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本网工作报告内容页

居家养老建设调研报告{整合5篇}

2024-07-21 08:50:01工作报告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居家养老建设调研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居家养老建设调研报告范文第1篇

(一)居家养老服务机制不健全。政府购买服务没有纳入财政预算,社区养老服务中心人员不足,运营经费短缺,仅有社区工作人员维持居家养老服务难点大。

(二)老年人活动场所少,供需矛盾突出。随着老年人口的快速发展,老年人活动场所供需矛盾日显突出,因老年人活动引发的纠纷、上访也越来越多。

(三)养老专业服务人才短缺。按照我州60岁以上19.77万老人服务需求10%计算,约有1.9万老年人需要提供养老服务,按每6位老人需要1名家政服务员计算,养老护理员缺口3000名。民营养老护理机构招收专业护理人员难的问题更为突出。

(四)养老服务建设用地难。随着自治州出台的鼓励社会养老服务业发展政策引导,企业、个人新建养老服务机构的热情逐渐升温,但是,很多投资意向因用地无法解决而搁浅。养老用地成为制约养老服务业发展的主要瓶颈。

(五)老年协会建设不规范。特别是基层老年协会,仅限于组织机构写在纸上,无章程、无经费、无活动场所、活动未经常化等问题突出。

(一)加强学习,提高认识。深入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和区、州党委全委扩大会议及全国老龄工作会议精神,统一思想,振奋精神,结合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加强突出问题整改,促进老龄工作。

(二)加大老龄工作和积极应对人口老年化工作的宣传力度。深入开展“敬老宣传月”、“老年节”宣传活动,做好第二批“敬老文明号”创建工作和“老有所为”、“孝亲敬老”先进典型的评选推荐宣传工作。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打造立体式敬老爱老助老宣传格局,不断扩大宣传面。

(三)深入开展涉老问题调研工作。根据自治区老龄办的安排,确定主题,组织开展老龄问题专题调研活动,做好县市、成员单位上班调研报告的评选和推进上报工作,完成1-2篇高质量的调研报告,报党委、政府决策参考。

(四)加强居家养老服务示范点建设的指导。按照规范要求,结合实践,指导建设各具特色的居家养老服务示范点,提升服务水平,积极筹备居家养老服务示范点现场观摩会,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五)抓好信息服务平台项目建设。按照国家老龄办和自治区老龄办的要求,做好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建设项目建设和申报工作,力争此项目首落昌吉,服务全州。

(六)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加强宣传力度,引导企业、民营资本参与养老服务业发展,主动指导社会养老服务业规范建设和健康发展。

居家养老建设调研报告范文第2篇

关键词 :人口老龄化;社区居家养老;养老模式;探索与实践

一、我国人口老龄化形势严峻

2006年2月23日,全国老龄委办公室首次发布《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指出:中国已于1999年进入老龄社会;中国平均每年将新增596万老年人口,年均增速3.28%;到2024年,老年人口将达到2.48 亿,老龄化水平为17.17%。

2013年2月28日,在全国老龄委办公室发布的《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中显示,截至2012年底,我国老年人口数量达1.94亿,比上年增加891万,占总人口的14.3%;2013年,老年人口数量将突破2亿大关,达到2.02亿,老龄化水平将达到14.8%。报告同时还指出,空巢老年人口数量继续上升,2012 年为0.99 亿人,2013年也将突破1亿大关。

在中国,由于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领域等没能与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齐头并进,人口老龄化与经济社会发展不适应、不协调的矛盾和问题日益显现,尤其是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后,养老问题日益突出,养老现状令人堪忧。“谁来养老,在哪儿养老”是今后牵动每个社会成员的大问题,今年召开的“两会”,关于民生、养老依然是人们关注的热词,除了养老金,大家更关注的是养老模式—明天我们如何养老?

二、妥善解决养老问题意义重大

关心老年人的今天,就是关心我们自己的明天。“老有所养”已成为十七大报告中“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内容之一;十八大报告指出:“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妥善解决养老问题,不仅关系到每个人、每个家庭的幸福,更关乎国家和谐稳定和发展—“老有所养”不仅应成为一种社会理想,更是社会进步及文明的标志,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

三、目前我国养老存在的问题

1.传统的“家庭养老”面临挑战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优秀的传统文化,早在西周时期,统治阶级就认识到了“亲亲”和“敬长”的重要性,认为要治理天下,保持社会稳定,就必须向百姓提倡“孝行”,实现“家”的和谐。历代统治者都强调“百善孝为先”“养儿防老”是中国历来的传统居家养老模式。

但随着社会的变迁、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家庭结构模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家庭照顾意识淡化、家庭照顾功能弱化、空巢老人增多,老年人照顾上的需求巨大,家庭照顾资源严重不足,使家庭养老面临着诸多问题。特别是在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由于大多数年轻劳动力进城务工,出现了大量的“留守老人”,养老问题更加突出—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2.社会机构养老受到许多制约

我们对常州市戚墅堰区花苑社区居民进行随机调查,大部分人认为:送老人去养老机构无疑可以解决后顾之忧,但又怕背上不孝顺的骂名。只有少数人表示,养老机构的条件、待遇好的话,会考虑将老人送到养老机构。相对子女们的态度,很多老人表示:在生活不能自理时,为了不拖累儿女会考虑养老机构。不过老人们表示,身体条件允许的话,还是喜欢和家人待在一起。

