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本网心得体会内容页

参加急救培训心得体会(甄选5篇)

2024-07-04 23:02:01心得体会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参加急救培训心得体会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参加急救培训心得体会范文第1篇

为了解石油企业员工现场急救知识需求与培训现状,探讨符合石油行业特点的培训模式,在进行培训过程中,随机选择部分培训班,分别对学员进行培训前后急救知识问卷调查,并对问卷结果进行了分析。1.研究对象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组织准备参与培训的200名员工进行现场急救知识、技能认知和需求调查。培训前发放问卷180份,回收有效问卷156份,有效回收率为86.7%。培训后发放问卷116份,回收有效问卷95份,有效回收率为81.9%。2.问卷调研调查问卷参考河北省CPR标准操作规程及相关规定自行设计而成的。问卷内容包括:(1)调查对象的一般资料,包括:年龄、学历;(2)对突发事件、意外伤害的人的呼救方法;(3)对现场急救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意愿;(4)对现场急救和技能知识的知晓情况。由专人发放问卷,统一指导,说明调查目的、意义,要求员工独立、认真、实名填写,当场收回问卷,专人归总、保管。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主要采用百分率进行描述性统计。

二、研究结果

统计结果显示,培训前员工对现场急救知识的掌握程度差别较大,经过培训,员工技能有显著提高。1.员工现场急救意识及培训需求情况从培训前发放、回收的现场急救知识问卷结果可以看出,学员对现场急救知识培训意愿强烈。2.员工培训前后现场急救GPR知识掌握情况对比从培训前与培训后发放、回收的现场急救知识问卷统计结果看出,经过培训后,学员的急救知识与技能有显著提高。

三、问题讨论

参加急救培训心得体会范文第2篇

【关键词】 急救知识与技能;专业培训;监狱医务人员

急救知识与技能的培训,已越来越受到2024部门的重视[1]。为更好地服务于监狱服刑人员,满足临床急救技能的需要。省监狱管理局在2012年委托我中心对属下的监狱医院部分医务人员进行急救培训,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参加培训人员均为监狱医务人员,其中医生142人,护士24人,共计166人。年龄24~53岁,平均36岁;大学本科学历125人,专科41人。分三期培训,每期培训4 d,每次约54~56人。培训前、后的理论或操作考核只要有一项未参加者,不纳入研究对象。

1.2 培训内容 主要内容为急救知识和急救技能操作,包括:成人高级生命支持术(双人心肺复苏、除颤、气管插管等)、急诊心电图的学习。

1.3 培训方法

1.3.1 积极做好培训准备工作。为保证培训质量,培训之前均经过集体备课,操作演示等过程。确定项目负责人,具体负责制订培训流程和考核评分标准等[2]。授课老师均为主任医生,急救技能操作老师由取得美国心脏协会AHA导师资格证和具有丰富急救培训经验的急救医生担任。

1.3.2 授课方式 急救理论老师通过多媒体形式讲授。急救操作请主讲老师在旁进行口述分解,带教老师操作示范演示,最后再进行分组练习,为保证每名学员都能得到更多实际练习机会,每6人一组,每组配备1套模拟人,由1名带教老师指导。

1.3.3 培训前测试 每名学员培训前填写“急救培训前调查卷”,了解他们的急救理论水平及急救技能掌握状况,以便开展针对性的教学。调查卷满分为100分,75分以上为合格。

1.4 考核方法与标准 采用理论和技能操作相结合的方法。理论总分为100分。操作技能为二人一组,考核内容为2010 cPRBLS和气管插管(各100分),操作成绩取二项技能的平均分。得分75~85分为合格,85分以上为优秀。

2 结果

2.1 培训效果评估 参加培训前、后急救技能理论和操作考核的有166人。培训前监狱医务人员成人基础生命支持、成人气管插管术和急救理论考核均为不合格。经过四天培训,成人基础生命支持和气管插管术平均达到优秀水平,理论知识考核为合格(见表1)。经过对学员所填的“培训后调查问卷”统计表明,培训满意度为98%,学员认为培训组织严密、教学管理到位、教学方法得当、教学内容实用,但其中2%的学员认为教学内容应多元化,如安排到三甲医院急诊科参观见习。

