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本网活动方案内容页

创模工作方案【整合5篇】

2024-07-10 18:20:01活动方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创模工作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创模工作方案范文第1篇

为切实做好我市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工作,根据国家环保总局最新公布的《“十一五”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考核指标及其实施细则》的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市创模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原《创模工作方案》进行了修改和完善。修改后的《工作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版权所有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和全国、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围绕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目标,进一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落实环保优先方针,坚持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并重,深化宣传教育,加强综合整治,严格环境执法,加大环保投入,提高管理水平,不断改善城市面貌,提高群众生活质量,进一步推进生态市建设,展示美好*新形象。通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促进我市创模工作2007年上半年通过省级调研,年底前通过省级验收;2008年上半年通过国家调研,9月底前通过国家技术评估,年底前达到国家环保模范城市考核标准,力争通过国家考核验收。

二、主要任务和要求

1、深入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确保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连续三年(2006—2008年)名列全省前列;加强环境安全防范,防止发生重特大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制定环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并组织演练;加大环境保护投资力度,拓宽环保资金筹措渠道,建立污染防治基金。确保上述三项基本条件达到创模考核要求。

2、进一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快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使经济持续增长,人均gdp、人口与计划生育年度完成率、单位gdp能耗、单位gdp用水量、万元gdp主要工业污染物排放强度等五项社会经济指标好于全国平均水平。

3、加大工业、服务业和农业污染防治力度,加强环境执法,严格控制新污染源产生,努力改善环境质量,水、气、声环境质量五项指标达到考核要求,特别是城市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100%,且市内无劣v类水体。

4、加快城市污水处理厂、无害化垃圾处理厂、城市绿化等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完善城市功能,扎实开展清洁能源区建设,推广燃油、燃气等清洁能源的使用,巩固提高烟尘控制区、噪声达标区建设成果,并切实做好自然保护区建设,环境建设lo项指标全面达到考核要求。

5、加强环境管理,全面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按期完成总量控制计划,强化环境保护教育,普及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科学知识,全面增强公众环保意识,确保环境管理7项指标全面实施到位。

6、积极开展国家环境友好企业、绿色社区、环境优美乡镇、国家is014000示范区等创建活动,大力推广清洁生产审核,确保两项参考指标达到考核要求。

三、实施步骤

(一)准备发动阶段(2006年8月一2006年10月)

1、进一步学习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关于开展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活动的通知》、《“十一五”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考核指标及其实施细则》等文件,对照新考核指标体系,深入分析我市存在的主要差距和不足。

2、组织考察调研南通、泰州、扬州、苏南等周边地区环保模范城市,学习创模成功经验。

3、根据工作需要和人事变动,调整充实市创模领导小组成员。

4、召开市创模领导小组会议,讨论确定各相关部门、乡镇职责和今后一段时期的工作方案。

5、召开全市动员大会,对创模工作再动员,再部署,迅速在全市掀起创模的热潮。

(二)规划修订阶段(2006年10月一2006年11月)

1、市水务、建设、城管、经贸、环保等部门迅速组织人员,分别对我市原创模《规划》中的市区河道整治工程(水务局)、生活污水处理工程(水务局)、生活垃圾处理工程(城管局、经贸委)、生态建设和绿化工程(建设局、农业局)、城市清洁美化工程(环保局、公安局、城管局、建管局)、城市安静工程(环保局、公安局、*镇)、绿色社区创建工程(*镇、环保局)、产业结构和工业污染防治工程(经贸委、环保局)、宣传教育工程(教育局、广电局、环保局)和环境管理能力建设工程(环保局)等十大工程建设专项规划,按照国家环保总局新的考核要求,结合我市《十一五规划》,进行修订、完善,11月30日前报市创模领导小组办公室。

2、市创模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各单位修订的意见进行汇总后,将修订后的《规划》提交市政府常务会议讨论确定。

3、各相关部门和乡镇成立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及工作班子,明确一名中层干部为联络员,精心制订本单位的创模实施计划,11月30日前报市创模领导小组。

(三)组织实施阶段(2006年1o月一2008年6月)

1、全面推进工程建设:

(1)生活污水处理工程

市水务局督促联合润通水务发展有限公司加快城市生活污水收集管网和输送管网的建设,确保2007年上半年建成。

市水务局督促联合润通水务发展有限公司实施污水处理厂二期扩建工程,确保2006年底前开工,2007年底前建成,使处理能力达到7万吨/日以上(工业废水3万吨/日、生活污水4万吨/日)。

市水务局尽快规划并启动如泰运河以北地区的生活污水收集管网工程建设,并确保2007年底前全部建成。

(2)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工程

市城管局会同相关部门加快垃圾处理方案的论证,并尽快组织实施,确保2007年底前建成投运。

市城管局、*镇健全、完善生活垃圾收集、储运系统,实现日产日清。

市城管局对现有垃圾填埋点进行全面整治,确保无恶臭气体产生。

(3)城区河道整治工程

市水务局尽快编制《*市水环境综合整治规划》,同时统筹考虑城区水质改善、景观建设、防洪建设等规划,尽快组织实施,打造一个清水空间。

加快城区河道的活水工程建设,对内外城河等河道全面清淤,定期换水,提高河水水质,确保城考段面水质达到功能区要求,市区范围内无劣v类水体。

(4)城区绿化工程

市建设局按照《城市绿化规划》,全面实施各项绿化工程,确保城区绿化覆盖率2007年超过35%。

组织创建一批园林式单位、居住区、道路,结合城市特点,建成几个高品位的工程,成为城市建设的新亮点。

(5)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保护工程

市水务局、环保局切实加大第三自来水厂水源保护区管理力度,按照泰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市第三自来水厂水源水质和供水设施保护管理办法的通知》要求,提请泰州市环保局、高港区人民政府加强三水厂水源保护区周边企业和开发区的环境管理力度,防止对水源水质造成影响。

市环保局加强水源保护区内建设项目的环境管理,严格控制新超标污染源的产生,严禁在保护区内新建任何有污染项目。

市环保、水务等部门和各乡镇,按照《*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专项整治行动方案》的要求,切实履行职责,将全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专项整治行动推向深入,确保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2006年超过90%,2007年底前达96%以上。

加快泰黄清水二期工程实施进度,使水源水质较差的乡镇尽快饮上长江水。

(6)城区空气环境污染防治工程

市环保局、*镇等部门进一步巩固城区烟尘控制区建设成果,按要求进行年度复核,完善各项措施,实施长效管理。加强交通干线两侧烟尘排放管理,严查省道、国道两侧冒黑烟现象。

