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本网工作总结内容页

企业战略课程设计总结【优选5篇】

2024-07-10 19:00:02工作总结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企业战略课程设计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企业战略课程设计总结范文第1篇

一、课程建设取得的成果

师资队伍。企业战略管理教学团队共有9名教师,平均年龄为38.7岁,全体成员的学历均为硕士研究生及以上,9名成员中有1名老师具有正高级职称,四位老师具有副高级职称,四名老师具有讲师职称,具有副高及其以上职称的比例为56%。团队中的每一位成员都具有扎实的教学功底,教学认真、负责,能够胜任企业战略管理课程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团队发扬“传帮带”的传统,老教师将好的教学经验传授给年轻教师,通过参加各种项目申报带动年轻教师多出成果。2012—2015年间,团队成员有四项课题项目获得省级社科课题经费资助,一项获教育厅资助,二项获市级社科联资助,有1本教材公开出版发行。通过开展教学研讨、参观企业等一系列活动,教学团队的专业视野得到了拓展,教师的专业素质得到了提升。

教学条件。团队成员按照课程教学改革规划和教学大纲的要求,编制了《企业战略管理课程实施方案》,该方案反映了企业战略管理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使企业战略管理课程的教学更加规范。团队不断完善各类教学辅助环节,例如,围绕教学需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一对一的角色扮演和案例分析,让学生在课堂上互相提问、解答。授课教师全部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并充分利用图片、视频及PPT课件辅助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依据我校教务管理系统“教学质量评价”中的内容,10、11和12级共6个工商管理班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评价平均分为93.3分,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态度、作业布置、教学方式等10项内容的平均满意度为93.09%。课程网络教学资源。课程网络教学资源内容共有15个一级栏目和52个二级栏目,一级栏目涵盖课程介绍、教学团队、基础资料、课堂教学、实践教学、课程考核、教学改革与研究、教学评价、教学互动、教学总结、教学后记和网上教学等内容。在课程建设期间教学团队适时充实相关栏目,例如在“课堂教学”中新增加了-“教学综合案例”一栏内容,这些案例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便于学生理解企业如何制定战略一题,利于案例教学的开展。在“网上学习”-“辅助学习网站”增加了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案例库、中国管理案例共享中心等内容。在课程“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录像”中新上传老师的视频课程内容,三年内教学团队中2/3的主讲教师有授课录像上网。教学团队会将最新的试卷分析报告、教学总结等资料上传到课程网络资料库中,将学生的毕业实习报告上传至“实践教学活动”栏目中。现阶段,《企业战略管理》课程的各类教学网络资源不断完善,结构布局更加合理,学生查阅教学相关资料更加便捷。

教学改革与研究。教学团队立足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目标,探索理论课程的实践教学模式,团队成员积极开展了“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企业战略管理课程实践教学探索”和“项目教学法在管理类课程中的应用研究”两项校级教改项目的研究,结合教改项目对企业战略管理课程体系进行了有计划、有目的的改革,调整了专业有关课程的授课内容,加大了理论应用的比例,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将教学分为课堂教学和课外研究两大组成部分,增加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研究的教学环节。教学团队结合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指导学生围绕企业战略管理的相关理论和本土企业的实际情况开展了一些调查研究。

二、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在企业战略管理课程教学中,为了消除教学环节与工作环境之间的差异,需要模拟工作情境,把理论知识、实践技能与实际应用环境结合在一起进行学习情境的设计。为了让学生在课堂或实验室感受企业经营实战中的冲突,并自觉根据所学知识解决企业经营出现的问题,需要设计企业经营管理的学习情境。在设计学习情境时需要借助实验室的软件或沙盘进行模拟,形成模拟对抗。而现阶段由于我校企业战略管理优质课程的建设经费较少(共计5000元),难以购买现代化的实训教学软件开展高层次的实践教学项目,导致课程建设在仿真教学环节设计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企业战略管理课程的体系相对庞杂,涉及的内容太多。例如,在战略分析的宏观环境分析中涉及政治法律、经济、社会文化和技术等问题;在内部资源与能力分析中又涉及到财务、营销、生产运作等方面;在战略选择环节,涉及到复杂难懂的成本驱动因素、差异化驱动因素以及理解一体化战略、多元化战略所必需的交易费用理论、范围经济理论等;在战略实施环节,涉及战略与组织结构、战略与制度流程、战略与领导、战略与企业文化等问题。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企业战略的内涵,任课教师必须对企业的运营管理有全面和深层次的把握,而现实情况是在任务重、资金紧张的情况下,教学团队没有机会外出学习,没有能力购置相关的教辅资料和书籍,导致课程教学在关注学科前沿动态发展方面相对滞后,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战略管理课程建设目标的实现。同时,企业战略管理这门课程较为宏观,需要讲授者具有丰富的企业从业经历,而教学团队成员大都大学一毕业就进高校当老师,缺乏企业从业经历,未来教学团队急需引进或培养双师型的教师。

