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电子合同的风险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电子合同的风险范文第1篇
关键词: 电子商务;风险评价;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
1.引言
在科技发达的21世纪电子商务几乎呈几何增长,淘宝、当当、京东等在线电子商务公司的快速发展,传统的思维方式和购物方式受到冲击,这些不仅改变了人们的消费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但在它给企业机会的同时也存在着一定风险,因此,在企业与学术界进一步探究电子商务风险是一个重要的主题。电子商务是传统业务与网络技术的结合,是传统商业的发展和推广,电子商务系统中存在的机密甚至是核心机密的一部分信息,比如用户信息和银行信息等,所以电子商务的安全问题不仅是经济安全的关系,也与社会保障2024。所以,电子商务的风险和安全问题应该引起足够重视,在分析过程中可能会有各种电子商务风险,评估风险,然后最为重要的是采取相应的风险管理和安全措施。
2024“风险”一词的定义,自从1901年Willett认为风险是不确定的目标、危险的概念,至此之后2024风险的定义就在不断的演变。特纳指出,“任何风险的概念都不可以宣称其权威,都只是仅仅是可以接受。”虽然没有统一定义,但有这些定义都可以加以利用。风险被普遍认为是可能发生的事件的结果。对于电子商务风险评价学术界有更为广泛的研究,具有代表性的一些观点如下:Greenstein.M(2001)认为可能丢失的秘密数据, 或在金融运行机制上导致伤害另一方的数据或程序的破坏,建立或使用,损害硬件的可能性就是电子商务的风险。罗娅丽(2008)把电子商务风险划分为经济风险、管理风险、制度风险等几类,划分依据是电子商务所涉及的领域。姚敏(2010)从技术特性思考,把电子商务风险划分为客户信息泄密风险、破坏系统风险、篡改和假冒风险这四类。赵春燕(2010)根据电子商务交易流程,将电子商务风险划分为质量控制与服务风险、 网上支付风险和法律风险。而对于电子商务风险评价的方法,刘伟江(2005)提出了战略评估方法,也就是SWOT分析法,这一观点是基于战略风险的角度。尹全喜(2010)提出的观点是可以从系统的角度来看,规避风险,实现企业组织结构优化的目标:一是建立和完善投资风险预防机制;第二完善投资风险管理的整个过程,并建立财务信息系统,试图化解风险。高晨光(2011)提出了一种降低电子商务风险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要努力减少电子商务项目的周期,建议项目周期不超过90天。
基于上述的研究背景,根据以往学者对于电子商务风险评价的方法和当前的研究热点,通过对各种评价方法的比较发现,层次分析法与模糊综合评价法相结合更适合电子商务风险评价的研究,本文通过建立电子商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将层次分析法与模糊综合评价法相结合,以此来确定各个安全风险指标的权重和各种风险因素之间的模糊隶属关系,并通过计算得出电子商务系统安全风险评价结果,弥补了传统层次分析法的缺陷,使得出的评价结果更加具有科学性与合理性。
2.模型构建
2.1层次分析法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数学原理
美国运筹学家T.L.Saaty(萨蒂)于20世纪70年代初提出层次分析法。建立层次结构模型、构造判断矩阵、层次单排序及一致性检验、层次总排序及一致性检验分别为层次分析法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而通过模糊2024论方法对决策活动中的人、物、事、方案等进行多因素、多目标的评价和判断就是模糊综合评价法的一般原理。
2.2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本文构建了如表3所示的电子商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3.模型与算例分析
电子商务系统是复杂的相关性,是一个高度集成的协调与应用程序在同一时间的系统工程,无论是在硬件还是软件;既有外 部的影响,和内部的影响,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都相互影响和制约。总之,指标的选择应该是全面反映电子商务信息安全的风险。综合考虑各种影响因素的安全电子商务系统,首先,目标层为建立电子商务安全风险,然后建立规则层有四个(C1 - C4):技术安全风险,安全风险管理,通信操作安全、基础设施安全风险和设置基础设施,并且分别设定对应的评价指标,总共12项(I1-I12)这样一个多层次的电子商务系统安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现在依据所构建的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首先构造判断矩阵,然后计算指标层各指标的组合权重并进行一致性检验,最后进行模糊综合评价,得出电子商务各指标风险的安全评价结果。
本文以某企业的电子商务系统作为安全风险分析样本,通过运用层次分析法与模糊综合评价法相结合来评判该企业的电子商务系统风险问题。具体表现在如下几方面:构造判断矩阵、计算指标层各指标的组合权重、进行一致性检验、模糊综合评价、评价结果分析。
4.结论
如今,社会信息化的重要领域就是电子商务,电子商务也有助于建立社会主义和谐。但是电子商务风险的复杂性较大并且影响其风险的因素多种多样,综合国内外形势来看,目前能够建立起的定性且定量衡量电子商务风险的模型不多。而可以用于多准则评估,并且根据相对重要性判断矩阵来计算出每一个指标的综合重要程度是层次分析法的优点,但是这一方法缺乏对权重系数的抗干扰性,还有对模糊信息的处理能力较差;相比较之下模糊评价综合法则可以处理不够准确的信息,所以,两者相结合来评价电子商务风险,就能够实现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克服两种方法各自的不足之处。从而通过综合分析得出电子商务风险评价结果,以此达到避免或减少电子商务风险的目的。 (作者单位:广西科技大学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 Greenstein Marilyn.,Feinman Todd M.E-Commerce: security risk management and control [M].北京: 华夏出版社, 2001.