市经贸、商物等部门清理整顿燃煤供应市场,禁止燃用含硫量大于0.8%的劣质高灰煤。淘汰污染严重的燃煤炉灶,加大燃油、液化气等清洁能源的推广力度,提高清洁能源使用率。

市城管、建管等部门开展建筑工地和机动车辆运输中扬尘的整治活动,大力提倡文明施工。

市城管、环保、工商、水务等部门和*镇加大城区特别是鼓楼中心区苏利巷、鹰扬巷等区域的服务业环境污染专项整治,控制油烟、烟尘对环境的污染。

市公安、环保等部门加大机动车尾气专项整治力度,淘汰二冲程燃油助力车、摩托车,鼓励使用环保型机动车。

市农业、环保等部门和各乡镇加大秸秆禁烧力度,有效遏制大面积燃烧秸秆对大气环境造成的严重危害。

市环保局对现有空气自动监测点位进行重新论证布点,尽快提请市政府落实专项经费,再建一个空气自动监测子站。

(7)城区及城乡结合部环境综合整治工程

市城管、卫生、工商、环保等部门和*镇以创建国家级、省级卫生城市为目标,开展大规模的城区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彻底改变城区脏、乱、差状况。

市城管、建设等部门和*、大生、姚王、张桥等乡镇积极开展城乡结合部环境整治,强化环境管理,使城乡结合部的环境管理达到创模考核要求。

(8)城市建设与改造工程

市建设、交通、规划等部门结合城市总体规划的实施,加快城市改造步伐,特别是对如泰运河以北地区、江平路加以改造和建设。

市建设、城管、规划等部门和*镇做好其他沿街年久失修、破烂不堪的门面房屋的改造及残墙断壁的清理工作。市城管、建设、规划、国土、水务等部门和*镇继续抓好沿街围墙的透空改造和沿街建筑出新工程,全面清埋、拆除城区违章建筑。

市城管、工商等部门清理道路两侧不规范、非法的灯箱、广告招牌,消除城市视觉污染。

2、继续抓好其他考核指标的达标:

(1)市环保局牵头制定环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并提请市政府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后施行,保证必要的投入,配备必需的装备,定期组织演练。

(2)市经贸、发改、供电等部门尽快制定全市节能降耗政策措施,对耗电大户、耗能大户、耗电行业强化管理,加大工业结构调整的力度,并对有关数据进行重新核算,使单位gdp能耗达到创模考核要求。

(3)市水务局采取措施,对耗水大户、耗水量大的行业强化管理,并对有关数据重新进行核算,使单位gdp用水量达到考核指标要求。

(4)市环保局加大工业污染防治工作力度,提高主要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率。积极制定削减计划,通过关停、改造、调整、治理等措施降低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

(5)市经贸、供电、发改、建设等部门积极加大城区清洁能源区建设力度,推广清洁能源的使用。

(6)市教育局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在全市中小学全面普及环境渗透教育,提高环境教育普及率。

3、2006年11月,市创模领导小组组建创模资料组,从各单位抽调业务骨干,全面启动资料收集整理工作。各部门、各单位组建本单位的创模资料组,积极开展资料收集整理。

4、市创模领导小组定期、不定期地召开专题会议,检查创模工作进展情况,协调处理相关问题,研究部署下一阶段工作。

5、市创模领导小组定期组织督查,对各部门创模工作进行考核。

6、组织相关部门和单位总结交流阶段性创建工作的经验和做法,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7、邀请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视察创模工作情况。

8、邀请国家环保总局和省厅领导、专家对我市创模工作进行实地考察和指导,并根据他们的意见及时整改。

9、2007年上半年,申请省环保厅对我市创模进行省级调研,做好相关准备工作。

10、2007年年底前,申请省环保厅对我市创模进行省级验收,做好相关准备工作。

(四)自查整改阶段(2008年1月一2008年6月)

1、各创建责任单位对承担的创模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自查,向市创模领导小组提交自查报告,向创模领导小组办公室提交有关资料和台帐。

2、市创模领导小组对各责任单位组织全面检查,提出整改意见,各有关单位全力整改。

3、市创模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各责任单位基本完成创模软件资料建设和相关台帐、原始记录等材料的收集、整理、建档工作,在此基础上编写创模技术报告。

(五)迎接验收阶段(2008年7月一2008年12月)

1、市创模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各责任单位按要求进行整改,完善软件资料和各类台帐,进一步修改创模技术报告。

2、组织编写创模工作报告。

3、2008年9月底前,申请国家环保总局对我市创模进行技术评估,做好相关准备工作。

4、根据国家环保总局技术评估意见进行整改,年底前整改到位,力争通过国家环保总局考核验收。

5、召开迎接验收动员大会,部署迎查准备工作。

四、工作措施

1、明确目标,强化领导。围绕全市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总体目标,各部门、各单位的主要负责人为本单位创模的第一责任人,在市创模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对本部门、本单位的创模工作负总责,对创建过程中的重大问题,高度重视,亲自过问,亲自抓落实。根据工作任务,拿出具体工作措施,明确序时进度和具体责任人,认真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

2、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创模”氛围。通过召开各种会议深入宣传发动,充分利用报纸、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开展宣传教育,组织开展环保进社区活动,广泛宣传“创模”工作的重要意义,努力提高全市各级党政领导和广大群众的环保意识与法制观念,增强全市人民参与环境保护工作和“创模”活动的积极性,营造良好的“创模”氛围。

3、加大执法力度,强化环境管理。加强和完善环境保护法制建设,严格依法行政。进一步加强对工业污染源的监督管理,巩固达标排放成果。进一步加强对建设项目的环境保护管理,严格把好审批关,严格执行环保“三同时”制度,切实控制新污染源。结合企业技术改造,强化产业结构调整,积极推行清洁生产,淘汰技术含量低、能耗高、污染重、效益差的产业和产品,优化产业结构。

4、加大投入,着力提高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水平。抓好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城市污水处理厂和生活垃圾处理厂建设,全面整治城区河道,积极推进城市集中供热工程,提高城市环境建设总体水平。组织开展创建绿色人居环境社区活动,加强市区绿化美化建设,不断提高绿化覆盖率。加强烟尘控制区、噪声达标区和清洁能源区的建设和管理,切实改善市区环境质量。

