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学术报告心得体会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学术报告心得体会范文第1篇
(此办法适用于技术报告,学生每篇需打印3份,答辩时要有PPT演示文稿。)
注:对于做实践技术报告的同学,不需要本人刻盘,指导教师需要向系里上交电子稿材料(技术报告和PPT)。
一、毕业实践技术报告要求
毕业实践技术报告应独立完成,可以参考文献、资料,但不得抄袭,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毕业实践技术报告成绩为不合格,不予答辩:
1.毕业实践技术报告直接从网上或其他书籍、资料上下载、抄录者;
2.毕业实践技术报告整段从或其他书籍、资料上下载、抄录,摘抄总量大于30%者;
3.毕业实践技术报告抄袭其他同学或他人成果者;
4.毕业实践技术报告请他人代做者。。
二、毕业实践技术报告书写要求
(一)毕业实践技术报告的基本要求:
1.报告字数要求在3400字以上;
2.须写清以下方面内容:
(1)实习时间、地点、主要实习内容简要概述;
(2)实习单位介绍;
(3)各实习岗位的生产(工作)流程;
(4)主要实习工作内容,并针对实习中的具体案例进行论述;
(5)对实习岗位的认识,并针对实习中体会最深的方面进行论述;
(6)实习期间的心得、体会、收获和不足;
(7)综合运用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对选题所涉及的专业内容进行清晰地分析与论述;
(8)报告应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
报告要求概念清晰,结构合理,层次分明,文理通顺,符合论文书写格式要求。
(二)毕业实践技术报告的格式要求:
1.封面:按统一格式填写。报告题目要简明扼要,一般不超过20个字,可分两行。
2.摘要:摘要是报告的高度概括,字数在200字左右。要求写明实习期间的内容概要,岗位工作,心得体会及不足等。
3.正文:对在毕业实习中所从事技术工作的全面总结,字数在3000字以上。包括:
(1)实习目的:介绍实习的目的,主要写明实习是高职教学中必要的环节,是课堂教育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重要形式,实习可以增强自身的实践能力、培养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重要途径。
(2)实习主要内容:实习单位的简介和实习岗位的简介,并且详细阐述所涉及技术的内容,基本原理,技术方案、工艺,使用的设备、采用的材料,技术的关键点,主要的技术参数、性能、特点。
(3)实习主要表现:详细介绍自己是如何学习、如何掌握、如何克服困难和问题、如何改进,最终顺利完成技术工作。
(4)实习感受和体会:对毕业实习进行归纳总结,深刻阐述工作中的感受和体会、工作学习中的不足、以及今后努力的方向。
4.对工作单位的建议:通过几个月的实习经历,已经对实习的单位有了全面的了解,给出客观和中肯的一些建议。字数在100字以上。
5.致谢:对毕业实习和毕业实践技术报告的指导教师、师傅,给过你帮助的有关人员书面致谢。字数在100字以上。
6.参考文献:必须是学生本人阅读过的,与报告内容相关的文献资料。格式为:序号、作者姓名、书或文章或资料名称、出版单位、出版时间、页码等(例如:[1]王永华.现代电气控制技术及PLC应用技术.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7,85-90.)。
三、毕业实践技术报告打印排版规范
1.毕业设计(论文)用纸、印刷及装订
毕业设计(论文)及封皮必须使用院统一制作的毕业设计(论文)专用纸,一律以标准格式打印输出并装订,版面上空3cm,下空2.5cm,左空3cm,右空2.5cm。
学术报告心得体会范文第2篇
[关键词]地平线项目;地平线报告;基础教育:启示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008f2012)01―0068一06
近几年来,地平线年度报告都呈现一贯的特色,每一期的地平线报告都介绍在未来五年内可能在教育领域被广泛应用的六种新兴信息技术,并报告对教学和学习将产生重大影响的趋势和挑战。地平线报告所评估的新兴技术并非是当前的主流应用技术,而是在今后可能成为主流性应用的技术。必须指出。地平线报告并非预测性工具,而是旨在强调在教学、学习和创新等目标领域具有巨大潜在作用的新兴技术。
新媒体联盟(NMC)的“地平线项目”自2009年开始推出专门针对基础教育的地平线报告fHorizon Report:K-12 Edi,tion),K-12指的是幼儿教育、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统称基础教育或大学前教育。基础教育版报告与主报告类似,提出了未来五年将对基础教育阶段的教学、学习及创造性表达产生重大影响的六项新兴技术。尽管教育实践受到许多地方因素的影响,但基础教育还要面临许多超越地理界线的问题,这正是地平线报告的出发点。
近年来。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但存在的问题同样不容回避。为了年青一代能够更好地学习,基础教育工作者们积极努力探索新的教育、学习方式已经迫在眉睫。笔者对自2009年第一份针对基础教育的“地平线报告”到2011年最新的一版进行了认真研读,认为“地平线报告”作为一种全球性战略报告,这一系列研究成果对技术在基础教育中的发展应用将产生重要的影响,对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
一、2011地平线报告(K-12)的主要内容
新的2011地平线报告(K-12)(2011 Horizon Report:K-12 Edition),是自2009年以来的第三份地平线基础教育版报告。这份40页的报告凝聚了新媒体联盟和2011年度地平线报告基础教育专家委员会(教育、技术及其他领域的国际专家组)各成员团队的集体智慧。报告首先讨论专家委员会所认定的未来五年内最重要的趋势和挑战,而主体部分则反映“地平线项目”的重点关切内容,即新兴科技在教育和创新中的应用。在每个主题部分,都首先提出主题概述,然后对与教学和创新相关的话题进行讨论,并举例说明该技术的发展状况及其对教学和创新的应用。在每个部分的结尾,都会提供建议阅读材料和补充案例,作为对报告讨论内容的扩展。
(一)核心趋势
每一期的地平线报告重点关注的是新兴信息技术都具有鲜明的时效性,反映了教育界的现状,乃至整个世界的发展趋势。为此,每位专家委员会成员都要深入研究和甄选对当前教学、学习和教育创新造成重大影响的核心趋势,按重要性进行排列,并为未来研究和工作提供参考或思路,
1.通过因特网,我们可以轻松获得大量资源,建立各种联系,同时也迫使我们重新考虑作为教育者的角色
该趋势已多次出现在报告中。此次再次排名第一,表明其影响持续存在。报告指出,各种资源在因特网汇聚,形成信息枢纽,各种机构都必须注意这种独特价值。但是,在这样的世界里,辨别和评估信息可靠性的能力,是极为重要的,因此,指导学生认识这个世界,为学生进入这个世界打好基础,依然是工作的重中之重。
2.IT支持越来越去中心化,我们使用的技术不再局限于学校服务器,而更多地借助“云计算”
报告提出,人们日渐接受并采用“云计算”应用和服务。不仅改变了我们设置和使用软件和文档储存的方式,也改变了我们对这些功能的认识。我们的文档储存在哪里并不重要,而真正重要的是,无论我们在哪里,或选用什么工具,都能查阅到我们所需要的信息。
3.科技持续影响着我们的工作、团队协作、沟通和取得成功的方式