3.1 监狱医院虽是基层医院但是有其特殊性,医务人员同样具有双重身份,既是公安干警又是医护人员,平时对外交流进修学习机会少。所以在基层医院危急重症患者抢救过程中,医护人员的急救技能是重要的影响因素。本次培训调查显示,有学员在培训前已了解高级生命支持技术,但存在不正规的操作和一些模糊概念,这与他们医学知识和医疗水平参差不齐、没有受过标准化培训2024[3]。部分医生存在知识老化、缺乏长期临床经验、现场急救能力(包括急救知识和急救指挥能力)有待提高,而这些因素可直接影响现场急救能力及抢救成功率。因此,有必要对监狱医务人员进行定期的现场急救能力和急救技能的强化培训,把突如其来的急救变成熟练的操作流程[4]。

3.2 本次培训提示,对监狱医务人员进行理论培训后必须给予充分的时间进行规范的操作训练,以利于对理论知识的掌握,促进实际操作能力的提高,这同现场的急救质量有着直接关系,而现场操作时可能出现的措手不及、手忙脚乱,甚至遗忘操作程序等,也必须通过充分的前期训练来克服[5]。有资料显示,对接受心肺复苏培训的人员在受训后6~9个月内对其进行复试,结果只有14%的受训者能够实施标准正确的心肺复苏。因此,应建立完善的复训系统或计划[6],帮助已接受过急救培训的人员更好地巩固和掌握急救技能,促进理论知识和实践的融会贯通,从而收到良好的培训效果。

3.3 本次培训采用了分组教学的方法,这样既可提高培训效率,又能保证培训效果。在培训中,充分利用120急救中心人才、技术、设备、教具及车辆的优势,本着科学、规范的原则指导培训工作。

总之通过对监狱医务人员的急救培训,既提高了急救水平,也推动了基层医院急诊急救的发展[7],稳定急诊医学专业技术队伍,提高医疗质量和保证医疗安全[8],通过加强急救培训是提高监狱医务人员医疗水平的有效方法。

参 考 文 献

[1] 王玉俊,王秀玲.青岛市急救知识与技能的社会化培训效果研究.中国急救医学,2010,30(7):662664.

[2] 张振新,林长春,徐科,等.无锡市急救知识与技能普及培训分析.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1,6(10):893894.

[3] 张雁,温新华.对特殊岗位职工开展以心肺复苏技术为主的急救普及培训的探讨.中国全科医学,2006,9(22):18811882.

[4] 王运平,陈晓光,王国良,等.院内护士急救培训效果与意义的分析.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2,7(3):290291.

[5] 张涛,陈昌贵,施小燕,等.对全科医师进行急救技能培训的效果分析.中国全科医学,2006,9(3):188189.

[6] 蒲晓煜,席淑华.社区服务人员院前急救知识和技能的调查及干预对策.护理杂志,2009,26(7B).

