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共有22974文字,由于玲庚尽心订正之后,上传在meiword.com!《纸条》是梁静茹演唱的歌曲,2024于专辑《一夜长大》之中。二年级数学说课稿感谢来看看,希望能帮到你!
二年级数学说课稿 第一篇
角的初步认识一课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三册角和直角的第一课时。这节课是在学生以前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在学习前面的几何知识和日常生活中,已经接触过角,这为本节课的教学提供了感性认识基础。教材只是把建立角的概念放在初步的水准上,这就要求教学时,既要巧妙地避开角的概念,又要揭示出角的本质属性。为中高年级继续学习角和其它几何图形奠定基础。教材从引导学生观察实物中的角开始,让学生初步感知生活中的角;再通过学生实际操作活动,用一张纸折角,用两根硬纸条做活动角,逐步形成角的表象;最后再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可见,这种获取知识的途径实际上是在直接感知的基础上逐步抽象概括。
从学生认知水平来看,由于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的过渡阶段,特别是低年级儿童,他们的思维仍然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在教学中,这就不可避免的要产生几何图形的抽象概括性与儿童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之间的矛盾。怎样去解决这一矛盾呢?我认为最根本的途径是教学中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把对角的认识建立在丰富的感性材料的基础之上。因此,根据教材编写的特点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我从素质教育的三个方面知识、能力、思想情感方面制定了教学目的:
(1)知识方面: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初步比较角的大小;学会用尺子画角。
(2)能力方面: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学习能力和创造意识。
(3)思想情感方面:创设平等和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互相协作的精神,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其中教学重点是:帮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初步建立角的概念。难点是:通过直观感知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和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为了顺利达到教学目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选择教学方法时,我充分遵循了(从)感知(经)表象(到)概念这一认识规律,采取了看一看、摸一摸、折一折、做一做、画一画、比一比、剪一剪等教学手段,把静态的课本材料,变成动态的教学内容,让学生亲身感知亲手操作,把外在可见的和内在不可见的角印在大脑里。鉴于此,我在教学设计上着重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考虑:
一、加强观察和操作,帮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的思维是从动手开始的。因此,要解决数学抽象性和学生思维形象性之间的矛盾,关键是具体的操作与观察。因此,教学中我特别注意,充分利用和创造各种条件,提供大量的感性材料,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折叠、制作等活动,使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观察,在观察中动脑,在手脑并用中获得感性知识,形成角的正确表象,掌握角的本质特征。从而亲身感受学习的乐趣,成为学习的主人。
首先,我让学生依次观察红领巾、三角板、钟面、折扇,并指出这些物体表面的角。通过观察生活中的角,丰富学生对角的感性认识。
接着,出示一张圆形纸,让学生观察有没有角,启发学生用圆形纸折出大小不同的角。我不讲怎样折,而是鼓励学生自己折。再对折出的角进行观察比较得到,角是有大有小的。然后让学生用角的顶点扎手心,感知角的顶点是尖尖的;摸一摸角的两条边,感知角的两条边是直直的。从而揭示了角的本质属性。
最后,鼓励学生用图钉和硬纸条做一个可以活动的角,也是让学生自己想办法做。然后让学生随着教师一起活动自己的'角,边活动纸条边观察:角的大小有什么变化?这一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从认识静态中的角过渡到动态中的角。使他们直观地看到,纸条张得越开,角就越大,纸条合得越拢,角就越小,由此渗透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2024的本质特征。
在学生的所有操作活动中,我一改教师主宰课堂的局面,大胆放手,变过去的单纯看教师演示教具为自己动手,使学生的听觉、视觉、触觉多感官并用,充分发挥学生操作的主体作用,力求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学习的能力和创造意识。
二、利用多媒体优势,优化课堂教学。
这节课,我充分发挥了多媒体计算机的教学功能,直观、形象的展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通过它的形、声、色、动、静的变化,形成鲜明的表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启迪学生的思维,优化课堂教学。
1、利用多媒体,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
作为一名教师重在授之以渔,教学中关键是让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过程,使其知其然,还需知其所以然。本节课中,从直观感知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是教学的关键。如何把这一知识的形成过程清晰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呢?这又是教学的难点,针对这一难点,在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分两个层次进行突破。
首先,从活动角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教学中,让学生从观察生活的角、折角、做活动角,然后从活动角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如何抽象呢?为此,我设计了由活动角到角的几何图形抽象过程的动画。用点来代表图钉,用一条直直的线来代表这根纸条,再用一条直直的线代表另一根纸条。这样,变抽象难懂的知识为直观的画面材料,很自然地把实物中的角与角的几何图形联系起来,增强了角是源于生活的认识。而且,用线代表纸条的连续过程,也孕伏了角是由一点引出两条射线形成的图形这一几何概念。
然后,从学生已经感知过的实物中再次抽象出角。在学生初步形成角的概念后,我又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学生感知过的实物红领巾、三角板、钟面、折扇,利用动画光点的闪烁,闪动实物上的角的形状,紧接着把实物的模像去掉,再次抽象出几何角。让学生观察这些角虽然大小不同,方向不同,但都有什么共同特征?这时画面上同时闪动所有角的顶点,然后闪动各自的两条边。帮助学生再次抽象概括出所有的角都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这样,就实现了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
