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本网活动方案内容页

研讨交流会方案{甄选5篇}

2024-08-01 01:48:01活动方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研讨交流会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研讨交流会方案范文第1篇

关键词:研讨式案例教学;财务报表分析;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7-0-01

《财务报表分析》课程作为会计类专业核心课之一,是实用性很强的一门课程。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的教学方式已难以满足教学需求,需要不断探讨、实践与发展更为适宜的教学方式。

一、《财务报表分析》课程教学现状及问题

很多学者提出应在《财务报表分析》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模式,从目前的教学实践来看,案例教学法主要通过结合示例性案例讲授财务报表分析原理、方法,教学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

1.案例搜集与选择问题

《财务报表分析》课程案例教学需要大量的案例,而案例的搜集、选择与设计需要耗费较多时间和精力。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案例主要来源于教材本身以及案例类教材,这些案例都是经过精选,典型且目的性强,但是时效性差,而财务报表分析的运用往往需要对最新公布的财务报表进行分析。教材提供的这类案例大多是示例性案例,主要针对某个知识点,一般有着明确的结论,需要学生讨论、分析的地方少,难以达到培养学生分析与运用能力的目的。

2.互动性问题

传统案例教学模式下,仍由教师支配整个课堂教学,教学重心主要放在财务报表的概念、形式、财务指标、财务分析方法等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上。整个授课过程过于单调,学生的注意力难以全程集中,影响了教学效果。在实务性课程的教学中,应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动与主体作用为出发点。通过对研讨性案例的相关资料搜集、研究分析和讨论,达到老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就财务报表分析相关理论方法运用交流、分析观点碰撞并形成多元化的结论。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着学生课堂沉默、作业任务搭便车等现象。

3.课程安排等其他问题

在《财务报表分析》案例教学实践中,还存在课堂安排不合理等其他问题。比如课程教学时间安排不够、课堂授课人数过多、教学场所及环境不合适等,这些也都或多或少会对《财务报表分析》案例教学质量产生影响。当然,具有充分理论与实践经验的教师也是顺利开展案例教学的必要条件。

二、研讨式案例教学在《财务报表分析》中的应用特点

研讨式案例教学是学生与教师共同讨论交流的一种交互式教学方式。它能够达到最大限度的促进师生多层次、多角度互动,帮助学生从对案例的简单认识到灵活运用财务报表分析理论方法。研式案例教学以“导”为主,教师搜集充足案例资料,以现实财务报表研讨为载体,把原来的教师讲授为主变成教师组织讨论及点评为主,引导学生搜集被分析企业所在行业及其他相关资料,通过小组研讨的形式进行交流、互补学习,通过案例分析汇报提高学生实践运用能力,再通过教师提问、点评等环节对整个过程做总结。由此可见,研讨式案例在《财务报表分析》中有以下应用特点:

1.“教与学”双向互动

不同于单向、垂直的传统案例教学模式,研讨式案例教学是一种“教与学”双向交流方式。以公司财务报告为载体,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和主张,也可以对学习中的疑惑进行自由提问;教师回答学生疑问,在研讨过程中适当引导、旁敲侧击,也可以在讨论的最后提出总结、建议。“教”与“学”紧密联系,形式活泼多样,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

2.无压力的学习氛围

研讨式案例教学建构的是一个开放宽松、积极、无压力的学习氛围。学生在课堂上发言不会感到拘谨,围绕《财务报表分析》课程教学内容,学生享有充分的话语权,可以做到畅所欲言,师生以案例为载体,以尊重、平和的态度进行相关知识探讨、沟通、学习甚至学术交流。

3.启发与创新

在教与学的双向互动下,在无压力的学习氛围中,学习是生动活泼的,相互的知识碰撞使得研讨式案例教学具有“抛砖引玉”的启发作用,由此带来的“思维发散”、“头脑风暴”可以较大程度地激发学生创新性思维。

三、研讨式案例教学在《财务报表分析》中的应用

1.学时安排

在本科教学中,《财务报表分析》一般课时为48课时,考虑到《财务报表分析》教学体系内容及重点难点,研讨式案例教学所占比例以25%-30%为宜。以安排14课时研讨式案例教学为例,可以分为资产负债表研讨分析3课时,利润表研讨分析3课时,现金流量表研讨分析2课时,财务能力研讨分析4课时,综合能力研讨分析2课时。

