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本网工作报告内容页

牛奶市场趋势报告{甄选5篇}

2024-08-01 20:19:01工作报告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牛奶市场趋势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牛奶市场趋势报告范文第1篇

1、 背景:

从2001年开始,中国乳业的市场竞争开始加剧,以光明乳业、伊利牛奶为代表的北方军团开始进军南方外埠市场。市民在一夜醒来之后,突然发现以往在电视中看到的光明、伊利已经出现在宜昌的商场、超市。这是何等的企业实力,但是宜昌本地牛奶(均瑶、喜旺)却也在奋力抵抗光明、伊利所带来的市场压力。

宜昌自从三峡工程的开工,随着宜昌的经济高速发展,市民的可支配收入急剧增加,市民日益关注生活的质量。牛奶作为高蛋白的营养补充品迅速普及开来,各大商超都以拿出很大一部分面积展示牛奶。在这种市场情况下,各大乳业品牌的竞争已经日趋白热化。 二、市场现状

从宜昌市场上的销售情况来分析:

1、 均瑶:属于本地产品,在中央电视台八频道投放了大量的广告,其“不掺水的牛奶”的产品诉求已经深入民心,在宜昌拥有很好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2、 光明:上海生产,中国乳业第一品牌,进入宜昌以来,销售迅速飘升,在宜昌已经仅次于均瑶,从商超的展示情况来看,光明牛奶具有良好的发展态势。

3、 喜旺:本地产品系列,销售情况较为理想,市场上以145g装为主,在和消费者的访谈中,我们发现喜旺具有较高的知名度,有着相当好的发展潜力。

4、 伊利:外来产品,在宜昌销售极为不理想,虽然伊利牛奶近年来在全国发展良好,但在宜昌,无论是商超展示还是消费者的认同都和光明相隔较大的差距。

5、 杨子江:最早进入宜昌的外来乳业之一,在宜昌投放了二台公汽车身广告,但从现阶段来看,杨子江在宜昌的销售一直不是特别理想。 三、市场机遇

××牌牛奶是我国著名的乳业集团,其系列产品××雪糕可以说老少皆知,××的品牌有着相当高度的市场知名度和美誉度。

随着宜昌市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市民对牛奶的消费日益增强,由此为乳业市场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市场机会。××牛奶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如何借助其品牌的形象,让市民不仅知道××雪糕好,××牛奶也好,建立××牛奶的品牌美誉度,是××牛奶拓展宜昌市场的有效方式。

1、 在宜昌牛奶市场还没有形成垄断性的品牌。

2、 牛奶消费在宜昌市场还不成熟,具备相当大的市场发展空间 四、市场推广

(一)市场推广目的

1、 2002年下半年的广告投放主要针对均瑶和光明,强化××牛奶在宜昌区域市场的品牌形象,加深消费者在选择牛奶产品时对××牛奶的品牌记忆,增加选购××牛奶的概率。

2、 同时在市场推广时,针对同类竞争品牌,采取出其不意的促销方式,实行强势出击,在消费者的心里树立××的强势品牌形象,推动市场的竞争,拉动潜在消费群体对××牛奶的需求,为进一步的拓展市场份额奠定强力的品牌基础,和消费者基础。

(二)市场推广的总体思路

市场推广和市场营销的整合是现代企业营销的主要方式,在××牛奶2002年下半年的市场推广过程中,我公司认为××牛奶的营销目标,采取“公车广告造市场,公益活动树形象,小区推广奠基础,终端市场决胜负”的思路,将市场推广和市场销售紧密结合起来,迅速启动2002年下半年宜昌市场的攻坚战,为明年大规模的市场竞争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三)推广实施计划

1、 广告计划

a、 公车广告

公车是普通市民的主要交通工具之一,在城区内具有接触频率高,传播范围广的优点,而且其人居广告费用低。由此,在宜昌区域市场范围内是目前较为理想的广告载体。在广告形式上采取全车身喷绘,有着色彩效果好,视觉冲击力强的特点,可以增强伊利牛奶的广告诉求力度。

线路选择:1路、2路、4路、9路

广告形式:全车身喷绘

数量:共计4台

b、 报纸通栏

报纸具有传播范围广的特点,在宜昌《三峡晚报》具有接近10万的市场发行量,其传播面涉及社会的各个阶层。而且报纸通栏广告的费用较低,版面位置显著,市民对其关注率较高。

报纸选择:《三峡晚报》

形式:报纸通栏

数量:每星期一条

c、 店招

在宜昌的各大售奶点购买,是市民购买牛奶的主要购买形式。因此,售奶点成为了面对市民消费的终端,市民在售奶点对牛奶的关注率是最高的,把握好终端阵地,在市民进行购买行为时,通过店招画面形成视觉冲击效果,从而形成对××牛奶的记忆。而且,店招的形式,可以极大的增加市民购买××牛奶的概率。

形式:店面招牌(电脑喷绘)

地点:宜昌主要的售奶点

诉求:××牛奶,天然的心灵牧场

d、 大型卖场布置

宜昌的大型商超在市场中所占的市场比重已经越来越重,商超已经成为众多商家开始争夺的广告阵地。如麒麟超市、北山超市、雅斯超市、国贸商超等都以形成超大规模,其良好的购物环境,让市民流连忘返,因此把握商超是争取消费者认同的主要方式之一。通过在商超内的店堂布置,对消费者形成系列的视觉冲击,加深消费者对××牛奶的品牌记忆。

(a) 吊牌:

商超的超大规模,让消费者很难向以前一样找到要购买的目标产品。因此在商超内制作指示吊牌,能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效果,增加对××牛奶的记忆,并且可以增加其品牌亲和力,有助于树立××牛奶公众形象。