2、利用多媒体,变静为动,化难为易。
让学生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是教学的一个难点。因为学生认知水平还处于具体形象阶段,其思维活动需要一定的感性材料作支持。而让学生直观感知不管边伸长还是缩短,角的大小始终不变,在传统教学中很难做到。比如用实物演示,首先角的两边伸长缩短的教具难以制作,其次是演示时角的位置方向大小容易变动,不易比较。于是,我在教学这一环节时,先让学生通过活动角感知角的大小跟纸条张开的大小2024再提出疑问:角的大小跟纸条的长短有没2024系呢?这时,我设计了把活动角的两根纸条伸长和缩短的动画,让学生观察,角的大小变没有?学生非常形象直观地看到,不管纸条伸长还是缩短,角的大小始终不变,说明角的大小与纸条的长短无关。这样,就达到了变抽象为直观,变静为动,化难为易的目的。
另外,在完成练习题第二题,比较两个角的大小时,为了让学生加深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我先用动画演示怎样用三角板上的角去比第一个角,接着让学生自己用三角板比一比。在学生得出两个角的大小一样的结果后,我又告诉学生:刚才,我们是借助三角板比出了这两个角的大小,我们还可以用重叠的办法进行比较。这时,又借助多媒体用动画演示把两个角移近,使两个角重合,不但更形象生动地说明两个角一样大,而且也教给了学生比较物体大小的不同方法,蕴含了数学学法的指导。
三、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促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情绪低落时的思维水平只有在情绪高涨时的二分之一。说明人的认识活动和情感是紧密相连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想方设法,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整堂课都处在好奇、好学的高昂学习情绪中,使教学过程始终对学生有一种吸引力,吸引他们主动去探索问题,发现规律。
1、导入激趣。
课一开始,我就用动画显示出色彩鲜艳的钟面,钟面上时针和分针在滴答滴答地走动,有声有色的画面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等声音和画面静止后,才问学生:刚才是什么声音?对,刚才是时钟走动的声音。这时闪动时针和分针形成的角,问学生:现在,时针和分针之间形成了一个图形,认识这个图形吗?这是什么图形?自然地导入了新课。这样,利用模拟逼真的动画和声音,不但使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于课堂,而且渲染了气氛,创造了意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
2、在动中感悟知识。儿童的特点是好奇好动,对单调的容易产生厌倦。针对这些特点,我在教学中运用各种教学手段,例如,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折一折、做一做、画一画、比一比、剪一剪等活动,让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状态,在师生共同活动中主动地获取知识。
3、练习中创设故事情景、竞赛情景。这节课我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这一得天独厚的教学功能,使练习生动有趣。如判断角的大小一题,我是这样出示的:小乌龟画了一些图形,这些图形是不是角,要请小朋友们用角的特征来判断一下。然后投影出示一只小乌龟和图形,让学生用手势判断,并伴随有趣的声音。又如,比较两个角的大小一题,我也是把题目融入故事当中,对学生说:我们来做一个游戏,请你当裁判。有两个角,一个叫红角,一个叫蓝角,一天两个角争吵起来,红角骄傲地对蓝角说:我比你大,可蓝角不服气地说:你并不比我大,那么,这两个角到底谁大呢?请小朋友来当当裁判。并伴随蓝角红角的声音。这样,一段形象生动的故事,激起了学生解疑的兴趣。最后的发散练习勇夺智多星,我用比一比谁最聪明能干,谁能夺得智多星,创设竞赛的情景,激起学生的竞争意识,以达到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的目的。
四、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注重人际交往活动。
素质教育要求课堂的交往形式优化和多样化,根据教材的特点,设计行之有效的教学摸式,能发展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及健康的人格,提高智力及创造力。为此,根据本节课教学内容的特点,我采用了小组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折一折、做一做、比一比、剪一剪等操作活动中,让学生在各自学习的基础上,一起讨论,互相帮助,共同解决问题。一方面,最大限度的给学生以活动的空间,各个学生亲身体验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使知识的获得有活力、有创造力的。更重要的一方面,积极创设一种平等和谐、富有人情味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且,培养了学生的互相协作精神,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以上就是我设计本堂课的一些想法。
总之,教学中我本着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的思想,促使学生全面、主动的参与学习活动,在生动、活泼、和谐、合作的氛围中,达到既长知识,又长智慧的目的,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设计中有不妥之处,敬请各位同行批评指正。
二年级数学说课稿 第二篇
一、说教材
认识分米和毫米这一课的教学内容,是苏教二年级的一个知识。本课学习是建立在学生学习过米和厘米的基础上。通过学习,学生已经认识了学生尺和米尺,会数学生尺上的大格和小格,知道1厘米是10小格,1米=100厘米。因此,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下面3点:
1、认识新的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会用打手势的方法比划1分米和1毫米。
2、掌握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3、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并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重点:认识新的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教学难点:理解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二、教法和学法
1、直观演示
通过形象生动的课件演示,学生在观察和对比中体会新的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领悟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2、教师主导,学生主体
在教师的引导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逐步认识1分米、1厘米。
三、教学过程
1、复习引新
(1)实物展示平台展示一把学生尺
提问:同学们,老师这里现在有一把学生尺,你能来介绍一下2024这把学生尺的知识吗?
