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本网工作总结内容页

小学音乐教育教学总结{2024年最新5篇}

2024-08-04 23:23:01工作总结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学音乐教育教学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小学音乐教育教学总结范文第1篇

一、学习领先,提升理念

1.学校有一支充满活力的音乐教师队伍,镇江市级、扬中市级骨干教师各一人。各自热爱音乐教育事业,又具有一定的音乐教学经验,年纪轻,观念新,又各具特长,为学校音乐教育事业的开展奠定了师资基础。2008年,在各级各类音乐教师专业基本功竞赛中,徐月红老师获扬中市、镇江市一等奖,江苏省二等奖,陈道军、张相春老师获扬中市一等奖,徐平老师获二等奖,何英老师获三等奖。

2.音乐艺术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有关素质教育的文章、文件,学习《行动纲领》中的重要部分。常常采用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学习方式,鼓励教师重点地学,有目的地学,感悟后展开讨论交流。通过学习,教师们理念新了,思想通了,方向明了。

3.组织教师学习他人经验。订阅各种教育杂志,购买各种教育书籍;主动积极地外出学习他人的教学经验;通过各种渠道,捕捉教学信息,开展交流学习。

4.紧抓业务学习。针对音乐学科特点,钻研教材,认真备课,积极参加业务进修,不断提高自身的艺术素养。

5.提高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网上浏览,网上学习,制作课件,互相学习与交流,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二、立足课堂,创出特色

素质教育走进音乐课堂,这是我们一直探讨的问题。音乐教育工作重要,人人皆知,但是,在实践中我们却发现,学生普遍有重语数英,轻其他学科的倾向。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教师并不气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挖掘教材的内在魅力,精心设计教案,创设活跃的课堂氛围,改变激励评价机制,吸引学生人人参与,让学生感到上音乐课是轻松快乐的,是一种美的享受。从而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与向往。

1.扎扎实实上好随堂课。教师们充分运用现有的硬件设施,平时的随堂课做到有计划,有步骤,专课专用,专室专用。对随堂课中出现的问题,能及时发现,及时讨论,及时解决。在多(本工作总结来源于)次的调研听课中发现,教师们的课结构新了,形式变了,师生关系融洽了,学生参与面广了。在教育局对我校进行的大规模随堂听课活动中,xx、xx、xx、xx、xx等老师执教的随堂课获优秀课。

3.着力建设打造特色项目。越剧进课堂、器乐、舞蹈、合唱是学校的特色项目,全体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作为课程进行开展。

5.学科整合提高音乐教学有效性。蓝本备课,教育现代信息化,全面提高音乐课程效益。

三、开展活动,活跃校园

小学音乐教育教学总结范文第2篇

摘要:

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起到重要的导向作用,对整个教学工作起到指导作用。在教学实践中,每一节课,每一学期、每一学年的教学设计都是以教学目标的实现为出发点,需要达到教学目标,就要进行课程教学设计,确定教学策略,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音乐教学;目标构成;策略

引言

目的性是人类从事任何实践活动的基本特性。人们在从事实际活动之前,总要预先制定活动所要达到的结果,然后据此去实施其活动,努力实现其预定的结果。教学活动是人类实践活动之一,其目的性、计划性是很强的。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要达到的结果,它既是教学活动的指导,又是教学活动的最终指向,是教学活动设计的立足点。同时,也可以把教学目标看作是教学任务的具体化和学科化,是所有学科应达到的具体目标,就是预期教学活动所能实现的教学结果。

一、教学目标的特点和作用

教学目标具有几个特点:(1)教学目标制定之前的准备,是教师对教学结果的预期和刻意追求;(2)教学目标是具体的可操作的指标体系,它的表述主要借助于行为动词;(3)教学目标必须体现在学生身上,反映于学生学习后的行为方式变化。教学目标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体现出三种功能:一是指导教学实践,包括教学方法和教学技术以及教学策略的应用与选择。教学目标确定后,教学实施者就能依据教学目标来采用适合的教学方法,利用目标指导教学方法或技术的选择与运用,必须确定学习结果的类型和同一类型的学习的阶段性。二是指导测量与评价教学结果。每一次教学活动结束后,教学设计者可自编测验题,测量教学效果,每一节课都可作出评价,评价有许多标准,但教学目标是否达到是最可靠和最客观的标准,测量教学结果必须是以目标的测量为依据,如果没有针对目标,那测量就缺乏效度。要开展科学的评价首先要提供可有效测量的教学目标,只有是客观的、科学的衡量标准,那测量的效度、信度,难度、区分度才将是科学的、客观的、有实效的。因此,科学的教学目标是进行测试的客观评价标准。三是指导和调节作用。教学目标不仅对教学活动的方向起着指导作用,而且对实现目标的途径和步骤上也都体现出规范的功能。教学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效果,他们之间应具有怎样的逻辑关系等,都要由制订什么样的教学目标来决定,教学活动展开的过程也就是教学目标实践的过程。因此,确定教学目标可促进主体对教学的控制,促进教学设计的科学性。