按照中国人的养老习惯,大部分老年人不愿离开自己熟悉的地方去养老机构生活,因为农村的敬老院、城市的福利院、老年公寓等,不仅牺牲了老人们原有的生活习俗而且费用较多—机构养老还没能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同。

3.社区居家养老是缓解城市人口老龄化的有效途径

社区居家养老是指老年人按照我国民族生活习惯,选择居住在家庭中安度晚年生活的养老方式。它以社区为平台,整合社区内各种服务资源,为老人提供助餐、助洁、助浴、助医等服务,使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学、老有所教、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这种服务模式既解决了在养老院养老亲情淡漠的问题,又解决了传统居家养老服务不足的难题,是一种介于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之间的新型养老模式。发展社区养老既能满足老龄人口对社会养老服务的多方诉求,又能弥补政府财政和服务能力的相对不足,是缓解城市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有效途径。

四、对常州市养老现状的调研

1.常州市人口老龄化的基本情况

常州市早在1985年就进入老龄化城市行列,比全国提前15年。全市老年人口以年均4.52%的比例增长,据预测,到2015年,常州老年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比例将达到22.46%。比如,戚墅堰区花苑社区居民总人数8983人,60岁以上老年人2725 名,占比30%,且以空巢、独居老人居多。

戚墅堰区老龄办负责人表示:常州的老年人口比重越来越大,但进入敬老院、福利院和老年公寓的很少,大部分仍然选择“居家养老“这种传统模式。

2.花苑社区托老所服务得到社会的认可

2012年10月,花苑社区托老所建成并投入使用,它能为社区老人及时提供日间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护理、情感慰藉等多样化服务。老人们白天到托老所可看书读报聊天,也可打牌奕棋,或开展其他有益的文体活动,既能健身又能益智,延缓衰老,晚上回家仍可享受天伦之乐。托老所的优点还在于收费不高,绝大多数老人都可承受。

3.社区居家养老得到政府、地方、企业的支持

(1)政府资助支持社区养老。从2001年开始,我国发行福利彩票筹措资金资助城市社区老年福利服务、农村敬老院,为中国特色的养老模式“居家养老+社区照顾”提供制度化的支持手段和平台。

(2)地方互助社区养老。比如花苑社区建立的社区、助老志愿者、居家养老服务站、活动中心、民间组织五方连动的服务网络体系。

(3)单位社区福利养老。戚墅堰区花苑社区与南车戚墅堰机车车辆工艺研究所、戚墅堰机车车辆厂结对共建,企业为离退休老干部提供1400平方米的专门活动场所,配备专人管理。

4.社区服务日臻成熟

社区根据老年人需求和自身条件,开展短期供养、日间照料以及助餐、助医等生活服务,还兼顾老年人文化娱乐、教育、社会参与、权益维护等多种需求;服务人员既有专业、专职人员还有志愿者队伍。

我们在戚墅堰区花苑社区进行关于“到哪去养老”“老人需要哪些社区服务”“社区如何提供服务”“养老金能养老吗”“居民对社区养老的需求”等问卷调查,统计结果表明:许多居民认为“社区照顾居家养老,不仅解决了家庭养老的不足和子女难以尽孝的矛盾,还解决了社区部分40后、50后人群的就业问题”。调研中,社区居家养老老人、子女、亲朋,对现在党和政府采取的这一“便民、利民、惠民”的好政策深表赞赏和感激,认为不仅解决了温饱生活还很安心,解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

5.社区居家养老面临的困境

调研中我们还得到了“专业护理不够、照顾不太正规”“养老金太少、老年人福利保障、医疗保障有缺口”和“读老年大学社区应出学费”“社区要经常组织一些文艺活动、培训、讲座,让老年人的生活丰富多彩”等问题和诉求。因为目前社区家政服务从业人员,一般都是四十岁到五十岁的人群,这些人的学历大部分比较低,有的外地务工人员比较多,素质参差不齐。同时,服务还仅限于提供家政服务、护理保健等,老年人精神方面的需求不能满足,比如社区老年文化娱乐设施配套、老年人心理咨询服务等还跟不上等。

五、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几点建议

1.完善和营造良好的敬老、养老氛围

(1)加强宣传,弘扬中华民族孝道和尊老的优良传统。通过社区教育、道德讲堂、模范引领等宣传,使每个公民真正认识到传承孝道和尊老、安老、养老是国家、社会、家庭、个人共同的责任,营造社区居家养老事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2)建立完善的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和服务网络,在每个城市社区、农村乡镇驻地和有条件的农村社区设立家居养老、护理中心以及文体娱乐中心等;建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规范标准,并将老年人心理关怀等方面内容纳入其中。

2.积极探索、创新社会养老模式

(1)社区照顾与社区服务相互渗透,创新服务内容和模式。比如提供家政生活服务解决老年人日常生活中的饮食起居问题;提供安全保障服务解决老年人在社会治安方面的担忧;提供精神慰藉服务解决老年人日常生活中的精神需求,提供各种问候式的服务,把老人的困难情况和救助要求及时反映给街道养老服务站。