5、建立责任制,齐抓共管。对创建环保模范城市各项指标和工作任务,根据各有关部门、单位的职责进行分解,签定创模责任书,建立责任制和定期工作进展情况考核制度,对逾期未完成目标任务的,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布,接受广大市民的监督。

附:

*市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相关部门、乡镇职责

为如期实现2008年将我市建成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的目标,根据国家环保总局最新公布的《“十一五”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考核指标及其实施细则》的要求,结合我市各相关部门工作职责,市创模领导小组对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工作相关部门、乡镇职责进行修改和调整。调整后的各相关部门、乡镇创模职责如下:

一、环保局:负责全市创模规划的汇总编制、修订,并做好相关具体工作;严格执行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加强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确保建设项目环评、三同时和规划环评综合执行率达到国家要求;组织开展市长环境保护目标责任状落实工作,环保目标责任制落实到位,实行环境质量公告制度;实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工作,考核成绩连续三年名列全省前列;加强金市工业污染源管理,工业企业排污申报登记执行率达100%,重点工业企业污染物排放稳定达标率达100%;开展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工作,确保每年完成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目标任务,国家重点环保项目落实率≥80%,万元gdp主要工业污染物排放强度<全国平均水平,且近三年逐年下降;加强全市工业固体废弃物和危险废物管理,确保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率≥90%,危险废物处置率达100%;加强环境安全防范,确保全市三年内不发生重大、特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不发生重大违反环保法律法规的案件。牵头制定全市环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并提请市政府定期组织演练;积极开展城区烟尘控制区、噪声达标区复查扩建工作,负责全市有关水体、市区大气环境质量、区域环境噪声、交通干线噪声监测及全市工业污染源监督性监测,确保城区全年api指数小于100的天数达全年天数的85%以上,城市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小于60db(a);按照《*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专项整治行动方案》的要求,积极开展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专项整治,确保全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96%;畅通“12369”环保举报热线,妥善处理环境污染案件;开展公众对城市环境状况满意率、创建工作知晓率民意调查工作,确保公众对城市环境保护满意率≥85%;开展创建国家环境友好企业、绿色社区、环境优美乡镇、国家生态工业园区、国家is014000示范区等活动,各类创建数逐年增加;环境保护机构独立建制,环境保护能力不断提高,达到国家标准化建设要求。版权所有

二、市发改委:负责将环境保护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年度计划,确保城市环境保护投资指数≥1.7%;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把好产业政策关,执行建设项目环保第一审批制,严格控制新上有污染项目;加快经济发展步伐,确保全市经济持续增长率高于全国平均增长水平,人均gdp>1.5万元;会同市环保局制定全市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并监督实施。

三、市财政局:负责将环境保护管理机构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根据国家和省统一要求,设立污染防治基金专用帐户;设立年度创模基金,安排和协调创模重点工程项目配套资金并监督使用;根据市发改委计划要求,协调解决各项环保建设资金,确保城市环境保护投资指数≥1.7%。

四、市建设局:加大城市建设和改造的力度,负责城市广场、公园、景观、景点、观光带的建设和管理,促进城市面貌不断更新;编制《城市绿化规划》并组织实施,确保2007年底前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5%;负责城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的建设和报批工作,确保城区受保护地面积占国土面积比例≥10%;加大城区道路建设与维护力度;配合有关部门开展城市环境卫生和城乡结合部及周边地区环境综合整治。

五、市水务局:负责编制城区生活污水处理及输送管网建设规划,并组织实施,确保2007年底前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80%;负责编制城区河道综合整治、给排水管网和防洪工程规划,并组织实施,确保城市水域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100%,且城区无劣v类水体;加强市自来水公司水源保护,确保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96%;编制全市节水规划,并认真实施,确保全市单位gdp用水量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且近三年逐年下降;负责全市江滩湿地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与报批工作。

六、市经贸委: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执行建设项目环保第一审批制,加大全市工业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组织开展节能降耗工作,确保全市单位gdp能耗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且近三年逐年下降;开展城区清洁能区建设,推广使用清洁能源,清洁能源使用率≥50%;组织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工作,按国家规定进行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的企业数量逐年增加。

七、市统计局:负责创模各项指标统计管理工作,确保统计的数据真实、可靠、可信。

八、市城管局:负责编制城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规划,并组织实施,确保2007年底前城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85%;组织开展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工作,加大城区环境综合整治力度,确保市容市貌干净整洁,使城市环境卫生工作落实到位;负责组织开展城乡结合部及周边地区的环境整治,环境管理符合要求。

九、市计生委:组织全市计划生育工作,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确保我市人口与计划生育年度计划完成率达100%。

十、市公安局:负责全市机动车年检、报废及抽检工作;加强市区机动车辆尾气检测和治理,确保机动车环保定期检测率≥85%;负责交通噪声、社会生活噪声和商业噪声管理;负责开展市区交通秩序专项整治活动,在市区主干道设立禁鸣路段,确保市区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70db(a)。

十一、*工商局:切实把好企业工商注册登记环保前置审批关,严格执行环保第一审批权制;加强各农贸市场管理,开展农贸市场环境综合整治,确保环境良好;积极开展白色污染防治工作,对在城区销售、使用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以及超薄塑料袋的违法行为进行查处。

十二、市交通局:负责城市出入口大道景观建设,保持本部门管养范围内的公路干线路面完好,做好公路用地内绿化维护工作;加强船舶污染防治工作。

十三、市农业局:组织开展省级生态农业市创建工作;负责全市森林公园的规划和报批工作;实施全市林业发展规划,提高全市森林覆盖率;做好全市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

十四、市教育局:组织开展环境渗透教育,在全市中小学开展环境保护专题教育和绿色学校创建活动,确保中小学环境教育普及率≥85%。

十五、市卫生局:协助开展卫生城市创建工作;组织开展全市卫生镇、村创建活动,抓好农村集镇饮用水源监督管理工作;加强医疗废水处理、医疗垃圾处置监管工作,确保医疗废水排放达标率、医疗垃圾处置率达100%。

十六、市国土资源局:加强国土及矿产资源管理,做好资源综合利用和节约工作。

十七、市广电局:组织市电视台、广播电台开辟创模专题节目,开展创模宣传工作,定期播放创模公益广告,环境质量报告和空气环境质量日报、预报。

十八、市文化局:负责我市文物古迹保护和修缮工作;加大城区文化市场管理力度,协助城管、环保部门加强对娱乐业噪声监管。

十九、市建管局:负责建筑施工管理,实行文明施工,防治扬尘和噪声污染。

二十、*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将全市各企事业单位烟气处理设施纳入锅炉日常运行管理中,确保烟气处理设施完好、运转正常。

