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信贷心得体会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信贷心得体会范文第1篇
自觉践行"三严三实" 扎实履行好货币信贷工作职责
党红斌 秦东央行
按照党委中心组学习安排,围绕这次学习主题,我就个人的学习和认识,作以简要发言。我发言的题目是自觉践行"三严三实",扎实履行好货币信贷工作职责。
中支"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开展以来,我按照中支党委的安排,通过参加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的形式,再次深入系统的学习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通过学习我深刻的认识到,"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是对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反对"四风"的延续、深入和拓展,是发扬党的优良传统、赓续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是应对新形势变化、实现新战略目标的现实需要,是祛除"四风"之弊、形成长效机制的必由路径。"三严三实",严字当头,从实处干起,鲜明地指出了党员干部为人、为官、为政的基本底线。
"三严"既是思想指南,也是实践要求。从思想上讲,严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责任,把"严"字作为修身正己的价值观,就会增强规避违法违纪的自觉性。从实践上讲,严是一种标准,一种力量,清除作风之弊必须"严"字当头。"三实"既是一种高尚的人生态度,更是一种严谨的道德实践。古人说:"实言实行实心,无不孚人之理".纵观历史,唯此一"实"字,乃谋事之基、创业之根、做人之本。今天,要成为我们党的一名好干部,必须要把实作为一种品质去追求,作为一种境界去修养,作为一种责任去承担,只要坚持真抓实干、埋头苦干,才能担起时代重任。
学习贯彻"三严三实"是全党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对于我们基层人民银行来说,贯彻"三严三实",就是要把党中央和总分行党委的要求与基层央行履职实际结合起来,要深刻认识和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结合辖区实际,进一步激发金融活力,促进金融资源优化配置,严密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要通过改革创新的举措,更好地服务民生,为广大群众直接提供方便、快捷、安全的金融服务,真正做到在践行"三严三实"活动中,以严的精神、实的作风,实现推动辖区经济金融协调发展的工作目标。
具体到货币信贷工作来说,就是要在当前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下,客观、深入的分析渭南经济发展的现状,找准工作着力点,坚定信心,主动作为,创新求进,把"三严三实"的政治要求转化为日常工作的具体行动,通过一系列务实可行的措施,全面落实年初货币信贷工作会议上提出的"强基固本、升级进位、创新示范、提质增效"四大"工程,进一步夯实依法履职基础,全面提升辖区货币信贷工作的水平和效能。
一是在应对挑战中抓住机遇。从我们渭南发展的实际看,经济发展在与全国同步进入"新常态"的同时,又呈现出独有的特征,主要表现为:经济发展起步晚、增速稳,发展处于加速期;产业转型压力大、步伐快,质量处于提升期;区位政策优势明显,人口资源红利突显;投资持续较快增长,发展后劲处于增强期。面对机遇和挑战,我们既要补好"旧账",支持加快渭南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传统农业、能源化工等产业转型升级;还要谋好"新篇",抢抓西部大开发、陕西东大门建设等战略机遇,准确把握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重点,加大对科技创新、战略性新兴产业、服务业、改善民生等领域的支持力度,积极培育和支持新的增长点,促进形成推动渭南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
二是在有效调控中把握主动。新常态下,货币政策调控更加注重以结构调整促进总量平衡,灵活性和针对性进一步提高,"松紧适度"、"定向调控"是今年金融宏观调控的核心统领。在工作中,我们将加强对货币政策工具的统筹灵活运用,充分发挥再贷款、再贴现对金融机构信贷资金的撬动作用,深入学习研究新型工具的使用方法,积极争取总分行新型工具在辖区推广运用,提高定向调控的精准度。进一步加大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产业政策等的协调配合,加强与金融监管部门的协作,提升政策和工作合力,努力为渭南经济发展提质增效创造松紧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三是在提升服务中创新亮点。渭南金融总量小、金融市场发展相对滞后,需要加大改革创新力度,更好地发挥金融的杠杆引导作用。要进一步健全金融组织体系,积极推进国有银行改革,推动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改革重组,加快发展民营中小金融机构,激发市场活力;进一步完善多元化社会融资体系,拓宽直接融资渠道,大力发展股权融资,探索新型债券融资工具运用,优化金融市场功能;进一步创新金融服务,积极争取区域金融专项试点,关注农村"两权"抵押贷款试点进展,加大金融在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科技创新、绿色环保、小微企业等领域的服务和产品创新力度,满足新常态下日益多元化、多层次的金融服的需求。
四是在强化监管中严防风险。密切关注利率市场化、存款保险制度出台等金融改革进程中,可能发生的风险和金融稳定事件,加强风险排查预警,做好应对处置。认真学习互联网金融等新兴金融业态的知识,密切关注行业创新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研究探索有效的监测方式、监管规则,提高应对风险的能力。进一步加强与地方政府、监管部门的协作,建立完善跨行业、跨系统、跨地区的金融风险监测机制,在总分行确定的统一框架下推动地方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建设,促进政策全面落实。牢固树立底线思维,结合形势变化不断完善应急预案,加强应急演练,增强风险应对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确保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
同时,作为货币信贷部门的工作人员,我也将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自觉践行"三严三实",争做"忠诚干净担当"的好干部。具体讲就是要做好五方面的表率:
一是争做学以立德、学以增智的表率。带头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坚定理想信念,提高理论素养。
二是争做认真履职、勤奋工作的表率。将工作当作应尽的职责和义务,在具体工作中做到"脑勤、眼勤、手勤",要结合工作勤于思考,多思考我该做什么?我该怎么做?该怎样做好?
