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本网工作总结内容页

企业培训个人总结【推荐5篇】

2024-07-10 15:42:07工作总结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企业培训个人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企业培训个人总结范文第1篇

一方面认真组织学习电网公司、供电局以及县供电公司工作会议、领导讲话精神,2011年上半年。使每一位员工在思想上就有所准备,明确当年的农网工程的工作任务、工作重点以及本部门的努力方向;另一方面为配合公司‘十四项’基础管理达标工作,组织了本部门员工就工程建设方面的管理要求、管理标准进行了全面学习。

二、工作情况

1、完成了年无电地区电力建设项目竣工资料制作、验收、结算、审计工作

该工程计划投资3852万元,工程于年10月20日开工,于年12月11日完工。工程完工后,工程部积极组织工程验收、工程竣工资料、工程结算的编制,及时申请供电局城农网项目部进行验收工作。本批工程累计完成181个工程项目;新建10kV线路177.287km,低压线路245.2775km,其中:0.4kV线路41.628km,220V线路(含接户线)203.6495km,安装配电变压器162台,总容量13485kVA,改造无电户数5081户,工程初步结算3851.76万元。目前本批工程正在审计中,预计6月底审计工作结束。

2、完成了年中西部农网完善项目建设及县级验收工作

该工程计划投资815.15万元,涉及9个乡镇、11个行政村、18个自然村,共计33个工程项目,新建10kV线路34.43km,400/220V线路40.51km,变压器29台,容量2645kVA,“一户一表”1066户。

工程于年12月20日开工,于2011年4月21日实物工程完工,现在验收工作已经基本完成,目前正进行工程竣工资料、工程结算工作。

3、完成了-2011年农网改造升级项目建设工作

该工程计划投资2002.1万元,涉及17个乡镇、61个行政村、82个自然村,共计105个工程项目,新建10kV线路91.12km,400/220V线路57.18km,变压器87台,容量13170kVA,“一户一表”1011户。

工程于2011年4月14日开工,目前已完成工程量的90%,预计2011年6月底完工。

4、完成了2011年农网改造升级的设计任务

根据《供电局关于下达2011年农网改造升级及无电地区电力建设工程35千伏及以下储备项目设计任务的通知》(曲电计[]64号文)要求,已完成工程设计任务,工程预计投资5098.21万元,新建10kV线路166.94km,400/220V线路122.5km,变压器81台,容量10200kVA,“一户一表”14479户。于2011年3月7日通过设计评审,并按评审要求完成设计修编工作。

目前,该批工程正处于招投标阶段,预计8月份可启动实施。

企业培训个人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 胜任力 胜任力模型 保险企业高级人才 人才培训

中图分类号:F272.9 文献标识码:A

1个人胜任力理论及其胜任力模型

20世纪70年代美国哈佛大学McClelland教授在研究中发现传统性向测验和专业知识考试测定个人潜能失效问题。通过研究,他认为除智力外,个人认知、特质等因素会促进个人工作表现突出。他倡导胜任力模型取代个人智力测验模型用于预测个人潜能。由McClalland提出胜任力概念已成为全球焦点。胜任力模型是运用人行为方式定义,测试其完成工作所需具备知识、技巧、品质和能力的一种。该模型借助分析不同层次岗位行为因子,确定员工具备能力要素和技术熟练程度,判定员工工作胜任度。

2保险企业高级人才种类与来源、培训模式及存在问题

首先我们对保险企业高级人才种类、胜任力特征与社会来源进行分析。保险企业高级人才含高级管理人员与高级技术人员。高级管理人员指董事长及其他执行董事,总公司管理层成员,省级分公司总经理、副总经理、总经理助理分公司或中心支公司总经理。高级技术人员指总会计师、总经济师、核保核赔师、总工程师与总精算师、律师与培训师以及公司杰出销售管理人等。保险企业高级人才对整个保险企业组织管理负责制定组织总目标,掌握公司发展经营大局并评价组织绩效人。在公司组织中制定公司战略,确定各部门任务,分配各部门资源,批准计划、预算和主要投资,考核工作绩效以保证公司顺利运作。