报告指出,几乎在所有领域,技术能力都是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熟练掌握科技应用的人可轻松取得成功,反之则不然。“数字鸿沟”曾经被认为是贫富差距的关键因素,现在也成为能否获得良好教育的决定因素,有机会掌握技术能力的人将更具有优势,更容易获得并利用技术。同时,职业进化、多元就业以及人才流动性,促进了这个趋势的发展。
4.人们希望随时随地都能够工作和学习
该趋势在2010年的报告中已经提及,2011年的表现依然突出。继续渗透到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报告指出,现代社会节奏逐步加快、压力逐步增大,学习者必须能够调节家庭、工作和学习等方面的压力,他们不仅希望快速及时获取网络信息,更希望进入能帮助他们理解这种价值并实现价值最大化的社会网络。这种“非正式学习”的意义影响深远。
5.创新和创造力的重要性日益显现
报告指出。在商业领域,创新被赋予了极高的价值,如果学生想在正式教育之外取得成功,就必须具备创新能力。今后的教育体验设计应反映创新和创造力作为职业素养的重要性,要使学生认识到,创新和创造性并不仅仅局限于文学艺术领域,在科学研究、创业和其他领域也同样重要。
(二)重大挑战
应对当前发展趋势,专家委员会指出了在未来五年内对基础教育将产生深远影响的挑战。与趋势判断一样,专家委员会经过深入分析当前各种事件,查阅了论文、报章和其他大量相关资料,结合各成员作为教育和科技领头羊的个人经验,认定了以下重大挑战,并按各项挑战在未来几年中对教学和创造性研究的影响程度排列顺序:
1.数字化媒介素养的重要性日益显现,将成为所有学科和专业的必备技能
尽管对于数字素养和技能的重要性得到了广泛的认识,但课程教学并不能帮助学生提高并利用数字媒体素养,于是需要通过专业培养或非正式学习弥补正式培训的缺失,但数字媒体素养还远远未得到普及。
2.经济压力与教育新模式的出现。给学校传统的教育模式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几乎所有的教育机构都在寻求为学生提供高品质服务并能控制成本增长的途径。学校所面临的挑战是如何利用更少的资源和教职员工,为数量稳定甚至不断增长的学生提供服务。因此。一些勇于创新的学校开发了新的学生服务模式,例如,在网上提供开放内容。随着压力持续存在或增大,其它
创新型教学模式将不断涌现。
3.个性化学习的要求并未得到科技或应用的足够支持
当前,为每一名学生提供满足其个性需求的教育是大势所趋,而这种需求促进了新科技的开发,要为学习者提供更多的选择和控制,并鼓励差异化教学。科技能够也应该支持-学生选择不同的学习材料和专业知识,决定接受教育内容的类型和数量以及不同的教学方法。
4.最为关键的挑战在于基础教育体制的根本结构
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和途径越来越多,非正式教育、在线教育和居家学习等非传统学习选择,正逐步让学生摆脱传统的教育环境。因此,教育体系必须要适应这种变化,但彻底的教育改革还很难实现。
5.很多与学习和教育相关的活动发生在教室之外,因此常常不被认可
学生可以利用在线学习资源,包括家庭电脑系统中的游戏和其它程序,乃至广泛的在线社交网络进行学习。但这样的体验很难纳入课堂,因为这样的学习活动并不持续,是对知识需求的即时或零碎反应,和课堂教学主题并无关联。
(三)需要关注的技术
本年度地平线报告重点介绍六大新兴技术,按各自进入基础教育教学、学习、创新应用的时间框架,大体分成为近期(1年以内)、中期(2―3年内)和远期(4~5年内)三个时间段。
1.第一个使用阶段――云计算和移动技术
这两种技术都曾一起出现在2010年度地平线报告基础教育版上,2011年再次双双上榜,不仅表明了人们对这两项技术继续保持兴趣,而更为重要的是,这些技术还在继续发展。云计算已经改变了因特网用户对计算与通讯、数据储存与读取以及协同工作的观念。现在,许多学生已可获得云计算应用及服务,而更多的学校运用了云计算工具。很多学校会选择把大量网络基础设施和服务,如电子邮件和备份工作等,外包给云计算供应商。这些趋势对全球基础教育采用云计算起到了很大地促进作用。
同时。移动技术的定义日新月异。全球移动设备年产量达12亿台以上,移动市场的创新速度也达到前所未有的地步。通过移动设备,尤其是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人们能够非常便捷地获得信息,也可以建立社交网络。掌握特定的学习和生产工具,并利用大量的自定义应用程序。
2.第二个使用阶段――基于游戏的学习和开放内容
毫无疑问,数字化游戏已逐步成为主流或大众文化的一部分,而开放内容的消费使用也日渐增加。在许多学校,这两种技术已经成为有效的学习工具,在2~3年内将在基础教育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基于游戏的学习在最近几年得到长足的发展,因为,研究结果持续表明这种学习方法非常有效。教育类游戏已经从单人或小组卡片或桌面游戏,发展到大规模多人在线游戏和虚拟现实游戏。基础教育游戏较容易进入教学课程,长期以来一直是许多学校的选项。但是在学习中,游戏最大的潜力在于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更深层次地吸引学生。一旦教育游戏供应商能开发更多更高质量的游戏,游戏就会获得更多关注。
开放内容是当前的潮流,该潮流始于10多年前。当时麻省理工学院等一批大学开始在网上免费公开课程内容。10年之后,更多的学校加入了这个行列,在网上提供大量课程、资源和学习资料。基础教育机构也开始提供更丰富的开放内容。开放内容不仅是免费网络课程材料,而且是应对教育成本上涨的一种措施,表达了开放原来不愿开放的学习领域的愿望,以及学生自主选择什么时候学习以及如何学习的愿望。
3.第三个使用阶段――学习分析和个性化学习环境
目前,这两种技术都还未出现在学校和其它现实教育环境中。都还处于试验和概念形成阶段。学习分析和许多数据收集工具和分析技巧一样,旨在研究学生积极性、学习表现及取得的进步,通过所获得信息实时调整课程、教学和评价系统。通过谷歌分析和其它类似工具生成的各种信息、学习分析充分利用数据挖掘软件的优势,同时利用动态学习环境产生的复杂、多样和丰富的信息,为学习提供支持。
个性化学习环境指学生自主设计的学习方法,内容多种多样,包括视频、应用程序、数字化游戏、社会媒体工具等等,由学生根据各自的学习进度和习惯自主选择,这个名称包含“环境”一词,但所谓个性化学习环境,与实体环境或网上空间并不相关。其目的是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方式有更多的控制权,老师则制订预期目标,促使学生改善对学习策略的理解和使用。
二、地平线报告研究过程
历年的地平线报告都采用相同的研究过程,整个过程都经过严谨的设计,大致流程。
地平线报告系列的所有版本都是通过谨慎设计的定性研究而最终产生出来的。顾问委员会每年30至40名成员中近一半的为新增成员,并且委员会作为一个整体,力图代表各种不同的背景、国籍和爱好。顾问委员会中至少1/3的成员有意识地代表北美洲以外的国家。在数据上,已经有超过五百名国际认可的教育从业者和专家,成为地平线项目顾问委员会的成员。
每一个新版本,委员会都是从系统化的检查大量的原始的和派生的参考资源、趋势报告和技术创新以及他们对学院和大学校园所造成的挑战开始进行,然后要求他们给出评价,鉴别哪些似乎特别值得注意的,也把他们自己的选择加入其中。在文献综述之后。每一位顾问委员会成员将进人地平线项目的核心工作,回答该项目研究的核心问题。这些问题每年基本相同。用来设计导出一个由顾问委员会决定的认为有趣的技术、挑战和趋势的综合目录:
第一,在未来的五年里。哪一种关键技术被编入地平线报告目录里,才是对教学、学习。或创造性研究最重要的?
