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农村村庄规划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农村村庄规划方案范文第1篇
一、工作任务
根据市规划主管部门2024基层村村庄建设规划编制要求和《市市区村镇体系规划》,有计划、有步骤的推进我区中心城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外224个基层村村庄建设规划编制工作。
二、工作原则
(一)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各镇(街道)统筹规划、统筹协调、统筹资源,区直各2024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加强工作指导和技术把关,确保基层村村庄建设规划编制工作顺利完成。
(二)公开透明,规范运作。开放规划设计市场,公开择优选定规划、测绘单位,降低规划编制成本,提高规划编制水平。
(三)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坚持从实际出发,针对不同类型村庄,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注重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特色保护。
(四)群众参与,阳光规划。坚持阳光规划,公开展示村庄建设规划,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和建议,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把群众意愿落实到规划中。
三、工作分工
(一)各镇(街道)负责制定辖区内农村住房建设与村庄建设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组织协调2024村居按计划完成农村住房建设与村庄建设规划编制工作,负责向规划编制单位提供相关基础资料,配合基础测绘、规划编制单位的现场调研及规划方案的方案审查、征求意见及现场公示等工作。
(二)区住建委和规划直属四分局组织指导各镇(街道)进行村庄建设规划编制工作。
(三)区国土分局负责从基本农田保护、地质灾害预防及规划建设用地规模等方面进行审查,划定村庄建设用地范围等工作。
(四)区公安分局负责审查规划消防布局、消防设施配置等内容,负责认定村庄常驻人口数量等工作。
(五)区环保局负责审查环境保护、生态敏感区保护、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等方面的工作。
(六)区文广新局负责结合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和乡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建设,重点审查文化设施建设、文物保护等方面的内容。
(七)区教育体育局负责结合教育事业发展规划,重点审查教育设施配套、中小学校布局等方面内容。
(八)区卫生局负责结合卫生事业发展规划,重点审查乡村卫生所(室)、镇卫生院等卫生资源配置方面的内容。
(九)区交通运输局负责结合交通行业中长期发展规划,重点审查农村公路规划、交通基础设施配置等方面内容。
(十)区发改、建设、农业、水利等部门根据各自职责要求,负责从区域生产力布局、农村产业发展、村庄重点建设项目、村庄防洪减灾、水利设施管理维护、水域及其岸线的保护管理、村庄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等方面对规划进行审查。
四、工作安排
(一)主要内容。村庄建设规划包括村域和村庄两个层面的规划。村域层面应合理布局村庄建设用地、道路交通用地、产业发展用地等各类用地,积极引导村庄产业发展;村庄层面规划应确定村庄建设发展模式、规划区范围,村庄的规划人口和建设用地规模,住宅、道路、供水、排水、供电、垃圾2024、畜禽养殖场所等农村生产、生活服务设施、公益事业的各项建设用地布局以及对耕地等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防灾减灾等的具体安排。
(二)进度安排。年9月至10月。区农村住房与危房改造指挥部采取政府采购竞争性谈判方式,公开选定规划编制单位,并签订三方合同。为便于操作,将39个基层村划分为三个标段,每个标段分别择优选定一家规划编制单位。
年11月至12月。签订合同后,各镇(街道)衔接土地管理部门划定村庄建设用地范围,由公安部门认定村庄常驻户籍人口数量,按照《市城市规划区村庄建设规划编制审批规定》,以镇(街道)为单位到市规划局申请基层村村庄规划编制要求;规划编制单位开展现场调研,结合各镇(街道)和村委会的规划编制意向,编制完成基层村村庄建设规划方案。
