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回乡创业技能培训心得体会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回乡创业技能培训心得体会范文第1篇
一)指导思想。以党的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促进农民增收,按照统筹城乡就业的要求,以加强培训为重点,以劳务协作为纽带,以基地建设为基础,以品牌建设为抓手,以回乡创业为突破,通过建立工作推进机制、完善公共服务机制、加强考核奖励机制,积极促进全市劳务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总体思路。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2024发展劳务经济的重大决策部署,紧盯“一个目标”即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发展劳务经济的主要目标;推动“五个转变”即把继续推动劳务输出由体力型向技能型、由临时短期型向长期稳定型、由农民分散自发为主向有组织输转为主、由市内为主向市外为主、由促进农民增收向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转变;努力实现“三个提高”即全面提高劳务输出的组织率、培训率和稳定率。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扩大输转规模与提高输转质量并重原则。根据全市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数量,逐年稳步扩大输转规模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劳务输转的质量,优化输转结构,提高稳定就业率,增加农民务工收入。
二)坚持政府推动与市场运作相结合原则。贯彻“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劳动者自主择业”方针,注重劳务输出市场运作机制的形成,鼓励劳务经纪人、劳务带头人发展劳务中介组织,通过市场和政府的共同推动,努力形成多轮驱动的劳务输转机制。
三)坚持提高培训质量和创建劳务品牌相结合的原则。整合培训资源,扩大培训规模,创新培训方式,增加培训投入。建立健全政府扶持,面向市场,多方办学的培训机制,鼓励和动员各类培训机构,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开展劳务培训,不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此基础上,积极打造一批具有特色的劳务品牌,提升劳务市场的竞争力。
四)坚持鼓励农民就地就近转移就业与回乡创业相互促进的原则。大力组织农民到市外务工的同时,积极引导市内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就近就地吸纳当地劳务力转移就业,为我市工业发展和特色农产品深加工企业提供合格劳动力。贯彻“促进创业带动就业”战略部署,采取有效措施,鼓励农民工带回资金、带回技术,创办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形成一批特色产业,发挥回乡创业的倍增效应,真正使劳务经济成为我市新农村建设的支柱产业。
三、目标任务
一)劳务输转实现新目标。继续大力推进劳务输转工作,实现劳务输转的跨越式发展。年,全市劳务输转人数达到60.5万人,劳务收入达到40.5亿元,有组织输出率达到50%年,全市劳务输转人数达到62万人,劳务收入达到45.5亿元,有组织输出率达60%年,全市劳务输转人数达到63万人,劳务收入达到56.7亿元,有组织输出率达到65%
二)劳务培训质量取得新提升。大力开展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切实增强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创业能力。年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分别达到11万人、13万人和15万人。重点围绕家政服务、建筑、保安等优势工种开展培训。
三)劳务基地建设取得新扩展。进一步发挥沿海发达地区吸纳我市农村富余劳动力的积聚效应,提高辐射和带动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作用。按照“政府推动,多方参与,市场运作”办法,巩固现有劳务基地的基础上,以政府驻外办事处为依托,进一步加强省际间、地区间,特别是与深圳市的劳务协作,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式,力争在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唐和新疆地区形成若干个有规模、有影响、相对稳定的劳务基地。
四)市场运作机制取得新成效。鼓励支持劳务中介机构,劳务经纪人、带头人积极参与劳务输出的市场化运作,支持劳务经纪人、劳务带头人创办集培训、输转为一体的劳务中介公司。全市扶持组织输出500人以上的劳务中介公司年达到10个,年达到20个,年达到30个。
五)劳务品牌建设取得新成果。坚持以品牌提升质量,以品牌占领市场。积极培育劳务品牌,加强品牌宣传,组织开展全市劳务品牌创建活动,打造一批具有特色的劳务品牌。年,全市重点培育15个劳务品牌。
六)劳务信息体系建设取得新突破。年底,全市所有县以上劳务管理机构全面配齐电脑并实现联网,全市农村劳动力资源数据库基本建立。
七)农民工回乡创业取得新进展。全市农民工回乡创业人数每年力争增长25%以上,年,创办投资额在50万元以上的民营企业达到15户以上,全市农民工回乡创业人数达到3.2万人。