设计目标:让学生产生回忆,联想曾经学过的知识米和厘米,知道学生尺分大格和小格,1大格是10小格。每1大格就是1厘米。
(2)画一条长10厘米的线段
提问:你能猜一猜老师准备用怎样的一句话介绍这条线段有多长吗?
设计目标:设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今天,我们一起来继续学习长度单位。
2、新授
(1)出示情景(课件演示)教学分米
提问:从小男孩的介绍中,你发现新的长度单位是谁了吗?(学生:分米)
活动一:
要求:
1、从你的直尺中找出1分米有多长。
2、用手比划一下1分米有多长。
设计目标:初步认识新的长度单位分米。感受1分米有多长。
活动二:
要求:用直尺在自备本上画一条长1分米的线段。
提问:你是怎样来画1分米的线段的?
练一练:判断下面的画法是1分米吗。(课件出示画法,从刻度5画到刻度十15)
活动三:
要求:
1、四个人一小组观察米尺。
2、数一数,1米里面有多少个1分米。
回到课初:我是这样介绍的,这根线段长1分米。你们猜对了吗?
(2)继续教学毫米(课件出示情景)
引:茄子老师正在量我们的数学书有多厚呢?你看,连1厘米多不到,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一种新的比厘米小的长度单位――毫米。下面我们就一起听听茄子老师是怎样来介绍毫米这一个长度单位的。
课件演示:直尺上1厘米中间每一个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
活动一:
要求:
1、请你用笔尖指着你的直尺数一数,1大格有几小格?板书:1分米=10厘米
2、请你用手比划一下1毫米有多长。
(3)课件赏析1毫米
你还知道哪些东西的长度和厚度可以采用毫米坐单位?
学生讨论,说以说
四、巩固练习
1、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1分米=厘米1厘米=毫米
3分米=厘米3厘米=分米
30厘米=分米50毫米=(分米
设计目标:使学生掌握简单的分米、毫米之间的单位换算。为下面的学习作做准备。
2、完成想想做做2
学生完成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只要学生说的有道理就可以。)
教学目标:第一体会解决这题的不同方法;第二数的简便方法,每一大格的中间都有一根比较长的线段,它把每一大格平均分成了两份,每份是5小格是5毫米。
3、在里天生活合适的长度单位。
1棵小树高22张电话卡片厚2一张床长2
1枝铅笔长2一根铁钉长2一根黄瓜长2
设计目标:联系生活,通过练习让学生加深对4个长度单位的认识。进一步巩固长度单位,知道每个单位分别用在什么地方。
4、分组测量
要求:1、同桌两个人1小组合作。
2、用直尺量一量桌子和椅子分别各有多高,是多少厘米,接近多少分米?
3、做好记录,全班交流。
5、完成想想做做6
课件出示3条线段,你认为哪条线段最长?(学生自己解决)
全班交流想法,一种是估计,目测;另一种是用直尺量一量,标上长度再比较。从中体会正确的方法。
五、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学习了哪些知识?你还知道了些什么?
