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本网活动方案内容页

农技推广方案

2024-07-09 11:46:01活动方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农技推广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农技推广方案范文第1篇

一、总体目标

着眼于新阶段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通过明确职能、理顺体制、优化布局、精简人员、充实一线、创新机制等一系列措施,逐步构建起以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为主导,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农业科研、教育等单位和涉农企业广泛参与、分工协作、服务到位、充满活力的多元化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二、基本原则

坚持精干高效,科学设置机构,优化队伍结构,合理配置农业技术推广资源;坚持政府主导,支持多元化发展,有效履行政府公益性职能,充分发挥各方面积极性;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统筹兼顾,与市乡机构改革相衔接,处理好改革和稳定的关系。

三、主要内容

㈠强化公益性职能。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承担的公益性职能主要是:关键技术和新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和监督;农业灾害的监测、预报、防治和处置;农作物苗情监测、土壤测试;农产品生产过程中质量安全检测、检疫和强制检验;在农民中开展技术培训,宣传贯彻农业法律、法规,为农民提供农产品供销信息和其它信息服务;完成上级交办的其它任务。

㈡科学设置机构。按照科学合理、集中力量的原则,结合行政区划,全市共设置10个农业技术推广站。每站原则上设站长1名(人员多的站可增设副站长1名)。一线农业技术人员维持26名不变。专业技术人员按照规定比例配置。

㈢理顺管理体制。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站机构性质不变,管理体制由委托制改为派驻制,属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派出机构,其人、财、物、事由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直接管理,人员统一聘用、统一调配。“以钱养事”经费直接拨付到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由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依据考核情况发放。在农业技术推广计划制定、组织实施、工作考核、人员调配、考评和晋升等方面实行市乡双重管理,以市管理为主。

㈣实行人员聘用管理。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采取公开招聘、竞聘上岗、择优聘用的方式,选择有真才实学的专业技术人员进入基层农业技术推广队伍。聘期3年。参加竞聘上岗的人员必须具备竞聘岗位相应专业大专以上学历,或取得国家农业中级执业资格以上证书。同等条件下,优先聘用原有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不够的可面向社会招聘。对已经达到退休年龄的农技人员原则上不再聘用,确因工作需要的可以延长聘用期。人员的进、管、出要严格按照规定程序和人事管理权限办理。

㈤切实提高人员素质。建立并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知识更新培训和继续教育制度。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根据农业主导产业发展情况,科学制定培训计划,确保每位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在任期内接受脱产培训30天以上。在抓好培训的同时,要加强对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业务指导。

㈥建立健全绩效考评机制。由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结合各乡(镇、办)农业生产特点,根据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实际需要,确定各推广站和各岗位人员的工作职责、范围、对象及内容,量化工作指标和任务要求,签订责任状,推行工作日志和考勤制度。建立市级业务主管部门、乡(镇、办)、服务对象三方共同考核的机制,考核结果作为农业技术人员晋级、续聘和公费参加培训的主要依据。对连续两年考评不合格的人员,视情况予以调整,任期考评不合格者做缓聘处理。将农业技术人员的收入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挂钩,激励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深入农村第一线。

㈦建立村级服务站点。依托村级农技员、植保员、科技示范户等,利用现有办公场所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服务设施,采取民办公助、技物结合、开放运行的方式,逐步建立村级服务站点,使其成为连接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和广大农民的纽带,成为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的推广点,农业生产经营信息服务点,党的农业政策的宣传点。

㈧推进多元化农业服务组织发展。大力发展农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壮大龙头企业队伍,多渠道培育农村经纪人和致富带头人,创建各类服务实体,扶持民间农业科技组织和民营企业,参与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制定优惠政策,支持省内外大专院校、科研院所、项目单位农业技术人员在我市农业生产中发挥积极作用。

四、保障措施

㈠加强领导。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工作由市农业局具体负责,市编办、市财政局、市综改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积极配合。各地各2024部门要把这项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明确职责,通力协作,确保取得实效。

