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创新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创新方案范文第1篇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和学校党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党的建设的意见》(校委发[20**]35号)精神,巩固和扩大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进一步推动党支部创新组织活动方式,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经研究,决定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党支部创新组织活动方案立项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和学校党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党的建设的意见》精神,紧紧围绕学校和本单位改革发展的中心工作,以提高基层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为目标,以党支部日常教育活动和党员主题实践活动为载体,进一步推动党支部积极开展创新研究,不断探索在新形势下开展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富有实效和具有可推广价值的党支部组织活动新思路、新方法,为学校改革与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政治基础和组织基础。
二、立项原则
1.围绕中心,突出主题。创新组织活动方案应着眼学校发展大局,围绕学校和本单位中心工作,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使党支部的工作能更好地促进教学、科研、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管理服务等工作的开展。
2.特色鲜明,实效性强。创新组织活动方案要立足基层党建实际,突出时代主题,符合创新要求,探索更加开放、鲜明和有效的党员教育活动载体与实现形式,具有科学性、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3.党员参与率高,具有可推广价值。创新组织活动方案要增强()支部全体党员的参与积极性与工作创造性,保证党员的参与面,对提升基层党建水平有良好带动作用和可推广价值。
三、申报及实施
1.申报方法:创新组织活动方案立项申报采取自下而上的办法进行,以党支部为单位进行申报(“结对共建”党支部可联合申报)。活动方案主题由各党支部按照学校要求,结合实际,自行确定。
2.项目设计。每年4月份,各党支部根据学校及本单位工作重点,结合实际,设计创新组织活动方案,填写《Xx师范大学党支部创新组织活动方案立项申报表》(见附件1)。
3.项目申报。每年5月上旬,各学院(单位)党委(党工委、党总支、直属党支部)对各党支部上报的创新组织活动方案进行初评,确定1—2个上报学校党委组织部参加评审。
4.项目评选。每年5月下旬,学校党委组织部组织有关专家在推荐上报的项目中评选出由学校予以立项的创新组织活动方案,其中教工约15个,学生约25个。
5.项目实施。当年6月至次年5月,各党支部严格按照既定的活动方案认真实施,扎实抓好每个环节,确保活动质量。每个项目须在1年内完成。党委组织部将对立项活动的实施过程予以跟踪检查,并在每年12月进行中期检查。
6.项目验收。项目完成后,各党支部对创新组织活动开展情况进行总结,并认真填写《Xx师范大学党支部创新组织活动方案结项验收表》(见附件2),经各学院(单位)党委(党工委、党总支、直属党支部)审查后报党委组织部。经审查验收不合格者两年内将不再给予其它创新组织活动项目的立项。
7.评比表彰。党支部创新组织活动将纳入每两年一次的“创先争优”活动进行评比,对实现预期目标、有创意、效果突出的项目及优秀组织单位进行表彰,并在全校范围内推广。
四、经费支持
2.支持标准:教工党支部创新组织活动方案1000元/项,学生党支部创新组织活动方案600元/项。
3.经费的管理和使用:项目经费将下拨至各学院(单位)党委(党工委、党总支、直属党支部)党员教育经费专用账户,由学院(单位)党委(党工委、党总支、直属党支部)书记负责管理,严格按照学校财务制度执行,专款专用(不得用于餐饮),厉行节约。
4.鼓励各单位对学校立项项目在经费上给予配套支持;对未被学校立项的创新组织活动方案,各单位可根据实际给予适当的经费支持并指导实施。
五、工作要求
创新方案范文第2篇
为认真贯彻落实全市政法工作会议精神,深入推进我镇社会管理创新,不断提升社会管理水平,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加快我镇现代化建设步伐,按照上级要求,结合我镇实际,现就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会议精神,积极推进社会管理理念、政策体系、体制机制和方法手段创新,通过在创新中完善、在创新中巩固、在创新中发展,不断提升社会管理水平,为全镇顺利实施“十二五”规划和现代化建设营造和谐、安定、有序的社会环境。
二、主要措施
紧紧围绕市对镇社会管理创新工作考核细则,结合下原实际,以解决社会管理中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薄弱环节和工作盲区为突破口,构建政府行政功能和社会自治功能相结合、政府管理力量和社会调节力量相结合的社会管理体系,既要发扬优良传统,又要冲破固有模式的束缚,适应新形势,形成新思路,采用新方法,不断打造新亮点,形成新特色。
(一)强化推进源头治理工作
1、建立健全各类隐患排查工作机制,确保各类隐患排查到位、整治到位。在做好矛盾纠纷、高危人群、治安重点地区和突出治安问题等“三项”排查的同时,切实做好突出问题、有风险的预警项目、安全事故隐患和基层基础工作薄弱环节“四项”排查工作,并迅速采取有效措施,排除各类隐患。