保险企业高级人才胜任力特征:(1)个人性格品赋;(2)个人认知力;(3)个人行动力;(4)个人交际能力;(5)思想力与领袖权威。高级人才胜任力是一项潜在资产,在适当工作环境条件中可产生高附加价。来源有:一是保险企业自我培养;二是将有潜质对象交高校培养;三是通过人才招聘,从别的企业挖角。

笔者随机选取了佛山市保险企业1000人员作为调查对象,对其所在保险企业人才培训现状进行问卷调查,发放调查问卷1000份,回收835份,其中有效问卷779份,问卷回收率和有效率分别为83.5%和77.9%。本次问卷调查以佛山市保险企业高级人才为研究对象,用随机抽样的方法从中选取1000名工作人员。在779份有效问卷中被调查人员有高层管理者10人,销售人员479人,管理与服务类人员290人。通过调查,佛山市保险企业高级人才培训状况归纳如下:首先是培训体制不健全。表现为缺乏专门的培训部门和培训模式。10.1%的高级人才表示所在公司没有专门培训部门和培训师;69.2%的高级人才表示所在保险企业只有兼职培训人员;20.70%的高级人才表示所在保险企业没有专职培训师。调查结果还显示96.2%的销售人员接受过公司组织的专业培训,59%的管理服务人员接受过高级人才培训,只有18%的高层管理人员接受公司组织专业培训。其次是人才培训系统欠缺、管理机制不健全、培训程序和方式单调。而调查结果显示,保险企业高级人才培训程序上有诸多缺陷。67.40%的高级人才表示公司在进行培训前未听取员工意见和建议;49%的高级人才表示公司培训简单化、流程化,难以达到目标;60.3%的高级人才表示公司的培训结果对自己之后工作没有影响和促进作用;28%的高级人才表示培训对自己产生一定影响和帮助;只有7%的高级人才表示公司的培训对自身未来职业发展有很大帮助。而在我们的调查结果中,高级人才所接受培训模式以演示类型为主,传递类型中师带徒、自我学习比较常见,团队建设类型较少。再次是培训内容较单调。保险企业对高级人才的培训主要集中于知识和技能培训,而对职业规划与职业态度培训、思维与价值观培训和心理素质与智力培训重视较少。55.40%的高级人才表示公司在培训后没有任何形式的考核或者考察;36%的高级人才表示公司在培训后的绩效考核流于形式,难以准确显示培训有效性,而只有8.6%的高级人才表示所在保险企业在培训后有良好绩效考核评估制度。我们认为佛山市保险企业高级人才培养特征在全国范围的保险企业人才培养体系都普遍存在,可归纳为人才培养目标不清,制度不全,模式使用不当等。为提高中国保险企业高级人才培养水平和培训能力,建议应用流行的人力资源员工胜任力模型及其方法。

3 如何在保险企业中使用胜任力理论模型构建人才培养与培训体系

认识保险企业高级人才培训的作用与功能。西方国家早期企业高级人才培训理论不仅强调高级人才教育培训重要性,更重视客观条件下高级人才培训模式方法。人力资本理论创始人西奥多?舒尔茨在20世纪60年代依据大量实证研究,得出一个突破性结论:在现代社会,人的知识、才能和健康对社会经济增长所起作用比物化资本和劳动增加所起作用要大得多。提出保险企业高级人才胜任力模型构建方案方向,保险企业高级人才包括高级管理人员与高级技术人员两类,保险企业高级人才胜任力模型含义。胜任力,是指在组织中驱动人才做出绩效个人素质,是人才通过不同方式表现出来知识、技能或能力、职业素养、自我认知、特质和动机等素质集合。胜任力模型是胜任力理论在企业管理的应用一种技术。目前该模型指,首先针对企业职位表现优异人群组合起来的数字结构,描述有效完成特定组织具体工作任务人群所需知识、技能和特征组合指数。其次,胜任力模型是描绘出能够鉴别绩效优异者与绩效一般者在工作动机、特质、技能和能力差异特征的指数排列组合。最后是多组指数体系,它能够衡量一个人工作主要能力特征。Boyatzis,1995构建洋葱模型是目前公认的一大胜任力模型。RichardBoyatzis提出“素质洋葱模型”,该模型通过展示个人素质构成和被观察和衡量特点。

