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本网工作计划内容页

临床医生骨科个人工作计划(汇总4篇)

2024-07-03 15:29:02工作计划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临床医生骨科个人工作计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临床医生骨科个人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关键词】临床路径;骨科;教学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4-0191-02

骨科临床学习和手术教学是医院骨科培养学员临床实践能力的一个重要阶段,也是骨科临床教学中一个不可缺少的过程。由于骨科疾病的部位表现比较复杂,在学科上的划分又比较精细,学员所接触的病种也存在一定的多样性,因此,骨科临床教学效果的有效实施一直是临床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所一直探讨的问题[1]。随着当前询证医学的发展,临床路径在骨科临床教学中得以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骨科临床实习教学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医院2011年9月-2012年7月的80例骨科临床实习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43例,女性37例,年龄为21-24岁,教学时间为一个月。

1.2方法

对照组:对照组40例学员采取传统带教的方法,实习生在进而到科室后,由主管教学的教师对科室内的相关情况进行介绍,然后由不同班次的教师进行带教,教学的内容按照教学大纲中的相关要求完成[2]。

实验组:实验组40例实习生采取临床路径教学法,这一教学方法的实施分五个步骤完成:一、设计病例,根据教学大纲选出各专业学组中具有代表性的常见病例,要求学员对这些临床病例详细掌握;二、根据病例现有的情况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这一过程由学员独自对病例资料初步分析,并根据诊断治疗中的疑惑提出问题;三、2024资料,根据临床路径所给出的步骤,要求学员对病例治疗整个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了解,以更新课本中所学的知识,对问题进行初步回答;四、实践路径,根据以上资料分析确定诊断,在教师的指导下为患者提供高效、系统、科学的诊断和治疗方案;五、教师讲解,根据学员在临床路径实践中所出现的各种问题,教师组织学员进行讨论,以提高学员的医患沟通技巧,对于涉及到多学科综合运用方面的内容,有的放矢的进行分析与讲解,并给与合理的指导[3]。

教学一个月后,对学员在骨科临床教学实践中的理论知识、操作能力、服务能力、综合素质进行评价,四项标准分值均为100分。

1.3统计学分析

3讨论

临床路径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与美国逐渐发展出来的一种质量效益型管理模式,也被称为临床路径,它是一种以设计为主体的多专业合作的标准计划成本模式,不仅能够节约带教的成本,还能有效的提高教学的效果[4]。

从临床骨科病种的复杂性和学科精细的划分出发,临床路径能够有效的克服学生在骨科临床学习中的问题。骨科临床教学中,临床路径的实施需要科室医务人员的共同协作,并具有着四个方面的特征:明确的时间表、强调有效性、注重系统性、富于改进性。在这四个特征中,学生的学习由此出发,循序渐进,从中不仅减少了学员和医生之间的距离,对学员学习主动性的提高还非常有利。而在这个不断重复的“理论--实践--理论”的过程中,学员的自我总结能力也随着增加,以此更好的应用到临床实际中。作为一种条理性的实践教学方案,临床路径教学法对学员总体思路的清晰培养也非常有效,以此能够对问题更加全面、更加透彻的分析,增强着他们对实际问题分析能力的提升。在本次对80例学员的研究中, 教学实施一个月后,经对两组学员教学成果的分析,实验组学员经临床路径教学方案的实施,针对临床骨科实践中的理论知识、操作能力、服务能力、综合素质均明显的优与对照组所采取的传统带教法,两组教学差异相比较,P

综上所述,作为一种科学、高效、系统、先进教学模式,临床路径在骨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对学员骨科临床实践知识和能力的培养有着积极的意义,值得在医学临床教学中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郭明君,赵海恩,胡运生等.浅谈临床路径对骨科临床教学的影响[J].西北医学教育.2012,20(04):797-799.

[2]尤涛,朱雷,王国斌等.临床路径在骨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2,11(09):918-920.

