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本网工作报告内容页

社团个人总结报告{整理5篇}

2024-08-04 15:24:01工作报告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社团个人总结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社团个人总结报告范文第1篇

年终工作总结的写作过程,既是对自身社会实践活动的回顾过程,下面就让小编带你去看看社团活动工作个人总结报告范文5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社团活动工作总结报告1三里岗中心学校社团活动以丰富校园生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指导思想,创设生动活泼的育人环境。在规定的时间内组织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发展个性特长,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社团活动是学校课堂教学的延伸性活动,是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实施、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体现。社团活动的正常开展,既可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也可为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发展的时间与空间。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体育等活动,符合广大学生和家长的意愿。学生通过活动,能获得许多在课堂中学不到的知识和技能,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个性特长,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在去年的基础上,本学期进一步细化社团活动。首先,本学期一开始就制定周密的活动计划,让活动有章可寻。我们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利用学校现有教学资源和学校师资力量,确定适宜的社团。本学期我校成立了书法,美术,武术,葫芦丝,篮球,科普,手工制作,摄影摄像,英语口语,乒乓球,花样跳绳,呼拉圈,健美操,腰鼓,棋类共15个社团.社团活动的有序开展离不开老师的精心组织和耐心指导,因此,我们选拔一些有特长,认真负责的老师来指导社团活动,并在开学之际召集指导老师开好社团活动座谈会,听取他们的意见和想法,以便有效的开展活动。

其次,做好社团活动的常规管理工作。细化社团活动纪律,强化社团活动责任。在社团活动之初集中六七八年级学生宣讲社团活动纪律,并将活动纪律打印出来,在教室张贴。明确社团活动指导老师的责任,打印出来,分发给各个指导老师。每周三开展活动时,各指导老师必须上、下课时都清点学生人数,并由专人作好载。每周三开展社团活动都有专人督察。我和唐艳老师在社团活动开展的两节课时间在各个社团巡察,监督社团纪律,维护活动安全,并及时处理各种偶发事件。

社团活动工作总结报告2在过去的一年里,电子竞技社在研院团委,和研院学生会的大力支持和悉心指导下,在兄弟社团的积极配合下,在全体社员的共同努力下,取的了不菲的成绩,其成绩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突破:

1、内部建设和文化建设的突破

(1)DOTA比赛的组织,调剂,报名,招人;

(2)社团邮箱、QQ群等信息交流系统的日常维护和不断的优化;(3)社员档案、活动策划书等社团活动资料的整理和管理;

(4)社员们在寝室文化节、女生节等活动中,加强了社员之间的交流沟通;这些活动的举行,都极大的提升了,社员的荣誉感和归属感,增强了社团的凝聚力,和团结心。

2、电子竞技知识学习和实践,专业竞赛的积极参加,取到了突破性的进展

(1)“电子竞技”和“比赛”等培训,让全体社员对电子竞技等专业知识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体会;

(2)11年23月初,在社长的带领下,组织了寝室文化节DOTA电子竞技大赛。

当然,在这一年中我们也有很多不足之处,主要有以下三点需要加强:

1、社团活动创新还需加强

社团因为刚成立有些经验不足,仍然需要加强,社团品牌活动的创新性突破。

2、社团的人才培育机制还须进一步的完善

通过对电子竞技学习来加强对社员综合能力的锻炼,是我社的立社之本。然而,由于城市地理位置和经济水平,社团本身的软件和硬件基础的限制,人才培养机制必须加强科学化、人性化和差异化的建设,培养力度有待加强,培养方式有待创新。

3、社团活动的品牌宣传必须形成品牌化、系统化和立体化

社团活动只有通过网络、户外媒体和纸媒及口碑宣传,才能取得上级主管部门的充分认可和大力支持,才能赢得全校师生和兄弟组织社团的积极配合,才能塑造和提升社团的品牌形象,扩大社团的品牌影响。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只有善于总结,才能长于学习,快于成长。最后,我代表电子竞技社全体成员向以后的全体社员提出以下期望:坚决要加强,和院团委、院学生会和指导老师及全体社员的交流,充分调动社员的积极性、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大学路上,电子竞技社和我们一路同行!青春途中,我们与电子竞技社共同成长!我的工作总结报告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社团活动工作总结报告3校园中五彩缤纷的社团活动丰富了我们的业余生活,也为我们带给了展示自我潜力与发挥创造力的舞台。不但能开阔眼界,增加人生阅历,还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适度的社团活动还是我们大学生业余生活的“调味剂”与“润滑剂”。不但能够起到放松情绪舒缓压力的作用,

而且很多学生在加入社团后,明显的感觉到自我的沟通潜力、组织潜力、表达潜力、处事潜力等都有很大进步,性格也变得更加开朗乐观了。

我院在9月中旬的时候,随着我们大一新生军训的结束,院里各大社团都在如火如荼地展开了招生纳新工作,而加入各种各样的社团组织也成为我们大一新生生活的第一课。在进入大学以后,我们不少的大一新生都根据自我的兴趣爱好参加了社团,同时也是想在这个环境中发挥个人特长,施展自我的才华,锻炼个人的潜力,拓展人际关系,更加能培养团队的协作精神。

我也根据自我的兴趣爱好选取了自我喜爱的社团,有幸成为我院篮球俱乐部的一员。但是我加入社团的时光并不长,之前从未深入的了解社团的内部工作。在我心目中,社团是学院中不可缺少的组织机构,社团活动是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它就是以丰富同学们的校园文化生活而创立的。但是,直到我真正的深入了社团内部,从一个单纯的社团活动的参与者逐步走向一个社团活动的举办者的时候,我才真正的体会到了举办社团活动的真正好处。虽然在筹备活动的过程中遇到了许许多多大的小的困难。但是当我们大家齐心协力一一把困难解决了,再次回首的时候,我们收获的不仅仅仅是心中那一份单纯的喜悦,更多的是满足感与成就感。

前不久,我们篮球俱乐部举办了一场面向全院学生的“对”争霸赛,由于我进入社团的时光不长,也并未参加过什么大型活动,所以在起初筹备活动的工作中,我感到很茫然,不明白该从哪里入手,不知该从何处开始准备。好在社团中还有大二的学哥学姐们在一旁指导。记得我的首次任务便是为本次大赛的开幕式写一个流程,在此之前我从未接触过类似的工作,当我接到任务的时候,我感到一丝恐慌,我不明白流程中到底该有些什么程序,是什么样的精细程度,但是我也不想刚刚接手工作就被困难所打倒。于是,我开始向社团中大二的学哥学姐询问、学习,向班里的同学征求好的意见、推荐。最后,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最后成功的举办了一场开幕式,我参与了这一活动创办的过程,成功的吸引部分同学参与我感到很欣慰。但是我悬着的心并未落下,我从中发现了很多细节的问题并不是处理得很好,于是我吸取了这一次的经验教训。在举办闭幕式的过程中,我就已经能对工作得心应手了,能够独自完成工作并成功的举办了闭幕式。