“洋葱模型”是指把胜任力素质结构看成洋葱一样,由内到外层层包裹,中间的核心是动机,然后依次为特质、自我形象、社会角色、知识、技能。喻义内层是人内在的难以测量部分,不容易通过外界影响而改变但对人员行为与表现起关键作用。处于外层素质越易于培养和评价;越趋向于内层素质,则难以评价和训练。

保险企业高级人才的胜任力模型构建原则与内容。胜任力模型设计须满足以下原则:第一是科学性与先进性原则,能真实有效反映高级人才关键特征。第二是系统性原则,设计各个指标应具有系统结构和内在逻辑关系,便于量化。第三是定量与定性结合,应加重指标数字化与标准化。第四点是易操作原则。由于高级人才工作职位具有高风险、高收益特点,必须根据行业特点、公司发展阶段战略、岗位要求,通过全面、系统、科学的评估来制定计划。基于胜任力模型的保险企业高级人才培训构建原理。首先要明确培训原则。可按照以下“三全” (全员、全程、全方位)原则设计公司培训方式:第一,全员是指保险企业内所有高级人才都应有参加培训机会。要根据高级人才岗位制定与之相匹配培训计划。第二,全程是指高级人才自踏入保险企业后培训就应贯穿其职业生涯。在适应工作的同时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参与相应培训来协助人才企业内职业发展。第三,全方位培训不仅是工作技能培养,还包括素质、人际关系、道德修养等。高级人才胜任力培训还要考虑高级人才的个体需求和职业发展阶段,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才在各个职业阶段的工作情感需求。其次要按激励原则将人员培训与任职、晋升、奖惩、工资福利等结合,让受训者受到某种程度鼓励。再次要以特殊性原则安排。特殊性原则即要求高级人才培训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人员具有针对性。第一步根据保险业的发展特殊性和人才能力现状,人力资源管理者要采用科学方式方法结合企业发展阶段,针对不同部门、不同岗位,测定企业成员能力量和结构。第二步通过科学测定,对企业内具有不同能力的高级人才给以不同的待遇,能力高、结构合理的,给予其高待遇。第三步是关注能力实现。高级人才能力分为潜能力和现实能力。个人潜能力与职位的适应又分为:高度适应;低度适应;完全不适应。针对后两种情况,管理者就需要根据高级人才的个人潜能力适时变动其岗位。

构建高级人才培养模式内容。基于胜任力模型保险企业高级人才培训体系由四个模块构成:培训需求分析、培训项目设计、培训实施与转化、培训效果评价。这四个模块在基于职位分析构建的基础上,相互联系、相互渗透,构成人才培训体系。首先,培训需求分析。从2003年起,中国保险业“全员培训”的观念深入人心。但其高级人才培训暴露出诸多问题。突出表现在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培训质量不高。究其原因,培训需求分析缺位是症结所在。基于胜任力的培训需求分析是以胜任力模型为基本框架,吸收了传统培训需求分析的三层次结构以及定性、定量的评价手段,通过对组织环境、组织变量与优秀高级人才关键特征来确定岗位培训需求。其次,培训项目设计与实施步骤。基于胜任力模型的保险企业高级人才培训,要树立培训“胜任特质本位观”,以改善人特质和具备能力目标。培训设计分为以下步骤:第一步根据培训需求分析结果,确定保险企业不同职位群胜任力模型。确定职位胜任力模型是人才培训的有效关键。我国保险企业高级人才培训常具备较强主观性,其往往作为一种被动行为或补救措施出现在公司管理工作中,利用客观数据参数确定培训目标与内容。第二步利用调整后胜任力模型,评估保险企业高级人才个体素质和胜任力现状寻找差距。第三步根据现有胜任特质与理想胜任特质之间的差距值,确立培训任务、培训内容与计划。第四步确定培训设计与开发方式。再次注重培训过程管理。培训计划制定后,就要有组织计划的实施。从实际操作面上应该注意几个问题:首先,执行培训时最好与考核结合,重视过程控制,观察参训者反应与意见。其次,培训计划执行时应当注重弹性原则和例外管理。对于一般性的训练,可以统筹办理,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主要负责。对于特定性的培训,应采用例外管理,由各个单位根据情况弹性处理。最后,培训活动应注意事前沟通,塑造学习气氛,从而加强学习互动,逐步建立学习型组织。培训计划的实施包括挑选培训师,选定教材和制定教学大纲,选定培训时间、场地和设施等一系列步骤。第一步选定培训师。培训师能力与素质将直接影响培训效果。第二步确定教材和教学大纲。通常教材来源包括公开出版教材、内部自编教材、培训公司开发教材和培训师编写案例。教学大纲是根据培训计划,课程性质、任务和要求,知识和技能范围、深度、结构、教学进度,特别是针对实践性教学环节步置。第三步落实好培训时间、场地和设施。最后培训效果评价。人才培训效果评价一方面是对学习者能力提升度测量,另一方面是对培训者及培训工作功效检验。人才培训成效评估结果交给人力资源部门决策者参考。