2、社会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工作到位。认真执行矛盾纠纷联排联调、分析研判制度,强化镇村两级调解组织舆情汇集、调解调度、对接指导、协调管理和矛盾纠纷直接调解等职能,严格落实矛盾纠纷(镇)旬排查、(村)周排查制度和矛盾纠纷“零”报告、责任查究制度,充分履行矛盾纠纷的预防、排查、调处、回访职责,有效发挥镇调处中心承上启下功能以及村居基础功能,确保矛盾纠纷调处成功率和重大矛盾纠纷发现预警率不低于99%。
3、认真执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按照“党委统一领导、政府组织实施、主管部门具体负责、综治维稳指导考核”的原则,将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作为出台重大决策、审批重大项目、决定重大事项的前置程序,全镇重大决策、项目、事项的评估做到应评尽评,实现全覆盖,确保决策、项目、事项的合法性、合理性、可行性、安全性,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纠纷的发生,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
4、积极化解积案及来访事项。不断完善听证对话、书记下村接访机制,强化工作领导责任制、分级负责制、督查制等机制,确保不发生进京、赴省、去通集访或在辖区造成重大影响的事件。
(二)强化推进综合治理工作
1、打造“城乡一体化”治安防控体系。全力推进农村治安视频监控“村村通”工程,实现重点路段、重点场所、企业、社区等重点部位的技防网络全覆盖,主要街道路面、要害部位、复杂场所技防覆盖率达100%,沿街商铺、城镇居民和农村家庭技防入户率、技防设施规范化运行率均达100%。辖区中小学、幼儿园“三防”(人防、物防、技防)措施全部落实到位。形成覆盖镇村主要道路、全时监控、全面设防的现代安防体系。确保不发生上级政法部门责令查处或直接查处的重大涉黑涉恶案件,全面压降刑事发案率。
2、打造“防治一体化”的公共安全体系。健全基层安全监管网络,深入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整治,积极探索政府、社会、企业多方参与的安全监管模式。所有企业全面推广“1+3”安全监控体系(一个方法,即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监控法。三种机制,即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动态管理机制、持续改进机制、系统评价机制),及时发现安全生产事故隐患并落实整改。加强交通安全源头管理,全面推广交通安全进社区工作,强化校车安全整治,交通安全宣传到位,交通秩序良好。建成消防中队,消防设施纳入总体规划并建设到位,火灾隐患排查到位并及时整改,消防装备齐全完好。有效取缔无照经营行为。积极开展反假货币工作。建立食品药品监管联动查处工作机制,依法打击食品药品领域违法犯罪活动。降低各类道路交通事故、火灾事故、安全生产事故和食品药品安全事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3、打造“导控一体化”的信息网络管理体系。建立专兼职网评队伍,加强对网络舆情的监测和研判分析,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及时引导和处置各类网络舆情。网吧安装与公安机关联网的视频探头,网吧服务器监控软件安装率≥85%,上网人员全部办理实名登记查验手续,不容留未成年人进入网吧上网。
4、打造“保障一体化”的外口服务管理体系。进一步健全外来人口服务管理组织网络,整合综治、公安、民政、司法、劳动保障、计生、住建、教育等部门资源,建立集信息采集、劳动就业、子女入学、法律服务、社会救助、矛盾化解等职能于一体的“一站式”外来人口服务管理中心,按照“一窗口”办理、“一条龙”服务的要求,为外来人员提供登记办证、职业介绍、就业咨询、房屋租赁、权益维护等一站式、全程式服务,不断提高外来人口的管理成效,并按500:1要求配备外口协管员。大力推进工业园区、大型企业等外来人员集聚地企业自建“三集中”服务管理机制。落实以房管人、以落脚点管人等工作措施,建立户籍管理人口流入地、流出地双向管理协作机制。外来人口登记率、私房出租户责任书签订率和“三集中”率力争分别达95%、100%、60%以上。
5、打造“教管一体化”的特殊人群管理服务体系。
(1)加强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和社区矫正对象教育管理。将刑释解教人员出狱出所必接必送机制落实到位,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政策落实到位,刑释解教人员衔接管理率、帮教率、安置率分别达100%、98%、90%以上。建立镇级安置帮教基地一个。对无家可归、无业可就、无亲可投等重点帮教对象进行过渡性安置,确保刑释解教人员顺利回归社会。重点刑释解教人员建有帮教组织,帮教活动正常。根据社区服刑人员的风险等级制定矫正个案,实施分级管控措施,进一步完善“电子围栏”信息化管理,对纳入监控的社区矫正对象实行24小时定位服务管理,时刻掌握其运行轨迹,有效杜绝脱管漏管现象,确保社区服刑人员又犯罪率为零,确保5年内刑释解教人员重新犯罪率控制在1%以下,当年回归人员不发生重新犯罪。
(2)加强对重点青少年及社会闲散人员的教育帮助。健全综治部门牵头,宣传、共青团、教育、公安、民政、司法行政等相关部门齐抓共管的重点青少年群体服务管理机制,对不在学、无职业、流浪乞讨少年儿童及服刑在教人员未成年子女等青少年群体,开展排查摸底,落实教育管理措施。加强对失足青少年的教育挽救,全面构建青少年违法犯罪教育预防和控制体系。大力推进“青少年零犯罪社区”创建工作,创建率达100%。
(3)加强易肇事精神病人管理。适时开展精神病人排查,摸清底数,对需要收治的及时予以收治,对曾经肇事肇祸的精神病人全面采集信息,建立精神病人危害应急救治处置机制。对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逐人制订救治、服务、管理措施及档案,实行一人一档一案,使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得到及时救治和有效管理,确保不发生精神病人因肇事肇祸引发的重大恶性案(事)件。
(4)加强对涉毒、人员的救治管控。深入开展无毒社区创建和无示范点创建活动,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执行率不低于90%。着力推进反机构队伍规范化建设,努力实现涉邪案件无反弹、涉邪人员无反复目标。
