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撰写实训通用总结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实训通用总结范文第1篇
(一)会计工作者熟练掌握EXCEL操作是核算成本会计工作的要求。
企业的主要任务是进行生产加工,会计人员的主要任务就是进行成本核算,利用计算模型来分配要素费用、帮助归集和分配生产成本及制造费用,成品和产品之间生产成本的分配以及计算单位成本。重点是很多企业有自己的分配方式,并且根据自身的特点设计了属于自己计算模型。这就意味着在外购买的通用型软件可以发挥作用的空间十分小。而会计人才如果熟练掌握EX-CEL的设计,就可以结合企业的计算模型进行会计成本计算。这就要求从业者必须熟练掌握EXCEL设计。
(二)成本会计工作者需要不断培养自己的逻辑思考能力。
会计工作者要有较强的逻辑思考力是其职责所需,从业者必须准确地计算出产品成本,并向企业传达有效且精准的信息,要做到这些就需要从业者选择正确的计算方法,对生产费用进行科学的归集和分配。利用EXCEL设计成本会计的实训活动需要从业者有清晰的思维、细腻的心思、严谨的态度。而通过这一类的实训教学活动可以有效地增强学生的逻辑思考能力,使其能在未来的会计工作中担以重任。
(三)为企业在成本会计核算方面的相关软件操作上排忧解难。
中小型企业的特点是生产规模较小,资金、资源有限,人才相对缺乏。在会计成本方面,中小型企业一般有自己的生产方式及特点,有自身的计算公式,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计算成本的准确性及收集信息的可靠性。但是其特点导致了企业没有能力在非公用设备上花费过多的资金,无力购买专用的软件设备,通用的软件设备又不能满足其需求,这就要求会计从业者具有很强的专业性,自身具备应用EXCEL软件的能力,才能保证会计成本计算的准确性。要加强会计专业学生的专业能力。
(四)增强会计相关专业的学生的竞争能力。
近几年,会计专业的学生日益增多,毕业生找相关工作的压力逐渐加大。要加强自身的竞争能力就需要在日常的学习中牢牢地掌握理论知识,同时在各种活动中不断提高实践能力及计算机操作能力。由此,足以说明基于EXCEL应用条件下设计会计成本的实训教学活动的重要性。
二、在中小型企业开展与成本会计相关的应用EXCEL软件设计的实训教学活动
(一)根据企业成本会计的实际情况设定目标。
目前,中小型企业多会计成本有两个具体的标准即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与综合素质,同时要求成本会计要掌握一定的EXCEL操作应用能力。就理论来说,中小型企业的成本会计虽然需要兼具多种职能,但其主要职能就是核算成本和成本控制绩效。因此核算成本和成本控制绩效是中小型企业开展应用EXCEL设计会计成本实训教学活动的主要目标。
(二)预测加活动者在实训中可能出现的心理障碍且给出相对应的措施。
在实训教学活动中往往会出现很多阻碍活动继续进行的问题,其中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学生的心理障碍。因此在活动进行前,老师要预测学生可能出现的心理障碍并提供相应的措施。如此活动才能够更加顺利的进行并取得好的效果。在实训中学生最容易出现的就是厌学心理和畏难心理,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进行分组。会计实训中,科学合理的分组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积极性,防止其产生厌学心理,也可以提高组员的协调性,对未来与同事和谐相处有一定的帮助。因此,实训小组应该有合理的人数及搭配,使得效率最大化。
2、积极鼓励学生加强其自信心。自信心可以刺激一个人潜在的积极性与创造力。因此,在实训中,老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表现是适时给予表扬,以起到激励的作用。
3、尊重学生的个性,因材施教。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因此,老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个性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给自卑的学生鼓励,也可采取“奋发式挫折原理”,刺激成绩较差者,以达到教学目的。
(三)实训教学活动难点及内容的设计。
没有难点会使学生产生轻敌心理,没有亮点则会使学生提不起兴趣,因此实训活动内容的设计必须有难点和亮点。
1、难点设计。设计难点时可以采取先难后易的方式,逐步让学生掌握EXCEL的应用技巧从而进行会计成本的计算。
2、内容设计。明确设计的初衷应用EXCEL设计会计成本即仅仅抓住“设计企业核算成本工作的实训活动的内容”
(四)活动后吸取教训,总结经验。
认真对待活动中的错误并从中吸取经验教训,总结好的经验以运用到以后的实训活动中。
三、实训案例分析
(一)实训主体简介。
某高校2011级会计专业学生40名,文科理科生各半。该班学生平时成绩中等偏上,学习过基本的EX-CEL软件知识。为加强专业与EXCEL软件结合力,其班主任在其会计成本实训中添加了应用EXCEL软件设计会计成本实训活动,6学时,分2次完成。
(二)实训教学课堂。
1、提出教学目的。根据课时以及企业对成本会计的实际能力的需要,把“进行简易的EXCEL软件设计分析掌握制造费用控制成效”作为教学目标。
2、设计实训难点并实行。对制造效果的费用级EXCEL软件设计进行分析;设计的软件要求具有一定的美感。
3、预设学生活动中出现的心理难题并帮助其进行解决,该活动中学生主要出现的心理难题是以下几点:厌学心理、畏缩心理、自卑心理。故提出以下方案且进行监督实施:
(1)科学分组,文理搭配,取长补短,消除厌学和畏缩心理,
(2)及时表扬和适当的刺激,增加学生积极性的同时消除自卑感,增强自信心。
(三)分析教学活动的成果。
由于对本次活进行了精心的准备,所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具体表现如下:
1、增强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加强了其实践能力。一方面,学生通过本次活动看到了自己的长处与短处,同时可以向自己的组员学习,取长补短,而且在本次活动中可以吸取经验教训,为以后的会计工作打下好的基础;另一方面,加强了团体协作能力,提高了自身的竞争力。
2、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通过本次会计称本的实训教学活动,学生终于有机会运用自己所学习到的书本知识,并且增加了学生对本专业的认同感,不再单纯地觉得这是一个枯燥乏味的职业。
实训通用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职业教育;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建设标准
0引言
为了提升高职院校的办学水平,促进专业建设,2006年,教育部和财政部启动了“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2015年,教育部出台了《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24年)》,2024年,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随后教育部和财政部启动“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旨在建设高水平的专业(群),服务国家战略、融入区域发展、促进产业升级。但是由于没有明确的专业建设标准,使得高职院校在专业建设上缺乏科学的指导,导致建设成效未必真正能得到行业与社会的认可。因此,如何确定专业建设标准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本文以笔者所在的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本专业是国家精品专业、国家级教改试点专业、国家示性高职院校重点建设专业、国家骨干专业、“双高计划”高水平专业群核心专业)为例,在多年实践的基础上,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对高等职业教育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建设标准进行了系统的开发与实践研究。
1人才培养模式