参考文献

企业培训个人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教育培训;行业发展;企业管理

教育培训是提高企业员工专业技能和综合管理素质、增强企业竞争力的现实需要;有效的加强教育培训工作,结合绩效薪酬体系,完善激励措施,是企业“培养人才、留住人才”的有效措施之一;经常性的、系统化的教育培训工作可以促进企业内部、业务系统内部的交流、学习、提升,提高员工的团队意识和企业归属感。

国有建筑施工企业教育培训工作的发展实践未能适应行业发展、企业内外部环境变化、企业管理改革的节奏与速度,体系建设相对滞后,在诸多环节中还存在不少问题。例如,企业对教育培训工作观念转变不到位,重视不够;企业教育培训工作的组织模式未建立、人员配备不到位、制度体系不健全;培训需求分析机制不完善、针对性较差;缺乏有效的培训评估,员工参与积极性不高等。

从北京建工四建公司的教育培训制度来看,本着在制度建设方面细致深入的精神,在抓好执行落实的前提下,做好教育培训工作所需的制度保障作用是能够得到充分体现并发挥较为重要的积极作用的。为了促进《培训管理办法》的实施,我们于2013年年底了《培训工作计分评比管理实施细则》。下面笔者就培训计分评比管理在实践中的应用分享一下。

1 确立培训计分评比的工作目标

计分评比应用的目的就是加强培训管理工作,进一步提升培训效果,打造素质优秀、能力卓越的人才队伍,在公司范围内分层分级地建立起以业务系统和各基层单位为培训责任主体,快速改变培训数量过少的现状,逐步形成“比培训数量、赛培训质量、竞培训效果”的良好氛围。

2 确定培训工作的归口管理部门

公司总部人力资源部为归口管理部门,除做好本业务系统及公司重大培训工作外,负责统计汇总各业务系统、各基层单位培训工作的开展情况及其档案管理工作,对各业务系统、各基层单位培训工作开展的真实性、有效性进行统计确认。

3 培训工作统计确认的分类

根据公司是两级分布,公司总部和基层项目部、分公司,两层分布的特点,将培训工作的统计确认分为两个序列:业务系统和基层单位。业务系统包括公司总部各个部门,基层单位序列包括基层各个工程项目经理部、京外各区域分公司、各专业分公司(水电、装饰、金属等)。

4 培训资料的报送要求

在该项工作的责任人上,业务系统由部门负责人(部长)直接负责,基层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员负责。在报送资料要求上改变了以往只要求提交培训签到表和审批表资料。增加了对审批、计划、培训通知、实施过程、效果评估、总结及台账资料的要求,并且报送时间在培训结束后两周以内。

5 培训计分规则

每半年组织一次计分评比工作,分上半年及下半年两次。上半年、下半年两次计分评比排名工作完成时间分别不得晚于7月底、第二年1月底。按“业务系统”、“基层单位”两个序列,分别制作《公司业务系统培训工作计分排名表》和《公司基层单位培训工作计分排名表》进行计分排名。