八)农民工权益维护得到新加强。以认真贯彻《劳动合同法》为重点,全面实行劳动合同制度。以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工作为核心,大力推进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和医疗保险,探索制定农民工参加养老保险办法。同时,切实作好农民工就业服务和法律援助工作,为农民工免费提供政策咨询、法律咨询、就业信息、就业指导和职业介绍。认真做好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改善农民工居住条件、安全生产、职业病防护、计划生育等各项相关公共服务工作。
四、工作重点
一)实施劳务培训工程。
1.构建培训体系。建立健全政府扶持、面向市场、多方办学的培训机制,鼓励和动员各类培训机构大力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按照“各级政府决策政出一门、各2024部门对口争取资金、县区一级捆绑使用”原则,采取统一制定培训规划和管理办法、统一审定培训机构、统一检查验收的办法进行管理,推动县区政府负责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计划”阳光工程”和“雨露计划”等项目进行整合,切实做到有效实施。
2.建设培训基地。充分发挥市内外高等院校、各级各类职业学校、技工学校、职业技术培训中心和民办培训机构的作用,健全申报、考察、评审、公示等制度,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突出行业特色,择优认定一批培训质量高、就业效果明显的培训基地。健全培训管理制度,对培训基地实行动态管理。各级各类定点培训基地,要根据已有优势工种,大力开展特色培训,相对集中培训有一定市场竞争力的优势工种,不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3.提升培训质量。按照加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与扩大培训规模、提高培训质量紧密结合的原则,整合培训资源,不断扩大和提高办学规模和办学能力。采取校企联合、校校联合、企地联合、委托外省市技工学校和企业自主培训等形式,对农村劳动力进行半年以上的专业技能培训,对新成长农村劳动力开展劳动预备制培训,重点加大订单式培训、定向培训、储备培训和回乡创业带头人的创业培训,促进劳务输转由体力型向技能型转变。
4.加强技能鉴定。认真研究适合农民工特点的技能鉴定办法,试行单项技能证书,放宽农民工参加职业技能鉴定的政策,提高农村劳动力培训的鉴定率、发证率和就业率。
5.增加培训资金投入。要加大培训资金投入,对符合条件的进城务工农村劳动者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和初次技能鉴定的及时给予补贴。
二)实施劳务基地建设工程。
各县(区)要切实履行工作职能,积极主动与输入地政府和用工企业加强信息沟通、政策协调以及工作配合,不断拓建劳务基地。实施“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战略,组建劳务考察团,经济发达地区进行劳务基地实地考察;利用各种节会,邀请各类用工单位到市考察劳动力资源,签订招工合同。广泛联系在外务工、创业的籍人员,利用他牵线搭桥”与当地的招工单位取得联系,推动劳务基地建设。基地建设要以开辟一个、建设一个、巩固一个为目标,及时交流信息,走访交流经验,协商解决问题。
三)实施人力资源市场体系建设工程。
1.加快建设城乡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根据《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24印发省人力资源市场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建设规划的通知》甘政办发〔〕141号)精神,争取年完成市、县(区)两级人力资源市场建设。进一步清理和取消对农民工进城就业歧视性规定和不合理限制,创造公平就业环境,继续组织开展“春风行动”督促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为农民工免费提供政策咨询、就业信息、就业指导和职业介绍,逐步完善覆盖城乡的就业服务体系。
2.加强劳务中介组织建设。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要设立专门窗口开展劳务输出。要尽量简化审批程序,鼓励和支持涉农部门、共青团、妇联、工会、农村能人、大中专毕业生领办创办集技能培训、信息搜集、职业介绍、劳务输出为一体的劳务中介机构。劳务经纪人依法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后,应向同级劳务工作机构备案,并每季度向劳务工作机构提供输转人数、就业去向、输出人员身份证复印件、劳动合同复印件。
3.加强劳务信息网络建设。依托“金保工程”建立市、县、乡、村四级上下贯通的劳动用工信息网络,建立全市农村劳动力资源数据库。市级数据中心横向连接同级农牧、扶贫、团委、妇联等部门,实现资源共享。建立村级劳务专管员队伍,不断完善基层劳务工作网络,做到政策到户、服务上门、管理到人,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提供高效、快捷服务。
四)实施劳务品牌建设工程。
组织开展全市劳务品牌评选创建活动,树立品牌形象,推广创建经验。各县(区)劳务机构对已经注册并具有一定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的劳务品牌,要加大品牌形象设计和宣传推广力度,统一制作品牌标识,加大执法监察,提升和维护品牌的市场知名度和信誉度。按照“统一培训标准、统一鉴定发证、统一品牌标识、统一跟踪管理”要求,巩固已有品牌的基础上,重点扶持培育已经形成且具有一定市场占有率的优势工种,经过强化特色培训、强化营销宣传,培育和打造一批新的劳务品牌。
五)实施回乡创业工程。