2.研讨案例开发

通过组建《财务报表分析》研讨案例开发团队,充分考虑研讨式案例与案例教学、理论知识体系和实验内容的耦合性,共同筛选、提炼具有代表性案例以供研讨案例教学中与学生共同探讨,并设立《财务报表分析》教学案例库,定期进行更新。

3.研讨式案例教学过程

对研讨式案例教学过程进行精心设计。主要的步骤为:根据学生已有知识体系,进行分组;每次研讨前明确研讨的内容,并给予足够时间查阅资料、分析;轮流汇报发言,确保每一小组每一成员的平等参与;研讨完成后分小组提交财务报表分析报告并及时反馈信息。

4.成绩构成

按研讨发言及完成报告情况予以给分,并作为平时成绩的50%核算,再根据教学考核中的成绩构成比例进行加权平均作为课程总评成绩。

研讨式案例教学方式是一种综合的、新型教学方式,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推动课程教学效果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陈潭,程瑛.Seminar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及其课堂教学模型构建[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4(7):57-59.

[2]赵华,袁瑾,田芙蓉.《财务分析》课程研讨式案例教学应用研究[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9):127-130.

研讨交流会方案范文第2篇

一、培训面临的困境

笔者自2002年起参与“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徐州地区的培训工作,先后培训教师达千余人,参训教师有的来自相对发达的城市,也有的来自信息技术欠发达的农村,培训形式基本上采用“面对面”的讲授式培训,通过每次培训反馈来看,参训教师不论在教育教学的理念方面,还是信息技术的运用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反思整个“面对面”讲授式的培训过程,仍然凸显以下两个问题:

1.案例资源匮乏,优秀案例示范性不够

“案例式学习”是“英特尔未来教育”的一个特色,教师在制作个人的单元作品集之前,一般需要先参考一些优秀案例,然后模仿制作,称之为“做中学”。目前,学员参考的案例资源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来自于优秀案例光盘,另一个是来自于网络,优秀案例光盘中的案例资源,是教师参考的主要来源,是由英特尔未来教育专家,从历年来主讲教师推荐的优秀作品中精选出来的,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但该资源存在的问题:一是更新周期慢,大部分的优秀案例为2005年以前制作的作品,个别作品甚至更早,在目前培训环境下,这些案例有些陈旧,参考作用不大;二是科目不全,没有涵盖所有科目的案例;三是有的案例不具有普遍适应性,存在示范性不足等问题。网络中的案例资源虽然有很多,但对于一般的教师来说,查找资源的过程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而且从网上下载的案例,由于没有得到专家的论证与认可,质量参差不齐,教师参考这些案例,有时反而起到一些负面作用。

2.研讨内容不深入,研讨质量掌控不力

在“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过程中,为促进学员间的协作交流,设置了许多交流研讨活动,如结对共享、教法研讨、头脑风暴等。活动的开展一般由任课教师组织,全体学员参与。活动组织过程中,面对面的交流与研讨普遍存在的问题有:

(1)由于性格不同,有些教师因性格内向不喜欢公开发言,而有些教师比较外向,愿意表露个人的观点,这种情况下研讨往往集中在少数几位教师中,不能综合所有教师的观点,导致内容研讨的不深入。

(2)因为研讨过程是一种面对面的随堂研讨,研讨内容得不到及时保存,不便于教师对整个研讨过程的了解,影响教师对研讨结论的认知。

(3)在面对面的培训中,研讨的范围仅局限于本班学员,这些学员可能是来自于同一所学校,也可能是来自于同一个地区,由于地区相同、水平相近,研讨结果会受到一定的限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二、基于网络课程化解培训困境

