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产后培训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产后培训总结范文第1篇
如何发表论文
??? 关键词:知识产权管理;企业知识产权工作;知识产权培训;分层分类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深入发展和科技进步突飞猛进,知识产权制度作为鼓励和保护创新的基本法律制度,对我国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提高国家核心竞争力的作用越发凸显。如何创造、管理、保护和运用好知识产权资产,成为实现企业赢利的重要保证之一。知识产权培训服务于企业创造、管理、保护和运用知识产权的能力提升,是企业知识管理工作实施的前提和保证,直接关系到企业知识管理工作的成败。认识并把握企业知识产权培训规律,着力开展企业知识产权培训,对提高企业知识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竞争力作用显著。
?
??? 一、企业知识产权培训的特征
企业培训,就其广义属性而言,实际上是企业根据需要对员工进行的一种有侧重、有针对性的继续教育。企业知识产权培训是企业培训的一个重要内容,服务于企业知识产权工作,除具有企业培训的一般内涵,还具有不同于一般培训的其他特殊性。
??? 知识产权是智力创造性劳动取得的成果,并且是由智力劳动者对其成果依法享有的一种特殊的民事权利。智力成果本身是无形的,其不具有外在形体,也不占据任何空间。这种无形性或称非物质性,使智力成果的显现和展企业知识管理是企业生产经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企业对知识产权运用的侧重点不同,有的企业立足于营销创新,注重于企业的商标;有的企业立足于技术能力提升,注重于企业专有技术和专利。不同企业的知识产权培训需求也各不相同,一个企业中不同部门、不同岗位的员工,在企业的生产经营中承担着不同的职责,对知识产权知识的需求也不同,这就需要对员工的知识产权知识需求进行细分。
??? 企业知识产权培训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作,不同企业或者同一企业的不同时期、同一时期的不同发展阶段,知识产权培训的侧重点各不相同。总的来说,企业知识产权培训具有全员性、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实践性强的特点。只有遵循这些规律,企业知识产权培训工作才能顺利开展、取得实效。
如何发表论文
??? 二、企业知识产权培训新模式:分层分类企业培训模式,是指企业实施培训工作的标准形式,包括培训需求的评估、培训项目的设计、培训成果的转化、培训评估等2024培训工作的基本程序和做法。它决定培训实施的具体步骤,为企业培训提供一个完整的思路,使企业培训工作更加规范化,还有助于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间关系的协调。培训模式的选择得当与否,直接关系到企业培训的效果。培训模式是针对培训目标设计的。企业培训模式有多种,常见的有系统型模式和咨询型模式。系统型模式是指通过一系列符合逻辑的步骤,有计划地实施的培训,培训是系列连贯的步骤。咨询型模式强调咨询是培训者未来的工作方向,侧重于从培训者的角度出发来考虑培训实施问题[1]。
??? 知识产权的实践性很强,培训效果难以用量化指标来衡量,常见培训模式难以直接适用。因此,针对企业知识产权这一专项工作,选择一个有效的知识产权培训模式,制订一个长效、持久的知识产权培训计划,对增强企业员工知识产权意识,提升知识产权管理人员水平和能力,提高企业的创造、管理、保护和运用水平尤为重要。
??? 分层分类的知识产权培训模式是与企业知识产权培训规律相适应的培训模式。由于企业不同岗位的员工对知识产权要求不同,因此对其实行培训教育亦应有所区别。
??? 如,企业管理者只要了解知识产权基本知识,具有较强的知识产权意识,能重视和支持企业知识产权工作,对企业管理者的培训应以知识产权意识培训为主[2];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人员,要掌握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以及专利申请、商标注册等知识产权实务知识,对知识产权管理人员应以能力培训为主。分层分类知识产权培训就是将员工划分为企业管理者、知识产权管理人员、产品研发人员、营销人员、普通员工等不同岗位人群,根据岗位需求实施不同的培训策略。分层培训就是根据员工对知识产权知识的需求,将培训分为知识产权知识的普及性培训和提高性培训。分类培训就是将培训活动分为对普通员工进行知识产权培训的全员培训、对创新能手和企业各级管理者进行知识产权培训的骨干培训、对各级知识产权专业管理人员进行业务水平提高的专业培训。
??? 分层分类的知识产权培训活动总体分为意识培训、技能培训、专业培训三个方面。意识培训为普通员工知识产权知识培训,树立和增强普通员工的知识产权意识,规定员工知识产权最低培训课时,如对新进厂的员工,通过入职培训普及知识产权法规和知识产权基础知识,培育知识产权习惯。技能培训,提高研究人员对专利等技术信息的判读能力,对员工进行专利信息检索的培训,使之掌握技术创新活动有效工具,对员工进行一些技术创新辅助工具运用培训,如TRIZE、专利地图等,使之能在工作中熟练运用。专业培训主要针对知识产权管理人员,进行专利侵权分析、专利战略制定、专利文件撰写等专利代理知识培训[3]。
如何发表论文
??? 实施分层分类的知识产权培训,应采取企业内部培训和社会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在企业内部建立以知识产权管理人员为兼职培训师的制度,以满足知识产权培训的长期需求,普通员工的意识培训应以企业内部培训师实施为主,知识产权管理人员的专业培训应以社会培训为主,如国家、省、市知识产权局、行业协会等主办的、以获得专利律师任职资格为目的培训等。
??? 三、分层分类知识产权培训的新实践——以总公司企业结构为例在现代企业结构中,总公司下设若干分、子公司、事业部的公司结构较为常见。在这种公司结构下,由于总公司和分、子公司、事业部的知识产权管理定位不同,总公司设有综合的基础研发中心和统一负责各分、子公司和事业部知识资产经营的部门。分、子公司、事业部作为某类产品的制造单元,知识产权创造是其知识产权管理重点,总公司和分、子公司、事业部在同一知识产权培训模式下,两者的培训内容有很大不同。
