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体育锻炼活动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体育锻炼活动方案范文第1篇
1、课题的提出
1.课题的来源
本课题来源于沈阳市“1015” 教育科研指南,及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热点、难点问题.
2.选题的依据
在国外很多学校把培养学生自我锻炼能力,养成终身锻炼习惯、以及提高环境适应能力做为体育教学的主要任务之1.
在国内,许多学校在体育和课外体育活动中把如何培养学生自我锻炼的兴趣和习惯看作1项重要任务.加强课中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掌握锻炼身体的科学方法,促进课外体育锻炼,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使学校体育为学生终身体育打好基础,有着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3.选题的原则
结合学生的实际、需要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实用性原则,是本课题遵循的原则
需要性原则——教师在教学中教给学生科学的锻炼身体的方法,培养自锻能力,可以使学生终身受益.
科学性原则——生命在于运动,运动需要科学.
实用性原则——学生对锻炼如有浓厚的兴趣,又具有良好的锻炼态度和习惯,就会以1种积极的态度、精神饱满地参加体育锻炼.
4.选题的目的、意义研究的目的:
(1)使学生懂得体育锻炼的意义、作用、方法和2024的知识、技术;有被动锻炼转为主动锻炼所必需的能力,包括学生对学习、锻炼的进取动机,以及对体育知识、技术和方法的理解、分析能力.
(2)在学校内,以及在生活工作中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的体育知识、技术和方法,独立地进行体育锻炼的能力.
(3)在独立锻炼中,为了取得良好效果,对锻炼过程进行自我调控的能力.它包括对运动负荷、心理负荷和动作姿势等有效的自我调控.
(4)独立从事体育锻炼的自我管理能力.它包括制定锻炼计划、组织安排锻炼的时间、检查锻炼的进行和评价锻炼效果的能力.意义:加强课中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掌握锻炼身体的科学方法,促进课外体育锻炼,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使学校体育为学生终身体育打好基础,有着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的自锻能力,增强学生体质,发展适应能力、生存能力、竞争能力.
2、研究的条件
1 .人员:本课题主持人是中学1级教师,大本学历,具有1定的教学实践与指导能力,实验指导教师李x,为小学高级教师,曾参与《农村小学语文学科素质教育课堂模式研究》并已验收;实验指导教师郝秀芹,小学超高教师,大专学历,主任,曾参与《新型师生关系对学生成长影响的实验研究》其他参与教师均具有大专学历,工作认真,业务能力强,工作在第1线,经验丰富.
2 .资料:我校订阅了大量刊物,再加上先进的网络教育资源,都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3 .经费及设备:本课题研究时间充沛,设备齐全,科研手段先进.经费已纳入学校下年预算中,确保及时,到位.
3、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研究课题为《体育教学中学生自锻能力培养的研究》除专题外,如何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运用能力、调控能力、自治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自锻能力.
4、课题研究的理论假设
培养学生的自锻能力,对发展学生的身体,增强体质,使学生掌握锻炼身体的科学方法,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促进体育锻炼生活化、社会化,使学生成为现代化建设的合格人才等,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
5、课题研究对象
2年级学生(实验)5年级学生(参考)
6、研究的步骤
1.准备阶段:研究准备、制定方案 2024年12月——2024年8月
(1)准备相关的文献资料.
(2)学习2024教育理论及教科研专业知识
(3)调查研究从学校发展方向和现状出发,构思研究方案
(4)对教师进行培训学习,提高认识.
(5)讨论、修订、并通过本课题研究运作方案.
2.实验阶段:组织实施、深化科研 2024年9月——2024年3月
(1)定位于课堂载体的研究思想.
(2)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开展问题研究课和汇报课活动.
(3)定期召开课题研讨会、交流会对课题的研究进行反思,不断完善充实研究措施、方法和内容.
(4)从实践中提炼教学方法.
3.总结提高验收阶段:2024年4月——2024年9月
(1)全面总结本课题的研究过程和成果,做好课题研究的结题工作.
(2)撰写研究报告和专题论文、工作报告
(3)整理所有档案资料,提出验收申请.
