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本网工作报告内容页

示波器实验报告{整合5篇}

2024-08-04 04:04:01工作报告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示波器实验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示波器实验报告范文第1篇

【关键词】仪器实训 能力弱化 策略分析 方法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0-0237-01

中职《电子测量仪器》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工具性课程。据多年观察和调查,目前中职生在仪器使用时的不良表现为:仪器调节原理说不清道不明,仪器操作不得要领,动作拘谨呆板,尤其需要理论指导实践操作时更加茫然不知所措,这正是教学中能力弱化现象引发的后果,它直接影响学生学习本课程的积极性和实践中的创造性,其影响之深,危害之大不容小觑,值得我们高度重视,实有探讨之必要。

1.《电子测量仪器》实训教学中的仪器操作能力弱化现象探因

“能力弱化现象”有其产生的根源和存在的现实环境。首先,不重视双师型教师的自我塑造,实训理念弱后,仪器使用可带到其它实训课程中去解决,这些都是其产生的思想根源。其次,目前的中职生基础薄弱,实践能力较差,纪律观念淡薄,这导致教师在实训教学中组织难度大,求稳心态导致课程教学只注重知识灌输,技能简单了解,弱化甚至忽视了能力训练。第三,目前的教材倾向于常用仪器的组成原理、性能参数、测量基础及仪器一般使用的介绍,而传统实验对教材中一些重要知识点和能力点缺少覆盖。这些局限性都是实训教学中能力弱化的现实因素。

2.避免中职《电子测量仪器》实训教学中能力弱化的策略分析

2.1将能力训练渗透到项目教学各个层面和环节,实行全方位的能力训练策略

首先我们要围绕能力目标及训练要求对教材、学生和实训资源做充分调研,然后对某一章节的知识点做精心的梳理和筛选,确定与之对应的能力点,按认知规律再划分成几个能力阶段,进而通过模块教学的实施实现知识到技能再到能力的跃变。接下来,将相关模块纳入到一个完整的仪器训练项目中去,训练学生对某一仪器的整体的操作能力。最后将常见仪器的运用纳入到综合实训项目中,让学生在大项目中进行仪器综合操作能力的训练。可见只有在项目各个层面和环节中注重能力训练的设计,才能践行能力为本位的教学观。

2.2创新实训报告内容和形式,引导学生进行能力训练

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最终要靠实训报告来引导和落实。传统实训报告内容设计僵化,实验内容多以验证性为主,操作单调重复,理实之间缺少互动,不利于能力生成训练;报告的面孔单一呆板,缺泛生气,没有体现服务于内容和能力的宗旨;种种弊端使得实训报告成了制约学生实习能力的桎梏。

实验报告的创新设计就是要真正体现项目教学消化知识,掌握技能,关注情感,突出能力训练这一特点,为此,内容安排要目标明确,流程清晰,知识与技能衔接紧密,富有启发性,利于技能向能力的转化;同时要注重实训报告样式的设计,样式要亲近自然,贴合学生特点,使学生乐于接受。各分任务的标题要有明确的指向性,整体思路清晰,任务布局合理,更好地实现形式为内容服务,内容体现能力的宗旨。

2.3重视先进教学软件的应用,发挥其在能力训练中的积极作用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电子测量仪器》课程的虚拟仪器和仿真软件不断涌现和更新,其强大的功能对学生有着很强的魔力,也为教师搭建了很好的能力训练平台。通过各种虚拟操作和模拟仿真,能及时消化知识,促进学生对操作原理和要领的理解,对学生投入实践有着很强的指导作用,它的快捷有效缩短了学生能力生成的周期。

3.提升学生仪器操作能力的方法实践

以示波器的学习使用为例,由于示波器的原理框图错综复杂,面板布局因型而异,键钮繁多功能有别,操作方法灵活多变,程序要领难以掌握,这些特点势必要求我们更加重视能力训练的方法实践。

