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本网工作报告内容页

公益志愿服务实践报告(整合5篇)

2024-07-10 05:55:01工作报告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公益志愿服务实践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公益志愿服务实践报告范文第1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有效服务全区中心工作、有效服务青少年成长成才为目标,紧密围绕*共青团工作实际,按照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要求,制定和完善符合*共青团科学发展的规划、目标和措施,积极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建设,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着力转变不适应新的形势需要、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和求真务实的作风,认真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更好地推进各项工作,为推进*共青团工作再上新水平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总体目标和时限要求

(一)总体目标

着力解决团区委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中查摆出来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问题、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把分析检查报告中提出的整改措施目标化、具体化、责任化。通过深入开展整改落实工作,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化为谋划科学发展的正确思路、促进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推进科学发展的坚强意志、领导科学发展的实际能力、落实科学发展的自觉行动。

(二)时限要求

各项整改措施总体上分短期、中期和长期三个时限。具体时限按整改落实方案要求、各部室工作安排和上级总体部署结合起来考虑。

三、整改主要内容及措施

(一)高扬爱国主义伟大旗帜,紧抓重大历史契机,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

1.开展主题教育实践活动,进一步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以“我与祖国共成长”为主题,面向全区广大青少年,深入开展青少年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全面提高青少年思想政治素质。

2.完善工作机制,进一步做好维稳工作。制定维稳工作方案,建立和完善有效的工作机制;发挥舆论监测系统作用,关注青年思想动态,提高维稳工作水平。

3.做好新中国成立60周年群众游行组织工作,圆满完成党和人民交给的光荣政治任务。认真做好群众游行活动的筹备工作,全员参与、全力以赴,汇集各方资源力量,“高质量、有创新”地完成国庆60周年群众游行活动任务。

(二)切实加强团组织建设,实现团组织对广大青年的吸引和凝聚。

4.确定2009年下半年*共青团工作格局、思路和主要任务。总结2009年上半年工作,部署2009年下半年工作,进一步明确工作思路和任务。

5.深化党建带团建工作,进一步加强团的基层组织建设。与区委组织部、区人事局等相关部门共同研究,深化基层党建带团建工作。

6.开展团干部及志愿者骨干教育培训。努力提高基层团建工作的整体水平,面向基层团干部、志愿者工作骨干、大学生村官、青年自组织骨干及各行业优秀青年,开展全面系统的教育培训,以培训带骨干、以骨干带全员,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事业的科学发展。

(三)着力推动奥运志愿服务成果转化工作,推进我区志愿者工作持续发展。

7.招考*市*区志愿者协会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完善志愿服务工作体系。召开*市*区志愿者协会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以完善协会建设为基础,团结凝聚各类志愿者组织,带动各界社会公众参与志愿服务,推动枢纽型社会组织建设。

8.规范志愿者工作运行体系,建立长效运行机制。进一步规范全区志愿者的招募、注册、管理和培训工作,实现全区志愿者拥有唯一注册号码便于系统管理,一枚区协会徽章作为活动标识、一本区注册志愿服务证作为身份和服务时间认定的凭证,将志愿者的培训工作经常化,常态化。

9.做好奥运志愿者队伍保留工作。建立完善志愿者注册管理系统和信息服务平台,建立志愿者认定、激励制度,整体保留和转化10万名奥运志愿者。

10.筹备建立应急志愿者队伍,开展应急志愿服务。筹备建立应急志愿者队伍,开展应急志愿服务工作。

11.开发志愿公益实践项目,完善志愿服务项目体系。围绕环境保护、扶老助残、健康卫生、文化教育、大型赛会、交通治安、便民服务、应急服务等重点领域,建设200个区级志愿服务示范项目。

12.协调推进城市志愿服务工作。整体保留23个城市志愿服务站点,拓展服务形式和内容,创新城市志愿服务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志愿服务工作体系。

