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本网工作报告内容页

产前诊断自查报告(汇总5篇)

2024-07-05 10:19:02工作报告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产前诊断自查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产前诊断自查报告范文第1篇

【关键词】宫颈细胞学;TBS报告系统;发展探讨

【中图分类号】R71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1959(2009)09-0238-01

宫颈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仅次于乳腺癌,居女性恶性肿瘤第二位。据慕世界卫生组织资料统计,每年约有50万宫颈癌新发病例,占癌症新发病例的5%,其中近八成发生在发展中国家。我国宫颈癌每年新发病例约为13万左右,约占世界宫颈癌新发病例总数28%左右,发病年龄有年轻化趋势。研究表明,宫颈癌及癌前病变与HPV感染,尤其是高危型HPV密切2024。在过去大半个世纪中,国内宫颈癌筛查的主要手段仍为宫颈脱落细胞学检查,而以巴氏涂片为主,并采用巴氏五级分类进行报告,使得宫颈癌的发生率与死亡率下降近70%。巴氏的贡献是巨大的,巴氏涂片已成为宫颈细胞学的代名词。自1988年国际上提出TBS报告方式,并由美国癌症中心细胞室于1994年向中国同行介绍以来,TBS报告方式逐步在我国各大医院所采纳。随着液基薄层细胞技术(TCT/LCT/LPT)的应用,也促进了TBS的推广,使得细胞学发展迎来了更大的机遇。宫颈细胞学检查技术应用于临床,半个世纪以来得到了不断发展,特别是近几十年来有了很大改进,由传统的巴氏涂片、染色、分类法逐渐发展到了液基细胞(TCT),自动涂片,染色和Bethesda报告系统

TBS分类系统是目前世界上公认的最科学、最先进的分类系统,它不仅弥补了传统巴氏分类的不足,实现细胞病理学术语与组织病理学术语的基本统一,而且通过计算机辅助阅片发放图文报告,能够为临床医师提供更多、更丰富、详细的诊断信息。此宫颈细胞学检验技术是一种既科学实用,且成本较低。“细胞刷”宫颈取材及液基细胞学,它能制备出高质量的宫颈细胞涂片,使细胞形态结构更加清晰,大大提高了宫颈癌的检出率(鳞癌),降低了漏诊率,使诊断水平逐步提高。

1 取材工具

“细胞刷”是公认的采集宫颈细胞效果最佳的工具,可获得丰富的宫颈细胞,CIN-Ⅲ级检出率高,并有助于检出来自宫颈柱状上皮的腺癌癌前病变。可获得较多的移行带细胞,包括化生细胞及宫颈管细胞。许多高龄妇女的鳞状――柱状上皮交界区大范围地被鳞状上皮化生取代,此时涂片上化生细胞比例可高于宫颈管细胞。因此,涂片中化生细胞和宫颈管细胞的多寡是衡量取材质量的指标之一。

1.1 采集方法:将“细胞刷”置于宫颈管内,达宫颈外口上方10cm左右,在宫颈内旋转360°,继而取出(最好转数周)。插入细胞稀释液管内,反复旋转冲洗数遍,将刷上细胞成分尽可能地洗入稀释液中,然后检测。

1.2 仪器:试剂、检测方法严格按鸿润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的实验室使用说明书操作。

2 应用

TBS报告方式必然代替巴氏五级报告方式。巴氏五级报告主要集中在对细胞核异型性的描述,较抽象。 CIN-Ⅰ为轻度非典型增生是一种十分不稳定的状态,很容易逆转至正常,对这些病例应采取随诊观察,不必要进行任何治疗,要求半年复查一次即可。CIN-Ⅱ为中度非典型增生也是一种十分不稳定病变,可以逆转。有文献报告,有25%以上病例可逆转至正常。为此对细胞学诊断为CIN-Ⅱ的患者,不必立即进行手术治疗,而应强调随诊或进一步检查,如做DNA检测,活检等。CIN-Ⅲ为重度非典型增生,应进一步活检确诊证实,进行必要的治疗。

20世纪90年代,我国引进了液基细胞学制片技术,并逐步被国内各大医院所采用,尤其在北京、广州、上海及成都等地。由于液基细胞技术对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敏感性高,漏诊率低且无创伤性,因些可作为癌前病变的筛查,对宫颈癌早防早治起到积极作用。液基细胞学制片技术(LIQUID-BASEDCYTOLOGYTEST)是以液基膜式薄层细胞学技术、液基离心沉淀式薄层细胞学为基础的制片技术,较有代表性。此外还有其他液基细胞制片系统及时性装置等技术。近年来,我国国产液基细胞学技术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自液基细胞学问世以来,其液基细胞学制片检查结果与传统巴氏制片诊断结果的对比报道屡见不鲜,多数文献报道提示液基细胞学制片诊断可提高LSIL及HSIL的检出率,各类病变阳性检出率也明显高于传统巴氏方法检测结果。