针对以上凸显的两个问题,笔者通过建立网络课程的方式,组织网络学习,作为面对面培训的一种补充,较好地解决“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过程中面临的困境。面对面培训+网络化学习这种混合式的教学模式,不仅可以充分发挥主讲教师的主导作用,而且还可以充分发挥学员的主体作用,对于教师教学的组织、学员的学习开展,以及对“英特尔未来教育”教育理念的理解与应用等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笔者利用Moodle系统建立“英特尔未来教育”网络课程,基于Moodle系统设计与开发的网络课程遵从建构主义的教育哲学思想,具有理论基础先进,使用简单方便的优势,它能为学员的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探究学习提供一个良好的网络学习环境支持,使网络培训过程成为有效而持续的互动过程,调动了学员的学习兴趣,促进学习效率与成果共享。通过1年的实践应用,笔者认为其主要优势如下:

1.有利于培训资源的整合与积累

“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在我国开展多年,培养了大量优秀的主讲教师及学科辅导教师,主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累了宝贵的教学经验,学科辅导教师在教学中提供的与时俱进教学应用案例,这些资源都是可供学员借鉴与学习的。借助网络课程,可以有效地整合与积累这些方面的资源。有了资源的辅助,主讲教师开展教学时就不会感到资源匮乏,学科辅导教师在培训中就会有更多的案例供学员参考,通过网络课程整合的资源可以包含:

(1)优秀单元作品集案例:除了光盘中的优秀案例外,可以分学科放置主讲教师与学科辅导教师积累的优秀作品案例资源。

(2)教学课件:把教学课件作为网络课程的一部分,可以让学员及时了解教师的教学流程,对不理解的地方可以通过反复查看课件开展自主学习。

(3)优秀应用案例:应用案例不仅包含文字案例,更重要的是要有视频案例,学员通过查看应用案例,不仅有助于培训理念的理解,而且对于将来的教学应用也有一定的启发作用,学员在看到一些成功的案例之后,会更加增强学习的信心。

(4)技术精华:由于学员的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除一部分学员技术水平较高,还有一部分学员,如中、老年教师对技术的应用有排斥情绪,学习起来比较费劲,可以在网络课程中,添加一些技术精华学习与答疑,学员在学习过程中,遇到技术难题可以通过查看这些教程帮助解决技术难题。

2.有利于开展更加广泛的主题研论等活动

为加强学员在学习过程中的交流与互动,在网络课程中需要设置一个讨论区,将面对面教学中的一些教法研讨活动、头脑风暴活动或结对共享等活动,移置到网络课程中,让学员把面对面的交流延续到网络交流。在网络交流中,由于是匿名交流,每位学员均可以畅所欲言,充分发挥每位学员的主观能动性,呈现全体或小组学员的观点,以保证研讨内容的深入性。在研讨过程中,每次研讨的过程和研讨的内容都可以及时保留下来,有利于学员对整个研讨过程的了解与对研讨内容的理解。另外,借助讨论区,讲师之间、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可以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开展更为广泛的主题研讨,研讨的空间已经不仅仅局限于课堂,可以延伸到课堂之外,不仅仅局限于一个班级,可以延伸到全国各地。研讨的人员也不仅仅局限于本期的学员,可以延伸到全体教师,包括已经学习结业的教师,正在学习的教师或是尚未参加学习的教师。

研讨交流会方案范文第3篇

2009年,××档案学会在省档案学会、州社科联和州民政局的指导和支持下,团结广大会员,认真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教育活动,坚持正确的办会方向,紧紧围绕全州经济建设和档案工作实际,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现将有关工作总结如下:

1、多形式开展学会活动。坚持活动是学会的生命力所在,为丰富广大会员学习生活,州档案学会一是在广南县开展了全州档案系统知识竞赛、篮球、拔河、歌舞比赛和书画、摄影、根雕展活动,加强会员间的交流与了解;二是在州社科联、州党史征集研究室老师的指导下,组织会员到丘北县马者龙村学习石刻档案拓印技术,印下了明正德14年(1519)的《新刻地藏碑记》等一批拓片,锻炼了学员的动手能力,丰富了馆藏档案资料;三是组织会员到西藏、东三省等地参观学习,组织11人参加省档案学会在保山举办的档案学术研讨会,开阔了大家的视野,促进了交流。

