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本网工作总结内容页

小学数学期中考试总结{整合5篇}

2024-08-04 11:33:01工作总结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学数学期中考试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小学数学期中考试总结范文第1篇

初中期末总结范文一:

x月x日,北京师范大学朝阳附属中学的初一年级,迎来了竞争激烈的期末考试。同时也预示我初一年级的第一学期结束了。回首这一学期的学习与生活,感慨颇多。

在学习方面,我感觉比小学时的学习步奏紧张,学习的知识深奥,经过各位老师对我的谆谆教导,通过我的不断努力,不断地总结学习方法,改正不足之处。使我的学习成绩不断攀升,从最初的月考全年级排名第74名,到本次期末考试的全年级排名第25名。本次考试我牢记老师的叮嘱,在考试过程中,没有丝毫紧张,认真审题,做题,不马虎,答完卷子后,认真检查,不浮躁。在考试前做好充足的准备,考试前教室里充满学习的氛围,我也不例外。考试前虽然挺累的,但是我无怨无悔,因为我要做到最棒,发挥我的最佳水平,为我及我们初一二班争光。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所有的成果都在这次考试中体现,初一二班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和我及我们每一个同学的努力是密不可分的。

在生活方面,我的自理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自己料理日常的生活琐事,并在宿舍表现评价中未扣分数,而且我的宿舍还被评为了优秀宿舍。

综合这次考试,我的下学期的目标是:第一,本次期末考试语文成绩不太理想,我要继续扎实基础知识,增加阅读量,提升作文水平,下学期要更进一层楼;第二,在考试过程中,应多发扬不畏困难的精神,在数学考试中,我因一个小小的错误而失掉分数,这也一直是我的遗憾。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在试卷上有一道题,我用很多方法去做,可是还是没有做出来,离考试结束还剩5分钟,由于时间有限,我只好把第一种方法抄上去了,考试结束后,我与同学对答案,才发现那道“难题”我忘加了个零,真是马虎害人呀;第三,在新的一年里,我会完成20xx年未完成的心愿,比如在运动会上获得奖项,每天参加“51020”训练,增强体质,800米考试获得满分等等。

总之这学期我的收获颇丰,下学期我将再接再厉,再创佳绩!

自评:本人道德品质优良,勤奋好学,乐于助人,见到师长有礼貌。在能力方面,学习能力上我有自己的学习方法,但是在管理能力上,有点欠缺。本人热爱学习,十分勤奋,上课认真听讲,下课认真完成作业。本学期取得的成绩很好,但还可以提高,下学期一定再接再励。

初中期末总结范文二:

时间好似流星雨.在这个学期里,我交道了新朋友,我们好似快乐的小小鸟,一起度过了一学期的快乐时光.我还学了很多新知识,把他们装进我心理的知识宝库.我还在一学期中改了不少缺点,让我又有了进一步的提高.......我舍不得一学期,我好舍不得,因为他是一个充满光明的一学期,充满知识的一学期,充满快乐的一学期!

初一学期的生活眨眼之间就过去了,头脑中还清晰的记着刚来时的情景,没想到这么快就面临期末考试。回想这四个月来我的学习生活,既清闲又忙碌,在清闲中我学会了与他人交流,在忙碌中我学到了该学的知识。

到了中学,感受一种新的教学,我倍感荣幸。在这里,虽然没有哪一个老师手把手的指导我、教我学,可我正式在这样一种环境下懂得了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而且,因为这样,我有无限的选择权利。

每次和别人交流时,我都以为自己在学校里每天都一无所获,可是在总结学习、收获成果时,我才清楚地看到我没有白白地度过四个月。

小学数学期中考试总结范文第2篇

(海军大连舰艇学院 基础部, 辽宁 大连 116018)

摘 要:针对目前公共计算机课程成绩考核与评价方法中存在的弊端,把公共计算机课程成绩评价与标准分制度有机结合,应用数理统计学理论与方法,深入探讨计算标准分时应该考虑的各种因素及具体实施措施,提出适合公共计算机课程的标准化成绩评价算法,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监控,尽量客观地反映学生的真实学习效果,形成客观公平的考核评价模式。

关键词 :平时成绩;标准分;评价方法;算法

第一作者简介:徐东,男,讲师,研究方向为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计算机教育,xudong_1992@163.com。

0 引 言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为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高等院校必须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以便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和毕业生素质。在教育改革中,要大力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监控与考核,这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可以产生积极作用。

高校的公共计算机课程属于多专业、多班次、分散师资的通识基础教育,现行成绩评价方法与新的人才培养需求不相适应,存在诸多不利因素。如何既能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实施有效监控,又能统一标准,实现对学生成绩客观、公平、公正、公开的评价,是目前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1 课程成绩评价策略现状分析

现代教育评价强调定性与定量的结合。目前,世界通用的两种考核评分制度一是原始分制度,二是标准分制度。标准分制度是世界公认的、各国广泛采用的比较科学的考试成绩评价方式,其主要着眼于团体中考生个体成绩的区分,目的在于将个人考试的成绩与他人作比较,明确个体在团体中的位置,以便对考生进行层次划分、排序[1-2]。

目前流行的标准分算法大多直接建立在单次考试原始分基础之上,对于平时成绩在总成绩中占比较大的情况,如果平时成绩的评价标准不统一,随意性大,作为基础的原始分不够公平和客观,则这种标准分方法的有效性也会大打折扣。

