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仓储个人专业技术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仓储个人专业技术总结范文第1篇
从1998年开始,作为粮食流通技术的一次重大变革,这些成果在国家粮库建设中进行了大规模推广应用,对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发挥了重大作用,彻底改变了粮食仓储管理和技术落后的被动局面,全面提升了粮食流通设施建设水平,使我国粮食流通设施建设和储藏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一、国债建库催生集成创新
(一)改变储粮落后状况是“四合一”技术研发基本目标 建国后至1998年以前,我国粮食供应长期处于短缺状态,粮食储备数量相对较少,对仓储设施需求不高,设施建设投入较少,建设标准很低,配套设施设备少,保粮技术比较落后。相当部分仓房是上世纪50年代仿造前苏联粮库建设的苏式仓和简易平房仓,设施陈旧简陋,只能保证粮食不被日晒、雨淋,保温、隔热、门窗气密、地坪防潮等条件很差。由于保粮技术落后,储粮安全主要靠人工艰苦劳动来保证。粮温测报靠人工入仓检查,时间长,效果差;害虫防治由人工进仓投药完成,作业有一定危险,而且用药量大,杀虫还不彻底;粮食出入库作业要靠人背肩扛,劳动强度大、效率低、费用高、粮食损耗严重。因此,当时我国大部分粮库的原有仓房设施条件和技术水平难以满足中央储备粮安全储存、品质良好的要求,科学储粮新技术的研发应用成为建立粮食储备保障体系亟需攻克的难题。
(二)三批国债投资粮库建设为“四合一”技术研发和大规模应用提供难得机遇为应对1997年下半年发生的亚洲金融危机,建立健全国家粮食安全保障机制,筑牢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基础,党中央、国务院于1998年6月决定发行国债用于建设包括储备粮库在内的六个方面的基础设施。国家共分三批安排了国债粮库建设项目。一是1998年安排172亿元建设250亿公斤仓容规模的国家储备粮库。二是1999年和2000年国务院又决定再投资150亿元分别建设两个100亿公斤仓容规模的国家储备粮库。三是2002年和2003年再次安排21亿元投资用于粮食仓储设施的完善配套和功能提升。三批国债粮库建设共投入资金343亿元,建设储备粮库项目1114个,建设各类专项工程1936个。共建成储备仓容510.5亿公斤。这是我国历史上集中建设粮库仓容规模最大的一次,使全国粮库有效仓容到2005年末达到2600亿公斤的历史最高水平。
国债粮库项目主要建设了高大平房仓、浅圆仓和立筒仓等仓型,实现了创新推广现代化仓型、改善储粮设施条件的重大飞跃。其中高大平房仓是主导仓型,占新建仓容的83%。仓房跨度从21米到72米不等,散粮装粮高度一般为6米,单仓容量可达500万公斤,是旧式平房仓的2~3倍、苏式仓的5倍。浅圆仓占新建仓容的10%,是一种占地面积小、单仓容量大、机械化程度较高的新仓型,可同时满足中转和储备的需要。
高大平房仓和浅圆仓作为储备粮库,因单仓容量大、堆粮高,储粮周期长,配套设备要求高,原有的仓储技术、工艺设备及作业方法已不适应安全储粮和高效运营的要求,创新研发推广亟待突破。为此,原国家粮食储备局组织科研院所进行技术攻关,广大科技人员克服困难,很快形成科研成果,“四合一”储粮技术研发推广应运而生。201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获得者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吴子丹等2024科研人员是全行业科研队伍的突出代表,还有许多无名英雄为推广储粮新技术作出了贡献。
“四合一”储粮技术彻底解决了高大平房仓和浅园仓储存粮食面临的粮堆环境复杂、湿热转移严重、易结露、易发热霉变、害虫易扩散、熏蒸杀虫不彻底以及储粮品质陈化快等难题。总之,三批国债投资粮库建设坚持以科技为先导,将“四合一”储粮技术研发成果作为解决新型粮仓建成后安全储粮的主要支撑,保证了项目的投资效果,确保了粮库安全储粮和高效运营,提升了粮库管理水平和科技含量。同时,国债粮库从项目建设和使用管理等多方面提出了技术创新、研发应用的新要求,提供了广阔的集成试验空间,促进了“四合一”储粮技术的研发集成,推进了技术成果在粮食行业的广泛应用,极大地提高了我国粮库建设和粮食仓储技术水平。
二、转化应用取得显著成效
科技成果的生命力在于转化应用。为做好“四合一”储粮技术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工作,国家粮食局高度重视“四合一”储粮技术在国家投资建设粮库项目中的推广应用,重点抓了通用图设计技术集成、实仓试验完善标准和设施建设与改造中的大面积推广应用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采用通用图设计,全面应用“四合一”储粮技术1998年三批国债投资粮库建设项目启动之初,原国家计委和国家粮食储备局为选好储备粮库建设的仓型和储粮工艺,专门委托国贸工程设计院、郑州科研设计院、无锡科研设计院、郑州粮油食品工程建筑设计院等单位,在总结我国粮库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充分借鉴国内外先进建设经验和储粮技术,编制各种仓型通用设计图纸。请郑州粮食学院、郑州粮油食品建筑设计院结合仓型通用图设计制订了统一的安全储粮工艺技术要求。1998年第一次编制《中央直属储备粮库仓型设计选用图集》和《中央直属储备粮库储藏工艺设计图集》并推广使用,2000年和2001年又陆续对设计图集作了修订完善。该套通用图在2004年荣获国家第七届优秀标准设计金奖,2 009年获得中国勘察设计协会颁发的建国60周年“作用显著标准设计项目”大奖。