形式:指示吊牌

内容:××牛奶,天然的心灵牧场,××区

发布地点:麒麟超市、国贸商超、北山超市、雅斯超市

(b) POP:

通过在商超内高频次的画面接触,可以形成形象的记忆,增加××牛奶的广告诉求力度。让市民在进入商超的同时进入了伊利草原的世界,进一步加深消费者对××牛奶的品牌形象记忆。

形式:围绕商超大型柱制作写真喷绘

发布地点:麒麟超市、国贸商超、北山超市、雅斯超市

内容:××牛奶,天然的心灵牧场

2、 公关活动计划

通过公关活动的开展,迅速提升××牛奶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公众形象,增加消费者与××牛奶之间的亲和力,并以此成为××牛奶进行新闻运作点,同时避开竞品的目标注意力,打破目前市场的相对平衡,同时将××牛奶的传播有普通的商业层面提升到社会层面,为××牛奶扭转目前的被动局面奠定一定社会基础。

a、 与宜昌市献血办进行合作,为献血者免费提供伊利牛奶。在第一次活动时同时举行“伸出您的手,让世界充满爱——××牛奶义卖”,通过公益活动提升伊利牛奶品牌形象。

形式:公益活动

主题:伸出您的手,让世界充满爱

内容:

1、第一次——××牛奶义卖活动

2、后期和献血办合作免费为献血者提供伊利牛奶

b、 与三峡大学联合举行“××牛奶免费为大学生提供勤工俭学岗位”的活动,在全市范围内将××牛奶的声势进一步拉大,建立××牛奶的品牌知名度和产品美誉度。

形式:公益活动

主题:多一个机会,多一份选择

内容:在三峡大学内广泛征集学生干部、贫困学生等,进行勤工俭学,××牛奶免费提供工作岗位,进行社区的推广活动,并通过新闻进行报道。

3、 户外促销活动

户外促销活动是见效快的行为方式之一,具有费用低,灵活性好的特点,在产品进行系列公益活动的同时,扩大××牛奶的社会印象,充分体现××牛奶的企业实力,将××牛奶的广宣进一步推向市场的高潮。

a、 大型促销:

在宜昌主要的商业中心地带(九州、国贸、时代)举行大规模的堆码活动,向市民在现××牛奶的企业实力

形式:户外演出

主题:××牛奶,天然的心灵牧场

内容:文艺演出、产品售卖、大型产品展示

b、 电影首映仪式

选择某一知名电影在宜昌举行首映仪式,在电影中插入××牛奶的广告片,借电影的知名度加大××牛奶的传播范围,大力促动××牛奶的市场销售,在电影首映之后将该电影深入至各个小区,或者大专院校

地点:解放电影院

内容:电影首映、广告片插播,产品售卖

c、社区常规促销

在各小区内由××牛奶促销人员开展常规性的促销活动,将活动进一步延伸至社区。

形式:小型售卖

主题:××牛奶,天然的心灵牧场

内容:售卖,发放宣传单页

d、 通路促销

通路在乳业市场的销售中扮演的极为重要的角色,由此争取经销商的积极主动对于××牛奶的营销工作来讲也是必要的,良好的通路可以为伊利牛奶的销售起到极大的拉动作用

形式:经销商联谊会

主题:同心协力,共筑天然的心灵牧场

内容:联谊晚会,经销商发言,厂家致感谢信,等

牛奶市场趋势报告范文第2篇

全球乳制品价格大幅上涨

据《华尔街日报》指出,随着牛奶供应量下降、产乳成本上升,全球牛奶与乳制品价格近月来连连上涨,而照此涨势欲罢不能的情况来看,牛奶价格到下半年会涨得更凶。

从去年底开始,全球牛奶、乳清蛋白等价格持续走高,拉动奶粉生产成本上涨。澳洲国家银行的农业经济学家迪克森警告,由于全球乳制品的库存吃紧,加上全球需求的增长快过供给,尤其是在亚洲开发中国家,全球乳制品价格上涨的趋势将持续到2008至2009年。澳洲农业与资源经济局则预测,明年脱脂牛奶价格将大涨60%,达每吨5100美元,全脂奶粉也将上涨60%,达每吨4900美元。

在全球牛奶价格上扬的大背景下,国产牛奶却一直“按捺情绪”,价格稳定。对此,中国奶业协会副理事长王怀宝也表示“不解”。乳制品行业原料奶、包装材料、物流成本、营销成本等不断上涨趋势愈演愈烈。目前国内零售企业确实已经受到奶制品成本上涨的冲击,但是考虑到国内大部分消费者消费能力有限,国内几大奶制品巨头只能通过自身消化来转移成本上涨的压力。在国产乳制品企业整体价格难以上涨的情况下,国产乳制品企业只好寻求诸如降低包装材料成本、建设自己的奶源基地等方式缓解压力。

角逐奶粉市场

目前我国每年进口奶粉10万~20万吨,而国产奶粉高达95万~105万吨。但由于我国已成为继美国之后的第二大婴幼儿奶粉消费市场,市场需求决定了短时期内国内不会大幅削减进口奶粉量。如何保证奶粉质价兼优,不仅是企业行为,也考验政府监管、调控能力。据悉,国产奶粉和进口奶粉在市场上平分秋色,各占半壁江山,但在不同的领域又各自独领。奶粉市场主要分为婴幼儿粉和成人粉两个领域,其中进口奶粉在婴幼儿粉市场独占鳌头,而国产奶粉也已占据了成人粉的大部分市场。“但政府有关部门以及消费者一定要关注产品的质量,谨防国内某些企业为降低成本在质量上做文章。”蒙牛阿拉乳制品公司副总裁李晓洁说。

