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本网心得体会内容页

免疫学心得(甄选5篇)

2024-07-03 03:18:02心得体会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免疫学心得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免疫学心得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女大学生 有氧健身操 免疫机能

中图分类号:G83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11-000-02

研究表明,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已经呈现逐年下滑趋势,女大学生的身体素质相较上个世纪末女大学生的体质,下降的尤为厉害。最近2024女大学生参加体能测试而发生猝死的报道更是让人不得不深思。我国女大学生的身体素质何以下降到了如此地步?另据调查显示,由于缺乏一定的健身锻炼,女大学生患感冒、发烧等小病的几率也比几年前女大学生患感冒、发烧等小病的几率要高。这无不说明了一个问题,由于缺乏一定的体育锻炼,我国女大学生的身体素质正在下降,免疫机能正在退化。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强机体的免疫能力,有氧健身运动以其简单易行、负荷量适中、健身效果明显等特点深受广大百姓的喜爱。有氧健身操集运动、塑性、健美为一体,在运动的同时,不仅可以增强机体免疫力,而且还可以起到健美、塑身的效果,深受广大大学女生的喜爱。为了提高女大学生的身体素质,有必要推广健身操。但是,健身操对女大学生身体免疫机能的影响还没有形成系统的知识,因此,观察有氧健身操对女大学生身体免疫机能的影响,并通过实验取得相关数据和研究结果,可以为有氧健身操与女大学生免疫机能的关系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佐证,对提高我国女大学生机体免疫力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免疫机能以及免疫系统

免疫机能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进入人体的抗原物质,或人体本身所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等,以维持人体的健康。抵抗或防止微生物或寄生物的感染或其它所不希望的生物侵入的状态。人们通过适当的锻炼可以增强免疫机能,相反,如果长时间的不进行锻炼锻炼,如同机器、零件不用会“生锈”一样,免疫机能也会退化,这也正是女大学生患感冒、发烧等小病几率较前几年女大学生患感冒、发烧等小病的原因。免疫机能仅仅是退化,但是还发挥着应有的作用,只是功能减弱了而已。因此,“大病没有,小病不断”才成了女大学生的常态。

人体免疫系统由免疫分子、免疫细胞和免疫器官组成。人体的免疫系统的主要功能是保护抵抗抗原的侵入,识别并排除人体内非己物质以及人体内衰老的、死亡的细胞,从而维持人体的健康。

二、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实验选取本校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女生各5名,共计20人为本次实验对象。对受试对象的挑选做出如下规定:受试对象受试前两个月内身体健康,无任何患病状况,且既往无免疫系统疾病。实验前,20人的身体基本状况如表1所示:

(二)研究方法

1.运动方案。实验周期为45天,分为三个阶段,逐步加大受试对象的运动负荷量。第一阶段(前期15天)每周1次30分钟的有氧健身操锻炼;第二阶段(中期15天)每周3次40分钟的有氧健身操锻炼,第三阶段(后期15天)每周5次40分钟的有氧健身操锻炼。

2.测试指标。分别测试该实验组20名女大学生受试前以及受试后心肺功能指标(安静心率、肺活量、心指数)和免疫指标(免疫球蛋白lgG、免疫球蛋白lgA、免疫球蛋白lgM)。

3.测试方法。在测试安静心率时,佩戴专门的心率表,用以准确测量;在测试肺活量时,要平心静气,吸满气后,对着肺活量测试仪全部呼出;对于心指数的测试,一般采用计算公式:心率×每搏输出量/体表面积;对于免疫球蛋白的测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测试受试对象的唾液,从而获取准确测试数据。

受试前20名女大学生心肺功能指标、免疫指标如表2所示:

安静心率:心率是心脏跳动的频率,由于个体的差异,心率也不一样,一般在75次/min。安静心率是反应心脏功能的一项指标,即人体在安静状态下,桡动脉或颈动脉1分钟的跳动次数。通过对人体运动前安静心率的测量和运动后恢复到安静心率所需的时间,可以判断出训练或者运动的强度是否合适。本次实验用到安静心率的测量,即是为了考证有氧健身操对于女大学生来说是否属于负荷量和运动量适中的运动,以及进行多久才能够起到明显的锻炼效果。

肺活量:肺活量是指在不限定时间的情况下,最大吸气后,尽最大努力呼出的气体量,一般成年女性的肺活量为2500ml—3000ml。如果检测出来肺活量数值比正常数值低的多,则说明机体摄氧能力和排出废气的能力差,一旦机体需要大量耗氧,诸如大学的体能测试等,就会出现供氧不足,从而导致诸如头痛、头晕、胸闷等不良反映,严重时甚至会威胁生命。这不仅仅会影响了女大学生学习与生活,而且会给身体健康带来许多隐患。需要提出的是,肺活量可以通过体育锻炼得到提高,因此,在本次实验中可以通过对比实验前后女大学生肺活量的变化,从而判断出有氧健身操对女大学生身体素质及免疫机能的影响。

