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本网活动方案内容页

绿化病虫害防治方案{汇总5篇}

2024-08-02 17:30:01活动方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绿化病虫害防治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绿化病虫害防治方案范文第1篇

关键词城市绿化植物病虫害防治

中图分类号:S7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在园林绿化病虫害的防治中,应从城市环境的整体观念出发,树立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指导思想。充分发挥园林绿化独特的作用,采用适合城市特点的有效方法,相互协调,合理使用和逐步减少化学药剂;同时在设计、苗圃地、植物检验、绿化施工、后期养护等方面做好增强防治措施,使病虫害防治经一部科学化、系统化。

园林树木病虫害的防治是保护园林绿地的重要措施。多年来,在园林绿化中,只重数量,忽视质量,植树后缺乏正确的抚育管理,加之初期发生的林木病虫害未能进行必要的监测和防治,因而病虫害发生的种类增多,危害加重。因此我们应该从规划设计到园林绿地后期养护各个环节进行园林病虫害的综合防治。

在现阶段制定园林植物病虫害治理对策时,应全面考虑生态平衡、社会安全、防治效果和经济效益,放宽防治指标,将有害生物控制在可允许的为害范围之内。基于此,我们的植保工作必须以搞好植物检疫为前提,养护管理为基础,积极开展生物、物理防治,合理使用化学农药,协调各种防治方法。

园林植物病虫害的综合治理就是通过协调而有计划地运用各种策略,将有害生物的种群控制在允许的范围之内,这些措施应该是经济有效的、生态环境和社会可以接受的。要达到上述要求,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一、从源头上遏制病虫害的发生

(一)把好植物检疫关

在调入苗木和花卉时,实行严格的植物检疫,发现有害生物则要进行除害处理,严重者予以销毁,防止新的病虫害传入,以免给园林绿化带来更大的损失。

(二)搞好城市园林植物的种植规划

在考虑城市美化的基础上合理配置植物品种,要注意长远解决病虫害问题。针对本地区发生严重的病虫种类,减少其喜食植物的种植,多规划和栽植抗病虫的或耐性强的植物,减少有害生物的适生寄主。多选用乡土树种,合理引进外来树种。

(三)合理间种可以有效的减少某些病虫害的发生

悬铃木是目前重要的行道树中之一,但在不少地区刺蛾危害严重,虽屡用化学防治,却难以控制。通过观察,只要间种楝树的,均未发现刺蛾危害。《本草纲目》记载:苦楝性寒,有小毒,杀虫。现代科学研究发现,楝科植物中含有活性成分川楝素、印楝素以及多种提抽物。由于楝科的活性物质具有挥发性,所以有抵御刺蛾取食的作用,可以引起刺蛾离弃植物或拒绝取食。即使是老熟幼虫,也不愿在此类树干缝隙、枝桠或干基附近浅土层中结茧越冬。所以,合理间种可以有效地减少某些病虫害的发生。

二、科学管理,综合防治病虫害

建立完整的城市绿化管理档案

建立以各类绿地内树种统计的档案、行道树树种的统计档案,全面掌握城市绿地的树种分别情况,对每种植物每年病虫害发生时间进行记录,进行病虫害的预测预报,采取以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办法,为病虫害防治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案,达到防治的最佳效果。

(二)科学管理,提高植物的抗逆能力

病虫的发生和危害在相当程度上与植物的生长势相关。对生长势差的应及时施肥、浇水、松土锄草,提高植物自身的抗病虫能力,并结合秋冬季修剪,除去染病虫枝条。这样不但可以调节植物养分,还可以减少病虫来源,通风透光增强树势,营造不利于病虫害越冬、繁衍、为害的环境条件。

利用植物物候期指示病虫害的防治

园林植物病虫的出现和发展,与环境条件休戚相关,它是以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为转移的。由于园林病虫害长期在一定的生态环境条件下生活,形成了一定生长发育规律,它与寄主植物的生长发育相适应,所以寄主植物的物候期是查明害虫生长发育变态过程的准绳,也是选择最佳防治期的确定,而应以寄主植物或指示植物的物候期来指示,则更为准确而科学。

例如草坪的锈病:当温度在20℃至30℃时,有利于孢子的形成,尤其是叶片湿润利于夏孢子的萌发和侵入。在我们这里,主要发生在低温高湿的秋季,当炎热的夏季一过,气温有所下降,加上空气潮湿,病害会迅速发生。据观察,当5厘米土层温度达到24.5℃时,病菌就开始侵染,随着温度继续下降,如果再有大量降雨,病害就迅速蔓延,几天之内,草坪明显枯黄。另外排水不良,夏季过多施用氮肥也会加重病害的发生。防治锈病最好的办法是使用预防性杀菌剂。在发病初期,用20%的三锉酮乳油800倍液或75%的百菌液500倍液等杀菌剂进行预防。一般在草坪叶片保持干燥时喷药效果好。喷药次数主要根据药剂残效期长短而定,一般7至10天一次,要尽可能混合施用或交替使用,以免产生抗药性。

