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不动产工作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不动产工作报告范文第1篇
2024加快推进不动产登记相关工作的报告
县自然资源局:
李克强总理在全国人代十三届一次会议上提出要“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使更多事项在网上办理,必须到现场办的也要力争做到‘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省政府3月17日召开会议明确提出“热点事项‘3550’限时办理”的目标。省国土资源厅要求各地不动产登记机构在2024年5月30日前实现不动产登记5个工作日内办结,让办理不动产登记业务的企业和群众“最多跑一次”。不动产登记中心作为国土部门的窗口单位,在县局的领导下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与中央、省、市相关要求差距还很大,还有很多问题亟需解决,现将相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XX年X月X日,不动产登记中心挂牌成立并发放了全县第一本不动产证书,土地、房产、林权等相关证书停止发放。X年X月,县政府任命了登记中心主任并上任,X年X月,县局任命了中心副主任1名,股长4名。目前中心在岗人员共17人,其中:中心事业编制人员7人,局参公编制人员1人,局事业编制人员3人,房管局划转6人。出台了中心各项管理制度,明确了岗位职能职责;对现有岗位人员进行了调整;积极与林业园林局协调,就林权不动产转移登记流程达成初步共识。截止目前,共受理各类登记事项X件,颁发不动产登记证书X本,不动产登记证明X份,查询X件,查封X件。
二、存在的问题
1、人员结构不合理。按照县编委《2024整合不动产登记职责等2024机构编制事项的通知》文件,登记中心核定事业编制15名,设综合股、受理股、审核股、权证股、信息档案股5个内设机构。目前,登记中心在编人员11人,其中:在编在岗人员7人,驻村扶贫2人,局机关借调2人。中心在岗的17人分别来自国土、林业、房管等多个部门,结构复杂,业务水平和个人素质参差不齐,不动产登记涉及多个部门的分工协作,知识面广,目前大多数人员的政策水平和业务能力还达不到要求,工作主动性和责任心不强,出工不出力现象严重,导致中心人员管理难度大。
2、硬件设施不完备。中心目前配备的电脑全是借用国土局的电脑,配置上较低,不能满足不动产登记业务系统加载不动产空间数据和不动产登记资料扫描数据需求,运行缓慢影响了工作效率。打印机等设备都是以前行政审批股留下来的老旧设备,除大厅外,正、副两个主任,4个股室共用一台激光打印机。用于不动产登记数据存储的设备是借用的“一张图”项目设备,且存储空间小,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不动产数据存储需求,数据备份也仅通过手工备份到移动硬盘,信息化程度不高,数据安全得不到保障。
3、窗口设置不优化。按照自然资源部﹝2024﹞7号文件要求,县一级不动产登记大厅受理窗口不低于5个,中心目前共设置了咨询、数据关联、受理、收费、发证等窗口7个,其中受理窗口目前只设置了3个,因大厅场地限制,多个窗口无法设置到大厅,导致群众办事不方便。
4、数据共享不时实。目前房产交易与登记分离,部门之间配合不够顺畅,交易与登记两个系统分别同时运行,系统数据不能及时共享,经常出现数据对接不及时等情况,造成群众办事不便,社会反响大,工作效率低,登记风险大。
5、档案管理不规范。根据《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实施细则》2024规定,不动产登记资料由不动产登记机构管理,应当建设不动产登记资料存放场所。但目前所有不动产登记资料XX万余件均未整理归档,档案资料临时占用会议室和办公室存放,存放场所面积小,无法满足档案存放需要,且未达到安全保护标准。