最新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第三篇
《万以内数的认识》:
本课目标的定位是基于学生认识了100以内数的基础之上的,同时也是学生进一步认识更大的数的基础,因此,教学中,通过学生的多样活动,数形结合,内化迁移,让学生掌握数数方法的同时,体会计数单位“千”的产生及相邻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产生和作用,能在现实情境中感受大数的意义。
2、能在数数的过程中,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感受数位产生的必要性,体会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
3、通过数一数、拨一拨和估一估等活动,充分感悟大数的意义,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重点:能正确数出1000以内的数,体会计数单位“千”的产生。
教学难点:数“拐弯数”,即接近整百、整千拐弯处的数如何数。
教学准备:课件、小棒、纸张和计数器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揭题
(一)课件演示:体育馆情境图
1、猜一猜:体育馆大约能坐多少人。
2、数一数:
(1)一排位置:学生说说可以怎么数?(一个一个的数)
(2)一百个位置:学生说说怎么数方便?(十个十个的数)
(二)揭示课题:比一百更大的数怎么数呢?今天,大家一起来探究1000以内数的认识。(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借助主题图,为学生提供现实素材,初步感知大数的产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培养学生的数感埋下伏笔。
二、经历数数,感悟方法
(一)在演示中感知:
1、课件演示:10个小正方体。
(1)数一数:学生跟着一个一个地数。
(2)说一说:数出了几个一,也就是多少?板书:10个一是一十。
2、课件演示:100个小正方体。
(1)数一数:学生跟着十个十个地数。
(2)说一说:数出了几个十,也就是多少?板书:10个十是一百。
3、想一想:找到了一百个小正方体,接下来你想怎么数呢?
(1)数一数:学生一百一百地数。
(2)说一说:数到九百后是几个百?(10个百)10个百是多少呢?板书:10个百是一千。
(3)整体感知1000个小正方体。(课件演示)
设计意图:通过数形结合,体会计数单位“千”的产生和意义;通过知识迁移,发现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制关系。
(二)在操作中感受:
1、分组合作数小棒。(4人一组,每人准备53根小棒,10根一捆)
(1)一根一根地数:从一百起,一根一根地数到一百二十二;从一百九十八起,一根一根地数到二百零三。
(2)十个十根地数:从一百起,十个十根地数到二百一十。
(3)师生合作数小棒。
一百一百地数:从二百起,一百一百地数到一千;从一百二十起,一百一百地数到六百二十。
2、同桌合作拨珠子。
按下列要求在计数器上边拨珠子边数数。
(1)从一百起,一百一百地数到一千。
(2)从九百六十起,一十一十地数到一千。
(3)从九百八十二起,一个一个地数到一千。
3、合作归纳说方法。在数数时要注意什么?遇到拐弯数时怎么办。
设计意图: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他们借助小棒、计数器,边操作边数数,感悟多样的数数方式,充分感受十进制关系,主动建构了1000的意义。而且在参与互动的过程中,既培养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又培养与人合作的学习习惯。
(三)在比较中感悟:
估一估,比一比,感悟生活中的1000。
1、1000张纸。教师先出示100张纸,让学生猜一猜,再用手比划1000张纸有多厚,最后教师出示1000张纸让学生实际体验。
2、1000个人。一个班的学生大约50人,多少个这样的班级才有1000人呢?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生活中的1000,作为学生比较的对象,从而加深对1000的认识,领会大数的意义,进一步培养数感。
三、深化练习,提升数感
(一)填一填。
1、10个一是,10个十是,10个一百是。
2、九百七十七后面的第五个数是。
3、六百八十九的相邻数是和。
(二)数一数。
1、练习十六的第1题。让学生脱离计数器抽象地数数。
2、练习十六的第2题。让学生用不同的计数单位数数,深化学生对计数单位的认识。
(三)想一想。
找规律填数:
1、336、337、338、339、、
2、580、590、、、620
3、、900、800、700、600、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练习设计,旨在巩固新知,感受数数方法的同时,深化对计数单位的理解。
四、全课总结,归纳延伸
(一)全课总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二)归纳延伸:通过个、十、百、千的认识,你还想到什么?
二年级数学教案模板 第四篇
教学内容:
教材82~83页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感知数的计算与生活的联系。
2.在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中,让学生轻松掌握并运用20246、7、8、9的除法知识。
3.培养学生思考的能力,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学生掌握6789的除法知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除法知识在生活中的灵活运用。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
谈话:冬天到了,小鸟们从北方飞回南方过冬了。这个冬天它们准备住在温暖舒适的“长颈鹿”宾馆。
小鸟:长颈鹿先生,您好!我们有42个小伙伴,想住在你这儿,请你安排房间吧。
长颈鹿:每间客房可以住6只小鸟,我要为它们准备几间屋子呢?
教师:同学们,请你帮助长颈鹿先生来算一算吧。
教师板书:42÷6=7(间)
教师:你是怎么想的?
教师:同学们,你们真棒,帮助长颈鹿解决了问题。如果有48只小鸟,长颈鹿要为它们准备几间屋子呢?
教师板书:48÷6=8(间)
教师:这道题你是怎样想的?