所谓的人才培养模式,实际上就是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以及实现这些培养目标的方法或手段。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学工合一、知技融通”[1],见图1,使学生在学习中工作、在工作中学习,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有机结合,知识和技能的融会贯通,成为“精操作、通工艺、会维修、懂设计、能创新”的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思想政治坚定、德技并修、全面发展,适应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一线需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掌握机械加工工艺方案设计与现场工艺实施;工艺装备设计与制造;常用机构和通用机械零件设计;常见机械加工设备操作、调试以及通用机械零件加工、产品质量检验分析等知识和技术技能,面向装备制造领域的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2“三教”改革
职业教育的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是落实‘职教20条’根本要求,也是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2.1师资队伍建设
新时代的师资队伍建设要对标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采用柔性引进、兼职引入等方式,聘请知名学者指导教师团队建设[2];通过国际交流学习、学术研讨、项目合作等方式培养专业带头人;通过国内外培训学习、高校访学、参与企业技改项目等措施培养专业骨干教师;通过产教融合,聘任科技型或技术型企业家担任产业特聘教授,参与专业建设,举办专题讲座,为学生就业创造条件;通过聘任技能大师,将企业的新知识、新工艺、新方法等引入课堂;同时完善教师激励约束机制。
2.2课程资源建设与教材改革
基于职业岗位能力构建课程体系,落实“1+X”证书制度,重塑课程内容,推进“课证融合”,将装备制造行业所涉及的新知识、新工艺、新技术融入课程,创新教材编写方式与体例结构,校企共同开发编写“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新型教材。利用5G及VR虚拟技术,建设虚拟仿真教学资源,全面提升师生信息素养,促进自主、泛在、个性化学习成长。
2.3教法改革
坚持专业核心课程的理实一体化教学,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课堂效率,在课程中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移动学习等新的教学改革;积极探索模块化教学方法改革,推广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情景教学、头脑风暴等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3实训基地建设
实训基地定位需要紧密结合西部尤其陕西区域支柱产业(高端装备产业、汽车产业)的发展及技术技能人才需求状况,重点是面向先进制造业技术技能人才紧缺领域。并依据自身的条件,建设特色鲜明的专业化实训基地,布局合理,规模适度,设备先进。探索引厂进校、引校进厂、前厂后校等校企一体化建设基地的合作形式和运营模式,在建设形式上可以是学校把实训基地建在企业,也可以是企业把人才培养和培训基地建在学校,从而实现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实训基地集实践教学、社会培训、企业真实生产和社会技术服务于一体,真正实现产教融合。广泛联合和吸引国内外企业共同建立实习实训基地,拓宽实训设备和技术的来源渠道,实行资源共享,减少低层次重复投资,提高实训基地资源使用频率和效益,注重实训基地绩效管理,构建绩效评价体系,使实训基地做到人员结构合理,岗位职责明确,运行规范有序,考核办法完备。
4社会服务能力
职业院校应积极树立主动服务社会的意识,推进产学研用的有机结合,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与技术推广应用,为行业企业与区域提供继续教育与新技术、新技能培训服务。
4.1搭建技术技能平台
对接区域高端装备产业、汽车产业发展需求,以实践教学基地为依托,以国家级、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为引领,以技术技能创新为目标,聚焦“复杂零件制造、装备装配与系统集成”核心技术领域,联合宝鸡机床等国内龙头企业,共建产业学院,打造装备制造技术技能创新平台。产业学院以校企双主体育人为目标,将企业项目融入实践教学环节,产学一体,协同育人。
4.2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坚持服务区域产业走向高端、服务区域企业创新发展、服务区域乡村振兴战略、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四服务”理念,加大专业社会服务力度,以技术技能创新平台为支撑,充分利用平台硬件及高水平师资团队优势,积极开展先进制造相关技术研究、科技创新,为区域内企业转型升级提供技术支撑,积极承接政府、企业关键技术研究项目,大力推动技术研究与创新。开展社会培训、技术技能等级证书考核培训,对区域内的中小微企业、家庭作坊进行技术服务,积极开展科技扶贫[3]。
5国际交流与合作
近几年,中央对职业教育做好对外开放、主动服务产业和企业“走出去”作出了一系列部署。2014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强调,要推动与中国企业和产品“走出去”相配套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2016年,中央印发的《关于新时期做好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若干意见》,也明确提出职业院校要配合企业“走出去”,多方筹措境外办学经费,共建海外院校、特色专业、培训机构,为当地和我国企业培养急需的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随着“一带一路”国家倡议的实施,以及国家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国家对国际化人才的需求也迅速增加,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是高职教育国际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5.1引进国外优质教学资源
借鉴职业教育发达国家的教育教学理念,引进教学标准、原版教材等优质资源,消化吸收,创新形成本土化教学资源。有计划地聘请海外专家学者担任客座教授或来校讲学任教,传授国外先进经验。
5.2加强国际化创新性师资团队建设
高质量高素质师资队伍是做好境外办学工作的重点。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手段,组建一支既通晓外语又业务精湛的专业教师队伍。鼓励优秀的教师积极参与境外办学,并加强对境外办学师资队伍跨文化交际能力,特别是语言能力的培训,着手相关管理人才的选拔、培养和储备工作,打造境外办学的精干团队。
5.3制定国际化通用教育教学标准
借鉴“双元制”等模式,总结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经验,校企共同研制职业教育国际化通用的人才培养方案,将国际化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纳入教学标准和教学内容的制定上,开发国际通用的专业标准和课程体系,推出一批具有国际影响的高质量专业标准、课程标准、教学资源。
6结语
职业教育专业建设标准的开发是一项艰巨而又重要的任务,笔者以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为例,探讨了专业建设标准的新途径。主要包括五个方面,即培养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推进职业教育的“三教”改革、建设特色鲜明的专业化实训基地、推进产学研用的有机结合、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通过该方法制定的专业建设标准,可以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融入区域发展、促进产业升级。
参考文献:
[1]韩玉科.高等职业教育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建设标准开发与实践研究[J].时代汽车,2024(16):58-59.
