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本网工作报告内容页

研究性学习实践报告{甄选5篇}

2024-08-04 01:19:01工作报告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研究性学习实践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研究性学习实践报告范文第1篇

1、课题研究的内容和意义

探讨在lnternet环境下,以“研究性学习”为基础,实施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方法和途径;以及以研究性学习综合主题和综合项目为载体的信息技术教育新模式;开发具有我校特色的相关实施案例。

课题成果将对我校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建设和实施,对改革我校信息技术教育存在的弊端,都具有较大的意义和价值。

2、选题的依据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课程结构”中明确规定:“从小学到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主要包括四个相互联系的方面,即: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四大指定领域的内容是以融合形态呈现的;其中,“研究性学习”是综合实践活动的基础,探究学习的方式必须贯穿于活动的全部内容之中。

作为当前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最重要的内容,信息技术教育高度重视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新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技术素养是科学素养的重要基础,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网络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模式”,已成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综合实践活动是课程改革中一门新的课程,由国家设置,需要由地方和学校根据《纲要》规定的基本框架,来规划课程的类型、内容和具体活动的方案。我们岗厦中学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已有两年,虽然有了一定的基础,但以培养学生信息素养为目标,基于lnternet环境的综合实践活动,还刚刚起步,亟待上级行政和教研部门的支持。

3、研究方案

(1)、基本理念

运用网络信息技术开展研究性学习;在研究性学习中学习网络信息技术。

(2)、基本目标

探讨“基于lnternet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方法和途径、学习模式和评价方式。

(3)、具体内容

①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和多元智能理论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应用;

②如何以综合主题研究和综合项目(活动)设计的方式,组织lnternet环境下的综合实践活动;

③在我校《整合课程与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研究》课题研究的基础上,实现网络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科整合模式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应用;

④面向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网络信息技术课程内容和方法;

⑤基于lnternet环境下的综合实践活动研究、实施案例;

(4)、研究重点

基于lnternet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活动案例的开发,以及与学科整合的网络信息技术教育新模式探讨。

(5)、创新之处

在于把综合实践活动、特别是研究性学习与信息技术教育整合,从而探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融合模式”,为我区开发校本课程提供经验和范例。

3、研究方法

行动研究法、文献法、经验总结法等。

4、研究步骤

⒈准备阶段:成立课题组,认真学习有关理论和进一步掌握先进的信息技术,统一思想,明确分工,设计方案。

⒉实施阶段:执行方案,加大研究和探索力度,根据具体情况不断完善研究方案,及时总结成绩。

⒊成果总结阶段:撰写研究报告,整理研究成果,向上级部门和总课题组汇报。

5、预期主要研究成果

研究性学习实践报告范文第2篇

关键词: 网络环境 研究性学习 实践 《教育技术学导论》

近年来,研究性学习已经成为教育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然而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完全在现实场景中实施研究性学习面临着很多困难。计算机网络可以为研究性学习提供全面、丰富的资源保障,可以为研究性学习的实施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因此,充分发挥网络技术的优势,探索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模式,是切实可行的,而且对于提高教学效率、实施创新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网络下开展《教育技术学导论》课程的研究性学习的优势

《教育技术学导论》课程作为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入门课程,担负着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使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了解专业框架、掌握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任务,对本专业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长期以来,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和现实条件的限制,本课程教学目标单一,教学信息主要来源于文字教材;教学组织形式基本上沿用“教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教学模式;老师是唯一的教学评价者,评价内容主要是学生的学习成绩,评价方法主要是以考试为主。这些方面都越来越暴露出其局限性,越来越不能适应新形势下《教育技术学导论》课程教学的要求。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将研究性学习这一强调学生的主动探究、强调学生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培养的学习方式引入到具体课程教学中来,使研究性学习和传统教学方式有机结合,充分发挥计算机网络在提供学习资源、构建学习环境等方面的优势。开展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实践,必将有利地推动教育技术学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促进教育技术学专业人才的培养。