三、课程建设努力的方向

企业战略课程设计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 教学方法 公司战略 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中注协为适应我国经济发展以及企业对于财经类人才的更高要求,于2009年增设“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为注册会计师考试的一门考试科目。顺应需要,越来越多的高校将此课程作为财经类专业尤其是财务、会计类专业本科教学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突破了以往管理理论中只反映企业某一职能管理的局限性,充分反映企业全面的、战略性的和方向性的整合性管理。其涉及到的知识体系涵盖经济学、管理学、会计、金融学、财务管理、运营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等诸多学科。由于增设不久,加之该学科极强的综合性,我国高校对该科目课程设置及教学方式上说法不一。鉴于此,笔者结合近几年教学实践经验提出几点建议,以期商酌。

1 明确教学目的

高校教学既不同于企业员工培训,也不同于培训机构的注会考试辅导班。高校教学的目的是为社会培养出贴合我国国情的高技能、宽视野的复合型人才。因此,高校开设“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的课程,既要有助于考生日后通过国家注册会计师考试,又要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达到学以致用。目前我国高校开设此课程的一般为财务、会计类专业的本科生。这类学生往往具备一定的经济学、管理学、金融学和会计学基础,但由于注册会计师考试难度高、范围广的特点,想要顺利通过注会考试并非易事。因此,笔者认为高校教师讲授“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时,应以注册会计师考试为指引,配合多种案例讲解和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加深对课程知识的理解。

例如,上课期间所做的练习题题型尽量与注会考试题型一致,即单选、多选、简答和论述。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巩固所学知识,另一方面可使学生从一开始便熟悉和习惯注会考试题型,为将来参加国家考试铺垫。但如果一味在上课时强调注会考试难免会影响学生听课情绪,时间长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定会降低。因此,教学中案例的运用便尤为重要。笔者认为,案例选择上最好以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环境及国内外的当下热门新闻为主。例如,在讲“成功关键因素分析(KSF)”时,笔者就选择了三亚的房地产业及酒店业作为讲解案例。学生对于自己所生活的城市三亚非常熟悉,这一案例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增加了大家的听课兴趣。再如,讲“产品的价格策略”时,笔者选取了时下年轻人最热衷的苹果公司作为案例。当学生听到自己在使用的iPhone被作为案例讲解时,课堂参与度一下就高了。当讲到“企业并购”时,恰逢2014年5月22日新闻报道“光明乳业拟收购以色列最大食品公司Tnuva56%股权”。笔者便选取这一最新的案例进行课堂讲解,由此案例引申出对光明乳业的集团战略的研究,然后介绍光明乳业近几年较有影响力的海外并购案,重点介绍“2013年光明乳业收购新西兰乳企后新莱特在新西兰上市”,最后与学生共同探讨企业并购的动机有哪些,并购为企业带来的影响有什么,以及并购后的企业在整合中应当注意什么等等。由于选取的是当天的新闻作为案例讲解,并且学生对光明乳业非常熟悉,使得学生的听课用心率大幅提高。学生完全不会感觉商业案例离自己非常遥远,反而会带动学生关注财经新闻的兴趣。

2 完善教学方法

目前许多高校教师上课时依然沿用传统的“讲授+提问”的方式,加之“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课程知识点多、碎、杂,很容易使学生产生挫败感甚至失去学习动力。笔者认为,一方面应增加学生课堂参与互动的时间,另一方面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带领学生参观工厂企业一至两次。

可将学生分成小组,一般以一组5人左右为宜。每一章学习结束后,教师应鼓励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搜集一些商业资料和案例,运用刚刚学过的知识点进行分析。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小组报告陈述之后,由教师点评。由于学生的学识尚浅,可能会有个别地方分析不到位。此时教师应尽量以鼓励为主,避免训斥、责备。相信这样会逐渐增加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动力,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

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由教师带队,组织一至两次的企业参观。笔者就选取了和本校有定向实习合作的企业进行参观。由于“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的所有知识点都和企业日常运作息息相关,只有让学生零距离接触真实的企业,才能更好地掌握知识,将理论联系实际。进行企业参观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学习该企业的组织结构、工作章程等,也可以动员学生与企业员工进行交流,了解企业的总体战略、产品的定价策略、市场定位等等。

3 调整课程设置时间

由于“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被增设为注册会计师考试科目不久,我国高校大多在2010年左右才将该课程列为会计类专业的专业必修课,因此在课程设置时间上比较乱。有的安排在大二学习,还有的安排在大三、大四进行。笔者认为,鉴于该课程涉及经济学、管理学、会计、金融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等诸多学科,最好将该课安排在大三的第二个学期。因为经过了大学三年的专业课学习,学生们已经具备了坚实的专业基础,加之许多高校都安排学生在大三后的暑假实习,学生们可以顺利地将该门课程中学到的知识在接下来的实习中得到发挥。

4 提高教师素质

“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涉及到的知识体系涵盖经济学、管理学、会计、金融学、财务管理、运营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等诸多学科。结合注册会计师考试的难度设置及该课程极强的综合性,笔者认为最好选择具有商科背景并且通过了或者正在准备注册会计师考试的教师最为合适。一方面,由于该课程主要还是从全方面的角度分析企业战略运营的情况,与商学类课程密不可分,另一方面,设置该课程的一个重要目的即是帮助学生在日后顺利通过注册会计师考试,只有任课老师对注会考试的大纲和题型进行深入研究,才更能使学生消化考试知识点,了解考试重难点分布。