农技推广方案范文第2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经济发展这一目标,以满足农民的科技需求为出发点,按照“整合资源、综合建站、统一协调、分块运作、三权归县、财政保障、双重管理、以县为主”的基本思路,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农技推广活力,提升技术服务水平,建立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务实、精干、高效农技推广队伍,为促进我市农村经济全面发展提供有效服务和技术支撑。

二、改革试点目标、原则和内容

(一)主要目标

着眼于新阶段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通过明确职能、理顺体制、优化布局、精简人员、充实一线、创新机制等一系列改革,快速实现我市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四有五化”,即:有专业队伍、有办公场所、有经费保障、有示范基地;站房建设标准化、内部管理规范化、工作手段现代化、示范推广科学化、服务群众优质化。把我市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成以公益性农技推广机构为主体,以农村合作经济为补充,涉农企业广泛参与的新型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二)基本原则

按照科学设置机构,优化队伍结构,合理配置农业技术推广资源的原则;坚持政府主导,支持多元化发展,有效履行政府公益性职能,充分发挥各方面积极性;坚持统筹兼顾,妥善处理好改革稳定与发展的关系。

(三)重点内容

1、明确公益性职能。我市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是公益性的事业单位,其承担的公益性职能主要是:⑴新技术新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推广;⑵农作物病虫害、动物疫病及农业灾害的监测、预报、防治和处置;⑶农业机械技术推广、机务管理和技术培训、安全监督管理及安全教育;⑷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安全检测、监测和强制性检验,农业资源、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业投入品使用监测;⑸农业公共信息服务和培训教育服务等。乡镇农技推广服务机构不再从事经营,实行公益性和经营性分离。

2、合理设置机构。根据我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本着服务农民、方便管理的原则,我市农技推广体系设立了以下机构:市农业局下辖三个副科级单位和10个职能科室(股级);畜牧水产局内设四个职能科室;各乡镇分别设有4-5个农业基层站所。这次改革将把19个乡镇的农技、农机、畜牧水产四站进行合并,实行综合建站,挂一块综合服务站的牌子,内部设立农技、农机、农村能源、畜牧、水产等五大块管理,实行站长负责制,根据工作需要,可实行一员多岗工作制,年12月底前选择两个乡镇试点。

3、理顺管理体制。为整合全市技术力量,有利于重大农业突发事件的处置,便于统一调度,我市已把乡镇农业五站的人、财、物“三权”收归市农业局和市畜牧水产局管理,行政(党务)及中心工作接受所在乡镇党委、政府领导。乡镇农技人员的工资由市财政全额预算支付,每人每年安排工作经费1000元,是植保员和动物防疫人员的,每人每年另行安排3300元。还安排动物重大疫情防控工作经费6万元,储备金10万元。

4、核定人员编制。我市在1996年三定方案中已核定市级农技推广机构(农业局和畜牧水产局)总编制数158个,乡镇农业五站总编制数302人。下一步我们将根据国家和省政府2024政策重新核定我市人员编制,着重充实基层,确保各乡镇农技人员编制达到8-12名。

5、创新人事制度。一是实行全员聘用。在坚持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基础上对我市局属各业务站的所有技术干部进行全员竞聘,竞争上岗。具体办法见市农业局发(农字[]51号文件);二是推行三方考核制度。对乡镇农技人员的工作绩效实行三方考核,市农业局(畜牧水产局)、乡镇政府和服务对象在考核权重分中分别占40%、20%和40%,考核结果将作为奖惩的重要依据。个人年度考核优秀的,给予年终目标考评奖;不合格的给予通报批评,取消津贴;连续两年不合格的,作待岗处理,只发基本工资。

6、建立村级服务网点。以行政村为单位,每个村选聘1-2名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热心服务农民的村副职干部,作为村级农业技术推广协助员,协助做好辖区内公益性农技推广工作。村级农技推广协作员由乡镇府领导、村委会管理,并接受乡镇综合站的业务指导。