1.出台扶持政策。要出台鼓励引导农民工回乡创业的相关政策文件,提出鼓励回乡创业的工作要求,明确回乡创业者在用地、资金、用工、服务等方面享受的扶持政策,健全鼓励、引导、支持回乡创业的工作机制。
2.强化创业培训。要举办农民工回乡创业培训班,开展创业培训,提供创业指导、创业咨询和2024信息服务,增强他创业能力,提高创业成功率和适应市场变化、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
3.树立创业典型。要发现和培育回乡创业的先进典型,及时表彰回乡农民工中的优秀创业者,广泛宣传他创业事迹,提高全社会对回乡创业的正确认识,对回乡创业农民工给予更多关爱和扶持,以吸引更多的成功人士回乡创业,为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六)实施农民工权益保障工程。
1.完善与劳务输入地的工作协调机制。充分发挥政府驻外办事处和驻外劳务管理机构的作用,进一步加强与输入地政府部门的协调配合,积极主动地配合处理好涉及我市农民工权益保障的各类问题,切实维护好我市外出务工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2.建立健全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制度。认真按照《劳动保障监察条例》和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24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的意见》甘政办发〔〕164号市建设领域农民工工资保证金管理办法》等2024规定,以加工制造、建筑施工、餐饮服务及其它中小型劳动密集型企业为重点,大力推进企业劳动保障守法诚信制度建设,规范企业工资支付行为。坚持清理旧欠和预防新欠并重,加强工资支付的监督检查,积极推进预防和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的长效机制建设。完善并充分利用人民银行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将拖欠工资信息纳入全国统一的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接受社会监督。
3.积极推动农民工工资水平合理增长。加快企业工资决定机制建设,完善工资宏观调控措施,促进企业合理提高农民工工资水平。制定工资指导线,实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积极推进各类用人单位实行农民工与其他职工同工同酬。
4.全面实行劳动合同制度进一步加强《劳动合同法》及相关政策法规的宣传培训,广泛推行适用于农民工的劳动合同文本。加强劳动用工备案制度建设,进一步摸清用人单位劳动用工情况,指导用人单位健全劳动用工信息数据库,实现对劳动合同签订、履行等情况的动态监管。进一步加强和规范集体合同制度。大力加强乡村劳动用工管理,指导和监督乡村各类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依法签订和履行劳动合同。
5.大力推进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认真落实《省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办法》继续实施“平安计划”实现全部煤矿、非煤矿山企业,经营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民爆器材企业和大部分建筑企业参加工伤保险。以市政府所在地城市为重点,着力推进商贸、餐饮、住宿等服务行业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认真做好农民工工伤认定、劳动能力鉴定和待遇支付工作,完善工伤保险政策体系,做好农民工工伤预防和康复工作。
6.积极解决农民工参加大病医疗保障问题。要分类推进,先将工作相对稳定、工作场所相对固定的农民工纳入基本医疗保险范围。要采取先建立大病医疗保险统筹基金的办法,重点解决农民工进城务工期间的住院医疗保障问题。要结合实际,合理确定缴费率,主要由用人单位缴费,并要按时足额缴纳医疗保险费。要制定适合农民工的医疗保险结算办法,积极为患大病后自愿回原籍治疗的参保农民工提供医疗结算服务。
五、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推动。要进一步加强对劳务经济工作的组织领导。各县(区)要把劳务输转纳入目标责任考核体系,落实工作责任,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推进机制。各级各部门要自觉适应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新形势,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紧密配合,通力协作,形成政府统一领导,劳动保障部门牵头负责,2024部门配合,全社会齐抓共管的劳务输转工作格局。要进一步完善劳务输转工作协调机制,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农民工培训和劳务输转等方面工作。劳动保障部门要加快人力资源市场和信息网络建设,强化人力资源市场监管,协调指导劳务输转工作。发改部门要把劳务输转列入经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增强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农业部门要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实施力度,严格按照“四个办法”和“五项制度”要求,优化培训基地,提高培训质量。教育部门要整合教育资源,调整教育结构,加强农村职业教育。财政部门要按规定落实劳务输转专项资金。扶贫部门要把促进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作为扶贫工作的主要任务。