心指数:心指数是指以每平方米体表面积计算的心输血量,一般成人的心指数为3.00L/min/m2—3.50L/min/m2。如果心指数偏低时,则需考虑心率衰竭的可能。

免疫球蛋白: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 Ig)是指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性质与抗体相似的一类球蛋白,主要存在于血浆、组织液、外分泌液等体液中。抗体(Antibody,Ab)是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分泌的具有免疫功能的、能与抗原特异性结合的Ig(免疫球蛋白),它是免疫系统行使免疫防御、免疫监视和免疫自稳的重要免疫分子,是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的重要产物,具有重要的免疫功能。免疫球蛋白共分为五种,即lgA、lgG、lgM、lgD、lgE。它是机体抗感染的重要屏障,其中 lgA、lgG、lgM对人体的免疫功能呈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次实验将对lgA、lgG、lgM含量进行检测,以期分析出有氧健身操对女大学生免疫机能的影响。

三、实验结果

通过对某大学20名女大学生进行为期45天的有氧健身操训练后,并对其心肺指标、免疫指标进行测量,得出相关实验数据,如表3所示:

通过表3对受试前后受试对象各项心肺功能指标以及免疫指标的对比,可以看出,实验前后,受试对象的安静心率并无显著差异;肺活量以及心指数有明显差异。免疫球蛋白lgG有显著差异;免疫球蛋白lgA无明显差异,但是呈现明显上升趋势;免疫球蛋白lgM无明显差异,也呈现明显上升趋势。

四、讨论与分析

(一)有氧健身操对女大学生心肺功能的影响

1.对女大学生心率的影响。通过45天的有氧健身操运动后,虽然从心率来看,差异并不显著,几乎与受试前结果大致一样,但还是有明显的下降。而研究表明,心率慢的人更容易长寿(在没有其他疾病干扰的情况下)。由此可见,通过适当的有氧运动可以增强心脏功能,增加人体心脏的活力。其次,通过实验前后安静心率的对比,可以看出,在实验前后,受试对象的安静心率变化并没有显著变化,因此,可以推断,有氧健身操是符合女大学生运动负荷量的运动项目。有氧健身操较易作为提高女大学生心肺功能的运动项目予以推广。

2.对女大学生肺活量的影响。通过表3对受试对象受试前后肺活量的对比,受试后,肺活量显著上升。可以判断出,通过长时间的运动,有氧健身操大大地提高了女大学生的肺活量,增强了女大学生的肺功能。肺活量一旦提高,则说明机体摄氧能力和排出废气的能力增强。一旦再遇到需要消耗大量氧气的情况(如大学体能测试中常见的女子800米跑等)时,由于肺功能得到增强,肺活量的提高,便会摄取足够的氧气给人体,因此,便不会再出现类似猝死意外情况的发生。

3.对女大学生新指标的影响。心血管功能系统是反应一个人体质强弱和运动能力水平的重要指标。通过表三对受试前后心指数的对比情况可以看出,经过一段时间有氧健身操的锻炼,受试对象的心指标有了明显的上升。说明了有氧健身操可以有效改善机体心血管功能。

(二)有氧健身操对女大学生免疫指标的影响

通过免疫指标的对比(表3)可以看出:经过一段时间的持续性有氧健身操锻炼,受试对象的免疫球蛋白lgG有显著差异;免疫球蛋白lgA无明显差异,但是呈现明显上升趋势;免疫球蛋白lgM无明显差异,也呈现明显上升趋势。免疫球蛋白lgA、lgM、lgG对人体的免疫功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数据的对比,可以推断出有氧健身操是符合女大学生的运动项目,通过一段时间的持续性的、有规律的锻炼,血清中lgA、lgM、lgG的含量都有了明显的提高,这对增强女大学生的免疫功能具有重要作用。

五、小结

本研究发现,进行长期的、运动负荷量合适的有氧健身操锻炼,可以明显增强机体心肺功能和免疫功能。出于对当下女大学生疏于锻炼、身体素质和机体免疫功能下滑的趋势分析,应当在大学里推广有氧健身操,改善我国女大学生的免疫功能,改变我国女大学生身体素质差的现状。

参考文献:

[1] 汪正毅,孔垂辉,苗向军.有氧健身操改善大学生体质现状的实验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5.

[2] 崔巍.有氧健身操运动对女中学生免疫功能的影响[J].福建体育科技.2012.4.

