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本网心得体会内容页

道法网络培训心得体会{2024年最新5篇}

2024-07-13 12:22:01心得体会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道法网络培训心得体会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道法网络培训心得体会范文第1篇

一、创新人才思想政治教育培训理念

网络社会的发展,推动了社会关系的变化,必须把握这种趋势,以理念创新为先导,谋划医院人才思想政治教育培训新格局。1.树立人才教育培训网状关系、网状模式的理念。长期以来,医院对各类人才实施的思想政治教育培训,基本上是单位内部人对人、点对点的线状关系,由此形成了人才教育培训的线状模式。网络社会的发展,使得医院内部各类人才之间以及医院内部人才与外部社会之间,实际已构成了去中心化、去中介化的网状关系。从关系这个角度看,对医院各类人才思想、行为的影响因子已不仅仅局限于医院内部,外部社会各种关系已成为不可忽视的重要因子。医院谋划人才思想政治教育培训,应当把握教育培训关系的变化,将外部社会这个重要的影响因子纳入医院人才教育培训的关系体系,以互联网思维谋划人才思想政治教育培训总体布局,推动医院人才思想政治教育培训长期沿用的线状关系、线状模式向网状关系、网状模式转变。2.树立人才教育培训主体、客体互转互换的理念。网络时代,各类网络空间、自媒体、社交群、工作群等不仅具有社交工具的功能,同时还具备媒体功能、公共空间功能,这就使得每一个人既可以是信息的接收者,也随时可以转变成为媒体人(即信息的转发者、者)。医院谋划人才思想政治教育培训,要把握网络时代人才思想政治教育培训的主体、客体能够轻易实现互转互换的特点,彻底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将医院各类人才当做教育培训的主体,纳入人才思想政治教育培训实施体系,推动各类人才由被动接受教育培训向主动接受、自觉参与转变。3.树立人才教育培训线上线下融合运行的理念。当今中国,已快速进入网络社会、信息时代。网络社会这个“大众”对医院各类人才的影响力已逐步超越医院这个单位“小众”,并促使医院各类人才由“单位人”快速转型为“社会人”。医院谋划人才思想政治教育培训,必须把握社会这个“大众”对医院各类人才的影响作用,同时兼顾医院“小众”的发展需要,在继续提升以往线下人才思想政治教育培训工作成效的同时,积极运用网络媒介手段和方法,推进线上人才思想政治教育培训工作的开展,探索建立线上与线下充分结合、完整融合的人才思想政治教育培训工作同步运行机制,形成协调发展的良性格局。

二、创新人才思想政治教育培训渠道

网络社会的发展,推动了新媒介时代的到来,必须顺应这种趋势,以渠道创新为突破口,带动医院人才思想政治教育培训新发展。1.运用人才思想政治教育培训新媒介。以往,医院开展人才思想政治教育培训,主要采取召开会议、集中学习、谈话教育、发放学习教育资料等方式。从实际情况看,无论是召开会议还是集中组织学习,埋头看信息、低头玩手机的现象比比皆是,因医院工作特殊性,缺课无法补以及学习教育资料发放后扔一边看也不看的情况十分普遍。正如指出的那样:“很多人特别是年轻人基本不看主流媒体,大部分信息都从网上获取。”作为医院人才思想政治教育培训组织者,必须清醒看到人类社会信息交流网络新媒介时代到来这个大趋势,深度理解并把握医院各类人才获取新知识、新信息的渠道从传统的灌输教育、书本学习转向电脑、手机等网络新媒介的内在本质,充分运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积极主动建立网络平台、网络群,推进会议、学习、教育、思想交流等网络化运行,以传统媒介向网络媒介转型来提升人才思想政治教育培训的质效。2.运行人才思想政治教育培训新时空。医院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医院人才思想政治教育培训工作存在“四个难”(时间难统筹、人员难集中、内容难落实、效果难保证),症结在于传统的渠道、方法、手段具有时空局限性。医院人才思想政治教育培训组织者不仅要重视网络的渠道功能、工具功能,同时还要深刻领悟网络所具有的时空功能,利用网络建立更大范围、更大空间、更广领域、更加灵活的人才思想政治教育培训新时空,将以往集中时间、集中人员、集中安排内容的人才思想政治教育培训的传统时空转变成以网络为中心的时间碎片化利用、人员网络化集中、内容便捷化落实的人才思想政治教育培训新时空,彻底解决好“四个难”问题。3.运作人才思想政治教育培训新形式。医院人才思想政治教育培训新媒介、新渠道、新时空的运用,必然带来培训工作思路、工作方法、工作形式的全面调整与深刻变革。在此前提下,医院实施人才思想政治教育培训,应当根据自身工作特点,将传统的线下大型、集中、统一的人才思想政治教育培训形式转换成为线上线下结合的小型、灵活、多样的形式。如:实施学习教育资料网络化推送,为医院各类人才提供网络化、无纸化的学习服务,便于医院人才利用碎片化时间灵活、便捷地开展学习,可以有效解决学习时间难统筹、人员难集中、学习内容难落实等问题。再如将集中学习转换成利用网络群开展学习讨论,使得人员参与时间更加自由、时间跨度更长、信息影响更久。