总而言之,“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是高校为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企业对于高级会计从业人员的新要求,助推行业发展而开设的。对于该课程教学模式的日臻成熟,需要我们共同探讨和努力。

参考文献

企业战略课程设计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 高职院校;品牌专业;战略管理;移动互联网应用技术

中图分类号 G71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6)23-0008-04

根据2014年《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实施方案》,江苏省将按照“突出优势、强化特色、创新机制、打造品牌”的工作要求,在5年左右的时间内,通过加大政策支持与资金投入等措施,形成200个左右在全国同层次同类型专业中具有领先优势,在世界同领域内具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本专科品牌专业。目前全省已有258个本专科专业被列入工程建设项目,2015年6月,省政府组织召开了专题推进会,省教育厅、省财政厅就如何做好“项目任务书”的制订工作印发相关文件,省教育厅分别与有关项目责任的高校、项目负责人签订了“项目任务书”。综合考虑这一项目本身的历史使命和政治责任,作为入围项目的高职院校必须珍惜发展机遇,从战略管理的角度切实加强项目建设的顶层设计和有效实施。

一、实施品牌专业建设战略管理的必要性

未来5年是“迈上新台阶、建设新江苏”的重要时期。在这一历史时期,应打造一批全国领先、具有国际影响的品牌专业,培养大批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产出一系列优秀教学成果和优质教学资源。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的一期项目将有计划、有重点、分阶段地组织实施,省政府已为此专门成立了工程管理协调小组,并将尽快建立起与目标任务相适应的考核指标体系,实现与国家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建设、管理、评价要求有效衔接,与国际通行的建设管理规则和专业评价标准有效衔接,与江苏省相关的教育、科技、文化、人才等重要工程项目有效衔接。所以,这项创新工程不仅是一个省级政府的行政管理行为,更是一个必须持续推进的战略管理行为。

美国学者弗雷德?戴维教授在《战略管理》一书中指出,战略管理是根据组织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要求,对企业战略进行制定、选择、控制、实施和评价,直至达到企业战略总目标的全过程[1]。战略管理具有三个基本特征:一是全局性。以某一具体项目的全局作为管理对象,其主体是高层管理人员,管理的是总体活动,追求的是总体效果。二是系统性。主要包括战略设计、战略实施、战略评估三个主要内容,设计是实施的基础,实施又是评估的依据,三者首尾呼应,相辅相成,融会贯通,融为一体。三是相对稳定性。因为项目管理机构通过战略决策投入了相当多的建设资金和人力物力,所以战略管理需要有一个不能朝令夕改的稳定性,否则项目的日常管理就会发生混乱,进而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对品牌专业建设进行战略管理,是由战略管理的基本属性所决定的。业界一般认为,打造品牌专业一般要在准确的专业定位、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良好的师资队伍、有序的课题体系、优良的实习实训保障以及科学的质量评估等方面做好工作,并且品牌专业建设的各要素之间有序协同、互为补充、不可替代。品牌专业具有目标的人本性、指向的发展性和绩效的多元性,也具有受限性和跨界性特征,主要体现在品牌专业在建设过程中,会受到经济环境、教育规范、行业需求、岗位要求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同时在培养技术技能型应用人才方面对环境产生作用与影响。所以,高等职业院校在品牌专业建设的规划和实施过程中,要积极参与到国家、省、市层面的宏观战略管理,又要相应地设立品牌专业项目推进实施领导小组,在学校层面有效开展微观战略管理。此外,还要加强品牌专业内部构成要素之间关系的研究,及时把握品牌专业外部环境及其动态变化的态势[2]。

二、品牌专业建设战略管理的实施框架体系

(一)战略分析

对品牌专业建设首先要进行战略分析,目的是明确尚处于品牌培育初期的现有专业的实际状况,评价将影响品牌专业建设的关键因素并确定在随后的战略选择中的具体影响因素。

以无锡科技职业学院进入工程一期项目的移动互联应用技术专业建设为例,学校在该专业获得省级A类品牌专业建设项目之后,随即开展了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在申报书的基础之上,通过持续反复的研究讨论,科学确定该项目的总体目标、具体目标和使命,明晰了该项目进行战略制定和战略评估的基本依据;二是继续深化项目实施的外部环境分析,通过政府部门、行业企业和社会中介,充分了解该专业所对应的产业及相应的社会环境正在发生和将要发生的改变,并就这些改变对该品牌专业建设带来的机会与挑战,进行初步的分析与研判;三是对项目实施的内部条件采用SWOT分析模型进行分析,客观比较国内外学校,重新分析该专业在全省乃至全国所处的位置,明确该品牌专业建设过程中所具有的核心竞争能力和可用资源。同时,深入调研与该品牌专业建设相关者的利益诉求,调研他们在战略制定、战略评价及实施过程中的各种反应,分析这些反应对该品牌专业的建设将产生的实际影响。