6、业务能力不够强。实行不动产统一登记后,《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实施细则》以及《不动产登记操作规范》,对不动产登记工作全程予以规范指导,办理不动产登记业务时,需对涉及到的国土、建设、林业相关的业务综合考量,各类不动产登记业务要求普遍提高,要求工作人员要全面掌握相关业务知识,但现有人员除个别能全面掌握相关知识外,大部分仅精通部分内容,工作人员业务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7、其他登记未启动。目前中心开展办理的业务主要是国有土地及房屋登记,涉及集体土地、林权等登记工作还未开展,但近期前来咨询申请办理林权、宅基地登记的群众较多,由于林业部门在XX年就已停办林权证,不动产相关法律法规对林权不动产登记的规定比较模糊,无可操作性,加之原林权登记档案难以利用、权籍调查难以开展、权籍调查经费难以解决、相关部门职责不清等原因给林权登记带来一定困难,工作进展缓慢。宅基地登记所需要件资料及办事流程不明晰,登记部门和确权审批部门权责不清,需出台相关程序及办法。
三、工作措施
实施不动产统一登记是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的重要内容,是完善产权保护制度和提高政府治理效率和水平的一项基础性工作。要以“提高服务质量、提升办事效率、维护权利人合法权益”为工作目标,以基础设施建设和规范化建设为抓手,切实推进不动产登记工作。
1、加强中心内部管理。一是完善登记中心日常管理制度,进一步明确不动产登记人员行为规范,落实每个岗位的工作职责和工作任务。二是动态分析梳理不动产登记各工作环节,尤其是审核、登簿等关键岗位的廉政风险点,逐级落实廉政风险防范措施,打造清正廉洁的不动产登记队伍。三是建立不动产登记工作集体会商机制,定期召开会商会对不动产登记中心2024整理的疑难、遗留问题进行集体会商决策。四是加强业务培训,常态化开展业务知识学习,并拓展学习内容和渠道,分期分批安排人员到市登记中心和县区登记中心学习,切实提高不动产登记人员综合素质。
2、提升综合服务水平。一是优化办理流程。提高办事效率,进一步优化受理审核流程,会同法律顾问对不动产登记要件进行梳理。二是创新服务方式。除继续为重点项目开辟绿色通道外,可以为因疾病或残疾等原因无法到登记窗口现场办理的群众提供上门服务,为开发企业办理大批量商品房分户和预告登记提供预约服务。三是积极探索网上预约登记、网上查询办理进程和短信提示领取产权证书等便民措施。
3、加强登记档案管理。一是严格执行不动产登记资料管理制度以及信息安全保密制度,并结合实际,制定具体工作流程。二是待人员配齐后立即启动现有不动产登记档案整理归档工作。三是衔接房管局移交房屋登记档案。
4、主动化解信访矛盾。当前部分已售商品房不能办理分户登记的问题较为突出,针对已反映出的不能办理不动产权证的房产项目,由登记中心牵头逐一调查核实相关情况,梳理问题清单,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采取“一事一议”方式,逐个项目分析研判。同时,按照《市不动产登记联席会议第X次会议纪要》,加强和相关部门的沟通和协调,主动协助化解各类权属纠纷,加强和林业局沟通,确定林权不动产登记资料清单和工作流程。
四、急需解决的问题
1、人员不足问题。经初步核算,中心共需各类工作人员35名,其中:在大厅设置权调、查询查封、咨询导服、受理、审核、登簿、缮证、收费、发证等窗口15个,共需工作人员19名;在XX等X个乡镇各设置受理窗口1个,共需工作人员8名;中心正副主任3名、综合服务人员2名、信息档案管理人员3名,共需工作人员8名。目前中心编制共15名,需向社会购买服务人员20名,同时理顺10名在岗不在编工作人员的人事关系。明确股室人员划分,配齐权证股人员。
2、硬件设施问题。为保障不动产登记工作顺利开展,建议为升级和配备一批硬件设施。一是对现有的电脑能升级的进行升级,不能升级的重新配备。二是针对原本配备不够的情况,同时考虑到人员的增加,新购置一批设备,包括:电脑33台、激光多功能一体机2台、激光打印机20台、针式打印机2台、高拍仪6台等设备。三是为保障数据存储和数据安全的需求,配备数据存储和备份设备,包括:应用服务器1台、数据库服务器1台、数据存储设备1台、数据备份设备1台。探索查询、发证智能化服务体系。
3、档案管理问题。鉴于登记中心现有档案资料存放场地面积小和安全保护不达标并占用办公室的情况,需及时确定档案保管场所,配齐档案管理相关设施设备,场地大小及配置需满足不动产登记档案保管及安全的需要,方便整理归档的不动产登记档案及时移交到档案室统一管理。
不动产工作报告范文第2篇
一、财务报表,特别是其中的资产负债表将变得更长、更复杂和更难以理解
