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保健品市场趋势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保健品市场趋势报告范文第1篇
关键词:OTC;现状;2015年
OTC是英文Over The Counter的缩写,在医药行业指非处方药[1-3]。非处方药是消费者可不经过医生处方,直接从药房或药店购买的药品,而且是不在医疗专业人员指导下就能安全使用的药品。营销是2024企业如何发现、创造和交付价值以满足一定目标市场的需求,同时获取利润的学科。本文对OTC营销现状及2015发展趋势进行综述。
1 OTC产品概况
目前有OTC产品4727个,中成药占百分之七十八点七,化学药占百分之二十一点三。近几年我国OTC市场迅速发展,预计到2024年市场规模将位居全球第一。
2 OTC产品及其发展趋势
由于基药政策的限价和招投标限制,部分企业的一部分产品会以OTC渠道为主进行营销运作。大健康产品越来越多。“大病进医院、小病进社区、保健养生到药店”的消费行为习惯的形成崔进了大健康产品的发展。大健康产品涵盖面非常广泛,比如鸿茅药酒、江中健胃消食片、灵芝孢子油、甘麦大枣汤、龟龄集、龟苓膏、维C、维E等。最近国家政策鼓励扶持健康产业,大健康产品将成为药店最畅销的OTC品类。
3 2015年OTC市场营销现状
尽管有人觉得基药在蚕食OTC市场,但我国OTC还在快速增长的,目前OTC零售市场规模约在2000亿元左右。政府实施医改,提高底层居民医疗水平,但医改进行的较艰难,OTC市场是非常乐观的。目前我国OTC市场占医药市场的百分之二十左右,按照国际惯例一般比例为百分之三十到百分之四十。自我保健和自我医疗的需求大幅度提高,增加了对大健康常品的需求。城镇化带来大量的新增城镇人口,这个新增群体,对医药保健品的需求是刚性的。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预计2015年达到2.16亿,这给OTC大健康行业带来巨大商机。OTC市场的冲击主要有医保定点药店非药品的限售;产品变成基药后,最高售价被限制,导致被其他品种取代;零售终端运营成本不断攀升。
4 2015年OTC市场发展趋势
4.1 大连锁与品牌厂商的品牌药品的战略合作区域紧密趋势
品牌药企认识到主流连锁代表医药零售发展方向,因此开始正视和重视主流连锁,开始和连锁药店战略合作。工业不重视和让利连锁就会失去这部分零售的份额,连锁不重视品牌产品,不卖品牌产品会失去消费者的支持,所以未来的工商合作将会进一步加强。工商合作可以快速提升某一个品类在连锁中的销售份额,有利于做大。未来合作还会出现的合作模式有:请连锁高管到工业参观体验;工业建立服务连锁药店;工业做自己产品的专柜营销等。
4.2 OTC市场的精细化管理趋势
以前那种“广告+商业渠道”运作的模式效率效果都越来越低,因此OTC市场的精细化管理成为今后一段时间内的必然趋势。笔者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精细化营销管理工作:细分消费者需求和媒体接触习惯,多种方式塑造品牌;细分不同区域市场;细分不同终端类型;细分渠道与终端队伍,各种类型不同商业渠道零售终端都有队伍开拓与维护上量;细分产品及其合适的运作模式。
4.3 终端推广取胜趋势
零售商要给患者建立档案,提供一些优惠政策如:节假日打折活动、定期的健康检查等。服务营销一项内容是工商一起走进社区,地点可选在社区内公园、小广场、出入口、老年活动中心、菜市场等地、写字楼、企事业单位等。会议活动可采取“主题讲座”的方式,并为活动参与者准备小礼品。会议活动过程中一定要建立客户档案并定期进行分析,根据分析所得出的数据向消费者提供有效的服务。
4.4 与连锁合作共建品类管理中心趋势
工商协作,做大做强,其中最重要的方法就是各种品类管理中心。品类管理是药店真正开始以消费者为中心的体现。新品类中心,以消费者需求为中心来定义品类,提供一站式疾病解决方案,从而更好满足消费者需求。
4.5 提高人员素质的趋势
和人员索质提高是医药营销的当务之急,日趋完善的OTC分类管理办法正在实施,这一办法的实施对零售市场在人员素质(特别是业务素质)、配送质最、销售行为等方面提供了相应的管理要求。提高人员素质是OTC营销的发展趋势之一。
4.6 重视大众健康宣传的趋势
根据国家“四进社区”的精神,利用强大的销售网络,宣传健康卫生知识,介绍企业的产品。老年人人均每年用药水平比总体平均水平高好几倍。社区宣传有利于对老年人的直接服务,是一块非常有开发潜力的市场。企业要有针对性的进行健康知识、药品知识讲座,提供免费的健康咨询,拉近了销售代表与患者之间的空间距离,并建立起忠诚度。同时,加强社区服务,企业可在第一时间内捕捉到市场变化的真实信息,及时作出营销策略的调整。
4.7 做终端品牌趋势
大众媒体费用高,大部分企业转而寻求投入终端品牌。终端品牌:经常把连锁药店组织起来搞活动,通过药店行业媒体来做软硬广告投入,树立自己的企业形象。行业内大部分企业常用的方式是:组织连锁药店老板参与各种文化之旅、高峰论坛等;组织店员、店长、药师的各种选秀相互学习交流经验。依靠终端品牌,产品也可以实现一定规模的销售。服务营销一项内容是工商一起走进社区,地点可选在社区内公园、小广场、老年活动中心等居民集中地、早夜市、菜市场等地等。活动需准备的工具主要包括桌子、顾客登记表、笔记本、椅子、条幅、展架、笔、DM单等。
4.8 基药对OTC市场短期内的冲击趋势
基药品种增加以后几乎涵盖了各个治疗领域且在基层医疗机构就诊买药可以按照比例报销,零售市场就无任何价格优势可言。医药分开进展缓慢,药店零售的生意越来越差。政府招投标垄断严重打击了第三终端零售市场。笔者认为对于独家品种可以通过提高中标价格,放量增涨,但对于已经在广告的品牌OTC产品,限价后就很难运作,广告费可能都挣不回来。
参考文献
[1]杜业明,周海生.WTO架构下中国医药流通企业发展战略研究[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3(1).