二、音乐教学目标层构

音乐课程教学目标是由一系列教学大小不等、层次不同的目标组合而成的系统。具体分为教学总目标、学期目标、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等,各个下属目标都是其上位目标的具体化。

(一)音乐课程教学总目标

音乐课程教学总目标是教学总目标在音乐课程上的具体化。由于音乐课在小学、中学(初中、高中)各个教育阶段都要开设,还要制定出分段的目标。他是在某一教育阶段,音乐教学所要达到的最终结果,通常由国家颁布的音乐教学大纲(小学、初中、高中),以指导性和指令性相结合的形式作出具体规定。音乐课程是一种人文课程,是人类文明和文化的一种集中体现,通过学习把提升音乐能力和人文素养作为总目标。在实际教学中要体现出音乐学科的特点,把音乐美感与人的思想精神深度有机融合,形成音乐审美能力。通过教学进而掌握浅显的音乐基础知识和简单的音乐技能,培养识谱能力,激发对音乐的兴趣爱好。熟悉我国各民族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树立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并对外国的优秀音乐作品有一些了解、扩大视野,使学生初步具有感受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中小学音乐教学目标分为主要目标和协同目标两部分,主要目标指音乐教育作为审美教育本身必须达到的,其他学科教育不可替代的专门目标,即培养学生音乐审美鉴赏能力(审美感知力、联想力、想象力、情感力、评价力),音乐审美表现能力(歌唱、器乐演奏、表演等音乐表现力),音乐审美创造力(审美创造意向等)。协同目标,指达到审美教育目标的同时,也有助于培养他们的人格品质、行为,发展智力,增强体质等促进身心的全面发展的目标。

(二)音乐学期(或年级)教学目标

音乐学期(或年级)教学目标是音乐学科教学总目标所隶属的子目标,是一学期(或一学年)音乐教学所要实现的目标。音乐学期(学年)教学目标,体现在音乐教学大纲分年级要求中,是总目标在特定教学阶段的具体化。它一方面具有音乐教学内容的整体性;另一方面它只是对这一教学阶段的教学结果的预先设定,因此,它的内容比总目标更具体,它的制定直接受学生年龄阶段特征和课程安排的影响。

(三)单元教学目标

单元是指其音乐学科中相对完整的组成部分,单元教学目标是学期教学目标的进一步分解。它具有更明确而具体的指向性,是一种近期的追求目标。音乐教学大纲是由一系列单元目标具体组成的,这些目标虽然具体,但并不是分散的,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

(四)课时教学目标

课时是教学的基本单位,因此课时目标是和具体的教学活动相联系的目标,也是教学设计中的教学目标,它的基本特点:一是教学内容的具体性;二是教学内容的可操作性;三是目标实现的及时性;四是目标设计的灵活性。