财务工作报告的中心可从收益表转向资产负债表财务工作报告首先起始于资产负债表。在初期,资产负债表似乎一直优先于收益表。在世纪初,由于所得税日益成为企业的一项重要费用项目,人们也更加热衷于采用长期融资形式取得资金,而长期融资的保障程度更多地依赖于企业创造盈利的能力。因此,收益表成为人们更为关心的对象。然而,近年来这种趋势有所改变。例如,在美国已有迹象表明,资产负债表将重新成为财务工作报告的中心。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在号财务会计准则公告“所得税会计”中,把各个会计期间所得税的摊销方法由递延法改为负债法。前者为了保证收益表的相对真实;后者则重视资产负债表的可靠性。此外,其号准则公告“职员养老金”和第号准则公告“租赁会计”等也都以资产负债表为中心。其结果是,资产负债表项目将不断增加,如退休无形资产;收益表上揭示的收益将有更大的变动性。
1、多种计量基础并用,但将越来越多地采用现行价值或市场价值
由于环境和财务工作报告目标的变化,传统会计模式,特别是历史成本,显示出一定的局限性,而寻找理想的替代方案又非指日可待。因此,未来的财务工作报告将采用折衷的方法即:混合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计量基础。例如,美国会计学会下属“会计与审计计量委员会”在—年度报告中指出:“基于历史成本的局限和有限相关性,在尽可能的情况下应尽可能采用某种形式的市场价值,”它还认为,“财务证券是以市场价值为基础的会计模式的首要选择对象。因为对这些项目来说,利用相关性和可靠性来衡量,将倾向于选择以非历史成本为基础的模式。”英格兰和威尔士特许会计师协会和苏格兰特许会计师协会在年发表的《财务报告的未来模式》中指出:“为了反映各自的特征,资产和负债将采用折衷的方法进行计价。”
美国会计学会、英格兰和威尔士特许会计师协会和苏格兰特许会计师协会都把相关性视为选择财务工作报告计量基础的首要标准。美国会计学会指出:“在选择财务工作报告的计价基础时,我们将首先考虑相关性问题。数据的可靠性固然重要,但不相关数据的可靠性对任何人也没有用处。”
这样,财务工作报告的未来发展趋势是:一方面,财务工作报告将同时混合使用多种计量基础,即不同资产和负债项目采用不同的计量基础;另一方面,由于对决策有用性的重视,在条件成熟时市场价值或现行价值将逐渐形成一套独立的会计与报告模式。因此,可能形成历史成本模式与现行价值模式并存的局面。
2、未来财务计量的侧重点可能发生变化
传统的财务计量往往集中于每股盈利、资产报酬率或业益报酬率,未来财务计量将集中对股东价值的计量。股东价值是由美国会计学会拉帕波特在年出版的《创造股东价值》中指出的一个新概念,它包括价值增长的持续性,销售增长、经营毛利率、所得税率、营运资本投资、固定资产投资和资本成本。股东的价值可能与传统的财务计量差距悬殊。
3、收益表将趋于反映全面收益,或分化成两个报表
年月,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颁发第号概念公告《企业财务报表要素》,把全面收益列为财务工作报告的十个要素之一。这一概念已日益获得人们的承认和扩展。传统的收益表将逐渐成为全面收益表。例如,加拿大会计准则行政当局在年颁发的《财务报告概念结构》中就把收益表改为全面收益表。
英格兰和威尔士特许会计师协会等在年发表的《财务报告的未来模式》中,把利得表作为一个单独的报表加以2024。该报表用以反映报告主体财务财富的变化,它包括:反映在收益表上的经营利得;由于非经营因素影响,对有形资产(不动产)进行重新评估而产生的其他价值变化;年终对无形资产重新评估而产生的价值变化。
4、增加对现金流动表的重视
继美国正式把现金流动表列为企业的对外财务工作报告之后,世界上其他国家和地区纷纷加强对现金流动表的研究和采用。例如,上述英国《财务报告的未来模式》就建议把现金流动表列为企业的对外财务工作报告。
增值表将与收益表同时成为备选的收益披露方式,或两个报表同时并存年,德国颁发的公司法率先把增值计量引入公司财务工作报告。它是通过把产成品和在产品存货增加或减少以及在报告期内资本化的其他费用加到销货净额上,得出在收益表中首行列示的“总成果”或“总产出”量度。年,英国颁发的《公司报告》,也明确地建议各种企业提供2024增值的计量和报告。美国会计学会最近也建议把增值表列为财务工作报告的组成部分。由于增值表所提供的信息对宏观经济管理很有帮助,越来越多的国家可能把传统收益表扩大为增值表,或把增值表单独作为对外提供的一种财务工作报告。
5、财务报表备注的内容将日趋增加
由于报表内容日益复杂化,表内已无法包容更多的信息,而表内某些信息若不加以必要的说明或补充又难以理解。因此,表外备注的内容必将不断增加。备注可能反映的信息类型包括:有助于理解财务报表的重要信息;采用与报表不同基础编制的信息;那些可以反映在报表,但基于有效交流的原因而披露在其他部分的信息;用于补充报表信息的统计信息等。