以笔者所在的梅钢公司为例,其是宝钢公司的控股子公司,其知识产权培训的任务、目标、对象和宝钢公司就有很大不同。首先,子公司不负责知识资产经营,宝钢公司知识产权资产管理,已由起步阶段以知识产权保护为目的发展到知识产权资产经营阶段,以专利许可为代表的技术贸易等知识资产的收益在公司收益中的权重呈增加趋势,总公司和子公司知识产权工作围绕实现全公司知识产权资产经营这个核心而设置。总公司负责制订全公司的知识产权战略,推进公司知识产权战略的落实。对总公司、子公司的决策层和管理层进行知识资产经营知识培训和知识产权战略宣传贯彻是总公司知识产权培训的主要内容;知识产权创造知识和落实总公司知识产权战略实施方案是子公司的主要培训内容。
??? 其次,总公司设立专门的知识资产部,对全公司知识产权工作负责,配有强大的知识资产管理团队,负责制订全公司知识资产管理制度体系,对全公司的知识资产分类规划,集中运营;而在子公司知识产权管理部门,主要负责子公司的知识产权创造,管理规模小。总公司知识资产部对子公司知识产权生产工作给予指导,检查技术创新指标推进计划执行情况,提出下一步工作指导意见,对子公司的知识产权工作做出评价。子公司知识产权部门工作重点是推进本单元知识产权创造工作,实现主动保护,落实好总公司的工作要求。因此,子公司必须根据本公司的性质、知识产权管理的目标和范围制定培
训计划,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如何发表论文
??? 正如克里曼·斯通所言:“全世界所有员工最大的福利就是培训”。培训可以提高员工的自觉性、积极性、能动性、创造性和企业归属感,为企业的长期战略发展培养后备力量,从而使企业长期受益。多年来,梅钢公司按照分层分类知识产权培训模式,围绕知识产权创造知识和落实总公司知识产权战略实施方案,持续开展的知识产权培训,取得了丰硕成果,实现了员工和企业同发展、共成长。如某一技术人员,在参加培训前,对专利等知识产权总有一种神秘感,对自己完成的技术成果也不知道如何总结申报成知识产权成果,通过持续参加企业的知识产权培训,掌握了知识产权的基本知识,在工作中有了主动申报专利等自觉行动,知识产权意识得到明显增强。近年来,该技术人员已获得授权职务发明专利4件,实用新型专利12件,其职务专利经公司对外许可交易后,不仅公司获得了良好收益,个人也得到丰厚奖酬,成为公司的技术创新明星,公司成立了用其姓名命名的职工创新小组。他带领身边技术人员开展技术创新和知识产权创造的热情高涨,实现了其个人和企业的同发展。比如,企业的某营销人员通过参加企业知识产权培训,对公司商标和产品的专利权有了深刻认识,在市场营销过程中发现了1起假冒公司商标的侵权产品后立即向公司汇报。其后,公司根据营销人员提供的线索,采取相应法律行动,维护了企业的知识产权合法权益。总体上看,通过开展分层分类的知识产权培训,员工知识产权意识显著增强,企业创新能力明显提升,自主知识产权产品数逐年增加。
??? 四、结语
企业知识产权培训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作,分层分类的知识产权培训模式符合企业知识产权工作规律。实施分层分类的知识产权培训,对提高企业的知识管理水平,增强企业技术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
??? 参考文献:
如何发表论文
[1]李亚杰.对企业内培训的几点思考[J].现代企业教育,2010,(4):45-46.
产后培训总结范文第2篇
主要内容
1,XX年培训总结
2,附社区经理培训心得
3,XX年培训需求
培训总结报告
培训概述
我公司XX年的培训工作根据市公司人力资源部指导,本着“利用内部资源、采取多种手段、注重实用技能、逐步提高素质”的原则,委派我公司内部培训师晏继东同志参加省公司统一组织的培训,取得全省排名第二的好成绩。同时积极响应市公司人才资源部下发的工作通知单,组织培训师和业务骨干,结合本单位经营工作重点和工作实际,详细制定了内训计划,分班次集中授课和现场交流相结合。取得了良好的培训效果。同时组织社区经理,客户经理及营业一线人员进行案例征集活动。上交营销服务案例。最后我公司制定了培训效果评估考核,发放课后培训试题答卷,员工培训调查表及培训考核登记表。
培训对象及培训内容
本次培训人员范围主要有:全体营业人员10人,全体社区经理(包括城区和农村片区)10人,农村统包人员5人(覆盖全局农村网点),商业务客户中心5人,大客户中心4人,共计培训78课时
主要培训内容严格按照市公司下发通知精神,同时结合杨凌实际情况组织如下:
(1)基础业务及流程(含宽带业务基础知识、最新资费、疑难解答),因我局宽带维护设立专门的数据维护,宽带安装知识不没有在本次培训组织范围内。共计培训课时。
(2)新业务培训:因我局市场部设立有固话产品经理、数据产品经理、和小灵通产品经理,针对不同的业务,组织产品经理及内训师共同进行培训,主要对固网彩铃、商务彩铃、一呼双响、农家乐等增值业务、近期我局新的营销政策等进行培训,培训方式采取集中统一培训。
(3)营业厅服务营销技能培训,结合省公司统一组织培训,主要有服务礼仪,优质服务意识,服务沟通技巧,营业投诉处理技巧、主动营销以及积极的心态与团队建设内容。培训方式结合现场培训、在互动中进行学习。同时课后采用现场评估方式加强学习效果。
(4)农客经理营销与服务技巧培训:主要有农客经理心态调整,2024信息方法,客户拜访前的准备工作,客户投诉处理7部步法,如何进行有效的促销及如何预防在销售中遇到的风险。
(5)实际营销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及解决方案培训:零次户营销、拆机挽留政策。
(6)crm系统业务培训:前台综合受理、号线系统,工单处理系统等。
培训小组成员及人员分工
培训工作我局领导非常重视,特成立主讲人员小组:内训师-晏继东、数据产品经理-陈育龙、业务支撑-张彩梅、小灵通产品经理-樊鑫、营业员培训-辛元。各培训人员结合各自业务特色进行弧形互动培训,培训小组分为3组:营业组、社区经理及商业客户组。
活动过程总结
进度
本年度培训与计划进度相比,因为业务营销工作的影响。总体进度与实际进度有一定的差距。我分公司在以后工作处要进一步加强执行力。
工作量
我局今年由于新业务,新政策较多:春蕾行动、存赠优惠、百宝盒、话务量签约,我的e家等业务更新很快,培训为不影响公司的正常经营和生产,把所有的培训都安排在晚上及周六和周日进行,培训主讲人员加班加点坚持进行,各社区经理特别是农客经理因家里县城较远,克服困难积极参加培训,工作量较大。
培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培训工作结合公司实际,采用了一些新的培训方法,如分组讨论、互动分享培训心得过程中,在培训过程中出现以下问题:
(1)课堂学习气氛不够活跃,有些学员回答问题和分组讨论发言时紧张不知说什么。