以示波器为例,首先将示波器的使用作为一个训练项目来安排,按照学生对示波器的认知过程和实践规律将该项目分解为:(1)认识示波器,(2)示波器的基本操作,(3)示波器的应用三大模块。再以“波形显示原理”这节内容为例,可将其归结到基本操作模块中去。因为其涉及示波器的好多基本操作,对后继实训操作有着很强的理论指导价值,对训练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大有裨益。因此,我们可将“波形显示原理”的相关知识分解到下列操作任务中:(1)光点的显示操作。通过操作控制光点不同的显示位置,领会光点形成的基本原理,领会光点和波形的关系。(2)示波器的扫描操作。通过光点自左向右的扫描及动作快慢的观察让学生理解扫描、扫描速度、扫描周期等概念,切实感受扫描的作用。(3)光迹显示为直线段的操作。通过对单一偏转板施加交流电压时光点的轨迹特征直观分析进一步思考波形显示的办法。(4)波形的显示操作。通过波形的显示操作领会波形显示原理基本要求。(5)波形的同步操作。通过不同的设置操作观察不同步的现象,领会其成因,掌握调整的办法,最终领会同步的条件。可见,通过这种针对性的设计训练,能使学生直观地领会抽象的概念,有助于学生对基本操作原理、目的和意义的理解和操作方法的掌握,从而积极释放学生示波器应用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今后的操作中得心应手,避免盲目。项目的安排方法最终要靠实训报告的编制来体现,因此遵循前面的策略方法,精心设计实训报告每一步骤和内容,把知识点能力点有机贯穿起来,做到重点突出,要领规范,逻辑推理简明扼要贴合学生实际。

这样的方法实践,关键是以学生的能力训练和成长为主线进行勾勒安排。这对其它的电子测量仪器实训也有借鉴作用,能力为主线进行方法实践也就抓住了实训教学的生命线。

4.能力培养的策略和方法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

结合教材性质特点和学生实际,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宗旨来构筑实训教学的质量生命线,全方位推进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和方法实践,不仅对《电子测量仪器》课程,而且对其它的专业课程的教学都有指导价值,我们开展策略研究和方法实践的过程是动态的、与时俱进的,这就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唯有如此,我们的实训教学才能勇立潮头,我们的学生才能练就弄潮高手。

参考文献:

[1]谭延亮,游开明,高峰.电子测量实验教学改革探索[J].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1(03) :150-152.

示波器实验报告范文第2篇

在以往与学生的交谈中了解到,有一部分学生进实验室之前根本就不进行预习;一部分同学虽说是提前预习了,但上课时会发现他们根本就没明白实验设计原理;还有一部分同学只预习明白了其中一部分,但仍然影响课上正常进行。为了督促学生很好地进行预习,我们在正式上课前一周把实验卡片发给学生,实验卡片包括以下内容:思考题、实验内容及数据处理、注意事项、评分标准等。其中思考题的设置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预习的针对性,抓住实验设计核心和实验要点。同时,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要求学生进实验室之前把这些思考题回答在预习报告上。为了避免部分同学完全不进行预习就来做实验,在课堂上抄写实验预习报告,我们还要求学生一进实验室就即刻提交实验预习报告。对于双光栅法测微弱振动位移量实验,我们设计的思考题如下:

(1)微弱振动的振幅如何获得?

(2)本实验中如何得到拍频波?其拍频大小由什么决定?

(3)激光器射出的激光波长为635nm,由此可知其频率为多少?能直接探测吗?若不能,怎么解决?

(4)为什么要使用光拍?形成光拍的条件是什么?(理论上)

(5)如何判断动光栅与静光栅的刻痕已平行?

(6)作外力驱动音叉谐振曲线时,为什么要固定信号功率?测量时首先要找到音叉的什么频率?如何找?