同学们,你们真聪明,能够利用我们学过的乘法口诀来解决除法问题。下面,我们就用同样的方法来解决一些问题,看谁做的好就奖励他一朵小花。
二、问题探究
1. P82练一练1后,投影出示反馈。
2. P82练一练2后,投影出示反馈。
3.小动物回家。
天已经黑了,住在长颈鹿宾馆的小兔和小鹦鹉旅游团也要回自己的房间休息了。请同学们猜猜看,它们该进哪个房间呢?P83练一练3。
4.猫捉老鼠。
游客们都进入了梦乡,可是,尽职尽责的猫保安却坚守自己的岗位,保护游客的安全。快看,小偷老鼠出现了,我们一起来帮猫保安捉老鼠吧。
每个口诀写出了几个算式?(4个)仔细观察这四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是不是所有的算式都能写出两个乘法算式和两个除法算式呢?你能举个例子吗?
5.餐厅里的故事。
看书P83“数学故事”你从故事中发现了哪些数学问题?
三、课堂小结
今天,在“长颈鹿宾馆”里发现了这么多有趣的事,我们能干的小朋友们运用所学的除法知识帮助小动物们解决了这么多的难题,你们高兴吗?生活中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用学到的知识来解答,我们一定要努力学习呀!
板书设计:
长颈鹿和小鸟
42÷6= 想:六四十二
48÷6= 想:六四十八
小学二年级数学《买球》教学反思教案 第五篇
在《买球》这节课教学中,我立足于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关注学生学习情感,引导学生在1——7的乘法口诀的学习的已有经验上理解8、9的乘法口诀,通过探索和交流,从不同角度去发现隐藏的规律,寻找记忆口诀的途径,用科学的理论指导课堂实践,变“重知识传授”为“主动探索”、变“重结果”为“重过程”、变“死记硬背”为“灵活识记”,实现课堂教学的科学化、自主化,让学生在整个课堂中自主学习”。而 “自主学习”就是学习主体自立、自为、自律的学习。学习的自立性、自为性和自律性是学习自主性的三个方面的体现,是“自主学习”的三个基本特征。其中,自立性是自主学习的基础,自为性是自主学习的实质,自律性则是自主学习的保证。这三个特性都说明了同一个思想:学习主体是自己学习的主人,学习归根结底是由学习主体自己主导和完成的。在本节课上,我引导学生找出8、9的乘法口诀中的规律,学生找到了表面的规律,如:9的口诀前后2句相差9、十位依次增加1、个位依次减少1等等, 学生通过自己发现问题,主动探究来理解知识、运用知识。学生熟练地应用8、9的乘法口诀来解决实际问题,感受到我们的身边到处都有数学,学好数学是非常重要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合作交流、口头表达等能力。在互动中引导学生自我感悟,让学生主动建构知识。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的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教师的作用仅仅在给学生提供有效的活动机会,在活动讨论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构建自己的知识。”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都是以学生为主,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活动空间,给学生广泛参与的机会和发展的余地。整个教学过程都是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再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设计练习时,我注意到学生情感方面的问题,特地设计了题型丰富、形式多样的练习,从而导入填表格的教学中,根据表格中的数写出乘法算式,进而让学生自己编出9的乘法口诀。同时,我还为学生提供思考的机会,并通过解决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达到逐步巩固应用乘法口诀的目的。最后,通过“手指记忆法”、“找朋友”等多种形式的练习,使“9的乘法口诀”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深化。在教学中重点是激发学生自主活动的积极性。如:“我说你对”“开火车”等游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不仅让学生充分、主动、积极表现自我,同时也注意用语言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获得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爱学、乐学,树立了学好数学的信心。不足。1、在教师评价的语言上,我还需再仔细斟酌,力求让评价的语言再灵活一些,更有针对性。2、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还期待更多动态生成的内容,让课堂变得更充盈、鲜活。相信,在今后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中,我会努力做得更好!改进。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善于挖掘学生潜能,多注重学生自为性的培养,该放手就得放手,教师不要过分包办,多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乐学,爱学。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20xx优质范例2024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初步认识锐角和钝角,会用三角尺判断直角、锐角和钝角。 2.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分类和比较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抽象能力,增强学生用数学思想认识事物的意识。 3.在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感受数学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目标解析: 本课教学目标的定位,是基于学生刚刚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的基础之上。通过在学生熟知的情境中展开探索,在动手操作中认识、判断锐角和钝角,进一步拓展完善对角的认识,为以后学习三角形的分类等知识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认识锐角和钝角。 