二、其他财务工作报告手段将不断增加并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
由于传统报表受到种种限制,首先要遵循公认会计原则,披露的信息必须经过确认、计量和记录的程序取得,这就使它的发展不能不带有一定的局限性。随着财务工作报告目标向决策有用性倾斜,为了满足使用者新的信息需求,其他财务工作报告手段将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在未来,其他财务工作报告手段可能包括:差别报告、概括性报告、预测报告、管理人员的分析与讨论、职员报告、社会责任报告等等。
1、差别报告
差别报告是指为不同使用者或使用者集团所提供的内容(或在时间上)有差别的财务工作报告。由于使用者的信息需要和获取信息的权力(途径或方式)各不相同,某些特定使用者或使用者集团已不满足通用的财务工作报告了。因此,企业可能有选择地有重点地对外披露某些使用或者使用者团体特殊需要的信息。例如,主要债权人收到的信息往往比股票更为详细和及时;债券评估机构收到的信息也往往比年度报告更为详细,等等。通过差别报告,企业既可满足特定使用者或使用者团体的特殊信息需要,又可避免因广泛对外披露而对企业产生不利的影响。基于上述优点,差别报告必将成为企业对外财务工作报告的一个重要手段。
2、概括性报告
从某种意义上说,概括性报告也是差别报告的一种形式。它也是以针对不同使用者不同信息需要为出发点的。由于现代企业的财务工作报告变得越长、越复杂和越难以理解,财务工作报告的信息过量反而使重要的信息模糊化。此外,在财务报告使用者中,有一些使用者(如财务分析专家、投资经纪人等)由于拥有丰富的知识与经验,因而有可能与必要分析和利用详细和复杂的信息。但比较大量的使用者对财务工作报告的理解与利用能力有限甚至十分有限,他们也没有必要全面掌握财务工作报告的全部内容,这些使用者团体包括分散在社会各阶层的普通股东。这样,又产生了对新型报表的需要。这种报表应能反映财务工作报告中需要掌握的最基本和最重要的信息,即所谓概括性报告。那些需要详细信息的使用者仍可通过通常的财务工作报告而获得所需的信息。概括性报告的主要格式可以包括:广泛利用图形等代替财务报告的某一部分;保留财务工作报告和报告的各个部分,但进行大量的浓缩;广泛修改,扩大使用董事长或总经理报告和简短的专题分析;等等。超级秘书网
财务工作报告的未来发展趋势是,除了继续对外提供传统的财务工作报告外,还提供概括性报告。然而,完整的传统财务报告可能是作为附录形式出现的。这种做法既可使企业遵循2024财务工作报告的2024规章制度,又可使那些只需简单浏览财务报告的使用者获得一些概括性的信息,以便对情况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在现代商品经济中,企业的经营环境千变万化,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也日趋复杂,与企业相关的利益集团不断增加,企业对外报告责任也逐步扩大,企业对外财务工作报告的内容、手段等都在发生重大的变化。在可以预见的未来里,企业财务工作报告的发展趋势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财务报表,特别是其中的资产负债表将变得更长、更复杂和更难以理解;财务工作报告的其他手段将不断增加并发挥愈来愈为重要的作用;对财务工作报告理论与方法的研究将进一步加强。
不动产工作报告范文第3篇
此次座谈会的任务是总结今年农产品加工业监测与预警工作,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下一步加强此项工作的思路及具体任务。下面我谈四方面意见。
一、2012年农产品加工业监测与预警工作取得较好成效