2围绕思考题分小组讨论

学生独立进行实验预习时,思路上总会有一定的局限。往往可能因搞不懂某些小知识点阻碍实验预习的正常进行。所以,我们在正式上课时,首先将学生分成两组(每组5名学生),思考题分成两部分,每组负责一部分,讨论20分钟并给出思考题的答案。这样做不仅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还增强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同时,也可以使极少数没有预习的同学也略学到一些。

3提问+提示引导的方式使学生明确实验思路

有相当一部分同学为了完成实验来做实验,总是着急做实验,一遇到问题就叫老师帮忙,而不去认真思考,不设法自己解决。还有,学生在实验时总是不能将理论课中所学知识灵活地运用到实验中来,这是一种普遍现象。所以在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前,我们采取了以下教学环节:明确理论上要达到什么目的,借助什么实验器件可以达到此目的,理论和实验器件的结合最终如何达到目的。下面仍以双光栅法测微弱振动位移量实验为例展现具体过程。从实验题目来看的话,提问学生最终要得到哪个物理量?大部分学生可以回答出来:音叉振动的振幅。提示学生,要测量的是长度,有什么获得办法?学生会提出用刻度尺、游标卡尺等。再引导学生观察音叉振动的特点。音叉振动的幅度很小,肉眼完全无法分辨,而且振动的位置时刻在变化,教师否定这种方法。那怎么办呢?再提示学生我们是综合设计实验,可以考虑力学、光学、电学等方法。再看实验题目,学生会说出利用双光栅法。新的问题出现:什么是双光栅法?这时要带着学生一起复习光学中所学知识———光栅。首先回忆光栅的结构,从单缝衍射、双缝干涉的衍射图样,猜想光栅的衍射图样。同时,利用教学器件激光笔演示激光通过一光栅后投影在墙上的衍射图样,与分析结果比对,直观明了。学生清楚了光栅的概念后,说明双光栅即是一动一静两光栅,其中动光栅贴在音叉上随音叉一起振动。再紧接着提问:为什么要用双光栅法?这时学生一般会不知所措,提示从光的频率方面考虑。已知实验激光波长,提问学生激光频率大小在什么量级。提供给学生仪器价格信息,比如Agilent公司几个GHz的示波器价格在百万元左右,直接探测激光这么高频率的光非常困难,而且仪器造价昂贵。此方法行不通。进一步提示学生,现在光频率太高了,简单的想法是降低频率,这时再让学生观察我们实验提供的示波器能探测的频率,随便告诉学生这个仪器只需要几千元左右,实验成本大幅降低。又一新问题出现:怎么降低?部分学生能说出光拍法。这个时候类比音拍的概念,来讲解光拍。根据波的叠加原理,得出获得强的光拍信号的理论及实验条件:利用一动一静两光栅得到同方向传播、且频率相差很小的两列光波的叠加。

数学推导得出动光栅的振动速度与光拍频率的关系:ωd=2πvd,其中ωd是光拍圆频率,v是动光栅振动速度(也即音叉振动速度。),d是光栅密度。即F拍=ωd2π=vd=v·n0,其中n0=1d为光栅密度。这样力学量v和光学量F拍之间搭起了桥梁。学生熟知音叉振动的振幅与音叉振动速度的关系:A=12T/20v(t)dt=12T/20F拍(t)n0dt=12n0T/20F拍(t)dt。引导学生从频率的基本定义出发分析积分结果所代表的物理意义:半个音叉振动周期内光拍拍频波的个数(借助示波器!)。在学生清楚了音叉振幅的测量方法后,再来回顾振动的知识,即音叉振动的特点。提问学生音叉振动属于简谐振动、阻尼振动、受迫振动等中的哪一类振动?学生能够正确回答:受迫振动。提问学生哪些因素影响受迫振动的振幅?如何影响?利用荡秋千、共振引起桥梁断裂等例子引导学生找到答案:策动力的大小和频率,且固定策动力频率时,策动力越大,振幅越大;固定策动力大小,改变策动力频率,共振时,振幅最大,此时策动力频率接近固有频率,远离固有频率时,振幅迅速减小。所以在研究音叉振动的谐振曲线时,考虑的是策动力频率对音叉振动振幅的影响,此时应固定策动力大小。但是前提是选择好合适的策动力大小,若策动力太大,半个音叉振动周期内光拍拍频波的个数太多,眼睛无法分辩。若策动力太小,振动太微弱,无法研究振动。要研究谐振曲线,最简单的方法是找到共振点,提问学生怎么找?这时实验仪器是打开的,让学生静下来注意听音叉发出的声音。引导学生说出音叉发出的声音和音叉振幅的关系。学生明白了找共振点的方法是听声音。这时进一步提问我们人耳能准确地分辨出哪个声音最大吗?学生会说不能,那怎么办?再回到计算振幅的公式,学生会恍然大悟,示波器上半个音叉振动周期内光拍拍频波的个数最多时,对应的即是共振点。最后,和学生一起总结实验思路:

(1)调整光路,经光电转换器后在示波器上观察到强的光拍信号;

(2)寻找音叉振动的谐振点,调整音叉功率和频率,听音叉声音,并借助示波器。

(3)测量完整的谐振曲线,此时固定音叉功率。随后学生自己整理思路,自己独立动手完成实验。

4对部分学生进行进一步指导

按步骤3讨论完实验思路后,由于学生个体的差异,相当一部分同学还是有很多不明白的地方。这时再单独指导。了解学生的问题,搞清学生的问题出现在哪里。先让学生从理论上找出答案,然后再让学生寻找具体哪个或哪些实验仪器部件可以达到目的。而不是直接告诉学生结果。这个环节学生起主导作用。

5实验报告

中对实验步骤的要求为了督促学生对实验操作过程进行回顾,我们特别要求在实验报告上详细写出实验步骤。学生在完成这一部分的过程中有时会发现操作过程中的重大失误。教师在批阅实验报告时也能从这一部分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引起学生对细节问题的关注,培养全面良好的实验习惯和能力。同时这一要求还可以加深学生对实验设计思路的认识。

6实验报告中对实验数据处理的要求

示波器实验报告范文第3篇

【关键词】超声 脉冲回波 影像物理学

在医学影像里广泛应用的超声成像技术,主要便是利用了超声脉冲回波原理。由于这种医学影像技术的人体成像原理是通过超声波的能量来实现的,所以对人体无任何辐射性危害,而且因为该成像技术成本较低、安全性高,已被普及广泛应用到临床、介入治疗等方法中,成为医院里医学影像设备中重要设备之一。随着超声成像技术的普及应用,超声影像技术的物理原理基础在医学影像物理学也变成了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学习超声影像的物理方面基础,能够帮助认识和理解超声的含义及超声影像的意义。因此本次研究通过利用超声脉冲回波原理设计影像物理学实验,促进超声影像物理学的学习,详细如下。

1 实验研究目标

超声成像的目的在于,声波于人体各组织的穿透能力达到可以深度成像。超声成像所测算的物理量为声波的回波幅度和相位,回波的时间常用于定位声波的深度。由于声波在人体组织的穿透速度约等于常数,因此回波的特征可以反映不同人体组织密度的不同。经过对反射回波的接收,并使其在显像屏上以不同的亮度等级呈现,最终形成超声图像。而若超声波的频率越高,则其波长越短,能量越高,分辨率越高,所成图像质量越佳。但是由于声波穿透深度与声波频率成反比,深度越小频率越高,所以想得到质量高的高频超声成像是以牺牲穿透深度为代价的[1]。通过设计实施超声脉冲回波原理设计影像物理学实验,可以更好的掌握声波的产生及传播原理,提高对超声波图像的物理意义的理解,掌握超声波的各项参数对超声最终所成图像的影响。

2 实验设计原理

超声波的基本参数有三个,包括频率、波长和声速。声波的振动频率f=振动数/时间(s),f由振动源决定,声波(在人体内部)的传播速度c取决于传播媒体。超声波和人体组织发生相互作用后之后,改变了起载体功能的超声波的物理特性,例如使能量发生衰减改变,使声波的传播方向发生反射、衍射等改变。而临床诊断所需要的信息就依托存在于这些不断变化的物理参数中,这些物理参数的不断变化不仅是诊断信息的依附,更是一些补偿机制的依据[2]。而波的吸收定律、反射定律等是掌握超声波成像原理的关键。超声波和人体组织发生相互作用而引起的能量变化为一个能量衰减的过程,像声束在人体组织表面发生折射、散射等均会减弱入射声波的能量。不管声波通过的内部是何种分子过程,超声波能量的衰减均符合如下式的负指数形式规律:

3 实验仪器设计及内容

本次实验中所需要使用的实验仪器包括:超声体模、美国OLYMPUS公司的超声发射接收仪器、超声测试模具及迈瑞公司的DP6600的超声诊断仪器。通过这些设备,依据实验要求事项,设计了两个内容的实验,详细如下:

3.1 图像与体模的验证实验

首先通过超声诊断仪器的探头来探测超声体模,观测超声图像所显示的体模信息,而后将超声图像与超声体模进行对比,以此来掌握超声图像所反映的物理意义。而后对超声诊断仪器的各项参数进行完成调整,包括声波速度、诊断仪探头的发射频率、声波功率及超声回波的接收灵敏度等[4],同时观察超声显示图像的改变情况。实验目的包括了解超声波各项参数对超声图像的影响过程,所以调整超声各项参数对图像变化情况的影响,应被记录、加入到最终的实验报告中。

3.2 综合测算声速类实验

通过使用示波器、超生脉冲回波规律、超声波发射接收仪器及超声波测试部分,来对超声波在介质水中的穿透速度、超声波在有机玻璃内传播的衰减系数进行记录、计算。实验进行时,需要注意示波器和超声波发射接收仪器的仔细连接,而后将恰当的传感器接入超声发射接收仪器的T/R端口,且把传感器置于适当测试模具的有利位置。在对超声波在介质水中的穿透速度进行计算时,同时观察、记录示波器所反映的波形图,利用示波器的B扫描功能及X轴扫描拓展功能,来对中间两个不同界面的反射脉冲回波分别对应的峰值点间的时间差进行详细记录,以此来完成对超声波在介质水中的穿透速度的计算。在关于声速计算的最终实验报告中需要包括:声速测试的物理原理,测得的脉冲回波波形,对两个脉冲回波分别的峰值点和峰值点间的时间差的标识,详细计算过程,实验中产生的误差及误差产生的原因。在对超声波在有机玻璃内传播的衰减系数进行计算时,观察示波器所反映波形,记录测试模具里两个界面脉冲回波的峰值幅度。

4 结语

在影像物理学的研究中,包括许多用于成像的物质波。本次实验选取的超声波为其中一种安全可靠有效的物质波,通过本次实验,可以对超声在不同介质里的传播规律及声波的衍射、折射、散射等在超声成像中的作用进行深入了解,理解超声影像显示的物理原理,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对影像物理学里的理论进行了验证。

参考文献:

[1]任杰.基于超声脉冲回波的影像物理学实验设计[J].科技信息,2010(5):436.

[2]熊政纲,左龙.超声影像实验设计[C].//第六届全国高等学校物理实验教学研讨会论文集.2010:310-312.

示波器实验报告范文第4篇

关键词:设计性实验教学;课题设计;课题评估

中图分类号:G6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9-0008-03

《数字电路实验》是我校电子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是继《数字电路》理论课程后单独的一门实验课程。《数字电路实验》是理论教学的补充和延续,通过实验教学可以巩固理论知识,培养实践能力。同时数字电路实验也是《微机原理》、《微机接口技术》等的前端课程,有着很重要的地位。数字逻辑电路技术领域的知识包含理论和实践,这一特点决定了数字电路实验教学必须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如何在数字电路实验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是实验教学中的重要课题。我们尝试把数字电路实验分成三部分进行:基础实验;单元电路设计实验;综合性设计实验。第一步分的基础实验是和理论课程紧密的结合,实验的设置主要是一些入门级的基本概念,进度跟随理论课程同步进行。第二、第三部分是在第二学期进行。第二部分的单元电路设计是为了进一步加深对数字电路的重要概念的理解和运用。从本质上讲应该是属于验证性的实验。第三部分是数字电路综合设计,在综合设计的题目中,适当的涉及一些传感器,模拟电路等其他课程中的知识,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