二、网络环境下《教育技术学导论》课程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方案

方案名称:网络环境下《教育技术学导论》课程研究性学习实践探索。

课程名称:《教育技术学导论》。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实施办法:课程采取“2+2”模式,即每周2学时用于传统意义上的课堂教学,2学时用于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还必须延伸到学生的课余时间,这是保证其有效开展的基础。

课时:4学时/周×20周=80学时。

学生:教育技术学专业2005级本科班,共88人。

文字教材:《现代教育技术》,黄河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第1版。

网络资源:教育技术学CAI实验室资源系统http://met.sicnu.省略,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平台http://met.sicnu.省略/reaserch。

(一)实践目标

1.认知类目标

掌握教育技术学的基本原理和知识。包括教育技术的内涵,教育技术学学科的发展历史、发展趋势、领域范畴、理论基础;各种教学媒体的特性及应用方法;数字化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原理及方法;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及方法;信息化环境下的各种教学模式,以及课程整合的相关知识等。

2.动作技能类目标

掌握教育技术学的基本技能。包括各种媒体的使用技能;数字化教学资源的设计与开发技能;教学设计的技能等。根据不同小组研究课题的不同,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部分的上述动作技能类教学目标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另外,我们还应掌握信息的获取、存储、加工、处理、传递、表达等技能,掌握与人沟通、协作的技能等。

3.态度情感类目标

具备对本专业的学习兴趣;具备在工作、学习、生活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意识;具备正确的现代学习观念、科学精神和态度、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与人合作的团队精神及创造精神。

(二)组织形式

学生根据研究兴趣组成课题小组,每组成员为3―6人。每组选举组长一名,负责整个小组的协调、组织工作,人数较多的小组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举副组长若干。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小组成员分工协作,共同探究。

(三)实施步骤

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部分实施步骤如下(表1):

1.准备阶段

主要是对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进行教学设计,构造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的学习环境,对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前测等。

2.具体实施阶段

包括举行专题讲座调动学生积极性,补充预备知识和技能,组建课题小组,各个课题小组选择、确定研究课题,撰写开题报告,举行开题报告会,进行具体课题研究,形成研究成果,完成结题报告,开展学生自我评价、学生间相互评价和教师评价等。

3.总结阶段

主要是对实践过程进行总结反思,包括对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后测,对后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对相关问题进行总结反思。

三、网络环境下《教育技术学导论》课程研究性学习的实践过程

依据实践方案,笔者于2006年9月至2007年1月,在教育技术学专业本科学生中进行了相关行动研究。

第1周,向学生介绍关于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的相关知识,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平台、教育技术学CAI实验室资源系统的使用方法,以及科学研究常用方法的初步知识。

第2周,组织学生组建课题小组。学生按照自愿原则,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组建了13个课题小组。根据方案,每组成员应为3―6人。由于实际情况限制,课题小组人数稍有出入,最少的一组为4人,最多的为8人。

第3―7周,每个课题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确定研究课题,撰写开题报告。随后,教师组织了网上开题评议和开题报告会,全体学生对每个课题小组的研究课题和开题报告进行了详细评议,针对每个小组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了建议。

第8―17周,课题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依据自己小组的研究方案,按照人员分工自主地去学习。期间,小组成员之间既相互独立,根据分工自己完成应做的任务,又相互协作、一起学习。为了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和解决学生研究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教师组织了课题进展交流会。

第18―20周,每个课题小组对本组研究性学习课题成果进行梳理和展示,撰写结题报告,举行结题报告会,对研究性学习进行总结性评价和反思。

四、网络环境下《教育技术学导论》课程研究性学习的实践反思

(一)后测问卷结果统计分析

经过二十周的行动研究,为了全面地了解本次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效果,笔者对参与本次实践的学生进行了后测和访谈。结果统计分析如下:

1.学习的效果调查表明,78.57%的学生对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的效果表示满意。但是还有21.43%的学生认为效果不大或没有什么效果。经过对学生研究性学习记录的分析,以及访谈,主要原因是由于这部分学生没有积极地参与研究性学习的各项活动,对研究性学习方式存在很强的排斥心理。