13.开展新春送温暖系列活动。整合多方资源,为困难青少年群体提供帮助;慰问老年志愿者、特殊志愿者群体,弘扬志愿服务精神。

(四)不断完善服务青年创业就业的机制,为青年创造良好的创业就业环境和条件。

14.成立*区创业者协会。整合全区范围内年龄在45周岁以下的青年创业者,建立区域青年创业企业互动、互助的社会化平台。

15.建设*青年创业工作促进网。为青年创业企业提供一站式公共信息查询、交流和服务的在线解决方案,实现对创业青年的网络服务平台。

16.深化共青团青年创业夜校工作,进一步服务青少年创业就业。完善各级“青檬夜校”的建设,在青年中传播创业理念、创业文化,进一步增强青年的创业本领。

17.建设青年创业见习基地,增强青年创业就业能力。在全区广泛建设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为青年提供见习岗位为青年创业企业提供优质人力资源平台。

18.以筹办青年创业大赛为带动,进一步推动*区青年创业实践工作。继续办好“晨光杯”青年创业大赛,为青年创业者打造一个提高素质,展示风采的平台;定期举办创业投资沙龙,打造风险投资人与创业项目相互交流的平台;定期举办*晨光创业论坛。

(五)稳步推动*区青少年公益事业,建立青少年公益事业发展新平台。

19.深化青少年维护权益和预防犯罪工作。继续开展好“阳光心语大课堂”、“星光自护”等活动,为青少年提供法律咨询与援助,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积极开展帮扶救助工作,解决他们面临的实际困难。

20.积极整合资源,推动青少年公益事业发展。面向进京创业人员子弟、社区闲散青少年等群体展开帮扶救助;加强品牌建设,开展好“阳光心语大课堂”、“星光自护”等活动,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服务青少年发展、扩大团的公益影响。

(六)进一步加强团区委机关建设,培育和谐进取的机关文化,打造高素质的工作团队。

21.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打造坚强领导集体。做好班子民主建设,对于团区委各项工作中的重大事项,要做到民主决策,通过团区委书记会制度,做到思想解放,决策民主,财务公开,人事透明;加强工作配合,密切沟通,相互支持,在推动工作的过程中,要先通过各种有效形式,把班子成员工作理念、目标和实现途径相互达成一致,尤其是在业务重,责任大的重点工作上共同把握机遇,相互熟悉进度,相互弥补不足,相互提醒细节,从而发挥团区委领导班子在指导和推进工作中的最大作用。

22.完善规章制度的建设,切实做到以制度规范工作的开展。严格执行领导班子议事规则、公开办事、重要情况通报和报告、民主生活会、述职述廉、谈话和诫勉、党员领导干部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干部定期轮岗交流、干部考核和廉政责任追究等制度。围绕活动开展、考核和机关日常管理,建立健全机关学习制度、工作管理制度、考勤制度、财务制度等,形成以制度管人,以制度管事的长效机制,定期对各项工作任务进行检查、通报,提高各项工作落实的积极性。

23.加强团区委机关干部的政治理论学习。坚持用马克思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形成浓厚的学习风气,以领导班子的良好学风带领全团着力打造学习型机关和学习型团队。坚持机关集体学习,明确学习主题、篇目和领学人,认真做好学习记录和考勤考核,做到年初有方案、月月有安排、年中有自查、年终有总结。

24.进一步健全团区委机关学习制度。充实学习内容,丰富学习形式,坚持集体学习与自学相结合、理论学习与指导实践相结合、提高素质与促进工作相结合,在团区委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加强学习型、创新型、节约型机关建设,建立长效机制。

25.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深入学习中央《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健全领导班子成员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年度报告制度,认真执行领导干部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和领导干部收入申报、收受礼品登记制度,自觉接受党组织、纪检监察部门和群众、舆论的监督。加强对分管部室党风廉政建设督促检查,在团区委形成风清气正的良好风气。

26.完成对机关现有规章制度的“废、改、立”工作。

四、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抓落实。要充分认识整改落实工作是整个学习实践活动取得成效的具体表现,是整个学习实践活动的落脚点,是基层团组织和广大团员青年对团区委学习实践活动满意不满意、认可不认可的重要依据。领导班子成员和具体落实部室要进一步增强党性观念和大局意识,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高度重视整改措施的具体落实工作。

(二)明确责任抓落实。整改落实方案中对各项整改措施进行了具体分解、细化、责任到岗、责任到人,形成领导负责,协调部室牵头,相关部室共同推进的整改落实工作机制。领导班子成员和各相关部室要根据整改落实方案中相关措施要求,明确部室职责,将措施与部室业务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做到分工明确,各司其责,各尽其能,不推诿扯皮,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各项整改措施的落实。