教学难点:理解锐角、钝角和直角的特征 教学准备:课件、三角尺、活动角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铺垫导入 (一)在生活中找角。 1.课件出示例5:在图中,你能找到哪里有角? 2.根据学生汇报,在上图显示描出六个代表性的角。(2个直角,2个锐角,2个钝角) (二)在交流中复习。 角是由什么组成的?怎样判断直角? (三)在问题中引入。 1.课件演示:从例5实物图中抽取刚才描出的六个角。 2.引发思考:这些角长得一样吗?你能根据它们的特点分类吗? 【设计意图:从生活实物中找角,再从中抽象出角,既是对旧知的复习,又能充分利用生活中的素材,引起学生注意,并引发思考,为下一步探究指明方向。】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一)交流汇报,感知特征。 1.小组讨论:这些不同的角,你按什么标准分类?说说分的理由。 2.全班反馈,交流分法。 方法一:按是不是直角分为两类。 方法二:按角的大小分为直角、比直角大的角和比直角小的角三类。 (二)分类验证,体验特征。 1.验证直角。指导学生用三角尺上的直角进行正确的判断。 2.验证比直角小的角和比直角大的角。 明确方法:像这两类角有时用眼睛就能分辨它是属于哪一类角的,就不需要三角尺去验证。 【设计意图:从直观感知层面入手,通过学生动手操作给角分类,交流分类的理由并概括每一类角的特征,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接着以三角尺上直角为标准,验证判定角的类别,直观、形象,使学生真切体验到三类角的特征及相互关系。】 (三)归纳整理,认识特征。 1.自主命名,发挥想象。 像你们这样按照大小把角分成三类,其中这一类有它特定的名称叫直角,其余的两类角你们想不想为它取个合适的名字呢? 2.明确概念,点明课题。 同学们的想象力可真丰富!其实人们已将比直角小的角叫做锐角,比直角大的叫做钝角。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锐角和钝角。 3.比较大小,深化认识。 (1)用活动角拉一拉,能拉出哪些角? 得出方法:把直角的开口拉大就成钝角,反之把直角的开口缩小就成锐角。 (2)揭示规律:锐角 【设计意图:在上一环节的基础上,让学生自主命名、自由做角,在活动中对三类角的特征及相互关系有了更深刻认识和理解,同时为学生提供充分思维和更多探索的空间。】 三、巩固新知,理解运用 (一)连一连 1.课件出示:教材第41页“做一做”第2题。 2.完成,集体讲评。 (二)找一找 1.课件出示:教材第44页第9题。 2.完成,集体讲评。 3.小组合作:找一找身边的角,并说一说分别是哪类角。 (三)画一画 1.学生画一个锐角、钝角和直角。 2.同桌交流:说说画法,相互判断画得是否正确。 (四)演一演 1.自由表演:用身体的四肢动作表示角。 2.汇报表演。(这是趣味性的练习,学生只要做出动作基本符合三类角的特点就可以,不需要用直尺去比。) (五)想一想 1.找出下面三角形中直角、锐角和钝角。(教材第44页第10题) 2.思考:你有什么发现? 引导学生从三种三角形角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上。 【设计意图:通过形式多样、由浅入深的练习,学生不仅对直角、锐角和钝角的认识更为透彻,也为以后学习三角形的分类作好铺垫,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轻松、有趣的课堂中学知识,感受数学的内在美。】 四、梳理反思,拓展延伸 (一)谈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二)到生活中找角,并向你的家人和同学说一说各是什么角。 【设计意图:此环节既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梳理,又能将数学学习从课内延伸至课外,使数学学习与生活实际密切联系,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的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小学二年级数学《长度单位》精品说课稿 第七篇 《100内加减法》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第八篇 教学时间: 教学内容: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例1例2 教学目标: 知识:使学生学会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并能正确的进行竖式计算 能力:正确的进行竖式计算 德育:计算要准确 教学重难点: 正确的进行竖式计算 突破方法: 讲解法、练习法 教具: 小黑板、投影机、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20+425+2047+230+4020+4 53+425+2047+2 二、新授 教学例1:34+5 1、口算怎样算 先把4和5加起来,再加上30等于39也就是要把个位上的数和个位的数相加,再加上十位上的数。 2、这道题也可以写成竖式?用笔算通过操作说明笔算方法 (1)摆小棒 (2)笔算写成竖式子计算 (3)注意强调对照摆小棒中4根和5根对好,竖式子中的4和5也同样对齐 (4)得数是9也是要与个位对齐写上。做一做 教学例2 (1)摆小棒 (2)笔算写成竖式子计算 (3)单根和单根相加整捆和整捆的相加 三、达标测评 1、做一做 2、第1-3题 第二节 教学时间: 教学内容:例3例4 教学目标: 知识:使学生学会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能力:能正确的进行竖式计算 教学重难点: 能正确的进行竖式计算 突破方法: 讲解法、练习法 教具: 小黑板、投影机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1、口算:6+78+35+275+84+9 2、34+8要先算什么? 3、笔算:23+552+7 二、新授 1、出示例3 (1)先摆小棒得出结果 (2)列式计算 2、教学例4 (1)首先出示小棒图,让学生列式然后列式 (2)计算时先从哪一位加起,个位相加得多少? (3)找出学生说一说 三、小结:计算法则 1、笔算加法要注意什么? 2、在计算时要从哪一位加起? 3、两位数相加还要注意什么? 四、达标测评 做一做书71页第3题 二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第九篇 一、教材的编排特点及重点训练项目: 本册教材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供给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忙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增加联系实际的资料,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并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教材的基本资料是:长度单位,100以内的加减法(二),角的初步认识,表内乘法(一)(二),观察物体(一),认识时间,数学广角(搭配一)和数学实践活动量一量比一比。