2.81.57%的学生对研究性学习采用小组协作学习的组织形式上表示赞同。理由是这种学习组织形式增强了同学之间的交流和互助,培养了与人协作交流能力和团队精神。与此相反,还有18.43%表示不太赞同这种学习组织形式。理由是他们觉得这种学习组织形式组织起来比较困难,和其他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也存在问题,学习过程中会产生很多分歧和争吵。

3.73.81%的学生对本次研究性学习中网络环境的作用表示认可。支持作用体现在为研究性学习提供了很多的学习资源和学习工具。另外,26.19%的学生认为本次研究性学习中网络环境对研究性学习的支持还不是很理想。

4.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有57.14%的学生在选择、确定研究课题方面存在问题,41.67%的学生撰写课题报告存在困难,48.81%的学生反映有关研究课题的资料太少。在研究性学习学习方式存在的主要问题方面,61.90%的学生认为研究性学习学习知识的效率比较低,59.52%的学生认为研究性学习需要的学习条件高,51.19%的学生认为研究性学习的学习任务难度较大。

5.60.71%的学生认为教师为学生提供了研究方法的指导,55.95%的学生认为教师和学生进行了情感交流,48.81%的学生认为教师的作用表现在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源和条件方面。另外,还有41.67%的学生选择了教师起到了丰富学生知识的作用。

(二)实践的相关规律总结

通过实施网络环境下《教育技术学导论》课程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可以有效地弥补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

传统的教学方式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组织形式、课程实施,以及课程评价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实践证明,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可以有效地弥补传统教学方式的这些不足,尤其表现在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意识,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与人协作交流的能力,以及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方面。本次研究性学习中,78.57%的学生对研究性学习的效果表示满意,67.86%的学生认为研究性学习比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给自己带来的收获更大。

2.与具体学科课程相结合是实施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的有效途径

当前,与具体学科课程相结合,围绕具体学科课程的相关内容产生探究问题,使学生进行主动的探索和学习,是实施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的有效途径。本次研究性学习中,78.57%的学生认为研究性学习基本有效或很有效地促进了《教育技术学导论》课程的学习。85.72%的学生认为研究性学习的内容安排基本体现或充分体现了研究性、实践性、开放性、综合性、现实性。由此可见,与具体学科课程相结合也能充分体现研究性学习的相关特点。

3.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面临问题

(1)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的条件要求问题

研究性学习的顺利实施必须依赖一定的学习条件。与传统的学习方式相比,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的条件要求相对更高一些。主要体现在: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对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兴趣等内在学习动机更高,需要学习者具有更高水平的学习策略和技能,有更强的学习意志自控力,以及较好的信息技术能力;要求教师有较宽的知识面、较强的组织能力和指导能力等。

(2)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的学习深度问题

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与学科教学不同,它将整个探究过程看得比结果更为重要。因为学习者通过亲历实践,了解科研的一般流程和方法,尝试与他人交往和合作,知道除了教材之外还有很多获取信息的渠道,试图综合已有的知识来解决正在研究的课题等。能够让学习者获得上述感受和体验,是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目的。但正是因为这样,学习者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可能他们的研究结果会非常稚嫩、对所要学习的知识内容的掌握非常肤浅。片面地强调过程,不注重结果,还会导致研究性学习流于形式,学习者的学习难以深入等情况的出现。本次实践中,有一部分小组就出现了此类问题。把握研究性学习的学习深度,处理好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的关系,是有效开展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要面对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钟启泉,安桂清.研究性学习理论基础[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2]黄河明.现代教育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徐世东,彭立.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模式初探[J].中国电化教育,2006,3(3):27-30.

[4]马蓉,张旭.网络环境下语法课程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研究[J].天津经理学院学报,2006,12(8):51-53.