三是争做严格自律、遵守伦理的表率。带头讲党性、讲政治、讲大局,严格做到个人服从组织,下级服从上级,坚决抵制自由主义、个人主义。在执行制度方面,带头养成"处处按规矩办事、时时靠制度管人"的工作作风和行为习惯。要始终做到行动上先于一般职工,标准上严于一般职工,不越"雷池"、不闯"红灯",形成无声的号召力,使各项制度不折不扣地落实到位。带头将讲规矩、守纪律的工作伦理融于团队的决策和执行过程。
信贷心得体会范文第2篇
6月19日,我行召开了全行信贷人员培训暨冲刺动员大会,在会上,梁书记对我行的信贷工作作出了重要指示并对我行的信贷队伍提出了新要求,同时也寄予了厚望。梁书记要求我行信贷从业人员首先要尽快考取相应的从业资格,其次,在省行提出的“审慎、稳健、高效”的信贷工作理念基础上,梁书记作出了进一步的细化要求,希望我们信贷人员能够“审慎履行职责、稳健开拓市场、高效联动落实”,同时,梁书记希望我们能够以专业的工作方法和工作态度去做好信贷工作,把业务做精,把业绩做强,无愧于自己的职业生涯。
作为一名刚开始从事对公信贷工作的客户经理,我对梁书记的讲话深有感触。对公信贷工作涉及到许多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包括财务会计、企业管理、贸易融资、风险管理等等。要做好一名对公信贷客户经理,必须得掌握十八般武艺,不说样样精通也需要样样皆懂。一笔企业贷款,从上门了解调查企业开始,就包含了许多学问。怎样去跟企业负责人沟通,问什么,怎么问,怎样根据企业情况去为企业设计方案,怎样结合我行的各项产品去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这都需要在上门调查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其次,到了企业的生产经营现场,我们也要带着问题去调查,要注意些什么,了解些什么,怎样去判断企业财务报表的可靠性等等。在会上,潘副行长给我们提了几个方法,包括去跟销售人员、仓库管理员、车间管理员等一线生产经营的企业人员交流,去看看流水线的成品率、废品率,从企业销售经理的言谈举止、穿着打扮去发掘痕迹,从企业厨房食堂的食品供应去侧面了解企业的经营情况等等。这些细节的方法都是我们新客户经理所需要关注学习的。
归结起来,也就是我们从事信贷工作要立足于专业去做,用专业的视角去看企业,用专业的方法去做业务,用专业的态度和手段去做贷后管理,正如梁书记所言,要做到连客户企业都想邀请你加入他们,那你肯定是做得很专业很成功了。所以,作为一名刚接触信贷工作的客户经理,必须大量学习本专业序列的管理办法和产品知识,充实好自己的知识储备,武装自己的专业技能,方可在面对企业时不至于处于被动。
立足专业,我们在审慎履行职责时方能以更科学、客观的眼光去判断企业的好坏;立足专业,我们在稳健开拓市场时才能更好地运用我们的产品优势打动客户;立足专业,我们在把工作落实时才能更高效、更顺畅,减少各个环节的耗时,使业务更快落地。作为一名工行人,无论是从事哪个序列的工作,都应当立足专业,追求卓越,为自己的职业生涯添彩的同时,也为“打造广东科学发展的精品分行,粤港澳大湾区西南门户上的桥头堡,西江上的一颗秀美明珠”这一肇庆分行的发展愿景作出自己的应有贡献。
信贷心得体会范文第3篇
基本情况
盐池县妇女发展协会小额信贷服务中心成立于1996年,是一家由国外援助资金(德国爱德基金会)资助成立、在地方民政部门注册的非政府性质、非营利性的小额信贷组织。目前,该小额信贷中心的信贷业务已覆盖盐池县4个乡镇17个行政村的64个自然村,贷款农户1400余户。
组织结构
盐池县妇女发展协会是小额信贷服务中心的管理部门,理事会是最高决策部门,小额信贷服务中心是它的具体办事机构。小额信贷服务中心设主任一名,协调员两名(这三名工作人员分别来自政府2024职能部门),负责该中心的日常管理工作。中心以下业务目前有5位推广员承担(推广员由热心于小额信贷事业、威望高、人缘熟的当地农民担任),每位推广员负责10~12个自然村的业务。依据自然村大小的不同,每个自然村有3~11个信贷小组,并经民主选举产生一位村大组长和一名记录员,分别承担信贷小组的贷款申请、风险保证金的收取、召集各类活动等工作。每个信贷小组由4~7户农村妇女自愿组成,除要求直系亲属不能结组外,小组成员均可自由相互选择。组织结构及监督管理体系如图1所示。
资本构成
1996年,德国爱德基金会提供援助资金4万元,由盐池县沙地资源开发协会管理使用,借助于“促进妇女参与的扶贫与环境改造”项目,开始实施小额信贷项目。通过3年的运行,该项目取得了初步成功。1999年起爱德基金会开始追加投资,成立了爱德盐池县妇女发展协会小额信贷服务中心,至2007年3月末,小额信贷服务中心的资本金共计310万元,其中,爱德基金会提供援助资金138万元;地方财政等部门提供的用于扶贫项目的信贷基金61万元;风险保证金68万元;其他来源43万元。
业务流程
受资金规模的限制,盐池县小额信贷服务中心采取每半年一个贷款轮回,贷户第一轮贷款金额最高1000元,以后每轮增加500元,最高不超过3000元(贷户经营规模扩大后可申请发展性贷款,最高5000元)。该中心在贷款发放方式上采取集中发放方式,即以自然村为单位,批量发放各信贷小组所需贷款,贷款到期日确定在贷款6个月后的一个村民活动日,以便集中收取贷款本息并决定是否提供下一轮贷款申请。同时,小额信贷服务中心要求所有贷款户自贷款后的第二个月起每半月按贷款额1%缴纳风险保证金,每轮贷款到期后需缴足贷款额的10%。如若续贷,这些保证金不予退付,由小额信贷服务中心按6‰给付利息,直至该贷户退出互助组。
财务状况