7、创新推广方式。结合我市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区域化和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力求创新农技推广方式,提高服务质量。

①开展结对帮民服务。所有农技人员按照所学的专业和具有的职称,进行优化组合,与全市的种养大户和科技示范户,开展结对帮民服务活动。每名农技人员结对10个示范户,每个示范户带动10个农户。

②建立试验示范基地。全市每个乡镇农业综合服务站都必需建立2个以上的种养示范基地。要使基地成为周边农户学技术、看实效的大课堂,起到辐射和带动周边农民的作用。

③利用新闻媒体开展技术服务。在《报》和电视台广泛宣传国家的各项惠农政策、推介当前各种农作物的主推品种和栽培技术、及时当前农作物病虫为害及处置信息,使各种服务信息能快速、准确地传送到农民手中,更好地为农民服务。

三、实施步骤

(一)启动阶段(年7月31日-8月31日)。根据省农业厅的实施方案,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实施方案,逐级上报至省农业厅科教处。

(二)实施阶段(年9月1日-11月30日)。根据本方案制定的目标和内容,精心组织实施,逐项落实到位。

(三)总结阶段(年12月1日-15日)。对该项目进行自查和总结,并书面逐级上报至省农业厅科教处。

(四)验收阶段(年12月16日—31日)。积极做好各项工作,迎接省农业厅对该项目的检查验收,并做好项目建档和管理。

四、保障措施

农技推广方案范文第3篇

一、总体目标

着眼于新阶段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通过明确职能、理顺体制、优化布局、精简人员、充实一线、创新机制等一系列措施,逐步构建起以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为主导,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农业科研、教育等单位和涉农企业广泛参与、分工协作、服务到位、充满活力的多元化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二、基本原则

坚持精干高效,科学设置机构,优化队伍结构,合理配置农业技术推广资源;坚持政府主导,支持多元化发展,有效履行政府公益性职能,充分发挥各方面积极性;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统筹兼顾,与市乡机构改革相衔接,处理好改革和稳定的关系。

三、主要内容

㈠强化公益性职能。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承担的公益性职能主要是:关键技术和新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和监督;农业灾害的监测、预报、防治和处置;农作物苗情监测、土壤测试;农产品生产过程中质量安全检测、检疫和强制检验;在农民中开展技术培训,宣传贯彻农业法律、法规,为农民提供农产品供销信息和其它信息服务;完成上级交办的其它任务。

㈢理顺管理体制。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站机构性质不变,管理体制由委托制改为派驻制,属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派出机构,其人、财、物、事由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直接管理,人员统一聘用、统一调配。“以钱养事”经费直接拨付到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由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依据考核情况发放。在农业技术推广计划制定、组织实施、工作考核、人员调配、考评和晋升等方面实行市乡双重管理,以市管理为主。

㈣实行人员聘用管理。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采取公开招聘、竞聘上岗、择优聘用的方式,选择有真才实学的专业技术人员进入基层农业技术推广队伍。聘期3年。参加竞聘上岗的人员必须具备竞聘岗位相应专业大专以上学历,或取得国家农业中级执业资格以上证书。同等条件下,优先聘用原有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不够的可面向社会招聘。对已经达到退休年龄的农技人员原则上不再聘用,确因工作需要的可以延长聘用期。人员的进、管、出要严格按照规定程序和人事管理权限办理。

㈤切实提高人员素质。建立并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知识更新培训和继续教育制度。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根据农业主导产业发展情况,科学制定培训计划,确保每位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在任期内接受脱产培训30天以上。在抓好培训的同时,要加强对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业务指导。

