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本网心得体会内容页

政法思想心得体会(整理5篇)

2024-07-09 08:32:01心得体会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政法思想心得体会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政法思想心得体会范文第1篇

一、思想政治教育中方法选取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社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与发展,我国国内的思想政治教育进程也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在我国古代著作《论语》中曾提到过“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而对于当代的思想政治教育来讲,《论语》中所提到的“器”这个字对应的应该就是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方法了。通常来讲,当前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是针对国民的行事思想观念、做人道德规范以及持有的政治观点等进行引导,继而使得我国公民形成一种符合我国社会发展需求的思想道德行为。由此可以看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不是一种社会中常见的物质生产活动,其主要的作用在于对我国公民的自身认知、情绪波动、感情投注、个性发展以及社会适应性等进行精神领域范围内的疏导和引领。与此同时,思想政治教育也不具备社会物质生产中的任何特征,其是以意识作为生产活动的根本属性而从事的社会活动,所以并不具备实物形态的实施工具,故由此得出方法便成为了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能够完成的关键所在。我国的第一代领导人毛主席曾说过:“在进行社会实践的过程中,不但要提出具体的任务,而且要对能够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确定。如果我们的最终任务是过河,但如果没有搭建好的桥或者用作渡河的船,那么就无法过河,而过河也就变成了一句空话。所以说,没有实施方法的任务,只能算作是一句空谈。”由此可以看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进行过程中的方法就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并且不可代替。而又由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本身目的存在一定的特殊性,故其实施方法的选择有时会比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内容还要关键。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方法――说理教育

(一)说理教育方法的概述

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便是一个国家的立国之根本,我国在建国初期时的思想政治教育手段主要是以说理教育为主。而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说理教育在实践过程中的做法是与强制灌输理论教育完全不同的教育方法,其实通过我党在经过了长期的斗争与革命后得出的方法。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说理教育主要是通讲事实摆道理的方式来进行最终的教育活动。我党的建立者毛泽东同志曾在其撰写的《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一文中对说理教育方法进行了总结,其认为我国在解决人民内部矛盾时所引用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便是说理教育。而对于这种问题,只能通过民主性质的方式来进行解决,解决方法可以是讨论研究、批评教育、说服引导,但一定不可以是强制命令或者是压迫规定。”由此可见,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说理教育方法是在我党取得政权之后,对广大无产阶级人民的内部矛盾进行的一种非对抗性的思想矛盾以及存在问题的解决措施。

(二)说理教育方法的特点

思想政治道教育中的说理教育方法在实践过程中具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是从说理教育的实施主体来看,其进行处理的是主体是处于平等关系的,其指的就是我国广大无产阶级劳动人民的内部非对抗性关系;其次,从方法论中规定的基本原则来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实施过程中采取的说理教育方法是以民主的方式来进行的,其指的就是该种方法的实施是通过我国广大无产阶级劳动人民通过对自身意见的互相发表并讨论来进行;再次,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说理教育方法的本身来看,其是通过将讨论法、批评法与说服法进行结合继而实现的从团结到批评再到团结的方法,也就是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说理教育方法就是教育与说服相结合的一种教育方法;最后,从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说理教育方法相反的方法来看,其的实施过程是于强制压迫、命令规定完全不同的对立方式。由此可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说理教育方式是一种能够体现我国民主体制的主要教育方式,并符合我国现代基本教育的要求。

三、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发展――心理疏导

(一)心理疏导教育方法的产生

尽管我党目前所使用的处理我国广大无产阶级劳动人民内部矛盾的说理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十分有效,但在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使得其越来越无法适应我国广大无产阶级劳动人民以及社会的需求。因为,在我国的建国初期,我党及其所建立的政府在我国广大无产阶级劳动人民心里的权威较高,而我国的思想政治形态一直处于以社会主义为主导的状态下,社会形势也是处于一个比较封闭的状态下,继而使得我国人民的思想政治观念相对来说比较单一,而说理方式的思想政治道德教育正是在这样的形势下才得以良好的实施。但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与发展,使得我国的社会形态、社会构成、人民生活方式以及就业方式等都产生了相应的变化,故使得传统说理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已经无法再适应我国新的社会发展需求。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我党及其所建立的政府必须在总结并发扬之前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基础上,与当前我国发展的新形势进行机密结合,继而开展新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故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心理疏导方法应运而生。

(二)心理疏导教育方法的概述

心理疏导中疏导二字的意思是引导和疏通,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所运用的心理疏导法指的就是通过对人们内心以及思想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解,并使用引导疏通的方式来完成对其的思想政治教育。而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将疏导的概念与心理连接在一起的主要目的是希望通过对人们在生活工作过程中产生的心理问题进行合理的疏导,继而使其的思想政治思想能够回归到健康积极的发展轨迹当中。