3 对应用宫颈细胞学的建议

①取材要规范化,不断提高制片质量,以保证镜下诊断需要。

②重视细胞病理学科的建设和人才的培养。

③推广应用TBS报告方式。

④结合实际选择合适的细胞学制片方法及设备。

⑤客观评价细胞学在诊断中的价值,切勿以细胞学诊断代替组织学诊断。

4 讨论

TBS的基本内容是“子宫颈细胞学Bethesda报告系统”采用描述性诊断替代巴氏的数码分级式诊断。它包括:①无上皮内病变或恶性病变,包括多种微生物菌落、炎症、宫内节育器及放疗后的反应性和修复性改变;②鳞状细胞异常;③腺细胞异常;④来源于子宫外的各种肿瘤。其中鳞状细胞异常又分为:①非典型鳞状细胞,包括ASC-US及ASC-H两类;②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包括HPV感染及CIN-Ⅰ的细胞学改变;③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相当于CIN-Ⅱ、CIN-Ⅲ或中、重度异型增生及原位癌的细胞学改变;④鳞状细胞癌。腺上皮异常包括:①非典型腺细胞,性质未定,但非炎症所致,应标明来自宫颈或子宫内膜;②非典型腺细胞,倾向于肿瘤,应明确是否来自宫颈管,其余则不能确定来源;③腺癌,分为子宫颈管型及子宫内膜型。

非典型增生的病变(CIN)和原位癌乃是同一疾病的连续不同程度的组织学改变,二者具有相同的病因学、生物学特性和自然病程,为恶性肿瘤的前驱病变,具有在将来的某一时间演变为癌的可能。同一宫颈常同时出现不同程度的CIN当然最主要的是最重要的病变。CIN是一个以轻度发育不良到重度异型性伴上皮全层层次消失的组织学图像。

TBS报告系统的特点是除各种细胞判读结果外,还包括了相应处理的建议,须知细胞学检查结果是对病人作进一步检查的依据,而不是进一步治疗的凭证。不同的宫颈判读结果需要采用不同方法进一步检查,以明确病变性质。如有的需要定期复查,有的需要作阴道镜及宫颈活组织检查,有的需要检测HPV的类型等。

产前诊断自查报告范文第2篇

【关键词】唐氏综合症 产前筛查 信息管理 计算机应用

中图分类号:R197.3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0)12-294-02

唐氏综合症(DS)也称21三体综合征,又称先天愚型,是胎儿先天缺陷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其出生率约占活产新生儿的1/700~1/800。病患儿主要表现为严重的先天性智力障碍和特殊面容,无生活自理能力。对唐氏综合征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方法,对付它的最好手段是在孕妇生产前终止妊娠。唐氏妊娠DS胎儿的危险度随孕妇年龄的增大而增大,一般25岁以下的孕妇属低风险年龄组,风险率1/1000;40岁时风险率高达1/100;45岁时高达1/25[1]。孕妇年龄筛查的阈值绝大多数国家一般定在35岁,相当于是1/400的危险度。根据国家计生委统计资料,我国目前有60万以上的DS患儿。每年约有26000个DS患儿出生,平均每20分钟1个[2],据报道我国每出生1例唐氏综合征患儿将给社会造成25万元左右的经济负担,该病对患儿的家庭造成长期沉重的精神负担和经济压力,也对我国的人口素质,国民经济的发展,社会稳定造成严重影响。

开展唐氏综合征产前母血筛查,对胎儿无创伤性检查,对孕妇痛苦小,简单方便,既能缩小羊水检查的范围,又不会遗漏可能怀有痴呆儿的孕妇,因此有必要在妇幼保健网络中常规开展此项筛查,让每一位孕妇都知晓筛查的意义。为预防DS患儿的出生,在许多国家已普遍采用母血清生化标记物测定结合孕妇的年龄、体重等因数筛查出高风险孕妇,对高风险孕妇再作进一步的确诊试验[3]。

从预防的角度看,如果能在孕妇妊娠的早期或中期阶段诊断出患病的胎儿,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便有可能防止患病胎儿的出生。

然而如何能在普通孕妇中筛选出高危患者,以及做出准确的诊断,如何采取有效的控制,预防手段,是国内外学者研究出生缺陷的重要课题[4]。

1 临床资料

我院从2010年3月逐步开始引进了产前筛查信息管理系统软件,开展产前筛查工作,对来我院产科门诊,孕17―35岁的孕妇(除外双胎妊娠)共2879例进行筛查。年龄分布17―35岁,其中17―35岁2877例,占筛查总数99.99%;35岁2例,占筛查总数0.0007%。