㈥建立健全绩效考评机制。由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结合各乡(镇、办)农业生产特点,根据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实际需要,确定各推广站和各岗位人员的工作职责、范围、对象及内容,量化工作指标和任务要求,签订责任状,推行工作日志和考勤制度。建立市级业务主管部门、乡(镇、办)、服务对象三方共同考核的机制,考核结果作为农业技术人员晋级、续聘和公费参加培训的主要依据。对连续两年考评不合格的人员,视情况予以调整,任期考评不合格者做缓聘处理。将农业技术人员的收入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挂钩,激励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深入农村第一线。

㈦建立村级服务站点。依托村级农技员、植保员、科技示范户等,利用现有办公场所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服务设施,采取民办公助、技物结合、开放运行的方式,逐步建立村级服务站点,使其成为连接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和广大农民的纽带,成为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的推广点,农业生产经营信息服务点,党的农业政策的宣传点。

㈧推进多元化农业服务组织发展。大力发展农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壮大龙头企业队伍,多渠道培育农村经纪人和致富带头人,创建各类服务实体,扶持民间农业科技组织和民营企业,参与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制定优惠政策,支持省内外大专院校、科研院所、项目单位农业技术人员在我市农业生产中发挥积极作用。

四、保障措施

㈠加强领导。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工作由市农业局具体负责,市编办、市财政局、市综改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积极配合。各地各2024部门要把这项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明确职责,通力协作,确保取得实效。

农技推广方案范文第4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对梳理出的影响和制约"三农" 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以及群众反映强烈的重点问题进行全面分析和归类,按照轻重缓急和难易程度,分门别类,明确整改落实的目标、方式和时限要求,明确整改落实的具体措施,明确分管领导、分管部门的责任,整改落实方案制定后,采取适当方式公布,做出公开承诺,创新科学发展机制,集中解决影响和制约农业科学发展的问题。

二、整改目标和方式

(一)目标

针对查摆出的推广理念不适应、推广手段落后、推广机制不活、队伍知识老化、作风不够深入等问题,紧紧围绕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增加农民收入主题,在五个方面进行整改:一是以项目建设为载体,整合资源,建立有效的推广体系;二是建立推广新机制;三是完善推广手段;四是抓好学习培训;五是营造求真务实,廉洁高效的良好工作氛围。总体上要达到提高思想上有新的认识、解决问题上有新的思路、创新机制上有新的突破、科学发展上有新的成效,推动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农村和谐。

(二)方式

把"中心"领导班子整改和站室党支部整改结合起来,以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为依据,解决好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群众反映强烈的实际问题,多办几件群众迫切希望办的实事。

三、整改措施和责任分解

(一)20__年2月1日前解决的问题

1、解决农产品质量监管水平低问题

12月18日启动第二批10个农产品质量检测流动服务站。(责任部门:植保站)

2、解决农业科技示范推广水平低问题

一是12月18日启动第二批5个测土配方施肥流动服务站。(责任部门:土肥站)

二是1月底前动工建设__现代农业展示示范园。(责任部门:种子站)

三是1月底前开展科技下乡、科技入户等活动,支持20个基层农技部门加盟农业科技服务110。(责任部门:办公室)

3、解决干部的思想作风问题

一是1月底前完成主要领导干部述职述廉、干部职工年度考核等工作。(责任部门:办公室)

二是1月底制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落实措施。(责任部门:办公室)

4、创新推广机制、建立有效推广体系

一是12月底前创新沼气服务机制,建设以沼气服务中心为核心的全省沼气服务体系。(责任部门:能源站)

二是12月底前创新农业监管服务机制,建设农产品质量检测、测土配方施肥、沼气流动服务站和植物流动医院,把农产品质量监控、农业科技、植物疫病防控等服务延伸到田间地头。(责任部门:植保站、土肥站、能源站)

三是创新农业科技推广机制,加快基层农技推广机构改革,大力推广节本增效技术。(责任部门:推广站)

(二)20__年底前解决的问题

1、解决农产品质量监管水平低问题

一是组织制定和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人才培养计划,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检测技能。(责任部门:植保站)

二是制定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计划,及时、准确、可靠的检验检测和分析、评价,全面掌握整个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状况,定期农产品质量安全结果和信息。(责任部门:植保站)