三、实现音乐教学目标的策略

学校音乐教学的实施应包含在各级各类学校中,而普及性质的音乐教学重点在中小学,主要集中在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的初中阶段。中小学贯彻培养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的教育方针,为培养儿童和青少年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基础。学校的音乐教学必须为目标服务。别林斯基说,人们认识世界通过两种途径,一种是科学的,另一种是艺术的,二者是互为平行的并列关系,谁也不是谁的附属或者补充。[1](P86)雨果说到:认识世界有三把钥匙,一是文学,一是数字,再就是音符。[1](P87)学校的音乐教学还要充分体现学科的特殊性,也就是音乐艺术的特点、社会功能,否则就不能正确地、符合规律地为实现总目标服务。总的说来音乐教学是为实施美育的目的和手段而存在的。学校实施美育的范围很广,始终贯穿到学校教育的全部工作之中。音乐课程却是学校实施美育的基本途径,因为音乐课程能根据儿童、青少年的年龄心理特点、循序渐进地传授审美知识和培养审美能力。比如《德国黑森州小学美术教学大纲》的“教学目的”就是这样规定的:1.加强和培养感官的感受和体验能力;2.支持儿童的个人艺术兴趣,唤醒他们的审美创造愿望;3.对艺术和文化的解释;4.对媒体的了解。音乐对人的全面发展有巨大的促进和渗透作用,但最重要的核心是培养中小学生具有欣赏感受音乐,并能正确评价、辨别和创造音乐艺术美的教育。因此,我们在确定学校音乐教学的各阶段的教学目标和具体任务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第一,应让儿童、青少年接触学习(包括演奏、演唱、欣赏)具有音乐审美价值的足够数量的音乐作品。按照培养目标和教育实践的需要,应科学地安排古今中外的名作和民间音乐作品。第二,逐步教给并扩大儿童、青少年音乐审美所需要的基础音乐知识和初步音乐理论。包括音乐语言构成的要素(即旋律、节奏、和声、织体、音色等),音乐的体裁形式、著名音乐家、著名作品以及音乐常识等,第三,培养和发展儿童、青少年进行音乐审美所需要的表现能力、感受能力、欣赏能力和鉴别能力,包括音乐感(或称“音乐综合能力”、一定的演唱、欣赏能力等)的培养。第四,发展儿童、青少年音乐想象、理解、表达和创造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应在教学活动中贯穿始终,坚持不懈地引导,启发中小学生对美德的渴望和追求,逐步树立起正确的音乐审美观点。

四、实现音乐教学目标

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教育的观念和思想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直接起着指导作用。教学目标不但要落实课程的教学,更重要的是通过教师、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的运用来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

(一)要较好的实现音乐教学目标,必须对音乐课程标准进行深入研究

音乐课课程标准是编写音乐教材的主要依据,也是检查和评定学生业绩、衡量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教师通过研究教学课程标准,对音乐学科有一个总体把握,明确所教音乐课程的目的要求,掌握教学的深度和广度,规划内容的序列安排和教学进度。在实现教学目标过程中,作为教师要把教学内容与教学目的、要求、教学原则和方法联系起来理解,有时同一教学内容可能实现不同的教学目标,因此必须准确掌握教学内容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才能把握教学的重点。按照教学目标还可把所有的教学内容联系起来,整体把握,教学中注重学习内容之间的内涵联系和前后衔接。

(二)要达到音乐教学目标,要不断探索教学模式

音乐教育是在人的情感领域促使人的个性意识在得到充分、自由发展的同时,与社会保持和谐的发展。在教学实践中以提高审美能力为最终目标,加大培养学生对音乐感知、理解、鉴别和表现、创造能力的力度。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唱歌加乐理,往往使音乐课变得单调、枯燥无味,也无助于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现在不少学校加大了音乐欣赏课程的比重,拓宽教学面,加强提高教学质量的努力。通过这种改变,将以往的教学模式,变成唱歌、乐理、欣赏的模式,使学生通过课堂学习获得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的同时,深刻感受到音乐美,从而增强了审美能力。好的音乐作品,都是创作者对现实社会生活的主观能动意识的反映,音乐旋律通过音响运动的形式,与人产生共鸣的同时进行情感信息的交流。音乐美的产生,其实是来自人与客体运动中的协调一致,也可以这样说,音乐美在人调解自身的意识活动与音乐的同步运动之中。这就需要我们转变教学观念,把单纯的知识传授和机械技能训练转变成学生内在的审美需要。

(三)要完成教学目标,要注重教与学的相互促进作用

教师在教学目标的实现过程中,必须以学生的特点和学习规律为前提和依据,引导学生按实际与施教者共同确定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鼓励主动型学习,随学习过程自我调控,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多年来,社会传统的教育观念把音乐课程认为是一种技艺课,从教学形式上它在中小学阶段主要是传授音乐知识、技能技巧。音乐教学过程中,学校施教者往往以“教音乐”为宗旨,教学目标往往停留在低层次上,即帮助学生能够学会教材规定的内容上,实践上着力于唱歌、识谱。但因为音乐艺术是必须掌握相当的知识、技能技巧为基础才能表现的,最重要的是要使人有表达音乐的情感和欲望,特别是中小学生有兴趣、有爱好、愿意学、乐意学,有感才有悟,感性情绪的基础上产生理性思维。否则,所学到的音乐技能就只能成为机械的操作,呆板的重复。音乐教学中要强调学生音乐学习的主体性,按照教学论提出的S—O—R法则,即刺激———个体因素———反应,音乐教学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鲁?阿恩海姆认为,艺术的基础是感知,艺术教育是提高人的感知能力的最有力的手段,而这种感知能力是任何一个研究领域中的创造性思维不可或缺的,同时艺术活动本身也是一种特殊的思维活动,即知觉思维,而创造性思维在任何一个认知领域又都是一种知觉思维,艺术教育可以有效的提高个体的感知能力和知觉思维能力。[2](P35)