(2)正规照顾资源与非正规照顾资源的融合。使专业养老机构、社区专业人员、物业和社会工作者、志愿者等资源融合,做到资源互通、共享。

(3)社区照顾队伍建设(专业人员、志愿者、一般人员)和保障(资金等)措施。营造政府、社区、家庭、老年人及其他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多元化格局,确保能为老年人社区照顾模式的发展提供充足的人员、资金保障。

(4)社区养老共治模式。社区照顾引入优质专业养老机构、引入NGO(非政府)组织,推进社区养老有效管理。

3.在完善社区居家养老问题上政府应积极作为

(1)养老问题不仅关系到每个人,而且涉及房地产、医疗卫生、保险、储蓄、消费、劳动力市场、退休金、税收等多个领域。针对“社区老年文化娱乐设施配套跟不上”“社区要经常组织文艺活动、培训、讲座,让老年人的生活丰富多彩”等问题和诉求,各级政府在城镇化进程中应发挥主导作用,积极作为,要重点考虑养老因素,在土地、项目等规划设计中,尤其是在房地产开发中,要在审批规划中加入托老所规划。

(2)解决“专业护理不够、照顾不太正规”“老年人心理咨询服务等还跟不上”等问题,建议国家采取公办民营、政府补贴、购买服务等多元资金投入和经营运作方式,兴办托老所等养老服务业,成立一个家政组织、社团组织,成立以后要对其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服务技能和素质,从而达到家政护理、居家养老的条件。

(3)政府应积极为托老所建设提供司法保障,尽快将托老所纳入相关法律体系,以解决“养老金太少、老年人福利保障、医疗保障有缺口”“读老年大学社区应出学费”等民生问题。

居家养老建设调研报告范文第3篇

本次社会实践(调查)以马克思主义、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主题,以教材第一章第五节《科学发展观》和第十一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基本内容为中心,开展暑期社会实践(调查),加强和完善《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概论)课的实践教学。

二、目的意义

社会实践(调查)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我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资源整合与利用研究》成果大实践模式的尝试和具体应用。

通过社会实践(调查),使学生了解社会、认识国情,加深对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基本原理的理解,深化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认识,坚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同时,还可以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长才干、关注民情、服务基层、奉献社会,提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育创新精神,使同学们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三、实施过程

1、本学期理论课结束之前,1618周,任课老师按要求对所教班级学生进行布置;讲清楚本次调查报告的格式和题目,组织形式和具体要求。

2、暑期老师对自己所代学生进行及时辅导、沟通和交流。

3、本次调查报告的收集:下学期开学后的第1-2周,各位老师收齐自己教学班的社会调查信息反馈表和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进行批改并评定成绩。

四、组织形式

本次暑期社会实践(调查)活动采用学校统一组织和个人自主结合的方式进行,大多数同学可通过自主方式完成课程实践活动。学校统一组织的社会实践(调查)有两种形式:

一是学校组织的校级学生实践团队。

二是各学院组织的专业考察、科技下乡等社会实践小分队,由学院团委组织、专业教师带队指导。

以上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调查),要求学生在指导教师指导下,将概论课社会实践(调查)与专业考察、科技下乡结合进行,并按要求撰写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五、具体要求

1、全员参与。全校2009级本科生必须人人参与本次社会实践(调查)活动。

2、就近就地进行。除了学校和各院系统一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以外,自主社会实践(调查)的同学,建议结合家乡所在的市县镇村相关实际情况进行调查。

3、社会实践(调查)要眼睛向下,充分占有第一手材料,利用所掌握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以及专业理论知识实事求是地进行研究分析,创造性地提出思考和建议。

4、调查对象必须真实、具体。为了反映本次社会调查的真实性,要求将本次调查的对象(被调查的单位、个人及地点)用图片及相关证明材料(须签字盖章)表现出来,调查报告须插入自己的实践图片,相关证明材料(须签字盖章)请填写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学生社会调查信息反馈表(格式见附件一)里。

5、自主实践的同学应及时通过电子信箱、电话加强与指导教师的交流。指导教师选取大学生社会实践(调查)较为集中的地区进行走访指导。

6、本次社会实践(调查)活动时间一般1-3周,活动结束撰写报告,报告的撰写要明确一个主题,以事实为根据,尽量做到内容详实,围绕一个中心问题展开论述(报告题目可参考下面所提供的参考选题),篇幅3000字左右,下学期开学第12周提交指导教师(任课教师)。

7、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注意事项:

(1)封面、正文、封底使用相同格式,报告用WORD文档打印,可插入能够反映自己实践活动的照片,格式要规范。(封面、封底等格式见附件二)

(2)封面上需注明调查题目、个人信息、报告撰写日期等。

(3)除封面外,报告应包括内容摘要、正文、结语等。

(4)理论联系实际、观点明确、材料详实、逻辑严密、语言流畅、论据确凿、论证合理。

(5)严禁以各种方式抄袭或剽窃,一经发现该报告判零分,不给予补考机会。

8、对于未参加实践活动、未提交调查报告的学生,按旷考处理并参加下一届重修。

六、参考选题

本次社会实践(调查)主要围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行,参考选题如下:

1、科学发展观与我的家乡建设。

2、对你居住地人们对科学发展观理论学习和认识情况的调查。

3、当地实施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举措。

4、对你居住地农村或企业实践科学发展观存在的问题的调查。

5、对你居住地企业职工收入情况进行调查。

6、对你居住地企业以人为本理念贯彻情况的调查。

7、当地如何发展自身优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8、当地如何落实党的农村政策?存在的问题有哪些?