[3] 孙云霞,钱强.有氧健身操对女大学生免疫机能影响的研究[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12.

免疫学心得范文第2篇

1课程定位与目的

众所周知,免疫学知识体量庞大、术语概念性较强,理论比较艰深且更新速度很快,即使对于医学专业学生而言也是较难掌握的基础医学学科之一。因此,过于专业的课程内容可能会使得非医学类专业学生觉得“过难”、“过深”,从而对免疫学课程望而却步,导致教学效果不佳。因此,考虑到通识课以及免疫学教学内容的特点,我们将开设课程设为《人体最好的医生———免疫力》,旨在从定位上淡化课程内容的概念色彩,避免让学生产生畏惧情绪,以求更加贴近学生生活。作为一门综合性大学的全校通选课,我们发现绝大多数选课的学生来自新闻传播学院、文学院、法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等文科类学院,这些学生文史知识丰富、阅读积极性较高、思维活跃,但是涉猎医学包括免疫学知识的机会较少,且缺乏适当水平的读物作为媒介。因此,我们将本课程定位为高级科普类课程,强调理论性与实用性相结合,不单纯把科学理论简单化,而是以案例式教学的方式,将相关的免疫学知识通俗化,及时与日常生活中的情形状况相联系,从学生容易接触、更有感触的地方入手,始终贯彻实用性的目标进行讲授。通过学习本门课程,使学生在充分了解人体免疫系统的基础上,提高维护自身免疫力的意识,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更好地投入到学习工作中。

2教材选用及课程架构

目前国内医学专业的高等学校统编教材学术性较强,不适合文科类学生使用,而适合于非医学专业学生使用的免疫学通识教材尚未开发。因此,我们经过对若干非教材类读物的对比分析,选用《免疫学/生命之窗》一书,该书在介绍免疫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基础上,通俗、形象地介绍免疫学领域的最新进展。选用该教材的原因考虑到:一是该书对免疫学基本知识均有覆盖,对于保证讲授的体系性很有帮助;二是从案例出发介绍免疫学的理论,便于文科学生理解;三是全书各个章节图文并茂,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复杂抽象的免疫学理论,加快理解速度,降低门槛障碍。此外,我们还选择了《免疫力是人体最好的医生》一书作为重要的参考书,内容更加精简易于学生理解。为了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开课前教学组做了广泛深入的调研和讨论。我们从免疫基础知识出发,将教学内容划分成不同的模块,通过案例分析环境与免疫、药物与免疫、营养与免疫、心理与免疫、中医与免疫、感染与免疫、肿瘤与免疫等的关系;从教学目标上,我们做了如下设计,即希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向学生传递提高免疫力的生活智慧,教会学生如何缓解学业压力,树立正确的免疫学观念,教会学生免疫力的自我检测,达到完善知识、充实内心和提高健康生活方法的目的。

3优化教学内容,提高上课效率

目前,我校通选课课时数为16学时,而免疫学课程信息量大,较短的教学时间不足以深入、透彻、全面地讲解免疫学知识。因此,如何最大程度地优化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有限的学时数,既保证知识传递的科学性,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是我们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按照课程内容与课时安排(见表1),我们对授课内容进行2024和取舍。大多数文科类专业的学生对免疫系统所知甚微,因此对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应答等基础知识的讲授是课程的重点之一[1]。不同免疫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过程非常复杂,这部分内容是文科类专业学生学习的难点。此外,我们选取了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主题模块进行了讲授。比如介绍药物与免疫时,在讲授免疫增强剂、免疫抑制剂的基础上,对当前研究较热的免疫治疗进行了扩展和延伸。在讲授环境与免疫时,我们从雾霾天气说起,介绍黏膜免疫的组成、功能,及其与慢性炎症、肿瘤的关系。讲授生活方式与免疫时,我们从学习压力重、考研、就业等学生面临的压力谈起,讲授心理/情感状态均能影响了免疫系统,继而影响新陈代谢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等等,从而影响个人的健康。让枯燥无味的免疫学知识从课本中走进大学生的生活,鼓励学生调整心态、正确对待压力、摒弃吸烟、酗酒、熬夜等不良生活方式,提升自身免疫力。