年1月前,按照《市城市规划区村庄建设规划编制审批规定》要求,完成基层村村庄建设规划方案技术审查、社会公示等阶段工作后,报市政府审批。
各镇(街道)参照以上进度安排,组织完成辖区内基层村建设规划编制及审批工作。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镇(街道)要加强对基层村村庄建设规划编制工作组织领导,制定规划编制工作方案,建立任务明确,安排合理,分工负责的工作机制,确保规划编制工作顺利开展。
农村村庄规划方案范文第2篇
新型农村居民点建设是在充分考虑城镇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的基础上,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目标的“中心村建设”模式。重点提出了城乡统筹发展的思路,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村庄居民点空间布局进行整合调整。目前,我县已完成54个居民点建设规划编制任务,有些新型农村居民点已经分期建设完成,为全面了解新型农村居民点规划建设情况,进一步研究和解决当前新型农村规划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新型农村居民点规划建设的背景
村庄规模过小,人口少,公共设施投入效率低。
我县地域面积小,近年来财政不断加大农村基础、公共设施投入、但村庄规模过小,投入效率低,其固有的问题和矛盾仍不断显现,村庄道路不畅,村民出行不便,供气、供水等因成本过高无法通达,无序状态下建成村庄,满足不了居民点设计要求,有的甚至满足不了日照,通风等基本要求;幼儿教育几乎空白,小学规模小,教学资源分散,整体教学水平不高,村庄内文化、体育等设施几乎是空白。
部分村庄选址不合理,资源利用不集约
在缺乏规划引导的情况下,盲目自发建成的村庄在选址和建设上不完全具有科学合理性,有的村庄还存在一定的地质灾害隐患,同时无序地占有空间资源,需要空间的优化整合,过大的人均宅基地面积浪费有限的土地资源,也不利于节约、集约化用地,村庄环境存在脏、乱、散、差现象,尤其是农民生产、生活以及禽畜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垃圾和污水随便倾倒更是加剧了环境的恶化。
因此,科学合理整合、减少农村数量、集中布局,规划建设新型农村居民点,才能便于基础、公共设施配套,提高基础、公共设施投入使用效率,提升空间、土地等资源利用效率。
新型农村居民点规划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
新型农村社区居民点布局已经确定,规划建设开始启动,但仍存在不可忽视的问题,目前,全县54个居民点建设规划已基本编制完成,有的已经启动建设,有的新型农村社区居民点建设规划因方案设计粗糙,未通过专家评审,需要重新修改完善。
新型农村居民点规划选址、建设方案不科学
对目前居民点选址和方案,有的农民接受,有的农民不接受,其原因一是在居民点选址上,没有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很好衔接,很多居民点选址在基本农田保护范围内,导致居民点无法开工建设,没有充分考虑居民点地形、地貌和周边环境以及交通状况,使居民点难以建成具有农村特色的生态田园农庄,没有充分考虑农民当前生产的便捷,有的居民点距农田太远,农耕不便,二是在规划建筑设计方案上,不注意吸纳地域文化,建筑形式、风格没有特色,过分强调土地的节约,没有充分考虑农民生产生活居住习惯。
与相关规划工作未进行有效衔接
近年来,我县相继启动了“农村危改造”、“村庄整治”等项目建设,实施中没有与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危房改造大都在原宅基地上翻新、重建、易造成重复建设,浪费资源,村庄整治后村民因条件改善,更不愿意搬迁至新农村,其次,土地利用规划与新型农村居民点布点规划存在矛盾,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中,没有充分考虑新型农村居民点建设用地,目前,新型农村居民点大都处于农田范围,导致新型农村居民点建设因土地问题难以启动建设。
新型农村居民点建设的思考与建议
新型农村社区居民点建设应处理好几个关系
一是处理好改善生活条件与生产发展的关系,发展生产是新农村建设的第一任务,生产发展好,群众生活才能富裕,再通过新型农村建设,改善农民生活条件,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新农村建设,因此,要结合农村建设,谋划产业布局,规划产业发展,培育区域特色产业,实现“一区一品”。