6、有序开展系列平安创建活动。深入开展平安村居、平安企业、平安学校、平安医院、平安家庭、平安市场等基层系列平安创建活动,实现基层平安创建全覆盖。2013年,基层平安创建达标率达90%以上,部门行业平安创建总体达标率达80%以上。大力加强校园安全防范工作,每学期至少2次安全教育课,不发生有影响的校园案件。
(三)强化推进基层基础建设
根据上级要求,对镇政法综治工作中心进行标准化建设,配优配强镇综治办工作人员,确保高效正常运转。进一步强化村(居)综治办规范化建设,严格按照“113211”(1名综治专干、1名社区民警、3名专职调解员、2名专职保安、1名大学生综治社工、1名政法干警综治特派员)的要求强化六支专业队伍的建设。充分发挥群防群治队伍的作用,深入开展“无矛盾纠纷上交村”创建活动,切实加强矛盾协调和心理疏导,有效化解各类矛盾纠纷。推进大调解工作信息化建设,发挥信息平台的信息功能、责任功能和管理功能,实现信息化管理和行政化管理有机结合,推动大调解体系科学化管理。
(四)强化推进法治系列创建
1、推进法治建设。成立依法治镇领导小组,继续坚持以依法行政和“六五”普法为重点,进一步完善领导学法制度、重大决策法律顾问制度、重大决策论证、听证制度、政府与群众对话制度、决策失误责任追究制度及政务公开等制度,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严格执行机关部门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述职述法述安考评制度,全力提升镇级法治文化广场品牌,着力在规范公共权力运行、促进改善民生、依法保障民权、增强公民意识、提升区域法治化水平等方面,抓落实、求突破、显实效,努力形成党委政府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企业依法经营、基层民主自治、公民知法守法、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进一步提升群众法治创建知晓率(>90%),确保顺利通过“南通法治乡镇”的复核验收,为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和服务。
2、加强执法监督。由镇法制办牵头,联合人大、纪检、司法、综治等相关部门,对照市《依法行政工作要点》及相关法律法规对具有行政执法权的相关部门进行执法监督检查,主要检查各部门在执法过程中形成的台账、卷宗、行政执法的规范性程度及依法行政制度建设的情况,及时将检查发现的问题予以通告并督促整改。
3、夯实基层基础。各村居要大力推进“公民法治驿站”运行标准化建设,注重驿站运行成效,积极引导公民依法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维权;实施“法治文化村村行”工程,因地制宜建设形式多样的法治文化宣传阵地;对照“四个一”(一块法制宣传栏、一套法律图书或一个法律图书架、一所法制学校、一支法律志愿者队伍)要求进行硬软件建设;开展“强基升级”工程,民主法治村(社区)创建活动富有成效,确保92%的村(社区)建成南通级以上“民主法治村(社区)”,省级“民主法治村(社区)”建成率达25%。
各企事业单位要进一步重视法治创建工作,严格依法管理,按规定建立工会和职代会,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按规定及时、足额缴纳职工养老、医疗、工伤、生育、失业等社会保险,确保职工合法权益得到切实保障。
创新方案范文第3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积极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努力按照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关于“三农”工作的总体部署,以培育和发展我乡的农村优势产业、推动农业产业化为主线,以拓展农民就业、促进农民增收为重点,以“创新、产业化”为方针,进一步加强农村科技持续创新,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提供科技支撑。
二、主要目标
在韩坊村建立2个农业科技新村示范点、1个村级农民科技协会,构建成相联的科技示范带,实现科技新村示范点连片、农村党员星火科技示带户联动、科技致富能人连结、科技示范户联助,为依靠科技进步,推进新农村建设提供示范。科技新村将通过实施“六个一”工程,即实施一批农业科技项目、引进一批农业科研成果、打造一批科技示范基地、组建一批科技服务队伍、新建一批新村科技书屋、启动一批科技信息强村,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培育和壮大新经济增长点,提高农村科技成果转化率。
三、主要内容和标准
(一)科技新村示范带主要建设内容
建设科技新村是一项创新性、经常性的工作,要按照突出重点,统筹规划这一思路,采取先行试点,逐步推开的工作方针,从今年2月份开始,实施“六个一”工程,在全乡建成一个科技水平高、产业基础好的科技新村。
1、实施一批农业科技项目。围绕我乡农业的生产,组织实施一批农业科技项目,加大技术支持,着重解决品种的改良换代以及新技术的配套推广应用问题,培植特色产业。加大扶持和培育农业龙头企业的新产品研发和工艺技术改造,提高这些企业的深加工能力和产品质量水平,带动我乡农业产业化快速发展。
2、引进一批农业科研成果。根据村的产业结构实际,积极在科技新村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预期转化率好、效益显著、对广大农民经济带动性强的项目,通过“公司+农户”、“公司+协会”和订单生产的方式,促进农业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同时以建立科技示范基地为手段,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以示范促推广,着力打造一批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着力培育做强1—2个农业支柱产业。