其中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是本册教材的重点训练资料。 二、学生情景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在经过一年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有了很大的提高,对数学学习也有了必须的了解。在动手操作,语言表达本事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合作互助的意识也有了明显的增强。所以,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应更多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的培养上,并使不一样的学生得到不一样的发展。 三、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明白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构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2、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3、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明白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确定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4、明白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5、能辨认从不一样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应对称现象。 6、结合生活实际进一步认识钟面,认识时、分、秒。明白1时=60分,1分=60秒。并正确认、读、写钟面上的时间。 7、经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本事,初步构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经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措施 1、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不光凭经验,过去怎样提,此刻也怎样提;也不能搬课本,凡是课本上的有的资料,都作统一的教学要求,而应当根据教学指导纲要,结合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要防止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2、要尊重学生,注重学法渗透。在学习中,教师不要包办代替和以讲代学,要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习。 3、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概括本事和逻辑思维本事。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4、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本事和解答应用题的本事,还诮鼓励学生动用所学的知识解答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简单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5、要注意适当渗透一些数学思想和方法,有利于学生对某些数学资料的理解。 6、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本事。课本中的一些例题和习题的编排,突出了思考过程,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7、要精心设计教案,注重多媒体的应用,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简便,觉得扎实。 8、要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五、教学进度表 (略) 二年级数学(上)各单元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教学教案_数学教案 第十篇 (一)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会读乘法算式。? 2、经历编乘法口诀的来源,熟记乘法口诀并能熟练地口算表内乘法。? 3、经历观察、操作、推理等学习活动过程,能从数学的角度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并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这些问题。? 4、积极主动地参与编乘法口诀等数学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 5、结合情景图,在学习中受到热爱自然、热爱科学、保护环境等方面的教育,在情感、态度方面健康发展。? (二)教材说明? 乘法口诀编排上与传统相比:? ·1—6?的乘法口诀,7—9的乘法口诀→1—9的乘法口诀整体编排? ·口诀由1句、2句……9句、8句……1句? ·书写时不考虑两数位置,无“乘”与“乘以”之分? ·利于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在探索新知中迁移旧知。? ·节省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 本单元教材编排点:? 1、利用情景图为学生编乘法口诀提供素材? (P6例1图表 P11例1图表 P16例1图表 P20例1图 P29例1图 P34例1图表)? 2、编乘法口诀和用乘法口诀求积穿插编排? (P6例1图表 P7例2)? 3、让学生体验数学的价值和学习数学的乐趣(P23第4题 P41第6题)? (三)教学提示? 1、重视“乘法初步认识”的教学,为乘法口诀的教学奠定基础体会相同的数相加用乘法算简便? 知道乘法算式的读写方法? 4×6=24 读作四乘六等于二十四 口诀四六二十四? 