在别人看来,这或许是一个简简单单的活动,但是当我们真正的参与到里面,从始至终的体会了这一举办的过程的时候,我才发现这是一种享受,一个能够体现自我潜力,增强自信心的过程。

社团本就是服务于我们学院同学的,加入社团让我感受到实践出真知,长才干,参与服务活动有利于激发我们追求进步、崇尚礼貌、勇于创新,甘于奉献的热情,有利于培养我们大学生的社会职责感,增强团队意识和群众荣誉感。社团服务活动的有效实施也能使我们服务主体的组织潜力、协调潜力、表达潜力,人格、心理等都得到不一样程度的锻炼和提高,从而更易于成为角全面发展的个体,自身也更加和谐。

社团活动工作总结报告4回顾一年的社团活动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不足,为了今后社团活动搞得更好特对本学期的社团活动总结如下。

一、确立社团活动目标

围绕“把社团活动打造成为学生热爱学习、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和提升教育质量的新的增长点。”这一总目标提出了艺术体育类社团,力争在运动会、各球类棋类比赛;其他社团辅导老师根据学生兴趣爱好,因材施教,努力激发学生潜能,张扬个性特长,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一技之长的具体目标,并为每一个社团拟定了合适的目标。

二、开发社团校本教材

在社团活动师生情况调查中,我们发现大部分教师和学生对社团活动持积极态度,参与的__较高,他们希望社团是一个民主、温暖的立体场,好玩、有趣的快乐园。社团的开设首先要解决的就是教材。根据我们对教师和学生的调查,学校拟定开设文学类、艺术类、益智类等六个大类近20个社团,根据教师的辅导意向,初步安排各社团的辅导老师。

学校社团要求教师编制一本适合具有校本特色的社团教材,本学期开学后组织了社团教材专项评比。在社团教材的开发过程中,老中青教师各显才能,无论是体例编排,还是内容选择,都力求精益求精,一本本精美的社团教材的出炉,赢得了工作检查组的赞誉。

三、加强社团过程管理

为确保社团活动的正常开展,我们逐步规范社团的管理。本学期开设的社团涉及文学类、艺术类、体育类、手工类、益智类等__个类别,共____个社团。由各社团指导老师根据学生自愿报名,每个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兴趣,自主选择心仪的社团。在日常的社团教学管理中我们坚持实行备课审核制和行政巡课制,努力提高每一节社团课的效率。

社团活动工作总结报告5为调动师生积极向上的热情,展现良好的精神面貌,推动学校教育的良性发展,我们结合学校工作实际,长期成立了以文体活动为主的各类学生社团10多个,包括篮球、田径、音乐、舞蹈、信息技术、科技制作、书画等方面内容。通过参加课外社团活动,我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较大的提升,一批批特长生不断涌现。社团活动,为许多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了又一个平台,为他们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近几年来,我校社团活动始终坚持从学生兴趣出发,结合学校日常教学工作,因势利导,活动经常化、多样化,学校体育、艺术2+1活动蓬勃开展。如小歌手比赛、校园集体舞展示、田径运动会、科技节、书画比赛等,为学生提供了许多自我展示的机会。而一年一度的庆六一“嘉年华”活动,涉及项目多达30来个,更是成了许多社团成员脱颖而出的舞台。在众多的社团中,篮球、制作、舞蹈社团是相对突出的3个。

一、玩转篮球,让学生在阳光的沐浴下茁壮成长。

篮球是我校传统社团项目之一,苗子的选拔,梯队的建构,训练的落实,我们都有一系列专门的制度予以保障和实施。成熟的培养机制,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我校多名体育教师地辛勤付出。特别是俞益军和郑伟飞老师这两名体育教师,为创建学校篮球强队立下了汗马功劳。虽然俞益军老师已经被借调到教体局工作,但他和郑伟飞老师一起多年的篮球执教经验已在我校形成了鲜明的风格,在历次嵊州市中小学篮球比赛中,我校篮球队,尤其是我校女篮队员的表现更是可圈可点。在每年的市中小学生篮球比赛中,多次挺进前三强,如在去年的联赛中,我校女子篮球队就取得了女子甲组第二名的好成绩。以篮球社团为龙头,我校其它体育活动也开展得红红火火,在全市体育工作条例检查和大课间活动检查中,我校的工作都被当作典型得到了上级领导的好评,20____年,我校被评为“绍兴市群体工作先进集体”。

二、科技制作,开启孩子智慧的又一扇门。

以小制作、小发明为主题的实践创新活动又是我校的科技特色社团活动之一。组建这一特色社团,主要基于我校有一个较为有利的师资条件,即我校的美术教师陈敏柯老

师,他不仅有这个方面的特长,而且具有广泛的兴趣,更为难能可贵的是他有一股肯钻研会创新的韧劲,因此,在他的指导下,我校学生的创作才能得到了极大地提升。在比赛中,航模、海模,小制作、小创造、小发明,均在绍兴市一级获得了较好的名次。陈敏柯老师也曾被评为绍兴市科技制作优秀指导教师。学校获团体优胜奖。由于我校在科技、制作方面的诸多亮点,嵊州市电视台《教育在线》栏目还专门以“小制作中我成长”为主题来我校制作了一期节目。为鼓励师生多创新,多突破,学校方面也给予

了有力的经费保障。如在20____年的元宵节灯展中,陈敏柯老师设计了两盏大型彩灯《脸谱》和《化蝶》,构思巧妙,意蕴深刻,但制作这两盏灯的预算也大概需要五、六千元钱,学校二话没说,专门拨出专项资金支持该项活动。最终这两件作品都获得了市一等奖,学校也荣获团体优胜奖。

由于我校的科技创新教育方面的出色成绩,20____年,学校被嵊州市教育体育局、嵊州市科学技术协会认定为青少年科普教育特色网络学校。

三、群舞蹁跹,捕捉百花园中舞蹈的精灵。

社团个人总结报告范文第2篇

对此,新闻出版总署在《中国报业年度发展报告(2005)》指出中国报业即将面临六大挑战,其中包括:报业发展滞后,报业体制改革任重道远,报业发展模式尚未完成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报业市场体系尚未形成,中心城市报业市场趋于饱和,新媒体咄咄逼人等问题。

对于2006年之前的昆明报业来说,这六大挑战也摆在眼前,但同城竞争之激烈,加上地州市读者、广告市场不足,使得各大报纸无法进行深入的内部改革,无法腾出人力、财力、物力延伸产业链,并且只能争夺昆明这一报业“孤岛”,无法向地州市辐射“圈地”,更别提跨区域办报,以减缓昆明报业的发行和广告压力。更重要的一点是,当时的昆明几大报纸“掌门人”相信“赢家通吃”理论,没有人认真审视昆明报业实际广告盘子的份额,所以,当国内其他重点城市开始进行人才、内容、服务、管理和品牌竞争时,昆明报业不得不再次短兵相接。从1999~2006年,两次报业大战的昆明虽然惨烈,但对于一个海拔近2000米的“天涯地角”来说,报业市场竞争一定程度上也是云南改革开放的一部分,其市场化意识是昆明“追求卓越”精神的再现。对于昆明报人来说,这两次报业大战是胆识、勇气、智慧、激情、决策的演绎,更体现了昆明报人对报纸事业的热爱和执着,这其中有“为报纸生”的孙学敏,也有“每天都在值班,事必躬亲”的刘祖武,还有张光旭、赵建吾、张永才、贾明、李烽、胡荣华、李伟峰等一批在“报业大战”中成长起来的报人。正是因为这批报人勇往直前的拼搏,昆明报业由于充分竞争而形成的行业繁荣,成了培养读者阅读习惯的绝好教科书,提升了报业的整体质量,出版规模、发行数量、广告收入等主要指标在全国处于中等或者中等偏上水平。