3、培育一批现代新型农民。要以提高农民党员素质、促进农民增收为落脚点,着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充分发挥农村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以创建党员星火科技示带户为契机,通过“建立一批培训服务点、造就一支‘双带双强’型干部队伍、创办一批‘农家课堂’”等形式,按照“专家+党员示带户+农户”、“龙头企业+推广部门+农户”和“农函大+办班+学员”等培训模式,实现科技新村18岁以上、45岁以下年龄段的农民基本掌握2门以上农业实用技能,提高农民种养水平。
4、组建一支科技服务队伍。要通过整合我乡农业科技力量,组织有农业作物栽培、果树、烤烟、小辣椒、地栽香菇等方面科技服务队,不定期地下到农村,帮助农民制定发展规划,选好发展项目,提供科技信息,进行技术指导,抓好科技培训。
5、新建一批新村科技书屋。科技书籍是广大农民的精神食粮,是农民获取科技知识的有效渠道。建设科技书屋是缓解农民渴望科技知识的有效途径。一是选择1—2个有一定产业规模,且有示范幅射作用的组。二是选好场地,配全设备。科技书屋要选择在比较安静的场地,面积不少于30平方米,室内要配备1000册以上各类书籍。
6、启动一批科技信息强村。充分发挥现代信息网络资源,加快建设科技新村的信息网络体系,满足农民对现代农业信息的日益需求。通过建立互联网,增加农民获取信息的渠道,促进农民利用网上技术市场,开展技术咨询和特色产业、大宗农产品的推荐。要以农村经济协作组织、村委会、种养大户,流通大户为突破口,以点带面,逐步扩大到普通农户,初步形成特色鲜明、运行有效的服务和经营模式。要高起点、高标准、分步骤搭建一个支持多种现代和传统接收终端,实现互联网、移动和固定电话网、短信、广播电视网等多网合一的服务平台。本着“不为所有,但为所用”的原则,迅速建立多形式的基层信息服务队伍。采用奖励和适当补助等方式,建立激励机制,形成有效的农村科技信息上传下达、进村入户的科技信息服务队伍。
(二)科技新村示范带建设标准
1、有一个带领农民依靠科技致富的领导班子;
2、有一块农业科普宣传栏;
3、有一块科技致富示范基地;
4、有一批科技致富能人;
5、有一批党员星火科技示带户;
6、每一位农民掌握1—2门实用技术;
7、有一个依靠科技发展的产业;
8、有一名农民技术员或科技服务联系人;
9、有一套科技培训和科技普及的工作制度;
10、有一个科技文化宣传活动阵地或科技书屋。
四、工作步骤
(一)制定方案阶段(年2月)。认真调查研究,确定创建村庄,研究制定创建工作方案。
(二)组织实施阶段(年4—11月)。根据方案的工作内容和标准组织实施,11月进行初步验收。
(三)总结提高阶段(年12月)。对各示范点开展的工作情况进行认真总结,查找差距,充实提高,同时在全乡进行推广。
五、主要措施
(一)成立领导小组。成立由乡党委书记同志担任组长,同志担任副组长,乡办公室、农技站、财政所、果技站、林业工作站、防检站、国土资源所、新农村建设办公室、水利站、水保站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建设科技新村领导小组,负责协调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农技站),由乡农技站站长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日常工作。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协作,充分整合各种社会资源,加强交流和沟通,为创建活动提供有效服务。
(二)提高思想认识。各村要高度重视,要将科技新村示范带创建活动与文明生态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为文明生态村建设注入活力。要大力营造促进农村科技发展氛围,引导农民学科技、用科技,依靠科技增收致富,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科技支撑。要将创建科技新村与实施产业结构调整结合起来,培育特色产业,培养科技致富典型,以产业带动,以典型引导,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三)争取资金保障。通过向上争取一点、乡财政拨一点、多方筹措一点的办法,设立科技新村专项经费,专项经费主要用于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推广,扶持建立科技示范基地,补贴科技书屋的建
等。
创新方案范文第4篇
不时提升社会管理水平,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加快建设更加美好的依照中央、省委有关文件精神和市委《关于印发<市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实施方案>通知》合发〔〕25号)要求,结合我县实际,现就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为先,项目带动、建设先行,强基固本、依法管理,进一步开阔思路、创新举措,积极探索加强社会管理的新理念、新内容、新机制、新方法,全面提升我县社会管理的科学化、系统化、制度化水平。
(二)工作目标
结东实际,市为全国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市框架内。以解决当前突出问题为突破口,以夯实基层基础工作为重点,以人民群众满意为根本标准,着重围绕“平安建设、社会矛盾化解、农村技防建设、社会保证体系建设、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社会治安重点工作等方面,用两年时间,努力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服务管理格局,形成具有时代特征、特色的社会服务管理新体系,实现管得到管得住、管得好,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经济环境、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努力把建设成为全省最平安的县份之一,服务和促进更加美好建设。
(三)基本原则
