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本网心得体会内容页

外出参观学习心得体会(整理5篇)

2024-07-06 00:51:06心得体会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外出参观学习心得体会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外出参观学习心得体会范文第1篇

一、特色化的先进教育理念

xx二中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高度出发,提出了以课堂教学为核心,以“目标性”、“针对性”及“高能性”为目标,以“变备教材、备教法为备学生” 为特点的教育理念。备学法使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教学效果好起来,师生负担减下来。包括“预习、互动、测评”三大模块的"课堂教学271法则",形成了xx二中教学的最大特色。 271课堂要求学生课前准备紧锣密鼓,学案探究互动热火朝天,学生课后复习温故知新。具体包括以下三个转变——师长变学长,变教为启,变教为帮;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教室功能的转变,变教室为学室,变讲堂为学堂。这种课堂解放了学生的头脑,解放了学生的双手,解放了学生的眼睛,解放了学生的嘴巴,解放了学生的空间和时间。

二、高效化的小组合作学习

学习小组的建立既使学习主体细致化(每组6人,根据学习能力的差异分为a、b、c三个等级),既有利于老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更细致的了解掌握,也有利于老师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开展层次教学,同时学习小组还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自律性,学生自主管理的优势也能得到充分地展现。

三、集体化的导学案

导学案中所涉及的探究问题能真正体现课堂教学过程。知识点挖掘细致,我所听到的语文学科两节课都体现了教学中学习的层次性,学生的主体性,很有实效性。课间通过和几位任课老师的交流,从这些老师的言语中可以透漏出教师的集体备课效率很高。所谓的效率高可以从学案的编写中充分体现出来:学案上有编制者、有审核者、还有审批者和日期,编制和审核均是2个人,执教人有的还不是学案的编制者,说明不是个人编制。

四、广泛的师生阅读

教师首先是勤奋的读书人,在每个学期学校都要求每一名教师至少阅读十本不同类别的书籍并写出一定数量的读书笔记;其次让学生畅游书海,每名学生在每个学期要阅读一定数量的书籍,并做好名言警句和美文语段的2024。每个年级每周都安排了阅读课,从而使学生的阅读成为了一种习惯;再次是每个年级在每个学期组织一定量的阅读活动,以此来促进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和高效性。阅读不仅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基础,而且能为学生的人生增添色彩。

五、无处不在的校园文化

整个校园均充满了以学生为主的校园文化氛围,从操场到教室,从走廊到厕所,从班级到小组,让学生成为校园的主人,让学生的名言、作品和荣誉成为激励学生学习、转变学生行为的准则。如"今日事今日毕,我们决不拖延", "正课与自习一分钟也不让自己闲下来,紧张而积极,你的收获会让你更加喜悦" ,"脚踏实地山让路,持之以恒海可移" 。这些名言会激励学生严于律己,做事坚持不懈,很实用。学校充分利用校园环境教育学生并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积极性,利用教室走廊墙壁,随时给学生提供学习的知识,这些方面非常值得我们好好借鉴。

六、精细化的学校管理

外出参观学习心得体会范文第2篇

一、重视基层建设。在××县局检查时,发现局机关条件非常艰苦,整个局机关只有接待室

有一台空调,其他办公场所均无(包括局长室),但基层工商所都配了执法车,所长都配了笔记本电脑,工商所办公用房都较好,非常重视基层建设。

二、重行政执法。行政执法力度大,案件类型广,如××县局上半年已到位了罚没款___余万元,业务股室均办案;贵池区局打破各所地域管辖限制,规定在全区范围内以区局名义各所均可办案,其局长介绍今年罚没可达___万元以上。商业贿赂案办理思路新,有巧劲,仅市工商局上半年已核审__件商业贿赂案,主要是通过与法院检察院联系,对土地转让,工程承包等项目上的行贿受贿案中未被追究刑事责任的行贿方进行立案查处。

三、思想解放。市场准入方面能放宽条件,利于企业进入。如开办服装加工厂等均免于环保部门审查,而我们这里没有环保部门审查批准,是不可能发照的。

四、食品安全管理有新路。××区局开发了第三代“诚信通”,以诚信通代替进销货台帐,对安装有“诚信通”的食品经营户,除当地产无条码的食品要建书式进货(批发另建销货)台帐外,其余均用“诚信通”建台帐。