参加急救培训心得体会范文第3篇

1急救培训中常用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及其应用现状

1.1网站平台。互联网技术日趋成熟,使得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甚至3D技术都可以通过网站呈现,网站是最早应用于公众急救培训的数字化学习资源之一。包括:①视频网站,如国外的YouTube(国内的优酷等,有大量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急救知识和技能的视频,其中不乏优质、新颖的资源;②搜索引擎,如百度、必应和谷歌亦可以搜索海量的急救知识相关资源;③三是在线问答或讨论,如丁香园、百度知道和知乎等,为公众解答相关疾病的急救知识。此外,部分医院、行业机构[7]和专业协会[89]的官方网站或也有开展急救知识和技能的宣传项目。1.2在线学习管理系统。在线学习管理系统以社会建构主义理论为理论基础,基于互联网的技术,用来计划、实施和估计一个具体学习进程,通过该平台学员能够学习电子化课程、参加线上考试、交流与分享学习心得等。近几年,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MOOC)和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SPOC)掀起了网络学习的热潮,高等院校通过设立在线学习管理平台,通过互联网向公众提供免费、专业性强的急救培训课程,如国外的Coursera、Udacity和edX,我国教育机构亦顺应时代的发展,如中国大学MOOCMOOC学院(mooc.guokr.com)和学堂在线等平台,不但具备专业的视频、音频和文本资料,亦提供了测验和在线讨论区,使群众进一步深入学习急救知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急救培训的知识水平。1.3手机应用程序。移动互联网蓬勃发展,手机应用程序层出不穷,其多样性、多功能性,深受公众喜爱,也为公众急救培训带来一种全新和实用的途径。包括:①教育类软件,如上述部分学习管理平台提供了手机应用程序,公众可以随时随地登录平台学习急救知识和技能;②指导类软件,是当前移动互联网背景下创新的产物,以文字、语音和动画的形式为公众实施心肺复苏提供实时指导,旨在提高心肺复苏的质量,如国外的iRCP和iCPR等[1011],而目前国内亦有开发者开发类似的应用程序[1213];③社交软件,如脸书(Facebook)、推特(Twitter)、微信及其公众号平台和微博等[1416],在非正式学习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促进急救知识可以在社群中的传播。1.4严肃游戏。严肃游戏是指以教授知识技巧、提供专业训练和模拟为主要内容的游戏。严肃游戏自20世纪80年代诞生以来,已经广泛应用于军事、医学、工业、教育、科研、培训等诸多领域[17]。严肃游戏在医疗卫生行业的运用主要是利用游戏来治疗各种心理障碍。信息技术的发展,如近两年出现的三维数字化(3D)、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使其也逐步被应用在公众急救培训中,如南京市急救中心在全国率先使用VR让民众体验急救技能培训[18]。由于严肃游戏可以激发学习者的兴趣和积极性,且容易被年轻群体所接受,进一步扩大了急救培训的年龄层次。

2数字化学习资源在急救培训中的应用效果

2.1网站平台开展急救培训的效果。互联网打破了信息的固有边界,网站平台对传统数字化学习资源(视频、音频和文本)进行整合,在视频辅助教学和急救知识来源方面具有一定的潜在价值。许加宾等[7]利用ASP.NET动态网站开发技术构建汕头市“120”急救知识网上培训平台,整合各类急救培训资源向公众普及知识,但其研究并未体现其实际效果。Murugiah等[19]对YouTube上的心肺复苏的学习资源进行筛选,最后选出52个适合学习的视频,并对视频从分类、内容、结构方面进行评估,只有69%的视频显示正确的按压通气比例,而按压位置、频率和深度正确率分别为63.5%、34.6%和40.4%。但是,要提高急救培训的实际效果,仍需要线下面授培训才可提高急救培训的效果。苏运辉等[20]通过研发动画网络互动平台与面授培训相结合的形式向社区居民进行急救培训,显示网络平台能增强培训效果,缩短面授培训的学时。美国的红十字会网站接受公众报名,采用面授和网上学习课程,学员完成培训并通过考核才可获得有效期为2年的急救证书[9],而澳大利亚急救组织亦是如此[21]。因此,尽管网站平台能广泛宣传及普及急救知识和技能,仍需要专业人员提供培训内容、技术支持、营运及管理,并鼓励公众积极参加线下急救面授培训,方可提高公众急救培训的实际效果。2.2在线学习管理系统开展急救培训的效果。在线学习管理系统提供了一种主动的、协作的、开放的教学模式,尤其广泛开放性亦成了推动急救培训改革的动力。截至2024年3月,中国大学MOOC共有6门急救相关课程,学员达35085人[22]。Moreira等[23]通过Moodle平台开展标准化急救远程培训,有组织和系统的培训可以为心搏骤停的病人提供更好的生存结果。丛小玲等[24]通过在线学习管理系统开展急救技术共享课程的教学,实现了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并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实际上,在线学习管理系统开展急救相关培训或教学大部分都局限在高校教育中,开设课程的均为医学院校,具有系统化、标准化和规范化的优点,而且目前的在线学习管理系统都支持移动教学,学生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随时随地通过移动端访问课程,深受学员的喜爱和认同。但是,尽管课程面向社会大众开放,但其在公众宣传力度方面并不理想,并未深入人心。若医学院校能向公众加大推广在线课程的力度,充分发挥其社会教育和服务功能,鼓励公众参与在线课程,并能提供线下实践课程,其优势和价值显而易见、不可估量。2.3手机应用程序开展急救培训的效果。由于智能手机在公众迅速普及,应用程序在急救培训和实践中的作用受到急救培训者的重视[2526]。而最具创新性和实用性的是实时指导性程序,通过语音和图片方式指导用户实施心肺复苏,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尤其是按压正确率[1011,2728]。Sakai等[29]比较分析了手机APP指导模式和传统电话指导模式(即实际中急救调度员指导)下心肺复苏实施的成功率,指出手机APP指导模式能够有效提高心肺复苏的成功率,有助于改善院外心搏骤停病人的生存率。王晓巍等[12]也开展了相关研究,指出在提高目击者胸外按压质量方面,智能手机APP能起到和调度员电话指导相同的作用,能够提升目击者实施心肺复苏的效果。2.4严肃游戏开展急救培训的效果。教育游戏近年来逐步被引入公众急救培训中,国内亦有相关严肃游戏的研究。周静[30]设计3D动漫心肺复苏教育游戏在初中生中开展急救培训,认为游戏能提高初中生对心肺复苏的兴趣,也可提高初中生心肺复苏知识与技能水平。但是,Creutzfeldt等[31]设计的一款针对心肺复苏培训的游戏,与传统培训模式进行对照试验,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仅在自我效能感方面优于对照组。Dankbaar等[32]亦认为严肃游戏在急救培训中的应用的效果仍需考量,教育游戏的长期保留效果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因此,严肃游戏在推广急救培训方面起到一定作用,但其实际效果仍待验证。