二十一、市规划局:在城市规划中,充分考虑城市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需求,优化城市区域功能。对土地利用的有关规划,区域、流域的建设、开发利用规划,未编写环境保护篇章或说明的,不予审批。对工业、农业、渔业、畜牧业、林业、能源、水利、交通、城市建设、旅游、自然资源开发等专项规划,未经过环境影响评价的,不予审批。对城区建设项目规划的审批严格把关,确保预留的绿化面积达到相关规定的要求。加强各类管线、城市雕塑、小区景观、户外广告等项目的规划审批,提升城市容貌品位。

二十二、市委组织部:负责将环境指标纳入党政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内容,并会同有关部门强化考核。

二十三、*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加强经济开发区内工业污染源管理,确保各企业废水排放达标率达100%;加强对联合润通水务发展有限公司和福昌固废处理中心的运行监管,确保尾水稳定达标排放,危险废物无害化处置率达100%。

二十四、*镇人民政府:负责镇属工业企业产品产业结构调整和污染防治工作,配合做好“三废”稳定达标排放工作;配合做好市区烟尘控制区、噪声达标区建设成果的巩固提高工作;按照全市创模方案中绿色社区创建要求,敦促房地产开发商、物业管理部门等单位实施绿色、文明社区创建活动和环保进社区活动,及时协调解决居民反映的难点热点环境问题;按要求开展城区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强化城郊结合部环境综合整治,改善城郊结合部面貌;组织镇属学校开展环境渗透教育和绿色学校创建工作。

创模工作方案范文第2篇

宝鸡叉车厂社区创建区级“平安模范单位”为指导,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围绕建设和谐奋进新宝鸡的总目标,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方针,以“平安宝鸡、平安社区”创建为抓手,扎实开展平安社区创建活动,认真排查和调处矛盾纠纷,以社区稳定促进社会稳定,为社区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开展平安创建活动,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是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的有效载体,是维护社会政治持续稳定和长治久安的重要途径。为此,我社区从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的高度,充分认识开展平安创建活动的重大意义,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加强对平安创建工作的领导,成立社区主任孙宗江为组长其他工作人员为成员的平安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开展日常工作。

二、狠抓安全防范,相互协调,确保稳定

1、大力强化各项治安防范措施。

坚持人防、物防、技防有机结合。加大对重点部位的防范力度,加强对社区居民的安全教育,防患于未然。确实保障社区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结合社区的具体情况,进一步健全严格门卫制度、消防管理制度、防汛、巡逻等管理制度,实行安全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确保不发生大治安灾害事故和恶性责任事故。

2、制定完善社区突发性事件的工作预案。

在创建小组的监督下,社区工作重心放到事前预防和事中控制上来,避免各类事件的发生。

3、认真做好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工作。

在家属区确定各单元楼长为治安信息员,按照创建小组的要求和部署,积极开展日常排查调处工作,对各种不安定因素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早化解”,防止矛盾激化。要确保无政治性群体事件发生,避免个体性事件上访,严格杜绝集体上访事件的发生。

4、确保安全工作与整体工作协调一致,树立整体意识。

把“平安单位”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紧密结合,广泛开展安全文明社区创建活动,加强和深化社区综合治理工作,形成群策群治、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5、与有关机构搞好协调。

健全完善本社区与综治办、西关办事处以及长寿派出所的联动机制,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联系,积极配合有关部门的沟通联系,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对我社区环境整治,及时解决各类矛盾和问题。

三、广泛开展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居民的法律意识和平安创建意识

抓好居民学法用法活动。坚持开展法律知识讲座,把法制宣传教育作为社区工作培训计划之中。组织居民参加普法知识培训,努力提高整体文明素质。

深入居民家中,开展平安创建宣传,通过发放平安创建资料,向居民讲解平安创建知识,使创建工作深入人心。

四、常抓不懈,建立长效机制,进一步提高综治工作水平。

严格检查考核制度,采取多种形式落实平安创建工作。综治维稳和安全工作经常化,要高度保持警惕,从严治理,做好人防、技防、物防三落实。做到人走关灯、关机、关窗、锁门,重视公有资产和个人财产的安全及人身安全。

平安创建要在“抓落实、再深化、有创新、有实效”上下功夫,实现社区居民安居乐业,和谐稳定,无重大安全事故的总体目标,确保2015年创建成功。

创模工作方案范文第3篇

【关键词】 信息时代 高校档案 管理服务模式

随着以电子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科学技术逐渐深入至千家万户,人们不断适应着科学技术带来的改变,也享受着它所带来的便捷,不断发展的信息化手段使人们受益良多。其中,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档案管理服务工作也受到了信息技术的重大影响。为了充分发挥档案资料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保障高校教学、行政工作的有效推进,高校档案管理人员必须快速、准确地提供档案资料,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端正工作态度。因此档案管理工作紧跟时代步伐、创新服务模式就成为一项重要课题。

一、信息时代高校档案管理服务特征

科技的不断发展以及高等院校管理体制改革进程的深入使得高校管理者开始意识到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因此诸多高等院校在进行机构改革时,将高校档案管理服务单位从校办或者其他单位分离开来,成为独立部门,并升格成为校级直属部门,职能方面也从被动执行学校有关档案管理的决策转变为主动进行档案管理决策,这种转变对于高等院校的档案管理服务工作的变革具有积极意义。高校档案管理服务工作的地位转变之后,必须要更加注重高校的发展方向,掌握具有前瞻性的信息资料,高效稳定地为学校各项工作服务。现今,独立出来的高校档案管理服务部门在档案开发、资源采集等多方面正不断创新,尤其是以电子信息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时代的到来为档案工作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氛围,使高校档案管理服务工作呈现出新的特点。

1、高校档案形式电子化

传统高校档案一般采用的是单一的纸质馆藏形式,纸张是信息传递和交流的最主要媒介。但是,随着社会电子化工作方式的出现及其推广进程的加快,电子档案逐步产生,高校在进行档案管理时也逐步减少了纸质馆藏方式,电子档案作业方式逐步成为主流。相对于传统的纸质档案,电子档案主要依据的是计算机处理技术,它是以计算机为载体而进行的文件管理,具有制作迅速、存储便捷、不易丢失等特点。这种电子档案以电子文件的形式归档,既可以满足高校档案的所有要求,又可以实现快速、海量存储的目的。