五、部分工商所规范化建设好。如××区工商局××工商所,办公条件好,制度健全,工作规范。

六、做好了由收费型工商向执法型工商的转变准备。如××县局许多工商所罚没收入早已超过规费收入,且全局人员人人能办案。

外出参观学习心得体会范文第3篇

教师外出参观学习心得体会(一)近期,通过外出学习,使我受益匪浅,令我豁然开朗。从精彩的讲座中,我们更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了新课改的发展方向和目标,使我们的教育教学观念进一步的到更新。下面就通过我的学习获得的三个方面的体会。

一: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就没有成功的课堂教学。

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都是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就不可能有自主、探究、合作学习。通过听课,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参与的深度与广度,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每一个学生的发言是否会引起其他学生的思考,要看参与是不是主动、积极,是不是学生的自我需要,要看学生的交往状态,思维状态,不能满足于学生都在发言,而要看学生有没有独立的思考。简单的问答式,一问一答,学生好像忙的不亦乐乎,但实际上学生的思维仍在同一水平上重复。师生、生生没有真正的互动起来,是非常值得注意的一个问题,应当创设情景,巧妙的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心理上的知识冲突,同时,教师要放权给学生,给他们想、做、说的机会,让他们充分进行思考,给学生充分表达自己思维的机会。让学生放开说,并且让尽可能多的学生说。条件具备了,学生自然就会兴奋,参与的积极性就会高起来,参与度也会大大提高。只有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过程,个体才能的到发展。

二: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当好组织者。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相信学生完全有学习能力,把机会交给学生。俯下身子看学生的生活,平等参与学生的研究。教师把探究的机会交给学生,学生就能充分展示再见学习的过程,教师也就可以自如地展开教学活动。新课程实施的灵活性大,让教师觉得难以驾驭课堂,课堂教学中表现为过多的焦虑和不安。原因是教学过程中,教师面对学生精彩纷呈的学习活动,还不习惯参与学生的学习过程,观察和探究学生的学习方式。应及时了解他们的认知情况,学生的需要,没有真正的被关注。

三: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做一个成功的引路人。

一堂课开始,教师可通过新课导入的设计、学习氛围的创设,教材所蕴含的兴趣教学因素,课堂内外的各种资源来唤起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让学生产生学习的意愿和动力。然后,教给学生探索、发现的方法,让学生会探索,会发现。教师除了必须把学生自学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步骤外,还需精心设计每一次自学的目标,内容,同时,加强自学方法的指导。

总之,在学校的教育改革中,我们应积极投身于新课改的发展之中,使学生在新课改中获得能力的提高。

教师外出参观学习心得体会(二)在林校长及各校行政领导的带领下,我们参观学习了**公司。现将外出学习中自己的所见、所闻、体会及今后努力的方向总结如下:

首先我们参观展览厅,为看到这么多尖端技术产品而折服;参观示范区,为第一次近距离观察这些产品生产而叹服。听着工作人员耐心的讲解,原来懵懂的头脑顿悟了不少。终于知道了什么叫机械制造及陶瓷机械生产了。终于了解到家居装修中如何进行节能环保,终于开窍了不少。此外,作为广东省重点企业,中国机械制造百强企业,这家公司不仅注重技术研发,产品生产,还很注重员工素质的培养。在参观生产线时,我们会时不时的看到一些温馨的标语,如今天工作不安全,明天生活无保障请保持车间整洁,还你我舒适环境在参观过程中,和一位工人阿姨闲聊了两句,从她亲切的话语中,不难发现,在这里工作,挺舒服的。从走廊往车间里看,很多工人都是笑着干活的,给人感觉工作很自在,()没有压力。这不就证明了,让员工舒服的工作,他们才会更加投入。科学管理,高效服务,不断创新,持续发展,勤,诚,学,勇,和追求卓越,挑战极限这是该公司在用实际向我们展示他们自己的企业文化。我想,正是因为这良好的企业文化造就企业的成功。

通过参观学习,我认识到这家企业能够创造出今天如此辉煌骄傲的成绩,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一是企业的管理理念令人信服。邯郸市飞腾蔬菜包装有限公司作为私人企业,管理规范程度高,工人服务意识强,生产效率高,企业负责人思路开阔,具有远见卓识,注重企业文化建设,注重技术实力,注重企业发展潜力,大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二是企业精神极具优越。团结拼搏,求实奉献’的企业精神,让员工感到团队的力量是伟大的,以至于他们更努力的工作,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与技术创新中。

