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本网心得体会内容页

农村城镇化建设探讨_地方战略论文十篇

2024-11-18 15:19:01心得体会

我们所阅览的本篇共有43388文字,由鲁超玲仔细更正,发布在(meiword.com)!品牌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pǐn pái,是指消费者对某类产品及产品系列的认知程度。xxxx农村城镇化建设探讨_地方战略论文十篇倘若你对这文章有什么独特的建议,也可以上传分享给大家!

xxxx农村城镇化建设探讨_地方战略论文 第一篇

摘 要:农村城镇化是农村发展的方向与任务,也是城乡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组合优化,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与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新农村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自然地理条件和历史原因,xxxx城镇化建设尤其是农村城镇发展相对滞后,因此,认真xxxx农村城镇建设进程,积极探索解决的办法和途径,加快xxxx城镇化进程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城镇化;农村;基础设施??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指出,加快城镇化建设,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目前,我区城镇化建设尤其是农村小城镇发展相对滞后,已成为影响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推进农村城镇化,提高农村城镇化发展水平,认真xxxx农村小城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解决的办法和途径,对于加快xxxx城镇化进程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1 农村城镇化的理论依据?

城镇化是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镇型转变的历史过程,是乡村人口转变为城镇人口、城镇不断发展完善,并对区域发展的作用不断增强的过程?主要表现在:?

第一,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城镇人口中所占的相对份额不断上升。?

第二,农村城镇化与农村产业结构发生变化,农村城镇化要求非农业在地理位置上集中和扩大。?

第三,社会从业人员由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第二、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数量越来越多。?

第四、生产要素和产业的积聚,城镇基础设施的健全农村转为城镇。WwW.meiword.COM?

第五,对城镇化的认识以及相应的政策措施。?

总而言之,农村城镇化表现为社会经济系统中各种要素的组合不断优化。因此,农村城镇化推进不是简单的把原来居住农村人口集中到各个相应的地域上,还要综合考虑经济系统的各个要素,从xxxx农业发展,乡镇企业概况及城镇规模建设,环境保护和管理方面综合考虑推进农村城镇化建设极为重要。?

2 xxxx农村城镇化建设与发展的特征与现状?

2.1 xxxx城市的区域特征?

xxxx地处欧亚大陆腹地,位于我国西北部,幅员160多万km2,约占国土总面积的1/6,位处北纬,34025′-49011′,东经73040′-96018′,周边与8个国接壤,是我国国界线最长的省区,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地理位置与经济空间极为特殊,空间结构分布独特,加快城市化进程的意义特别重大。从xxxxxxx,xxxx首府北部为中心的北疆经济城市和南部为中心的区域划分。xxxx城镇特点之一具有分散性,绿洲被沙漠戈壁分隔,沙漠总面积达40多万平方公里,雨量及少,每年平均降水为145mm,仅相当于全国平均值的23%,xxxx干旱沙漠环境突出,盆地区沙漠,戈壁分布广阔,但在河流出口及河流两岸水分条件较好,形成了大小不同的绿洲,广泛分布于两大盆地边缘。绿洲是干旱区人类活动的基本空间,它不仅是农业的基础,而是建设城乡居住和发展工业的基础,因此,绿洲被沙漠戈壁分隔,造成生产力布局的分散性,并导致商品流通费用增大。特点之二,产业结构单一,主要表现为单一的农牧业生产类型且相邻的绿洲生产条件相似,生产结构类同,产品生产主要是农业产品和半成品。特点之三,封闭性,由于自然环境和生产力水平的较低,形成了自给自足式的生产,专业化生产和商品流通不发达。此外,xxxx区域之间的城市与城镇,农村发展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北疆地区城镇分布较为密集,分布总的趋势是北多南少,西多东少。22座城市有14座分布在北疆准葛尔盆地周围,塔里木盆地只有6座城市,90%以上的城镇集中于西部区,全疆现有市县90个,其中地级2个,县级市20个,县城68个,按市镇非农业人口规模计算,特大城市一个(),中等城市8个,其余均为小城市(包括县城)。没有50万至100万人口的大城市。?

2.2 xxxx城镇化水平现状?

xxxx的国土面积相当于欧盟15国面积总和的一半多,从xxxx地理系统看有山地半荒漠系统,绿洲系统和盆地荒漠系统所组成,由于系统组合方式不同,形成不同气候条件及不同自然资源分布配合就构成各地区之间巨大的差异,这种差异在全国其它地区有所不能比较。?

在xxxx人类活动范围主要是在绿洲范围内,绿洲为物资流,能量流,信息流。商品活动是高投入,高输入,高输出并存,经济活动的极化性表现强烈,xxxx87个县(市)串珠壤嵌在2万多公里的交通线上。县与县之间的平均距离为112公里;自治区首府市至各地州的平均距离为724公里,各经济活动区之间空间距离是经济发展十分重视的因素之一。空间距离的遥远和绿洲经济活动的集中性,决定了xxxx经济发展的区域化表现非常明显。一个城市的发展必然对周围区域产生扩散作用,城市的教育文化,科学文化,思想观念会向周围的农村进行传播。由于城市与城市之间,城市与城镇,乡村之间距离的差异与内地城市相比,人口居住分散程度很好,居住大中城市人口中有相当部分从事农业生产和小农生产者,加之xxxx镇的规模都很小,基本不具备城市的功能,因此,各区域的工业主要集中在城市,乡镇企业不发达。而农村经济的发展是围绕乡镇经济的发展而发展,没有一种统一的经济发展模式可以适合所有地区,各区域有强烈的性,因此,农村工业化生成很慢,没有工业化的生成就不可能有城镇化的发展。加之xxxx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存在严重不足。基础设施是满足城镇居住,实现公共服务和社区服务的物质载体,是城镇功能完善程度的具体体现和发达程度,因此,在xxxx农村城镇化建设中基础设施投入与使用同全国其它省市相比还比较落后。?

3 xxxx农村城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xxxx农村发展水平较低,没有形成规模化的经济区域,现阶段农村城镇化建设需要一个农村规模经济,而xxxx农村几乎没有产业支撑,农业产出效应没有真正意义的发挥作用,农业仍然处于弱势地位。?

(2)有些地区不从实际出发,缺乏科学规划,盲目攀登,一哄而上,乱铺摊子,结果 “有场无市”,造成资源浪费、空亏财力;有的忽视调查研究,不重,不按经济规律办事,“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有的仅靠动员行政力量,搞小城镇经济建设,忽视了市场机制的运作,结果成效不大;有的光顾眼前利益,单纯算经济帐,忽视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不注重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长远利益,对小城镇的健康、可持续发展造成隐患。?

(3)在xxxx农村城镇化发展中,人口和经济分散造成了交流上的相对封闭,生产要素流通困难。?

(4)xxxx的经济增长有严重的不稳定性。由于区域分散性xxxx城市经济占总体经济的比重过小,加之长期存在着产业结构的不合理,本地产品质量差,加工程度低,缺乏市场竞争力,没有规模化经济致使xxxx经济增长有着严重不稳定性。?

(5)农村人口不能有效的向城市转移,城镇化的目的,在产业聚集的基础上实现人口的聚集,从xxxx目前状况,北疆地区外来劳动力比较多,多数没有城镇户口,居住以租房为主,这只是“劳动力”个人转移,不会带动人口的规模进入,农民没有进城,很大程度上受城乡分隔的就业政策限制。?

(6)xxxx高素质人才稀少,人才流失严重,财力有限。xxxx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杂居和混居的地区,各族共同创造xxxx光辉灿烂的文化,是民汉两种语言共存的区域,也是双语文化区。但由于种种原因,至今有许多城镇农村居民不懂汉语,到20xx年西部地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人口覆盖率达到85%以上,还有15%人群处于半文盲状态,目前xxxx少数民族当中能运用双语的人数站20%,但80%的少数民族同胞不懂汉语,语言交流是xxxx经济与城镇化建设缓慢的因素之一。? (7)农村城镇化基础设施落后,城镇基础建设包括能源,供排水、交通运输、通讯、环保、社会保障等系统组成。由于xxxx整个城镇及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农村城镇的规划管理水平都很低,因此,到目前及北疆偏远地区不能摆脱短电,断水的捆扰。?

(8)当前许多城镇的工业小区和商业小区建设规划尚未纳入小城镇建设的总体规划之中,小区建设起点低、项目杂,基础设施薄弱,与小城镇建设不相匹配,不能为小城镇聚集技术、资金、商品、市场、能源、交通、通讯、人力等要素提供足够的“服务半径”,以致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农村工业虽然获得了空前的发展,但由于城镇小区对乡镇企业和农民的吸引力不强,农村工业空间上比较分散,致使农民离农不离村,甚至乡土都不离。?

4 xxxx农村城镇化建设的设想?

通过对xxxx农村城镇化建设的,特别是对农村城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加快xxxx农村城镇化发展的步伐,根据xxxx实际结合,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1)在政策上扶持现有城镇的发展。?

城镇是连接农村和城市的纽带,扶持城镇就是促进城乡差别的缩小和城乡经济社会的一体化。重点投入天山北坡经济带的同时兼顾对天山南坡塔里木河流域经济发展,对北疆西北部城市化进行合理的调整,因为该区经济没有成为经济的主体,工业在城市的集中度不高,只有34.95%,但该区域是xxxx农业生产基地,有大量从事农业人口和农业经济活动,把该区发展成农业发展型区域,从农产品储运加工入手,建立农产品加工的龙头企业点,吸收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可以形成具有规模的城镇,该区对农业和第三产业的需求量很大,因此,形成合理发展农村城镇化建设及为重要。?

(2)搞好xxxx农村城镇化的内部规划。?

应科学搞好小城镇规划,突出重点,恰当定位,既要为小城镇高起点、高标准发展打好基础,也要为小城镇的产业培育和建设进行正确导向。对南北疆自然环境经济及人文环境进行研究,在规划过程中突出xxxx特色,把长期发展和目前起点结合起来,建设资源开发型和节约型,地缘优势型,环境友好型城镇。?

天山北坡近80%的国内生产总值由城市提供,93.55%的工业产值出自城市。因此,把该区域建设成工业主导性区域,大力发展基础设施,把xxxx特色工业基地发展与城镇建设相结合,连片开发,以工业兴镇,逐步发展成为新型工业城镇。?

(3)搞好城镇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的建设好坏是体现现代城市文明和环境整洁的重要标志。目前,xxxx城市规划中工业城镇的基础设施比较完善,但大多数城镇基础设施相当落后,虽说各乡镇都实现了“四通”通路、通电、通邮、通电话,但依然不能摆脱信息流通缓慢,短电、断电的捆扰,因此,地方要加大投入引导性资金的同时,还要动员和利用社会力量,通过各种渠道筹集资金,把支持农村城镇化建设作为xxxx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来对待,保证农村城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改造。在小城镇建设工作中,应尽力体现产业培育和建设的氛围。?

(4)加快农村小城镇工业的发展速度。?

依托xxxx得天独厚的农业环境和资源培养出xxxx特色产业,就地开发农产品加工点,增强城镇对周围地区农村带动作用。在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小城镇品位的同时,大力营造投资兴业的良好环境。一是转变观念,打破条条框框,挖掘自身潜力,降低乡镇企业进入小城镇的门坎。首先向小城镇搬迁的企业,都可在一定时期内给予税收减免、适当的贷款贴息和土地出让金优惠,促进农村工业企业适度集中。二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拓宽发展空间。三是利用小城镇机制活、风格独特、邻近试验基地等特点,制定更加灵活、优惠的政策,从大中城市引进高科技人才,在小城镇周围建立农业现代科技试验基地,形成高新科技示范园区。四是各级部门特别是小城镇主管部门,应切实转变职能,加强对小城镇产业开发的研究、引导和协调,提供高效服务,逐步建立起讲公评、讲信誉的市场环境,以利于小城镇的产业培育和发展。?

(5)加快xxxx民汉双语工作进展。?

实现“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农民市民化”过程中引入资金、技术、人才、设备同时强化城镇农村居民的汉语培训,积极培养民汉双语人才,为xxxx经济建设发展,在农村普及农业科学知识,大力推广适合xxxx自然环境的农业种植物。?

(6)突出xxxx城镇的自身特色。?

发挥优势,突出特色是农村城镇化建设中的突出问题。目前,xxxx南部城镇雷同的多,因此,把靠近交通要道的城镇建设成拉动市场带动型的商兴城镇,通过市场带动城镇发展。?

(7)农村城镇化进程中注重生态环境保护问题。?

目前,我区农村城镇化的环境问题突出,不少小城镇大气污染和水污染严重,垃圾围城现象普遍,生态恶化趋势加重。突出表现是:?