6 奖罚规则

每次计分评比排名结果须向公司党政联席会汇报并在全公司范围内。单次评比周期只奖励前三名,不单独处罚;连续两个周期均排在后五名的减发绩效工资。公司人力资源部在每次排名结果公布之日起的一个月内安排两个序列“连续两个评比周期均排在后五名”的单位负责人向公司党政联席会专题汇报整改方案及整改承诺;拒绝汇报的,全额缓发该单位负责人应发年度绩效或总经理特别奖励,直至完成汇报工作。

企业培训个人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企业 员工培训 人力资本 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C9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4-243-02

企业若想在激烈的竞争中求得生存与发展,除了持续不断地进行经营结构的更新改善外,不断进行人力资源开发,重视员工培训是企业保持良性运营的重要方针之一。员工培训是有效地增进员工知识技能和能力,更大程度地实现员工的自身价值,提高员工满意度,增强对组织的归属感和责任感,为企业打造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员工培训直接影响到员工的素质和工作绩效并进而影响企业整体竞争力。

一、企业进行员工培训的必要性

员工培训给企业带来的好处是多方面的,培训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受训者在知识、技能、态度方面有明显的提高和改善,增强工作能力和工作效率,从而使企业获得明显的经济效益。

1.培训是企业获得人才的保障。企业获得人才的来源主要有两个:其一是社会,其二是学校。但无论从以上哪种渠道获得的人才都不能直接成为真正意义上对企业有用的专业人才。这种专业人才的培养周期很长,而且即使科班出身也有许多缺点,不能保证立即就可以发挥作用。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中的绝大部分就只能依靠企业的培训来得以提高而真正为企业所用。培训使“外部人才”转变成为“内部人才”,是企业获得优秀员工的必由之路。

2.培训能降低成本。通过培训,能够改进员工的工作表现,激发员工的工作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企业管理成本得以节约。这种节约是多方面的,这不仅仅表现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由于技术人员素质的提高,优化生产经营方案,保证安全,提高质量,降低成本,还表现在由于员工工作能力的提升使工作效率的提升而带来的成本的降低,深层次的连锁效应还表现在能够对公司的政策有建设性理解从而带来的价值。

二、企业员工培训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企业适时地对员工进行培训很有必要,培训要达到理想的效果,必须有科学的安排和有力的措施。不少企业管理者在进行员工培训过程中陷入了种种误区。

1.没有健全而系统的培训机构。企业培训体系不完整,没有专门的培训部门,甚至没有专门的培训教室和培训器材,培训工作大多由企业一个部门自行组织和安排。在制度上,企业虽有培训制度,但大都不完善,企业都是重形式,轻考核,缺乏健全完善的培训效果评估体系,仅仅把培训当做是一项任务,任务完成就好,没有及时地做出培训报告,对培训过程进行总结,针对问题进行反馈并提出改进。以至于受训者在业务上有哪些改进和提高,程度如何,今后的培训需要怎么改进,对这些问题的回答管理者总是略显底气不足。

员工培训缺乏长期性系统性的规划,大多出于短期收益的考虑,企业都是“头疼治头,脚疼治脚”,只有在企业经营上出现了问题时,才组织开展一些临时的培训,结果在培训内容和方式上存在较大的随意性,很多企业的员工培训都是在走形式,导致了企业的根本问题往往得不到解决,跟不上市场的步伐,常处于被动的地位,从而影响企业竞争力的提升。

2.培训前缺乏科学细致的需求分析。很多培训负责人都抱怨员工每次培训都不愿意参加,即使参加了培训后也没有什么改变。结果就是企业在培训上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到头来却收效甚微。经过深入了解可以发现,根本的原因是缺乏对培训进行有效地需求分析。大部分企业把培训当作“特效药”,哪里有问题就培训哪里,培训工作既没有计划,也没有形成良好的制度和规范。这种哪疼治哪儿的做法使企业的培训工作既没有整体性,也没有连续性。而且员工可能会在培训过程中重复学习自己已经掌握的技能,使员工产生一种培训可有可无,培训没有效果是在浪费时间的感觉。员工不愿意参加培训,学不到工作中急需的技能和知识,这无疑违背了培训管理者的初衷。

3.培训内容脱离实际,缺乏针对性。很多企业将培训当成是对外界宣扬企业形象的幌子。或者培训急于求成,在未进行充分的考虑和调研的情况下,就组织员工参加各种培训课程,忽视了培训内容对受训对像是否有指导性,且培训方式单一,造成员工参与积极性不高。培训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对实际工作也没有指导作用,反而增加了企业的成本。