三是员工本身的工作理念强。企业每位员工都本着永恒的发展,永恒的服务理念去对待自己的工作,注重技术管理方面的自我发展,在企业负责人的领导下,齐心合力共同把企业推向国际市场,实施走出去战略。

学习企业文化,何尝不是一个在学习做人做事的过程?此次企业文化之旅,我还看到了我们企业人员那种高素质的体现。正是我应该向大家学习的。

与她们相比,我的工作就是天堂。舒适的工作环境,适度的工作强度,让我由衷的对以后的工作充满了信心,学习了她们的工作精神以后,我决定在以后的工作中我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学会知足。俗话说:知足者常乐。我们要学会知足,更何况我们工作本身就得以让我们知足。

二、懂得奉献。无论干什么都要干一行,爱一行,我们要热爱自己的工作,要学会付出,勇于付出,为金融行业,为信用社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外出参观学习心得体会范文第4篇

[关键词]内隐学习;数学教学;情感参与;认知参与;行为参与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008(2010)05―0065―04

现代认知心理学的信息加工观点,本质上是将人类的心理类比于一个信息加工系统,因此,对人工智能的研究往往处于核心位置,从而导致对自然智能的忽视。前者是人工选择的结果,后者是自然选择的结果。也就是说,现代认知心理学更为关注外显学习,对内隐学习的激发与指导却被忽视。在教学上。表现为老师只关注学生的外部条件,较少关注其内部条件,更少关注外部条件与内部条件是否匹配。贯穿这种教学过程始终的,只有冷峻、乏味的外显知识,而源于鲜活情境的内隐认知却难寻踪迹。

其实,内隐系统和外显系统有其各自的特点和功能,有着不同的优势领域和发生条件。教学组织策略、传递策略和管理策略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内隐学习与外显学习是否发生或其发生的质量。教学的有效性取决于学习的外部条件与内部条件之间的匹配程度。教学事件与学习者内部学习需求越一致,学习效果越好,反之,学习效果越差。所以研究学生学习的内部条件,设计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策略,促使学生学习的内部条件(内隐知识与内隐学习能力)充分发挥作用,使外部策略与内部条件相匹配,使内隐学习与外显学习达成最佳配合,可使教学达成最佳成效。

内隐学习对于理解人类认知过程的本质,尤其是弄清人们究竟如何获得丰富复杂的知识,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野和角度,并在许多实际的应用领域中都具有启发和指导作用,教师若能正确理解内隐学习理论并用来指导数学教学设计,将使教学更有成效。

一、内隐学习与教学设计

(一)内隐学习的概念与特点

“内隐学习”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国心理学家A.S.Reber在1967年提出的。它是一种区别于传统外显学习(需要意志努力的学习)的不知不觉的学习,是指学习者在未意识到学习的规则,没有对这些规则进行外显记忆的情况下掌握了规律的现象。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中,人们常常是学习了某些规则和标准后,再依据它们做出相应反应的同时也能清晰地表达这些规则。如在解一道数学题时。能够描述出所采取的原理和步骤,这是外显学习。但很多情况下,我们按照某些规则和标准行动后,却不能描述出其原理和规则,这就是内隐学习。内隐学习更多时候表现为一种心理动作(或缄默知识),往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但它在人们对某事做决定时却往往起了关键作用。内隐学习首先是学习,它是一种知识获得的过程,其次它具有无意识性,也就是复杂规则知识的获得是在意识所达到的范围之外进行的。内隐学习具有自动性(自动获得,无需意志努力)、抽象性(获得抽象知识并在相同情境下迁移)、理解性(引发直觉)、抗干扰性(受年龄、智商、次要任务等影响小)、耐久性(比外显记忆更持久)、分离性(内隐与外显能独立产生)、三高特征(高选择力、高潜力、高密储存性)。

(二)内隐学习与外显学习的关系

内隐学习与外显学习既互相区别又相互作用,两者之间可以互相促进,也可能相互对抗。两者的区别在于:内隐学习是自动的,外显学习是意志努力的;内隐学习是稳定的,外显学习是易变的;内隐学习是抽象的,外显学习是表层的。在学习中,两者的关系是:内隐和外显的学习曲线基本一致――都经历了渐进、高原与突变的过程;所有学习任务都是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的协同作用的结果,内隐学习的高强度训练是协同效应产生的内在根本原因;练习初期,内隐学习为主,随着练习深入,外显学习不断加强;在突出的条件下,外显加工较多,在不突出的条件下,内隐加工较多;学习内在关系明显的(或较不复杂、难度较低)的材料时,外显加工的贡献较大,适合外显学习,学习内在关系不明显(或较复杂、难度较高)的材料时,内隐加工的贡献较大,适合内隐学习;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都有明显的时间效应,随着时间的推移,两者对学习的贡献逐渐加强;外显指导语(规则找寻指导)对内隐学习(记忆指导)有消弱作用。