中国高端婴幼儿配方奶粉市场过去一直是进口品牌一统天下,惠氏、雀巢、美赞臣、多美滋、雅培等国际乳业品牌占据了高档婴幼儿配方奶粉市场。虽然其价格相比普通国产婴儿奶粉高出近一半,但销量却高高在上。

乳业专家分析认为,此次全球牛奶涨价对于国内乳品行业而言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广东省奶业协会副会长王丁棉表示:“这次涨价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过去进口奶粉倾销的状况,同时也为本地奶源创造了商机。”

其实,伊利、完达山、三鹿等一些有实力的知名国产品牌就已尝试涉足婴幼儿奶粉高端市场。这些企业利用自己的本土优势和渠道优势对进口品牌垄断的高端市场发起挑战,参与高端市场的竞争。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在国际乳制品涨价之后,三鹿和伊利等国内奶粉厂商并未跟进,说明国产奶粉企业对待好不容易取得的市场份额十分小心谨慎。不过,国内奶制品巨头粉能否把握住此次机遇做强自己的高端品牌,能否从洋品牌手中把市场份额抢到,还有待观察。

各地都在上演抢奶大戏

业内人士指出,受近期全球奶价上涨的影响,乳品加工企业纷纷自建奶牛基地。一方面是自建奶牛基地、牧场,可降低养殖成本,提供充足的奶源。另一方面,受政策扶持的影响,以及人口资源的巨大市场潜力,华中市场必将成为中国乳业争夺的下一个制高点。

蒙牛集团表示,中国目前规模最大的单体牧场――蒙牛澳亚示范牧场,占地面积8848亩,预计饲养奶牛规模将达1万头,生产的牛奶全部供给蒙牛。蒙牛乳业间接控股公司内蒙古蒙牛方鼎产业管理,与澳大利亚和印尼企业三方合资建设。同时,伊利股份也在全国各地开始跑马圈地进行“抢奶”。而早在2005年起,蒙牛就在安徽马鞍山、河南焦作等中原地段,建立了总投资约10亿元的乳品生产基地。蒙牛的宣传资料称,年产能高达68万吨,其中安徽马鞍山项目中有亚洲最大的冰淇淋单跨体生产车间,年生产能力约为22万吨。

另一乳业巨头伊利完成六大奶源地布局,即内蒙奶源带、东北奶源带、河北奶源带、新疆奶源带、四川奶源带、济南奶源带。“近日即将投产的耗资达1.67亿元的现代化乳制品项目在乌鲁木齐即将上马,这是继新疆奶源带、内蒙古奶源带、东北奶源带等在内的全国六大黄金奶源地带,伊利集团都已将囊括其下。”据伊利新闻办负责人讲。业内人士认为,从近几年的资源圈地与产能扩张形势看,各企的竞争态势此消彼长,今后仍会动态发展。

今年资本竞争更为激烈

中国奶业经过近10年的超常规发展,实现了奶业发展总量翻两番和使中国成为全球第三名产奶大国中,近几年来几乎全球乳业增量的一半来自中国,然而巨大的市场潜力也使得未来国内奶业竞争的加剧,资本之间的竞争进一步加剧。

随着各路资本的进入和扩张,乳业市场竞争已进入白热化时代,在原料奶、包装材料、物流成本、营销成本等不断上涨的重压下,行业的利润在直线下滑。在这样的背景下,伊利、蒙牛、三元、光明、新希望、太子奶等已分别通过上市或其他渠道融资。

王丁棉认为,大企业之间更加注重资本的吸纳与投入,由资本决定市场这种趋势,会在2007年有更为明显的显露。未来几年,国内奶业市场将呈现资本决定市场格局,企业上市将成为行业发展的趋势。他表示,这种变化将直接影响到与奶制品紧密相关的包装材料市场。

据了解,目前与乳业相关的上市公司已经超过10家,伊利股份、蒙牛乳业、光明乳业、ST三元,美国上市的圣元,新希望、维维股份、S*ST亚华、华资实业等。王丁棉分析说,2000年之前,行业是齐齐开心时期,市场需要什么,就能销售什么。2000年之后,中国奶业进入了品牌竞争阶段,广告效应的力量显现出来。而2007年之后,行业将进入资本竞争阶段。这种基本包括无形资产、企业的融资能力、市场份额等。

据了解,三鹿、完达山、皇氏、佳宝等多家企业正在申请或着手准备通过上市进行融资。

向高端产品要利润

目前国内乳企不足2000家,行业销售额也开始向实力较强、品牌优势明显、规模效益显著等大企业集中。

竞争是为了获得市场,有了市场还要有利润。但是,没有核心技术哪有利润?合资的背后隐藏了中国乳品企业技术的苍白。所以,这才有了2007年一个新的命题――2007年高端奶大战谁会更牛?