三是完善全省农产品质量检测流动服务站。(责任部门:植保站)

四是加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环境监测和认定工作。(责任部门:能源站)

2、解决农业科技示范推广水平低问题

一是建立健全测土配方施肥流动服务体系,加快实施测土配方施肥项目,争取推广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面积500万亩,推广施用配方肥面积254万亩,采集土壤样品数19200个,布置3414田间试验164个,项目区肥料利用率提高3~5个百分点。(责任部门:土肥站)

二是推广节水技术,推广节水农业示范点150个,面积突破300万亩,力争每年节水2亿立方米。(责任部门:推广站)

三是引进100-130个水稻新优品种进行区域试验;从20__年早晚区域试验中筛选出在产量、品质和抗逆性方面有优异表现的水稻品种(组合)进行展示试验;安排新审定通过的水稻新品种进行丰产示范工作;征集271个瓜菜新品种进行展示试验。(责任部门:种子站)

四是指导实施年度主推技术、主导品种。(责任部门:"中心"各站、室)

五是开展科技下乡、科技入户等活动,制定针对性强的农民实用技术培训计划。同时,抓好"中心"技术人员的知识更新培训。(责任部门:"中心"各站、室)

3、解决植物疫病防控能力低问题

一是全力抓好我省预测预报系统建设,目标是20__年内完善病虫测报点100个,建立植物流动医院12个。(责任部门:植保站)

二是加大农作物病虫害预测预报信息化、网络化和可视化的建设进程。(责任部门:植保站)

4、解决农村沼气建设问题

一是新建户用沼气5.3万户、乡村服务点663个、乡镇沼气服务站点120个,率先在全国实现第一个农村沼气服务体系覆盖全省。(责任部门:能源站)

二是加快建设大中型养殖场、果园、农村新校园沼气工程,推进生态循环农业发展。(责任部门:能源站)

5、解决干部的思想作风和"中心"自身建设问题

一是加强"中心"领导班子自身建设,落实"一岗双责";加强干部作风建设,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提高党员干部思想素质。(责任部门:办公室)

二是加强政务、财务、人事、后勤等方面管理,强化 规章制度的执行,不断优化运行机制。(责任部门:办公室)

三是利用项目资金,购置检测中心、办公室等所需设备,逐步改善推广条件。(责任部门:办公室)

6、建立推广新机制

一是建立课题推广责任制度,量化推广内容,明确责任,并与绩效工资和职称评审挂钩。(责任部门:办公室)

二是建立合作推广机制,通过推广项目牵引,建立科研教育、推广部门合作推广机制;通过采取补贴和奖励的办法,建立起鼓励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协会参与推广的合作机制。(责任部门:办公室、推广站)

三是依托农技110服务平台,建立起农民需求反馈机制,通过农民点题开展服务,充分调动农民参与推广的积极性。(责任部门:办公室)

(三)较长时间解决的问题

1、围绕体制机制创新,构建农业监管服务体系

抓好农业科技、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测土配方施肥、沼气、植物疫病防控等服务。(责任部门:"中心"各站、室)

2、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实施科技富农工程

一是继续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工程,力争每年为30万户以上农户提供服务。(责任部门:土肥站)

二是继续抓好水稻、瓜菜新品种的引进、试验、展示和示范推广工作。(责任部门:种子站)

三是继续实施技术队伍及农民培训工程。(责任部门:"中心"各站、室)

3、围绕生态省建设,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

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户用沼气、大中型沼气,加快沼气服务体系建设。(责任部门:能源站)

4、围绕农业政风行风,加强作风建设

加强领导班子自身建设,开展干部作风和廉政教育,努力把"中心"党总支及各支部建成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坚强战斗堡垒。(责任部门:办公室)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中心"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协调解决《方案》实施重大问题,监督检大事项进展和落实情况。主要领导"亲自抓、负总责",统筹协调,督促落实;其它领导分工负责,抓好落实。各站、室要将《方案》中的各项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摆在突出位置,坚持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确保责任到位、投入到位,确保《方案》顺利实施。