外显学习中发现和控制任务变量的机制类似于有意识的问题解决,而内隐学习是自动的、无意识进行的,它比外显思维更为有力。内隐系统和外显系统有其各自的特点和功能,有着不同的优势领域和发生条件。在情境多变、紧张应激、事物结构高度复杂、关键信息不明确、个体生理条件差的学习情境中,内隐认知优于外显认知。但在常规的学习中,外显认知还是占主导地位。

(三)内隐学习在教学设计中的应用

内隐学习的本质特点给教学设计提供了新的视角。根据内隐学习理论,教育的最大效果,是在内隐学习发生在先,外显学习适当配合于后的情形中产生的。所以,在教学设计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选择合适的教育指导

内隐学习的抽象性,揭示了内隐学习的贡献不能低估,甚至在高难度学习材料时还超过了外显学习的贡献,这在教学上是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教育指导的不同,对于诱发学习的类型有着重要影响,因为外显学习和内隐学习的产生依赖于不同的任务指导语。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视学习对象和学习材料的特点,引导学生采用适当的学习方式。不恰当的做法,如教师一开始就仔细、清晰、系统地讲述,这会扼杀内隐学习的发生。

2.注意内隐与外显训练阶段的恰当结合

内隐学习与外显学习在一定条件下可能会互相对抗,而在另一些条件下又会相互协同促进。为了使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的相互作用达到最佳状态,针对学习材料的难易程度,突出不同的学习方式。学习复杂任务时,应先具备一个内隐知识基础,然后再试图建立外显的任务模型。特别是解决难题时,先让学生被动地观察,然后再给予正式的指导,会产生最佳效果。在内隐学习占优势的条件下,教师采用更为宽松自然的方法,为内隐学习创造条件。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关注外显的行为和表面现象,而且还有注意培养学生潜在的学习积极性和内隐学习潜能,在对学生进行训练的过程中要确定内隐与外显训练阶段结合的最佳顺序。

3.让活动贯穿学习始终

内隐学习的一大特征是,学习的效果往往需要大量实际操作或活动才能得以体现。内隐学习得到的是难于言表的缄默知识,通过讲授和旁观是很难达到很好的效果。训练初级阶段中学习性质越活跃,学习的保持就越好,且能够迁移到更多的新情境学习中。在任务的底层结构复杂而且不突出的情况下,人们必须直接与任务进行交流,学习才能发生,观看另一个人完成任务的经验不会必然地导致学习,要发挥活动在学习中的作用等。在训练过程中引发内隐学习是非常重要的,经过大量练习后,会变得程序化,而使意识无法接近,从

而获得内隐知识和内隐学习能力。

4.高起点、低难度,不急于求成

内隐学习的抽象性(获得抽象知识并在同境下迁移)、理解性(引发直觉)和抗干扰性(受年龄、智商、次要任务等影响小)等特点告诉我们,学生内隐学习能力的差异并不大,只要条件具备,所有学生均可获得较好的内隐学习能力。另一方面,内隐学习虽然是自动的、不需意志努力,但是必须经过一定强度、一定时间的学习。而具体需要多少时间的练习,才能发生有效的内隐学习,则因学习任务而定。实验表明,被试需要大量频繁地接触学习环境或材料后,才能发生有效的内隐学习,并进而形成内隐能力,实现能力的迁移。所以,一方面要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学要高标准、高起点,另一方面,考虑到学生的内隐基础,又要降低学习难度,可以从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上来降低学习难度。也就是说,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使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达成最佳配合,以达成最佳学习成效。但是,一定要循序渐进,不能急于求成。