公益志愿服务实践报告范文第2篇

一、深入扎实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不断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扎实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2012年上半年,团区委扎实做好学习调研、分析检查阶段各项工作。团区委坚持领导干部带头、团干部为主体、全区团员青年广泛参与的原则,通过专题报告、参观走访、调研座谈等多种方式,深入系统地学习科学发展观理论。启动“**共青团调研月”活动,确定《2024加强共青团“枢纽型”组织建设的探索与思考》等8个课题方向,以集中访谈、个案追踪、电话约访、发放问卷等方式,在区域、区属单位团组织和青联委员、志愿者等各类群体征求意见和建议。在深入学习调研和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基础上,梳理各类意见建议30余条,认真撰写分析检查报告,明确了今后整改和努力的方向。动员广大团员青年积极参加“我为**科学发展建一言”征文活动,收到征文100余篇,为区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建言献策。

二、继承转化奥运志愿服务成果,推进我区志愿服务事业科学长远发展

完善区域志愿服务基础性工作。成立区志愿服务工作指导中心,完成其机构设置、职能设立和人员招募工作。精心筹备区志愿者联合会成立大会,做好摸底调查工作,将吸纳近百家驻区单位志愿者组织成为区志愿者联合会会员。在街道和系统团组织中开展调查研究工作,为联合会组织机构设置合理化、规范化奠定基础。加强对中小学生志愿者服务的指导和管理,制定中小学志愿服务实施方案。加强区域志愿服务信息平台建设,将招募、培训、管理、激励等工作流程规范化、程序化、数字化。与广州团市委、亚组委志愿者部、*浦东新区团组织开展志愿服务交流活动。

公益志愿服务实践报告范文第3篇

一志愿服务与社会实践

(一)大学生参加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所针对的对象不同

志愿服务是秉承“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理念,参与的是社会公益事业,是无偿的付出和奉献。大学生志愿服务通常参与的有支援西部、服务贫困小学、义务支教、照顾孤寡老人、服务社会福利院等等,服务地点除了身边,更多在偏远和贫穷地区。而社会实践的对象不但可以是参与社会公益事业,更多的是非公益事业。如,到企事业单位参与具体工作的实习,涉及到广告业、餐饮业、政府机关等各行各业。

(二)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的经济效益具有差异

大学生志愿服务是一种自愿的、不为报酬和收入而旨在促进社会进步、推动社会发展的方式,志愿服务完全是义务服务。大学生参加志愿服务更多的是道德效益和精神效益,不包含经济效益。学生们在志愿服务中体会人间大爱,体会人间温暖,是社会道德风尚的良好体现,也使大学生们更加珍惜大学的学习生活。而社会实践则不排除经济效益。

(三)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的活动场所差异

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活动场所可以是学校内部,但不仅仅局限于学校内部,随着高校志愿者组织的发展壮大,校外志愿活动更加繁荣,很多学校的志愿者都开始组织参与校外的社会服务、开展社会公益活动。而社会实践的“社会”两字,就已表明了场所是学校以外的社会,促进学生与社会的接触,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本领,为学生将来步入社会,参加社会生活起到演练和调整的作用。

(四)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的历史渊源不同

在我国,社会实践的理论和实践要远远早于志愿服务,改革开放之前社会实践就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到了80年代就有很多学者发表文章提出社会实践是认识的源泉,有更多的人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去。而志愿服务是新时代的产物,志愿服务工作是共青团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创新工作领域、服务社会需求的一大创举,是新时代社会文明进步和谐的重要体现。

二大学生志愿服务的育人功能

对大学生来说,志愿服务活动提升了思想境界,提高了道德修养,坚定了理想信念,增长了知识阅历。此外,志愿服务还具有增进同学之间情感交流、密切师生关系、加强班团组织建设、增强集体凝聚力与使命感等方面的显著作用,是高校育人的重要阵地。

(一)对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重要作用

大学生处于人生的关键时期,思想尚未完全成熟,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时期,大学课堂上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方式,但它更多地倾向于理论教育;而志愿服务活动,在服务社会、帮助他人的同时,传递着爱心和推动着文明、进步,是大学生“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不可替代的重要方式。耳濡目染到志愿者们的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和互帮互助,这种实践中得来的教育远比课本上要深刻得多,这种社会给与的引导,对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其他形式无法比拟的重要意义。