4采用案例法教学,提高学生兴趣

通过实际案例的讲解和细致分析,引出重点、难点,不仅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还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在这一过程中,利用已有知识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大大提高,故能吸引学生听讲并引导学生对免疫学产生兴趣[2-4]。在感染与免疫一章节的讲授过程中,列举HBV、HIV、SARS、禽流感等病毒感染过程中的免疫学致病机制。从免疫学角度教会学生认识乙肝疫苗的预防意义、正确对待乙肝患者,增强学生预防艾滋病的健康意识。在面向文科类专业学生的免疫学通选课上,我们授课内容也体现了免疫学理论和临床治疗的前沿进展。例如讲授药物与免疫时,列举当前研究较热的靶向PD-1、CTLA-4的单抗药物,又称为“免疫卡控点”疗法,其在部分黑色素瘤患者中取得良好的疗效;在讲授肿瘤与免疫的过程中,介绍免疫细胞治疗的多种方式,尤其列举了当前研究较热的CART细胞疗法。通过介绍这些前沿进展,使得文科类专业学生对当前的医学研究热点作一了解,大大拓展了视野。

5考核方式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我们采用提交论文的形式进行教学效果的检验,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向学生强调,采用免疫学理论和视角对自己经历或者周围发生的事件进行分析。从反馈的结果来看,无论是知识储备还是健康习惯培养,学生均有所收益,能够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比如,有的学生以免疫学知识深刻解析了自己所经历疾病的过程,包括对疾病的重新理解、治疗药物带来的一系列身体和心理的改变,再到生活方式的反思和改善。我们还及时通过山东大学的选课平台对选课学生所反馈的免疫学通选课评价进行了及时的了解和分析,让我们感到欣慰和欣喜的是,很多学生都给出了如“非常有趣,很长知识”、“扩展了医学知识”、“免疫学概念与自己的生活紧密结合”等评价,这也表明我们初步达成了面向文科类学生开设本课的目的。

6思考和尚解决的问题

虽然我们开设的免疫学全校通识课已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但是,针对文科类专业的免疫学教学活动仍有待于深入改革和探索。例如,结合研讨式教学,通过辩论、讨论,鼓励学生在课堂积极发言,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此外,能否通过增加实验室参观、观摩实验课的形式使文科类专业学生对免疫系统有较为直观的了解,在调动学生兴趣的同时,使文科类专业学生对医学免疫学实验有一定程度的认知。此外,部分文科专业学生将来可能从事与健康和医学相关的媒体工作,因此了解和掌握必要医学知识、树立健康意识并能够在具体工作中正确运用,对社会整体医学素养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马樱,,金伯泉.药学专业《免疫学概论》教学内容改革的体会[J].中国免疫学杂志,2016,32(7):1060-1061.

[2]孙爱平,张国俊,赵铁锁,等.基于网络平台的“翻转课堂”冶教学模式在《医学免疫学》实验课上的应用[J].中国免疫学杂志,2016,32(10):1534-1536.

[3]尹晓琳,魏林,曾瑞红,等.医学免疫学多种教学改革方法的利与弊[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15):4-5.

免疫学心得范文第3篇

误区一:免疫力越高越好

很多人认为免疫力越高越好,越高也就意味着越不容易生病,这是人们通常会陷入的一个误区。因为一旦免疫力过高,人体就会出现异常情况,可能会对身体外部的物质反应过度,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过敏”。

误区二:三餐吃得好就可以

很多人认为只要三餐吃得丰盛点,多喝鸡汤,就能提高免疫力。事实上,就算三餐再丰盛也不一定能完全满足人们对所有营养物质的需求。因为烹饪、洗涤的过程会造成维生素大量损失,比如炒菜会导致蔬菜中维生素总量损失30%到40%,胡萝卜素损失25%;炖肉会造成猪肉中维生素B1损失60%~65%,维生素B2损失40%。

误区三:提高免疫力靠维生素C

很多人认为仅仅补充维生素C就能够提高免疫力,其实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除维生素C外,其他很多营养素对人体免疫功能起着重要的作用,并能提高机体的抗感染能力,特别是抗氧化营养素,如β-胡萝卜素、维生素E、维生素B6、锌、硒、铜、铁等。

误区四:女性免疫力比男性低

在许多人的印象中,女性的免疫力比男性低,其实并非如此。相反,科学家研究发现,免疫系统与染色体关系极为密切,由于女性有两个X染色体,携带更多的控制免疫功能的基因,因此女性免疫力比男性强,而且,与男性相比,女性有更复杂的免疫系统,女性体内免疫球蛋白的含量比男性高。

