和小组的同学交流你的看法。

(小组交流后,各组选出本组的语句,在班上交流。主要是针对含义深刻的句子和难理解的句子如: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假如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展开讨论,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看法,谈感受。)

三、延伸,深化中心

师:同学们,我们理解了含义深刻的句子,你觉得本文的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呢?他想告诉我们什么呢?今天,你又读了课文,又有怎样的感受呢?师:时间如流水,一去不复返,我们也要和时间赛跑。咱们身边,有哪些同学和时间赛跑,跑在了时间的前面呢?珍惜时间的名言可多了,你2024了哪些呢?老师也2024了一些,咱们一起看看,读一读吧。(出示幻灯)最后,让我们也来写名言怎样?请你把自己珍惜时间的想法,自己的感受用一句话写下来吧。(生写,师巡视,指导,写完的先念)

师总结:虽然时间一去不回头,但我们和时间赛跑,一定会成功!

四、作业

写读后感或者写自己亲身经历的这样的事情。

西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第五篇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通过看一看、比一比、摸一摸的方式,让学生理解面积的意义。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并在活动中获得2024它们的空间观念,形成正确的表象。初步形成面积单位实际大小的表象。

3.通过观察、比较、动手操作,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概括能力、自学能力和估测能力。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使学生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

教学重点:

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面积单位并建立正确的表象。

教学难点:

1.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正确表象。

2.在操作中体会引进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教学课件和 1平方米的正方形纸,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长25厘米、宽15厘米的长方形,另一个长35厘米,宽10厘米的长方形。

学具:每四人一组,长25厘米、宽15厘米的长方形;长35厘米、宽10厘米的长方形各一个,每组一袋学具,内有大小不同的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学具若干;每个学生面积为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的学具各一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充分感知面积的意义

同学们,今天钟老师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来学习。大家有信心来上好这节课吗?有信心的话咱们同桌之间击个掌,(孩子们击掌)我也来(老师加入学生的击掌中,从第一排开始从左向右依次与学生击掌,停留在与一个学生击掌的过程中)。老师的手掌面大还是他的大?(学生进行比较)同学们,请把你的手掌轻轻地放在数学书的封面上,比比看,数学书的封面大还是手掌面大。(学生进行比较)摸一摸桌面,比一比,桌面大还是数学书的封面大。比比看,桌面大还是黑板面大(师比黑板),比一比,教室地面大还是黑板面大。

师:刚才我们说手掌、数学书、黑板、教室地面都是物体,他们有的大,有的小,像这样物体的表面的大小,这是他们的面积(板书:物体的表面的大小 就是他们的面积)。今天我们来研究面积(板书课题:面积)

师:谁能举例说说什么叫面积?(师拿出数学书摸数学书的封面)如数学书封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积。

如:我们刚才摸的课桌表面的大小就是课桌的面积;黑板表面的大小就是……数学书封面的大小就是……

2感受封闭图形的面积。

物体的表面有大小,平面图形有大小吗?

课件出示:

选一组你喜欢的图形涂上颜色,比较这组图形的大小,说说在比较中你发现了什么?

(1) (2) (3)

(学情预设:大部分学生都选择(1)或(3),不选择(2),适时提问,为什么不选择(2),学生会认为(2)的图形无法比较,因为这个图形是不封闭的。这时老师为了加深学生的印象可以让课件上的其余四个封闭图形进行铺展变色。)

师:可见封闭图形也有大小。(板书:封闭图形)我们说物体的表面和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二、动手实践,探究新知

师:孩子们,咱们来玩一个比大小的游戏

(一)观察法

直接出示两个非常明显的有大小之分的图形。

哪个面积比较大?你怎么比的?(板书:观察法)

师:两个面积相差比较大的图形,我们只要观察一下就能直接比较出它们面积的大小。

(二)重叠法

师:这两个看上去相似的图形,你有什么好办法比较出它们的办法?

预设:重叠法,移多补少法

师:就听你的,我们用重叠法来比一比。

可以采用重叠的方法比较它们面积的大小。(板书:重叠法、移多补少法)

(三)测量法

出示两个面积接近但形状不同的长方形。

(1)思考:用什么方法可以比出哪个长方形的面积小一些?为什么?

学生经过观察、重叠、割补都无法比较,激发认知冲突,怎么办?

(预设:学生可能会说用尺子量,比周长。学生猜测周长相等,面积也就相当)

验证猜测:老师可以出示画好方格图,且周长相等的图形,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发现:周长相等,面积不相等。

周长(6+1)x2=14(厘米)

周长(5+2)x2=14(厘米)

周长(4+3)x2=14(厘米)

(2)提供学具(长方形、圆片、正方形),动手拼摆,合作探究

如果要测量这两个图形的面积,你认为老师要提供怎样的学具比较合适?