二、内隐学习下的数学教学设计

(一)数学学习中的内隐学习

内隐学习研究的核心便是内隐记忆与内隐学习能力,这是一种终身学习的能力。数学学习中的内隐学习具有特殊性。数学作为一个知识体系已经被无数的数学大师规则化、抽象化、隐性化,从而使得数学学习成为一项复杂的任务。数学的学科特点在于:数学的研究对象是形式化的思想材料;数学思维在宏观上是活泼生动的策略创造,在微观上是严谨的逻辑演绎;数学知识的载体是精确简约的数学语言。Resnick提出,数学教学应当遵循内隐学习的特殊规律。数学的学科特点决定了数学中内隐学习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即内隐学习受个人的知识经验的影响,内隐学习是通过学习无意识地获得经验的过程,这些经验形成的能力是无法向他人明确地表达和交流的个人实践能力。如有些学生常根据问题的图形无意识地添加辅助线、在列方程时无意识地设定未知量、数学建模时决定选用某一个或几个方法,而使问题得以解决等等。

可见,在内隐知识外显的过程中,个人的知识经验起到了重要作用。内隐学习虽然是自动的、无意识进行的,但在问题解决中,比外显思维更为有力。培养学生的内隐学习能力对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是很重要的。

(二)内隐学习下的数学教学设计

数学学科的抽象性、复杂性及数学内隐学习的独特性,要求我们在教学设计时应注意把握好数学内隐学习与外显学习发生的条件及时序,使两者达成最佳配合,发挥最大成效。那么数学教学中到底应选择什么样的教学策略来促进内隐学习,提高教学成效呢?根据内隐学习理论,在教学设计时要遵循如下原则:在管理策略上要营造有利于激发内隐学习的安全、自由的心理环境;在内容的组织策略和传递策略上要创设有利于学生内隐学习与外显学习协同作用的认知参与的任务序列;在行为策略上要提供有利于内隐学习的行为参与机会。

1.营造有利于激发内隐学习的安全、自由的心理环境

虽然我们把情感参与和认知参与分开来讨论,但事实上,我们不可能把学生对学习活动的思考和感受分开。学生获得知识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接受信息的意愿。学生的情感参与是指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的情感体验(如乐趣感、成功感、焦虑感、厌倦感),情感是学生参与行动的强有力的先导动力,也作为转换过程和进行过程中的动力。内隐学习的许多无意识过程都存在情境效应,安全的情感参与环境对于激发内隐学习是非常重要而必要的前提。

安全、自由的心理参与环境首先要减少竞争。“竞争破坏了学生学习的愿望”,即便是良性竞争,也能看出它导致了学习行为的减少。学生随时都要忙于避免失败感,或者使别人失败,他们几乎就没有真正参与学习的余地。竞争使得个体丧失自信、增加愤恨,导致了胆小、优柔寡断和自我怀疑的个性。研究表明,在学生的价值观里,没有一件东西比一张好的成绩单更珍贵,也没有任何事物比一个不好的分数更能摧毁他们的信心。课堂上要尽量让竞争降到最低限度,降低竞争实际上也是保护学生情绪安全感的一种措施。

安全、自由的心理参与环境还要给予学生正面的激励与评价。任何人都有基本的心理需求,主要有被接纳的需要、被重视的需要、被认为有能力的需要及安全感的需要。认为自己有能力、被重视、被接纳、有安全感的学生,会以一种积极的态度面对学习中和生活中的种种问题和失败,他们学习更主动,更有韧性,更有可能取得成功。狄克兹认为,如果给予充分的机会和适当的鼓励,个体是会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的。

安全、自由的心理参与环境要允许学生先讨论再回答。调查结果表明,有的教师先让学生站起来,再提问题,学生回答不上来,教师就反复启发引导,或让他听别人回答获得答案。或让他重复别人的回答等,这会使学生觉得没面子,学生会感到不愉快。如果我们只是对小组集体作评价,允许小组成员共同讨论解答,直至正确为止,学生就不会有压力,不管对错,都会因为自己出了力而感到欣喜。

安全、自由的心理参与环境要让学生有归属感,有困难能得到帮助。小组合作互助的学习模式能使学生有归属感,并且能使困难及时得到帮助解决。另外,教练式的老师或学徒关系的模式也能使学生感到安全,也是有效激发内隐学习的教学策略。

2.创设有利于内隐认知参与的任务情境

在任务的底层结构复杂而且不突出的情况下,人们必须直接与任务进行交流,学习才能发生,观看另一个人完成任务的经验不会必然地导致学习。如果教师只是单向地讲解解题过程,让学生“听着”“看着”,而不让学生参与认知过程,对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升是没有多大效果的。所以创设有效的任务情境,引导学生密切参与任务解决的全过程,才能实现认知的真正参与,才能使认知和学习转化为个人的知识和能力。