二是处理好当前建设与长远规划的关系。当前农村各项建设要与新型农村建设长远规划有效对接,充分发挥农村建设资金的整体利用,防止出现盲目建设和重复建设问题。
三是处理好政府引导与群众主体的关系,县、镇政府是新型农村建设的倡导者和引导者,农民群众才是真正的主体,要教育引导农民群众才是真正的主体,要教育引导农民更新观念,自觉克服消极畏难等思想倾向;规划建设方案和各项政策措施的出台要充分征求农民的意愿,激发广大农民参与建设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对一家一户难以办到的事,政府要积极协调,落实解决,尤其是重点抓好新型农村的基础和公共设施建设。
四是处理好典型示范与整体推进的关系。各镇要选择一个基础条件较好的点进行试点,通过典型示范推动,同时为整体推进提供经验和教训。
加快新型农村居民点规划建设的几点建议
1、坚持规划先行,构建特色鲜明生态田园农庄,一是尽快落实居民点规划选址,居民点规划选址要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很好衔接,充分考虑拟选点的地形、地貌和周边环境以及交通状况,拟选的点要尽可能坐落在撤并村庄的中心位置,方便农民生产生活。二是高水平编制规划建筑设计方案。居民点规划建筑设计方案编制要充分考虑农村特点和地域人文特色。房屋建筑层高、布局和户型要充分考虑农民生产、生活和居住习惯,尊重农民工意愿,原则上对处于城区、镇区附近的新型农村居民点,住宅以多层为主,适当设置低层住宅,对远离城区、镇区的新型农村居民点,以低层住宅为主,适当设置多层住宅。
农村村庄规划方案范文第3篇
论文关键词:城镇化,新农村建设,村庄规划,豫东平原,周口市
一、周口市的基本情况
周口市地处豫东黄淮平原,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内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热条件适中,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较好。因本区开发历史悠久,人口稠密,人均耕地占有量较少。据周口市统计局2009年资料,全市总人口1090.57万人,耕地面积1251.2万亩,城镇化率29.4%。当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1683.44万亩,总产量716.71万吨,两项数据分别占河南省总量的11.59%和13.3%[1],均居河南17个地市榜首之位。
二、周口市农村村庄规划建设的现状
通过对周口市辖区内部分县(市、区)的农村调查,我们认为目前该地区在村庄规划建设方面存在以下几点问题,第一、部分村庄居民房屋建设布局零散,农民在村头或路边的责任田及自留地里乱搭乱建小饭店、小超市、小加工厂、田间宅院等现象普遍存在;第二、单户宅基地占地面积较大。通过实地调查发现,几乎所有农村住户宅基地面积都超出了河南省政府规定的167平方米的最高标准[2],不少住户宅基地面积超过300平方米,有的甚至超过400平方米;第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较低,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质量较差;第四,耕地资源浪费现象严重;第五,土地使用中的违法现象普遍存在。
三、农村新建居民点的情况调查
(一)新建居民点的基本情况
通过走访2024部门,我们了解到该市所辖区域近5年来搬迁新建的村庄数量不多,总体来看,因工程建设或城市开发搬迁的村庄数量多于新农村建设试点村的数量。根据调研分析需要,我们选取了H县和S县有代表性的5个新村建设案例,这5个案例中,因高速公路建设、河道防汛整治及城区开发而搬迁新建的村庄各一个,新农村建设试点两个。5个迁建点的建设资金来源分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因工程建设、城区开发搬迁的三个村庄,村民的房屋建设资金主要来自相关部门和开发商给予的拆迁补偿,差额部分由村民自己筹集,搬迁责任方对新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相对较少;另一种情况是两个新农村建设试点村,村民房屋建设资金全由自己筹集,村中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主要由政府一方帮助解决,新村规划基础设施齐全项目管理论文,需投入的建设资金较多。
(二)群众反映