回乡创业技能培训心得体会范文第2篇
一、回流返乡情况
二、积极应对危机促进就业措施
(一)摸清底数,建立台帐。一是建立了县、镇、村三级联动,做好返乡农民工情况统计调查,并实行旬报制度。二是对返乡农民工进行动态监测管理。三是以镇乡为单位召开返乡农民工座谈会,掌握返乡农民工的就业能力和就业愿望等基础信息,建立了返乡农民工人员基础台帐,做到对返乡农民工收入状况、家庭情况、就业意向、技术素质、安置去向“五清楚”,为推进返乡农民工转移就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提供培训、促进就业。一方面组织开展技能培训,通过技能培训,千方百计提高农民工的素质和技能,掌握“一技之长”,增强就业能力。充分发挥全县“农村劳动力转移职业技能培训”、“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再就业培训”等现有培训资源,全方位,多渠道开展培训,建立培训与就业挂钩的机制,现已培训农村劳动者2413人。另一方面鼓励返乡人员参加创业培训。将农民工参加创业培训纳入就业再就业培训补贴范围,按规定享受免费创业培训,通过创业培训,帮助返乡农民工增强创业信心,强化创业意识,提高创业能力,现有170名返乡农民工参加了创业培训。
(三)“三送”到家,春暖人心。春节期间,组织开展了以“送岗位、送培训、送健康”为主要内容的关爱返乡民工专项行动。专门制作发放了5000个装有岗位卡
、培训卡、健康卡的“关爱返乡民工春节礼包”,使广大返乡民工切身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爱之情。通过此次活动,把3000多个岗位送到了返乡农民工的手中,使1050名返乡农民工在家门口轻松地找到了工作。
三、农民工创业措施
(一)组建创业工作机构,指导和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
为进一步加强对农民工返乡创业工作的领导,**县调整了农村劳动力开发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负责全县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统筹协调和指导工作,并将引导农民工返乡创业作为发展劳务经济和招商引资工作的重要内容,纳入政府目标管理体系,定期督查考核。县劳动保障、发展改革、建设规划、土地管理、农委、商委、科技、财政、卫生、金融、工商、税务、扶贫等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加强督查,形成合力,确保涉及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各镇乡也成立了相应的工作机构,加强工作力量,积极开展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指导、协调工作。
(二)规划创业基地,出台优惠政策,构筑平台“引凤还巢”。
在**工业园区内建立“农民工返乡创业园”,各镇乡在规划小城镇建设中预留部分土地用于农民工返乡创业,集中打造农民工“返乡创业一条街”和“创业超市”,引导返乡创业农民工集中经营、聚集发展。把返乡创业农民工纳入招商引资范围,与外地客商享受同样的优惠政策,进入园区的返乡创业农民工享受园区的所有优惠政策。具体享受的优惠政策为:一是对农民工返乡创办的企业,在登记注册后,3年内按规定缴纳的企业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由财政部门安排返还给企业,支持企业进一步发展;二是对返乡创业农民工从事个体经营的,适当提高营业税的起征点,对不征营业税、增值税且经调查核实无应纳税所得的,不征收个人所得税;三是支持返乡创业农民工从事个体经营,年内现行政策规定应缴纳的各项地方行政事业 (三)设立专项经费为创业者提供资金支持
进一步完善和加大小额担保贷款实施力度,将贷款对象扩大到返乡农民工,贷款额度个人贷款扩大到5万元,并对返乡农民工创办企业贷款额度扩大到80万元,并享受80%贷款贴息的政策优惠。
(四)依托创业培训为创业者提供智力支持
依托syb创业培训项目,对有培训需求和创业愿望的人员大力开展创业培训,以此来提高创业人员的素质,使广大创业者不仅想创业、敢创业,还要能创业、会创业、创成业。截止目前,已成功开办7个班170人创业培训,其中80人正在筹备创业,计划吸纳600人就业。同时结合实际情况,立足本地资源,大力发展种养殖业,引导他们搞大棚蔬菜、西瓜,开办养猪、鸡、鸭、羊、鱼、蚕等农村服务项目养殖场,实现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目前,已有10家大棚、33个养殖场诞生,共解决400余名返乡农民工就业。
四、加强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的建议
(一)加强统计调查。落实好统计旬报制度,强化统计责任,深入基层,对返乡农民工建立台帐,实行动态统计。全面掌握年龄结构、技能专长、就业需求等信息,建立健全农村劳动力信息库,实行分类管理,提高工作的针对性。
(二)开展就业援助。一是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将返乡农民工纳入免费服务范围,提供职业指导、职业介绍、职业培训的“一站式”就业服务。二是把返乡农民工中的转移就业困难户纳入就业援助对象。三是以“三送”活动为契机,把岗位、政策、培训及时送到返乡农民工家门口。四是广泛2024县内外用工信息,适时举办专场招聘会,搭建劳动力市场供求平台,有效促进返乡农民工再就业。
回乡创业技能培训心得体会范文第3篇
一、女农民工基本情况
(一)返乡情况
初步统计,我市有农村劳动力210多万人,到2008年已累计转移就业110多万人,其中女性近50%。自去年10月开始出现农民工返乡潮后,今年年初有返乡农民工12.8万人,其中女性4万多人,主要集中在安化、桃江两个县。从调查了解的情况看,返乡妇女呈现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年纪较轻。被调查的人员中,30岁以下的占35%,30岁至40岁的占46%,40岁以上的占19%。二是文化程度较低。初中及以下学历占52%