2 方法

2.1 信息管理系统在产前筛查中的应用

信息管理系统是采用计算机硬件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相结合的模式搭建的一套基于互联网的管理软件,该系统采用了闭环的设计思路,即以孕产妇或者婴幼儿为中心,涵盖从怀孕建档、产前检查、分娩、产后访视、新生儿访视、儿童体检的全过程管理。通过磁卡机刷卡,自动完成登录和反映历史就诊记录,同时还可监测各单位产前检查、产时检查、产后检查、孕产妇筛查诊断、儿童听力筛查、保健检查、出生医学证明签发、死亡报告等情况。同时通过专家智能系统,还可以对儿童的发育情况进行科学评估,给予温馨的提示提醒。

2.1.1 产前筛查告知书

接诊医师在2024孕妇进行筛查时要充分重孕妇的知情权,详细说明唐氏征筛查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让孕妇知情同意并签字的情况下自愿选择产前筛查,进行羊膜腔穿刺羊水细胞染色体检查以明确诊断,避免发生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2.1.2 产前筛查申请单

在我院进行产前筛查的所有孕妇先由门诊医生开出产前筛查申请单,再经化验室抽血后交由资料管理质控处进行实验室检查,申请单的质控首先核对病人签字和医生开具的申请单是否相符,身份证号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利用一卡通之便了解病人的基础信息,输入病人的身份证号进行查询,核对姓名,年龄,孕产次,末次月经,预产期,详细地址,根据申请单的B超情况核实孕周,质控筛查时的体重。在实验室软件中年龄,孕周,筛查时体重直接影响数据的准确性,所以申请单的管理是无可厚非的重要,最后根据抽血的编号,和试验室出数据的日子对申请单进行编号。

2.1.3 产前筛查领取登记本

首先是在制作登记本时也离不开妇幼保健一卡通,输入孕妇的姓名,实验室编号,采血日期,出报告日期,利用身份证号查询病人建卡医院,这个环节病人领取报告单我们采用手工管理,领取报告时,需病人核对电话号码,建卡医院,这有利于我们以后追访,和三级医疗保健进行访视。最后统计阶段,如迟迟不来领取报告者将进行电话通知,这维护了病人的合法权益,同时也督促高风险者及时领取报告,争取了产前诊断的时间。

2.1.4 产前筛查报告单

产前筛查报告单是由专人管理,专人发放领取,避免了病人隐私的泄漏,防止病人的信息外泄,改变了以往的一大堆检验单在检验科病人自己领取,容易漏掉,损坏,病人的隐私泄漏。专人信息录入,有专人将产前筛查信息录入四川产前诊断信息网,主要指标是甲胎蛋白MOM值,FREE-HCG,18-三体,21-三体的风险度切断值,具体见附表一。信息的录入要求准确率为百分之百,因为这关系到很多年后病人查阅。首先输入身份证号,利用一卡通查询身份证号是否正确,避免号码错误,一人两号的局面,同时也可以纠正一卡通用户错误输入孕妇信息,另一方面可以利用电话联系的方式确认孕妇信息,同时也可以完善我院的建卡孕妇未及时完善基础信息。在这个基础上同时也可以及时向一卡通用户反应信息的错误输入。

3 结果

信息管理系统可以方便、快捷地对产前筛查信息进行管理,能提高孕产妇信息管理的效率,同时可以提高产前筛查率和诊断率,保证信息资料的完整有效性与查询的实时性,为预防疾病,提高国民素质,国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4 讨论

4.1 产前筛查信息管理系统特色

(1) 系统完全基于互联网络,操作方便、维护简单,推广普及容易。(2) 系统实现了数据集中管理,实现由报表上报转向个案管理,通过个案信息,自动形成各种图文并茂的统计分析报表,提高数据的及时性和真实性。(3) 系统采用CA证书和VPN技术,保证网络和系统的安全,杜绝非法用户的访问。(4) 系统支持提醒功能,重要信息短信及时通知传达。

4.2 由于产前筛查工作在我国还在不断发展中,许多工作仍处于不断摸索、探讨的过程。所以为确保产前筛查工作的科学性、实用性,必须对产前孕妇和产后产妇及其她们所产的婴儿进行产前及产后的详细跟踪、记录。近年来,计算机技术在医疗管理中的应用越来越广,使用计算机代替人工进行信息管理,以确保筛查工作的准确性。总的来说,计算机技术在产前筛查管理中的应用主要有两方面:(1)对孕产妇资料数据库的积累、处理和使用。利用计算机,代替传统的人工方法,进行病史档案的存取或妇产科临床和研究工作的审计及质量分析;(2)妇产科学信息的交流。通过局域网络,可与医院的其他科室实现信息共享;通过英特网,可以实现远程医疗并可获得妇产科学及2024专题的文献资料,为我们的医疗和科研提供极重要的参考资料[6]。