三、创新人才思想政治教育培训内容

道法网络培训心得体会范文第2篇

关键字:网络学习;观念培养;培训方式

一、网络学习的定义

网络学习是指企业通过网络并利用网络多媒体技术、网上社区技术以及网络硬件平台等其他现代信息技术,组织员工进行专业知识、技能、能力及行为等进行学习的一种方法,使员工可以在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时间和地点等方面更加灵活和自由。

二、网络学习存在的问题

虽然在较短的时间内,银行业网络学习发展较快,并取得了不小的成果,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

1.认识有待提高

在行内,高层对网络学习非常重视,通过制定考核方案、活动方案等来推动下级行对网络学习的重视,然而基层行的部分员工,对网络学习的认识还存在着许多误区。比如认为,网络学习操作太难,还是传统授课比较好。还有的认为,现有运作良好,不需要学习,只有出现新问题时才需要学习。

2.体系和制度不够完善

网络学习系统的普及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不是一个人员、一个部门可以完成的结果,需要各个部门协同合作,更需要时间的合理分配。“一阵风”的推广方式往往是上级下邮件,要求下级登陆网络学习系统,使用若干次,下级则应付式的登陆一下,这样一种情况并没有给员工学习带来积极的变化,反而使培训学习工作陷入混乱的局面。目前大多银行还没有一个系统性的文件来规范网络学习,如网络学习的激励、员工电脑使用培训等等。

3.培训方式单一

从目前网络学习的发展状况来看,互动的交流在技术上已经不成问题。但和传统学习方式相比,它始终缺乏情感的交流。网上的学习,由于没有眼神的接触及一些肢体语言,所以学习主要靠学员自己完成。由于网络学习代替了人们的面对面的交流,一些学员由于在学习中的孤独感和畏难情绪而中断学习,指导教师也不能及时了解学员情绪,进行相应的辅导。

三、相关建议

1.氛围的营造及观念的培养

网络学习不仅仅是一种技术、一种培训方法,更是一种培训观念。在企业中实施网络学习,并不是简单的购买平台和课程,它在企业中的应用最终是要和企业内部的各种资源相互协调融合,促进企业的进步和发展,实施网络学习是一个系统的、科学的过程。网络学习的实施要求改变企业部分工作流程和员工对学习的态度,员工接受培训师传授的统一的学习方法将被个体化和个性化的学习方法所代替,逐渐转变为以员工自我学习为主、主动探索为中心的学习模式。网络学习能更好的促进员工的个性发展,能满足不同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员工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使员工学习积极性、独立性和自主性大大增强,因此在网络学习条件下氛围的营造及员工观念的转变是非常必要的。

2.员工学习观念的更新

学习观念更新包括学习者也包括培训者理念的转变。在学习者方面,他们首先应该树立自我学习理念。在网络学习条件下,学习者是对自己学习过程负责的所有者和管理者,需要结合自我管理与自我监督来进行学习。员工观念的转变关键是让他们了解到网络学习能给他们带来的真正益处。任何一个取得成功的网络学习项目都需要在它正式运作之前,先在公司内部进行长期的准备工作。公司的简报、员工会议、内部电子邮件、相关文件所有的这些都应该是网络学习宣传渠道,通过这些工具员工能够充分了解公司对在线培训这种培训方式的想法、目的以及实施形式。网络学习不能一蹴而就,可以采取了缓慢引进或分阶段引进在网络学习课程的形式。另外作为人力资源部门,在获取领导支持和相关资源的同时,认真对待自身及流程所需变化,指导员工培养新的学习习惯,才能充分发挥网络学习的潜力。