2、充分发挥教材插图的作用? 3、教给学生迁移方法,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4、注意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各节教材内容和教学建议? A、乘法的初步认识(2)?? ·单元主题图:提供看、数、说的素材,激发新的学习需求和学习兴趣? ·例1:提供数数和计算的素材,解决问题的多元化,初步体会由几个几相加引出新的算法? ·4个7相加,7个4相加→都可以用7乘4或4乘7来计算。? 读作4乘7或7乘4,4和7都叫因数或乘数? 例2:通过摆再次体会几个几相加。3根3根地摆。 ? ·(P1主题图 P2例图)? ·课堂活动要让学生充分动手、动口、加强学生间的互动? ·(P3课堂活动全部)? ·练习一第3题、第4题、第5题要注意问题和解决方法的开放性。? ·(P5全部)? 介绍“×”的产生? ·(P42)? B、1、2的乘法口诀(3)? ·例1编2的乘法口诀,图、表,由加法→乘法→口诀为一体? ·例2用口诀,根据口诀求积,知道一句口诀可以求出两处乘法算式的积? ·例3教学1的乘法口诀求(与过去不同)边摆边数(1个1,2个1……)“乘几,积就是几”? (P6例 P7例2 P8例3)? ·所有乘法口诀要突出编、用、记(引号学生用各种方法)。? C、3的乘法口诀(3)? ·例1编3的乘法口诀,已经历了编1,2的乘法口诀,省去了由加法算式过渡到乘法算式。? ·例2用3的乘法口诀的求积(方法同前)? ·P15题第7题,第9题教学建议? ·(P11例1 P15第7题,第9题)? D、?4的乘法口诀(2)? ·例1编4的乘法口诀(与3的乘法口诀编排相同)? ·教师指导学生编1,2的乘法口诀——我们一起来编3的乘法口诀——我们能编出4的乘法口诀。? ·例2用4的乘法口诀求积? ·(P17课堂活动游戏 P19的教材说明)? ·(P16例1 P19第4题一思考题)? E、5的乘法口诀(4)? ·例1、例2编口诀、用口诀在编排上同前面类似,但没有通过看图填表,根据图表来列出乘法算式,而是直接通过看图列出乘法算式,进而编出乘法口诀。? ·例3乘加、乘减,不是学习混合运算,而是巩固乘法口诀的需要。它仍然是一种口算题。? ·P23第4题,解题策略不唯一,如每本5元,40元可以买8本,所以他带的钱够;每本5元,7本35元,所以他带的钱够。P25第9题解题策略也是如此。? ·P23第5题是对1—5的乘法口诀进行整理与复习。? F、6、7的乘法口诀是(2)? ·从6的乘法口诀起,句数很少,每节编两个数的乘法口诀。? ·P32第7题是乘法与加法的比较;P33第9题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 G、8、9的乘法口诀(2)? ·例1、例2编口诀,用口诀在编排上与6、7的乘法口诀相同。? ·P35手指游戏要让每个学生在课中课后去参与游戏。? ·P35第2题找规律,题中包含的规律很多,要让学生观察得出一些主要的规律。? ·37题第6题让学生观察后可以提出很多用乘法解决的问题,重视数学的应用价值。? ·(P34例1,P35第1题,P35第2题,P37题第6题)? H、整理与复习(2)? ·一是对知识的整理(P38议一议,P39乘法口诀表)? ·二是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P4第5题是一个对比练习,P41第5题)?? 四、表内除法? (一)教学目标?? 1、在“分一分”的数学操作活动中,经历不同分法的过程,获得分物体的经验,理解“平均分”的意义。? 2、能结合具体情境,体会除法的意义,并能说出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3、根据具体的除法算式正确选择乘法口诀求商,并能熟练地口算表内除法。? 4、能结合具体情境或通过操作活动,说出谁是谁的几倍。? 5、能结合现实生活或问题情境解决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简单问题。? 6、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用除法解决的简单的数学问题。? (二)教材说明? 与传统的表内除法比,改变如下:? ·不再给出“第一种分法”与“第二种分法”? ·把学生经历“分一分”的过程落到了实处? ·(P64例3)? ·“用乘法口诀求商”由过去的分段编排改为现在的集中编排? ·“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得到了较好体现。? ·(P73第5题,P85第3题,P87第3题,P90第7题)? (三)教学提示? 1、将“做数学”的理念落实到实践操作活动中。? ·布鲁纳:儿童认知发展程序动作表——表象——符号? ·贝利克:学生数学学习为经验、语言、图象、符号4环节? ·13个例题中有10个要求进行操作。? 2、让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建构数学知识? ·小学生学习数学首先是他们生活经验的系统化? ·学习数学是学生自己的活动过程(摆学具、作记录、搞游戏、圈一圈、分一分、填一填)(P70第3题)? ·把数学学习过程变为一个思考和再创造的过程(P67第6题)? 3、重视表内除法这一基本口算能力的培养(熟练口算)? (四)各节教材内容和教学建议?? A、分一分(2)? ·设置学生熟悉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P62主题图)? ·不提两种方法、重视操作过程,3个例题层次分明重点突出? ·例1平均分 例2按每份数平均分例3按份数平均分? ·(P63例1,例2,P64例3)? B、除法的初步认识(3)? ·在操作活动中建立除法的概念、理解除法的意义。? ·例1、例2先操作,再联系操作写除法算式,并认识算式各部分名称。? ·例3、例4根据除法意义结合问题情景写除法算式,再操作学具得到结果。? ·练习十四均围绕平均分和除法的意义,开放性挑战性逐渐加强。? ·(P72第4题第(3)问)? ·介绍数学文化(P95图)? C、用乘法口诀求商(5)? ·内容安排:集中编排、利用乘法口诀求积随机编排? ·(P74例1)? ·注重指导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提高学生口算能力是本节的重点?? D、倍的认识(4)? ·例1初步感知倍,例2巩固倍,例3进一步理解倍。? ·首先建立“倍”概念(P83例1,P83例2)? ·求一个数的几倍实际是求几个几相加是多少(P86例3)? ·课堂活动强调通过操作强化倍的认识。(P84第2题,P87第2题)? E、整理与复习(2)? ·第1题重点复均分,第2题除法的意义,第3题用乘法口诀求商,第4题倍。? ·小组合作疏理单元知识结构。? ·复习重点:用乘法口诀求商,提高口算能力。? 二、角的初步认识? (一)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感受角与生活的密切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