根据害虫的生活习性,进行化学防治

目前,化学防治仍是控制病虫害大发生和消灭虫源基地的主要措施。我国化学防治面积占整个病虫害防治面积的70%左右。在搞好预测预报的前提下,正确使用农药适时进行防治,一般可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国内常用的杀虫剂有爱福丁、吡虫啉、锐劲特、灭幼脲等;杀菌剂有百菌清、多菌灵、粉锈宁、托布津。主要施药方法有喷雾、喷粉、熏蒸、拌种、放烟等。在生产中还开发了在树干上用毒笔涂环,捆扎毒绳或药纸带,往蛀孔中插毒签或塞药片,注射药液,撒毒土或毒饵等简单易行的施药方法,收到很好的防治效果。毒药较低的农药,如杀虫脒、苯来特、托布津、溴氰菊酯等部分依靠进口。

物理防治

在生产上可利用一些害虫的成虫对灯光的趋性,设置黑光灯或高压灭虫灯诱杀成虫。还可采取超声波、热处理、射线照射等方法处理种子和插条,消灭病原虫或害虫,如47~51℃温水浸泡桐种根1小时,可防治泡桐丛枝病。我国北方利用松毛虫下树越冬习性,在松毛虫春季上树前在树干上扎上塑料带,可阻止越冬幼虫上树,减轻其危害。

生物防治

利用有益生物防治园林病虫害具有节省能源、防治成本较低、不污染环境、可以持久发挥控制效果等优点。近十年来,生物防治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值得大力提倡。

微生物制剂

微生物杀虫剂主要有白僵菌、苏云金杆菌、昆虫病毒等。我国每年应用白僵菌防治松毛虫的面积较大。1984-1986年,湖北、湖南和广东三省应用青虫菌6号液防治马尾松虫千余公顷,效果达90%以上。从80年代以来,我国已将春尺蠖多角体病毒、马尾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舞毒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分别用于防治春尺蠖、马尾松毛虫、舞毒蛾,推广面积均在6000公顷以上。利用枝顶孢霉防治杨干象、用泰山1号线虫防治杨树天牛也取得了明显效果。我国的微生物制剂,特别是白僵菌的产量及应用面积均居世界前列。但由于绝大部分微生物制剂为土法生产,全国又没有制定统一的质量检测标准,制剂质量得不到保证,在应用过程中出现效果不稳定、成本高等问题,致使近年来白僵菌在一些省份应用面积逐年下降,苏云金杆菌应用面积亦不大。

前苏联、美国和加拿大等国已生产多种经过注册的商品化微生物制剂。前苏联每年生物防治面积占全国森林病虫害防治总面积的50%以上,他们主要应用苏云金杆菌和多角体病毒防治舞毒蛾、橡绿卷蛾、松尺蠖、松毛虫等食叶害虫,球孢白僵菌用于防治小蠹虫。美国、加拿大每年应用苏云金杆菌防治云杉卷蛾的面积在105公顷左右。日本的赤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CPV)是世界上最先注册,并商品化生产的病毒制剂,用于防治赤松毛虫。美国和加拿大也生产有多种病毒制剂用于防治食叶害虫。由于病毒制剂见效慢,加入少量化学农药,便可加速害虫死亡,以提高防治效果。

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在生产上已应用微生物商品制剂防治根癌病和根腐病。利用白粉寄生菌可控制白粉病、绣菌寄生菌可控制锈病的发展,利用大隔孢伏革菌防治松树银白腐病等。

天敌昆虫

我国应用校多的寄生性天敌昆虫有赤眼蜂、肿腿蜂、姬小蜂、蚜小蜂和天牛蛀姬蜂等;捕食性天敌昆虫有蒙古光瓢虫、异色瓢虫和蜘蛛等。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全国应用赤眼蜂防治松毛虫的面积达数十万公顷。经过多年生产实践恒明,在一定范围内人工释放赤眼蜂仍是低虫口密度条件下控制松毛虫的好方法。目前在浙江、湖南等省应用面积较大。利用蒙古光瓢虫防治松干蚧,利用寄生性天敌蒲满控制隐蔽性害虫(如鞘翅目的天牛类(双条杉天牛)、小蠹类(柏服小蠹)、长蠹类(二齿茎长蠹)、吉丁虫和鳞翅目害虫如松梢螟、六星黑点豹蠹蛾灯),利用肿腿蜂防治双条杉杉天牛、粗鞘双条杉天牛、青杨天牛,利用周氏啮小蜂防治美国白蛾,利用花角蚜小蜂防治松突圆蚧,利用天牛蛀姬蜂防治青阳天牛等有明显效果。但除赤眼蜂外,其他天敌均因未完全解决繁殖寄主、工厂化生产工艺或防治效果不稳定等问题,未在生产中广泛应用。除人工释放外,在生产中应注意保护人工林的生态环境,为天敌的繁殖创造条件,从而提高自然界各种天敌昆虫对害虫的控制作用。