研究性学习实践报告范文第3篇

一、总体设计与内容选取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是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中一门方法性课程,具有社会性、方法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等特点。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将方法论的知识体系转换为社会实践能力一直是本门课程教学的难题。为此,课题组针对课程特色,在课程“过程——实践”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深入推进项目式教学方法。此项目设计主要满足以下四个主要目标:

(一)总体目标

本课程旨在通过社会调查方法的学习和训练,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在社会实践中的调查研究能力,使学生能够熟练地独立地运用各种方法进行社会调查,通过发现社会问题、认识社会问题、分析社会问题、解决社会问题,增强学生职业岗位适应能力奠定基础,实现个人的综合发展。

(二)能力目标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课程重视实践性、操作性、应用性,这与职业能力的培养目标相适应。现代社会需要复合型人才,《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课程的内容组织针对此项要求,综合了多项能力与素质。一是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二是综合技术应用的能力;三是相关知识和社会阅历。培养学生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面前,能够透过事物的表面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运用文献、访谈、抽样、统计等多种手段和技术获得信息,通过现代化办公技术总结出调查报告。

(三)知识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社会调查研究的原理、程序、方法和技术,而且能够把理论取向与研究动态相结合,运用调查研究的具体技术方法,实现定性与定量的混合研究,运用抽样技术和问卷设计的最新成果,了解电话与在线调查的现状与发展,清晰民意测验、市场调查与纵贯研究的主流趋向,明确统计分析、定性分析和理论分析的功能与联系,撰写完整的调查报告等诸多方面的知识。

(四)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具备积极、严谨的工作态度,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沟通能力;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基础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具备较强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组织协调工作的能力;具有良好综合素质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针对调查研究活动过程的特点,我们将《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课程的知识体系划分成五大模块:“调查选题模块”、“方案设计模块”、“经验资料收集模块”、“资料的整理与分析模块”、“报告结果模块”。

二、项目实施与考核

(一)项目实施

总体上,我们在各教学模块下又设计了不同的项目和任务,这些实践性非常强的项目和任务的操作练习,重点在于强化学生专业操作技能的培养及训练。学生通过自主完成这些项目和任务,培养和锻炼了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提高了专业操作技能和能力,同时通过学习小组的讨论和共同完成任务,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及合作能力。

1.调查选题模块。此模块包含的项目为社会调查研究系统与调查选题与课题明确化。教师布置选题任务,要求分小组讨论,确定小组调查题目,最后将调查题目明确化。通过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选定三个课题,然后集中在课堂进行ppt展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互相学习、激发,拓展思维,锻炼思考能力。打分标准由教师给定,也可以让各小组组长参与设定,事先明确标准。

2.研究设计模块。此模块包含的项目为抽样方案设计与测量与操作化。要求学生就自己的选题明确各自的调查目的、提出研究假设、确定分析单位。就相关内容进行讨论:要求学生按照自己的选题进行抽样方案设计,并就相关内容进行小组讨论;要求学生就自己的选题进行概念的操作化、针对不同的变量选择恰当的测量尺度,并就相关内容进行小组讨论;要求学生就自己的选题进行问卷设计,就相关内容进行小组讨论;调查方案设计、演示、讨论与解读。

3.资料收集模块。此模块包含的项目为访谈法与问卷法。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选题确定资料收集方式;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研究设计进行实际调查,并交流调查感受和进行讨论;分小组进行实地调查,发现工作中的问题。

4.资料整理分析模块。此模块包含的项目为数据整理与统计分析。要求学生就自己的调查进行编码、录入和数据清理;要求学生对自己的调查数据进行简单的统计分析。

5.报告结果模块。此模块包含的项目为调查报告撰写。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调查进行研究报告的撰写;选出有代表性的或比较好的调查报告进行讨论与解读。

(二)考核评价方式

课程考核评价坚持重实践、重操作的考核原则,重视学生学习态度,强化职业能力训练与培养,弱化纯理论知识考核的指导思想,重点检验职业技能。

1.评价途径。采用“过程性”考核评价方式,具体方法如下:

总成绩由三部分组成:平时成绩占总成绩30%,即30分(含出勤10分,平时作业10分,课堂表现10分);调研报告占总成绩50%,即50分(含调查问卷设计、实际问卷调查、调研数据分析、调查报告撰写);期末答辩占总成绩20%,即20分,期末答辩操作如下:

(1)学生分组,5—8人一组,一般为课程学习小组;

(2)教师准备问题,并区分答题类型,分必答题、选答题等;

(3)学生抽签,决定小组答题顺序;

(4)教师进行现场提问。首先是必答题环节,对每一小组,由教师抽签确定3名学生,然后由学生抽取题目,并口头作答。必答题完成后,各小组派3名代表抽取题目然后作答,如不会回答或答不完全,可允许其他学生予以补充,但仅有1次机会,并且需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5)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情况分别对各小组计分。在全部小组都完成考试后,汇总计算各小组成绩。

2.学生学习评价体系构成。本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兼顾学生的学习态度、知识点掌握情况以及职业技能培养三个方面。三者所占的比例分别是20%、30%、50%,充分反映了重视学生学习态度、强化职业能力训练与培养、弱化纯理论知识考核的思想,符合本课程学生的学情状况。

三、结 语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课程通过此次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注重采用兼容高效的教学方法,通过创新性应用项目教学法和问题教学法以及其他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成为整个教学活动的目的与中心,有效地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综合运用和开创解决问题思路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使社会调查理论体系能够通过合适的教学方法应用到实际问题中,解决本课程理论枯燥、学生学习积极性低、教学效果差的问题,经过两届学生的教学实践,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高职院校文科课程实践性普遍不如理工科课程显著,准确定位文科课程的实践属性非常关键。通过分析课程的目标定位,并从中构建教学模块和教学项目,以“过程——实践”模式为蓝本,结合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考核形式,能把学生对知识的被动接受转化成为主动探求,提高学习兴趣和职业能力,最终达成课程设置目标。

参考文献:

研究性学习实践报告范文第4篇

1.实验教学理念创新与实践

1.1确立实验教学的桥梁地位和作用

确立实验教学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之间的桥梁地位和作用,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促进学生理论素养、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的全面提升。

认真规划设计实验教学课程,编写实验教材,精心组织实验教学,根据不同媒体的特点开设相应的实验教学课程。有的是专为某一专业开设,如“报刊电子编辑”之于新闻学,“电视摄像”之于广播电视新闻学,“平面广告设计”之于广告学;有的是相关专业共同开设,如“电视广告”之于广播电视新闻学与广告学,“传播学研究方法”之于所有新闻传播类专业等。当然,凡开设的实验教学课程,传媒类专业都可以选修。到目前为止,已编写各种实验教材、实验讲义近30种。

追踪新媒体技术的发展趋势,创设与媒体技术同步的系列实验教学技术平台,为学生的实践操作提供了技术设备与技术支持。

1.2探索行之有效的实验教学模式

强调自主学习与实践促进的有机结合。自主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利用现有实验教学条件主动学习与开展研究,要求学生对为什么学、学什么、如何学等问题具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比如广播电视新闻类课程,以媒介调查的结果和业界反馈的意见作为参考来进行自主学习设计、制作网络课程或多媒体课件,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学习资源,创设网上学习讨论区,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构建当前所学知识的目的。又如“媒介经营管理”课程,组织学生进行零售报摊调查,学生自行设计问卷,分组调查,通过SPSS软件进行分析统计,使学生不仅掌握了问卷统计的基本方法,而且对报业市场的情况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实践促进则是:一方面通过讲座和实地考察的方式进行,让经验丰富的传媒工作者到中心来举办讲座,传经送宝,或组织学生到传媒单位进行实地考察,让学生以传媒工作者为师,感受媒体一线的动态,吸取他们的经验和教训,找出自己的差距;另一方面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传媒实践,积极向媒体投稿,参与媒体的节目制作,参与各项传媒技能竞赛,如华人大学生广告金犊奖、校园DV大赛等,或参与学校有关重要活动的新闻报道工作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获得经验,实现专业技能的进一步提高。