2、学术交流活跃。州档案学会充分发挥学会的学术性团体的作用,积极开展了学术研究和交流活动。在省档案学会的号召下,积极组织会员撰写理论文章,全年向省档案学会推荐论文16篇,向《云南档案》等报刊投稿10余篇,刊载3篇,其中马关县档案局局长带头撰写论文并在全省学术研讨会上作交流发言。

3、组织建设得到加强。学会根据各单位档案人员变动情况,及时吸纳新人员加入档案学会,全年共发展会员3人。

4、档案宣传成效明显。州档案学会利用文山档案信息网,及时上传学会相关文件,使会员在第一时间了解和掌握学会最新信息和动态,了解档案工作现状和研究成果。同时,利用档案工作简报向各级各单位宣传档案工作。

二、2012年学会工作安排

2012年,州档案学会将围绕档案工作重点,与时俱进,积极工作,加强学会组织建设和队伍建设,加强学术研究,不断提高学术水平,使学会充满活力,将学会建设成为“理论研究的摇蓝,档案干部的家园”。为此,主要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1、进一步加强学会组织建设。搞好学会的自身建设,是学会工作的重要保证,鉴于档案工作人员变动频繁的情况,2012年将对新从事档案工作人员进行一次普查,以吸收更多的档案工作人员成为学会会员;

2、加强学术交流与合作。加强同其它兄弟学会的学术交流活动,借鉴和吸取他们先进工作方式和开展活动的方法,有计划地组织会员到外省、外地州学习考察,组织会员参加省的学术论文研讨活动,加强学术交流,促进档案工作人员学术水平的提高;

研讨交流会方案范文第4篇

“一年之计在于春”在这个明媚的春光里,我们一起迎来了主题研修的春天。峰回路转,初见主题研修“真面目”。主题的论证确立,方案的设计打磨,初显众人智慧,共谱主题研修新篇章。

线上线下 主题初成

在享受假期愉快生活之时,不忘主题研修。在寒假期间教务处就确定校研修主题,并要求各研修组组织线上研讨,初步确定研修主题,撰写主题形成过程阐述材料。各研修组通过在微信群交流,多次召开钉钉视频会议,反复研讨初步形成组研修主题和个人研修主题。

并于3月1日和2日上午召开各研修组主题论证研讨会,教务处深入各个研修组,把关两级研修主题的确定,各研修组根据主题修改主题形成过程阐述材,初步形成研修方案和计划初稿。

集中培训 专家引领

3月2日下午参加县教研部教研员蔡道贤老师的关于《研修方案的制定与撰写》的线上专题培训活动。由校长带队,教务处及全体研修教师到本片区第五小学进行培训。蔡老师的精彩解读,如雪中送炭给处在迷茫期的教师指点方向。

点穴学习揣摩修改

3日-5日根据培训所得,初步了解研修方案与计划撰写的基本思路和要求,结合针对主题进行的“点穴式”学习,进行研修方案与计划的首稿修改。

假日居家研讨依旧

6日-7日是开学的第一个假日,但我们仍旧流连于线上,进行方案和计划的研讨。研修组长形成初稿后上传给教务处,进行初步审阅,再次修改。再各组长与组长之间利用微信平台相互传阅,进行思维碰撞,查缺补漏进行二次修改。将基本定型的研修方案和计划上传到各自研修群内,供组内教师进行参考。组内教师修改自己的研修方案和计划,之后直接上传研修组长处,进行一对一的指导与修改。

组内论证打磨成稿

8日-9日各科研修组召开研修方案与计划撰写研讨会,教务处深入各研修组,进行专业指导与引领。研修组内从组长到每一位教师进行研修方案的论证,组内教师进行针对性评议,提出修改意见和可行性策略,最后完善定稿。并择优推选优秀组和组内优秀个人研修方案,参与校研修方案的论证交流活动。

校内论证 展示评选

研讨交流会方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 领导培训 研究式教学 模式创新

【作者简介】 陈尤文,上海行政学院教授,上海领导科学学会副秘书长。

【中图分类号】 C9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5103(2013)11-0039-03

教学方法是做好领导素质与能力培训的重要桥梁和途径,为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领导培训的需求,教学方法应不断创新拓展。面对现代领导培训工作的新情况、新特点、新要求,如何在教学方法上进行拓展创新,是一个值得研究的新课题。本文从处级领导培训的现实需要出发,对研究式教学模式进行探索与分析。