保健品市场趋势报告范文第2篇
一、品牌成为消费者购买药品时重要的考量指标
随着社会医疗保障制度的实施与政府积极倡导自我医疗保健的新观念,“大病上医院,小病进药房”已成为药品消费的普遍消费模式。如右图所示:各个收入阶层的消费者购买感冒药的主要场所为药店。过去5年中我国OTC市场增长快速,年增长率超过20%,预计未来10年仍将保持这一增长速度,超过我国药品市场的平均增长率,OTC市场前景广阔。一些富于快速消费品营销经验的市场人员开始进入医药企业,非处方药营销的快速消费品营销特征日趋鲜明。
二、塑造强势品牌成为药品企业营销传播活动的重要目标
广告主研究所数据显示:2005年被访药品企业希望通过广告活动达成的主要目标为提升或保持品牌的知名度;2005年被访药品企业使用的广告种类中,品牌广告、企业形象广告相比较2004年出现上升趋势,产品广告呈现下降趋势。
案例:2006年央视招标会上,诸多国内药企参与角逐,北京同仁堂、江西仁和、贵州同济堂、西安亨通等第一次参加招标,借助央视宣传平台塑造强势品牌;广药集团旗下“标杆”企业潘高寿药业,成为2006年“医药第一标”,一举竞得4块标的,包括焦点访谈提要后极为抢手黄金时段广告;民生药业争夺“最喜爱的春节晚会节目评选”冠名。
三、广告投入巨大,电视、报纸是药品企业品牌传播的重要广告载体
据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广告监督司的数据统计,药品广告从2000年的16.21亿元,猛增到2003年127.48亿元,2004年上升到204.35亿元。2004-2005年度广告主研究所研究数据表明,药品行业广告主在营销广告费用的分配上,虽然广告费用的比例有下降的趋势,但是仍然位居第一位。电视对于在较大范围内迅速提高产品知名度、塑造品牌形象比较有效,相对于电视媒体的直观、感性,报纸媒体则适合理性诉求,可以更为详尽地介绍药品的特性,符合药品的特殊性。
四、激活终端的深度营销
终端零售药店是药品销售的重要阵地,加大终端建设的投入对医药企业具有重要战略意义。随着医药行业的终端业态多元化趋势的加强,除了传统的卖场、超市、零售店,还兴起了厂家专卖店、社区生活馆、网络会员终端、健康咨询中心等等多种形式。
2004、2005年广告主研究所研究数据显示,药品行业广告主加大了终端推广费用和其他推广、宣传费用。企业一方面通过POP广告、捆绑销售等促销手段加强促销力度;同时可以在药店设立专柜甚至建立自己的连锁药店,增加企业对终端网络的控制;此外还可以和药店结成营销战略联盟,如促销联盟,凡是购买某处方药的顾客可以优惠价购买该药店的其他商品。
具体来说,医药广告主的终端建设可以落实到以下两个层面。
一是生动化建设,即终端包装展示的形象指标描述。通过充足数量和形式多样的终端宣传展示品:灯箱、条幅、KT板、立牌、吊旗POP、台卡(历)、招贴画、笔记本、圆珠笔、测量仪等等,充分包装和生动展示零售终端形象。
二是店员培训,很多企业在打通全国市场时都因缺少一支掌握这种服务能力的成熟销售队伍而遭遇瓶颈。对销售人员的培训内容包括:企业概况、产品功效及卖点、服务态度及礼仪规范、产品摆放及终端布置、市场反馈及简单投诉处理等
另外,药品企业在终端的线下活动逐步丰富,惯用的有社区宣传、专业学术推广会、会务营销、沙龙俱乐部等。
1、社区宣传
深入社区宣传是药品企业主要运用的终端宣传手段之一,社区宣传消费者心里防御性低,便于与消费者在放松的状态下沟通,容易得到消费者的好感,许多医药广告主与专门社区活动的广告公司合作,在社区医疗站及社区宣传栏等地粘贴、摆放宣传品,举办义诊、健康知识普及讲座等活动进行社区宣传。
案例:2005年康恩贝启动深入终端的“飓风3000计划”,即投入3500万元,深入3000个社区,召开3000场健康讲座。康恩贝希望通过对这3000个社区的耕作,本年度实现产品销售增长1.2个亿2:
2、专业化学术推广会
医生的2024对消费者购药具有重大的影响力,医生群体看重药品药理合理性,专业化的学术推广会能向医生群体进行详实的药理分析,给出医生开药方的理由。专业化的学术推广会既考验药品销售推广人员的专业素质,也考验企业药品的含金量。
案例1:辉瑞公司在进入我国市场后主要运用的是人员推销策略,他们没有在大众媒体做过一次广告,而是首先派出400名医药代表分别驻进我国的50个大中城市,直接面向医生推广药品、向缺乏医疗常识的大众开展疾病教育,以此来宣传企业的品牌,推销自己的产品,从目前看其效果已经开始显露。
案例2:国内合资药厂如中关史克、西安杨森、上海强生、北京诺华等的产品销售一般比较平稳,原因就在于他们非常重视直接面对医院的营销。
3、上门拜访、俱乐部
医药行业广告主还通过对医药终端店员、销售经理、医生等群体进行上门拜访、建立俱乐部等方式,加强业内联系与沟通,完善激励机制。
案例:东盛制药。东盛制药在收购启东盖天力制药之后,成立了店经理沙龙和店员俱乐部。经过五个月的发展,有近万家药店加盟,两万多名店员成为俱乐部会员。通过这两个组织,该公司成功地掌控了医药零售终端的现实情况,了解了消费者的需求,使企业的终端消化能力得到加强。
4、会务营销
会务营销提供了更多与目标消费者交流的机会,使顾客产生较高的忠诚度,引发的不只是现场销售,往往还有后续阶段销量的上涨。此外,会务营销中的情景安排,如邀请权威的医学专家,充满创意的会议流程,有利于塑造企业与竞争对手的差异化形象。
挑战篇:新形势下药品营销传播面临的新挑战
一、利润下降、广告费用的缩减
由于药品降价政策、原材料成本持续上涨等因素影响,
2005年药品行业的产品销售收入增速有所减缓,利润增长幅度首度下降;从终端市场看,药品主要销售场所医院用药上半年比去年同期下降12个百分点,2001年到2004年扶摇直上的医院用药增长势头趋缓。同时,在高销量及高利润增长下形成的巨额营销传播成本,使得当前药品企业不堪重负。据统计,2005年上半年与2004年上半年同期比较,在报纸广告投放中药品广告投放首度出现负增长。广告主研究所研究数据显示,2005年药品行业的媒体投放费用出现整体下降,2004年被访药品企业认为有利于企业竞争的媒体投放费用占年度总广告费用的平均比重为50.3%,2005年这一比例下降到44.8%。缩减广告费用、调整营销传播费用的分配,同时保证有效传播成为药品企业不得不面对的一大挑战,业界纷纷探讨新形势下药品营销传播的对策。
二、政策监管和传播环境的日益严峻
政府相关监管政策不断出台,加大了对药品企业在产品生产、广告投放等营销活动各个环节的监管和控制。同时,从信息传播渠道角度看,医药企业同样面临着媒体环境的日益纷繁复杂,传统媒体传播效果日趋下降,新型媒体的高效操作尚待探索,药品企业要面对媒体运作门槛越来越高的困境。从信息传播的接收层面看,消费者碎片化的媒体消费趋势下,消费者了解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对媒体的忠诚度下降。
因此,如何在现有的法律政策范围以及传播环境中,有效地开展营销推广及信息传播活动成为医药企业面临的一大挑战
三、营销传播呼唤差异化及创新
2006中国医药营销峰会暨第五届中国医药营销峰会,以“引领医药营销,推动营销变革”为宗旨,试图探讨新营销传播模式。药品行业广告主苦于在广告创意、表现,媒体选择,产品促销等方面受到以往固定模式的局限,难以在营销手法上突破和创新。
面对这一困局,如何打破仿制药品同质化竞争的坚冰、建立差异化的消费者市场,并在此基础之上产生差异化新营销传播举措,以突显产品及品牌特色,成为摆在医药企业面前的重要课题。
链接二:2005年我国仿制药报批数量正在以超常规的速度猛增,2005年第一季度报批量再创历史新高,而且仿制之风还刮向了中药产业,中药所占的份额从原来的21%,增长到现在的57%。
四、面对三个终端的营销传播资源的协调分配
当前医院市场仍为药品销售的主要渠道,占据80%的药品销售份额3,专业性、学术性的精耕细作是医院市场的有效传播手段;第二终端“城镇药品零售市场”处于快速成长期,市场竞争激烈,消费者日趋成熟、理性;全国建立起的覆盖93%的县、88%的乡(镇)和62%的行政村的农村药品监督网,成为医药企业竞相争夺的第三终端,农村市场开辟在即,农村市场虽然空间巨大,但是消费能力低,看中低价格。