1.1 任课教师的个性化差异会影响平时成绩评定

公共计算机课程覆盖面广,开课专业和授课教师多,学生基础各异,水平参差不齐。对于同一门课,不同的教师在平时成绩的评判标准上会有个性化差异,有的教师标准严格,有的则相对宽松,这种人为因素的存在使得平时成绩不能完全反映在统一考核标准下学生真实的学习效果。

1.2 阶段性测试的有效性会影响平时成绩评定

期中考试和阶段测验时,监考的标准通常可能比期末考试宽松,学生在考试过程中的诚信度、考试成绩的真实性会因此受到影响,从而也影响了评价结果的客观和公平。

1.3 平时成绩在总成绩中所占比例太小

现行课程成绩评价体系中,平时成绩大多只占总成绩的20%以下,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80%以上,平时成绩所占比例太小,对实施标准化评价不利。

1.4 成绩分布的不合理性对成绩评价的影响

通常,平时成绩普遍偏高,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在给定学生平时成绩时,没有科学划定学生成绩分布,合理的成绩分析曲线应该是符合正态分布的。如果使单个班次内的单科成绩分析曲线达到正态分布标准,则要求任课教师在给定学生平时成绩时把握一定的宏观性。

2 基于标准分的平时成绩评价方案

为了解决平时成绩客观性、公平性的问题,笔者所在团队进行了多年探索,通过相关任课教师在计算机软件类课程教学中的实践,找到了一种适合公共计算机课程的成绩评价办法,这种方法采用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先分离再统筹的方式。平时成绩可以监控学生各阶段的学习效果,应该在总成绩中占有更大的比重,与此对应,更重要的是要推进平时成绩评定的标准化,这样才能真正达到平时成绩评定的客观性、公平性。期末考试在相同时间,全院集中采用闭卷笔试的形式进行,这种组织形式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成绩取得的客观、公平,对考试成绩一般只需做分数的正态化修正,但由于单次考试的成绩存在偶然性,不足以反映学生的真实学业水平,必须将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进行有机结合以修正这些误差。

平时成绩的标准化修正依据经正态化修正后的期末考试成绩曲线完成,尽量将每个学生的学习成绩误差率降至最低。经过实践验证,本方法基本达到既定要求,较公正、客观地反映了学生的公共计算机课程学业水平。

2.1 期末总成绩评定标准

公共计算机课程大多具有理论加实践的特性,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理想的比例设置为5:5是合理的,考虑到成绩评定改革应稳中求进,教师在实施方案中可设置为3:7的比例,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均以标准分体现。其中,笔试使用网络题库随机抽题,网络题库中的试题类型已经过多年实践检验,试题难度、知识点分布、题量等均能达到考核要求且试题逐年更新,保证实效性。期末考试成绩按70%的比例记录并进行正态化修正,再加上30%的平时成绩标准分,作为学生的期末总成绩。

2.2 平时成绩各子环节

以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为例,平时成绩包括期中考试成绩、两次阶段性测试成绩、随堂作业成绩、课堂表现成绩、上机实验成绩。其中,期中考试采取集中闭卷形式,占总成绩的10%;阶段性测试成绩占5%,由任课教师组织;平时作业成绩、课堂表现成绩、上机实验成绩各占5%,以上各部分组成平时成绩,占期末总成绩的30%。

2.3 标准化的计算机课程成绩评价公平性原则

为最大限度地体现成绩评定的公平性,教师在平时成绩评定时应主要把握成绩评定的阶段和原则。

1)任课教师个人给定平时成绩阶段。

(1)教师以原始分记录学生平时成绩。

(2)在授课任务分配中做到同一教师承担的同一门课程的学生来自不同院系、专业,这样做是因为不同专业的学生在学习态度、认知水平等方面会存在差异,教师在成绩评定的过程中会看到这种差异,不容易形成惯性,从而使平时成绩的评定更客观、公平。

(3)作业收缴次数、上机实验和课堂表现的考核次数及给分标准可在教研室的指导下由任课教师自行确定,最终按指定比例计入期末总成绩。

2)教学小组综合评定阶段。

该阶段的目的有两个,一要确定班次间的差异程度;二要确定班次内的成绩分布特性,给出每名学生的平时成绩标准分。

(1)教学小组首先根据学生的期末考试(笔试)成绩获得正态分布函数的方差与平均值,然后根据此函数对期末考试成绩进行正态化修正,得到具有可比性的标准化期末考试成绩。

(2)认真核对全部期末考试标准分,再按班生成班级内部的正态分布曲线,下发给各任课教师,作为该班次的平时成绩分布曲线标准,初步确定班次内部的优秀、一般、及格、不及格的比例,各任课教师在计算完成后上报教学小组。

(3)教学小组研讨班次间差异程度,集体决定每个班次的最高成绩及不及格率等;以1个教学队由3个教学班组成为例,为同一教师分配分属于不同教学队的授课任务。授课教师根据授课时发现的实际问题,给出各班次间的差异程度,通过集体研讨确定教学队之间的实际表现差异程度并排序,确定每个教学班中的最高分,修正各班次平时成绩的正态分布曲线,减少主观因素对成绩评定的影响,最终确定每名学生的平时成绩标准分。

3)合并期末总成绩。

按平时标准分成绩占30%、期末闭卷考试标准分成绩占70%的比例原则进行带权相加,相加后按T=75+αZ方式再次修正各学生的标准分,将修正后的标准分合并记入学生的总成绩,完成成绩评价。

3 评价体系结构算法

3.1 用于计算标准分的公式

以C语言课程为例,设共有n个考生参加期末考试(通常将0分考生、缺考考生同等对待,不计入考试人数)。

已知:参加考试人数为n,每个考生的原始分(卷面得分)Xi ( i = 1, 2, , n 。Xi是第i个考生的得分),则标准分数(Z分数)的计算公式为:

式中,是全部考生原始分的平均值(即μ),σ是标准差。

通过上面公式,将标准差σ及平均分(即μ)带入以下公式,可获得标准的正态分布函数,计算其相对应的概率密度。

在标准正态分布函数基础上,利用下面积分公式求得各区间面积,即计算各分数段区间分布。

,m<n且m , n均小于等于x的最大值 。 (4)

根据式(1)中的Z 分数,做以下变换,可以获得具有实际意义的标准分y :

y = αZ+β (5)

其中, y为实际标准分,α、β均为常数,根据需要取值,如α取12、β取60,我们就得到了平均分为60、标准差是12的标准分数。

在计算总成绩时,使用下面公式:

T = A×30% + B×70% (6)

3.2 算法原理与过程

1)计算期末考试成绩的标准分。

(1)利用式(2)获得全部考生原始分的标准差σ及平均分(即μ)。

(2)利用式(1)获得全部考生的标准分数(Z分数)。Z分数是原始分数与平均分之差除以原始分数的标准差所得的商,无单位。如果原始分数大于平均分,则Z值为正;小于则Z值为负;如果原始分数等于平均分则Z值为零[3]。

计算获得的Z标准分一般都有小数位,而且可能出现负值,为了方便实际应用,还要对Z分数进行线性变换:根据式(2)中求得的标准差σ及平均分(即μ)和变换的式(5)确定每名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标准分,并记录及存档。

经过以上步骤后获得的期末考试成绩标准分分布函数将作为平时成绩的标准化修正依据。

2)确定各班次内部概率分布函数。

一个教学班一般有30人左右,从统计学角度看,个别学生的突发情况对全班总体学业成绩影响不大。式(1)中确定每名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标准分,根据式(2),在各任课班次内部确定局部标准差σ及平均分(即μ),再次生成班级内的正态分布概率密度函数(式(3)),以此函数作为班级内部的平时成绩正态分布曲线图。事实证明,该方法可以较为客观地体现各班次间的差异程度。

3)初步确定各班次内部各分数等级比例。

根据式(2)中确定的各班次内部平时成绩正态分布曲线函数,利用积分式(4),计算[0,60)、[60,75)、[75,90)、[90,100]各分数段在相对应概率密度函数上的面积,即获得各分数段的人数比例,以此作为基本参考比例,尤其是不及格人数和比例,将结果上报教学小组。

4)教学小组集中讨论,确定各班次内部概率分布函数。

由于平时成绩在评定和记录时会受到教师个人主观因素的影响,为尽量避免因此造成的不公平现象,对教师上报的平时成绩分布曲线用相关公式进行调整和修正,通常以调整μ值修正该班次的平时成绩平均分,调整标准差σ修正各分数段人数比例。

5)分别计算各学生平时成绩的标准分。

用上一步骤获得的修正后的μ和σ为各班计算平时成绩标准分的基准参数,利用式(5)获得每名学生的平时成绩标准分并记录归档。

6)确定学生的总分标准分。

(1)根据式(6)计算每名学生的综合分,其中A 为平时成绩标准分,B为期末考试成绩标准分。公式中默认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的标准分均以百分制计算。

(2)用式(5)计算总成绩的标准分。

在公共计算机课程成绩评价过程中,通常β取值75,α取值9或10,这更加符合此类课程评分中的传统习惯且可计算性及正态分布性均很强,这是我们所希望的理想结果。

4 应用实例与分析

一次难度适中、组织严密、可信度高的考试中,学生成绩应接近正态分布。通常如果学生的成绩分布曲线符合正态分布要求,则说明本次考试基本达到了教学要求;如果考试成绩呈现正偏态或负偏态分布,则说明考题总体难度偏低或偏高,不利于综合评价,需要进行正态化修正。

在笔者讨论的方案实施中,期末考试成绩标准分是在原始分数基础上,通过计算原始分数的标准差σ及平均分 (即μ)获得的,使用这些数据一是可以真实反映各教学班次间的差异,二是可以减少在计算总成绩标准分时出现计算误差。

按文中方法计算求得的平时成绩标准分见表1。为简单起见,只列出一个教学班次的部分学生平时成绩标准分,该分数客观地反映了学生的过程学习状态。

如上文所述,计算总成绩时, β值取为75分,各分数段分布情况见表2。从计算结果看,转换后的标准分更符合标准的正态分布,并且可以通过不同的α值调整优秀率、不及格率等不同分数段的分布,更有利于课程成绩评价。

5 结 语

基于标准分的公共计算机课程成绩评价方法在实现了对学生学习过程有效监控的同时,使学习成绩的评定能比较客观地反映不同专业、不同班级、班级内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真实表现,更好地体现了公平、公正、公开原则,对提高学生的信息化综合能力素质起到积极作用。今后,我们还会在对该评价方法进一步完善的同时,探索其在其他相关课程成绩评价中的调整和应用实践。

参考文献:

[1] 熊茂芳. 课堂教学评价数据标准分处理的探讨[J]. 现代教育科学, 2003(6): 95-97.

[2] 翁洁静. 标准分制度在成绩统计过程中的应用[J]. 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4): 27-29.