参考文献

[1]吕时鸣,产前筛查与产前诊断[J] 现代实用医学 2004,13-4

[2]朱宝生,唐新华等 唐氏综合症发生率及其受产前筛查干预的研究 中国妇幼临床医学杂志 2005,1(1):20-23

[3]秦秋平.唐氏综合征的产前筛查.中华妇产科杂志,1997 ,32 (1694~696)

[4]周林峰等.唐氏综合征产前筛查与诊断的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05,20(14):1728

产前诊断自查报告范文第3篇

分析总结放射科医患纠纷出现的常见原因,并针对性的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放射科医患纠纷中医方的常见原因主要在于医护人员责任心不强、医技护配合不协调、沟通不准确、代教不认真等人为因素和设备故障等客观原因,患者方面则主要是个人文化、经济、素质原因。针对医方容易出现纠纷的关键环节及特点,通过改善服务态度、严格诊疗操作规程和规章制度、优化检查流程、提高业务水平、完善应急机制和奖惩制度,同时加强医护人员法律和自我保护意识,尽可能避免放射科医疗纠纷的发生,维护正常的医疗秩序,保护医护人员安全和患者的权益。

关键词:

放射科;医疗纠纷;医疗服务;医患关系;科室管理

近年来医疗纠纷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影响了正常的医疗秩序,恶化了医疗环境。据报道70%~80%的医疗纠纷并不属于医疗事故,而是由于服务不到位引起的[1]。由于我国目前医疗资源分配不均,又没有实行分级转诊制度,造成大型医院经常人满为患,再加上部分医护人员缺乏基本的服务意识,不注重与患者的沟通方式,忽视了对患者正当权益的必要保护,表情冷淡,面对患者的询问不耐烦,甚至使用命令的语气,从而容易引起患者及家属不满,产生医疗纠纷[2]。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颁布,以及医闹行为入刑等提示国家正逐渐从法律层面去完善保护正当的医疗和患者权益,而医护人员也应主动总结,不断加强法律法规的学习,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从而尽可能避免医疗纠纷产生。

1放射科医疗纠纷产生的医方原因

1.1工作的责任心

如技术员拍片时照错患者、胶片装错袋、照片时漏拍、误拍或拍片不正、片子上的标注标错等;医师阅片时疏忽大意,漏诊、报告书写错别字,特别是现在医院使用PACS系统书写报告,为了提高报告书写速度医师经常会保存一些典型病例的报告模板,在遇到相应疾病时可以调出模板进行修改,而不用完全从头写,但部分医师责任心不强,造成模板中保存的一些并不适合当前患者的描述也保留了下来。这些都会造成患者的不满意,轻者需要患者再次返回放射科补拍片子、修改报告,严重的可能导致治疗错误。

1.2医护技的配合

临床对检查有特殊要求而技师不能正确理解时,没能及时和诊断医师或临床医师进行沟通,明确检查方法,从而造成所摄片子不能达到临床医师的要求,需要重拍或加照而延误了患者时间,增加患者费用;出现问题时,互相推诿,对患者、家属解释口径不一致,失去患者信任,引起患者误会,加剧患者不满。

1.3医患间的沟通

放射科是个大科室,众多不同类型的检查设备分散在医院不同的地方,患者不了解检查设备的区别,对医院的布局也不很清楚,造成前往相应的检查地点产生困难,从而在检查前即开始产生焦虑情绪。检查前需要患者提前准备的事项、检查时间等告知不清,可能导致检查效果不佳或失败,给患者带来危险,引起患者误解。特别是一些可能影响检查结果,甚至对患者产生危险的检查,如增强CT的造影剂过敏、高压注射造影剂引起的血管并发症、CT模拟肠镜可能造成肠穿孔等等,如果检查前不能细致的告知检查中可能存在的风险,一旦出现问题就会引起医患纠纷。另外,放射科的各种检查都有各自的特点和局限,没有哪一种检查方法能解决所有问题,而患者普遍对检查方法并不了解,这就为放射科医师和患者的沟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有患者因外伤而拍肋骨的X光片,当时未见骨折,但患者一直胸痛,一段时间后复查发现了肋骨骨折线,但复阅以前的照片确实看不到骨折征象,可能与当时骨折没有移位,后骨折断端逐渐修复、局部骨密度增高而被发现2024这时如果在初诊检查的报告中不加入相应的说明,给予必要的复诊建议,或者在患者发现问题返回医院时不能准确的解释,就容易引发纠纷。