,高中或中专占35%,大专文化程度占11%
,大学及以上文化程度占2%。大多只能从事简单的体力劳动,技术含量低。三是返乡存在地域差别。由于女农民工外出打工,多以亲带亲、邻攀邻、村带村的形式进行,且从事的工种相近,所以返乡人数、专业等带有明显的地域性、行业性特点。如安化县羊角镇、仙溪镇等地的外出务工女性主要从事家政服务、商业等,返乡的现象不太严重。而东坪镇、大福镇、小淹镇、梅城镇等外出务工女性主要是进厂从事简单加工包装作业,返乡的现象已形成潮流。四是再就业愿望强烈。返乡女农民工中,有28%已通过努力实现再就业,17%想在家创业,37%等待机会再次外出务工,仅18%的妇女愿意在家务农,这部分人员主要是文化程度低、无一技之长且已经成家生小孩。五是迫切希望得到扶持。对于大多数返乡女农民工来说,务工不仅是她们增加家庭收入的重要来源,而且是她们改变生活方式的重要手段,她们迫切希望能得到政府和相关部门扶持,提供免费技能培训和就业机会,创收增收。
(二)返乡的原因
一是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从桃江县桃花江镇、牛田镇、修山镇、浮邱山乡、灰山港镇等返乡女农民工较多的乡镇了解情况来看,女农民工提前返乡主要原因是其所在企业受金融危机影响,国外订单减少,企业生产下降,用工需求减少,出现破产、停工、歇业、甚至倒闭。一部分从事高体力、低技能工作的女农民工,文化水平较低,失业后,很难在当地再找到新的工作。因金融危机导致返乡的女农民工占总数的70%以上。
二是沿海产业向本地梯度转移。随着××被国家商务部确定为“中西部加工贸易梯度产业转移重点承接地”,一大批中小型企业落户××,企业用工需求增加,在同等条件下,女农民工都愿意选择到家乡企业务工。此类返乡女农民工占总数的10%左右。如桃江县马迹塘镇引进的鼎艺手袋厂,在当地招收熟练技术工人
,170余名女农民工返乡实现再就业。
三是政府招商引资力度不断加大。近年来,各级政府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投资环境不断优化,并实行创业优惠政策,吸引一部分女农民工在掌握一定的管理经验及资金后回乡创业,兴办实体,增加就业岗位,带动一方发展。如桃江县的刘水英、安化县的张青娥就是回乡创业妇女中的典型代表。
四是国家出台了支农惠农政策。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对农民返乡具有吸引力,让她们感觉在家乡也有发展的机会。
五是承担家庭责任。妇女在家庭教育、赡养老人等方面起主导作用,一部分妇女在外出一段时间后,为了照顾老人、教育小孩、修建住房等,义无反顾选择返乡。
(三)返乡带来的影响
大量女农民工返乡给我市劳动力市场、经济发展带来了较为深远的影响。首先有效缓解了本地企业用工压力,不再出现企业“招工难”现象。其次有利于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一部分返乡女农民工外出开阔了视野,接受了现代经济理念,积累了一定的管理经验和资金,为自主创业奠定了基础,回乡创业可以带动一家富、一村富甚至全乡富。不女通过多年的务工经历,掌握了一技之长,无需培训就能直接上岗,降低了成本,为全市工业、农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并将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再次是有利于婚姻家庭的稳定,有效缓解“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等问题。但毋庸置疑的是,返乡女农民工的增加,也带来了一系列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是就业压力增加。目前,我市就业岗位几乎达到饱和状态,且在短期内不会增加。随着金融危机影响的加剧,一部分在外处于观望和“半就业”状态下的女农民工有可能陆续返乡,将对我市人力资源市场构成冲击,就业将面临更大的压力。
二是家庭收入减少。近年来,进城务工已经成为女农民现金收入的主要来源。通过对她们的收入情况调查,她们在外打工月工资平均1200元以上。女农民工集中返乡,意味着众多农民家庭收入锐减,如果不能再就业,就可能导致因返乡而返贫,农民致富的步伐放缓。特别是一些全家外出打工的农民工,被此次金融风暴逼回家后,由于土地已经转包,找不到新的工作,只能“坐吃山空”或者吃住在父母家里。如资阳区张家塞天星村返乡农民工李光辉和他妻子就是如此。
三是再就业困难。调查中,绝大部分返乡女农民工想在家乡重新找一份工作,然而一方面由于她们长年在外,不熟悉本地就业的情况,想打工无门;另一方面,由于文化程度较低、技能单一,再就业难度相对较大。特别是受传统观念的影响,绝大部分返乡女农民工情愿呆在家里闲玩,也不愿意从事保姆、月嫂一类的家政服务工作。
四是出现心理落差。由于长期在外地务工,有较稳定的岗位和收入,突然失去工作、收入减少,回家后感觉无所适从。特别是年龄稍小一点的未婚女性,在城市里待了较长的时间,已经习惯了都市生活方式,根本不安心呆在农村,不愿意干又累又脏的农活,心理落差较大。
总之,女农民工的大量返乡,对农村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方面面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如何加强引导和服务,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
二、妇联所做的主要工作
今年来,市妇联把帮扶返乡女农民工就业创业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按照“抓发展促就业,抓创业带就业,抓培训帮就业,抓服务助就业”的工作思路,加强与各部门的协调配合,扎实开展“四项行动”为返乡女农民工服务。
(一)开展技能培训系列活动