对于概念性知识的学习,应加强由感性到抽象过程的教学,先内隐学习,然后强化练习,加深外显理解和巩固,为形成新的内隐知识打好基础。概念的形成主要依赖于感性经验,概念的同化主要依赖于知识经验。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感性材料和知识经验对概念的掌握和习得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些因素都是内隐的。在概念教学的开始,要注意材料的直观性、现实性、活跃性,首先让学生在任务情境的操作和接触中开展内隐学习,而将外显训练置于其后,这样才能为后期知识规则的外显学习打好基础。要使用有效的内隐指导语,使学生获得大量的正迁移,同时要避免负迁移的产生,有效地利用内隐知识与正迁移提高数学概念教学质量,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内隐思维品质,可以提高后面对知识自动化的速度和运用的效率。观察、重复(口头或笔头)和书面练习是一种必要而有效的内隐认知参与方式。观察、重复或练习设计要注意变化性、多频次和循环性。观察、重复和强化练习有利于对规则的内隐理解和迁移,有利于基础概念的自如运用,有利于积累丰富的解决问题的经验,有利于形成新的内隐经验。

数学的主要任务是利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而解

决数学问题所需的内隐知识有以下特征旧。(1)个体性。探究过程中建构的个人独特的知识是内隐知识的重要部分。在个人的问题解决过程中,不能够用语言表达的知识只能留在个人的实践活动中。教师应提供与内隐经验相匹配的问题,激发内隐学习,使内隐知识外显化为实践活动。(2)高效性。许多学生在解决了一定数量的问题后,有了一种顿悟感,形成了内隐知识,从而提高了迁移能力,其表征为直觉思维。教师应对学生进行一定数量、有效的问题解决的训练,使学生获得内隐经验。(3)迁移性。内隐知识是一种如何去行动的实践性知识,一旦被掌握,就具备了可迁移性。教师应从学生内隐经验出发,降低问题解决的难度,设计从如何把握问题到解决问题的可操作的任务序列,以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和迁移能力。

因此,对于问题解决型的内容,教师要创设有效的任务情境和任务问题序列,使学生直接与任务交流,以层层递进的任务驱动认知,可以有效激发内隐学习和指导外显学习,使复杂问题变得浅易和顺“理”成“章”。任务序列的设计应符合先内隐后外显的认知规律,即先策略后方法的能力形成顺序,使学生充分参与认知活动,并有效形成内隐学习能力。具体地说,就是每个问题均要建立在学生的内隐认知水平上,先是总的认识、总的把握,即方向性、策略性地把握,再到深入细节的方法分析,先内隐指导,再外显指导,通过逐层递进,使学生自然而然地领悟思想方法,列出式子直到问题解决。这种以任务层层驱动的方式对培养学生学会总体把握、合理、严谨地推理和思考问题很有益处。

内隐认知需要情境的支持和任务序列的引导,教师要创设有利于内隐认知参与和外显认知参与的情境和任务,合理安排内隐学习与外显学习的时序,并将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内在感觉上,即内隐认知能力的培养,才能使学生积累有效的内隐知识,并形成个性化的内隐学习能力,这是创造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重中之重。

3.提供有利于内隐学习的行为表现机会

内隐学习的一大特征是,学习的效果往往需要大量实际操作或活动才能得以体现。单纯观看另一个人完成任务的经验不会必然地导致学习,要发挥活动在内隐学习中的作用。而具体需要多少时间的练习,才能发生有效的内隐学习,则因学习任务而定。实验表明,被试需要大量频繁地接触学习环境或材料后才能发生有效的内隐学习。在教育领域中,坚持学习中的活动可以将内隐学习的效果维持在较好的水平,从而使学生潜移默化地自发掌握复杂的知识规则,并自动将这些复杂的知识运用于此后的任务操作中去。

课堂活动是行为参与的主要方式。课堂活动的形式很多,如观察、作图、口头表达、记忆训练、解题练习、板演、讲解分析、讨论等。对于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更多的是通过上述的课堂活动让学生手、口、脑、体全方位参与。活动要多开展,方式要常常变,学生要人人参与,过程要有评价。概念、定理等基础理论知识要让学生亲历数形结合的解释过程、多途径的强化记忆、知识的运用练习、讨论的思维撞击、板演或讲解分析的动作记忆等。