[2]赵善庆.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建设标准体系研究[J].辽宁高职学报,202422(02):32-39.
[3]王佳.浅析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建设标准开发与实践[J].现代营销(信息版),2024(01):63.
实训通用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经管类专业;电子商务;实训教学;校内实训基地
一、前言
我国经管类电子商务专业教育经过近10年的探索和发展。在培养方向、教学理念、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建立了比较完整的教学体系结构,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也带动了电子商务高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并为之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但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深入发展,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理念,突出实践教学成为经管类电子商务专业的教学体系改革的目标。制定出充分体现商、管、学结合特点的实训教学流程和实训项目,形成实用有效的实训教学体系,建设更加适合职业教育特点的校内实训基地成为高等职业教育中电子商务专业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
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必须结合本校的发展定位、学科优势和专业特点,以社会需求和就业为导向,总结适合本校电子商务教育教学特点的核心岗位群、核心技能和核心课程,建立专业特色明显、职业技能突出的校内电子商务职业教育实训教学体系和实训教学环境。
笔者在从事近十年的电子商务专业高等职业教育研究和教学的基础上,结合本单位电子商务专业建设的具体情况,对经管类电子商务专业高等职业教育中实训教学体系建设的思考。
二、建立实训教学体系的基础
电子商务高等职业教育要适应社会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积极发展与现代服务业主体行业相关的电子商务职业教育。《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要大力发展金融、保险、物流、信息和法律服务等现代服务业,积极发展文化、旅游、社区服务等需求潜力大的产业”。
建立实训教学体系的基础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经管类电子商务职业教育的定位
结合地区经济发展特点,找准专业发展定位,制定实训教学改革的内容。以北京市为例,经济发展的重点是以信息、通讯、旅游、金融和物流等生产型服务业为核心的现代服务业。因此、电子商务高等职业教育的重点应放在:一是大力发展与旅游为背景的旅游电子商务;二是规范现代商业和现代物流的发展秩序,培养高素质的现代物流和配送的物流电子商务从业人员;三是要加快信息服务业职业教育发展,尤其要加快培养以信息服务、电子商务为代表的客户服务人才的培养,加速信息技术在经济社会各行各业的普及应用;四是要以“服务大众”为核心,大力发展信息咨询等中介电子商务服务职业教育,培养在市场运行中的服务、公证监督职业人才,为政府、企业、个人提供全方位、多层次、高质量服务;五是培养加快企业和社区信息化管理和服务业发展的职业人才。
因此,我们的电子商务专业的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是:结合北京人才市场的需求,以网络营销为主体,积极发展与现代商务、信息服务、物流与配送、企业电子商务运营管理、旅游和社区服务等现代服务业范畴相关的、以网络经济为基础应用的电子商务高等职业教育。
2.实训教学体系建设的宗旨
经管类电子商务专业的高等职业教育,主要培养目标是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从事的企业电子商务运营管理、市场营销、客户服务的实用型人才。由于电子商务是综合应用性学科,涉及到管理、市场营销和计算机等学科,具有文理结合、操作性强,技术性强,实践性强的特点。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建立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工学结合的实训教学体系尤为重要。在基本的理论知识教学的基础上,以此来指导和加强实用技术、技能和应用能力培养。
建设面向企业信息管理和电子商务应用的,紧密联系企业网络营销、客户服务、在线采购和网站运营等内容,适应实训教学的实训教学平台。
3.实训教学体系建设的目标
在未来的五年中在将致力于研究北京市经济快速发展的环境下,现代服务业、现代流通业和制造业的发展趋势,把握上述行业对人才的需求特点,技能素质要求。
建立岗位群对应关系明显、应用针对性强的,技术和技能特点突出、品德素质高、就业竞争力强的职业教育培养模式和实践教学体系。
经管类电子商专业的高等职业教育教学,必须充分考虑和重视与之相关的学科知识与实训教学的关系。合理制定出符合教学规律,适应实训教学的实训教学大纲,并建设与实训教学要求一致的校内教学实训基地。
为北京市现代服务业、现代流通业和制造业培养具有扎实专业知识、过硬的职业技能、良好的职业素质和道德的电子商务应用人才。
4.确立实训教学体系的内容
结合地区经济发展特点,找准专业发展和实训教学改革的内容。我们的电子商务专业的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是:
(1)确立适应现代服务业发展需要为目标的电子商务职业教学培养体系。
(2)建立以职业岗位群、通用业务流程和典型工作任务为核心的实践教学和实训教学体系。
(3)建设与实训教学体系配套的校内实训教学基地。
(4)合理配置实训教学基地的基本教学环境,合理配置软、硬件教学资源。
(5)建设开放式的电子商务教学资源平台与实训教学平台。
(6)建设和培养一支理论基础扎实、专业技能熟练的电子商务职业教育师资队伍。
(7)全面培养面向网络营销、网络采购、信息服务、企业和社区信息化管理的电子商务人才。
三、实训教学体系建设基本思路
1.实训教学体系建设的基本内容
电子商务教学体系的建设,首先,确立与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实训教学大纲,以及实训教学流程。建立体验性实训系统、岗位技能和业务流程实训系统和综合应用实训系统相结合的实训教学系统。