1.3建立开放的实验教学平台

开放的实验教学平台,能够促进媒体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与媒体实习基地的有机对接,使校内的媒体实验教学与校外的媒体实践锻炼有机结合,强化实践操作能力践行“开放式办学”的教学理念,在加强自身建设的同0寸,积极与广东省各主要媒体、广告公司等传媒机构合作,共建媒体实习基地作为媒体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有机延伸。已签订实习基地协议的主要有: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广州日报报业集团、羊城晚报报业集团、珠海报业集团、广东电视台、广东省广告(集团)公司、21CN网站等18家单位。媒体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媒体实习基地一内一外,形成互补的平台,为全面提升实践教学的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创设“专业训练营”等项目作为学校实验教学与媒体实践锻炼的桥梁。中心重视与传媒业界合作,为学生举办各种专业训练营,包括与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合作的“暨大准记者南方训练营”,与广东电视台合作的“暨大电视采编特训营”,与广东省广告(集团)公司合作的“暨大。省广'广告兵法’训练营”等。专业训练营采用“系统化的业界讲座+针对性的业界实习”方式,使学生直接感受到业界的经验和最新的运作模式,从而使学校实验教学与传媒实践接轨。此外,中心与香教学获得了业界的有力支持。

1.4 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

深化实验教学的内涵,拓展实验教学的辐射力,把实验教学与校园文化、科技创新、自主创业等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激发创新能力。

1.4.1与校园文化活动相结合

支持学生结合专业特点,策划组织与专业实践有关的校园文化活动,例如一年一次的“新闻传播节”,两年一次的“广告节”,还有DV大赛、摄影大赛、校园公益广告大赛、报刊电子编辑排版大赛等。这些活动巩固和强化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九并在校内外产生了良好的影响。

1.4.2与科技创新活动相结合

中心积极组织学生以媒体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为平台,参与“挑战杯”、本科生创新工程项目或其他研究项目。目前我院学生申报的“挑战杯”项目中有7项获得国家级、省级或校级奖励。

中心与艾杰比尼尔森媒介研究公司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开展电视收视率的数据分析及广告投放的市场分析研究。学生还可进一步在有关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撰写科研论文,艾杰比尼尔森媒介研究公司对优秀研究论文进行奖励,以鼓励学生开展科学研究。

1.4.3与自主创业实践相结合

鼓励学生借助媒体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设立自主创业项目。如广告学专业的毕业设计就让学生自己联系客户,组成品牌服务小组,为客户提供市场调研、广告策划、广告创意制作、媒体投放等服务,以此提高学生的自主创业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2.实验教学方法与手段

具体的实验教学方法与手段有如下几点。

2.1 实验教学方法

? ? 2.1.1案例式教学

选取一个有代表性的传媒作品作为观摩的案例,在制作节目前提供给学生观看,由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进而利用投影及时地向学生演示编辑过程,分析案例的设计思想。例如在“电视节目制作实验”的“制作短片”实验项目教学中选取了“欧洲杯足球赛直播”宣传短片作为案例,利用在电视播出节目中录制的相关素材,用现有非线性编辑系统讲述如何实现案例中的“叠画”、“画中画”、3D运动画面、色彩校正、不规则运动字幕等特技效果。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跟着教师一起来进行操作,模仿练习,在听课的同时能够得到及港亚洲电视台成功合办“电视主持人,,培训班使实验时强化,而目在遇到问题时,教师可以在大屏幕匕演示示范,及时解决问题。通过细致入微的制作过程演示和高屋建瓴的技巧点拨,将学生引入专业制作的领域进一步掌握技术的运用。

2.1.2项目式教学

指导学生参与一个真实的传媒实务项目操作,在实战中总结经验、教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认识。例如在‘报刊电子编辑实验”教学中,结合学生特点精心设计项目,开展项目教学。譬如“要闻版编排设计”实验项目,布置学生利用自己收集的相关素材设计、制作一份要闻简易报刊。又如在“新闻节目直播模拟”实验项目教学中,学生就对当时新闻与传播学院与BBC中文网合作举办的“媒体角色与社会发展”论坛进行现场直播。此外,中心还联系了传媒业界,给学生提供节目的播出平台。近两年联系了凤凰卫视、广东电视台和南方电视台,让学生参与电视台的节目制作,实验教学直接围绕相关实际项目来展开。