三大终端市场潜质各不相同,消费者的购买模式差异化很大,探索与企业整体战略导向相一致,符合三大终端发展进程,拉动三大终端销售的营销传播行为及营销传播资源的协调分配对于企业的整体发展具有战略意义。
五、药品广告公信力弱化引发传播资源浪费
由于一些药品企业夸大宣传等不规范行为,药品行业声誉受损。2005年截至11月,移送工商部门查处的药品违法广告2.39万份,信誉危机造成消费者对药品广告公信力的质疑,消费者购买药品行为日趋保守,通常固定的使用熟悉的、惯用的品牌。在此前提下,新品牌进入市场的广告宣传门槛急剧增高,不得不加大宣传费用,继而形成恶性循环竞争,带来药品企业宣传费用极大浪费,严重地干扰和阻碍了医药产业的健康发展。
趋势篇
一、药品行业广告主媒体选择的新趋势
(一)侧重使用终端媒体、区域性媒体的趋势广告主研究所的年度研究发现,2005年药品行业在全国性媒体上广告投放下降幅度更为剧烈,如2005年选择在中央电视台和全国性大众报纸投放广告的被访企业分别下降24.3%和21%。从总体上看,药品企业的媒体投放更为看重区域媒体和终端媒体对销售的直接拉动作用,户外、店头或商场POP、地方电视台、地方性大众报纸、交通工具等是被使用最多的媒体。随着药品企业营销传播费用的吃紧,以及消费者对大众宣传公信力的质疑,企业逐步加大直接面向消费者的终端推广行动,其中人员推销、公关等说服力强的传播方式得到企业的重视。
(二)新兴媒体走入视野
越来越多的医药广告主开始注重对新兴媒体的开发利用,将一些新兴媒体纳入传播渠道,向目标受众精确传递广告信息。广告主研究所研究数据显示,2004年如移动电视、楼宇电视等新媒体尚无走入药品企业的宣传视野,2005年骤然增至25%的被选择率。
(三)专业行业媒体仍被倚重
国内一些医药专业媒体以其专业化和系统化的服务已经赢得业界的共识,行业报刊、杂志及网站等专业媒体成为医药产品特别是处方药产品的重要传播途径。广告主研究所调查数据显示,2005年被访医药广告主的广告投放对专业杂志、专业/行业报纸的选择率分别为46.4%、42.5%,远超过一般杂志的28.6%比例。
二、药品行业营销传播的策略新动向
(一)拓展市场空间,转型“健康产业”
伴随消费者关注健康的普遍需求以及世界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制药企业逐步融入到“健康产业”的大潮中来,以关注人类健康为己任,引领营销传播活动,给企业开辟更宽阔的发展空间。从产品技术层面看,药品细分更加明确,如适合不同年龄病人的药品:儿童型药品、老年人药品;适合不同工作类型病人的药品:如司机用药、商业人士用药;如满足人们对纯天然药品的需求,研发植物提取药品等等。
(二)产品差异化突围
广告主研究所研究数据显示,产品策略是药品企业最为侧重的基本营销策略,与2004年相比较,2005年这一选择比例继续大幅度提升,表明企业更加关注对产品的投入。
1、中药的崛起
随着以天然植物药为主的天然药物受到消费者的重视,以及中医的流行,中药市场逐渐复苏。相当数量的医药企业开始着手开发我国的传统医药,尤其一些老字号中药企业已经开始大规模地打造中医药市场的行动,如2006年央视招标吸引了同仁堂、云南白药等一批中药老字号企业。
2、原创种类药开辟新市场空间
当前药品同质化竞争激烈,仿制药盛行带来同类药品低价格竞争,药品种类的突破成为企业取得市场优势摆脱低端竞争,获得高价值利润的杀手锏。2005年世界范围内掀起药品研发的新潮流,诸多国际制药巨头加大原创药的研发实力;我国致力于国际化路线的大型药品企业2005年逐步加大药品自主研发的力度,为全球化竞争储备实力。
链接三:由英国贸易和工业部的“2005全球企业研发排行榜”(The2005R&DScoreboard)显示,戴姆勒?克莱斯勒、辉瑞制药和福特汽车占据了企业研发投入前三位。在排行榜的前15家企业中,共有医药业4家,辉瑞制药(美国)、葛兰素史克制药(英国)、赛诺菲―安万特制药(法国)和强生制药(美国)。这4家企业是在最近5年内新上榜的公司。
链接四:我国是仿制药大国,对于徘徊于自主研发门槛外的绝大多数仿制医药企业,也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据统计,将近10亿美元的“重磅炸弹级”专利药品在2006年迎来一个专利到期高峰,通用名药市场也将迎来新一轮的发展,预计2006年全球仿制药产业的增长将超过专利药,很可能以18%~19%的速度增长,成为历史上增幅最大的一年,并将带动未来几年的增长:
(三)“实心”品牌宣传策略
1、OTC单一品牌宣传拉动营销全局我国《广告法》规定,处方药只能在医学药学专业刊物上进行宣传,不允许在大众媒体上做广告。随着2005年非处方药遴选完毕,医学、药学媒介刊物界定完毕,药监局将进一步加大药品广告的监管力度。在此趋势下,药品企业逐步调整传播策略,将原本用于处方药的广告投入到非处方药的广告宣传中,实行OTC单一品牌,多元产品的品牌策略,借助OTC单一品牌的高知名度、美誉度建设起企业品牌和形象,进而拉动处方药和非处方药的整体销量,东盛集团的3A模式成为典型的案例。
案例:东盛制药3A模式。东盛3A模式中的3个A,是一个强有力的产品品牌、一个强大的企业品牌和一个强势的系列产品品牌。在“抗感风暴”过程中,东盛用白加黑支撑起东盛科技的企业品牌,东盛企业品牌知名度、笑誉度得到消费者认可后,拉动东盛系列产品群,使得处方药、非处方药的整体销量在东盛企业品牌的支撑下剧增:
2、公关活动深度解释品牌内涵
针对当前药品广告公信力弱化,国家工商局对药品广告的严格监控,企业加大组织公关活动力度,与消费者展开直接沟通,进行产品品牌、企业文化的内涵的解释,以增加社会公众对产品、企业的深度了解和信任
(1)加大传统媒体软性新闻宣传力度
医药企业一方面尝试开发隐蔽性较强的软文广告,如报纸软文广告在OTC及处方药的宣传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另一方面,医药企业也加大了软性新闻宣传攻势。企业通过捕捉行业及企业自身的新闻点,如产品研制的纪实、上市信息、人物特写、企业文化、经营模式的分析等,增加在大众媒体的新闻报道次数与质量,扩大企业的影响力。
(2)建立危机预警及反馈机制,提高危机管理和应对能力
危机事件,尤其是产品危机对药品行业的杀伤力格外严重,危机处理不及时或不当有时甚至会对品牌造成毁灭性的伤害,危机公关成为近年来药品业内人士所普遍关注的课题。广告主研究所研究数据显示:2005年74.1%被访药品企业遭遇过不同程度的危机,产品危机、行业危机、企业内部组织和人员危机是主要的危机形式,对企业的形象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目前很多医药企业都建立了相应机制,并注意引进和储备相关专业人才,提高企业的危机管理和应对能力,防患于未然。
案例:罗氏再借“达菲事件”重塑诚信形象:罗氏制药在2003年非典风暴中在中国市场上的表现更多为“奸商”,使罗氏制药的商业诚信和社会良知受到过公众的广泛质疑:在2005年的禽流感事件中,罗氏制药拥有生产专利的产品达菲被证明在应对禽流感中有一定的效果,罗氏制药借助禽流感疫情进行一系列的公关活动,进行企业形象再造,如:罗氏公司在中国市场采取了“暂时停止在市场上公开销售达菲、所有储备药品交给卫生部实行统一调配”的措施,同时还许诺“将达菲的生产专利在紧急情况下授权其他药企生产”、“在紧急状况下,将为世界卫生组织无偿提供300万盒达菲胶囊”。成功的公关活动将罗氏向一个诚信、大度、负责任的企业形象推进,赢得社会公众的谅解。4
(3)支持公益活动
药品是救人济世之物,与公益活动造福民众的特征相一致,面向社会公众及医药产品最终消费者的公益活动对于品牌知名度宣传、品牌美誉度提升,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和忠诚有四两拨千斤的效果,支持公益活动是药品企业公关活动中的重要环节。
案例:白云山和黄中药响应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倡导“食品药品安全工程”,率先扛起“家庭过期药品回收”的旗帜,并创立“全球家庭过期药品回收机制”,成功创造了本年度中国医药行业最受瞩目的社会焦点。从公司自发启动、各地药店积极参与,市民热情监督和反馈,到医院和政府或参与或呼吁,这一绿色公关让企业树立了亲民、责任的形象5。