第二,哪些关键技术没有包含在我们的目录里?考虑这些相关性问题:(1)从已有的以及一些教育机构正在使用的技术中列出哪些是你认为在所有机构都应当广泛使用,以支持和提高教学、学习和创造性研究的?(2)有哪些技术在消费、娱乐或者其他行业已经发展到拥有一个坚实的用户基础。至于教育和学习机构应该开始关注它们?(3)你认为什么关键新兴技术,它已经发展到在今后的三到五年里教育机构应当开始重视的阶段?哪些组织或公司是这些技术领域的领袖?
第三,你认为在未来的五年里,教育机构要面临的与教学、学习和创造性研究相关的重大挑战是什么?
第四,你预计什么样的趋势会对教育机构来完成教育、研究和服务的主要使命的方式有重大影响?
每位委员会成员都会系统地和宽泛地回答这些问题,以确保报告所有相关主题都得到考虑。接下来是重新翻阅过去的地平线报告,并要求顾问委员会评价过去几年中报告提及的技术、挑战和趋势的现有状态,寻找仅在若干年后的结果中方能显现的总体趋势。
一旦这些基础工作完成,地平线报告程序随即进入一个快速排序的阶段,采用一种基于德尔菲(Delphi)迭代的方法论来区分大家的意见的不同之处。在第一步。对研究问题的答复将进行系统地排序,并放人适用时间区间里,这些由每位顾问委员会成员采用多选投票机制完成,从而允许成员们调整他们选择的比重。当在区间内有大约20%的机构采用这
项技术,即可确定这个报告的目录。这第一轮投票将选出排在最前面的十二种技术。
从考虑在教学、学习和创造性研究的技术层面应用出发,委员会成员将对这十二项技术做进一步研究和扩展。这十二项技术都将按照地平线报告的格式写人一个被称为“短名单”的过渡文件,“短名单”里的这十二个项目又会再次排序,这次采用反向排序的方法。排在最前面的六项技术和应用将在地平线报告中详细描述。
除此之外,在整个研究过程中,使用维基百科的对话作为参与者对资料的注解:来自几十种相关出版物的RRS源继续提供持续地更新,以保证随着项目的进展,背景资源保持始终如一的正确;整个研究过程全部通过在线协作的方式完成;研究报告后,该组织还鼓励和推动会员机构开展基于报告内容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
三、地平线报告(K-12)历年报告的对比分析
笔者查阅了自2009年以来的三份地平线基础教育版报告,并进行列表对比说明。
可以看出,云计算在这三份报告中都有提到,是专家委员会持续关注的技术,特别是在2010年和2011年,从2009年的中期采用阶段调整到短期阶段,这是因为云计算技术使得在任何地方访问任何服务成为可能。人们对云计算的关注,已经不再将其当成免费生产力工具,而是成为削减地区数据库运行成本的方式,包括数据储存、备份和基础设备维护等。
移动技术同样出现在三份报告中,在2011年调整至短期阶段,这说明移动技术正在快速发展,显示技术、交互技术、无线技术的不断创新,大大地方便了用户的使用,满足了用户的需求。大量移动设备的出现,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MP3播放器、PDA、车载GPS、移动视频播放器、游戏机等,以及价格的下降,给了用户更多的选择权。总之,更强的处理能力+改进用户界面+更小的体积+更低的价格+更多的服务=10倍的设备销量。这也意味着移动学习、泛在学习将广泛开展,将不断渗入到基础教育中。
基于游戏的学习是在近两年提出的,游戏的核心教育价值,北大尚俊杰博士认为,游戏提供了“体验式”的学习环境,让同学“体验”到而不是“知道”:真实的情境、真实的任务确实激发了学习动机:游戏给同学提供了一个提出假设并去验证假设的学习环境。教育游戏的特点,使其能在年青一代的基础教育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报告将其放在中期阶段。笔者认为,如今教育游戏尽管在一些方面得到了发展,但却由于高质量的教育类游戏和游戏平台的匮乏而受到限制,除此之外,如何将教育游戏推广到基础教育中,如何应用于基础教育课堂中,还需进一步研究。
开放内容是本年度报告的新概念,之所以得到广泛关注,是因为开放资源教科书越来越多,创建并共享免费内容的协作精神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人们对于开放内容的浓厚兴趣和早期有所不同,委员会成员更关注开放内容的使用及其在课程中的作用。开放内容提供者所扮演的角色也发生了变化,不再存在权威的内容库,关于内容的概念变得十分宽泛,内容是不受束缚、无处不在的。
学习分析技术或理论尚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之所以成为21世纪的新兴教育模式,是因为强大的数据挖掘技术可以帮助学生和教师及时改善行为和对技术的应用。目前,有关学习分析的研究绝大多数在高校开展,不过,学习分析已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寻找最高效的教育方式,影响特定的学习风格,这引起了基础教育者的极大兴趣。虽然学习分析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但同时也面临着许多的挑战,如,学习分析研究涉及学生隐私和档案等问题,这是学习分析依然属于远期技术的原因。
个性化学习环境之所以被设定为远期技术,是因为目前还未广泛投人实践,还停留在理论和概念的层面上,缺乏有说服力的资料或相关的案例研究。但是,这个概念引起很多教育者的浓厚兴趣,他们认为,个性化学习环境有着巨大的潜力。个性化学习环境最终能令学习者真正掌握学习的主动权,特别是掌握学习进度、学习方式和学习方法,可能生成最适合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的教育方式。
从这三年的报告可以看出,云计算将改变人们储存数据、访问数据的方式;移动技术的发展,将使移动学习、泛在学习在基础教育中快速发展:游戏就是学习,让年青一代享受新技术带来的无限学习快乐: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在不远的将来一定能够实现。
四、地平线报告(K-12)对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启示
地平线报告在第一时间洞察了新技术在基础教育中的未来发展前景,主要指向新技术为基础教育突破性转变所带来的契机和可能。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必须重新审视基础教育的人才培养计划,关注信息时代新技术对教育产生的影响。
(一)关注新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地平线报告在全球的影响力越来越高,作为一种战略报告,笔者认为,它对基础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该,报告所介绍的六种新技术以及新技术的在教育领域中应用的案例,都给了我们非常多的启示,如学习分析运用于实践中的典范――一个校园(School ofOne)项目。这个项目为我们展示了若能将学习分析理论与其他高效的现代学习实践结合起来,就能为改善教学、学习和评估方式创造出无限的可能性。所以,在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进程中,基础教育工作者们必须做到及时关注新技术的应用与发展,真正的理解技术的作用并充分恰当的在教育中运用技术。理解新技术,不仅是要理解新技术本身的功能,更要理解新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潜力如何:运用新技术。不仅是运用其工具理性。更要运用其在教育领域内的特殊价值。现实告诉我们。新技术已经成为我们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希望之源。