(2)理论学习与实际营销过程所做的结合不好,如培训师花2个课时详细说明如何促销搞活动的相关知识,但是实际在村子中组织在农家乐营销中,农客经理好多因素没有顾及到,首先计划营销的当天下小雨,活动场地和活动场所也没有提前布置好等等问题,因此本次培训后,应注重培训理念和方法在实际工作中的具体应用。
(3)有个别员工对培训工作不重视,不参加培训、迟到早退的现象时有发生。
(4)培训工作后评估和跟踪不到位。
培训效果评估
通一系列培训,全面提升了一线人员营销服务技能,加强了用户服务的理念,加强了企业文化,主要表现有:
(1)、通过营业人员营业厅服务营销技能培训,营业人员的精神面貌有很大的提高,以前有个别人员没有化淡妆,通过服务礼念的培训,使营业员认识到如果没有化妆就是对客户的不尊重,同时通过营业服务礼仪培训,营业人员在站姿、坐姿、接用户票据等小思节上注意问题。
另外在营业厅接待用户投诉处理方法上,通过培训也有很大改观,采用用户投诉处理七步法,把大部分用户的对电信服务及其它资费的不理解消灭在萌芽状态。
产后培训总结范文第3篇
加快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合作的新型职业农民,是推进农业现代化过程中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为了探索在当前形势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模式、途径和方法,以便总结可推广的经验和有效机制,根据农业部办公厅《2024印发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重庆市农委决定2013年在全市较大范围内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工作。其试点工作方案如下:
一、试点区县
经区县自愿申报、专家评审、市农委主任办公会研究审定,万州区、永川区、南川区、綦江区、荣昌县、潼南县、丰都县、忠县、开县、巫溪县、秀山县、石柱县为市级试点区县;黔江区、巴南区、武隆县为农业部试点县,在完成农业部试点任务的同时,完成市级试点任务。
二、培训任务和要求
培训是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基础。要在总结过去几年农民培训工作经验基础上,结合职业农民培训对象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思路和办法措施,使培训对象、内容和方式更有针对性、有效性,培训的管理更加规范化,探索新形势下职业农民培训的新途径、新模式、新机制。
培训试点突出专业、就近办班和实训的培训特色,以提高职业农民(培训对象)的农业生产专业科技水平和农业经营管理能力为目的,政府办班培训为主,探索政府主导、龙头企业参与合作办班培训的途径和机制。全市2013年试点工作培训任务1万人以上,其中试点区县培训完成8200人(不包括农业部试点任务和龙头企业参与合作培训任务);农机专项集中培训500人;市高等职院校承担培训1200人。
(一)试点区县培训
1. 培训对象。试点区县按市农委下达的试点培训任务和培训办班的要求,及时落实具体的培训对象。培训对象为家庭经营以农业为主,本人就业为农业生产(种植业或养殖业),即全年80%左右劳动时间从事农业生产活动,且原则上具有初中毕业以上的一定文化基础和年龄50岁以下的农民,本人自愿。重点以种养业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为主。
2. 培训办班。以同一产业办班和尽可能方便受训的农民为原则,原则上凡能进乡(镇)或村按一个村或几个相邻村或镇办专业培训班的,都应到村里或镇里利用农民田间学校或中、小学等场地办班培训。若某些培训班培训对象分布于试点区县各乡镇的,亦可考虑在试点区县某地集中办班培训。
3. 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参与合作办班培训。试点区县培训新型职业农民,采取政府主导,以办粮油、蔬菜、畜禽等主要农产品保供给的种养业专业培训班为主;同时,鼓励围绕2024区域性特色效益农业,开展政府与龙头企业的联合办班,培训与龙头企业密切联系的生产基地的种养殖大户,以推进生产基地的专业化、规范化、标准化建设,以提高产量和产品质量以及土地综合产出效益为目的,实现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民紧密合作共赢,如:烟叶生产、蚕桑生产、某一特色水果生产等。龙头企业参与合作办班,承担培训费用的约1/3,政府承担的培训经费不低于2/3,培训方案由试点区县农委与龙头企业共同研究制定,共同组织培训,共同监督。
4. 培训内容、方式、时间。培训以提高受训者农业专业生产技能水平和经营管理能力为目的,促进提高产量、质量和效益。培训内容和方式应针对受训农民的特点,适应农民的需求。培训时间为10天,每天净培训时间不低于6小时,可一次性培训,也可根据专业性农事季节的需要和特点分几次完成。(1)专业技能提升培训:主要培训种养业专业生产2024的科技知识、高产优质关键技术、病虫害及自然灾害防控技术、农产品质量安全保证技术等,采取理论讲授与案例分析结合的课堂授课为主,教与学互动式讨论、答疑为辅的方式培训。培训时间约占总培训时间的30%。(2)农业经营管理培训:主要培训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组织、家庭农场经营和管理方面的知识、农产品市场营销与物流方面知识、农业2024政策和法律法规知识等,课堂授课为主,注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突出农业生产经营实践的案例分析。所占时间为培训总时间30%以上。(3)实作训练:在培训专业技术和经营管理知识基础上,开展技能操作实训和解决生产技术问题、经营管理问题的实践培训。所占时间为培训总时间的30%。(4)座谈讨论和培训考核、技能鉴定:所占时间为培训总时间的10%。
5. 培训机构及师资。培训工作由试点区县农委组织实施和管理。具体的培训机构可以是试点区县的农广校或其他具有职业农民培训资质的培训机构,提倡通过竞争机制由区县农委确定培训机构。承担培训任务的师资应充足,应具备有与培训课程内容要求的专业和中级以上的专业职称,并且熟悉农村、农业、农民情况,有较丰富的实践工作经验和教育培训农民的经验。承担技术操作培训的可以是农村土专家和经营管理能人,其师资条件可适当放宽。区县师资名册应报市农委领导小组审查备案。同时,市农委将从2024单位选择确定一批师资,以支持2024区县开展培训工作。