临床医生骨科个人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关键词:临床带教 骨科 导师负责制

研究生是未来的医师和医学专家,其培养质量关乎我国医学事业的未来。近年来,临床医学在诸多方面有了飞速的发展,这些都对医师的综合素质和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临床实习是从学生到临床医师转变的重要阶段。

骨科临床实习的任务主要在于努力培养学生正确的临床思维方式、正规的专科体检方法以及过硬的临床操作技能,强调医学理论和临床实践的有机结合,做到把医学理论知识转化为临床工作能力。研究生要具备医德高尚、作风严谨、具有较高诊疗水平和较强教与科研能力,毕业时要掌握本学科和相关学科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科研究生进入临床学习后,对其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如何转化成医生,研究生如何更快的成为合格的住院医师,是摆在研究生和带教老师面前的难题。为了适应目前医学教育的要求,培养出更好的医学人才,我科在实习带教过程中不断思考,借鉴国内外先进的医学教学经验,改进带教方式,获得较好效果。

对专业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使之成为具有医、教、研高素质的医学人才。负责其临床指导的医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通过临床实践启发学生如何去发现问题并自主解决问题,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对提高专业型硕士研究生的自主学习及研究能力具有实际价值。

“导师负责制带教模式”具体实施主要通过以下两种形式:

第一,基于具体患者的临床学习:学生针对具体病人,提出问题,并自主加以解决。在医疗查房时,负责医师在病区内选择具体患者,启发学生自主分析患者存在的主要问题,使学生在展示自身临床思维和专业知识程度的同时,还能发现当场尚不能明确的问题。之后学生通过一定时间的自学、思考,再选择时间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对问题进行合理的分析与阐述。

第二,基于专业问题的临床学习:学生针对有代表性的临床现象或特殊疾病或一些学术观点,提出问题,并自主进行系统的知识整理和表达。这种形式转变了以往主要由专家教授来进行临床问题学术讲座、报告的做法,使学生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由听者变为讲者。负责医师积极鼓励学生基于临床实践,细心观察,发现具有代表性的临床问题,并对与之相关的解剖、生理、病理、临床表现、辅助检查以及治疗等方面的知识进行系统2024、归纳,通过多媒体形式在小组内进行专题讲座,最后就2024内容再进一步展开讨论。

我科为进一步实践“导师负责制带教模式”,进行如下实验。

资料与方法:

第一,一般资料。本次实验对2013年8月至2014年6月在我科实习的48名本科实习生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年龄、性别方面无明显差异。

第二,方法。对对照组实习生采用常规带教,观察组实习生采用导师责任制带教模式,导师责任制带教是指:将带教医师科内聘为“学生带教导师”,他们每人每批负责带教一名学生,并对该生进行专业理论讲解和临床实践带教。两组实习生实习时间相同。出科前对两组实习生常规考核。分别比较两组学生实习前后骨科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能力。

第三,数据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用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

结果:两组学生均顺利完成实习工作,均参加出科考核。实习前后骨科理论知识水平与实际操作水平变化情况

两组学生实习前后骨科理论知识水平与实际操作水平情况见表1:一,两组学生实习前骨科理论知识水平与实际操作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t=23.42,P=0.86);二,实验组学生实习后成绩普遍高于对照组,其数值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6=32.91,P

骨科学是外科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课时长内容多。骨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需多学科的知识。因此,学生应掌握基础的知识,老师更应在带教过程中把理论知识整合到疾病的讲解和手术中,使学生能够形成整体的认识。临床实习阶段,学生的学习环境由教室变成病房,学习对象由刻板的书本变成鲜活的病例,这一切的不同都会激发实习生的学习热情。带教老师应当借助学生的这种热情,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