一、教师深邃的思想使研究式教学有坚实的理论基础

研究式教学的基础是教师的研究成果,将研究成果注入教学的各环节,这是贯穿于研究式教学始终的一条红线。在对美国哈佛大学、马里兰大学以及马克斯维尔学院的考察过程中,可以清晰地感受到研究型教学是美国公务员培训中一种普遍的教学方式。虽然这种模式用在不同培训和教育对象上,反映形式体现出一定的差异性,但在研究式教学中体现出教师的深邃思想则是共同的。在哈佛大学和另外几所大学,当我们提出能否请一些教师到上海行政学院讲学或参加在上海举办的国际研讨会时,得到的共同回答都是“教师对自己有研究的内容才会感兴趣”。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亚洲部主任Anthony?J?Saich教授说:“我们的教师更关心的是如何将自己的研究与教学结合起来,没有研究成果和内容的课,教师是不愿意上的,因为这样的机会很多,而教师们更希望能得到一些好的研究机会。”不上自己没有研究的课程,这样才能保证研究式教学是在研究过程中实现的,也才能将学员引导到对所研究问题的思考上,以使他们在教师的引领下掌握最新的理论成果。因为教师在研究中掌握了比较深厚的理论知识,不仅能够将深邃的思想向学员娓娓道来,使研究与教学紧密结合,而且能够有针对性地回答学员的各种提问,从而将教学引向深入。哈佛商学院终身教授迈克尔?波特是当今全球第一战略权威,被誉为“竞争战略之父”,也是现代最伟大的商业思想家之一。他撰写过16部著作及100多篇文章,提出的“竞争五力模型”、“三种竞争战略”在全球被广为接受和实践,其竞争战略思想是哈佛商学院的必修科目之一。波特教授的书籍风靡全球,被翻译成中文并在中国大量发行的主要著作有《竞争优势》、《竞争战略》、《竞争论》、《国家竞争优势》、《日本还有竞争力吗》等。波特说:“在竞争这块丰沃的领域中,我投下了20余年的研究光阴。尽管经济学家的训练使我谨守经济理性原则,但是我的志趣是掌握企业与产业的复杂性,并找出更先进的理论业界活用。我的目标是发展出一个严谨而实用、能够理解竞争的理论架构,并作为跨越理论与实务间鸿沟的桥梁。”他潜心研究的理论成果,他能够在教学中炉火纯青地运用,阐述的独到思想使学员折服。

领导干部来自实践,有一定的实际经验,但他们缺乏一定的理论高度,渴望通过培训得到理论上新启迪,所以,推进研究式教学是受学员欢迎的。有人认为领导干部注重实践而不愿意接受理论,这种感觉是错误的,或者说是有偏差的。关键是教师的理论能否结合实际,能否被领导干部所掌握。这首先要求教师对问题要有研究,如果教师不是某一领域的专家,或对某一专题没有独到的研究成果,要成功实施研究式教学是有困难的,教师必须要有自己的研究著作和论文作为教学的支撑;同时对实际问题要有透彻的客观把握,躲在书斋里闭门造车,即使有深邃思想,也避免不了空谈。