一、传统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实验内容设置。在传统的重视理论教学,轻视实验教学的影响下,每一次的实验内容仅仅局限于验证理论课上的结论。对于通过实验加深理解理论知识的应用方面有所欠缺。传统的数字电路实验内容中,很少有涉及到模拟电路、传感器等方面的内容的综合性实验。传统验证性不利于培养现时代所需要的有理论知识、有动手能力、有创新意识的人才。

2.实验设备。传统的数字电路实验设备实验教学的手段相对落后,实验内容和实验方式也就受到了限制。实验一般是在面包板或者是类似于面包板的实验箱上进行。学生只要对照书本连线即可完成实验。造成了部分学生在不懂实验原理的情况下,依样画葫芦也同样完成了实验。部分学生在做完实验后还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完全处于被动地位。没有起到实验教学应该起到的作用。

3.实验报告和实验评分。合理的成绩评定方法是客观评价教学质量的一个指标。传统的实验考核成绩主要由实验报告和期末考试决定。但由于传统的实验内容和实验方式的限制,依靠实验报告和期末考试的评分方式无法全面评价学生是否掌握了实验原理、技巧、以及实验过程中的表现,有失公正、全面的评分原则。

二、设计性实验教学必要性

验证性实验是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仅仅是验证性的基础实验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不能适应后继课程和当前的经济时代对人才培养的迫切需求。设计性实验则要求学生在掌握牢固的基础知识后,运用一种或多种方法完成教师给定的实验。教育部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明确指出:“设计性实验是指给定实验目的要求和实验条件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并加以完成的实验”。设计性实验在实施的过程中,很明显的产生了以下几个特点:

1.发挥了学生实验积极性。在数字电路的设计实验中,实验教师只是给定了实验的课题,考虑到学生个体的差异,教师根据课题的实际情况,对部分设计性实验课题给出了原理性框图。设计实验并不规定实现课题的方法和手段,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选择实现实验器材、方法和手段。学生必须自己查阅资料,规划实验过程和方案,设计实验电路,主动询问教师。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处于主动的学习状态。例如课题:晶体管图示仪用的三角波锯齿波发生器设计。该题可以用常规的模拟电路实现,也可以用数字器件加上部分模拟器件设计出性能更稳定的电路。学生在接受设计课题后,首先是要查找资料,了解图示仪工作原理,查找三角波锯齿波发生器各种设计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实验的积极性。

2.在实验方法上的多样性。设计性实验的课题是明确的,但是并不规定实现课题的方法。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当多个实验小组在选择了同一个实验课题时,各个实验小组会有不同的实验方法。在设计性实验的过程中,充分的发挥了人的创造性思维,也就是最大限度地调动了积极性。例如:在实现图示仪中用的锯齿波三角波发生器电路设计时,可以采用555电路作为CLK信号,对数字电路的计数器进行计数,通过运放产生锯齿波和三角波的设计方案。但是也有同学用555电路作为振荡器,使用三极管对555波形输出进行积分,从而直接产生三角波锯齿波的实验方案。

示波器实验报告范文第5篇

【关键词】校飞规定;校飞的飞行方法;前期准备;设备调试

引言

DVOR是陆基导航中一种非常重要的导航设备,通常与DME设备安装在一起,构成ρ-θ导航方式,从而引导飞机安全、有效的飞行。笔者通过对DVOR4000设备的校飞方面总结了一些经验,和同行们一起进行交流和探讨。

1.校飞的定义、作用、目的和周期

1.1 校飞的定义

飞行校验是指为保证飞行安全,使用装有专门校验设备的飞行校验飞机,按照飞行校验的有关标准、规范,检查、校准和评估各种通信、导航、监视设备的空间信号质量、容限及系统功能,并依据检查、校准和评估结果出具飞行校验报告的过程。

1.2 校飞的作用

1)新建、更新和重大调整后的设备,无法完全通过地面调试对其空间信号质量和全部系统功能进行检测和校准。2)运行中的设备可能因为自身老化、故障、电磁环境变化等因素产生空间信号漂移等运行风险,这些风险无法通过地面监控手段进行有效控制,需要定期或不定期对其进行重新检测和校准。