其次,建立为实训教学服务的校内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校内实训和实践的基本教学平台。通过具体的操作和学习,培养学生对电子商务企业、岗位和业务流程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和操作的能力;
第三,提高学生从事电子商务工作的就业素质和竞争能力。充分利用实训基地提供的电子商务系统,以及各类模拟和仿真的实训教学环境,加强对学生的专业素质和职业技术技能的训练,提高学生对电子商务应用和基本业务流程的理解,掌握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和电子商务系统的基本应用规律和操作技能;
第四,搭建为教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应用开发平台。为提高教学水平,不断修改和完善实训(实践)教学体系,为教师提供教学改革、技能实训和系统开发提供基本保障环境,开展教学研究和电子商务应用研究;
第五,充分利用实训基地的设施,建设开放式的电子商务教学资源平台与实训管理平台,可以进一步提高电子商务系的教学质量、丰富其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
2.建立规范的实训流程
在实践教学体系的指导下,总结出电子商务领域的典型岗位群、业务流程和典型工作任务的核心技能,理顺理论与实践的衔接关系。研究、总结电子商务职业教育的教学特点,结合行业和岗位需求,提炼出通用性强、岗位需求明显、任务明确的职业技术和技能,作为实践教学和技能培养目标。制定基本的、规范的实训流程。系统规划和制定出适应电子商务专业的职业技能培养标准、实训计划、实训内容、实训方法和技能考核标准。
3.完善和配套实训基地
实训基地的建设要充分体现出技术性强,实践性强、应用性强和创新性强的应用特点。在进行基本的实用理论教学的同时,重视和加强实用技术、技能环节的教学,突出应用能力培养。重点建设和完善与实践教学体系配套的实践教学环境和实训基地,将应用技术、技能培养和职业素质养成落到实处。
4.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系统的职业教育,学生将具有基本的、合理的和实用的理论知识,同时具有熟练的适应岗位要求的技术技能,以增强和锻炼学生实际的项目开发和管理能力,树立更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同时,为学生争取更多的社会实践机会,让学生能够直接参与到一些公司实际项目开发与管理工作,以此形成学生的第二、三课堂,让学生直接了解社会最新发展变化,以拓展他们的视野。
四、电子商务职业教育实训基地体系结构建设
在经管类电子商务专业高等职业教育中,围绕职业岗位群的需要,总结出基本技能、核心技能、核心课程和核心业务流程是建设和发展电子商务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的基础,充分体现社会需求和职业教育的基本要求,建立健全建设电子商务专业高等职业教育实训教学体系,合理配置实训教学基地的基本规模和组织结构,配置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技术设备先进的实践教学环境。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现代商务与物流职业教育实训中心是以电子商务专业为基础、结合其他经管类实训教学需求,以北京市现代服务业为基本应用背景,建立的校内实训基地。中心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实训教学体系和较先进的教学环境,可以满足电子商务、会计信息化和工商企业管理等专业职业教育实践和技能实训需要。
1.中心的总体目标·建设适应我院教学特点的经管类专业实训和实训教学体系。
·建设高等职业特点突出的专业实训、实训教学环境。
·建设经管类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资源平台。
·建设适应教学研究和应用开发研究的实训与研发中心。
2.建设的基本原则:
(1)符合经管类专业的培养目标。
(2)适应专业教学的特点和职业教育的需要
(3)实训内容体现专业核心岗位群和核心业务技能要求,贴近行业实际操作流程。
(4)满足以专业课程为核心的实训和实训教学需要,
(5)满足与企业需求基本一致的综合业务技能实训需要。
(6)设备和教学软件系统的选用,必须具有一定的技术先进性和实用性。
(7)教学系统按课程实训,基本技能和综合技能建设。
3、实训教学体系的基本内容实训教学体系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定专业特色比较鲜明的、符合北京市现代服务业需要的、技能突出的实训教学大纲。
实训大纲体现三条主线:
第一,以核心课程为主要内容的课内基础实训方案。
第二,以核心岗位群和典型工作任务的技能链为基础的实训方案。
第三,以主要业务流程为基础的综合实训方案。
4.实训计划的制定按照教学大纲和实训大纲要求,实训大纲体现三条主线,制定不同学期的实训教学执行计划。
(1)以核心课程为单位、结合典型工作任务所需技能,制定的围绕基本教学的课内实训方案。实训按章节知识和技能点设计实训项目。制定名称、目的、任务、操作环境、操作要求、时间和成果形式。一般此类实训要求在一只两小时完成。
(2)以通用岗位和典型工作任务为单位,按所需技能,制定每个学期小学期的的基本技能实训方案。制定名称、目的、任务、操作环境、操作要求和成果形式。
(3)以企业电子商务业务基本流程为核心的综合技能实习计划,(课间和毕业实习)。
5.对实训项目的管理与实施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核心技能课程的实训教学时间要占到教学总学时的30%-50%。由中心统一安排实训时间,分为课内时间和课外时间。由中心统一安排实训的软硬件环境:包括实训室、教学软件和实训时间。以及配套人员和设施。
6.实训内容的设计根据课程、知识链和应用技能,以及中心的实训系统功能,要求任课教师设计实训内容,分为操作型和知识型。做到一般课内实训内容相对独立,在1-2小时内完成。合理安排综合实训和实习时间。
7.设备和软件系统选择实训室的建设,包括场地环境、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的选择和确定。严格根据教学大纲、实训、实训和科研的实际需要,在调研和考察的基础上,本着适用、实用、理念先进的建设原则。
尤其在软件的采购上,避免单纯购买,与开发商合作,对教学软件系统进行二次开发,使系统更加符合我院的教学要求。
8.教学资源建设实训教学资源在引进和购置的基础上,根据教学的需要,不断总结教学经验,组织教师自行编制、积累和开发实训实训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实训资源,如:案例、课件、解决方案、行业应用技能要点和基本业务流程等,建立实训资源库。同时,结合现有教学系统和实训资源,加强与典型企业合作,已经企业成功运营管理经验,成功案例,以及企业实用电子商务平台,与系统集成商和教学系统开发商合作,研发适合本校教学特点和风格的专业实训教学系统,丰富和优化实训资源。