突出政府牵头负责作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充分发挥党委在社会服务管理中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合理配置党政部门社会服务管理的职责权限,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大局谋划社会管理创新。各乡镇(园区)要依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对外地区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全面负责、全面推进。
发展壮大基层组织,强基固本、综合治理。把创新的重点放在基层。健全基层服务管理网络,理顺基层组织间的关系,创新基层管理体制机制,增强基层社会服务管理能力。同时,依照综合治理的思路,综合运用各种管理手段和管理力量,统筹协调各部门齐抓共管,形成合力。
实行项目管理,项目推动、重在建设。把社会管理的重要工作列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加大财政投入,实施民生工程,发展社会事业。
最大限度地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参与热情和创造活力,依靠群众、共建共享。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把共同建设、共同享有和谐社会贯穿于创新社会管理的全过程,做到共建中共享、共享中共建。
很多工作涉及到执法、司法等多个领域,完善政策、依法管理。社会管理需要政策体系来支撑。必需依法按政策管理,不时完善社会管理的相关政策、规章和制度,确保在法制的轨道上健康运行。
二、主要任务
(一)认真学习“经验”深入推进“平安建设
从维护群众的切身利益动身,1推进平安建设三级网格化管理工作。始终把平安建设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着力把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解决好,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进程中实现和谐相处、平安共赢。以乡镇(园区)村(居、社区)自然村为单位建立三级平安建设网格,建立以综治、维稳、、平安和人民调解等为基础的管理体系。建立县、乡镇(园区)两级督查指导机制和“六联”工作落实机制,设立县级平安建设专项奖励资金,把平安建设工作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考核体系,严格兑现奖惩。
规范制度建设,2扎实推进基层综治维稳工作规范化建设。进一步规范和明确乡镇(园区)村(居、社区)综治、维稳的机构设置。明确职责任务,健全工作制度,完善软硬件建设,加强乡镇(园区)综治工作中心效能建设,完成村(居、社区)综治维稳工作站建设任务,夯实基层综治维稳工作基础。
(二)推进社会矛盾化解工作
综治部门组织协调,1完善社会矛盾化解组织体系。构建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既各自发挥作用、又相互衔接配合的社会矛盾化解组织体系。认真贯彻《人民调解法》完善村(居、社区)乡镇、县三级大调解工作平台,进一步明确各级工作范围、职责和要求。
发展壮大人民调解组织,2健全多层次、多元化社会矛盾化解机制。加强人民调解。劳动争议、教育医疗、环境维护、交通事故等领域,建立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加强司法调解,把调解优先原则贯穿于执法办案中,探索建立全程、全员调解,建立“公调对接”检调对接”诉调对接”援调对接”仲调对接”机制,建立流动法庭、巡回法庭。
纳入目标管理,3完善社会矛盾化解工作保证体系。各级党委、政府要将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考评。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涉及的组织机构、办公设施、工作人员和专项经费全部由各级党委政府统筹布置,确保“有场地做事、有专人干事、有经费办事”
各级党委、政府要提高依法行政的意识和能力,4坚持依法治理。进一步推进依法治县。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严格行政执法,从源头上防范和化解社会矛盾。加强法制宣传,引导群众依法反映诉求。对群众反映合法合理的问题及时有效依法按政策解决,对群众无理诉求做好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对违法行为坚决依法处置。
(三)实施农村技防建设
以满足群众的平安需求为动身点和落脚点,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坚持农村地区公安工作与群众路线、公安科技与群防群治群控工作的有效结合,根据城乡不同特点,科学分类推进农村技防建设。
以全面提高视频监控的覆盖面为主,1店埠镇、撮镇镇和经济开发区、循环经济示范园在现有基础上。城区主要出入口、主要道路、重要路口等区域和党政机关等重点部位的一类点,一般道路、街区、繁华地段、公共场所、治安复杂部位等二类点的视频监控覆盖率100%建设数量不少于200个。其他16个乡镇人民政府所在地,利用移动信息化线路在辖区公安派出所建设视频监控室,各乡镇建设数量不少于10个。
按1020户为一个联防组,2农村地区以村(居、社区)自然村为单位。组成“十户联防”利用移动信息化技术在乡镇综治工作中心建设信息终端设备系统,实现“一呼九应”邻里互帮、群防群治群控的农村技防新格局。
(四)推进社会保证体系创新
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安全,1推进社会平安和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继续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平安制度。扎实做好被征地农民养老保证工作,探索建立城镇居民养老平安制度,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养老安全。推进城乡居民合作医疗安全、城镇职工基本医疗平安建设,提高医疗平安待遇,逐步实现全民医保。完善失业平安制度,扩大工伤平安覆盖面,逐步实现各项社会平安关系无障碍转移接续、医疗平安异地结算,积极探索社会平安管理服务社会化。完善覆盖城乡的社会救助体系,全面建立以最低生活保证、五保供养、医疗救助、临时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司法援助为基本内容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