误区五:借助外力提高免疫力

在门诊经常有人咨询用什么药物可以提高免疫力、增强体质。其实,多数专家都反对使用药物提高免疫力。

免疫学心得范文第4篇

2免疫学与诺贝尔奖的百年渊源

2.117项免疫学研究成果先后荣膺诺贝尔奖在免疫学领域,除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外,尚有拉斯克基础医学奖(AlbertLaskerBasicMedicalRe-searchAwards,1946年始)、加拿大盖尔德纳基金会国际奖(CanadaGairdnerInternationalAwards,1959年始)等重要奖项,许多拉斯克奖、盖尔德纳奖的获得者,随后几年都有可能问鼎诺贝尔奖。历史上也出现过一项免疫学研究成果同获数项国际大奖的情况。但是,无论从奖项历史还是学术影响来说,这些奖项无法与诺贝尔奖相提并论的[4]。学界、公众更多以诺贝尔奖为标杆,去衡量一项研究成果的理论价值。算上2011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自1901年设立诺贝尔奖开始,在免疫学研究范畴内所获得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已经累计到了17次(表1)。除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1948年蒂塞利乌斯(ArneTiseli-us)因研究电泳和吸附分析血清蛋白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由于血清电泳技术也在免疫学的研究范畴之内,所以这项殊荣也应记在免疫学名下[4]。免疫学研究机体如何免除疫病及抵抗疾病的发生。研究内容与临床医学直接相关,研究成果(疫苗、移植、免疫耐受等)可以直接用于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1980年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天花已在全世界内被消灭”,这一人类征服疾病的最辉煌成果,便是得益于琴纳(Jen-ner)发明牛痘疫苗;现代免疫学研究更是涉及人体的生老病死等根本问题与普遍规律,已经成为生命科学的前沿学科之一。正是因为免疫学研究探索的是一个充满无穷未知和巨大机遇的领域,才使得近30位免疫学家最终走上了诺贝尔奖的领奖台。

2.2诺贝尔奖见证免疫学发展历程1901年,第1届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便颁给了使用抗毒素治疗白喉病的贝林(EmilvonBehring)。1908年,诺贝尔奖同时授予免疫学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理论的创始人(PaulEhrlich及ElieMetchnikoff),这常被看作免疫学诞生的标志。此后,诺贝尔奖又见证了免疫学从化学免疫学向生物免疫学的转型。长长的诺贝尔奖获奖名单(表1)清晰地展现出免疫学发展的百年轨迹。其中几次重要免疫学成果的获奖,更是成为了划分免疫学发展若干时期的历史节点。

2.2.1脱胎于微生物学的经验免疫学在中国,公元303年葛洪所著的《肘后备急方》中记载“使用患病狗的大脑预防狂犬病”,这可能是有文献记载最早的预防性免疫[9]。在西方,19世纪末已经出现了众多灭活疫苗,如琴纳的牛痘天花疫苗、巴斯德的炭疽疫苗、狂犬疫苗等。人类在与疾病抗争的长期实践中逐渐有免疫的概念,但是对于机体免疫应答的发生原理毫无认识,而从事免疫学研究的科学家多为微生物学家动物学家、胚胎学家、化学家等。随着微生物学的发展,尤其是显微镜的广泛使用和细菌分离培养技术的成熟。各种致病菌的分离、培养成为了可能。1876年,科赫发现炭疽热的病原菌———炭疽芽孢杆菌(Bacillusanthracis),并进一步提出“感染是由致病菌造成”的“科赫假说”。几乎是同时期,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发现腐败是由于微生物造成(巴斯德的“病原学说”),并进一步的制成多种灭活疫苗。19世纪末,人类对于疾病成因的理论探寻,以及多种减毒疫苗在临床上的应用,为免疫学学科的诞生奠定了基础,而此时的免疫学更多是经验免疫学[10-11]。虽然早期的经验免疫学脱胎于微生物学,但是它进一步探寻病原菌与宿主之间的关系,若从医学的角度看,这种二元论的思维方式,使得免疫学较此前的微生物学更近了一步[12]。值得一提的是,科赫在柏林创立的科赫学院(Koch’sInstitute)培育了EmilvonBehring、PaulEhrlich、JulesBordet等众多人才,而巴斯德在巴黎创立的巴斯德研究所(InstitutePasteur)也先后培养了ElieMetchnikoff,DanielBordet等人,这些人为早期的免疫学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也在20世纪初先后荣膺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13]。