3急救培训应用数字化学习资源的意义与不足

参加急救培训心得体会范文第4篇

2024红十字会倡议—将急救教学纳入学校

为深入实施《健康中国行动(20xx—20xx年)》,落实《中国红十字会总会 教育部 2024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红十字工作的通知》(中红字〔20xx〕24号)精神,20xx年x月,中国红十字会总会联合教育部印发2024进一步推进学校应急救护工作的通知,要求高度重视学校应急救护工作、扎实推进学生应急救护知识技能普及行动、加大教职员工救护培训力度、加强救护服务阵地建设。

通知要求,各地教育部门和红十字会要切实增强做好学校应急救护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加强组织领导和工作协同,联合开展“救在身边·校园守护”行动,深入开展学校应急救护知识普及、救护技能培训、救护设施配置、救护服务阵地建设等工作。

此外,各地教育部门和红十字会要将应急救护培训纳入学校素质教育内容,融入教学教育活动、课堂教育与课外实践,将应急救护知识技能纳入学生军训,切实提高应急救护知识与技能普及率。鼓励高校开设应急救护相关课程并纳入学分管理。

通知提出,到20xx年,中小学教职员工接受救护员公益培训的师生比例原则上不少于1∶50,积极推进校医、体育教师、班主任等教职员工培训取证,救护师资培训合格的教师在军训期间等对学生进行防灾避险知识普及培训。

通知要求,各地红十字会和教育部门要积极推广在学校配备急救设备,建设“博爱校医室”,完善急救培训和设备设施标准,加强救护培训和演练,有效增强校园救护服务能力。

2024红十字会倡议---将急救教学纳入学校

全球急救资源中心发布“将急救教学纳入学校课程”倡议书,这是继20xx年《国际急救、复苏和教育指南》中强调急救教育之后,进一步明确红十字会持续为不同学员提供有效急救课程的职责。该倡议书概述了校园急救课程的主要信息。

xx通过提出倡议,急救应该纳入教育课程,涵盖在幼儿园、小学与中学教育中。将急救纳入学校的做法应当得到各国政府的认可和支持。实现建设更安全的环境和公民复原力战略的关键在于让儿童和年轻人学习和进行急救。

应该根据儿童的智力、社会和行为能力,将急救纳入学校课程中,促进相关背景的教育方案。课程需要涵盖广泛的救助方式,例如提供安慰、情绪管理、求助与维护自身安全的方式。还应该帮助儿童学习广泛的知识和技能,包括出血、烧伤、窒息、腹泻、癫痫、发热、骨骼、肌肉或关节损伤、中毒、心肺复苏、皮肤损伤以及动物伤害。