去年10月份以来,市妇联对全市返乡女农民工情况进行摸底造册,就其工作技能、培训需求、再就业意向等方面情况进行调查了解,分级建立了返乡女农民工台帐,重点开展了四个方面的培训。一是积极争取政府重视和部门支持,将农业局“阳光工程”、扶贫办“雨露工程”培训计划,切块部分安排给各级妇联开展专项培训;二是与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联合开展妇女就业技能培训;三是与市经委联合开展创业培训,在每个县举办一期女性创业培训班;四是依托社区和家政服务机构开展家政服务员、月嫂培训。各区县(市)妇联也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班,如桃江县妇联挂牌成立了巾帼创业服务中心,组建了巾帼创业指导服务队和巾帼创业维权服务队,举办了创业培训、家政服务培训班4期;安化县妇联与相关部门联合举办了旅游服务、黑茶培训、安装与电脑技能培训等针对返乡女农民工的技能培训班3期;大通湖区妇联建立“巾帼就业培训中心”,拟举办农业适用技术、家政等培训班5期。
(二)开展创业扶持系列活动
一是组织网上招聘活动。市妇联在××妇女网上开辟《巾帼创业就业信息专栏》,分行业、分专业公布服务对象求职信息、用人单位岗位信息和相关政策信息,搭建单位与妇女之间的供需平台。二是开展项目扶持活动。加强与市经委、市发改委、农开办等部门协调配合,为资江电子、莎丽袜业、旭荣制衣等5个企业申报技改项目,扶持女企业家做大做强。三是组织女企业家与返乡女农民工开展牵手对接活动。发挥市女企业家协会的作用,依托“巾帼创业园”等企业,支持、帮助返乡女农民工开展来料加工,就近转移就业。目前××富晖制衣有限公司已在赫山区、安化等地设立了成衣来料加工点,解决当地返乡女农民工就业近200人。莎丽袜业为了增加就业岗位,投资300多万元新设备,新增岗位120个。各级区县(市)妇联也千方百计牵线搭桥,帮扶创业。如安化县妇联帮助龙塘乡返乡务工女性黄荣华投入30万元,在本村创办环保塑料袋厂和绿色食品厂,为本地妇女提供就业岗位25个,月人平工资1500元左右。资阳区、赫山区妇联协助开展创业政策宣传和培训20多场(次),积极协调为返乡女农民工提供开业指导、后续支持等服务。
(三)开展权益维护系列活动
一是成立“巾帼志愿者服务队伍”。市妇联在全市招募女法官、女检察官、女公证人员等为主的维权志愿者100名,举行了义务维权签名仪式,配合全市“五下乡”行动,开展妇女维权宣传咨询。二是开展“春风送岗位”活动。与市劳动局联合开展了“帮扶返乡务工人员”专场招聘会3场,旭荣制衣等10多个以女性为主的企业招聘下岗妇女、返乡女农民工近500人。三是提供就业援助服务。热情为有创业意愿的返乡女农民工,宣传市场准入、收费减免、小额担保贷款及贴息等扶持政策。各区县(市)妇联把帮助就业作为妇女维权的根本,与劳动就业服务中心共同举办以“送政策、送温暖、送技术、送岗位”为主题的现场招聘会20多场(次)。如南县妇联联合成立了返乡女农民工就业服务领导小组,组织28家规模企业,举办专场招聘会3次,并将每月定期举行。沅江市妇联成立了“女企业家协会”,召开“返乡女农民工”专场招聘会2场。高新区妇联通过联系汇盛科技、科力远、纳爱斯及凉席加工厂等企业,解决女农民工就业462人。
(四)开展典型示范系列活动
一是在全市开展“十万妇女大培训、十万妇女大创业、十万妇女大竞赛”活动,以“争创巾帼创业就业示范点、争当巾帼创业明星、争出巾帼创业成果、争做纳税大户”竞赛活动为载体,在全市创建10个“巾帼创业就业示范点”,评选10个“巾帼创业明星”、10个“纳税大户”。二是选择一批有实力、有经验的女企业家,与女大学生结对帮扶,提供就业培训、创业指导和实践场所。三是组织创业成功女性报告团开展巡回演讲,介绍成功历程,进一步激发妇女创业潜能。四是召开巾帼创业就业表彰大会,在全市营造良好的创业就业氛围。
三、意见和建议
从调查情况看,各级妇联虽然做了大量工作,但女农民工就业仍是一个社会问题,需要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进一步做好引导、培训、管理和服务等工作。
(一)加大返乡女农民工培训力度。各级政府要不断增加对妇女教育培训的投入,逐步推广“免费培训、政府补贴”,“企业代培、政府补贴”,“企业扩规、政府支持”等多种培训模式;各级劳动部门要支持妇联根据市场需求和妇女实际,实行“分块培训、因需培训”,切实增强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有效性;采取“上门办班”形式,与女性劳动力比较集中、需求量大的企业实行联合办班,培训内容和培训时间由企业决定,将妇女技能培训与企业生产紧密结合起来,提高妇女就业的成功率。
(二)加大女农民工动态管理和服务力度。各级劳务输出和管理部门,要强化分性别统计工作,建立务工女农民返乡台账和农村富余女劳动力台账,及时掌握本地企业用工和女农民工返乡变化情况,通过动态管理和分析,加强对返乡妇女的信息掌握与就业服务,合理引导返乡妇女转移就业或就近就业。并根据妇女求职意向和需求,在企业劳动力就业招聘中,有计划地安排增加女性就业岗位。要加强与长三角区域受金融危机影响不大的企业、省外用工较多的企业联系,为她们再就业提供岗位信息服务。
(三)加强对女农民工创业就业政策扶持和工作考核。各级政府在建立返乡农民工培训、组织转移、就业创业等工作目标考核机制中,要明确女性参与比例。要实施积极的女性就业政策,在落实就业援助、免费职业介绍和社保补贴、培训补贴等扶持政策中,扩大女性援助范围。鼓励支持妇女发展包括规模养殖业、农产品加工、营销、农家乐等多种形式的自主创业,从财政、金融、税费、场地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从创业指导、政策咨询、风险评估、项目推介、创业培训、结对帮扶、跟踪扶持等方面提供“一条龙”服务,帮助解决诸如银行贷款、土地承包、子女返乡入学、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具体困难,形成全社会关注关心关爱返乡女农民工的良好环境。
回乡创业技能培训心得体会范文第4篇
一、工作目标和任务