访谈中我们发现,由于各个村庄、各个家庭的情况不同,群众对村庄迁建的反映态度有所不同。因工程建设和城区开发搬迁的村庄,由于搬迁户得到了一定数额的经济补偿,且居住环境有了明显改善,总体来看,他们对村庄搬迁的反映意见不大,但对政府低价征收土地表现出的是更多的无奈。两个新农村建设试点村由于采取的政策不同,群众的反映意见也有所不同。正在建设的L村由于不存在强制搬迁和限期搬迁问题,目前尚未发现群众有不满情绪。已经建成的Z村,由于经历了村庄的整体拆迁和重建过程,完成了地块的调整工作,村民的反映意见则有明显的不同,那些搬迁前在老村建了新房的农户因房屋拆迁损失较大,对村庄搬迁抵触情绪明显,尤其对村委会拆了楼房盖瓦房的决策更为不满;部分计划建房的农户,因新村宅基地面积没有减小(有的还略有增加),旧房正常拆除不存在经济损失,居住环境和出行条件有了明显改善,感觉相对比较满意。从Z村和L村村民的普遍反映看,他们对新村基础设施和环境条件的改变比较认可,但又认为新村各项建设占地面积较大,搬迁并没有节省出土地。
(三)新村规划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地方财力难以包揽更多村庄基础设施建设的大规模投入
调查中我们发现,地方党政部门为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鼓励农民迁村并居,一般都会采取一些积极有效的措施。为支持Z村的建设,H县委、县政府通过行政手段“动员”县里条件较好的职能部门对该村的基础设施建设进行对口援建。据Z村村委干部介绍,H县教育局、财政局、民政局、卫生局、公用事业局、交通局、电业局等单位为该村小学、村文化大园、村委会办公楼、敬老院、卫生所、自来水厂、村内外道路、供电及照明等项目建设共计投资3000多万元。新农村试点可以在政府的主导下大手脚投资建一两个形象工程,如果更多村庄趁机跟风,地方财政根本无力应对核心期刊目录。
2.关联部门对试点区的农村现状缺乏深入调查研究
根据对本文调查的两个试点村2024负责人的走访,我们了解到,在新村规划建设方案实施前关联单位(主要是建设规划部门)没有对当地农村及农民的情况进行调查研究,旧村该不该拆迁,新村如何建设,完全是基层政府部门的领导说了算,规划部门只负责村庄布局和居民房屋建设方案设计,至于试点村建设涉及的农户有多个家庭有建造新房的经济能力,村庄整合后能腾出多少土地,没有单位和个人为此提供相关的调研报告。由于对上述基本信息缺乏全面掌握,结果在实践操作中出现了诸多尴尬局面。如Z村在迁建规划中本打算全行政村6个自然村全部集中到新村居住,但其中两个自然村因新建楼房住户较多村民拒绝搬迁,结果只有四个自然村的村民迁进了新村。表面上看,村庄整合腾出了一部分土地,但实际上由于新村建设宅基地数量增加,村内主干道、环村路及单户宅基地占地面积较大,加上临街门面房、自来水厂、文化大院、敬老院、卫生室等新增基础设施用地,腾出的土地与新增加的建设用地基本持平。而对于该村的搬迁农户来说,由于没有分到老村腾出的土地,又要公摊新村的基础设施用地,结果凡得到一处宅基地的住户责任田差不多减少了1亩左右。如此新农村建设,的确让人觉得尴尬。
3.村庄规划脱离地方实际
理论上讲,新农村规划建设应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超前意识,但也应注意与本地实际结合,不可盲目照搬县城或乡镇经济点的规划模式。这里仍以Z为例,一个总人口不足1600人、常住人口不足1000人、距乡政府所在地不到两公里、对外联系并不通畅的村庄,村中却规划了一纵一横宽30米的主干道,主干道两侧规划建设了近450间门面房(占地面积至少相当于110处住宅),由于本地劳动力素质较低,加之发展项目缺乏,目前已建成的门面房用于加工或其它经营活动的不及总数的3%,这样不切实际的规划建设,不仅浪费了宝贵的土地资源,也造成了建设资金的极大浪费。
4.农村经济发展缺乏产业支撑
通过对5个新建村庄的调查了解,我们感觉地方政府官员对中央新农村建设文件精神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偏差,具体表现是,在落实《十一五规划纲要建议》文件精神的过程中把新农村规划建设的实践任务几乎全部交给了市、县级规划建设局,同级农技推广部门、能源部门及其他相关部门则很少参与。从目前的实际看,所谓的新农村建设只是房屋、道路及社区附属设施的建设,规划设计者并没有把发展现代农业、农村经济和农村富裕劳动转移就业放在重要地位。除此之外,新村建设在太阳能、沼气等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方面做的还远远不够,5个建设点在规划建设方案中根本没有体现出这一发展理念。
四、对策建议
1.做好农村居民点规划建设的编制指导工作
目前,从全国范围看,新农村建设尚处在试验探索阶段,个别地方虽然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但由于各地情况不同,难以在全国普遍推广,如四川成都的“拆院并院”改革试验,浙江嘉兴的“两分两换”试验项目管理论文,天津的“宅基地换房”改革以及重庆的“地票交易”改革试验等[3]都是靠城市周边高昂的土地出让金收入补偿给农民实施搬迁的。周口经济发展落后,城市化水平较低,近期城市发展用地少,农村可以整合的土地多,如果政府方面在农村住房建设管理问题上不采取一定措施的话,新的一轮建房高潮很快会掀起,以后再进行村庄布局规划需要考虑的问题会更多,拆迁的难度会更大。眼下对于政府部门来讲,关键是做好县(市)域、乡(镇)域村庄布点规划工作,无论建设新村还是整治旧村,都应尽快给群众有个明确的表态。