(二)战略选择

在充分进行战略分析的基础上,要尽快制定战略选择方案、评估战略备选方案,并最终确认准备实施的战略方案。学校采用上下结合的方法对移动互联应用技术专业建设制定了可供评估选择的战略方案:学校党政领导通过集体的智慧,进一步明确了该品牌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目标路径,积极争取相关行业、地方、企业事业单位的共同建设方案。二级学院(物联网与软件应用技术学院)通过民主的程序,完善了该品牌专业建设的战略实施方案,然后学校的项目实施领导小组邀请地方与相关行业企业的代表、学校利益相关部门的代表分期分批组织召开了专题研讨会,对提供的战略备选方案进行了认真的评估和审慎的决择,统筹确定了准备实施的战略方案。在省教育厅、省财政厅关于如何制定“项目任务书”的文件下发后,学校根据文件的最新精神修改完善了“项目任务书”和具体的项目实施方案并正式上报。经过几轮讨论,最终确定了以“互联网+学堂”人才培养模式为战略主导思想。

“互联网+学堂”主要是根据新科技、新产业、新专业的特点,依托先进的基于云计算的仿真实训平台,利用移动互联专业资源库和学校专业对接产业园区的校企合作模式,对传统的学校教室、实训室,企业的车间、培训室进行信息化改革,借助实训平台实时采集学生学习过程数据,通过大数据分析为学校教师、课程和资源开发、企业提供各类决策数据,构建科学的教学评价反馈机制,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同时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学生在学堂中学习的各种现场信息数据进行采集,再通过建模、分析、评价,得出每个学生课程学习的实际情况。此外,教师或学校管理机构可以根据学生的学情分析结果,针对性地调整、设计、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法、教学进度、教学方案以及教学计划、教学改革方案和学生培养计划,使得每个学生的课堂学习都得到改善和调整,并促使学生学习生涯与兴趣爱好、能力特点高度融合,同时给出每个学生的最优化学习路径和客观评价。

(三)战略实施与评估

战略实施就是将战略方案转化为日常工作,就是要将品牌专业建设的项目任务书和项目实施方案的具体内容逐一“落地”,就是要将通过规划产生的计划进一步细化并全面组织实施,具体来说就是要实施项目的目标管理。为此,学校制订了以“莲花模型”为主要措施的实施方案,实现以下预期目标,具体见图1。

一是创新体制机制,建一流实训平台。在建设期内,发挥学校的区位优势,创新校企合作新机制,与北京祥升、南京55所、无锡感知集团、无锡美新半导体等企业合作共建移动互联企业大学。依托合作企业国际领先的技术、人才、设备和技术标准领域的优势,通过共建智能穿戴、移动支付、移动软件开发等实训室,建成“教学做研培鉴”六位一体、国内领先的移动互联实训基地。

二是建设协同创新中心,打造一流服务平台。在建设期内,依托校企共建的移动互联企业大学,发挥身处国家物联网创新区的优势,引进企业的先进设备、技术和人才,建设移动互联协同创新中心,为教师、学生和园区企业提供优良的实验设备和协同创新的环境,为技术创新和创业提供一定的孵化基金支持,服务学生创新创业,服务专业建设,服务园区企业技术创新。

三是校企混编团队,打造一流团队。依托校企共建的移动互联企业大学,校企共推互聘,学校聘请多名产业教授,组织青年教师参加科研助理团队,在产业教授的指导下参与企业项目的研发,提升团队的工程实践能力;依托校企共建的移动互联企业大学,从合作企业聘请著名专家担任企业大学技术总监,指导专业设计,从合作企业聘请一批产业教授和企业兼职教师,指导骨干教师开展项目研发和课程资源开发。从学校骨干教师中选拔一批工程实践能力强的教师进入实训基地,从企业中选拔一批技术骨干进入实训基地,打造一支一流的“校企混编”教学团队,为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提供人才支撑。

战略评估是战略管理中的最后一个阶段,通过与时俱进地评估战略规划或计划,可以及时地对所选择的战略方案进行战略调整,以保持战略实施的科学性和有效性。项目实施的外部和内部环境因素是随时改变的,所以必须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不断修改变化着的目标。

三、品牌专业建设战略管理的实施关键

(一)全面创新

要将构建该品牌专业建设的自我更新、自我变革的可持续发展的内在机制与创新动力贯穿培育建设全过程。在项目的管理体制建立健全之后,要探索采用混合所有制形式培育建设品牌专业并积极构建持续创新的运行机制;要借品牌专业培育建设的良好契机,集聚一批能力较强、水平较高的创新型人才,真正营造一种与区域相融合的校园文化,以人事制度改革等为抓手夯实工作动力。高职院校在培育建设品牌专业的过程中,要以课程建设和改革为突破口,把课程建设标准与职业岗位标准结合起来,形成职业岗位所需要的知识水平、技能水平和素质水平等基本结构。同时,课程的建设和改革,需要做到在理论观念、价值取向、课程导向上,向学生学程、岗位能力、学生需求方面转变。并且课程的建设与改革应做到与就业市场相接轨,与社会经济发展相接轨,与国际教育相接轨[3]。此外,课程传授中的知识讲解要与能力培养相结合,课程内容要与对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内容相结合,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应做到课程设置与岗位群的职业标准相结合。