2.2.2免疫化学向免疫生物学的转型诺贝尔奖获得者贝林发现了抗毒素,在用动物血清治疗白喉患者中取得巨大成功。这也是免疫学上被动免疫和血清疗法的先河。1908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PaulEhrlich和ElieMetchnikoff分别提出了体液免疫学说和细胞免疫学说,这两大学说的提出,对免疫学的影响意义深远[15]。这标志着免疫学理论体系架构的初步完成,免疫学自此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两位科学家被称为“免疫学之父”[14](图1,2)。此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进行了长达数十年的争论[16]。20世纪上半叶,基于化学结构的抗体研究不断深入,导致体液免疫学说的盛行,体液免疫学说取得许多辉煌的成就,如抗体侧链学说、模板学说、免疫球蛋白的分子结构等,这使得早期的免疫学更像是免疫化学[13,17]。但是,类似“锁-匙”这样简单的结构模型,显然不能解释一种抗原可以诱导机体产生多种抗体的事实。2024抗体多样性的疑惑,成了免疫学上的GOD(the直到1957年克隆选择学说的提出和此后抗体基因结构的阐明,抗体多样性的问题才得到圆满的解释。克隆选择学说认为,免疫细胞是随机形成的多样性细胞克隆,每一克隆的细胞表达同一种特异性的抗体[19],这就推动了对淋巴细胞的研究,并逐渐揭示细胞免疫应答及免疫耐受的分子机制。1960年,F.M.Burnet因“克隆选择学说和获得性免疫耐受”荣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也标志免疫学由基于抗体的免疫化学转向基于细胞研究的免疫生物学[10-11,17]。此后,抗体基因重排规律的解释(1987年诺贝尔奖)、MHC结构功能的研究、免疫应答分子机制的研究(1980、1996、2011年诺贝尔奖),免疫学逐渐深入到分子免疫学的层面[13,17]。《免疫学史》一书曾将免疫学这段发展历程划分为三个时期,形象地描绘为繁荣的细菌学时期、沉寂的化学免疫时期、复兴的生物免疫学[13]。

2.2.3后基因组时代的现代免疫学21世纪伊始,以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成为标识,生命科学研究进入到“后基因组时代”。随着免疫学研究中使用的模式生物(如小鼠、猴、海胆等)和众多病原体(如痢疾杆菌、结核杆菌、艾滋病毒等)的完成基因组测序[20],现代免疫学的研究更多的借助于基因组学手段,从基因序列入手,预测基因功能,通过模式生物验证的反向免疫学[11]开始兴起。当代免疫学的研究范畴也已超越狭义免疫的范围,形成了细胞免疫学(cellularim-munology)、病原免疫学(immunopathology)、自身免疫学(autoimmunity)、免疫遗传学(immunogenetics)等众多分支学科。

3免疫学领域历届获奖成果的理论价值和临床应用

免疫学心得范文第5篇

【摘要】 心理应激是机体通过认知、评价而察觉到应激原的威胁时引起的心理、生理机能改变的过程,是个体对面临的威胁或挑战做出适应和应对的过程。目前心理应激对免疫的作用已得到医学界广泛关注,本文将近年来心理应激所致免疫抑制与增强的研究进行综述。

【关键词】 心理应激;免疫

心理应激(Psychological stress) 是机体通过认知、评价而察觉到应激原(Stressor)的威胁时引起的心理、生理机能改变的过程,是个体对面临的威胁或挑战做出适应和应对的过程[1]。尽管心理应激对机体的免疫调控及其机制尚未完全明了,但大量的研究已表明,各种躯体、心理的应激刺激首先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引起以蓝斑?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的强烈兴奋为代表的神经内分泌反应,通过作用于免疫细胞膜上的受体而调节免疫反应;通常情况下,急性应激使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反应增强,但持续强烈的应激将导致机体免疫功能抑制[2]。目前心理应激对免疫的作用已得到了医学界广泛关注,本文将近年来心理应激所致免疫抑制与增强的研究进行综述。

1 心理应激与免疫抑制

军事演习可影响官兵心理和免疫内分泌系统。研究发现军演可导致血清IL?2 降低,IL?6、IL?8、TNF 升高,且军人心理应激自评问卷(PSET)分值≥70 的官兵变化更明显;同时军演后血清皮质醇和醛固酮均升高。因此,军演可对免疫系统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并可引起内分泌激素水平的改变,有必要选择适宜的心理训练和体能训练来提高官兵的免疫能力和心理应激能力[3]。

心理应激对不同特质焦虑运动员免疫指标也有相应的影响。高、低特质焦虑运动员心理应激后淋巴细胞增殖能力显著下降,同时高特质焦虑运动员表现有血浆IL?1活性显著升高,心理应激后低特质焦虑运动员血浆IL?1活性无显著改变[4]。研究者采用STAI量表测量其焦虑特质,采用比浊法测量其免疫球蛋白含量,分析不同焦虑特质的网球运动员在心理应激后的免疫应答。结果表明,心理应激后高特质焦虑组免疫球蛋白IgM高于低特质焦虑组,而高状态焦虑组免疫球蛋白IgA含量明显低于低焦虑组,高焦虑组的运动员免疫抑制表现更为明显,可根据运动员的焦虑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训练,稳定运动员的情绪,提高运动成绩,促进运动员的身体健康[5]。动物实验研究发现,应激组大鼠血清皮质酮含量显著升高,血清IL?2、CD3+、CD4+、CD8+水平显著下降;与非运动组相比,30 min和60 min运动组血清IL?2水平和血浆T细胞亚群数目都显著升高,而血清皮质酮含量显著降低。说明运动训练可以通过改变HPA轴的应激激素的变化对抗心理应激造成的免疫功能的低下[6]。