二、教师亲自撰写的案例使研究式教学得以生动展现

案例分析是领导干部培训中运用比较多的一种教学方法,即教师将实际生活中的真实情景或事件,加以典型化处理后(即案例)提交给学员阅读、思考和讨论,引导学员运用所掌握的知识以及自身积累的经验,对其进行分析、解剖、讨论与争辩,找到原因与对策,激发学员的创造性思维,碰撞出新思想、新谋略,以此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案例将理论引入到实践中是研究式教学的中心环节,但在哈佛,更为难能可贵的是教师们深入实际亲自撰写案例,因为案例来自教师对问题的直接把握,所以能够比较深刻地洞察真实事件的来龙去脉,在课堂上进行案例分析时更具有权威性和说服力。如迈克尔?波特教授不仅潜心学问,而且还担任杜邦、宝洁、壳牌、Scotts公司、台湾积体电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TSMC)等著名跨国公司的顾问,也在政府和国际组织的政策制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1983年,他曾应邀出任里根总统的产业竞争委员会主席一职,帮助引发了1980年美国乃至世界有关竞争力的初始工作,带动了当时美国经济的复苏。自1998年开始,波特还担任世界经济论坛《全球竞争力报告》项目(Global Competitiveness Report)的主席一职。波特不过是个典型代表,哈佛大学的教师们都有很多社会实践的背景与经历,他们掌握着丰富的第一手资料,这为他们直接撰写案例,将理论建立于实践发展的需求上,以及将理论引入实际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如我们在观摩Catherine M.Gerard教授的“管理型领导力与协作式公共管理”课程时,她通过一个“危机管理”案例,来说明领导与管理的区分,并表明在变化的环境中需要管理的控制,可是更需要领导的引领。从而深入阐述领导就应通过对不确定因素的确定性把握,使群体能应对变化和适应变化。这样一种循循善诱的教学模式,使学员能很快掌握管理与领导两种不同能力在实践中的具体运用。Gerard教授之所以能够驾轻就熟地通过案例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不仅是因为她有深厚的管理与领导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该案例是她亲自撰写的。哈佛教授搜索案例的视角触及各领域和各国家,哪里有典型的成功或失败事例(特别是成功方面的),哪里就会有哈佛教授的身影。以至中国的“联想”、“海尔”等著名企业就当然地成为哈佛商学院教授专门研究、专题讲授的案例课程。

从国内外较成功的案例教学经验来看,案例教学的一般过程是:(1)选好案例。不仅要是自己撰写的案例,更要根据教学对象的需求选择具有针对性、真实性、诱导性、目的性和启迪性的案例。(2)将案例课前发给学员仔细阅读,掌握案情,独立思考,选择对策。(3)在阅读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小组讨论是否充分直接关系到大组的交流和发言,影响到案例分析的效果。(4)全班对案例进行研讨与分析。有指定发言,也有自由发言,让学员就同一问题提出自己的对策,各抒己见,交流辩论,这是整个案例教学过程中的关键与中心环节。(5)由教师对本案例讨论活动作点评。在案例分析中,教师始终扮演着“导演”的角色,尽量不使自己扮演“评论家”、“仲裁者”角色,教师的点评必须具有总结性、概括性、引导性、启发性,但一般不作结论,要提供新的认识角度,促成发散思维。

三、学员间的切磋感悟使研究式教学得以深化

在课堂上,教师与学员,以及学员与学员之间的交流,不仅有利于理论研究迸发出新的思想火花,而且有利于学员在相互切磋中受到更多的启发。在哈佛大学和马克斯维尔学院,我们看到研究式教学有的在教室里进行,也有的就在草坪上进行,但是无论课堂在哪里,教师和学员们都极其投入。学员在课堂上的座次较为随意,主要是为了便于讨论和互相交流观点。讨论时,学员们三三两两地自由组合,或找观点相同的,或找见解不同的,为的是更好地巩固和拓展自己的见识。学员们将小组讨论的观点与教师和其他小组作交流,教师也将自己的研究观点作一家之言进行阐述,而不是权威性地强加给大家。但是因为教师有深厚的研究成果作支撑,所以其观点更有深度,更有逻辑性和综合性,也就能够对各种不同的观点起统领作用,使学员们的领悟更深切。

这是别具一格的教学方法,具体进行时教师可以直接将所要探讨的热点问题呈现在学员面前(如社会保障问题、弱势群体问题、城市交通堵塞问题、高薪养廉问题等),可以将学员置于两种相互对立的观点之中,不同角度的双方通过语言的角逐,智慧的较量以及心理上的交锋,在紧张激烈、唇枪舌剑的过程中,找到对问题的科学解答。通过这样不同观点的交流与碰撞,从而使教员与学员、学员与学员在知识、经验、信息等方面达到共享,并且可以培养学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思辨能力、沟通能力、反应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这不仅使学员能在一些重要问题上拓展对知识的理解、应用,激发出深入探究的精神,而且使学员的自学能力、组织能力、表达能力得到实际锻炼。

猜你喜欢