(二)全面开放

要将加快推进品牌专业的国际化进程贯穿培育建设的全过程。专业建设的国际化,是培育建设品牌专业的内在要求,是一种人才培养模式的升级和转型。要实现与国际教育在真正意义上的接轨、同步,培养具有全球就业能力的学生,必须充分整合全球的优质教育资源,提升高职院校办学质量的国际化水平,把国际上通行的职业资格技术证书及时引入国内的教学过程之中。因此,必须始终具有专业建设的国际化视野,要广泛吸收专业建设的不同观点,深度提炼专业建设的经验,全面总结专业建设的成果,才能真正建设起具有国际影响的品牌专业。此外,专业建设从本土化走向国际化还要学会融合。教育国际化交流学习的核心载体是学术,交流的方式方法多是研究与探讨,尽快实现专业建设的全球化、国际化,在观念层面、价值层面、措施层面的碰撞与交流难以避免,必须要虚心学习、取长补短。

企业战略课程设计总结范文第4篇

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规模化发展,基本适应了国家建设所需的各行各业工程科技人才需求,但是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深,我国巨大的工程科技人力资源与科技强国之间存在强烈反差,即科技领军人物、战略科学家和工程师稀缺;工程科技领域的创新环境尚未形成;政府、高校和科研院所拥有了庞大的科技人力资源(大学拥有的科学家和工程师超过全国总数的四分之一),企业中的科技人力资源总数很少,这样的人力资源分布不利于科技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60%建在高校,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6%设在大学,导致科技创新与生产脱节,阻碍着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1-4]。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工程教育的发展战略和目标定位不清,大学、科研院所和企业之间缺乏有效的联动机制,工程教育课程体系(以人文社科、经管类课程简单拓展的通识课程)缺少深度融合,工程教育的实践性与综合性缺乏跨学科、跨部门的交叉合作等[2]。因此,需要打破原有的理工、人文社科的课程界限和框架,通过跨学科的综合性研究,使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数理基础知识与工程基础知识相互交叉、相互渗透和相互融合;通过跨部门的联动机制,从国家层面、企业层面、高校层面和人力资源层面设立“面向现实问题、回归工程实践的综合工程教育体系”,培养知识结构、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俱佳的工程科技人才,提升国家竞争力,使我国成为自主创新型国家,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巨大的工程科技人力资源与科技强国之间存在的矛盾。本文基于“面向现实问题、回归工程实践的综合工程教育体系”理念,引入平衡计分卡和战略地图,从国家层面(自主创新型国家)、企业层面(高质量的工程技术人才是企业核心竞争力)、高校层面(工程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和人力资源层面(工程师培养制度)探讨其在工程教育体系建构过程的适应性,构建我国工程教育的战略地图,审视现代工程背景下人才培养的综合工程教育模式。

二、平衡计分卡与战略地图在工程教育中的适用性

平衡计分卡(balancedscorecard)起源于Kaplan和Norton在1990年开始的一个名叫“未来组织中的绩效考核”的研究项目。1992年初,两人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了《平衡记分法:良好的绩效测评主体》的文章,指出不能只从财务指标角度,而应从财务、客户、内部流程以及学习与成长四个层面来衡量企业绩效,因为后三个层面是未来财务业绩的驱动因素[5-6]。需要注意的是平衡计分卡的四个层面只是一个基本框架,在指导战略实施时仍显不足。战略地图是平衡计分卡的发展和升华,它提供了一个描述战略的统一方法,也为战略制定和战略执行之间的鸿沟搭起了一座桥梁,是一个描述和实施战略的强有力工具。国外研究显示[7-9],在美国和欧洲的教育机构中,平衡记分卡与战略地图理论已有较为成熟的应用,相关成功案例包括:美国国家质量奖绩效优异教育标准(EducationCriteriaforPerformanceExcellence),2001年首届鲍尔里奇教育奖获得者Chugach学区、珍珠河学区和威斯康星州Stout大学,美国富尔顿学区系统以及芬兰土尔库工艺学院等。平衡记分卡与战略地图在国外教育机构中的成功应用经验,为我国教育机构改革探索提供了借鉴。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的需求日趋多样化、与社会各界的联系不断增多,且正处于由规模发展向质量建设的战略转型期,各高校都面临着教育战略制定和执行的重大问题,一些学者运用平衡计分卡与战略地图工具探讨高等教育的信息化模型、高校知识资本转化与应用、高校教育绩效评价等问题[5-6],这为制定与执行我国高等教育战略提供了巨大的研究空间与潜力。