廉租住房保证逐步“提标扩面”加快实施公共租赁房建设,2推进保证性住房建设。对低收入家庭实行“应保尽保”基础上。力争到十二五”末,基本解决企业工人和城镇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积极推进旧城改造,力争用3--5年时间完成乡村危旧房、棚户区改造,改善居民住房条件。
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弥补和运行机制。推动医疗卫生资源向农村基层倾斜。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3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积极稳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全面执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建立疾病预防控制联防联控机制,完善重大疾病防控体系。加强食品药品平安监管,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推进城乡健康建设,提高全县人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水平。
高标准推进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扩大优质高中教育资源,4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认真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24年)扎实推进学前教育。着力促进教育公平。打造品牌特色高中。创新发展职业教育,推进职教中心建设。深化继续教育,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
(五)推进社会稳定风险管控工作创新
1实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定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实施细则。相关部门在企事业单位改革改制、征地拆迁、重点工程、涉农利益、教育医疗、环境维护、平安生产、食品药品平安等容易引发社会矛盾的重点领域制定具体操作方法。将风险评估纳入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内容。
疏通社情民意反映渠道,2不时健全社会稳定风险化解机制。各级党委政府要建立健全社情民意调查机制。关注社会舆情,定期搜集、分析、研究、料理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特别是涉及民生的问题。加大源头防范化解社会矛盾力度,继续实行党政领导定期接访、重点约访、带案下访制度。完善公开听证制度,出台重大社会决策或实施重大工程项目前,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建立党委政府定期分析调度社会稳定工作制度,加大对重大不稳定问题的调度化解力度,不时建立健全社会利益协调机制。
整合建立由维稳、公安、武警、等部门以及谈判专家参与的应急处置联合力量。3切实加强社会稳定风险应急处置。建立完善应对自然灾害、重大疫情、、公共平安事件、生产平安事件、防恐反恐等联合指挥机制。加强应急处置力量建设。
(六)推进相关社会要素管理创新
完善出监(所)前评估制度,1刑释解教人员服务管理。建立监管场所与家庭、单位、社区帮教管理衔接机制。建立无家可归、无业可就、无亲可投刑释解教人员的有效安排机制。建立集教育、培训、就业为一体的过渡性安排帮教基地。建立部门联合服务管理和社会帮扶机制,解决刑释解教人员生活、就学、就业、守业等问题,为其顺利融入社会发明条件。建设县级司法行政综合管理平台,动态掌握刑释解教和社区服刑人员数量、结构和现状。
司法行政部门牵头组织,2社区矫正对象服务管理。坚持党委、政府统一领导。相关部门协调配合,司法所具体实施,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社区矫正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加强对社区服刑人员的教育矫正、监督管理和帮困扶助。建立社区服刑人员实时动态管理系统,实现社区服刑人员实时监控和定位管理,防止脱管、漏管和重新违法犯罪。落实社区矫正审前调查评估工作,强化社区矫正衔接机制建设。建立专群结合的社区矫正工作队伍,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社区矫正工作。
完善自愿戒毒、社区戒毒、强制隔离戒毒和戒毒康复体系,3吸毒人员服务管理。深入开展排查登记和管控。加强强制隔离戒毒和戒毒康复场所建设,配备专业人员和专业设备,深化专业矫治康复,努力降低复吸率。
及时摸清底数,4精神病人服务管理。建立完善定期排查收治机制。县卫生局建立重性精神病人管理治疗信息库,县公安局将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包括曾经和潜在录入《全国重性精神病人信息管理系统》建立分类管控机制,对收治入院的由精神病医院负责管控,出院时,由公安机关派人接回就地管控;对一般性精神病人由家属或监护人就地监控;对流落社会且病情稳定的精神病人,由公安部门送民政部门流浪乞讨救助机构给予救助。对易肇事肇祸的精神病人采取家庭、医保、城乡居民合作医疗和财政补助统筹解决费用的方式,实行集中收治,落实治疗措施。建立协作联动机制,做好重性精神病人监管工作,确保不脱管、不失控。
为他就学、就业发明条件。完善对有不良行为或严重不良行为青少年的教育管理和犯罪预防工作。完善适合青少年身心特点的违法犯罪青少年案件专门操持、前科消灭等制度。探索建立有严重不良行为和违法犯罪行为在校青少年法制辅导员制度。加强对流浪乞讨少年儿童的救助管理。5重点青少年群体服务管理。对社会闲散青少年、流浪乞讨未成年人、服刑在教人员未成年子女、农村留守儿童、有严重不良行为和违法犯罪行为青少年等加强服务管理。