1、农业大、中专“双证制”学历教育。一是积极配合市、县(市、区)农办做好大专涉农专业学历招生工作,配合浙江农林大学做好农业领军人才培养工作;二是完成农广校种、养和涉农专业学历招生1000名,确保完成800名。培养的重点对象是具有大专、高、初中文化,年龄在45岁以下的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服务实体和农业产业组织的骨干,农业科技示范户、农业种养大户,乡村干部、非农业专业回乡创业大学生和大学生村官等。
2、农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培训。计划完成1500名,确保完成1000名,并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培训的重点对象是具有初中以上文化,年龄一般在55岁以下的农产品经纪人、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管理骨干、农业种养大户,农村能源、农机操作与维修、植保、村级动物防疫等领域从业的职业型农民。通过从农业专业技能培训到农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培训的转变,来进一步实现农民科技教育培训重心的战略性转移。
3、农村实用人才(包括农业专业技能)培训。计划完成20000名,其中农村实用人才培训12000名,农业专业技能培训8000名。培训的重点对象是种养能手、捕捞能手、加工能手、企业经营人才、农村经纪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带头人、技能带动性人才、文体艺术人才,农业科技示范户、农业种养大户,乡村干部、非农业专业回乡创业大学生和大学生村官等。
4、组织现代远程教育培训。一是市本级举办“农业大讲堂”宣传培训活动3-6期,培训农民10-15万以上人次;二是县(市、区)举办“农业专题”宣传培训活动20-30期,培训农民30-40万以上人次。
5、举办第二期回乡创业大学生创业指导培训班。培训内容包括现代农业建设、农产品营销、合作社建设、农业品牌建设、农作制度创新、农业项目组织实施等课程。继续探索回乡创业大学生向农业创业领军人物(现代职业农民)转变的培养工作,通过双学历教育,提高他们农业专业知识水平,成为新一代职业农民。
二、工作要求和措施
1、解放思想,提高认识。根据面临的形势和困难,我市农业部门及其培训机构必须提高对农民培训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坚定信心,解放思想,振奋精神,进一步增强机遇意识、创新意识、责任意识,增强做好培训工作的使命感。
2、加强领导,健全机构。要继续加强对农民培训工作的领导,把农民培训工作列入全局工作之中,决不能视作可有可无、无足轻重的工作,分管领导对这项工作更应该倾注必要的精力,主动听取培训部门的工作汇报,共同研究培训工作;要努力争取,使现有职能、任务与机构、人员编制严重不适的状况得到改善。
3、深入调研,周密部署。深入调研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现代农业发展和“两区”建设对农村实用人才、现代职业农民、大学生村官和大学生农业创业人才的需求,全面了解这些人员对教育培训内容的需求,实现农村农业发展需求与个人教育培训需求的对接,在此基础上制定好“十二五”农民科技教育培训规划和年度培训计划,部署组织培训工作。
回乡创业技能培训心得体会范文第5篇
**乡地处区西南,属典型的“城中乡”。全乡总面积32.6平方公里,总人口1.7万人,富余劳动力4000人,其中:女性2310人,占总数的57.7%。近年来,我们妇联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结合“党政所急、妇女所需、妇联所能”的基本职能,把关心帮助妇女就业作为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维护妇女合法权益、促进妇女发展的首要任务,有的放矢地加强就业指导,积极有序地加强技能培训,扎实有效地拓宽就业渠道,千方百计地安置妇女就业,探索出一条妇联组织在新形势下开展妇女就业与创业工作的新途径。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织一张网——构建妇女就业平台
我乡人多地少,可耕用面积人均不足一亩,就业压力比较大。随着城市的延伸和一批批学生的回乡务农,土地不断减少,富余人员逐年增多,就业压力日益突出,直接影响了农民的增收和农村的稳定。面对严峻的形势,我们妇联积极创新工作思路,健全妇女就业网络,帮助安置妇女就业。一是构建女工信息网络。为了规范有序地帮助安置妇女就业,我们组织各村妇联组织对辖区妇女劳动力开展全面深入的调查摸底,建立无业人员、下岗人员、特困人员家庭情况及用工信息等台帐,将无业妇女的年龄结构、文化程度、特长等内容建档建成册,做到一人一卡,形成了无业妇女劳力库,为开展就业援助、促进就业以及社会保障等工作提供详实的资料。同时,根据每个人的就业情况随之变动档案内容,使档案帐卡与实际情况保持一致,实现动态管理。二是建立就业集会制度。为了解决富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我乡建立健全了就业集会制度,制度规定每季度举办一次就业赶集会,为农民就业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我们以举办就业赶集会为契机,广泛发动妇女走出家门就业,最大限度组织妇女参加就业赶集会,主动适应市场寻找工作岗位。近年来,我们共组织3000人次妇女参加各类就业赶集会不下13次,特别是今年春季举办的规模盛大的劳动就业洽谈会,共邀请用人单位近百家,提供就业岗位近2000多个,吸引了全乡近1000名妇女前来求职,当场达成就业意向300余人,与用人单位现场签约近50余人。三是组建就业信息中心。我们妇联组织十分注重用工信息的2024组织人员利用网络、报刊、电视等多种媒体,广泛搜集各种用工信息,并与区劳动局、区民政局、部分用工单位等部门联系,广泛2024信息,并迅速将这些信息进行分类整理及时对外发布,各村也利用公开栏等形式及时向群众公布,让在家的妇女及时得到准确的信息。截止目前,共发布 19次信息共300余条。同时,还协调**职介所,对乡内妇女求职者实行免费2024就业服务。近年来,职介所累计为妇女提供各类就业咨询服务700余人次,600多名妇女通过职介所找到了理想的就业岗位。