2.1.3 研究式教学

指导学生对传媒实践与传媒发展中的各种问题开展科学研究。学生可利用媒体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独立开展科学研究或科技创新,参与诸如“挑战杯”等各种竞赛;新闻与传播学院与艾杰比尼尔森媒介研究公司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学生可利用尼尔森的电视收视率调查数据对电视收视规律与广告投放规律进行专门研究,撰写科研论文。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并更大地激发求知欲望,从而培养出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精神。

2.1.4 互动式教学

已形成多层次的互动:一是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教师提供资源和设计任务,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创作,通过媒体创作活动建立互动,通过网络信息平台进行交流;二是学生与学生的互动,通过团队实验项目的设计,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学习和研讨,并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与合作意识;三是实验中心与媒体机构互动,通过与新闻媒体和广告公司建立教学实习基地或合办培训班等方式进行积极互动,引领学生走进传媒业界,实验教学与社会接轨。

2.2 ? ? ? 实验教学手段

2.2.1 多媒体教学

在教学中,教师充分发挥多媒体的演示功能,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提供大量的资源,演示各种案例,使实验教学更加直观生动。运用实习拍摄节目、教学软件、教学影片等多种材料的观摩来进行教学,使学生在观摩中学习传媒实务的经验教训。

2.2.2 ? ? 网络化教学

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为学生制作网络课程或多媒体课件,为学生提供大量的资源,创设网上学习讨论区。例如:为电视实验课程的教学建立了“电视新闻节目系统专题学习网站”,此网站于2007年10月获第七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高教文科组三等奖;为报刊电子编辑实验课程的教学建立了“报刊编辑学习资源库网站”等。

2.2.3 专业训练营

与传媒业界合作,有计划有系统地举办各种专业训练营,聘请富有经验的业务骨干系统讲授传媒实务操作中的技能、技巧,再带领学生共同完成传媒的某项或若干工作,迅速提高学生的业务实践能力。如与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合作的“暨大准记者南方训练营”,与广东卫视合作的“暨大电视采编特训营”,与广东省广告(集团)公司合作的“暨大.省广'广告兵法’训练营”等,都取得了十分良好的效果。

研究性学习实践报告范文第5篇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survey and research of public mathematics learning attitude of application-oriented undergraduate college "three supergene",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value and specific method. By understanding the real mentality of "three supergene" while learning public mathematics, this paper analyzes factors that affect students' learning attitude, and takes appropriate reform measures to encourage students to achieve effective learning,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mathematics.

关键词: 三表生;公共数学;学习心态

Key words: three supergene;public mathematics;learning attitude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19-0223-02

0 引言

按照国家“十”报告指出的方针:“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应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要求应用型本科院校应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育出适应社会发展、并能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的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但是近几年,应用型本科院校招生计划中“三表生”的比例占了相当一部分,三表生的学习层次分化比较严重。在本科数学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普遍反映“三表生”教学难度大、学生基础差,学习兴趣不浓,目的不明确,致使教学过程的双边活动难以开展,教学效果很不理想。特别是同时教授“二表生”和“三表生”的公共数学教师感触最深,三表生的公共数学学习问题出在哪里?引起了作为数学教师的思考。实践表明,学习的效果不仅仅取决于学生的智力水平,更取决于由其学习需要动机、兴趣、意志、情绪和经验等非智力因素所支配的学习心态。因为积极的学习心态是保证学习成绩的关键。从我们实践教学来看“三表生”学习苦难,厌学的根本原因还出在学习心态上,没有正确的学习心态就不可能有好的学习动力。那么“三表生”都有些什么样的学习心态呢?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去调查研究。只有了解了学生真实的学习心态,才能有针对性的采取改进措施,提高教学质量。

本文就是基于上述考虑,提出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中通过开展调查研究,了解“三表生”学习公共数学的真实心态,分析影响学生学习心态的因素,采取相应的改革措施与对策,引导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心态,促使学生实现有效学习,从而摆脱本科公共数学课程教学的困难,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同时将调查结果分析报告提供给教学一线的教师,使教师了解“三表生”实际的数学学习心态及学习状况,改进教学方法及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同时为教学部门制定符合“三表生”实际水平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提供第一手资料。将调查结果分析报告提供给学生管理部门,为加强学生管理,促进学习提供支撑。