城镇周边农村及农业污染严重。随着农业的发展,农药、化肥对农产品的污染及农膜产生的白色污染,村镇居民产生的生活污水、垃圾污染,焚烧秸秆造成的大气污染,规模化养殖及水产养殖污染等。特别是以化学肥料替代有机肥料造成的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农村工业企业(乡镇工业)企业的粗放式经营和发展使乡镇工业污染不断加剧。农村工业企业占用和毁坏了大量农田,给农业生产带来了一定程度的损害。因此,采取以下措施避免或缓解农村城镇化带来的环境污染:1、将资源环境因素纳入农村城镇化的社会经济大系统。从而使农村城镇化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有机地结合起来;2、农村城镇化的推进要兼顾农业持续发展;3、建立农业和农村自然资源核算制度;4、要强化对农村城镇化进程中的环境管理;5、大力推广和发展生态农业;6、加强生态型城镇的建设。 ?

参考文献?

[1]?孙兰凤.xxxx农村小城镇建设和发展研究[j].xxxx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xx,33(4):18-21.?

[2]?冯海发.农村城镇化发展探索[m]. :新华出版社,20xx. ?

[3]?刘文柱,王贵荣,章剑. xxxx城镇化与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布局研究[j].xxxx调查,20xx,(8). ?

[4]?.中国农村城镇化问题研究[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xx.

西部大开发中新城市建设发展策略探讨_地方战略论文 第二篇

摘 要:在西部大开发中,新城市的发展可以有新的战略思考,可以考虑不依赖大城市发展策略、中等城市发展策略,在新城市方面利用工业推进法、人口拉动法、资金拉动法、大城市边缘渗透扩展法及其它可作为新城市生长点的因素。?

关键词:西部大开发;城市化;新城市策略;促成方式?

1 新建城市的优势?

首先,新城市的建设可以有很高的产业发展起点。新兴的城市完全可以根据世界经济发展的最前沿领域作为产业选择的范围,新产业在这样的地区发展,既没有发展的机会成本,又不需要破坏原有的任何发展成果。?

其次,高起点的产业可以有较高的城市效益,并形成高效益产业和高效益城市的正向循环。在世界经济格局中,先进的、新兴的产业在世界经济利益的分配中占有有利地位,它利用技术和市场上的优势,可以在不同产业的竞争中获得更大的价值基础,它会有更好的产业效益。而一个城市的产业效益好,这个城市的城市发展效益自然就有了基础。当城市效益提高又会反过来促进产业效益的提高,可以形成相互促进的循环关系。?

再次,新建城市可以有更大的空间选择范围。新建的城市不存在原有空间位置的限制,给了我们更多的选择余地。这样的选择对发展的意义在于:一方面,它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自然资源容纳度的问题,解决城市发展的空间局限、资源局限;另一方面,我们可以有选择地将城市建设在最佳的经济点上,使其产生最大的城市经济效益。同时,我们也可以给城市选择更大的有余地的发展空间,减低城市发展后期的空间成本。?

最后,新建城市有更大的人口容纳量,可以解决我们在城市化发展过程中的许多问题。www.meiword.Com新城市不存在固有的人口压力,或者说新城市的问题也许在于必要的城市人口不足,所以,它可以吸收容纳更多的人口,这样一来,不仅更多的农村流动人口有了出路,而且也没有城市失业问题的困扰,甚至可能对缓解其它城市的问题还会有所帮助。?

新城市的好处在这里已经可以看得非常明显,而且现实中也有成功的典型。深圳过去不是一个城市,然而它却取得了比任何一个城市都快的发展速度,而且这个城市发展的产业起点高,新产业进入及更新速度快,城市效益好,从而成为一个新兴城市发展的典范。这个新城市的发展不仅对这个城市本身,而且对全国的经济发展都产生了不可磨灭的作用。过去我们一直认为深圳的高速发展主要来源于国家的政策优惠及特殊地理位置,那么现在这种优惠的政策已经遍布全国而且沿海的与之相类似的位置的地区,但是为什么其它城市没有取得更快的发展速度呢?就经济基础来说,无论还是上海都具有更好的发展基础,但是,深圳作为一个新城市,有比较好的产业选择及其它各方面发展余地,无疑是其中重要的原因之一。?

2 新城市发展策略?

长期以来,我们对城市的现存状态给予了过多的重视。由于我国城市大都有较长的历史,其他一些新兴城市也都要么是外国资本进入的结果,要么是建国以后产业拉动的结果,这似乎给我们一种感觉,即城市发展是历史的或产业发展的产物。人们很难直接地操作城市发展的过程,所以人们很少考虑怎样以新城市发展为核心选择和带动产业的发展,而更多地考虑在现有城市的基础上如何发展产业或者以产业为核心的社会发展。?

我们已经知道城市的构成要素是自然物、人类制造的物品和人。?

城市发展所需要的最基本的自然物不过是水、空气等人类生存必需的物品及城市发展所需要的空间,这个条件要求在世界决大多数地方都能够达到,不过城市由于高度密集的居住,对这些自然物要求的数量更大而已,这种自然条件的限制不应当成为城市发展的根本性限制。?

人类制造的物品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固定在特定空间的物品,如城市的道路、建筑、其它基本建设物品,另一种是城市生产、生活流动消耗的物品,无论哪一种物品,都可以体现为资金形式,也就是说在世界经济总体处于买方经济市场的情况下,只要有资金,上述物品的获得就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至于城市构成中需要的另外一种要素——人,是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最不缺乏的要素。在农村人口和城市劳动力大量剩余的背景下,新城市建设中所需要的人的要素会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解决。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只要有资金,新城市的发展技术上就是可行的。有没有新城市发展所需要的资金,就成为新城市发展的关键。?

如果我们把新城市发展所需要的资金进行进一步的分解,可以看到这个资金可以分为生产资金和城市建设资金两个部分。生产资金是否能够进入新城市,完全取决于新城市的城市效益,也就是说如果新城市效益好,生产资金的进入是市场的自然选择。只要我们的新城市选址正确、产业起点高、生产所需要的必要条件具备,新城市的城市效益就有了保证的基础。城市建设资金是发展新城市过程所需要的城市发展投入,从国家的角度来看,是否进行这种投入主要取决于老城市与新城市建设投入的回报,老城市的改造和发展同样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而且由于老城市的建设已经进行了很长时间,从报酬递减规律看,对老城市的进一步投入所产生的效益要小于对新城市投入的资金回报。在现实社会中这一点也非常好理解,在老城市投入几个亿,可能只是使原有城市多了几栋大楼,而同样的资金投入新的地区,可能建成了一个新城市整个的道路系统。?

更为重要的是新城市的建设资金有多种资金渠道来源,新城市不存在原来的建设基础,新进入的资金可以选择最佳的位置,取得良好的投资回报。而且新城市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不存在历史遗留问题,人们可以直接根据发展的要求确定最合理的市场法则,所以新城市的建设会有更多其它渠道的资金加入这个过程。事实上,在深圳的发展建设过程中,国家的城市建设投入资金并不是很大,但是它同样被建设成为一座最现代化的城市。?

在这里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发展新城市是一项有效的、可行的城市化及社会发展策略,可以对城市化发展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应当成为我们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基本的政策选择。?

3 新城市形成和发展的方法?

3.1 产业推进法?

产业推进法是指通过产业的发展带动新城市形成与发展的方法,产业推进法是现代城市推进常见的方法。?

产业是城市发展的原因、目的、基础和结果。产业的发展对城市的发展具有最为显著的推动作用,尤其是工业化的发展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由产业发展推进的城市通常具有产业城市的特征,即城市以某一种或某一类产业的发展为核心,城市的发展和建设围绕特定的产业进行。?

产业发展推进城市典型的程序是:首先,一个或一些围绕某种特定产业的企业进入这个地区,在企业进入的同时,有一部分服务性机构开始进入。在开始的时候,这些服务性机构更多地是以企业附属的后勤机构的形式存在。随着企业的发展,人员居住的固定化程度越来越高,就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和组织为企业的生产人员提供各种各样的服务,这种服务从生活服务到生活服务,从生活服务到社会文化服务,企业及企业周围的人口数量增加,当人口增长到一定的程度,城市的自循环机制形成,这时候城市的发展就开始逐渐脱离企业的势力范围,开始向更大的领域、更多的产业迈进,城市的自增长机制开始作用,城市开始以城市的发展规律而不是产业的发展规律运行,完成新城市的创建。?

通过产业推进建立城市,通常需要特殊的产业发展条件,这个发展过程中,企业要承当一部分的城市发展费用,所以,如果不是有特殊的原因或者行业发展的特殊要求,一般的企业不愿意承担这个角色。? 通常情况下,可以作为城市产业发展生长点的要素有:?

(1)特殊的资源。如果某一地区有特殊的资源,尤其是不可移动的自然资源,就容易在资源的基础上实现产业集中,进而完成城市推进。我国的许多产业城市的发展都属于这种类型。?

(2)特殊的产业发展政策。某些欲促进城市发展的地区提供一定的特殊发展政策,可以促进一个地区的城市发展,中国的深圳就是这种特殊政策的产物。美国的拉斯维加斯也有类似的发展历史。这是一个沙漠地区,没有什么可供开发的资源,工业农业发展的条件都不具备,但是这里有特殊的政策,规定赌博在这里为合法的活动,结果形成了以赌博业为核心的娱乐业发展的城市。当然在这里我们并不是提倡对赌博开绿灯,而是提出一种城市发展的思路。?

(3)特殊的产业发展环境。特殊的交通交汇点、沿海、大城市周围、发达的经济区域内、机构所在地、特有的风土人情都能够成为发展的特殊优势。?

利用产业发展推动城市发展的思路是一种比较稳妥的思路,也是我们在城市化发展过程中更愿意看到的结果,或者说是我们国家在城市化发展过程中一直追求的结果,但是这种发展思路的局限在于如果没有特殊原因,新产业是不愿意在完全没有城市基础的地点生根的,所以在使用这个策略的时候必须注意在产业落点的同时,主动推进城市建设,推进城市由单产业城市尽快地向综合性城市转化,只有这样才可能充分发挥城市效益,使城市及产业的发展进入良性循环。否则,如果仅仅实行“先发展,后生活”的思路会限制城市的发展,从而限制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3.2 人口拉动法?

所谓人口拉动法是指将大量的人口集中到某一地区,促成新城市发展的方法。?

人口是城市构成的最基本的要素,也是城市效益形成的基础,城市发展之所以会有更快的发展速度,也完全是因为人口的原因。人口不仅是城市的劳动力基础,也是城市的市场基础,将大量的人口聚集在一起,非常容易引导城市的形成。?

人口拉动城市发展的程序通常是:大量人口集中在一起,引起服务业和其他产业的发展,当人口和产业发展达到一定的规模就可以实现城市的突变。?

由人口拉动的城市最大的问题在于人口集中初期产业生存基础的问题。没有产业的先行发展,集中起来的人口的吃饭就会成为严重的问题,所以这种城市发展方法是人们避免使用的方法。但是人口拉动的城市发展往往具有更快的发展速度,人口、市场、产业之间的紧密联系性使得这种城市发展能够取得更快的发展速度。?

人口拉动法在下列情况下使用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

(1)集中的建设性移民。目前我们解决移民问题的思路是将移民分散到人口稀少的地区,使他们在相对恶劣的的条件下从事农业生产。这种移民的思路一方面剥夺了移民的利益,在执行的过程中必然遇到极大的抵抗,另一方面这样的移民不能够为国家的发展带来任何好处,而且这些移民介入的地区,大部分属于不适宜的耕作区,他们的开采有可能败坏当地的生态环境。在这个过程中如果能够改变思路,利用移民人口,直接促成城市的发展,则一方面给移民以更大的利益,使移民工作更加好做,另一方面也可能在这个过程中造成区域的新的经济生长点。?

(2)农村剩余流动人口。农村剩余流动人口具有盲目流动的特点,如果能够有意识地引导这些人口朝一个方向流动,则既减少了流动的盲目性,又使流动过程切实有利于国家长远发展的需要。在引导流动过程的时候,最为重要的是要改变人口沉淀机制,将多次往复型的流动变为一次性沉淀式流动。给流动者更多的留在城市的机会,使他们转变为真正的城市居民,完全放弃农业生产,只有这样才是真正的城市化发展过程,才会对社会的长远发展具有最大的作用。?

(3)大城市集体外迁的产业。大城市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就会有一些产业需要迁出城市中心区。过去我们在操作这项工作的时候,往往是被动地外迁,将这个过程看作是一个不得已的经济损耗过程。事实上,含有大量人口及与人口配合的产业,是可以作为另外一个地区巨大的发展源,这些人口和产业进入一个地区,会引导这些地区围绕这些人口和产业的发展,有可能促使一个新城市的形成,是我们在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应当注意利用的力量。?