7、预期目标及呈现形式
总体目标是:
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运用能力、调控能力和自制能力几方面的综合能力,既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
呈现形式
体育锻炼活动方案范文第2篇
关键词:学生体质;锻炼一小时;实施现状;解决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6-0097-03
人的生命靠运动维持,运动能够促进生命。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促进少年儿童的生长发育、增强体内各内脏器官的功能、增强学生体质,提高抵抗力以及对自然的适应能力。由于学生的体质逐年呈下降趋势,教育部提出要增强学生体质,开展“阳光体育”活动,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
一、研究对象、调查对象与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昆山市花桥中心小学校学生进行每天锻炼一小时情况
2.调查对象。昆山市花桥中心小学校学生、家长
3.研究方法。问卷法、调查法、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对比分析法
设计调查问卷,对昆山市花桥中心小学校一到六年级学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学生和家长共同完成问卷。共发放550份调查问卷,回收529份,有效回收率为96.2%。
二、中小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方案提出的背景与现状
(一)中小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方案提出的背景
2007年5月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首次以国家文件的形式了《中共中央、国务院2024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简称7号文件),不仅提出了我国学校体育教育改革发展的大政方针,还从发展战略的高度提出了增强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5年规划及其具体指标。同时,为了实施目标还开展了“阳光体育”活动,提出了中小学生每天要有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等一系列的方案举措。
(二)中小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现状
保证每天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是阳光体育运动的主要内容,由于场地狭小,器材匮乏,楼层较高,加上语数英作业无法及时完成等众多因素的影响,大部分学生在课间都没有参加体育运动,学生每天的锻炼时间远远达不到要求。(见表一)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24.2%学生每天参加锻炼时间小于半小时,63.71%学生在半小时到一小时之间,12.10%学生锻炼时间超过一小时。其中,男女生比例、本地与外地学生也有区别,每天锻炼时间小于半小时的学生中,女生占62.50%,男生占37.50%,非本地学生占56.25%,本地学生占43.75%;锻炼时间在半小时到一小时之间的学生中,女生占47.48%,男生占52.52%,非本地学生占45.10%,本地学生占54.90%;锻炼时间超过一小时的学生中,女生占42.19%,男生占57.81%,非本地学生占43.75%,本地学生占56.25%。
调查的结果说明男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比女生多。男生天性喜动,对于体育运动也非常感兴趣;女生相对比较文静,存在害怕心理,在调查与访问中,也显现出女生参与体育锻炼积极性不高。
从学生生源地来看,本地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比非本地学生多。由于本地政策及经济的发展,本地外来务工人员较多,解决他们的子女上学问题是学校的责任与义务。受家庭和环境的影响,在参与体育锻炼运动上,外地学生锻炼时间远远低于本地学生。
三、有效实施每天锻炼一小时方案
1.抓住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开展有计划、有强度的体育锻炼。通过调查,98.3%的学生都喜欢体育运动,但对有组织、有纪律的体育课(体育锻炼)并不是全身心投入。他们对体育运动(体育锻炼)没有正确、全面的认识,他们认为体育运动就是同伴之间的追逐打闹,是自己喜欢的小游戏,是没有约束力的,规则可以是自己定的。这在一定程度上为学校安全问题埋下隐患,同时也因为未达到运动负荷,从而达不到锻炼的效果。在学校伤害事件中,90%是由玩耍追逐引起的,有组织地进行体育锻炼是保证学生安全的基础,是学生锻炼身体的有效保障。体育教师要抓住学生对运动的兴趣,开展有效教学。比如在低年级跳短绳教学中,经过几个学时的学习,学生基本掌握并脚跳短绳技能,如果让他们仍然重复简单的动作,学生就会觉得枯燥无味,此时,教师要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及时做出调整,丰富教学内容,进行花样跳短绳教学或组织跳短绳比赛,紧紧抓住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并且保持这种兴趣,让学生在运动中不断收获快乐,同时达到学习技能、锻炼身体的目标。