昆明处于东七区(东经105。),虽然使用北京时间(东八区,东经116。),但实际上比北京时间晚53分钟,市民没有早晨购报的习惯。这是记者在昆明街头上很少看到报刊亭及买报读者的原因之一。据云南省新闻出版局同志介绍, 2007年市政建设绿化工程,昆明市近千个报刊亭骤减到400来个,后又陆续增加一些,2009年约有650个,且有207个报刊亭在一环以外的支次道路,一定程度上影响城市的阅读功能。虽然报刊亭数量和布局不合理,但因为市民很少采取零售方式阅读报纸,加上发行大战中征订价格比零售价便宜很多,从而“培育了一批读者”。据了解,昆明目前市场上的四家报纸的订阅比例占到总发行量的80%~85%。

除此之外,所谓“不到黄河不死心”,两次“报业大战”之后,昆明报人开始认真分析报业广告额的“天花板”,得到的广告盘子只有那么大,与付出的不成正比。与其拼杀得你死我活,不如优化报业结构,提升报纸品牌,进行包括文化产业在内的产业多元化发展。从此,昆明报业进入理性、健康的竞合阶段,各报开始进行差异化竞争,重视品质和品牌的提升,加大多元化发展的步伐,对竞争对手开始宽容和接纳。其中两件小事可以看出昆明报业市场的理性回归,2009年《都市时报》记者采访“易门女孩遭”被打一事,同城几大报纸纷纷声援。2008年,因纸价上涨,昆明几家报纸步调一致,零售价统一提至0.8元,后又于2009年4月17日统一降至0.5元,没有再打价格战,而《云南信息报》不降反升,提至1元。

2007年,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注资重组云南出版集团下属的《云南信息报》,双方股份分别是51%和49%,其中双方高管各占5%。对于这一合作,《春城晚报》刊发《昆明报业:欢迎外来媒体进入》评论,称“与十年前川军入滇时的景象不同,这次昆明本地媒体普遍平静以待。开放与竞争磨砺出的地域文化自信心,使昆明报业有了足够的底气应对甚至同化外来文化与资本的冲击。这种变化,与中国对外开放近30年的心路历程――从排外到全方位开放,再到理性思考自主把握开放,竟然有着惊人的相似。”虽然此举有挂出“免战牌”之嫌,但彰显出昆明报业的自信、大气与和谐发展的期待。

《云南信息报》再次重组后,提出“办云南一流的政经主流大报”的战略目标,做云南都市文化生活类报纸的升级版,“打价值战,不打价格战”,给昆明报业市场带来新的风气。《云南信息报》常务副社长、总编辑谭智良告诉记者:“在中国的版图上,云南地处西南边陲,但只要我们换个方向面对南方,就会发现云南站在了对接东盟最前沿,立足云南、面向东盟是我们的方向。”据了解,《云南信息报》一直在打“南方牌”和“本地牌”,一方面,充分整合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尤其是《南方都市报》的新闻资源,国内国际时评和娱乐体育副刊等70%的内容移植“南都”的版面,并联合南方都市报等媒体举办“发现云南之美”、“奥珍展”等活动,提升报纸的影响力;另一方面,做大做强本地新闻,比如仇和与昆明的100天、问计新加坡,谋计新昆明等对本地政治、社会生态的深入介入,逐渐建立起对本地事务的话语权。除此之外,《南方都市报》仅派出两名采编人员到《云南信息报》,基本上沿用原来的团队或招聘当地人员,将“南都”的制度、文化逐渐渗透,不但派采编人员前往广州学习,而且以《编辑记者定额管理评级办法》等一系列制度打造本土化团队。关于广告经营,在广告方面,《云南信息报》打破以前的广告资源掌握在部分人手中的“潜规则”,采取“主持人制”,报社逐渐掌握资源,通过正常的广告投放和运作一些地面活动,据称2008年广告收入达到8000万元。在发行方面,《云南信息报》一改昆明报业市场的低价发行策略,每年180元/份,远远高于2006年昆明报纸80元/份的价格。由于差异化和高端化,在零售市场上有一定份额,但毕竟有点“曲高和寡”,2008年发行收入为1515万元。据了解,《云南信息报》2007年的总收入仅为3700万元。谭智良说:“两家集团本打算2008年亏损1000~1500万元,但经过大家一年的努力,将亏损控制在800万元以内,2009年收支持平基本上没问题”。

据了解,南方报业传媒集团进入云南之前,已对云南报业市场做了详细的调查,认为当地的平媒广告在5~6亿元之间,而且被其它几家报社瓜分的差不多了,但仍注资《云南信息报》,一方面是与云南出版集团的开明、大气有关,另一方面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并不以广告为终极目标,而是强强联合,将品牌在西南甚至东南亚辐射,从而进行多元化发展。这一战略使得《云南信息报》走上差异化之路,并从而成为昆明报业健康、有序发展的重要元素。而福建厦门元洪集团当年投资《生活新报》则较为冒进,两轮大战后也开始理性。

《生活新报》总编辑贾明将2007年以来的阶段称之为新报在昆明发展的第四阶段,从摸索、冒进、“责任高于一切”到现在“打造昆滇最有价值平媒”概念,强调报纸的阅读价值和传播价值,将当年的厚报思路改为有阅读价值的报纸,确定“原创新闻重镇”和“资讯整合专家”,加强独家新闻、新闻策划、舆论报道和深度调查类报道,要求每天都有重磅原创新闻。据了解,2007年5月18日,《生活新报》再次改版,推出“云南精英”、“昆滇浮世绘”、“影像云南”等特色版。同时,在发行上屡有创新的《生活新报》开始和同城其他报纸一样,进行结构调整,不再搞遍地发行和低价订报等扩张政策,而是锁住主流人群,并于2008年4月启动报网互动的新闻报道模式。贾明说:“《生活新报》广告全部实行制,2008年广告收入和发行收入约为1.1亿元。”据昆明报业同行介绍,由于前几年发行方面的疯狂扩张,加上广告收入没跟上,《生活新报》目前是在“负重前行”。贾明告诉记者,目前该报尚没有在产业链上延伸的规划,今明两年主要精力是在报纸主业上。