3.3 资金拉动法?

所谓资金拉动法是指在一个地区投入大量的资金,促使新城市形成的方法。?

资金对城市发展的作用已经被人们广泛地认同,资金代表着过去人类的劳动产品,代表着劳动力、代表着科学技术也代表着新产业选择的条件,它是城市产生与发展最强有力的物质支持,有了资金,就有了新城市的发展基础,有了新城市的城市建设。也就有了新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前提。?

在资金投入促进新城市的建设过程中,城市基本建设资金的投入比直接的生产性资金的投入具有更大的发展效益。在良好的建设条件下,生产性资金或者产业发展资金就会按照自己的流动规律进入这个地区。?

资金拉动新城市发展的过程通常是国家选择特定地区,集中投入城市建设资金,进行城市的基本建设,与此同时,城市的产业迅速进入,与良好的城市建设环境相结合,形成新城市的发展。?

在资金拉动新城市发展过程中,应当注意城市建设和产业发展的关系,也就是在新城市建设的同时必须很快地有产业发展作为支持。如果没有产业的同步发展,城市建设的资金投入就得不到应有的投入回报,这种投入就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耗,因为城市建设投入的使用有明显的时间效应,过了一定的时间,这种投入就会自动损耗。?

资金拉动的城市建设最典型的就是大型基本建设项目的实施。这种建设往往不仅带有大量的资金,同时还带有大量的人口,这些人口和资金结合在一切,对新城市的发展具有独特的作用。?

利用外资促进城市发展,不仅可以解决我们发展和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同时还可能使我们在更高的起点上进行产业选择。国外资本的进入,虽然带走了一部分利润,但是它留给我们的是发展了的城市,是未来进一步发展的可能。所以,对引入国外资本进行国家建设,尤其是进行城市发展建设具有非常大的好处。?

3.4 大城市边缘渗透扩展法?

所谓大城市边缘渗透扩展法是指利用大城市的经济辐射能力在大城市边缘或者大城市附近,通过大城市的经济带动,实现新城市起步的方法。?

边缘渗透扩展法又可以分为渗透和扩展两个部分。所谓渗透主要是指新的城市发展与原有城市连为一体,其实质就是原有城市在地域上的扩张。从严格意义上讲,这样的发展并不能算做是新城市的发展,而是旧城市的发展。?

扩展是指利用大城市的经济发展促进作用,在靠近大城市的地方发展的新城市。这个新城市与原有大城市的关系有卫星城市关系、关联城市关系、辅助城市关系等。?

边缘渗透和扩展法共同的特征是原有大城市在新的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这样的城市不仅在地域上与原有大城市的距离非常接近,而且在经济关系上也具有补充或辅助经济的性质。?

在大城市作用下发展起来的新城市一开始通常是服务于大城市的经济活动,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城市将会有两种不同的发展结果。在原有大城市发展状态非常良好的情况下,这些城市的辅助性质很难得到改变,这些城市的发展会被大城市的发展所压抑。但是当大城市的发展遇到问题,尤其是当大城市的发展空间不再能够支持新的发展要素的时候,当大城市的产业要素开始寻找新的立足点的时候,这些城市的优越性就会显示出来,从大城市溢出来的要素会首先在这些地区寻找立足点,这些城市中有一部分就会得到超过原有城市的更快的发展。?

3.5 其它可作为新城市生长点的因素?

除上述新城市的推进方式以外,还有其它许多因素可以作为新城市发展的生长点因素,利用这些因素可以促进新城市的发展。这些因素包括:特有的自然旅游条件、特有的风土人情、特殊事件等等,在这些条件具备的地区,都可以考虑是否可以利用这些条件,实现新城市的突破。?

参考文献?

[1]?晏丕振,.实现农业产业化与可持续发展的四个重要因素[j].经济问题探索,1998,(2).?

[2]?汤清.产业转移过程中的资源配置决策[j].经济问题探索,1998,(5).?

[3]?吴易风,朱勇.新增长理论评述[j].经济学动态,1998,(6).

论近代中国政党的产生_历史论文 第三篇

晚清时期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为中国政党的产生提供了阶级、思想基础。但政党产生的直接原因却是中国运动的发展,它的产生反过来又推动了中国运动。

【关键词】近代中国 政党

一、中国政党诞生的社会历史背景

1.经济方面

1840的战争,这成为中国历史的转折点。随着对中国侵略的加深使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遭到破坏。伴随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兴起和初步发展,直接催生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它是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新兴的社会阶级。一方面,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为政党的产生创造了物质条件,同时极大地扩大了人们的认识视野;另一方面,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为政党产生准备了阶级基础。其发展使得新兴产业打破了传统产业的布局,过去的阶级阶层构成发生了深刻变化。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资产阶级开始作为的力量登上舞台,有了自己的愿望和利益要求。

2.方面

20世纪伊始,清的最高统治者面对着内忧外患的双重压力,被迫实行所谓的“改革”,以挽救其摇摇欲坠的。1901年1月29日西太后在远离紫禁城的西安匆忙发出实行“新政”的上谕。清所进行的改革虽然是为了挽救其垂死的不彻底的改革,但它却推动了中国的化与现代化,加速了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尽管令没有公开、彻底取消,但是,“谘议局”的设立,以及《钦定----法大纲》中2024臣民、结社、自由的明文规定,为立宪派建立政党、政团组织,公开参与政事,甚至联合成为全国性的力量创造了有力的条件。wwW.meiword.COM

3.文化方面

晚清时期,是一个中西文化大碰撞时期。中国知识分子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开始主动了解西方学习西方,承担起为了振兴民族而介绍和传播西学的重任。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中华成立,改良派和革命派都积极向西方寻求发展模式,西方政党活动和政党观念以报纸、书刊、译著为媒体传播开来,其影响也越来越广泛。西方政党观念的传播在社会上逐渐突破了清的,为近代资产阶级政党的建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二、政党产生的直接原因——运动

政党是社会演进的产物。回顾历史不难发现,正是近代的、法治和的发展才导致了中国政党的产生。

1.:政党产生的基础

在奴隶制和封建制时代,这时的人们没有可言。正是到了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形成了社会成员强烈的权利观念,这必然唤醒人们自觉地用公民的权利约束国家权力和行为。为此社会上觉悟的先进分子们便自动地组织起来,提出纲领,努力克服多元化的个人利益追求所造成的选择社会目标上的混乱和对社会秩序追求上的干扰,设立组织,积极动员民众参与生活,使真正有效运转起来,形成政党。当各阶级、阶层或利益集团为了各自的利益不仅通过代议制争夺国家权力,而且还通过寻找合作者来壮大自己的力量,政党才发展为大规模的群众性组织。

2.法治:政党的保障

法律要对政党的活动方式加以规定,政党也必须遵守----法和法律。如西方许多国家都制定了专门的《政党法》,或在----法法律中规定2024政党的条款,对政党的地位与作用等都作了较详细的规定。西方国家政党更迭频繁但政局相对稳定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由于所有政党都在法律范围内活动,所有政党都完全处于国家的法律监督和制约之下,无论哪个党执政,都是在法律秩序内依法进行的。由此可见,文明规范的政党制度必然是法治的,法治的精神贯穿于政党活动的全过程。

3.:近代政党的核心

新兴的资产阶级运用观念颠覆了专制制度的基础理念,把国家权力从目的降为手段,为国家权力的化提供了理论前提。新兴资产阶级的理论论证自由平等的天赋权利,实质上是向君权神授的封建专制等级制度和特权制度提出挑战。近代中国政党就是在这些资产阶级的革命风暴的影响下产生的,他的产生虽说是在清末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作为挽救国家危亡的手段,但究其根本没有公民个人最基本的权利又哪来的国家权利,因此近代中国政党是为了中国最基本的而产生的。所以说近代政党的核心是政党对于公民权利即的追求。

三、思考

近代中国政党的诞生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与外国侵略者和本国封建专制主义斗争的结果,这与西方资产阶级政党的产生大不相同。世界政党产生的模式分为原生型模式和次生模式。原生型模式即政党的产生是本国内部条件造成的结果。原生型模式以西欧、北美国家的政党最为典型。与之相反,所谓政党的次生型模式,即政党的产生是由于受到外界因素的引起的社会变化的结果。如果没有西方的坚船利炮的轰击,中国社会还不知道要在传统的封建专制的社会里停留多久,西方列强的入侵,从外部打断了中国社会的漫漫“进化”之路,犹如外科手术般的操作,把中国带入到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资产阶级的产生使中国革命有了一个统一的指挥中心,有力的推动了中国资产阶级的革命运动的发展,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统治,建立了新的中华临时。新的的建立从此开辟了中国历史的,建立后国内的环境空前宽松,为人们结社组党、参与国家活动,为参加政党活动的中国人模仿西方式的政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社会土壤。在这一过程中,中国的意识也从无到有并且使中国的文化不断得到扩展和深化,这一切又推动了中国的运动不断向前发展。

中国政党诞生的历史特殊性告诉我们,虽然政党同为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但在不同的、经济、文化的社会条件下,各国的道路会有所不同,同理西方的政党也不一定适合每一个国家。每个国家只有在其深刻自身条件的基础下,努力在实践中探索,才能更好地找到属于自己的的现代化道路。总之,近代中国政党的产生是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在当时中国的特殊国情下有着独特的原因和鲜明的特色,而这些原因与特点都影响了此后中国的革命与格局。

参考文献:

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3卷)[m].:中华书局出版社,1984.

[2]刘景泉,郭德宏.政党与近现代中国社会研究[m].天津出版社,20xx.

[3]杨德山.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政党学说研究[m].:出版社,20xx.

[4]朱建华.中国近代政党史[m].吉林大学出版社,1990.

[5]朱建华,宋春.中国政党史[m].黑龙江出版社,1991.

简述封建对xx地区管辖的三个阶段_历史论文 第四篇

【摘要】元、明、清三朝封建对地区的管辖历经漫长的历史阶段,自元朝统一中国,将地区正式纳入的直接管辖之内,到1840年战争爆发前,封建在沿用前朝对地区的管辖策略同时,不断总结历史经验,强化直接治理力度,最终实现了从间接管辖到直接管辖的施政策略的转变。

【关键词】封建 地区 管辖 三个阶段

自元朝开始,地方正式纳入中国的直接管辖之内。元、明、清朝三个封建对地区的管辖经历了从忽必烈封八思巴为国师,命萨迦一派在设立地方,实行间接管辖;明朝实施“多封众建,尚用僧徒”的政策,依据宗教势力,册封“三法王”进行间接管辖;清朝最终颁布了《钦定章程》,强化驻藏大臣的权利,确定直接管辖三个阶段,最终实现了封建对地区集中管辖的绝对隶属关系。

一、初步建立阶段(1271-1368):萨迦一派下间接管辖

从公元12世纪末叶开始,蒙古成吉思汗的军事力量兴起,用武力征服了中国北方的许多地区。成吉思汗去世后,其第三子窝阔台继承汗位,继续分派诸王子向各方开拓疆土之时,安多和康区等地一些寺院和高僧派人前去,向自己附近的蒙古军奉献礼品,表示愿遵从蒙古汗王指令,以求和平。后吐蕃地方逐渐由凉州王子阔端掌管(详见《绛曲坚赞自传》),公元1244年,萨迦班智达应阔端之邀前往凉州。1246年,六十五岁高龄的萨迦班智达到达凉州,不久,萨迦班智达向各地方写了一封公开长信,对当时形势做了深刻,为求地区的统一,指出了道路选择的取舍。WWW.meiword.COm公元1260年,忽必烈封萨迦派八思巴为国师。公元1271年,蒙古大汗忽必烈定国号为元,乌思藏(今中部、西部及其迤西地区)、朵甘等地成为统一的多民族的大元帝国的一部分。元朝统一中国后,忽必烈在国师八思巴的建议下,根据地区的实际情况,采取了一系列影响深远的施政措施,实现了对地区的间接管辖:一是根据《元史》记载,当年元朝新设立了一个称为总制院(1288年改称宣政院)的机构,其职责是管理全国的佛教僧人和整个吐蕃地区。这个总制院是当时元朝设立的掌管整个藏族地区事务的王朝的机构,八思巴以皇帝上师的身份管理这一机构,宣政院使(主管官员)一般由丞相兼任,副使由八思巴举荐的僧人担任;二是划分地方行政区域。元朝在藏族地区设了三个不相统属的宣慰使司,均直属宣政院管理,这就是藏文史书中所说的“三区喀”。《元史》中记载,元朝皇帝封八思巴为全国佛教领袖,并授予他管理藏族地区三个区喀事务的权利。同时,在藏族地区划出土地和民户献给萨迦巴作为领地和属民,其中最重要的是乌斯藏13万户。元代的这一划置,成为此后行政区划沿革的基础;三是设立萨迦地方。1265年,上师八思巴按照皇帝的旨意,返回。他结合对情况的详细考察,以极大的心力重新设置萨迦各种职官。八思巴本人为地方的政教各方的首领,而各种具体事务则是由萨迦的本钦按照上师的心愿区执行。在八思巴设置的各种地方职官中,却没有法官、军官一类的官员,这清楚地表明当时乌思藏、朵甘等地行政机构之设裁及官员的任免、升降、赏罚,皆听命于。同时,也清楚地说明了萨迦巴只是在元朝皇帝的统一管护下的地方首领。