在大部分的医学论著中,心理疏导与心理咨询具有相同概念,而在我国著名心理学家鲁龙光在其撰写的《心理疏导疗法》一书中说道:“临床中的心理疏导疗法是指医院中的医务人员在于患者进行医疗交往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良性结果,其能够对患者出现问题的心理状态进行有效的疏通和引导,使患者的心理状态恢复到正常的状态,继而达到改善患者心理状态的根本目的。”在我国召开了党的第十七届三中全会以后,心理疏导疗法正式的被引入到了我党的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当中,而心理疏导的内涵也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心理疏导法在我党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即是对医学以及心理学中心理咨询、治疗等概念的借鉴,又是对医学以及心理学中心理咨询、治疗等概念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心理疏导法在实践过程中超越了某个体系中对心理分析的局限,并对我国广大无产阶级劳动人民的心理以及思想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全面的疏导。由于在现实生活中采用心理疏导方法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多面对的心理疏导对象不同,故其所使用的方法及手段也会存在一定的区别。

(三)心理疏导教育方法的运用

在实际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过程中,心理疏导方法即可以被看做是一种以心理咨询为主的模式,又可以将心理学中的心理咨询看成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心理疏导方法的着手点。也就是说,思想政治教育人员在进行使用心理疏导方法的过程中,应对心理学中的心理咨询方法进行全面地运用,而负责心理咨询工作的人员在进行工作时,也应对来访患者进行一定的心理疏导。虽然两种工作的实施过程大致相同,但是二者在学科以及话语体系中仍存在一定的差异,因为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心理疏导法虽然是以心理为切入点,但却是一种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体的教育活动,其虽然包含了心理学中的部分心理咨询处理方法,在这些方法却不仅仅是应用于对人的心理进行疏导,其更多的是对人在思想方面的矛盾进行疏导,是一种以服务我党政治思想为基本原则的教育活动。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进行心理疏导工作的过程中,应紧紧围绕着对疏导者的心理情绪以及政治思想变化来进行,在进行疏导时不但需要采用直接的谈心的方式,更需要对受教人员进行组织学习,使其的思想政治观能够从基本理论上得到提高。与此同时,还应对被疏导者进行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树立,使其能够感受到我党及社会对其的关心。

四、从说理教育到心理疏导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发展

说理教育方法与心理疏导教育方法在转变的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内在理论联系。首先,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两种实施方法所涉及到的主体使用一类,即教育主体是相互平等的存在;其次,在进行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两种教育方法在进行时所遵循的是同一种原则,即以民主为主的原则;再次,在进行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两种教育方法所采用的都是趋于理性的教育方式,即通过说教、疏导的方式来对被疏导者进行思想上的开导;最后,在进行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两种教育方法都是不同于强制命令或是压迫规定的并且符合现代社会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要求。

心理疏导作为一种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兴方法,其不但吸收了传统受理教育中的一些原则和方法,更是在说理教育原有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新的教育元素。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疏导法不但融合了固有的说理教育方法中的理论主线,还在其中添加了情感类的内容。这样的疏导方式不但能为被疏导者提供一个合理的思想标准,还可以对被疏导者内心的困惑进行有效的疏导。

我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说理教育法转向心理疏导法的过程从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施方法在发展过程中趋势。首先,是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从单一向多元化的转变,即心理疏导教育方法相比于以往的说理教育方法更能符合被教育者多元化的需要;其次,是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从单向到双向的转变,即心理疏导教育方法相比于以往的说理教育方法来讲,更加注重思想政治心理疏导者与被疏导者之间的互动交流;最后,是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从理论到科学的转变,即心理疏导教育方法相比于以往的说理教育方法来讲,更具有科学性,其不仅仅是从理论的角度来对被疏导者进行疏导,其更关注的是以被疏导者的思想问题为中心来进行疏导。

政法思想心得体会范文第2篇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实效性

随着我国社会多样化和意识形态领域多元化趋势的发展,已有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凸显出固化的趋势,教育效果也不理想。借鉴引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贯穿到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全过程,真正为大学生所感知、所认同、所接受,能够有效促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走向务实和创新,从而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一、关系上:内容对应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战略任务,指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理论层面为主导,统领理想、精神、道德等不同层面,四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1]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要素之一,是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和任务的具体化,狭义的内容应该重点是“五观”教育:世界观、人生观、政治观、道德观、法制观。[2]但与目前国内的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差、意识形态的淡化思潮等关联,学界多数学者认同其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民主法治教育四个方面,当然也有少数学者把心理教育纳入其中,笔者认为如此一来,过度泛化,而且即使纳入其中,也可算做思想教育中的部分内容。

在谈到两者的关系时,学术界经常用到三个词语:指导、引领、融入。可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引领、甚至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而反过来,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所体现的内涵。为什么二者的关系能如此的相辅相成、水融呢?笔者认为,根源在于内容的对应。思想教育对应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政治教育对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育,道德教育对应社会主义荣辱观,民主法治教育对应践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

二、目标上:短板突出

大学生是建设社会主义的中坚力量,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关系到人才培养质量,还关系到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成败。[3]在新时期多元化趋势盛行的时代背景下,在“90后”大学生为主体的文化价值观影响下,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如何?笔者仿制三份调查问卷,对本校从大一到大四各100个样本进行了调研,结果见表1-3。

由表中数据可知,超过90%的同学认为自身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观以及学习、工作和生活受思想教育与政治教育工作影响巨大,并且觉得学校的思想教育和政治教育工作进展的很好;同时,从第三个题目我们可以得出,在超过83%的同学眼中,影响思想教育和政治教育最大的问题是教育方法。