9.建立实训教学平台,完善实训教学环境整合中心的资源,充分利用校园网和自身网络系统,建立综合实训教学平台。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建立在线实训、实习和实践模式。开展学生学习、实训、实践、实训指导,教师备课、辅导和交流,在线考核,提高资源利用率和教学效率。在保持实训中心硬件设备先进性的基础上,不断完善教学环境,丰富教学形式,建立以实训室、多媒体教室、学生宿舍、教师办公室和家庭等形式的网络化、共享的实训教学环境。
加强与合作院校、合作企业和系统服务商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丰富教学资源,提高实训教学质量。超级秘书网
10.造就一支高素质的职业教育队伍
一是要制定政策,鼓励有一定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的专业人才加入现代服务职业教育行业;二是要加快现代服务业职业教育培养步伐,充分挖掘我院现有教育资源,依托学院各类专业,选择我院具有优势专业,培养适合现代服务业需要的人才;三是学院与企业联合,立足岗位,开展交流,引进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参与教学。更新实训教师知识结构,提高教师企业工作经验,精通业务,提高实训质量;四是在现有基础上健全现代服务业校内外实训基地,真正做到为培养现代服务业人才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为发展现代服务业教育提供完善的物质保障。
五、结束语
高等职业教育电子商务专业发展,必需要突出应用技能和能力的训练。建立完善的实训教学体系,建设功能完备、设备先进、充分体现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突出行业特色,适应典型岗位群、典型业务流程和典型工作任务的技能训练需要的校内实训基地实必要的保障。实训基地要以实训教学体系为基础,适应职业教育的特点。形成模拟教学、仿真教学和实际应用教学相接合的实训教学环境。实训基地建设需要建设一支素质高、业务强的实训教师队伍,走校企合作与自主研发相结合的道路。
参考文献:
实训通用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通用职业素质;技能人才;技工院校;公共基础课
我国已经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党和国家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和技能人才工作,要求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技工院校开设通用职业素质课程是适应新时代要求、提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一项措施。作为一门全新课程,通用职业素质课程的设置目的、与现有课程的关系以及适于课程教学的通用职业素质内涵等课程定位需要及时厘定。
一、设置通用职业素质课程的背景
在科学技术和商业模式日新月异的今天,技能人才的自我认识能力、责任意识、学习能力、适应能力、理解和表达能力、交往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等跨专业的通用职业素质的重要性往往等同于甚至超过专业素质。在政策层面,国务院《关于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的意见》提出,进一步提高重点关键岗位高技能人才的专业知识水平、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创新创造能力,要求强化工匠精神和职业素质培育,增强劳动者对职业理念、职业责任和职业使命的认识与理解,提高劳动者践行工匠精神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据此,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职业能力建设司的指导下,经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材办公室组织,笔者联合各地技工教育教研部门和有关技工院校,共同研究了技工院校设置通用职业素质课程的必要性(设置课程的目的)、通用职业素质课程与现有课程体系的关系,并界定了通用职业素质的内涵。
二、设置通用职业素质课程的目的
经过实地研究可知,自我认识能力、责任意识、学习能力等跨专业通用职业素质,在公共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学中都有所涉及。但是,专业课偏重于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教授,缺少对通用职业素质的目标化培养。现阶段,思政、语文、数学、英语等公共基础课是通用职业素质培养的主要渠道。但是,上述公共基础课承载的内容太多,对通用职业素质的培养并不充分。以语文为例。技工院校语文课除了语言基本运用能力教学之外,还要进行文学教育,传承文化、培养艺术审美,教师难以集中精力进行理解和表达能力的培养。听读能力方面,抓住主旨、理解内涵、把握全篇、不漏细节;说写能力方面,表意清晰、用词到位、句无语病、简洁明了;说明较复杂的事物时,将功能、结构、流程用流畅的语言描述清楚;论述意见时,做到观点明确、合乎逻辑、条理清晰;与人交往时,做到表达方式因人而异、因事而变,据实使用不同的交往策略,赢得别人的好感和尊重。以上种种通用职业素质的培养都有不确定性,而这些素质正是专业学习、从事工作乃至职业发展所必需的。思政、语文、数学等公共基础课承载着重要的育人使命。无论是“三观”的树立还是文化的传承,无论是道德的养成还是基础数学知识和科学思维的获得,学习这些公共基础课程知识都是学生打牢基础的必需,终身发展的支柱。通用职业素质课程承接思政、语文、数学等传统公共基础课构筑的平台,在其上搭建一座桥梁,使传统公共基础课中传授的知识和技能得到强化,并转换成真正实用的通用职业素质,帮助学生顺利进入专业课学习,毕业后顺利开展工作。
三、通用职业素质课程与现有课程的关系
通用职业素质课程是思政(德育)以及语文、历史等主要文化课延伸出的主干公共基础课,是国家统编三科课程的有益补充,是传统公共基础课与专业课之间的桥梁。通用职业素质课程居于思政、主要文化课和专业课之间,可将公共基础课的“养分”转化为关键性素质,输送给专业课,并最终惠及技能人才的就业和职业发展。相较于传统课程体系,加入通用职业素质课程的新课程体系将补足能力、意识、实用型知识等方面的短板,从而更加有机、完整,对学生后续学习和工作的支持将更加直接、有效。