元朝在地区的这种一派之下的间接管辖,引来了各种弊端和问题。因为当时,其他各教派的还有深厚的基础,出现了“止贡寺庙之乱”等历史事件,为此元朝不得不在地区进行户口清查三次,设立十三万户行政机构,分均各教派利益。萨迦派在统治一百多年,最后分崩离析,但元对地方的这种“萨迦式”的一派之下的管辖策略却没有太大的改变,到帕木竹巴统治时期也是如此。

二、和平过渡阶段(1368-1644):册封“三法王”下的间接管辖

公元1368年,明朝取代元朝,第二年,明太祖朱元璋即派人赴藏联络,对各地僧俗首领加以安抚,采用收缴元朝旧敕旧印,换发明朝新敕新印的形式和平过渡,继承了对地方的国家。明朝初期,明朝管理地方事务的办法与元朝的基本政策并没有太大的差别。明朝还对当时地方最主要的掌握者—历任帕木竹巴的第悉赐给诏书、官爵和名号,予以重视,授权他管理地方的行政事务。到明朝第三个皇帝明成祖时,以佛教和和为一体,大小派各踞一方,有利于治理,先后册封三王和五个王。三王即封噶玛噶举派首领为大宝法王、萨迦派首领为大乘法王和格鲁派高僧释迦也失为大慈法王,其中大宝法王地位最高。三王和五大王封授明朝基本上承袭了元朝在藏区实行的制度和政策,但不采用元朝单一扶持某个教派(萨迦派)的做法,而是,多封众建以分其势,对有影响的佛教各派首领均加封号。

在行政区划与军政机构设置上,明朝在基本上承袭了元朝的划置方式。在元代乌思藏宣慰司、朵甘宣慰司故地,明朝设立乌思藏、朵甘两个卫指挥使司和俄力思军民元帅府。后来,又将乌思藏、朵甘两个卫指挥使司升格为行都指挥使司,其下设指挥使司、宣慰司、招讨司、万户府、千户所等机构。各级军政机构的官员,均封委当地的僧俗首领出任。各级官员之任免、升迁,概由明朝直接决定,并颁授印诰等。

以上所述,明朝废除了独尊萨迦派的帝师制度,直接实行“多封众建”、“尚用僧徒”的政策,在沿袭元朝对地区的管辖方式上,进一步加强了对的统一管理,但依然处在间接管辖中。

三、完善成熟阶段(1644-1840):驻藏大臣下的直接管辖的确立

公元1644年,清朝定都,进而统一中国。清朝循历史定例在行使,只要前朝所封官员进送旧朝印信,即改授新朝印信,其原有地位不变。1652年,藏传佛教格鲁派五世喇嘛到觐见顺治皇帝,次年受到清朝正式册封;公元1686年,五世班禅又受到康熙皇帝的册封。喇嘛和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和他们在的宗教地位由此被正式确立,此后历世、班禅须经册封遂成定制。对、班禅的册封是沿用了明对地区“三王”册封的办法,平衡各地区的实力,起到互相制约的作用,同时,进一步加固了清朝“兴黄教,即所以安众蒙古”的政策,并以此来确定对蒙、藏两大地区实施治理的基本方针和策略。

公元1727年,清粉粹了准葛尔部在策动的叛乱,设立驻藏大臣2名,分兵进驻前后藏,代表协助、班禅管理,加强了对的控制。乾隆十五年,藏王朱尔墨妄图割据,煽动大农奴主叛乱,清迅速平定叛乱,随即废除清楚沿用的汗王制度,由总理政务,设置4个噶伦协助掌管,成为宗教和的首脑。乾隆五十六年,大奴隶主马尔巴在英国殖民者支持下,勾引果尔喀军队侵入,清立即发兵入藏,击退果尔喀军队。随后,颁布了《钦定章程》,对的、军事等各方面进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明确规定了“驻藏大臣督办藏内事务”的规定,其地位与、班禅平等;自噶伦以下的官级,均由驻藏大臣管辖;建立地方军、军官由驻藏大臣会同选定;创立金瓶制,解决了以往、班禅及各呼图克图的灵通转世,由大农奴主操纵的问题。

综上所述,清初,对的施政管理,是在总结元明两朝治藏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和硕特汗王制、黄教首领制、藏王制管理地区,但屡次出现的叛乱,随着间接治理存在的问题日益明显地、集中地暴露出来,致使清不得不改变施政策略,对此,根据实际情况和形势变化作了重大而全面的调整。例如:设置驻藏大臣总揽全藏;调整地方的政教管理体制;赐封喇嘛、班禅额尔德尼名号,并确定了金瓶掣签制度;确立地方涉外事务、边境国防的决定权归等原则;勘定今与青海、四川、云南间的界线;规定喇嘛、班禅额尔德尼的辖区及权限,划分了驻藏大臣直辖区等。通过以上措施,清朝对的直接影响在一点一点地加强,清朝越来越倾向于加强对的直接治理,而藏区内力量的分和消长也为实施这种日益直接的治理提供了比较有利的历史契机。至乾隆十六年,清朝对的直接管辖和治理最终确立起来。清朝末期,特别是战争爆发后,清对的管辖就相对松散了下来。

总之,从元朝统一中国,地区正式纳入直接管辖之内,经过元、明、清三朝,对地区的管辖逐步完善起来,从先前的独尊帝师间接管辖的初阶段、“多封众建”间接管辖的承前启后阶段,到最终在涉藏大臣总览全藏的直接管辖,实现了封建对直接治理,使地方同封建王朝的关系更加密切,封建对的管理更加全面和具体。

参考文献:

[1]恰白?次旦平措等.通史(松石宝串).古籍出版社, 1996.

[2]安作璋.中国史简编.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

[3]明朝宗教史.中国全史百卷.

浅论福建古代地方文献_历史论文 第五篇

摘要:本文从福建古代地方文献的概念出发,介绍了福建古代地方文献的研究范围,研究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其今后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地方文献 福建 古代

自宋迄明,闽、蜀、浙并称中国图书出版三大中心。在三大书市中,蜀本最早,浙本最精,而闽本最多、名声最巨。福建地方文献是考察福建文学、史学、哲学不同流派发展脉络和创作特色的重要史料。何谓地方文献?顾名思义,凡是用文字记载下来的2024某地区的自然情况和社会情况(包括历史和现状)都属于地方文献的范畴。就自然情况说,举凡地质、土壤、水文、山脉、水系、资源、气象、灾害等等文字记载的资料都在2024之列。就社会情况说,则社会生活的各个部门,如经济、、文化、军事乃至于知名人物的交往活动等等都是应该注意2024的。而福建地方文献就是指用文字记载下来的2024福建古代自然情况和社会情况的文献,这里的文献如果从人物的角度来研究可以分为两部分,其一,不管作者是哪里人,只要写的是2024福建的,都属于福建地方文献;其二,福建人的所有著作,不管其内容是2024哪方面的,都可以称为福建地方文献。

1. 福建古代地方文献的研究范围

福建古代地方文献研究的范围很广,主要是哲学、、经济、文化教育、语言文学、艺术、历史、地理、自然科学与技术方面的内容。[2]其中,哲学又可分为先秦哲学研究、汉至清代哲学研究、论理学与宗教方面;历史除了通代史、断代史外,还包括一些人物传记、族谱及一些风俗习惯等;地理则包括综录,方志、类志、名胜至、游览(纪行)、舆图等。WWw.meiword.Com可以说福建古代地方文献囊括了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福建古代地方文献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不仅全面反映了闽古代地方史志,而且考察了文、史、哲各不同流派的发展脉络及创作的特色,反映了各个朝代文学与文化发明的轨迹。唐代,中国文学特别是诗歌散文蓬勃发展,呈现了一派前所未有的兴盛气象,而福建地方文学刚刚透露出霞光,和全国文学的形势相比,不能不承认落后了一大截。到两宋期间,福建地方文学的发展以超迈之势,一跃而赶上了全国的步伐。这个时期,闽地不仅人材辈出,涌现出不少可以在全国竞争一番的作家、诗人、词人和文学批评家,而且在某些领域,例如文学批评,大有咄咄逼人,骎骎欲为先导之势。而到元代,闽中作家和诗人不多,没有形成特色。明代作家多、作品多,出现了复古学派,出现了一批猛烈抨击传统文学思想、具有强烈变革精神的文学家,如李贽。到清代,闽地对各种文学形式的研究也进一步深入,可以说这一时期可称为福建地方文学的总结提高时期。[3]

福建古代地方文献种类繁多,具体包括:

1.1 福建地方志。地方志,素有“地方百科全书”之美称。地方志详细记载当地的历史、地理、人口、赋税、物产、名胜、人物、艺文以及大事记等,对于资治当代,通鉴后世都是很难得的文献。福建地方志是以一定的体例记载福建地区自然和社会的各个方面或某个方面的历史与现状的著述。依照方志记载的内容范围不同,又可分为综合志、专志、部门志、杂志等。综合志是记载福建某一地方各方面情况的综合性志书,又包括一统志、省志、府志、厅志、县志、乡镇志、边关志、卫所志、土司志、岛屿志、乡土志等多种类型。专志是以某一特定的自然、社会现象为记叙对象的方志,例如物产志、水利志、气象志、矿产志、食物志、轻工业志、书院志、人物志、经籍志等,现代志书还有商业志、教育志、军事志、司法志、交通志等。部门志是记述福建地方某一行业部门情况的方志,。杂志多是私人的撰述,不以官府修志的通用名目命名。但它们所记述的,都是2024一地的舆地、、经济、文化等种种现象,而没有像通志那样完备、系统。地方性、连续性、广泛性、资料性、可靠性是地方志的主要特征。

1.2 碑刻资料。碑是历代最为普遍的石刻,人们往往于碑上镌刻文字,以记述功德、欲传后世,包括刻石、碑碣、摩崖、墓志、石阙、石经、造像记以及一些杂刻题记等。碑刻资料带有实物资料的二重性。由于我国有记事刻石的优良传统,各地都有为数不少的碑石,流传下来的碑刻文字,既不易被人破坏,又不易被篡改,上边的文字记述了当地的人、事、物,有其独特的价值。

1.3 家谱祖谱。家谱和族谱统称为谱牒。谱牒是以封建氏族制度为基础,以家族为范围,记载一家一族兴衰迁居,世代流传,人口繁衍、家规伦理,以及族人的田庄田产、生死嫁娶,功名业绩等情况的家族史。家谱,是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及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形态。它产生于上古时期,完善于封建时代。近四千年来,家谱在不同时代显现出不同的形态,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从古至今,我们的先民们编制了难以数计的各类家谱,虽经岁月浸蚀,流传至今的至少仍有三万多种,内容丰富,价值珍贵,是值得研究人员重视的珍贵资料。

1.4 福建相邦人士的私人籍。福建相邦人士的私人籍主要指福建友谊之邦的人士写2024福建地方各个方面的著作,这也从另外一个角度来描述福建的状况,较客观地反映了福建的地方面貌。

1.5 福建地区的科技与经济的史料。福建地区的科技与经济的史料主要记述福建地区某一地方的社会发展过程的史书。又可分为综合性和专门性两类。综合形的史料一般记载某一地区科技经济等方面的发展概况;专门形的史料记载科技经济领域某一方面的发展情况。

1.6 福建地方人士的学术著作。福建地方人士的学术著作主要指福建地方人士文集、笔记、日记、信札,这是研究某一地方有影响的人物的重要资料,往往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可补其它地方文献资料信息之不足。 2. 福建古代地方文献的现状

我国现存地方志有8000多种,约占现存古籍的10%,清编地方志约占现存总数的80%,起码有6000种。福建的地方志现存约350种,其中清代地方志就有151种。福建省现存的三种宋代方志中,二部为泉州人编纂的,即梁克家的《三山志》和黄岩孙的《仙溪志》,另一种为赵与沐的《临汀志》(原书已佚)。梁的《三山志》是福建现存最早的、最好的福建地方志。全省各府、州、县、镇的各种志书基本具备。值得一提的是,我省2024最多的莆田方志,高达七种版本。此外,还有杂记、山水志、寺庙志、名胜志、水利志等各种专门志书近百种。宋代开始,随着全国、经济、文化重心的南移,福建在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异军突起。据《福建地方文献及闽人著述综录》统计,现存就有千余种清代以前的闽人文学作品,从中可以体现古代福建区域文学的发展脉络和创作概貌。