有证据表明,儿童和年轻人可以学习和做急救,这在20xx年急救和复苏指南)中有所概述。xx等人(20xx年)设计了一个可以将急救教育纳入学校课程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重点通过“鼓励、了解和重复”的方式来加深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该工具将重复的主题系统化,并确定每个学习阶段结束时应达到的预期结果。这种重复的学习方式在急救领域非常重要,因为重复有助于实现自动化操作,让学员在紧张的急救场景下,无需思考步骤,根据自动反应,做出急救的操作。

每年有数以百万计的人因缺乏及时的援助或不适当的急救而丧命,或引起并发症。包括抢救在内的急救是有效和迅速缓解伤病的重要行动,可以提高人的生存几率。

相信儿童是重要的急救提供者,也是在紧急情况下接受急救支持的主要群体。我们相信,为儿童提供救生技能可以教育出更有韧性的新世代。值此之际,我们再次呼吁在学校开展必修的急救培训和教育课程,从而实现保障各年龄段的急救培训普及目标。根据红十字会和红新月会2024急救的全球调查(20xx年),大约66%的国家红会为儿童提供专门的急救课程。在约20%的有国家红会的国家中,急救是学校课程的必修科目。此外,在大约27%的国家,教师和学校工作人员必须参与急救培训。

xx(20xx)写道,心肺复苏不成功的院外心搏骤停是工业化国家的第三大死亡原因。高达70%的是在家庭成员、朋友和其他旁观者目睹时发生的。因此,在急救人员抵达前,非专业人士可以完成部分急救操作。目击者进行心肺复苏术,可使患者的生存几率增加2至4倍。然而,只有极少数国家的目击者会做心肺复苏;在大多数国家,这一比率远远低于20%。在全国范围内对在校学生进行必修课程培训,能够最大程度地影响目击者实施心肺复苏的操作。急救教育是最有效的覆盖全部人口的做法。为支持急救教育,世界卫生组织在20xx年背书了“儿童救助生命”的声明,这是由欧洲复苏委员会与其他组织机构发表的联合声明。

参加急救培训心得体会范文第5篇

[关键词] 急救 知识 学生

由于各种临床急症和意外事故发生的不可预知性和危急性, 及时、有效的现场自救和互救能为患者赢得宝贵的抢救时机, 提高抢救成功率。在一些经济发达的国家, 公民的急救水平是衡量当地社会文化发展水平的标志之一。很多研究和事实也表明, 具备必要的灾害应急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可以有效地减少伤害所造成的伤亡和损失。近年来,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 学校与社会交流日益密切, 校园内外的大学生伤害事件时有发生。另外, 青年学生喜爱户外活动和体育运动, 也容易产生身体伤害。因此, 提高大学生心肺复苏操作和现场急救的知识技能水平, 不但十分必要, 而且也是全面提高大学生身心素质、创建和谐校园的需要。为了解我院大学生对急救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和认知途径,以进一步提高我院大学生的急救知识和救助水平,特作此调查。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抽取我院非医学专业一至三年级全日制大学生679名作为调查对象,其中一年级289(42.6%)人,二年级246(36.2%)人,三年级144(21.2%)人,年龄在18-23岁之间;其中男生247(36.4%)人,女生432(63.6%)人。

1.2调查方法 本研究采用现况调查方法,借鉴国内其他城市2024大学生急救技能培训的相关经验,自行编制调查问卷,并经过预调查检验与修改, 问卷内容包括:①一般资料, 包括姓名、院系、专业、班级、学号、性别、出生日期、籍贯等;②急救知识来源的途径, 包括科普宣传 媒体 听他人讲述及其他途径③急救知识: 触电时现场急救方法、判断心跳呼吸骤停的方法、溺水者现场处理方法、胸外心脏按压的正确部位、正确的人工呼吸方法、脊柱骨折患者正确的搬运方法、预防中暑的措施、燃气中毒首要的处理措施、四肢骨折时用夹板固定的正确方法、止血带止血时连续阻断血流不得超过的时间、伤口被艾滋病患者血液污染的现场处理、 被犬咬伤后最重要的处理方法以及火焰烧伤时理想的自救方法;④急救知识学习的态度,是否必要。5急救知识普及方法的选择, 包括理论与模拟训练并重、加大宣传及开设选修课。