1.3 校飞的目的

对设备空间信号和系统功能进行检查、校准和评估,在确保设备或系统满足安全运行要求的基础上,努力使设备达到最佳运行状态。

1.4 校飞的周期

《民用航空通信导航监视设备飞行校验管理规则》规定,全向信标在承担进近导航功能时,定期校验周期为540天;投产校验后270天内执行一次监视性校验。全向信标承担航路航线导航功能时,定期校验周期为1080天;投产校验后540天内执行一次监视性校验。

2.校飞相关的组织工作

根据飞行校验的规定,校验对象的运行管理单位应当安排人员主动配合校验机构共同完成飞行校验任务。当运行单位接到校飞通知后应当积极做好以下工作:

1)运行单位接到校飞通知后,提前填写校飞请示。联系相关负责人落实停机位和机组人员进出机坪证件。

2)组织校飞协调会,落实相关项目,其内容有:机组呼号、通话频率、加油类型、天气状况、校飞计划、备降场等。

3)协调会结束后准备原始资料提供表,航行通告。

4)准备上一次的校飞数据,检查调试电脑, 准备与机组通信的相关设备等。

5)联系机场现场指挥中心,要求协调电源车和加油车。

6)每次校飞结束时,接到机组后需落实下一次校飞开始的时间以及是否需要加油等。

7)当校飞全部结束后,应在机组处取得收费通知单、机务存档和校飞报告,在取得飞行校验报告后,根据《飞行校验》第四十八条而采取相应的措施。

3.VOR设备的飞行方法

1)基准方位:飞机按监控器方位(通常情况下)飞行距VOR台10-20NM一段径向线,检查方位误差、调制度是否符合要求。

2)辐射图精确度(校直,弯曲,抖动):在飞圆周、航线、进近、进离场中检查。

3)极化 :在飞径向线时飞机作左右30度横滚机动飞行以及转弯时检查方位误差的变化量。

4)方位告警:飞行方法同1)。

4.校飞前运行单位的准备工作

4.1 人员和器材的准备

执行设备校飞任务时,台站至少应有2名技术人员。应准备一个带有长度超过地网的电线接线板、一台安装好ALCATEL操作程序的电脑、一台(或两台)地对空电台、一台示波器、设备说明书、记录本、计算器和笔。

4.2 测试混合函数波形

在ASU机柜BSG-D模块左侧的测试接口,接延伸板,示波器置于“DC”模式,示波器的探头分别接延伸板的1b5、1b6、1b7、1b8,所对应的信号分别为1b5―SBA S 1b7―SBA C 1b6―SBB S 1b8―SBB C。要求四个波形幅度一致,如不一致,打开“TX1/TX2 Adjustment ASU”窗口,调整相应的参数“SBA(USB) Sinus Blending、SBA(USB) Cosine Blending、SBB(LSB) Sinus Blending、SBB(LSB) Cosine Blending”,使四个波形幅度一致。

4.3 检查和打印发射机参数

1)打开电脑,点击“RC”快捷图标。

2)在弹出的窗口“THALES ATM-NAVIDS”中,点击“login”,待“logout”出现后,点击“VOR select”。

3)在弹出的窗口“DVOR-100(DVOR432)-controlling”,点击“”。

4)在弹出的窗口“ADJUST WINDOWS”中,选择“MONITOR-1”,再选择“Measurement actual”,再选择“WINDOW―X”,再点击“set”。

5)打开运行发射机的工作参数窗口。点击“TX1/TX2”,再选择相应发射机的“BITE ADC-1、BITE ADC-2、BITE ASU”,再选择“WINDOW― X”,再点击“set”。

6)在所打开窗口中检查各种参数,显示数值区域呈绿色为正常。

7)点击“”,在弹出的窗口中选择打印TX1/TX2的所有工作参数、M1/2的监视参数、告警门限、监视器校准。

5.校飞调试

5.1 设备联机

1)打开窗口“DVOR-100(DVOR432)-controlling”,点击相应发射机的参数调整窗口。2)打开窗口“TX1/TX2 Adjustment”、“TX1/TX2 Adjustment ASU”和“MON1/MON2 Measurements”。