1本篇药品行业营销传播策略全报告主要考察医药企业处方药和非处方药两大类产品的营销传播策略,不包括保健品、医疗器械、医疗服务的营销传播动态。另外,若无特殊说明,本报告中的案例和数据来源于中国传媒大学广告主研究所数据案例库:
2《中国医药报》,《“政策助跑”医药企业欲借力社区营销杀出重围》。
3《中国医药报》,《“政策助跑”医药企业欲借力社区营销杀出重围》。
保健品市场趋势报告范文第3篇
最近一个月,基金公司先后公布了2007年投资策略报告。我们从中选出了比较有代表性的10家基金公司,做了这个十大基金公司策略报告专版。这些基金公司地域上分布在京、沪、深三地,有成立时间较长的老牌劲旅,也有近两年崛起的新锐。报告中,这些基金公司不仅对市场走向、宏观调控等诸多因素进行了分析,甚至细化到了许多板块和个股。读者如果能够从这些策略报告中找到2007年机构主力的作战思路,必将获益匪浅。
南方基金:人民币升值是贯穿2007年的投资主题
南方基金认为,真正贯穿全年或更长期的主题是人民币升值。在面临美国经济放缓的背景下,升值背景下的内需消费与制造企业发展,将是若干年内国内A股市场的最重要投资着眼点。2007年的投资主题为:升值背景下的内需消费与制造企业发展。
南方基金密切关注人民币升值对市场的影响。报告预测,中国政府仍会坚持长期稳健的升值策略,NDF远期汇率走势也显示了这一点,预期2007年人民币维持4%-5%的年升值幅度,低于4%或高于5%的可能性都很小。
报告表示,牛市一定伴随融资规模与数量的繁荣。2006年作为新老划断后恢复新股发行的第一年,是银行股发行主宰的一年。新鲜血液的流入为投资者提供了增量投资机会,并加快上市公司的结构优化。
对于业界密切关注的股指期货方面,报告认为,融资融券对标的证券的选择,以及股指期货推出后,权重指标股的定价影响力凸现,将助于提高大市值权重股的流动性和估值水平。
东吴基金:短期股指仍维持高位震荡
东吴基金认为,驱动当前市场持续走牛的动力依然存在:A股上市公司业绩快速增长、证券市场制度完善、投资者信心恢复、以及流动性过剩等。从长期看,市场仍处在牛市进程。市场担心宏观调控将紧缩流动性过剩格局,但是,宏观调控只能缓解流动性过剩局面,而不会改变流动性过剩的格局。只要流动性过剩这一现状没有改变,大盘就能够持续上涨。
从指标股来看,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国石化等核心指标股走稳的可能性很大,这将支撑市场重心。当前市场投资机会仍然充裕,食品饮料、商业零售、医药等行业表现突出。因此,大盘近期仍将维持高位震荡的态势,市场仍然存在很多投资机会。当前A股市场将继续延续2006年下半年结构性牛市格局。
国投瑞银:2007年市场维持波动性成长旋律
国投瑞银认为,虽然2006年A股市场累积涨幅巨大,但是,人口红利、人民币升值、产业竞争优势、市场制度性变化、流动性充足以及全球经济健康发展的有利因素将继续发挥积极影响,同时,基于上市公司盈利质量的不断提高、未来两年业绩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目前市场估值依然合理等因素的考虑,2007年的市场成长空间依然乐观。推动市场及上市公司股价上扬的主要因素将会从目前的盈利增长与估值修正转变为主要依赖盈利增长推动。追逐成长、基于上市公司管理团队及行业结构演变方面研究的重要性愈发突出。
随着双向扩容,A股市场正面临大幅的结构性变化。一方面,前50名流通市值股票占比不断提升,至2006年12月已达到35%以上,大盘蓝筹股的业绩表现及股价波动将会直接左右A股市场的表现。另一方面,机构投资者得到大力发展。在优质品种仍然相对稀缺的背景下,业绩优良、流动性好的大盘蓝筹股必然对机构投资者保持高吸引度,这使得部分核心股票可能会出现比较明显的资金推动型特征。
光大保德信:业绩增长和流动性是驱动牛市的主因
A股的强势不仅使众多绩优老牌基金公司实现了业绩丰收,也为基金行业中的“卧薪尝胆”者提供了转机,光大保德信就是其一。2006年,光大保德信完成了公司领导层和投研团队的调整,成功打赢了公司业绩的“翻身仗”。光大保德信2007年度策略报告称,A股正进入投资的黄金10年,这也是光大保德信打赢翻身仗后实现大发展、大飞跃的一年。
汇丰晋信:关注新兴成长和中国资产两大主题
汇丰晋信基金公司在的2007年投资策略报告中表示,汇丰晋信2007年将重点投资“新兴成长”和“中国资产”两大主题。
“新兴成长”,即中国经济将重演日本、韩国上世纪70―80年代的新兴市场加速成长阶段的故事,随着A股市场融资功能的全面恢复,在未来相当一段时间里,A股市场将有幸分享中国经济未来十年“新兴成长”的伟大历程:“中国资产”,即中国经济持续二十余年的高增长,外贸顺差所积累的巨额外汇储备,充裕的资金流动性,以及中国庞大人口结构,决定了中国各类非贸易品资产价格必然的持续的上升历程。
华夏基金:“不投资可能是最大的风险”
在华夏基金管理公司日前召开的“2007年投资策略报告会”上,公司总裁助理吴志军说,在房地产以及消费品价格不断上涨的今天,不投资就意味着资产可能会缩水。对于2007年市场的整体投资策略,吴志军认为沪深两市仍然处于合理估值区间,宏观经济、人口结构的变化、居民收入和消费增长以及人民币升值是支撑证券市场长期向好的四个基础,而在牛市里,投资成长性最好的股票会远超过市场的平均收益水平。在2007年,华夏成长基金将重点关注受益于消费增长的行业,如食品、商业、医药、传媒、金融、地产等。而短期的一些投资机会在水泥、钢铁、煤炭等行业。
银华基金:2007年将继续牛市脚步
对于2007年的投资策略,银华基金表示,宏观经济为A股繁荣提供了坚实基础,宏观调控不会改变中国经济新一轮景气,人民币稳步升值预期下充裕的流动性,为股市的每一次做多行情提供能量。新一轮经济景气下的上市公司业绩回升、人民币升值趋势下的价值重估和融资融券将促成市场震荡向上,2007年将继续牛市脚步,股票型基金依然会是有较高收益预期的理想理财产品。
国联安基金:重点关注三个方向
国联安德盛优势股票基金拟任基金经理李洪波在谈到今年投资策略时指出,目前证券市场的经济基础没有发生改变,牛市趋势不会发生改变。现在中国经济有三大趋势是不可逆转的,第一,是人民币升值;其次,是中国人口结构将进入历史性的黄金组合阶段;第三,是中国企业生产率的提高。基于对这三大趋势的认识,为此,可以在2007重点关注以金融、地产行业为代表的人民币升值主题:以装备制造业为代表的企业生产率提高主题:以服务、消费业为代表的人口黄金结构主题。
保健品市场趋势报告范文第4篇
美容保健业的市场容量和潜在的发展空间,为网络营销模式的发展与推广带来了良好的实践机会,并必然会创造巨额的利润财富,亦将直接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据2003年行业调查资料显示,目前,美容业已拥有专业美容机构达153.5万家左右,从业人员1120万人。2003年美容业实现销售总额达500亿元。在153万家专业美容机构中,80%的美容机构(美容院)属于个体经营。也就是说,至少有100万家个体美容院在市场的大潮中与同行奋力竞争,同流发展。
无论上游化妆品生产企业,中游经销商,还是下游个体美容院(终端),这都是市场的资源。在整合前,这些资源是一盘散沙,各自为政,竞争发展。如果通过一种有效的手段,打造一个优秀的平台,将上中下三方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那么,这个市场的格局将发生巨大的变化,游戏规则与赢利体系将从此按新的方式进行修改。
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假设这个整合的平台有1000家终端美容院,按每家美容院月进货额5千元计算,一家化妆品公司每月可在这个平台上产生500万元左右的销售额。而当这个平台达1万家终端美容院时,这家化妆品公司每月可在平台上产生5000万元左右的销售额,而年销售额可达5亿元以上!