[2] 曾小春,孙宁.基于消费者的电子商务风险界定及度量[J].当代经济科学,2007(03).
[3] 刘伟江,王勇.电子商务风险及控制策略[J].东北师大学报, 2005(01).
电子合同的风险范文第2篇
一、电子档案管理中的风险
CooperD.F和ChapmanC.B对风险给出了较权威的定义:“风险是由于从事某项特定活动过程中存在的不确定性而产生的经济或财务的损失,自然破坏或损伤的可能性”。电子档案管理中的风险主要是指电子档案文件在通过网络进行传输的过程中很容易被网络服务影响,出现伪造、泄密、窃听以及篡改等问题。此外,电子档案的信息接收与归档过程中还可能面临计算机病毒与网络黑客等多方面的威胁,所以电子档案管理中风险重重,电子档案的安全难以得到有效保障。
二、风险管理
通过对风险控制等相关内容的学习,笔者认为,电子档案风险管理的程序设计主要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和风险应对三个部分。
(一)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是进行风险评估的基础和前提,主要指“寻找”和“分类”风险因素这两项内容。我们希望通过风险识别对电子档案风险源、分布、原因、关联、后果有一个理性认知,如果把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列出在清单上,就能达到较好的识别效果。电子档案风险从性质上划分,主要有:
1.电子档案真实性风险。电子档案的真实性是指档案所包含的信息在传输、被访问等处理后保持不变,状态与最初形成时的一致。电子档案的真实性是其行政有效性以及法律证据性的基础,是电子档案反映历史情况,构成社会价值,能够作为社会记忆长期保存的前提。然而由于电子档案的信息在形成和使用中很容易不留痕迹地被更改,而且在软硬件平台升级时迁移电子档案也可能导致档案中的某些信息发生变化或丢失,因此电子档案面临真实性风险。
2.电子档案完整性风险。电子档案的完整性风险主要是指应该归档保存的电子档案数量不全以及单份电子档案的构成要素不全,这就使利用电子档案出现了障碍,也影响了电子档案本应该有的价值。
3.电子档案可读性风险。电子档案可读性风险简单地说就是指电子档案不可读,即文件经过存储、传输、压缩、转存载体转换、迁移等处理后打不开,或者打开之后是乱码或部分信息显示不出来等。
(二)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是风险应对的前提,主要包括区分电子档案管理过程中各种风险的发生概率、发生后的危害程度,从而找到合理的控制防范方法。Kaplan和Garrick提出了三元组完备集风险理论,即。其中,表示风险,表示第个不利事件,表示发生的概率,表示的结果,是一种损失指标;角标是指是一个完备集。2024中的元素只是风险的一个答案,而整个2024才是全部风险。根据这一理论,电子档案管理的风险评估可以按照这些步骤进行:首先,构建电子档案风险要素表,即把风险识别出来的风险因素列出表格清单。然后,确定所列出的各种风险发生的概率值。第三,评价风险程度,定量分析电子档案管理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风险,确定对应风险后果值集。最后,进行综合风险评价,划分出几个风险等级。
(三)风险应对。
风险应对包括“防范”与“控制”两方面内容,它直接体现风险管理的目标。风险规避通常有三种方法:通过应用制度来规避(允许电子档案管理人员制定某些特定的制度),通过培训和教育来规避(使电子档案管理人员了解管理制度),以及通过应用技术来规避(如设置密码)。风险转移可以通过重新考虑如何提供服务,修改配置模式,外包给其他机构、购买保险,或者与提供商签署服务合同来实现。这使档案管理部门可以将那些与复杂系统管理相关的风险转移到处理这些风险比较有经验的另一个机构中。风险缓解的措施总体上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事前措施,即在风险发生前为降低损失程度所采取的措施,它有时同时也会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一类是事后措施,即在风险发生后为减少损失所采取的措施,主要是指处理紧急情况,从而阻止损失程度加重。事实上,进行风险转移并不能从根本上规避电子档案风险。在电子档案管理过程中,应该从风险产生的源头上就避免风险的发生,或者在风险来临时,采取相应的措施缓解风险造成的损失,具体可做到如下几点:
1.以人为本,培养档案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提升业务能力,更新管理知识,升华管理思想,使电子档案管理人员在工作中增强风险意识,减少失误,提高遵守制度的意识,避免在管理过程中发生风险。
电子合同的风险范文第3篇
[关键词]互联网;电子商务;风险控制
在我国市场经济下,任何商业活动都是存在风险的,电子商务也不例外,这时就需要我们正确认识电子商务的风险表现形式,合理进行规避和防范这些风险,以便更好的把握风险,合理控制风险,将风险将为最低,实现利益的最大化。
一、电子商务风险的主要表现形式
目前,电子商务风险的表现形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一)商业风险
商业风险主要表现在消费者对产品的期望值过高,使得在运营过程中存在很大风险,虽然电子商务的最大优势是便捷和快速,越来越受广大青年朋友的喜爱,不出家门就可以买到自己喜欢的商品,便捷的物流使得第二天就能收到货。然而当消费者真正收到货时,与自己期望的落差过大,导致电子商务已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更为严重的是还会失去老顾客。这就要求电商在进行电子商务时不能只顾网上销售平台的建立,而忽视客户服务和产品质量等售后工作,要站在消费者角度宏观把控,力争将这种商业风险降到最低,避免给企业带来损失。
(二)技术风险
由于电商企业的特殊性,在进行运营时势必会大量使用各种信息技术,在享受这些新技术带来利益的同时也面临着相应的技术风险。主要表现在信息技术的基础措施没有完善,导致计算机硬件出现故障;还有就是对软件技术的使用,由于操作不当,使得程序里的信息全部泄露,特别是一些重要的客户信息和电商企业的内部机密被盗,给企业带来巨大损失,严重者会导致企业破产,可想而知不完善的程序设计给电子商务带来巨大的技术风险。
(三)法律风险
由于电子商务形成的时间较晚,相应的法律法规还未正式立法,而且适用法律的界限较为模糊,使得电商企业在发展时受到很大局限,加上电子商务是全球性的,导致企业在进行交易时只能不违规现行法律的规定,却又害怕与今后的法律相冲突,严重制约着企业的健康发展。电子商务主要是在虚拟的网络环境下进行交易,在进行交易时许多的电子合同,电子商务认证和网上知识产权都没有明确的法律法规,给企业造成相应的法律风险,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不利于企业的正常发展和壮大。
二、电子商务风险的主要控制方法
(一)从技术层面规避风险
根据上面所说的技术风险,就需要电子商务企业在技术方面进行规避风险带来的损失。首先电商企业需要在总体的安全策略方面制度一个有效可行的方案,先熟悉和掌握保证安全性所需具备的基础性技术,然后配备相应人力和物力;其次是要制定具体的战略性方针,让相应的人力落实到位,从而建立起一套完善的管理控制架构来确保降低企业技术风险。建立虚拟专用网络供企业员工进行电子交易,同时还要将公共安全网络设置相应权限,给企业的数据进行加密,做到专用网络性能的服务,真正提高网络安全。当然,培训企业的集体防毒意识更重要,确保每部电脑上都安装可靠的杀毒软件,将企业内网和外网建立防火墙,避免遭到黑客攻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从技术层面确保企业的网络安全,降低风险带来的损失。
(二)从制度层面规避风险
企业在进行重大决策时,首先需要从财务的专业角度去预测风险,以及风险带来的损失,合理把握企业产生的经济收益,这时就需要每个部门进行协助,将各个部门存在的风险都一一上报财务,以便做好防范准备工作。其次,还需要建立风险识别系统,一旦发现有风险,确保每个部门都识别出并及时做出应急措施,提前可以进行多次演练,确保真实发生时做到有条不紊的降低风险,同时,当出现风险时,技术部门需要及时进行总结和分析,找出风险存在的原因和如何规避下次再出现此类现象,从而建立起完善的机制,确保降低企业风险。