家谱族谱是福建古代社会基层组织和宗教文化的折射,对研究闽历史名人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福建民间纂修家谱之风盛于宋元明清时期,是为了维系宗族制度,巩固宗族团结,扩大宗族活动而为。《美国家谱学会中国族谱目录》一书著录了中国27个省区的家谱共2811种,其中福建省75种,居全国第9位。实际上,现存的福建家谱的种数则远远超过此数。通过对《福建地方文献及闽人著述综录》进行统计,发现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收藏的族谱就有46种(其中有四种缺页)。福建省图书馆现收藏有1500种5000多册各姓族谱文献,涵盖120多种姓氏。但其2024的范围不仅仅包括福建地区,还扩展到、新加坡、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斯里兰卡等国家。[2]从文献的可靠性上来,基本认为唐以前的家谱史料基本不可信,唐至宋元的可信可疑,明清至今的基本可信。

3. 福建古代地方文献的今后研究的方向

福建古代地方文献今后研究的方向应该从一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应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提高研究人员的知识层面。在今后研究古代地方文献的过程中,人才的作用绝对不可忽略。由于古籍整理研究工作是属于文献学的范畴,文献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从事福建古代地方文献整理与研究工作的综合性特征是十分明显的,不可能是任何单一学科、单一学者所能单独完成的,必须依靠学术团队的力量,充分重视并加快学科人才队伍的培养与建设,并在实际中摸索一套实用的培养方案;加强对实际工作者的业务教育和进修再教育,使之制度化。同时,要大力加强福建地方文献理论研究者和业务队伍的交流,共同推动学科发展。

其次,筹集经费,多方位开展古籍文献,重视福建地方文献的采集工作。采集文献是研究工作的前提,应该多方位多渠道地开展古籍文献的采集工作。研究显示,相当数量珍贵的孤本文献流落在外,尚未被研究者发掘,有些是私人所有,有些是单位收藏,还有甚者是飘洋过海了。如果找到这些遗失的珍宝,是我们更好地开展古代文献研究值得思考的课题之一。

再次,建立福建地方文献网和数据库。在组建福建地方文献网的过程中,要争取各地方的理解和支持,成立福建地方文献工作协调委员会,邀请各级公共图书馆、地方档案、社科情报以及相关的机构职能中的图书资料单位参加,并制定协调的范围和方法,对协调各方的责、权、利明确规定,形成一个“既有分工又有协作的、有机联系的、真正统一的”福建地方文献工作网。

参考文献:

[1]王赓唐,2024地方文献资料,编制地方文献综目.江苏图书馆工作,1983,(4).

[2]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古籍组编.福建地方文献及闽人著述综,1986.

[3]陈庆元,福建古代地方文学鸟瞰,福建学刊,1991.2:42-50.

[4]汪俊,略论谱牒学在文史研究中的意义,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7(3).

[5]杜定友,地方文献的搜集整理与使用.省市图书馆工作人员进修班讲稿.

[6]林永祥,福建省图书馆历史文献信息的2024与利用. 福建省社会科学信息中心20xx年年会论文集,20xx年:23-24.

对构建郑州服装产业集群的思考_地方战略论文 第六篇

摘 要:郑州女裤市场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在全国的知名度逐渐提高, 占据了一定的市场份额,已初步形成了产业集群,但很多方面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忽略品牌效应,产品附加值低;资金来源单一;研发人才缺乏;产业链不完善等。郑州的女裤行业要想阔步前进,相关各方必须踏踏实实地进行一些有力度的新构建:尽快打造郑州服装工业园区;完善产业链条,重振轻纺城市雄风;加大支持力度。?

关键词:郑州;女裤;产业集群?

1 郑州女裤产业集群的必要性?

1.1 能够形成规模竞争优势?

产业集群能够形成工业园区,利于各企业土地资源、基础设施及其他公共服务的共享,易形成相关的配套专业化市场,原材料和产品能达到规模批量生产,从而降低成本;集群内企业信息交流快,有较强的学习效应,企业能更好的掌握市场动态,跟踪前沿领域,促进创新;集群创造的竞争优势能吸引更多的资本、技术和人才投入女裤产业,推动该产业的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迅速调整产品结构,增强企业竞争力。?

1.2 能够提升产业链的完整性?

以女裤为核心的产业集群会推动其上下游关联产业的发展,如面料基地、化纤基地、纺织服装机械产业集群等,带动为其服务的物流业、金融担保业、信息、技术、人才、外贸、中介服务业等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各企业、地区间产业相互协作,加速产业集群的对外扩张,促进产业链的形成和提高。?

1.3 能够打造“郑州女裤”品牌?

产业集群是区位品牌的象征,比如瑞士的手表、巴黎的时装等。Www.meiword.com特色产业集群本身在本产业方面的声誉可以吸引新的客户和生产者前来,能够把具有产业关联的企业联结成较紧密的团体,集群内企业相互产生影响,从而形成集群加速发展的趋势,增强区域的整体竞争优势;的扶持和推动作用通过改善投资的软、硬环境为产业集群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优质、高效的系列化服务,有利于加强区域的品牌效应。?

2 郑州女裤产业能够集群的优势?

2.1 商贸优势?

郑州市服装批发零售从业人员有近30多万人,18家大型服装批发市场年营业销售额高达450亿元币。服装产业的迅猛发展和美好前景使企业认识到,服装产业要形成一种态势,走向繁荣,就要重视本土服装品牌的集群效应,让服装产业和商业贸易互相促进,才能实现完善的产业格局。?

2.2 资源优势?

郑州是国家四大重点纺织城市之一。一直以来,郑州的棉纱及面料的生产能力位居国内前列,这无疑为郑州服装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撑。中原工学院、郑州轻工业学院、河南纺织专科学校等大批高等院校为全省纺织服装产业的发展培养和输送着源源不断的高素质专业人才,这对于求贤若渴的郑州服装业来说,缓解了品牌发展的后顾之忧。?

2.3 区域优势?

起步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郑州女裤加工企业,如今已经拥有五百多家具相当实力的生产企业,年产量二亿条左右,占全国同类产品的百分之五十多,超越广州,覆盖了长江以北所有地级以上城市。目前,郑州女裤已向武汉、成都、昆明、广州等城市挺进,年销量同比增长百分之五十。产品还远销美国、韩国、欧洲、东南亚等国际市场。数字证明,郑州的女裤业正处于一个展翅腾飞的关键阶段。?

3 郑州女裤产业集群现状及问题?

由于郑州女裤最初市场定位的局限性,以及十多年的发展过程中侧重对量的追求而忽略其他因素,因此在占据了一定市场份额后发展缓慢。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服装品牌、款式等方面的需求也逐渐提升。20xx年国家公布的20xx-20xx年度“重点培育和发展的出口名牌”名单中,河南纺织服装业整体“缺席”,而享誉全国的郑州女裤也无缘此列。因此郑州女裤要发展必须先理清自身存在的诸多问题。?

3.1 忽视品牌功效,产品附加值低?

郑州女裤在走出由零售转向生产的第一步后,没有迅速跟上产业转型的节奏,发展变缓。浙江、上海等地的服装生产企业逐步打响了产品的知名度、美誉度,而郑州女裤却仍在以销量取胜。称雄全国的郑州女裤在郑州本地极少有品牌进入大型商场,每条的零售价多在70元-200元,生产利润也不过五六元。而在大商场内,广东、福建的品牌裤每条至少在二三百元以上。巨大产能与品牌缺失形成鲜明对比,品牌附加值低,同样的产品质量,市场价格却远低于广州、上海等地。尽管郑州已有梦舒雅、娅丽达等一批业内知名的品牌,但整体影响力及对消费者的号召力仍十分有限。郑州女裤业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其品位和档次没有达到相应的水平,其品牌的知名度、品牌文化、档次都偏重于低档化,与大商场的定位严重不符,而且其产品基本上都是单品,没有形成系列,也不利于销售。?

3.2 资金来源单一,困难?

个别私营企业主在零售市场上赚得第一桶金后,逐渐转型为服装加工生产,这同时也带动了业内的一部分同行,形成了产业积聚。但是,私营企业主们经营的女裤企业都是靠自我的资金积累滚雪球式发展,从来没有外部资金注入。而银行贷款多倾向于大企业,私营企业主很难贷出大量资金,因此在扩大再生产和面临大机遇时,企业普遍存在着缺乏资金支持的问题。因此,资金来源单一,缺乏充足的资金注入是制约郑州女裤业的发展。?

3.3 缺乏研发人才,设计水平低?

发展中的女裤企业由于规模偏小,资金不足直接导致了整体研发力量不足,很多郑州女裤企业缺乏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和相关的优秀高级管理人才。尽管郑州本地有许多高等服装院校,如中原工学院、郑州轻工业学院和河南纺织专科学校,但仍满足不了企业对技术人才的需求。尤其缺乏服装行业高级营销人才、综合素质设计师、品牌策划经营人才、cad/cam开发维护人才、面辅料设计人才和善于把握流行趋势的渗透性工艺技师,以及缺乏变通性、领悟性强的高级打版师等。产品差异化程度低,集群内的企业普遍模仿。由于知识产权保护不力,企业推出的新产品都是浅层开发,做不了长期、深入的研发。在布料和工艺的国际化上有较大欠缺,整体定位中低档品牌对市场的号召力和多地域伸展力不足,难以对外辐射扩大自身的产业规模。?

3.4 产业链条不完善?

虽然郑州女裤业占据全国行业半壁江山,但布料还得依靠江浙地区,这主要是因为郑州纺织厂生产的大都是白坯布,需要到南方进行染整后才能作为服装业的原料。一来一去增加了运费即成本。另外,在面料开发上缺乏符合自己设计风格的面料,在辅料方面也不存在优势,如绣花厂较少,绣花成本高,同样的绣花工艺,在广州只需要2-3元,在郑州却要5-8元。如果郑州的产业链条完整了,那么女裤行业每米布将节约成本近5元,对于整个产业来说不是一个小数字。?

3.5 缺乏支持?

郑州女裤集群的发展存在散、乱、规模小等缺陷。多数女裤企业都是从都市村庄发家的,不仅潜藏着诸多如环保、消防等问题,更重要的是散乱的生存状况无法形成规模经济,严重阻碍着企业发展。对于梦舒雅、雅丽达这些知名品牌理应拥有完善的基础设施,享有各种优惠政策,然而这些企业多数坐落在都市村庄的租用房内,甚至连标注企业名称的门牌都没有挂出。这是因为企业缺乏资金,享受不到优惠政策,一旦挂出,就要缴纳大量的税费,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转。?

4 构建郑州女裤产业集群的对策?

4.1 打造“郑州女裤”品牌?

市场竞争是质量和品牌的竞争。首先要提高产品质量,如果没有质量和行业技术规范作支撑,郑州女裤将会越来越缺乏生命力。企业必须重视国家的强制标准,根据《国家纺织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要求,大力进行技术创新,从材料、工艺和产品创新入手提高郑州女裤的整体质量。在设计方面抛弃单纯的设计理念和自我迷恋,走国际化的设计路线,这样才能真正树立起郑州女装的整体形象。其次,要树立郑州女裤的品牌意识,提高品牌附加值。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郑州女裤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利用国际会展中心举办“女裤博览会”,了解郑州女裤,做到“服装看河南,女裤看郑州”。要进一步提升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质量,提升企业诚信度。加强与高档商场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培育郑州女裤市场,实现企业与零售商的双赢。?

4.2 建设好郑州服装工业园区?

构筑一个集产业要素资源、政务环境为一体的高效的服装工业园区,实现园区化发展。园区统一规划,分为生产车间区、工人生活区、设计研发品牌中心、仓储物流区等,同时,标准化的车间、宿舍也能给招工提供良好的条件,企业集中也会为技术工人合理化流动创造条件。?

4.3 培养和吸引各种人才?

一方面,企业应继续大力培养企业中的员工和引进设计人才。以专业院校为主,在职培训和培养为辅,并经受市场的锻炼和考验;另一方面,企业要重金聘任高水平的专业营销和其他各类高级专业人才,以全新的经营理念和国际化的经营模式运作和管理郑州女裤企业。目前,在河南人才市场上,真正具有专业知识、经验丰富的高级专业人才、营销人才和管理人才依然稀缺,企业可通过人才市场中介机构在全国物色优秀的营销职业经理及管理人才,以解决企业自身管理人才不足的问题。同时健全一个能够吸引人才和培养人才的机制,为企业提供和输送源源不断的高素质人才。?