小学数学期中考试总结范文第3篇

论文关键词:新建本科院校 课程 考核方式改革 创新能力

论文摘 要:本文结合新建本科院校的特点,就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的现状及改革的必要性,考核方式改革的指导原则及我校(福建工程学院)的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证券投资学》与全校性数学类公共课程《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两门课程的考核方式改革的实践探索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认为考核方式的改革对于提高教与学的质量,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1.引 言

课程考核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评价教学质量和衡量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重要途径和尺度,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现今的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式”培养过渡到“大众化”培养,这一指导思想的变化使得高等教育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法也要与时俱进。但是事实上,目前很多高校的课程考核方法还是与“精英式”培养背景下的考核方法没有太大的变化。这必然会与新形势下的人才培养不相适应[1-2]。

然而,对于近几年成立的新建本科院校来说,由于其培养的目标主要是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发展,行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因此,对于其培养的人才是否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是否具有一定的创新性,是否具有较好的运用知识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3]。为了培养这样的应用型人才,必须从课堂教学,教学方法,考核方法改革开始,引导人才的培养向应用型、技能型、创新型方向发展。因此,只有不断创新考核手段和考核方法,真正使考核成为提高教学质量、检验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成为激发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的有力激励手段。

2. 现有课程考核方式的现状分析

2.1 重知识轻能力的考核内容

由于对于新建本科院校的许多专业来说,由于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目前大学课程的考核内容大多数根据考试大纲,局限于上课教材范围的基本知识和结题能力,是对课程所涉及的知识点的考查,按照各章节的知识点分别布题,客观性试题比例大,而综合性思考题、分析论述题,特别是结合实际的分析论述题少,从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个人特长及创新能力的考察,引导学生死读教材,把全部的时间和精力都花费在有限的课本知识里,打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造成了学生阅读范围、知识覆盖面狭窄[4-5]。

2.2 重笔试轻实践性考查

目前许多考核方式都是基于课本知识为核心的闭卷或开卷的笔试考试,形式单一,较死板,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利于对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创新性人才的培养。

2.3 考核效果难以客观体现教学水平与学生素质能力

由于目前的考试多以课本知识为基础,以笔试的内容进行测试。然而不同的教师出的试卷的试题的难易程度、考核的知识点等不同。另一方面,在批改试卷时,不同的教师的给分标准也不尽相同。因此这样就造成仅从试卷成绩来评价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教师的教学效果是不科学的。也就造成了单一的课程考试的弊端。

3.我校部分数学类课程考核方式改革实践

福建工程学院是一所新建的地方性本科院校,我校数理系的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在学校鼓励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的精神指导下,大力推进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分别在全校性数学类公共课《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以及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课《证券投资学》等课程进行了考核方式的改革。

3.1考核方式改革的指导原则

3.1.1 主体性原则

教师的考核方式的改革要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该课程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在考核的各个环节中,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创新性和积极性。弱化授课教师的主观性。利用有限的资源为学生创造思考、实践的平台,引导学生积极第参与课程的全面性、外延性与扩张性和主动性地学习。

3.1.2 过程性原则

要将原有课程考核单一、片面地以笔试为标准的唯一的评价体系,将课程的考核贯穿于整个课程的学习过程,在平时的课堂学习过程中也要通过课程小论文等形式与考核结果挂钩。建立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强化、提高和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要将考核作为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的一个手段。注重考查学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实践能力、协作精神和职业意识。使考核不仅是体现成绩的手段,更是探求和掌握知识技能的途径与方法。

另外,在考核方式的过程中还要注意改革后的考核方式具有连续性和可操作性,要能稳步提高学生的成绩。改革后的考核方式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改革后的考核方式应该具有可推广性,适用于其他数学类公共基础课的考核方式改革。

总之,考核方式的改革是尝试性的一项工作,是本课程建设中的一项创新,要本着先试先行、边试边改、循序渐进、持续改善的原则。

3.2《证券投资学》与《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考核方式改革的实践

3.2.1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课《证券投资学》的考核方式改革

《证券投资学》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金融信息分析方向的一门重要的方向专业课,同时又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课程。因此,这门课程的考核方式改革尤为重要,对于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拓宽知识面具有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这门课程的改革从课堂教学开始,在上课伊始,便布置学生在学习课本知识的同时,在模拟炒股网站开通模拟炒股账号,一人一账号,设置同样的投资本金。开始为期一个学期的炒股投资。然后到期末对每个同学的炒股业绩进行排序评价,给出一个实践成绩。这个实践成绩占期末综合成绩的20%。平时课堂表现及学习态度等占期末综合成绩的20%,期末考试卷面成绩占60%。这种改革改变了以往单一的卷面考试的方式,以模拟炒股为平台,让学生达到现学现用、活学活用的效果,及时消化课堂学习的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有改变了以笔试成绩定高低而出现高分低能的现象。新的考核方式经过几个学期对不同年级学生的试验,该考核模式获得了较好的效果,并得到学生的欢迎和认同。

3.2.2 我校数学类全校性公共课《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考核方式改革实践

对于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我们认识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是一门实际应用性很强的公共数学课程,既有理论又有实践,既讲方法又讲动手能力。在经过充分地研讨和论证后,也开展了这门课程的考核方式改革,具体的改革方案如下:

(1)考核总成绩包括三部分:期末考试占60%、课程学习总结或者小论文占20%、平时成绩(作业及出勤情况)占20%。

(2)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及创新性,课程学习总结或者小论文原则上不指定题目,由学生自选题目(与课程相关)。

(3)课程学习总结或者小论文采用本课程统一的评分标准给分,尽量减少不同的教师给出成绩的差异。

(4)为了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扩大课程知识面,课程学习总结在学期初就由任课教师布置给学生,希望结合专业与本课程的联系,或者结合课程的某个知识点的应用性撰写课程学习总结或者学习报告。