提出操作要求:

A、同桌二人各选一个长方形,然后任选一种图片,在长方形上拼摆。

B、遇到困难,可在小组内寻求帮助。

(3)学生操作。

(4)指名汇报演示

师:在操作中有遇到困难的小组请举手。你们遇到了什么困难?(因有个别组老师所提供的图片不同,操作中必然出现困难)。在这里可能出现三种情况

①小组内合作使用图片,一种是圆形,一种是正方形,或一种是长方形,一种是正方形,形状不同,无法比较。

②小组内合作使用图片,是两种大小不一样的正方形,形状相同了,大小确不同,无法比较。

得出结果:要选择大小一样的小方格,也就是要统一标准,这个标准就是面积单位(板书:面积单位)

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

(一)要求自学p73、p74的内容并思考下面问题:(课件出示自学要求)

①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②边长是多少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

③和你的同桌说说你学到了什么?

(二)检查自学情况。(课件出示)

1、汇报自学情况?

(板书:常见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2、平方厘米

(1)拿一拿:从学具中分别拿出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学生拿,)师:你确定吗?有什么方法验证你拿的对不对?用测量,

(2)量一量:用尺子量的正方形的边长分别是多长?

(3)找一找:我们身边哪些物体的面积接近1平方厘米?(课件出示)

3、认识平方分米

(1)1平方分米是怎样的小正方形?(生答)从学具袋中找出1平方分米?

(2)找一找,我们的身边什么物体的面积接近1平方分米?

生找,如果时间允许的话可以让学生试着上前比一比,如比开关盒。

4、认识平方米

(1)猜

师:1平方米是怎样的正方形呢?(生答)从你的学具袋里找找看?(生找不到)

到底有多大呢?(出示1平方米的教具)猜猜看在1平方米的地毯上大约能多少人?

学生猜测、站位验证。

(2)找

师: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面积接近1平方米。

生找

师:你家房子大概有多少平方米?(学生说出自己家房子的面积。)

(3)想

闭眼想象: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有多大?

5、总结

师:刚才我们学习了面积和面积单位,你用了什么方法学习这些知识的。?

四、结合实践,综合运用

1、第74页“做一做”第1题。

师:学习面积单位,你会测量面积的大小了吗?测量桌面的大小要用什么面积单位?测量教室的面积要用什么面积单位?测量整个校园的面积要用什么面积单位?测量整个永定县的面积要用什么面积单位?

2、改错题。(媒体出示)

4月27日 星期六 天气睛

今天我到姑姑家做客。姑姑家的房子可宽啦!大约有160平方厘米。为了欢迎我姑姑还特意做了蛋糕。坐在面积大约是15平方米的凳子上,看着金黄的蛋糕,我直咽口水。姑姑笑着说:“吃吧!”我赶紧张开大嘴一口气吃了两块有1平方米的大蛋糕。我还教表妹画了一张大约有4平方厘米的画。中午,躺在面积大约是3平方分米的床上,我想:这个节我过得真开心!

学生读日记、帮明明改面积单位。

估计:教室的面积大约有多少平方米?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桂林山水》教案 第六篇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认识生字、新词。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4、了解作者语言表达特点。学习作者用对比的方法来2024景物。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受桂林山水独特的美。

教学难点:领悟作者语言表达特点。

教学准备:桂林山水的2024图片。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去过哪些地方去游览?你最喜欢哪里的美丽景色?(生回答)是啊,美的景色能给人以美的享受,今天,老师要和你们一起去观赏桂林山水,去领略它独特的美。坐稳你们的小船,我们出发了。(板书课题)

二、范读课文

1、听完老师朗读课文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2、小结,并引读第一节。怪不得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板书:甲天下)

三、自读课文

1、读准字音,认读课文后面的生字宝宝。

2、借助工具书理解课文后面不理解的词语。

3、你认为桂林的哪是最美的?用直线画出相应的句子。

四、精读课文

1、认读生字

2、回答问题:

1)、你认为桂林的哪是最美的?

2)、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桂林的山美(或水美)?(学生可能会回答善美或者是水美。)我相机指导学生欣赏课文内容。

3)、从这些语句中可以看出漓江的水的什么特点?(板书:静 清 绿)

4)、指导朗读:要读出惊讶,惊叹的语气。

5)、范读,学生练读,指名有感情读。

3、欣赏美景(漓江的水的图片)

五、总结学法

1、说一说我们在欣赏桂林水的方法是什么?

1)、找出相应的语句。

2)、总结桂林水的什么特点?