小额信贷服务中心的贷款采取本息一次性清收的办法,月息10‰,其中80%作为小额信贷服务中心的业务收入,用以支付交通费、差旅费、培训费以及由社会聘用的推广员的工资和中心办公费用;20%作为村民活动经费返还村大组使用。目前,该中心在主任和协调员的工资由其原单位支付、64个村大组长和记录员未支付任何劳务费用的情况下,运管费收入基本满足推广员工资及中心正常运转费用。至2006年,小额信贷服务中心利息收入共计81.1万元,年均6.8万元,仅能满足5位推广员的工资支出和车辆租赁、出差补助和对农民的培训费用。随着小额信贷业务的快速发展,其运行成本逐年升高,2006年,该中心推广员工资、中心办公费用、交通费用、培训费用共计22.3万元,占其当年利息收入的90.5%。
发展情况
经过十余年的探索发展,盐池县小额信贷服务中心在农村贫困地区运用小额信贷资金广泛开展扶贫工作,既保持了信贷资金的循环使用和保值功能,又实现了贷款农户家庭生活的改善和经营能力的提高。为难以取得正规金融机构贷款支持的贫困农民解决了资金困难,帮助他们通过发展实现了脱贫。与此同时,小额信贷服务中心自身也取得了长足发展,信贷资金由最初的4万元发展到310万元,服务农户也由1996年的20户发展到1400余户(见图2)。
经营特点
扎根农村,充分发挥小额信贷的“拾遗补缺”作用。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信用社资金供给压力急剧增大。在这一背景下,盐池县小额信贷服务中心以其独有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模式,紧紧围绕农村经济发展重心,积极引进外部资金,努力为贫困农民解决资金困难,重点帮助他们通过发展种养殖业实现脱贫,弥补正规金融信贷不足。2006年,小额信贷中心业务辐射4个乡镇17个行政村的64个自然村,贷款农户1400余户,占比15%;累计发放小额信贷1886.2万元,受益农村贫困妇女11022户(次),占比近30%。
创新经营理念,始终以贫困农村妇女为贷款对象。小额信贷服务中心始终坚持以贫困的农村妇女为扶持对象,它们认为,妇女在农村地区是弱势群体,需要更多支持;妇女常年在家,已经成为农村家庭经营的主体力量;妇女非常关心家庭日常开支,少有恶习,能够根据实际需要申请小额贷款。许多参加小额信贷组的农村妇女已经成为当地致富能手。小额信贷服务中心也被亲切地称为帮助贫困妇女脱贫致富的“好娘家”。在150户样本农户中,有60%的农户在家庭生产出现资金困难时首先选择到小额信贷服务中心申请贷款。无抵押放款,充分利用“熟人机制”防范信贷风险。盐池县小额信贷服务中心受到广大贫困农村妇女欢迎的重要原因是其提供的贷款手续简便和不需要任何抵押。在信贷风险防范方面,该中心的贷款对象是以自然村常住户为结组对象,每4~7户家庭妇女组成一个信贷小组,在小组成员之间的家庭情况、信用状况和劳动生产能力互相知情的情况下实现互助互信,共同承担资金使用风险,充分利用“熟人机制”防范信贷风险,较好地破解了贫困农户在完全没有资产抵押的现实条件下获取贷款这一难题。该中心运行十余年来,除1997年和1998年四笔贷款因借款人死亡造成4000元逾期外,其余贷款均顺利回收,回收率达到99.9%。培养了农民有偿使用资金意识和诚信意识。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盐池县每年近千万元的扶贫资金虽然解决了当地贫困农民生产生活中的困难,但也滋生了部分农民“等靠要”的不良思想,影响了扶贫资金的实际功效。小额信贷以其有偿使用的方式进入农村以后,逐步培养了农民有偿使用资金的意识,使得农民在生产经营或者生活发生困难时不再向政府“伸手”,而是积极寻求以支付利息的方式外借资金缓解困难和发展生产。
以技能培训和文体活动为载体,丰富农村精神文化生活。当调查问到“当前农民脱贫致富中最缺的是什么”时,除了资金外,有近32%的农户选择了“缺乏技术信息和有销路可赚钱的产品信息”;有36%的农户迫切希望得到技术咨询服务和掌握市场信息。小额信贷服务中心坚持农闲时每月两次、农忙时每月一次的村民活动,一方面掌握了解信贷资金的使用情况,另一方面不断加强对贷款农户的种养殖业、市场预测技能培训,同时开展多种多样的乡村文化体育活动。充分利用冬春农闲时间邀请农技专家和科技人员到农村开展家畜圈养技术、大棚蔬菜种植技术和病虫灾害防治技术。2006年,该中心贷款所覆盖的自然村平均每村举办了5场(次)农技培训或专题讲座。1996年以来,参加小额信贷的64个自然村都建立了妇女扫盲班,200多名妇女通过扫盲学习掌握了常用汉字,一些人不但能读报写信,还主动帮助别人学习脱盲。为帮助农民提高生产能力,小额信贷服务中心在64个自然村建有专门的村民活动中心,定期开展文化体育活动。
透过富裕户到达贫困户,协助农村经济组织整合资源。小额信贷服务中心结合各自然村生产资源的实际,发动一些通过小额信贷扶植后家庭经营能力比较好的农户创办农村经济行业协会,吸纳当地种养殖专业户广泛参加,让小额信贷的帮扶理念透过富裕户到达贫困户,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在创建行业协会的过程中,小额信贷服务中心以贷款的方式提供启动资金,贷款利息收入结算后全部返还给行业协会作为活动经费。到2006年末,小额信贷服务中心帮助创立了9个农村行业协会,如陈记壕村的柳编协会、龙记湾村的养猪协会等。行业协会在搜集和市场信息、统一市场价格、统一销售渠道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有效降低了农民经营中的市场风险。