然而,拥有1万家终端美容院也只不过是整合了这个行业的终端资源的百分之一还未到!一个优秀的平台,产生的是蓄水池的作用,市场的资源在引力的作用下自然规律地流向蓄水池。当平台所拥有的规模越来越大时,这个蓄水池的功能也就越来越强,其所发挥的市场能量就非一般市场力量所能匹敌!
以资源整合为策略的美容联盟连锁所打造的平台,由于其营销功能的创新、丰富与完善,在成立的同时,其市场的影响力通过联络各大媒体的宣传将达到令美容业同行惊诧的地步,同时,将可以吸引更多的有识之士和资金加入这一队伍,成为美容业最强大的力量和最壮观的阵容!从此将革新美容业的市场现状,改变市场格局,意义非同小可!
行业松散,蕴含巨大商机
据我们全面对北京2446家美容院进行抽样调查,在所调查的护肤品/女士减肥/丰胸/祛斑/染发产品中,在美容院经营的上千个品牌里面,竟然没有一个品牌能占到整个市场5%的份额!所以我们发现:与总营业收入突破500亿元人民币、美容机构数量达到160万家的庞大规模规模极度不对称的是,迄今为止美容行业尚未出现类似于日化行业宝洁、联合利华一样的领头羊,无论是从企业规模还是品牌知名度来看都是如此:大多数企业年销售额不过几百万元左右,尚不及一个三类日化品牌的市场运作费用;某些在业内如雷贯耳的专业线品牌反映在市场终端消费者心目中却很茫然。此外,每年不断有新品牌进入这个市场,也不断有老品牌黯然出局。有权威数据表明专业线企业的平均寿命仅为2.9年。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结果,撇开其它因素不谈,关键还是在营销方面发生了病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病症一:重渠道,轻终端
几乎所有的专业线市场推广大都以产品加盟的方式来进行,即以美容院首次购买一定量的产品为加盟条件取得加盟权,这种方式本身无可厚非,但如果将所有营销活动的重心偏移到如何争取美容院加盟来进行的话,那么实质上是将美容院错误定位成变相的消费者而非合作伙伴,没有考虑如何协助美容院展开营销活动、帮助美容院吸引消费者,缺少与消费者沟通这一环,由此而产生的结果是,仅仅是将产品从厂家或代理商仓库中转移到美容院,容易导致美容院患肠梗阻而消化不畅,造成市场相对饱和。
在现代营销环境下,企业的一切营销活动应以消费者为导向,真正的产出并非来自美容院而是来自终端。因此企业的所有营销活动应当站在消费者的角度,一切围绕消费者来进行。渠道建设的终极目标是为了更好的为终端服务,只有终端消费者真正接受认可了你的产品,渠道才能畅通无阻,建立的销售堡垒才能战无不胜。
病症二:重形式,轻细节
所谓大企业重经营管理,小企业重营销策略。由于专业线企业几乎全部是中小企业,因此所有的企业都在寻找一种有效的营销模式,以期在市场决战中无往而不利。于是各种形式的营销模式纷纷出笼,并被企业做为秘而不宣的制胜法宝。这种心态犹如金庸的武侠小说中所描述的故事,即使是一个藉藉无名的后生小辈,只要能得到一部武功秘籍便能扬名立万一统江湖。但无论是“葵花宝典”或者是“九阴真经”,一招一式的图解必须连贯且极尽其详,否则即便是欧阳锋这般高手,也逃脱不了走火入魔的厄运。更有甚者,某些精心炮制的所谓营销秘籍看上去洋洋大观,听起来很美,其实细细剥来言之无物,犹如花拳绣腿不堪一击。
因此,形式固然重要,而魔鬼藏在细节中。无论是当下流行的“前店后院”也罢,“美容自选超市”也罢,模式本无对错之分,关键是细节到位,便于执行。即无论是什么样的营销模式,应当围绕模式本身细化到每一个环节,并且简单易行、符合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如此,才是有效的营销。
病症三:重战术,轻战略
许多企业患上了一种“短视症”和“躁动症”:重战术、轻战略,过于拘泥于眼前一些技巧性的策略,普遍缺乏系统性的营销战略管理体系,没有人专职进行企业营销战略系统的中长期规划,营销人员更不知道企业的营销战略到底为何物。
股神华伦·巴菲特说过:风险来自于你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战略就是提出要做什么的问题,是发展方向;而战术解决怎么做的问题,是围绕方向产生的技巧性行为。因此任何营销战术的运用必须以营销战略为基础,战术上的失误可以通过不断调整修正来进行弥补;而战略上的错误则将导致企业误入歧途甚至走上不归路。所以,不难理解为什么许多企业虽然各种营销手段层出不穷,却最终仍落得个惨淡收场,主要原因即是企业的战略方向出现了根本性的偏差。
因此,企业应当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合理整合内外资源,制订出符合本企业发展的中长期营销战略计划。不但企业决策者或管理者应当清晰地知道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和目标,而且一定要将之贯彻到全体员工,尤其需要强化市场营销人员的战略意识,以对企业的整体发展做出贡献。
病症四:重概念,轻品质
众多营销理论认为,这是一个差异化为王的时代。在产品同质化日趋严重的今天,一个没有差异化的品牌难以脱颖而出,而独特的产品卖点是品牌差异化的重要表现之一。抱着断章取义的观念,一些企业在产品开发时刻意追求卖点的新颖而忽略了消费者的实际需要。从早期的果酸、SOD、羊胎素、维C到目前的表皮生长因子,专业线化妆品已成为概念炒作的急先锋。为此,许多企业在现有产品立足未稳的情况下,便急于跟风开发新品。但事实上产品卖点并非差异化的全部表现。大宝SOD自10年前推出市场,从包装到成分至今仍一成不变,却一直是大宝系列的拳头产品。又如百年品牌麦当劳,主打食品还是汉堡包和炸薯条,他们所做的就是不断研究如何使汉堡包更能符合消费者的口味,而不是一味的寻求更多的产品卖点。
企业应当在顾客的实际需求和公司现有资源及维持品质标准所需的成本中寻求最佳平衡,在了解消费者的真正需求上开发对路有效的产品,而避免刻意追求过多的卖点。如果品质得不到保障,任何再好的、吸引公众眼球的概念也只能枉费心机。这一点已被无数成功或失败的品牌所验证。
病症五:重结果,轻过程
许多企业老板公开宣称“只要结果,不问过程”。这种只看重阿拉伯数字的做法是一种典型的“结果导向型”营销病症。过于看重结果会导致营销过程不透明,如区域经理暗箱操作、幕后交易、短期行为过多等,由此而产生一系列后遗症:员工欺上瞒下,报喜不报忧;渠道中价格体系混乱、恶性串货;经销商库存增加,利润下降;员工对企业忠诚度下降,易受利益驱使而与代理商窜通一气。种种病症最终导致企业经营风险增大,营销成本一路攀升。
建立科学的过程控制体系和严密健全的多目标营销考核体系,是促进企业的市场开发和营销管理工作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一环。因此,企业应重点抓好对营销人员的过程管理、对市场的过程管理和对经销商的过程管理三个方面的控制,对产品在渠道中的流动、营销人员每日行程、促销活动的反馈等都了然于胸。