4.4 扩展投渠道,完善信用担保体系?

启动民间资本,增加资金供给。按照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原则,实行股份制、股份合作制改造,吸引职工、社会法人参股,提高民间资金比重。加大银行力度。建立中小企业信贷担保体系,保证中小服装企业发展的资金需求。抓紧做好大企业、大集团的上市工作,通过上市筹措资金。?

4.5 发挥作用,优化外部环境?

对产业集群的支持和引导是提升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基础。最重要的职能是创造一个开放、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提供公共服务和功能完善的基础设施,鼓励企业集聚。第一,加大职业教育投入力度,提供专业化培训,同时促进企业与大学及各种研究机构的交流,以解决产业人才的匮乏问题。第二,强化体制环境建设,按照现代市场经济的要求,建立健全市场竞争的规则和制度,推进女裤产业的市场化进程。第三,完善各项服务,发展中介机构,为企业提供信息传递、技术咨询、创业指导等服务,开展各类展览活动,形成商品的产业区声誉,帮助女裤产业扩大市场规模,提高市场竞争力。第四,制定和实施多种有利于女裤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鼓励其健康快速发展。比如优惠的财税政策,土地政策等。?

参考文献?

[1]?刘阳,刘银燕.郑州女裤业发展反思.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xx,(5).?

[2]?宋莹.论发展服装产业集群的重要性[j].辽宁丝绸,20xx,(1).

论衡阳市城镇蔬菜基地建设发展对策_地方战略论文 第七篇

摘要: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健康意识的逐步增强以及国内外蔬菜贸易中各种准入制度的相继,广大消费者越来越注重蔬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水平。因此,尽快组织实施“衡阳市蔬菜产业升级工程”,不断提高衡阳蔬菜产品的质量、卫生和安全水平,积极适应蔬菜产业发展的新形势,尽快建立符合国际规范和食品安全要求的菜篮子产品生产营销体制,在大力发展蔬菜标准化生产的基础上,打造衡阳无公害蔬菜名牌,促进蔬菜产业升级,让广大消费者吃上卫生、安全的放心菜,让更多的农民从发展优质无公害蔬菜产业中得到实惠。

关键词:衡阳市;蔬菜产业升级;无公害蔬菜基地;问题;对策

1 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衡阳市专业性蔬菜基地建设有了新起色,区域化种植出现了新亮点,科技兴菜取得了新成效,质量有了新进展。目前衡阳市已建成十多个有一定规模的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祁东县黄花菜基地10.7千公顷、槟挪芋基地4.0千公顷,三塘镇前进、龙唤村的丝瓜基地0.3千公顷。湘江乡、郁湖乡的辣椒基地0.2千公顷,金甲岭大白菜、辣椒、土豆、豆角、面薯、萝卡基地0.53千公顷等,以上基地均已通过无公害产地认定和部分产品认证,同时,基地都在逐步向周边乡镇扩展,规模不断扩大。采用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技术相结合,形成了一套具有衡阳特色的栽培制度,精耕细作,合理间套轮作,土地利用率较高,一年可达3,4茬以上。逐步重视本地的蔬菜基地的规划和建设,新建一批专业性蔬菜基地,特别是珠晖区已经建成白鹭湖无公害蔬菜基地、东阳渡镇的秋豆角基地、夸市芹菜基地、花园无公害蔬菜基地、城壕大棚基地等5个蔬菜基地,主要分布在酃湖乡、和平乡和茶山均镇7蔬菜种植面积3.2万亩,年蔬菜产量达14万吨,占全市本地蔬菜60%以上,城区20%的蔬菜由珠晖区提供。wWw.meiword.COM虽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还应该看到,目前的蔬菜种植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也非常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蔬菜基地面积锐减,专业性蔬菜生产滑坡。如衡阳金甲特色农业有限公司市是衡阳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注册资本178.8万元,是集开发、种植、加工、销售出口食品经营于一体的民营企业,其“珠晖”牌食用笋已通过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公司现有以食用竹笋为主的无公害生产基地10000亩,年产鲜竹笋30000吨,其他无公害蔬菜10000吨,年加工“珠晖”牌干笋1250吨。但目前没有无公害蔬菜深加工生产线,种植面积处于萎缩状况,蔬菜大量依靠从外地调进,这些蔬菜的质量达不到标准,农药残留量超标,严重损害了市民的身体健康。

(2)资金投入不足,蔬菜基地基础设施老化陈旧。近年来,蔬菜基本设施的建设项目上的不多,加上招商引资难度较大,农民自筹资金困难,农村金融组织对农业投入的扶持力度减弱等因素,使蔬菜生产的资金技入不充足,基地基础设施建设明显落后,例如设施栽培建设、水利排灌设施、渠沟、路,都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由于建设投入及设施配套投入不足,大大的影响了蔬菜生产的产出效益和发展后劲。另外还有许多设施是蔬菜生产中的关键,如设施环境因子的调控、病虫害综合治理、连作障碍的克服等,还有待深入研究。

(3)蔬菜生产淡旺季明显,市场需求难以平衡。当前衡阳市蔬菜生产以早春和秋冬栽培为主,产品上市集中在4-7月和10月-翌年3月份,品种齐,数量足,大量外销,常出现季节性过剩,价格暴跌,如黄瓜、茄子、丝瓜、南瓜、豆角、辣椒等,但夏秋蔬菜生产面积偏小,品种较少,产量不足,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只有从广东、广西调菜来满足市场,存在市场供应季节的相对过剩和不足,旺季供应不平衡的问题。秋延蔬菜生产具有很大的市场,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发展潜力,但衡阳市生产规模偏小,其发展受栽培习惯、技术水平和耕作模式等因素的影响较大,不能形成规模开发。

(4)质量监管尚未到位。衡阳市没有建立无公害蔬菜认证体系,严重影响了无公害蔬菜的生产效益,影响了农民的增收。特别是农药残留、重金属、亚硝酸盐超标等问题,仍制约着衡阳市蔬菜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5)产品销售渠道不畅。产前、产中、产后的服务落后,为产业服务的技术推广以及产品标准化制定、产品质量认证等尚与产业发展不相适应,目前没有建立起为蔬菜生产销售服务的组织和技术队伍,尚未形成品牌生产,不利于开拓市场:产品与市场需求不能完全接轨,信息渠道不畅,生产滞后,不能迅速抢占市场。

此外,蔬菜产业的发展已严重滞后于城镇发展水平;技术人才严重短缺,新技术推广速度慢,蔬菜生产后劲不足。

2 发展对策

(1)加快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健康意识的逐步增强以及国内外蔬菜贸易中各种准入制度的相继,广大消费者越来越注重蔬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水平。尽快组织实施“衡阳市蔬菜产业升级工程”,不断提高衡阳蔬菜产品的质量、卫生和安全水平,积极适应蔬菜产业发展的新形势,尽快建立符合国际规范和食品安全要求的菜篮子产品生产营销体制,在大力发展蔬菜标准化生产的基础上,为更好地适应当前蔬菜产业发展的新形势,打造衡阳无公害蔬菜名牌,促进蔬菜产业升级,让广大消费者吃上卫生、安全的放心菜,让更多的农民从发展优质无公害蔬菜产业中得到实惠,因此,应加快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到20xx年之前建成100万亩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其中春菜30万亩,越夏菜20万亩,秋菜30万亩,越冬菜20万亩。 (2)无公害蔬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建设。要积极推行国、省和地方蔬菜种植标准,建设一批标准化蔬菜生产示范区,按标准化操作规程组织蔬菜生产。各级蔬菜行政主管部门要强化产地环境监测,控制源头污染。要着重完善检验检测体系。进一步完善市、县检测机构,并在基地、大型超市、蔬菜批发市场配备检测设备和人员,加强检验检测,保证上市蔬菜质量安全。要逐步推行蔬菜市场准入制度,构建起质量体系,保障消费安全。加快市监测中心、区县检测站、基地(市场、超市、加工企业)速测点三级监控网络体系建设,为发展无公害蔬菜生产把关。进一步加强衡阳市菜篮子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建设,配备检测仪器,完善检测项目。积极推进区县无公害蔬菜检测站建设,每个区县建设检测站1处。在全市20个蔬菜批发市场、30个重点零售集贸市场、40个重点超市、20个加工企业和10个主要蔬菜生产基地建设速测点120处。

(3)优质无公害蔬菜产品营销体系建设。建设无公害蔬菜重点批发市场20个,重点建设蒸湘区西园无公害蔬菜产地批发市场和珠晖区酃湖南元公害蔬菜销地批发市场, 逐步使之成为全市无公害蔬菜的信息发布中心、价格指导中心和产品集散中心。建设无公害蔬菜配送站10个,无公害蔬菜专卖点80个。

(4)无公害蔬菜信息网络体系建设。建设衡阳市无公害蔬菜信息网络平台,设立基地、监测、配送、专卖、市场等栏目,涵盏全市蔬菜生产、加工、销售各个环节,依托信息网发布无公害蔬菜产业政策、产销衔接、技术标准、认证办法、价格查询、市场检测等信息,扩大衡阳蔬菜在全国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5)加快以龙头企业为载体的无公害蔬菜产业化建设。通过产业化运作,将无公害蔬菜的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整合为完整的产业链条,实行一体化经营,形成系统内部有机结合、相互促进的利益机制,在更大范围内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各区县要立足本地实际,突出抓好区域内无公害蔬菜产业化重点项目建设。

(6)加强培训,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开展不同层次的技术培训与指导。一是有计划地邀请2024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专家来衡阳市讲课,重点对蔬菜技术骨干、科技带头户进行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培训;二是组织市、区县两级技术骨干对主要蔬菜基地的菜农进行全面技术培训,提高科技素质和科学种菜水平;三是向广大菜农发放技术规程、明白纸、光盘、书籍等技术资料;四是在蔬菜生产关键季节组织开展“专家下乡送科技”活动,实地指导,解决技术难题。

(7)合理布点,建好市场。市要督促西园蔬菜批发市场加快新市场的建设进度,尽快投入使用。同时,要科学选址,在江东、江西规划建设与蔬菜产业发展相适应的蔬菜综合批发市场、专业批发市场或季节性批发市场,形成市场网络。要以搞活蔬菜流通为重点,大力发展蔬菜营销大户,培育和建立贸工农、产加销一体化的蔬菜营销体系。

(8)以点带面,示范引导。各区县要选择蔬菜栽培基础条件好、菜农素质高、示范带动作用强的地区建立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示范点,进行蔬菜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试验和生产示范。同时要选择销售量大、管理规范的超市建立无公害蔬菜专卖示范点。要及时总结经验,通过定期召开现场观摩会、报告会、总结会、组织参观学习等方式及时推广典型经验,切实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

(9)实行市场准入制度。尽快制定衡阳市无公害蔬菜市场准入的规范性文件,实行市场准入制度。对所有上市蔬菜进行质量准入管理,杜绝不合格蔬菜进入市场销售。市场或超市管理单位负责对上市的蔬菜进行产品质量检查,市、区县蔬菜检测机构要定期或不定期进行市场蔬菜抽检,确保质量。积极推行蔬菜产地条码或标签标识制度,标明产地、生产者姓名和生产时间。发现质最不合格的蔬菜产品,要根据标识追究生产者的责任。

(10)产资料监管制度。强化农业行政执法,严格按照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禁止投入品目录,搞好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的投入品管理,禁止不合格农药、肥料等投入品的销售。建立一定数量的无公害蔬菜投入品专卖店,完善并加强监督管理,严格有害和残留超标的源头控制。积极推广无公害蔬菜基地“三项管理制度”,确保投入品的使用安全:一是“基地登记管理制度”,对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进行逐一登记备案;二是“农户联保制度”;三是“生产资料使用备案制度”,对农户购买和使用农药的情况登记备案,杜绝超标农药等投入品的使用。

(11)基地认证制度和品牌申报认定制度。按照国家《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蔬菜产地环境要求》(gb/t18407.1-20xx),根据《衡阳市放心菜基坤认定管理办法》,对符合无公害蔬菜生产条件的基地,由市蔬菜办会同市质监局联合组织认定,并发放无公害蔬菜产地认定合格证。实施品牌带动战略,通过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和扶持符合绿色、无公害条件的基地申报国家、省绿色、无公害蔬菜品牌认定。

论保险在武汉制造业基地建设中作用的发挥_地方战略论文 第八篇

摘要:武汉作为中部特大城市,发展制造业有先天优势,然而,发展过程中,各类风险不可避免,作为提供风险保障服务的保险业能够协助消化分散这些风险,降低企业可能蒙受的损失,在武汉制造业发展的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保险业;制造业;风险