存在问题
资金规模过小,限制了小额信贷的长足发展。资金规模过小限制了小额信贷这种倍受当地农民欢迎的组织形式的发展,乘数效应难以进一步发挥。盐池县小额信贷服务中心仅有的310万元信贷资金,只能解决盐池县极少部分贫困农户的资金困难,所能涉及的家庭不足1500户(2007年3月的数据),难以进一步扩大服务面。参加问卷调查的农民中有93%的人急切盼望小额信贷扩大服务覆盖面,让更多的贫困农民通过小额信贷的帮助实现脱贫。财务收益难以保证可持续发展。虽然小额信贷服务中心有很多人员是在无偿劳动,但运行过程中的高成本仍然使其财务上捉襟见肘,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运行多年来,其利息收入仅能满足推广员的工资支出、车辆租赁、出差补助和对农民的培训费用,中心3名工作人员的工资福利全部由其所在单位支付,64位村大组长全部义务出工,没有任何补助,一些自然村经常更换村组长,使日常联系和贷后管理工作不时脱节,影响了小额信贷业务的正常发展。
风险补偿机制不够健全。运行多年来极低的逾期率,让小额信贷服务中心对风险的认识仅限于借款人的信用意识而忽略了其他风险,如自然灾害、病虫灾害以及市场风险等,财务上没有提取风险准备,资金管理上实行满负荷运转等,抗风险能力弱。
政策建议
尽快明确小额信贷机构的法律地位。发展小额信贷组织是健全农村新型金融体系的必要补充,有助于解决当前农村地区金融服务严重不足的问题。首先,地方政府应积极申请,使小额信贷服务中心成为小额信贷试点单位,在现有法律框架内给小额信贷服务中心这样的非正规金融组织以相应的法律地位,使其在资金规模和服务宗旨允许的范围内更加广泛地开展针对农村贫困地区的信贷活动。其次,在注册方面允许公益性小额信贷组织在民政部门注册,商业性小额信贷组织在工商部门注册,鼓励小额信贷组织在坚持商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聚资、补遗、扶弱、救急等作用,运用信贷模式推动贫困地区农村经济发展。
信贷心得体会范文第4篇
在当前迅速发展的互联网金融中,小微贷正在成为最大的热点。小微贷既是银行业的焦点,也是互联网业的焦点,典型地体现了网上网下融合的产业新趋势。
对小微贷来说,决定发展的关键,不完全在战术和业务层面,而在决定产业和生态格局的体系构建上。做小微贷,由于核心要解决的,是信用可获得性(availability of credit)问题。这决定了小微贷体系的重心在征信体系上。
征信体系,按照解决信用可获得性的方式不同,目前,它正沿着两个相对的方向,齐头并进:一个方向是网下主导网上,按照从银行向互联网的方向构建征信体系;另一个方向是网上主导网下,沿着从互联网向银行的方向构建征信体系。最终殊途同归。
一、抓住小微贷问题的关键
小微贷当前正引起国家越来越大的重视。2013年7月15日召开了全国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经验交流电视电话会议。周小川表示,要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合理的货币信贷总量,为小微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金融环境。提高小微企业信贷可获得性。
这里提到一个概念,是信贷可获得性。据2024人员解释,“信贷可获得性”,是7月5日的《国务院办公厅2024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中提出的。通俗地讲,就是让急需资金的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能够较方便地获得资金的支持。
这与美国信用学派所说的信用可获得性(availability of credit或Credit availability),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信贷是指信用贷款,是指以借款人的信誉发放的贷款,借款人不需要提供担保。替代担保的,是信用信息,包括借款方的经济效益、经营管理水平、发展前景等与风险相关的信息。信贷可获得性的重心是贷款的可获得性。而信用可获得性,是指提供这种贷款所倚赖的信用信息的可获得性。
按照银行传统方式,发放信用贷款一般要具备四个基本条件:一是企业客户信用等级至少在AA-(含)级以上的,经国有商业银行省级分行审批可以发放信用贷款;二是经营收入核算利润总额近三年持续增长,资产负债率控制在60%的良好值范围,现金流量充足、稳定;三是企业承诺不以其有效经营资产向他人设定抵(质)押或对外提供保证,或在办理抵(质)押等及对外提供保证之前征得贷款银行同意;四是企业经营管理规范,无逃废债、欠息等不良信用记录。
但是按照这样严格的条件,小微企业很难获得贷款。
因此,周小川说的“提高小微企业信贷可获得性”,就显得话中有话了。其中隐含提出并要求解决的问题实际是:针对小微企业,一方面必须提高贷款的可获得性,另一方面必须提高信用的可获得性。要想解决前一个问题,关键是要解决后一个问题。否则就无法降低风险。
在互联网金融的特定语境下,我们不妨以此为线索,这样来破题:贷款的问题,是货币问题,属于金融业;信用的问题,是信息问题,属于信息业。由此推导出:信贷问题是金融业与信息业融合问题。我们最终会看到,这是互联网金融的本质。
二、小微贷是哪个行业的事,用什么样的方式做最好?
1、小微贷的业态属性
我们先回到一个基本问题:小微贷是哪个行业的事,是金融业,还是信息业?