四、适于课程教学的通用职业素质内涵分析
设置通用职业素质课程,必须界定适于其教学的通用职业素质内涵。并非所有通用职业素质都适合纳入技工教育培养范畴,如战略意识、决策能力等,学生不在真实的职业场景中无法得到锻炼。因此,这里进行的通用职业素质内涵分析是以适合技工教育课程培养为前提的。下面主要梳理分析通用职业素质内涵的三个步骤。第一步,收集、归纳和总结。笔者调研了多所技工院校,研究了现有的相关教研成果。其中,对通用职业素质(通用职业素养、职业核心素养)最具代表性的认识主要有以下五种。华东地区某技师学院认为,通用职业素质包括职业价值观、核心职业能力两类。职业价值观包括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企业文化、心理健康、职业生涯规划、环境保护等;核心职业能力包括解决问题能力、信息检索能力、沟通表达能力、创新能力、自学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华南地区某技师学院认为,通用职业素质主要是通用职业能力,包括自我学习能力、沟通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外语应用能力、数字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华北地区某技师学院认为,通用职业素质主要包括多种通用职业能力以及工匠精神、工作主动性与责任心。其中,通用职业能力包括解决问题能力、计划与组织能力、沟通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学习能力。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系统内技工教育有关专家认为通用职业素质包括思想品德、人际交往、自我管理、信息处理、基本素养知识、文化体育特长、创新实践等类别。其中,思想品德主要是一般意义上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人际交往包括与人合作能力、交流沟通能力,自我管理包括身心状况、礼仪素养,信息处理包括计算机运用能力、互联网使用能力,基本素养知识、文化体育特长主要指语文、数学、英语等文化知识以及擅长的体育项目,创新实践主要指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教育部有关研究项目将通用职业素质分为职业理想素养、职业人格素养、职业意识素养、职业关键能力素养四类。其中,职业理想素养包括职业认同与选择、职业目标定位与期待、职业信念与价值观、职业生涯规划,职业人格素养包括职业道德、职业情感、职业态度、职业精神、职业性格、职业兴趣,职业意识素养包括主体责任意识、自律自强意识、质量效益意识、主动服务意识、团队合作意识、竞争创业意识、法律法规意识、安全环保意识、服从大局意识,职业关键能力素养包括协调沟通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岗位适应与耐挫折能力、自我管理与控制能力、信息处理与学习能力、创造思维与判断能力、问题解决与执行能力、语言表达与动手操作能力。由上述观点总结可知,不同单位、个人对通用职业素质有不同理解,但总体上仍有很多共同之处。经对比、总结,笔者将通用职业素质的一般内涵归纳为职业理想信念、职业基本意识、职业行为习惯、通用职业知识、通用职业能力等几个类别。第二步,从课程大分类考虑,将通用职业素质具体内容分为适合公共基础课培养和适合专业课培养两部分。适合公共基础课培养的通用职业素质有职业理想信念、职业基本意识、通用职业能力、通用职业知识四个类别。职业行为习惯类的素质与专业技能实训联系紧密,如制造业要求学生具备整理加工场地的习惯,服务业要求学生学会专门的礼仪,故其培养只能与专业技能实训相结合,即由专业课承担。第三步,从公共基础课内部划分考虑,职业理想信念中的道德、态度和核心价值观类的素质,应由思政直接培养,通用职业素质课程不涉及。通过上面三个步骤,笔者得出适合专门设置课程培养的通用职业素质,主要有四个方面。职业理想信念,主要包括职业认同、职业价值观、职业目标和定位、工匠精神。职业基本意识,主要包括责任意识、质量意识、效益意识、自强意识、竞争意识、规则意识、安全意识、环保意识、大局意识。通用职业能力,主要包括自我管理和调适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信息检索能力、信息处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通用职业知识,主要包括职业素养内涵和意义、企业管理和企业文化知识、商业经营知识、法律法规政策知识、就业创业相关流程知识。为了避免重复,完全包含于通用职业能力的意识和知识,如团队合作意识(包含于团队合作能力中)、数据处理知识(包含于信息处理能力中)没有在上表中单列。一些专家学者和院校、机构,把传统文化修养(如上述华东地区某技师学院对通用职业素质的认识)、艺术审美列入了通用职业素质内涵中。这些素质的重要性毋庸置疑,甚至可以说是职业理想信念、通用职业能力的重要源泉。但是,这些素质与绝大多数技能人才的专业学习、岗位工作并无直接关系,而且传统文化修养是国家统编语文教材的一部分,往往作为专门的选修课,因而对这些素质的培养不纳入通用职业素质课程教学中。课程设置目的、与现有课程的关系、适于课程教学的通用职业素质内涵分析,为模块建构、教法设计、师资培训、教学实验等一系列通用职业素质课程建设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随着通用职业素质课程教学实验的深入开展,其定位也将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方健华.从能力本位到素质本位:中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评价及其标准体系建构理论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2]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组.职业社会能力(与人交流、与人合作、解决问题)训练手册:初级[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实训通用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职教本科;综合实训课程;
标准开发课程标准是学校落实人才培养方案、开展具体教学工作的基本依据。它是对某门具体科目的纲要性描述,即具体阐述一门课程的设计思想,要达到的目标和学习的核心内容,以及要按照什么方式学习这些内容,并需要提供哪些支持条件等。我国自2024年正式批准部分高职专科升格学校试办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以来,除2024年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专业设置1号文”)和教育部印发的《本科层次职业学校设置标准(试行)》(以下简称“学校设置1号文”)两个指导性文件外,执行层面还没有建立起完善的课程标准。对于每所试点学校而言,都应建立具有学校特色的教学标准体系。相应的,每一门课都应有课程标准。