1.4带教老师的教学

教师带教有时对实习生或经验不足的医技护人员过于放手,让其单独操作。而被带教医技人员经验不足,对各类型设备操作、了解掌握不充分,容易产生操作不当,影响最后影像质量、导致检查失败而需重做,甚至对接受检查的患者造成伤害和危险,而这些医技人员又缺少处理突发事件和与患者沟通的经验,从而容易引起医疗纠纷。

1.5设备安全

放射科是医院大型精密医疗设备最集中的科室,会偶尔出现不可预知的设备故障,而目前大部分大型医院放射科均实行了预约检查,特别是像磁共振这类非常耗时的检查。而一旦设备出现故障,就不能给患者及时检查,特别是对预约患者的就医安排产生影响。简单的故障,患者长时间等待后可能能够当天完成检查,而严重的故障则需要改约检查时间,此时医技护人员如果解释不及时或不清楚很容易导致患者不理解,从而产生不满。

2放射科医疗纠纷产生的患者原因

2.1文化经济原因

患者或家属对医学知识的一知半解,不理解影像检查的方式和局限性,对检查结果抱有过高的预期,当检查过程或结果达不到自己的要求时,就认为是漏诊或误诊;由于经济状况,感觉检查费高而提出质疑。

2.2个人原因

一部分患者受环境影响,本身对医院、医师存在误解、偏见,一旦出现与自己预想不一致的情况即认为是医师的问题,少数患者或家属缺乏道德修养,不讲社会公德,为达到自己的目的而无理取闹,造成医疗纠纷[3]。

3放射科医疗纠纷的防范

3.1服务理念的改变

适应医疗环境,转换理念,特别是在患者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不断增长的情况下,认识并尊重患者的权利,主动给与必要的检查解释并认真对待患者提出的询问,认识到医患沟通也是重要的医治手段和内容。通过沟通调节患者与家属对诊疗效果过高的期望,疏导过激情绪与心理压力,对检查手段和结果增加了解,增加了医患间的信任,提高了患者的配合度、检查成功率和检查质量[4]。

3.2诊疗操作规程和规章制度的落实

切实执行三级医师负责制,明确各自的责任。技师在操作中遇到不确定情况,高年资技师、技师长和诊断医师有责任给予指导。报告书写遇到疑难病例,有疑难病例讨论机制,高年资医师有责任给予把关。加强摄片和医疗文书的管理,任何人发现片子或报告中存在的问题,都需第一时间通知到相应人员,及时改正,防止漏诊、误诊及摄片错误等责任事故的发生。建立质量控制制度,专人负责摄片和报告质量检查考核,定期在科内进行总结。

3.3检查流程的优化

与院信息中心及临床科室随时沟通,改进申请单设计,明确检查内容及检查科室位置的显示。设立鲜明的指示标识,便于患者顺利检查。针对患者在预约登记等待中花费时间较多的情况,重视登记处的环境设计,安置充足的座椅,加设电视等设备,缓解患者等待时的紧张情绪。加设语音叫号系统,清楚显示各检查室检查和排队情况,让患者心中有数。实现报告和胶片自助打印,单设自助服务区,节省患者等待医师整理报告和胶片的时间,同时将已经检查完的患者分流出预约等待区,缓解预约区拥挤的情况。

3.4业务水平的提高

重视基础理论和基本功的培养。认真进行住院医师和技师培训,明确带教老师,责任到人,定期考核。建立科室学术氛围,组织早读片,定期小讲座,加强业务学习,及时了解和掌握最新学术动态。专人定期对在医院有病理结果的患者的影像诊断进行核对,统计诊断准确率,对误诊病例整理并集中讨论,总结经验,提高诊断水平。增强医技护配合,对上机的医师、技师、护士定期组织业务培训,特别是造影剂过敏判断和抢救等突发危急情况的应对。

3.5应急机制的完善

建立科室应急机制,专人负责突发问题解决。全科人员明确突发问题出现后的处理流程。涉事员工在第一时间须统一认识后给与患者解释和安慰,并及时通知科室负责人员。负责人需尽快到达现场,了解情况后,对责任在院方者,尽量给予安抚,安排补做、重做检查,将问题在科室内解决。对责任在患者方的,尽量给予解释,解除误解,对无理取闹,无法沟通者可安排到院相关协调部门调解。