昆明日报社旗下的《都市时报》2006年6月一役损失也较大,但在9月份接下一个楼盘的销售,第一次跨行业经营,并在一年时间里完成楼盘销售,实现毛利润2000多万元,从而使得2007年该报总收入达到1.58亿元。与此同时,《都市时报》也开始调整读者结构,提高新闻内容品质,在本地新闻、独家新闻和品质性新闻上花精力,进入一个平稳的发展期。值得一提的是,2008年,《都市时报》大规模改版,以全新的“昆明读本”进一步强化本土新闻。“5.12”汶川地震后,该报半小时内就和《昆明日报》、彩龙中国网派出12名记者,从5月13日开始,以封套特叠的创新模式,用了200多个版面,刊发各类新闻稿件300余篇,全面报道灾情,并组织发起各种爱心活动,发放“汶川挺住”爱心车贴,2万份爱心贴一天内被一抢而空。当年,虽然遭遇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但《都市时报》实现年收入1.23亿元。2009年,《都市时报》酝酿新一轮改版,在坚持“办云南最好的报纸”的办报理念基础上,更加明确地提出“把2009年作为“新闻品质提升年” ”,并对采编机制进一步升华,与同城媒体的提升品质之步伐相吻合。

《都市时报》走向平稳发展期其实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那就是《昆明日报》2005年后飞速发展为其提供后盾。2006年《都市时报》曾距老大位置一步之遥,但后来功亏一篑,孙学敏扼腕叹息称“因关键时刻换帅,留下实现目标的缺憾”。虽然此役让孙学敏抱憾至今,但《昆明日报》开始跨越发展,并提出“办西部最好的党报”的目标,在2005年的改版和体制、机制改革后,在内容和广告经营上创新,并在市委的协调下增加发行。孙学敏介绍说:“昆明日报社(不包括《都市时报》的收入)2006年总收入3017万元,比上年增60%;2007年4010万元,增长33%;2008年5002万元,增长24.74%。”除此之外,昆明日报社于2006年投资300万改造升级新闻采编系统;2007年建立报社第一个网站――彩龙中国网,后于2008年12月开通集新闻、政务、商务、外文于一体的昆明信息港,成为报社第三大媒体;2007年3月筹资3500万元兴建印务中心,解决《昆明日报》和《都市时报》受制于人的印刷瓶颈。据了解,《昆明日报》在3年调整解决版面单薄、难看的问题后,于2008年7月5日开始狠抓独家新闻。值得一提的是,自仇和担任昆明市委书记后,推行一系列改革,其中2008年2月16日,《昆明日报》公布昆明官员电话号码后,一时“洛阳纸贵”,不得不再版一次,使得当日发行量突破10万。今年9月26日,昆明日报社将挂牌成立昆明报业传媒集团,整合《昆明日报》、《都市时报》、昆明信息港、《滇池》、《皮肤病与性病》、印务中心、昆明报业发行公司、都市时报传媒有限公司等资源,优化报业结构,布局发展文化产业。

无独有偶,云南日报报业集团也提出“主业规模化,产业多元化”的十字方针。云南日报报业集团成立于2001年,现有十一报四刊一网,在2008年之前处于集团融合阶段,况且当年倾集团之力协助《春城晚报》稳固“老大”位置,所以内部体制机制尚未全部激活。2006年6月第二次“报业大战”结束之后,集团在结构调整、多元发展等方面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云南日报报业集团党委书记、社长罗杰说:“我们的目标是建立现代报业传媒集团,力争2012年集团总收入突破10亿。”在《云南日报报业集团五年(2008-2012)改革发展纲要》中,将内部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放在重要位置,提出“品牌、新媒体、多元化产业”三大发展战略,实现“做强广告、发行、印务,拓展经营领域,形成以传媒经济为主体,房地产、文化创意产业和投融资为支柱的集团产业群”的目标。据了解,2008年云南日报报业集团在房地产项目上实现2亿多元的收入,并且于2009年6月4日将安宁太平项目顺利摘牌拿地;2008年5月20日,投资近1000万元的云南省重点新闻网站――云南网正式开通,进一步推进新媒体发展。除此之外,该集团旗下系列报刊的改革提上工作日程,如《云南经济日报》、《民族时报》、《大众消费报》等报刊资源一直未充分利用,集团计划引进《精品购物指南》等媒体或企业,抢占分众化市场,挖掘系列报刊的价值。虽然如此,但集团对《春城晚报》的支持一如既往。

社团个人总结报告范文第3篇

各位代表:

经市总工会批准,通过筹委会的精心准备,**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第一届工会会员代表大会马上就要开幕了,现在举行代表大会预备会议。

预备会议的议程是:

1、听取审议大会筹备工作报告;

2、听取审议代表资格审查报告;

3、讨论通过大会主席团名单。

现在进行预备会议的第一项议程,由我代表筹委会作筹备工作报告。(作筹备工作报告)

现在进行预备会议的第二项议程:由我作代表资格审查报告。(作资格审查报告)

各位代表对上述两个报告有什么意见,请发表。(稍停)

没有意见,请鼓掌通过。

现在进行预备会议的第三项议程:讨论通过大会主席团名单。(宣读主席团建议名单)。

各位代表对主席团组成人选有什么意见,请发表。(稍停)

没有意见,请鼓掌通过。

请大会主席团成员到主席台就座并召开主席团会议。

请代表们不要离开会场,稍伺休息一下。

(二、主席团会议)

主席团会议主要有4个议程:

1、提名大会执行主席;

2、讨论大会选举办法(草案);

3、酝酿“两委”委员候选人建议名单;

4、讨论大会选举工作人员建议名单。

各位代表:现在通报主席团会议通过的内容:

1、经大会主席团提名,由我任**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第一届工会会员代表大会的执行主席。

2、经大会主席团审议,原则通过了**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第一届工会会员代表大会选举办法(草案)。

3、经大会主席团审议,原则通过了**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第一届工会委员会候选人和经费审查委员会候选人建议名单。

4、经大会主席团审议,原则通过了本次代表大会选举工作的监票人和计票人建议名单。

(三、正式会议)

各位代表:

正式会议马上就要召开了。这次会议的召开,得到了市总工会领导的热情指导和大力支持,今天市总工会*主席亲临大会,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请*主席上主席台就座。

本次大会应到代表45名,因事、因病请假名,实到名,符合法定人数,可以开会。

现在我宣布:**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第一届工会会员代表大会开幕。全体起立,奏《国歌》。(音乐)

请坐下。

现在进行大会第一项议程:请市总工会*主席为大会致贺词。(总工会领导致贺词)

现在进行大会第一项议程:通过大会选举办法(草案)。(读选举办法)

这个大会选举办法已经大会主席团讨论,现在提交大会审议通过。

有什么意见请发表。(稍停)

没有。现在进行表决。

同意大会选举办法的请举手,请放下;

不同意的请举手,没有;

弃权的请举手,没有。

请鼓掌通过。

现在进行大会第三议程,通过大会选举工作人员名单。(读名单)

这个建议名单也经大会主席团讨论,现在提交大会审议通过。

对这个建议名单有什么意见请发表。(稍停)

没有。现在进行表决。

同意的请举手,请放下;

不同意的请举手,没有;

弃权的请举手,没有。

请鼓掌通过。

现在进行大会第四项议程:选举**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第一届工会委员会和经费审查委员会。

根据大会选举办法规定,**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第一届工会委员会和经费审查委员会实行差额选举,工会委员会设委员5名,候选人6名,其中差额1名;经费审查委员会设委员3名,候选人4名,其中差额1名。上述“两委”候选人建议名单,已经大会主席团讨论,现在向各位代表介绍一下。(读“两委”候选人简介)

下面进行选举。请监票人和计票人开始工作,请计票人清点到会代表人数。(计票人清点人数)

经计票人清点,今天应到会代表45名,实到名,超过应到会代表的三分之二,符合法定人数,可以进行选举。

请监票人当众检查票箱。(监票人检查投票箱)

请计票人领取选票并向代表分发选票。(计票人领取、分发选票)。

同志们,本次大会选票分两种颜色。大红色的为工会委员会委员候选人选票,粉红色的为经费审查委员会委员候选人选票。请大家检查一下,有没有领到选票?有没有重样?有没有多领或少领?