2.因材施教,区别对待,提高学生积极性。根据年龄、生理、心理等特点,以及男女生性别的差异,在进行体育锻炼时,要做到因材施教。如针对低年级的学生,由于他们的组织能力还不强,自制能力有待提高,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与带领下,多进行集体练习,如跳长绳、做集体游戏等;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就可以分小组,按照各自身体素质,提出不同的练习要求,如跳长绳,A组是保证每一位学生都能跳过,B组是能够完成接龙,C组是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接龙多少个,这种练习采用升级制,当学生达到一定标准后,可以往上升一级,换句话说就是难度加大。这样,学生在不断地的挑战中获得运动技能,同时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
3.全员参与,推进学校体育工作。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离不开学校领导和各位老师的支持和参与,只有齐抓共管、全员参与、层层落实才能保证学校体育工作顺利开展。学校根据自身教学条件、特色制定适合本校的每天锻炼一小时方案,并在实践中不断调整。体育教师在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中起指导作用,合理安排每个班级活动的场地与内容,并对学生进行的体育活动项目进行指导;各班级班主任是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的执行者和责任人,负责班级活动的组织、实施、安全等工作;同时,学校大队委对各班级参加体育活动情况进行考核,起到监督的作用。
4.改革评价体系,提高学生积极性。改革评价体系和提高办学水平,最根本的目标就是提高青少年的体质健康。改革对学生的评价体系,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和他上体育课、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记录都在综合素质测评中占到足够的份额,将来还会跟学生的升学、评优评奖挂钩,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形成争当“体育小明星”的氛围。
5.家校合作,共同提高学生体质。学生参与体育锻炼,家长的重视与配合是十分重要的。在调查中发现家长重视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同时也愿意与学校合作进行学习体育锻炼的教育。(见表二)
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的家长和学生都知道体育锻炼的重要性,但在实践上,意识与行为是有一定差距的,因为种种原因不能参加体育锻炼,或是不想参加体育锻炼。从现实来看,家长课外陪读现象越来越普遍,而陪学生锻炼的现象却难以见到。由此引发学生从小没有锻炼的榜样模仿。可见,家庭的环境因素或多或少也会制约着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家长和学生一起参加体育锻炼或监督学生完成体育家庭作业,这样既可以锻炼身体,也可以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并通过完成体育锻炼达到锻炼品质、进行德育教育的功能,让学生体会成功与失败的感受,体会不断进步的快乐,让体育锻炼成为家庭活动的一项必不可少的内容,这样的体育锻炼才更有生命力,才能走得更远。
在此次调查中,有很多家长支持学生参与体育锻炼,一方面可以锻炼身体,收获健康,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远离游戏、电脑等高科技产品。现在的学生过早地接触这些高科技产品,容易沉迷于网络游戏,危害身心健康。
四、结论
经过长期的调查研究,家长都认为小学阶段是学生形成良好行为的关键时期,是学生养成体育锻炼习惯的最佳时期。小学阶段是学生身体生长发育和身体素质发展的敏感期,这一阶段最容易接受教师和家长的引导,如果教师和家长能在此阶段注意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保证每天一小时锻炼时间,对其今后生长发育和体质健康将会有极大帮助。从自身出发,从健康出发,认识体育锻炼的重要性,教师、家长和学校通力合作,为增强学生体质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季浏.体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周丽君.影响浙江省青少年参加体育活动因素的调查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6,(04).