可见,大部分高校学生觉得学校对德育工作重视不够,以及德育课程的实效性效果不明显;超过60%的同学比较喜欢的德育活动形式则是基于实践的公益活动;同时校园环境、校风及德育课程是同学们比较青睐的德育工作。

分析表中数据,可以看出:高校大多数学生对法治教育是持欢迎态度和充满信心的;但也有部分学生的法律常识缺失,法律意识淡薄。

综合上述,可以看出:高校的思想教育工作和政治教育工作进展良好,适当地改变其教育方式可能会使教育成效更上一层楼;但学校的道德教育和民主法治教育却是两块“短板”,要全面调整,有的放矢,对症下药,整体加强。

三、方向上:指导明确

在新时代背景下,固守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严重滞后于社会环境的变化,教育过程中问题频现:内容缺乏时代感、层次性;方法过于形式化、强制化等等。[4]社会主题核心价值体系是在多元化文化背景下,为坚信理想信念,引领社会思潮,提供道德规范、激发社会活力、促进人的发展而提出的有机系统,它的出现对于旧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1.以人本理念为教育对象对教育内容的拒绝和逆反解困。思想政治教育从党建初期开始,一直被视为一种“形而上”的理论,其主要目标定位也是为广大党员、干部服务,目的是强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提高理论水平,统一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认识。在引入大学课程体系以后,由于很大程度上仍然沿用旧有的教育内容和方法,没有结合实际,结合社会的发展,创新改革教育模式,教育内容滞后,教育方法简单,所以当遭遇民主法治思想活跃、知识面宽广的新一代知识青年以后,就会显得草率,显得死板硬套,显得格格不入,有些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只限于提口号、讲要求,教育内容和方法经常受到非议和抵制,造成教育效果流于表面,甚至起到了相反的负作用。[5]改变这一现状需要在思政教育过程中,重塑人本理念,教育模式尽可能的贴近学生,围绕学生,想学生所想,才能赢得教育对象的认可。

2.以唯物论观点为个人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的责任正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各类社会思潮泛滥,各种社会矛盾增多,各形社会现象齐聚,有好的、有坏的,有歌颂的、有责难的,虽然大学生总体趋向积极进取,强调自身价值的实现,但在思想深处仍然存在着一些模糊的认识,甚至是错误看法。[6]作为当代大学生,能否以唯物主义的观点,客观地评价改革开放政策和市场经济体制下所取得的成绩,认清人心所向的主流和支流;能否在重大政治事件和政治斗争中辨别真伪,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和无神论立场;能否实事求是地看待目前我国所处的社会阶段,正确处理功利主义、个人主义与实现人生价值的关系;能否前置祖国和人民的需要,敢于承认并勇于担当个人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的责任,是对当代大学生的心灵拷问。

3.以知行合一切实改变政治务虚、基础文明薄弱的现状。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不强的另一种表现就是知行不统一,知行严重脱节,“知”多“行”少,甚至不“行”。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一些学生记住了不少理论,懂得了不少大道理,谈心得讲体会是一套一套的,演讲时也是激情澎湃的,但是一落实到实际行动上,落实到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就显出言行不一的状况。有的学生在理论上,在大道理上,似乎什么都懂,是“语言的巨人”,但在学习态度、公共秩序、文明礼貌等基本方面却常常违反纪律,表现为“行动的矮子”。尤其,一些经济困难学生,在享受国家学校政策资助的同时,却不知道爱国,不知道感恩,在校期间不刻苦学习,毕业后不愿主动承担家庭义务和社会责任,缺乏奋斗意识,不肯吃苦,都折射出基础文明教育薄弱的现状。

四、途径上:实践体认[7]

1.对于思想教育,改革教育手段与方法,重视实践教学环节。更新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方法。教学观念上既重结果又重过程,教与学是个双主体互动过程,教师教的过程也是学生发现、体验、实践知识的过程,提高对过程的关注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自学能力。教学方法上,既研究教法,又研究学法。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结合学内容和学生的年龄层次,选择使用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等不同类型的教学方式。学法上,尽量做到四个“结合”——学习理论和指导实践相结合;学习与研讨相结合;运用理论和发展理论相结合;研究理论与加强思想修养相结合。

注重实践性教学,重视学生能力培养。积极组织学生开展与课堂教学内容相配套的系列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接受教育,努力构筑起课堂教学、日常行为养成和社会实践“三位一体”的教书育人体系。经常组织学生针对某个社会专题开展实地调研,撰写调研报告,锻炼学生广泛阅读、2024资料、积累资料的良好学习习惯,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独立的思考力,逐步增强他们分析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对于政治教育,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尊重差异,引领主流舆论倾向。构建完整、通畅的信息渠道,及时掌控学生思想动态。每个学期开学初,学工处、新生部、校团委、各学院团委等学生工作部门可以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组织学生座谈会、学团干部走访寝室、召开党支部会等传统渠道或者通过论坛、博客、BBS、QQ群等现代交流方式,从不同的角度或侧重点出发,了解学生对国际、国内形势、经济热点、社会焦点问题的看法与态度,对理想信念、社会责任、择业就业、学校改革的定位和认识等,总结大学生不同学涯阶段的思想特点,提高工作针对性。各年级辅导员要深入学生中间,了解学生个体思想状况,帮困解疑,并结合其自身实际情况进行引导。