美国十分注意从国外引进天敌昆虫,用引进天敌昆虫防治落叶鞘蛾等害虫取得成功。法国对赤眼蜂的研究处于世界前列。该国的昂莱布生物防治试验站从世界各国收集赤眼蜂,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并用于防治农业害虫。美国、英国和前苏联等国也有应用赤眼蜂防治云杉卷蛾的报道,但因防治效果不明显而未大量用于生产。

益鸟

在杨树人工林中利用挂人工鸟巢的方式招引山雀、啄木鸟和灰喜鹊等益鸟,可以明显降低食叶害虫和蛀干害虫的密度。据观察,一对啄木鸟可控制20~30公顷杨树林中的光肩星天牛。猫头鹰对林鼠也有明显的控制作用。

德国、前苏联等国很重视人工林中益鸟的保护和人工招引益鸟技术的研究。由于这些国家林分生态环境较好,益鸟保护森林的作用十分明显。

性外激素的应用

绿化病虫害防治方案范文第2篇

关键词 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现状;集成;推广模式;成效;云南陇川

中图分类号 S43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7-0184-02

云南省德宏州陇川县地理位置为北纬24°08′~24°39′、东经97°39′~98°17′。属于南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日照充足,热量丰富,四季不分明,年平均气温18.9 ℃,年平均降水量1 595 mm,空气湿度较大,非常适合于水稻种植。长期以来,水稻生产在陇川县粮食安全和农民生计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边疆少数民族对水稻病虫害为害认识不足、防控技术水平低和以传统防治方法为主等[1]严重降低了水稻的产量和品质。近年来,云南省陇川县在水稻高产创建项目实施中采取了“物理防控为主,精准用药防控为辅”的防治策略,构建了以“性诱剂、灯诱和精准用药技术”为一体的易操作、防效好的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并通过大量的群众联防联治试验和推广,探索出行政推动、政策扶持、规范化技术防控等的推广模式。从2008年起,陇川县开始实施水稻高产创建活动,同年在水稻高产创建区,千亩展示区开展133.33 hm2的统防统治,对病虫害的平均防效达92.5%。由于防效明显,示范面积逐年加大,2012年水稻绿色防控示范面积达到5 506.67 hm2,绿色防控全覆盖水稻高产创建示范区,带动全县综合防治率。2012年水稻病虫害发生面积3 653.33公顷次,防治面积47.4万公顷次,其中集成展示灯诱、性诱和精准用药技术的绿色防控及统防统治面积达5 506.67 hm2,综合防效达91.4%。2012年全县水稻种植面积12 805.87 hm2,平均产量6 010.5 kg/hm2,而绿色防控集成示范平均产量8 805 kg/hm2。根据近几年来的工作,笔者对陇川县水稻绿色防控技术的集成、推广模式和成效进行总结,以供云南山区的水稻生产及同类技术的推广提供参考。

1 绿色防控技术应用现状

陇川县于2008年被农业部列为水稻高产创建示范县,创建面积740 hm2。2009年,创建了2个高产创建区,面积1 480 hm2。2010年创建了5个,面积3 719.46 hm2。2011年,完成省农业厅安排的水稻高产创建4片,面积2 800 hm2。陇川县的水稻高产创建主要分布在景罕镇和户撒乡,其中2011年、2012年在户撒乡开展整县整乡整建制推进试点分别为2 666.67、2 666.67 hm2。目前,绿色防控技术,如抗病新品种、旱育稀植、规范化条栽、合理密植、精确定量栽培、配方施肥、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等已在陇川县全面示范推广。

2 绿色防控技术体系的集成

2.1 昆虫性信息素诱杀二化、三化螟技术

2.2 选用抗病品种防病技术

应选用抗(耐)稻瘟病、稻曲病、条纹叶枯病的水稻品种[2-3],淘汰抗性差、易感病品种,及时轮换种植年限长的品种。

2.3 深耕灌水灭蛹控螟技术

利用螟虫化蛹期抗逆性弱的特点,在春季越冬代螟虫化蛹期统一翻耕冬闲田、绿肥田,灌深水浸沤,浸没稻桩7~10 d,可杀死70%~80%的螟蛹。双季稻连作田早稻收割后及时翻耕灌水淹没稻桩,可杀死90%以上的螟虫[4]。