随着中国牛奶行业竞争格局的基本形成,大企业在产品同质化严重的情况下,纷纷推出高端奶来抢占高端市场,以提高企业利润。同时,竞争的加剧也使得今年牛奶市场呈现明显的细分趋势,一些有机奶、功能奶、水牛奶等多种奶品在市场上扎堆亮相。

伊利集团最新推出了“金典”有机奶,蒙牛推出高端奶“特仑苏”,光明也已经在上海等城市推出高端新鲜奶“优倍”。大企业不断发力高端奶市场引起了舆论的极大关注,更是引发了国内有机乳品市场的萌动。市场的变化和产品的细分使企业对渠道及市场运作都进行了重新规划。在这种大趋势下,如何把握住牛奶市场的新商机,成为了众多企业关注的焦点。

尽管中国乳业实现连年高速增长,但乳品企业的日子并不轻松。一方面是全国性巨头争霸、地方品牌图存,价格战此起彼伏;另一方面,生奶、白糖、包装、物流等成本持续上涨,乳品毛利率出现行业性下滑。如此严峻的形势下,加快调整产品结构,推出高附加值的高端产品无疑成为乳品企业利润“突围”的需求之一。

牛奶市场趋势报告范文第3篇

10月8日,中国奶业协会理事王丁棉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与此相反,奶牛养殖生产、奶品加工、奶品销售三个环的成本比例正好相反,为6:3:1。

此前,王丁棉多次在报告当中将这种分配模式比喻为“倒金字塔型”,以说明整个乳业价值链早已处于畸形状态。

“过去10年内,蒙牛、伊利等乳制品企业,在奶源建设的投入上最多在3亿元左右,而在营销和生产基地的投入上,两家企业均达到了百亿以上。”王丁棉表示。

也正是因为这种“取舍”,让中国乳业在过去十年内取得了惊人的增长。从1998年至2007年,中国人均牛奶消耗量从5.3公斤提升至27.9公斤,奶制品工业生产总值也从120亿元增至1300亿元。

奶源所蕴含的危机也在行业的快速发展中被迅速放大,直至三鹿的“东窗事发”。

畸形价值链

为了模拟中国乳业的价值链,王丁棉举了一个例子予以说明。

以一个日产量为100吨的中型乳品工厂进行计算,如果奶源自给率为100%,则至少需要7000头牛,按照每头牛1.5万元的投资(每头牛成本为1万元,各种分摊5000元)来计算,总投资大概为1亿元以上。但是工厂的设备投资,只要5000万元,仅为养殖生产的一半左右,销售环节的投入则更低,大约仅为设备投资的1/3。

以整个产业链仅一成多的费用,就能撬动整个价值链当中收益最为丰厚的一块蛋糕,乳品企业正是借助这种极高的“杠杆率”,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

根据2008年蒙牛中期报告显示,上半年,蒙牛实现销售收入137亿元,比上一年增长36.7%。短短9年内,蒙牛从一家销售只有4000万元的乳品企业,迅速成长为一个销售超过200亿元的乳业巨头。而伊利,也在今年上半年实现了111亿的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9%。

根据蒙牛2008年中期报告显示,蒙牛的“市场销售及经销费用”达到了22.9亿,占集团销售收入16.7%,而“广告费用”则占到了销售收入的9.2%。

与此同时,蒙牛在牧场建设上的投资却微乎其微。

“蒙牛澳亚国际牧场”一直是蒙牛引以为傲的一个窗口,该牧场于三年前成立,蒙牛与AustDairy Limited合资成立,双方分别占股30%和70%。虽然该牧场在整个蒙牛的资产中所占的比重极小,但是在蒙牛的各种宣传中却被频频提及。

“实际上,在蒙牛全面收购该牧场之前,一头自己能完全控制的奶牛都没有。”王丁棉表示,即便获得了牧场的实际控制权,“蒙牛所能控制的奶牛也最多只有1万头,其实,产奶的奶牛最多只有6000头”。

实际上,广东的奶粉生产企业雅士利,同样采取了这一式的发展模式。2002年雅士利才进入乳品行业,但是仅仅6年时间,就成为了一个销售近20亿元的大型企业,其采取的模式基本与蒙牛类似。

品牌的暴利

实际上,中国乳企并非没有意识到奶源的重要性,但是奶源成本高、利润低、风险也大,且投资回报周期长。与之相比,乳品企业更愿意将资金和资源投入到高利润的产品的开发当中。

近两年来,蒙牛、伊利纷纷推出了高端的乳制品,其中以蒙牛的特仑苏最为成功。在短短的两年时间,特仑苏成为了高端乳品市场的代名词,其2007年销售额更是突破了30亿。蒙牛宣称,特仑苏奶源均来自自有牧场,为蒙牛精选的上等奶源。

“这是蒙牛的一个暴利产品,该产品的成本最多不到2块,而销售却在5块钱,毛利润达到150%以上。”王丁棉表示,这是为什么蒙牛这么重视营销环节的重要原因,实际上“蒙牛澳亚国际牧场”也不过是营销的一个噱头。

高额的利润回报,让企业继续加大市场推广费用和广告费用的投入,“市场推广费用”与“牧场建设投入”之间的剪刀差越拉越大。

牛奶市场趋势报告范文第4篇

蒙牛为什么能够在几千家乳品企业的残酷竞争中脱颖而出?蒙牛的一出出借势营销是如何上演的,蒙牛的成功经验给我们带来什么?

通过研究,我发现蒙牛借势营销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借势阶段、蓄势阶段和造势阶段。

借势阶段

蒙牛公司在创业之初,面对种种的困难和竞争,如果单靠自身力量是无法应付的。但蒙牛却能很好把外部“势”转化为自己的力量,巧妙借用势的作用,从而使企业经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虚拟联合蒙牛起步