多种传播媒介方式共用,潜移默化地引领主流舆论倾向。要充分利用学校电视、广播、电台、报刊、杂志、网络等多种载体,利用学术讲座、社会实践、学术论坛、交流讨论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广泛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宣传活动,让社会成员在参与中受到教育,努力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到学生守则等具体行为准则中,使主流意识形态成为人们日常工作生活的基本准则。在此基础上,充分关注人们多方面的心理感受和精神需求,完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机制,在潜移默化中达到人民群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大力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环境,激发大学生强烈的爱国之情和报国之志,提高其发奋学习的自觉性。

3.对于道德教育注重共情关怀心理疏导,由显性到隐性过渡。由“灌输法”向“共情法”转换。灌输法是推行思政教育最常用的一种方法,这种教育方法曾经得到过有效的验证,但是在把它借鉴到道德教育过程中时,由于教育内容和教育对象均发生了深层次变化,难免会得到南橘北枳的效果。灌输法较适合理论教育。马克思主义理论刚到中国时,党员干部文化水平不高,只好采用死记硬背和填鸭式的教学来达到初步效果。而道德教育是一个实践过程、一个习惯化的过程,其从行为到习惯,从认知到品质,整个过程不需要高深理论作为支撑,即使中间有需要提高道德认知的地方,也不能改变其实践教育的性质。如今,教育对象也发生了改变,大学生都受到过良好的社会教育,科学、文化水平普遍较高,对于这么一个高知识人群,灌输法肯定得不到认可。心理学领域有个词叫“共情”,指的是在与他人交流时,进入到对方的精神境界,感受到对方的内心世界,将心比心地体验对方的感受。在道德教育过程中,只有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共情,才能让教育对象感受教育的召唤和力量。

由“显性式”向“隐性式”过渡。当前,在道德教育中仍然过多地保有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痕迹,善恶分明,显性教育、正面宣传为主,树立一些超出一般人思想道德境界的超级典型出来,这种不食人间烟火的形象让普通人望而却步,很难起到引领和模仿的效果,这样直白的宣传的结果造成人“脸谱化”的趋势,缺乏生活体验,事实不充分,形象不丰满,事迹不生动活泼,缺乏艺术色彩,很难深入人心。[8]为扭转显性式教育带来的肤浅现状,从学生进校开始,就要以发扬与继承中国优秀文化传统教育为切入点,加大2024人文素质、科学精神、艺术修养、文明礼仪教育力度,切实提高修身明德意识。就应注重文明行为规范和习惯养成教育,将高校道德教育与知耻厌耻教育密切结合,形成良好社会风尚,树立道德典型,弘扬社会正气。就需在教学管理中,引入熏陶式的教学原则,以身作则,身正为范,从艺术作品中,从教师身上,从教学管理中,点滴融入爱国、责任、进取的思想理念,春风化雨、潜移默化地实现道德内化,从而达到完美的教育效果。

4.对于民主法治教育以人为本贴合实际,培养独立人格。贴合实际,准确定位。在中国的学术界,法制教育的独立地位一直都没有得到真正确立。许多官方文件中,至今还把大学生法制教育放在道德教育或者政治教育的附属地位,在道德和政治的夹缝中艰难成长。其实随着市场经济的日益深入,在国民经济达到一定的规模之后,自然会要求制定更多的法律规则来确保自由贸易,会要求开放政治环境来保障个人权益。大学生作为高素质群体,应该更快、更主动地适应社会未来的发展趋势,不断提高法律素养,接受更多、更全面的法制观念教育,只有初步掌握宪法、民法、刑法、诉讼法等基础法条的原则和内容,才能更容易地融入并参与到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去。综上所述,高校应该在培育和提升大学生法律素养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为学生提供更多场合和机会,学习掌握法律知识,拓展知法、守法、用法的实践活动,满足学生对于法律知识的需求,培养他们遵守规则、爱护规则的意识,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意义上推动民主法制国家的建设。[8]

整合资源,革新内容。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属性是社会性,社会影响改造、教育人。当前大学生的价值取向、成就动机、道德标准、生活态度无一不与急剧变化的中国社会相连。[9]要抓住契机,整合古今中外的先进文化成果,结合现代史教育、国情教育、民族文化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形势与政策教育,在历史比较、发展比较和中西比较中,汲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成果和西方的科学、民主、开放、法制精神,培养独立的人格。结合国内重大事件,无论是历史实践还是当今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无一不牵涉着那些民族与国家的利益,大多包含着爱国主义教育、国际主义教育素材,要适时抓住契机进行现实的爱国主义和时代精神教育。结合改革开放,以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取得的巨大成就教育大学生,增强自豪感和自信心,提高对国家和社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社会实践对于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起着重要的作用,只有在参与实践中,才能把爱国热情转化为服务社会的自觉行动。

参考文献:

[1] 陈亚杰.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2] 刘基,闫立超.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反思与重构[J].求实,2011,(12):93-94.