另有研究报道焦虑和抑郁障碍(AD)对消化道肿瘤患者免疫的影响,发现消化道肿瘤患者普遍存在AD,AD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低下[7]。胃癌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反应对免疫调节功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焦虑患病率37%(33/ 89),SAS标准分均值明显高于正常人;抑郁患病率33%(29/ 89),SDS标准分均值明显高于正常人。焦虑、抑郁情绪胃癌患者的血清IgA、IgM,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中的CD3、CD4、CD8、CD4/ CD8,淋巴因子IL?2 和TNF?α均明显低于无不良情绪者。提示胃癌患者有较明显的焦虑和抑郁情绪表现,这两种不良情绪与患者免疫调节功能密切相关[8]。

以慢性束缚制动法建立的慢性心理应激模型实验观察,应激组大鼠血清皮质醇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而IL?2、IL?6、IL?8 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结果提示,慢性心理应激可引起大鼠释放过量皮质醇,使大鼠免疫功能受到抑制[1]。电刺激心理应激箱诱发心理应激模型研究结果证明心理应激后交感?肾上腺髓质轴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之间有内在联系。交感神经兴奋可损伤电刺激心理应激模型小鼠的细胞免疫功能,而运用六羟多巴胺后的应激组较单纯应激组NK细胞活性增大、淋巴细胞转化率升高,故阻断外周交感神经有明显保护心理应激小鼠的细胞免疫功能作用[9]。以定时喂水训练大鼠空瓶刺激为情绪性心理应激原,研究情绪应激对大鼠特异性原发体液免疫反应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每次10分钟、共14次的情绪应激显著降低大鼠抗特异性抗原OVA的抗体(IgG)水平和脾脏指数,而显著增高血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和皮质酮水平。研究还发现去甲肾上腺素和抗特异性抗原OVA的抗体水平呈显著负相关。该研究证实了情绪性心理应激对大鼠体液免疫功能的抑制作用,并提示交感神经系统可能参与了此免疫调节作用[10]。慢性心理应激实验(Subordinate colony housing test,CSCT)刺激小鼠19天,观察结果显示,动物体重减轻,胸腺萎缩,肾上腺萎缩,血浆去甲肾上腺素增加,焦虑行为增加。同时下丘脑室旁核CRHmRNA、白天相皮质酮以及酪氨酸羟化酶在结肠组织表达均增加。肠系膜淋巴结分泌促炎和抗炎细胞因子在CSC实验后增加。提示慢性心理应激可改变神经?内分泌和免疫功能[11]。利用小站台水环境诱发的应激模型,观察站台12h、24h、48h和对照组在站台前后动物一般行为、胸腺和脾脏重量与指数的变化状况。结果应激使小鼠的一般情况发生改变,表现为体重减轻,易受惊吓,高度紧张,攻击性增强,呼吸急促,对外界环境干扰敏感度低,修饰行为减少,体能水平逐渐降低,运动能力逐渐下降及性激素水平的下降,提示该模型在应激状态下免疫功能降低[12]。冷应激也可视为一种心理应激,在持续两周冷应激后对大鼠机体免疫系统的影响结果发现:①应激组白细胞介素1β、自然杀伤细胞、CD57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②应激组皮质酮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冷应激能使大鼠的免疫功能受到影响[13]。

2 心理应激与免疫增强

应激时也可表现为免疫功能的增强,临床上观察到良好的精神状态可使恶性肿瘤病人的存活时间延长。应激时免疫功能的增强可能与一些垂体激素(除ACTH外)的释放增多2024。如PRL在应激时释放增加,可增强体液免疫;GH释放增加可增加NK细胞活性[14-15]。

有研究指出放松训练可增强天然杀伤细胞活性,这表明某些应对活动会增强免疫系统功能,但其机制尚不清楚,认为它可能与面临应激的类型和应激发生的时间2024[16]。

有研究报告,心理应激方法和力竭运动方法分别处理后,各训练组动物安排在最后一次训练后24 h与对照组大鼠同步处死,测定大鼠血清中血尿素氮含量及全血细胞的数量。研究结果:力竭运动使血尿素氮升高,力竭运动及心理应激使血清中白细胞数略高,单核细胞百分比、中性粒细胞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有升高趋势。说明运动及心理应激条件下,机体调动了非特异性免疫的防御机制[17]。