体育锻炼活动方案范文第3篇
一、呈现三个“全”
1.全面落实文件精神
坚持“整体规划、分层推进、分步发展”的组织方针,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参与运动,培养体育锻炼的兴趣,养成每天坚持锻炼的习惯;在活动中,让学生有选择地参与、学习、享受体育,让每一个学生掌握一定的体育锻炼方法和运动技能,提高学生基本身体素质,形成积极锻炼、健康向上的良好风尚,使学生真正体会到“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
2.全方位设计训练方案
精心设计活动方案,增强活动方案的可行性、可操作性,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学校还努力拓宽研究渠道,以体能拉力操为突破口,把体能课课练与“大课间活动”项目加以合理地融合,把提高学生体能素质的研究点发散到大课间活动的研究中,做到时间、地点、内容、人员、器材五落实。
3.全员参与体育活动
为使体能“课课练”向体能“天天练”转型并逐步发展成体育特色项目,学校鼓励全体教师都参与到活动中来,鼓励教师与学生一起用器材、练器材,在力量、速度、灵敏、协调等方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二、做到五个结合
1.拉力健身操与课间操相结合
学校创编了适合小学生、动作优美、能够全面锻炼学生的柔韧性和力量的拉力操,将其融入到每天的课间操中进行普及。
为了与课间操有机结合,2011年2月我校成立“体能拉力健身操”社团。经过四个阶段的有序实施,目前已全面铺开,做到了人手一个拉力器,人人会跳拉力健身操。经过一年来的努力,学生在柔韧性和力量方面有了较大的提高。
2.“课课练”器材与体育课相结合
从教学整体需求的角度融合“课课练”和运动技能,将两者进行有机结合,而不是简单地划分“课课练”部分和教学主体部分,充分考虑学年、学期、单元和课时计划,制定一整套“课课练”实施方案,系统、科学地安排“课课练”。
训练时间为8—10分钟,既不能过于短暂,使得身体锻炼流于形式;也不能时间过长,以致影响运动技能的教学进程。在10分钟内,尽量使学生的运动达到较大的强度和负荷,取得较好的锻炼效果。
从训练内容的安排上,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不同年级学生身体素质所表现出的不足,教师有针对性地选择器材和锻炼内容。自从开展了“课课练”,学生在课堂上更加活跃了,锻炼兴趣浓厚了,学生在老师教的方法之外,还创编了许多新的练习方法,完全投入到锻炼之中,学生的身体素质也得到了提高。
3.训练器材与大课间活动相结合
为了真正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促使学生乐于主动参与体育锻炼,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和终身体育意识,我校决定开展“以发展体能为主体,突出趣味竞技性”的大课间活动。
4.体能训练与“小胖墩”训练队相结合
经调查,学生肥胖和超重的人数每年都有增加,肥胖率居高不下。在《朝阳区学生体质健康促进工程的实施方案》中,加强对学生肥胖等健康问题进行防治和干预,被列为主要任务之一,要通过4—5年的努力使全区学生力量、耐力等体能指标明显提高,还要使近视肥胖率明显下降,到2015年肥胖检出率小于10%。但从学校整体情况看,每个班都有肥胖生、超重生,形成体能素质困难生群体,而在体能测量检出中的速度能力、耐力恢复能力等影响了学校整体水平。为了提高学生体能,学校引入体能素质“天天练”的思想,成立了“小胖墩”训练队,由卫生、体育部门配合负责。他们训练的项目有跑步、拍球、跳绳、踢毽等,尤其是学校配备的课课练体育器材,更是激发了孩子们的训练兴趣。
5.体能训练工作与班级管理相结合
体育锻炼活动方案范文第4篇
关键词:农村中学生;体育活动现状;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02-0252-01
在我国,大部分学校位于农村,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中度过的。尽管国家三令五申要求学校实施推行素质教育、一直呼吁要保证学生每天要有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但是,农村中学存在基础设施薄弱,场地器材严重缺乏,师资力量不足等条件差的实际情况,客观制约着学生体育活动的开展,另外在主观方面,存在重智轻体的应试教育求学思想,也在束缚学生的健康锻炼和运动乐趣自由。但最主要的主观困扰因素还是社会的人为主观现状--文化成绩论,成绩大于一切,上级部门直接把教学文化成绩与教师的职称、奖金挂钩,使得每天锻炼一小时的方案落实得不到班主任、任课老师、甚至是学校领导的支持。农村中学行政领导没有推行素质教育理念,不按政策方针办学兴教,教师难懂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调研策划和活动内容设计安排,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方案徒有虚名、纸上谈兵,体育教师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这样就使得阳光体育工程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难以落实到位,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存在普遍下降的趋势,这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影响到整个国家民族的素质。下面本文就婺源县农村中学落实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现状进行分析