1999年,成立之初的蒙牛处于“无工厂、无奶源、无市场”的三无状态。对乳业市场深入了解的牛根生看到,当时有许多乳品企业不景气,但是这些企业并不缺乏厂房和生产设备,他们缺少的是先进的市场开拓经验和规范的管理理念,而这些正是牛根生等人的优势。于是,蒙牛提出了“先建市场,后建工厂”借势营销战略,把有限的资金用于市场的推广中,然后把全国的工厂变成自己的加工车间。然后利用自己在冰淇淋和奶制品行业的工作经验,以及对市场、行业的了解,为这些企业引进了最好的设备、最好的奶源,同时,还带去了新的管理模式。结果,这些企业成为“蒙牛”牛奶的诞生地,第一年2000万元牛奶的销售额就完全是由这些企业完成的。蒙牛不仅没有给这家企业投资,蒙牛的八管理人员还从这些企业中挣47万元的年薪。对这种合作模式,牛根生给它起了个名字,叫虚拟联合。他的运作方式是,只与对方合作,对其设备及人员进行使用和支配,但不做资产的转移。企业所有的设备等都归企业所有,蒙牛只是利用这些资源,用自己的管理,自己的品牌,使得双方互惠互利。在短短的几个月里,蒙牛盘活了七八亿元的资产,完成了一般企业几年才能完成的扩张。

蒙牛还将“虚拟联合”渗透到资本运营的各个方面。公司建工厂后,又通过“虚拟联合”,用社会资金为公司匹配了奶站和运奶车。建一个奶站许多企业要花40万元,而蒙牛连4万元也没花。打着蒙牛标志的运奶车有500多辆,没有一辆是蒙牛自己掏钱买的,全部由民间资本构成。蒙牛只“打的不买车”(只管用奶却不管奶牛的事),维修、保修、保险都是车主的事,省去了大量的管理成本。

2、甘当老二麻痹对手

同处一城,面对同样的市场、同样的资源、同样的环境,甚至同样的外部竞争对手,事实上,蒙牛和伊利已成为彼此最大的竞争对手。但蒙牛一开始小心翼翼地避开与伊利的直接竞争.在雪糕包装上打出“为民族工业争气,向伊利学习”的口号。牛根生提出:市场经济缔造了伊利和蒙牛。言下之意要做奶业大王,光一个伊利不行。牛根生还有一句:“小策略看对手,大策略看市场。”为扩大蒙牛品牌美誉度,蒙牛倡导与伊利共建“中国乳都”的形象概念。蒙牛认为,在一个共同的市场胞体中,一损俱损,一荣俱荣。这些无不显示出蒙牛的借势营销的智慧。

对于未来是否会被同城兄弟伊利收购,或者并购伊利?牛根生说,虽然蒙牛增长速度较快,但是伊利的体量比蒙牛大,双方未来的竞争仍将会激烈进行。如果在一个地区出现两家比较大的企业,这样的竞争态势非常好,因为会造成你追我赶。如果哪天伊利并购了蒙牛,或者蒙牛并购了伊利,那很可能会让两家企业80%的管理人员都睡着了――如果两家企业都盯着对方,为了竞争,晚上不可能睡得很好。

牛根生认为,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里,作为内蒙古、全国两家乳业代表队,就像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一样,伊利和蒙牛还将长期并存下去。

蓄势阶段

对于一个小企业来说,要在市场上站住脚根,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因为强大的竞争对手是不允许别人进入这个市场的,而小企业在自己力量小的时候,该采取什么战略来应对强大的对手呢?需要蓄势。洪水的力量为什么那么大,就是因为水多才有水势。假如是一杯水的话,力量就很小,不足以成势。所以小企业面对强大的竞争对手的时候,需要积累自己所拥有的势,当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爆发出来,让对手措手不及。这也是蒙牛采取的策略。

1、携手老大共创乳都

牛根生曾做过这样的分析:从历史上看,草原是牛的故乡、奶的摇篮。千百年来,人们一提起内蒙古,首先想到的是“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首脍炙人口的歌谣,不仅是宝贵的草原文化遗产,更是古人留给内蒙古的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从地域上看,世界畜牧专家认为,北纬45度左右是最佳的天然养牛带;内蒙古大草原恰位于北纬40—45度。从产业看,全世界年人均消费牛奶约为100公斤,我国仅为10公斤;在我国,牛奶制品有着无比广阔的市场空间,乳业被公认为朝阳产业。从现实看,呼和浩特人均牛奶拥有量和牛奶增长速度均居全国第一;2000年,呼和浩特还确立了“奶业立市”的发展战略。以上诸要素,都是内蒙古创乳业品牌得天独厚的优势所在。

整合历史、文化、地理、经济、现实的大背景、大资源,2001年6月,蒙牛公司携手伊利以“我们共同的品牌——中国乳都”为主题,在呼和浩特市主要街道高密度地投放了公益灯箱广告,将经营企业品牌与经营地区品牌有机地结合到一起。通过多种媒体的广泛传播,“中国乳都呼和浩特”的概念已在国人心目中渐趋形成,蒙牛在为内蒙古创造了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的同时,不仅巧妙地扩大了自己的知名度,更打消了伊利的戒心。

蒙牛非常聪明的一点,就是非常清楚自己在特定的时间里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对于创业之初的蒙牛,首先需要占领的是本地市场,那么就不应该向国际知名品牌如达能、雀巢去借,也不应该向国内巨头光明、三元去借。最好的选择就是向伊利这样的本地霸主借,借伊利的势长自己的势。 同时借自己的地域优势―― 呼和浩特这个全国最优的奶源之地。在这里,“中国乳都”之光除了照亮伊利,就是照亮自己了。而光明、三元等是无法借到这个光的。因此,他可以先在这里养精蓄锐,等到自己力量强大之后再冲杀出来。

2、借势国际资本武装

2002年12月19日,和林县盛乐经济园区蒙牛公司总部,一个隆重的签字仪式正在举行——3家著名的国际金融投资公司摩根士丹利、鼎辉、英联共同向蒙牛投资2600万美元。一般而言,企业是在资金短缺的情况下才会产生对外融资的需求。蒙牛并不缺钱,为何要引进国际资本呢?蒙牛决策层有着自己深远的考虑。