(二)重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技术已经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无论是基于游戏的学习还是移动技术,都是年青一代习惯的、乐于接受的学习和交流方式。比较传统的教学方式更能满足现代信息的高速发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兴趣。在整个报告中,不断论述新技术将频繁地使用在具体的课程教学中,诸如语言课、数学课、地理课、历史课、科学课。到底使用新技术的目的是什么?其实,在课程教学中运用新技术的目的已经远远超越课程内容本身,更多地是培养学习者的多种能力,包括了创新、协作、贡献、分享,而这些能力将使学习者受益终身。为基础教育的主力军――一线教师,努力学习和探索新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选择最合适的技术应用于教学过程,实现教学最优化,重视个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的培养,是新时代对教师的绝对要求。
(三)重视“非正式学习”的研究
同2011地平线报告一样,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2010的教育发展报告也在传达一个信号,未来的教育将越来越多地以非正式学习的形式实现,而非正式学习的本质就是在空前发展的新技术环境下的寓教于乐。移动技术、开放内容等等这些新技术、新实践的发展,都为非正式学习的开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同时,技术的发展也是促使“非正式学习”越来越受到重视的原因。如新移动设备能够存储和阅读
许多完整的书籍,文学、教科书、儿童读物等等都能放到口袋里,无论走到哪里都可以拿出来进行非正式的学习。这种学习形式是学习者们喜欢的,乐于接受的,而且能够弥补正式学习中有限知识的传播,并能改善学习者的学习效果,促进学习者自身的发展,从基础教育开始重视“非正式学习”,能帮助学习者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最终实现终身学习的需要。
(四)加强基础教育公开课建设
根据教育部的部署和规划,2011年以“985”高校为主体,完成首批有一定影响力、受众面广的视频公开课建设,同时,还将建设“全国高等学校课程网”。可以看到,在大学已基本为开放内容作为课堂辅助工具,根据报告所介绍的新技术,开放内容也将开始进入基础教育领域,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出于经济利益考虑。例如。南非的“免费高中理科课本”行动给条件较差的学校带来了福音,他们可以免费获得由志愿专家编写的开放源码书籍。资讯不是唯一可分享的有用商品,理解、洞察力和经验也是可以收集和分享的。这种观点的产物就是开放内容教科书,这种教科书可以定制、修改或与其它材料合并,新的教科书组合应运而生。面对中国教育的国情,地区差异、资源不足等等,我国教育工作者更应该支持开放内容和开放式教育的理念,加入到基础教育公开课建设的队伍中去。我国基础教育工作中开展基础教育公开课建设已刻不容缓。
(五)基于案例培养教学技能
每一年的地平线报告在每个部分的结尾,都会针对六项新技术或新实践提供相应的应用案例和阅读材料,这些丰富的资源使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了新技术的使用现状和应用前景。基础教育一线教师的教学实践动手能力是个重点也是个难点,在校师范生一般通过观摩、试讲、实习、实验课或者微格教学培养教学技能,但是常会出现资源紧张、课时不够等问题。在课后或职后提供给学生者不同的经典案例,学习者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在模仿中获得技能的增长,这不仅加深了学习者对所教授技能的认识,同时也拓展了对新技术应用的学习。
(六)通过技术进行教育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该报告的整个研究过程,充分体现了网络时代对互联网平台和信息技术的综合应用对学术研究、教育研究正在产生的影响。一个班级或者一所学校的资源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我们对教育的研究,我们需要和全世界的专业人士共同探讨专业教育学术问题,需要共享全世界的优秀资源,需要向全世界分享个人的学习工作经验。基于虚拟学习社区的专业学习共同体,世界名校的开放课程,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维基想编就编,RSS技术想看就看,BLOG想写就写,SNS想找就找,这些技术给学习者创造了一个交流、共享、协作的平台,给教师们提供了一个学术研究、教育研究的广阔空间,是信息时代的教师进行教师教育,进行远程教育研修,不断提升个人职业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保障。
(七)积极推动社会力量参与基础教育信息化进程
在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进程中,政府和学校的力量固然非常重要。但是缺少社会的参与和支持,我国的基础教育事业也很难成功。以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投资为例,报告中提到:2011年,盖茨基金会的“下一代学习计划”宣布,将为利用科技解决方案应对学习挑战的教育机构提供2000万美元资助,覆盖五大发展类别,其中就包括该报告六项新技术中的“学习分析”。而在我国2006年基础教育IT投资总规模才72.6亿元中,其中国家投资占80.7%,地方投资占15.6%,企业投资仅占3.7%。这种对我国基础教育事业发展漠然的社会态度,绝对不利于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国家必须出台相关的优惠政策,鼓励国内外的企业或组织赞助,积极拓宽资金来源渠道,通过各种措施来推动社会力量参与到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队伍中来,
五、结语
地平线报告(K-12)的一系列研究成果,是教育、技术及其他领域的国际专家组的集体智慧结晶,展现了一幅新技术在基础教育中应用现状和发展前景的全球性蓝图,对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启示。报告中提到的针对六项新技术或新实践的应用案例和阅读材料,选取的是全球范围内基础教育建设工作中,最有价值和最具代表性的研究成果,对我国基础教育工作中新技术的应用、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非正式学习”的开展、公开课的建设、教师专业发展等都有很重要的指导作用。在全球都在关注新技术为教育带来的希望和未来的时候,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作为教育人口大国,应该更全面的认识和更有效的运用技术,才能够跟上全球教育发展的步伐。
按照报告结尾部分提供的应用案例和阅读材料的地址输入查询,笔者发现了很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例如,在云计算部分提供的Kerpo~Studio案例,是一个针对小学生和初中生的云应用的网站,可以帮助孩子制作动画电影和艺术作品,同时提供了可供老师下载的课程计划。这个网站也非常的适合我国中小学使用。对于类似这样的外文资源,如果能有一个团体进行专业的、有组织的整理和翻译工作,那将会非常有利这些资源在我国基础教育领域的使用与推广,
[参考文献]
学术报告心得体会范文第3篇
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从理论到行动
与以往的另一不同是,本届政治局和国务院的集体学习,都由新华社及时报道,或可视为新的领导集体向外界明确表示推进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的决心。