6. 培训教材。今年试点工作暂选用以农业部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和我市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新编写的2024专业教材为主。各试点区县结合培训班的特点和实际情况,组织相应的培训辅助教材。在总结培训试点工作基础上,今年适当时候,市农委领导小组办公室再组织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系列教材的编写工作,以保证职业农民的培训教材更有针对性、实用性、规范性和专业全覆盖。
7. 经费安排。市农委按培训农民每人补助1500元安排,主要用于培训农民生活、住宿、交通补助、培训教材、教具、考察实习等费用开支,讲课补助等。
(二)农机专项培训
由市农机校和三峡职业学院承担,共培训500人。受训对象为农机专业合作社带头农民;培训内容为农机作业操作技能、农机维修养护技能、合作社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经营管理知识等,时间10天;培训补助经费按每人1500元安排。由市农委农机综合处负责组织实施和管理。
(三)市涉农院校培训
分别由西南大学及其荣昌校区、三峡职业学院、重庆市广播电视大学、市农业学校、市农广校承担培训任务,共培训1200人。
1. 青年农民创业培训班:由西南大学培训中心承担,培训100人,对象为初高中毕业返乡青年农民、返乡农民工、复员退伍军人等,由各区县农委、团委组织申报、2024市农委审查备案,培训具有农业种养业、加工业创业的生产技能和经营管理本领。
2. 畜牧重点养殖大户培训班:由西南大学荣昌校区承担培训50人,对象为荣昌县重点畜牧养殖大户(养殖场)或专业合作社,以提高养殖、疫病防控技能和经营管理能力为目的,由荣昌县畜牧兽医局组织落实人员,并与承担培训任务学校共同制定培训内容和方案及监督措施。
3. 农业生态旅游经营服务能力提升培训班:由市广电大学承担培训100人,对象为从事农业生态旅游经营的农民大户,培训以规范和提高经营服务水平的内容为主,各区县农委协助做好培训对象的申报、2024工作。
4. 农业生产技能和经营管理提升培训班,共850人:一是由三峡职业学院承担在万州片区的区县办班培训200人;二是由市农广校与市农科院蔬菜研究所合作在潼南、璧山、铜梁三个重点蔬菜基地县培训200人;三是由市农校在丰都县、酉阳县、石柱县等地培训300人;四是由市农广校承担在江津区、万盛经开区培训150人,培训对象都为种养业、农产品加工业重点大户、农民示范性合作社、家庭农场主等,以培训专业技术和经营管理能力为主,提高生产技能和经理管理能力为目的,由相关区县组织申报、2024并参与培训过程的监督和管理。
以上四种类型培训班,培训时间为20天(每天培训净时间不少于6小时)。培训经费按每人4000元安排。培训机构制定方案报市农委审查同意后实施。
5. 培养农业企业高级管理人才班:在西南大学荣昌校区、三峡职业学院、市农校等涉农院校在读学生中选录100人,每所院校录取人数不少于20人。目标为农业企业培养既熟悉农业专业理论、专业技术,又有一定经营管理知识和能力的实用性高级管理人才。选录的条件是:在我市涉农院校就读种植、养殖类农业专业,本科三年级学生、中高职二年级学生(原则为高职专科生),重庆籍学生,原则上出生农民家庭,学习较优秀,在校表现良好,能吃苦耐劳,有到农业企业去工作或创业的意愿,学生自愿申请,学校审查签署意见,市农委核定。培训在不影响院校正常教育管理的前提下,组织录入学生研修与管理和农产品市场营销2024的课程3~4门,采取自学加辅导加到农业企业实践研修、实训的方式培训,在每个学期中对每门课组织辅导1~2次,每次1天;在假期,先集中培训3~5天,然后带着学习目的安排到2024企业实习研修,于学校开学前再集中约2天左右开展座谈交流讨论式培训。录取的学生,每个月由市农委补助100元学习、生活费,一年1200元(含实习保险费),学习资料及培训费用由市农委解决,并对所在院校按一年每个学生安排日常管理及协助培训经费补助500元,今年100人的培训计划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专项经费中预安排50万元。学生毕业时,经组织考试考核,合格者由市农委颁发“农业企业高级管理人才培训结业证书”,并根据学习情况、个人潜能情况向2024农业企业2024经双方选择进农业企业工作。100名学生整体为一个大班,由市农广校一名领导担任班主任,加强对学生学习的日常联系和管理,组织培训计划的制定和实施;每个院校的学生(20名以上)为一个小班,同一专业学生组成一个学习小组,学校落实一名同志做好日常管理和上下联系相关工作。
(四)培训管理与考核
1. 培训管理责任。分别为市农委领导小组办公室和试点区县农委负责培训试点工作的管理责任,加强日常监督管理工作,负责试点结束后的总结。
2. 培训过程监管。由试点区县农委和市农委领导小组办公室分别对区县培训班、市集中培训班派员,对各培训班全过程实施全程监管,重点监管参加培训的人员、培训时间、培训内容、培训效果等,建立培训日志记录和检查登记、资料归档制度,作为查验和考核评价的参考依据。
3. 建立培训效果双向考评制度。一是对培训对象的考评。主要考核参训情况和学习效果并在培训结束时,进行农业专业职业技能鉴定,对达到专业技能标准和职业农民标准的,分别发给农业专业职业技能证书和新型职业农民认定书。二是对培训机构和培训教师的考评。在培训结束时,由各区县农委组织,培训过程中专项监督人员参加,参考培训过程中相关记录资料,由全体参训人员和乡镇、村领导代表等参加评分,同时通过开展电话调查等多种形式听取多方面的意见,对承担培训任务的机构和教师完成任务情况及培训效果等进行考核、测评。考评结果作为是否全款兑现培训补助资金的依据和是否继续承担培训任务的参考。对培训机构、培训教师和受训农民的具体考核、评价办法,将由市农委领导小组办公室研究制定,另文下达各区县参考。
三、认定工作试点
(一)制定各类新型职业农民的认定条件、标准。由市农委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组织2024方面的专家在开展深入的调查研究基础上,经广泛讨论、征求方方面面意见后制定现阶段重庆市各类新型职业农民的认定条件、标准和认定工作程序。
(二)开展认定试点工作。在新型职业农民认定条件、标准及认定程序具有可行性、可操作性后,组织按照农业部的要求,开展认定试点工作。各试点区县选择有代表性的乡镇1~2个,按统一部署和要求有序开展试点,认定证书由市农委统一制作。市农委将安排一定的认定试点工作补助经费。
四、培育机制探索