(三)从税收层面规避风险
由于我国电子商务市场在实践中的发展还不够完善,在带来许多商机的同时,更需要政府提供更多支持,可以从税收优惠政策和税收减免政策,从而建立起明确的税法,要求电子商务企业进行税务登记制度,将现行税法加以完善,把消费者在进行支付时就直接作为征税环节,制定出更符合电子商务市场发展的税法。以便电子商务企业有享受更多的税收政策,降低企业的税负和税收负担,鼓励更多的电商企业进行运营,从税收层面来降低企业风险。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电子商务的认识也越来越多,希望电子商务不断改善网络环境,真正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消费平台,从技术层面,制度层面和税收层面来规避风险,保证电子商务的安全,按照相应的合法合规流程进行交易,势必可以将风险控制在一个合理范围内,促进我国电子商务的健康快速发展,为消费者提供一个可靠的网络消费环境,让大众越来越喜爱电子商务。
参考文献
[1]徐S,丁婕,张盼.中小企业电子商务使用模式分析:基于阿里巴巴的实证研究[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信息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0
[2]黄锦,顾东晓,孙祥.企业实施电子商务风险因素的实证分析――基于皖江城市带数据[J].华东经济管理.2014(06)
[3]魏明侠,张书海,程梦来.电子商务信用风险认知形成的动力学机制[A].第一届全国神经动力学学术会议程序手册&论文摘要集[C].2012
电子合同的风险范文第4篇
1.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是指价格波动的风险,即市场利率或汇率的变动引起保险价格的波动带来的保险实际收益率偏离预期收益率的风险。我国B2C电子商务保险的市场风险主要是指市场利率的变动所带来的风险。一般情况下,价格上升有益于保险人,价格下降有益于投保人。
2.信用风险。
B2C电子商务保险的信用风险,是指在B2C电子商务保险的经纪业务中,投保人与承保人之间由于一方违约致使对方遭受经济损失的风险。一般合约期限越长,信用风险越大,包括交割前风险和交割时风险。交割前风险是指在电子商务保险合约期前由于保险方破产而无力履行合约义务的风险。交割时风险是指在电子商务保险合约期到期日投保方履行合约而保险方违约的风险。
3.经营风险。
B2C电子商务保险的经营风险是指B2C电子商务保险的经营者不按保险原理,依法合规经营而给保险人带来损失的不确定性。由于保险对象产生的风险具有不确定性,赔款支出也具有不确定性,如若经营不善,在经营过程中必会面临较大风险。
4.投资风险。
B2C电子商务保险的投资风险是指B2C电子商务保险的保险人资金运用不规范或不合理所造成的损失的不确定性。依据保险负债方现金流出法定责任的特性,电子商务保险的保险资金应符合长期安全保值和稳定增值的管理机制。保险公司需合理管理和运用保险资金,以增加保险公司的经营效益。5.技术风险。电子商务本身依赖于互联网技术,涉及经济学、行为学、网络安全等多门学科。电子商务保险具有高科技保险的特点,其风险具有专业性和特殊性。目前,我国保险公司对电子商务保险研究较少,其相关的复合型人才和管理经验也较为缺乏。
二、B2C电子商务保险风险的期权化效应
1.运用期权管理B2C电子商务保险一般是采用风险对冲的方式,多用于利率和保险资产价格等市场风险的管理。
2.通过对冲比率的调节和期权方面的设计安排,可将电子商务保险的风险完全对冲,或者根据投保人风险偏好和承受能力大小,将电子商务保险的风险调节到投保人满意的程度。这有利于投保人根据自身的风险偏好灵活地管理电子商务保险组合,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风险和收益的平衡点。
3.通过期权在B2C电子商务保险中的运用,可灵活地完全消除波动性或只消除不利波动,从而保留有利波动。如果保险人或投保人希望防范利率下降的市场风险的同时还想获得利率上升的潜在收益,则可通过保险期权交易达成这一目的。保险人和投保人也可根据电子商务保险组合的风险变化,随时买卖期权,对风险进行动态管理。