在时代,中共决策一般以领袖意志为主,事前极少公开报道。第二代领导核心邓小平复出后,推行经济改革,也推动政治改革,包括推进党和国家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上世纪80年代初成立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体改委和国务院农村政策研究中心,成为最早的智囊机构,直接推动了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
第三代领导核心2002年11月在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改革和完善决策机制”是交代给第四代领导集体的政治任务,在阐述“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时,具体提出各级决策机关都要建立社情民意反映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和社会听证制度,完善专家咨询制度,实行决策的论证制度和责任制。而上述报告中的每一句话,都意味着已经或将来会有相应的制度安排。新一届政治局和国务院集体学习以及总理召开专家座谈会,即是落实“专家咨询制度”。
事实上,新一届领导集体的7次政治局集体学习,都已成为一些重大决策出台的前奏。
2002年12月26日,政治局首次集体学习,内容是宪法。2003年8月11日公布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的主要议程之一即是讨论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供明年十届人大二次会议表决。
2003年1月28日,政治局学习世界经济形势和中国经济发展。十六届三中全会的议程之一,即是讨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月28日的学习内容是世界就业发展趋势和中国就业政策。8月15―16日,全国再就业工作座谈会在北京举行,提出针对当前就业问题的7项措施。
4月28日,非典疫情告急,中科院、清华大学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学者讲授当代科技发展趋势和中国的科技发展,以及运用科学技术加强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之后,中央和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防治非典的紧急措施和法规。
5月23日,政治局集体学习世界新军事变革的发展态势。数月后,中央宣布将在近年裁军20万。
7月21日,政治局集体学习党的思想理论与时俱进的历史。之后,海外媒体推测,十六届三中全会可能继续“与时俱进”,部分理论问题和制度或有大胆提法和突破,因而有可能像邓小平发动改革开放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一样重要。
8月12日,政治局第七次集体学习,两位“海归派”――社科院新闻研究所张西明研究员、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熊澄宇教授――主讲世界文化产业发展状况和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战略。而此前,大陆已开始重点清理党政部门机关报和行业报,展开了建国以来最大规模的报刊整顿风暴。
2002年以来,从应对非典危机、顶住日美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到农村税费改革、废止《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国务院的每个重大决策也都吸收了专家学者的建议。
进出中南海的学术红人
从近几届国务院的问政举动来看,邀请学者到中南海参加专家座谈会,一届比一届频繁,进入高层视野的学者也越来越宽泛,越来越年轻,意识形态色彩越来越淡化,上下层的沟通渠道也越来越多样。这迥异于中共前期对学者的重用主要看其政治立场。
据新华社报道,2002年6月24日,朱基曾在中南海主持经济工作座谈会,到会的12位学者是:王洛林、吴敬琏、吴树青、黄达、谢平、胡鞍钢、林毅夫、樊纲、陈东琪、吕政、贾康、马晓河。而胡鞍钢、林毅夫、樊纲、贾康等中年经济学者则得到两届总理的青睐。
包括给政治局讲课的学者在内,胡鞍钢等大多有留学海外的经历,了解西方学术前沿性成果,严格按照西方学术规范写作,从文章中几乎找不到空洞而偏激的意识形态话语。
在当选总理后的首次记者招待会上曾提到中国古代农村税费改革越改越重的“黄宗羲定律”。这位明代思想家的发现,经过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秦晖在网络上的阐释而被总理所知。
2002年两会期间,和都透露他们也上网浏览,可见网络确已成为他们收集信息的渠道之一。
科学决策离制度化有多远
在时常出入中南海的经济学家中,今年50岁的胡鞍钢是曝光率最高者之一。他把自己在1999年创办的“中科院――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定位为国家高层决策科学思想库之一,即通过国情研究报告影响决策与政策,在大陆学术机构中敢于这样定位的还没有几个。2003年1月,他在中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发表文章《我是如何研究中国国情的》,全面介绍了一个学者的研究成果如何得到高层重视和采纳的过程。
1998年2月他发表第一份国情报告《为人民创造工作:中国的失业问题与就业战略》,得到当时的总理朱基、副总理吴邦国的批示。到2002年10月,胡鞍钢主持的研究中心已编发《中国国情分析研究报告》475期,主要读者是中央领导及各部委和省、市、自治区领导。上届政府总理、副总理等主要领导人对37份国情报告批示39次。《人民日报》“编者按”介绍,这些获得批示的报告,都成为有关部门政策制定和政策调整的背景材料。
2002年底,胡鞍钢将其研究中心4年来对国家决策最具影响力的报告汇编成《影响决策的国情报告》一书,他说自己的国情报告能影响决策者“关键在于中国决策机制发生了重大变化”。他认为,时代是个人决策时代,邓小平时代是集体决策时代,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是咨询参与型模式。“中央的决策越来越多地重视听取、采纳各方面专家的意见和建议,使决策建立在科学化、民主化的基础上。”
胡鞍钢反对知识分子孤芳自赏,对有人非议他频繁进出中南海和在媒体上曝光不以为然。他说:“中国的很多问题不从政治上着手是解决不了的。只有使得决策圈的重要人物产生共鸣,形成公共政策,才有可能最终推动社会形成共识,使发展问题得以解决。”
中央决策机制将推广至全国
媒体一般把进出中南海的学者称为高层智囊。不过,当记者询问部分政治局或国务院授课学者讲课内容时,他们一律明确拒绝,并且不承认自己属于智囊之列。
曾经与座谈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陈淮在采访中表示:“我不好说我是不是智囊。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就是为国务院决策服务的学术咨询、研究机构。”
学术报告心得体会范文第4篇
??? ?
??? 摘要:纪实文学的发展经历了曲折的历程,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闪光点。其中报告文学最为典型。在报告文学发展历程中由“旧三性”向“新五性”的过度就说明了这一点,报告文学正以崭新的姿态大步的向前发展。破“旧三性”,倡“新五性”成为当今时代喊得最响亮的口号,也是报告文学发展的必然要求。
??? ?