蒙牛的长远目标是做“世界牛”。三家投资公司注资蒙牛后,均派出董事进入蒙牛董事会,使蒙牛的法人治理结构国际化,从而相应提升蒙牛的经营管理水平,使其向国际水准看齐。三家投资公司皆为实力不菲、知名度很高的国际财团。作为专业化的国际投资公司,在其投资行为发生后,必须在国际资本市场上公布其交易信息。三家投资公司注资蒙牛后,也必须遵循上述程序。这就意味着蒙牛借助国际资本的跳板纵身跃入了国际视野从而迅速扩大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蒙牛乳业在香港上市,摩根士丹利是两家保荐人之一。

蒙牛的战略时间表是:2003年,中国乳业领导品牌——已经做到了。2010年,世界乳业领先品牌——蒙牛团队正以国际化的眼光、理性的思维、饱满的激情,向着目标阔步前行。

3、赞助申奥初显身手

借势,看似比较容易,人人都可以借。但如何才能借得对,借得准,却不是像说的那样简单。在《红楼梦》里一心要掌握贾府实权的薛宝钗说过一句话:“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天。”不管企业也罢,个人也罢,如果你找到了自己的“好风”,自然也上了“青天”。那种只靠自己的力量达到成功的观念早该扔掉了。

2001年炎热的夏季,众人的目光都聚集在“申奥”事件上,奥运会历来是商机无限,刚刚起步仅两年的蒙牛瞄准了这一千载难逢的时机,打算借助“申奥”的东风为“奥组委”捐助1000万,打响在全国市场的第一炮。蒙牛当时的想法是:既然要借公益活动提升品牌,就必须抢占最佳资源,做中国“申奥”成功后的第一个捐款品牌,可以最大限度的提升品牌价值。经过慎重推敲,蒙牛将捐款日定在了2001年7月10日,此时“奥组委”即将成立,并且距离“申奥”成功的7月13日仅仅提前3天,正是万众瞩目,翘首以待的时候,蒙牛此时出招,可将传播效果最大化。

蒙牛当时想了一个恰倒好处的捐款理由:内蒙古和林格尔盛乐经济园是蒙牛的大本营,在1999年蒙牛成立之初是一片荒地,是北京市西城区对口帮扶捐资100万元,启动了盛乐经济园区,可以说蒙牛与盛乐经济园区是同步发展起来的,蒙牛正是借助这个渊源,喊出了“北京援我100万,我助北京1000万!”的口号。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蒙牛在这个时候捐款,让人们感觉到了中华民族“知恩图报”的传统美德。

因此,蒙牛打出了“一厘钱精神,千万元奉献”的旗帜,意思是蒙牛在每袋牛奶、每根雪糕的销售收入中各提取一厘钱,累计提取1000万元,分期分批捐给“奥组委”,这样,蒙牛的公益行为就天衣无缝的与消费者联系在了一起,让每个购买蒙牛产品的消费者感觉到为“申奥”做了贡献,即体现了消费者的个人价值,又升华了蒙牛品牌形象,可谓一箭双雕。

4、抗击非典获取民心

2003年春天的中国却充满着“非典”的肆虐,整个中华大地陷入了极度恐慌的境地。从此,人们也开始意识到健康的重要性,而牛奶作为增强体质、具有免疫力的营养食品一下子成了紧俏货,北京的乳品市场抢购成风。如果此时提升牛奶价格,人们不会计较,对看重销售量和利润增长的乳品企业无疑是绝好的机会。蒙牛抓住了机会,它不是提升价格,而是禁止经销商涨价,并且严厉规定违者开除或者终止其经销权。

此招为蒙牛的长远发展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利用“非典”事件让消费者对蒙牛品牌产生认同感。事后证明,蒙牛的品牌形象历经“非典”之后确实得到了大幅度提升。

在“非典”时期,很多企业纷纷停下广告,因为再做投入也是徒劳无功的。而蒙牛不但没有撤下广告,反而加大投放量,增大了公益广告的力度,提醒大众关注健康的意识。于2003年4月21日,向国家卫生部率先捐款100万元,成为卫生部红榜上中国首家捐款抗击“非典”的企业,同时拉开了其他企业捐赠的序幕。此后,蒙牛陆续向全国30个城市为医务工作者和消费大众捐款900万元,捐奶300万元;“非典”后期,蒙牛又发出了“向人民教师送健康”的倡议,向全国17个城市的125万名教师,每人赠送牛奶一箱,总价值达3000万。针对这一系列举动,蒙牛的解释是:“急大家之所急,想大家之所想”。正是蒙牛的这些举动将蒙牛品牌与消费大众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蒙牛在“非典”期间的公益行为,在社会上引起巨大的反响,蒙牛再一次成为媒体竞相追逐的焦点。当时蒙牛在各大媒体的报道是“全国首家资助‘非典’防治工作企业”;“非典”过后,效果立竿见影,蒙牛被公认为有公益责任心的社会企业,再次成为消费者首推的标榜品牌。

造势阶段

广告之父大卫奥格威曾说:阅读普通文章的读者数量是阅读普通广告的读者的6倍。编辑们传达信息的能力远比广告人强。而能让记者、编辑传达企业或者产品信息的方法,就是开展借势营销。相对于广告等传播手段,借势营销以小博大,花小钱、办大事,往往能取得四两拨千斤的传播效果。这对许多企业而言,无疑具有相当的诱惑力。