1 武汉发展制造业的前景

经济全球化和中国加入wto,以及国家中部崛起的战略构想,给武汉的制造业带来了良好机遇,武汉发展制造业的前景广阔,无论从交通、资源、技术、人才等方面看,都有其他中部城市无可比拟的优势。

1.1 交通优势

从经济地理的角度看,武汉是我国的中心,作为全国最大的交通枢纽,武汉素有“九省通衙”之称。多条铁路干线和数条过道汇合于武汉。天河机场是华中地区最大航空港,已开通了多条包括国际航线在内的航空线路。

1.2 技术优势和人才优势

武汉在文教方面的优势非常明显,在汉高校数量位居全国第三,其中包括几所全国知名的重点大学,此外,还有为数众多的科研院所,这些文教单位多年来培养了大批人才,贡献了多项重要科研成果,为武汉制造业发展提供了技术和人员支持。

1.3 资源优势

武汉位于富饶的江汉平原上,长江穿城而过,周围湖泊星罗棋布,水资源极其丰富;农产品资源充足,为武汉发展加工业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资源和广阔的市场;

2 发展过程中的潜在风险

武汉固然具有建设制造业基地的先天优势,然而,在大力发展制造业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发展过程中的各类潜在风险,这些风险的发生,可能会导致财产和人员的损失,减缓发展的节奏。WWW.meiword.cOM

2.1 自然风险

这里所说的自然风险系指由自然界物质运动过程中出现的异常现象,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而且人力难以抗衡的风险。这种风险在我们的生活中比比皆是,如:98年那场特大洪水造成的经济损失,高温、地震、暴风雨等自然灾害,它们都会给社会生产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2.2 管理风险

在生产过程中,往往会出现由于管理不善导致的各类风险,最常见的就是火灾,一场大火往往会毁掉巨额财产,导致企业蒙受巨大损失。除此之外,交通运输过程中出现的交通事故,施工作业中发生的人员伤亡,都可以归纳到这一类风险当中。

2.3 经营决策风险

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也会出现种种风险,如:出口货物时可能会遭遇信用风险,出现货物发出后遭退货或是货款无法收回的情况;产品质量发生问题,给消费者造成伤害,而引起索赔的风险等等。

制造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均面临以上种种风险,一旦这些风险发生,必然引起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的直接损失,十分不利于武汉制造业的持续发展。如何对这些风险进行控制,减少它们带来的负面影响无疑是各方都关心的问题。

3 转移风险的途径——保险

一般来说,对风险的处理方式通常有避免、自留、预防和转移等几种方法,然而,对于生产企业来说,不是所有风险都能够避免,因此,制造业企业进行风险管理不能仅仅采用避免风险的单一方法。在制造业企业风险管理过程中,风险预防和风险避免固然不可忽视,更重要的是转移风险。

转移风险的常见手段是保险,保险对保障财产安全能起到很大作用。对于上面所叙述的大部分的风险,保险都可以给予保障。而且保险人还可以协助做好风险预防工作。 4 保险和制造业的协同发展

如上所述,保险业可以帮助制造业企业转移各种可能的风险,避免这些风险带来的损失。

两者之间存在着互相促进,良性互动的协同发展关系。

(1)保险业能够协助制造业企业转移风险。

保险产生和发展的内在根源决定了保险基本职能是分担危险和补偿损失。对于自然灾害造成和火灾事故造成的损失,企业财产保险可以给予补偿;而运输保险则对运输过程中运输工具和货物因各种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引致的损失予以赔偿;出口信用风险和产品的质量责任风险可以由出口信用保险还有产品质量责任险解决;职员的人身意外伤害导致的经济损失可以通过投保人身意外伤害险来获得补偿。

(2)保险业能为制造企业从业人员提供各类人身保障。

除了员工在工作过程中因意外事故而导致的死亡或伤残可以由人身意外伤害保险负责之外,企业还可以通过为员工购买企业年金为职工提供更高层次的养老保障,还可以购买健康保险解决职工的医疗问题,尽管以上医疗和养老问题有相应的社会保险险种,但是它们的保障水平低,保障范围小,引进商业性保险能更好为员工提供养老和医疗保障,能使他们安心工作,消除后顾之忧。

(3)保险业能为制造业企业提供防灾防损服务。

保险除了具有分担危险和补偿损失的基本职能外,还具有防灾防损的衍生职能。保险人在提供保险服务的过程中,介入了防灾防损活动,提高了社会的防灾防损能力。虽然社会中业已存在各种专职的防灾防损部门,各被保险人自身也很重视防灾防损工作,但是保险人作为营利性的经营风险的商业机构,加入到防灾防损工作中具有必然性,而且有很大积极性。首先,防灾防损工作做得好,危险事故就会减少发生,保险人的赔偿相应减少,从而增加利润;其次,保险人的日常业务就是经营风险,对任何一次事故发生的原因和损失情况都要仔细、研究和统计,积累了大量2024危险的第一手资料,对财产的状态和出险概率都了如指掌,有能力完成好防灾防损工作;最后,保险公司还可以督促被保险人提高安全意识,消除安全隐患,降低保险事故发生的频率,减少经济损失。

尽管保险业对制造业发展有如上促进作用,但从武汉市目前情况来看,保险业现状和制造业的发展还不能相匹配,2024这一点可以用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两个指标来说明。保险深度指保险费收入占gdp的、比例,保险密度指人均保险费数额,它们分别反映了一个地区保险业总体规模和发达程度。武汉的保险业相对来说尚不发达,还不能给未来的制造业基地提供充分的风险保障。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从不同的角度分别入手,加快发展武汉保险业,为制造业基地的建设保驾护航。

(1)通过改变险种结构增加保险产品供给。

保险供给的增加可以带动保险需求的增加,从而推动整个保险市场的发展。保险供给增加既包括总量的增加也有结构的变化。从目前武汉市场上保险产品的结构上看,传统的财产险产品已经趋近于饱和,而责任保险发展滞后。责任保险在有着巨大的成长空间。对于武汉来说,发展制造业基地会面临很多责任风险,如因产品质量不合格给消费者造成损失的产品责任;因发生重大安全事故导致员工死伤的雇主责任等等,都可以通过责任保险将风险转嫁,减少企业自身的损失。

(2)完善保险防灾防损工作,提高服务水平。

防灾防损的内涵十分广泛,其中有向保户提供风险咨询、风险防范技术和资金服务;承保前的风险评估,承保后指导防灾防损,出险后做技术鉴定,以减少事故的发生和不合理的赔款。还可以制定保险服务星级标准和基本客户制度,要尽可能做到防灾防损投入少,而产出经济效益多,对投入较大防灾费用的保户,通过友好协商签订两至三年的保险合同或协议,以保证保险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对屡保屡亏、风险较大和管理混乱的保户要拒保,由此建立一种良性循环的防灾机制。

此外还可以根据防灾规律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防灾防损工作必须从本地区本公司承保的保险标的发生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的一般规律和特点入手,不断摸索防灾工作的基本规律,对准目标,有的放矢,才能收到实效。

(3)企业应该树立正确的风险意识。

企业自身加强应该风险的防范和管理,增强企业防范风险能力。引导企业树立风险意识,建立风险识别、监测和防范机制,有效防范风险,充分重视保险对企业发展的作用。

5 结论

武汉市发展制造业基地的前景广阔,在大力建设制造业基地的过程中,要明确制造业企业面临的种种风险,采用各类风险防范措施,尤其要重视保险在风险防范中的作用,利用保险这一经济手段转嫁风险,减少损失。从保险业的角度看,保险人要认识到自身的不足,找出差距,为制造业发展提供必要的风险保障。

柳州市汽车产业商业生态系统构建研究_地方战略论文 第九篇

摘 要:在介绍商业生态系统概念与特征的基础上,了柳州市汽车产业商业生态系统的构成,阐述了构建柳州市汽车产业商业生态系统的基本原则——互惠共生,并着重从企业、消费者、、非组织三个层面剖析了柳州市汽车产业商业生态系统的构建,希望为汽车产业的稳定发展与运行提供有价值的思路。?

关键词:汽车产业;商业生态系统;构建;互惠共生?  

在商业环境变得越来越开放与复杂的环境下,柳州市汽车业不能仅仅从自身角度考虑问题,必须建立具有分享功能的商业模式,加强与客户和供应商的关系以及对社会责任的关注,甚至直接与竞争者共同形成战略联盟,共同研制大型复杂产品、共同开发新市场、互相利用对方核心资源等。柳州汽车产业要获得更快的发展,单个企业是难以达到的,必须走整个产业链的“共同进化”之路,构建和谐共生、共同进化的商业生态系统是柳州市汽车产业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所采取的有效策略。?

1 商业生态系统的概念?

在现实的商业世界中,严格的商业生态系统的概念是不存在的。不同的学者在对商业生态系统进行时,对其有不同的表述。比较各种表述,其意思基本相同。综合众多学者的表述,笔者将商业生态系统的概念归纳为:基于自然生态系统思想建立起来的商业系统,是以组织和个人的相互作用为基础形成的经济联合体与其所处生态环境相互依赖、共同发展的有机整体,具有生态系统的特点。其中,经济联合体包括核心企业、消费者、市场中介、供应商、风险承担者和部门以及竞争者等;企业所处的生态环境指包括自然资源、市场环境、政策环境、科技环境等。WWW.meiword.cOM跟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体一样,商业生态系统中的联合体成员间有竞争也有合作,成员间的竞争与合作构成了相互依存的价值链,每个成员仅是价值中链的一个结点,执行着某一个功能,不同的价值链之间相互交织形成了错中复杂的价值网,物质、能量和信息等通过价值网在联合体成员间流动和循环。?

2 柳州市汽车产业商业生态系统的构成?

从商业生态系统的概念及特征可以看到,作为一个行业,汽车产业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商业生态系统,是由主体、社会环境及关系组成。柳州市汽车产业商业生态系统的结构如图1所示。?

主体是指在汽车产业中活跃的元素及其相关者。在柳州市汽车产业商业生态系统结构中,包括企业层、核心商业层、扩展商业层和完整商业层四个层次。其中,企业层、核心商业层、扩展商业层的成员构成了生态系统的主体。?

商业生态系统除了三个层次的主体外,还包括主体生存的外部环境。环境是指对汽车产业主体活动起到支撑辅助作用的各种力量。整个汽车产业的商业生态系统的外部环境包括形势、经济环境、国内外汽车市场环境、技术创新状况、自然环境与文化习俗等。?

关系包括主体和主体之间的关系,主体和社会环境之问的关系、各子系统之间的关系。汽车产业商业生态系统的关系的核心内容主要是指信息流、物质流、能量流等的交换?

3 构建商业生态系统的基本原则:互惠共生?

借鉴生态系统中物种之间的共生模式,可以把企业之间的共生模式分为寄生、偏利共生、互惠共生三种。寄生关系不产生新能量,只是寄主向寄生者进行单向的利益交流;偏利共生关系产生有新能量产生,但新能量只为某一共生企业所得;互惠共生关系不但产生新能量,而且新能量在共生企业之间分配,存在着双向的利益交流。而维持商业生态系统延续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就是系统中要有新能量的产生并且能量要在价值网里有序循环。因此,在构建柳州市汽车产业商业生态系统过程中,系统内各主体应该遵循“既利己又利他”的互惠共生原则。? 4 柳州市汽车产业商业生态系统的具体构建?

柳州市汽车产业以上汽通用五菱、东风柳汽、解放柳特三大公司为支撑,形成了以汽车生产、销售、技术研发等程序在内的较为完整的价值网;众多整车装配与零部件企业在地域上集中,形成了广泛、便捷的信息、人才、物质的流动渠道。因此,柳州市汽车产业这个集群具备了形成商业生态系统的条件。?

4.1 汽车企业与零部件供应商、经销商之间的联盟合作?

汽车的生产程序主要包括产品设计、模具制造、外壳铸造、零部件生产和总装,一辆汽车从生成到最终销售到最终消费者手中,需要汽车企业与多个零部件供应商、经销商的合作。汽车企业、零部件供应商、经销商以及顾客是汽车产业商业生态系统的核心部分,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汽车经销商、顾客之间的相互影响决定了汽车企业的竞争能力,同时各个汽车企业之间的竞争也影响了其能力的相对程度和变化趋势,从而影响了整个汽车产业商业生态系统格局的变化。因此,各个企业之间的和谐发展是柳州市汽车产业商业生态系统成功的关键,也是成功设计该商业生态系统的前提。?

汽车企业和零部件供应商联盟协作关系的建立,需要双方的彼此信任与共同努力。一方面,双方要提升或变革内部管理体制、加强信息交互,加强关键零部件的库存状况和内部生产计划等信息的共享;另一方面,双方在对品质管理、产品开发及采购流程等方面要达成一致性意见;此外,双方要适当整合业务流程以加速产品的开发和生产速度,同时汽车企业协助零部件供应商理顺业务流程,提升管理水平,使双方的合作达到“共赢”。?