1."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号召提出的原因
早在1951年,国务院就通过了《2024改善各级学校学生健康状况的决定》,要求"学生每日体育、娱乐活动或生产劳动时间,除体育课及晨操或课间活动外,一小时至一小时半为原则"。
2002年国家教育部在四川南部县召开了"中国西部农村学校体育工作会议",提出了"让农村每个学生享受体育"的响亮口号2005年8月教育部再次下发了《教育部2024落实保证学生每天体育活动时间工作的意见》,要求各地中小学必须开齐并上好体育课,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工作落到实处。同年十月,在辽宁省鞍山市召开的现场研讨会上,国家教育部体育卫生艺术教育司司长杨贵仁重申中小学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方案。
2.器材场地与师资的现状分析
虽然我县体育工作虽然与时俱进地全面推开,但是我县地处老少边界的三省交界处,山区农村学校由于师资、场地、器材、经费、观念等固来的困扰,体育场地设施与省内外其它县市相比存在一定差距,尤其是体育经费投入严重不足,体育场地器材设施更加紧,这对开展大课间活动,确保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方面形成很多制约因素,还有相当部分的学生没有获得阳光体育锻炼的专利,享受不到运动带来的乐趣。为此,笔者走访了我县21所中学,经过调查发现只有4所学校有400m田径场,2所学校有200m田径场,剩下的18所学校都没有田径场,每年的运动会都是在马路上或者草地上召开,体育锻炼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农村中学许多学校除一个篮球场,一两副单双杠外就没有其他的器材和场地,这使得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场地和器材得不到保证,而这22所中学只有23名体育教师,有的学校根本就没有专业的体育教师,学生锻炼得不到专业教师的指导,每天锻炼一小时几乎就是一句空话。
3.体育课和两操实施的现状分析
体育课是学校体育的最基本形式。按照2008年8月,江西省省委、江西人民政府结合我省实际,颁布的《2024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实施意见》规定,初中为每周3课时,任何地方、学校、不得以任何理由挤占、挪用体育课。笔者通过调查发现,全县21所农村初中都是各年级开设2节体育课,而生源占全县一半的城区中学初三年级只开设1节体育课;通过走访还了解到,有18所初中学校都存在着体育课被其他老师占用,尤其是学年快结束的末尾一、两个月,体育课被挤占的现象更加严重。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文化课老师认为体育课不重要,挤占一、两节没什么问题,再者体育教师无需上课,还可以使学生的文化成绩得到提高,何乐而不为呢!
经过调查,笔者发现只有5所学校有早操,但也只是让学生跑2圈就算完事。至于大课间基本上都是做广播体操,剩余时间学生们进行自由活动,学生做完操后,不是买东西吃,就是回教室去"闭目养神"或做作业课件活动无人组织管理和督促评比根本没有起到效果。当然也有学校做得比较好,比如农村初中学校许村中学大课间开设民间体育游戏。高中学校,天佑中学每年举行冬季长跑、紫阳中学建立了快乐体育园地。
4.课外活动的现状分析
体育锻炼活动方案范文第5篇
论文摘要:通过丈故资并法,对体育心理学中体育筱炼方法对大学生心理津玲进行干预,通过个案分析并用明体育筱炼和心理栩导相结合干预大学生心理降碍的应用,建立体育筱炼心班摘寻实脸室,对大学生中心理阵碍的乎生进行有效的治疗和恢复。
????面对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就业压力越来越严重,大学生中独生子女的比重越来越高,个性越来越强,心理问题渐趋明显,这不仅影响了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及今后的工作,也影响社会的发展和稳定。本文通过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个案分析,利用体育心理学中的体育锻炼方法,获得社会和学校的支持,制定计划,建立体育锻炼心理干预实验室等手段,对大学生中具有心理障碍隐患的学生进行心理千预,消除其焦虑和缓解压力,减轻心理疾病和病症的发生,并有效地对个体进行心理调控。
1?21世纪以来我国大学生心理障碍现状和心理危机的来源
1?.1我国大学生心理障碍现状
????有研究表明,80年代中期23.25%的大学生有心理障碍,90年代上升到25%,近年来心理障碍倾向的人数约占30%,有较严重心理障碍的约占10%0据北京高校大学生心理素质研究课题组的报告显示,有超过60%的大学生存在中度以上的心理问题,并且这一数字还在继续上升。2004年,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系陈志霞等人运用“自杀态度调查问卷”,对1010名大学生的自杀意念与自杀态度进行调查,结果发现有过轻生念头的学生占10.7%。面对日益突出的大学生心理问题,各级专家和教育者认为大学生已成为心理病变的“重灾群体”。