经过了前期的蓄势之后,蒙牛的推广进入了造势阶段。俗话说的好:无风不起浪。当一个企业想宣传自己的品牌或者促销产品的时候,不妨采用造势的方法。

1、借助神五造势腾飞

2003年“神舟五号”飞船载人航天,这在我国发展史上是开天辟地的大事,是中国期盼已久的事情,国内外的媒体都在竞相关注着“神五”。如果将“神五”与营销进行捆绑,并且将其垄断,无疑是一次空前绝后的机会。谁率先拥有这个资源,谁就抢占了制高点,蒙牛又做到了。

首先,我国首批航天员候选者共14人,全部是万里挑一的空军精英,他们的身体无比珍贵。蒙牛牛奶是经过层层筛选才被确定为“中国航天员专用牛奶”的。其次,“神五”上天又说明中国已经强大起来了。因此,蒙牛将口号定为“蒙牛牛奶,强壮中国人”,即体现蒙牛作为民族品牌为中国的航天事业尽心尽力的表率,又为蒙牛牛奶作为“航天员专用牛奶”做宣传。另一口号“举起你的右手,为中国喝彩”和“蒙牛牛奶,强壮中国人”的品牌宣言紧密结合,由此树立起一个具有民族内涵的品牌形象,从而提升蒙牛的品牌魅力,增大了品牌的知名度,升华了品牌的美誉度。

此次借势造势,不但给蒙牛注入了新的品牌内涵,更增加了蒙牛的爱国心、公益感和责任感,同时向消费者传达了蒙牛产品品质值得信赖的品牌信息,等同于用航空食品的严格标准来证明蒙牛产品的健康和营养,有利地推动终端销售。

2003年10月16日早上7点“神州五号”一落地之后,蒙牛的广告在中央电视台的广告成功启动。所有电视广告、路牌广告也都相继在北京、广州、上海等城市实现了成功对接,全国30多个城市的候车厅被蒙牛的广告占据。同时,印有“中国航天员专用牛奶”标志的蒙牛牛奶相继出现在全国的各大卖场。“蒙牛牛奶,强壮中国人”和“蒙牛牛奶,航天员专用牛奶”的口号,仿佛一夜间充斥着整个城市的大街小巷,可以说蒙牛这一次赚足了社会公众的眼球。从2004年1月起,蒙牛液体奶销量已经连续30个月居全国奶类销量之冠。

2、夺央视标王显雄心

2003年11月,中央电视台一年一度的黄金段位广告招标大会在北京举拍,来自全国各地的100多家企业负责人和代表在梅地亚宾馆较量起来。最终,蒙牛以3.1亿元的巨额投入成为央视标王。

自蒙牛加冕央视新标王之后,这个近几年来一直被为成长冠军的企业更加成为众目焦点。一时间,各种见仁见智的评论铺天盖地,但其中有一种人为的声音高调唱衰蒙牛,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唱衰中国乳业的论调。

其实,是蒙牛看准了中国乳业在今后5-10年中仍会保持“井喷”的发展态势,尤其是液态奶市场,预计的增长率会超过60%,整体中国乳业市场的增长率将保持在30%的水平以上。因此,我国乳业的发展前景仍然非常广阔。乳品行业超速大发展的黄金时期远未到来。中国乳制品市场在未来10年中将是世界上潜力最大的牛奶消费市场。

蒙牛集团有关负责人也表示,蒙牛参与央视2004年广告招标,完全按照事先的策略,中标也在计划范围之内;像蒙牛这样的合资企业,九位董事中有三位是摩根、英联等外资董事,其决策系统早已国际化、科学化,不可能有头脑发热的现象发生。蒙牛销售突破100亿大关,是蒙牛三年前就已制订的远景规划,是根据市场需求、自身的发展速度和客户大户的订单,以科学、务实、深入调查研究的态度制订出来的。

3、超女造势唱响全国

2005年,蒙牛以绝对多数票当选了本次评选的“2005最佳营销之星”,这个结果并不意外。因为2005年的蒙牛确实成功利用营销手段成就了一个不小的销售奇迹,与湖南卫视联手打造的“2005蒙牛酸酸乳超级女生”,使蒙牛在酸酸乳领域的销售量从2004年的7亿元人民币飙升至30亿人民币。短短几年时间,蒙牛利用一次次的成功营销术将自己推上了王者的宝座。

其实,蒙牛大力推进酸酸乳的背后实际是传统纯鲜奶发展的窘境。几个乳业巨头之间的竞争已经升级为价格战,随着定价持续走低,销售纯鲜奶基本上没有什么利润可言。

几年前的牛根生就已经意识到了这种发展局面。对于未来的发展趋势,牛根生提出了两手都要硬——纯鲜奶和乳饮料都要发展的计划。于是,如何使乳饮料的销售份额在蒙牛整体销售额中有所提升,成为蒙牛突破发展瓶颈的重要一环。此时的蒙牛希望通过推广使蒙牛酸酸乳成为人们餐桌之外的时尚饮品,而实现这个目标的途径就是寻找一个适宜的平台,制造一次时尚的营销。

当时,距离“湖南卫视2004超级女声”播出已经有7个月。作为一档大众参与的娱乐节目,超级女声在2004年首次举办之时,就已经取得了比较好的社会反响。根据一份统计表明,2004超级女声的收视率直逼中央五套的节目收视率。超级女声体现的想唱就唱,自我主张的时尚精神与蒙牛一直力图打造的时尚乳饮料的形象不谋而合。正是这种内在元素的契合促使蒙牛选择“2005超级女声”作为合作伙伴,以此为平台推广蒙牛酸酸乳。此次活动,蒙牛除了投入1400万元人民币作为冠名费外,又投入了将近8000万元的费用进行其他形式的推广。