9、调查分析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0、当地农民收入与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的相关性分析。

11、农村社会保障现状调研。

12、城市最低生活保障调研。

13、新形势下当地低收入群众生活保障问题的调研。

14、当地政府在正确处理先富起来和共同富裕的关系中采取了哪些基本措施?

15、家电下乡情况调研。

16、当地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有哪些重大举措?

17、调查分析某个村镇(社区)构建和谐村镇(社区)的经验与存在的问题。

18、当地经济与社会发展有哪些特色变化。

19、当地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调研。

20、调查所在地区社会治安状况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其成因?

21、当前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新特点新变化的调查。(对文化产品的消费能力、鉴赏水平、趋势等)

22、改革开放后,特别是近年来当地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消费构成变化的过程和现状。

23、当地如何稳定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深化农村改革,解决三农问题。

24、当地如何发展第三产业,提高其在社会经济中的比重。

25、对你居住地企业节能减排情况的调查。

26、调查当地耕地保护情况(基本农田的保护情况)。

27、对当地农村的医疗合作制度调查。(参与方式、建立情况、运行情况)

28、对所在地环境保护情况的调查。

29、农村金融服务体系调查。(金融服务机构服务类型、服务职能等)

30、农村产业化经营状况调查。(当地的主导产业、农产品基地、管理制度、龙头企业、利益机制等)

31、你所在的村镇龙头企业发展情况及带动效果调查。

32、记载本地致富带头人的发展历程。

33、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情况调查。(农村道路、通讯、水电气、水利及基本农田改造、环境设施等现状与建设投资总量及结构,当地政府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等)

34、农业科技服务机构及队伍情况调查。(机构的数量、经费来源、科技人才数量、结构、工资水平等)

35、当地农民被征地的补偿标准调查。

36、被征地农民的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调查。

37、城镇新增劳动力、农村富余劳动力或下岗失业人员就业状况调查。(从事的产业、行业、职业和岗位、收入等情况)

38、进城农民工社会保障状况解决思路调查。

39、80后员工的职业特点及有效管理

40、80后农民工职业需求与工作满意度的调查

41、当地就业服务机构发展状况调查。(中介机构、社会劳动就业保障局等)

42、当地对劳动者职业技能培训、创业培训、再就业培训的措施及实施情况调查。

43、你所在乡镇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情况调查。(校舍、师资、经费保障、学杂费等)

44、当地适龄儿童入学率、失学率、辍学率情况调查。

45、当地中小学学生学习负担情况调查。(现状及改造)

46、当地农村师资水平及工资待遇情况调查。

47、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情况调查。

48、当地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发展情况调查。

49、城市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及发展情况调查。

50、对你所居住地的文化建设设施(社区或农村图书馆、文化馆、乡镇综合文化站、村文化活动室等)现状以及发展状况(国家投资、规模等)的调查。

51、对你所居住地民间文化社团(音乐、舞蹈、美术、书法、曲艺、文学、摄影、戏剧等)的调查。

52、对你所居住地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情况的调查(数量、服务内容、典型事例、群众反映等)。

53、对你所居住地居民健身情况(人数、频率、设施数量、群众反映等)的调查。

54、本村矿产资源、水能资源、生物资源、特色农产品、旅游资源、特色民俗资源的开发现状及潜力评估。

55、农村环境污染类型和发展趋势及污染治理情况调查。

56、你所居住地生活环境和村容村貌改善情况调查。

57、你所在居住地人口素质情况调查。

58、调查你家乡的公民对我国基层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选举情况。(比如:选举方式、对选举的态度、参加情况、当选人员情况等方面。)

59、你所在居住地居民的情况调查。(包括信仰哪些宗教、比例如何、信仰程度、信仰内容等)

60、调查你家乡乡镇机构改革情况(人员构成情况、工资发放情况、办事效率情况)

61、调查村民和村干部发生矛盾(比如,土地承包过程、宅基地发放、提留征收、教育经费、公共设施建设等方面)解决的途径

62、调查当地公民权利保障情况(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等)

63、调查你所在地的厂务公开情况(哪些方面公开、落实情况、职工满意度、需要改进的方面)

64、调查当地村务公开情况(哪些方面公开、落实情况、老百姓满意度、需要改进的方面)

65、你所居住地的基层自治组织(农村村民委员会、城市居民委员会、企业职工代表大会)情况的调查。(产生、成员构成情况、有哪些职责、作用、重大事情的决定、是否定期召开代表大会?了解基层自治组织政策和法律法规情况)

66、当地法院制度建设情况调查(公开审判、人民陪审员、人民监督员、巡回审判、简易程序使用等)

67、当地群众打官司诉讼费用情况调查(诉讼费用收取、支付律师费用、仲裁收费、诉讼费的减免等)

68、当地居民学法用法守法情况调查(最关注哪些方面的法律、了解相关法律知识的途径、利用法律维护自己权益、身边法律遵守情况)

69、家乡家庭收入情况调查。(家庭收入有哪些、基本的收入、家庭成员中收入高和收入低的差距)

70、当地工资情况调查。(最低工资制度标准、当地收入高的职业、中等收入水平、农民增收减负机制、工资正常增长机制)

71、当地社会保障体系调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等机构)