2.4 种子消毒和带药移栽预防病虫害技术

使用丁硫克百威拌种剂拌种,预防秧苗期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条纹叶枯病、病毒病、稻飞虱、稻蓟马。早稻用咪酰胺浸种,预防恶苗病和稻瘟病。秧苗移栽前3~5 d喷施送嫁药,预防或减轻大田病虫的发生为害。单季稻和双季晚稻施用送嫁药,预防传播的病毒病、螟虫、稻飞虱及稻蓟马。双季早稻施用送嫁药,预防稻瘟病和螟虫。另外,使用丁硫克百威药剂拌种,浸种不催芽,拌均后直接撒播[5]。

2.5 黑光灯诱杀害虫技术

每2.00~3.33 hm2稻田安装1盏频振式杀虫灯,杀虫灯底部距地面1.5 m,于害虫成虫发生期天黑后开灯,天亮后关灯,可诱杀稻纵卷叶螟、稻黑蝽、稻飞虱、二化螟、三化螟等多种害虫。

2.6 高效低毒化学农药防治病虫技术

苯醚甲环唑·丙环唑、戊唑醇防治稻曲病,宁南霉素等抗病毒剂与杀虫剂协调使用预防条纹叶枯病、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等病毒病,三环唑、咪鲜胺、稻瘟灵防治稻瘟病,丙溴磷、氯虫苯甲酰胺、甲氨基阿维菌素防治稻纵卷叶螟,噻虫嗪、烯啶虫胺防治白背飞虱和灰飞虱,吡蚜酮、噻嗪酮、醚菊酯防治褐飞虱。在水稻高产创建区展示氯虫苯甲酰胺防治水稻螟虫,示范面积200 hm2,吡蚜酮和醚菊酯防治南方水稻黑条短缩病及稻飞虱,示范面积各150 hm2。

3 集成技术的推广模式

3.1 行政推动的发展模式

陇川县成立专业化统防统治领导小组,利用购机补贴重点扶持服务组织,为发展专业化统防统治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6]。

3.2 政策扶持的发展模式

以服务组织为有效载体,坚持市场运作,有力地推进了统防统治。在高产创建区采取作业补助、药剂补贴、植保机械购置补助、以奖代补等方式,大力扶持专业化防治组织,推动专业化统防统治快速发展[7]。

3.3 规范管理

在指导思想上遵从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和“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理念,始终坚持“政府支持、市场运作、农民自愿、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农业部的1571公告《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管理办法》,积极指导和帮助防治组织建立各种规章制度,保障专业化统防统治工作有序开展。该防治模式,突破了固有的全程承包服务,达到了全程承包防治的预期目标。采用投入品的统购、统供、统配、统施“四统一”模式。在推进方式上,突出整建制示范带动。针对病虫害防控要求和发生规律,重点要在劳动力外出务工多的地区、经济发达地区以及病虫害防治需求大的地区开展统防统治试点,以整村推进的方式,建立一批示范区和示范组织,通过典型引路和示范带动,逐步实现整村、整乡推进,最终实现区域内统防统治、区域间联防联控[8]。

4 取得的成效

4.1 防控效果

采取绿色防控后,陇川县水稻病虫害防治得到明显提高,从非示范区与示范区田间调查发现稻瘟病在非示范区,秧田期病叶率6%,最高72%,病情指数12;分蘖期4%,最高78%,病情指数8;拔节孕穗期平均叶瘟3%,最高82%,病情指数8;黄熟期穗茎瘟平均3%,最高19%,病情指数7。在示范区,秧田期病叶率2%,最高8%,病情指数5;分蘖期2%,最高7%,病情指数4;拔节孕穗期平均叶瘟1%,最高6%,病情指数3;黄熟期穗茎瘟平均1%,最高3%,病情指数2。稻飞虱在非示范区,秧田期虫量平均6头/百株,最高39头/百株,分蘖期虫量300头/百丛,最高9 400头/百丛;拔节孕穗期平均155头/百丛,最高3 700头/百丛。在示范区,秧田期虫量平均4头/百株,最高10头/百株,分蘖期虫量100头/百丛,最高120头/百丛;拔节孕穗期平均130头/百丛,最高200头/百丛。螟虫在非示范区,秧田期螟害率有虫1头/m2,最高6头/m2,分蘖期螟害率2%,最高12%;拨节孕穗期平均2%,最高11%。黄熟期螟害率平均3%,最高13%。在非示范区,秧田期螟害率有虫1头/m2,最高2头/m2,分蘖期螟害率为0;拔节孕穗期平均为0。黄熟期螟害率平均1%,最高2%。