我科“导师负责制带教模式”总体思路是在负责医师的整体把握和指导下,促使学生从床中发现问题,充分运用现代化文献资料查阅途如图书馆、文献检索系统以及网络等,进行资料收、自学、归纳,最后回到小组中进行充分的讨论,或讲座形式进行交流从而达到获得医学知识、积累床经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具体经验是:导师遴选,要求老师必须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临床技术,且每位指导老师明确带教计划。每轮带教导师与学生随机分组、一对一。入科开始,由带教老师带领学生熟悉科室环境,了解科室的专业特点及相关要求等,在临床实践中耐心传授骨科理论知识及实际操作要点。学生的各项诊疗活动均由其导师指导。双向反馈,总结提高。带教计划实施完毕,便实行双向反馈,由考评组评定实习生的成绩,由实习生评议导师的带教效果,这种双向反馈的目的是总结带教过程中的经验教训,不断改进带教方法,提高带教质量。

对于临床本科实习医师,除了要求严格的“三基训练”,指导其管理少量病床,熟悉DR、CT片阅读,了解MRI片的阅读,能独立完成简单手外伤的清创缝合术,能对部分常见的四肢骨与关节骨折脱位进行手法复位治疗、石膏外固定,如桡骨远端骨折、肩关节脱位,利用临床实例进行示教,实习医师能正确、熟练的石膏外固定后,遇到难度小、依从性好的病例可放手让其进行一次手法复位,通过这些措施激发实习医师的学习热情,培养良好的临床实践能力。但需要提醒的是带教时一定要谨记若实习医师第一次手法复位效果不佳,当即由带教教师再次复位,避免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病历书写方面,入科伊始,就告知实习生病历书写是临床中一项基本工作,病历书写不是简单的文字工作,是从事医学实践必备的、重要的基本技能,它反映了临床医师的临床思路,书写病历的过程事实上是临床思考的一个过程。

临床医生骨科个人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关键词:骨伤科;专病护理路径;护理研究

近年来,由于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及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致使交通意外等各种应激因素导致的骨伤科患者的发病率不断增加,呈现逐年升高且渐趋于年轻化,直接造成医疗开支的大幅增高及医疗资源的大量消耗,为社会、医院及患者带来了一定的经济影响[1]。因此,寻求更好的治疗方法及护理方法也成为了医学界一直坚持不懈的课题之一。以往的常规护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患者及家属要求。为了探讨对骨伤科专病实施护理路径的临床疗效,本研究选取我院2012年6月~2013年7月收治的骨伤科患者98例,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观察组实施专病护理路径,回顾性分析两组的临床资料。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对象共98例,均为我院确诊的骨伤科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9例。男62例,女36例;年龄19~55岁,平均年龄为(36.8±3.8)岁;骨折原因:交通意外56例例,摔倒15例,坠落11例,其他16例。骨折部位:股骨39例,踝骨26例,髋骨21例,其他12例。所有患者均排除其他严重的身体疾患及认知障碍。两组在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即密切病情观察、对症支持、并发症防控等。观察组:实施专病护理路径,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2.1加强基础护理 坚持认真落实分级护理,提升服务内涵为护理的宗旨。根据与患者的沟通情况适当选择适宜的诊疗及处置,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必要时修正骨伤科专病护理路径表。同时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进展并做好记录,加强患者护理、各种导管护理及生活护理等。

1.2.2加强全员培训 提高综合素质良好的服务态度及行为是提高护理质量、为患者提供最佳服务的关键。首先成立骨伤科护理路径管理委员会,包括临床、康复、营养膳食、后勤保障等科室的人员,强调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需要多学科、多部门共同合作,是对医院整体协作能力的全面考验。加强人员素质培训、强化责任,树立形象。从几个常见病、多发病做起,逐渐建立起覆盖骨伤科各病种的标准护理流程及护理路径标准作业指导书,建立医生、护士必须共同遵守的治疗、护理流程。

1.2.3心理护理 由于骨伤具有发病突然的特点,使多数患者对于突如其来的伤害产生了巨大的焦虑、紧张情绪。应主动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向患者解说骨折的相关知识、注意事项及成功病例现身说法,以消除患者的消极心理,使其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及护理工作。

1.2.4疼痛护理 疼痛是骨伤科绝大多数骨科疾病的共同特征,因此,有效的止痛,对于减轻患的痛苦、减少机体的伤害有着重要意义。根据病情给予患者适量的止痛药,同时指导患者听抒情音乐、阅读书籍等,转移其注意力,保持情绪稳定,可增强对疼痛的耐受力。