3)、有感情的练读课文。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5)、欣赏桂林的水。我们用同样的方法去欣赏桂林的山。

六、自学课文

七、教师检查学习效果

1、配合板书

山:奇 秀 险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欣赏桂林的山

八、学习对比的方法。

师:在这篇课文中作者向我们介绍了漓江的水和桂林的山的美丽景色,但课文却又向我们介绍了大海、西湖、泰山和香山呢?(学习作者用对比的方法突出桂林山水的美,桂林山水的与众不同。)

九、欣赏美景(欣赏图片)

师生边欣赏山水边读课文:‘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再加上空中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让你感到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现在你理解了这句诗的意思了吗?进而指出桂林山水美如画。

十、总结学法

1、桂林山水的景色是美的,你最想对桂林山水说些什么?

2、作者抓住桂林山水的特点,写出桂林山水甲天下,我们在写景的作文中也要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来2024景物,使我们看到的景物能够体现在我们的笔下。

 教学要求:

1、通过朗读、背诵课文,了解桂林美丽的山水,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啊”的音变,读好比喻句及排比句。

3、学习通过对看到的、感到的、想到的进行2024的方法,把句子写具体。

4、学会本课10个生字,积累词语。重点理解“拔地而起”、“连绵不断”、“波澜壮阔”、“形态万千”、“危峰兀立”等词。

5、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体会课文是如何把它们写具体的。

教学难点:

根据句子结构及句式的特点把握语调及语速。掌握“啊”的读音。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出示),因此,我们乘着木船,荡舟漓江,来观赏桂林的山水。

2、“甲天下”是什么意思?(天下第一)

3、下面,我们要随着作者的视线,一起来观赏桂林的山水。

(在“山”和“水”下作重点记号··)

二、自学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1、出示表格

2、出示自学要求

⑴读通课文,读准字音;

⑵你觉得课文是按什么结构来写的?思考怎样给课文分段;

⑶桂林的山水有哪些特点?请用小圈圈出。

3、检查自学

⑴指名四人朗读

⑵你觉得课文是按什么结构来写的?给文章分成四段。

板书:总起分述总结

⑶桂林的山水有哪些特点?板书:水:静清绿山:奇秀险

请你用文中引用的一句古诗来总结文章。板书: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完成板书提纲

总起:甲天下

水 清

桂林山水 分述:绿

山 秀

总结: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三、导学第二节

1、分小组自学课文第二节,从以下几个方面把课文读懂

词义,结构(分层),修辞手法,语言文字,朗读语气等等,也可以用自己的方法来学习,谈谈学习的体会,也可以提出不懂的地方,在大组交流时提出。

目的:读出感情,理解语言文字,作者是怎样把漓江水的特点写具体的。

学习方式:读读、议议、圈圈、划划

等一会儿老师还要请你们交流一下你们是怎样来学习课文的,向大家介绍一下你们学习的方法、步骤。

2、交流学习情况

⑴词义:波澜壮阔、无瑕等

⑵分层:三层

⑶修辞手法:引读

第一句用“波澜壮阔的大海”和“水平如镜的西湖”跟漓江作比较,强调漓江的水有独特的美。第二句具体写漓江水“静”、“清”、“绿”三个特点。其中的“真”,是的确、实在的意思。

(作者为何在“静、清、绿”前加上一个“真”字,后都带个“啊”字?通过朗读,体会“真”写出程度。“啊”抒发作者喜悦、2024之情。)

对这三个特点,作者用感觉或用比喻来具体说明,并把它们组成一组排比句,文字优美,富有节奏,给人的印象鲜明、深刻。

最后一句写出江水之静。

⑷2024角度:引读

“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从动态的角度写;

“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从透明度的角度写;

“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从色彩的角度写。

⑸引读,说说你怎样读出语气,交流并指导朗读。

“静,清,绿”三字要读重音,在“静得、清得、绿得”后要有小停顿,以突出后面补充说明得部分。读这三个分句,音量要渐大,读出层层推进得感觉。

朗读这一节,首先要把握平稳、清新的基调,其次要运用重音、速度等技巧,传递出对内容的理解第一句是全节的总起句,读时要平稳,声音可略低,“却从没看见过”、“这样的”读重音。第二句要掌握重音和停顿。最后一句是再次写感觉,以突出漓江水的“静”,读时渐轻、渐缓。

读好排比句,注意节奏,几个“像……”要一气呵成。

个读,齐读。

⑹质疑,解疑

⑺小结你们小组是用什么方法来学习课文的?