4.通过购买特定种类的B2C电子商务保险的期权组合,保险人和投保人可分离其某种特定的风险而保留其它愿意承担的风险。
三、B2C电子商务保险风险的期权化发展可行性
1.在B2C电子商务保险中运用期权具有动力支持。
适应社会创新对电子商务保险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保险企业只有积极地投入到创新潮流中去,才能把握电子商务保险的发展机遇,获得成功,保险证券化—期权也因此获得强劲发展的动力。2.在B2C电子商务保险中运用期权具备潜在需求市场。我国的保险业在十几年的发展过程中,已经孕育出一些期权的特异品种,并形成了一定的规模,积累了相关经验。在保险公司资金来源相对充足稳定的情况下,为优化资产组合、提高B2C电子商务保险对收益高的盈利性,对B2C电子商务保险期权有更强烈的需求。
3.在B2C电子商务保险中运用期权具备一定的技术支持。
我国保险业经过十几年的研究,已具备一定的保险技术基础。另外,我国保险要求具有安全性高、时间性强、手续齐全等特点,尤其在互联网的运用中,显示了巨大的商业用途。互联网用户激增,电子商务交易额巨大,都为B2C电子商务保险发展提供了基础。
四、B2C电子商务保险风险的期权化风险防范对策
1.利用期权控制市场风险。
B2C电子商务保险的市场风险主要是指价格风险,在金融风险管理中,期权是进行套期保值、回避价格风险的理想工具。投保人购买B2C电子商务保险的期权后,如果未来价格向不利于投保人的方向变动,则执行期权,从而通过对冲弥补这种不利的价格走势给投保人带来的损失。虽然投保人支付一定的费用,但是却能有效规避价格不确定性带来的市场风险。
2.运用期权控制保险公司的投资风险。
期权是保险的证券化。通过期权的运用,不仅可提高保险业整体承保能力,将风险转嫁到资本市场中去,还可降低风险经营的成本,提高保险公司的经营水平,从而提高对B2C电子商务保险的投保人的偿付能力,降低其风险。
3.运用期权控制委托-风险。
委托-风险是由于保险公司的所有权和控制权分离的结构产生的,保险公司的管理者牺牲保险公司的长期发展和投保人的利益最大化,而去追求保险公司短期的会计利润和自己的业绩津贴。通过期权在电子商务保险中的运用,可促使管理者将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结构起来,将B2C电子商务保险的投保人的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结合起来,降低委托-风险。
4.建设适用于期权市场的B2C电子商务保险机制。
为促进B2C电子商务保险在保险期权市场上的发展,完善其机制必不可少。具体来说,需要完善金融保险市场机制,合理稳健地发展期权市场;建立健全期权的宣传教育机制,通过新闻媒体加强相关知识的普及和宣传力度,加深投保人和投资者对期权的认识;建立健全电子商务保险产品的创新机制,将期权与B2C电子商务保险产品的具体特点相结合,开发出既具有B2C电子商务保险需求又能给投资者带来收益的保险期权产品;建立健全B2C电子商务保险期权的人才培养机制。
5.建立统一的B2C电子商务保险信息传导体系。
电子合同的风险范文第5篇
国际电子银行业务游戏规则的权威制定机构棗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电子银行小组(EBG)于2000年10月了《银行监管人面临的电子银行业务风险管理问题》的白皮书。本文试图以此为参照物,探讨、分析电子银行业务的风险及其控制问题,以期对我国银行发展电子银行业务有所启发。
一、风险分析
EBG将电子银行的基本风险划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电子银行发展带来的新风险,另一类是电子银行本身具有的传统性银行风险。
1、战略和经营风险
战略和经营风险是指经营决策错误、决策执行不当或对行业变化束手无策,对银行的收益或资本形成现实和长远的影响。战略风险是银行开展电子银行业务时面临的最重大的风险之一。战略风险在属性上更加普遍和宽泛。银行董事会和执行管理层所采取的战略决策都会对其他风险种类产生影响。如果银行战略的规划和执行出现无效或不当,飞速的技术变革,激烈的同业竞争和该战略的性质都会暴露出银行的巨大风险。类似的,如果管理层采取一种过于谨慎的技术跟踪战略也将使银行在一个饱和的市场或迅速巩固的市场中没有丝毫的立足之地。