1.2.5康复训练 护理制作小册子,主要内容为骨折后的康复锻炼方法、饮食注意事项等知识,强调康复锻炼的重要性及必要性,鼓励患者在自身身体情况允许条件下,进行正确的功能锻炼,以提高患肢的康复速度。

1.3统计学分析 所2024的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经过不同模式的护理之后,观察组的临床疗效、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患者满意度等情况均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患者及其家属对于医院的服务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医院除了需不断提高治疗水平,其护理服务质量也显得十分重要,与治疗起到互补作用。实施骨伤科专病护理路径,即在患者入院后即为其制定一份详细的护理计划。通过加强基础护理、加强全员培训、心理护理、疼痛护理及康复训练护理等方面对患者进行护理,做到有章可循,使护理工作不再盲目进行,而是有计划、有预见性地进行[2]。同时,对医患共同关注护理路径中的注意事项、重点难点、中医特色、康复计划及出院宣教等提供了经验指导。本研究观察组患者通过实施专病护理路径,得到其临床疗效、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患者满意度等情况均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对骨伤科患者实施专病护理路径,直接提高了患者的临床疗效,减少了住院时间及费用,对患者的预后及生活质量具有积极意义,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临床医生骨科个人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教学部,河南洛阳 471000

[摘要] 教师是实施临床教学工作的核心载体,是提升医学生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本文从临床教学基地教学管理者的角度出发,结合临床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对影响临床教学基地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原因及应对措施进行了探讨。

[

关键词 ] 临床教学基地;教师队伍建设;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0;G42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654(2015)03(a)-0026-03

The Countermeasures of Strengthening Construction of Teachers in Clinical Teaching base

YE Yanrong NIU Weigang GUO Yanxing WANG Bin

Teaching Division of Henan Province Luoyang Traumatological -Orthopedic Hospital Henan provincial Orthopedic Hospital,Luoyang , Henan 471000,China

[Abstract] The Teachers who are the key to improving the medical students’ training quality are the core carrier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clinical teaching work.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teaching managers in the clinical teaching base, combined with the status quo of clinical teachers’ construction, the essay dissected the causes of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teachers’ construction and proposed some countermeasures.

[Key words] Clinical teaching base; Construction of teachers; Countermeasures

[作者简介] 叶艳蓉(1986-),女,河南洛阳人,硕士,初级,研究方向:中医骨伤专业教学管理与改革。

教师是实施临床教学工作的核心载体,是提升医学生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建设一支“医德高尚、技术精湛、教学经验丰富、结构合理”的专业化、规范化的“老、中、青”相结合的临床教师梯队,是构筑临床教学基地的重中之重。着眼于目前临床教学基地医学生培养工作的现状,思考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是非常有必要的。该研究结合该院数年来临床教学基地建设工作经验的累积,认为:坚持以教师为中心,建立健全教学管理体系,完善各项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建立健全考评机制和激励机制,构建合理的人才梯队,加强对外交流学习是改进临床教学基地教师队伍建设的有益举措。

1 临床教学基地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

临床教学是医学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医学生转变为职业医师的关键塑形期。临床教学基地的教师作为教学实践活动的实施者,在临床教学过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Diane M. Bilings认为临床教学教师应具有:学术造诣、教学技巧、师德师风、个人特征4个特征[1]。在临床教学基地,临床教师担负着医疗、科研、教学三重任务。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制定的全球本科生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涵盖了:①职业价值态度行为和伦理;②医学科学基础知识;③沟通技能;④临床技能;⑤群体健康和卫生系统;⑥信息管理;⑦批判性思维和研究等7个宏观的教学结果和能力领域[2]。这就对临床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 临床教学基地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 教师教学主观能动性较弱