农技推广方案范文第5篇

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是为农民提供科研成果和实用技术服务的组织,是实施科教兴农战略的重要载体。长期以来,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在推广先进适用农业新技术和新品种、提高农民素质、促进农民增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基层农技推广体系中仍存在着体制不顺、职责不清、机制不活、保障不足、队伍不稳、素质不高等问题,不同程度影响到农业先进实用技术的应用推广。因此,加快农技推广体系改革,是当前和今后做好农业和农村工作的迫切要求,对于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提高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和谐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按照强化公益性职能的要求,以优化机构设置、加强基层力量、创新工作机制为重点,建立起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精干、高效、务实的新型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为建设现代农业、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发展提供有效服务和技术支撑。

(二)基本原则。

1、明确职能。明确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公益性职能,有效发挥其服务作用,提高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的效益。

2、精干效能。整合区、乡(街)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精简非专业人员,按照行业特点、产业发展和履行岗位职责的需要,优化基层农业技术服务队伍。

3、统筹兼顾。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要与政府机构改革相衔接,正确把握改革与稳定的关系。

4、因地制宜。坚持从实际出发,鼓励探索新的运行机制、管理模式和服务方式,不断提高服务水平。

5、充实一线。农业技术服务人员要向农村一线倾斜。建立激励机制,稳定和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队伍,鼓励和引导优秀人才到农村基层建功立业。

(三)总体目标。着眼于新阶段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通过明确职能、理顺体制、优化布局、充实一线、创新机制、强化保障等一系列改革措施,逐步构建以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为主导,农业科研、教育和涉农企业、广大农户等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分工协作、服务到位、功能完善、机制灵活、运转协调、农民信赖、充满活力的新型多元化基层农技推广体系。

三、稳步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

(一)强化公益性职能。农技推广机构承担公益性职能,农技人员工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及履行公益性职能所需的正常业务工作经费,全额纳入财政预算。

(二)机构设置。根据中央、省市2024农技推广体系改革2024要求,结合我区农业发展实际,全区农技推广机构设置为:

1、设立区域农技站

全区设立5个区域性农技站,归区农林局直属管理,主要承担本区域内的公益性农技推广职能。

2、保留乡街农技服务站

保留各乡街原农业技术服务站机构、性质不变,其原承担的农技推广职能划归区域农技站,其他职能不变。对西泉、斜口、行者三个街办的农技站改善基础条件,其职能不作调整。

3、建立村级农技服务点。为每村选聘1名农技推广员,协助区域农技站做好组织、联络、协调与宣传等工作,人员从种养大户、农村能人、科技示范户或村组干部中优先选聘。

(三)理顺管理体制。根据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特点,进一步建立健全有利于充分发挥基层农技推广体系作用的管理体制。新设立5个区域农技站和2个区域农机管理站的人、财、物归区农林局统一管理,技术推广工作分别受区农技推广中心和区农机管理站指导。各乡街农技服务站,维持原体制不变,实行区、乡(街)双重管理,以乡街为主,人员由乡街直接领导,协助、配合区域农技站和区农技推广中心开展业务工作,完成区、乡街下达的各项任务。各乡街农技人员的调配、考评和晋升,要充分听取区农业主管部门的意见。

(四)核定人员编制。根据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履行公益性职能的需要,各区域农技站按照正科级全额事业单位定编,综合设置农技、植保、土肥、园艺(果菜)、农检、能源(沼气)、科教(培训)、信息等岗位。所需事业编制,由区编办会同区农林局根据推广机构的职能和条件,科学合理确定。按照基层一线工作的农业技术人员要占全区农业技术人员总编制的三分之二以上,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不得低于总编制数80%的要求,适当增加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岗位设置比例,调动基层农技人员积极性。