一年来,在各参与单位和行业专家学者的共同努力下,农业部农产品加工局农产品加工业监测分析与预警工作较好地完成了预定任务,为下一步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一是定期报告持续监测行业运行状态,为2024部门提供决策参考。首先,对农产品加工11大类行业运行情况进行定期监测,及时反映行业的运行状况,为各省级主管部门掌握行业运行态势,指导行业发展提供决策参考。其次,对谷物磨制、食用植物油制造、果菜汁及果菜汁饮料制造、蛋品加工、屠宰及肉类加工、蜂产品加工等6个重点行业开展了第一季度、半年度和三季度监测,对行业发展动态进行分析与研判,形成定期报告16篇。上述6个重点行业占农副、食品、饮料三大食品加工类行业的比重为37%,而这三大食品加工类行业占整个农产品加工业的比重达到52%以上。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说,对这6个重点行业的监测大体反映了农产品加工业、尤其是食品类加工业的发展态势,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此外,首次编制了《中国农产品加工业运行分析报告(2011年)》,对2003~2010年历史数据进行了整理分析,为各级行政管理部门及2024单位,了解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情况提供了可靠的资料信息,也为今后深入进行行业发展分析研究奠定了基础。
二是专题报告及时预警行业重大问题,引起一定反响。2011年以来,针对行业热点问题和突发事件,不定期开展分析研究,形成专题报告8份,以农业部信息、部长专报等形式及时向农业部领导及相关司局反映。其中,《国际对冲基金利用炒作食品安全事件沽空我国领军食品企业现象应引起关注》和《我国肉类加工能力过剩、外资介入过深,行业潜在风险加大》两篇专题报告得到高鸿宾副部长批示。同时,通过网络等途径对外预警信息,引导行业健康发展,并引起了一定反响。如的《我国小麦粉加工业结构性产能过剩问题突出》被新华网、新浪等多家知名网络媒体相继转载,并被农民日报头版刊登,在社会上引起了关注,对推动行业发展起到了一定作用;以工作动态形式编发的《蜂蜜新国标引争议》引起相关部门注意,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蜂蜜国标的修订工作;在中国国家农产品加工信息网上《关注多菌灵农残超标》,呼吁企业高度重视,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应对,避免由此带来的不利影响。
三是工作规范逐步健全,为监测预警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保障。在分析报告编制方面,形成了定期运行报告和不定期专题报告相结合的工作制度。今年,农业部农产品加工局正式开展了季报、半年报、年报的监测分析工作,逐步探索出了较为规范的报告框架和基本格式,对各部分内容提出了具体要求,确保监测分析报告能全面、准确地反映行业总体情况及特点。同时,针对行业内热点问题和突发事件,不定期专题报告与预警信息。在行业监测分工方面,初步建立了技术专家、经济专家、行业协会、政府职能部门四方协调统一的工作机制。技术专家从专业角度对行业发展状况进行分析,编写报告初稿;经济专家从市场、贸易等角度补充分析,完善报告内容;行业协会从把握运行特点和态势方面提出建议;农业部农产品加工局加工处综合政府职能、宏观政策等内容,修改并确定终稿。为提高监测报告和专题报告质量,建立了专家会商制度。今年年中,邀请来自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农产品加工工程研究所、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行业协会、企业等方面的专家针对上半年行业发展情况以及热点问题、突发事件进行了多次研讨会商,确保监测报告和专题报告的真实性与准确性。
四是专家队伍不断壮大,涵盖面扩展、互补性增强。通过一年多的重点行业监测预警工作积累,初步组成了一支综合性的专家队伍,总人数近100人。专家来源广泛,既有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农产品加工工程研究所、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等事业单位的研究人员,也有肉研中心、北京蔬菜院、中国农业大学、华中农大等科研院校的专家教授,还有罐头、肉类、饮料等行业协会的专家,以及典型企业的企业家代表。队伍结构合理,既有科研领域的技术专家,也有经济领域的行业专家,还有从事生产、加工和贸易的管理人员。其中,三分之一直接参与监测报告的起草与撰写,三分之二参与报告研讨会商,形成了核心专家与专家分工协作、优势互补的良好局面。
五是数据服务平台日趋完善,数据定时更新、功能不断优化。通过和国家统计局、轻工业协会以及部分行业协会合作,实现了数据采集与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