病症六:重销售,轻营销
企业对以市场为导向的营销组织体系的认识和实际操作比较滞后,表现在市场部与销售部职责不分,或者二者混为一谈,认为市场部即是销售部,市场部更多的承担了市场开拓、销售跟进工作而忽略了一些如市场分析、品牌管理、营销规划等重要的企划职能。由此而产生这样一种现象:企业在招聘区域经理及美容导师等营销一线人员时,过于强调营销人员的销售能力,未能全面考虑其市场企划等方面的营销素质;对营销人员进行职前培训时又多停留在产品知识及美容技术上,无法提供基本的营销理论,因而训练出来的营销人员缺乏协助美容院展开营销活动的能力。
此外,一些企业虽然设有类似于市场部职能的企划部门,但企划部职责多为撰写广告文案或监控广告宣传用品制作,少有能进行市场分析、营销规划的能力,缺乏宏观指导能力及全局观念。
本土企业与跨国企业营销管理上的巨大落差集中表现在营销观念上的落差,本土企业首要任务是补上这一块“短板”,一是要实施对企业员工的观念管理,透过培训、沟通,树立以顾客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整体营销、以人为本的现代营销观念,把企业所确立的营销理念灌输到员工的头脑中,将企业的营销理念内化为员工的行为和具体行动上;其次是实施对客户的观念管理,认真研究客户的观念和需要,并科学地进行营销观念的定位,努力透过一体化的形象设计和品牌宣传,向客户传递营销诉求,从而完成复杂的沟通目标。
病症七:重广告,轻传播
将传播与媒体广告划等号,是许多企业在制订传播策略时常犯的一大通病。因此,即使企业在广告投放上拼命烧钱,却至死也不明白为何效果微乎其微。
例如,广州××国际公司旗下一个号称最受美容院欢迎的品牌,打着限量招商的旗号,从2001年来一直以同一副面孔整版现身于业内各大媒体,其广告出现频率之高、投放范围之广无人能出其右。但让人疑窦顿生的是:一个最受欢迎的品牌,自然应当登高一呼,应者云集,而恰恰相反的是,经过长达两年多的持续不断的广告轰炸,居然仍未完成限量的目标。之所以如此,不是广告不够有吸引,也不是媒体选择不当,而是营销人员对于品牌整合营销传播的理解出现了偏差。
媒体广告只是整个传播活动中的一种表现方式,除此之外,传播还包含了终端口碑、品牌文化、公益活动、新闻事件、终端促销等一切有形或者无形的表现形式。企业应当通过多种传播表现,将独特的品牌个性或良好的产品形象尽可能广泛的展现到终端,而不是仅仅通过招商广告将受众局限于美容院。
病症八:重扩张,轻专注
受专业线化妆品的通路特点所制约,一个品牌只能选择一个省级代理商,而且在加盟方面也有区域保护限制,无法象日化产品那样进行大面积的终端布点。因此,在追求市场份额及利润最大化的心理驱使下,企业会选择多品牌经营,而且往往在一个品牌尚在成长期就开始创立新品牌。然而,很现实的一个问题是,每推出一个新品牌需要投入不菲的人力资源、广告宣传、市场推广、产品研发等大量经营费用,而企业的固定资源是不变的,新品牌的推出无疑将使现有资源变得更为分散,在目前专业线企业各方面资源都普遍薄弱的情况下,反而有可能牵制原有品牌的张力。而且企业还将冒着另外一个很大的风险:如果新品牌与老品牌之间不能产生显著区隔,那么后果就如同在市场上以自己的左右手相搏。
美国营销专家、《定位》一书作者里斯和特劳特在“市场营销的22条法”中提出了“聚焦法”并着重强调:营销的精髓在于集中化经营。只有收缩经营范围,集中资源进行精耕细作,品牌才能做越做越强。综观各个行业的领导品牌的成功,无不验证了这点。
病症九:重促销,轻内功
对促销的认识过于片面或者理解错误:过于夸大促销的作用,认为促销是可以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因而是把企业的全部赌注都押在促销上;不明白促销只能是暂时性营销活动的道理,经常是这个月打折,下个月买一赠一,仿佛在教育顾客不应当在“正常”价格购买。如此极易形成怪圈:终端依赖促销,促销停,回款停。因此,单纯依靠促销手段将使得促销效应不断减弱、促销成本大量流失、产品利润率大大降低;此外,从长远的角度来看,经常性的促销对塑造和改变品牌公众形象的起着极大的负面作用,阻碍了品牌的发展,一旦陷入了促销怪圈,就有可能使品牌从此走向没落。
促销虽然是营销组合的要素之一,但绝对不是万能的,它只是一种暂时性、短期性的刺激活动,具有随时间而效应递减的规律;更重要的是对于同一品牌产品不能太频繁的举行促销活动,否则会导致消费者认为是厂家的滞销产品、库存产品或质次廉价品,大大损坏品牌形象。
小结:以上种种营销病症在许多企业中都有不同程度的存在,而且在部分企业中还存在并发症。专业线不乏曾经辉煌一时的品牌,但最终因病入膏肓走向了没落。因此,企业应防微杜渐,时刻检视自身的营销机体,做到健康发展。
资源整合,谋定天下
盈利能力和竞争力
联盟连锁平台将对现有的联盟美容院在经营管理上加以规范,培训专业人才,降低经营成本;吸取美容院多年的经营管理经验,并结合外界成功模式,设计并创新新的美容院经营管理模式和盈利模式;
联盟连锁平台通过规模优势向上游化妆品生产厂家以及具优势的价格采购或联销其产品,并以这种优势的产品价格提供给各联盟美容院,以提升联盟网络的市场竞争力,降低经营成本,提高毛利率;
联盟连锁平台通过对加盟商收取加盟费,并利用供货管理费的提取来达到盈利的目的,终端网络与总部双向盈利;
抗风险能力
管理能力提升与经营成本降低,联盟连锁平台与旗下的美容院网络双向盈利,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将大大地加强,同时,可整合市场大部分松散的美容院、实力较弱的经销商,更可吸引社会闲散资金的加盟;
联盟连锁平台与个体美容院的联盟是合纵模式;
联盟连锁平台与知名品牌形成联销或代理是联横模式;
这两种模式的有机结合将极大抵御市场不可预测的风险,抗风险能力极强;
联盟连锁平台与知名的品牌合作联销或代理产品,对方提供优势的供货价格,同时,联盟连锁平台利用网络规模优势最大化地分销其产品,共同分享盈利与发展,形成双赢局面;
快速发展的能力
这种模式的最主要特点就是快速发展,在短期内能迅速形成规模优势,从而占据有利的市场制高点。
个体美容院的经营者由于看到加入联盟连锁平台后,可以得到极低的供货价格和强大的管理培训支持,提高了美容院的盈利能力和竞争能力,一箭双雕,好处良多。因此,能迅速理解并根据自身的能力快速加入;
另外,联营或独资创建的美容学校可作为公司专业人才的培训基地,向各终端输送优秀的人才;
从总体情况分析来看,美容联盟连锁平台的创立有着划时代的意义。一件新事物的诞生,一个新思路,一个新策划方案的正确实施,在一个优秀的管理者的领导下能将市场格局迅速转变。个体美容院在以往的经营过程中,属于弱势群体,但由于这一模式的出现,将化弱势为强势,化不利为有利,一举取得市场的主动权,从而达到赢利发展的目的。
这一模式的出现将直接革新过去的渠道结构,重新全面整合美容业的营销资源,将美容业带向一个更快速更良性的发展轨道。