(四)要理解音乐教学目标,就要对中小学音乐教学任务进行分析

我们一般认为中小学音乐教学目标确定后,在教学实践中,需要实现的教学任务可以理解为三个:第一,传授和学习系统的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第二,在这个基础上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第三,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通过确定教学任务后,对于达到教学目标而选择的教学方法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可以通过学期的、单元的、课时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来确定。教学目标的一般性任务具体化,也就是在每一节课内不可能都实现上述三个教学任务,但可以发展实现某一个教学任务。也可以认为教学目标是一个有着多种具体内容的目标群,不仅有着音乐基础知识,也有认知技能、动作技能方面的,还有情感方面、态度、鉴赏能力方面的目标。每一个目标的实现,都需要与该目标相符的教学方法。同时,实现音乐教学目标的过程中,还必须考虑到学生的特征:一是学生的心理特征;二是知识基础特征;三是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及其构成方式。总之,学生的年龄不同,学习的心理过程也就不同,对中学生、小学生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也就会有所不同,面对基础好的学生与基础差的学生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也应不相同。

(五)要取得教学目标的预期效果,就要做好课堂教学设计

在所确定的音乐教学目标中,课时教学是最基础的,也是最重要的,因为它是所有教学目标的起点,也是所有教学计划实施的主要途径。课时计划是单元计划的具体实施方案,只有认真执行精心设计的课时教学,才能使音乐教学有目的、有步骤地进行,保证教学任务完成,教学目标实现。编写课时计划是创造性的工作,要讲究实效,不能一律化、程式化,根据教学内容的变化,学生的实际,不同的教学对象,不同的教学要求来设计和安排切实可行的课时教学。教学要讲究艺术性,音乐教育更要讲究艺术性,在音乐课时教学中,要使教学内容、方法、技能、技巧达到艺术化的运用,实现教学目标,就要对音乐课堂教学结构进行精心设计,使学生处于愉快的、积极的学习状态,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科学的设计,使教与学互动,教学相长,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其沉浸音乐艺术的享受和创造之中。反之,则会从一定程度上抑制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动力,使他们对音乐学习处于一种被动或消极的状态。

参考文献:

[1]中国音乐教育杂志社编.全国音乐教育获奖论文精选[C].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

小学音乐教育教学总结范文第3篇

一、加强人文积累。培养人文素养

小学音乐不仅要从音乐的知识、技巧上进行教学,还要关注音乐性与人文性的结合,建构丰富的音乐课堂,引导学生获得真切的情感体验。基于这一目标与要求,小学音乐教师应该从培养自身人文素养出发,扎实自身教学基础与人文素质,以展开更优质的教学过程。在这一点上,阅读与音乐不谋而合。阅读是积累的过程,也是培养人文素质、内心感悟的过程,教师应多加强自身阅读体会与人文积累,体验、积累、实践、反思,逐步强化音乐素养,将人文性与音乐性结合,探索出高质量的音乐课程实施方法。可以阅读《音乐教育的哲学》,了解音乐教学对学生综合素养培养的重要性及培养方法,音乐教育与人生一样,富含哲理,不能简单地从音符、识谱、唱歌等方面进行知识与技能培养,也不仅仅涵盖钢琴、古筝的演奏技巧,还包含了对学生积极情绪、学习兴趣、音乐精神的培养,由音乐哲学的阅读,审视现阶段教育的不足,并加以改正;阅读《音乐教育学与音乐社会学》,将音乐教学置身于社会中,基于社会能力培养目标,关注音乐教育的最终趋势与作用;阅读《教育的使命与责任》,将素质教育理念、陶行知教育思想,融入音乐教育,加强音乐教育中音乐性与人文性的结合,重视对真正创新人才的培养。通过阅读,能加强教师人文积累,培养人文素养,提升教师音乐素养。