2.坚持依法管理土地,刹住农村乱搭乱建乱占耕地的歪风
前已述及,目前该市农村住房建设混乱状况的形成,主要是政府2024部门在前期对土地使用中的违规违法行为监管和处理不力造成的,如果继续放任自流,后期治理整改的难度或将更大。针对目前的现状,我们认为最有效、最可行的办法是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及河南省政府2024土地管理和村镇规划的法律、法规文件精神,用法律手段制约乱占、滥建现象的发生。
3.抓好试点示范工程建设
综合对周口市5个农村建设点的情况调查,我们认为,该市新农村建设工作进展缓慢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前期试点示范工程建设不够成功,群众参与的意愿不强,积极性不高,甚至有的试点建设对新农村建设工作的进一步开展产生了负面影响,如不切实际的规划造成的土地资源浪费,强行迁建使农民造成了严重的损失等。因此,我们建议,基层政府在以后的工作中对农村试点工程建设一定要给予高度重视,在政策措施的制定、规划建设方案的实施、建设资金的筹集等方面多做调查研究,根据各自发展状况和各类村庄的不同特点,积极探索不同的村庄建设和治理途径。根据我们的调查体验,我们认为试点示范工程的建设应该做好以下几点:第一、对那些规模较大、基础条件较好、布局较为合理的村庄,或虽然规模不大但区位优越、生产生活便利的村庄,要注意基本保持村庄整体布局结构和农民住房现状,重点做好公共设施建设和人居环境治理工作,着力发展教育、文化、医疗等社会事业;第二、对那些因城市扩展、重大工程建设等需要整体搬迁的村庄,可采取土地置换等方式另选新址迁建新村或直接迁建到小城镇、中心村;第三、对那些村庄规模偏小、位置偏远、基础设施配置困难的村庄,可就近集中向基础设施条件好的中心村迁建;第四、调整充实旧村中的“空心”部位,合理安排公共基础设施或住宅建设。第五、拓展农村建设资金的来源渠道,通过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广泛吸纳社会各方面资金支持本区的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参考文献]
[1]周口市统计局.2009年周口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Z].
农村村庄规划方案范文第4篇
一、编制完善村镇规划,合理指导村镇建设
村镇规划是村镇建设的龙头,事关农村建设的长远发展。我市以抓好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村庄规划为重点,层层落实村庄规划编制任务,推动全市村庄规划编制(修编)工作顺利开展。按照《陕西省农村村庄规划建设条例》规划编制层次和省“千村百镇”整治建设试点活动要求,抓紧做好试点、示范村村庄规划编制(修编)工作,组织编制(修编)县域村庄布局规划和村庄总体规划,解决县(区)域范围内建制镇、集镇和村庄的布点及规模、乡镇和村庄的基础设施、公共设施配套等问题,为科学指导村庄建设提供重要依据。
为保证规划编制工作质量,在区县建设局的配合下,集中时间深入到全市34个乡镇、543个行政村免费发送《陕西省农村村庄规划建设条例》(文件及张贴件)、《陕西省农村村庄建设规划导则》、“省、市农村住宅设计图集”6000册,通过政策宣传、技术服务指导新农村规划建设。
为抓好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编制和建设整治工作,我们制定印发了《2024安排全市村庄规划编制(修编)工作的通知》、《2024抓紧做好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规划工作的几点要求的通知》和《**市2006年试点、示范村庄建设整治标准》,指导区县、乡镇、村庄搞好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建设工作。同时在3月底协调规划、交通、电力、林业、农业、扶贫、果业等多个专业部门对全市100余名新农村示范村包村部门干部及村干部进行业务培训,丰富了大家在村庄建设规划、村容村貌整治、村民住宅建设方面的专业知识,增强了管理意识和工作能力。为支持新农村示范村规划编制和村庄整治工作,我市安排专项资金300万元,对每个示范村规划编制补助2万元,村庄整治补助1万元,推动新农村示范村规划建设工作。截止10月底,全市51个新农村试点、示范村村庄建设规划已全部编制完成。我们将51个示范村规划做成展板,到各区县进行巡回展出,推动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全面开展。