活动形式的多样化有利于内隐学习的发生,并取得好的效果。各种课堂活动的目的就是为了数学记忆。就某种意义来说,良好的数学记忆力是解决问题的基础。由于数学的特殊抽象性,对知识的记忆(侧重内隐学习)和理解(侧重外显学习)在数学学习中同样重要。但记忆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任何记忆的形成都是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协同作用的结果,而且只有通过多种途径的记忆和反复的练习才能加深记忆痕迹。课堂上,应经常性地开展板演(讲解分析,允许小组合作解答或分析)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和加深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如对于大量的导数和积分公式,根据内隐记忆理论,应在理解后加强机械记忆的力度,可开展默写公式或简单运用公式计算的小组抢答活动等,确保基本公式的熟练记忆。当概念与原理的记忆和运用达到熟练或自动化的程度时,也就形成了新的内隐知识,这样的知识学习才是有成效和有意义的。对于重要的、典型的知识及应用问题,应加大记忆和训练力度,而对于不重要或非典型知识宁可忽略不讲,做到常用的知识要精熟,以确保相应内隐知识与能力的形成。面面俱到、蜻蜒点水的学习对内隐能力的形成是没有成效的。

问题解决的实践活动是学生行为参与的重要方式。通过大量的实践活动(如简单数学建模或实际问题的解决)训练来提高内隐的问题解决能力,是必需且必要的。通过问题解决实践活动,可以把“知识”转化成一种“求知的行为方式”,把“记忆”“拥有”知识的过程转化为“掌握”“应用”知识的过程。“直到学生对(外部)信息有了自己的体验后,才会发生外部信息与内隐知识两者之间的转换。”我们要尽可能多地开展小组合作进行简单数学建模(或实际问题解决)的活动,并借助数学软件来解决问题。在实际问题的解决中。要展现问题解决思维的全过程,使学生经历一般问题解决的基本方法,即理论学习、领会、应用、评价与拓展应用五个层级的体验,学会将外部信息转化为内隐知识进而转化为问题解决的能力。

总之,好的教师不但能够准确把握学生的内隐基础,采用有效的组织策略、传递策略和管理策略,设计最佳的认知情境和问题任务序列,来示范好的学习策略和问题解决的思维策略,并能使这些外显的策略在学生的头脑中内隐化,在解决问题时能自动使阳,从而提高了学生的数学内隐学习能力,也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用数学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2][3][4][10][15][11][13][14]郭秀艳,内隐学习[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l,97-110,209-278,279-320,332-337。334,302-303,327,331,302,333,334,335,

[5]庄可,内隐学习理论及其对教育的启示[J],教育探索,2007,(1):16―17

[6]宁连华,基于数学探究的教学设计研究[J],教学理论与实践,2008,(2):46-47,

[10]孔企平,章建跃,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学生参与[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22-24,

[7][8][9]Raymond M,Nakanura著,王建平译,健康课堂管理――激发、交流和纪律[M],北京:中国轻SNt,出版社。2002:49,

[12]张艳艳,将内隐学习引入数学教学[J],天津教育,2006,(5):51-52

外出参观学习心得体会范文第5篇

关键词:学习理论;社会;情境学习

引 言:

学习理论是一门研究学习心理规律和原理的学问,它揭示人类如何获得比较持久的行为经验和变化的经验,分析影响学习的各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 对学习理论的研究,使我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人类学习的本质,并不断推动着我国的教育改革。人类学习的各派理论主要分两大取向:一方强调学习是在个体身上发生的事,是知识的获得过程,包括行为取向、认知取向的学习理论;另一方则强调学习的社会性质,认为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互动是学习主要方式,包括以社会建构主义及情境认知等为代表的社会学习理论 。近年来,一种新的学习理论研究取向―生态学习观正在逐步形成,这种学习观从一种更整合、更系统的视角来看待学习。从学习理论不断发展完善的趋势来看,对于学习本质的研究越来越倾向于全面具体化,不仅强调学习的个体认知,更重视外部环境即社会的作用,这两者之间的互动也成为研究的热点。

一、个体性学习观中的社会性体现

个体学习理论强调的是一种个体性的学习,它以在个体身上发生的并以个体活动形式完成的学习活动为研究对象。如行为主义学派和认知学派所关注的都是个体学习者面对环境变化所发生的反应性活动。个体学习论关注外部环境的作用。