3.采用混合式培训方式

现代培训技术应该与传统的培训技术进行良好的结合,传统的培训方式有其固有的缺点,但同时也有不可替代的优点,现代培训方法并不能完全代替传统的培训方法。网络学习的使用也有其限制:一方面有些学习内容不适合用网络学习方式,面对面的交流会更好,另一方面受训者目前可能还不习惯或不接受网络学习这种使用计算机和网络的培训方式。如有的受训者不习惯长时间看计算机或投影屏幕。对于一些实践性、参与性强的学习,企业仍然需要通过传统的培训方式如内训或者外训等来实现。当然即使是传统培训,为了加强学习效果,使培训效果更加持久,仍然需要将培训的部分内容放入企业知识库,通过网络学习的方式再次强化,扩充知识传递的渠道,亦可以让更多的员工参与,强化培训效果。

目前提倡混合式培训模式,所谓“混合式培训模式”就是以传统培训为主,网络培训为辅的两者结合培训模式。两种培训方式各自有不同是适用性,在设计培训时,要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选择最有效的培训方法。在网络学习中人际交往匾乏,可以引入兴趣小组,在线聊天,专家热线等等。如:爱立信公司的做法是将在线学习支持与公司的知识管理体系结合起来,形成了一二十个虚拟专题小组,有项目管理类的,产品研发类的,人力资源培训等等,这些小组的网页与相关的在线课程链接,有各种研究成果,有讨论室,留言簿等便于成员交换意见。

道法网络培训心得体会范文第3篇

关键词:会计继续教育;网络教学;模式;架构

所谓会计从业人员继续教育是指对正从事会计工作和已取得或受聘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职称)的会计从业人员进行以提高政治思想素质、业务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为目标,使之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培训、再教育。加强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是促进会计人员个人素质和会计工作水平提高的有效手段,是提高会计队伍整体素质的有效途径。但是 ,现有的会计继续教育模式存在相当大的局限性。笔者通过调查问卷、座谈、查询资料等方式对现有的会计从业人员继续教育模式进行局限性分析,并提出应用网络开展会计从业人员继续教育的架构。

一、现有会计继续教育培训模式的局限性

(一)培训的时间限制

当前的会计从业人员继续教育每年都有规定的时间段。以平湖为例,平湖市财政局每年11月至第二年5月期间安排本年度的会计继续教育,所有持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人员在此期间,自行到平湖市育人培训学校进行报名接受培训,而下属街道、乡镇财政所根据这个时间段安排一次本地会计从业人员的继续教育。每期2-3天,一般安排在双休日,一边培训一边考试。

(二)培训的空间限制

当前的会计从业人员继续教育都是由当地财政部门统一组织或委托一个单位指定一个地点进行集中培训,包括脱产与非脱产两种形式。脱产形式是指会计人员离开单位、脱离日常工作到指定地点参加专门的继续教育培训;非脱产形式是指会计人员不脱离本单位的日常工作,由单位组织的一种继续教育培训,这种形式具有针对性强、灵活、简便与不影响本职工作等特点,如单位利用相关人员的短暂工作时间或业余时间组织的专题讨论、经验交流、岗位培训和业务实习等。平湖目前主要是脱产学习为主,除了金融系统外,一般以地域为限集中一个地方进行培训,所以会计人员要离开本单位、丢开业务到财政部门指定的地方参加培训。某种程度来说,从空间上限制了会计人员得到会计继续教育。

(三)培训的形式单一

当前的会计从业人员继续教育都采用面授形式的,面授完成了就进行考试,形式比较单一。虽然按照我国《会计法》的要求,面授是必不可少的,但在长期以来会计继续教育工作中仅仅抓了面授,而忽视了如何帮助会计人员自学。面授一般都是“教师讲,学员听”,这种教学形式相对比较古板,容易让人感到枯燥、乏味,从而影响培训效率;而且面授的时间一般较短,只有2-3天,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培训内容虽然安排得比较多,但会计人员(特别是一些老会计人员)很难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消化、吸收继续教育内容,结果他们对培训所讲授的知识并未完全掌握,也产生一定的抵触情结,培训的效果也会打折扣。