6”等人员教育转化与巩固。加强“”等组织、有害气功的防范控制。建立人员信息管理系统。开展形式多样的反警示教育。打好“”人员教育转化攻坚和巩固整体仗。
对实有人口实行动态管理。依照千分之一的比例配备流动人口专管员。建立完善“以证管人、以房管人、以业管人”服务管理模式以及流入地和流出地双向管理协作机制。创新对出租房屋的管理。7加强流动人口的服务管理。进一步理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领导体制。建立全县流动人口信息平台和服务管理平台。
(七)推进社会治安重点工作创新
完善“矛盾联调、治安联防、事件联勤、调解联动、问题联治、平安联创”工作机制。依照要求配备乡镇综治办主任,1深入推进基层综治维稳工作平台建设。强化乡镇(园区)综治工作中心效能建设。配齐配强专职副主任和专职工作人员。完成村(居、社区)综治维稳工作站建设任务,规范工作制度,完善基础设施。加强基层综治办人、财、物和机构保障,充分发挥组织协调作用。
配备专职社会治安辅助力量,2加强社会治安辅助力量建设。依照总人口万分之十八的比例。主要用于开展治安巡逻、人口协管、交通协管等工作。城镇新建小区建立门卫保安制度。乡镇建立社会治安专职巡逻队和农村治安联防自治组织。
健全滚动排查、动态分析、协调联动机制,3推进社会治安重点地区排查整治。深入开展社会治安重点地区排查整治工作。完善集整治、管理、建设、服务为一体的常态工作机制,重点加强城乡结合部、学校、幼儿园及周边重点地区治安平安隐患和突出问题的综合治理。建立完善考核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并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责任制考核和领导干部履行综治职责实绩档案。
三、保证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
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要切实承担起第一责任,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推进社会管理创新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推动我县跨越赶超的重要任务。亲自抓、负总责。县委成立县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领导组,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分管负责同志任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领导组下设办公室,负责统筹协调、组织推进、督促操持。乡镇(园区)也应成立领导组织,加强领导,确保社会管理创新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二)强化统筹推进
纳入外地区本部门的整体工作部署。把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目标任务逐一分解,将农村基层基础建设、老旧小区综合治理、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信息化建设等社会管理创新重点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明确责任领导、牵头单位、责任单位,实施项目化推动。各牵头单位拿出具体的推进措施、实施细则,特别是对综治工作部门建设、刑释解教人员过渡性安排基地建设、老旧小区综合治理等社会管理创新基础性工作要提出具体的项目推进时间表。根据乡镇(园区)不同实际、部门不同特点,开展社会管理创新试点工作,鼓励改革创新、大胆尝试。
(三)强化政策保证体系建设
对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等,改革社会管理行政管理体制。对精神病人、重点青少年群体等特殊人群服务管理。要整合现有政府管理职能,理顺管理机制,明确管理职责,切实解决职能交叉、职能分割的问题。加大政策性投入。将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纳入县、乡镇财政预算,并逐年提高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在财政支出中所占比例。对社会管理创新中规划性建设、项目性工程、公益性活动等,通过政府投入、财政补贴、政策奖励等形式予以保证和支持。
(四)强化社会管理创新手段
整合公安、民政、司法、人社以及商业服务等信息资源,强化大信息的手段。充分运用最新信息化科技效果和手段。搭建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综合平台,尽快形成全面覆盖、动态跟踪、联通共享、功能齐全的社会服务管理综合信息系统。强化大整合的手段。发挥优势,运用行政、经济、法律等各种手段,整合各级各部门行政资源,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管理,充分发挥社团、行业组织和社会中介组织的作用,充分调动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的积极性。强化大宣传的手段。通过领导干部培训、论坛讲座、调查研究、建言献策等方式提高社会管理创新的理论水平,通过新闻宣传、社会宣传、对外宣传、网络宣传、文艺宣传等形式营造浓厚的社会氛围,通过政策宣传、典型宣传、效果宣传等形成齐抓共管、共建共享的社会基础。
(五)强化督查奖惩