3.3 改革成效分析

3.3.1有力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课程及格率

在充分的调研和研讨后,我们认为课程考核改革要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实践性,又能稳步地提高及格率。因此,我校两门课程的考核改革内容主要体现在考核成绩的构成以及试卷内容的改革上,其中考核总成绩包括三部分:期末考试占60%、课程学习总结或者小论文占或者模拟炒股20%、平时成绩(作业及出勤情况)占20%。

在撰写课程总结(报告)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查阅一定量的相关文献和参考资料,这些学习和研究一方面是课堂教学的有意补充和课堂知识的扩充,另一方面又极大地训练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从而培养创新意识和精神。

比如对于《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来说,某次本科《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期末考试的平均成绩为74.72,与往年相比更加接近期望值,总体来说,学生成绩也较理想,70分到89分占总数的47.4%较去年有所提高,分数的整体分布更趋合理,有中间高两边低的分布形态,各个题的区分度也有所提高。 综合评定及格率达到93.9%,比去年提高3.5个百分点。

3.3.2 促进任课教师课堂教学改革

在前文的论述中谈到,课程考核改革的原则是注重过程性,就是将考核贯穿于课堂教学李,要求认可教师要花精力备新课,要及时总结每节课的效果,改善下一节课的课堂内容。

课程考核改革力求将学生对于期末考试的压力转化为平时课堂学习的主管能动力。比如《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的试题是结合本课程教学改革进行考核方式改革的首次命题,命题方式在原来传统的命题基础上进行了创新性的尝试,主要体现在该试卷除了标准题、计算题和证明题三大类之外,还增加了开放性的主观论述题,但分值不大,只有5分,体现循序渐进的改革指导思想,试题不仅内容符合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的要求,而且各考点兼顾大部分学生的具体情况,切入点容易,突出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没有怪题和难度大的题,计算量较少,题量适中,其中的论述题不仅能考查学生对这门课程的整体认知程度,而且由于答题的内容的开放度和自由度较大,能更好地从学生的答题中反馈出更多的教学中的长处和不足的信息,以用于促进进一步的课堂等教学改革。

4.结 语

课程考核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因此,根据学校及学科专业的特点,持续不断地创新课程考核方式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创新性人才的重要途径和保证。本文所论及的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从试卷成绩分布及综合评定的及格率,以及学生的反馈情况看,新的改革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预期的效果。该考核方式改革开启了我校数学专业及公共课考核方式改革的先河,我们将深入总结、分析和研讨本次考核方式改革的经验和不足,广泛听取任课教师及学生的意见和建议,持续改善《证券投资学》和《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教学改革,努力将所教的课程建设成学生能学,学生爱学;老师能教,老师爱教的精品课程。并将以点带面地逐步推广到其它课程的改革中。

参考文献:

[1]单伟等,概率统计课程改革与实践,高教理论与实践[J],2009.3

[2]谭力.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达成与课程考核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09(8).

[3]耿洁.构建工学结合培养模式框架设想[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31).

小学数学期中考试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 经典测量理论 信度 难度 区分度

一、引言

教育测量与评价是教育研究领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学科教学活动中科学管理的有效手段。《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4年)》明确把提高教育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并多次强调与教育质量的监测和评价相关的内容[1]。显然,在当前教育制度下,各种笔试仍是一种重要而有效的教育质量定量评价方式。试卷质量自然影响对教育质量的正确评价,因此,针对笔试试卷的质量分析显得尤为重要。

试卷质量的分析一般是利用经典教育测量理论(CTT: Classical Test Theory)和项目反应理论(IRT:Item Response Theory)进行分析。

经典测量理论又称为真分数理论,假定观察分数X与真分数T线性相关,即CTT的数学模型为X=T+E,其中,随机误差E服从均值为零的正态分布。该理论最重要的四个指标正是反应试卷是否真实可靠、准确有效、难易适中、鉴别力强的信度、效度、难度和区分度等测验质量指标[2]。当然,由于其比较依赖样本、信度估计精度不高、难度和被试水平没有定义在同一参照系上,同时,无法回答总分相同的考生的真实能力有无差异等问题,该理论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3]。

项目反应理论是一种新兴的心理与教育测量理论。该理论的前提假设非常严格,主要包括单维性假设和局部独立性假设[4]。主要方法是在利用参数模型的基础上,利用项目特征曲线、试题信息函数进行探讨,同时利用EM算法,用边际极大似然估计方法寻找项目参数的一致估计[5]。

本文主要利用南宁市某中学2013年秋季学期数学期末考试成绩,在经典测量理论(CTT)范畴下探讨该次期末考试数学试卷的信度、效度、难度、区分度和成绩分布情况。通过试卷“四度一分布”了解试卷质量,并反馈教学效果情况。

二、基于CTT的试卷质量情况分析

1.成绩分布情况

一般而言,一份好的试卷考试的成绩都服从或近似服从正态分布,因此,考试成绩的正态性是考察试卷质量的一个首要指标。检验正态性的方法很多,常见的是利用直方图和卡方检验、K-S检验。从参加本次考试的872人中随机抽取387人的成绩进行检验,结果如图1所示:

图1 学生成绩的直方图

正态分布的K-S统计量显著性概率P值为0.095>0.05,因此,这次考试学生成绩服从正态分布。

2.信度

中学试卷中,选择题分数可简化为0,1得分情况来解释,解答题和填空题可以看成非0,1记分的项目。因此,选择题信度主要采用折半信度[斯皮尔曼-布朗(Spearman-Brown)公式、卢隆(Rulon)公式、弗拉纳根(Flanagan)公式]和库德-理查逊(Kuder-Richardson)信度(K-R20、K-R21公式)进行分析[7]。填空题和解答题为非0、1记分的项目,采用克龙巴赫系数进行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试卷信度分析结果