国家粮食局还了《中央直属储备粮库浅圆仓设计暂行规定》、《200亿斤国家粮库平房仓通用施工图优化设计统一技术规定》、《国家粮库建设项目初步设计编制和审批管理暂行办法》等规范性文件。粮库建设历史上第一次将安全储粮、作业装备、信息管理、质检监测等技术与粮库建设全面结合实施,彻底解决了以前存在的粮库建设与建成后使用“两张皮”的问题。建库期间,国家粮食局组织了多次粮情测控、环流熏蒸、机械通风、谷物冷却机、烘干机、吸粮机等一类设备的公开招投标,组织了三期大型粮仓设备展览会,促进了科研与设备制造的有机融合,使粮食仓储设备质量与技术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大大缩小了我国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三批国债粮库项目所建粮库全部配备了“四合一”储粮技术系统,共配备粮食检测系统1169套,环流熏蒸系统1118套,购置计算机6213台,谷物冷却机645台。
(二)通过大规模实仓试验,不断完善“四合一”储粮技术 “四合一”储粮技术推广使用是粮库建设和管理的一项重大变革。推广之初,四项新技术
研究成果只在少数库点做过一些单项试验,尚未在全国不同地区、不同条件下进行系统生产试验,技术标准、操作规程尚需完善,粮库管理和技术人员亟需培训。为此,国家粮食局组建了粮食储藏技术咨询专家组和机械通风、谷物冷却、环流熏蒸、粮情检测等专项技术组,从1999年到2000年分别在全国13个省(区、市)的21个粮库,进行了为期一年多的生产性试验,获得了宝贵的科学试验数据,编制(修订)了《高大平房仓储粮技术规程》、《浅圆仓储粮技术规程》、《粮情测控系统》、《储粮机械通风技术规程》、《粮食仓库磷化氢环流熏蒸装备》、《磷化氢环流熏蒸技术规程》、《谷物冷却机低温储粮技术规程》等多项技术规程和标准。配合生产性试验,国家粮食局编印了《储粮新技术应用简报》30多期,很好地指导了新仓储粮工作。总结生产性试验成果,编制了《储粮新技术教程》和四套多媒体教材,举办仓储技术培训班,先后为全国近千个粮库培训了一万多名技术骨干,为“四合一”储粮技术推广使用奠定了人力资源基础。
(三)“十一五”期间继续推广应用“四合一”技术,全国粮食仓储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十一五”期间,国家粮食局将“四合一”储粮技术作为保障储粮安全的关键技术进行了推广应用,促进了科技成果转化。一是进一步完善粮食工程建设标准和粮食仓储技术规范,不断将新技术新成果纳入国家或行业标准,强力推进转化应用;二是通过编制和实施粮食现代物流、粮油仓储设施建设等专项规划,突出国家补助投资重点,引导企业在粮食现代物流、粮库建设、维修改造项目中积极采用“四合一”储粮技术;三是将采用“四合一”储粮技术作为中央储备粮代储资格认定企业的必备条件,明确标准和要求,严格审核,截至去年年底,全国认定的1906家中央储备粮代储资格企业全部采用了该技术;四是把采用“四合一”储粮技术纳入粮油仓储企业规范化管理考核的重要内容,全国326家规范化管理先进企业技术装备水平、管理水平明显提高。
通过上述措施,“十一五”期间,无论是中央投资安排的储备粮库建设项目、现代物流项目,还是地方政府和企业投资的省级储备粮库和市县中心粮库建设以及粮库维修改造项目,都广泛采用了“四合一”储粮技术。
截至2009年底,全国粮库有效仓容中应用“四合一”新技术的比例比2005年底有了很大提高,综合应用技术增加40%以上。全国共有1.29亿吨仓容的仓房装备了专业的环流熏蒸设备,占总仓容的40%:1.76亿吨仓容的仓房装备了计算机测温系统,占总仓容的54%;2.44亿吨仓容装备了机械通风设备,占总仓容的75%;南方地区粮库共装备谷物冷却机1029台,基本上可满足高温高湿地区低温储粮的需要。
“四合一”储粮技术在全国粮库投入使用以来,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良好的社会效益:一是保证了粮食安全储存,减少了粮食数量损失。粮情电子检测实现了粮情变化的动态监管,为及时采取相应技术措施提供了可靠的依据。采取机械通风、低温冷却、环流熏蒸等措施有效防止了粮食虫、霉、鼠害发生,控制了水分减量,减少了粮食数量损失。二是保证了粮食品质,提高了粮食耐储藏性。以低温低氧和物理防治技术为主,辅以必要的低剂量、无残留的化学药剂熏蒸,减少了药物污染,实现了绿色环保、安全储粮。试验表明:储存三年后的粮食与当年新粮的品质没有差异,各项卫生指标安全可靠。2009年全国粮食清仓查库结果显示,中央储备粮中的陈化粮已被全面消除,储粮损耗也从“十五”初期的4%降到目前的1%以下,体现粮食新鲜程度的宜存率指标从以前的70%上升到99%。三是提升了粮食流通设施建设和仓储管理水平。粮库项目建设与“四合一”储粮技术推广应用相结合,培养和锻炼出一支工程设计、技术研发、粮库保管化验和仓储企业管理队伍,大幅提升了粮食流通机械化、自动化水平,彻底改变了粮食仓储落后面貌。
三、创新发展提升建设水平
创新发展永无止境。根据《粮食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和粮食科技发展规划要求,“十二五”期间要继续发挥科技支撑作用,大力推进粮食仓储设施建设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