72、当地养老情况调查(养老方式、养老院建设、老年生活状况、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

73、调查当地对困难群众救助情况(城市低保、农村五保供养、特困户救助、灾民救助、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等)

74、当地社会福利情况调查。(扶老、助残、救孤、济困等方面)

75、当地城镇医疗保险制度情况调查。(涉及的范围、执行情况、改进方面)

76、当地城镇职工住房情况调查。(居住面积、购房的承受力、困难、希望和要求)

77、创新公民服务体制,改进公共服务方式,加强公共服务设施调查。(服务型政府、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

78、城乡为群众和基层提供快捷优质服务的方面的调查。(服务型政府、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事项、简化办事程序、创新管理制度等)

79、在着力解决土地征收征用、城市建设拆迁、环境保护、企业重组改制和破产等涉法涉诉中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如何统筹各方面利益关系,妥善处理社会矛盾方面的调查。

80、对你居住地(城镇)房价及销售情况的调查。

81、在着力解决土地征收征用、城市建设拆迁、环境保护、企业重组改制和破产等涉法涉诉中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如何统筹各方面利益关系,妥善处理社会矛盾方面的调查。

82、关于完善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有效应对各种风险的调查。(统一高效的应急信息平台的建立、精干实用的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的建设,应急预案体系的健全,应急管理法律法规的完善,应急管理宣传教育的加强,公共参与自救能力的提高,社会预警、社会动员、快速反应、应急处置、整体联动的实现程度等)

83、关于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责任制的调查。(关于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宣传教育、关于法律法规政策措施的健全和完善;关于加大投入、落实责任、严格管理、强化监督的责任制到位情况等)

84、关于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调查。(严厉打击刑事犯罪、整治社会治安、扫除黄、赌、毒;改革未成年人司法制度,加强对流浪儿童、服刑人员子女的关心教育,强化吸毒人员感化和管理,改进刑事解教人员帮教安置工作;加强公安派出所、司法所、人民法院等基层基础建设;加强政法队伍建设,确保政法队严格、公正、文明执法等)

85、家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调查。

86、当地中小学生暑假学习及生活状况调查。

87、当地社会教育机构运行及管理情况调查。

88、调查当地如何运用邓小平科技教育思想为指导、推进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89、新农村建设中村容村貌维护和管理的具体措施。

90、新农村建设中乡风文明建设有哪些举措。

91、农民对科技致富的认识、态度和投入程度如何。

92、当地民营企业发展中存在问题的调研分析。

93、当地政府在带动农民科技致富方面的有哪些措施。

94、新农村建设中各项惠农政策(如种粮补贴、养猪补贴等)的落实情况调查。

95、当地企业发展如何实践科学发展观。

96、我看改革开放以来家乡的变化。

97、企业员工的住房、工资待遇情况如何。

98、企业员工的医疗、养老等方面的保险状况如何。

99、对你居住地人们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调查。

100、对你居住地促进心理和谐,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情况的调查。

居家养老建设调研报告范文第4篇

根据局领导班子分工安排,本人主要分管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居家养老工作、民间组织以及法治建设、综治平安创建等方面的工作。2012年,本人围绕区委区政府的中心工作和市局的各项目标考核内容,积极配合局主要领导,对照分工要求,积极抓好分管的各项工作,并取得一定的成效。按照“述学、述职、述廉、述法”的要求,结合个人德、能、勤、绩等方面汇报如下:

一、述职 本次换届选举工作涉及到38个社区、11个村,是我区有始以来第一次采取居(村)委会换届工作同时部署、同步进行,虽涉及面广,任务重,但各社区(村)换届工作仍然平稳、有序、依法进行。截止11月26日,我区居(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已全面结束,目前,各社区(村)换届选举工作处于总结完善阶段。

2、社区信息化建设深入推进。积极加强同市电信部门沟通协作,密切配合,依托区、街、居三级服务网络体系,以社区便民服务中心为支撑,深入推进“温馨e家”社区信息化项目进程,截止目前,全区已有19个街道、社区建有“温馨e家”社区信息化服务项目。设有“社区e政务”、“乐民e视窗”、“市民e课堂”、“为民e家店”、“便民e服务”等版块,所有已打造好的服务平台均安装社区便民服务热线“880”,相关街道和社区将通过服务热线为居民提供信息咨询、家政服务、综合修理、为老服务、康复保健、心里疏导等各类便民服务。

3、社会化居家养老工作有所推动。继续指导打造居家养老服务平台。在去年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建设基础上,继续加大对社区指导力度,采取自建和共驻共建的方式,重点指导柳树湾街道利用城北乡敬老院、淮海街道黄河南社区利用闲置用房打造居家养老服务站。街道、社区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 均配有日间照料、卫生康复、电子阅览、文体活动、棋牌活动等功能完善的服务项目,为辖区内老人提供文化、娱乐、休闲、交流的为老服务平台。全面推进虚拟养老服务中心建设项目。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除大力指导各社区建设社会化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外,积极探索新型养老服务途径。通过对苏州市沧浪区“虚拟养老院”考察调研,撰写了我区打造虚拟养老服务中心可行性报告,供局主要领导决策和参考。经区领导研究决定,由政府采购中心以单一性来源方式确定由省鸿信公司提供平台技术支持,目前该项目正在进行中。打造好的“虚拟养老服务中心”共设有24个呼叫座席,老人通过拨打中心呼叫热线或社区便民服务热线的方式,由养老服务中心加盟企业或社区志愿者队伍为全区有服务需求的老人提供日间照料、上门服务、家务料理、法律咨询等方便、快捷、全方位的贴心服务。 5、民间组织管理工作有所突破。在指导民间组织管理工作中,坚持培育扶持和加强管理并重,围绕市局指导意见,我局着重在培育扶持社会组织发展方面予以谋划,在全市率先提出建设社会组织孵化基地,通过孵化基地为萌芽和初创期的中小型社会组织提供办公场地、办公设备、业务指导、小额补贴、注册协助等方面的支持,切实解决我区社会组织规模偏小、力量薄弱、培育不够等问题。目前,该项目正在建设中。今年,新登记3个民办非企业单位、3个社会团体,注销登记1个社会团体。截止年底,在我局登记的民间组织共74个。