3.6奖惩制度的落实

以质控结果、患者投诉率等为依据,对摄片、报告质量高或低的技师、医师给予上调或降低绩效奖励系数处理,树立优秀标杆,鼓励学习先进,调动全科人员的积极性。

3.7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的加强

组织全科学习《医师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和医院的相关规定,明确法律界定的医务人员责任和赋予的权利及义务[5,6],加强自我保护,特别是取证意识。对可能存在风险的检查,在实施操作前必须向患者或家属交待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医疗意外,并要求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病情较重患者还应要求临床医师备好抢救设备陪同。为了减少医疗纠纷,医技人员必须加强医德素质的修养,转变服务观念,提高医疗质量[7]。在医患纠纷发生率较高的今天,科室投诉率不仅是很多医院对科室测评的重要指标,一旦发生,不仅可能损害患者的利益,也可能伤害到医护人员,干扰科室正常工作,因此需要重视,特别是预防。医务人员应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及时发现并改进工作中的不足,同时科室建立健全奖惩和管理制度,帮助全科人员不断提高、进步,明确纠纷解决途径,避免医患误解,并高效解决纠纷,尽可能避免、减小纠纷对医患双方的损害。

参考文献:

[1]丁世幸.加强责任意识防范医疗风险--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几点想法[J].中国卫生,2002(8):19-21.

[2]翟运忠,医患纠纷原因分析[J].中国卫生资源,2005,8(2):64.

[3]方豪,翟晋,吴波.着力解决“医闹”问题的几点思考[J].中国卫生资源,2010,13(5):220-221.

[4]郝晋,王晓燕,苗京楠,等.医患认知差异下医患信任关系的重构[J].中国医院管理,2015,35(12):70-72.

[5]阎向阳,靳建平.论法律视野中医患关系的性质[J].中国医院管理,2014,34(12):65-66.

[6]马辉.再论医患关系的性质与类型[J].中国医院管理,2014,34(1):76-78.

产前诊断自查报告范文第4篇

关键词:医疗纠纷;产生原因;预防措施;纠纷类型

随着患者法制意识的增强,近年来医疗纠纷数量不断攀升,为了正确处理医疗纠纷、维护医疗秩序,国家出台了《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相关法规。虽然法律法规为医疗纠纷的处理提供了依据,但笔者认为解决医疗纠纷的根源在于更好的预防纠纷的产生。本文从预防角度,将多年从事医疗纠纷处理的办案经验予以总结,以医疗机构各部门多发的医疗纠纷为例,提出行之有效的预防措施。

一、门诊、急诊科室医疗纠纷

案例1:零晨1时左右,一眼部外伤患者在其工友陪同下,到医院急诊科就诊。急诊外科值班医生检查病人后未处置,让病人去住院部五官科处置。因急诊科导诊护士已睡觉,病人与其家属只能自行去找五官科。病人找到五官科后,被告知应该去眼科处置,并告知眼科在门诊部。病人到门诊部后发现门诊部晚上不开放。病人又返回急诊外科,时间已过去一个多小时。此时值班医生仍未处置该病人。后患者转到其它医院就诊,次日患者家属投诉。

1、门诊、急诊科室医疗纠纷产生原因

凡属临床各科室诊治范围内的急、危、重病人,已确诊或可以确诊,借故推诿,拒绝收治;虽因条件所限,接诊医生未查病人,又未进行处理,不负责任的转院、转科,延误或者丧失抢救治时机。或虽非本科急诊,按现有条件及医生的技术水平,可以积极进行抢救;及时请他科会诊或治疗,可以避免造成不良后果,却因工作不负责任,草率从事,延误抢救治疗时机。

2、门诊、急诊科室医疗纠纷预防措施

门(急)诊室工作人员应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同情心,对门(急)诊病员要处理及时、准确,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并要写好病历、做好各项记录。对疑难危重病员应立即请上级医师诊视。对危重不宜搬动的病员,应就地组织抢救。建立门(急)诊分诊制度,早期发现传染性疾病、早期隔离;预先确定就诊专科,减少转诊、转科的麻烦;对重症病人可立即转去急诊室,保证抢救时间。门诊分诊工作应指派临床经验比较丰富的护士来承担。执行首诊医生负责制,凡接诊的危急重病人必须负责到底,防止互相推诿拖拉现象,确系他科疾病,主动请相关科室会诊后转科。

二、住院部医疗纠纷

案例2:患者术后,使用头孢尼西纳抗感染,第二日患者出现腰部不适症状,第三日患者感到腰部疼痛,第四日主任医师给患者停药。造成患者急性肾衰竭、高血压。

案例3: X光片反正面都可以看,医生把右当左,将左、右关节填错。手术时在左肘正中切口,暴露到关节囊,见关节面完整无损时,方发现左右关节弄反了。

案例4:患者张某家属发现给张某静脉输液的瓶子上的药品名与张某平时用药不符,找到护士,经查对给张某静脉输液的药是临床白某的药。家属得知后非常气愤,找来媒体对此事进行报道。

1、住院部医疗纠纷产生原因

案例2产生原因是医生在使用对某器官有损害或对骨髓有抑制作用的药物期间,不定期复查或不随时观察,造成不良后果。案例3医生在读影象资料时不细心,对患者病情掌握不准确。案例4中护士没有认真执行“三查七对”制度,打错针、发错药。明显存在违反诊疗护理规范、常规的行为。