按传统观点,银行业习惯把小微贷问题理解为是一个行业,而不是两个行业的事,即,只是金融业的事(而不是信息业的事);把信贷所涉及的信息业务,只是当作金融业中的辅助业务。
这种传统观念对于三大贷款(大城市、大企业、大项目贷款)也许是适合的,但用在解决小微企业问题上,可能出根子上的问题。
因为给一个大企业贷款100亿,同给100个小企业各贷款1亿,虽然贷币量是一样的,但涉及的信息量却完全不同。前者只需要对一个企业征信,后者要对一百个企业征信。这不光是量的差异,而且是质的不同。
小微贷难就难在这里。贷出同样的款项,企业数越多,征信成本越高。企业数多到小做规模时,问题的性质就变了。对于以“非同质性”(heterogeneous)、风险和信息不对称为特色的小微贷业务来说,货币成为次要问题,信息成为主要问题。
银行现在对于小微贷犯难的并不是拿不出这笔钱来给小微企业(小微贷有利可图,银行愿意拿钱),而是难以低成本、低风险地拿出这笔钱来。要想做到低成本、低风险,解决信贷可获得性问题的关键就转向信用可获得性,而不是贷款可获得性。
既然信用可获得性问题主要是信息问题,银行为什么不可以脑筋急转弯,把信息业务当作主业。把小微贷主要当作信息业务来看待呢?实际上,美国信用学派(credit school)已转变了观念,把信用可获得性(而不是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出发点。中国银行的观念还停留在一个世纪。
在这一背景下看互联网的出现。它对小微贷的意义就不光在于技术上的作用,而在生产力和生产方式上。
单从生产力上说,互联刚体现的是信息生产力,它对于货币背后的工业生产力,是一种提升。银行仅仅从货币供应量(贷款可获得性)出发解决小微贷问题,效果不理想,表面上是具体做法有问题,深层是遇到生产力瓶颈。工业生产力解决不好信用可获得性问题。
信息生产力的发展,体现在小微贷业务上,要求信息的作用,从边缘性的辅助业务层面,提高到独立业务层面(例如可以外包,专业化去做),再上升到主业的高度。后者要求把小微贷的业态重心(包括收益重心),从金融业,调向信息业。
以信息为主业,这意味着谁能解决关键问题,谁得收益大头。如果小微贷的交易费用主要靠信息业降低,则收益就应归信息业。
这就涉及产业融合的核心问题,信息最初只是以技术形式融入小微贷业务,然后升级为以信息业务的方式融入主营业务,最终变成以信息业的形式改变整个业态。银行面临的挑战就变成:他或者以双业态(金融-信息双业态)方式经营,自己独得基于信用可获得性的信息增值收益;或者不转行,把基于信用可获得性的业务外包给专业的信息业去做,让互联网行业赚这笔钱。前者相当于要转行做自己不熟悉的事,后者相当于把利益拱手相让,银行将处于两难境地。
2、小微贷适合以何种方式经营
互联网不光是技术,它背后更是一种新的生产方式,用互联网的方式做小微贷,有利于实现低成本、低风险基础上的高效益,靠的是一种生产方式转变。从更适合三大业务的规模经济方式,转变为更适合低成本差异化的范围经济方式。
低成本差异化,对小微贷来说,具体就是指,在同样的贷款量、利润水平和均衡条件下,面对众多小微企业的信用异质性造成的征信差异化,征信的边际成本可以随企业数的增加而递减。或者说,可以在平均成本水平实现相对于小微企业信用差异化的范围报酬递增。
传统银行的生产方式,显然从理论上就达不到上述要求。它可以实现的,或者是同质化下的成本领先,或者高成本差异化,但不可能把低成本与差异化对接在一起。
同质化条件下的成本领先,是银行做“三大”贷款的标准模式。银行转入小微贷后,一般采取的是高成本差异化的模式。其特点是,第一,征信成本随企业差异化的增加而增加;第二,银行之所以能承受高的征信成本,是因为小微贷的利润(利息)相对于成本更高;第三,成本高到一定程度(主要是利差允许的程度),围绕均衡。银行会转而限制差异化程度(主要表现为贷款的起点水平提高,如更适合做1000万以上的贷款,做100万元以下的贷款成本难以承受)。
互联网小微贷模式主要是低成本差异化模式。之所以能做到低成本差异化,有几个原因,第一,互联网做小微贷,征信信息主要来自电子商务业务本身。互联网是信息业,信息业获得信息具有近水楼台优势,并不另外增加信息采集成本;第二,互联网商业模式为小微贷提供了新的经营方式。互联网模式通过平台与增值业务的分离互补,前者有利于降低成本,后者有利于创造价值、通过二者的结合,将本来难以相容的低成本与差异化结合起来。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理出一条主要的线索,看小微贷未来发展,判断银行与互联网企业谁更有竞争力,不应只抓那些鸡毛蒜皮的事件,而要牢牢抓住信用可获得性这条主线。对未来的一年来说,信用可获得性具体看什么?要看征信体系,它是信用可获得性的基本面条件。这里的征信体系,是一个广义概念,既包括原来窄义的征信体系,也包括平台、生态等广义的征信体系。谁在征信体系这个基本面上做得更到他,将来谁在小微贷的战术和战斗发挥上,就更加具有战略优势。
三、银行与互联网小微贷的征信方式
我们下面分别沿着银行和互联网两条线索,归纳这方面的前沿动态。
1、银行小微贷的典型征信方式
①以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为主的征信体系建设
我国银行征信体系建设时间不长,其模式在国际上同西班牙有相似之处,都是以公共征信系统为主。同美国以私营征信系统建设为主,以及德国公私征信系统并存的模式,都有所不同。