(一)搭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 通过编制和实施粮食流通设施建设规划和粮食工程建设标准,继续做好新技术、新材料、新仓型、新设备在储备粮库建设、粮食现代物流和市场体系建设、粮库维修改造、农户储粮等重大项目上的成果转化。特别要突出国家投资补助的引导作用,在项目设计和安排投资中优先支持节能环保、绿色安全的设施建设和储粮新技术的应用。
(二)加强储粮新技术研发应用 一是加强绿色储粮技术研发应用。按照绿色环保的要求,应用信息、生物、材料等高新技术成果,改造传统粮食仓储物流设施,大力推广低碳技术,发展绿色储粮。二是加强节能减排技术研发应用。研究不同储粮生态区域适用仓型和保温隔热工艺,筛选性能优良的粮仓反辐射热和隔热材料进行应用示范。研究不同储粮生态区域不同粮种的最佳干燥模式,推广高效节能、低增碎的粮食烘干工艺和设备。三是加强智能粮库信息技术研发应用。开展智能化粮库建设,创建粮食信息化宏观调控平台,实现对储备粮管理信息的集成与监控。
仓储个人专业技术总结范文第2篇
一、科学管理,促进精细化管理上台阶
按照国家和省粮食局的部署,深入开展全省规范化管理“示范粮库”创建活动,积极探索加强粮油仓储管理的新途径。组织各储备库按“示范库”标准,逐个环节、逐个岗位细化量化业务流程、工作标准,科学设计管理制度,落实考核评价机制,推进储备粮管理科技化、规范化、效益化发展;建立指标考核体系,促进仓储企业开展节能减排,提高应用低温隔热等先进储粮技术的覆盖面,年内,力争除当年入库新粮外,50%以上库存粮不熏蒸,使储备库库存小麦轮换期内熏蒸不超过2次;积极发挥市科技储粮指导组的作用,深入研究和全面推广应用低温、低药等绿色储粮技术,每个储备库都要落实研究课题与项目,及时整理研究成果,发表2篇以上高水准的论文,提升我市仓储行业竞争力;根据市场行情和政府调控需要,合理确定辖区内地方储备粮油库存规模,切实抓好储备粮油轮换工作,把握轮换节奏,提高轮换效益。
二、落实政策,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
引导粮食仓储企业,正确运用国家各类扶持引导政策,积极争取中央、省、市各级财政资金补助,有规划、有步骤地实施基础设施建设;树立长远发展目标,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力争用三至五年时间,对全市基层粮所进行全面维修改造;严格执行国家《粮油仓储管理办法》和《省粮油仓储单位备案管理办法》,落实粮油仓储单位备案管理制度,利用粮油仓储管理系统信息平台,全面掌握我市粮食仓储设施基本信息;加强市粮食仓储物流中心建设,大力实施电子结算、信息网络、检验检测等配套工程,着眼“大粮食、大市场”,构建区域化粮食仓储物流平台。
三、整合资源,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
充分发挥“市粮食调控及储备业务智能管理系统”功能,提高基层单位粮食仓储管理效率;通过整合行政办公、执法、社会粮食统计、粮食经纪人管理等子系统,强化库存粮食监管,提高行政效能;积极争取与全省粮食仓储管理系统对接,努力实现省、市、县三级联网和资源共享;指导仓储企业探索粮库管理信息化与智能化的集成应用,积极研究在仓储管理领域应用物联网技术。加大信息系统的建设力度,逐步实现系统的更新和冗余配置,提高信息系统运行质量。
四、服务民生,扩大农户科学储粮覆盖面
积极争取各级政府和2024部门支持,落实配套资金,稳步推进农户科学储粮专项建设,全年推广科学储粮“示范仓”4500户。认真贯彻国家《农户科学储粮专项管理办法》,修订完善相关配套制度,确保专项建设规范高效。严格专项资金管理,实行专户管理、专账核算、专款专用,对“示范仓”中标价格、补贴金额等内容要张榜公示,接受社会监督。加强质量管理,从原材料采购到“示范仓”加工实施全程监督,为农户提供质量可靠的产品。强化政策宣传引导,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体,提高全社会对农户科学储粮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农户参与科学储粮的积极性、主动性。建立健全技术服务体系,普及储粮知识,加强技术指导,提高农户科学储粮水平。
五、以人为本,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坚决客服麻痹思想,居安思危,把各项安全生产工作措施抓细、抓实、抓好;完善管理制度,规范操作规程,建立责任追究制度,逐级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把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到每个管理环节、岗位;强化药剂管理,严格执行操作流程和技术规范,按国家粮食局“熏蒸作业负责人应由高级及以上资格的粮油保管员担任,环流熏蒸设备应由中级及以上资格的粮油保管员操作”的规定,切实加强职业资格培训和鉴定,严格落实持证上岗制度,确保熏蒸作业安全;加大安全生产设施设备投入,落实安全生产费用,杜绝各类安全生产事故发生。
仓储个人专业技术总结范文第3篇
摘要:“仓储管理实务”是高等职业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为提高学生就业能力,满足社会对物流专业人才的需求,在多年教学实践的基础上,通过分析该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及仓储管理岗位群相应岗位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要求,进行了基于职业能力导向的课程设计。
关键词 :高职;仓储管理实务;教学设计;职业能力导向