培训是基础,培育是关键。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需要时间,是一项系统的工程,事关未来农业是否科学、稳定、持续的发展,事关农业现代化是否顺利推进。在试点工作中,要发挥各试点区县的创造、创新作用,探索有利于重庆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健康、快速发展的机制。
各区县在试点工作中,要结合各自的实际情况,研究一套培育职业农民的政策措施和工作措施,积极探索培训新型职业农民的实践行动。一是要对职业农民,加大现有扶农惠农政策的协调兑现落实力度,该倾斜、可倾斜的政策要倾斜;二是要积极主动研究更有针对帮扶职业农民的政策措施,形成培育职业农民队伍健康发展的、政策体系激励机制;三是要对职业农民的长远教育培训工作尽快研究制定针对性更强的规划和工作计划;四是要将职业农民作为农口部门的重点服务对象,建立区县和乡镇农业科技人员联系帮扶新型职业农民制度;五是加快农民技术员职称和农村优秀实用人才的评定工作,并制定能更好发挥作用的政策措施。
在今年试点工作结束时,要在认真总结各区县试点工作经验和进一步调查研究基础上,拟制定全市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指导性意见。
五、组织保障措施
(一)成立领导小组。市农委成立以夏祖相主任为组长,分管领导刘启明副主任为副组长,市农委计划处、财务处、科教处、粮油处、畜牧处、水产处、特经处、蔬菜处、审计处、监察室等相关处室和市农广校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于市农委科教处,由科教处处长担任办公室主任。领导小组对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试点工作进行领导,对试点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和困难给予及时协调、解决,对试点区县的工作,开展检查、督促和指导并及时总结推广经验。各试点区县根据自身情况相应成立相应的机构,以保证试点工作有组织有领导的有序开展。
产后培训总结范文第4篇
中建总公司提出了“一最两跨、科学发展”的战略目标,“一最”即成为最具国际竞争力的建筑地产综合企业集团;“两跨”即在2015年跨入世界500强前100强,跨入全球建筑地产集团前三名。按照《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4年)》和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中建总公司2010-2024发展战略规划》,我们制定了《中建总公司2024加强和改进教育培训工作的意见》,提出了人才队伍建设的“专业化、职业化、国际化”策略,重点建设好五支人才队伍,即经营管理者队伍、项目建造队伍、建筑设计队伍、地产开发队伍和专业管理队伍;抓好七类核心人才,即领导人员、项目经理、建筑原创人才、科技人才、商务合约人才、投资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特别是其中的800到1000人的精英团队建设。为此,我们重点抓了如下培训:
1.领导人员培训
领导人员培训是重中之重,我们根据中央提出的“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的要求,始终把领导人员培训放在优先位置,不断加大领导人员培训力度。总公司总部每年固定举办二级单位正副职领导人员、海外领导人员、总部部门负责人、后备领导人员、三级单位主要领导人员及总工程师、总会计师等专业领导人员培训班,各二级单位也分别对本单位管理的领导人员进行相应的培训,每年全系统培训2000多人次。此外,还积极选派领导人员参加中组部、国资委组织的领导人员培训班及赴国外观摩研讨。在培训要求上,总公司坚持领导人员“先培训,后提任”,因特殊原因未能培训的,提职后一年内必须培训。对于提拔到局和公司两级领导岗位的人员,要经过中建党校党员领导人员进修班学习。选拔领导人员把参加过相应培训作为一项重要的条件。
2.国际化人才培训
中建总公司是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最大的跨国建筑公司以及全球最大的住宅工程建造商,目前经营区域主要分布于全球二十七个国家和地区。为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中建总公司近年来加强了对国际化人才的培养与继续教育工作。2005年出台了《中建总公司国际化人才合作培养实施办法》,主要采取国内集中培训、海外项目实习锻炼、国外院校进修学习等方式进行。同时,为使海外人员既不耽误施工,又能参加继续教育,促进知识更新,我们还通过送教上门,带着培训项目、带着教师前往海外,如到阿尔及利亚等国我公司施工的项目上开展培训,2007年以来已累计培训了2000多人次。2009年以来,为提高总部员工的英语水平,我们采取公司领导一对一、部门领导小班、一般员工大班的方式开展英语培训,并出台了英语津贴制度,对考试合格者张榜公布、发放津贴。
3.紧缺人才培训
2007年以来,中建总公司调整房屋建筑、房地产投资、基础设施建设的产业结构,由此造成对相关人才的需求猛增。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先后举办了房地产投资管理和铁路施工人员培训班近20期,培训近万人次。同时继续抓好项目经理继续教育培训。公司现有在建项目8000多个,有上万名项目经理。我们编制了《项目管理手册》、《安全生产管理手册》并作为教材,每年对项目经理进行一次继续教育,培训人数近万人次,提升了项目经理的标准化管理水平。
4.重要岗位人员培训
中建总公司总部每年都面向全系统举办市场营销、融投资、项目管理、法律、科技、设计勘察、安全生产、节能减排、党群、纪检等培训班,每年培训2000多人次。同时还开展专业管理人员继续教育培训班,年培训量均在万人以上。各下属单位也根据本单位的业务需求开展了相应的培训。
二、完善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健全保障措施
1.领导高度重视,继续教育培训的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不断完善
中建总公司成立了教育培训指导委员会,负责审定总公司中长期教育培训规划、年度培训计划和培训预算;组织召开系统教育培训工作会议,总结培训工作,交流培训经验;指导各单位制定本单位教育培训规划并监督其组织实施。教育培训指导委员会由总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任主任,总经理任常务副主任,主管财务的副总经理和主管培训机构的纪检组长任副主任,综合部门和培训机构负责人为成员。办事机构设在人力资源部。各二级单位也都成立了教育培训指导委员会。从总部到二级单位均明确了培训的分工、职责,形成了“统一领导、分工负责、齐抓共管、相互合作”的良好局面。