??? 关键词:旧三性;新五性;唐山大地震;震中在人心
??? ?如果说文学是一种文化复合体,那么纪实文学尤其是报告文学表现得更为典型。同时文化复合联系在一起成为一个系统,主要体现在文学性上。文学性不再是具体特性之一,已上升为整体特性的新五性。新五性便产生了,即:主体创作的庄严性、题材选择的开拓性、文体本质的非虚构性、文本内涵的学理性、文史兼容的复合性。而随之被取代的旧三性便逐渐消退了,即:新闻性、文学性、政论性。“作家眼观四路耳听八方,但重要的一点是要从底层看,看最多数人的基本生存状态。”[1]报道社会最需要报道的新闻,将最恶劣的生存环境、最富有时代性的事件完整、准确、真实的报道出来。时代在发展,“旧三性”远远不能满足报告文学发展的需要,它真正需要的是一个更全面的系统来完善这一概念,因而产生了“新五性”。
??? ?
??? 一、崇高美-主体创作的庄严性
??? ?“在中国,报告文学是一种年轻而古老的文学样式。说它年轻,因为报告文学在全世界都只是100多年前才兴起的一种文学体裁,在诸种文学体裁中可谓是最年轻的。”[2]报告文学成立时间之短,要求写出更有水平的作品真的很难,这就要求我们的作家发挥主观能动性,深入社会的最底层发现生活的美,报道最有价值的材料。因而出现了报告文学主体创作的庄严性,要求把作家这个特殊的文化群体放在第一位。报告文学作家不一定是专门从事本行业写作的作家,如《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穆青和《谁是最可爱的人》魏巍就不是一个专业的报告文学作家,穆青是从开始写新闻报道题材而转向报告文学写作,而魏巍是由先前写小说向报告文学转型的。作家作为创作的主体,对其素质要求更高,条件更苛刻,态度要更严谨。要求作家具有严肃的追求真理的精神,有客观的写作准则与一定的理论水平。报告文学作家是值得尊重的,他们反映社会最真实的状况,反映所有人的心声,反映社会良知的群体。“报告文学对社会对人生的参与功能,使得任何一位作家都无法躲开对生活的介入。当作家处于这种不可回避的境地的时候,中庸的选择却已消失,他势必要不断地对事件、人物、矛盾和斗争做出自己的认识和判断。”[3]?
??? ?钱钢是一个严肃的作家,对唐山大地震倾注了全部的精力,他以严谨的作风为我们提供最真实的报道。作为主体创作的钱刚具备了理性与公平的基本价值的关怀。报道唐山的感人瞬间与催人泪下的真实场景。要写出《唐山大地震》这部声势浩大的作品,并且鼓舞亿万群众,首先这部作品要能感动作家自己,只有自己亲身经历才能扣人心弦,振奋人心。“《唐山大地震》在新时期报告文学史上,率先打破主题集中、单一的惯例,首先写“冰冻新闻”多方位、多角度反映的先例,将资料性、知识性、学术性和真实性融为一体,因而引起较大反响。”[4]?
??? ?不仅钱钢做到了,写《震中在人心》的李鸣生也做到了。“李鸣生的创作,无论在主题、思想内涵,还是艺术风格和艺术追求上,都是新时期报告文学,尤其是对科技题材和知识分子题材方面的报告文学的总结与发展,体现了90年代以来报告文学走向整体、深化与提高的趋势。”[5]那种汶川不哭的口号声时刻在耳边响起;那种为国家报道“抗震救灾,以人为本”的精神将永垂不朽。陈祖芬强调爱国主义精神,当然首先自己要爱国,才能写出鼓励更多人爱国的佳作。陈祖芬以知识分子为题材,写了那种敢于为祖国牺牲一切的爱国志士的高贵品质。报告文学作家不仅要在精神上领先于其他作家,在时间上要耗费更多的精力,他们的写作过程更艰难,要成为报告文学的大家首先要具备吃苦的精神。李鸣生《全球寻找北京人》一文用15年的时间搜集百万字的历史资料才写成这样打的鸿篇巨制,真令人叹服。要成为报告文学的大家,首先具有崇高的主体精神,这是“旧三性”文学创作中所不曾体现出来的庄严性。
??? ?
??? 二、生活美-题材选择的开拓性
??? ?题材作为文学创作的客体,在文学写作上占举足轻重的地位。报告文学在最近60年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建国17年”、“文革10年”、“新时期23年”、“新世纪10年”四个阶段。这期间出现了不同题材的报告文学佳作。
??? ?报告文学作家在题材的选择上不断的深化,不再是以前的肤浅的题材创作。其中以问题报告文学最为突出,以前传统的报告文学只许歌颂不许批判,所以很多有批判价值的文章不能在文学界盛传。后来又盛传报告文学是以批判为主的文学。其实“认为报告文学的功能只是批判的观点是片面的。报告文学创作的成功与否,问题并不在于赞美或是批判,而在于是否值得作家做出这样的选择。”[6]的确如此,报告文学在《中国的夜生活》中对自由化的批判;对《关于张金柱案件调查》中对中国人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批判;对《淮河生态报告》、《黄河生态报告》中环境污染的批判。同时也出现了一批赞美的报告文学,如《铁人杨立伟》、《雷锋》等紧跟时代的优秀人物等。
??? ?其实在题材的选择上,无论是黑色系列、知识分子系列、科学家系列、爱国知识分子系列、航天系列、体育系列的报告文学,只要具有可报告性,能人深思的反应时代主题的文学都可纳入报告文学写作行列中。而不同于以前的旧三性中的政治性,这里的题材得到了进一步扩展。钱刚《唐山大地震》以反映时代最新报道的地震为题材,以现实的事件为素材。真实、生动的刻画与描写了地震的一幕一幕,哪怕细小、感人的瞬间,只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像《唐山大地震》、《震中在人心》这样的惊世之作大有存在。从生活中发下最美的题材。
??? ?
??? 三、真实美-文体本质的非虚构性
??? ?文体本质的非虚构性作为“新五性”之一,比“旧三性”中的真实性更具魅力。真实性是新闻性中的一个门类,新闻要求报道真实、准确、及时。用“非虚构性”而不直接引用“真实性”主要在于,“真实性”这一用词比较绝对化,到底是真实到个什么程度算真实呢?