5.2 根据校验飞机上校验员指令调整发射参数

校飞人员点击“DVOR-100(DVOR432)-controlling”窗口中的“Commands”,选择“ SET both MON BYPASS ON”,使双监控器旁路,这样在发射机调整时即使监控到的参数超出监控器门限也不会出现换机现象。

5.2.1 载波功率调整(只有校验员要求增加作用距离时才需要调此项)

1)地面操作员根据校验员会发出指令,以监视窗口“RF-Level”读数作为参考值。

2)在接天线发射机窗口“TX1/TX2 Adjustment”中调整“Carrier Power”,使参考值的变化对应指令要求。

3)此项调整后,向机组报告。

4)如此循环直到合格为止。

5.2.2 30Hz AM调制度、方位和识别码调制度的调整

1)地面操作员根据校验员发出的指令,以监视窗口“M1/2 MOD. Depth 30Hz AM”、“M1/2 Azimuth”、“M1/2 MOD Depth Identity AM”读数作为参考值。

2)在接天线发射机的窗口“TX1/TX2 Adjustment”中调整“T1/T2 MOD. Depth 30Hz AM―XX%”、“Azimuth Alignment”、“MOD Depth Identity AM”使参考值的变化对应指令要求。

3)此项调整后,向机组报告。

4)如此循环直到合格为止。

5.2.3 9960Hz调制度的调整

9960Hz AM的调制度公式为:

通过该公式可以看出影响9960Hz AM的因素有:

①载波功率;

②边带相对于载波信号的相位;

③上下边带功率。

1)地面操作员根据校验员发出的指令,以监视窗口“M1/2 MOD Depth 9960Hz”读数作为参考值。

在校飞过程中应当在尽量短的时间内把9960Hz AM值调整到所要求的数值,因此引进一个调整系数factor,用来调节混合信号的所有电平(在TX Adjustment ASU窗口中调整Alignment all Blending level的数值),该数值范围:80.0~120.0。

调整系数factor的计算公式为:

例如:

a.校验员告诉9960Hz AM为32%,地面调试人员要将调制度调到30%,那么在TX Adjustment ASU窗口中调整Alignment all Blending level调整系数为:

b.校验员告诉9960Hz AM为28%,地面调试人员要将调制度调到30%,那么在TX Adjustment ASU窗口中调整Alignment all Blending level调整系数为:

2)上边带SBA(USB)功率调整:将示波器接至ASU测试板1b5、1b7,在TX Adjustments窗口中调整SBA

(USB)Power level 数值,减小或增加SBA(USB)功率至信号波形处于临界限幅状态(即削顶状态)。

3)下边带SBB(LSB)功率调整:将示波器接至ASU测试板1b6 、1b8,在TX Adjustments窗口中调整

SBB(LSB) Power level 数值,减小SBB功率至信号波形处于临界限幅状态(即削顶状态)。

4)设定边带SB1(USB)、SB2(LSB)功率:在TX Adjustments中Alignment SBA+SBB(USB+LSB) Power level

项输入105%,将SB1(USB)、SB2(LSB)功率同时相应增加5%。

5)此项调整后,向机组报告。

5.3 监控器的调整和门限检查

打开窗口“MON1/MON2 Calibration”,分别对双监控器的载波电平、9960Hz AM调制度、Azimuth、识别码AM调制度校准到规定的数值。每次校飞后都要对监视器告警门限进行检查,参照设备说明书设置各项参数的正确门限,最后在“Commands”子菜单中关掉监视器BYPASS,恢复正常,存储和打印相关数据。

6.总结

DVOR4000设备的校飞工作从前期准备到设备调试需要运行管理单位精密组织和多方面协调,每一件事情都要做到严谨周密。设备在校飞过程对设备维护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在尽量短的时间内配合校验机组人员把设备调试到最佳状态,这就需要维护人员一定要熟练掌握设备的原理、信号流程、关键点波形、软件操作等有关知识。以上是笔者对于DVOR4000设备校飞工作从前期准备到调试过程中总结出的一点经验,请同行们不吝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意大利)ALCATEL.VHF Omnidirectional Radio Range,技术手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