4.2 社会效益

集成展示植保绿色防控技术,植保专业化统防统治、“性诱”剂展示,让农民实实在在认识到植保科技措施带来的经济效益,利用粮食主产区区位优势,带动陇川县植保专业化统防统治及绿色防控技术推广步伐。特别是提高边疆少数民族学科技、用科技的水平,通过防控示范和培训,解决农民在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难题,改变了传统防治方法,解决了一家一户防虫难、治病难的技术难题,解决了请工难和劳力少的社会难题。

4.3 经济效益

2010年高产创建区百亩核心平均产量9 879 kg/hm2、千亩片区8 856 kg/hm2、万亩片区8 151 kg/hm2,全县水稻平均产量达到6 010.5 kg/hm2。2011年在水稻高产创建区集成展示专业化统防统治技术和绿色防控技术,在全县范围不但全面推动了专业化统防统治,还促进了绿色防控的推广步伐。实现了田园大丰收,比2010年平均增产300 kg/hm2,2011年全县水稻平均产量5 670 kg/hm2,较2010年平均增产300 kg/hm2,增幅5.6 %;2012年比2011年增产340.5 kg/hm2,增幅6%。2011年高产创建百亩核心区平均产量10 675.5 kg/hm2、千亩片区9 636.0 kg/hm2、万亩片区8 371.5 kg/hm2,平均9 561 kg/hm2。2012年高产创建百亩核心区平均产量10 738.5 kg/hm2、千亩片区9 733.5 kg/hm2、万亩片区8 594.1 kg/hm2,平均9 688.7 kg/hm2。2012年陇川县粮食损失1 056.8 t,损失率控制在3.3%。按全省平均粮食产量4 500 kg/hm2为计,2012年比2011年减少1 056.8 t粮食损失,相当于增加了234.84 hm2的粮食种植面积。2012年挽回粮食18 548.9 t,损失减少相当于增加了4 133.33 hm2粮食种植面积。

4.4 生态效益

粮食作物绿色防控技术示范,带动陇川县1.65万hm2的统防统治,专防面积占总防22.7%、总防效86.3%、农民自防82.4%,降低农药使用量2.97 t,与上年同比农药使用下降5%,益虫增加,田间有益虫种类7类,增加2类。防治面积增加,农药使用量减少,减少农田污染,减少污染源。

5 结语

陇川县水稻绿色防控集成技术集成绿色防控,抓住防控重点,做到了粮食作物病虫害不暴发成灾。利用虫情测报,会商最佳防治方案,做到防治有档案、操作有规程、实施有方案,示范有技术操作牌。该技术易操作、防效好,示范成效显著,是通过田间实践可操作性强的实用植保新技术;该技术的示范推广,有效减少了化学药剂使用,降低了防治成本,减少了农田污染源,达到生态控害和无害化防治的目标,实现了“虫口夺粮”增产增收,提高了产量,是提高边疆少数民族学科技用科持的一项新技术,推广前景广阔。

6 参考文献

[1] 高锐,杨坚,李仲敬,等.浅谈陇川县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的现状与对策[J].福建林业科技,2012(2):54-57.

[2] 李仲敬,王永和.陇川坝水稻德优8号(香型)品种优质高产栽培技术[J].热带农业科技,2012,35(1):31-34.

[3] 董保柱,黄国龙,王润生,等.德宏州1998 年引进的12个山区水稻新品种品比试验产量排名表[J].云南农业,1999(2):23.

[4] 刘传清,向前,张峰涛.武陵山区水稻病虫害发生特点与绿色防控集成技术[J].绿色科技,2012(12):187-190.

[5] 张起春,邹广君,刘泉冲,等.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J].植物医生,2012(6):42.

[6] 徐灵超,秦桂泉,曾晓玲,等.宁乡县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综合应用实践[J].湖南农业科学:下半月,2012(6):13-14,18.

绿化病虫害防治方案范文第3篇

一、领导重视

依照省、市植保站关于农作物重大病虫害植保专业化防治工作的统一部署,根据农业部《关于推进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的意见》和省政府有关文件精神。市政府分管领导高度重视此项工作。一是成立了领导小组。市政府成立了以主管农业的副市长任组长,市政协副主席、财政局副局长,市农业局局长任副组长,农业局副局长、农机局总工程师、农业局业务股站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市农业局,市农业局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同时要求各乡镇也成立了相应的重大病虫害专业化防治工作领导小组。二是加大了宣传培训力度。年12月12-16日、20-24日,年元月10-14日20-24日我站与阳光工程项目联合,进行了四期喷雾器的使用方法与维修方法技术培训,培训机手达380人,使受训人员达到一有四会标准”即有综合防治意识,对主要病虫害会识别,会调查,会决策防治,对施药器械会使用维修。今年三月我市又开展了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宣传月”活动,向广大农民群众宣传专业化防治优良的防治效果和高效的工作效率,全市各乡镇共张贴宣传标语400条,且在电视台《农技园地》栏目进行了专题讲座一次。三是制定了实施方案。市农业局针对全市今年专业化防治工作下发了专门文件,印发了关于开展农作物重大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的实施方案》病虫专业化防治手册》