目前人行征信数据库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征信数据库。企业征信系统前身为1997年筹建的银行信贷登记咨洵系统。中小企业征信系统建设是2006年由人行启动的,它将征信面覆盖到与金融机构没有信贷关系的中小企业。此外工商部门、地方政府也牵头建设一些区域性的中小企业征信系统。例如,上海资信有限公司、深圳鹏元资信评估有限公司等。一些地方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中小企业融资平台,如辽宁省中小企业厅、省银监局共同打造了本省的中小企业融资网络平台。
当前,这类征信中心正在向互联网领域延伸。例如,上海资信近日推出全国首个基于互联网的专业化信息系统“网络金融征信系统(NFCS)”,服务于国家金融信用信息数据库尚未涉及的网络金融领域,系统2024P2P网贷业务中产生的贷款和偿还等信用交易信息,并向P2P机构提供查询服务。
我国银行征信体系建设为中小企业信贷提供了一定的信用可获得性基础条件。2010年底已为215万银行关系以外的中小企业建立了信用档案,有15.6万户获得银行贷款,贷款额2.9万亿元。但以人行征信中心为主建立的征信体系,也有很大的局限。第一,征信对象只是信誉较好的大中型企业。贷款规模偏到中小企业的上限即一些中型企业,很难真正服务到小微企业。其平均每户贷款1859万元,已不能算小微企业。实践证明,这种公共征信系统,还难以支撑1000万以下的贷款;第二,征信范围有限,边远地区、弱势群体、新踏上社会的年轻人群,完全被银行体系所忽视。据人行征信中心2011年3月公布的“评级结果可以在信贷市场使用的评级机构名单”,山两、江西、宁夏等中西部10省无一机构上榜。第三,央行征信系统等不向网贷公司开放。这使绝大多数网贷公司业务无法依靠互联网,被迫在线下发展业务。信而富个人小额信贷咨询服务平台的创始人、CEO王征宇就直言:“征信系统不对网贷公司开放,是立在网贷行业发展进程中的一堵墙。”第四,央行征信系统本身存在与其他部门地方信息整合共亨的难题,
②以联保为主的银行小微贷创新
由于央行征信系统存在的上述问题,银行在小微货的实践中,很难指靠上它。各银行在实践中,逐步摸索和实际采用的,实际是以联保为主的关系型信贷模式。它使小微贷的贷款规模比靠央行降低了十倍,可以达到200万元左右的水平。成效应该说是非常显著的。
最早涉足小微贷的,是像民生银行,中信银行,招商银行这样的中小商业银行,受几大行的业务挤压,从1997年前后,开始纷纷涉足小微贷。他们马上发现,小微贷业务映射到战略上,实质是走差异化、特色化的发展道路。降低差异化的成本,就成为决定竞争力的关键。为此,中小银行首先开始探索人行征信中心以外的信用可获得性路径。
经过几年探索,当前银行小微贷在解决信用可获得性上,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一是“重现金流、轻抵押物”的硬信息模式。在“重现金流、轻抵押物”思路下,解决小微贷成本和风险偏高的问题。例如德国IPC公司的小微贷经验,国内湖北银行荆州分行的“融易贷”,都属于这种模式。二是联保模式。当前银行和金融机构小微贷(包括农村信贷)创新的43%,都集中到联保这个方向上来。银行联保的实质,是以关系型信贷化解征信差异化成本。
2、互联网小微贷征信的典型方式
然而,互联网小微贷表现出比银行更高的竞争力。从浙江的情况看,互联网企业有效地将小微贷的贷款水平,从银行小微贷200万元左右的水平,一下降到了1万元以下,有的甚至可以贷1000元以下的款。在信用可获得性的成本上,互联网与银行达到7比30的悬殊差距。这种差距意味着在小微贷的低端,银行在互联网面前几乎不堪一击。
究其原因,银行小微贷模式不同于互联网小微贷模式之处在于,它本质上是高成本差异化模式(而互联网的典型模式是低成本差异化)。这样的经营方式,留下两个致命弱点,容易受到采用更先进经营方式的互联网企业的竞争和攻击。一是它过于倚赖利率优势。一旦利率放开,互联网企业可以在远较现在为低的利息水平下生存,银行小微贷赖以赚钱的利率优势将荡然无存。二是它过于依赖本地市场优势,扩张能力有限。银行做小微贷降低成本的主要创新方向是做联保,但它做联保与互联网企业做联保有本质区别,过于依赖本地资源,超出本地范围就很难再发挥成本优势,而互联网企业做联保基本不受地域限制,比银行联保发展潜力更大。
①民营征信系统的建立
在银行建立征信体系,并不断向互联网领域延伸时,互联网企业也在建立自己的征信系统,并不断向银行领域推进。如果这个势头保持下去的话,中国的征信体系,就可能从接近西班牙模式,变得越来越像德国模式。
有消息称,最近支付宝公司正试图以支付宝海量数据为基础,建立国内首个全面覆盖中小商户及个人用户的互联网信用体系,从而在年内打造首个互联网信用体系。
据媒体披露,支付宝这个系统有望实现三种职能:一是评价交易双方在交易中的诚信度;二是评价支付宝会员的整体风险程度,并进行管理;三是通过评价支付宝会员的综合信用等级,向其提供差异化的服务。这些都是银行征信体系无法实现的职能。
北京安融惠众征信有限公司借鉴国外经验,创建了以会员制同业征信模式为基础的“小额信贷行业信用信息共享服务平台”(MSP),帮助业内机构防范借款人多重负债,降低坏账损失,建立行业失信惩戒机制。还有一些公司正在尝试基于互联网提供个人信用服务。
②以软信息为基础的互联网企业征信模式
从微观经营角度看,互联网企业参与小微贷,与银行小微贷最大的不同在于,银行的小微贷模式,更近于德国小微贷模式,即以硬信息(资金信息)作为征信采集的主要信息来源;而互联网则以软信息(企业的非资金类信息)作为征信采集的主要信息来源。
这种区别从企业信息本身看,只是一小步的区别,但实际上迈出的是跨行业的一大步。因为软信息已不属于传统意义上的金融信息,对软信息的经营,已成为信息业的标准业务。
从理论上说,银行也可以经营软信息来从事小微贷。例如浙江泰隆商业银行总结的“三品、三表、三三制”服务模式,就是一个典型的软信息模式。但实际上,银行很难用这种方式同互联网企业竞争。