6、法治、综治平安创建、依法行政工作成绩斐然。围绕建设法治清河、构建和谐社会的总目标,进一步健全“大调解”机制,完善“大防控”格局,积极开展第五个行政执法服务月暨5.18宣传日、法治清河宣传月、综治宣传月等活动,扎实有效地做好“五五普法”各项工作,深入推进“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活动”,我局法治、综治平安、普法等各项工作得到相关部门的肯定。

二、述学

本人积极参与局党总支开展的争先创优活动及各项学习、讨论活动,认真学习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及《公务员创新能力》、《公务员依法行政能力》等丛书,撰写学习笔记和心得体会,学习笔记达2万多字。本人还参加了在上海举办的为期6天的全区青年干部培训班,听取了专家学者关于《推进政府职能转变与行政管理体制创新》、《增强中层干部的领导力与执行力》、《民生改善与社会和谐》等9篇专题报告,完成了预期的学习课程,并顺利结业。通过多形式、多途径的学习,武装了头脑、拓宽了思路、增长了知识,提高了自身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

三、述法

为加强自身依法行政意识,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履行执法为民的工作理念,今年,本人围绕分管工作,自学了《民办非企业暂行管理条件》、《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件》、《城市居委会组织法》、《农村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等方面的法律条款,此外,还参加了区法制部门组织的各类执法培训活动,学习了法制部门编辑的《依法行政常用法律法规汇编》等学习资料,积极参加全市四级干部学法竞赛活动,进一步强化学法、守法、用法的重要性,在今后工作中确保做到“合法行政、合理行政、高效便民、权责统一”的依法行政行为。

四、述廉

2012年,本人坚决贯彻执行《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以及各级关于干部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完全履行了个人的廉洁承诺。具体做到:

1、认真执行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各项要求;

2、执行党的政治纪律、组织人事纪律和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规定;

3、没有违反不收受干股、违规投资证券和期货,不收受和赠送现金、代币购物券、消费卡、购物卡、电话充值卡、贵重物品等规定;

4、没有违反禁止以明显低于或者高于市场的价格买卖商品房、违规组织集资合作建房等规定;

5、执行不为本人、配偶、子女和其他亲友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规定;

6、没有违反不用公款报销应由本人及配偶和子女支付的个人费用的规定;

7、没有用本人及家庭成员婚丧嫁娶、迁新居、过生日、子女升学等名义大操大办收钱敛财的现象;

8、没有参与任何赌博;

9、没有配偶和子女从业、投资入股、到国(境)外定居等情况;

10、没有用公款出国(境)或国内旅游及遵守出国(境)的情况;

11、认真遵守不用公款大吃大喝、工作日中午不饮酒、不用公款高消费娱乐和健身活动的规定;

12、没有违反严禁相互请托,违反规定为对方的特定关系人在就业、经商等方面提供便利、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规定;

区财政局局长2012年述职述廉报告

居家养老建设调研报告范文第5篇

【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5%左右,发展的协调性进一步增强

7.5%低不低?7.5%,这是继去年增速目标首次“破8”调低至7.5%之后,第二年定为这一数值。

“7.5%左右的目标,与潜在增长率是大体协调的。”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一鸣表示,经济增长速度不是越高越好,必须符合经济规律,充分考虑潜在增长能力。2011年一季度以来,我国经济连续7个季度放缓,经济出现结构性减速,到2012年四季度企稳回升。但是,这并不表明中国又进入新一轮高速增长期。

发展需要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否则,扩大就业、提高收入和改善民生也就没有物质基础,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就无从谈起。

但王一鸣认为,当前中国经济潜在增长率有所回落,7%-8%的增长区间已成为新的常态,确定7.5%左右的目标是实事求是的。王一鸣说,“7.5%”传递出一种导向,经济增长必须是实实在在和没有水分的增长,是有效益、有质量、可持续的增长。另一方面,也反映了随着劳动年龄人口绝对减少,劳动力成本趋于上升,储蓄率和投资率趋于下降,中国经济已经难回到过去两位数的高速增长。

实现目标难不难?王一鸣说,实现7.5%增长目标,依然面临很多困难:

产能过剩矛盾突出。当前,不仅传统产业产能过剩,风电设备、太阳能光伏等新兴行业领域也面临较大过剩压力;生产要素成本加快上升。近年来企业面临人工成本上升的巨大压力,土地供给日趋紧张,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大幅下降,依靠大规模增加投入支撑经济增长越来越困难;出口难度增大。全球经济持续低迷,市场扩张速度明显放慢,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拓展国际市场的空间缩小。

2013年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内需的驱动。王一鸣认为,从投资看,产能过剩行业可能会进一步减缓,但民生工程、污染治理、保障房建设等可望进一步加快。“一慢一快”可能使投资增长温和回升。从消费看,政府消费增长可能会减缓,居民消费增长有可能进一步加快。

因此,今年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在扩大内需的同时,从体制变革和科技创新入手,化解制约提高要素生产和配置效率的制度性因素,为实现全年增长目标创造条件。

民生会不会受影响?