[3] 周长春.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索[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

[4] 闵永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1):82-83.

[5] 郑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学位论文,2009.

[6] 王思源.多元文化背景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构[D].沈阳师范大学学位论文,2010.

[7] 卢少求.高校道德教育应采取的改革措施[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2003,(1):142.

政法思想心得体会范文第3篇

思想政治 方法理念 教育方法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理念的内涵

1.从理论上把握马克思主义方法论问题

这是我们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理念的理论基点。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作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处于党的灵魂、核心地位。马克思主义既是科学世界观,又是科学方法论。马克思主义蕴含着科学的方法论。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马克思主义学科下的二级学科,它是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组成部分,其理论依据必然是马克思主义。同时它又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开放体系。因此,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要开拓创新,就必须借助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尤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牢牢把握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个理论高度去思考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系列方法创新,由此从最根本上确立方法理念。

2.从形式上厘清方法与教育主体客体之间的关系问题

方法作为联系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的中介因素,是教育主体作用于教育客体的方式、手段。如何实现方法的有效性,就涉及到厘清方法与主客体之间关系问题。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是学校政工干部、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哲学社会科学课老师、辅导员和班主任。而客体则是大学生群体。由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理念创新要关注人的问题。

3.从途径上厘清方法与实践相伴发展的2024问题

这是由方法动态发展性所决定的。从根本上说,一定的方法理念是与之相应的方法理论及实践认识和理解基础上形成的,反映了一种时代精神、实践理性和价值取向,它支撑和影响着该方法理论的建构和发展,同时又直接影响着该实践发展。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对新时期、新情况,把握当前国际国内发展形势和大学生自身发展点,切实解决好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实践和大学生师生员工的各种思想问题,这就表明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理念要关注时代背景、价值取向、实践发展等因素。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理念的构建

1.价值理念

价值理念是人们对价值的信念、倾向、态度和主张的基本观点。它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学说和实际工作的最坚固的基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价值理念,是指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坚持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信念、倾向、态度和主张的基本观点。它渗透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既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的追求目标,又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方法论。要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首先要解决好的根本问题,也是价值观问题。

2.时念

时念是以马克思主义2024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之间的辩证关系理论为指导,针对当前全球化、市场化、政治化、信息化等时代转变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挑战和要求,所形成一种把握时代背景和环境特征的理念。时代性是思想政治教育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立足于时展的高度,使方法理念与时俱进。马克思主义2024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之间的辩证关系理论,为我们把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时念提供了方法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的理念必然要受制于大学生面临的时代背景和环境特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社会意识形态作用的一部分,它受制于社会意识形态的总体要求,而社会意识形态的运作,又决定于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总形势的需求。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理念要关注时展趋势。

3.人本理念

人本理念是以马克思主义2024人的本质理论和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以及当前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终极目的是真正为人的教育理念。人的本质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也是其基本出发点。而人的全面发展,是指社会全体成员每个人的多方面的充分自由的发展,也是指人的社会关系的发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要明确方法所针对的对象,也就是方法要作用于谁的问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必然要立足于大学生自身特点和大学生成长成才发展,在实践中以人本理念来指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方法创新,促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真正取得实效。

4.实践理念

实践理念是以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为指导,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在实践中要达到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相统一。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认为,实践是客观物质性活动,“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同时,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社会尺度是评价实践活动的客观标准。“我们的需要和享受是由社会产生的;因此,我们在衡量需要和享受时是以社会为尺度”。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否有效,必须在实践发展中才能得到证明。同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不是凭主观臆断来设定,它不仅要依据社会发展需要和大学生自身发展特征,还必须遵循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发展要求。既要承载社会理想信念发展,又要于根植于现实的时代背景和现实条件;既要有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又要有符合大学生的全面发展要求;既要理解和把握方法客观规律和矛盾,又要实现系统规划、方法手段和途径的创新。可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在实践中不断地自我完善和发展,是规律性与目的性的统一。

5.继承发展理念

继承发展理念是指大学生思想政治方法创新要适应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需求,树立起在继承与创新中发展理念。继承是发展基础和前提。马克思曾分析人的思想、心理和行为是受其传统和教育所制约。继承传统的教育方法,是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的逻辑起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是丰富多彩的,在不同社会阶段有不同的创新方法表现。因此,继承发展理念需要开放的心态和兼收并蓄,从而推动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不断创新和发展。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理念的现实转化

1.坚持校党政领导和各级部门的协调合作,搭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教育平台

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理念的转化要紧紧依靠党的领导和学校各部门的协调合作,必须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把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同时,要把握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并结合高校自身办学教育理念和发展方向,完善和健全激励机制,积极引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投身于教育实践,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理念转化提供广阔的教育平台。

2.搞好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落实方法理念的有效转化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理念必须依靠一支强有力的工作队伍来落实。为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工作者和理论研究者要按照政治强、业务精和作风正的要求,建设一支专兼职结合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同时,要针对当前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素质状况和新形势的要求,通过学习、培训和实践等途径,从政治素质、品德素质、知识素质和能力素质等方面来整体提高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素质,为落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理念的有效转化,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3.找准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的切合点