2.加强经费管理,加大投入与使用
根据国务院下发的《2024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2]16号)的规定,中建总公司要求各单位按照职工工资总额足额提取教育培训经费,并列入全年成本预算。同时定期检查各单位年度预算的落实与使用,严禁杜绝以任何理由和方式截留、挤占和挪用教育培训经费。为保证总公司总部组织的培训,总公司每年还要拿出一定量的资金,用于培训、培训研发和培训机构的建设。培训经费预算每年初由总部和各二级单位人力资源部门会同培训机构根据公司和各单位的培训计划共同编制,财务部审核后,提交总公司和各二级单位教育培训指导委员会审批。
3.坚持送教上门,服务项目
中建总公司在国内的项目除台湾省外遍布全国,为服务生产、服务一线,坚持送教上门,到下属单位所在地和施工项目举办培训班累计180多期,4万多人次,受到基层单位欢迎。
4.突出中建特色,加强内部师资队伍和教材建设
中建总公司坚持以内部培训师为主,外部培训师为辅的原则,逐年加大内部师资授课比例,目前内部师资授课比例已达到60%以上。为使培训和工作紧密结合,总公司领导、总部部门和二级单位的领导及专家都在总部举办的培训班上讲课,仅去年就有72人次。在教材建设方面,中建总公司及系统各单位以推进标准化、规范化管理为目标,自编教材近30余种。其中总公司主持编制了《项目管理手册》、《安全生产管理手册》、《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手册》、《内部控制手册》、《铁路建设项目标准化管理手册》、《施工企业效能监察实务、制度与案例》、《企业形象视觉识别规范手册》等。二级单位如中海集团沉淀公司经验,开发出了一批规范性培训教材,如《中海地产合约管理理念》、《新开地区公司人力经理案头读本》等。
5.创新培训模式,综合运用现代教学方法,不断提高培训效果
根据中央提出的“创新培训手段,充分发挥网上培训优势”的要求,中建总公司总部和系统各单位充分发挥网上培训覆盖面广、共享性好、灵活性强、成本低廉的优势,对管理人员开展在线学习、网络培训等。中建管理学院开展了专业管理人员网络培训,他们组织内部专家自编教材,制作视频,有2万多人次参加了培训,节省了时间,降低了成本,受到培训单位和培训对象的好评。中建总公司还积极探索运用现代教学方法,普及推行研究式、互动式、案例式、体验式教学,突出学员在培训中的主体地位。如在领导人员培训班上讲授《领导干部的决策力与执行力》时,进行了案例教学,起到了良好的授课效果。
6.注重需求调研与教学质量评估,不断提高培训质量
为做到按需施教,我们坚持开展包括对需求单位、学员对象的培训需求调研,并以此为依据,设计出了符合中建特色的课程体系,满足了各单位和学员的多方面、多层次需求。为提高培训质量,我们坚持在每期班结束前开展教学评估,一是由每位学员填写一份《教学质量评估表》,二是在一些重点班次召开学员结业座谈会。同时为详细了解学员对培训的意见和建议,我们对《教学质量评估表》的各项评估项目和指标进行了细化,其中评估项目分为教师水平、课程设置、组织管理与后勤服务四项,而教师水平又细分为授课条理性、内容针对性、教学方法、课程启发性等四个小项目,每个项目又分为3~4个评估指标,学员除进行量化评估外,还要进行质化评估,即对每一个评估项目进行文字性描述,从而使培训组织者了解了学员对当期培训的满意度,以及对未来培训的需求与建议,有利于不断改进工作。同时,对教学的质量评估还与培训机构负责人的考核、奖惩挂钩。
7.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完善考核激励机制
产后培训总结范文第5篇
一、基本情况
阳谷县地处鲁西平原,黄河北岸,属聊城市,位于聊城市南部,冀、鲁、豫3省交界处,京九铁路穿境而过。全县面积1065平方公里。辖15个乡镇、3个办事处、875个行政村。总人口78.6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8.55万人,占总人口的87%,全县农村劳动力总数31.86万人,剩余劳动力总数19.53万人,耕地面积89.89万亩。
二、产业发展与经济状况
2008年全县生产总值130.9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2.4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76.77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31.73亿元,产业比重为17.11:58.65:24.24。财政收入为2.27亿元,人均收入589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018元。在农业就业入口中年龄段为36~50岁的居多。占56%,工业就业人口中16~35岁年龄段的居多,占60.7%,社会服务业就业人口中年龄段为36~50岁的居多,占52.2%。阳谷县现有农村专业合作组织59个,其中紧密型的41个,占到大多数,有各种农技服务组织335个,其中国有45个、民营290个,民营组织已经占到大多数,说明农民已经开始有组织、有意识地合作进行生产。
全县农业主导产业为种植业、畜牧业,农业总产值43.47亿元。粮食播种面积131.4万亩,年产量60.06万吨;蔬菜面积达32.36万亩,年产量135.52万吨;大牲畜、猪、羊、家禽出栏分别达7.8万头、48.75万头、46.35万头和5123万只。工业以铜及铜制品加工、机械制造、食品加工、化工产业为四大主导产业。2008年全县规模以上企业158家,工业总产值达314.28亿元:商贸旅游业为社会服务业主导产业,2008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64亿元。旅游收入1.2亿元。
三、县域职业教育培训现状
(一)本县职业教育培训机构情况
阳谷县现有各种职业教育机构7家,其中公办5家,分别是山东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阳谷分校、阳谷县职业中专、阳谷县第二职业中专、阳谷县第三职业高中、阳谷县劳动技校,民办有2家,分别是兴华技校和魁星技校。全县职业培训机构共有教师524人,年培训规模5000人以上,中等职业教育1500人以上。分别开设了种植、畜牧、机电、电气焊、缝纫等16个专业。