(总监票人向主持人报告发出选票情况)

各位代表,刚才接到监票人的报告,选举工作人员领取两种选票各48张,各分发张,各留2张工作票,剩余两种选票各有张,请监票人当众销毁。(监票人销毁选票)

请大家注意选票下方的说明。(读选票上的说明)

对选票有没有疑问?如没有疑问,就请填写选票。(填写选票)

现在开始投票。投票的顺序是:先大会选举工作人员,后大会主席团的同志,最后是其他同志。请同志们投票结束后,仍回到原来的座位,等待大会宣布选举结果。(投票)

请监票人和计票人开箱清点选票,统计投票结果,大会暂时休会,请大家不要离开会场。(工作人员点票、计票)

请总监票人向主持人报告计票结果。(监票人报告计票结果)

现在进行大会第五项议程:公布选举结果。(宣读“两委”选举计票结果报告单)

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对新当选的联社第一届工会委员会委员和经费审查委员会委员表示衷心的祝贺!

现在休会10分钟。请新当选的联社第一届工会委员会召开第一次会议。

各位代表,经**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第一届工会委员会第一次会议选举,***同志当选为**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工会主席;***同志当选为工会副主席;***同志担任经费审查委员会主任。同时成立联社工会女职工委员会,由***、***和***三同志组成,***同志为主任;成立联社工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由***、***和耿***三同志组成,***同志为主任。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向他们表示祝贺。

现在进行大会第六项议程:

首先请新当选的第一届工会主席***同志讲话,大家欢迎。(工会主席讲话)

现在有请党委书记、理事长***同志讲话,大家欢迎。(党委书 记讲话)

各位代表,**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第一届工会会员代表大会已圆满完成了各项议程。这次大会是一次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也是一次继往开来的大会。刚才,新当选的工会主席**同志作了表态发言,联社党委书记、理事长***同志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并对今后工会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大会结束后,各位代表要将这次大会的精神带给全体职工,要按照大会制定的工作目标,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进一步发挥工会组织的作用,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统一思想,凝心聚力,不断开创工会工作的新局面;要进一步发挥工会的职能作用,多为职工办实事、办好事、解难事,做职工的知心朋友,努力把联社工会建设成为职工满意、领导认同的合格的“职工之家”。让我们在联社党委的统一领导下,更好地围绕中心工作,服务大局,履行职能,团结动员广大职工,同心协力,奋力拚博,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为圆满完成联社各项经营目标,促进我市农村合作金融事业有序健康发展,为实现“大干三五年、再造新**”的宏伟目标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社团个人总结报告范文第4篇

??? 多层次、多方面进行改革探索,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党报体制。

??? 一、20世纪7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企业化管理”探索期的党报体制

???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我国党报在积极吹响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号角的同时,也开始了对自身体制改革的推进。1978年,以《人民日报》为代表的在京8家报社向财政部提出要求试行报社“事业化单位,企业化管理”的报告获批准,由此拉开新时期以来我国党报企业化管理的体制改革序幕。

??? 在这一企业化管理的探索时期,我国党报体制改革采取“边缘突破,逐步推进”的方式,首先从党报的经营机制方面寻求改革突破口。在发行机制上,冲破改革开放前邮发合一的报刊发行体制,打破邮局垄断报刊发行的格局。标志性的事件是,1985年《洛阳日报》首创自办发行,其发行量不降反升,发行成本也大幅降低,投递时间缩短,服务质量明显改善。之后,1986年《太原日报》等多家党报也开始自办发行,由此掀起全国范围内党报自办发行改革的风潮。在广告运行机制上,1979年1月4日,《天津日报》率先恢复商业性广告。之后,为顺应市场的需要,促进商品信息的交流,报纸商业性广告迅速推开,并初步形成了一整套广告运行机制。在多种经营方面,1988年3月,新闻出版署、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颁布了《关于报社、期刊社、出版社开展有偿服务和经营活动的暂行办法》,一些实力雄厚的党报开始尝试印务承包经营等相关的多种经营,提高报社经营收入。总之,在经营体制方面,在原有的事业体制框架内,党报逐步被赋予更多的经营自主权,开拓市场经营业务。

??? 除了经营机制方面的企业化管理探索外,在财务管理体制上,1979年4月,财政部颁发《关于报社试行企业基金的实施办法》,明确报社在财务上可以试行企业管理的办法。1985年,国家开始对报纸“断奶”,实行以“事业单位,企业管理,以收抵支,差额补贴,超额自留”为主要内容的新的财务管理体制。在行政管理体制方面,上级主管部门开始逐步赋予党报更多的自主权,强调以后主要在意识形态、舆论导向以及法规政策和市场监管等方面进行把关。

??? 在这场变革探索中,党报体制改革已经突破了计划经济条件下的传统体制,显示出巨大的创新活力,呈现出领导体制进一步加强,管理体制、经营体制不断探索的态势,有力促进了我国党报的繁荣发展。但也应该看到,长期浸淫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党报管理体制依然带有根深蒂固的传统事业单位管理的烙印,政府管理职能未能实现根本性转变,政事不分、管办合一依然存在,并没有实现真正的企业化管理。

??? 二、20世纪90年代初到21世纪初:“集团化”改革期的党报体制

??? 1992年,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经济改革目标,为我国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速经济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在此背景下,我国党报体制也开始了更深层次的改革创新。在“企业化管理”探索期,党报体制改革主要是内生型的,创新的动力主要来自报社内部为了减轻国家财政负担和缓解报社自身经济压力。而在这一时期,党报体制创新的外生力量明显增强,以“集团化”为主要特征的党报体制创新显示出上下结合、内外互动、共同推进的特点。

??? 从“集团化”改革时期我国传媒的发展来看,我国党报体制在多个方面进行了改革创新。

??? 首先,在领导体制方面,以往党委领导下的总编辑负责制已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党报的发展。随着党报经营业务的不断扩大,党报经营管理的战略地位日趋凸显,但传统的党报领导体制只重采编,不重经营,制约着报业的发展。如《广州日报》在成立集团以前,采编线和行政线就几乎占了所有中层处级部门,而经营管理线尽管收支几个亿,创造了骄人的经济业绩,却只有一个经理部门。报业集团化后,改组治理结构,党报的领导体制改革为党委领导下的社长负责制,下设总编辑和总经理,总编辑负责采编、宣传,总经理负责经营管理,形成“三驾马车”体制结构,大力提升了经营部门在报社的地位。