(四)培训的师资力量不够

当前的会计从业人员继续教育是由当地财政部门进行主办的,财政部门本身并不直接组织培训,而是委托其他单位或机构进行培训。按照财政部2004的《会计人员继续教育规定(征求意见稿)》的规定,开展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培训单位应当具备一定的、与承担培训工作相适应的教学场所和设施、师资队伍和管理力量等条件。而现有的会计继续教育培训机构中有相当一部分中存在着师资不足、教师临时上岗的现象,师资主要由临时抽调的学校教师和会计事务所人员组成,力量薄弱。相对而言,教师长期从事会计理论工作,对法规的理解不深入、不到位,且缺乏实践经验;会计事务所的人员虽有实践经验,但没有系统的会计理论,且缺乏教学经验。这都给会计继续教育设置了障碍,使会计继续教育的培训效果不明显,会计人员对继续教育的热情也大为降低。

二、应用网络开展会计继续教育的思考

(一)理论研究背景

网络在会计从业人员继续教育中的应用无论从理论还是实践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还有待于理论上的深入探讨和实践中的具体应用研究。笔者通过对平湖会计从业人员的继续教育近三年的调查研究,已逐步构建出了会计继续教育培训模式体系,探索“基于网络技术、设立数据中心、筹建教育平台、全面过程监控”的实时、互动、有效的培训模式,旨在克服当前培训模式在时间、空间、形式、师资加力量等方面的局限,探索和丰富会计继续教育的模式,并使网络媒体在会计继续教育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二)网络环境下会计继续教育的模式

笔者所提出的利用网络开展会计继续教育的模式,也就是网络环境下的会计继续教育模式,既可以对当前会计继续教育模式进行补充,也可以独立运行。在应用模式过程中,笔者充分考虑了培训者(教师、专家)、受培训者(会计人员,这里是一个大概念,包括一般会计人员、会计教育工作者和会计管理人员)、学习资源、学习形式、和考核评价等要素,利用网络媒体来完成会计从业人员继续教育的活动。

分析和构建网络在会计继续教育中的应用模式,既是为了对现有的继续教育模式进行补充,也是为了形成一个以会计人员自主学习为中心的继续教育模式。使会计人员从当前被迫接受继续教育变为主动、积极地接受继续,使继续教育不再流于形式,而是真正发挥其提高会计人员专业知识、职业道德、执业水平等的教育模式。借鉴诺尔斯成人自导式学习模式理论原则以及当前培训模式的经验和局限,遵循实践性和可行性原则,笔者构建出网络应用于会计从业人员继续教育的集讲授、个别化自主学习、协作学习于一体的模式,见图1:

在笔者所构建的这个基于网络集讲授、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等方式于一体的会计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培训模式,在培训和接受培训方面突破时间、空间距离的限制,发挥很大的自主灵活性。

考核与评价在网络环境下会计继续教育也同样重要,是检验和保证继续教育质量的非常重要的环节。在基于网络的继续教育培训中,同样需要科学的评价体系来测量和检验培训效果。通过网络教学质量评价系统,我们能够对网络课程设计与开发、教师学员的自主学习效果、答疑与辅导的质量等进行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三)继续教育过程中各主体的分工及责任

会计从业人员继续教育的主管部门在开发网络资源方面要起到一个组织者的作用,各级财政部门主要是负责开发公共资源,比如新法规、准则出台时,聘请专家浮选讲座;每个省或地区特别通则等,可由地区主管部门来组织开发。开发主要是培训资源问题,这个在后面的影响因素中将详细说明。

会计从业人员继续教育的组织机构在本系统中的主要作用是有效传递继续教育的各项信息,认真参加数据中心设立和维护过程中的各项工作,确保各会计从业人员信息的有效性和真实性,保障会计从业人员继续教育的顺利进行。

会计从业人员继续教育的辅导教师在本系统中主要承担答疑和辅导作用,针对每次继续教育内容的变革,辅导教师首先要对本次的继续教育内容进行充分的领会和把握,对会计人员在互动平台中提出的问题进行有效的答复,及时反馈给继续教育媒体资源的制作者,以便得到更有效的更新和发展。

会计人员的个别化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会计人员是继续教育过程中接受培训的主体。为了保证在网上培训过程中会计人员自主学习的顺利开展,首先要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二是丰富网上资源。

会计从业人员继续教育过程中各主体的分工及责任如图2所示:

(四)网络环境下会计继续教育开展的影响因素

1.硬件设施:计算机及网络

网络运用于会计从业人员的继续教育培训,则必须具备硬件条件,基础设施不容忽视,即电脑的配置,这是保证在网络上顺利开展培训的物质基础。教育机构应该提供足够的技术支持、尽可能完善的基础设施和软硬件环境。目前,计算机网络已经比较普及,就平湖而言,每10人当中就有6.75人拥有电脑(或是自己拥有,或是单位配备,或是两者兼而有之,或是亲朋家中配备了电脑),并实现联网,这是应用网络开展会计继续教育的硬件设备,是物质保证。