??? ?报告文学的最大功能是要揭露生活中最需要暴露的问题,报道社会上最有可研究性价值的事件,文学的非虚构性是必不可少的一个条件,报告文学应该为人民服务,文学应该具有人民性,“文学艺术中的人民性还是更多的指向了对人民悲惨处境的表现,指向了知识分子对人民悲惨处境的同情与怜悯。”[7]《唐山大地震》、《震中在人心》就是对人民最悲惨处境的真实再现,作家真实的展现了每一个小事件,甚至每一个具体的数字,报道每一件感人事件。并且,每一件具体事例都能在生活中找到原型,如大山里的小背篓,可以找到包括张大妈在内的无数山里人在地震之后背着小背篓寻找生源的事件,其中的真实性让人感动,“老奶奶用背篓背起的,则是一座人格的大山。”[8]如在《震中在人心》里有一个干部叫郭志武,他在地震发生时要求先找妻子,再找同事。其实作为县委宣传部副部长的他是真实的,他不想说假话,也许在别人看来,他这个人有点自私,但正是每个人在发生地震时都敢于说实话,才成就了我们报告文学,乃至纪实文学的真实性,这种真实性就是美的体现,即真实美。
??? ?《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中焦裕禄用真实的美鼓励了后人,他的这种精神永垂不朽。这部作品真实的再现了焦裕禄同志为河北兰考人民奉献自己的一生,坚持用毛泽东思想和党的思想时刻严格要求自己,让群众在绝望中看到希望。一心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自强不息、甘于奉献与牺牲。焦裕禄是现实生活中典型人物的典型描写,也是现实生活中真实美的体现。相信;历史会对每个人做出公正的评价。“你不愧为毛泽东思想哺育成长起来的好党员,不愧为党的好干部,不愧为人民的好儿子!”[9]?历史会对每一件事情,每一个人物做出最真实的评价的。
??? ?对于不真实的文章,就会引起社会的批判与争议,“如早在1981年,就有人批评《人妖之间》等作品的“失实”问题,认为该作有8处地方失实。”[10]?其实像刘宾雁这样因为失实而引发的争议对于报告文学作家来说很普遍。如何建明为《落泪是金》耗费了如此多的时间与心血,却因为5000个的文章,被一个学校的老师与贫困学生引发官司,其实这个社会有太多的不公平,何建明理应受到社会的赞赏的。报告文学作家为了真实性的作品付出了太多,他们太艰难了,做个报告文学作家一定要有吃官司、引争议、可吃苦的准备。
??? ?
??? 四、理性美-文本内涵的学理性
??? ?学理的基本特征包括理性美与学理性,学理性包括政论性、学术性、资料性三者。先前的文章只是单纯的体现政论性的文体,而新时期以来,报告文学增加了学术性与资料性两个基本特征。报告文学是一门重功利性的文体,并且又得不与文学的审美性联系在一起,这与先前的旧三性中的“文学性”又不同。学理性一定要能引起社会的反思,这样的报告文学才更有价值。
学术报告心得体会范文第5篇
一、科技革命促进财务报告的产生
最早的会计记录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200年左右,经过2000多年的缓慢发展,在18世纪第一次科技革命之前,会计已形成了独立的记录和计量工作,复式记账法已被广泛认可,簿记也得到了普及。但是由于当时人类社会尚处于农业经济时期,工商业十分落后,生产方式主要是家庭作坊和小手工工场,生产规模小,工艺简单,作坊主自行经营,家庭与作坊及工场未能完全区分,作坊主只需要通过简单的簿记结果就能了解其生产经营情况。
近代第一次科技革命始于17 世纪后半期数学、力学、天文学的大发展,以18世纪末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这次科技革命带来的工业革命使社会生产力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革。工业革命引起了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以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以大规模工厂化生产取代个体工场手工生产。工厂的出现使得生产趋于集中化规范化,管理趋于专业化,改变了经营者的思想理念,强化了所有者权益观念。所有者意识到工厂是所有者投入资本的结果,要求保障其投入的资本并使其增值。在生产力大幅提高,产品供不应求的经济社会里,资本的保值增值主要体现在主要以实物形态反映的财富的增加。所有者迫切需要会计提供企业各种资产的性质与状态,由此产生了资产负债表的雏形。
19世纪40年代第一次科技革命首先在英国完成,此次科技革命给英国带来了科学技术和工业生产上的领先地位,造就了其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的强大实力和影响力。欧美各国纷纷效法英国,进行科技革命。19世纪60年代以后,西方国家的科技革命先后完成,随着机器的广泛应用,股份制已经取代合伙和独资的工厂制度逐渐成为主要的企业组织形式。股份制企业的发展,股权逐渐分散,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开始分离,所有者渐渐远离企业的经营活动,难以充分了解企业的全部信息,转而关注投入资产的盈利情况。为了反映经营者对所有者受托责任的履行,向所有者提供企业的盈利能力及其分配情况,损益表应运而生。
至此,第一次科技革命的爆发,经济社会环境的改变,促进了财务报告中的两大报表: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产生。此时的财务报告主要用以解决在科技革命中诞生的股份公司两权分离情况下,所有者和经营者对权益信息和盈亏信息的需求。
二、科技革命与财务报告体系的建立
第二次科技革命始于19世纪70年代,其以发电机的发明为起点,以工业电气化为标志。这次科技革命和第一次科技革命相比较,出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跨越:科学成为影响工业的决定性因素。第一次科技革命里的许多发明,例如:棉纺机、蒸汽机、采矿冶金技术、铁路等,不是科学家们有目的的研究,而是技术工人们对经济刺激的反应。在第二次科技革命里,科学家们开始针对工业改革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系统的科学研究,使大量的生产技术得到改善和应用。此时,科学技术真正成为所有大工业生产的一个组成部分,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与第一次科技革命相比,第二次科技革命给社会和经济组织带来了更大的变革。这种变革从四个方面推动了财务报告体系的建立。第一,垄断组织的形成对财务报告内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二次科技革命把人类社会由蒸汽时代带入到电气时代,电力、钢铁、石油、化学等新兴工业部门的出现,使得欧美各国的工业体系的重心由轻工业转变为重工业。垄断组织的出现一方面使经济资源更加集中,另一方面使企业规模变得更大,结构更加复杂。庞大的企业组织体系加上复杂的外部环境,简单的资产情况和盈余信息已不能满足经营者和投资人的需求。他们要求财务报告能够从不同的侧面,反映垄断组织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第二,资本市场的发展,改变了企业的融资渠道,扩大了财务报告使用者的范畴。资本市场的发展使股票流通成为可能,为企业融资提供了便利。发行股票成为企业筹集资金的主要来源,股权的分散化和多元化使股东超越经营者成为财务报告的主要使用人。同时,所有权的可转让性缓解了企业的债权人、所有者以及其他关系人之间的矛盾,但也使企业与所有者的关系,企业与债权、债务人的关系复杂化,财务报告成为平衡各方权益的低成本的信用手段,财务报告的使用者也从所有者、经营者扩大到各方利益相关者。第三,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改变了财务报告的目标。现代企业制度出现,企业内部分工更细更明确,管理更加专业化科学化,两权彻底分离,经营者拥有企业的实际控制权,而所有者的所有权抽象化。在现代企业制度下,反映受托责任的履行已不能满足各方利益相关者的需求,财务报告的目标由受托责任观向决策有用观转化。各方利益相关者的需求重新确立了财务报告目标的基础。第四,资本的全球扩张,要求提供高质量的财务报告。第二次科技革命使生产力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的世界体系最终形成,经济扩张开始进入到以资本输出为主的时期。财务报告提供的信息质量直接影响到维持和发展企业与相关利益集团之间的关系、完善资本市场、促进资源有效配置。资本的全球扩张要求提高财务报告的信息质量。