(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主要包括桑代克的联结主义学习论、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论和斯金纳的操作学习论。行为主义认为,学习是由经验引起的可观察行为的相对持久的变化。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刺激--反应的联结,认为学习是由外部强化的练习所引起的行为变化。在行为主义看来,学习是一种被动反应过程,此观点忽视了人本身这个有机体的作用,带有严重的机械性。这种忽视人主观能动作用的学习理论在另一方面却强调了外部环境的作用,不仅包括物理环境,还有社会环境,只有处在一定的环境中接受刺激才能产生学习的反应,可见在行为主义中也能体现出社会性的重要作用。

(二)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认知取向的学习包括格式塔学派的学习理论、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论、个体建构学习论及信息加工学习论等。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个人对情景的理解和组织,是对外部事物的内部反映的结果,也是个体对事物或情景从认识、辨别、理解从而获得知识的历程。该观点强调人的能动作用及其内部强化。认知心理学家更重视研究学习者处理外部环境刺激的内部过程与机制,而非外显的刺激与反应,学习是认知的形成、重组和使用的过程。

桑代克在联结主义观中指出学习主要通过“试误”建立起情境和反应之间的联结,这里提出了“情境”的内容,与社会性学习有很大的相关性。皮亚杰的认知建构主义中也提出,人们通常是在自身经验的基础上建构自己的知识,人们需要亲身探索和经历事物的机会。要在教学内容上给学生以实践的机会。虽然皮亚杰不认同社会互动是思维发展的主要机制这一点,但是他认为社会环境是学习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美国教育心理学家维特罗克提出生成学习理论,强调学习的本质是学习者的认知结构与环境中接受的信息相互作用并主动建构意义的过程。斯皮罗提出认知灵活性理论,指从不同角度以多种方式重建自己的知识,以便对变化的情境领域做出适当反应。这些认知心理学流派的学者无不关注着社会或情境在个体认知建构中的作用。

二、社会性学习观对学习本质的探讨

(一)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社会建构主义的形成主要受杜威、维果茨基、布鲁纳和班杜拉等人观点的影响。社会建构主义认为个体的认知完全是一种个体间相互作用的社会行为,每个人的认知只是一种社会意义的分享,因而我们的经验只存在社会意义的建构而不是个人意义的建构,社会意义的建构是一种认知分享,即认知主体不是单个个体而是由各个个体组成的共同体,这种认知分享是个体间的分工合作。社会建构主义者将学习视为一个社会过程,学习既不是仅仅发生于个体的内部,也不是由外部力量塑造的行为的消极发展过程,只有当个体参与社会活动,有意义的学习才会发生。这种观点强调文化和情境在人类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二)情境学习理论

情境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实质是个体参与实践, 与他人、环境等相互作用的过程,是形成参与实践活动的能力、提高社会化水平的过程,而知识既不实现于客观的行为,也不实现于主观的大脑,知识实现于人与社会或物理情境的交互状态中,分布于个体内、个体间、媒介、环境、文化、社会和时间等之中 。此观点认为学习与认知本质上是情境性的,不可能脱离具体的情境而产生,情境是整个学习中的重要而有意义的组成部分。不难看出,情境学习理论关注的是物理的或社会的环境与个体的交互作用,强调的是知识与情境之间动态相互作用的过程。

三、生态学习观的社会性学习趋势

研究者从生态系统观的角度提出了一个趋向整合性的、适应性的和多样性的全新理论―生态学习观。生态学习观认为学习不仅是针对客观世界的认知活动,同时也是一种社会性的交往实践,而为了顺利达成这两种实践活动,学习者还必须坚持与自我的不断对话即反思性的实践,在这三种实践中,学习者不仅建构了对世界的意义,同时也型塑了“自我”。这种观点将学习者、学习活动、工具中介系统、物质及社会环境等一起视为一个整体的分析单元。这种综合趋势无疑也增强了对社会情境学习的重视程度。

四、结论

由于人具有自然和社会的双重属性,自然人的行为与社会息息相关,学习的形成和目的及其应用归根到底是在所处社会中发挥作用。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学习过程就被认为是社会文化参与过程的延伸。

参考文献:

【1】赵力燕著《学习理论的三种研究取向》,TECHNOLOGY AND MARKET,Vol.17,No.10,2010

【2】胡谊、郝宁著《教育心理学:理论与实践的整合观》,2009年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