志愿服务这种社会新风尚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更是在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各项活动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是近年来,大学生志愿者在北京奥运会、“5·12”汶川大地震、上海世博会、哈尔滨大冬会等重大事件与活动中都有出色表现,大学生们在真实地参与了那么多重大的志愿服务后,对以后的人生会有更多的思考,对自己会有更深入的分析和更深刻的规划,对价值观的构建也会有更深刻的理解。

(二)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教育大学生知恩、感恩、报恩

通过问卷调查可以看到,社会责任感缺乏、公民意识模糊是当代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以志愿精神为鲜明旗帜的志愿者行动不仅为高校大学生提供了服务社会的机会,也为高校感恩教育的开展提供了新的机遇。要进一步在实践中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责任感,使大学生具备良好的公民意识,更好地从学校走向社会,完成向合格公民的转变,就要从学校和社会两方面抓起。

将大学生的公民意识教育和感恩教育融入志愿服务,为大学生道德情感的培养与升华提供新的平台,在志愿服务中体会对社会的责任和对自己、对他人的帮助与施恩,磨练意志,升华对国家、对社会、对家人的情感。目前,很多高校做了一系列有效的尝试,支持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和寒暑假走出校门参加各类力所能及的志愿服务活动,如:支农支教、文化下乡、法律援助、红色教育等志愿服务活动,让大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对志愿服务先进个人和组织进行广泛宣传,尤其对参加“西部计划”、大学生“村官”等志愿服务项目以及个人及社会力量参加支教等到艰苦地区做志愿服务活动的学生,给以大力表彰和支持,发挥示范带动作用。通过召开志愿服务报告会等形式,回放西部艰苦的条件,以及志愿者们无私奉献的志愿精神。看到逆境中顽强成长的孩子和克服困难立志服务的志愿者们,得到心灵的震撼,投身社会,回报社会。因此,志愿服务活动既使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风貌得到充分展示,又把感恩教育的认识从感性层面上升到理性高度,在实践中教育大学生学会知恩、实践感恩、懂得报恩,并使之成为一种内化的品质。

(三)加强校风、学风建设,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

志愿服务是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学的重要载体,是大学生自我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有益方式,有助于良好校风、学风的形成。加强校风、学风建设,充分发挥志愿服务的载体作用,对于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志愿服务是磨炼个性和锻造人格的最有效的方法和手段,也是大学生道德社会化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德育教育与道德实践的有机统一。志愿服务有助于校风、学风建设。在志愿服务实践中,大学生的行为习惯和道德行为得到加强,也使大学生在社会教育中发生道德行为的正向移迁,产生连贯性的长期的道德行为效果,促进大学生思想素质的提高。志愿服务为个体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的训练培养提供了实践的机会。如在志愿服务活动中锻炼的坚强的意志和品格与学校教育中严谨的作风和良好的习惯达到了紧密的结合,培养了大学生的高尚人格,促进了校风、学风建设,帮助大学生在今后的人生中以良好的心态面对挫折和考验,成为一个具有良好素质和品质的人。

(四)开拓大学生了解社会、认识社会的视野,为社会多做贡献

志愿服务是大学生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不可替代的重要方式,也是大学生认识社会、了解社会的一种最直观而有效的途径。志愿者是文化交流的使者,他们的志愿服务也是认识社会、感受文化、传播文明的又一种新方式。志愿服务活动让大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区、走进农村、走进贫困山区、走进祖国需要的地方,去支农支教,照顾孤寡老人,服务社会,支持公益事业,参与社会重大活动。如,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志愿者们起到了展示我国风土人情、促进世界各国人民友好往来、增进友谊的作用。志愿者们为了能够在世博会期间更好地完成服务的工作,需要学习更多的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风俗习俗和文化知识。在与各国友人的互动交往过程中,也自然而然的会受到各种文化的滋养和熏陶。这些都让他们看到了外面不同的世界,零距离接触不同地区的风俗习惯,感受区域发展的不平衡,领略伟大祖国五千年文明的延续和发展。对于开拓大学生的视野,增长阅历,提高素质等都具有积极影响。

不管是收获志愿服务精神带来的感动,亦或是不同生活环境磨练的毅力,都开拓了大学生认识社会的不同视角。尤其是支边支教等志愿服务,让学生们深刻感受到自己能来到大学读书,接受优秀教育资源的熏陶,结识来自不同地区的朋友,这一切与那些无法接受教育的贫困山区的孩子相比是多么幸运和珍贵。在感悟人生、感激生活的同时,使大学生锻炼才干,提高认识,立志尽己所能为社会做贡献。

参考文献

[1]卢玲.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探析[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0(11).