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观念的认识已由“社会为本”转为“以人为本”。在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指导下,大学生坚持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理论与大学生实际情况相结合,关键是找准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迫切需要解决人的问题。随着时展和大学生思想状况新变化,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有的显得陈旧,原先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侧重于管理和规范学生的行为,对大学生关心不够,忽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侧重于党与国家的需要,而对大学生的需要则重视不够。为了解决这一突出问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要在坚持“三贴近”方面不断探索,注重将教育规范性与大学生的发展需要有机结合起来,使方法创新在实践中渗透到大学生师生员工的学习、生活、工作的各个环节。

4.营造方法理念转化的氛围,为有效实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造条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针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了新情况,新特点而做出的选择,需要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渗透在课程专业学习、校园文化建设、课外活动以及日常生活和学校的行政管理中,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置身于校园生活中的大学生,他们的思想、心理和行为都深深地打上时代的烙印和特征,受到周围环境氛围的影响。尤其是当代大学生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一方面当代社会生活使他们情感情绪日益丰富,自我适应性增强,主体意识增强,批判思维增强。另一方面,也使他们的内心世界发生转变,呈现出需求增多、压力加大、矛盾加剧等特征。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理念必须改变思路,方法途径要贯穿于学校教学、科研、学科建设的全过程,做到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因事制宜,因时制宜。切忌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中搞形式主义、教条主义,更要克服简单化、片面化,从而为有效实施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理念的现实转化营造良好的氛围。

5.方法的综合运用和方法手段的现代化相结合

目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正呈现整合发展的趋势,方法形式具有多样性和时代性。从根本上说,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发展,是基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知识形态和工具形态的发展来实现的。在方法理论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深入发展,尤其是科学发展观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拓展了理论基础和开阔了理论视野。在方法形式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观念模式也变得多样化和丰富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开始摆脱模式化和单一化影响,向综合性和系统性方向发展。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理念的转化,要适合新时代特点和方法要求,用系统的思维方式从整体上统筹方法的综合运用,并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实现教育方法手段的现代化,做到有的放矢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以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余仰涛.思想政治工作学研究方法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

政法思想心得体会范文第4篇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科学性; 政治性; 价值性; 草根性

中图分类号: G41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749(2011)01-0029-03

思想政治教育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是我们党领导群众夺取革命和建设伟大胜利的传家宝,是实现党和国家中心任务的保证,是经济工作和其它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在新时代其所肩负的责任更为重大,更应该顺势而上,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在继承中不断改革创新。事实上,思想政治教育在新时代不仅没有退出历史的舞台,反而更加有声有色的发展着,为我国经济的腾飞提供着强大的理论支撑和智力支持。思想政治教育何以在新时期依旧能够得到长足的发展?本文从理论、外部、内部、社会等层面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动因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一、理论动因: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

思想政治教育是从无到有、从有到优逐渐发展形成的,即使在新时期,也处于一个继承、借鉴、改革与发展的动态完善过程中,在积淀与完善中最终成为一门科学。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推动着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发展,是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理论动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具有特定的研究对象

确定研究对象是一个学科成立的根据和发展的逻辑起点,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在于思想政治教育已经形成一门学科,并具有特殊的研究领域。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和发展以及对人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目的在于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提高受教育者或教育客体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也可能重塑或者重构其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受教育者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

2.拥有科学的理论指导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为无产阶级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列宁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俄国革命和苏维埃政权的社会主义建设,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现实的历史性转折,在列宁主义这面光辉旗帜的指引下,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获得了新的发展;马克思主义是持续发展的理论,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产生了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两大理论成果,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宝库,为思想政治教育奠定了丰富坚实的理论基础。正是因为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的指导,思想政治教育才拥有了丰厚的理论之基,也才有了持续发展的生命动力,这些指导理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命内核,是其科学性的集中体现。

3.形成完整的学科体系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系统地总结了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强调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只能加强,不能削弱。经过广大思想政治工作者和理论工作者的共同探讨与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学科体系已经基本形成。在总结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历史和借鉴其它相关学科的基础上,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体系基本涵盖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的范畴、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和规律、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与作用、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与内容、思想政治教育的机制、载体、原则和方法等方面,学科体系日臻成熟。

4.采用科学的研究方法

方法是否科学决定着我们的行为是否能取得成效,“当精神一走上思想的道路,……它可以立即发现,只有‘正确的’方法才能够规范思想,指导思想去把握实质,并保持于实质中。”[1]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在于其拥有一套科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文献法、观察法、实验法、社会调查法、总结经验法等。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操作过程中,也形成了一套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体系。如理论教育法、实践教育法、批评与自我批评法等基本方法;疏导教育法、比较教育法、典型教育法、自我教育法、激励感染教育法等一般方法;预防教育法、心理咨询法、思想转化法、冲突缓解法、综合教育法等特殊方法。可见,思想政治教育拥有一套特殊的研究方法,也有一整套科学的实践操作方式,这些方法都极大地促进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