2.软件基础:技术及服务

(1)技术支持:电脑及网络知识的培训

技术支持是保障基于网络环境下会计继续教育顺利开展的前提之一。会计人员需要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网络应用能力,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日常操作维护、常见故障维修排除、网上信息的通讯等,这些都会影响应用网络开展继续教育培训的效率。所以要对部分会计人员加强计算机和网络知识的培训,可以使他们熟练掌握计算机和网络的操作技能,只有具备了较强的信息获取、应用和处理能力,才能保证在网络上开展继续教育的效果。从当前会计从业人员上岗证考试的要求来看,所有会计从业人员都具备了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掌握这些方面知识的难度不大。

(2)网络培训资源的开发

服务方面,笔者认为首先应该是网络培训课程(课件)的设计与开发。财政部门,可以由省财政厅来统一组织本辖区的培训课程(课件)的开发。在培训开展之前,设计开发出有教学价值的、针对性强的、易于会计从业人员消化和吸收的会计培训网络课程资源。而且课件应该多样化,针对不同的人群来开发,例如从职称方面来说,针对初、中、高级不同职称的会计人员(甚至是无职称人员)开发培训课件;从工作性质来说,按从事会计工作的会计人员、会计管理人员、会计教学人员来开发培训课件。

培训课程资源,可以VOD点播或流媒体点播、直接运行网上CAI课件资源、FTP服务下载,甚至可以网上直播课堂。这样会计人员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选择不同课件形式的学习资源。另一方面,课程资源还要进行及时的更新,不断完善培训内容。定期或不定期地为会计人员提供更加丰富的学习资源,不单单是专业知识和财经法规,还可以相关领域的内容。

(3)网上互动:答疑

网络环境下会计继续教育模式,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就是互动,即基于网络搭建互动教学平台,包括实时和非实时的互动模式相结合,如BBS、Chat Room、QQ群、Email等。在这个平台上,会计人员可以将自己在学习或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反馈给网上解惑的教师(专家),教师(专家)及时予以解答;也可以组成一个小组进行网上讨论,由专业人士进行适时的点拨。在这个互动空间里面,会计人员之间也可以进行讨论与切磋。在这个平台里(聊天室模式),教师(专家)针对某些方面的知识,搜集相关的真实案例,以这些案例为主线,启发和引导会计人员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尽量做到理论与实践的高度融合。

3.会计人员自主学习的意识

道法网络培训心得体会范文第4篇

网上管理学院建设的目的及意义

与传统的室教培训、面授培训相比,网院教育培训具有一定的优势,客观地分析和研究网上管理学院建设优势对我们的深入应用具有一定意义:

――观念优势。网上管理学院(简称网院)建设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培训教育载体的简单变更,它首先体现了一种思想,是以现代教育思想和学习理论为指导,在网络环境下,向教育者和学习者提供一种网络教和学的环境,用数字化技术传递教学内容,开展以学习者为中心的非面授教育活动,它是一种新的培训模式。它在以信息技术的观点对教育培训进行系统分析、全新与超前认识的过程中,贯穿了培训教育信息化和培训教育思想观念转变的过程,是应用信息技术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积极探索,也是职业技能学习的现代化、终生化和国际化的新型的教育形式和必然途径,所以从一定意义上说,网院培训能真正发挥信息技术对教育培训的变革性推动作用。

――方法优势。网院培训强调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将信息技术的学习和应用与培训教育观念更新有机地结合起来,应用信息技术对培训教育体系、内容、方法和手段进行全面的改革,为全面推进干部素质教育服务。网院可以提供给学员的不仅是优秀的知识和技能,还有很好的学习方法,广大干部可以随时、随地按自己喜欢的方式,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有选择地学习自己想学的课程。每一个学员都可以自由地与其他学员进行交流,同时又能得到老师对每个学员的分别指导,还可对学员成绩进行合理考核和跟踪管理,充分保证了良好的学习效果。网院培训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部门和个人在时间与资金上的花费,节约资源、降低成本,是一种优于传统教室培训的、经济有效的培训方法。