第一,软信息的采集范围不同。银行采集软信息受地域或行业限制,因为他联保的合作对象往往是地域或行业组织,跨出这个边界采集软信息,成本难以承受,除非改行搞信息业;而互联网企业不受地域限制。例如阿里巴巴的客户是全国性的。
第二,软信息的采集成本不同。互联网企业采集软信息,只是自身从事的电子商务活动的副产品,并不额外增加成本;而银行要大规模采集本行业外的信息,需要付出较大成本。第三,软信息的加工效能不同。这是最重要的,征信信息的处理,比采集更具价值。互联网借助大数据和Aaas(分析即服务)进行征信信息的分析加工,只不过是从事自己的本行,所需要的金融知识并不构成太高的门槛,但让银行把工作重心放在并非自己专业所长的信息活动上,门槛是较高的。
信贷心得体会范文第5篇
关键词:消费信贷;国际比较;启示
中图分类号:F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02-0087-02
1 中西方国家消费信贷发展制度环境的差异
1.1 消费信贷法律体系的完善程度不同
二战后,消费信贷在西方发达国家的迅猛发展,这些国家陆续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法规来规范消费信贷市场的各种行为。一方面制定一类法律法规保护银行等贷款机构的利益,防止消费信贷过程中产生大量坏账烂帐给这些机构带来巨大损失;另一方面制定一类法律法规保护有借款动机的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明确消费者的权利与义务。而我国2024消费信贷方面法律体系的构建是相当落后的,至今仍无一部完整的2024消费信贷的法律法规。没有对整个消费信贷的行业规范和操作流程做出统一规定的法律,致使各个银行的行为缺乏统一性、权威性和可操作性。同时,法律法规的缺失,使得借贷双方的交易行为有了后顾之忧,更使某些心怀不轨的人有了可乘之机,这也是我国消费信贷业务启而不动的一个重要原因。
1.2 个人信用制度的健全程度不同
西方发达国家的消费信贷风险防范在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个人信用的基础上。在这些国家,个人信用与个体一一对应起来,能够及时、准确地了解单个消费者过去经济生活的状况,凡是信用状况劣迹斑斑者将不会得到信用帮助,这为银行等金融机构高效率低风险地完成消费信贷业务夯实了基础。
个人信用制度在我国很长一段时期内这项内容都是空白。个人或企业恶意拖欠贷款产生大量坏账烂帐的事例屡见不鲜,这不仅败坏了社会风气,也极大地打击了银行等金融机构发展消费信贷的积极性。我国信贷信息中介服务机构存在数量少、规模小、信息来源狭窄的问题。没有广泛运用高科技的征信机构的辅助,个人信用资料没法得到确认,银行等机构的经济利益得不到保障,发展消费信贷只能是有心无力。构建完备的信用制度,树立优良的信用形象,不仅有利于消费信贷业务的发展,对于个人或企业参与国际经济活动也有着积极作用。
2 中西方国家消费信贷发展社会经济环境的差异
2.1 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
2007年我国人均国民总收入约为2360美元,而西方发达国家人均国民总收入早已超过万元,美国甚至达到46040美元。经济发展水平的巨大差距是消费信贷市场不活跃的根本原因。西方国家发达的经济水平不仅为社会提供了充裕的贷款金额,也使银行等金融机构减少对消费信贷风险的担心,形成有款可贷、有款愿贷的局面。而较高的人均收入水平亦使得消费者有信心有能力参与到消费信贷活动中来,满足其消费需求。2007年我国农村居民消费支出总额为23913.7亿元,城镇居民消费支出总额为69403.5亿元。
主要具体支出项目如下表所示:
由上表可知,食品类支出仍占我国居民消费支出的最大比重,而金融服务、保险服务消费支出则比重很低。2007年我国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3.1%,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6.3%,而西方发达国家早在几年前恩格尔系数就跌破20%。
较低的收入水平直接导致消费者必须把大部分收入用于解决温饱性支出而只有少量资金用来投资以增加收入。出于对未来收入水平的不自信和较低的收入期望值又导致消费者对自身借贷、还贷能力的不自信。银行等金融机构更是担心盲目提供贷款所带来的高风险,于是制定极为严苛和复杂贷款审批手续,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抑制了消费信贷需求。
2.2 消费观念的差异
消费信贷说白了就是以未来收入支持现时消费。西方国家的消费者习惯超前消费,更偏好先享用物质带来的满足感再偿还贷款。比如这些国家的很多年轻人刚上班就会贷款买车买房,然后逐年还贷。而我国居民受传统保守消费观念的影响,对负债消费的态度有转变但未能完全接受。在我国,贷款买房、买车已经很常见,这是有改善的一面。但也应看到引人深思的另外三个方面:一是贷款买房买车的消费者多为城镇人口,而广大农村市场、农村消费者的消费信贷需求未能得到满足;二是贷款种类相对比较单一,房产和汽车贷款为主体,占消费信贷业务的比重很大;三是贷款手续十分繁杂,贷款条件苛刻,既不利于银行等机构高效率的开着业务,也不利于吸引潜在客户。
3 对我国发展消费信贷的启示
通过比较中西方消费信贷社会、经济、制度环境存在的差异,不难发现,除了西方发达国家发展消费信贷历史经验比较丰富外,我国消费信贷发展遇到的阻碍和存在的问题是可以改善并解决的。