3 心理应激与免疫抑制/增强

新近的实验研究表明,重要应激激素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s,GCs)和儿茶酚胺(Catecholamines,CAs),可作用于抗原递呈细胞和T辅助1细胞(Th1) 抑制IL?12, TNF?α, INF?γ的合成,另可通过T辅助2细胞(Th2)上调IL?10, IL?4, IL?13和TGF?β的合成,即对具有双潜能的T辅助细胞(Th1和Th2表型)有不同影响[18]。因此,通过这一机制可以选择性地抑制Th1?细胞免疫轴和转向依赖Th2介导的细胞免疫,即是抑制细胞免疫和增强体液免疫,而不是广泛的免疫抑制[19]。研究表明,急性应激、慢性应激,过度锻炼,慢性感染、重症抑郁和动脉粥样硬化等均表现出促炎/抗炎和Th1/Th2平衡失调的特征。应激系统的高反应和低反应,和神经内分泌?免疫功能的失调均与“抗炎反馈系统”和促炎细胞因子的高反应性2024。因此,应激激素诱导的免疫抑制或增强和Th细胞因子的合成可能是应激相关疾病,免疫相关疾病等的重要机制[20]。

4 结语

综上,心理应激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涉及到中枢神经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共同作用,机理十分复杂。军事、运动、情绪异常等各种心理性应激均可导致机体免疫功能的下降,从而降低机体对疾病的防御能力;个体的应付方式、个性特征等方面的差异是造成应激免疫反应差异的重要中介,个体可以通过有意识的心理干预(放松训练、积极思考、稳定情绪等)、适当的体育锻炼等减弱应激免疫反应的强度,增强免疫能力。因此,在心理应激过程中维护神经内分泌?免疫功能的平衡,对于增强机体防御能力、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朱玲勤,杨惠芳,张银娥,等. 慢性心理应激对实验大鼠行为和免疫功能的影响[J]. 宁夏医学院学报, 2007, 29 (4): 376-378.

2 金惠铭,王建枝. 病理生理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第六版), 2004, 1: 144-152.

3 程传苗,李兆申,黄文,等. 军事应激对军人心理和免疫内分泌系统的影响[J]. 解放军医学杂志, 2007, 32(3): 189-190.

4 张剑,陈佩杰,庄洁,等. 心理应激和心理训练对不同特质焦虑运动员免疫指标的影响[J].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2000, 19(2): 177-178.

5 党辉. 心理应激对网球运动员免疫球蛋白变化的实验研究[J]. 陕西教育学院学报, 2008, 24(1): 122-125.

6 肖春梅. 中小负荷运动及慢性情绪应激对免疫机能的影响[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7, 7(30): 919-921.

7 魏永长,南克俊,周芙玲,等. 焦虑和抑郁障碍对消化道肿瘤患者生活质量及细胞免疫的影响[J].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2005, 26(7): 650-653.

8 冯德月,刘丽萍,林志芳. 焦虑和抑郁情绪对胃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J]. 中国基层医药, 2005, 12(9): 1179-1181.

9 吴振宇,张云,肖健,等. 阻断交感神经及加味逍遥丸对心理应激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J].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2006, 15(1): 7-9.

10邵枫,林文娟,王玮雯. 心理应激的免疫抑制作用及其与神经内分泌反应的相关性[J]. 心理学报, 2001, 33(1): 43-47.

11Reber SO,Birkeneder L,Veenema AH,et al. Adrenal insufficiency and colonic inflammation after a novel chronic psycho?social stress paradigm in mice: Implications and Mechanisms[J]. Endocrinology, 2007, 148(2): 670-682.

12叶火林,杨军平,邱丽瑛,等. 小站台水环境应激不同时间对小鼠免疫功能及性激素水平的影响[J]. 放射免疫学杂志, 2008, 21(3): 215-217.

13钱伟. 不同负荷运动训练对冷应激状态大鼠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07, 11(17): 3370-3372.

14韩美君,马殿丽. 心理应激过程中免疫功能变化的研究[J]. 中国临床康复, 2006, 10(2): 189-192.

15金花,莫雷. 应激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其调控手段[J].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2004, 23(1): 106-110.

16邹正华. 浅述心理应激对运动员免疫功能影响的生理物质基础[J]. 科技信息, 2007, (15): 460.

17杨晓艇,曹爱春,黄文英,等. 力竭运动及慢性心理应激对白细胞数量及构成成分的影响[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07, 11(17): 3361-3363.

18Elenkov IJ. Glucocorticoids and the Th1/Th2 balance[J]. Ann N Y Acad Sci, 2004, 1024: 138-4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