结果表明,每种方法计算的选择题信度都接近0.7,信度系数处于尚可使用范围之内。研究表明,对于标准化的大型测试题目信度要求一般要在0.9以上,而学校期末考试的信度在0.6以上即可接受[1]。选择题、解答题的克龙巴赫系数为0.905,可以认为填空题和解答题的信度非常好,综合考虑,试卷整体信度是可信的。

3.效度

效度(validity)是指测验结果的有效性或准确性,即通过测验能够正确测量出它所要测量的属性的程度[5]。测量的效度的种类很多,其中基于专家和教师对试题与所涉及的范围进行符合性判断的逻辑判断法的内容效度使用较多。内容效度是指测验内容对所要测验的全部内容的代表性程度。但一次考试很难包含学生所学课程的所有内容,因此只能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试题进行考核,来了解学生的知识技能掌握情况[8]。

根据测量的目标与内容的双向细分表,经过该校7位一线数学教师(其中高级教师4位,中教一级2位,中教二级1位)不记名反馈信息来看,本次考试所设计的试题覆盖了所要测内容的主要方面,考查目标清晰明确,题型和分数结构合理恰当,总体符合考试大纲和教学要求。

4.难度

试题难度是反映考题难易程度的指标,一般而言是按照答对人数的百分比确定的,是衡量试卷质量的最主要的数量性指标,简单来说可以利用测验分数的分布情况和特征进行观测,例如考察测验分数的全距、零分、满分、众数、平均分数等相关指标进行定性的判断,也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利用有关公示进行精确计算。

一般而言,难度的取值范围在[0,1]之间,取值越大,难度越小。难度在0.7以上的为比较容易的题,在0.4-0.7为中等难度的题,在0.4以下的则为较难的题或是难题。在实际教学中试卷难度水平的选择,应取决于测验的目的和试题的形式。如果测验是用于区分学生水平,那么应该将试题或试卷的难度系数控制在0.5左右,各试题难度值在0.2-0.8,同时各题平均难度值在0.5左右是比较适宜的[5]。

对于采用0,1记分的选择题,用通过率P、平衡猜测的校正公式CP和极端分组法计算各个试题的难度。

表2 选择题的难度

对于非0,1记分的填空题、解答题和总分,用难度系数和极端分组法计算各个项目的难度。

表3 填空题、解答题的难度

结果显示,就选择题而言,三种计算方法的计算的难度差异不大,整体趋势较一致,从三种公式的难度均值看,第1、2、5、6、7、8、9属于难度较小的题目,3、4、10、11、12属于难度中等偏上的题目,其中第4题难度最大,10,11,12三题难度也较大,选择题总体难度为0.767,属于比较容易,从试题编排上看,除个别题目外,整体趋势是容易的题型放在前面,中等难度试题放在题型中间,较难试题放在题型后面,较合理。

对填空题和解答题而言,题目难度显然大于选择题,填空题总体难度均值为0.499,难度中等,解答题总体难度均值为0,472,属于中等偏难程度,8道解答题的难易程度也和题目顺序基本一致,越难的题目越在后面,符合数学试卷的一般规律。

从考试成绩来看,难度系数为0.548,综合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三种类型的难度均值,整张试卷难度均值为0.579,和总分难度系数接近,因此,可以判定该份试卷总体难度适中。

5.区分度

区分度是反映试题效用的一个主要参数,同时也是试题对考生实际水平的鉴别能力,将不同层次的考生区分开来的统计量。若试题的测试结果是水平高的学生答对或者得高分,水平低的学生答错或者得低分,则认为试题的区分能力强。一般而言,区分度在0.4以上为最佳效果,在0.3~0.39为合格,修改会更好,在0.2~0.29为勉强,仍需耍修改,区分度在0.19以下为差,必须淘汰[6]。

对于0,1记分的选择题,利用极端分组法、点二列相关计算各个试题的区分度。

表4 选择题的区分度

对于连续记分的主观性试题填空题、解答题和总分,用极端分组法和相关法计算各个项目的区分度。

表5 填空题、解答题以及试卷的区分度

注:试卷区分度是将各题区分度进行加权平均计算的。

结果显示,对于选择题而言,总体看来,整个选择题中大部分题目的区分度都在0.4以上。通过极端分组法和点二列相关系数计算的区分度在大部分题目中相差不大。极个别题目有明显差异,主要在于两种方法考虑的视角不一致,就第1题而言,极端分组法的区分度指标0.093,是利用高分组和低分组之间差异进行计算的,两者差异很小,说明该题无论是高分组还是低分组都能完成,就区分能力而言属于应该淘汰的题目,但正是由于该题目在高低分组中完成率都较高,和总分的相关性自然就大,因此,点二列相关法计算出来该题的区分度较高。两种方法计算的试卷区分度均在0.6以上,说明该试卷区分能力强,区分效果佳。

三、有关结论

事实上,该次试卷为全市统一考试题目,从一定程度上说属于“较大的标准化”考试题目。从上述分析可知,本次考试成绩的分布直方图并未凸显畸形特征,基本上呈正态分布,单峰,稍微右偏。就四度而言,填空题、解答题的信度很好,但选择题的信度适中。常见的提高测验信度主要有以下方式:一是适当增加试题量;二是提高质量,试题难度要适中,区分度大;三是调整试题编排顺序,尽量做到先易后难。