1 应用型本科院校“三表生”公共数学学习心态研究的价值与具体内容

1.1 研究的价值 本文的提出可以为提高高校数学课的质量,全面了解三表生的学习心态,提高三表生的学习成绩提供新思路,新方法,达到培养合格应用型人才的目的。本文研究的内容不是理论上的,而是来源于教学第一线,原始的资料都是通过调查研究得到的,提出的调查分析报告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应用性,便于教师在教学中去应用实践,具有教强的推广价值。

大学数学是高等院校科各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包括:《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数学建模》等,其是研究客观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具有很强的概括性、抽象性和逻辑性,对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特别是在培养人的思维方面,具有其它任何一门学科都无法替代的特殊功能。而应用型本科院校招生计划中“三表生”的比例占了相当一部分,三表生的学习状况直接影响到教学的质量,影响到人才的培养。新生的文化基础,综合素质呈下降趋势,这就给各本科院校的教学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在本科数学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普遍反映“三表生”教学难度大、学生基础差,学习兴趣不浓,目的不明确,致使教学过程的双边活动难以开展,教学效果很不理想。而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实践表明,学习的效果不仅仅取决于学生的智力水平,更取决于由其学习需要、动机、兴趣、意志、情绪和经验等非智力因素所支配的学习心态。积极的学习心态能促进学习效率的提高,消极的学习心态却往往成为学习的内在障碍。因此,教师必须教师只有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心态,总结心态的特点,通过方法和措施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心态,才能更好地进行数学教学,才能使得教与学更和谐地发展,这对于促使学生实现有效学习是十分重要的,保证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1.2 研究目标 ①通过实际调查,全面了解应用型本科院校“三表生”学生数学学习心态。②结合调查结果,撰写调查报告与分析研究报告,形成文字材料,提供给学校教学系部,作为系部制定“三表生”公共数学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及教学计划的直接有效依据。③将调查结果分析报告提供给教学一线的教师,是教师了解“三表生”实际的数学学习心态及学习状况,改进教学方法及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的依据。④将调查结果分析报告提供给学生管理部门,为加强学生管理,促进学习提供支撑。

1.3 研究内容 ①设计学习心态调查表。并采用小样本试验研究与分层考查的方法对三表生的学习学习心态及思维能力进行调查。②本文采用统计的方法如t检验、尹检验、相关分析、主成份相关分析等,来对调查的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与整理。撰写调查报告与分析研究报告,通过分析可以定量的了解学生的真实心态,通过正确教育观进行分析就可以找到可操作的改进措施,深刻剖析整个教学活动,将课程教改逐步推进。③根据调查结果分析报告总结建立学生良好学习心态的措施与方法,并将这些措施与方法提供给教学一线的教师作为参考,是教师了解“三表生”实际的数学学习心态及学习状况,改进教学方法及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的依据。并把学生将调查结果分析报告提供给学生管理部门,为加强学生管理,促进学习提供支撑。

2 结论

从实际教学出发,通过问卷调查这种方式,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从而逐渐完善所研究的课题。并利用统计的方法如t检验、尹检验、相关分析、主成份相关分析,来对数据进行处理,这样对于数据的分析更为准确、完整。本文研究的内容不是理论上的,而是来源于教学第一线,是负责项目的教师根据教学第一线的实践经验总结得出的教改项目,原始的资料都是通过调查研究得到的,提出的教改措施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应用性,便于教师在教学中去应用实践,对实际教学有很好的指导意义和推广价值,具有较强的推广价值;根据调查的结果合理制定建立三表生良好学习心态的方法与措施,指导教务人员、一线教师、学生管理部门对三表生学习的管理,使理论检验实践。

参考文献:

[1]李纯莲,孙宇.多元智能与积件思想在全纳教育课堂教学整合中的应用[J].长春大学学报,2008(0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