1?.2大学生心理危机的来源
????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多种多样,涉及范围广泛,主要包括:适应、学习、人际关系、恋爱、性、神经症、人格障碍、精神病等方面的问题,以适应、学习、人际关系、恋爱、神经症问题最为多见。主要来源表现为生理和心理矛盾带来的危机。社会的急剧变革尤其是市场经济下的就业压力带来的心理危机;人际关系带来的危机;还有如家庭的急剧变故、神经衰弱等神经症、人格障碍等,都给大学生带来心理障碍和心理危机。
2高校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体系的现状
????当前,我国普通高校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体系具有五大职能:1.首发职能。学校医院或心理健康指导中心对每年的新生进行心理状况普测,并建立首次病例档案,2.预警职能。班主任、辅导员、学生骨干是日常学习、生活中的监控主力,一旦发现有心理异常苗头的人员及时向心理健康指导中心报告。3.干预职能。心理咨询治疗机构要尽心通过专业途径、方法对当事人进行咨询治疗和心理干预,努力控制心理疾病的发生率。4.转介职能。加强与校外精神卫生医疗机构的联系,对学校现有力量无力解决的心理异常学生,及时送到2024机构进行诊治。5.回归保健职能。对已恢复心理健康返校学习的学生,仍然要关注其心理保健,力求避免复发。根据这五大职能,整个高校心理危机千预体系由心理素质教育教学系统、心理危机预警系统、危机干预系统和信息反馈系统组成。
3体育锢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
????教育部2002年颁布实施的《全国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指出,要将以往的体育课程主要使学生获得运动知识和技能以及增强体质,扩展到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
????(1)为心理健康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健康的心理有赖于健康的身体,尤其是正常发育的神经系统和大脑。体育锻炼可以促使学生身体健康发展,为心理健康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2)提高认知能力。坚持参加体育锻炼,可以改善一个人的智力和提高学习效率。良好的体育银炼和锻炼方法能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应变力等认知能力,从而为学习活动和心理健康发展提供有效的保证。
????(3)改善情感状态。体育锻炼能降低紧张和不安,使忧愁、焦虑、压抑、沮丧等不良情绪得以宣泄,使人轻松愉快,心情舒畅,从而调节人的情绪,促进心理健康。
???(4)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体育竞赛永远伴随着成功与失败,可以使学生承受挫折与失败的能力得到锻炼,克服困难、不屈不挠等优良品质得到增强。体育竟赛有着严格的纪律和规则要求,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纪律性与自制力、公平竞争与创新意识以及团结协作与开拓进取的精神。
4案例分析
????(一)案例内容:案例1、大学二年级某女生,独生子女,家庭条件一般,学习成绩优秀,性格内向,同学关系较差,但没有矛盾,有节食减肥行为,经常性怀疑同学说她坏话和跟踪她。一直压抑着在大学学习了两年,最后导致轻度精神分裂。
????案例2、大学二年级某男生,独生子女,家庭条件一般,突然性厌学离校出走,无任何留言,四天后在学校和家长共同努力下在成都找到。本人在离开学校第二天,在火车上身份证、手机、钱包全部丢失。
????案例3、大学二年级某男生,独生子女,家庭条件较好,性格内向,平时话语较少,与同学发生矛盾,其他几个同学在寝室围攻殴打他时,随手拿起水果刀致一同学重伤,后被判缓刑。
????案例4、大学三年级某男生,家庭条件较好,性格内向,沉迷于网络游戏导致昏迷脑细胞受到严重损伤,成了弱智病人。
????(二)分析过程:根据与上述四位学生的会谈和接触,四位同学共同的心理是社交能力较差,性格内向,不愿意与人交流谈心,平时不参加体育锻炼,身体体质比较差。四位同学在入学后就已经存在其共同点,在减肥、厌学、打架和电脑游戏的外部事件的引发,导致悲剧的发生。第一和第二两位同学在陪同性情况下参加登山、骑自行车、跑步机边跑步边谈心,小球类运动逐步发展到篮球、排球等体育锻炼,最后心理上明显发生变化,均正常毕业。后两位同学由于后果太严重,无法进行干预,其时之前对这类学生加强通过体育锻炼干预的方法,大学生中的悲剧将下降很多。
5体育运动参与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和千预体系的建立。
????体育教育工作作为高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心理学如何服务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笔者就体育运动参与心理危机预防和心理干预提出自己的建议。
????(i)基本假设是体育锻炼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促进作用。高等学校要把体育运动途径纳入心理素质教育教学系统,建立体育镶炼干预大学生心理危机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