二、措施到位

重点帮扶农业行业协会,1积极引导和扶持各类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农产品入口龙头企业建立病虫害专业防治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建立病虫害专业防治组织,协助其增强服务意识,拓宽了服务范围,提升了服务能力。如湖南省绿海粮油专业化防治合作社,已签定承包面积10000亩,拥有66台背负式机动喷雾器,8台担架式喷雾器;湘南农村综合服务有限公司专业合作社已签定5面积15000亩,拥有50台背负式机动喷雾器,4台担架式喷雾器,手动喷雾器30台;江头生态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签定承包面积5000亩,蔡伦科技园签定承包面积10000亩;市隆平高科专业化防治合作社,承包面积是10000亩,拥有48台背负式机动喷雾器,6台担架式喷雾器;坛下乡专业化防治合作社,承包面积5000亩,拥有20台背负式机动喷雾器,3台担架式喷雾器;仁义乡专业化防治合作社,承包面积5000亩,拥有30台背负式机动喷雾器,5台担架式喷雾器。

科技示范户兴办专业防治组织,2扶持种粮大户。既解决自身防治病虫害的问题,又对外提供防治服务。

从物资、技术、资金、政策、信息等方面给予支持,3对各类专业防治组织。对几个重点示范专业防治组织,每个组织农业局给予10台机动喷雾器的补助。

植保站和当地乡镇农技站,4适时提供病虫害预报和防治技术信息。防治适期前3-5天将病虫害预报和防治技术信息传送到专业防治组织,并在重大病虫害防治的关键时期,派专业技术人员深入实地指导。

制定了专业防治组织管理方法,5依照“十有”规范(即有章程、有制度、有招牌、有电话、有注册证件、有办公场所、有专业机手、有规模器械、有展示窗口、有服务信息)规范了病虫害专业防治队伍。建立了专业防治组织动态管理和跟踪服务档案。

三、强化管理

掌握专业队机手培训落实情况、以及技术信息来源渠道等,农业局对全市范围内的专业化防治组织都进行登记造册、建立档案。明确每个专业化防治组织服务区域、法人或牵头人姓名、联系电话、所在村、组专业队队员姓名及机动药械持有量。协助每个专业化防治组织建立健全管理制度、长效运营机制,督促、指导开展重大病虫害专业化防治工作。

绿化病虫害防治方案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园林绿化;植物病虫害;防治对策;北方地区

中图分类号 S436.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15-0144-01

目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生活环境的优劣已经成为现代城市文明的显著标志。全国各大、中城市和小城镇都十分重视现代园林绿化建设,各城市不断加大绿化投入,高标准、高质量规划城市公共绿地、居住区绿地、单位附属绿地、防护绿地、风景林地和道路绿地等,城市生态功能大有提高,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但是不少地方为了追求快速效果,不考虑植物的配置和生物多样性,片面强调树种的统一、整齐和景观的简单罗列,再加上环境的局限,造成林相单一,生态功能十分脆弱。随着时间的推移,病虫害暴发成灾成为必然。而城市园林植物的病虫害防治受到环境、交通等多方面条件的制约,林木病虫害暴发时防治难度加大,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巨大浪费,引起不可挽回的损失。因此,对城市绿地系统中的病虫害防治问题要引起高度重视,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科学设计

北方地区园林绿化设计对园林植物的健康起着决定性作用,不科学的设计往往造成城市园林植物生态功能失衡、病虫害滋生蔓延并造成严重后果。

1.1 提倡生态园林设计

在北方地区园林绿化设计中,要提倡生态园林设计,提倡生物多样性和多层次复合结构。城市绿地植物种植应多种树,种大树,植物配置以乔木为主,乔灌草相结合,形成高低错落、疏密有致的复层植物群落,这对病虫害的滋生蔓延和传播扩散有机械阻挡作用,同时还有利于鸟类及其他昆虫天敌的生存繁衍,它们对植物病虫害能起到很好的抑制作用。

1.2 注意适地适树

提倡多栽乡土树种和使用本地苗木,使它们尽快融入到当地的生态系统中,对病虫害表现出较强的抗性。切忌盲目追求新、奇、特树种,避免因新树种对环境的不适造成生长不良,带来或者引起新的病虫害。