??? 其次,在经营机制方面,主业不断扩张,尝试多种经 营,创新广告经营。在这一时期,随着报业集团的发展,党报不断扩大经营范围,推行外延式经营,扩大主业。以前,一些党报主要还只是局限在出版周末版,后来不满足于这种周期性的扩容,开始纷纷扩版。在扩版的同时,也开始掀起一股党报办子报子刊的热潮。党报子报子刊的发展促使党报经营机制不断创新。一些党报成立了印务、信息咨询等相关

??? 实体公司,甚至涉足旅游、地产等行业经营,尝试多种业外经营。不管报业经营如何发展,广告收入始终是报纸经营收入的主要来源,所以报社一贯重视广告经营机制的不断创新。1993年,《广州日报》在国内报业率先推行广告公司代理制。第二年,其广告收入就首次跃居全国报纸广告收入第一位。

??? 第三,在人事管理机制方面,开始尝试“增量改革,存量盘活”的改革创新。一方面,为降低改革成本和阻力,按照“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的原则改革传统人事制度,对原来在编在岗的老员工采取传统的人事管理办法,而对新进的员工采取不同形式的聘任制。另一方面,通过岗位管理、人员培训、绩效考核、薪酬分配与激励等人力资源管理环节,统筹规划,盘活现有人力资源,提高人事管理效率,逐步稳健推进人事制度的纵深改革。

??? 此外,党报在集团财务管理、采编流程再造等方面也进行了一些创新。

??? 总的来说,“集团化”改革时期的党报体制创新在许多方面进行了突破,这一方面来自于党报集团内部的改革动力,另一重要的方面是来自报业集团外部的、党和国家政府的政策驱动,有的报业集团甚至就是行政手段催生的结果,但这样催生的只是“形似神不是”的所谓集团。目前,我国组建的传媒集团除了牡丹江新闻集团等极个别是产业性集团外,大部分是事业性集团。对党报而言,党报改革还有许多深层次的内容尚未触及。 >

??? 三、21世纪初至今:全面创新时期的党报体制

??? 进入新的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的发展,中国社会已经步入大发展大变革的转型时期。在这样一个深刻变革的时代背景下,创新和发展成为报业改革的主旋律,资本运营、跨媒体融合、跨区域办报、跨行业投融资等不断涌现。党报体制改革也开始进入全面创新的高潮时期,党报在管理体制、采编运行、广告发行、经营机制等各个方面进行了全面创新。

??? 在党报管理体制创新方面,最主要的是初步完善了宣传与经营两分开的管理体制。2003年6月,全国文

??? 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会议指出:要对“新闻媒体的宣传业务和经营业务进行科学划分,实现宣传与经营两分开”。随着试点报社改革的成功,党报宣传与经营合一的管理体制逐步向两分开转变,采编和经营部门各司其职。此外,党报开始关注政府行政管理部门与报业集团、党报与集团公司、母报与子报之间诸多复杂纠结的产权关系,力图通过产权制度创新,把党报体制改革引向深入。

??? 在采编机制方面,开始推行采编分离、流程再造工程。如2005年初,《人民日报》在新闻版全面实行编采分开,激发了编辑记者的采编积极性,提升了该报的影响力。2007年6月,广州日报报业集团成立了全国报纸第一家滚动新闻部,“报纸+网络+手机”组合播报立体新闻,促进报纸与新媒体的融合,从而打造内容形式更为丰富的传播和互动方式。

??? 在经营机制方面,开始以资本为纽带,实现跨媒体、跨行业、跨地域经营。例如2003年11月11日,由光明日报报业集团和南方日报报业集团合作经营的《新京报》正式创刊,这是我国第一份由两个党报报业集团跨地区合作经营的报纸。2010年7月8日,广东两大主流传媒集团南方报业传媒集团与南方广播影视传媒集团,强强联合,建立“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内容涉及新闻、经营、大型活动和新媒体等多个方面。2012年4月27日,由人民日报社控股的人民网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成为我国第一家在A股整体上市的新闻网站,被誉为“中国官网第一股”,掀起了中国官网改制上市的热潮,新华网、华声在线、央视网等主流媒体官网都在积极筹备,以求尽快上市。

??? 在发行机制方面,主要是把党报自办发行经营部分产业化,推向市场。2003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正式下发《进一步治理党政部门报刊散滥和利用职权发行,减轻基层和农民负担的通知》,新闻出版总署也出台《治理报刊摊派细则》,改革的主要核心就是治理行政权力对报刊的介入。“这次治理整顿给的出路很明确:报刊要走市场化道路”。上层政策为下面党报自办发行的产业? 化、市场化提供了很好的政策依据。2011年,山东《大众日报》以及济南、青岛等17个城市的党报全部完成了发行体制的改革。在试点、总结的基础上,2012年,新闻出版总署在全国积极稳妥推进党报党刊发行体制的改革,积极探索党报党刊发行新模式,鼓励各级党报进行规范的公司化改造,开展多种经营,建立复合型的多功能物流配送网络。

??? 四、讨论与思考

社团个人总结报告范文第5篇

[摘要]:在两分开以前,报纸都是宣传和经营合为一体,这种结构模式造成报业采编和经营互相干扰。中国的报纸还同时承受着政治压力、社会压力和市场压力,自身功能的发挥受到了限制。在报业产业已经从过去狭隘的报纸经营发展到现在的经营报纸的前提下,采编和经营越来越难以分开。准确地把握两分开的管理体制,要坚持互利双赢和统分结合的原则。

报业是一个具有双重属性的产业,一方面,报纸反映一种思想、一种价值观和世界观,具有意识形态的属性;另一方面,报纸也是一种产品,有一定的市场价值,要进入流通领域,具有商品属性。因此,无论是社会主义国家还是资本主义国家,不管出于什么样的考虑,在报业管理体制的设计上,大体都采用编辑和经营两分开的模式。但由于社会制度和具体国情不同,在实行两分开的原因和两分开的内涵上表现出很大不同,我们这里就此来考察中国的情况。

一、实行两分开管理体制的原因

柳斌杰同志在全国新闻出版体制改革试点单位座谈会上讲话时说,“在微观上把文化、新闻出版单位,按照两种性质分开,区分为公益性的事业单位和经营性的企业单位,这也是了不得的进步,以前我们总是把它们绞合在一起,说是事业不给钱,说是企业不放权,两不像。现在我们可以把它们明确地分开了。性质决定体制,体制决定机制,性质一分开,后面的事就一通百通了。”讲话为我们考察中国报业实行两分开管理体制的原因和必要性提供了线索。