二、关注情感体验,培养审美情趣

现阶段的小学音乐教育存在这些问题:弱化情感体验、过于重视技能、追求教学形式,这些问题导致音乐教学华而不实、远离审美,丢掉了音乐的灵魂,让学生喜欢音乐但是不喜欢上音乐课。“被迫”的音乐课程,使得音乐课程教学效率不高,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作用不大。为解决这些问题,小学音乐教师要加强阅读积累,从阅读中真正领悟“教育的艺术”,真正感悟《音乐学科教育学》存在的意义。关注学生情感体验,培养审美情趣,重视审美教育,让音乐教育为生活服务,以学科综合、知识拓展,提升教师专业素质,提升学生人文素养。

可以采取这些策略:一是加强阅读,学习人文氛围创设。如《小象》一课的教学选用各种小象的图片、资料、工艺品布置成教学背景,引导学生自主观赏、了解,产生良好的视觉感受,之后展开学习。二是加强阅读,培养审美情趣。通过阅读熏陶,涉猎诗词歌赋、绘画美术等,提升教师审美情趣。如《春雨蒙蒙地下》中,以《春夜喜雨》导入课程,创设良好的人文氛围。三是通过阅读,将音乐与人文结合,深入研究音乐对学生道德、个性品质、思想内涵等的培养作用。

三、化教学实践。丰富课堂结构

将阅读与音乐教学人文结合,关键的阶段是需要教师强化教学体验。阅读是积累的过程,也是教师储备技能、方法与能量的过程,为真正地提升师生人文素养,强化师生人文素质与音乐素养,需要在教学实践中应用、体验、反思与总结,不断寻求突破。正如《走进最理想的教育》一书中阐述,最理想的教育是教育者以人格魅力征服学生,富有人文精神与创新精神,引导不懈追求,教师提供的是素质教育、创造教育、生命力教育。基于此,需要探寻音乐与人文的结合,丰富音乐课堂结构,建构理想课堂与教育。

小学音乐教育教学总结范文第4篇

王九筛 孙 云

在民族学、文化学、人类学、阐释学等学科理念尚未真正引进音乐学中时,我们对于音乐的研究与教学多局限在音乐本体特征上,即在学校教育尤其是中小学音乐教学中,音乐课往往等同于唱歌课;音乐学院中也培养了不少技术精湛的音乐“匠人”,音乐教育被狭隘化了。音乐蕴涵着文化,文化孕育着音乐。音乐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有着专业技术层面的特殊训练,这是区别于他种文化的重要特色,学习音乐首先必须学习音乐本体的技术技巧,但是如果一味地强调技术技巧的“重要”,而忽略了音乐同时也是文化的事实,就会制约学生文化素养的提升,阻碍我们自身对音乐文化资源的深入挖掘,使我们缺乏文化品位和深层次的文化意识。因此必须建立“大文化视野”的教育理念,拓宽音乐教育的文化传授,将“文化中的音乐”融入日常教学中。还音乐以文化意识,全力发展作为文化的音乐教育,建立大文化视野的音乐教育理念,应该是音乐教育的重要任务。

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总结

吴美萍

皮亚杰说过:“教师的工作不是教给学生什么,而是努力构造学生的知识结构,并用种种方法来刺激学生的欲望,这样对于学生来说,就是一个主动参与的过程了。”“主动参与”可以体现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如课堂结束语这一环节就可以交给学生来完成。即改变原有的等、靠、听教师用结束语结束课堂的教学模式,而是在上课前布置任务或小组合作选派代表作本课小结;或“今天我是教师小助手”,“我侃这节课”;或是教师“点将”总结,并把这一项活动作为评比纳入考核。这种方法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概括能力。

例如:匈牙利歌曲《五月的夜晚》结束语(小组合作选派代表作本课小结):《五月的夜晚》让我们呼吸到了欧洲明媚春天的丁香花和苹果花的芬芳,花是大自然赠予人类的礼物,世界因为花而纯洁、温暖、美好。这首歌曲一、二两句,三、四两句运用了旋律重复的创作手法。我们还学会了保持音记号。

再如:口琴学习江苏民歌《茉莉花》的结束语(教师“点将”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江苏民歌《茉莉花》的演唱和吹奏,这首曲子动听、优美,我很喜欢。曲子的前面部分比较容易,后面比较难,下课后我要努力练习。