――发展优势。在网络技术迅速发展、信息化日趋完善的今天,北京地税也正朝着信息化、现代化、规范化方向发展,在这样的形势下,通过参加网院的学习和培训,一方面,能够促使广大干部敞开思路,开拓视野,适应和参加潮流的发展,建立一支优秀的人力资源队伍,有效地带动我们各项工作发生质的飞跃;另一方面,可以更加全面地培养北京地税系统员工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提升综合能力,从而更好地为广大纳税人服务,有力地推动北京地税事业持续发展,保证地税与国际接轨的目标全面实现。

目前,科技和知识创新迅猛发展,税收工作信息化进程不断加快,形势的快速发展对税收工作人员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养现代化税收综合人才尤显重要。北京市地税局党组深刻体会到了公务员教育培训工作网络化进程需要进一步加快,因此,在2004年4月,北京地税网上管理学院作为建局十周年的献礼正式启用了。目前注册人数超过6000人,访问量突破19万人次,组织过多次的在线培训和在线考试,在北京地税广大干部中有良好的应用基础,为全国地税系统建设和信息化教育培训起到了示范作用。与此同时,以建设学习型地税为指导思想,各区县局在市局信息中心大力支持下,大力推进二级网院的建设,到目前,21个区县已经全部建立了自己的二级网院,建设成果也非常显著,目前共设定教育计划137个,课程计划214个,添加课程250门,共导入试题35000多道,组织试卷110张,实施30余次考试,整个网院的相关资源都得到了充分应用和极大丰富。网院的开通,为全系统员工构建了终身学习、自主充电的平台,有力地推动了学习型组织的建立与发展。

宣武网院建设进展

(一)网院情况

根据《公务员法》“对公务员进行分级分类培训”以及《全国税务系统十一五干部教育培训规划》“抓好基层干部着力提高一线人员工作能力”的要求,在市局人事和信息化管理部门大力支持下,结合实际,宣武地税局摸索建设了“资源共享、时空自由、业务完善、操作实用”的网上管理学院,形成了以市局网院为基础以本局为单位,独立管理、规范组织的二级网院。目前,我局网院已经建设完成五项教育计划项目(见表)

其分项目设置为:

1.辖区通办业务技能

基于培训更加贴近实际工作考虑,我们设立了辖区通办业务技能项目,主要目的是为了新到我局以及全局60%以上人员通过网络操练,具备辖区通办业务,适应干部轮岗和广泛交流。其课程内容是根据《北京市地税局关于实施“区域通办”服务有关问题的通知》(京地税纳[2006]311)文件规定,涵盖全部窗口业务90%以上,全局涉及到一窗式工作的约100人,通过实践证明,我局人员通过参加辖区通办业务技能培训,掌握了一线窗口实际操作内容,在岗位调整及临时替岗上都起到了其他方法无法替代的作用,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执行能力,为纳税人提供了一个优质的纳税环境。

2.应税平台业务技能

为了实现税收的精细化管理,我局用一年半的时间,开发建设了应税税源管理平台,目前已完成房地产等三个行业的应税分类管理,为支持应税税源管理平台下一步深入推广和完善工作,我们设立了此技能项目。我局人员通过应税税源平台技能培训,可以掌握应税税源管理平台的使用方法,并利用应税税源管理平台直观、便捷、明确、有针对性地操作与应用,方便工作沟通与交流,实现管理目的明确、管理对象清晰、管理效果明显的目的。

3.公务员基本素质教育

为了配合公务员素质教育工作,我们设立了公务员基本素质教育项目,此项目是以税收“六员”培训及公务员素质教育为基础,设立贴近工作实际、适合公务员基本素质教育的系列内容。学员通过对此部分的学习及测试,不仅可以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同时还可以完成有关大专院校对相应课程的课时认证,完成《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对国家公务员培训的规范性要求标准。

4.百家博客

设立百家博客项目主要是给广大税务干部提供一个展现自我风采及观点的平台。学员可以站在自身工作的角度,发表自己的观点,也可以对国内外形势、社会问题等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发表看法。在和谐健康的氛围下,广发言论,各抒己见,体会具有特色的学习方式。百家博客下设美食文化、搜街购物、天南地北、美容美发、宠物天地五个版块,各个版块的论坛现均成为使用热点。