作者简介:金玉清,女,甘肃武威职业学院经济管理系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市场营销、物流专业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15)06-0005-05
一、“仓储管理实务”课程地位、性质
“仓储管理实务”是甘肃武威职业学院物流管理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该课程在学生学习了先修课程“物流基础”的前提下开设,同时,又为后续的“运输管理”、“采购管理”、“库存管理”、“供应链管理”等专业课程提供了知识支撑。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能够培养学生仓储经营管理、仓储设备操作、仓储作业组织等多种岗位职业能力,以及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与人沟通交流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从事相关职业应具备的道德素养及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学生的顺利就业奠定基础。
二、“仓储管理实务”课程目标
(一)课程总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将使学生对仓库选址与规划、仓储作业设备、仓储作业流程(入库作业、在库管理、出库作业)、库存控制、仓储商务管理、仓储成本分析、仓储管理信息技术、仓储的安全和特殊货物管理等知识有较全面的了解。要求学生重点掌握仓库入库作业、在库管理、出库作业的流程、组织与实施,并使学生能将仓储管理与配送管理、采购管理、运输管理等课程的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专业系统知识;通过模拟软件的操作、案例讨论、角色扮演等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独立思考的习惯,形成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强化其职业道德意识和职业素质的养成。
(二)具体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仓储管理的基本知识;掌握仓库的选址与规划布局;熟悉仓储作业的基本流程;熟悉仓储作业的设备;懂得货品的保管与养护方法;掌握库存控制的方法,并对仓储成本进行分析管理;掌握仓储管理的信息技术;掌握仓库安全与特殊货物的管理。
2.职业能力目标。能进行仓库规划与布局;会进行物品编码与信息处理;能使用仓储常用设备;能组织货物进出库;能对库内物品进行保养与维护;能操作运用仓储管理软件和其他应用软件;能进行订单处理;具有成本分析与控制的能力;掌握仓库安全及防范的要求;能够掌握文明作业、环境保护的相关规定及内容。
3.职业道德与素质养成目标。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学好专业知识,具备一定的职业能力,更要重视学生职业素质、职业道德的养成。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认识到诸如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吃苦耐劳、团队协作等职业道德与素质对个人职业发展、他人职业发展、企业成功的重要性,使学生自觉地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与职业素质。具体来说,要具备仓储管理员的基本职业素质要求;要有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要具有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意识;要有团队合作意识;要具有较强的沟通能力和协调能力;要有较强的书写能力和计算机操作能力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一定的抗压能力。
三、仓储管理相关工作岗位群所对应的职业素质、专业知识和职业能力
根据物流专业对人才需求标准,构建仓储管理相关工作岗位及任职要求,具体内容如表1。
四、基于职业能力导向的“仓储管理实务”教学设计
(一)教学思路设计
为实现课程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与职业能力,应坚持“教、学、做”合一,构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情境化教学模式。
(二)学习性工作任务设计
通过专业教师进入合作的物流仓储企业进行调研,了解仓储各项作业的任务内容,分析工作任务所对应的能力需求;将能力需求转化为项目化学习任务,最终通过项目化任务实现课程教学培养目标,确定岗位工作任务,具体内容如表2。[2]
(三)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设计