[2]韦伟,张春红.志愿服务与大学生成长成才[J].东方企业文化,2010(10).

公益志愿服务实践报告范文第4篇

“小媒介”助力“大传播”。发挥公益广告的熏陶启迪和感化教化作用,既坚持从小处着手,围绕群众日常工作、出行、休闲、购物等方面,推出融入日常生活、群众喜闻乐见的新型宣传载体;又注重从大处着眼,设置有视觉冲击力、大气美观的大型广告,实现了价值观公益广告宣传的立体式、全覆盖。目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益广告宣传已占据全市户外宣传总量的50%。注重将核心价值观与地域特色、人文精神有机融合,在公益广告中增加爨文化等元素,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宣传地方化、本土化。

“小讲堂”汇聚“大能量”。全市建成道德讲堂986个,举办活动超过6100场,直接参与人数逾240万人次,涵盖了党政机关、学校、窗口单位、厂矿企业等各种行业,覆盖了公务员、社区居民、中小学生、企业工人、新市民、农民等各类群体。双语道德讲堂、清真寺道德讲堂、流动道德讲堂大篷车、跨省区联合道德讲堂、农家大院道德讲堂、家族道德讲堂等创新品牌在省内外叫响,《信息专报》、《半月谈》、《云南日报》报道了曲靖利用“道德讲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经验做法,新华网、人民网、中国文明网等门户网站大量宣传曲靖“道德讲堂”的活动情况。

“小人物”彰显“大精神”。把发掘、宣传、学习道德楷模,作为道德建设的“引路人”工程,每两月评选一次“身边好人”,每年评选一次“曲靖好人”,每两年评选一次“道德模范”,并坚持开展“最美志愿者”、“最美家庭”等“最美”系列寻找活动,涌现出一大批传承中华美德、体现时代精神的道德楷模。目前,全市有全国道德模范1人,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3人,中国好人11人,云南省道德模范16人,云南好人4人,曲靖道德模范100人,曲靖好人290人。

“小家庭”传承“大家风”。通过群众自荐、媒体采风等方式,深入挖掘民间具有深远影响的优秀家风家训、名人家风家训。在市级媒体开辟“说说我们的家风”、“家风伴我成长”等专题专栏,生动诠释优良家风。在文明村镇、文明社区、文明家庭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工作中,动员广大群众议一议家训、说一说家风,开展写家训、立家训、制作家训“传家宝”等活动,把家风家训建设融入清明、端午、春节等传统节日活动中,把好家训、好家风融入“最美家庭”、“最美乡村”、“最美人物”等寻找评选活动。

公益志愿服务实践报告范文第5篇

关键词:聋哑; 大学生; 志愿服务; 体系研究

中图分类号:G4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6)03-143-002

大学生志愿服务是一项对社会、对他人表达爱与关怀的行动,引导大学生把发展自我与关注社会有机结合,以更多的服务活动而让社会、服务对象、志愿者和高校教育体系等诸多方面都能从中受益。

确定我国聋哑大学生的志愿服务体系,体现出一定的社会性和先进性,让聋哑大学生不再特殊,让他们能够更加容易融入社会,让我国残疾人受教提高。

而随着时展,我国大学生面临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用人单位对所聘员工的工作经历日趋重视,使得刚走出校门、缺少社会经验的大学生们面临更加巨大的就业压力,如何增强聋哑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如何使他们在校期间就能获得宝贵的工作经历和实践机会,是全社会都应关注的课题。

一、当代志愿服务体系趋势分析

中国的大学生志愿服务尚处于初级阶段,在具体活动实践中注重服务形式的多样化,但局限在国内开展活动,对国际上的组织与运行机制了解甚少,对国际惯例也不熟悉。我们应积极地、有组织地开展国际化的志愿服务活动,以推动我国的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与国际青年志愿者活动接轨。