第一,在两分开以前,报社或报业集团的每一个报纸都是宣传和经营合为一体,这种过于强调“块”的结构模式虽然有利于在局部范围内经营媒体,但不利于整体的统一。尤其是对于报业集团而言,宣传和经营都分别集中在一个个独立的报刊社,集团在总体上成不了系统。这需要在纵向上进行“条”的梳理,即对报业集团的业务进行划分,形成宣传和经营两大系统,将“条”和“块”结合起来,报业集团才真正能够发生“化学反应”。

第二,在两分开以前,报业采编和经营互相干扰:一方面,报社经营管理的功能依附于采编的功能,经营系统完全被纳入到报社行政管理的体系内,经营部门的领导被定为处级干部,报业内部缺乏专业性的经营人才。经营活动的事业化,使经营行为完全与市场脱节,极大地限制了报业的产业活力;另一方面,报业集团作为事业单位,主要任务是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但是,报社发展的资金需要越来越大,社领导要拿出相当大的精力搞经营,宣传的力量难以集中。况且编辑记者往往要承担经营的责任,经营的利益驱动很容易惟利是图,干扰舆论导向,将社会效益弃置一边。

第三,如果把中国的报纸分成三类,即政治性报纸、事业性报纸和企业性报纸,那么,这些报纸应该分别承受政治压力、社会压力和市场压力。但在两分开以前,中国的报纸要同时承受着这三种不同的压力。既是党和政府的喉舌,做党和政府的宣传机构,又要对社会公众负责,发挥着类似于西方公共媒体的功能,坚持社会效益第一,经济效益第二的方针,同时还要像一般性的企业单位一样进行市场化运作,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这样的压力在世界报业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合适的压力可以成为动力,但不恰当的压力却是发展的紧箍咒。长期以来,中国的报纸不但没能三者兼顾,而且本身应有功能的发挥也受到了限制,政治性报纸(党报)的社会影响越来越小,事业性报纸(都市报、晚报)的发展遇到体制,企业性报纸(科技类和专业类报纸)的赢利能力降低。

实行分类管理,将宣传和经营在业务上分开,成了当务之急,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实现双赢。两分开后,集团的宣传管理系统可以集中精力办报,使报纸真正做到导向正确,贴近群众、贴近实践、贴近生活,读者喜欢,而赢得了读者就赢得了市场,这为报业经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经营管理系统可以大刀阔斧进行体制改革,机制创新,经营将越来越专业化、科学化,良好的经济效益也会为办报提供充足的资金。

二、两分开管理体制的内涵

对报业集团两分开的管理体制要在三个层面上来理解,首先,是在国家层面上。基于文化的双重属性,党的十六大把文化单位分成两大类:一类叫公益性的事业,即为公共事业服务、隶属于国家的一些事业性质的部门;另一类是经营性的产业,它以生产的产品上市,通过市场实现它的价值。公益性的事业单位继续以事业体制来管理,坚持政府主导,搞活机制,增强活力,改善服务。经营性的产业要求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进行体制的创新。国家对这两类不同的文化单位进行了明确的界定,就报业而言,非赢利性的机构主要是指党报、党刊,它的主要任务不是参与市场经营,而是主要为党和国家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服务。政府将确定正确的宣传政策导向,同时保障事业发展所需要的物质、设备与人力等资源;除了党报、党刊以外的报纸、期刊,基本上都要分期分批地转制为企业,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进行内部管理体制、领导机构和运行机制的改造,成为一个独立的市场竞争主体。事实上,国家是按照意识形态属性的强弱对报业进行划分,对意识形态属性明显的报刊,党和国家要严格控制。而对那些意识形态属性不强的报刊,国家将逐渐方开,如现在已经开始对一些科技类和专业类报刊进行整体转制试点工作。

其次,在集团的层面上。在关于公益性性事业单位和经营性企业单位两分开的政策指导下,国家对报业集团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要“对新闻媒体的宣传、经营业务进行科学划分,实现宣传与经营两分开,抓好宣传,搞活经营”。(刘云山语)报业集团按照“报纸宣传与报纸经营业务分开,新闻采编队伍与经营管理队伍分开”的要求,着手对集团管理体制进行改造,让采编系统和经管系统在体制上分离,形成两个相对独立的组织系统。采编系统以行政命令为主要管理手段,经营系统以市场为主要调节手段。重点做好对可经营性资产的剥离工作,将集团内除了新闻宣传业务单位外,属于产业经营性质的发行、广告、印刷、物业、投资等单位,全部分离出来,改制为企业,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国有独资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对报业集团的资产进行分割和评估,属于经营性的资产全部置入集团公司或相关子公司,相关员工全部转换劳动关系,变“事业人”为“企业人”、“社会人”。

最后,在单个媒体的层面上,设立媒体经营公司,作为报业经营主体,在业务关系上,与采编分离,独立经营,但在经济关系和经济运行机制上,媒体公司将采编和经营统一于一体,为报业经营的高效运行和报纸经济价值的充分实现建立了组织基础。如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下属的钱江晚报就是这种模式的典型代表,2003年12月经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批准注册成立了钱江晚报有限公司,这是国内首家将报名直接用作公司名的媒体公司,媒体公司依托媒体独立开展经营,统筹运用媒体资源,通过对采编、印刷、发行和广告等环节的协调,将报刊从策划、生产到进入流通的全过程,统一在其战略思想指导之下,形成整体营销。

概括地讲,两分开的报业管理体制,就是在由出资人对报纸的宣传业务和经营业务部门的干部人事、资产财务、考核监督等实行统一领导,统一管理的前提下,将宣传业务和经营业务在人员、机构方面彻底分离,做到业务不混合,人员不混岗。但两者之间要互相负责,一方面,采编部门负责宣传,办好宣传主业,为经营业务提供内容支撑,创造优质经营载体;另一方面,经营公司负责经营业务,为宣传业务提供经费支撑,承担媒体经济保障责任,形成宣传和经营相互促进的良性机制。

三、两分开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

将宣传和经营彻底分开,彼此互不干涉,就可以做到:宣传系统用事业单位的传统体制来运作,就能够守住阵地,掌握舆论控制权;经营系统剥离出来以后,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建立法人治理结构,就可以将报业做大做强,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事实上远没有这么简单,在报业产业已经从过去狭隘的报纸经营发展到现在的经营报纸的前提下,采编和经营越来越难以分开。一方面,“经营部分”不能离开报纸“编辑部分”。报纸剥离出来的发行、广告、印刷等经营性资产,如果失去了报纸这个载体和资源,这部分资产及其经营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例如发行和广告就与采编密不可分,报纸办得好,读者多,发行量大,广告营业额就增加,反之,板着面孔办报,读者不喜欢,发行量就会降低,广告也会受影响。因此,离开了报社,发行、广告、印刷等所谓经营性的企业就只能成为一般性的企业,毫无优势可言。可见,经营性资产的核心并不是其本身,而是采编部分。现在,许多业外资本想投资报业,考虑的也不是所谓的经营资产,而是核心的采编业务。