由于上述推动因素的存在,在第二次科技革命中,财务报告出现了四个方面的重大变化:首先,表内确认和表外披露的形式的确立。财务报表附注和附表的出现,采用数字和文字描述相结合的方式,对财务报表内确认的信息进行解释或补充。其次,先进科技成果用于生成会计信息,财务报告出现了第三张对外报表:财务状况变动表,也就是现在的现金流量表。第三,企业的快速发展,促使了合并报表的形成。最后,利益相关者可以在必要时聘请专业人士对财务报表进行审查。至此,现代的财务报告体系和财务报告制度就建立起来了。
三、当代科技革命与财务报告改革
第三次科技革命始于20世纪40年代,这次科技革命以以原子能技术、电子计算机、空间技术和生物工程的发明与应用为标志,是一次规模巨大、影响深远的信息控制技术革命。
其一,当代科技革命带来会计环境的巨大变化。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人类社会由电器时代进入信息经济时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正在改变着会计所面临的环境。知识经济的发展,现代企业的资源也随着发生变化。同传统企业相比,实物资产在企业的发展历程中不再占据主导地位,企业最有价值和最重要的资源是人力资本智力财富,技术在企业资产中的比例不断上升,以实物资产和历史成本为基础的现有财务报告体系已不能反映企业的真实价值。国际市场的发展、信息技术的运用、电子商务、虚拟企业的出现使企业组织与管理模式随之改变。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外延的扩大,会计信息不再是独立于其他生产经营活动的孤岛,而是联系企业各部门、各经营环节的信息纽带。企业内部财务报告已成为有效获取数据、处理信息、配置企业资源和财务资源的重要工具。企业与外部单位进行“资金”和“信息”交流的方式同样发生了改变,现有的数据传递和输出模式使会计信息缺乏时效性和可预测性,已不能满足来自外部的信息需求。
其二,当代科技革命下财务报告改革的趋势。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下,财务报告改革呈现出三大趋势:财务报告内容的改革、财务报告结构的改革、财务报告披露方式的改革。
财务报告内容的改革旨在提高会计信息的透明度,增加会计信息的有用性,让资本市场更多地了解有关企业未来价值和评价衡量投资风险所需的信息。财务报告应在现有财务报告的基础上至少增加以下指标:反映企业战略、竞争优势的定性指标;反映人力资源智力资本的信息;反映资本成本和股东价值的指标;反映企业面临不确定性和风险的信息。这样财务报告将有助于各相关信息使用者了解企业真实的价值情况。
财务报告结构的改革旨在改进现有财务报告结构的缺陷。在第二次科技革命中发展起来的财务报告体系,重视实物资产,财务报告仍以会计要素为单位进行列报,强调投资人和债权人的利益。财务报告结构的改革需要打破原有以会计要素为单位的列报方式,强调各方利益主体的权益,将报表列报与企业核心目标紧密联系的经营活动与筹资活动信息联系起来,突出经营活动和筹资活动对企业价值创造的作用。
财务报告披露方式的改革旨在提高企业财务报告编制效率与信息披露质量。信息技术的高度发展,互联网的普及为提高会计信息的及时性和时效性提供了技术支持。财务报告披露方式将向着数字化网络财务报告的方式发展。对于财务信息的各方使用者而言,数字化网络财务报告能够在全球范围内自动识别、交换、汇总按照不同语言和不同国家公认会计原则编制的财务报告信息,降低获取会计信息和处理会计信息的成本。
其三,科技革命引导财务报告的未来发展方向。第三次科技革命尚未结束,科学技术还在快速发展,生产力还在持续提高。国际贸易、资本市场、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推动着产业结构和世界经济格局的继续发展。科学技术的持续进步,新科技成果的不断产生将进一步打破过去信息“供给—需求”过程中的技术障碍,推动财务报告体系向着实时多样化模式发展。一方面,信息的需求和技术的提高将推动财务信息全面实现数字化网络报告方式,并最终走向财务网络实时报告。财务报告使用者在任何需要的时候都可以获取企业特定历史时点和当前时点的财务报告,无需等到会计期间结束,相对缩短了现有会计期间间隔,大大提高财务信息的及时性。另一方面,财务报告的内容和表达方式也随着信息需求而向多样化方向发展。财务报告内容和表达方式的多样化体现在三个方面:财务报告的角度多样化、财务报告内容更加丰富、财务报告的表达形式多样化。财务报告的角度多样化是指以信息科学作为技术支撑平台,构建以财务信息为核心的对外数据中心,除提供按照会计准则规定的标准财务报告外,允许财务信息使用者按照自己的需求获取非格式化非标准化的信息,满足不同的信息需求角度。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财务报告的内容将从横向和纵向得到丰富。科学技术在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各学科的联系越来越紧密,科学、技术、生产之间的联系大大增强,环境保护的地位也日益重要。环保的高科技将成为新的发展方向和新的经济增长点,社会责任备受关注,环保和社会责任思想最终将转化为企业的行动,影响财务报告的目标,进入财务报告的呈报体系。除此之外,与财务信息密切相关的非财务信息业将由于信息使用者需求的提高而伴随财务信息的对外公开。财务报告面向的使用者层次不同且复杂,使用者们识别和利用信息深度的差异较大,因此财务报告需要具备多层纵向穿透功能,即财务报告按照信息的详略程度分层,由略到详,直到决策所需的最小信息单位,不同层次间能够实现从略层到详层的扩展性穿透,从纵向丰富财务报告的内容。财务报告的表达方式也不再一成不变,色彩、图像、影音都可能成为财务报告的表达元素。财务报告的实时多样化模式充分利用了信息技术的高效便捷的特点,强化和突出了财务报告信息的有用性和及时性,进一步体现了财务报告信息的价值。
四、结论
科学技术被认为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向前发展的有力杠杆,每一次财务报告发展历程上的飞跃都隐藏着科技革命的推动之手。由于历史原因,我国与前几次科技革命失之交臂,目前还处于工业与信息化相融合的时期,财务报告面临的变革更是任重道远,其创新与改革既要考虑到现行的报告规则,也需要顺应科技革命的发展,充分利用科技革命的成果,才能发挥财务报告的信息优势。
参考文献:
[1]R.R.Plamer等著,苏中友等译:《工业革命:变革世界的引擎》,,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0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