“值得关注的是,虽然经济增速在放缓,但民生投入却在加力。”王一鸣说,从政府工作报告中看出,无论是总量、还是人均,都保持了持续的力度,基本养老金继续提高10%,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280元,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提高到30元……这体现了对经济增长质量更加重视,让百姓看到实实在在的希望。

“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力生产率提高同步”,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王一鸣说,提高居民收入,最基本的途径是提高劳动者报酬收入。这表明,今后要合理调整收入分配格局,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

改善民生,除增加投入等措施外,根本上还要靠深化改革,靠改革释放民生红利。目前收入分配改革若干意见已经出台,要确保制度建设到位、政策落实到位。

3.5%:CPI不具大幅反弹基础张立群认为,今年物价目标考虑了百姓承受力,也考虑了通胀压力

【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5%左右

“今年CPI目标定为3.5%,是合理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立群说,这一预期目标略高于2012年实际数2.6%,是综合考量有利、不利因素的结果,既考虑了今年通胀压力,又充分考虑百姓的承受能力,同时为理顺能源资源价格留出空间。

今年1月,CPI环比上涨1%,创下一年来的最高值。有人担心,物价将进入回升周期,今年会出现大幅反弹。

“不能说物价将进入上升周期。”张立群说,今年CPI上涨的影响因素中,蔬菜和肉类价格上涨的影响占了六成。但总的来说,今年物价总水平不具有大幅反弹的基础。他认为,今年要警惕三大通胀压力:

首先,农产品供求仍将处于紧平衡状态,价格受自然灾害影响,上涨的可能性仍然较大。其二,目前我国货币存量仍然偏大。货币存量增多,就可能对房地产、地方投资产生推动,从而拉高房价和总体物价。第三,主要发达国家实行宽松货币政策并不断加码,导致全球流动性泛滥,有可能助推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给我国带来输入性通胀的压力。

过去5年,3年CPI上涨超过了预期目标,今年的目标能实现吗?张立群分析,应该看到一些有利因素:

报告提出今年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长13%,释放控物价信号。相比去年14%的目标,今年下调一个百分点,也创3年来的最低值。各地区落实“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为农产品价格稳定夯实了制度基础。

张立群说,从今年稳物价形势看,输入性通胀和成本上升趋势是短期内政策难以控制的,今年调控重点应放在稳定房价和农产品价格。只要调控得当,今年有信心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

630万套:保障房力度不减反增朱中一认为,今年在建项目将创历年之最,覆盖面不断扩大

【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今年城镇保障性住房基本建成470万套、新开工630万套

从2011年的1000万套,到去年的700万套,再到今年的630万套,保障房新开工的数量不断减少,是不是意味着政府对保障房建设的力度有所减小?

中国房地产协会副会长朱中一说,在数字减少的背后,实际上是保障房建设更加科学、务实,覆盖范围不断扩大,保障力度不减反增。他表示,尽管新开工数量在逐年减少,但由于工程建设有两三年时间的周期,实际上在建数量这几年不断增加。今年在建项目将超过1700万套,为历年之最。与往年不同,今年报告中把“建成470万套”写在“新开工630万套”之前,说明政府对确保建设进度、尽快形成有效供应的重视,更加务实。

在继续加大保障房建设力度的同时,今年尤其要加大配套设施建设力度。朱中一说,今后要努力做到配套设施与保障房工程同步规划、同期建设、同时交付使用。“从这个角度看,新开工的数量适当减少,有利于投入更多的资金和精力完善配套,让老百姓不仅住得进,还能住得好。”

朱中一指出,近期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扩大保障房覆盖范围,2013年底前,地级以上城市要把符合条件的外来务工人员纳入住房保障范围。覆盖面在扩大,保障房的投资规模和财政支持力度也在增加,保障力度实际上是不断加大的。

在房地产调控领域,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把“坚决抑制投机、投资性需求”作为首要内容。朱中一认为,现阶段热点城市房价上涨的压力是客观存在的。土地、劳动力成本上涨、市场流动性增加、快速城镇化等因素也加剧了房价上涨的压力和调控的难度。因此,坚持抑制投机、投资性购房需求,遏制房价过快上涨这一调控思路将作为一项长期制度持续下去。

10%:养老金实现“九连增”唐钧认为基金结余超1.9万亿,养老金支付不会有太大问题

【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今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将继续提高10%

今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继续提高10%,这是自2005年首次调整后的连续第九年增长。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秘书长唐钧表示,养老金不断提高,一方面是因为物价上涨使企业退休人员的生活成本不断提升,连续上调养老金有助于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另一方面,企业退休人员退休金长期落后于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连续上调养老金有助于缓解养老“双轨制”造成的利益冲突。