1.3 注意植物的相生相克

有的植物栽在一起易引发各种病虫害,例如梨和桧柏互为梨桧锈病的转主寄主,它们栽在一起会诱发梨桧锈病。松树和芍药互为松芍锈病的转主寄主,它们栽在一起会诱发松芍锈病的发生,危害海棠、樱花等蔷薇科植物的桑天牛、星天牛,成虫补充营养时喜食构树、无花果等桑科植物的嫩枝条,若把它们近距离栽在一起,就会有利于天牛的发生。其他如苹果和胡桃、榆树和栎树不能栽在一起等都应引起重视[1]。

2 加强植物病虫害的预测预报

认真搞好病虫害的预测预报是进行病虫害防治和植物检疫的依据,也是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核心,是实现森林病虫害“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依法治理,促进健康”方针的基础,要建立健全测报网络,及时进行虫情调查,掌握病虫害发生基数,预测发生趋势,制定防治方案。

通过测报,可以找出最佳防治时期和最佳防治标准,改变过去见虫就防的做法,适时进行防治,明显提高防治质量和防治效果,降低防治费用,保护生态环境[2]。

3 注重综合防治技术措施

坚持“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依法治理,促进健康”的方针,充分利用北方地区园林植物病虫害和生态环境的辨证关系,根据现代生态学理论,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发展生物群落中有利于园林植物生长健康而不利于病虫害发展的各种因素,提高城市园林植物抗病虫的能力,达到将“病虫害控制在既不影响园林植物正常生长和绿化功能的正常发挥,又可保护人、环境和天敌安全”的目标。

3.1 营林措施防治

注意改善栽植的立地条件,创造适宜植物生长的环境,即提高植物本身的抵抗力而不利于病原物生长的条件。

3.2 物理机械防治

通过人的行为进行扑杀、阻隔、诱杀的方法进行防治。例如人工捕捉天牛成虫、摘除卵块、捆毒绳、上胶环阻隔害虫上下树,食物、灯光、素诱杀等。优点是不污染环境,但耗时、费力、用工量大、工效低。

3.3 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可以迅速扑灭暴发性害虫,降低虫口密度和感病指数。但是长期使用会造成病虫害产生抗药性,杀伤天敌和污染环境。在防治中应做到:根据各种农药的性能和防治对象的不同对症下药;抓住病虫害防治的关键时机适时施药,做到治早、治小,达到理想效果;注意化学农药种类、剂型的选择,合理轮用、混用,选择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尽量采用低容量、超低容量喷雾,避免在天敌大量出现时施药。采用新技术新方法进行防治,对某些食叶害虫、蛀干害虫,可采用树干注射内吸性药剂进行防治[3]。该方法省时、省力、施工方便、不污染环境、药效期长,尤其在城市园林植物的病虫害防治中效果更好。

3.4 生物防治

应用自然界中寄生性天敌赤眼蜂、寄生蝇防治松毛虫等多种害虫,肿腿蜂防治天牛;利用捕食性天敌如各种鸟类(灰喜鹊、啄木鸟、猫头鹰),节肢动物如瓢虫、螳螂、蜘蛛、捕食螨等有益动物来控制病虫害的发生。

4 结语

总之,由于北方地区城市的特殊性,考虑其交通车辆多,人流量大的特点,在病虫害防治中应首先考虑环保和安全问题,实行“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依法治理,促进健康”的方针,最大限度地维护城市生态系统的安全[4]。

5 参考文献

[1] 王博如,刘秀青,侯春喜,等.浅析城市园林绿化植物病虫害防治措施[J].中国科技博览,2014(32):297.

[2] 刘环仙.园林绿化植物病虫害的预防与控制策略探讨[J].广东科技,2014,23(24):139-140.

绿化病虫害防治方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 绿化林业;病虫害防治;预警体系构建;防治对策

中图分类号 S76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9-0151-02

森林是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生态建设的责任,而生态绿化林的地位更加突出。生态绿化林的保护管理主要包括预防森林火灾、防止森林病虫害与人为破坏。可见,防治病虫害是绿化林管理的重要内容。国家林业局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意见》也强调了林业有害生物防治“防治结合,以防为主”的方针。近年来,我国的森林覆盖率不断上涨,绿化林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与此同时,我国的绿化林业建设也还存在着常发性病虫害发生面积居高难下、危害性林业有害生物蔓延速度快、偶发性病虫害连续暴发成灾、区域性危害明显、防治困难的主干害虫蔓延加剧等问题。以上问题的解决,都有赖于建立一个完善的林业病虫害预警体系,并采取有力的技术措施。