2、高校档案管理服务网络化

不同地区、不同层次的高校之间在办学条件、经费管理上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各高校在计算机设备配置和档案网络管理建设等方面参差不齐。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高等院校正不同程度地进行档案网络化建设工作,将传统的档案管理服务模式网络化。一般而言,在开展档案管理服务模式创新工作时,各高校会根据自身情况以及教育教学需要将档案单位局域网与校园网连接,实现校园网与互联网之间的对接。

3、高校档案管理服务模式趋于多元化

在高等院校进行管理体制改革之前,高校档案管理服务工作者普遍存在观念陈旧的现象,在工作时往往更加注重档案资料的收集与保管,而忽视了档案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档案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建立在这种传统方式上的服务模式则经常表现为“闭架借阅”的低效率方式。随着高等院校管理体制改革进程的加快,档案工作者对档案资源的重视程度得到大大提高,档案工作者已经不再仅仅拘泥于传统的“你查我调”、“重保管轻利用”的管理服务模式,其服务模式呈现出向多元化发展的趋势。档案工作者在进行档案管理工作时,更加注重档案的开发与利用,适当地扩大了档案管理的范围,同时将智能化技术运用于档案管理,将档案管理工作与高科技手段结合起来,在进行档案服务工作时学会了主动服务,树立了“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多途径拓展服务途径。

二、信息时代高校档案管理服务模式创新的必要性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高校管理工作中亦如是。随着高校对自身体制进行的改革,高校各项工作开展过程中出现了诸多变化,教育教学、行政管理方面的新模式层出不穷,对高校档案管理服务模式进行创新也成为重要的改革内容之一。

1、创新高校档案管理服务模式是增强档案管理单位服务能力的客观需要

随着高校自身体制改革工作的不断推进,各种新模式、新事物应运而生,相应地也出现了很多新问题、新动向,需要人们运用新方法来改进管理工作,这就给高校档案管理服务的创新提供了契机。由于档案资料的利用主体不断增加,对高校档案管理服务模式的要求随之提高,面对不断提高的要求,传统的档案管理服务模式与理念已不能很好地适应时代需要,这就要求档案管理服务必须紧跟时展,创新档案管理服务模式。

2、创新档案管理服务模式是改善档案管理服务手段的发展需要

在传统高校档案管理工作中,其管理服务手段以“手工检索与查阅”为主,这大大降低了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低效率的工作方式已不能适应时展的需要。为了紧跟时代,档案管理向网络化著录与检索的方向发展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这是时展赋予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需要,同时也是进行高校档案管理服务模式创新的途径之一。

3、创新档案管理服务模式是实现档案管理服务方式多元化的现实需要

随着高等院校管理体制改革的推进,档案资源的管理工作受到了很大的重视,传统的“重保管轻利用”服务模式已不能适应当前的工作,高校档案管理服务模式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趋势。传统的高校档案管理服务模式比较单一,被动式的管理模式已很难适应高效率工作的要求,远远不能满足服务方式多元化的现实需要,这就为高校档案管理服务模式的创新提供了可能。

三、信息时代创新高校档案管理服务模式的对策

当前,如何对高校档案管理服务模式进行创新以使档案管理工作适应时展,实现服务理念向“以人为本”转变显得尤为重要。前文中,笔者阐述了信息时代高校档案管理服务的特征及档案管理服务模式进行创新的必要性,现就此提出创新高校档案管理服务模式的对策。

1、信息时代大力提高高校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要想对高校档案管理服务模式进行创新,第一,必须提高高校档案管理服务人员的素质。档案管理人员自身素质的好坏决定了其创新精神的强弱。为了提高档案管理服务人员的素质,笔者认为档案管理服务人员必须在思想上及时更新服务理念,积极地“走出去”,树立竞争意思,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最终为高校教书育人工作做贡献。第二,必须增强档案管理服务人员的业务技能。在现今时代,高校在培养档案管理人才时,要不断培养人才的业务技能,使他们在应用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等方面得心应手,这样才能造就出一支具有创新精神的档案管理服务队伍。

2、信息时代积极创新高校档案管理服务内容

高校档案工作人员不能只是对档案进行简单收集,更要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健全与完善高校档案管理服务内容,将其推向更高层次发展。随着高校档案管理服务工作逐渐走上轨道,全面的档案信息管理和档案信息服务方向即将成为主流。由于高校档案最重要的一个价值就是被档案使用主体使用,因此在对高校档案管理服务内容进行创新时必须紧抓“利用”这一关键问题,加大档案编研的工作力度,把相关的信息数据变成有益于教育教学或者行政管理的编研成果,争取最大的效益。

3、信息时代勇于创新高校档案管理服务方式

高校档案管理服务人员在服务时必须转变服务方式,由被动服务转变为主动服务。信息时代的高校档案单位不仅需要立足当下,更要面向未来。在管理体制方面要求建立一套便捷迅速、灵活科学的管理体制,在服务方式方面要求档案工作人员服务方式多元化与高效化。对于档案管理人员,则要求其具有强烈的参与意识,重视档案管理工作,积极参与档案管理一线活动,熟悉相关档案管理流程,明了教职工与学生对档案的利用,加强与其他档案馆的交流活动,搞好档案资源合理配置以及资源共享工作;而对于档案服务人员则要求其对档案利用主体提供积极、主动、热情的服务。

4、信息时代大力创新高校档案管理服务手段

作为信息时代高校档案管理服务模式创新的重要一环,对高校档案管理服务手段的创新不可忽视。在档案管理手段方面,要求积极由传统的手工管理手段转变为现代化管理手段。具体而言,高校档案单位必须大力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进程,将高科技应用到档案管理中,从而逐渐形成以现代化管理手段为主,传统的手工管理手段为辅的档案管理手段;在档案服务手段方面,则要求大力建设数字化档案馆以应对档案利用主体数量的不断增多,这也是现今信息时代的发展趋势。针对高校档案工作人员而言,就要积极运用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对档案中的各种数据包括图片、文字等进行处理,实现表现形式的多元化。这样的数字化档案馆不仅可以实现海量存储,更可以使档案利用主体不受地域限制自由利用档案资料,从而实现资料利用的最大化。

四、结语

信息时代,不断发展的信息化手段使人类受益良多。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档案管理服务工作也受益颇多。为了发挥档案资料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更为了保障高校教学、行政工作的有效进行,高校档案管理工作必须紧跟时代步伐、创新服务模式。

【参考文献】

[1] 许敏:民办高职档案管理创新之我见[J].科技信息,2012(33).