采用自填问卷方式,完成对大学生急救技能现状调查。由经过培训的专业人员现场发卷,学生不记名答卷,时间20min,当场收回问卷。发放问卷 712份,回收 685份, 在回收的问卷中有效问卷679份 有效率为99.1%。

1.3统计学分析 建立数据库,输入数据,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

2.结果

2.1 大学生急救知识掌握情况

在679名学生中, 有65.4%的大学生表示曾参加心肺复苏或现场救护等急救方面知识的学习,见表 1。其中一年级32.18%的学生参加过急救教学课程,二年级80.1%的学生参加过急救教学课程,而三年级90.3%的学生参加过急救教学课程,可见通过在校学习学生对急救知识的掌握显著提高,见表 2。

2.2 大学生对学习紧急救助知识的态度

2.3 大学生对急救技能的需求

绝大部分大学生对急救技能的需求度较高,认为很需要的603名(88.8%),一般的51名(7.5%),不需要的25名(3.7%)。

2.4 大学生参加免费急救技能培训的意愿

对于开展免费的急救培训课程,有641名(94.4%)大学生表示会来参加,其中有231名男生表示愿意参加,410名女生表示愿意参加,男女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90,P<0.05)。

3.讨论

在西方发达国家, 每3~ 5人中就有1 人能较熟练地掌握和运用急救知识与技能; 荷兰公民10岁起就开始接受急救知识教育; 瑞士法律规定, 每个公民都要接受急救知识培训;我国香港对运输业人员要求进行为期2周的急救课程培训。而且国外复训度相对较高, 如在澳大利亚西部接受5次以上培训的公众可占16% 。最早开始对在校学生进行心肺复苏等急救技能培训是1960 年的挪威, 随后各个国家陆续开始了对学生的相关培训。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 处于非常活跃的年龄段, 是伤害的高危人群, 但是由于生活经验和处理意外事件的能力相对不足, 一旦发生意外事件, 不仅会给家庭带来伤害,还会给社会及他人带来意想不到的后果。大学生急救知识的掌握情况直接反映一个国家的公众急救水平 。对他们进行急救知识的教育与行为的促进, 再通过他们对其周围的人进行知识传播和行为的促进会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因此要加强对高校大学生的急救知识的宣传和教育, 从而提高大学生应对意外伤害时自救或互救的能力。

调查结果还显示, 通过学校教育培训, 大学生对学习急救知识技能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有明显提高, 学校教育培训后对急救知识的知晓率提高显著。说明青年学生通过正确引导和适宜的教学模式,大部分对学习急救知识技能都有着良好的愿望和热情。

总之,21世纪是一个高科技、充满竞争的社会,交通的发达、社会老龄化、工作压力、自然灾害及不可预测的突发事件等,使意外伤害无处不有,无时不在。现场的急救已经不单单只是局限在医院,它已经波及到各个社区、家庭及个人。而作为一名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掌握好急救技能更是无可厚非的事情, 并且应该义不容辞地担负起宣传急救技能的重任。因此,高校对学生急救技能的培训, 不仅可以提高在校大学生的全面素质, 而且也会为社会输注一股有力的后备军, 对于普及全民急救知识具有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卢艳萍, 黄集慈, 石茜. 健康教育对提高公众急救知识水平的效果评价. 中国健康教育, 2000, 16( 3 ) : 138- 141.1096 中国学校卫生2009年12月第30卷第12期 Ch in J Sch H ea lth, December 2009, Vo.l 30, No. 12

[2] 张军根, 王红妹. 我国公众急救技能普及的现状与趋势.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07, 16( 10) : 1 115 - 1 117.

[3] 岳丽霞, 欧国强. 居民山地灾害意识水平比较研究. 灾害学, 2005,20( 3 ) : 117- 120.

[4] 董晓梅, 陈雄飞, 王声, 等. 大学生对突发灾害的认知及应变能力调查. 中国公共卫生, 2006, 22( 6) : 660- 661.

[5] 桂莉, 曾友燕, 陶红. 医学院校大学生院前急救知识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中国急救医学, 2003, 23( 5) : 331- 33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