牛奶市场趋势报告范文第5篇

很多耳熟能详的品牌,今天已经不存在了,比如活力28、旭日升冰茶、秦池酒等。品牌兴亡的原因,最重要的能否抓住并适应消费者的需求变化。

产品能不能卖得好,其实在产品开发的阶段就基本有个眉目了。因为,如果产品能够吻合或者引领消费者消费趋势,那么想都不用去想,这产品一定畅销。这一特点在很多外观和工业设计导向的行业更加突出,如数码、汽车、家电等行业。

如果具体到市场上的产品,或许更加明了,比如爱国者MP3播放器在推出月光宝盒之前,曾经开展过大量关于年轻人消费者生活方式和形态的研究,而月光宝盒一经推出便引起广大年轻人的竞相追捧,也一度成为中国MP3市场的代言者;而全球手机行业的霸主――诺基亚曾告诉消费者:诺基亚目前正在研发的是5年后的手机,因为现在的产品早在5年前就已经设计好了。

二者共同的特点,产品都创造了市场奇迹,而创造市场奇迹的同一个原因又都是,在消费者生活方式和形态方面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因此,推出的产品能够符合消费趋势,引领消费潮流。

可见,在竞争越来越激烈当今市场。准确把握消费趋势是企业成就领先局面,开发出畅销产品的重要因素!

消费趋势变化关乎品牌成败

消费趋势是消费者在未来一段时期内的消费动向,是消费行为普遍性的一个集中呈现,也是一个不断变化的阶段性结果。体现为。需求多元。比如在洗发水,几十年前就是清洗作用,现在去头屑的、柔顺的、控油的……功能诉求一大堆。消费受场景影响。比如,一些消费者喜欢喝鲜奶,一些消费者喜欢喝酸奶,还有的消费者喜欢喝乳酸菌饮料,而且他们喝的场合是不一样的。所以,牛奶可以有纯牛奶、高钙奶、早餐奶甚至面对中高收入群体的牛奶。当选择范围不多,没有品牌意识的时候,消费者更多地看重性价比。例如,数码相机、手机、台式电脑的技术成熟度越来越高了,消费者更多的选择驱动是在于品牌,而不仅仅是性价比,佳能、诺基亚、联想等品牌受到消费者的认可。就在于他们不仅在产品上可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同时也具备差异化的品牌价值。

近年来,韩国企业如三星、LG等在竞争最激烈的IT数码、家电等领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在全球范围内强势崛起,产品的外观和工业设计可以说是他们取得成功很重要的因素,帮助这些产品在今天的市场走俏的一个内在原因,就是它们吻合了当前人们的生活方式,或者说融入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如何让产品与人们的生活方式建立联系,特别是如何让产品在几年以后成为人们生活方式的组成部分,这才是企业把握消费趋势的一条必经之路,也是畅销产品研发概念的真正源泉。消费趋势正式融入大众消费者日常生活方式中的,而且时时刻刻都在向所有生产者呈现。

洞察消费趋势的方法

通常来说,消费者生活方式的现状是最容易了解的,但是从中发现趋势往往很难,因为消费者往往自己都不能清晰地描述自己下一步的消费倾向。

大部分消费者往往不知道自己究竟要什么,比如,未来5年想要什么样的手机,消费者就很难说得出来,即便说出来,你也不见得能理解,甚至连他自己都很难把握。有些消费者的需求,或者消费者的有些需求,企业要选择不去满足,而有很多时候当你问消费者的需求的时候,他常常告诉你的是理想的或者全面的需求。但是当你整合所有需求开发出产品后,他们又不见得喜欢。

如何搜集消费者相关的信息,获得趋势,挖掘出人们头脑中未来会可能消费的产品概念?

大众生活观察。判断来自观察,当不了解消费者到底在想什么的时候,观察是获得信息最基础的手段。比如可以选择和普通消费者共同度过生活中的一天,来看他们是如何度过的,这个里面就能生动地找到很多信息。

消费记录。当对消费群体判断很难形成的时,让消费者用最自然的方式参与到生活方式的研究中来,比如让他们去记日记、拍摄一些自己喜欢的数码照片。研究人员去和消费者一起举办一些群体活动,与消费者进行座谈,都可以发现一个人群的真实的生活表现,而这些是形成新产品概念的源泉。

消费者的语言。一个产品之所以能够受到某个群体的追捧,原因在于这个产品传递的语言是这个群体的语言。收集和分析这些语言,了解消费者在一些特定的情境中使用的语言,可以帮助产品的创意和概念寻找到能够具象的元素,这些研究通过对网上的BBS、贴吧、各种博客文章等上面流行的语言的内容结构和分析就可以获得,比如你要设计一款电脑给这些追星族,你只要去他们建立的各种各样的追星论坛上看看就可以找到这些人的鲜活语言。

了解社会趋势。社会趋势往往影响着人们消费生活的变迁,而全球的社会趋势的融合对于形成产品概念也意义重大,因为这些趋势中往往可以看到很多未来的新概念和新方向,同时社会趋势带来的潜在消费需求对于产品研发是很有价值的信息。了解社会趋势,就是要培养对这类信息的高敏感度,这可以通过全球众多研究机构的趋势报告,对于目标群体的消费趋势的报告来了解。

产品所处市场。很多企业虽然做了很多年,但是对于自己产品在消费潮流中所处的位置却并不是非常清楚,这样导致新产品到底应该切中哪个细分市场,在产品的创意和概念上做什么样的创新很难形成判断。按照时尚和消费的趋势来了解自己的产品所处的市场的位置,对于企业的产品研发也必不可少。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