测验的效度采用学科专家通过逻辑分析法进行分析的,根据测量的目标与内容的双向细分表,了解到试题覆盖了所要测内容的主要方面,考目标清晰明确,题型和分数结构合理恰当,总体符合考试大纲和教学要求。

试题的难度较合理,大部分选择题难度偏低,其中第4、10两题难度最大。而最后一道解答题的难度系数则过大。这和数学试卷利用最后一题作为压轴题有密切关系。

试题的区分度方面反应较好,但选择题第1、2题和解答题最后一道题在两种计算方法中差异很大。可能的原因在于第1、2题属于难度很低的送分题,因此区分度也不高,最后一道压轴题属于难度最大,很多学生放弃作答,因此存在这方面的问题。

四、结语

考试是衡量教学效果的必要手段。随着统计学及经济计量学边缘的不断扩张,对于教学结果的评价越来越依赖于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教育评价技术方法中教育测量理论就是应用教育统计学方法实现的,成为测评学生能力、考核教育效果的重要措施。利用SPSS测度考试的难易度、区分度、信度、效度等指标,不仅可以直观、便捷分析考试结果,发现考试中的重要信息和规律,还可以为教学效果评估提供重要的考核指标和模式。目前在教育教学及科研领域,人们采用科学的测评方法测度试卷科学性的尝试并不多,尤其是一些规模较小的考试,这不利于教学质量和教师素质的提高,亦不利于考试学研究者开启新的研究视域。应该加强对试卷科学化测度的研究及实践,使考试这一重要的教学环节日益走上科学化和规范化的轨道。

通过试卷质量分析,不仅可以了解试卷情况,更可以利用试卷科学性测评的方式了解教师的教学效果,同时也可以通过建立试题库、制定命题双向细目表等方式,提高试卷质量。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关注教育质量监测[N].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信息简报,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2010,1.

[2]郭熙汉,何穗,赵东方.教学评价与测量[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

[3]杜洪飞.经典测量理论与项目反应理论的比较研究[J].社会心理科学,2006(6):15-17.

[4]Christine DeMars.Item Response Theory[M].London: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10.

[5]何穗,吴慧萍.基于教育测量理论的中学数学试卷质量评价研究[J].考试与招生,2012(08):49-53.

[6]Robert L.Ebel.Measuring Educational Achievement [M].Englewood Cliffs,N.J., Prentice-Hall,1965.

小学数学期中考试总结范文第5篇

【摘要】 目的:了解高中毕业班学生考试焦虑的发生率及相关状况,加强相应的指导及预防。方法:选取包头市某普通高中732名毕业班学生,采用统一指导、集体测验方式进行《考试焦虑测验》问卷调查,资料应用SPSS11.0统计软件处理。结果:中度以上考试焦虑检出率为17.8 %,正常状态为82.2 %。量表得分女生和男生之间、文科生和理科生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城市普通高中;毕业班学生;考试焦虑;调查分析

近年来,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中学生考试焦虑问题越来越严重,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大家的共识是:适度的考试焦虑有助于学习和考试的顺利进行,但过度的考试焦虑会影响学习效率和考试成绩,长时间甚至会引起各种身心疾病。本研究试图了解城市普通高中毕业班学生考试焦虑的程度、表现形式及其影响因素,以期及早发现问题,为有效预防、治疗考试焦虑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包头市区某普通高中高三年级全体学生为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780份,收回758份,回收率97.1 %,有效问卷732份,有效率93.85 %。调查学生年龄最大者20岁,最小者17岁,平均18.59岁;男生309人,女生423人;文科生367人,理科生365人。

1.2 方法 在高三学生参加全市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一模)前一周,采用现场问卷调查方式,以班级为单位,问卷统一时间发放,统一指导语,测试情境条件相同,以记名方式在课堂上独立完成,并现场收回。学生基本情况主要包括姓名、性别、学校、班级、出生日期、每天睡眠时间、父母工作情况、家庭月收入情况、期望大学等。考试焦虑测定采用《考试焦虑测验》(TAT)测试题目,该问卷选自《北京师范大学开拓者心理测评档案管理系统》,是目前国际上广泛使用的考试焦虑量表之一,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共33道题目,总分为99分,被试者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分别在“很不符合”、“较不符合”、“较符合”、“很符合”四个程度象限里选择。根据计分标准和常模,统一算出总分。49分以下者(镇定或轻度焦虑)为正常,50~74分为中度焦虑,75~99分为重度焦虑。数据应用SPSS11.0统计软件建立数据库,录入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学生共732人,其中男生309人(42.2 %),女生423人(57.8 %);文科生367人(50.1 %),理科生365人(49.9 %)。将被测所有学生分为一般组(TAT分值

2.1.1 睡眠时间情况 每天睡眠时间小于6小时的学生中,焦虑组为90人,占组内69.2 %;一般组为188人,占组内31.2 %。可以看出,焦虑组中每天睡眠时间小于6小时的人数比例远高于一般组。排除调查对象的特殊性(高三学生学习时间相对延长,占用睡眠时间)和其它不定因素影响,经过进一步调查,考试焦虑影响睡眠质量,甚至导致失眠,长期睡眠质量不好影响学习效率和身心健康,导致更加焦虑,恶性循环,与郑小云[1]的研究结果一致。

2.1.2 父母工作情况 进城务工和下岗职工子女焦虑人数比例较高,分别是31.5 %和34.0 %。说明父母工作情况较不理想可能会引起子女较大压力,焦虑程度偏高。

2.1.3 家庭月收入情况 家庭月收入低于2 000元和在2 000~5 000元之间的焦虑者最多,共97人,占焦虑组的74.6 %,表明中低收入家庭子女焦虑程度较高。