除以上案例外,住院部还常因以下原因发生医疗纠纷:1)病人对某种药物有明显的过敏史,但因工作马虎未加询问或不重视病人陈述,而致病人过敏反应;2)药性不明,滥用非医书记载的偏方、草药,药物超过剂量,开错医嘱等;3)擅离职守,工作失职,真接影响病人的治疗及护理; 4)病历书写不规范,签《手术同意书》、《麻醉同意书》等同意书时未向患者及家属明示风险及同意书内容;5)患者提出异议后自作主张处理,不向医务部门汇报,使得纠纷处理不当,矛盾升级。

2、住院部医疗纠纷预防措施

1)医护人员在工作中应规范自己的行为,增加大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有效地防止医疗事故,减少医疗纠纷。应重视医患之间沟通,多做宣传、解释工作,以得到患者的积极配合,达成医患之间的相互谅解。

2)病历既是诊疗的一个结果,也是将来追究是否构成医疗事故的一个重要证据。医疗机构应当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要求,书写并妥善保管病历资料。严禁涂改、伪造、隐匿、销毁或抢夺病历资料。重病患者,手术风险极大的患者,一定要向医务部门提交重症患者报告,必要时签署《手术同意书》等材料时可邀请医务部门工作人员或法律顾问到场进行指导。术前、术后的注意事项,如禁食、禁水、禁行走、禁患肢用力、禁发声等等,应详尽告知,口头告知的,要求患者或其家属在病历上签字。书面告知的,应有签收的回执。严格环节质控,及时发现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隐患,将纠纷解决在萌芽状态。

3)加强医政法规的学习,提高法律意识,学习自我保护。在医疗卫生行业,我们已有一套比较完整的医政法规,如《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其配套措施、《传染病防治法》、《输血法》、《医师法》、《护士法》等;医院有比较科学、严谨、行之有效的《医院管理方案》。医护人员在工作中应规范自己的行为,增强大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有效地防止医疗事故,减少医疗纠纷。如某个手术导致了某项并发症,如果我们只是简单地记录手术过程,并未强调这个并发症的无法预料和不可防范,那结果可能对医院就很不利;而如果我们能够紧紧抓住《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三十三条中不属于医疗事故的几种情形,记录时更详细、更及时、更准确,那么对医院就是最有力的辩护。

三、医技科室医疗纠纷

案例5:患者程某因头晕在急诊科就诊,急诊行头部CT检查。取检查报告时,CT室将程某的头部CT片子与另一病人的头部CT片子弄窜了。幸未造成不良后果。过后发现片子弄错了,通知病人返回时,未向病人家属解释清楚,不认错,态度不好,还说:“两张片子都没明显病理改变,拿走哪张都行。”病人家属不满,产生纠纷。

1、医技科室医疗纠纷产生原因

医技科室是指检验、放射、药剂、同位素、心电、超声、病理学科室等。其纠纷产生原因表现如下:

急、重、危病人,需要进行必要的化验、病理检查、X光检查、超声、心电图检查时,在技术、设备、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工作人员强调理由,拒收标本、延误检查或拒报结果,以致影响临床诊断,延误抢救时机。化验、病理检查中,由于工作人员擅离职守,工作粗心大意,不负责任,造成化验病理结果报错,或未经检查,随便填写结果(出假报告),造成严重后果。工作中不执行规章制度,试验时又不按操作规程执行,检查结果误差较大,影响了病人的诊断和治疗。检验人员定错血型、配错血造成病人严重不良后果。内窥镜检查,违反操作规程,操作粗暴,致使无器质性病变的脏器发生穿孔及大出血。进行碘剂造影检查,检查前未做过敏实验,或错用造影剂,造成严重后果。在核医学诊断过程中,发生大量放射性核素误服或注入,或用放射性核素治疗,算错剂量。

产前诊断自查报告范文第5篇

【关键词】传染病;防治;管理

【中图分类号】R156.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4-0422-02

近些年来,传染病的发病趋势非但没有减缓,反而与日俱增[1]。在这一新的时期,传染病的发病特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①新时期出现了新的传染病类型;②有很多已经被控制了的传染病又重新出现[2];③在新时期,传染病的爆发和流行传播速度较之以前明显增快,并且传播的范围也明显拓宽[3]。因此给予以上三点原因,需要对传染病的防治和管理工作进行巩固,基于此原因,我院在2012年到2013年管理的228例传染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对所有病例做出了充分的研究,结果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成效,现将主要的研究情况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在2012年11月到2012年11月管理的这228例传染病患者当中有男性患者93例,女性患者135例。患者的最高年龄为89岁,最低年龄为6岁,平均年龄(38.6±2.5)岁。所有患者经过诊断均为传染病患者,诊断符合世界卫生组织2024传染病的诊断标准。在所有的患者当中有乙类传染病患者45例,丙类传染病患者183例。患者患病的最长时间为32天,最短患病时间为2天,平均患病时间(15.4±1.7)天。分组以后,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和病程等方面都没有显著的差别,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将我院在2012年11月到2013年11月管理的228例传染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病例的发病特点做出研究,并针对相关的管理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总结有效的传染病防治与管理方法措施。