5. 专题讲座

从2003年开始,为了丰富职工生活,陶冶干部情操,我局邀请国内外知名教授、专家,相继开展了“社交礼仪”“形象修饰”“口腔保健”“心理健康”“休闲娱乐”“党课知识”等为内容,以“快乐工作 健康生活 共建和谐”为主题的职工素质保健系列讲座,受到干部广泛欢迎,为了促进二次吸收,以及满足因外出、开会、窗口值班等原因未能参加讲座辅导的干部需要,我们将专家、教授实时讲座收录制作成多媒体课件,设置专用栏目,供干部因需选学,引导干部健康消费,理性休闲,愉悦了干部心情,提高了生活品质,营造了积极健康的工作和生活氛围。

(二)应用情况

五个教育培训项目中,辖区通办业务技能、应税平台业务技能和公务员基本素质教育三个教育项目是教学为主,教学内容涉及现有税收业务系统的理论知识及操作方法。百家博客论坛的建立为学员提供了一个发表言论的空间,使干部职工在紧张的学习工作中有一个休闲放松的场所,专题讲座提供了一个自我健康保健的途径,使干部职工能够充分享受到人文关怀,从而健康生活、快乐工作。

在网院培训中,我们建立了分项目试题库,试题库的建立可以给学员提供一个练习的机会,使他们能够随时对自己的学习效果进行自我检测,发现不足并补足,提高学习效果。另一方面,可以将试题组卷对学员进行考试,网院提供的随机出题方式给学员提供了一个模拟考试环境,使得学员能够提前适应,顺利通过考试。目前,宣武网院试题库中拥有试题1678道,组卷40份。主要集中在一窗式业务、信息化业务和公共管理学实用教程三门课程。其中一窗式业务175道试题,组卷21份;信息化业务362道试题,组卷7份;公共管理学实用教程1141道试题,组卷12份。从试卷出题方式来看:固定出题方式试卷34份,随机出题方式试卷6份。截至2007年5月30日,短短的8个月时间里,我局共有313人参加了宣武网院的学习,占全局总人数的97.5%,学习次数15309次,累计学习时间101057分钟,宣武网院首页的访问量达到了13482人次。

通过网院培训,今年已经完成了税收管理员、全员MPA、公务员年度更新知识和“六员”(办税服务厅人员、税收管理员、稽查人员、反避税人员、出口退税管理人员和税收统计分析人员,其中涉及地税基层业务“四员”)等四类培训,在税收管理员、全员MPA、公务员年度更新知识等三类培训考试中,全局通过率100%。其中,我局自行开发的辖区通办和应税平台业务课件引起了首都经贸大学的重点关注,已引进作为该校学生必学实践课程。一个成熟完善的学习系统已经建成,我局网院培训有力地支持了干部培训教育工作,开辟了教育培训新模式,为地税事业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和人才梯队,对提高全局整体工作水平将起到不可估量的关键性作用。

加强网院建设的措施及建议

宣武网院建设已基本成熟,应用与访问人数也逐渐增多,但在运行中仍存在应用程度不够高、内容尚待丰富、考核机制不全、推行不快、课件制作受经费和技术因素制约等诸多问题,对此,我们采取相应的措施并提出建议,希望能对二级网院建设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建设理念、课程、机制均衡发展的网络学院。

第一要创新理念。以北京地税雄厚的信息技术为基础,根据税收工作的实际需要,不断创新网络培训的理念,突出“以学员为中心”的个性化培训理念,激发干部学习的内在动力,模糊学习与工作的界限,把工作与学习融为一体。突出培养干部持续学习的理念,有效地推动网络学院培训理念实现创新。

其次,要提高课程建设水平。网络学院的建设最重要的是丰富学习内容,提高课程建设水平。我们将以加强网络学院的课程规划为基础,不断丰富和完善网络学院的学科结构,逐步完善网络学院的课程体系建设,有效地整合社会教育资源,以促进网络学院的健康发展。

第三,要不断完善网络培训的管理机制。要加强过程管理,建立网络学院的管理评估机制。认真做好干部在网络学院学习的考核管理工作及督促学习工作,努力培养干部运用网络学院这个平台武装头脑、丰富知识、提高能力的自觉性,提高干部的学习力。要在课程建设上建立准入机制,切实加强对培训项目的质量管理,保证课件建设的高标准、高质量,打造网络学院的精品课件。要不断完善保障机制。争取市局支持,通过保障网络学院经费,以不断完善网络学院的网络环境,增加硬件配置,优化软件配置,确保师资质量,从而实现网络学院的良性运作和健康发展,更好的为干部培训工作服务。