1 绿化林业病虫害预警体系的构建

1.1 决策指挥机构

决策指挥机构可由决策层与办公室2个机构组成。决策层是整个预警体系的最高决策机构,其主要工作职能包括:一是审批相关建设项目,听取工作汇报,审批各项指示,对预警体系在建设和运行中的重大问题进行决策,落实各项财务预算[1-2]。二是制定突发紧急事件的应急预案并负责其启动与结束。预警体系办公室作为预警体系的日常管理机构,其主要工作职责包括:落实决策层的重大决策,制定工作计划与年终总结,管理预警体系的具体任务,收集并统计相关资料,向决策层汇报工作,负责预警体系建设的分工,安排会议,下发文件,负责财政资金的管理、落实与监督等。

1.2 技术支撑体系

预警体系的构建,必须要有有力的技术支撑。绿化林技术支撑体系可借助周边城市科研单位的力量,依托其科技实力建立,还可根据项目需要聘请国内外大学或研究院的技术人员进行技术咨询和科学研究。还可建立学科带头人制度,学科带头人的选择不应局限于地域限制,要放眼全国。通过预警体系的建设培养绿化林学科的带头人。在实践基地与技术中心的建设上,可以依托邻近城市绿化林业保护研究平台,建立绿化林业有害生物预警办公室、预警信息分析中心和风险分析中心,并配备专门研究人员与预警设备,提供日常资金费用。实验室的日常工作应围绕预警实施过程中面临的科技问题进行攻关,并对监测信息进行分析和延伸。

1.3 操作实施体系

一是检疫防灾。为防止危害性杂草、病虫害蔓延,保证绿化林的生长,要从源头上控制危害性因素的传播,以林业病虫害防疫监察机构为中心展开工作,对所有花卉苗木生产基地、木材销售与加工场所、居住区绿化和公共绿地进行检疫,控制危害性生物的传播与蔓延。还要加强检疫防灾工作队伍建设,通过法规学习、专业培训和业务交流增强检疫人员的专业素质,健全各项制度,推进规范化管理。建立一支业务过硬、形象良好、认识一致的检疫队伍。二是加强监测预警。监测预警是绿化林有害生物预警体系的常规工作,通过监测预警,可以明确有害生物的发生动态,并分析发展趋势,为治理与控制提供依据,监测预警网络可由各级监测点组成多层次预警体系,在建设中,首先应健全国家级和市级监测点,以预警实验室为基础建立检测预警信息分析中心。三是完善综合治理。由绿化林业管理与技术推广机构负责日常防治,各绿化林业生产单位负责执行建立综合防治体系,由行业管理与推广机构的相关技术人员与各生产单位的操作人员组成。防治工作可分为应急防治与非应急防治,非应急状态下进行常规防治工作,而应急状态下则应根据有害生物灾害应急预案执行[3-4]。

2 绿化林业病虫害防治对策

2.1 加强监测

绿化林业病虫害检测员应定期对辖区内的林木进行检查,一旦发现病虫害,则应及时上报林业绿化部门,由技术人员及时查找关于发生的病虫害的资料并制定相对应的防治办法,对检测员进行指导。

2.2 加强对外来苗木的检疫

近年来,随着各地生态环境建设与生态屏障保护力度的加大,从外地引进的苗木也明显增多,为防止危害性病虫害传入当地,检疫人员要把好造林用苗的检疫关,做好苗木检疫工作,未经检疫或检疫不合格的苗木一律不准出圃,坚决杜绝带病的苗木进入造林现场。

2.3 科学应用技术措施

一是树干涂白。涂白是保护花灌木、乔木等植物过冬的重要技术手段,对需要特殊保护的树木应在1.2 m以下进行涂白。二是修理枯枝。对因病虫害导致的枯死枝、枯枝要及时清理,可将所有枯枝、枯死枝集合起来进行清理,避免其他树木感染病虫害。三是喷洒药剂。林业绿化部门应及时向辖区内检疫、操作人员发放病虫害防治药物与防治工具,并向林木喷洒,遏制病虫害发生蔓延。

2.4 提高公众的参与意识

提高公众对林业保护的参与意识,实行有奖举报制度,以充分发挥群策群力,走专群结合、专兼结合的监测预警道路。

3 结语

总之,随着环保问题的日益突出,绿化林业的建设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作为一名林业工作者,应在肯定以往进步的同时认识到当前绿化林业发展中存在的不足,着手建立完善的绿化林业病虫害监测预警体系,并采取多种技术措施保证绿化林的健康生长,为环境保护做出应有的贡献。

4 参考文献

[1] 鞠瑞亭,张庆费,杨意.浦东新区绿化林业有害生物预警体系建设初探[J].上海建设科技,2008(2):59-61.

[2] 鞠瑞亭,李跃忠.从生物入侵现状谈上海绿化有害生物预警体系建设[J].园林科技,2009(2):43-46,2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