三、基于平衡计分卡的综合工程教育体系构建

图1描述了以“面向现实问题、回归工程实践”为战略的综合工程教育体系的平衡计分卡模型,该模型包含了三个方面的基本信息:图1基于平衡记分卡的综合工程教育架构1)“面向现实问题、回归工程实践的综合工程教育模式”战略位于平衡记分卡的中心地位,是当前我国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必然要求,也是当前高校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与教育“质量工程”的核心所在。2)四个构面的选择与形成由传统平衡计分卡模型(财务、客户、内部流程、学习与成长四个维度)演变而来,分别从自主创新型国家战略层面、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的企业需求层面、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层面和人力资源结构层面定义了“面向现实问题、回归工程实践的综合工程教育模式”的工程教育战略。3)四个构面围绕“面向现实问题、回归工程实践的综合工程教育模式”的战略远景,形成了一个彼此关联的整体。国家层面要实现的战略主题“自主创新型国家”是由企业、高校和人力资源层面共同作用的结果,企业层面要实现的战略主题“高质量的工程技术人才”是高校培养人才的战略动因,也是高校设置课程体系的外在动因。综合考察图1描述的四个构面所蕴含的三个方面的信息,运用平衡积分卡的战略管理功能,即可将每个构面所蕴含的信息分解为可操作的战略主题、战略目标群、衡量指标群、指标评定值和行动方案。战略主题是观察和分析战略的视点或镜头,每个战略主题都包含多个目标、衡量指标、指标量化值和行动方案;目标是从战略主体分流出来的关键战略目标,每一个战略目标都包括一个或多个衡量指标;衡量指标是衡量战略目标实现结果的定量(或定性)尺度;指标量化值是对期望达到的目标的具体定量要求;行动方案由一系列相关的任务或行动组成,目的是达到每个指标的期望目标值。表1描述了反映工程教育体系的4个层面、6个战略主题、17个评价目标和51个衡量指标,这些战略主题、目标群、指标群、指标评定值和战略行动方案经平衡计分卡模型有机的形成了一个整体,体现了平衡计分卡将抽象的战略主题转化为具体的战略执行的过程。

四、综合工程教育战略的执行及行动方案

考察表1中4个层面、6个战略主题、17个评价目标和51个衡量指标之间的层次关系,在国家层面上,自主创新型国家战略主题是通过3个战略目标来实现的,3个战略目标的实现有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等实体单位执行,而且各自担负着不同的社会分工。科学创新的战略目标可以通过知识创新工程实现,工程创新可以通过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工程师培养制度加以实现,人才创新通过人才培养模式和人力资源知识结构加以实现,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如图2所示,最终目的是通过这些关键评定指标,从国家层面建立校企协调机制,加强产学研的深度综合(见表1)。图3是从企业层面描述的战略执行机制,通过企业4个战术目标的分解细化,采用可量化的衡量指标,度量企业业务综合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业务流程规范化、企业信息化和工程实践及培训等量化指标体现企业业务整合的能力,知识创新工程、科学问题提炼和工程师培养旨在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两个方面的量化指标统一构成企业层面战略主题的实现,同时也促进国家层面工程创新和科学创新的战术目标实现。企业层面战略主题的执行通过设立校企合作的协调机构,以此负责工程实践与人员培训,加强企业在工程人才培养中的基地作用。图4是高校层面战略主题、战术目标及其量化指标之间的实施关联图。高校层面的量化指标非常明确,知识创新和人才培养是高校担负的最重要的社会责任,而这需要从学科培育、专业培育、课程体系和教学方式等方面进行校企深度综合,将某一类型的企业需求纳入高校的教学科研体系中,通过校级职能部门的指导协调,将企业需求类型与学院级人才培养目标相一致,由企业和学院级职能部门共同执行人才培养过程,即可解决校企人才培养需求不一致的问题,避免企业无人可用、高校毕业生无业可就的尴尬局面。高校层面的战略主题执行可通过两个方面实现,一方面针对高校知识创新的战略主题,设立校级的学科发展理事会,负责科学研究与学科培育,另一方面针对高校人才培养的战略主题,建立基于CDIO(C-conceive,构思;D-design,设计;I-implement,实施;O-operate,运行)理念的Q-CDMS(Q-quality学科知识与工程素养,C-conceive工程与产品认知及构思,D-design工程与产品设计,M-manufacture工程与产品制造,S-service工程管理与服务)人才培养模式,以此强化校企之间的深度综合。图5描述人力资源结构层面如何将战略主题转化为可执行的战术目标。合理的人力资源结构形成需要从国家、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等多个方面综合考量。对于人力资源结构层面,其战略主题是培养高素质创新型的工程科技人员,这需要从工程师知识素养、工程师培养类型和工程师认证制度的三个战术目标加以体现,而这三个战术目标的执行涉及企业、高校和国家层面。具体可以通过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共同作用,从知识和技能、国际化视野、准入标准和工程师类型等方面量化创新型工程科技人员的构成结构,以此从根本上实现国家层面的自主创新型国家战略中人才创新的战术目标。人力资源层面的战术目标执行方案可由独立于行政机构的工程师认证协会与行业协会主导的工程师认证制度实现人力资源机构优化。综上所述,由国家、企业、高校和人力资源层面构成的平衡计分卡各维度描述的战略目标群和指标群不是孤立的,而是由一系列因果相连的战略要素组成的。从国家层面上要实现全社会的科学创新能力、工程创新能力和人力资源结构的科学化,需要依据科研、教育的投入量,科研院所、理工院校的数量,科研成果的转化、工程中心的数量等指标制定国家层面的人才创新战略;从企业层面上要求从企业对人才知识结构的需求出发,分析企业的信息化程度、国际化程度、科学问题的提炼、业务流程的规范性与科学化等,使企业不断向学校提出新需求,带动高等学校工程教育的进步,形成企业工程师和理工科大学教师的自由流动的良性机制;从高校层面上要强化高校的知识创新功能,强调对工程问题的认识和解决,坚持从科学研究、学科培育出发,培育新型的社会所必需的专业门类,形成行业特色;从人力资源层面上要从工程师认证制度、工程师培养类型和工程师知识素养方面出发,提升课程的综合化程度,培养国际领先的工程师人才,以增强我国在各项专门技术领域的核心竞争力。