与教学医院不同,担负临床教学基地工作任务的医院重心大多还停留在医疗层面,教学只是其整体工作的一部分,临床教师仍走医疗序列,仍需以医疗、科研工作成果作为其考评的标准。教学工作量对其整体工作表现的贡献停留在有名无实的地位,换而言之,当临床医师医疗、科研工作获得满堂彩时,教学工作能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但是,当医疗、科研工作仍占据临床医师绝大部分的精力时,教学工作就成为了临床医师额外的工作,在其有限的精力下,教学质量的保证就成了镜中月、水中花。

2.2 教师教学能力参差不齐

临床教学基地的教师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负责结合临床实践给学生讲授课程的临床任课教师,另一类是在临床实践中給予学生指导与帮助的临床带教老师。临床任课教师中不乏富有经验,充满教学热情,能够深入浅出、结合临床实践教授课程内容的优秀教师,但不容否认的是,绝大多数临床医师均为医学类专业科班出身,虽理论知识、实践经验丰富,却缺乏系统专业的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知识培训,不能完全正确把握医学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规律。在授课实践中,仅凭自身经验授课,存在授课大纲、教学计划不够明确,随意性较强的情况,此外,有些教师课堂驾驭能力较弱,不够注重课堂中与学生的互动交流,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致使教学效果一般。

同样,临床带教老师也存在缺乏规范化带教工作的培训,大多数带教老师能够手把手教学生实践操作,却在医德医风、学生实习工作总结与拔高方面缺乏重视,使得培养的医学生只能成为“匠”而非“师”。

2.3 教师队伍结构有待合理化

教师队伍结构主要包括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3]。职称结构反映教师队伍的业务能力和水平;学历结构是反映出教师队伍的理论知识、业务基础和科研的水平及能力,是衡量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尺度,反映出教师的基本训练水平和教师发展的潜力;年龄结构是教师队伍教学与科研活力及其兴衰标志;学缘结构反映了教师队伍学术互补、知识构成情况及学术活跃程度。但根据笔者对其他兄弟医院教学情况的了解,大多数临床教学基地教师队伍以初、中级职称医师居多,该阶段的医师教学热情一般高于高级职称医师,且相对便于医院教学管理部门管理。虽有其优点,但临床经验相对缺少、对学生整体学习影响力不足也是不争的事实。

2.4 教师队伍稳定性欠佳

目前,各临床教学基地在进行教师遴选时,大多采取由个人自愿报名、科室同意2024、医院教学管理部门审核批准的程序进行,教师队伍虽经临床科室及教学管理部门共同核审确定,但教师队伍的稳定性还是取决于临床医师的个人意愿。当教学任务与本职工作发生冲突或个人需求发生改变,教学工作可能随时放弃,会出现私自调课、缺课,甚至终止教学任务的情况。教师队伍的流动性大,稳定性欠佳,即便有规章制度,也难以起到真正的约束作用。教师队伍不稳,不仅影响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造成教师梯队后继乏人,又不能保证教学质量,难以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

2.5 缺乏有力的激励机制、考评机制

目前各临床教学基地中,临床医师的工资、奖金与临床效益挂钩,职称晋升与科研紧密相关的现状还未改变,同时,教师授课补助偏低,授课的好坏、多少与职称晋升相关度不高,也使得教学工作与临床医疗、科研工作没有实质利益上的比较优势,对教师队伍的激励作用有限。

除了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在教师队伍管理方面,还存在着教师考评机制不健全的问题,直接造成教学管理部门对教师队伍的辨识度降低,限制了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提升。一方面,对于那些自身教学热情高、教学能力强、能够从教学过程中获得自身成就感的教师,是教师队伍的中坚力量,通过教师考评机制可将此类教师区分出来,是教学管理部门需要重点维护的群体,该群体的稳定有助于整个教师队伍的稳定;另一方面,教师考评可发现教师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仅有助于教学管理部门通过考评结果对教师进行反馈、也有助于从考评结果中入手,发现问题、进行分析,对教师进行分类培训,从而提高教师整体教学水平。