4.培训方法单一。在实施培训过程中,对于大部分企业员工的培训方式还是以效率较低的课堂教学、知识传授为主,甚至部门培训大都是“传,帮,带”的师徒模式,忽视了运用多样化的培训手段,培训技术的创新能力不足。不注重调动受训员工的积极性,没有从成人学习的特点和企业工作的实际需要出发。

5.培训教师队伍不稳定。每个企业无论是在技术上、工艺上还是管理上等都有其独特之处,所以社会上的培训资源不能完全满足企业的培训需要。很多企业出于节约的本能,一般没有设置专职培训师或聘请兼职讲师,由于企业内部缺乏一支相对稳定的专职或兼职讲师队伍,平时又疏于对培训教材的开发和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培训时教材东拼西凑,难以保证培训效果。

三、加强企业员工培训的对策措施

人力资源是企业所有资源中增值潜力最大,最具投资价值的资源。所以面对企业在培训方面出现的种种问题,管理者要做的就是深挖问题出现的原因,从根本上去解决问题,使员工培训获得更好的效果。

形成一个好的培训机制,能够让培训产生良好的效果。笔者认为培训应该分为三个阶段,从无到有、有以后从形式带动内容,再到从内容带动形式。现在企业的培训往往停留在第2个阶段:老总明白培训的重要,这里的“明白”不管来自自己内心的认识,还是对于外界的跟风,老总都会组织培训,实际这个培训有没有作用,有多大的作用心里应该有数。以下几个对策有助于帮助企业更快地从第2个阶段过渡到第3个阶段。

1.加强培训理念的转变。

(1)加强高层对培训的重视,增加培训的投资。企业管理者对培训的态度直接决定了培训的成效,管理者必须转变观念,树立全新的人力资源观念:企业培训不应该是少数人的福利或奖励,而应是一个从领导到普通员工的全员培训,每次培训身体力行,带头参加,提高员工参与的积极性;不断加大员工培训的力度、频率,使员工培训工作经常化、制度化。企业必须从高层领导做起,对员工培训给予充足的重视和恰当的培训投资。

(2)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企业文化对于企业来说,已经不仅仅是对外宣扬和沟通的工具,它更是企业加强自身发展的有利工具。一个良好的企业文化能有效地激励员工为企业做出自己的贡献,激发员工的创新力,为企业培训提供良好的培训氛围,还能增加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途径有很多,可以相互借鉴,结合自身的特点,选择一些成本低、收益大的方式。

2.建立科学的员工培训体系。培训体系无非是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就是内容体系,培训什么;第二就是方法体系,用什么方法、手段培训;第三就是制度体系,培训不是某一个人的想象,或者认为重要、或者某个老板重视就去做,而是一个企业的基本制度。

企业的培训体系框架要解决四大问题:新员工培训如何系统化、管理者培训如何制度化、核心人才的培训如何专业化、技能人员的培训如何持续化。企业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培训体系,包括整个培训的资源系统,环境、经济和企业面临的状况,还有各个部门,将这些基础要素整合起来。有效的管理模式包括组织系统、员工发展、培训政策、培训管理、讲师管理等。

3.充分利用企业内部的培训资源,建立企业内部培训师队伍。无论采取何种培训方式,培训的实施总要由培训师来完成,因此培训师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培训效果的好坏。培训师来源基本上有两种途径:一是外部聘请;二是企业内部讲师。一套完善的企业内部人力资源培训的开发体系,从其构架来讲,内部培训师队伍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企业应尽可能利用各种方式在内部挖掘培训资源,做到人尽其才。企业应充分发掘在某一方面有专长的员工,使其经过适当培训后,成为在这一领域的培训师,为相关人员进行培训。这样的培训师对企业的工作非常了解,讲课内容针对性和实用性都很强。这样既可以降低培训成本,又可以挖掘出员工的潜能和一些潜在的人才,还可以结合企业内部的技术、管理等实际情况开发出有的放矢的培训教材,从而真正能够有效提高培训效果。