纳入领导干部实绩档案,严格落实责任。将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纳入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的任期目标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考评体系。作为党政主要领导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定期督促检查。由县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领导组牵头,领导组办公室组织,定期对乡镇(园区)部门进行面对面的督查指导,统筹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困难和问题,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实施量化考核。根据职责分工,对社会管理工作创新任务进行细化分解,明确牵头单位、责任单位、完成时限、具体要求、奖惩措施,建立部门考核量化指标体系,严格进行考核奖惩。
四、阶段方法
创新方案范文第5篇
一、强化档案工作的重要性
医院的档案工作对医院的技术进步和科学研究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医院对档案工作一直都十分重视。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有些医院一直沿用传统的档案工作的管理方法,这种方式不能及时更新已经不能顺应时代的发展。档案工作在工作意识、思路以及人员的综合素质上更新的滞后已经对医院的工作的进度的开展造成了不利的影响。所以在新的时期,创新应该成为档案工作的主旋律。在医院的档案管理工作中,档案工作者要从全新的理念和观念出发,用新的技术手段来完善档案管理工作。只有这样,医院的档案工作才能紧跟时代的发展,在创新中不断进步,为医院的进一步提供更加强有力的支持。
二、当前医院档案管理工作处存在的问题
1.医院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不足
在有些医院中,医院的管理者认为档案工作与医院的主营业务的业绩关系不大,所以对档案管理工作的支持力度不论是从资金还是技术的支持方面都明显不足。甚至在有些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硬件设施都不能保障,这些都制约了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
2.医院业务部门对档案管理意识不够
档案的来源主要来自于医院业务部门在日常工作中形成的资料。但是,在目前的医院的业务活动中,医院业务人员在日常的工作对档案的收集和归类不是很重视。在业务工作中,不能经常将资料主动讲给档案管理部门。这样的做法很可能造成重要的文献的丢失。
3.档案管理人员缺乏工作热情
档案管理人员在医院中不属于主要的业务人员,在上级不重视的情况下,档案工作者人员常常被忽略到边缘地带。档案工作人员长期处于这样的地位下就会产生自卑、消极的心理。难以对自己的本职工作产生工作热情。导致档案管理工作处于被动的地位,档案工作很难有更好的发展。
三、强化档案管理工作创新档案的工作方法
档案工作在目前存在的种种困难以及支援发展的问题,想要彻底的解决这些问的存在,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加强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笔者认为,在医院中,做到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主要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加强档案管理环境的创新
管理环境是管理工作的土壤,要做好档案管理这项工作,首先要从培育它的土壤开始。要培养良好的管理环境。首先从管理者自身要更新观念,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和广为应用的今天。档案管理者从观念上自觉接受新型的挑战,在挑战中学习新的知识。用新型的科技手段增强档案管理的业务水平。加强管理方式的创新还要加强硬件管理设备的建设,促进管理方式朝着现代化发展。随着医院其他硬件设施的完善,医院的规模的扩大,病人的增多以及病情的复杂化,如果档案管理设备没有及时更新,档案管理的工作会变得十分困难以及很容易出现疏漏的问题。所以档案管理室也要加快建设现代化设备的步伐。与此同时,更应加强对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计算机基本知识技能的培训,帮助档案管理人员更熟悉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对医院的档案进行更好的管理。
2.加强档案管理系统的创新
医院的档案管理要想有良好的发展,除了创建良好的档案管理环境之外,还要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系统,创新管理系统的管理方式。首先,从技术层面来说,我国的档案管理最先进的管理体系就是IS09000质量管理体系。医院的档案管理工作可以参照这个管理体系的一些标准,甚至将这套体系直接应用于医院的档案管理系统也是完全可行的。这套系统的建立,能够帮助医院的管理工作更加正规、科学。除了在技术层面上的引进,其次,要建立一套完善的规章制度来对档案管理工作中的具体操作进行硬性规定。减少档案处理的随意性。将档案的日常工作纳入到医院工作议事日程,让档案的管理工作走向制度化的道路。最后,对档案管理体系的创新还要创新管理手段,运用现在发达的网络技术,对档案进行集中统一的保管。
3.加强服务工作的创新
档案工作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医院的主营业务进行服务,利用档案的内在价值来为医院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医院的档案部门的以往的服务往往处于被动的地位,加强档案工作服务方式的创新最终要的是加强档案工作对医院主营业务的主动服务,要想达到由被动向主动的转变,首先就是要扩大档案管理工作的服务范围,医院的档案工作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奖档案的管理工作向一个更深层次的方向进行延伸,在保密医院秘密档案的前提下,更多的向各部门甚至社会公开档案,发挥档案的价值。医院的档案部门还应该适应新的社会需要,利用档案医院,从多个角度实现对医院各部门人员进行充分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