(五)完善基础条件。区发改委、财政局要将基层农技推广机构的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基本建设规划,重点满足区域农技推广站的业务用房、住宿条件、办公条件、技术装备和交通工具等,同时完善区农技推广中心基础设施。区农林局要会同相关街办落实建设用地,统一规划,统一建设,严禁超规模、超标准、超能力建设。设施设备要坚持填平补齐,统一采购,集中使用。要确保区域农技站至少拥有200平方米的业务用房,必备的仪器设备、培训服务设备及必须的办公设备和交通工具。让基层农技人员基本实现办公有场所、服务有手段、下乡有工具,具备履行公益性职能的基本工作条件和服务手段。

(六)实行人员聘用制度。创新用人机制,实行人员聘用制度,聘用期限一般为3年。实现由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区域农技站要建立岗位管理制度,在编制数额内按照科学合理、精简效能的原则设置岗位,坚持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聘用人员的选聘通过两个途径解决:一是从现有区级全额事业农技推广单位的正式工作人员中选聘;二是从现有各乡街农技服务站的正式人员中选聘。今后,对于新进人员,全部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区域农技站负责人的任用,根据干部人事管理权限和规定程序,可采取招聘或任命等形式进行。各区域农技站人员的进、管、出要严格按照规定程序和人事管理权限办理,区农林局要配合人事部门组织好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选聘工作。

(七)建立健全考评制度。区农业主管部门要根据农业生产实际、农业技术推广岗位职责,确定对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考核内容和考核方式,建立健全科学的绩效考评机制,强化农业技术人员的责任。对一线农技人员的考核,由区农业主管部门、乡街、农业生产代表三方共同进行,特别要注重听取服务区农户的意见,将考核指标量化、细化,确保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把精力全部投入到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中。建立优胜劣汰的用人机制,对连续两年考核不合格的人员,不再继续聘用。建立激励机制,对工作业绩突出的单位和人员,予以表彰奖励。完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技术职称评聘制度,落实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工资待遇倾斜政策,吸引优秀人才从事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晋升、晋级、续聘、辞退、继续教育与考核结果挂钩。

(八)创新推广机制和方式。根据新阶段农业发展特点、农民需求变化和农业技术推广规律,积极推进农业技术推广方式创新,提高推广效果。要立足当地农业生产需求,遴选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大力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实行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包村联户制度,逐步形成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抓科技示范户、科技示范户带动普通农户的科技入户机制。要利用电子农务、农业信息网、电波入户等电子信息技术,推进农业技术推广现代化、信息化远程服务,及时为农民解惑答疑;利用农业科技示范场(基地、户),搞好新技术、新品种的试验示范;利用科技大户、科技下乡、科技流动服务车、农技0等,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农业技术推广活动。要加强与农业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的合作,依托其技术和人才优势,解决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中遇到的技术难题,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加快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等新型农业科技服务模式的建设,促进科学技术直接到户、到人、到田。

四、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任务顺利完成

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事关全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大局,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重大举措,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我区将把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作为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在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组建专门工作班子,由分管副区长具体抓,区农林局牵头,编制、发改、财政、人社等部门积极协调配合,认真履行各自职责,共同推动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的顺利进行。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切实加强对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工作的领导,区政府决定成立由分管副区长任组长,区政府办副主任、区农林局局长任副组长,区编办、区发改委、区财政局、区人社局、区农林局等部门分管领导为成员的市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农林局,负责日常工作,为推动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顺利实施提供组织保障。

(二)保障财政投入。区域农技站的基础设施建设、交通工具、仪器设备、办公设施、技术推广和村级农技员聘用等费用由区财政负担。区财政局要根据编制部门核准的单位性质和机构设置,将区域农技站纳入预算管理,确保区域农技站建设经费足额到位。要将重大农业技术推广、农业技术人员知识更新培训、农民生产技能培训、植物病虫害防治监控等所需经费,逐步列入财政专项,保障基层农技推广改革工作顺利开展。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