――以有效的组织和管理推进二级网院稳步发展。

一是切实加强领导,保证网络学院健康顺利的发展。结合公务员教育培训及管理,我们应建立以市局为领导,以各大院校为支持的网络学院二级分院,即市局负责指导网络学院的各项管理工作,由有关院校完成学院的培训计划和教学行为的具体实施,提供相应的师资力量,并对学员的培训课时及资格证书进行认定,各分局作为具体的管理单位在市局的领导下协助各院校完成各项培训工作,逐步建立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以稳步推进网络学院二级分院的建设。

二是正确处理网络培训与集中面授等培训方式的选择关系。网络培训在某种程度上解决了干部培训的个性化、差别化和经常化问题,同时在解决干部的工学矛盾、扩大干部学习培训规模上具有很大的优势。但总体上说,网络培训还属于个体培训方式的一种,在研讨互动,学习氛围等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我们要在今后的工作中解决好网络培训与其他培训方式相互衔接、相互补充的问题,以更好的完成各项培训工作,培养建设一支高素质人才队伍。

道法网络培训心得体会范文第5篇

一、网络培训广泛化

交流是学习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是一切学习活动的原动力,更是人与人之间交换思想情感等信息的需要。在网络环境下为学员和教师提供了协作式的虚拟学习社区,通过各种交流工具,学员和学员之间,学员和教师之间可以保持同步或者异步的交流,及时反馈和沟通信息。也帮助教师锻炼了交流协作、快乐学习、与人协作的能力。

二、网络培训的自主化

学习环境的改变,让学员有了轻松的学习氛围,网络确定了学员的主体地位,学员可以随意的对自己培训中不够理解和掌握不足的部分进行梳理学习巩固;还可以对培训中感兴趣但是由于时间现在无法探究的问题进行继续性研究,充分发挥学员的自主性。在现代信息技术强有力的支持下,教师从传统的“要我学”解脱出来,开始进入自主的“我要学”阶段,培养了学习兴趣,提高了学员的学习效果。

三、构建多元网络培训模式的对策分析

努力构建国家级、省级、校级培训模式和教师自主参加培训模式。

1.努力探索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培训的新模式和新途径,利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平台资源,积极推进高校网络课程建设,让更多的教师参加构建开放兼容、资源共享、规范高效、的培训公共服务体系,更好地满足教师多样化的学习需求。2007年6月,适应信息化时代网络技术的发展和高校教师的实际,教育部成立了“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展高校教师专业教学培训。截止2012年底,共开展600余门以精品课程为主要内容的课程培训,培训高校教师人17万人次。充分显示了新形势下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培训的优势和规模。

2.抓好精品课程建设。聚集优质的教育资源,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使学生得到最好的教育,并可以在更大的范围内得到教学共享的一项教学创建活动。它的宗旨是培养满足国家和地方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3.做好省级培训平台建设。按照教育部要求,各省成立省级高校师资培训中心,以黑龙江省高校师资培训中心为例,负责全省高校教师培训工作的理论研究、信息交流、咨询服务和省级专项培训项目任务的实施等工作。通过省级培训网站,建立省级学习平台,整合各种网络学习资源,促进省级培训工作的开展。在网站中增加学术沙龙、学术讲座、建立教师学术QQ群团体,增加教师互动交流环节。中心可以通过举办一些全省范围内的大型活动,如全省微课大赛、教师课件设计大赛、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宣讲等,可提升中心影响力,又可以积累资源。另外,也为高校、优秀教师提供展示自身风采的平台、提供交流与学习的平台,促进高校教师专业建设与发展,促进教师能力提升。

4.努力加大校级学习中心建设,通过学校将网上优势资源共享,加大校级精品课程建设,不断探索教师学习模式,推进教师培训工作。

5.不断加大教师培训力度,创造教师终身学习机制,将教师培训和评职相结合,激励教师自主学习。采取顶岗置换研修、校本研修、远程培训等多种模式,不断丰富培训手段,促进教师培训。提高教师对培训工作的认识,提升教师接受培训的自觉性和主动性,逐步实现“要我培训”向“我要培训”的转变。

6.完善经费保障,经费投入上,要多渠道筹措经费,确保培训经费的落实,为教师的培训、培养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同时扩大与所属区域内企业的联合及国际机构等的联合,大力发展各种产业合作,以产业促培训,走出一条自我发展的教师培训新道路。

四、结束语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