采取多种措施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按照省建设厅年初安排,结合我市实际,将“千村百镇”整治活动同市委、市政府今年要抓的创建51个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71个整体推进扶贫开发重点村紧密结合起来,采取市、区县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联合包抓,选派干部驻村蹲点的办法,开展以“培植主导产业、营造新生活、培育新乡风、建设新村镇、创建好班子”和“改善基础设施、培植经济产业、增加农民收入、提高群众科技文化素质和民主参与意识”为主要内容的创建活动,抓两头带中间,全力推进新农村建设步伐。耀州区组织村镇干部赴旬邑参观学习新农村规划建设经验,开阔视野,增强信心。宜君县通过建章立制,落实责任,制定了《新农村示范村建设实施方案》、《宜君县新农村示范村建设职能部门任务分解表》,明确了新农村建设的工作目标和思路。印台区加大财政投入,倾力支持新农村示范村规划建设。区通过健全机构、政策宣传和制定规划,扎实安排新农村建设工作。
二、抓好村庄建设整治,改善村容村貌
根据省建设厅2006年省“千村百镇”试点村镇建设整治目标任务书和市委市政府2024抓建51个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的要求,将6个试点镇和51个示范村作为推动全市村镇建设事业的重点村镇。为确保村镇建设整治任务落到实处,年初,我局与各区县建设局分别签订了2006年试点示范村镇整治建设目标任务书,层层落实责任,量化考核标准,从抓好规划实施和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入手,定期深入区县检查目标任务的完成情况,强化监督、检查,帮助建立完善建设管理规章制度,切实搞好试点示范村镇建设达标工作。通过市、区县、乡镇、村四级联动,有力促进了试点、示范村镇建设整治的开展。
1、加快完善试点镇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城镇合理有序发展。
耀州区董家河镇、孙原镇,印台区广阳镇、红土镇,宜君县五里镇、太安镇6个试点镇2006年共完成投资2296万元,完成水、电、路、商业市场等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建设项目20个,新建工程项目质量全部合格,优良率达到25%以上,极大的提升了试点镇城镇载体功能。1999年以来,全市24个建制镇共完成基础设施项目570项,共完成投资3.16亿元。其中2006年完成基础设施建设项目70项,完成投资4200万元,项目建设已全部进入收尾阶段。随着小城镇基础设施、公共设施的不断完善,小城镇规模效益和积聚效益不断增长,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逐年增加,一些以农业资源为依托的企业在小城镇纷纷落户,为全市村镇经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2、以村庄整治为重点,切实推进新农村示范村建设。
村庄整治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内容和重要突破口。我市采取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方法,注重落实,讲求实效。对省市级试点镇、试点示范村庄,重点抓好基础设施、公共设施的配套建设和完善;对移民搬迁村庄,坚持基础设施及公共设施的配套建设,与住宅建设同步进行。对于经济条件差、基础设施欠帐多的村庄,制定计划,逐步改造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近期结合镇区开发、村庄整治、移民搬迁,在全市各行政村重点开展了村容村貌环境卫生综合整治,通过改圈、改厕,清理垃圾、污水,治理乱搭乱建、乱堆乱放,粉刷旧宅、见缝插绿,大力开展卫生清洁活动,消除农村“脏、乱、差、散”现象,使村庄容貌在短期内有了明显改观,为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起到了一定的带动作用。截止目前,全市完成通村公路及村庄道路建设435公里,完成9处供水设施建设,解决了5300人饮水问题,完成移民搬迁3200人。大部分示范村道路骨架基本形成,修建了村庄排水设施,逐步消除道路积水现象,清理了门前乱堆乱放,治理了村庄环境卫生,进行了三改(改厕、改水、改圈),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等村庄公共服务设施得到逐步完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3、抓好村镇住宅建设,努力改善人居环境。