4.加强培训效果的评估,提高培训质量。培训评估起着信息反馈作用,它主要是调查收集受训者和有关人员对培训项目的看法,考察员工在接受培训后工作态度、行为与绩效是否发生变化。为了做好培训评估,培训部门可以通过四项标准掌握培训信息:一是学员反映,即培训对象的意见可参考“现场反应度”和“内容吸收度”两项。二是知识标准,即员工通过培训获得的知识是否具有可操作性和实用性,所学到的方法和技能是否可以用到实际工作中。三是行为标准,即培训后的行为变化,主要指工作中的行为、工作绩效。四是成果(投资报酬率),即培训产生的影响,包括员工满意度是否提高、企业产能及利润是否上升等。这四项标准从不同的方面提供培训信息。在员工培训的实际评估时,应将这四项标准结合起来使用,通过这些标准来检查培训效果,发现培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检验培训是否符合企业的实际需要。

5.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建立完善员工培训激励机制的目的有两个:一是调动全员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二是防止部分员工在接受培训后跳槽离开。因此,企业必须建立和完善相应的培训激励机制,对参加培训并取得较好培训效果的员工给予各种方式的激励。如把薪酬激励、职务升迁与培训挂钩,在用人方面从政策上给予适当的倾斜,建立健全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培训和用人机制,激发人才内在活力,突出“收入靠奉献,奉献靠素质”的薪酬分配观,建立公平合理的分配制度,体现同工不同酬,同酬必同效的企业薪酬绩效结构。

四、结束语

人力资源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企业间的竞争己经从资本、物质等有形的资源转移到对素质优良的人力资本的竞争,员工培训是企业最重要的人力资本投资。对于企业的经营者来说,实践已经证明,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依赖于卓有成效的人力资源培训工作。有效的人力资源培训对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生产效率具有巨大促进作用,企业要突破发展瓶颈,必须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通过有效的员工培训,提高员工综合素质、提高员工的人力资本存量,营造良好的组织氛围,使其能更好地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少华,姚望春.员工培训实务(第2版),2011.6.

2.葛玉辉.员工培训与开发实务,2011.6

3.胡敏.国有企业员工培训的问题及与美国企业培训的比较[J].华东经济管理,2007(7):6~12.

4.杨雪晶,江平岳.西方企业的员工培训及其启示[J].人力资源管理,2007(7):10~14.

企业培训个人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建立;企业;培训体系

培训是企业的管理职能,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用人不在于如何减少人的短处,而在于如何发挥人的长处。人的长处,才是一种真正的机会。松下幸之助说:打败竞争对手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比对手学得更快,培训很贵,但部培训更贵。一个天才的企业家,要不失时机的把培养和训练员工排在重要的工作日程。培训在企业中的具体作用:一是宣讲企业文化,二是服务战略转型,三是分享工作经验,四是传承核心技术,五是讲授专业知识,六是总结团队智慧,七是推动改善创新。如何才能建立良好的企业培训体系?基本思路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培训机构设置

培训机构是企业组织培训的常设机构,是培训工作的计划、组织、执行与评估的部门。它应该包括公司专职培训管理人员、部门培训兼职管理人员、内部培训讲师、公司领导等。设置这一机构就是为了更好的开展培训工作,使培训深入到每个部门,每个岗位。因为培训不是仅凭某一个部门或某一个人就可以完成的工作,接受培训、提供培训是每个管理人员的工作职责。

1)专职培训管理人员设置:应设专职人员。主要职责包括:

(1)制定企业的年度培训计划、月度培训计划与年度培训预算,并实施或监督实施;

(2)进行培训需求调查和培训效果评估;

(3)档案管理:员工信息、培训档案及台帐、外部培训机构及讲师信息管理等;

(4)组织收集、开发并建立公司培训教案库,定期进行修改和整理;

(5)建立健全培训管理制度;

(6)维护培训场地和设施,充分开发与利用各类培训资源。

2)设置兼职培训管理人员:每个部门由部门负责人指定一名员工担任。主要职责如下:

(1)拟订部门月度培训计划;

(2)组织执行部门培训工作;

(3)收集、开发部门相关培训教材;