1. 山东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阳谷分校为农业部门主办,是全国育才兴农百强示范校,以开展中等职业教育、农民科技培训、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及农村劳动力转移引导性培训为主。现有培训教师20人,年办学经费18万元,教学设备价值23万元,校舍面积300平方米,实验实习基地10万平方米。
2. 三所职业中专、高中为教育部门主办,以中等职业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为主。侧重于工业类职业教育,升入对口高职的占20%左右,同时开展各类专业性较强的技能培训。其中,县职业中专现有教师189人。年办学经费463万元,教学设备价值890万元,校舍面积3.8万平方米,实验实习基地5.7万平方米:第二职业中专现有教师123人。年办学经费313万元,教学设备价值630万元,校舍面积2万平方米,实验实习基地3.6万平方米;第三职业高中现有教师86人,年办学经费220万元,教学设备价值320万元,校舍面积1.8万平方米,实验实习基地3万平方米。
3. 县劳动技校为劳动部门主办,主要以中等职业教育和培训职业技能为主。侧重于工业及服务业类技能的培训。现有培训教师50人,年办学经费190万元,教学设备价值470万元,校舍面积2.6万平方米,实验实习基地4.3万平方米。
4. 兴华技校和魁星技校属社会力量办学机构,主要开展专业技能培训,培训时间短、中、长相结合,转移就业率比较高。其中,兴华技校现有教师26人,年办学经费180万元,教学设备价值310万元,校舍面积1万平方米,实验实习基地1万平方米:魁星技校现有教师30人,年办学经费210万元,教学设备价值360万元,校舍面积1.3万平方米,实验实习基地1.3万平方米。
(二)职业教育培训机构情况分析
根据调研数据情况可以看出:
1. 在培训对象选择上县农广校的教育培训对象年龄跨度比较大,主要培训年龄在16~65岁之间的从事农村公益性岗位服务人员、专业示范户、一般农户等,其他6所培训机构的教育培训对象以22岁以下未就业和准备进城务工的青年为主。
2. 在培训专业确定上县农广校主要侧重于农业类专业的教育培训,在开设的8个教育培训专业中有5个农业类专业、1个工业类专业、2个服务业类专业,农业类专业所占比例为62.5%,工业类专业所占比例为12.5%,服务业类专业所占比例为25%。其他6所培训机构主要侧重于工业类和服务业类专业的教育培训,其中县职业中专开设的10个专业中有2个农业类专业、6个工业类专业、2个服务业类专业,所占比例分别为20%、60%、20%;县第二职业中专9个专业中有1个农业类专业、6个工业类专业、2个服务业类专业,所占比例分别为11.3%、66.3%、22.4%;第三职业高中8个专业中有1个农业类专业、4个工业类专业、3个服务业类专业,所占比例分别为12.5%、50%、37.5%:县劳动技校7个专业中没有农业类专业,有5个工业类专业占71.5%、2个服务业类专业占28.5%:兴华技校开设的5个专业中没有农业类专业,有4个工业类专业占80%、1个服务业类专业20%:魁星技校3个专业中没有农业类专业,有2个工业类专业占66.6%、1个服务业类专业占33.4%。
3. 在培训规模上(表1)
4. 在培训机构的教学设施、办学经费和师资等力量上(表2)
5. 培训就业情况(表3)
以上五部分数据显示:一是县农业部门主办的农广校主要从事着全县农业类专业的科技教育培训工作,开设涉农专业比例较大,掌握着充分的农业科技相关信息,教育培训人员的年龄段跨度大,培训对象主要针对真正在农村从事生产经营和服务的农民,能够更有效、更有针对性地解决对农民的科技教育培训问题,对提高广大农民的科学技术水平和整体素质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教育部门的职业中专、劳动部门的技术学校和民办培训机构主要从事着工业类以及服务业类的教育培训,针对当地22岁以下的青年进城务工和转移就业发挥了重要作用。二是在培训规模上民办职业教育机构的培训规模最大,招生人数最多,占到培训规模的60%以上,与其他5所政府主办的教育培训机构相比,民办 学校更能形成竞争机制。竞争的结果可以使学校更好地发挥资金使用和提高培训质量。从而扩大招生的数额。相反,缺乏竞争力的行政主管部门主办的教育培训机构人数相对较少。三是在教育培训条件方面,教育部门、劳动部门培训机构和民办培训机构的软硬件都相对充足和稳定,农业部门主办的培训机构无论是从教学设备总值、校舍面积、办学经费等教学硬件条件上看,还是从师资力量等软件条件上看。都还存在着很大差距,各项培训保障能力都相对薄弱,制约了培训规模,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培训工作的延伸和下沉。四是在培训的就业率上,真正从事农业科技教育培训的农业部门主办的培训机构培训人员针对性比较强,多为从事农业生产或从事农村服务业的人员,培训后的跟踪服务相对到位,保证了就业率的稳定。教育、劳动等部门培训机构由于培训对象多为进城务工的年轻劳动力。在校培训结束后很难做到跟踪服务和后续指导。造成了就业率不够稳定。
四、县域职业教育培训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对农村劳动力的教育培训任务艰巨
主要表现为:一是农村人口数量大,阳谷县总人口78.6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8.55万人,占总人口的87%,农村劳动力总数为31.86万人,这部分人都需要参加教育和培训。从调研数据中可以看出,参加过系统培训的人数只占24%。二是整体素质低,调查显示:约1/3的农民仍处在小学及小学以下的文化水平(3l%),初中文化程度占52%,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仅占17%。三是教育培训过程长,农村劳动力人口的教育培训工作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历史性任务,是长期的基础性工作。
(二)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
地方政府主管部门对搞好农民的职业教育培训工作缺乏足够的认知,大都存在重基础教育轻职业教育的倾向,好的政策措施多向其他教育领域倾斜,缺乏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和宣传,致使职业教育难以又好又快、持续健康发展。
(三)思想观念落后,认识存在偏差