3.1 完善配套的社会法律、社会制度,为发展消费信贷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我国2024消费信贷方面的法律尚处在空白状态,消费信贷业务或很多相关工作的展开没有确切的法律依据。作为参与消费信贷这项经济活动的主体,其行为不受到法律约束,其合法权益缺少法律制度的保障,消费信贷不能有序、高效地展开。而大部分西方发达国家都建立起较为全面的消费信贷法律体系,并且仍在不断完善之中,其中美国、英国的消费法律信贷制度是比较健全的,1974 年英国的《消费信用法案》成为资本主义消费信贷法律的典范。只有以强大完备的法律体系作为依托,商业银行才能降低开展业务的风险,才会有积极性投身于开拓消费信贷业务,实现提高自身的经济利益的目标;消费者才能充分运用消费信贷,满足其消费需求,实现提高自身生活水平的目标。所以,制定专门的消费信贷法律法规迫在眉睫,对此项经济活动主体、程序做出相应规定,明确参与各方的权利义务,切实发挥消费信贷对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
降低商业银行消费信贷经营风险的另一个重要途径便是建立起周密健全的个人信用评估制度。美国发达的消费信贷得益于完善的个人信用制度。目前美国大多数采用FICO模型来量化个人信用质量和风险,该模型利用高达100万的大样本数据,打分范围为350-900,从而使得个人信用可以进行精确度量和区分。金融机构应配合我国政府建立权威性的个人信用调查机构,积累消费者的信用资料,以便在进行消费信贷时能为商业银行提供真实可靠的个人信用信息。同时应强调企业和个人的诚信意识,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让恶意拖欠账款甚至逃债者无款可借,有着良好信誉的诚信贷款人能便捷地获得贷款。
3.2 丰富消费信贷产品品种,开发适用于农村居民的特色产品
我国现在最主要的消费信贷业务主要存在两个领域,一个是住房购买贷款,一个是汽车购买贷款。信用卡业务对消费者而言虽不再陌生,但我国信用卡不同于国外“先消费后存款”的贷记卡,多数为“先存款后消费”的借记卡,并且使用场所也是大型商场、酒店等服务类企业,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使用主体(即多数使用者为城镇居民),并且使用过程不是那么便捷。
2007年我国农村人口占我国人口的55.06%,尽管农村人口仍占很大比重,消费信贷品种依旧朝城镇居民倾斜。而全面发展我国消费信贷,拉动内需,农村消费市场的作用不用忽视。商业银行应积极开发有利于农村居民享用的有特色的消费信贷品种。比如短期小额消费信贷业务,农村居民收入具有一定的时期性或季节性,在近1-2个月内他也许只能获得很少收入,但在未来的第三个月他可以有一笔相对较大的收入,于是在这1-2个月内他可以通过银行进行小额信贷提前满足他的消费需求。商业银行也可以开发针对某些耐用消费品的专项消费信贷业务,与家电下乡政策配套使用。家电下乡政策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扩大内需的重要举措,是财政和贸易政策的创新突破。提供某些家用电器的专项贷款,是顺应农民消费升级的新趋势,激活农民购买能力,扩大农村消费,促进内需和外需协调发展的重要措施。总之,商业银行应该重视开拓农村市场的消费信贷业务,这不仅可以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发展,更有助于缩小城乡差距,构建和谐社会。
3.3 倡导消费者树立积极的消费观念,加强金融投资、金融知识的学习
转变保守的消费观念,树立积极的消费理念,增加居民收入起主导作用,同时应该加大对消费信贷的宣传力度,坚定其对未来收入的信心,减少对未来收入不确定的犹豫,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到消费信贷活动中来。要使他们明白,消费信贷不是奢侈品消费更不是盲目超前消费,而是在能力范围内提前享受物质产品带来的满足感或应对不时之需。消费信贷参与程度低,还有一个原因是广大国内消费者对相关金融知识不熟悉,业务不了解,对成本、收益情况缺乏必要的分析,对整个金融市场状况的认识不全面,这导致我国居民在很多时候做出的决策都不是最佳方案。加强金融投资、金融知识的学习并不仅仅有助于消费者能够选择最优方案进行消费信贷,也有利于消费者奠定经济理论基础方便各项经济活动的展开。
3.4 重视女性消费者的作用,满足其对消费信贷的需求
上文已经提及消费信贷种类和受益面应向农村居民转移,与此同时还应重视女性消费者在发展消费信贷业务中的作用。2007年,我国女性人口为64081(万人),占总人口比例的48.50%。随着经济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妇女在社会和家庭中的地位日益凸显,对经济社会的发展也起着重要作用。政府需要拓宽妇女就业渠道,增加妇女就业机会,适时安排职业技能培训等辅助手段,让妇女有稳定独立的经济收入,能够负担起自身甚至包括一部分家庭开支,真正体现其“半边天”的地位。
女性消费者有着其独特的消费特点:她们喜欢购物、追求时尚,购买较多的为首饰、服装、电器等商品;购买欲望强烈,折扣往往对她们有着很强的吸引力,容易冲动购买当下并不需要的商品;偏好通过购物或者娱乐来排遣自己的工作生活压力或负面情绪。商业银行应研发适销对路的消费信贷产品满足女性消费者的特定贷款需求,并且在更多百货公司、酒店、KTV等场所提供消费信贷服务。在政府的引导和帮助下,女性也需要加强对自身的教育,由“存款――消费”转变为“贷款――消费――积蓄还贷”的消费理念。在这一过程中,值得强调的是,需要经常提醒女性消费者不要进行超过其经济能力的贷款消费,应始终秉持勤俭节约和适度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