“仓储管理实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教学的过程中,除课堂讲授外,应配合案例讨论、角色扮演、模拟实训、实习等各种方法实现教学目标。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直观形象地展现教学内容,可采用多媒体教学,穿插介绍国内外仓储管理音像视频资料、图片等,以充分关注师生间互动和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和发挥,构建“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1.教学方法设计。(1)项目教学法。本课程从仓储岗位职业能力出发,依据仓储作业流程,可将全部教学内容分解为仓储认知、仓库系统规划、入库作业、在库作业、出库作业、仓储业务评价六大模块项目,设计出完成每个项目的条件,让学生制定项目实施方案,最后,对学生的实训结果进行考核。(2)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采用案例进行讲解及组织学生对案例进行讨论,引导学生从实际案例中学习“理解和掌握一般规律”方法及设计方案,从而有效地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相互结合的一种教学方法。[3]案例分析在课堂教学中可大量采用,此教学法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培养学生的开创性思维,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教师可采用教材中的案例或搜集的案例信息提出问题,组织学生讨论分析,教师引导启发、点评总结。(3)任务驱动法。教师布置实训任务,理论学习由学生操作完成。在模拟实训室,学生按照教师演示,布置任务后可马上动手操作,从而有利于知识的快速消化吸收。如分拣作业、堆码作业、出库作业可采用此法。(4)角色扮演法。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小组内的成员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使学生感受实际工作中的不同身份角色,从角色者角度考虑、解决问题。比如入库作业、出库作业、分拣操作实训、仓储商务谈判及合同签订等可采用此法。(5)模拟训练法。利用物流模拟软件和其它仓储实训软件,通过仿真度很高的仓储虚拟环境,使学生熟悉仓储岗位的各种业务流程及作业,并能进行模拟操作,从而促进对仓储理论知识的理解、接受和应用。
2.教学手段设计。(1)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多媒体课件可重点展示学生并不能经常接触的仓储设备的图片,如货架、托盘、叉车、集装箱、自动化立体仓库等;并展示整个仓储作业的流程图,以便于学生理解。(2)音频、视频资料辅助教学。为扩展课外知识,可2024仓储作业相关的音像资料用于仓储管理的教学中。如仓储与货物分拨系统演示、UPS分拣系统、天津港集装箱装卸作业等,从而扩展学生知识面,提高其学习兴趣。(3)实训教学。通过仓储模拟软件,可模拟仓库入库、在库、出库的作业管理流程,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通过对校外仓储企业的参观学习,使学生零距离接触工作岗位,感受企业文化,增强学生对岗位职业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激发其求职和探索欲望。
(四)考核方法设计
通过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得以实施,但实施效果如何,要通过考核来验证。考核可由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进行。其中,过程性评价依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实训操作能力及表现来评定(占60%);结果性评价即期末考试(占30%);学生平时表现如考勤、学习态度(占10%)。这种考核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着重体现了职业能力培养中学生动手能力、实训能力的考核。
五、“仓储管理实务”教学设计实例
以“仓储管理实务”项目4:入库作业——任务二:货品验收为例,进行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该任务要求学生在前一任务货物接运的基础上,进行货物验收并办理交接手续。在学习货物验收的方法、验收标准、验收内容的基础上,对货物进行数量验收和质量验收,并填写物资入库初检记录、验收单、货物拒收单和实物保管明细账。布置工作任务:上海无忧仓储有限公司接到两个公司的入库通知单,让学生模拟仓储操作员的工作,进行货物验收,并对不符合入库储存要求的货物进行处理。
(二)教学过程设计及实施(见表3)
职业教育作为专业型、技术型人才培养的“摇篮”,不仅要对知识型人才进行必要补充,而且要致力于塑造更多专业技术过硬、动手能力较强的高素质劳动者,以满足各行业各领域对于技术人才的岗位需求。“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提出,要求教师领悟职业教育的实质,从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入手,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做好教学设计,及时进行课后反思总结,为职业教育的发展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牛国鹏.浅论高职物流专业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策略[J].物流技术,2013(6):270-272.