[2] 韩雪:试析信息化背景下的档案管理工作创新[J].东方企业文化,2012(16).

创模工作方案范文第4篇

关键词:科技档案;创新驿站;服务驿站模式

基金项目:河北省档案局2014年度档案科技项目计划“需求导向下的科技档案服务驿站模式研究”(编号:2014-R-07)

中图分类号:G275.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4年9月21日

科技档案是人们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创新活动过程中保存下来的重要技术文件资料,是人类劳动和智慧的结晶,是一种重要的科技信息资源。随着科技创新在经济发展中重要地位的日益凸显,以及科技档案在科技创新过程中的奠基、启迪和激励作用,进一步激发了社会对科技档案的强烈需求。但科技档案的专业性、保密性,传统档案管理模式的被动服务性,满足用户需求的技术手段落后等因素影响,导致科技档案的服务范围较窄,利用率偏低,功能和价值远未得到充分发挥。本文即以满足用户需求为目标,将“创新驿站”与科技档案服务模式相结合,构建科技档案服务驿站模式,以提高科技档案的社会价值功效。

一、科技档案功能及传统档案服务模式转变必要性分析

科技档案是企事业单位和国家机构、社会组织及个人从事生产、科研、基建及管理活动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具有保存价值的,应当归档保存的科技文件材料。科技档案是随着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逐渐形成并积累起来的。科技档案的功能主要表现在:第一,科技信息的档案化管理承担了重要的保管功能。企业及具有创新功能的相关组织是科技信息产生的主体,但科技创新活动的多样性、复杂性和动态性导致科技信息的形式、载体等多样化明显,及时准确地对相关信息收集、整理和保存,便于创新主体的查找和应用;第二,科技信息档案化管理的资料累积功能。持续、动态地收集科技信息并形成科技档案,可为相关组织开展二次创新积累原始资料和技术支撑,节省二次创新的资料收集和处理时间;同时,在资料累积过程中,多种处理技术的应用会激发创新人员的灵感,为二次创新提供契机;第三,科技信息档案化管理的社会应用。科技创新过程中形成的科技档案不仅可以应用于相关组织内部,其价值性和可复制性等因素影响,科技档案还可以通过出售、转让、咨询、拍卖、租赁和入股等方式满足社会其他组织的需求,进一步发挥和挖掘科技信息的潜在价值。

科技档案价值性及进一步开放利用的可行性已经得到各界人士的广泛认同,但科技档案的价值远未得到充分发挥。一方面是受科技信息自身的特点影响。科技信息的来源主体数量多、信息生成的随机性、内容和形式多样性、对科技信息主观认知差异性等因素,使得相关组织难以及时准确地分辨信息的价值性,收集和存储困难导致大量有价值的科技信息不能及时归档;另一方面受传统的档案管理和服务模式影响。自1988年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以来,档案的管理工作长期由各地档案局承担,模式行政化一直制约着档案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虽然近几年档案局实行权限下放,但市场化程度依然较低。工作中还存在着重收集保管、轻开发应用的现象,以及相关档案管理规范等制度建设滞后,使档案的科学化管理成为诟病。同时,各地档案管理组织虽然积极地开展数字化和网络化档案管理工作,以提高档案服务水平和利用率,但目前相关工作还没有完全成熟,档案服务仍以被动查阅、复制为主,缺少主动服务的积极性。随着科技创新作用的不断显现,社会各界组织对承载重要科技信息的科技档案的需求愈加强烈。因此,科技档案管理和服务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

二、科技档案服务驿站模式构建框架

(一)创新驿站运作模式及其与科技档案服务融合的可行性。创新驿站的概念起源于欧洲创新驿站网络(IRC)。该网络是欧盟研发信息服务委员会于1995年根据“创新和中小企业计划”资助而建立的,旨在促进欧盟各国中小企业技术合作和技术转移,是一个跨区域的科技中介网络,由各国协调机构、创新驿站和内部商业公告板系统(BBS)组成。其运行主要通过IRC工作人员,技术需求方和技术供应方围绕一个由技术需求库、技术供应库、企业信息库和合同范本库组成的核心数据网络平台展开。IRC工作人员通过主动走访企业进行供需洽谈,并将相关信息在网络平台上和获取;技术需求方和供应方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检索供需信息,发现合适的信息后,向IRC工作人员寻求帮助进行供需洽谈,以完成技术转移。该创新驿站网络目前运行良好,截至2009年4月至少促成了12,500个技术转移协议。目前我国也在上海、青岛等地建立创新驿站,对当地中小企业发展的贡献呈上升趋势。

创新驿站的本质是一个依托于强大数据库的信息网络中介机构,目的是通过三方的共同努力使技术从供方向需方转移,这与我国各级科技档案管理部门从各创新主体中收集、整理科技信息并将其提供给社会相关组织,满足他们对科技信息需求的角色定位不谋而合。创新驿站的主动服务和技术信息市场化理念能打破我国科技档案的被动服务模式,提高科技档案的市场化水平和服务质量。同时,创新驿站的网络服务模式与我国档案部门开展的数字化档案和网络化管理工作模式相一致。因此,在科技档案面临强大社会需求的背景下,引入创新驿站服务模式具有理论和实践的可行性。

(二)科技档案服务驿站模式。在目前用户需求急剧增加和科技档案重要性提升的背景下,科技档案的服务模式必须在现有行政化管理模式基础上向市场化服务模式转变。鉴于欧盟创新驿站的成功经验,科技档案服务驿站的组织框架如图1所示。(图1)

我们从图1可以看出,档案总局、馆将部分权力下放给服务驿站联盟,并在档案收集、整理和规范制定等方面进行监督和管理。服务驿站联盟是由按产业特征划分成立的各服务驿站中选取经验丰富、技术能力较强的人员组成,其对档案总局、馆负责并定期报告工作,并负责协调、规范和指导各产业科技档案服务驿站的工作。同时,在各产业服务驿站无法帮助供需方进行科技信息的转移时进行协调。各产业科技档案服务驿站不仅包含相关企业组织,还包括与该产业科技方面相关的机关事业单位、科研院所等组织。其主要是在服务驿站联盟的领导下由相关工作人员对科技档案需求方和供应方的走访洽谈,并对相关供需信息进行审核,维护网络平台建设和管理,顺利实现供需对接,同时接受本地区档案局、馆的监督并报告工作。供需双方都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进行检索信息,并可与适合的对方达成合作协议,实现科技信息的供应与获取。