广大农民对职业教育培训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在调研中发现,有近40%的农户认为通过职业教育培训获得相应证书并不重要,缺乏主动要求职业教育培训的动机。一些单位用人标准重学历、轻技能,以及就业准入制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执行不力,导致了社会人才观和择业观的偏颇。从调查情况看,有89%的调查对象没有任何职业资格证书。并认为参加职业教育毕业的学生在企业中的身份、待遇普遍较低,导致了近几年来县域职业教育培训招生规模缺乏基本的稳定性。
(四)投入不足,职业教育培训条件相对较差
农业是弱质产业,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教育又是弱势教育,两个阴影的叠加使得农民教育历史欠账太大。条件手段落后。尤其是县以下农民教育培训机构有钱养兵、无钱打仗。甚至无钱养兵、难以为继。农业部门主办的农广校全年办学经费只有18万元,而农广校真正发挥着对农业从业人员的科技教育培训作用,经费的困乏、设备的陈旧、教学条件的简陋致使农广校难以高质量、高效率、深层次地开展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工作。
(五)教育培训的针对性不强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农业投入的不断加大、农业技术的推广,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不断推进,农业产业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农业生产不再局限于简单的农田耕种。以阳谷县被调查的3个乡镇为例,蔬菜大棚、专业化的养殖业等产业迅速发展并占据当地居民收入的很大比重。在阿城镇这一比例超过50%。这种新的发展趋势使得农业从业人员对实用技术的掌握显得尤为重要,而当地农民的科学技术培训情况与实际需要之间差距很大。真正可以为农民提供教育培训的机构数量不足、力量薄弱,缺乏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根本满足不了农村劳动力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对科技教育培训的需求和农业产业发展的需要。
(六)教育培训师资结构不合理
县域职业教育培训师资结构不合理、力量薄弱一直是制约职业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一是教师队伍不稳定,受招生规模影响,职业教育培训机构存在着设班不全、缺少专职管理人员的现象。由于工资、福利待遇相对较低,致使优秀的教师脱离岗位。二是教师结构与分布不合理,呈现“三多三少”,即传统型人才多,高新技术人才少;普通型人才多,产业化人才少;继承性人才多,创新型人才少。三是教师队伍总体学历层次偏低、中高级专业人才比例小、高技能复合型人才偏少。
五、发展县域职业教育培训的政策建议
(一)引起领导重视。加强社会关注度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2024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目标任务上,首次明确要保证农村人人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在重大原则上,首次将提高农民综合素质作为切实保障农民权益的重要内容。在具体措施上,首次提出要大力办好农村教育事业,重点加快发展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县域职业教育机构拥有最主要、最重要和最直接的职业教育资源,地方各级政府部门、社会各方面都要把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放在同等重要位置,要把农村职业教育与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从而形成一个全社会支持、鼓励、参与职业教育的良好氛围,为农民职业教育事业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切实加大投入,增强办学能力
政府应对县域职业教育培训切实重视起来,将其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手段,加大对职业教育机构的资金投入与支持力度,改善职业教育培训机构的基础设施,切实承担起发展县域职业教育培训的重任。
(三)找准农村职业教育培训方式和培训内容
我国农村幅员广阔、地域差别大、农民居住分散,加上近年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农民流动性大,增加了组织难度。另外,农民兼业性生产经营方式明显,农民对教育培训需求的个性化和多元化特点更加突出。据调查数据显示。目前,全县农村16~45岁的青壮年劳动力大多已通过各种方式转移或离开农村进城务工,而留守在农村真正从事农业生产的46~65岁的劳动力约占85%,然而这部分劳动力多数不能长时间脱产参加教育培训。数据显示,真正服务于农村经济发展和在农村从事生产经营的人员中,最需要的教育培训方式是进村入户和现场指导,最需要的培训内容是农业生产科技知识、市场营销手段和如何开展创业的技能,在教育培训中存在最为明显的问题就是缺乏后续指导和跟踪服务。要发挥现有的教育培训资源优势。针对农村劳动力的科技教育培训需求,下沉工作重心,建立农民教育培训信息反馈机制,通过各种手段熟知本地的产业布局、发展状况、农民素质、种养习惯,掌握农村劳动力的生产经营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本区域的教育培训工作。
(四)建立一支真正能够服务于农村的职业教育培训队伍
职业教育培训工作的重点是突出教师队伍的建设。首先,要根据当地的产业发展和教育培训任务的需要,按照“人才对路、专业对口、质量较高、数量够用”的原则,确定教师的需求量和专业结构,制定县域职业教育培训机构教师队伍建设的长远规划。其次,要对职业教育培训机构教师开展不同层次的知识提升培训和继续教育深造。第三,要深入探索研究适合当地特点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授课水平。第四,要培养精干的农民技术员和从事农村公益型岗位人员队伍,能够把符合当地主导产业发展的主导品种、主推技术、服务信息等更方便、更直接、更有效地传授给广大农业从业者。第五。要培养优秀的农民企业家队伍,形成各具特色和竞争优势的产业群体,带动和优化当地产业结构。提高生产效率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