另一方面,“经营部分”对“编辑部分”的影响也很大。如果将“经营部分”彻底分离出去,“编辑部分”正常运行所依赖的经济基础就没有了,只能靠财政拨款或基金供养,而这是中央所不愿意看到的,也是我们进行报业体制改革所要革新的内容。“经营部分”对“编辑部分”的影响还不只如此,报纸的内容也会受到“经营部分”的控制。随着中国报业的发行由过去的邮发转向地摊发行,印数的多少取决于终端市场的需要,而终端的需要来源于他对读者内容偏好的判断,结果是看似与报纸编辑无关的发行最终影响了编辑的价值取向,当然,这种影响不同于行政命令的强行制约,而是在自由宽松的环境里的一种无形操纵。

此外,我们原来设想的按照意识形态的强弱对报刊做区分,让意识形态强的报刊保持事业体制,而让意识形态弱的报刊转制为企业,认为这样就可以掌控舆论导向。其实,这种想法也过于简单,如果我们把意识形态强的报刊看成是主流文化的代表,而把意识形态弱的报刊看成是大众文化的代表,那么,就不单单是只有前者才会对人们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产生影响,后者也一样,而且可能更巧妙,效果更好。法兰克福学派的学者早在半个多世纪以前就对此有过精彩的论述,是值得我们聆听的清醒之音。尤其是在今天,中国的娱乐、休闲类的报刊很多是外方资助或是境外的舶来品的时候,这种警惕就显得很必要了。

四、正确把握两分开的管理体制

在现代的报业经营活动中,编辑部门和经营部门是两个权责分离又相互依存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的劳动最后通过发行量和广告额一起得到验证,二者互为资源,互为因果,缺一不可,本质上不能截然分开。它们之间的关系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应该正确地处理宣传和经营二者之间的关系,准确地把握两分开的管理体制,要坚持如下原则:

(一)互利双赢的原则

在报业的发展中,采编和经营同样重要,不可偏废任何一方,因此要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利益关系,建立科学的利益机制,让双方结成利益共同体,调动两方面的积极性,实现双赢。事实上,双赢的指导思想是有客观基础的。一方面,报社的发展需要更新设备,进行员工培训,创办新的报纸,这些都要有大量的资金支持。而两分开后,这些费用和开支都要由集团公司来提供。集团公司董事会必须把报社的经费开支作为优先考虑的项目列入年度预算,经报业集团党委审批。由于集团党委的大部分成员是报社编委会成员,这就充分地保障了报社能够从集团公司获得足够的资金支持,使报纸的宣传工作有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集团公司主导下的经营系统的主营业务都是围绕着集团的报纸展开的,报纸的采编系统的运行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它们经营业绩的好坏。因此,集团公司会全力支持报社的发展的。宣传和经营事实上已经形成了“荣辱与共”的利益统一体。

宣传和经营两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支持,共同促进报业集团的发展,具体可参考如下的业务模式:集团公司每年年初统计测算出上年集团各报广告收入额、广告价格和广告版面数等重要参数,以宏观经济和报纸广告行业的变动趋势为参考,提出本年度集团各报广告创收计划、广告价格及相应的广告版面计划。在此基础上,集团公司与报社签定委托协议,协议的主要内容是报社保证为集团公司提供所属各报广告版面的数量,集团公司保证为报社提供预算中确定的采编经费及发展投入。集团公司再与广告公司签定广告合同,合同中要明确广告公司集团各报的广告版面、广告价格和费用等重项目。如果遇到在规定版面以外的广告加版的情况,广告公司要向集团公司提交加版申请,由集团公司进行经济测算,与报社协商,确定加版方案。若加版挤占了新闻版面,集团公司要给报社适当的经济补偿(可为广告加版收入的一定比例)。

(二)统分结合的原则

经营的业务、机构和人员从报刊中剥离出来以后,如果不能协调统合好,就会造成宣传和经营两张皮,互相推委,互相指责,影响报业集团整体优势的发挥。因此,正确把握两分开的管理体制,就要坚持统分结合的原则,树立整体优化的意识,将宣传和经营的各个部分协调、配合好。要正确地处理好集团运行中的统分关系,在两分开的基础上实现分中有合,统一领导,统一管理。报社要集中精力搞好宣传,但同时也要承担利润指标,其工资总额随利润增减上下浮动。报社完成利润指标并不是直接去经营,而是通过全力办好报纸,为扩大发行、增加广告收入创造条件;抓好内部管理,降低成本费用;选择好的广告、发行、印务等公司,争取最佳经营业绩。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在体制改革中实行“一本帐”和媒体总编辑兼任公司董事长的做法,这两点是统分结合的重要体现。“一本帐”是指不管实际帐务如何处理,也不管法律主体如何划分,集团对“一媒体”和“一公司”合并后的主体进行考核,这是统一领导和统一管理的财务基础。总编辑兼任董事长是统一领导、统一管理的组织保障。

杭州日报报业集团的做法是,除了集团由编委会和经委会分别负责集团的采编、经营业务外,各报刊对宣传和经营工作负总责。日常运行中侧重采编工作,属于经营工作的广告、发行等由集团专业公司。具体做法是将报刊部门视作基本生产单位进行考核,让它对报刊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总负责。同时,由报刊编委会与集团广告、发行等经营部门以契约的形式,确定经营业绩、费率及双方合作事项。这样做,既赋予了报刊明确的经营权责,同时又充分发挥集团采编部门及广告、发行部门专业分工的优势,达到资源共用、利润共享、风险共担。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和杭州日报报业集团的做法是正确地理解了两分开管理体制,符合党和政府所说的两分开应该是在报业的同一经济利益主体内,对同一产品生产过程的生产与销售的专业化分工的精神。报业集团公司作为经济利益主体和市场主体,应该是包括编辑部分在内的全部,而不仅仅是剥离出来的部分经营性资产。很明显,如果不把报纸作为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来管理和经营的话,实际运作中就会遇到很多困难。所以,宣传部分和经营部分要合力并举,协同配合。如两分开之后的发行工作就是这样,因为发行量能从一个侧面反映办报质量,因此报纸的总编辑(或编委会)仍要对发行量负责,报纸发行量仍要作为考核总编辑(编委会)工作的一个重要指标。发行部门实行公司化运作后,集团公司每年年初与发行公司签定承包合同,对集团各报的发行量、发行费率及奖惩条款做出明确规定。而发行公司除了依靠市场手段办发行以外,报纸原来的发行手段(党委文件、宣传部门协助、宣传促发行等)也要坚持,也就是要建立发行公司董事会与报纸编委会的联系协调机制,行政命令和市场调节两股力量向一处使劲,最终实现宣传和经营的双赢。

总之,报业企业要实现经济目标,除了良好的经营管理和产品营销策略外,最关键的在于产品质量,即采编部分能否及时、准确地提供给读者客观、公正、有价值的信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不仅仅是我们要追求的一个目标,也是报业发展的一种内在本质规定性。两分开的管理体制力图通过采编和经营在业务上独立但不分离的运行模式,使中国报业的发展从过去的“编报纸”转向“经营报纸”,由过去单纯的生产型体制转变为市场机制型体制,最终找到企业利润最大化与报纸承担社会责任的最佳结合点。

[参考文献]

[1]李良荣:《中国传媒业的性质定位和制度创新》,《南方电视学刊》,2004年第2期。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