[2]汪晔.基于职业能力导向的配送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14(6):122-124.
仓储个人专业技术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物流;仓储;仓储管理;经济效益
一、前言
进入新世纪,新型物流配送方式为基础的产业迅速发展,为全球经济一体化不断加深和世界经济的迅速发展都贡献了极大的贡献,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物流产业的迅速发展在原材料运输、资源配置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仓储管理作为物流产业极为重要的环节,其发展越来越受到社会大众的关注。如何提高仓储管理水平已经成为提升企业经济效益的关键因素。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提升仓储管理水平是企业的追求。
二、仓储管理概述
仓储管理是指对仓库中的库存商品进行存储和保管。企业在扩大生产规模,不断发掘自身竞争能力的同时也应该注意到仓储管理的重要性。现代社会仓储管理的作用已经超越了其原有的工作范围,它不仅仅承担保管和存储货物的作用,还担负了中转物资的任务。现代的仓储管理已经完全超越了过去静态存储的功能,向动态物资高速运作发展,这就对仓储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仓储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为了提升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必须对仓储管理进行分析,发现其存在的问题:
1.仓库分布不均,利用率低
我国许多企业对于仓库的建设都是为了方便自身的需要。大多数企业的仓库设立在交通及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这样就造成的仓库分布不合理,呈现出来扎堆现象,这样就造成了许多仓库空置,利用率低。
2.仓库设施落后
由于我国的特殊国情,大部分仓库建成于30或40年前。此时的仓库多是以平房和露天居多,现代的轻钢结果则较少。并且仓库中多是以人工操作为主,并未按照现代的自动化操作系统,使得仓库的基础设施较为落后。同时,人工操作流动也就导致了仓库管理的随意性较大,很难达到规范的管理。
3.仓储技术落后,专业人才缺乏
现代仓储管理已经完全摒弃了传统的仓储管理技术。但是我国仓储管理的技术水平发展并不均衡,有的仓库已经完全达到了机械运作,而有些仓库仍然需要由人工进行操作。这样不均衡的仓储技术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仓储管理的发展。同时,仓储的发展需要由相关的专业人才进行专业操作,但是我国的相关专业人才十分缺乏。
4.缺乏明确的法律规定
随着现代仓储管理的发展,现有的法律法规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的时间情况。我国,目前并没有完整且专门的2024仓储的法律法规。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我国仓储人员的法律意识不足,管理混乱,致使企业难以根据法律规定来维护自身的权益。
四、提高仓储管理水平的对策分析
仓储管理水平的提升是建筑工程发展的必要阶段。一般的仓储管理主要包括物理入库、存储和出库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在仓储管理的整体过程中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缺一不可。因此提升仓储管理水平的主要对策为:
1.物资入库严格管理
所有工程物资运送到位后都应该及时进行验收入库,在物资验收入库之前,仓库管理人员应及时安排其存放位置。并且,在物资到货时,仓库管理人员应与采购人员、技术人员和施工单位人员一同进行验收,每位在场的人员均需在验收过后再货物清单上进行签字,以确认入库数量和质量,以上验收人员到位不齐不应进行验收。若出现物资质量等不符合要求,应及时退回,不予以入库。
2.物资安全存储管理
物资在经过相关人员验收入库后,如何进行恰当的管理就成为仓储管理中最为重要的问题。因为建设工程所需的物资种类繁多,数量庞大,仓库中所存储的物资十分巨大。并且因为施工的需求,不同的物资进出仓库十分频繁,如果在进出过程中不能科学管理,极易造成物资混乱,进而影响工程建设。所以,应当对物资进行分类、分区存放,并且对每类设备和物资均进行编码,致使其清晰易找;并且应对将不同大类的设备和物资交由不同的人专门管理,实施责任制管理;对于入库的机器设备和物资,仓库管理人员应当及时在电脑上建立台账;最后还应当规定仓库管理人员定时对所管理的设备和物资进行盘点。
3.严格控制物资出库
物资出库管理是仓储管理的最后环节,同时也是十分重要的环节。为了避免物资的滥领滥用,应当建立严格的物资出库管理制度。领用单位必须经过公司的批准后并且取得主管领导的签字盖章,最后才能到仓库管理人员处进行物资领用,杜绝先领用后补办手续的现象。
4.提升仓库的基础设施,加大技术投入
当前仓库的基础设施和技术是其现代化的基础。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管理手段可以合理地对仓储物资进行调配、计量保管等行为,使企业的仓储活动达到高效率。同时,通过加大技术投入,能够加强仓储管理的高效率和准确度。如果仓储管理工作想要和企业的其他部门进行联网,必须利用电子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动态信息技术共享。因此,加强技术手段的应用也成为了建立现代化仓储的必要选择。
五、总结
企业在不断提升仓储管理水平的进程中,不仅需要进行仓库硬件的强化,还需要结合信息技术对企业仓储管理的发展进行推动,以期能够找到提升企业仓储管理水平的对策。
参考文献:
[1]林秀田.提高企业仓储管理水平的对策分析[J].现代商业,2009(29):101.