村镇住宅建设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性工作。去年以来结合各区县地理特点与村民生产生活习惯,将全市农村住宅设计优秀方案和全国优秀设计共27套设计方案2024成册,编制完成了《**市农村住宅设计方案参考图集》,结合《陕西省新农村住宅设计图集》一起免费送发到全市各行政村和国土、扶贫、发改委等部门,供村民在建房时参考选用。同时提供咨询和技术指导,帮助村民建设结构合理、功能齐全、经济适用、环境卫生的住宅,改进生活方式。2006年全市完成村镇建房建筑面积35.2万平方米,完成投资11792万元。
三、整合资源,发挥综合效能,推动新农村建设深入、健康发展
一是齐抓共管,形成合力。我局作为城乡规划建设职能部门主要抓好村镇规划建设整治;交通部门抓好村镇公路勘察设计,加快乡村公路网建设;电力、电信、广播电视部门,做好中心村及自然村落的通电、通讯、通广播电视工作;扶贫机构加大扶贫重点村的基础设施投入和加大对试点示范村新产业的扶持;金融部门加大对新农村建设的投入,通过各方的共同努力,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支持和保障。
二是积极拓宽资金渠道,加大政府投入力度。今年开始在市级财政预算中安排新农村规划建设专项补助资金,主要用于扶持、奖励试点示范村镇规划、基础设施建设、业务培训等。各区县政府和乡级政府也加大了对重点村庄规划建设的投入。按照村庄建设规划,部门协作,集中安排项目建设,综合使用项目资金,最大限度发挥资金的集聚效应,推动村庄建设发展。由市、区县政府牵头,整合计划、水利、农业、扶贫、交通、乡企、卫生、林业、电力、电信、教育等投向农村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等方面的专项资金,向各级试点、示范村镇倾斜,安排好建设顺序,逐年实施。
三是强化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意识,充分发挥村民自治组织的作用。把阶段性集中整治与日常性管理结合起来,建立健全村规民约,建立健全门前“三包”责任制以及全体村民共同保护环境、爱护卫生的责任机制和约束机制。充分发挥农村自治组织的作用,建立巡察制度,加强工作督促检查。同时,通过村级自治组织经常性地开展“卫生庭院”、“星级文明户”、“文明村庄”、“信用村”、“信用户”等群众性评比活动,激励先进、鞭策后进,促进新农村建设走上规范化、制度化轨道。
四、存在问题及下一步工作打算
农村村庄规划方案范文第5篇
一、工作目标
村庄规划实施工作是一项多赢的举措,可以加快推进农民集中居住,改善农村居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土地集约、节约利用,为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打下扎实基础。通过村庄规划实施工作,逐步建立“县指导,镇主抓,村实施”的工作管理体系,完善工作机制;不断探索村庄规划实施中涉及的承包关系调整、建设用地落实、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途径与方法,通过实施工作的推进,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逐步完善相关政策措施。
二、工作步骤
(一)建立工作班子,制定工作方案(9月)。一是建立工作班子。镇建立以镇长为组长,分管副书记、人大副主席、城建副镇长、农业副镇长等领导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副书记任办公室主任,抽调相关部门领导组成专门工作班子;各村也要成立以书记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并下设工作班子。二是制定工作方案。各村要根据盐委[20*]26号文件精神,结合本村实际制定实施工作方案,排出工作计划,明确工作任务,落实工作职责。
(二)完成规划回头看工作(9月20日前)。按照村庄规划回头看的要求,认真做好规划完善修编工作,经镇审核后抓紧上报审批。
(三)取得建设用地(9月20日至10月中旬)。一是开展调查摸底,通过下发摸底调查表、召开会议等途径,摸清各规划点5年内建房户数,确定规划点上落实土地的办法、位置和数量,并预留一定的余量(首期启动中心村庄安排土地一般不少于20亩、30户农户建房的量)。在此基础上摸清承包关系、承包面积、地面作物等情况,登记造册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