企业战略课程设计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营销专业;课程体系;整合;优化

培养多层次、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是市场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普通高等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培养学生的目标。现代企业成功的基础在于拥有创造竞争优势的战略,以及创造未来的核心技术。企业战略的实现离不开创造需求的市场营销策略和技术,尤其在剩余经济的条件下,营销的理念和技术,营销专门人才队伍的水平和素质对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性更为突出。近几年来市场营销的理论和思想已经渗透到更多的领域,营销人才也在市场经济的发展中施展了他们的才华,可以说,经济越发展,越需要营销人才发挥作用。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整合优化,营销课程的实用性及与市场的贴切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营销专业毕业生的知识结构合理与否,决定了其实践能力的高低,更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营销专业毕业生的市场竞争力和生命力。

1  市场营销专业学生专业知识的立足点分析

市场营销专业学生专业形成什么样的知识结构、能力和素质,取决于所确定的培养目标。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应为具有较好的创新精神,掌握扎实市场营销知识,拥有一定市场营销技能和较强综合职业能力,主要为企业和事业单位服务的应用型营销人才。培养目标是大学根据社会人才需求情况在一定的专业人才培养理念的指导下制定的人才培养的方向和目的。在培养计划中它规定着专业人才的培养规格和要求,也规定着专业人才的培养方法和途径。课程设置是为培养目标服务的,目标中所规定的人才培养的规格或素质要求直接影响着课程的结构,课程之间的联系和课程的水平。因此,培养目标既是课程设置的依据,同时又是课程所要达到的目的。市场营销专业学生专业知识的立足点是营销专业课程内容安排的基础,是与社会、企事业单位对营销人才需求紧密相关的。

1.1  从市场营销学生从业岗位职能看其专业知识的立足点

市场营销专业的毕业生应该具备销售产品和服务的能力,应该大致适应社会和企事业单位各种与营销有关的工作。社会和企事业单位各种与营销有关的工作分布范围较广,性质差异很大。从市场营销工作职位的情况看,可以包括广告管理经理、品牌经理、销售管理经理、促销经理、营销会计主管、市场分析员、营销主管、公共关系经理、售后服务经理等。这些岗位所需要的工作技能和专业知识均属于复合状态,可以大致分为两类,一是与营销相关的知识,二是岗位属性所确定的专业知识。不同岗位所需要的两类知识有些是在营销大的知识系统内便可涉及,如品牌经理所需要的营销知识和品牌塑造及品牌管理的知识,在营销专业的骨干课程中都有所阐述;有些则在营销专业大的知识系统内较少涉及,如涉及产品功能的知识,需要开设专门的课程以期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这样就出现一个问题,即在学生有限的学时限制内,开什么课为好? 我们认为,应该选择企业管理专业大类的课程开设为好,一则市场营销专业本身就是与企业管理专业相近的专业,企业的营销职能本身就是企业管理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两个专业的学生就业岗位互换的可能性较大;二则便于课程的安排。至于那些在营销专业大的知识系统内较少涉及的知识内容,在学生日后到实际工作中,根据自身的从业情况再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加以解决。

1.2  从营销在企业运行功能中的链条关系看其专业知识的立足点

从事营销业务的企业有很多种,但营销业务在各类企业中的地位,营销在企业运行功能中的链条关系是不同的,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一为制造商(生产商) 。制造商生产出产品(有形产品) ,必须通过营销环节进行销售,这里又可根据其销售网络的实网与虚网的比例分三种模式。第一种为纯实网,即制造商将全部的营销业务纳入其经营范围,这种企业所涉及的营销活动最全面,销售策划、销售组织、促销安排、广告落实、运输储运等,但这种模式不涉及渠道商的管理业务;第二种为纯虚网,即制造商将全部的营销业务交由专业的渠道商(中间商) 经营,这是专业化分工协作最彻底的一种模式。制造商仅需要与渠道商就销售业务进行衔接与协调,渠道商承担起主要的营销业务;第三种为实网与虚网相结合,即制造商自己开展一部分的营销业务,同时通过招商,将另一部分营销业务交由渠道商经营,这是最常见的销售网络组建模式。这种做法对于制造商来说,所涉及的营销业务最多,是前两种模式之和。二为渠道商。渠道商包括经销商或代理商、批发商或零售商。这是典型的以销售为主营业务的商业企业,所涉及的营销业务较多,但渠道商要与制造商合作才能开展业务,因此营销业务总体上要少于制造商的第三种模式。三为服务产品(无形产品) 制造商。由于纯粹的无形产品本身特性的决定,不能通过销售渠道进行销售,因此这类企业的营销业务必然较之有形产品制造商为少,当然其营销有其特殊性。根据企业的这些实际情况,营销专业的课程体系应该包括最全的知识内容,这样当学生在实际中遇到具体的企业,处理实际的营销业务时,才有可能做到有所取舍,应对自如,不会出现不知道的知识盲点。因此我们认为,营销专业的知识立足点应该建立在制造商实网与虚网相结合的经营模式上,以此形成课程体系。[ LunWenData.Com]