结合现阶段社会体系,总结出大学生志愿者服务将呈现出以下十种发展趋势:发展社会化;团体独立化;活动效益化;资金多元化;项目创新化;人员长期化;管理层次化;交往多样化;网络普遍化;保障法制化。完善聋哑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在高校教育中不仅需重视专业建设,建立服务体系已是必然趋势。

研究中我们对部分聋哑大学生进行访谈与统计,得知进行志愿服务面对困扰时,他们的交流方式各不相同:

从图表中可以看到,他们更需要体系的帮助;更愿意接触新事物,与时代接轨;更期盼学习、生活问题能够得到及时解决;更愿意在非面对面的情况下吐露自己的困扰。

二、建立聋哑学生志愿服务体系的基本准备

党的十报告明确指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在聋哑学生的体系研究中,不仅要大力学习倡导“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还要落实志愿文化的理念普及、弘扬志愿精神,努力营造关心、支持和参与志愿服务的浓厚校园氛围,创造有利于志愿服务的舆论文化环境。

新闻媒体是思想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是传播志愿理念、弘扬志愿精神的主渠道。要切实加大志愿服务的宣传力度,充分发挥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手机短信等大众传媒的作用,运用新闻报道、言论评论、公益广告等形式,普及志愿服务知识,宣传志愿服务活动的经验和志愿者的感人事迹。

三、聋哑大学生志愿服务体系研究方案

1.改变就业观念: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过程与经历为其就业方向的设定与就业观念的转变提供了重要平台。

2.体验协作精神:关注合作能力、培养团队精神是中国高等教育一贯坚持的目标,也是各大公司招聘人才时最为重视的内容之一。

3.提高领导能力: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以面向未来领导人教育为主旨的大学生领导力教育在美国高校日益受到重视,并取得了不可小觑的教学成效,学生对自身能力的信心、领导技能、以领导身份志愿服务的愿望等方面有了很大增长。

4.提升专业技能:志愿服务学习是把课堂教学与社区服务活动有机统一的基于课程的学习模式,它让学生在真实的社区情境中应用所学的新知识和新技能。大多数参与志愿服务学习的学生认为服务学习“使我更加自信并自我感觉良好”。

5.培养创新能力:在志愿服务学习过程中,学生们为了清楚地认识问题,需要自主查阅资料并不断做出决定,在面对新问题和复杂情况时,其思维的系统性与独立性、创造性均能得到有效提高。

6.养成职业兴趣:通过志愿服务学习,学生真正参与到社区工作中去,从中了解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学生自主规划,积极尝试,努力调动与丰富自己多方面的知识、技能,通过实际的问题解决和服务社区去理解概念,并形成自己的概念体系,这种主动学习的经验使课堂学习有了实际价值,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有助于学生成长为积极的学习者。

7.锻炼社交能力:学生们在为志愿服务时体验成功、体验与社区成员合作交流的快乐,极大地满足了学生对于归属与尊重的需要,加强了学生对于社区的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加速其社会化进程。

四、志愿服务体系对聋哑大学生的意义

聋哑人应该享有作为普通公民的各项权利,如基本生活保障问题、工作的环境和工资问题、医疗保障问题、就业和学习问题、娱乐生活问题等等,这些都是他们作为社会成员应该享有的基本权利,也随时需要给予保障。此项研究应该真正落实到位,切实关注他们的权益,保障聋哑大学生的社会教育问题。而志愿服务体系的建立就是最强有力的帮手,将是关爱聋人帮助聋人的强大力量;听人大学生也应在生活、学习与工作中学会互相尊重与关爱。所以,本次课题研究,将会激发广大普通学生对聋哑大学生的关注和帮助,更有助于志愿服务体系的进行。

五、综述

志愿服务是一种国际化的活动,特别是对于在校大学生,这类人群接纳新事物较为迅速的特点,决定了志愿服务国际化发展的可能。我国在开展志愿活动的过程中,既要总结和继承我国以往的成功经验,又要善于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和有效方法。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应将社会发展急需的服务项目作为活动的重点,在社会效益中求得持久与深入。另外,在开展服务活动的同时,需要重视服务项目的选择,抓住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参考文献: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