[2]河北玉田国家依食储备库.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全面提高仓储管理水平[J].粮油仓储科技通讯,1996(2):56-59.
仓储个人专业技术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危险品仓储区、规划对象界定、布局模式选择、库容需求预测、编制模式
1 引言
在当今的全球产业体系中,整个危险品生产行业在上游产业链的基础地位逐步突显,已经成为社会正常生产、生活不可或缺的“必需品”。但由于其种类繁多且有毒害性,危险品的生产、仓储、经营、运输以及使用都受到严格的安全限制,尤其在生产和仓储环节,更容易引发安全事故,并有可能给人类带来难以预料的严重后果。为此,我国每一级政府对各类危险品的生产、储存都格外重视,对这些环节会作出专门的安排。尤其是危险品使用或中转量较大的城市,一般会根据需要对危险品的生产、仓储专区进行统筹规划和设计,以确保城市运行的安全、有序、和谐。
根据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的要求,南宁市规划管理局于2009年4月委托南宁市城市规划设计院编制2024南宁市危险品仓储区布局的专项规划。由于此类规划在国内外可供应借鉴和引用的资料很少,亦无标准的规划编制模式,笔者希望通过对该规划项目编制过程中所遇问题进行梳理和反思,能够对未来大型危险品仓储区发展布局的规划模式作出一些有益探索。
2 核心问题思考
2.1规划对象的界定
根据《危险货物品名表》(GB 12268―2005),不同危险性危险物品分为九类:爆炸品,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燃物质、遇水释放易燃气体的物质,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毒性物质和感染性物质,放射性物质,腐蚀性物质,杂项危险物质和物品。由于危险品不但种类众多,而且分别由不同的管理部门管理,对于规划编制而言,如何界定项目研究的对象是首要工作。
2.2研究技术方案的选择
危险品仓储布局研究的技术重点,一是推动安全生产工作,二是为城市创建高效便捷的危险品仓储设施体系,推动区域的产业发展,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和谐统一。规划如何根据各类危险品专区布局特点、原则,充分考虑城市工业(园区)用地布局规划、基础建设需求、自然与社会发展条件等综合因素,采取因地制宜的技术路线,科学预测危险品库容、选择合理布局模式,将是项目编制能否成功的决定因素。
2.3专业仓储区建设与生产企业的协调
目前南宁市危险品仓储企业现状是多、小、散,因此危险品生产企业,并无专门配套的仓储区, 各生产企业于厂区内自行配套。由于缺乏统一的规划和安排, 现状危险品的生产、仓储区在空间分布上较为分散。当规划布局建设大型专业仓储区,如何统筹协调现有生产企业与未来仓储专区的关系,将成为规划的重点。
3 南宁案例分析
3.1现状分析
目前危险品仓储设施的布局不尽合理,危化品仓库多在城区或近郊,与城市建设开发严重不相适应,给城市发展遗留下诸多安全隐患。由于经营企业普遍规模小、效益不高,技术力量薄弱,安全投入量少,安全设施设备差,安全度低,亟待整合和调整。具体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缺乏集中布局、分布散乱
阻碍城市的发展空间,同时自身也无法获得充足资源
3.2界定研究对象
在征求各类危险品生产、运输、仓储主管部门意见的基础上,结合南宁市自身危险品生产经营、储存销售实际状况和发展趋势,规划将能够形成或需要建立一定规模储存区的危险品划分为油气、化工、民用爆炸物品、放射性物品四大类。
因此,本次规划的对象即四大类危险品的公共仓储区。由于规划研究的危险品仓储区主要是指为全市服务的大型危险品仓储区,即市一级的专业存储危险品集中地,则不包括加油加气站(已另编制专项规划)、瓶装气供应站等为片区服务的危险品库区以及各企业、医疗科研机构合法储存民爆品、放射品的专门区域。同时,针对烟花炮竹产业的基本特性,规划也南宁市烟花炮竹仓储区布局进行了专题研究。
3.3规划技术路线
根据各类危险品的行业自身特性和规划区的实际情况,工作思路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以规划区各类危险品的生产运输、仓储销售现状,结合借鉴国内外的先进理念和技术经验,通过采用综合分析、比较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重点对各类危险品仓储设施的功能、容量、运营特征及发展趋势进行分析,明确南宁市各类危险品仓储设施的划分、选址框架及功能定位,使其满足“布局合理、层次分明、功能明确”的总体要求。