2、运作风险
运作风险是一种系统技术风险。由于电子银行对技术的高度依赖性,使运作风险成为最重大的风险之一。运作风险来源于以下六个方面:一是技术框架的合理性。如果电子银行系统不能将多种业务系统进行适当的整合,那么银行将由于交易处理发生的错误而暴露出重大的运作风险问题。二是系统安全性。开放的电子递送渠道使银行暴露在新的安全风险之下,形成了新的安全风险问题。三是数据完整性。数据完整性是系统安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果银行没有建立一个有效的控制程序,数据在传递和接受过程中就可能发生遗失或转换变形,造成数据不完整。四是系统的有效性。如果银行没有制定一个有效的运行持续性和事故应急计划,系统的超负荷运行和损耗就可能影响银行准确、可靠、一贯地提供适当配套的产品和服务,引起潜在的重大声誉风险。五是内部控制和内部审计。如果银行不具备充分到位的内部控制措施,并且这些控制措施不能得到独立审计的话,那么银行就不能有效防范来自内外部的欺诈行为。六是业务外包。很多银行机构过于依赖少数几个外包商,这种对少数外包商的集中依赖性可能会产生系统性影响。其次,很多技术外包商缺乏银行环境中所要求的控制知识。再次,业务外包也可以引起与风险敞口相关的附加隐私权保护问题。
3、声誉风险
声誉风险是指负面的公众观点对银行收益和资本所产生的现实和长远的影响。阻碍电子银行递送渠道有效性的任何负面发展都可能影响银行的声誉。提供一个能够支持电子银行业的可依赖的网络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如果因特网银行业务运作不善;如果银行不能在一个一致的基础上提供可靠、准确而及时的电子银行服务;如果银行不能及时回复客户通过E桵AIL的查询,不能提供适当的信息披露或是侵犯了客户的隐私权,银行的声誉都可能招致负面影响。银行网址上的重大安全缺陷会削弱客户或市场对银行提供适当的管理因特网交易能力的信心。
4、法律风险
电子银行业务产生的法律风险是另一个需要关注的风险问题。目前,各国政府对电子银行和网上交易的法律法规多不清晰,有很多含糊之处,并且缺乏专门规范电子银行的2024法律法规,各国现行的法律和规制框架又存在许多冲突。通过因特网与客户发展关系的一国银行可能并不熟悉另一些国家特定的银行法律和客户保护法律,由此增加了法律风险。
未经授权使用或滥用在因特网上2024到的数据是另一种潜在的法律风险来源。未得到授权的个人能够对银行和外包商拥有的客户“数据仓库”进行攻击或渗透。譬如,黑客或其他人可能渗透到银行或外包商的数据库里去,或者建立他们自己的数据库,使用客户信息进行欺诈犯罪活动。得到授权的人员也可能蓄意地滥用数据,这些都会给银行带来法律风险。
5、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是指,由于债务人未能按照与银行所签合同条款或约定行事,而对银行收益或资本造成的风险。银行机构的信用风险可以受到电子银行业务的多方面影响。因特网递送渠道的使用可以使银行特别是小银行迅速扩展,而这会导致资产质量的提高,增加了内部控制风险。因特网的使用也扩展了银行的地域范围,超越了传统的经营地区,这也增加了对当地市场动态和风险了解的难度,必须核实区域外借款人的担保并完善担保留置权。另外,因特网也使得银行难于鉴别一个潜在客户的身份和可信度。而客户的身份和可信度是合理的信用决策的必要组成部分。
6、流动性风险
流动性风险是指银行在其所作承诺到期时,不承担难以接受的损失就无法履行这些承诺,从而对银行收益或资本造成的风险。在因特网上,信息和谎言的流动速度之快可以对银行的流动性风险产生影响。
7、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是指因金融市场需求变动而带来的风险。近来网上证券发行和交易的发展对银行市场风险产生的影响是错综复杂的。从市场观点看,一方面网上证券交易量的增加会导致动荡性增加,另一方面也导致了流动性的增加。从单个银行的观点看,如果银行开展或扩大由网上银行所带来的存款经纪、贷款销售或证券化业务,他们就可能增加市场风险。
8、外汇风险