3 临床教学基地教师队伍建设的改进措施

笔者所工作的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是一所三级甲等中医骨伤专科医院,作为福建中医药大学、安徽中医药大学的临床教学基地,同样也存在着以上一些问题。但随着医院教学工作的持续性发展及各层次骨伤人才培养经验的积累,及医院“以弘扬正骨医术、培养骨伤人才为己任”战略的指导,医院不断调整相应政策,以期从强大教师队伍入手,将医学人才临床教学的培养质量落到实处。以下,笔者将结合本院在提高教师队伍建设方面的几点做法进行讨论,以期对其他医学生培养单位有所裨益。

3.1 教师队伍建设坚持以教师为中心

教师队伍建设坚持以教师为中心就是要求医院在安排教学任务时,不仅要有“重视教学、尊重教师”的理念,还要切实从教师所处环境及需求出发,多站在教师角度考虑问题。以本院为例,目前医院采取的是“手术日制度”,简言之,即在医院层面固定各临床科室每周手术日期,据此,教学管理部门在为临床授课教师排课时,会提前联系教师确定其有效空闲时间,尽量避免在日常教学时,教师临床工作与教学工作发生时间冲突;同时,教学管理部门牵头,结合授课教师所需,建立了小型图书馆和教具室,供授课教师选择参考教材及教学用品,为教师创造良好教学环境。

同样,在学生临床见习带教方面,教学管理部门提前做好本年度临床科室见习带教计划,通过科室秘书例会发放给科室,科室可根据见习安排提前做好科室带教人员分配,不仅便于带教老师提前做好时间安排,提前备课,学生也可提前预习,带着问题见老师,大大避免了老师带教时因分散精力顾及临床工作而影响带教效果情况的发生。

3.2 建立健全教学管理体系

建立健全教学管理体系,设置教学管理机构,配备专职分管领导和工作人员,以确保临床教学基地各项工作规范、有序地实施[4]。医院制定了“医、教、研、产、文”五位一体的发展战略,在战略层面提高了对教学工作发展的重视度,并成立了以院长为主任委员,各相关临床科室、行政科室负责人任委员的教学管理委员会、学位管理委员会和教学督导委员会,旨在对临床教学工作进行全程指导、监测,以推动临床教学基地教学工作不断进步。其次,在教学工作具体管理实施方面,医院明确一名副院长分管教学工作,成立教学部,安排5名专职教学管理人员,负责协调临床教师各项管理工作。

3.3 完善各项教学管理规章制度

完善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是临床教学基地教师队伍建设的关键。我院结合自身情况制定了《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任课教师管理制度》、《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任课教师备课要求》《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任课教师试讲制度》、《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教学事故界定与处理办法》、《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教师教学质量评定办法》、《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优秀任课教师、临床带教老师评选办法》等管理制度,涵盖临床任课教师管理、临床带教老师管理、平乐正骨传承实验班导师管理、实习生管理、见习生管理、岗前培训等各方面内容。通过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体系,使得教师队伍建设有章可循,有据可依,极大的促进了教师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系统化、科学化。

3.4 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和考评机制

在无法短时间内转变为教学医院的大环境下,医院为推动医院教学工作的持续性发展,除将教学工作提升至医院发展战略层面上以外,正在逐步落实、完善与临床医师带教工作量相匹配的薪酬补偿机制,探索临床教学工作量与职称晋升、评优评先相挂钩的聘任机制。同时,对于理论水平高、带教能力强、态度好的医师,医院教学管理部门优先分配实习生,并通过评选“优秀临床带教老师”、“优秀任课老师”等荣誉称号予以奖励,以期不断激发临床医师带教的积极性[5]。

在教师考评机制方面,医院目前采取教学督导委员会、教学部、学生“三位一体”的考评方式。教学督导委员会不定期对临床教师理论授课、临床带教、教学查房等方面进行全面督导和评估,并及时反馈信息;教学部负责落实临床教师日常管理与监督工作,学生负责填写日常教学日志,定期填写理论授课教师及临床带教老师考核评分表,并及时202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