养老金连调,未来是否会出现支付难?目前我国五项社会保险基金的结余达2.7万亿元,其中养老保险基金结余已超过1.9万亿元。唐钧认为,统筹考虑社会保险基金的收支状况,养老金支付不会有太大问题。“今后国家肯定还会不断完善养老保险制度,使其更具可持续性,因此,在养老金支付上不必太担心。”

与往年不同,今年的报告特别强调要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唐钧认为,这样的部署契合了当前社会发展的实际。

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实现了制度全覆盖,各项养老保险参保达到7.9亿人。但与此同时,当老百姓对基本社会保障制度“从无到有”的诉求总体趋于解决后,更加多样化的目标诉求就逐步显现出来。

“目前我国农民工总量已达到2.6亿人,大量农民工跨城乡、跨地区、跨就业形态流动,这个群体的社保转移接续问题已变得非常突出。”唐钧认为,适应流动性就是要尽快打通城乡社会保障制度之间的转换路径,促进人力资源合理流动。

唐钧指出,增强公平性,就要真正实现城乡各类群体的全覆盖,逐步提高社会保障总体水平。保证可持续性,就要更加注重制度的长期稳定可持续运行,既解决现实突出问题,又建立长效机制。900万:促进就业有新招莫荣认为,去年就业增长创新高,今年通过稳增长、调结构增加岗位

【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

“经济增速放缓,但就业目标并没有调低,这体现了党和政府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态度和决心。”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际劳动保障研究所所长莫荣说,“过去几年就业目标都是超额完成,去年还创下了就业增长新高,这得益于我们实行了积极就业政策,而并不意味着今年的就业目标可以很轻松地实现。与过去5年相比,今年就业形势有一定变化,就业目标实现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就业是经济的派生需求,但在时间上存在“滞后效应”。去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速从前几年10%左右回落到7.8%,投资尤其是出口增速有较大下降。莫荣分析,投资下降对就业的影响可能在今年就会显现。而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速目标为7.5%,延续了去年的态势,这对依靠外延式增长增加就业岗位,也就是通过扩大生产规模来增加就业,将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另外国际经济形势复杂,外贸压力很大,这对实现就业增长也是不利的。

“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出了一些促进就业的新方法,对实现就业目标我们仍然是有信心的。”莫荣说,一是提出“通过稳定经济增长和调整经济结构增加就业岗位”。稳增长,企业效益好了,生产规模扩大了,自然可以创造更多的劳动岗位。相比较,结构调整也要增加就业岗位,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也为结构调整指明了方向;二是提出“提高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鼓励创业带动就业”。从提高能力的角度鼓励创业,这是一项新内容,也是创业可持续增长的条件;三是把促进城乡居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放在就业这部分说,因为在就业优先的前提下,一定要增加劳动者工资,才有可能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280元:新农合保大病也顾小病汪早立认为,今年实际补偿比力争提高5%,减轻农民看病负担

【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今年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由每人每年240元提高到280元

卫生部新农合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汪早立说,去年人均240元的标准,已让农民在政策范围内住院报销比例达到75%左右,实际补助比提高到55%,这一数字在2011年时还不到50%。

“在这个基础上,今年将补助标准提高到280元,将再次提高农民看病的报销水平,更有力地减轻农民看病的负担。”汪早立说,卫生部已明确提出,今年新农合实际补偿比力争提高5个百分点,全国平均达到60%左右,县乡两级实际住院补助比分别达到60%和75%。

随着筹资水平的提高,新农合提供的医疗服务包越来越大,不仅覆盖了住院服务,全国门诊统筹也已全面开展,门诊统筹基金比例逐年升高。覆盖20个病种的大病保障也在各地开展。既保了大病也兼顾了小病,受益面不断扩大,参合农民的受益程度不断提高。

在外打工的农民工能不能用上这笔钱?汪早立说:“只要参合,都能得到制度保障,无论流动到哪儿,都可以报销上。”

虽然新农合全国异地报销没有统一的制度,但是只要参合,都可以享受到政策,只不过是各地受益程度不同。如果实现全国联网,将可以更好地进行异地报销。“异地报销政策的推进,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医保筹资能力等因素密切相关。我国地区差异较大,缩小各地差距,实现全国各地医保的无缝对接和统一水平,仍需要较长的时间,不可能一蹴而就。”汪早立说。

2万亿:教育投入花在刀刃上阂维方认为,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例首次达到4%

【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目前我国年度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总额已经超过2万亿元,今后还要继续增加

“这传递出一个信号,党和政府优先发展教育的决心很大。”北京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所长闵维方说。2012年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首次达到4%。“投入的大幅增加,推动了教育的快速发展。”闵维方说,当前一些地区教育发展仍不平衡,特别是职业教育、学前教育等发展滞后,欠账严重。上学难、“入园难”等问题在一些地方依然突出,“小不点儿”的事儿绝不是小事儿,牵涉每个家庭,政府有为,娃娃才能“有位”。

“4%不是一个终点。长远看,随着GDP增加,公共财政性教育经费占比应逐步提高,这是世界教育发展的历史规律。”如何用好这笔钱?闵维方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有了钱还要用好钱”,这就需要建立科学分配体系、加强监督管理制度建设,注重成本效益分析,这样才能真正把纳税人的血汗钱用在“刀刃上”,让近3亿在校学生成为最直接的受益者。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