5.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思想政治教育同样也是随着时代和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同样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思想政治教育是动态向前发展的,不是循环往复发展,更不是固守旧有的理论不求发展止步不前的。思想政治教育总是在继承和改革中发展,从而催生出一系列新的理论。邓小平指出:“由长期的战争环境转入和平的环境,这是个最大的不同,我们整治工作的根本的任务、根本的内容没有变,我们的优良传统也还是哪一些。但是,时间不同了,对象不同了,因此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不同。”[2]这警示我们,思想政治教育既要继承和发扬党的思想政治教育优良传统,同时又要与时俱进,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二、外部动因: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性

政治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有属性,在我国现阶段,政治性即表现为党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性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

1.内容的政治性

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共产党的教育,是社会主义性质的教育,它直接面向青年学生、人民群众和党团干部,服务于中国共产党的事业,是完成党的各项任务的重要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是以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

2.方向的政治性

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基点上服务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各项事业,必须确保党的大政方针的贯彻落实,而不能偏离社会主义方向,与党和人民的意志背道而驰。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强化全体社会成员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为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公共事业等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坚实的政治保证。

3.客体的政治性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主体客体化或客体主体化情形,但这里的客体特指受教育者。思想政治教育重要的内容是政治教育,政治教育的目的是使受教育者经过“政治社会化”而成为“政治人”,从而使受教育者形成2024政治权利、公共权力、政治活动多方面的共同政治理念,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共同的政治理想、政治行为规范、政治秩序等。

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性决定了其必然是党的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是为实现党的路线、纲领、方针、政策服务的。近些年来,党中央反复强调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极端重要性,在党中央和各级部门的推动下,思想政治教育得到了繁荣和发展。目前,思想政治教育已经单独被定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之下的六个二级学科之一,全国已有100余所高校设置了思想政治教育专业;除培养学士、硕士外,还有13个博士点招收思想政治教育方向的博士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才梯队的培养系统日臻完善,学士、硕士、博士各个层次的人才正在努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性推动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繁荣发展,这是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外部动因。

三、内部动因: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性

价值是一种关系范畴,它所体现的是主体人的需要与客体物满足这种需要之间的关系。所谓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是人和社会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认识活动中建立起来的,以主体的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和发展规律为尺度的一种客观的主客体关系,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存在及其性质是否与人的本性、目的和发展需要等相一致、相适合、相接近的关系,这种关系是思想政治教育在其教育活动和社会关系中合乎主体全面发展(尤其是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和人类社会进步(尤其是精神文明的进步)的目的而呈现出的一种肯定的意义关系。[3]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性具体表现为人文价值、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等,这是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内部因素。

1.人文价值

人文价值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价值。在“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价值确立了尊重人、理解人、肯定人、丰富人、发展人、完善人、促进人的建设与人全面发展的人文关怀。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做人的工作,是一种培养人、关心人、关注人、塑造人、转化人、发展人、完善人的社会性活动。在这一特殊活动中,强调人的个体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双重实现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发展。

2.经济价值

经济价值是指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和过程对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满足人们物质生活需要的效用和意义,它具有间接性、潜在性、长期性等特点。曾经指出:“现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其他各项工作都服从、服务和保证这个中心任务的完成。经济建设要搞上去,必须要有正确的政治方向……,没有政治条件和政治保证,社会不稳定,经济就搞不上去,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发挥我们党的政治优势,保证经济和各项建设事业的健康发展。”[4]这是对思想政治教育经济价值的完美概括。思想政治教育经济价值具体表现为经济发展方向的保证价值、经济发展环境的营造价值、经济发展过程的监管价值和经济发展动力的精神价值等方面。

3.生态价值

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价值主要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对于保护生态平衡、促进生态和谐的价值与意义。它是一种发展性价值,是随着近年来生态危机的出现,生态教育纳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后才出现的。一方面,生态的出现促进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丰富、完善和发展;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又为生态的平衡与和谐发展提供了思想保证和行为约束。

四、社会动因:思想政治教育的草根性

“草根”在社会科学领域通常是指“基层民众”。思想政治教育的草根性可以理解为“社会性”,即思想政治教育在社会民众中的普适性和社会民众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可接受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草根性主要表现为:

1.客体的广泛性

“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5]人的本质是人的真正的社会联系,人不可能脱离社会而独立存在,他必然会与他人和社会发生千丝万缕的联系,也正是在这种社会关系中,每个人都逐渐学习和掌握社会规范,接受、选择并且内化价值观念和社会文化。这样,思想政治教育使社会成员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就有了与之相匹配的广泛的客体根基。

2.介体的简易性

思想政治教育介体一般包括教育目的、内容、方法等方面,这里介体的简易性特指教育内容的简单易懂,很容易被受教育者理解接受,达到预期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思想政治教育在发挥其宣传功能时通常会选择简洁2024概括力强的字、词、句构成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这样一方面容易让人记住,深入人心,另一方面又可以达到预期宣传目的。如“四有新人”、“八荣八耻”、“五讲四美”、“三观”等教育,为了让更多的人能记住,还会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编配成琅琅上口的容易传唱的歌曲,寓教于乐的目的,变成了人们喜闻乐见的“经典”。