2  市场营销专业与相关专业的相同课程内容设置对比分析

市场营销专业的课程体系和授课内容由于其涉及的营销问题和环节较多,因此有许多课程或内容,从开设课程的角度看,有些课程既是市场营销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或选修课,又是相近专业的重要专业课。对这些课程或内容从市场营销专业知识体系的角度,形成其授课的内容主体及重点,突出营销知识在这些课程或内容中的主体地位,其他专业的课程或内容要为营销专业的课程或内容配套,形成有机的结合,实现市场营销专业的课程体系在与其他相关专业课程融合的状态下的合理性、完整性。

2.1  市场营销专业与工商管理专业

工商管理专业是一门应用十分广泛的专业,它的目标是培养能够掌握工商管理前沿理论和专业实用技能,通过运用现代企业管理的方法和手段来进行经营决策和有效管理的工商管理人才,市场营销仅是工商企业运营功能中的一个重要功能(环节) ,两个专业同属一个大的学科体系。因此市场营销专业的课程体系中,有很多课程同属于工商管理专业的课程,这里仅以《企业战略管理》说明两者在内容设置上的异同:对于大企业来说,企业战略包括三个层面的内容。一是企业最高层面的战略问题,属于企业发展战略,是关于企业发展的谋略。企业发展战略就是对企业发展整体性、长期性、基本性的谋略。一般而言,企业发展战略涉及企业中长期干什么、靠什么和怎么干等三大方面的问题;第二个层面属于企业业务战略,对于实施多元化经营的企业来讲,企业同时涉及多个业务(产业) 领域,业务战略明确企业在各个产业领域中的生存、竞争与发展之道,是对企业发展战略的分解落实;第三个层面属于企业功能战略,是企业各个运行功能执行部门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和业务战略的要求所形成的支持性战略,是对企业业务战略的分解落实。很明显,市场营销专业和工商管理专业在开设《企业战略管理》课程时应有不同的侧重点和讲解角度,市场营销专业的侧重点在营销战略的制定、营销战略的实施、营销战略如何体现企业发展战略和业务战略的意图;工商管理专业的相关课程就应该以说明企业发展战略为主。

2.2  市场营销专业与广告专业

市场营销专业和广告专业都会涉及到广告的内容,从市场实际运行的情况看,在专业化分工协作的市场格局中,企业作为广告制作品的使用者,将其制作广告的意图明示给广告商,广告商将其意图变成具体的广告文案及形式,选择合适的媒介,实施广告策略,企业与广告商是合作的关系。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应该站在制造商的角度,主要学习和掌握广告在企业营销战略的实施、营销策略的运用、在树立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中的作用等方面的内容,从中总结出制作广告的意图,并能将企业实施广告策略的意图准确、及时地与广告商沟通,便于广告商设计、创意出合适的广告文案作品及广告的具体形态。自然广告专业的学生主要应学习如何根据企业的广告策略的意图进行广告的设计与创意,当然广告专业的学生也应学习相应的市场营销专业的知识,只有如此两个专业的学生才能搭建在知识层面上合作的基础。因此在市场营销中有关广告的课程,在内容设置和讲解中,应该体现这样的对应关系。

2.3  市场营销专业与电子商务专业

网络技术作为现代信息技术已经深入和广泛地与现代营销紧密相连,因此市场营销专业与电子商务专业多会涉及到网络营销等相关内容。营销专业将网络营销作为营销的一种形式,一个平台,一种营销的通路。所以在课程体系的安排上,仅限于企业实施网络营销所应具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由于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应该具备在各类企事业单位、金融及政府等机构,从事现代电子平台的系统规划、设计、维护及现代商务管理等方面的能力,因此该专业的学生应主要学习电子商务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从事电子商务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和相关专业知识的训练,能在信息、网络公司以及制造商、渠道商及其他类型企业将运营管理与信息技术、网络技术有机结合,从事网站开发与建设、系统维护与管理、网上贸易与网络营销以及供应链管理、客户关系管理和知识管理等业务,因此市场营销的专业知识也应是该专业重要的内容。

此外,与市场营销相关的还有其他一些专业,如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物流管理专业等,均可作类似的分析,这里就不一一赘述。[ Www.LunWenData.Com]

参考文献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