送一门技——增强妇女就业本领
根据调查,我们发现妇女劳动力转移最大的问题是劳动者无技术、无本领,难以适应市场需要。因此,工作中,我们妇联把提高妇女劳动技能作为促进妇女就业的重点,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培训活动,帮助妇女掌握一技之长,获得致富金钥匙。一是建立培训基地。我们积极与江城锅炉厂、气体厂联系,建立了以江城锅炉厂、气体厂为中心的乡电氧焊技术就业培训基地,新悦酒店为中心的服务业培训基地,龙人集团为中心的市场营销培训基地,乡经管中心为中心的财会、微机培训基地,每年帮助培训缺乏技术的妇女近500人,使她们掌握了一技之长,增强就业信心,不少的同志走出培训基地后找到了满意的工作。二是开展定向培训。为了使培养的人才更贴近市场的需要、企业的需要,我们结合妇女特点,大力开展美容、美发、服装加工、家政等各种适合妇女特点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她们进入劳动力市场的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同时,积极与辖区大企业联系,针对企业需要的劳动岗位,委托企业代为进行集中培训。我乡龙人集团需要大量的市场开拓型人才,于是我们组织了100多名妇女委托龙人集团代为培训,培训完后由企业从中选择符合要求的人才。第一期培训50多名妇女被该企业录用。三是建立培训基金。为了加强就业培训,我们每年投入20多万元用于培训妇女。前进村与区成人教育中心共同开办了成人教育大中专夜校,免费鼓励村民学习,提高文化素质,培训妇女400余人次,50多名妇女已经获得中专学历,20多名妇女已经获得大专学历。我们还积极地与职业技术学校联系,由乡村共同出资开办一些适合妇女特点的职业技能培训班,帮助妇女提高劳动技能,增加劳动就业机会。据统计,近年来利用各级学校和社会资源累计举办各类技能培训班80余期,培训妇女2000余人次,1000余人次获得各种劳动资格证书,就业率达到75%以上。
架一座桥——畅通妇女就业渠道
为了促进妇女快就业、多就业,我们妇联坚持把安置妇女就业当成工作重中之重,多方协调、见缝插针、拓宽渠道、最大限度安置妇女就业。一是拓展接收基地,稳定输出一批。我们积极加强与城区街道社区妇联组织、劳动部门、中介机构、企业联系,与区巾帼家政服务站、区劳动就业中心建立了稳定的劳务输出接收基地,并与汉商集团等一批著名企业建立了长期的劳动用工协议,已帮助800多名妇女进入城区社区、企业服务业行业就业。二是鼓励招商引资,就地安置一批。凡是引进项目,乡党委坚持把村民就业问题作为重要条件,宁可少收点租金和转让金,鼓励投资商在同等条件下尽量用本乡富余劳动力,并在协议中加以明确,较好地实现了一批富余劳动力的“就地转移”。为解决家庭负担重、走不出去的妇女的就业问题,我们妇联迎难而上,积极与新进企业协调,争取多安置一些妇女就业。近年来,新引进了**体育休闲康乐园、龙人集团、知音超市等项目,为我乡妇女就业开辟了一条“绿色通道”。新新体育康乐园2003年建成后,在乡内一次就招收女工100多名。据不完全统计,通过引进项目,解决了近500名妇女的就业问题。三是更新思想观念,扶持创业一批。我们抓住国家鼓励民营经济发展的大好时机,通过举办成功创业女性事迹报告会,编发妇女创业典型宣传手册,开展先进典型巡回演讲活动,举办科技结对和创业贷款签约仪式,召开创业研讨会,选树宣传一批优秀创业女性等形式,积极引导农村妇女发扬创业和创造精神,抢抓机遇,自主创业,回乡创业。乡村妇联组织积极帮助妇女办执照、跑手续、搞外销,扶持她们自主创业。在此基础上,对有能力、想创业、无资金或无技术的女性实行结对帮扶。目前全乡已有400多名妇女在妇联的帮助和支持下步入了个体户的行列,成为商海大潮中的搏击者。四是调整产业结构,内部转移一批。我们通过宣传发动、技术培训、规范管理、建立农产品销售网络等措施,积极引导妇女发展参与农业结构调整,走产业化经营之路。我们通过举办各类技术培训班,使1000多名妇女接受了大棚蔬菜、药材种植、水产养殖、畜禽养殖、花卉栽培等农业新技术培训,已建立巾帼无公害标准化示范基地5个,带动1000多名妇女参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实现了就地安置。五是发展打工经济,向外输出一批。我们根据劳动力市场需求,大力发展打工经济,开展境外劳力输出。刚开始,村民和乡村两级组织都存在顾虑,村民怕国外形势乱,对子女外出打工不放心;乡村组织怕担保遭受经济损失。为此,我们广泛开展宣传发动,通过典型引路,积极转变村民群众的旧观念。界牌村支部书记***第一个决定将女儿送到日本打工,增强女儿生存本领。村民们知道支部书记的女儿到日本打工的消息后,一些年轻人争相外出打工,已经先后组织3批近20名人员赴日本就业,其中妇女达13人。
树一面旗——培植先进创业典型
针对农村妇女思想陈旧,观念滞后,追求离家近、工作轻松、条件好、待遇高的工作的实际,我们妇联因地制宜,采取多种形式,把就业形势教育、转变观念教育、“四自”教育、法制教育作为妇女就业岗前教育的必修课,请劳动局、妇联和司法部门的领导同志来乡讲课,大力宣传再就业优惠政策,宣传“自主、竞争、流动”和“七十二行,行行出状元”的就业观念,帮助妇女树立“四自”精神,引导妇女向第三产业要岗位,向社区服务要岗位,向非公有经济要岗位。另一方面,广泛宣传表彰下岗女工落岗不落志,自主创业,自强不息的新典型,抓住“三八”节有利时机,举行“巾帼创业风采”事迹报告会,表彰“巾帼创业”标兵、个体私营女杰,十佳巾帼科技致富明星,女能手等活动,培养树立了一批妇女就业典型。几年来,有10名妇女获区级“巾帼创业标兵”称号,有5名妇女获市“巾帼创业标兵”和先进个人称号。他们当中有种菜能手***;科技致富带头人***;劳动模范***……。通过这些群众身边的典型教育,典型带动,妇女就业观念有了较大转变,原来一些无人问津的保姆、保洁及竞争性较强的岗位已成为许多妇女愿意选择的工作,并且通过自身努力得到了用户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