一、综合实训课程设置现状
(一)设置依据
按照“专业设置1号文”中提出的“实践教学课时占总课时的比例不低于50%,实验实训项目(任务)开出率达到100%”要求和“学校设置1号文”提出的“实践性教学课时占总课时的50%以上”等具体规定,湖南软件职业技术大学6个本科试点专业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了5~6门不等的综合实训课,每门课40学时,分别开设在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学期,旨在让学生掌握职业领域的综合职业能力,包括专业技术知识、职业素养、技能方法和岗位迁移相应的知识能力等,突出职教本科特色。
(二)课程属性与定位
综合实训课程是实践教学的一种类型,是指教师通过一系列的实训活动或项目完成教学任务,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既是专业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践教学体系的核心。从课程体系的角度看,湖南软件职业技术大学本科专业课程体系由素质模块、通识技能模块、专业基础模块和专业模块构成。其中专业模块包含集中实践教学环节。而综合实训课程与毕业设计、顶岗实习共同构成了集中实践教学环节。从实践教学体系的角度看,实践教学体系由理论课所含课内实训、理实一体课、综合实训课、毕业设计和顶岗实习构成。湖南软件职业技术大学的综合实训课程是一类新颖的纯实践性课程,脱胎于高职专科的集中实践活动教学周,但不同于一般的课程实训周。课程的结构更完整、逻辑更严谨,具有其他课程不能替代的独特地位与功能,是本科教学中整个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核心部分,而非理论教学课程的简单补充和延伸。
二、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课程观
课程观决定了课程的总体设计思路。核心素养也称“21世纪型能力”或“关键能力”“通用能力”等,是指新时代的人需要拥有“在特定情境中,能够运用包括知识、技能与态度在内的心理的、社会的资源,应对复杂问题的能力”。职教本科人才需要“具有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意味着学生不仅要掌握单纯的知识技能,还应具有应变能力和从经验中学习的多种能力。学生应具有专业知识技能和通用的、普适性素养,能适应岗位的迁移,通过与人、工作和社会的交往互动实现全面发展的终极目标。这决定了职教本科必须坚持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课程观。
三、综合实训课程标准的基本要素
课程标准是指导一所学校课程实施的具体文件,一般为校级标准。尽管课程标准因每个专业的资源禀赋和服务面向呈现不同特色,但就一所学校而言,课程标准的文本格式具有统一性,课程结构的基本要素也相同,主要包含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考核四个基本要素。综合实训课程标准的开发既要体现职业能力主线,又要关注学生发展和教学有效性,主要考虑的也是这四个基本要素。
(一)课程目标
确定课程目标是整个教学过程的首要环节,也是判断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课程目标应指向明确且具有可评价性。为了确保课程目标与专业目标的一致性和合理性,课程目标设计应坚持成果导向的教育理念(OBE)。成果导向教育理念以目标达成度为目标和导向,并坚持质量持续改进,目标体系非常严密、层级清晰。成果导向教育理念下的课程目标与专业人才目标层层呼应。课程开发的起点是对毕业规格进行细化、拆分,并将毕业指标点落实到课程中,形成课程目标并设计学习内容。职教本科综合实训课程的目标是对实训教学活动想要达到效果的明确表述。课程目标应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职业能力为导向,但不能将课程目标等同于专业目标,也不能将课程目标等同于教学内容。为了与专业目标相呼应,实训课程目标主要从三个维度设定:一是知识目标,通过实训活动想要让学生学到哪些专业知识;二是能力目标,通过实训活动想要培养学生哪些专业能力和通用能力;三是素养目标,通过实训活动想要提升学生哪些方面的素养。
(二)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规定了教学应该完成的具体任务,是课程实施的载体。在实训课程中,课程内容一般都是由项目或任务组成,对每个项目或任务所应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要求、学习标准进行具体规划。课程内容应充分体现本科层次和职业类型特点,因此,设计时要基于两个角度综合考虑。1.基于本科层次教育的理论教学内容职业教育本科层次人才培养,不仅要重技能培养,让学生掌握工作方法,更要重理论知识学习,夯实学生专业基础,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岗位迁移能力。综合实训课程如果只有实操而没有理论,只重工作方法不重专业知识,就达不到本科层次要求,而成为高职专科的延续。如湖南软件职业技术大学大数据工程技术专业是依托专科的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专业开设的,人才培养目标由专科的“员”(如Java程序员)级上升到本科的“师”(如大数据分析工程师)级。“师”级更注重培养学生处理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意味着学生需要打好相关的技术理论知识基础。因此,职教本科综合实训课程内容的设计要更加重视理论知识的构建,妥善处理实践教学内容和理论教学内容的关系,实现两者的有机融合。综合实训课程的理论知识应是基于职业岗位相关技术重构的理论知识体系,或称之为“技术知识”,而非学科体系下的专业理论知识的简单选取。按照当前科技和产业变革形势下新技术表现出的特点,技术知识应具有复杂、跨界、综合的特点。2.基于职业教育类型的课程开发模式职教本科课程的逻辑起点是职业岗位或职业领域。各个专业应根据人才培养模式的不同,遵循相应的课程开发模式,将课程思政元素、企业工作项目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有机融入教学内容。(1)项目课程模式。项目课程模式是指以工作任务为课程设置与内容选择的参照点和以项目为单位组织内容并以项目活动为主要学习方式的课程模式。