汽车企业与经销商的有效协同包括如下几个方面:双方互动、共享潜在客户及其其它客户信息;汽车制造商将经销商作为促销和市场计划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两者共同形成从市场到销售的闭合环路。同时汽车企业要对经销商在it系统实施方面提供资金支持、并对经销商的业务流程和it基础知识提供培训等。?

汽车企业作为柳州市汽车产业商业生态系统的“主导企业”,实际是一个企业群。汽车企业之间的和谐发展既是该商业生态系统成功的关键,也是成功设计该商业生态系统的前提。汽车企业之间的和谐发展可以通过产品差异化、品牌差异化、目标消费者差异化、沟通模式差异化等差异化战略实现。差异化战略的实施使各汽车企业生态位分离,避免了各汽车企业在同一个消费市场上的正碰。?

4.2 与消费者建立长期客户关系?

顾客的基本需求以及由需求产生的购买行为是商业生态系统赖以存在的基础。顾客的需要如同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虽然处于整个系统的最底端,却为系统提供初始动力。汽车企业可以通过利用先进的管理工具,如经销商管理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等来加强与经销商的协同工作,巩固与消费者的长期客户关系。并将客户关系管理与所在汽车产业商业生态系统管理结合起来,例如将2024的用户信息及时反馈给研发设计部门或零部件供应商,将有助于产品设计规划与零部件供应管理,这样既节省了成本,又能大大提升用户满意度。?

4.3 与形成共生关系?

商业生态系统中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等流动渠道的建立和完善是保证三流通畅的基础,因此,企业生态平衡离不开商业生态系统支持性的完善。一个企业的商业生态系统不可避免地要与和公众打交道,忽视与和社会保持协调关系将会影响商业生态系统的建立和发展。所以,要竭尽所能,使系统内的成员同规范的社会价值以及制定政策的势力形成共生关系。?

在构建柳州市汽车产业商业生态系统过程中,系统内的各成员一方面要遵循的汽车行业政策:如技术政策、法规、标准,努力与形成共生关系,以使商业生态系统创造的价值活动得到来自和社会的支持;另一方面要采取合法手段争取合法发表建议,适度扩大参与、表达利益的合法机会和寻求利益疏导的正常管道,比如,系统的主导企业积极参与制订2024汽车行业发展的政策法规如技术、法规、标准等,参与创造适合汽车行业发展的综合社会环境,以推动规范监督汽车行业的政策、法规等趋向完善。?

在形成的柳州市汽车产业商业生态系统中,本身也是系统中的一个系统成员,的活动、政策的发布促使了商业生态系统自组织的涨落,进而促进了系统成员的发展进化;系统内成员的良好发展,也促进了其所在商业生态系统的其他成员包括进化,最终企业、实现了协同进化。?

4.4 充分发挥非组织的作用?

非组织诸如行业协会、社会团体等,这些“桥梁”部门主要职责是协调,为商业生态系统的平衡发展提供必要的基础设施等硬件要素以及制度和运行体系等方面的软件要素。因此,要建立、完善商业生态系统的规范,不仅要凭借的强制力量、市场机制的自发调节,而且要依靠各种非组织的约束和监督。?

柳州市汽车行业协会于20xx年9月24日正式成立,是汽车、零部件制造、经销、维修及与汽车相关的企事业单位和团体,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依法组成的地方性工业行业协会,是不受部门、所有制限制的非营利性社会团体。?

在构建柳州市汽车产业商业生态系统中,柳州市汽车行业协会为系统的平衡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基础设施等硬件要素以及制度和运行体系等方面的软件要素,在企业与、企业与企业、企业与用户之间成功的发挥了桥梁纽带作用,规范了行业行为,促进了汽车市场建设。?

综上所述,柳州市应当充分发挥柳州市汽车行业协会的作用并履行必要的监督职能,督促其建立自律性规则,规范其市场行为,形成自我约束和相互制约的机制,最终实现柳州市汽车产业商业生态系统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moore j f.the death of competition:leadership and strategy in the age of business ecosystems.new york:harper business,1996.

2024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的项目xx探讨_历史论文 第十篇

论文关键词:基础设施;城市;项目

论文摘要: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不断深入,基础设施对城市可持续发展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甚至成为制约现代城市发展的瓶颈。究其原因,在于基础设施建设,投渠道不足。本文对传统基础设施投模式bot、tot、pfi以及新兴的abs、ppp等形式进行比较研究,以对拓宽基础设施投渠道进行探讨。

我国正处于城市环境基础设施产业化与市场化的进程之中,由于企业的市场参与所带来的投资主体多元化, 以及国内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商业手段的不断完善,为手段的多样化创造了条件。城市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和文化中心,是以人为主体,以自然环境为依托,以经济活动为基本内容,按自身规律不断运转,社会联系极为紧密的有机整体;是人类集中,高效率利用自然资源、土地资源、空间资源和智力资源,创造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载体;是设施建设、经营、管理和服务为一体的社会实体。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不断深入,基础设施对城市可持续发展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甚至成为制约现代城市发展的瓶颈。究其原因,在于基础设施建设,投渠道不足。对传统基础设施投模式bot、tot、pfi以及新兴的abs(asset-backed—securitization)、ppp(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s公私合伙制)等形式进行比较研究,对拓宽基础设施投渠道进行探讨是必要的。

一、bot(build-operate-transfer)方式

bot意为“建设—经营—转让”,实质上是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和经营的一种方式。WWw.meiword.cOMbot最本质的特点是使私营企业资金用于公用基础设施建设,其典型形式是:项目所在地授予一家或几家投资人所组成的项目公司特许权利——就某项特定基础设施项目进行筹资建设,在约定的期限内经营管理,并通过项目经营收入偿还债务和获取投资回报。约定期满后,项目设施无偿转让给项目所在地,项目设施的所有权最终归属于,因此,bot模式有时也被称为“暂时私有化”过程。

简而言之,bot一词是对一个项目投建设、经营回报、无偿转让的经济活动全过程典型特征的简要概括。bot方式不仅是一个的协议,而且还是一个长期专业化的协议。在协议的基础上,公私双方建立起伙伴关系,并向公众提供经济、高效的服务。

20世纪70年代后,无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的财政预算越来越紧张,而面对的基础设施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由充当基础设施投资主体越来越困难。bot方式作为一种新的投方式,在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满足了普遍性的内在需求。各国都开始运用这种新的模式进行城市建设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如英法海峡隧道、马来西亚南北高速公路、我国第一个正式批准的bot试点项目——广西来宾电厂等。

bot作为一种新的模式,操作过程复杂,中间环节较多,涉及到工程技术、经济、法律等诸多问题,需要通过规范的运作程序和比较完善的特许协议来规避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在bot项目中,最重要的是资金的方式、风险的分担、资金的结构、回报率的确认以及与项目公司各自的地位等问题,这关系到项目的成功与否和双方合作关系的长久维持。此外,bot项目需严格控制工程的建设进度和工程质量,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

bot模式适用于那些投资额巨大、投资回收期长、建成后具有稳定收益的建设项目。经营性工程,如污水处理厂、发电站、高速公路、铁路等公共设施具备这一特点。通过bot模式,得以在资金匮乏的情况下利用民间资本进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减少项目建设的初始投入,将有限资金投入到更多的领域。目前,bot模式在全国范围内应用较为广泛,已成为经营性城建项目中一种较为成熟和有效的模式。

二、abs(asset-backed-securitization)方式

abs是以项目所属的资产为支撑的证券化。具体而言,它是以项目所拥有的资产为基础,以项目资产可以带来的预期收益为保证,通过在资本市场发行债券来募集资金的一种项目方式。这种方式的特点在于通过其特有的信用等级提高方式,使原本信用等级较低的项目照样可以进入国际高档债券市场,利用该市场信用等级高、债券安全性和流动性高、债券利率低的优势,大幅度降低项目成本。

同其他方式相比,abs证券可以不受项目原始权益人自身条件的限制,绕开一些客观存在的壁垒,筹集大量资金,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其优势具体表现在:(1)通过授权代理机构投资某些基础设施项目,通过特设信托机构发行abs证券,用这些设施的未来收益偿还债务,可以加快基础设施的建设速度,经济增长。这样,不需用自身的信用为债券的偿还进行担保,不受征税能力、财政预算(如发行债券)法规约束,不会增加财政负担,缓解了财政资金压力。(2)采用abs方式,虽然在债券的发行期内项目的资产所有权归spv所有,但项目的资产运营和决策权依然归原始权益人所有。因此,在运用abs方式时,不必担心项目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项目被外商所控制和利用。这是bot所不具备的。(3)发债者与投资者纯粹是债权债务关系,并不改变项目的所有权益。因而,避免了项目被投资者控制,保证了基础设施运营产生的利润不会大幅度外流。作为业主的无需为项目的投资回报做出承诺和安排。(4)减轻了银行信贷负担,有利于优化结构,分散投资风险,也为广大投资者提供了更广的投资渠道。

三、tot(transfer-operation-transfer)方式

tot意为“转让——经营——转让”,此模式是指通过出售现有投产项目在一定期限内的现金流量,从而获得资金

来建设新项目的一种方式。在约定的时间内,投资者拥有该资产的所有权和经营权,通过该资产取得现金流量收回全部投资和合理的回报后,再将该资产的产权和经营权无偿转交给原产权所有人。

tot模式与bot模式不同在于:tot模式是投资者购买已经建成项目,获得此资金建设新项目,而bot是投资者通过建成项目,从而得到的特许经营权的一种模式。

四、pfi( private finance initiative)方式

pfi意为私人主动,是指私营企业或私有机构利用自己在资金、人员、设备、技术和管理等方面的优势,主动参与基础设施项目的开发建设、经营。在此模式下,私营企业与私有机构组建的项目公司负责项目的设计、开发、和建设,项目公司把项目出售给当地及相关部门。

pfi模式与bot模式的区别在于:pfi实行全面代理制,代理人包括咨询公司、设计院、监理公司和建筑管理公司,由这些代理人实施并完成项目规划、设计、建设和运营等,同时pfi模式并不完全遵循bot的3个过程:建设——经营——转让。根据资金回收方式不同,pfi模式可以分为三类:

(1)运作型。基础设施项目开发,遵循“建设——经营——转让”3个过程,在遵循2024法律基础上,pfi公司经营、自行收费、自负盈亏,项目期满后转交。

(2)建设转让型。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完成以后,根据所提供服务的数量等情况,向pfi公司购买项目经营权,不遵循“建设——经营——转让”3个过程,但在一定期限内,pfi公司负有对项目进行维修管理的责任。

(3)综合运营型。对于特殊基础设施项目的开发,由进行部分投资,数量因项目性质和规模不同而不同,资金回收方式以及其它2024事项双方在合同中规定,这类项目有时也称为“官民协同项目”。

五、 ppp(private-public-project) 方式

ppp即公共部门与私人企业合作模式,是指、营利性企业和非营利性企业以某个项目为基础而形成的相互合作关系的模式。通过这种合作模式,合作各方可以得到比单独行动更有利的结果。合作各方参与某个项目时,并不是把项目的责任全部转移给私人企业,而是由参与合作的各方共同承担责任和风险。

ppp是一个完整的项目概念,其最原始的形式是在1985-1990年备受关注的bot模式。较早的、比较正式的ppp模式出现在1992年英国保守党提出的“私人计划”(private finance initiative,pfi)中。当时,pfi模式大多用于运输部门的建设(在英国曾高达85%)。但是现在,作为pfi的后继者,ppp被广泛运用于各种基础设施项目的。

确切地说,ppp不是一种固定的模式,而是一系列可能的选择,如服务或者管理合同、计划—建设、计划—建设—运营,等等。这些不同的形式具有一些共同之处:(1)希望转移更多的风险到私人部门;(2)提高工程项目的成本利用效率;(3)提高对社区使用者的收费效率和水平。

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综合服务的物质载体,是城市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城市现代化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模式只是从形式上对资金需求给予基本保证,但要从根本上克服的瓶颈,除了要拓宽渠道、采用多种方式、多方面筹集资金之外,还要积极进行城市基础设施领域内的投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才能为基础设施项目模式的顺利推行提供制度保障,应放松准入限制,促使投资主体多元化,建立以为主体、民间和外资积极参与基础设施投资的竞争机制。

参考文献:

[1] 邓淑莲.中国基础设施的公共政策[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xx,(07).

[2] 赵黎明、景春华. 城市经营系统[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xx.

[3] united nations institute for training and research. ppp-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200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