2结果

通过本研究,我院建立起了健全的疫情管理组织和疫情报告网络,也针对我院当中所存在的个别问题和综合性的问题提出了相关的对策产染病的防控与管理措施。

3讨论

3.1传染病的防治与管理当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通过本研究的相关论证和分析,笔者得出,传染病在防止和治理过程当中主要存在着三个方面的重大问题。分别是在对患者进行诊断的时候没有按照传染病的诊断标准来进行、医务人员对于传染病报告管理的相关知识没有充足的知晓率、不能正确填写传染病的报告单、报告卡等。

在我国现行的法定报告传染病一共有三十九种,除了最近这几年最新纳入在内的手足口病和H1N1甲型流感以外,其余的三十七种传染病都有完善的诊断标准。但是对于很多临床医生来说,对于临床诊断都缺乏必要的诊断标准意识,在对传染病进行诊断的时候大多数都是靠着自己的经验来进行,只是主观地认为这种疾病的表现像是某种传染病或者不像是某种传染病,而并不理会诊断是否符合相关的诊断标准;此外也有资料表明,2013年的全国传染病的报告调查结果显示,医务人员2024传染病报告管理的相关知识知晓的合格率仅仅只有38.23%,而且乡镇一级别的医院的合格率比上一级别的更低,这说明级别越高的医院,医务人员2024传染病报告管理相关知识的知晓率也就越高。笔者通过分析,得出,一些乡镇级别的医疗机构并没有建立起完善有效的临床医生的培训机构,对于新进人员的培训也非常的落后,甚至有些制度仅仅只是为了应付检查;通过调查发现,对于传染病的及时报告率还有待于提升,特别是对报告卡和报告单的填写规范程度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3.2传染病的防治和管理措施分析

通过本研究,笔者对患者的调查和治疗过程分析,得出2024对传染病的防治和管理措施主要可以从七个方面说起。

①要建立起健全的疫情管理组织和疫情报告网络。在医院的内部,疫情管理组织需要对医院传染病的管理制度和每年度及每季度的传染病工作计划的落实情况以及相关事宜作出总结,对于漏报或者不报的人和事要做出严肃的处理;

②将具体的防治和管理工作进行细化,分片进行。可以分为六个方面来处理。对于门诊部门来说,要将急诊科的主任和门诊部的主任划分在医院传染病疫情管理组织之内,对于进修的医师、轮转的医师介绍相关的疫情报告制度和工作情况。病区需要有首诊的传染病医生对相关的传报卡和转诊工作进行监督和指导。预防保健科需要对病区内所有的传报卡进行分类登记并送发收发室。收发室要签收所有的传报卡,并建立签收登记记录。病案统计室对门诊日志进行2024和保管,对住院的病案也要负责保管。检验室要做好对检验单的检验工作。

③发挥预防保健科的监督作用。对于传染病的2024管理工作,职能科室具有专管权,因此,职能科室的相关领导需要对传染病的诊断和预防知识做到精熟等;

④疫情的报告工作要强化。对于预防和控制传染病而言,疫情的报告工作尤为重要,可以说在传染病的管理和预防过程当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⑤贯彻落实《传染病防治法》。2024入院的新员工,一定要做好相关的培训工作,并将相关的疫情报告知识纳入到培训内容当中,还需要对全院的医务人员普及《传染病防治法》,并做好相关的考试和考察,保证每一个医务人员都能够正确的处理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⑥规范传染病的诊断。对于传染病的诊断标准,各级医疗机构的相关医务人员都需要做到全面的掌握,对传染病的诊断和报告,也需要进行必要的规范。对于因为诊断不规范的医务人员一经发现必须做出严肃的处理;

⑦传染病的报告和管理质量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和提高。鉴于此,各级医疗卫生机构都必须将相关的制度进行完善,要加大自查和定期检查的力度,严格防治漏报和不报的情况发生。

综上,通过本研究可以得出,2024传染病的防治与管理,需要针对特定地区的相关情况制定合理的防治与管理措施,这样做能够促进传染病管理机制的正常运转。

参考文献

[1]黄仙钟,林矛,黄惠珍,等.卫生监督机构在传染病防治中的职责及存在问题初探[J].中国卫生监督杂志,2012,05(04):26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