(4)进行部门培训需求调查与培训效果评估;

(5)贯彻执行培训机构下达的其他工作任务。

3)内部培训讲师配备:内训师是公司进行有效培训的必要条件。外部的讲师有其自身优势,但内部讲师更为了解公司情况。内部讲师在传授相关知识技能的同时,可以将自己的工作心得与公司实际情况相结合,培训内容更为贴近实际,更易于理解和接受;而培训的过程同时也是内部人员总结工作、提升自我的过程。任何一个企业都有很多优秀的人员,我们需要把他们开发出来,引导他们发挥更大的潜能。当然,获得内部讲师资格既是一种荣誉也是一种责任。

2 培训管理制度

培训工作要想取得好的效果,就必须得到全体员工的支持。获得支持除了宣传推广外,应建立一系列的制度,从制度上保障培训的相关工作顺畅运作并成为企业运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用制度的力量有力地约束员工,使员工认识到培训不仅是一种权利,也是一种责任。

培训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培训工作管理、讲师管理办法、学员管理、培训需求与评估制度、培训考核管理、外派培训规定、个人进修管理规定等。

3 培训与考核

接受培训和提供培训是我们提高工作能力的重要途径,但同时也是我们的工作职责,所以培训工作必须与考核挂钩。

1)专、兼职培训管理人员的考核。(1)培训日常工作执行情况;(2)培训执行时间;(3)讲师管理情况;(4)培训积分;(5)培训计划与总结;(6)培训效果评估与需求调查;(7)对部门培训的帮助与监控;(8)培训课程的开发;(9)培训课程资料的收集与整理等。

2)部门主管以上人员:(1)获得几门授课资格;(2)讲课时间;(3)听课时间;(4)培训工作的执行与重视程度;(5)培训积分等。

3)普通员工:(1)培训出勤率;(2)听课时间;(3)培训积分等。

奖惩措施:对在培训活动中表现优秀的员工采取晋级、提薪、奖金或其他的奖励方式,对表现不佳的员工实施一定惩处。

4 培训形式

为了达到培训的最佳效果,根据不同的课程、内容选择合适的培训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自学法、游戏法、案例法、双向交流法、开放行动法、外派培训法、外聘培训法、网络培训法、岗位轮换法等。

5 软硬件建设

1)引导企业内部形成一种愿意指导、愿意交流、愿意分享知识和经验的开放的氛围,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引进具有开放心态的新员工;培训与宣传;鼓励沟通与交流;建立考核、激励机制等。

2)培训硬件建设主要有两部分:一是提供较为齐备的培训物质条件,这些物质条件主要包括培训设备、场地、器材等;二是建立比较完善的培训信息系统,主要包括培训课程规划、企业内部与外部的培训师资信息(包含每次授课情况的总体评价)、培训需求信息、培训原始文件、培训统计台帐、培训效果评估信息等。建立培训信息系统的目的是方便统计分析、科学评估培训的效果。衡量培训效果的指标通常有培训覆盖率、培训满意度、培训出勤率等指标。如果没有一个完善的信息系统,年终评估培训效果时就无法得出这些指标的准确数据。

6 过程控制

在培训体系的运行过程中还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企业培训必须首先确立并公布培训的方针和政策。公司高层应该予以高度重视,由此表明公司高层对培训的认识和决心,这有利于推动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

2)培训必须结合企业的发展方向与规划。培训部门必须时刻关注公司的动态,了解公司的战略决策、发展方向以及尚且存在的问题。

3)企业文化是企业培训的重要内容之一。企业应重视企业文化的培训,藉此使员工了解企业的价值观和使命愿景,帮助员工确立共同信念,提高企业凝聚力。

4)培训必须与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企业的人才引进工作、员工的个人素质、潜力及发展计划相结合。

只有学习才能提高,只有学习才能发展,这是时代对人的要求,同时也是对企业的要求,企业培训是企业发展动力的源泉。立足今天,助力明天;百年基业,培训为本。以上是本人对如何建立企业内部培训体系的拙见,不足之处,欢迎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刘耀华.新形势下煤炭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J].商场现代化,2010(20).

[2]何玉荣.煤炭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煤炭,2010(0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