当一笔贷款或贷款组合以外汇计价或以借入外汇作为资金来源,外汇风险就会产生。如果银行接受了外国客户的存款或开立了外币账户,银行就会面临外汇风险。因特网使银行有扩展业务地域范围的机会,开展电子银行业务带来的外汇风险程度就会比开展传统业务带来的风险程度大得多。
二、风险控制
尽管与电子银行相关的上述基本风险种类并不是新的,但这些风险产生的特定方式以及影响程度对于银行管理层和监管人来说却是全新的。与传统银行风险相比,电子银行所承担的风险将更加巨大。针对上述电子银行风险,可考虑采取以下控制策略:
1、建立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
因为良好的公司治理机制是银行做出正确战略的平台。银行要取得因特网战略和经营的成功,必须要有一个健全、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龙其是需要一个健康的董事会。董事会如同银行的大脑,大脑不健康,网上战略和经营无从谈起。而这一点恰恰是我国尤其是国有银行所缺乏的。银行应当具备一种严密的分析程序来识别、衡量、监督和控制电子银行风险。对电子银行风险的管理和控制包含“规划实施衡量”等基本环节。在这些环节上,需要银行组织中的不同角色去完成。首先,风险规划由银行董事会负责。董事会应当对会给银行风险管理产生重大影响的2024电子银行技术项目进行研究、批准和监督,并确定2024技术和产品是否同银行战略目标相一致,是否能满足市场需求,是否能够维持该行的竞争能力和赢利能力。其次,技术实施由经理层负责。这就要求经理层具备相关的技能以有效评估电子银行技术和产品为银行选择合适的组合,并确保选定的技术安装正确。再次,衡量和监控风险由监督系统负责。监督系统应该具备相关技能以有效识别、衡量、监督和控制涉及电子银行的风险。董事会应当收到2024所用技术、所定风险及如何管理这些风险的定期报告。作为设计程序的一个部分,电子银行系统中包含有效的质量保证和审计程序。由审计人员对电子银行技术和产品进行独立评估有助于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完成自己的责任。
2、设计和执行与电子银行风险相适应的内部控制系统
电子银行改变了传统银行的内部控制、岗位分工和明晰的审计轨迹,使银行在经营和审计方面都极为缺乏专门的技术和技能。银行机构必须具有充分到位的控制措施,由独立的审计部门对内部控制系统作定期的测试和评估。电子银行内部控制系统的目标应包含:技术规划与战略目标的一致性;数据的可用性;数据的完整性;对数据保密和对隐私的保护措施;管理信息系统的可靠性。
电子银行内部控制系统的要素包括三方面:一是内部会计控制,用来保障以资金记录的资产及其可靠性。二是运营控制,用来保障业务目标的实现。三是管理控制,用来保障运营效率的执行政策与程序。这三个要素体现在以下三个层次:一是预防性控制;二是侦测控制;三是纠正控制。
3、保障电子银行系统安全的措施
EBG的调查表明,多数银行都把安全风险看作是与电子银行相关的一个主要风险。安全性始终是电子银行系统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而要使电子银行安全运作,还得使用技术的方法来解决因技术带来的问题。保障电子银行系统安全可采取防火墙、编码技术、授权证明人等技术措施。
4、注重电子银行系统的有效性和持续可用性
除了确保一个安全的开展电子银行业务的内部网络之外,制定有效的容量规划也是确保电子银行产品和服务持续有效性的关键所在。为了有效地进行竞争,避免由于系统损耗引起的潜在的重大声誉风险,开展电子银行服务的银行必须准确、可靠、一贯地提供适当配套的产品和服务。这些因素表明,制定一个有效的运营持续性、防御及事故反应计划是极其重要的。而且,委托外部开发系统的趋势也使银行有必要确保外部服务提供商的类似计划必须到位,并定期检测其有效性。
5、保持对技术外包进行评估和监控的能力
银行要定期对其技术支持来源进行重新评估,以确定已有的方案是否继续适合其业务发展,是否有足够的弹性来满足预期的将来需要。
6、声誉和法律风险控制方面
为防止出现可能导致银行声誉受损的负面情况,银行机构应当发展和监督电子银行业务的运行标准。保护银行声誉的其他重要手段还有定期审查和测试经营持续性、抵御和事故反映计划以及沟通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