该模式是对“三段式”课程模式在职业教育领域应用的改革,体现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的课程体系,以具体项目为单位的课程边界,以职业能力为目标的课程内容,以工作过程为依据的课程顺序。以湖南软件职业技术大学数字动画专业为例,该专业从第二学期到第六学期依次开设原动画设计、CG插画设计、三维模型制作、动画制作、渲染合成五门综合实训课程。这五门综合实训课程构成一个动画产品(项目)的全部流程,因此可以借鉴项目课程模式进行内容设计,将一个综合项目的五个关键工作环节内容分别融入这五门课程。(2)学习领域课程模式。学习领域课程模式以综合职业行动能力为培养目标,基于典型工作任务分析来构建情境化课程内容,以完整的工作过程为导向设计一体化教学。学习领域课程开发由工作领域、学习情境、设计考核评价三个方面构成。适用于相对独立且较长一段时间内比较稳定的职业岗位。例如,湖南软件职业技术大学的电子商务专业开设了电商网站建设、电商平台运营与推广、网络营销等综合实训课程。(3)工作过程导向课程模式。工作过程导向课程模式是从实际工作岗位的典型任务出发,以完成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为学习内容,以培养企业所需的职业能力为目标,以实践过程的学习为主要过程,整合了理论与实践,加强了职业教育课程内容与实际工作之间的相关性。适用于工作过程明显、岗位技术变迁灵敏的职业岗位。例如,湖南软件职业技术大学大数据工程技术专业按照从基础到复杂的工作流程,依次开设了软件系统设计、大型数据库设计与开发、大数据采集与预处理、数据分析与可视化、大数据综合应用五门综合实训课程。每门课程对应一个相对独立的职业岗位,适合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模式。
(三)课程实施
1.创新教学模式。宏观上,要由以“教”为主转向以“学”为主,从“理实一体”转向“知行合一”。通过让学生不断反思和总结,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岗位迁移能力。微观上,要考虑每个学生的不同知识能力结构,使每个人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任务,可按照最近发展区理论,创设学习情境,搭建多层级的学习“支架”,帮助学生构建适合自身的知识能力体系。2.改革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指在教学活动实施中的手段或者运用的策略。合适的教学方法能有效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教学方法应根据实习实训内容,结合专业特点选取。实训类课程常用的教学方法有项目教学法、模拟仿真法、任务驱动法等。项目教学法以项目为依托,围绕项目组织、安排学习活动,通过学生自主学习、规划、解决问题,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任务驱动法通过创设典型工作任务的学习情境,按照咨询、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的步骤,建立学习小组或团队,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自我调整,从而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给予指导和帮助。3.建设实训基地。综合实训课程应创设与现实工作环境相一致的一体化实习实训基地,使学生感受到真实的工作氛围。实习实训基地不仅要设立教学区,还应设立成果展示区、交流讨论区来营造独特的实训文化氛围。由于实训基地的建设投入较大,可依据学校实际情况,依托合适的企业,深化产教融合,创新校企合作模式,建立校企长效合作机制。湖南软件职业技术大学根据专业特色,瞄准行业头部企业,与科大讯飞有限公司、潇湘电影集团、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分别建立了产业学院。以产业学院为平台,将直播带货、在线文化传播、语音识别等实际项目引入学校,由教师与企业员工以项目制方式共同完成,并且选拔部分学生参与其中。通过这种方式,强化了校内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校企协同创新服务行业企业和区域经济发展,夯实了校企长效合作的基础,实现各方共赢。
(四)课程考核
课程考核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以“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为基本考量,建立多元化和多样化考核与评价机制。多元化是指参与实训课程考核的主体除了学校教师外,还应有行业企业专家、教育部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学生共同参与。多样化是指学习成果与评价方式相结合。学习成果可以是学生提供的调研报告、完成的作业和作品;评价可以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合理设置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可将学生获取的职业资格证书、技能等级证书以及获得的行业专业领域有影响力的大赛荣誉等作为考量依据。
四、课程标准开发的管理与保障
综合实训课程标准开发需要组建专门的开发团队、制定科学规范的开发流程等。
(一)团队建设
课程标准开发团队应由专业教师、课程专家、企业专家或技术骨干、优秀学生代表共同组成。职业教育实训课程开发的起点是基于对企业职业岗位或岗位群典型工作任务的分析,而企业专家或技术骨干往往是最熟悉工作岗位的人,所以开发团队必须包含企业工作人员。专业教师既懂专业又懂教育规律,能对企业任务进行加工,将其转化为教学内容。课程专家负责课程观、课程开发基本原理的落实,保证课程标准的科学性、适用性、准确性。
(二)制度制定
课程标准开发是学校重要的系统性工作,包括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内容设计与文本撰写、标准的论证与认定、标准的修改与完善、标准的实施与公开、质量评定与持续优化等系列流程,应针对每一个流程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出台参与人员的工作量评定以及经费使用的相关政策,保障标准开发工作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崔宇馨,石伟平.职业教育项目课程开发:一个协同创新的机制设计[J].教育与职业,20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