根据城市和区域发展的空间布局和产业发展方向,与国家的产业政策协调配合,以各危险品行业一线产销部门提供的行业运营、发展资料为基础,通过比较分析与定性、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规划期内各类危险品存储专区的库容需求进行科学预测,以优化资源配置为基础,进行多方案选址论证比较,提出各类大型危险品仓储区布局方案,作为未来危险品仓储专区选址的基本指导依据。
3.4发展布局模式
3.4.1 紧密结合南宁市各个产业发展布局,合理布局危险品仓储专区
危险品仓储专区布局应尽量接近主要服务区域,减少穿越。既方便企业经营,又可减少运输成本,同时也可以减少运输过程中意外事故的发生,减少财产的损失,创造安全的社会环境。
3.4.2 根据各个类危险品的特点,分类设置仓储专区
各类危险品都有其自身的储存方式、储存要求及其库址选址标准。因此危险品仓储应分类设置,根据危险品的性质、种类及其供应链特点,分别制订危险品仓库网点建设规划,对生产性危险品仓储设施应该严格控制库区数量,提倡规模化集中化,对油漆 酒精 火碱等生活性危险品仓储设施,应该本着方便消费适当分散的原则进行网点规划。
3.4.3 选择合理的布局模式
危险品仓储专区布局模式有集中式和分散式,其中集中选址是指将规划区内新建的危险品生产、储存专区定于一个位置,危险品在专区内分区、分类生产及存放,同时大力引导旧企业逐步迁入其中。分散模式建议将危险品专区分为若干个选址,根据类别不同,危险品分为若干选址生产及存放。
3.4.4 推行集中存储统一配送的商业模式
借鉴危险品生产 经营许可证制度的经验,建立全市统一的危险品仓储运营许可制度,包括公共仓储的经营许可与企业内部仓储的运营许可,并以此制度为前提,逐步在全市范围内推行集中储存统一配送的商业模式。
4 总结与探讨
4.1创新工作研究
由于缺乏相对成熟的规划经验方法,项目组根据各类危险品的自身特性和规划区的实际情况,在以下方面提出一些创新的工作方案:
4.1.1 打破综合规划缺失、跨部门难以协调的发展瓶颈,努力实现“四规协调”
对于危险化工品,现状南宁市域尚无一处公共的仓储专区,仅仅是各小行业间根据自身需求在方便本企业(单位)生产、使用的条件下建设的。既没有科学严谨的综合大行业布局考虑,也没有针对市场需求形成系统,更没有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高度跨越小行业之间利益进行协调规划,导致危险品仓储地的设置分散零乱,整体效益低下,同时占用大量宝贵的土地资源,与城市建设开发严重不相适应,给城市发展遗留下诸多安全隐患。
因此,项目编制以各级城乡规划为龙头,并努力落实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相关要求,优化资源配置,同时要协调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生态功能区划,优化国土开发格局,促进危险品仓储区布局规划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生态功能区划的“四规协调”。
4.1.2危化品仓储专区布局构思
由于化工产业在规划范围内生产企业数量众多,产品种类众多,分布散乱无序,对城市建设发展产生了严重的阻扰。因此,整个南宁市化工产业链均需主动顺应城市发展总体空间布局战略,逐步搬迁远离中心城区,有效服务并推动南宁乃至区域的产业发展,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和谐统一。
充分考虑区域重点产业项目布局,结合城市工业用地(特别是工业园区)布局规划、基础建设需求、自然与社会发展条件等综合因素,因地制宜,合理划分不同类型的危化品仓储专区的服务范围。
根据各类危化品生产、销售、存储、运输要求和化工产业集中区的布局,结合各骨干化工企业的产业转移和厂址搬迁意向,尽量贴近一线生产企业实际要求,科学规划布局各类危化品仓储专区。
4.2编制模式探讨
通过本次规划,笔者感受到规划对象的界定、布局模式的选择、库容需求的预测是项目编制的重点和难点之所在,也是规划工作的主要内容。同时,如何协调规划预测与现有生产、仓储企业之间的利益矛盾关系,将之间影响布局落实的可操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