网络营销模式结构分析
网络营销模式按国际传统直销企业的营销法则,则是一种人脉关系的自然延续和网络无限倍增。其结构状态如下:
从上图结构状态看,这是一种无店铺经营的直销模式,目前不适于中国大陆的市场发展态势。(国家法律严加限制)。无店铺经营的最大优势是保证了投资的最低化,经营的灵活化,成本的最小化,利润的最大化这一特点。然而,容易滋生违法的“老鼠会”等机构。
在适合国家法律和中国国情的情况下,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网络营销业,则必须依托传统的商业模式并结合直销模式的经营特点,两者合而为一,可以打造全新的新网络营销模式,具体结构状态如下:
我们在运行联盟连锁平台,创建新网络营销模式的进程中,将做到以下几点:
1、必须能有效解决传统美容保健机构的经营问题;
2、必须具有强大的培训能力;
3、必须能够保证美容保健机构的常规经营正常进行;
4、必须能够维护顾客网络的紧密性与忠诚度;
5、必须创建标准化的美容保健服务体系,以保障顾客的利益与消费权益。
6、必须能够促使美容保健机构在传统经营与网络营销过程中的正常盈利能力有效地提升;
针对中国保健品市场的分析
一、保健品行业发生深层变化
1.政府对保健品行业的监管
以前国家卫生部、国家药监局两个部分来管保健品,职能不清晰。现在国家借鉴美国模式,把两者的保健品管理职能合而为一,成了了SFDA(国家食品与药品监督管理局),去年已经开始办公。
国家还撤销了药健字号,要求保健食品生产企业达到GMP(《保健食品良好生产标准》),这些层面措施的出台,已经大幅度抬高了进入门槛。另外在产品报批上,报批的时间、试验、产品名称、机理的要求都大幅度提高了。
还有一部分是,广告监管。现在各地的广告监管都趋于严格。杭州就是一个很明显的例子。我们的一个客户在杭州投放广告,觉得广告很难上,因为只要违规就要被罚款,而且是事后罚款,力度非常大,这是和以前不一样的。
2.竞争程度的提升
经过近20年的激烈竞争,现在保健品行业的竞争格局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为什么很多采用传统模式的新产品,运作不能成功呢?我们发现几乎每一个品类中间,都有一些企业形成了竞争垄断的态势。比如美容产品中的太太口服液,礼品中的脑白金,新企业很难跟它们采用传统模式来竞争。
大厂家已经形成了竞争垄断态势。中国市场上还有大量的中小企业,有着同质化的产品、同质化的营销模式在竞争。各区域市场上,有大量的中小代理商,在进行着白热化的竞争。我们在上海,经常在药店里看到,促销员数量超过顾客数量的情况。
寡头形成、中小厂家和经销商的激烈竞争,导致欢迎越来越恶劣。
3.媒体的变化
我们注意到,从1998年到现在,中国媒体的平均千人成本增加了6倍。广告费越来越贵,不但中小企业吃不消,就是大企业也难以一掷千金来赌博了。
一方面广告费上涨,另一方面,媒体环境也变化了。现在的新媒体越来越多,受众被稀释掉了;广告量越来越大,一些新兴行业比如IT、通讯、房地产,广告量大增,广告多了,保健品广告的吸引力自然下降了。
广告费上涨、媒体环境复杂化,两者作用,自然导致媒体运作门槛越来越高。
4.消费者的变化
我们接下来谈谈消费者的变化。
多年来,中国消费者接受了太多的“广告轰炸”、“概念洗礼”,他们见得多了,对保健品持非常严重的怀疑态度,他们日趋理智,直接效果就是:营销效果的下降。
所有的保健品运作,本质上都依靠的是“信息不对称”原理。近年来随着网络媒体、传统媒体的发展,消费者了解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越来越容易,所以制造、利用信息不对称的难度显著增大。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新趋势。
消费者在购买行为上有什么变化呢?现在竞争越来越厉害,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正日趋小众化、细分化。以补钙产品为例,现在有针对老年人的、女性的、小孩的,越分越细。这也导致营销成本上升。
5.渠道门槛提升
最近几年,连锁终端业态发展得非常快。大卖场、连锁超市已经成了重要的终端力量。但这些连锁业态的快速发展,很大程度上依靠的是向上游融资。它们发展越快、实力越强,对产业利润的分配要求越高、门槛也就越高。
现在中小企业根本没有能力进入大卖场、连锁超市。有项调查,家乐福收取的各种费用,高达50多种。上海一家中型保健品企业推广的新品种,进入卖场后,半年的销售额还不够给卖场支付各种费用。另外,抢夺终端的战争也趋于白热化,进场难、进场后,卖掉产品更难,这就是我们的生存状况。
三、保健品行业营销发展趋势
在保健品行业战略转折点到来之际,保健品行业体现出哪几个发展趋势呢?
1.直销成为大趋势
为什么说直销将成为大趋势呢?
主要原因是传统渠道费用上升,门槛越来越高,这样渠道扁平化就成了必然的选择。我们知道直销是渠道最为扁平化的方式,因为它省掉了现代终端对产业利润的分配部分,而且能够极大程度的提升现金流转率,传统的保健品营销,现金周转率能做到3个月就很不错了,但直销的现金周转率要高得多。也正因为这样,单层次直销、多层次直销将会成为中国保健品行业的重要营销模式。
结合国内的情况,安利在过去6年中间,从3亿元的年销售额增长到了2003年的120亿元;中脉从几百万增长到了17亿元;绿谷从2000年的1个亿左右,增长到现在的近10亿元;珍奥据说也做到了10多亿元。这些企业的发展是在整个行业出现下滑的情况下取得的,更显得非常珍贵。
国外的情况是怎样的呢?据我们策划了解,在国外发达国家保健品行业很少投放广告,主要的销售手段是“Home Party”和“旅游营销”,国内的代表就是安利和天年。我国的台湾,70%的保健品销量都走的是直销。我们我们策划完全相信,直销不但是趋势,而且在未来5年内,会成为国内保健品行业的主流模式。
直销会成为保健品行业的主流模式,但是在座的很多朋友会说:直销国家还没有立法,会不会遭遇政策问题呢?我们从一些渠道了解到最迟到2004年年底,国家就会出台直销法,直销法出台,直销的尴尬地位也就解决了。我们相信,随着直销法的出台,国内将掀起一轮新的热潮,将会给行业带来更多的机会。
2.服务成为核心竞争力
我们相信,随着竞争的激化,和直销一样重要的“服务”将会成为中国保健营销的重要发展趋势。服务的目的是什么呢?本质上服务是为了提升消费者的忠诚度。
营养保健品全面进入美容院联盟连锁平台
保健营养食品在国外已经发展并流行了近20余年,美国市场的保健营养食品年均销量达2000亿美元。而我国13亿多人口,近3亿多女性消费者在美容院接受专业美容护理服务,市场容量至少是美国的两倍。脑白金的年均销量为20亿元,而安利公司的纽崔莱营养保健食品在去年的销量为50亿元人民币,占安利公司中国产品总销量的60%!营养保健食品已越来越为广大消费者所接受!