【读课文→分层→找特点→怎样写具体(读读议议)→有感情朗读】

3、背诵第二节,根据板书自背,互背,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把课文背出来的。

(记关键词,列提纲,记每句第一字……)

4、检查背诵

四、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3、背诵并默写第二节。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指名背诵二节(默写第二节)

2、过渡:桂林的水是美的,桂林的山更有与众不同之处。

二、导学第三节

1、用学习第二节的方法来自学第三节,把课文读懂

目的:读出感情,理解语言文字,作者是怎样把漓江山的特点写具体的。

学习方式:读读、议议、圈圈、划划

还要交流一下你们是怎样读懂课文的方法。

2、交流学习情况

⑴词义:奇峰罗列、危峰兀立、怪石嶙峋、色彩明丽

⑵分层:二层

⑶写法:

写法上与第2节相似,显示了结构上的对称。第一句用“峰峦雄伟的泰山”、“

红叶似火的香山”跟桂林的山作比较,突出桂林山的奇特。第二句用排比句具体地写桂林山的奇、秀、险的特点。

奇峰罗列,形态万千——山形

色彩明丽——山色

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山势

有形态的描摹,有联想比喻,有亲身感受,把山的形、色、势写得非常生动逼真。引读。

⑷有感情地朗读。

⑸交流学习方法。

【读课文→分层→找特点→怎样写具体(读读议议)→有感情朗读】

⑹背诵第三节,交流背诵方法。

三、略读第三段

1、师引读:第三段从整体上写桂林山水之美。山水一体,交相辉映,加上空中——(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让你感受到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2、最后这句古诗是什么含义?

3、这句诗既是作者的感受,也是对全文的总结,与第一段的内容相呼应。

4、背诵第三段。

四、总结

1、作者用诗一般的语言,描述了桂林美丽的山水,写下了自己观赏桂林山水的真切感受,抒发了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2、让我们齐读课文

五、完成课后练习

1、指导课后练习二

例中的第一分句是概述,第二分句是用补充说明的方法写具体,即“清得”怎么样。两个小题分别要求写出“黑得怎么样”和“干净得怎么样”。如:“黑得伸手不见五指”“黑得看不见屋内的陈设”;“干净得看不见一张纸屑”等。

2、完成其他练习

六、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默写课文。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2、读课文,感悟桂林山水的特点和优美,体会作者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3、学习作者抓住特点、运用对比2024景物的方法。

4、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桂林山水独特的美。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手法2024景物的方法。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都游览过我国的哪些名胜古迹?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呢?(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是的,这些景色确实都很美,你们还想不想再去一个景色更加迷人饿地方看一看呀?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九课(板书:桂林山水)。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欣赏桂林的山水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圈出本课要求认识的7个生字,多读几遍。

2、再读课文,四人为一小组,互相正音,把课文读通顺。

3、桂林山水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你认为课文中的哪句话最能体现你的这种感受?(找出并说说“桂林山水甲天下”的意思,由这句话引入课文精读部分。)

三、精读课文,读中感悟

1、指导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

说:你觉得漓江美在什么地方?(板书:静、清、绿)

(2)读课文,边读边想像画面,读出自己的感悟。

(3)小组交流:说说你是怎样读出漓江水静、清、绿的特点的?

(4)2024小导游,给同学们介绍漓江水的特点。(要求:准确、有感情、声情并茂。其他同学闭上眼睛想象,然后评价。

(5)齐读第二自然段。

2、引导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欣赏图片:桂林的山

(2)自由读,把你看到的桂林山的美带入课文读一读。读后同桌交流桂林这一带山的特点。(板书:奇、秀、险)

(3)指名同学朗读。

(4)根据课文内容,画一画你所理解的桂林的山。

(5)畅谈桂林山水给自己留下的印象,想像作者亲眼目睹桂林山水时的情感,过渡到第四自然段。

3、以读代讲,学习第四自然段

(1)齐读。

(2)自由朗读,找出2024作者游后感的句子,引导读出陶醉之感。

(3)讨论“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这句话的意思,想像这种感觉。

四、整体回顾,自主质疑

1、把不明白的地方记下来,小组交流。

2、读了这篇课文,你想说些什么?

3、自由读课文,再次走进桂林山水。

五、拓展延伸

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整体导入

为什么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让我们再次走进这连绵不断的画卷,畅游桂林的山水。

二、引导学生朗读课文

1、全班交流:怎样读出桂林山水的特点,怎样读出对桂林山水的喜爱之情。

2、自由朗读课文。

3、练习背诵

师生共同回忆每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根据每自然段的内容逐段练习背诵。

三、指导写字

1、把要求写的13个字按结构进行分类。

2、按字的结构分类指导书写方法。

重点指导“翠、拔、栽”的字形和“佛”的笔顺。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快速记准字形。

4、小组展示写字成果,互测记字情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