3.载体的多样性

随着信息网络时代的到来,纸质媒介和电子媒介得到空前的发展,尤以网络最为突出。传统的传播媒介主要有报纸、杂志、书籍、广播、电视等等,网络普及后,以其速度快、更新快、信息量大等优势一再颠覆人们传统的阅读习惯,网上阅读成为越来越多人每天的“必备课”,现在传播媒介电子化网络基本覆盖。特别是近两年手机报悄然兴起,因其资讯掌控手中随时随地可以阅读而成为人们的“新宠”。这些传播媒介的发展使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范围更为广阔,从而各个阶层、各种职业的人都可以通过某一种或某几种媒介渠道得到自己所需的信息。

总之,“从草根性的视角解读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就是把它看作历史规律下的一种群众性的活动”[6],思想政治教育的草根性成就了思想政治教育受众的广泛性,受众的广泛性又推动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向前发展,这是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社会动因。

参考文献

[1][德]黑格尔.小逻辑(第二版)[M].贺麟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5.

[2]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19.

[3]张耀灿,郑永廷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162.

[4]中共中央宣传部.、邓小平和论思想政治工作[M].北京:学习出版社,2000:8-9.

政法思想心得体会范文第5篇

关键词:政治 疏导 官兵 受教育者

作者简介:余洋,新疆军区69009部队政治处干事,武汉军事经济学院研究生一队在读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069(2009)-04-0045-01

党的十七大是中国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十七大报告无疑标志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丰富、发展和走向成熟。报告在谈到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时,第一次使用了“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概念,提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这是我党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变化。

以前的思想政治工作是教育人,现在提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体现了执政党对人的关怀、社会对人的关爱。严肃的思想政治工作开始关心人内心的感受,这拉近了执政党和人民的距离。这一新提法与科学发展的核心以及社会和谐的本质一脉相承,彰显了党中央的人本情怀,对于我们做好新时期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注重人文关怀

人文关怀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以人为本。存在论认为:人的存在是根本性的存在,是决定一切存在意义的存在。价值论认为,人是一切价值产生的最终的根据和目的。可见,关注人的生存状态和发展需要,给予人文关怀,决定思想政治教育存在和发展,是决定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最终的根据和目的。因此,缺失人文关怀的思想政治教育就如无根之树,无法开花结果,因而得不到受教育者的认可和接受,所以其价值就无法实现,其教育效果不理想。

同志2003年底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思想政治工作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可见,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是要尊重人、关心人、帮助人,给予受教育者人文关怀,应是马克思主义者的一贯立场和要求。我们以往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常常是教育者以管理者的姿态,通过“我说你听,我打你通”的教育形式,使被教育者以被动的形式接受教育。现在提出人文关怀,体现了“以人为本”。我们要树立思想政治工作者为受教育者服务的观念。受教育者是教育的主体,思想政治工作者是教育的媒介。主体与媒介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一个平等的统一体,没有主次等级之分。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教育目标、教育过程和教育效果必须通过受教育者才能发挥作用。人文关怀理念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有明确的角色定位―――既是教导者又是服务者。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为受教育者服务,彻底清除“师道尊严、长幼有序、上级下属”等思想在受教育者心理上的压迫感和威慑感,保持思想政治工作者与受教育者的交融关系,培育体现人文关怀理念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营造宽松和谐的官兵关系,努力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外在权威转化为内在权威,让被教育者体验到被尊重、被关爱的精神满足。只有这样,才能营造良好的军营人文关怀氛围。

二、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注重心理疏导

一般而言,狭义的心理疏导,是指设在医疗机构中,由受过专门训练的心理治疗人员运用心理治疗技术,对有心理障碍的患者实施个别或集体的心理咨询与治疗。广义的心理疏导,是指通过解释、说明、同情、支持和相互之间的理解,运用语言和非语言的沟通方式,来影响对方的心理状态,改善或改变心理问题人群的认知、信念、情感、态度和行为等,以达到降低或解除不良心理状态的目的行为。

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心理疏导是运用心理学的方法,对教育对象的发展及其存在的心理失衡、心理障碍、心理疾病予以调整排除,使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进行的方法。心理疏导是完善官兵素质的需要。在军旅生涯的各个阶段,每个人都可能遇到困难和挫折,都可能产生困扰和烦恼。当人们感到仅依靠自己的力量无法摆脱心理困境的时候,就会想到进行咨询,寻求帮助。因此,各个年龄阶段的官兵都可能成为心理疏导的对象。但比较而言,青年官兵是疏导的主要对象。青年官兵正处在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他们面临选改士官、求学、提升、恋爱、人际交往等发展中的诸多选择,以及自身肩负的使命责任,这些与他们所具有的人生经验相比,使他们承受着很多的心理压力,因而更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和心理困扰。近年来的调查研究表明,有一定数量的青年官兵心理上存在着适应障碍。这不仅可能制约青年官兵的成长与发展,更加会对国防建设产生一定的影响。心理疏导教育方法在解决青年官兵心理困扰、提升心理素质、预防心理疾病等方面起着功效显著的重要作用,心理疏导是完善青年官兵心理素质的迫切需要。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