让学生作课堂总结,目的是让学生知道要学会什么,要掌握什么,要怎样来感受音乐、鉴赏音乐、表现音乐。久而久之,上课的时候,学生为了能说好课堂结束语都会认真地听课,会注意搜集整理教师讲课的信息,从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转型。为了表现突出,很多学生还注意了课后的音乐相关知识积累,既改变了学习的依赖性,又培养了学生自觉专注的习惯;既发扬了学生的个性,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

同时,使用这种方法要注意以下问题:

1 教师不讲不是图省事省心,把这种方法当成偷懒的借口;

2 要注意循序渐进。针对小学生低、中、高年级不同的年龄、心理特征,从三言两语开始,通过讲评、比较、竞赛等多种方法提高学生课堂结束语的水平和兴趣;

3 要注意调动后进生的学习积极性。特别是在教师“点将”这一环节,要注意平衡,学生的平时表现、个人能力等较差的要多给机会,多给鼓励和掌声,让他们尝到学习的甘甜和成功的快乐。

小学音乐教育教学总结范文第5篇

一、音乐教育中情感教育的内涵与作用

所谓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中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所谓情感教育就是教师在教学中,在充分考虑认知因素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情感因素,采用教学措施,引导学生对客观事物形成一定的情感态度,以促进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总之,情感教育是一个全新的教育理念,教师在教育中应当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尊重学生的社会性品质,有效促进学生情感的自我调节,以形成独立健康的人格。在音乐教育中的情感教育,教师应当结合音乐教学实际情况,遵循音乐教育原则,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融入音乐教育中去体验音乐的丰富情感,在音乐的感染和熏陶下,陶冶情操,提升人格,塑造完美人性的教育。此外,音乐教育中的情感教育可以促进学生认知发展、有利于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有利于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和发展。总之,音乐教育中的情感教育在促进学生健康人格形成方面有重要作用。

二、音乐教育中实施情感教育的途径

1、创设情境

一定的情境总是伴随着情感的来去,一定的情境会让学生产生一定的情感。在音乐教育中,教师可以采取一定措施来创设情境,使学生在情境中感受音乐的情感教育。如,在教学欣赏课——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时,可以利用多媒体让学生先观赏同名戏曲片和舞蹈片断,让学生很快进入梁祝的故事情境,如同身临其境地去感受鸟语花香的景色,纯真爱情的美好、生离死别的痛苦,幻想仙境的美妙。接着,让学生对不同演奏家演奏的《梁祝》进行欣赏,使学生多个角度去感受中国传统的故事情节与西洋的音乐表现手法的结合所表现的丰富情感,认识到梁祝敢于反抗强大的封建势力,追求美好爱情的精神。总之,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拓宽音乐情境设计的空间,让音乐境界尽现,激起学生充满激动和向往之情。

2.挖掘音乐作品内涵

真正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才能体会作品的情感内容,才能有效开展情感教育。那么要怎么挖掘作品的内涵呢?这就要求学生能理解关键歌词,体会歌曲的意义,与作曲者的思想情感产生共鸣,如在教学小学五年级《第九册》教材中的歌曲《雨花石》时,先用英雄小雨来的故事导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英雄小雨来产生敬意。进而让他们反复听旋律,感受歌词中“我愿铺起一条五彩的路,让人们去迎接黎明,迎接欢乐”的崇高精神品质,让学生在学习这首歌中,既学会了有感情地演唱,而且也受到了一次高尚情操——“默默无闻地为人类作贡献”的感染和教育。

3.采用趣味教法

在音乐教育中教师应当采取积极方式激发学生情感,有助于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比如,教师指导学生采用创造性表演提高学生的情感升华,让学生在情感教育中被看作是音乐的创造者、表现者、欣赏者、评价者,而不尽全是被动的音乐接受者,只有这样,学生的审美创造力才能真正被激发出来,情感也能自然的投入进去。又如,教师可以利用音乐形象激发学生的情感,在教授歌曲《渴望春天》时,可以和学生一起根据歌曲内容将教室布置成春天的环境,摆放几盆鲜花,用多媒体播放春天的画面,再制作一些小鸟的头饰。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觉得有趣,还能在音乐形象的感染下,领会歌曲表达的情感,通过音乐形象感染学生,艺术之花就会在学生心中悄然开放。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