实质上,该模式强调在各地档案局、馆的规范指导下,充分发挥各产业服务驿站自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实现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的转变,以满足社会对相关产业科技信息的需求。同时,该模式的核心是搭建服务驿站网络平台。服务驿站网络平台的搭建必须在供需双方初始规模较大的条件下,具备较强大的数据存储和交互中心才能充分发挥功能。在借鉴张帅的科技档案资源服务平台设计的基础上,将科技档案服务驿站网络平台的设计如图2所示。(图2)

该网络平台主要分为门户和后台数据库两个部分。门户由公共服务模块和专业服务模块组成。公共服务模块向供需双方和驿站管理人员提供注册登录、信息检索讨论以及相关政策法规的查询,以帮助用户及时了解当前科技信息。专业服务模块主要是为了在公共服务模块难以解决自身需求的前提下,由用户针对某项专业科技信息与专家、供应企业等做深层次沟通与交流,最终实现科技档案的再次利用。而后台主要由各产业服务驿站负责管理,由信息服务管理系统和数据库两大模块组成。信息服务管理系统主要提供对用户的审核,及时的信息等。而数据库主要存储相关数据,以便用户针对提请的需求做到反馈。

该网络平台的核心是数据库的建设。各产业科技档案服务驿站必须在确保技术信息保密和充分走访调研的基础上,及时对数据库进行填补。同时,尤其对科技档案的采、编、研等制定统一规范,及时提醒相关供方进行科技信息的保存、处理、上传和更新操作,以维持科技档案数据库的及时动态更新。

三、科技档案服务驿站模式运行机制

科技档案服务驿站模式实质是依托信息网络技术将科技档案的管理工作推向市场,需要多方位的保障手段和措施来维持其正常运行。

(一)着手顶层设计,规范服务驿站的构建与管理。科技档案的价值性以及利用率低的现状要求服务模式向市场化转变,但转变过程中必须重视顶层设计。各地档案局必须转变管理理念,充分认识市场对资源配置的重要性,敢于下放权力。出台相应服务驿站组织构建和管理的法律法规,在充分调动各服务驿站积极性的同时,做好监督管理,以指导服务驿站模式的创建和运行。

(二)尽快搭建服务驿站网络平台,并加以充分利用。政府或第三方组织在项目资金和信息网络技术的支持下,及时构建服务网络平台,并研究平台模块的细化问题,使整个平台功能丰富,界面友好。在网络平台搭建后,各地档案局、馆必须主动监管各产业服务驿站,引导其充分利用网络平台手段,缩短用户的需求满足时间。同时,网络平台的充分利用还需要依靠各产业服务驿站的市场化操作,使产业内企事业单位及需求方认识到该网络平台的便利性,以使网络平台得以全面推广并得到实际利用。

(三)以产业为依据,规范科技档案的采编研。科技档案的源头多、内容杂乱、载体多样及产业技术相关性等,决定着服务驿站的构建必须依托某个产业组建产业服务驿站。同时,以各产业中心,出台产业相关科技档案的采集、编写及研究处理规范,以确保上传至网络平台数据库的相关档案的规范性、统一性。

(四)制定激励政策,调动供方企事业单位和服务驿站工作人员的积极性。该服务模式的成功运作需要企事业单位的密切配合,将自身的科技信息及时上传共享,并进行供需协调。同时,也需要各产业服务驿站人员提高自身素养,进行主动走访以使供需对接成功率提高。因此,政府相关部门及服务驿站联盟需出台相应奖励措施,切实提高企事业单位和驿站工作人员的思想意识,调动其积极性。

四、结论

本文在研究欧盟创新驿站运行模式,以及该模式与科技档案服务社会需求一致性的基础上,构建了科技档案服务驿站模式。该模式是以满足用户需求为目标,依托信息网络技术和服务驿站功能,充分挖掘和提升科技档案的潜在价值。但本文仅给出了服务驿站模式构建框架,并没有考虑科技档案信息授权等安全性问题,这将是下一个阶段的研究重点。

主要参考文献:

[1]杨力.论科技档案在科技创新中的作用[J].科技管理研究,2004.5.

[2]陈峰.科技档案资源对科技创新企业的竞争情报功能[J].兰台论坛,2012.12.

[3]刘捷.开发科技档案资源,服务企业科技创新[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3.34.12.

[4]叶淑芳,李园欣.科技档案信息进入市场探讨[J].兰台内外,2003.4.

创模工作方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双元制;培养模式创新;应用型本科物流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2)49-0110-02

从能力需求来看,物流行业需要三种物流管理人才:操作型人才、中高级管理人才和高级管理人才。结合我国现行教育体制来看,操作型人才通常由高等职业学校、中等专业学校来完成,高等教育中的本科教育则针对中、高级人才的培养,其目标是培养具有较为牢固的理论知识、外语水平,具备物流管理、规划设计等较强的实践能力的专业物流管理人才。对于本科人才还要求其终身学习的能力,即在进入工作岗位后能够在工作中不断积累知识和经验、坚持继续学习,将实践所得的知识升华为理论,使理论与实践完美结合。因此,物流管理本科教育必须关注物流行业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与发展,创新培养模式,结合企业需求与时俱进,提高实践实习教学水平。从长期发展来看还必须加强专业教学条件建设,建设具有高水准学历和职称结构的师资队伍,并依托企业人力资源建设高水平兼职教师队伍;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提升实践教学模块的重要性和时长,并围绕从理论到实践的教学路径设计合理的教学环节和实践环节,使学生的管理能力在本科阶段就得到充分的锻炼。这些要求使 “双元制”成为应用型本科物流管理专业培养模式创新的有效途径。

1培养模式创新的内涵

1.1人才培养必须结合市场需求

应用型本科物流管理人才培养必须在结合市场需求、行业发展、学生能力培养的基础上实现理念创新。笔者认为,将双元制思想与本科教育相结合是实现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理念创新的重要途径。在创新理念过程中,应该结合对于大学教育本质的研究从办学理念、教育思想上提高认识,使物流管理专业的办学目标与途径实现接轨并能够与物流管理专业特点相结合,进而深化教师对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解、提高创新意识,在培养方案制定、执行、改进方面达成共识,促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发展。这些理念上的转变和提高能够有效提高教师队伍建设水平,为培养方案的持续、有序改进奠定人力资源基础。