在美容院内销售营养保健食品将是美容业的一大趋势,而且是绝对的趋势!这一点请大家坚信无疑!这是因为:美容院在目前所做的美容服务是治标不治本。化妆品作用在皮肤表面,并不能通过改善消费者内部的生理机能来达到美容的效果。所以,尽管美容院有这样那样优质的化妆品,但还是无法有效地解决消费者的皮肤与身体问题。而一般的消费者是绝不会进医院通过手术或吃药来改善这一点,因此,就必须通过美容院以标本兼治的方式来为消费者服务。
国际医学和食品营养学证明,优秀的营养保健食品是纯粹利用天然的生物和植物提纯技术,根据人体的生理机能原理来进行科学的配方设计和生产。所以,优质的营养保健食品能够在较长的时期内保养和改良人体的生理机能,并促进人体的健康。营养保健食品作用于人体的健康,与美容院专业的化妆品护理相结合,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服用营养保健食品目前已经成为国内如广州、上海、北京、重庆等一线大城市成功女性的生活品味与时尚潮流,就像一般的穿衣吃饭一样简单。要想永葆青春,永葆健康,单纯通过化妆品或长期大量的运动是很难达到这一效果的,尤其是城市生活节奏紧张,时间就是金钱,大部分消费者把大量的时间花费在运动上也不现实,因此,服用营养保健食品则成为这些优秀女性消费者的首选!
美容院引入营养保健这一经营模式,有以下优点值得留意:
第一,美容院引入营养保健食品,在经营上,形成了经营特色差异化,打破了传统的美容经营模式和市场平衡,将引起消费者的极大关注和兴趣;
第二,美容院引入营养保健食品,等于在原来的经营上引进了新的经营项目,增加了新的利润增长点,有利于降低美容院的平均经营成本,提高盈利能力;
第三,美容与保健的结合是市场发展的大趋势,也是消费的潮流。顺应潮流的发展,则将使美容院在传统而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稳定经营并持续盈利的基础,能最大限度地巩固消费者队伍,提高消费者的忠诚度;
第四,保健品在美容业态销售,将规避传统的超市/商场/药店销售渠道的致命弊病:
1、 广告投入过大,存在致命风险——一种新式保健品进入全国市场,至少需要5000万资金广告投放,以旗人减肥茶、丽姿减肥胶囊为例,2004年夏天仅在北京市场,报纸电视杂志媒体投放就分别达到300万元和450万元左右,但收效甚微,整个商场/超市/药店的渠道销售回款迄今也不足百万,出现这种疲软状况,也是企业始料不及的。据悉该两家企业为推动销售,还要继续选择社区广告和大众媒体相结合的推广形势,如此豪赌,其实是骑虎难下,个中愁苦滋味,只有企业自知了;
2、 销售资金回笼滞后——传统渠道回款慢,拖欠之事时有发生,店大欺客,厂家只能耐心等待药店结款,不畅通的资金流严重阻碍企业发展;
3、 产品同质化严重,价格竞争加剧,利润远远达不到企业预想——以大豆异黄酮为例,此概念2003年形成市场,目前已有吉林修正药业、中科生物、陕西安泰堂生物等十余家颇有实力的医药保健品企业集团产品进驻商场/超市/药店业态销售,势必在这个渠道引发该概念所有产品的全线竞争;
4、 国家工商局对药店的终端广告现已停止审批,药店的促销将完全依靠营业员的2024那么对各药店终端的公关费用将大幅上升,而且将出现许多医药保健品企业不能掌控的不确定因素;
5、 … …
结论:美容院给主力客户群提供的服务应更具针对性——
美容院实质是面对有美容保健需求的专业顾客的终端。适宜经营专业顾客美容保健需求的一切产品。美容院的客户以30岁以上中年女性为主,深层消费原因是她们希望延缓衰老,保持魅力。
保健品市场趋势报告范文第5篇
由苏宁易购、手机QQ等多家知名品牌联合的《2017年轻人消费趋势数据分析报告》(以下简称《分析报告》)显示,全国年轻人人均收入为6726元/月,月均支出为4386元,收支比为3:2。逐渐崛起的消费者是商企的未来,不懂年轻人,也就意味着没有“钱途”。
年轻人理性消费占据上风
波士顿咨询公司(BCG)曾的《中国消费趋势报告》指出,到2024年,中国的消费市场将扩大一半,达到6.5万亿美元的规模。未来五年消费市场将带来2.3万亿美元的增量,而这个增量中的65%都将是由“80后”“90后”以及“00后”带来。不断增长的市场规模带来的是无限的商机。
年轻人思维活跃、经济独立,在生活方面,有爆发式的消费需求。以洗护发市场为例,相关资料显示,2016年洗护发市场零售额达到404亿元,同比增长4.9%。相比2015年,洗护发市场零售额增速明显放缓,洗护发市场增长主要来自于消费升级,年轻一代是带动消费升级的主力军。其中,59%的年轻女性(20-29岁,下同)以及39%的年轻男性在美容以及个人护理品的消费上呈现增长。家住昆明市书林街的文小姐告诉记者,随着年龄的增长,传统的保湿已经不能满足自己护肤的诉求,购买抗氧化美容护肤产品的投入越来越多,“越早注意这些问题,皮肤老化越慢。”
新一代消费潜力人群除了自身消费,因上有老、下有小的缘故,也带动了这些人的消费。2016年天猫国际的消费金额是2014年全年的25倍,远超整体人群的增速。2016年母婴类消费占比高达65.9%。相比之下,在孝敬父母消费品类上,天猫国际2016年染发膏相比2015年全年增长242%,促进关节保养的保健品增长220%,补钙类保健品增长194%,乳胶枕增长111%。
尽管年轻人支出趋增,但理性消费依然占据上风。《分析报告》显示,2015-2016年,年轻人月存款从2030元增加到2340元。这样的实际情况和人们对年轻人不存钱的刻板印象形成反差,随着“80后”“90后”的逐渐成熟,年轻人的消费已经越来越理性。
事实上,年轻人不仅手握存款,而且记账意识在增强。报告指出,2016年年轻人每月平均记账次数约为41笔,每天记账高峰期发生在晚上10点前后,原因是用户对一天的收支进行总结。从地域来看,南方的记账活跃度高于北方。在全国记账次数排名前五的省市中有四个地处南方,其中上海以612笔的人均年记账次数居榜首。家住昆明市后新街的李小姐告诉记者,当初买手账本只是觉得好看有新鲜感,但坚持记账一段时间之后,发现自己受益匪浅,“它让我学会了理性消费,也更珍惜生活里美好但容易忽视的点滴,以往随手丢弃的电影票根、景点门票,我都会有意识地留下,成为当日手帐的一部分。”
中意便利、健康消费
年轻人被认为是叛逆、自主、个性的代名词,而个性鲜明的年轻消费者大多成长在中国经济市场化改革、财富不断扩张的时代。年轻人正在催生新消费形式,并且促进消费结构的转变。
分享经济走红,2016年网约车用户数量相比2014年上涨了17倍,人均金额也翻番,从每人年均62元上涨到681元。共享经济概念普及和共享单车加速布局市场,使更多年轻人喜爱上使用单车进行短途出行。以摩拜单车为主的共享单车消费门槛低,使用方便,各层次收入的使用人群都均匀分布。此外,2016年全国年轻人月均网购3.2次,月均消费324.2元,其中1月平均网购4次,赶超“血色”11月。
尼尔森报告显示,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消费者越来越享受更加便利的生活,这一需求促使日常网购的增加以及便利店的高增长。66个品类在便利店渠道的销售额增长9%,同时便利店的单品售价是大卖场的1.3倍。尼尔森中国区经理韦邵表示,如果便利店消费细致化,便利店的销售额还将实现进一步增长,而便利店的主要消费群正是年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