2.1.4 期望大学情况 焦虑组中期望大学为本科一批和本科二批的人数最多,共110人,占84.6 %,并且期待两类大学焦虑者所占总焦虑人数比例也较其他高,表明期望考上好大学,高期待的学生焦虑程度高。

2.2 焦虑状况分析 本次调查TAT量表评分最高77分,最低9分,均值32.76分。732人中无考试焦虑者(一般组)共计602人,占学生总数的82.2 %;有考试焦虑者(焦虑组)共计130人,占学生总数的17.8 %。焦虑组中女生94人(72.3 %),男生36人(27.7 %);文科生75(57.7 %),理科生55人(42.3 %);中度焦虑者127人,占学生总数的17.4 %,重度焦虑者3人,占学生总数的0.4 %。

TAT测验得分学生整体均值为32.76分,女生均值35.31分,男生均值29.37分,均未超过50分,说明学生整体状况良好,考试焦虑水平处于正常范围。

TAT测验得分男、女生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从TAT测验各题答案分布来看,总体是正常的,各题的比例较符合高中生的发展状况,但也反映出相应问题,比如心理过于紧张,考试时不够镇定,且过于在乎考试结果。如对第6题“考试要是得一个坏分数怎么办”较在乎的占63 %,认同第17题“考试一遇到难题就怕不及格”的占72 %,所以应对高中生的心理素质加强训练与引导。认同第7题“越临近考试,注意力越难集中”的占52 %,认同第28题“在考试后,发现能做对的题没有答对时,就十分生自己气”的占49 %,由此得出考试对高中生的情绪产生非常大的影响。还有一些其他情况如身体反应等的不良情况也不容忽视,应引起教育工作者足够的重视。

3 讨论

我们的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在高考一模前一周考试焦虑检出率为17.8 %,与魏心等[2]报道的结果较为一致,与王玉芳等[3]所调查的结果基本相符,提示考试焦虑在高中毕业班学生中是一个较为明显而又普遍存在的问题。

有研究认为女生的焦虑水平比男生高,相悖的研究结果则认为男女生之间不存在明显的差异[4]。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考试焦虑人数比例女生(72.3 %)远大于男生(27.7 %)。焦虑人数在各维度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并且,TAT测验得分女生与男生之间差异非常显著,与戴海崎[5]、凌文辁[6]、徐恩秀[7]的研究结果较为一致。女生焦虑水平明显高于男生,这可能与社会环境、社会心态及女性心理特点有直接的关系。女性比男性更加容易受到压力的困扰已被心理学和脑科学的研究证实[7]。初探原因,一是女生有较高的焦虑特质,心理敏感,容易受到周围环境或偶然事件的影响,面对考试更容易产生情绪波动;二是学校招生、社会就业等方面对女生的限制多于男生,女生自我期待高,对前途与未来的担忧甚于男生,更易造成她们紧张、焦虑情绪。

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考试焦虑人数比例文科生(57.7 %)大于理科生(42.3 %)。TAT测验得分文科生与理科生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文科学生焦虑水平普遍高于理科学生,这与徐恩秀[7]报道的结果是一致的,与程念祖等[8]“考数理化比考文科易产生焦虑”的结论不一致。初探原因,可能与高考招生文科人数较理科少,报考人数多,学生自感压力大有关;其次,文科生中女生较多,研究表明女生焦虑水平明显高于男生;另外,文科生中特长生人数较多,成绩较低,还要参加专业考试,压力大,紧张感较重。另外,文科生与理科生在学习内容和思维方式方面的差异可能也是造成二者差异明显的原因。

从本次调查的结果来看,学生考试焦虑是常见而且程度也是较高的,应引起重视,尤其要加强对女生、文科学生的考试焦虑辅导。为帮助学生降低高考试焦虑水平,保持良好的应试状态,笔者做了有益的探索,开通了“高考心理绿色通道”,据反馈及高考成绩,效果良好。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面向全体学生开展预防性、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如通过心理健康课,团体心理辅导,考前心理讲座,开辟心理广播、心理校报“高考专栏”,心理委员朋辈互助和开通高考心理辅导网站、信箱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心理调节技巧,增强自信,端正考试态度,建立正确自我期许,做好应试心理准备;(2)针对考试焦虑水平较高的学生引导其寻求专业干预,开展个别咨询、辅导,并根据个体情况运用系统脱敏法、曝光法、理性情绪疗法和放松训练等方法降低学生高考试焦虑水平,恢复良好状态;(3)利用家长学校、家长会、“校信通”沟通、心理讲座等方式指导考生家长掌握科学教育方法和心理健康常识,同时加强对班主任、科任老师的培训,共同营造和谐适度的学习氛围。

参考文献

[1] 郑小云.卫校学生考试焦虑与睡眠质量的相关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07,(21):122-123.

[2] 魏心,刘恩德.高中生考试焦虑及相关因素的调查[J].中国校医,2000,14(1):13-15.

[3] 王玉芳,林竹,林实.中学生考试前焦虑及其影响因素初探[J].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01,7(2):63-64.

[4] 李焰,郑建荣.青少年焦虑研究新进展[J].健康心理学杂志,1999,7(2):224-225.

[5] 戴海崎.中学生心理焦虑的群体差异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6,(5):222.

[6] 凌文辁.用TAI量表对中国大学生考试焦虑的测量与分析[J].心理学报,1985,(2):137.

[7] 徐恩秀.初三、高三学生考试焦虑状况调查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06,(6):24-2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