1.2培养模式创新是管理过程创新

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应该针对专业特点促进管理过程创新,在与培养方案工作相关的工作流程和管理机制上有所改进。在工作程序、工作方法、工作质量控制等方面坚持引入制度管理和标准化管理,使培养方案相关工作有章可循、规范化程度不断提高。在工作流程方面要结合教学管理改革完善培养方案制定、论证工作流程,使专业教学能力与物流人才需求在培养方案工作流程这一平台上充分结合,使之更为科学、合理。同时,管理过程创新要求建立专业培养方案执行过程的动态反馈机制,实现对培养方案执行效果的及时跟踪和控制。

1.3培养模式创新是教学改革的核心环节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是应用型本科物流管理人才教学改革的核心环节。新的培养模式必须具有攀枝花学院特色、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满足地方经济发展需求,而这一模式的基础在于设计制定出符合教学改革要求、满足应用型物流管理本科人才培养各方面要求的双元制培养方案,使物流管理人才培养与物流企业发展相结合,使专业建设真正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

综上所述,培养模式创新必须在创新教育理念的基础上,使物流管理专业发展在人才培养和师资队伍建设方面获得内生动力和新的理论支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要关注培养方案内容的选择和提高,必须具有前瞻性和适应性才能以满足人才培养需求,必须能够脱离传统本科教育理念的范畴,进入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双元制层次。

2双元制培养模式创新对教学工作的促进

双元制培养模式对于教学工作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培养方案制定、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

2.1双元制培养模式下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关键是着眼于大学毕业生能力对于社会需求的适应性,因此在保证本科教育的理论学习要求前提下强调毕业生应该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工作适应能力,同时还必须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和提升能力。

2.2双元制培养模式下的培养方案改进

首先,培养方案制定工作从过去的阶段性工作转变为教研室日常工作,工作时间更为充分、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能力特质,实现合理分工、优化组合,使培养方案制定过程计划合理、充分反馈、及时改进,从程序上保证了培养方案制定的质量。其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对于搞好培养方案执行、及时反馈培养方案执行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及时跟踪培养方案执行效果起到了促进作用,有利于建立合理的教学反馈机制的建立,进而推动教研水平和教学能力的提高。再次,培养模式创新与物流管理专业培养方案的完善始终相始终,能够更好地适应应用型物流管理人才培养需要、满足人才市场对高层次应用型物流管理人才的能力要求,使人才培养和专业建设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最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和培养方案改进能够在课程建设方面产生有益的推动,实现了对于公共基础、专业基础和技能、专业方向、实践环节和选修环节等课程模块方面的改进,使课程设置能够及时根据市场需求和企业需要不断调整、创新,改进了原有课程内容并通过增设新课程满足了专业发展需要。培养方案制定工作必须考虑教学改革、教学研究与教师能力培养的协调一致,切实提高教师对于人才培养和专业建设的理解,运用企业力量提高专业建设水平,促进专业科研水平的提高和创新人才培养。

2.3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提高了师资队伍建设水平

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对于锻炼教师团队、塑造新型组织文化具有长期的促进作用。使教师能够更好地把握本专业领域的发展,使教学与科研的结合落实到教师个人的能力提高、工作开展上;同时,双元制培养模式能够显著提高物流管理专业建设水平,通过企业的印证促进教案编写、大纲制定、教材建设,使教师科研水平不断提高、提高培养方案制定、论证、执行、反馈等具体环节的工作质量和业绩水平,对应用型物流管理人才的培养产生较大的推动作用。

3物流管理专业双元制培养模式构想

3.1物流管理本科双元制培养模式基本思路

确保应用型本科物流管理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必须注意改变观念,以社会适应能力和工作适应能力为培养核心把握人才培养目标,通过创新人才培养理念、改进培养思路,从根本上提高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水平,使之更好地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型大学建设的需要,这就要求人才培养不能够局限于学校范围内,必须考虑企业对于人才培养的潜在作用;其次,必须针对传统的工作思维全面改进培养方案制定流程,同时加强课程模块的论证分析,使人才培养目标在培养方案中能够通过阶段性、系统性的课程模块设置得到真实反映,这不仅要求更加严密的课程体系,而且要求学生能力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的同步。

新的培养模式必须与专业建设和教学水平提高相结合,考虑到攀枝花学院的办学特色,该模式立足于攀西地区地方经济发展,通过分工协作提高教学水平和师资队伍建设,所有教师通过参与培训、带队实习等方式全面提高师资队伍的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水平。以高级物流管理人才培养为目标,在保证大学本科通识教育的基础上,充分借鉴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以“双元制”培养思想为导向,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主体,课程设置以岗位执业活动为核心,物流管理理论与管理实践相结合,突出管理实践能力与业务操作的培养,通过学校与企业在物流管理理论教学内容和实践内容方面的协调,使学生能够为就业做好充分的准备。

3.2培养模式构建

(1)对于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的借鉴。在保证大学本科通识教育的基础上,充分借鉴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从办学思路、培养单位、学生身份、教师构成、教学内容、课程时间、考试方式、经费保障等维度进行改革,形成由经管学院与相关物流企业“双元”组成,教育模式由理论学习与物流管理实践“双元”构成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紧密结合“双元制”思想,具有系统性和阶段性特点、具备质量保障和改进功能的培养模式。通过整体性教育,使学生获得综合职业能力,即专业能力、工作方法能力、个人能力与社会能力。

(2)与地方经济发展相结合,建立校企合作。以高级物流管理人才培养为目标,以“双元制”培养思想为导向,立足于地方经济发展,建立“学校+企业”合作培养机制,打造适合于物流管理本科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双元制”培养模式。设计横跨物流管理专业多个相关领域的整体性项目对学生进行训练,修改现行的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编写特色教材,针对不同人才培养阶段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案,针对社会需求展开人才培养。完善校企合作、使企业和行业协会在整个培训过程中承担相应任务和责任,参与制定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参与教学内容实施和相应考核。

(3)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就业能力培养框架。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主体,课程设置以职业活动为核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经管学院与物流企业在理论教学内容和实践内容方面的协调,使学生能够为就业做好充分的准备。以“学生+员工”模式实现理论教学与实习实训充分结合、教学团队和教学资源建设与人才培养同步提高。建立高端复合型教学团队、提高教学与科研能力,搞好精品课程建设、提高教学资源水平,使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实现对接,搞好高层次实践型、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毕业证+执业资格证”模式。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